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疾病基础知识

骨骼疾病基础知识
骨骼疾病基础知识

骨骼疾病基础知识

1、骨病总括

骨病是多种骨与关节病的一个总称。它主要包括骨质疏松、关节炎、脊柱炎、骨质增生、颈椎病、腰椎病、坐骨神经痛、肩周炎等多种急慢性颈肩腰腿疼痛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疾病。2、什么是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地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骨质疏松症一般分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退行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老年人患病率男性为60.72%,女性为90.47%。3、骨质疏松症状(1)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疹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一般2-3

周后可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中影响膀胱、直肠功能。(2)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3)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4、什么原因引起骨质疏松?引起中老年人骨质丢失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近年来研究认为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1)中、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致使骨吸收增加已是公认的事实。(2)随年龄的增长,钙调节激素的分泌失调致使骨代谢紊乱。(3)老年人由于牙齿脱落及消化功能降低,骨纳差,进良少,多有营养缺乏,致使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4)随着年龄的增长,户外运动减少

也是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5)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骨疏松症与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变异有密切关系。

5、什么是关节炎?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病,它的种类有100多种,其中许多种关节炎会影响不同年龄的人,既使儿童也不能幸免。其特点是膝关节、髋关节、指关节、足踝关节、脊椎、肩关节等出现疼痛、炎症和僵直。最常见的关节炎是骨关节炎,这是一种退化性疾病,起因是关节软骨功能变化,从而引起疼痛、功能丧失。(1) 类风湿关节炎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导致关节滑膜炎症的结果。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废。血管炎病变累及全身各个器官,故本病又称为类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表现不典型,仅有关节酸痛、胀痛,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关节疼痛加剧及关节畸形、功能障碍,导致残废,甚至发展至类风湿关节炎性肺纤维化、心脏病并引起死亡。本病是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与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2) 增生性关节炎也称骨性关节炎、肥大性或退行性关节炎,临床以休息痛、关节肿胀、关节活动受限及畸形为主要症状,是中老年人及重体力劳动者的常见病。其特征是关节软骨发生原发性或继发性退行性变,并在关节边缘有骨赘形成。病理变化以软骨变性及软骨下骨病变为主。增生性关节炎可分为原

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我们这里重点介绍原发性。增生性关节炎多发于负重较大,活动较多的关节,如颈椎、腰椎、膝、髋等大关节。增生性关节炎就其临床特点,与中医之痹证相似,临床治疗多以“痹证”着手。(3) 急性化脓性关节炎为化脓性细菌引起的关节急性炎症。血源性者在儿童发生较多,受累的多为单一的肢体大关节,如髋关节,膝关节及肘关节等。如为火器损伤,则根据受伤部位而定,一般膝,肘关节发生率较高。(4) 痛风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突出特点是高尿酸血症和结缔组织结构(特别是软骨、滑膜)的尿酸钠晶体沉着。原发者多,少数病人由于代谢性疾病如次别嘌呤-咖啡因酶( enzymehypox-anthineguanine )、磷酸核糖基转移糖(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缺乏时产生的高尿酸血症称为继发性痛风。6、什么是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和炎性疾病。病变部位主要在骶髂关节、脊柱、脊柱旁软组织及四肢关节。病理改变为椎间盘纤维环和纤维环附近结缔组织的骨化,椎间动关节和四肢关节滑膜的炎症和增生。

7、什么是骨质增生?骨质增生是指椎骨边缘或关节边缘、关节面及骨突处骨小梁增多和骨密度增高。因有时其形状象口唇或象鸟嘴,故叫做唇状突起或骨赘,也叫骨刺。现代医学称为增生性骨关节病。是骨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8、颈椎病与颈椎骨质增生有何异同点?(1) 相同点:颈椎病和颈

椎骨质增生都属于颈部疾患,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当颈椎骨质增生的部分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引起一系列症状时,即为颈椎病。而当各种因素使颈脊柱内力和外力的平衡失调,颈椎因力学代偿也可发生增生。(2) 不同点:颈椎病又叫颈椎关节综合征,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性,周围骨质、小关节及软组织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压迫或刺激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等组织而产生的一组临床综合病症。轻者头、颈、肩臂麻木痛,重者可致肢体酸软乏力,甚至二便失禁、瘫痪。颈椎骨质增生是一种状态,表现为颈椎在生长、发育及其完成功能的过程中,某些部分失去正常的形态,出现异常。骨质增生的形式多种多样,因所在部位不同而各有其不同表现。增生程度轻或骨质增生不在关键部位时可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总之,颈椎病是一个大概念,它包括颈部椎间盘病变、小关节紊乱、软组织损伤、骨质增生等一系列病变。而颈椎骨质增生只是颈椎病变的一种状态,当骨质增生轻微或不在关键部位时可不出现症状。但颈椎病和颈椎骨质增生二者关系又是密切的,有着相互包容相互影响的关系,所以临床上一些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质增生的方法可以互相通用。9、骨质增生都是病吗?单纯的骨质增生只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的生理反应,即是人体自卫、代偿、再生、修复和重建的正常功能,通常不属于疾病的范畴。而只有在具有骨质增生的同时,又有相应

的临床症状或体征,如伴随出现腰部的疼痛,活动障碍等,才能被称作骨质增生症或骨性关节病,有人为腰椎的骨质增生进行统计,发现20岁以下者无增生,21-30岁者为12.5%,31-40岁者为42.8%,41-50岁为57.5%,51-60岁为88.2%,而60岁以上者为92.4%,说明腰椎的骨质增生是随年龄而增加的,且为人体的一个必然的生理反应。所以,骨质增生并不一定都是病。

10、什么是颈椎病?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颈椎病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其他型,临床常表现为颈、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区疼痛,臂手麻木,肌肉萎缩,甚至四肢瘫痪。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多。该病具有发病率高,治疗时间长,治疗后极易复发等特点。颈椎病是多种疾病的根源,其退行性病变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并非一日之寒。11、颈椎病致病原因颈椎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相当复杂。其发病因素多种多样。但下列因素在颈椎病的产生和复发中起着重要作用:1)年龄因素:就像一台机器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部件的磨损也日益增加,颈椎同样会产生各种退行性变化,而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化是颈椎病发生发展中最基本和最关

键的基础。另外,小关节和各种韧带的退变也有重要的作用。

2)慢性劳损:是指各种超过正常范围的过度活动带来的损伤,

如不良的睡眠、枕头的高度不当或垫的部位不妥,反复落枕者患病率也较高。另外,工作姿势不当,尤其是长期低头工作者颈椎病发病率特高。再者,有些不适当的体育锻炼也会增加发病率,如不得法的倒立、翻筋斗等。3)外伤:在颈椎退变、失稳的基础上,头颈部的外伤更易诱发颈椎病的产生与复发。病人往往在轻微外伤后突然发病,而且症状往往较重,合并骨折、脱位者则给治疗增加困难。4)咽喉部炎症:当咽喉部或颈部有急性或慢性炎症时。因周围组织的炎性水肿,很容易诱发颈椎病症状出现,或使病情加重。5)发育性椎管狭窄:椎管狭窄者更易于发生颈椎病,而且预后也相对较差。6)颈椎的先天性畸形:各种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椎体融合、颅底凹陷等情况都易于诱导颈椎病的发生。

7)代谢因素:由于各种原因所造成人体代谢失常者,特别是钙、磷代谢和激素代谢失调者,往往容易产生颈椎病。8)精神因素:从临床实践中发现,情绪不好往往使颈椎病加重,而颈椎病加重或发作时,病人的情绪往往更不好,很容易激动和发脾气,颈椎病的症状也更为严重。9)环境因素、气候潮湿、寒冷。建议用我们公司的鸵鸟油来按摩、推拿、或到我们店里来做透皮疗法,一次见效!我们专治:疑难杂症!肌肉疼痛、筋络不通、骨关节、亚健康的现象等......主要针对:颈肩不好、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中风后遗症、骨股头坏死、静脉曲张、妇科疾病、宫寒、肩周炎、风湿、

类风湿、痛风、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脑瘫、四肢麻木、头痛、头晕、腰腿痛、高血压、糖尿病、瘦身美容等.....

高考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命题特点和复习策略

高考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命题特点和复习策略 一、基本概念、化学基本理论知识体系及考点 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是化学的最基本内容与最基础的知识,是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分化点,更是高考的重点。基本概念"块":包括物质组成和分类线、性质变化线、化学用语线、分散系统、化学量线等五条知识线(或小系统)。基础理论"块":包括结构理论(原子结构,分子即化学键理论,晶体结构理论)和元素周用律、周期表线,电解质溶液(含氧化-还原理论)线,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理论线。理论块是化学的灵魂。主要考点有: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电极方程式,理解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气体体积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数目,并能配平反应方程式,了解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理解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及离子共存、离子浓度问题,掌握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确定分子式的计算,掌握有关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含溶液PH的计算、溶液浓度、质量分数、溶解度有关计算),掌握利用化学反应方程 式的计算等。 二、高考化学命题特点和趋势 1.注重基础: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题的挥毫泼墨 随着高考试卷整体难度的调整和试卷长度的缩短,高考化学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试题也越来越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题目涉及的内容和背景资料基本上为考生所熟知,例如高考常考不懈的“五同”的概念、原子的构成、化学键的类型、离子反应、平衡体系中反应物的转化率、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等都是化学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中的重点、也是基点。 2.突出迁移:概念、理论试题的神来之笔 高考化学概念与理论试题重视基础,但不是就基础考基础,而是注重化学概念与理论基础的延伸和拓展,注重将课本理论知识的综合和应用。例如“氢镍电池”、“熔融盐燃料电池”、“镍镉可充电电池”、“甲醇燃料电池”等,都是课本原电池知识的

中药学与方剂学基础知识

中药学与方剂学基础知识 1、简介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包换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有毒无毒等。药物之所以能够治病,是因其特性和效用,又称偏性。以药物的偏性,调理脏腑功能,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 或偏衰,以达扶正袪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2、四气理论

3、五味理论 (一)定义:五味,包括酸、苦、甘、辛、咸等味。 (二)确定依据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药味既是药物的滋味,又 超越了药物的滋味,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 (四)阴阳归属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五)气味配合 1. 气与味配合的原则包括:a.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b.一药中气只能有一,而味可以有一个,也可 以有两个或多个。C.味越多,说明作用越广泛。 2. 规律气味配合规律包括:a.气味均一。b.一气二味。C.一气多味。 升降浮沉理论 (一)定义:特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 1. 这种趋向与所治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 2. 这种趋向与所治疾患的病位相同 3. 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向外,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泻利等 4. 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分别具有升阳发表,袪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 5. 沉降类药能下行向内,分别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积导滞,降逆止 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作用。

(二)确定依据 1.质地质轻主升浮,如花类、叶类质量主沉降,如种子、果实、矿物、贝壳类 2.气薄(寒、凉)者降气厚(热、温)者浮味薄(辛、甘、微苦)者升味厚(酸、苦、咸)者沉 3. 性味四气:温升、凉降热浮、寒沉五味:辛、甘、淡主升,酸、苦、咸主降 4. 临床疗效 病势:向上、向下、向内、向外。病位:在上,在下,在里,在外。药物:向上,向下,向里,向外的作用趋向。 (三)阴阳归属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归经理论 (一)含义归:药物作用的归属;经:人体的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二)理论基础 1. 脉象学说:论述人体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2. 经络学说: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 毒性理论 (一)含义 “毒”,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1. 狭义之毒:物之能害人即为毒 2. 广义之毒:a.药物的总称,也就是说药是“毒” ,“毒”即是药。b.药物的偏性,也就是说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就在于其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就是“毒” ,其对人体具有两面性,即既能治疗疾病,又能毒害人体,关键在如何应用。(二)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1. 品种混乱。 2.误服毒药。 3.用量过大。 4.炮制失度。 5.剂型失宜。 6.疗程过长。 7.配伍不当。 8.管 理不善。9.辨证不准。10.个体差异。11. 离经悖法。 (三)使用有毒药的注意事项 1. 用量要适当,采用小量渐增法投药,切忌初用即给足量,以免中毒。 2.采制要严格,在保证药效 的前提下,严格把住采制药各个环节,杜绝伪劣品。3.用药要合理,杜绝乱滥投,孕妇、老幼 及体弱者忌用或慎用毒烈之品。4.识别过敏者,及早予以防治。 第三节中药功效与主治 功效的概念与分类功效是指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键体的作用。又称功能、功能、效能、效用。 分类1.按中医辨证学分类(1)针对八纲辩证的功效对应表里辩证:解表、发表、

膝关节常见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一

作者单位:>&$&#$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概述 膝关节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9主要包括外伤性病变、退行性骨关节疾病、炎症性疾病及肿瘤性疾病。膝关节疾病的诊断临床上除了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外9主要还是借助影像学手段。目前9膝关节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主要有传统?线、(@、ABC 和核医学检查。?线摄片及(@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膝关节骨性结构9对于膝关节外伤、退行性疾病、炎症性疾病及肿瘤性疾病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难以对膝关节韧带、关节软骨及半月板病变做出准确的定性诊断。AB 由于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及多方位成像的优点9对显示膝关节软组织如韧带、半月板、关节软骨、滑膜襞及滑膜囊等结构有明显的优势9尤其是能确定损伤及病变的性质及范围。 膝关节常见病变的影像表现与诊断 一、膝关节创伤 膝关节是人体最易受损伤的最大且最复杂的负重关节9当运动不当和外伤时可以造成膝关节骨折、软骨骨折、韧带与半月板损伤及关节腔积液等。?线摄片及(@检查能够准确的显示膝关节关节周围骨折,尤其多层螺旋(@检查及重建技术在显示细小骨折及骨折移位方面有重要的优势。而软骨骨折、骨挫伤及隐匿性骨折在?线检查、(@扫描诊断价值有限。ABC 对软骨及骨髓微小挫伤有很高的敏感性9对骨骼病变也能较好地显示9在国外ABC 已普遍应用于关节病变的诊断。 &<膝关节骨折(D1E6.015-D F+55G-*+.):包括三个组成骨即胫骨、股骨、髌骨的骨折9其中以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最多见9其损伤机制是受到外翻力的作用所致。?线检查能够较好的显示骨折线,呈线条状透亮影,以及骨折的移位情况。(@是平片的重要补充,可发现平片不能发现的隐匿骨折,显示为形态不一的线状透亮影,并且(@比平片能更精确的显示骨折的移位情况,但当骨折线与(@扫描平面平行的时,则可以漏掉骨折,因此不能单凭(@就排除骨折,一定要结合平片。ABC 比(@更敏感地发现隐匿骨折,但在显示有重叠关系部位骨折的关系不如(@。骨折急性期在ABC 图像上显示为锐利的、边缘清楚、线状低信号影9骨髓水肿、出血在@&HC 上呈低信号9在@#HC 上呈高信号;骨折慢性期9在ABC 常规序列上均呈低信号。 #<骨挫伤:是由于外伤所致的骨髓出血、水肿和骨小梁的微骨折,是骨关节外伤中最轻型的损伤9膝关节是运动时承重的重要关节9活动度较大9因此是骨挫伤的好发部位。?线平片、(@均不能有效地检出骨挫伤9ABC 是唯一能发现病变的影像检查方法。骨挫伤在@&HC 上呈大小不一的斑片状、地图样的非线性低信号9@#HC 及/@CB 呈高信号(图&,#) 。I<隐匿性骨折(-6604.D1E6.015):也称微骨折或骨挫伤,临床上并不少见,主要是指骨小梁断裂和伴发的骨内出血或水肿,多见于膝部骨端关节面下。普通?线及螺旋(@检查多无阳性发现,常被漏诊或误诊,错过治疗时机,给患者带来不可逆转的疼痛、骨软骨缺损以及退行性骨关节病等后遗症。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标准定为:!有明确外伤史及疼痛、跛行乃至不能行走等相关临床症状;"?线正侧位片上未见明确骨折线;#ABC 图像上@&HC 上可见骨皮质及髓腔内线状或片状低信号,@#HC 上呈高信号或线状低信号周围包绕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呈明显高信号。 根据损伤有无累及皮质下骨松质、骨性关节面及关节软骨,将隐匿性骨折分三型:C 型隐匿性骨皮质下骨折;$型隐匿性骨皮质骨折;%型隐匿性骨软骨骨折。ABC 、(@和?线平片对比分析显示:?线对隐匿性骨折难以做出诊断;(@扫描对骨及软组织分辨率比?线平片高,且为横断面成像解决了影像重叠问题,提高了骨细微结构的显示,为膝关节损伤提供了更多的细节,李新春,女,IJ 岁,中山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JKL M &JJ&年新疆医科大学攻读临床医学,获得学士学位;&JJ’M &JJ%年新疆医科大学攻读医学影像学,获硕士学位;#$$$M #$$I 年中山大学攻读影像医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现为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骨骼肌肉系统、颅脑神经系统、腹部及盆腔疾病的影像诊断及磁共振临床应用,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目前重点研究骨关节及肌肉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主持省级及市级科研项目多项, 发表相关论文共十余篇。!!!!!!!!!!!!!!!!!!!!!!!!!!!!!!!!!!!!!!!!!!!!!!!!!!!!!!!!! !!!!!!!!!!!!!!!!!!!!!!!!!!!!!!!!!!!!!!!!!!!!!!!!!!!!!!!!!""" "膝关节常见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一" 李新春?讲座?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特点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特点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 从心理学角度來看,个性差异是分层教学的研究依据;从教育学研究来看,因材施教其理论基础。尽管二者的理论说法不同,但不论是从教育学还是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分层教学,它们的论点实质是一样的。分层教学又名分层递进教学法、层次教学法等。总的来看,分层教学大致有以下几种概念类别:第一种是指有选择性的教学方式。陈树逸提出“分层教学”是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对学生所提的学习要求也相应有差异;进而采取有差异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提高与发展的教学方法。他认为在分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适合的教学方式,而应结合学生知识结构差异,努力探索更合适学生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更适合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第二种是将分层教学看做施教的一种教学手段。关于“分层教学”,马双来认为教师应在心里将班级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不同层次。充分兼顾到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来进行同一教学内容的讲授。相应的教学广度和深度也应合理区别。即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性,最大限度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区别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智力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提升,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全面发展。第三种是将分层教学看做每个学生得到各自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何明提出:“分层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班级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得

到最优发展的教学组织模式。”第四种是将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方法。教育家张大均提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学生各方面的特质也是有很大差异的。应该使不同的学生有课程选择的自由,主动获得发展。在当前班级人数相对较多的班级授课制国情下,面向差异的主要教学方法即分层教学。”尽管各方人士对分层教学的教学理念都有着自己见解,但是他们都意在强调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有区别的教学,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共同发展。分层教学既含有教学思想,也体现了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创新,更是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展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有因材施教的理念。教师和学生是分层教学最直接的实践者,其中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教师和学生都对分层教学有了理性的认识,分层教学才会实现良性和谐的发展。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1.因材施教原则 教育家、心理学家长时间的研究和探索,普遍认为个体存在差异性,对每个孩子的教育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尽管班级授课制下的学生具有基本相同的年龄特征,但是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差异比较大,再加上遗传、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天赋、气质和性格、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存在很大的差异。根据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性与班级授课制运用的统一教材,统一大纲这一现实矛盾,教育家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劳凯声认为“因材施教是为了解决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的矛盾而提出的”。分层教学是实现因材施教的

骨架油封知识大全

骨架油封知识大全 一、油封的工作原理 1、自由状态下,油封唇口内径比轴径小,具有一定的过盈量。 2、安装后,油封刃口的过盈压力与自紧弹簧的收缩力对旋转轴产生径向压力。 3、机械工作时,油封唇口再径向压力作用下,形成到0.5毫米的密封接触环带,在内部润滑油压力的作用下,部分油液渗入油封刃口与轴之间,形成极薄的油膜,油膜在油液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在转动轴与油封刃口之间形成"新月面"防止油液外溢,达到密封作用. 二、常见油封的形式 1、一个主唇带有弹簧的油封,依靠密封刃口单方面防止泄漏时适用。 工作条件:a.旋转速度: 0~25m/s b.工作压力: 0~ c.工作温度: -35~120℃ d.密封介质: 润滑油、润滑脂、水等 2、双唇带有弹簧的油封,以主唇防止泄漏,副唇防止灰尘、水份的进入时适用。 工作条件:a.旋转速度: 0~25m/s b.工作压力: 0~ c.工作温度: -35~120℃ d.密封介质: 润滑油、润滑脂、水等 3、不带弹簧的油封,仅利用橡胶唇径向力作单方向的防漏,必要时可与其它型油封并用。 工作条件:a.旋转速度: 0~12m/s ~ b.工作压力: 0~ c.工作温度: -35~120℃ d.密封介质: 润滑脂或粘性流体等 4、双唇不带弹簧的油封,仅利用橡胶唇的径向力,用于两方向密封时使用。 工作条件:a.旋转速度: 0~10m/s b.工作压力: 0~ c.工作温度: -35~120℃ d.密封介质: 水、油、润滑脂、灰尘等 5、双主唇带弹簧的复合型油封,使用过程需将此两类的液体隔离时适用,装配时两唇之间需涂抹润滑剂。 工作条件:a.旋转速度: 0~12m/s b.工作压力: 0~ c.工作温度: -35~120℃

6个理论学派的特点与依据

对比分析6个理论学派的理论特点及其形成依据 人格是一个人不同于他人的全部心理特征的总和。为了揭开人格的奥秘,各学派的心理学家不约而同从自己的理论角度对人格进行了研究,致使对人格理论的研究在整个心理学界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在这里我们主要分析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人格特征理论学派、认知学派以及生物学取向学派在人格理论研究上的不同形成依据与不同特点,以便在综合的视角上审视它们之间的差异性。 一、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特点及其形成依据 由于精神分析是在精神病的治疗实践中产生的,所以多研究问题人格,比如弗洛伊德在人格理论的研究中主张人性是暴力的、自我中心的和冲动的。由于精神分析的理论根基是无意识,所以其人格理论侧重研究潜意识、情欲、动机及人格等更深一层的内容,比如弗洛伊德提出的本我——自我——超我的三部人格结构更多的是分析无意识对人格塑造的影响,又比如荣格总结人格结构是由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三个层面构成的。由于精神分析在很多理论上的不可证伪性,致使其很多的研究包括人格理论的研究不是采用有控制的实验室实验方法,而是运用临床观察法。此外,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的研究特点还表现在偏重儿童的早期经验,强调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本能决定论,在人格的发展上忽视了人的一生是个连续发展的历程。 精神分析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在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中致使整个社会精神沮丧,神经病和精神病发病率增高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和莱布尼茨等学者对无意识领域的研究对精神分析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而精神病的治疗实践直接促成了精神分析学派的形成。另外,影响精神分析的哲学主要有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以及享乐主义哲学。 二、行为主义的人格理论特点及其形成依据 由于行为主义只注重研究人的外在可观察到的行为而忽视对人意识的研究,所以多研究学习人格,所谓学习人格是指人格是各种习得性行为的结果,其人格与行为密切相关。比如华生把人格看作是一切动作的总和或者是各种习惯系统的最终产物。比如斯金纳认为人格是通过操作条件反射而形成的一种惯常性的行为方式。由于行为主义强调情境的特殊性,比较重视外部环境的刺激,所以其不太热衷于探讨人格的结构。比如斯金纳认为自我、特质和需求都是不必要的概念,只要用操作性的方法就可以预测和控制可被接受的行为。比如多拉德和米勒认为人格的主要结构是由习惯或刺激——反应联结物构成的。由于行为主义理论建构的客观主义,所以其人格理论的研究多采用对行为的观察和实验的研究方法。比如华生提出研究一个人的人格的五种方法,1、研究一个人受教育的情况,2、研究一个人的成就,3、运用各种心理测验,4、研究一个人的业余爱好,5、研究一个人在生活情景中的情绪表现。此外,行为主义的人格理论特点还表现为片面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格的动力研究上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 20世纪初,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已进入垄断阶段,垄断资本主义迫切要求充分利用人的全部潜力来提高生产效率。行为主义心理学否定意识,认为心理学应该探索行为规律,从而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这些主张符合垄断资本的利益,得到了他们的支持。这是行为主义形成的社会背景。机能主义出现的强调适应否认意识的倾向和巴普洛夫研究的条件反射都对行为主义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影响行为主义的主要哲学有机械唯物主义、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 三、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及其形成依据 与弗洛伊德的问题人格相对立的是人本主义更多的是研究健康人格的问题。比如马斯洛认为人有积极向上的潜能和能力,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人格结构,其研究关注的对象全部是正常的、最健康、最优秀的人。比如,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力求使自己得到最大发展

中药学与方剂学基础知识

中药学与方剂学基础知识 第二节中药性能的理论知识 1、简介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包换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有毒无毒等。药物之所以能够治病,是因其特性和效用,又称偏性。以药物的偏性,调理脏腑功能,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以达扶正袪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2、四气理论

3、五味理论 (一)定义:五味,包括酸、苦、甘、辛、咸等味。 (二)确定依据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药味既是药物的滋味,又超越了药物的滋味,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 (四)阴阳归属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五)气味配合 1.气与味配合的原则包括:a.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b.一药中气只能有一,而味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两个或多个。C.味越多,说明作用越广泛。 2.规律气味配合规律包括:a.气味均一。b.一气二味。C.一气多味。 升降浮沉理论 (一)定义:特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 1.这种趋向与所治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 2.这种趋向与所治疾患的病位相同 3.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向外,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泻利等 4.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分别具有升阳发表,袪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 5.沉降类药能下行向内,分别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 积导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作用。

(二)确定依据 1.质地质轻主升浮,如花类、叶类 质量主沉降,如种子、果实、矿物、贝壳类 2.气薄(寒、凉)者降 气厚(热、温)者浮 味薄(辛、甘、微苦)者升 味厚(酸、苦、咸)者沉 3.性味 四气:温升、凉降热浮、寒沉 五味:辛、甘、淡主升,酸、苦、咸主降 4.临床疗效 病势:向上、向下、向内、向外。 病位:在上,在下,在里,在外。 药物:向上,向下,向里,向外的作用趋向。 (三)阴阳归属 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归经理论 (一)含义归:药物作用的归属;经:人体的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二)理论基础 1.脉象学说:论述人体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2.经络学说: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 说。 毒性理论 (一)含义 “毒”,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1.狭义之毒:物之能害人即为毒 2.广义之毒:a.药物的总称,也就是说药是“毒”,“毒”即是药。b.药物的偏性, 也就是说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就在于其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就是“毒”,其对 人体具有两面性,即既能治疗疾病,又能毒害人体,关键在如何应用。 (二)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1.品种混乱。 2.误服毒药。 3.用量过大。 4.炮制失度。 5.剂型失宜。 6.疗程过长。 7.配伍 不当。8.管理不善。9.辨证不准。10.个体差异。11.离经悖法。 (三)使用有毒药的注意事项 1.用量要适当,采用小量渐增法投药,切忌初用即给足量,以免中毒。 2.采制要严 格,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严格把住采制药各个环节,杜绝伪劣品。3.用药要合 理,杜绝乱滥投,孕妇、老幼及体弱者忌用或慎用毒烈之品。4.识别过敏者,及 早予以防治。 第三节中药功效与主治 功效的概念与分类功效是指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键体的作用。又称功能、 功能、效能、效用。 分类 1.按中医辨证学分类(1)针对八纲辩证的功效对应表里辩证:解表、发表、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特点教案资料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和特点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特点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 从心理学角度來看,个性差异是分层教学的研究依据;从教育学研究来看,因材施教其理论基础。尽管二者的理论说法不同,但不论是从教育学还是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分层教学,它们的论点实质是一样的。分层教学又名分层递进教学法、层次教学法等。总的来看,分层教学大致有以下几种概念类别:第一种是指有选择性的教学方式。陈树逸提出“分层教学”是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对学生所提的学习要求也相应有差异;进而采取有差异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提高与发展的教学方法。他认为在分层教学中,教师 不能只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适合的教学方式,而应结合学生知识结构差异,努力探索更合适学生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更适合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第二种是将分层教学看做施教的一种教学手段。关于“分层教学”,马双来认为教师应在心里将班级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不同层次。充分兼顾到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来进行同一教学内容的讲授。相应的教学广度和深度也应合理区别。即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性,最大限度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区别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智力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提升,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全面发展。第三种是将分层教学看做每个学生得到各自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何明提出:“分层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

班级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的教学组织模式。”第四种是将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方法。教育家张大均提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学生各方面的特质也是有很大差异的。应该使不同的学生有课程选择的自由,主动获得发展。在当前班级人数相对较多的班级授课制国情下,面向差异的主要教学方法即分层教学。”尽管各方人士对分层教学的教学理念都有着自己见解,但是他们都意在强调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有区别的教学,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共同发展。分层教学既含有教学思想,也体现了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创新,更是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展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有因材施教的理念。教师和学生是分层教学最直接的实践者,其中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教师和学生都对分层教学有了理性的认识,分层教学才会实现良性和谐的发展。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1.因材施教原则 教育家、心理学家长时间的研究和探索,普遍认为个体存在差异性,对每个孩子的教育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尽管班级授课制下的学生具有基本相同的年龄特征,但是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差异比较大,再加上遗传、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天赋、气质和性格、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存在很大的差异。根据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性与班级授课制运用的统一教材,统一大纲这一

方剂的基础知识及分类

一、解表剂 辛温解表 辛温解表剂,主治外感风寒表证。外感风寒之邪侵袭人体,肌肤毛窍闭塞,肺气不宣,卫气不得外达,营气为寒邪束缚涩而不畅。症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痠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等。临床常用辛温解表药如麻黄、桂枝、荆芥、防风、苏叶等为主组成方剂。 代表方剂: 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 小青龙汤止嗽散香薷散 麻黄汤 〖方源〗《伤寒论》“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疼,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组成〗麻黄去节,三两[9g]桂枝二两[6g]甘草炙,一两[3g]杏仁七十个,去皮尖[6g] 〖用法〗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桂枝汤 〖方源〗《伤寒论》“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9g]芍药三两[9g] 甘草炙,二两[6g]生姜切,三两[9g]大枣十二枚,擘[3枚] 〖用法〗上五味,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如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九味羌活汤 〖方源〗《此事难知》作者:元·王好古“易老解利法:经云:有汗不得服麻黄,无汗不得服桂枝,若差服,则其变不可胜数,故立此法,使不犯三阳禁忌,解利神方”。 〖组成〗羌活防风苍术[各6g]细辛[2g]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各[3g] 〖用法〗上九味,咀,水煎服,若急汗热服,以羹粥投之;若缓汗温服,而不用汤投之也。脉浮而不解者,先急而后缓;脉沉而不解者,先缓而后急。九味羌活汤不独解利伤寒,治杂病有神。 〖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痠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常见的五种油封类型及内外骨架油封分类问题

常见的五种油封类型及内外骨架分类问题 使用带骨架密封件(骨架油封) 骨架密封件是油封中的一种“骨架油封”,其分为有骨架油封和无骨架油封之别。与一般旋转密封件作用一样,防止泄漏现象及外物(尘埃)的侵入。如何做到完美的密封结构,这就得并深入了解东晟密封元件、密封件材料以及密封装置的知识学习领域,推动我们对密封结构的全面认识。 油封密封件的常用材料有:丁腈橡胶,氟橡胶,硅橡胶,聚氨酯,聚四氟乙烯等材质。油封密封件按密封作用、特点、结构类型、工作状态和密封机理等可以分成多种形式和不同叫法。油封按轴的旋转线速度高低分类,油封可分为低速油封和高速油封,按油封密封件所能承受的压力高低分类,可分为常压型油封和耐压型油封,按油封的结构及密封原理分类,可分为标准型油封和动力回流型油封,另外,按构成油封组件材质分类,又可分为有骨架型油封和无骨架型油封,有弹簧型油封和无弹簧型油封。 一、骨架油封(密封件)型号有一定的规定或标准 当然有,每个不同型号的密封件都必须清楚标明其结构形式的,以及一些基本的尺寸规格。其次TC 油封也是旋转密封圈的一种。 | 二、你们了解骨架油封的作用以及应用领域,那么你们了解骨架密封件中的主要类型分类吗然而每种不同类型的油封是由哪些结构搭配制造的呢 东晟密封件公司具体为大家分析,并详细解说不同类型的内外骨架油封的结构:

A型内骨架油封:包括了骨架、紧固弹簧和橡胶体这三个; B型内骨架油封:包括了骨架、紧固弹簧、橡胶体及副唇; C型外骨架油封:是有骨架、紧固弹簧以及橡胶体; D型外骨架油封:是有骨架、紧固弹簧、橡胶体以及副唇; 三、骨架油封(密封件)是怎样靠孔配合固定 这个问题,东晟密封件生产厂家给出的答案是在骨架油封的标准规定外径尺寸上,考虑到配合和固定这两个方面。不过,对于耐压型油封,在固定方式上,可以考虑加上弹簧挡圈,或者是端盖,来获得好的固定效果,提升其牢固程度。此外,要注意能够保证安装孔内径的配合公差。 #

城市竞争力的理论基础及其特点初探

作者简介:江洪(1968-),女,籍贯武汉,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竞争情报与区域发展,发表论 文40多篇。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103178/G030701) 《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第6期 城市竞争力的理论基础及其特点初探 * 江 洪 1,2,3 ,刘志刚2,3 ,叶 茂2,3,於维樱2,3 ,魏 凤 2,3 (1.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430000; 2.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武汉430000; 3.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武汉分馆,武汉430071) 摘 要:城市竞争力是学者和城市管理者十分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城市竞争力的理论多是基于经济学理 论、社会学理论、管理学理论和生态学理论等基础发展起来的,因此城市竞争力的理论有许多不同理解角度 和认识方向。本文对城市竞争力的理论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从竞争优势理论、城市区域规划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生态城市理论等四个方面初步研究了构建城市竞争力研究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并探讨了城市竞争力理论发展的一些特点:城市竞争力理论的目标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平衡性、创新性等。 关键词:城市竞争力;理论基础;特点初探城市作为一个独特的社会、经济、环境系统,高度集聚资本、技术、人才和信息等生产要素,并创造 丰富的国民财富。同时,城市是开放生态系统,在与环境广泛的交流中,进行着能量和物质生产、传输、转化、消耗,从而获得自身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资源和市场的争夺是必然的,城市之间会因为这种争夺中产生强烈的竞争。特别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城市面临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城市竞争力成为国内外理论界研究的热门话题。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 设” ,对我国城市政府管理的能力与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城市管理者要有独特的眼光、思路、知识与水平,而城市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综合实力和能力的体现,绝非是宽修马路,大建广场, 多做广告这么简单,必须兼顾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研究城市竞争力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同时也具 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围绕城市竞争力话题,许多学者基于经济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管理学理论和生态环境理论等不同的角度来研究,使得城市竞争力理论有了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视角,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本文重点梳理与城市竞争力研究相关的理论基础,并试图寻找出城市竞争力研究理论的一些特点和规律。一、国内外城市竞争力研究进展 国外城市竞争力研究兴盛于上世纪80到90年 代。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是美国的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波特(Michael E.Porte )教授,他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并且提出其理论适用于次级的经济体,即城市 或区域[1] 。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或区域经济体更适合于作为其竞争优势理论的基本单元。道格拉斯·韦伯斯特(Douglas Webster )构建了包括经济结 构、区域性禀赋、人力资源和制度环境四个要素的城市竞争力模型 [2] ,并把这种模型运用到泰国等发展中 国家的城市竞争力研究上[3] 。世界经合组织(OECD )在2006年发布了关于《全球经济中的城市 竞争力报告》[4] ,2007年又出版了《城市竞争力:一 个立体发展的创业模式》报告[5] 。世界经济论坛 (WEF )在2011年出版的《世界竞争力报告:2011 -2012》,从机构、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环境、高等教育和培训、健康和初级教育、商品市场效率、劳动 力市场效率、金融市场发展、技术准备、市场规模、商业成熟度、创新等十二个方面来测评世界各国的竞 争力[6] 。我国城市竞争力的研究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而且随着我国城市的迅速发展,研究更加深入, 成果更加丰富。一方面是以建立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

骨架油封的相关知识汇总

一、骨架油封的结构: 骨架油封的结构比较简单,一般有三部分组成:油封体、加强骨架和自紧螺旋弹簧。密封体按照不同部位又分为底部、腰部、刃口和密封唇等。通常,在自由状态下的骨架油封,其内径比轴径小,即具有一定的“过盈量”。因此,当油封装入油封座和轴上之后,油封刃口的压力和自紧螺旋弹簧的收缩力对轴产生一定的径向紧力,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该压力会迅速减小乃至消失,因而,加上弹簧可以随时补偿油封自紧力。 二、密封原理: 1.自由状态下,油封唇口内径比轴径小,具有一定的过盈量。2.安装后,油封刃口的过盈压力和自紧弹簧的收缩力对旋转轴产生一定的径向压力。 3.工作时,油封唇口在径向压力的作用下,形成0.25~0.5mm宽的密封接触环带。在润滑油压力的作用下,油液渗入油封刃口与转轴之间形成极薄的一层油膜。油膜受油液表面张力的作用,在转轴和油封刃口外沿形成一个“新月面”防止油液外溢,起到密封作用。 由于在油封与轴之间存在着油封刃口控制的油膜,此油膜具有流体润滑特性。在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油膜的刚度恰好使油膜与空气接触端形成一个新月面,防止了工作介质的泄漏,从而实现旋转轴的密封。油封的密封能力,取决于密封面油膜的厚度,厚度过大,油封泄漏;厚度过小,可能发生干摩擦,引起油封和轴磨损;密封唇与轴之间没有油膜,则易引起发热、磨损。因此,在安装时,必须在密封圈

上涂些油,同时保证骨架油封与轴心线垂直,若不垂直,油封的密封唇会把润滑油从轴上排干,也会导致密封唇的过度磨损。在运转中,壳体内的润滑剂微微渗出一点,以达到在密封面处形成油膜的状态最为理想。 三、造成油封漏油的主要因素 油封密封不严是造成漏油的主要因素,当轴出现磨损形成沟槽,即使更换新油封仍不能密封时,是由于油封唇口与轴的接触压力下降,造成安装后油封唇直径与轴径的过盈量太小。装配方法不当也是造成漏油的重要因素,如密封唇口撕裂、翻卷、自紧弹簧脱落等。 四、油封密封不严而漏油的对策 1、掌握和识别伪劣产品的基本知识,选购优质、标准的油封。 2、油封配合座孔的精度不低于H8,表面粗糙度按GЗ1031-83,Ra 不大于3.2μm且Rmax不大于12.5μm(μ▽5)。 3、轴与油封接触部分表面粗糙度按GB1031-83,Ra不大于0.63μm,不小于0.2μm(▽7-▽9)。精度为h9。 4、轴的表面硬度应为HRC≥35~55,硬度深度不小于0.33mm。 5、轴和座孔应加工有15°~30°的装配倒角。若设计时没有倒角,也可以在装配时用油光锉刀人工修出装配倒角。 6、油封唇部接触部分表面不应有机加工螺纹痕迹。 7、安装时,若轴径外表面粗糙度低或有锈斑、锈蚀、起毛刺等缺陷,要用细砂布或油石打磨光滑。 8、装配时需要注意安装方向:装有自紧弹簧的一面(即有凹槽的

硅酮胶的基本知识

硅酮胶的基本知识 字体: 小中大| 打印发表于: 2010-4-29 19:28 作者: ray2007032714 来源: 电子胶水●中国 建筑用硅酮密封胶作为当今最为广泛被应用于各类建筑内外装饰装修的防水密封材料,已经为大家所接受。但伴随着建筑用硅酮密封胶迅速发展,如胶体发硬、脆化粉化、渗油污染、胶缝开裂、中空玻璃单元件失效、结构粘结劣变等影响建筑功能和安全的问题逐渐显现。部分原因是由于市场恶性竞争,导致许多厂家在建筑用硅酮密封胶的生产中增加增塑剂造成,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消费者对产品性能不了解,或者施工者的操作不当而直接影响了硅酮胶产品的整体性能。以下向大家介绍建筑用硅酮密封胶的基本知识以及在选购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和不当的方法。 1.硅酮密封胶简介 A、硅酮密封胶的特点 硅酮密封胶是指以线型聚硅氧烷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密封胶,也叫有机硅密封胶。 硅酮密封胶的高分子主链主要由硅一氧一硅键组成,在固化过程中交联剂与基础聚合物反应形成网状的Si-Q-Si骨架结构。与其他高分子组成的有机密封胶(如:聚氨醋密封胶、丙烯酸类密封胶、聚硫密封胶等)相比,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优异的耐高低温性能和耐候性能。 由上表可见,Si-0-Si键键能很高,不仅远大于了其他高聚物键能(其他化学键键能都低于300nrn紫外线键能),而且Si一0一Si键能高于紫外线键能,这就是建筑用硅酮密封胶在紫外线照射下仍保持良好性能,而其他有机高聚物材料容易老化的根本原因。因此建筑用硅酮密封胶具有极优异的耐候性。 B、建筑用硅m密封胶的分类 建筑用硅酮密封胶大多采用的是室温硫化(RTV)的缩合型固化体系,即固化时不需要加热,在室温下即可固化,而固化过程中会释放出一些小分子物质。 1.根据固化体系分类 根据固化时释放出的小分子的种类,建筑建筑用硅酮密封胶主要可以分为脱醋酸型、脱酮亏型、脱醇型、脱酞胺型等。 2.根据组分数分类 按照产品的组分数,建筑建筑用硅酮密封胶通常可分为单组分和双组分两大类。 单组分硅酮建筑密封胶一般是通过与空气中的水分发生反应进行固化的,固化过程由表面逐渐向深层进行,因此,其深层固化速度相对较慢,而且对施工深度、宽度、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等有一定要求,受环境湿度影响较大。在一般情况下需要5--7天具有一定强度,如需达到最佳效果则需7一2l天。单组分因其使用简便等原因,一般适用于工地施工。 双组分建筑建筑用硅酮密封胶有A、B两个组分,使用时需要先将两个组分混合均匀,

论董氏奇穴的特点和理论基础

论董氏奇穴的特点和理论基础 董氏奇穴及针刺方法是盛行于台湾和海外的一种特殊的针刺疗法,该奇穴的分布及应用,既源于传统的经络系统和针灸方法,又有所创新而独具特色,是目前行之有效的众多针灸新法中的一个新的体系,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发展前途。现对其分布特点、针刺法及其理论基础作一简介。 1 董氏奇穴穴位分布特点 董氏奇穴共有740个穴位,临床常用者约200余穴,这些穴位广泛分布于人体头面、耳、手、臂、腿、足等部位,大体可分为12组:即手指部称“一一部位”,手掌部称“二二部位”,前臂部称“三三部位”,后臂部称“四四部位”,足底部称“五五部位”,足背部称“六六部位”,小腿部称“七七部位”,大腿部称“八八部位”,耳朵部称“九九部位”,头面部称“十十部位”,另有“后背部位”及“前胸部位”,共12个部位。(见1995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杨维杰著《董氏奇穴针灸学》)。其分布特点如下。 1.1 骨缘分布 董氏奇穴多近骨缘分布,故进针时均紧贴骨缘。如“一一部位”及“二二部位”的穴位均贴骨,或进针抵骨。“三三部位”的心门穴、肝门穴、肠门穴,“五五部位”的海豹穴、木妇穴,“六六部位”的火主穴、门金穴,“七七部位”的四花上穴、足三重穴等,均贴骨缘。灵骨穴也是紧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结合处等等。现代研究表明,针刺效应与骨膜传导有关,董氏奇穴多近骨缘分布,故其治疗效应显著。 1.2 穴位组合 董氏奇穴组合穴位较多,即多个穴位为一组,多穴一名,针刺效应相同。如腑巢穴即包括23穴;后背的五岭穴包括大椎骨下连续10节10个穴位、旁开3寸连续8个穴位、再旁开3寸连续7个穴位,总共44个穴位:“七七部位”的下三皇穴包括天皇、地皇和人皇:“八八部位”的上三黄穴包括其黄、明黄和天黄等穴;其他如足三重穴、指三重穴、指肾穴、五虎穴、外三关、四马穴等,均为组合穴位。董氏奇穴的穴位组合特点与其刺法之“倒马针法”常两针、三针并刺有关。 1.3 背部七线

(十三)中药与方剂基本知识

1.以下哪一种是中药的四气: A 寒、热、平、淡 B 酸、辛、苦、咸 C 升降浮沉 D 温凉沉降 E 寒热温凉 2.淡味药的作用是: A 行气活血解表 B tiao和补益 C 燥湿清热 D 软坚通便 E 通利小便3.酸味药的作用是: A、收敛、固涩B、收敛、止泻C、收敛、止汗D、燥湿、通泄E、以上都不是 4.五味中具有渗湿利尿作用的药物是: A、甘味B、咸味C、辛味D、苦味E、淡味

5.性味苦寒的药物大都具有: A、祛风除湿B、芳香化湿C、清热燥湿作用D、利水渗湿作用E、祛除寒湿作用 6.有收涩作用的中药,一般为( )味。 A.甘 B.辛 C.酸 D.苦 7.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这种配伍关系称为: A 相须 B 相使 C 相杀 D 相恶 E 相反 8.性能功效相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其原有疗效,这种配伍关系:A、相须B、相使C、相畏D、相杀E、相恶 9.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

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这种配伍关系称为: A、相须B、相使C、相畏D、相杀E、相恶 10.中药煎药用水,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选取的水质若不好,可先煮沸放冷后可用来煎药 B、药材倒入容器内,第一煎加水应man过药物3-5厘米处 C、煎药过程中,若水不够可随时加水 D、煎药之前宜先用冷水泡药 E、一般复方药泡药需要30分钟到1小时

11.下列药物不需要先煎特殊煎煮的药物() A、贝壳类B矿石类C泥沙多的药物D质轻量多的植物药E对咽喉有不良刺激的药物 12. 归经是指药物对()的选择性的治疗作用。 A、病邪 B、脏腑 C、疾病 D、证候 13. 在方剂组成中,起引经或调和作用的药物称为() A、君药 B、臣药 C、佐药 D、使药 14. 用阴阳属性概括以下属阳的药味是()()()()()

密封圈相关知识

《内包骨架旋转轴唇形密封圈》相关知识 1“内包骨架旋转轴唇形密封圈”是标准件。 2其国家标准编号为GB 9877.1-1988 标准的内容为:旋转轴唇形密封圈结构尺寸系列第一部分:内包骨架旋转轴唇形密封圈(Rotary shaft lip seals-Design criteria for standard applications-Part 1:Rubber covered rotary shaft lip seals)。规定了内包骨架旋转轴唇形密封圈的基本结构、骨架和弹簧尺寸系列。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1988-05-19批准3.“内包骨架旋转轴唇形密封圈”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安装在没备中的旋转轴端,在压力不超过0.03 MPa 的条件下,对流体和润滑脂起密封作用。 4.“内包骨架旋转轴唇形密封圈”的断面形状 图2 FB型密封圈 图中1为骨架,2为紧箍弹簧,3为橡胶密封件。 KCB-18.3型齿轮泵的主动轴与泵座轴承座轴孔结合部使用的是图2所示有副唇内包骨架旋转轴唇形密封圈,即FB型密封圈。FB型密封圈适合于在接触较多灰尘或雨水等外来杂质的环境中使用。 5.“内包骨架旋转轴唇形密封圈”的结构及其尺寸 (1)断面图(全剖视图)

图中代号及尺寸: 1d —轴的基本直径(密封圈基本内径)=22?(长轴直径) ,查表得: D -密封圈外径基本直径=35? b —密封圈基本宽度=9 (表中数值为7mm ,实际量得为9mm 。 ) 1b =1.9 11l = a —密封圈基本宽度=2.6 δ-圆度公差=0.25 i —唇口过盈量=0.7-1.0 1i —副唇口过盈量=0.3 h —唇宽=6.2 1h —唇口宽=5.1 2h —唇冠宽=2.8 3h —副唇宽=0.2 α—前唇角=45° β—后唇角=25° 1α—副唇前角=40-50° 1β—副唇后角=50-70° 1θ—副唇外角=30-35° 2θ一倒角=25 或 30° 1l —倒角宽度=1.0 3θ—外径内壁倾角=3 或 5° s —腰部厚度=0.8-1.2 R 值—弹簧相对位置=0.4-0.6 (2)骨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