诗人李白和高台的渊源

诗人李白和高台的渊源
诗人李白和高台的渊源

李白与高台的渊源

说高台和李白有渊源,颇有些拉大旗做虎皮之嫌。李白风华绝代诗名长盛照耀千古,而高台偏居一隅,只是丝绸之路河西走廊上的一个小县份。更何况,在名人经济的时代,一个名人被几个地方抢夺是常见的现象,更何况像李白这样光彩万丈的人物。据说来争李白故里的地方已有两个国家四个地方:甘肃天水、四川江油、湖北安陆、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高台无法和他们竞争,自然也不愿去争。

想起谈谈高台和李白的关系,起因是看《唐才子传·李白传》。不足五百字的文章,更何况还有“力士脱靴”的民间传说,没有更多新鲜的内容,但文末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或云:白,凉武昭王暠九世孙也。”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地方文化日益兴盛,河西走廊的“五凉文化”作为河西地区的第一个文化繁荣期,已经被这个地区的文化人当作一个富矿加以挖掘研究。与五凉有关的线索,自然是能引起人们兴趣的。李暠,不就是西凉的开创者吗?李白是他的后人?查查正史,《旧唐书》不谈他的祖上,《新唐书》则语气肯定,“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随之在网上查阅李白的有关资料,终于给自己找到了一个答案:在李白家世的众多说法中,四川师范大

学的黄英教授的考证最为详尽可信。黄英教授归纳出的李白世系为:李暠(凉武昭王)——李歆(凉后主)——李重耳——李熙(金门镇将)——李天赐——李虎(又名李龙迁)——李昞——李渊——李贞——李贞幼子——李客——李白。

但黄英教授文中对金陵的考证略显武断。文中称:“在李白的二文一诗中,“本家金陵”与“本家陇西”似乎是矛盾的,其实,此处“金陵”所指应是西凉“建康郡”,即指今甘肃兰州一带。”

其实这个说法本源更早,黄英教授在文中也说“詹锳(我国著名的唐诗研究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专家)等在注解《上安州裴长史书》中的“金陵”时,引王琦注和郭沫若的说法,十分明确地注释此处“金陵”指西凉“建康郡”,这便同《与韩荆州书》和《赠张相镐》中的“陇西”相吻合,即指今甘肃兰州一带。”可见他也是沿袭旧说。

西凉建康郡设立于东晋咸康元年(公元335年),是当时凉州刺史张轨设立的侨郡,故址在今甘肃高台县西南。当时的河西在凉州刺史张轨的治理下,社会稳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而张轨又尊奉东晋正朔,所以有大批的中土人士迁居河西。其实早在元康五年,晋惠帝就在酒泉敦煌间侨设会稽县、新乡县,后来,张轨在姑臧(今武威)西北设武兴郡,在西平界(今青海西宁)设晋兴郡,都是为了安置迁居来的

中土人士。

西凉建康郡介于张掖和酒泉之间,本来就是军事重地,而北凉和西凉两个政权的争斗又将此地当作拉锯战的必争

之地。公元421年,北凉沮渠蒙逊灭掉了西凉,占领完全占领河西在内的整个凉州地区。这便是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中“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遭沮渠蒙逊之难,奔流咸秦。”的来历。

最后想说的还是无意在李白故里之争中再横插一脚,只是对读书时的一点疑惑的考证,姑妄言之,也以此就教于方家。

(附黄英教授《李白家世考》)

李白家世考

黄英

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他出生于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五岁那年,随其父李客?逃归于蜀?,因?家于绵?,所以,唐代的剑南道绵州彰明县青莲乡(即今四川省江油县青莲乡)便是他的第二故里。

关于李白的家世,学术界历来有多种说法:一说李白为山东人。此说出自两《唐书》,盖因杜甫《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有诗句云:?近来海内为长句,汝与山东李白好。?实际上,唐人称?山东?乃泛指崤山及函谷关以东即关东地区,并非指某一具体地名。又有不少人说李白是四川人,当然四川是李白的第二故里。还有人说李白是江

苏人,其证据是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有?白本家金陵?一句,可是,李白此句中的?金陵?所指并非刘宋的京师建康,故而此说乃误解所致。当然,更多的人主张李白是陇西成纪人。李白诗文两处称?白本家陇西人?和?陇西布衣?。不过,坚持李白是陇西人的又因李白出生地的具体地望不同而有四种不同的看法:

(1)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省泰安县西)。

(2)郭沫若提出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今俄罗斯境内之托克马克),于是有人说李白是胡人。

(3)李从军《李白出生地考异》谓李白生于焉耆碎叶(今新疆博斯腾湖畔库尔勒和焉耆回族自治县一带)。

(4)刘友竹说李白的出生地是条支(今阿富汉中部的加之尼)。

总之,李白的家世之谜未解开,李白的出生地就众说纷纭。所以,本文采取单刀直入的办法,依据李白的诗文,考察有关的史料来寻求较为可信的答案。也就是说本文用考察历史的特定方法将李白诗文中涉及到他家世的文字(符号)还原成它所代表的真实内容,从而推断出李白的出生之地。

关于李白家世的材料,最具权威性的有两种,即由李白本人的诗文和李阳冰《草堂集序》、魏颢《李翰林集序》、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四者构成。前一种出自李白本人所述,后一种来自李白文集的最早版本之序文、碑文,也就是说这两种材料皆是关于李白家世的最早最可靠的记载。

一、李白诗文中所述其家世

我们先来看一下李白诗文所述之历史真实。李白诗文中有三篇非常明显地涉及他的家世:

《上安州裴长史书》:?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遭沮渠蒙逊之难,奔流咸秦。因官寓家,少长江汉。?

《与韩荆州书》:?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

《赠张相镐二首》其二:?本家(一作家本)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苦战竟不侯,当年颇惆怅。?在李白的二文一诗中,?本家金陵?与?本家陇西?似乎是矛盾的,其实,此处?金陵?所指应是西凉?建康郡?,即指今甘肃兰州一带。考之史料,《晋书〃武昭王李玄盛传》有如是记载:?武昭王讳暠,字玄盛。隆安四年(400年),为群雄所奉,遂起霸图,号凉公,于敦煌、酒泉坐定千里。其子李歆继立,攻沮渠蒙逊,败死。弟恂继立,沮渠破敦煌,恂死,国亡。?这就是发生在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的?沮渠蒙逊之难?事件。国亡之后,?士业子重耳,脱身奔江左,仕于宋。后归魏,为恒(弘)农太守。?李重耳?仕于宋?,据《新唐书〃宗室世系表》等史料,知李重耳所任之职皆为郡州守之类的地方官,未曾在刘宋的京师建康(金陵)任职。《世系表》序文记载道:?重耳字景顺,以国亡奔宋,为汝南太守。后魏克豫州,以地归之,拜恒(弘)农太守,复为宋将薛安都所陷,后魏安南将军、豫州刺史。?李重耳?仕于宋?,但未曾在建康(金陵)任职,所以李白?出生地在今江苏南京之说?自然不能成立。詹钅英等在注解《上安州裴长史书》中的?金陵?时,引王琦注和郭沫若的说法,十分明确地注

释此处?金陵?指西凉?建康郡?,这便同《与韩荆州书》和《赠张相镐》中的?陇西?相吻合,即指今甘肃兰州一带。

?白本家金陵?即等于说?白陇西布衣?或?本家陇西人?。

《赠张相镐》中的?先为汉边将?诸句,更进一步证明了李白与李暠、李重耳的世系谱牒关系确切无疑。核之《史记〃李将军列传》和《晋书〃武昭王李玄盛传》,知李暠为李广的第十六世孙。李白诗句?先为汉边将?即认为李广是其远祖。那么,李白与李重耳之关系,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考察一下。

李暠之子李歆及其弟李恂?遭沮渠蒙逊之难?以后,李暠的后人,有两人南下投奔刘宋,其一为李重耳,其二为李抗,但再由南而北?奔流咸秦?者,只有李重耳一房。这在《旧唐书〃高祖本纪》和《新唐书〃高祖本纪》里都有记载。前者记载曰:?(李)暠生歆,歆生重耳,仕魏弘农太守;重耳生熙,为金门镇将,领豪杰镇武川,因家焉。?后者记载大体相同,这里的金门应当是指金马门,则文中?奔流咸秦?所指,为李熙在其父李重耳任太守的弘农至今陕西西安为?金门镇将?之事。可见,李白的诗文能与史料互相印证,我们就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了:李重耳是李暠次子李歆之子,李白即为李重耳之后。

难怪,李白在天宝七年(749年)《寄上吴王三首》其一中再次写道:?小子忝枝叶,亦攀丹桂丛。??枝?与?叶?在同根所生的义项上比喻引申指宗室,《左传〃文公七年》:?公族,公室之枝叶也;若去之,则本根无所庇荫矣。?李白诗句?小子忝枝叶?中?枝叶?谓与吴王同宗。詹钅英在该诗“题解”下注明:?白西游霍山,至庐江

郡谒太守吴王祗,后又返金陵。??吴王,太宗子恪之孙,张掖郡王琨之子,袭封嗣吴王。?“1”李白谒见庐江太守吴王祗时,敢在李唐宗族的当朝者面前说自己与李唐同宗,这便充分肯定他诗文中所提及的家世,不仅真实可靠,而且还向后人表明:他就是西凉武昭王李暠第二子李歆之子李重耳的后裔,其远祖便是李广。

二、其他材料所涉李白之家世

李阳冰《草堂集序》:?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九世孙。蝉联珪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然自穷蝉至舜,五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称太白之精,得之矣。?

魏颢《李翰林集序》:?白本陇西,乃放形,因家于绵。身既生蜀,则江山英秀。?

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绝嗣之家,难求谱牒。公之孙女搜于箱箧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数行,纸坏字缺,不能详备。约而计之,凉武昭王九代孙也。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姓易名。故自国朝已来,编于属籍。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

以上三篇文章,有两点是共同的:其一皆言李白系出?陇西成纪?之李氏,与李白诗文所言一致;其二都说到李白一家?逃归于蜀?的事实。李白的父亲为何要?逃归于蜀?并?家于绵?呢?对此,王辉斌《李白家世之迷破译》一文,特地证明:?其实,这与李重耳的子

孙在今四川绵阳一带生活达数十年之久不无关系。?据《旧唐书〃高祖本纪》和《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及其序文的记载,知?奔流咸秦?的李重耳之子李熙,生子李天赐,天赐生李虎,李虎为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对李虎的生平事迹,两《唐书》附于《高祖本纪》中,但均极其简约。王辉斌考察《资治通鉴〃唐纪》,特别考证了嘉庆本《四川通志》著录宋人常百祥写于乾道七年(1171年)的《李龙迁祠记》后说:?李虎又名李龙迁,死后葬龙州江油县西一里的牛心山。?嘉庆本《四川通志》著录宋人常百祥《李龙迁祠记》云:?永济侯讳龙迁,姓李氏,陇西成纪人也。自神君之上,则有玄元皇帝(指李暠),以大道万世师。自神君以下,则有大唐太宗,以神武而定天下。因知李氏世生哲人矣。当梁之末,神君龙阳大姓,举郡以臣梁。……及武陵王萧纪镇蜀,谓龙阳乃邓艾侵西取蜀途径,遂委神君筑城于此,以捍蔽川蜀,有大功于民。既殁,葬山下,邦人祠之,号李古人庙。?李虎为何要改名叫李龙迁呢?王辉斌进一步考证说:?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三十三于‘龙州江油县’内云:‘晋于此臵平武县,属阴平郡。至梁,有杨、李二姓最豪,分据其地,各称藩于梁。’据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所考,杨为杨杰,李即李龙迁,亦即李虎。由是而观,可知李虎在与李弼等八人‘佐周伐魏’之后,即入蜀占据龙州……后卒葬是地。作为西魏的太尉,李虎‘佐周伐魏’,实际上是对西魏政权的一种背叛,其之入蜀与改名李龙迁,当均因此而致。?“2”

顺着这一线索,我们考察史料,印证李、魏二《序》及范《碑》得知,武则天垂拱四年(688年),李虎的五世孙越王李贞与其子及诸

李宗室十二人起兵倒武,未果,?迫胁皆自杀?,其子孙更其姓曰虺。其?党羽?六七百家?皆流放丰州?(今内蒙古五元县西南),?籍没者五千口?“3”。李白祖父为李贞幼子(因?没籍?,其姓名还有待进一步考证)据推测为陇西丹阳李伦之后,见胥树人《李白和他的诗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15页。,即在被流放与没籍之中。此事便是李阳冰《草堂集序》中所叙述?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的史实。因为从大唐开国武德元年(618年)至李阳冰写序的宝应元年,?倒武?事件刚好发生在?中叶?。至于范《碑》中的?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易姓名?乃是曲笔,?隋末?即指唐初。?一房?的遭遇则委婉地叙述李白的祖父由丰州外逃至西域碎叶。此?碎叶?似宜指焉耆碎叶(今新疆博斯腾湖畔库尔勒和焉耆回族自治县一带)。神龙元年(705年)中宗复出,武后退位,改周为唐,并大赦天下。李白的父亲李客闻之,欣喜若狂,立即带领全家返回中原,而随即得知?反逆?者不在赦免之例时,就只好?逃归于蜀?,投奔李虎的后人并?家于绵?了。《唐会要》卷六十五记载,唐玄宗在天宝元年(742年)7月23日下诏清理皇族户口,未及者可申请办理,此时,李白全家?逃归于蜀?已四十年,而且就在这一年的秋季,李白应玄宗诏书而得翰林供奉,诗人当然有优先条件办理他的皇族户籍,可是明文规定必须?谱牒犹着?,而?倒武?事件过后,李白祖父全家的皇族户籍,已被有司?没籍?,这样,李白虽为右姓,但却始终申请不到他的皇族户口!连他祖父的名字历史亦无记载。我们知道李白父亲的名字,是因为范《碑》云李白父亲在?神龙初,潜还广

汉(今四川绵阳地区),因侨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

至于,李《序》、范《碑》中的?凉武昭王九世孙?之记载,据郭沫若《李白与杜甫》考察,指李白本人显然与史事不符,其所指应为李白的祖父吧。

另外,李阳冰《草堂集序》中?自穷蝉至舜,五世为庶?,长期困扰着学者们对李白家世的考察。宋蜀本作?七世?,咸淳本亦作?七世?,而萧本、郭本、王本作?五?。此应以宋蜀本为准作?七世?。且?穷蝉?一词出自《史记〃五帝本纪》:?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穷蝉至帝舜皆微,为庶人。?《史记〃五帝本纪》上?自穷蝉至舜?,乃为元古帝王世系,可知李阳冰本《史记》而历数唐代帝王世系。?自穷蝉至舜?既为帝王世系,当然就不指李白从出和他所出之支脉,更不应指李白的祖父辈们,而应指唐代皇帝沿袭之七朝。我们将这个时间联系?倒武?事件至李白生卒年代来看,刚好历经武后、中宗、少帝、睿宗、玄宗、肃宗、代宗七朝皇帝。故而,此处标点亦可标作:?自穷蝉至舜七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累世不大曜?则指李白父亲、李白本人、李白儿子伯禽三代终身未仕的庶人身份,当然可叹。这样一来,李《序》这几句与前文的衔接便自然顺畅起来:李白为凉武昭王李暠的后代,?蝉联王圭组,世为显著?。但?倒武?(中叶)之后,历经七个皇帝,李白一家三辈以上皆飘泊流浪,沦为庶人。

据李、魏二《序》及范《碑》,我们考察史料,知道李白虽为右

姓但却始终未申请到他的皇族户籍的原因了。

最后,我们将上述两方面进行的考察归纳起来,理出李白与祖辈的顺序大致如下:

李暠(凉武昭王)——李歆(凉后主)——李重耳——李熙(金门镇将)——李天赐——李虎(又名李龙迁)——李昞——李渊——李贞——李贞幼子——李客——李白

通过李白的家世考察,我们可以知道: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而以蜀中绵州彰明县青莲乡(今绵阳江油县青莲乡)为第二故里。系西汉李广第二十七代孙,为凉武昭王李暠第十一代孙。

黄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社区专职工作者考试资料及历年真题文库

社区专职工作者考试资料及历年真题(含答案)!(综合版) 这是综合版本!!经过网络查询整合后的!整理社区专职工作者招考考试,所需考试必备复习资料,及其历年真题习题这是综合版本!!经过网络查询整合后的!整理社区专职工作者招考考试,所需考试必备复习资料,及其历年真题习题。 1、考试内容:以社会工作及社区专业知识为主,and 社区居委会基本知识、时事政治、公 文写作等。 2、考试内容: 2、主要包括:社会学、社会工作、社区工作、行政能力、法律常识、时事 政治等基本知识。 3、主要包括: 3、参考材料:《社区居委会基本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 员会组织法》、《社区居委会选举手册》、《公、参考材料:文写作》等。 4、面试考察内容包括:社区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 力等。 5、面试考察内容包括:厦门市 2005 年度公开招考社区工作者考试简章考试内容:考试 内容:笔试为综合知识,主要内容包括时事政治、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区工作及其相关政策法规、社会工作、社会学、行政管理、法律常识、写作等基本知识。 面试时加试计算机应用。 6、其他方面可以找到相关书籍,社区方面的参考一下这个:社区工作人员考试必看 20 世 纪 80 年代中期,社区问题在国开始受到重视,政府倡导的社区服务在全国普遍展开。 90 年代初期,民政部提出了社区建设的概念,开始在中国大地探讨社区建设的理论与 实践。 7、第一节社区的渊源及内涵 8、一、社区的产生社区概念的提出,始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社区是指相对立的一种 传统的精神状态、生活方式和组织形态。此后,美国社会学家罗密斯第一次在译文中划分了社区和社会的概念,提出社区和社会是有区别的。认为社区是自生的,而社会是结合的;社区是同质的或异质共生的,而社会则是异质的;社区是相对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而社会则是相对开放的,相互依存的;社区往往是单一价值取向的,而社会则是多元价值取向的;社区是人们感情和身份的重要源泉,而社会则是人们理性和角色的大台。 9、二、社区的内涵国内外学者对社区的概念理解各有侧重,对社区的定义也是人人言殊, 但对社区的地域性却是基本认同的。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城市社区成为多学科学者研究的对象。有的学者表述为“社区是若干个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部分社会学家认为,社区是进行一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生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也有的学者指出:社区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根据一套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实体,是一个地域社会生活共同体。还有的认为:社区是由聚集在某一地域内按一定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组织起来的,具有共同人口特征的地域生活共同体。可见,人们在概念的理解、定义的确定上各有不同,但大都同意在地域意义上使用社区一词。因此,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第二节社区的特征及构成要素

端正执法思想,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

端正执法思想,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 山西省森林公安局吕梁山分局任贤德 执法为民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地说,执法为民就是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政法工作中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执法公正、一心为民。 执法为民是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对政法工作的必然要求,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在政法工作中的要求和体现,是政法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思想保证。 长期以来,森林公安队伍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维护林区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在关键时候靠得住的队伍。但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当前的森林公安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一些问题甚至相当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有的民警包括一些领导干部,特权思想严重,以管人者自居,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有的滥用执法权力,徇私枉法,办金钱案、关系案、人情案,等等,在执法中缺乏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一些民警在工作中漠视弱势群体,以貌待人,对领导干部热情服务,对一般群众则“冷横硬推”,甚至粗暴执法,严重伤害人民群众感情。二是由于破案心切,打骂嫌疑人现象仍然存在。三是侵犯群众合法权益。如随意查扣违法犯罪嫌疑人的物品,在开展专项行动中存在侵民扰民现象。四是执法随意性,存在同责不同罚等。 许多执法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有的民警没有从思想上弄清“权从何来、为谁用权”,缺少群众观念,缺乏群众感情。要从源头上解决这些重大问题,就必须在全体民警中牢固树立和大力弘扬执法为民理念,用这一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统一执法指导思想,克服和纠正执法队伍中存在的种种不正确的执法观念和意识,确保执法工作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正确方向。 当前形势下,森林公安机关树立执法为民理念,要突出强调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一切为了人民这是执法为民理念的基本内涵。一切为了人民,就是要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执法工作的根本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满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作为执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到我们森林公安,就是要立足本职,恪尽职守,严密防控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同时保证林区群众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民主权利不受侵犯。 (二)走群众路线 一方面,要加强森林公安机关的专门机构建设,保障森林公安机关有能力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切实做好群众工作。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执法工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解决案多人少、警力不足的矛盾,解决一些地方破案难、取证难、追逃难、执行难等问题,都要注重从专群结合中找出路。民警要善于走群众路线,学会做群众工作,特别是要学会做群体性事件等特殊状态下的群众工作。广大民警应当向任长霞、王书田、宋鱼水、曹发桂等同志学习,学习他们深入群众、服务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学习他们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本领。 (三)尊重和保障人权 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群众生存权、发展权以及选举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基本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利,这些基本权利受到侵犯或产生争议,就可能以案件的形式进入司法领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

铁杵磨成针 罗江小学四年级三班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四年级三班的。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故事是《铁杵磨成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同学们,相信在我们牙牙学语时,我们的父母就教我们读背这些诗了,你知道这些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唐代大诗人,世人称之为诗仙的李白。李白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 其实李白,小的时候很贪玩,不爱学习。他的父亲为了让他成材,就把他送到四川象耳山的学堂去读书,可是,那些经史、诸子百家的书很不好学,李白学起来很困难,就更加不愿意学了,有的时候他就偷偷跑出学堂到街上去闲逛。有一天,李白没有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啊!”他走着走着,来到了一条小河边,小河的水那么的清澈,鱼儿在河里自由自在的游着,咦,不远处有一个老婆婆在干么呢?李白走进一看,原来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蹲在小河边的一块磨石旁,一下一下地磨着一根铁棍。李白站到老婆婆身边,好奇地问道:“老婆婆,您在干什么?”“我在磨针。”老婆婆没有抬头,她一边磨一边回答。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他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他读了很多书,写了很多诗,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为我国的文学宝库留下了大量宝贵的财富。 成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是出自这个故事,它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同学,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我们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梦想。

社区的渊源及内涵

第一节社区的渊源及内涵 一、社区的产生 社区概念的提出,始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社区是指相对立的一种传统的精神状态、生活方式和组织形态。此后,美国社会学家罗密斯第一次在译文中划分了社区和社会的概念,提出社区和社会是有区别的。认为社区是自生的,而社会是结合的;社区是同质的或异质共生的,而社会则是异质的;社区是相对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而社会则是相对开放的,相互依存的;社区往往是单一价值取向的,而社会则是多元价值取向的;社区是人们感情和身份的重要源泉,而社会则是人们理性和角色的大舞台。 二、社区的内涵 国内外学者对社区的概念理解各有侧重,对社区的定义也是人人言殊,但对社区的地域性却是基本认同的。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城市社区成为多学科学者研究的对象。有的学者表述为“社区是若干个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部分社会学家认为,社区是进行一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生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也有的学者指出:社区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根据一套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实体,是一个地域社会生活共同体。还有的认为:社区是由聚集在某一地域内按一定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组织起来的,具有共同人口特征的地域生活共同体。可见,人们在概念的理解、定义的确定上各有不同,但大都同意在地域意义上使用社区一词。因此,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第二节社区的特征及构成要素 一、社区的特征 社区的概念既然是有一定地域范围的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那末它必然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社区是社会的缩影由于社区是社会成员的生活基地,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活动是在本社区内进行的,他们以家庭为单位消费各种生活资料,解决最基本的社会生活需求,以此建立了多种社会人际关系,通过社区,共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因此,社区不仅包括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而且包括由这些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不仅包括人们的经济生活,而且包括政治、文化生活;不仅包括一定的地域,而且包括人们赖以进行社会活动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总之,社会有机体的最基本的内容全部包括在社区的定义之中,因此,它是一个社会实体。 2.社区是聚落的承载体聚落是指各种形式的人类居住场所。它不仅是简单的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而且是与居住地相关的生产、生活设施和劳动用地的集合物。历史的长河告诉我们,人类最早从生存、发展的需要出发,寻求适合自己的居住场所和各种活动的基地,并逐渐由临时的、移动的向着固定的、永久的方向转化,形成了以多所房屋组成的居住地,即以聚落为主体的居住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恰恰说明了聚落是人类改造环境的产物。聚落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社交活动的处所,又是人类进行生产劳动的场所。所以我国的聚落形势有村落、集镇、县城和城市等,它们都是社区的承载体。正是这些承载体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类型结构的社区。3.社区是多功能的集合体从组织学的角度说,社区与目标和功能单一化的社会组织不同,它的功能是多重的。就我国城市社区的状况而言,社区具有以下几个功能:一是协管功能。社区是类行政组织,具有对城市基层社会的管理功能。社区组织是党和政府连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社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协助政府做好基层社会的工作,维护社区的治安、调节民间纠纷、办理社区的公共事务和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测试题

“三考”基本法律知识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一、判断题 1、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含义是依据党的政策而不是个人的意志管理国家和社会 事务。( 2 ) 2、依法治国的核心是确立以宪法和法律为治国的最具权威的标准。(1 ) 3、有权必有责,即权利义务相一致。(1 ) 4、执法机关的权力必须严格依照法定权限、程序行使,但不是整个行使过程都 必须受到严格的监督和制约。( 2 ) 5、树立执法为民理念要求我们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公安工作的根本宗旨。 ( 1 ) 6、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 1 ) 7、树立程序公正的理念要求政法机关应当以实现程序公正为目标。( 2 ) 8、要做到平等对待,只要反对特权就可以了。( 2 ) 9、合理合法指的是执法者和社会成员的行为要依法进行。( 1 ) 10、服务大局是针对公安机关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 2 ) 11、行政机关权力的取得必须由法律设定或者上级行政机关赋予。( 1 ) 12、规范行政权的来源是依法行政的前提。( 1 ) 13、行政权的合法行使是依法行政的关键。( 1 ) 14、法律责任的落实是依法行政的关键。( 1 ) 15、把坚持依法行政与提高行政效率统一起来是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之一。 ( 1) 16、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规定,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是 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快捷、诚实守信和权责统一。( 1 )17、合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 文件的规定进行。( 1 ) 18、合法行政是指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 ( 1 )

古代诗人别称大全 如李白 诗仙

中国历代诗人的别称(2007-04-16 13:43:09)转载▼ 分类:风情集 1.“诗仙"李白 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 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2. 诗圣”杜甫 在形容自己的诗艺时,杜甫曾说过:“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的确,杜甫的七古、五古、七律、五律在唐代都是一流的,古体的七言诗在他手里正式成立,古体的五言诗在他手里变了格调,在“温柔敦厚”外另开“沉着痛快”一派,五律,杜甫以前用来写艳情、写山水,他却用来写广大的实在的人生,拓宽了诗歌领域。他的五律最多,差不多穷尽了这种体制的变化,七律精于组织,富于变化,七绝虽直抒胸臆,但颇有清新刻画之句。他不大做乐府,但他描写社会生活正是乐府的精神,他的写实的态度也源于乐府。 杜甫是一位集大成者和承前启后的诗人,汉魏的浑朴古雅,六朝的藻丽纤秾、淡远韶秀杜甫无一不备。杜甫之后没有一个诗人不直接、间接学他的:韩愈跟着他将诗进一步散文化;而又造奇喻,押险韵,铺张描写,逞才使气,是“沉着痛快”的诗,元稹、白居易将杜甫写实的表现人生的态度理论化,导引了“新乐府”运动。也是元稹,在为杜甫写的墓志铭中,对杜甫的创作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并许以最高的地位。两宋诗之冠冕的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宗都以杜甫为祖、金、元、明之诗坛巨擘都是杜甫为之开先。陆游有诗曰:千载《诗》亡不复删 少陵谈笑即追还 尝憎晚辈言“诗史” 《清庙》《生民》伯仲间。 他视人们尊杜诗为诗史为不足,必置于雅、颂之音中犹若诗中之经才好。秦观在《韩愈论》中,将孔子与杜甫同提并论,孔子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总结整理之功可用集大成者来赞,“呜呼,杜氏。。。亦集诗文之大成者欤”,虽未直接称圣,实亦许之矣。到了明代,杜甫已经正是被称为诗圣了。 正是因为杜甫推崇儒家思想,再加上其诗歌的影响,才被后世称为诗圣."圣"在古代是对儒家人物的神化评价和称号.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3.“诗佛”王维 字摩诘,河东人。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服药阳喑,拘于菩提寺。禄山宴凝碧池,维潜赋诗悲悼,闻于行在。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

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 正确履行检察职责

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正确履行检察职责 坚持执法为民,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发展方向,深入实践“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推动检察工作和检察队伍建设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执法为民,就是要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执法”的问题,把维护好人民权益作为检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增强群众观念,增进对人民的感情,从人民最满意的事情做起,从人民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增强人权观念,在履行检察职能中更加尊重和保障人权,更加主动维权,让人民享有更真实、更充分的人权。 一、检察机关落实执法为民理念的重要性 (一)检察机关落实执法为民理念有利于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政治文明包含着司法领域的文明,因此在检察领域张扬为民精神,实现司法公正,对我国政治文明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检察机关落实执法为民理念有利于树立法律威严而良好的形象。检察机关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责,贯彻司法公正,人们就可以从法律的公正实践中,判断和认识法律准允的行为范围,从而约束自身的行为使之符合法律。 (三)检察机关落实执法为民理念有利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市场经济即法治经济,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依靠法律规则的调整。检

察机关树立并践行执法为民理念,肃清市场领域的商业贿赂等不法行为,有利于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秩序和法律规定的既得利益。同时,检察机关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公正执法使得不法市场主体因其 不法行为受到惩罚而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良性的市场运行规则就能够建立起来,社会经济秩序就可以得到很好地维护和发展。 二、检察机关落实执法为民理念的途径 (一)坚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确实维护人民利益的原则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依 法所享有的检察权是人民赋予的,因此,在检察工作中,检察机关务必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检察机关必须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形势和社会矛盾的特点,发挥 法律监督职能作用,追诉和纠正侵犯人民群众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从思想上解决“为谁执法”和“怎样执法”的问题,是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树立正确执法观念的基础和根本。检察机关落实执法为民理念就要坚持执法为民,紧紧依靠人民,维护人民权益,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检察工作的人民性。检察机关要坚持检察工作的人民性与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一致性,真正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谋划检察工作,按照人民 的新要求、新期待改进检察工作,使检察工作真正符合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保阵民生。 (二) 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以抓住人民的关注点作为工作的

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

说教材 《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他的诗想象丰富,风格飘逸豪放。《静夜思》写的是游子月夜思乡之情。作者以一个游子的身份神驰万里,从“疑” 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表达了游子强烈的思乡情感。这首诗语言凝炼,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说教法学法 这首诗通俗易懂,家喻户晓,有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倒背如流。但是多数学生在朗读古诗的韵味上缺乏锻炼。所以教学本诗,应重在吟诵,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说教学过程 结合本课的特点,教学要求,本课设计了四大环节,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二自读自学,三朗读感悟,四总结升华。 1、通过师生对话,同学们喜欢背古诗吗?你会背哪首古诗?能背给大家听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从学生的实际入手,针对学生爱表现的特点引起学生对古诗的浓厚兴趣,并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出示课件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收集、展示资料的过程,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范读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边看图边欣赏。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古诗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在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中,在欣赏优美画面和动听的音乐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自读自学。请打开课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或者背一背吧!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和读背方式。仔细观察,诗里面的字你认识了哪几个?是怎么认识的?把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挖掘学生已有的经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抓住契机,因势利导,有效调控教学。让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主动识字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交流识字方法和当“小老师”活动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忆字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朗读注重对朗读的评价,提高朗读能力。教师一定要兼顾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力求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在读中注意对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体验读诗的乐趣,感悟强烈的思乡之情。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使“读者爱读,听者专注”,师生共同探讨读古诗的方法,互听互评,共同进步,极大地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古代诗人李白的故事

古代诗人李白的故事 李白的成长故事唐朝的着名的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爱念书,常常逃学,去街上闲逛。 一天,李白有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河边。 和暖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鲜花绿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 如果整天呆在家里那多没意思啊!”李白走着走着,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坐在一块 大石头上,老奶奶正在专心致志地磨着一根铁棒。李白好奇地走过去问:“老奶奶,您在 干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棒磨成绣花针。”老奶奶抬起头,对李白慈祥地笑了笑,又低 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但是,铁棒这么粗,什么时候才能磨成针呢?”老奶奶反问李白:“滴水能够穿石,愚公能够移山,那铁棒为 什么不能磨成针呢?”“但是,您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 不到的事情。”老奶奶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他再也没有逃过学,学习 也很用功,最后成了名垂千史的诗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耐心和恒心才能成功。 早在唐朝的时候,中国各地都布满了不为人知的世外桃源。 一次,李白独自撑船在江上喝酒吟诗,忽然,一个大浪把他卷进了水底下的一个山洞里,李白如果向上游得话,还有很远的陆,因此他选取了往洞里游。不一会就来到了一个 气室,里面有一个通向陆地的通道,那个通道初极狭,才通人。 李白游世外桃源再往前走,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李白看到的是一片和谐的乡村景色,美中不足的是,那里的科技很落后,房子很简陋。李白在村庄里走了走,看,发现自 己以前很少见到的朋友竟然在那里,李白上前与他交谈。 原来,那里的人都是早期发生战乱的时候逃到那里来避难的,他们在那里住下来繁衍 后代,那里原来是片荒地,无遮无挡,那里的人就将边上几座不出名的小山搬到那里来掩 护自己。 李白在朋友的邀请下到边上的一个茶馆里坐下,喝喝茶,吃吃小吃,谈一下。李白喝 过酒,尝过菜,顿时呆住了,这但是人间美味呀,这种小吃和酒几乎只能在皇宫里见得到,在那里,茶馆里就有。他们到了街道去逛逛,。李白东瞧瞧,西看看,可就是不能买,这 地方的钱与唐朝的不一样,那位朋友给他买了一支笔和纸,李白把纸平放在一户人家的台 阶上,挥笔写到:在无人知之之地,有乃世外桃源。此地乃有人间美味,此地乃有朴实之民,吾爱此地之也。众人都围过来看。李白就之后写诗,李白在那里写过不少的诗呢。全

检察机关如何践行执法为民理念

检察机关如何践行执法为民理念。 1、立足本职贴近群众。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把公正司法、执法为民贯穿于检察工作的始终,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法律需求。一是注重发挥控申举报“窗口”作用,坚持开展“检察开放日”活动,适时调处简单纠纷,增加检察院的亲和力。二是在案件办理中注重发挥“调节器”的作用,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开展轻微刑事案件不起诉听证会、“五种人”监外执行检察等群众欢迎的执法方法,增加检察院的公信力。三是开展检察延伸服务,做好案后回访工作,尽力为当事人排忧解难,增加检察院的感召力。 2、关注民生关爱群众。坚持“关注民生,富民惠民”,努力解决群众最需要、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注重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通过圆满解决新农村建设和退耕还林等涉农领域各类案件,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法律和党的政策的温暖,增加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坚持开展诸如“双百双千”、检察官“走千家、访万户,送法律、送服务”等活动,组织干警深入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农户,宣传法律法规,倾听群众的意见,协调产业开发,努力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全力帮助案件当事群众协调解决诸如生活贫困、就业、看病等实际问题,积极开展“扶贫济困”、“义务献血”、“检民共建新农村”等活动,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行动拉近检察院与群众的感情距离。 3、接受监督取信于群众。要通过聘请人民监督员、检察联络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群众代表召开座谈会和公开听证等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司法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加强开放型检察院建设,拓宽接受群众监督的渠道,充分利用一年一度的人代会、问卷走访征求意见等机会,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扎扎实实地消化吸收和改进,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新时期检察工作践行执法为民理念的一些想法 1、提高认识,牢固树立“一切为了人民”理念。人民群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做好党的群众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我们要深刻认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极端重要性,牢牢把握构建和谐社会对群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意识。要将群众工作纳入检察院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常议常抓,持之以恒,作为“人民满意工程”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抓出特色。要立足检察院工作实际,以人民满意为衡量检察院工作的基本标准,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谋事做事的出发点,以赤子之心、公仆之责、孺子牛的精神,想群众所想,办群众所需,急群众所急,做到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的疾苦急于一切,群众的呼声先于一切。要常怀为民之心,常思护民之策,广开富民之路,强力构建民生司法,用实际行动为群众造福。 2、立足长远,建立健全群众工作绩效评价机制。当前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检察院群众工作,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围绕绩效评价,提供体制和机制的保证。一是要建立群众工作的总体格局。建立由党组统一领导、党组成员协调负责、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全院上下齐抓共管的群众工作总体格局。二是要形成基层组织的社会活动机制。要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建设开放型检察院的要,以广泛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为切入点,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活动,强化群众工作职能,从而提高检察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亲和力、凝聚力、公信力。三是要形成检察院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保障机制。要将群众工作的绩效纳入领导干部和党员干部的工作责任制内容和业绩考评内容。四是要形成群众工作的全员参与机制。通过建立检察官责任岗。开展检察官与群众结对子等活动,落实检察院每一个党员做群众工作的职责,使每一位党员都成为群众工作的主体。要广泛宣传党内互助、群众志愿、组织共建、帮扶救助等项活动,凸显服务群众的良好效果。 3、科学总结,创新执法为民的方式方法。要在继承过去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的同时,大胆创新,采取多种形式,寻找有效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工作。一是“职能服务式”。

唐代大诗人李白

唐代大诗人李白 唐代大诗人一李白 李姝瑾 (新疆实验小学三年级6班) 李白,701年2月28 0—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 士?又号“谪仙人”?有诗仙之称。有《李太白集》传世?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 《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一生概括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但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却在漫游中度过?游历遍迹了大半个中国。 他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 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

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 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李白初因才气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 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名诗名句欣赏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乐府〃将进酒》 5、君不见黃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 丝暮成雪。 《乐府〃将进酒》 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乐府〃将进酒》 7、两岸青山相对岀?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社区专职工作者考试资料及历年真题(含答案)!(综合版)

1、考试内容:以社会工作及社区专业知识为主,and社区居委会基本知识、时事政治、公文写作等。 2、主要包括:社会学、社会工作、社区工作、行政能力、法律常识、时事政治等基本知识。 3、参考材料:《社区居委会基本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社区居委会选举手册》、《公 文写作》等。. 4、面试考察内容包括:社区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 厦门市2005年度公开招考社区工作者考试简章 考试内容:笔试为综合知识,主要内容包括时事政治、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区工作及其相关政策法规、社会工作、社会学、行政管理、法律常识、写作等基本知识。面试时加试计算机应用。 其他方面可以找到相关书籍,社区方面的参考一下这个:社区工作人员考试必看 20世纪80年代中期,社区问题在国开始受到重视,政府倡导的社区服务在全国普遍展开。90年代初期,民政部提出了社区建设的概念,开始在中国大地探讨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社区的渊源及内涵 一、社区的产生 社区概念的提出,始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社区是指相对立的一种传统的精神状态、生活方式和组织形态。此后,美国社会学家罗密斯第一次在译文中划分了社区和社会的概念,提出社区和社会是有区别的。认为社区是自生的,而社会是结合的;社区是同质的或异质共生的,而社会则是异质的;社区是相对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而社会则是相对开放的,相互依存的;社区往往是单一价值取向的,而社会则是多元价值取向的;社区是人们感情和身份的重要源泉,而社会则是人们理性和角色的大舞台。 二、社区的内涵 国内外学者对社区的概念理解各有侧重,对社区的定义也是人人言殊,但对社区的地域性却是基本认同的。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城市社区成为多学科学者研究的对象。有的学者表述为“社区是若干个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部分社会学家认为,社区是进行一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生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也有的学者指出:社区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根据一套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实体,是一个地域社会生活共同体。还有的认为:社区是由聚集在某一地域内按一定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组织起来的,具有共同人口特征的地域生活共同体。可见,人们在概念的理解、定义的确定上各有不同,但大都同意在地域意义上使用社区一词。因此,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第二节社区的特征及构成要素 一、社区的特征 社区的概念既然是有一定地域范围的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那末它必然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社区是社会的缩影。 由于社区是社会成员的生活基地,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活动是在本社区内进行的,他们以家庭为单位消费各种生活资料,解决最基本的社会生活需求,以此建立了多种社会人际关系,通过社区,共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因此,社区不仅包括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而且包括由这些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不仅包括人们的经济生活,而且包括政治、文化生活;不仅包括一定的地域,而且包括人们赖以进行社会活动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总之,社会有机体的最基本的内容全部包括在社区的定义之中,因此,它是一个社会实体。 2.社区是聚落的承载体。 聚落是指各种形式的人类居住场所。它不仅是简单的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而且是与居住地相关的生产、生活设施和劳动用地的集合物。历史的长河告诉们,人类最早从生存、发展的需要出发,寻求适合自己的居住场所和各种活动的基地,并逐渐由临时的、移动的向着固定的、永久的方向转化,形成了以多所房屋组成的居住地,即以聚落为主体的居住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恰恰说明了聚落是人类改造环境的产物。聚落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社交活动的处所,又是人类进行生产劳动的场所。所以国的聚落形势有村落、集镇、县城和城市等,它们都是社区的承载体。正是这些承载体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类型结构的社区。 3.社区是多功能的集合体。 从组织学的角度说,社区与目标和功能单一化的社会组织不同,它的功能是多重的。就国城市社区的状况而言,社区具有以下几个功能: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2)——执法为民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2)——执法为民 一、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 (一)执法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执法机关是党领导下的国家政权机关,执法工作是实现党执政使命的重要工作。执法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对执法工作的根本要求。 (二)执法为民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的具体体现 我国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与这一宪法原则相呼应,宪法第27条明确要求,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努力为人民服务”,国家权力从人民而来,就应当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执法机关是国家机关的组成部分,执法机关的权力同样属于人民。执法为民是人民主权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民主的具体体现。 (三)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 执法为民理念的提出,直接而响亮地回答了执法工作“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以及“为谁执法、靠谁执法、怎样执法”的根本问题,鲜明地指出了我国法治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其生命力就在于人民性。执法活动只有符合人民的意志、满足人民的要求、保护人民的权利,才

能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价值。执法为民为我国法治建设的方向和目标作了最简单却最为科学的概括,对于法治建设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执法为民的基本内涵 (一)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只有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才能切实做到执法为民。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执法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的法律主体地位,坚持把人作为执法工作的最高价值取向,突出人在执法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切实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落实到执法工作中,就是要坚持目的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即坚持执法为了人民,执法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是执法目的,一切依靠人民是执法方式,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二)保障人权 保障人权——是执法为民的重要内容。执法机关必须牢固树立宪法观念和法律观念,严格遵守法律.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 尊重和保障人权,不仅是执法为民的应有之义,而且是执法为民的起码标准。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庄严承诺,也是执法机关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执法工作首先要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到人权领域,就要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执法工作中尊重和

浅谈如何践行执法为民理念成为让群众满意的基层警察 2

浅谈如何践行执法为民理念成为让群众满意的基层警察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价值观。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每一名公安干警,只有牢记党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才能真正对得起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力和党对我们的信任。我们公安交警部门、特别是基层交警中队及民警,与人民群众打交道最多、联系最紧密,时时在执勤、天天在执法,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如何,能不能真正做到执法为民,直接影响着公安机关的形象,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威信。 一、牢记服务宗旨,强化执法为民的思想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光荣传统。我们党从成立到今天的80多年来,党的历史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任务、功能和领导方式等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没有变,这也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我们只有坚持党的宗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始终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才能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二)党的宗旨是共产党员的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是一个社会科学范畴,反映了人或社会主体的要求,是人们对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基本看法。我们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自己的最高理想,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大多数人谋利益作为基本的价值观念,也是核心价值观。我们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牢记党的宗旨,才能具备坚强的党性,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始终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党的宗旨公安交警执政为民的思想基础。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的国家,权力是人民的。共产党能够领导人民群众,是因为他是人民群众全心全意的服务者,是代表人民群众利益和意志的。权力本身具有两面性,它运用得当可以为广大群众谋利,带领群众创造美好生活,但也会因为运用不当削弱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我们只有牢记党的宗旨,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正确认识手中的权力,在工作中,在决策时,都首先想一想这个决定、这项工作是不是符合人民的利益,是不是代表广大人民的心声,才能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二、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执法服务水平,正确处理执法与服务的关系 (一)执法为民是交通管理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和最终目标。我们公安交

唐代著名诗人简介

唐代著名诗人简介 1、王勃(650~675),绛州龙门(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为四杰之首,被誉为诗杰。积极开拓诗歌的表现领域,从题材内容到格律形式都有新的探索,显露了新的独特风貌。文名甚高,对近体诗有所建树,为唐诗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蜀中九日。 2、杨炯(650~692),弘农华阴(陕西)人。人称“杨盈川”,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以边塞征战诗著名,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风格雄健豪放,气势轩昂,很有气魄。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代表作:从军行、出塞。 3、卢照邻(632~695),幽州范阳(河北省涿州)人。自号幽忧子,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杨炯誉之人间才杰。擅长诗歌骈文,尤擅七言歌行,意境清迥。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代表作:长安古意、咏史四首、紫骝马。 4、骆宾王(638~?),婺州义乌(浙江义乌)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内容广泛,格调高远,多感叹个人遭遇,抨击社会现实之作。代表作:咏鹅、易水送别。 5、李峤(约645~约714),赵州赞皇(河北)人。与同乡苏味道齐名,合称苏李,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宫廷诗人,诗多咏物。代表作:风。 6、沈佺期(约656~713),相州内黄(河南内黄)人。与宋之问并称沈宋,律诗之祖。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代表作:邙山。 7、宋之问(约656~712),汾州(山西汾阳)人。人称宋学士,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律诗鼻祖。尤善五言诗。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为文赋诗,讲求比兴,属对精密,点划入微,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代表作:渡汉江、度大庾岭。

从_社区_的语词历程看一个社会学概念内涵的演化.

2002年第5期(总第154期学术论坛ACADEM IC FORUM NO. 5,2002 (Cumulatively NO. 154 从“社区”的语词历程看一个社会学概念内涵的演化 胡鸿保1, 姜振华2 (1.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北京100872;2.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北京100081 [摘要]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把“社区/共同体”, 社区研 究与时俱进, 成为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对社区作出不同的界定, 因此“, 何为社区”。[关键词]; []A [文章编号]1004-4434(2002 05-0123-04一、G 概念的翻译难题:“社 区”还是“共同体” 社会学研究者们认为“, 社区”概念进入学科领域, 当从1887年滕尼斯(Ferdinand Tonnies 发表(G emeinschaft und G ese11schaft 《共同体与社会》 一书算起。德文G emeinschaft 一词可译作“共同体”, 表示任何基于协作关系的有机组织形式。滕尼斯提出“社区”与“社会”相比照, 主要是用来表示一种理想类型, 引用他的话就是:“关系本身即结 是偶然的, 机械的, 理性的。自然社会是感情的结 合, 以齐一心志为纽带; 人为社会是利害的结合, 以

[2] 契约关系为纽带。” 滕尼斯在提出与“社会”相区分的“社区”(G emeinschaft 这一概念时, 旨在强调人与人之间所形成亲密关系和共同的精神意识以及对G emeinschaft 的归属感、认同感; 而且他强调得更多的是一种研究的路径、一种“理想类型”。因此, 在滕尼斯的视野中, G emeinschaft 的涵义十分广泛, 不仅包括地域共同体, 还包括血缘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 人与人之间具有共同的文化意识是其精髓, 所以G emeinschaft 译作“共同体”应该说更贴近滕尼斯的本意。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展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种种社会问题, 滕尼斯所提出的“社区”逐渐引起社会学家的研究兴趣。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20世纪20年代, 美国的社会学家把滕尼斯的社区(G emeinschaft 译为英文的Community , 并很快成为美国社会学的主要概念。英文Community 一词源于拉丁语communitas , 有“共同性”、“联合”或“社会生活”等意思。美国的芝加哥学派把社区问题作为其研究重点, 对美国不同类型的地域社会及其变迁进行深入的研究, 获得了丰富的成果。尽管从研究取向上看, 美国芝加哥学派注重经验研究而 合, 或者被理解为现实的和有机的生命———这就是共同体的本质, 或者被理解为思想的和机械的形态———这就是社会的概念……一切亲密的、秘密的、单纯的共同生活……被理解为在共同体里的生活。社会是公众性的, 是世界。人们在共同体里与同伙一起, 从出生之时起, 就休戚与共, 同甘共苦。人们 [1] 走进社会就如同走进他乡异国。” 对此, 吴文藻的解释是“:‘自然社会’与‘人为社会’的区别, 乃是了解杜尼斯(即滕尼斯———引者社会学体系的锁匙……由这‘本质意志’而产生 (林了他所谓的‘自然社会’……反之‘作为意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