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病人术后恢复期吃什么食物

肺腺癌病人术后恢复期吃什么食物
肺腺癌病人术后恢复期吃什么食物

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肺部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肺腺癌就是其中的一种,手术虽说是治疗肺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但肺腺癌病人经过手术后往往元气大伤、身体虚弱,需要补充一定的营养,患者及其家属需要在饮食方面多下功夫,那肺腺癌病人术后恢复期吃什么食物呢?

一般来说,肺腺癌病人术后饮食要以健康营养为主,多吃一些利于伤口愈合的食物,尽量不吃不利于身体恢复的食物。当然,除了补充营养,还可以吃一些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的食物,比如瘦肉、牛奶、木耳、海带、杏仁,无花果,木瓜等,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肺腺癌病人术后恢复期无论吃什么,尽量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每位患者的病情不同,可食用的食物也是有差别的。

当然,除了注意饮食,肺腺癌病人术后还可以用中医辅助治疗,相比食物中药可以起到更好的疗效。手术治疗虽然是肺腺癌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但只能切除肉眼能见癌变部位,肉眼看不见、存在于血液里的癌细胞是无法清除的。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更加注重整体综合治疗,着眼点不在于癌肿局部,而在于针对机体患癌后整体改变的调整和恢复,使其体内环境达到平衡。一方面有助于调养患者身体,促进患者恢复,另一方面有助于控制癌细胞,预防复发转移。

对多数的肺腺癌病人来说,手术切除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必须从整体观念出发,实施辨证论治。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袁希福在传统中医理论及袁氏"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抗癌实践经验,把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周期理论及基因理论等新的医学理论有机嫁接,融会贯通,提出专业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中医药新思路、新理论-三联平衡理论。他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几乎所有的肺腺癌患者都存在元气亏虚、痰凝血瘀、癌毒结聚三种基本病因病机,简而概括为"虚、瘀、毒",抓住关键病机,统筹兼顾,采取"扶正""疏通""祛毒"三大对策,有的放矢,重点用药,将扶正补虚,疏导化瘀,攻毒排毒三方面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施治用药,从而达到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生理机能平衡的根本目的。

部分参考案例:

案例1:常淑兰(化名),女,双肺多源性腺癌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常淑兰,从学校退休后,便在家安心颐养天年。可是有一天,邻居的一句话“你现在怎么那么瘦呀!”,却让她的晚年生活萌发了危机感。2016年5月8日,学校组织退休教职工体检的时候,没想到真的查出了肺部异常。随后一个月,转到二附院、河南省人民医院进一步检查的常淑兰终于查明了病情:双肺多源性腺癌。病情已属晚期,不能手术,医生建议服用易瑞沙(靶向药),但靶向药始终要面临耐药的风险,于是常老师的女儿在病友介绍下,辗转于2016年6月1日带着母亲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求诊。

初诊时,常淑兰心理压力很大,睡不好、吃不好,身体也虚,很短的路都走不动。但在吃中药以后,她就发现身体有劲了,气色也好转了。看到效果后,家里人、学生、朋友都来劝慰她,慢慢的她也就释怀了。抱着活一天赚一天的想法,坚持吃药。自此后,病情一直非常稳定。自2016年6月1日服用中药以来,常淑兰每次复查CT都显示:右肺上叶病灶,较前变化不大。

截至2019年9月24日复诊,基本实现带瘤生存的常淑兰情况依然很好,在当天为袁希福院长送了一面锦旗以表达感激之情。

案例2:孙武昌(化名),右肺腺癌,河南南阳人

2018年的一阵“肺部疼痛”彻底改变了孙武昌的命运,经过系统的检查,他被诊断为“右肺腺癌,双肺转移,脑部多发转移,骨多发转移,多发淋巴结转

移,双肾上腺转移”,病属晚期无法手术。子女想让父亲行放化疗,可孙武昌因为见过许多患者放化疗后,身体很快恶化,便极力抵触,无奈之下子女打听到了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并在2018年8月20日求诊。经过中医的治疗,孙武昌的病情一直稳定,没有任何不适,经常出门旅游。

2019年8月21日,满面红光的孙武昌再次到希福医院复诊,他告诉袁希福院长:“这次刚从山西晋城回来,是专程来感谢您的,到今天为止已经一年了,我除了晚上睡眠时间有点短外,什么不舒服的地方都没有,吃饭特别好,特别是能吃肉。”

(以上为真实治疗案例,在实际治疗中,由于患者病情、体质不同,治疗效果因人而异,望广大患者与家属谨慎选择,理性就医。)

肺腺癌病人术后恢复期吃什么、做什么都很重要,希望肺腺癌病人家属可以做好监督工作,帮助肺腺癌病人术后顺利恢复。提示:肺腺癌如今仍属医学难题,目前中医治疗也主要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为主。由于患者病情、体质差异,疗效会因人而异,患者及家属需理性看待,切勿盲目选择就医。

Tag:肺腺癌能治愈吗|肺腺癌和肺癌的区别|肺腺癌早期可以治愈吗|肺腺癌晚期6年|肺腺癌10年没有复发|肺腺癌治愈率|肺腺癌一般能活多久|肺腺癌传染吗|肺腺癌忌口

肺癌及肝癌的分类

肺癌及肝癌的分类 一、肺腺癌分类 国际肺癌研究学会、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学会(IASLC、ATS、ERS)联合于2011年《胸部肿瘤学杂志》(J Thorac Oncol)上公布了关于肺腺癌的国际多学科分类新标准。首次提出了分别适用于手术切除标本、小活检及细胞学的分类方法;概念的更新变动较大,如不再使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和混合型腺癌的名称,而代之以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 ,AIS)和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 ,MIA)的命名;对浸润性腺癌提倡全面而详细的组织学诊断模式等。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薛兴阳 由于肺癌的异质性,同一治疗手段的治疗效果往往是南辕北辙。由此,在肺癌的临床研究和临床处理中,重要的一环是对肺癌进行分类和分期以尽量减少其异质性,从而达到治疗的归一性。从肺癌的分类历史看,其分类逐渐从粗放型向精致型演进。先是上个世纪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简单分类,之后是早期、局部晚期、晚期肺癌的分类,接下来是病理学家对各种亚型的进一步形态学分类。总体而言,这些分类基本是单学科的“自娱自乐”,并没有多学科的融汇和贯通,特别是NSCLC的病理学分类几乎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没有重大的指导作用,以至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临床医生只要依据NSCLC这一粗放的分类就可以进行无差别的治疗了,这也是半个世纪来肺癌治疗裹足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进入了21世纪,随着大家对新的诊断技术、新的治疗药物、特别是对肺腺癌分子生物学的深入了解,新的治疗模式不断诞生,因此对肺癌的分类需求就显得特别迫切了。于是就有了这一由多家国际著名学会联手精心而作的肺腺癌新分类。 1967年,人们把肺腺癌分为支气管源性和肺泡源性;1981年又出现了腺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BAC)、实性腺癌4种基本分类;在1995年野口(Noguchi)发现肺腺癌6种预后不同的分型后,BAC已成为肺癌研究领域的主角之一。 按照新分类标准,原位腺癌(AIS)的新概念取代了原来的单纯型BAC,以鳞屑样生长为主、浸润成分<5 mm的微浸润腺癌(MIA)取代了原来的BAC伴局灶浸润。这两类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极低,如接受手术切除,可获得接近100%的疾病特异性存活率,其中BAC-AIS 被摘掉恶性肿瘤的帽子,与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同被列入癌前病变。 新的肺腺癌分类标准首次提出了分别适用于手术切除标本、小活检及细胞学的分类方法。大约70%的肺癌是以小活检和细胞学为诊断依据的,因此新分类标准提供了较详细的针对小活检和细胞学标本的指引。 如果病理医生不能在光镜的基础上对肿瘤进行明确分类,则应该借助于免疫组化和(或)组织化学染色等来进一步分类,同时在病理报告中要注明分类是在进行免疫组化或组织化学染色的基础上得出的。应该尽可能地少用组织学类型不明确型NSCLC(NSCLC-NOS)(not otherwise specified).这一术语。 此外,新分类标准对标本也有特定要求。不应在小活检或细胞学标本中作出AIS、MIA 或大细胞癌的诊断。这是因为,此类诊断须在对肿瘤进行全面取材基础上得出。新分类还提

肺腺癌预后及EGFR突变预测指标

肺腺癌预后及EGFR突变预测指标 肺腺癌有几种生长模式,包括鳞屑状,腺泡状,乳头状突起,微乳头或实性。接近80%的侵袭性肺腺癌具有2种或2种以上生长方式。现在的研究显示和特定基因突变一样,一些生长方式也与预后相关。在侵袭性癌中,乳头状为主的腺癌与预后不佳有关,也与EGFR突变有关。 桑椹胚样结构是由缺乏核异型性或有丝分裂活性的梭形细胞增殖而成的小牙状结构。桑椹胚样结构已有报道存在于在子宫内膜癌中,少见于甲状腺癌和结肠腺瘤。这些类型被认为是相对不成熟鳞状化生或鳞状细胞分化群。在肺肿瘤中,桑椹胚样结构形成已经在肺胚细胞瘤和低分级的胚胎型肺腺癌中报道。 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肺胚细胞瘤和低分级的胚胎型肺腺癌中形成的桑椹胚样结构,–TNNB1)基因突变为特点,从而导致异常的核/£ Fornelli等报道了首例具有结节性特征的(桑椹胚样结构)支气管肺泡癌。具有桑椹胚样结构的肺腺癌是少见型肺腺癌,由均匀紧密包裹的梭形细胞充斥于癌腺体组织的管腔。目前已有2项报道共计6例具有桑椹胚样结构的肺腺癌。 这种少见的类型根据细胞聚集形成鳞状桑椹胚样结构,与肺胚细胞瘤相相鉴别。然而,由于样本小和预先给与了分子靶向治疗,这些研究没有报道相关的临床病理特征或基因改变情况。 日本东京国家癌症中心病理和临床实验室的Koji Tsuta教授等报道了17例具有桑椹胚样结构的原发性肺腺癌。分析了这一少见类型与EGFR、KRAS、BRAF、HER2和ALK相关的基因异常之间的关系。研究成果发表在2014年5月的lung cancer杂志上。 KRAS突变状态可预测EGFR抑制剂的无疗效,KRAS基因突变最新在研靶向药物RAS抑制剂Antroquinonol(安卓健)经前期临床试验观察安全性很好,患者较多出现的即为II级以下的呕吐、腹泻,一段时间内都可缓解;正常人服用后皆未对生化值产生影响,说明其可以很好地保证患者后期治疗的生活质量。现该药物正于FDA进行二期临床试验,预计2016年发表试验结果。 该研究共纳入了904例手术切除的肺腺癌标本。桑椹胚样结构定义为肺腺癌腺体管腔中的梭形细胞增殖所形成的芽状结构。计算它们占肿瘤总大小的比例,并检测目的基因型KRAS、EGFR、HER2和BRAF的突变情况,免疫组化分析ALK重排,采用RT-PCR和/或FISH 确定免疫阳性病例。 该研究共发现17例(仅占1.9%)桑椹胚样结构肺腺癌病例,其与预后不佳和EGFR突变有关。组织学检测发现桑椹胚样结构占肿瘤体积的5-50%。在17例桑椹胚样结构中,有10例(58.8%)表现出了胞浆内网状结构中形成嗜酸性粘蛋白物质。 具有桑椹胚样结构腺癌中出现微乳头状,这可能说明桑椹胚样结构仅为微乳头状结

肺腺癌晚期能活多久

肺腺癌晚期能活多久 对于晚期肺腺癌患者来说,心理都特别想知道自己能活多久,但是对于肺腺癌晚期还能活多久,这并能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字,因为这与很多的因素有关,本文小编就为大家分析一下影响肺腺癌晚期还能活多久的因素有哪些吧。 1、是否积极配合治疗 对于很多肺腺癌晚期患者来说,很多都准备放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想过多的浪费金钱,但是能证实疾病,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对存活时间有正向的影响。 2、治疗方法是否得当 晚期肺腺癌可采用的治疗方法已经不多了,那该选择怎样的治疗方法,这对肺腺癌晚期还能活多久是有着莫大的影响的。 3、少做不必要的病理切片检查 病理切片检查,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而得出的结论往往只是告诉患者:癌症已转移了,这对于已确诊的患者意义甚微。治疗晚期肺癌应注意,过多的重复检查,反而会加重患者的身体负担、痛苦,使身体更加虚弱,病情雪上加霜。 与病人身体机能有关,身体机能好,免疫力强,才能抵抗癌肿的发展,耐受各种药物治疗。因此,提高免疫机能,增强对肿瘤的抵抗力,对肺癌患者来说很重要。 肺癌晚期还能活多久,要注意好护理: 1、褥疮预防: 肺腺癌晚期患者营,养状况一般较差,有时合并全身水肿,极易产生褥疮,且迅速扩展,难以治愈,预防褥疮发生尤为重要,也影响着肺腺癌晚期能活多久。保持皮肤清洁,尤其对于大小便失禁的病人,保持床铺清洁、平整,对已破溃皮肤应用烤灯照射,保持局部干燥。 2、缓解症状:

应嘱病人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以免发生肺炎;对于刺激性咳嗽,可给予镇咳剂;夜间病人持续性咳嗽时,可饮热水,以减轻咽喉部的刺激;如有咳血应给止血药,大量咳血时,立即通知医生,同时使病人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内积血防止窒息,并协助医生抢救。 3、病情观察及护理: 肺腺癌晚期病人,常有肿瘤不同部位的转移,引起不同症状,应注意观察给予相应的护理。如肝、脑转移,可出现突然昏迷、抽搐、视物不清,护理人员应及时发现,给予对症处理。由于衰弱、乏力、活动减少等原因,患者常出现便秘,应及时给予开塞露或缓泻药通便,这对于肺腺癌晚期还能活多久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肺腺癌晚期还能活多久,可见肺腺癌晚期的存活与众多的因素是分不开的,小编希望患者都能积极的面对病魔,不要过早的就放弃自己的生命,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力来面对,也许会活的更久。 肺腺癌晚期能活多久?肺腺癌的预后取决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若已经发展到晚期才发现,情况非常的不乐观,若早期发现,医学上均以5年存活率来估算生存时间,确诊后86%的患者在五年内死亡。所以晚期肺腺癌的生存时间是不会超过五年的,且肺腺癌容易发生转移,转移到其他部位或者组织,器官,要做手术切除,也是极其的痛苦。肺腺癌是没有偏方治愈的,临床上只能通过手术,化疗,放疗的治疗方法来进行缓解症状,是不能根治的。由于在放疗化疗的过程中,将使患者非常的痛苦,可结合一些中药来进行治疗,降低机体对放疗化疗的反应度,减轻痛苦。对饮食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和正常时候一样饮食。 原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e513490875.html,/327fxa/2015/0818/229404.html

肺腺癌新分类

肺腺癌新分类 2011年伊始,国际肺癌研究学会、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学会(IASLC、ATS、ERS)联手在《胸部肿瘤学杂志》上公布了关于肺腺癌的国际多学科分类新标准(J Thorac Oncol. 2011,6: 244–285)。 新分类方法的提出 新的肺腺癌分类标准首次提出了分别适用于手术切除标本、小活检及细胞学的分类方法。大约7 0%的肺癌是以小活检和细胞学为诊断依据的,因此新分类标准提供了较详细的针对小活检和细胞学标本的指引。 如果病理医生不能在光镜的基础上对肿瘤进行明确分类,则应该借助于免疫组化和(或)组织化学染色等来进一步分类,同时在病理报告中要注明分类是在进行免疫组化或组织化学染色的基础上得出的。应该尽可能地少用组织学类型不明确型NSCLC(NSCLC-NOS)这一术语。 此外,新分类标准对标本也有特定要求。不应在小活检或细胞学标本中作出AIS、MIA或大细胞癌的诊断。这是因为,此类诊断须在对肿瘤进行全面取材基础上得出。新分类还提出,对活检组织标本的统筹安排至关重要,尤其是对小活检和细胞学标本,应该提供尽可能多的、高质量的组织来进行分子研究。 新分类标准的概念更新 首先,新分类推荐不再使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和混合型腺癌的名称,而代之以原位腺癌(a denocarcinoma in situ ,AIS)和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 ,MI A)。AIS被定义为局限性,肿瘤细胞沿肺泡壁呈鳞屑样生长,无间质、血管或胸膜浸润的小腺癌(≤3 cm)。MIA则被定义为孤立性、以鳞屑样生长方式为主且浸润灶≤0.5 cm的小腺癌(≤3 cm)。AI S和MIA通常表现为非黏液型或极罕见黏液型亚型,这两类患者若接受根治性手术,则其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100%或接近100%。 其次,浸润性腺癌可被分为以鳞屑样、腺泡样、乳头状、实性生长方式为主的亚型,推荐新增“微乳头状生长方式”亚型,因其与预后差相关。将原WHO分类中透明细胞腺癌、印戒细胞腺癌归入实性为主亚型。 再其次,浸润性腺癌的变异型包括浸润性黏液型腺癌(之前的黏液型BAC)、胶样型腺癌、胎儿型腺癌、肠型腺癌,取消原WHO分类中黏液性囊腺癌,新分类认为这只是胶样型腺癌局部形态学表现。肠型则是新提出的亚型,在形态学上要将其与消化道来源的腺癌进行鉴别。 最后,对浸润性腺癌提倡全面、详细的组织学诊断模式,而不再笼统地将其归为混合亚型。诊断模式举例:肺腺癌,以实性生长方式为主,10%呈腺泡样生长方式,5%呈乳头状生长方式;在之前WHO分类中,仅当肿瘤成分(某一特殊生长方式)所占比例达到10%时才被视为一种构成成分,而新分类推荐,只要达到5%就应该在诊断中进行描述。 新分类标准的临床理由 对于进展期NSCLC,应尽可能地将其细分为更明确的类型,如腺癌或鳞癌。理由如下:①应检测腺癌或NSCLC-NOS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状态,因其能预测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疗效;②与鳞癌相比,腺癌是培美曲塞治疗有效、强有力的预测因子;③潜在致命性大出血可发生于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的鳞癌患者。 分类标准中,有关病理学的内容有一些值得我们注意的改变:首次提出了分别适用于手术切除标本、小活检及细胞学的分类方法;概念的更新变动较大,如不再使用细支气管肺泡癌 (BAC)和混合型腺癌的名称,而代之以原位腺癌(AIS)和微浸润腺癌(MIA)的命名; 对浸润性腺癌提倡全面而详细的组织学诊断模式等。

肺癌的病理及临床表现

肺癌的病理及临床表现 肺癌的病理 支气管肺癌是原发于支气管上皮,细支气管肺泡上皮及腺体的恶性肿瘤。 (一)病理组织类型 根据对肺癌的光镜及电镜观察,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按照组织发生和分化情况将肺癌进行组织学分类。肺癌有四种常见类型: 1、鳞状细胞癌(表皮样癌)变型:长细胞 2、小细胞癌:燕麦细胞癌中间细胞类型混合燕麦细胞癌 3、腺癌腺泡样腺癌乳突样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粘液样实性癌 4、大细胞癌变型:巨细胞癌透明细胞癌 其中鳞状细胞癌及腺癌的发病率分别为30%~50%,小细胞癌的发病率为20%~30%,大细胞癌的发病率为10%~15%。 普遍认为肺癌的组织学类型和肿瘤侵及的解剖范围对预后有重要意义。小细胞癌,因生长速度快,易广泛转移。 (二)大体病理类型:肺癌在大体病理形态上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中央型肺癌: 中央型肺癌发生于肺段或肺段以上的支气管,主要为磷状上皮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癌及类癌。部分腺癌也可为中央型。肿瘤以三种方式生长:(1)管内型:肿瘤呈结节状突向支气管腔内,引起支气管局限性狭窄;(2)管壁型:肿瘤沿支气管壁浸润,引起支气管壁增厚、狭窄或阻塞;(3)管外型:肿瘤穿破支气管外膜向肺内生长,形成支气管周围肿块。一般进展期的肺癌可有上述两种或所有改变。 中央型肺癌引起支气管狭窄或阻塞后发生一系列继发改变:阻塞性肺气肿为支气管腔内的结节或管腔狭窄引起活瓣性阻塞的结果,多见于早期肺癌。根据肿瘤的部位,可为一个肺段或肺叶的肺气肿。阻塞性肺炎也较早发生,是因支气管狭窄而继发的感染,在病变支气管范围内发生小叶、小叶融合、肺段或肺叶炎症。阻塞性支气管扩张为肿瘤远端支气管内黏液潴留及内径增宽。支气管完全阻塞后因肺内气体吸收而发生肺不张。阻塞性肺炎与支气管扩张往往同时存在,并合并肺不张。 2.周围型肺癌: 周围型肺癌发生于肺段以下的支气管,见于各种组织学类型。其基本大体病理形态为肺内结节或肿块。肿瘤内可形成瘢痕或坏死。肿瘤内不同程度的坏死部分液化后经支气管排出后形成空洞,具有较大空洞者称为空洞型肺癌。肺上沟(Pancoast’s)瘤是指发生在肺尖部的周围型肺癌,有的作者称为肺尖癌。 3.弥漫型肺癌: 弥漫型肺癌在肺内弥慢性分布,一般为细支气管肺泡癌。肿瘤可为多发结节型,表现为分布在一叶、多叶或两肺多发粟粒大小的结节病灶。也可表现为肺炎样型,即癌组织导致一叶、数叶或两肺多发肺实变,大体病理形态类似大叶性肺炎。弥漫型肺癌可能是一种原发病灶不明确而表现为沿支气管或淋巴管蔓延的肺癌。癌组织主要沿肺泡壁蔓延呈肺炎样,主要沿淋巴管蔓延形成小结节或粟粒状。 (三)进展期肺癌和早期肺癌: 为便于叙述肺癌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像学表现,本文将肺癌分为进展期期及早期肺癌。进展期是指中、晚期肺癌,肿瘤体积较大,有转移。早期中央型肺癌是指肿瘤局限于支气管腔内、或在肺叶或肺段支气管壁内浸润生长,未侵及周围的肺实质,并且无转移者。在病理上分为原位癌、腔内型和管壁浸润型。早期周围型肺癌是指瘤体直径为2cm或2cm以下、并且无转移者。 (四)肺癌转移:肺癌向胸内淋巴结转移引起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经血行转移到肺内形成单发或多发结节, 转移到胸膜引起胸膜积液和胸膜结节,转移到胸壁引起胸壁肿块及肋骨破坏;转移到心包引起心包积液。任何器官都有可能发生远隔转移。最常见的远隔转移位置依次为颈部淋巴结、肝脏、脑、骨、肾

肺癌地分类及其病理学

肺癌的分类以及病理学 一、肺癌的临床大体分型 (一)肺癌分为周围型肺癌及中心型肺癌。 肺癌可发生于两肺的任何肺叶,但右肺多于左肺,上叶多于下叶,中叶最少,上叶前段最多。 1.中心型肺癌(20%~40%) (1)发生于主支气管、叶支气管,即段支气管开口近肺门侧者称中心型肺癌。 (2)以鳞癌或小细胞癌多见。 (3)生长在气管或其分叉处的为气管癌;中心型肺癌早期,瘤体很小时局限于气管内者为管内型;以浸润管壁为主时称管壁浸润型;以浸润管壁外 为主,并与管壁外转移淋巴结融合者称为腔外型。 (4)中心型肺癌之肿瘤发展至局部晚期时,肿瘤原发灶与其转移的肺门及(或)、淋巴结融合并将肺门血管包裹其中,形成大块,则成为肺门巨 块型肺癌。 2.周围型肺癌(60%~80%) (1)发生于段支气管开口以远的支气管或肺泡的肺癌称周围型肺癌。 (2)以腺癌或肺泡细胞癌多见。 (3)弥漫型肺癌:肺癌发生于细支气管或肺泡,常常累及双侧,亦可发生于单侧,散在的数不清的球状病灶分布于整个肺野称为弥漫型肺癌。此型 应注意与粟粒性肺结核、肺平滑肌瘤病、肺淋巴管癌、肺真菌感染、肺 多发小脓肿相鉴别。 (4)肺炎型肺癌:胸片及CT显示整个大叶性肺炎的浸润型改变,但发热、寒战、周围血象白血球升高的中毒症状均不严重、不典型。纤维支气管 镜也可能无特殊发现,纵膈淋巴结常无明显转移,故术前诊断很为难。 术中发现叶裂完好处病灶界限清楚,叶裂发育不良处病变界限也不清楚,应切除部分健康肺组织。病人能耐受时应考虑全肺切除术,此型称为肺 炎型肺癌,病理诊断常为细支气管肺泡癌。

(5)纵膈型肺癌:病灶起源于贴近纵膈处的肺组织边缘,原发灶不太大,却与纵膈胸膜粘连并浸润纵膈胸膜,且转移至纵膈淋巴结,继而融合成团,常引起纵膈内血管或心包或椎体受侵。一些病人以上腔静脉受压为第一 临床表现,但病变并无远隔转移,手术切除后部分病人可获得长期存活,此型称为纵膈型肺癌。 (6)胸膜型肺癌:当周围型肺癌病灶起源于肺组织边缘,原发灶不大,很难确认,甚至胸片和CT仅显示为胸膜下的纤维条索增厚。有可能发生胸 水。剖胸后发现原发灶并不很大,但胸膜脏层和壁层已经布满黄豆、绿 豆大的小结节,此型为胸膜型肺癌。可考虑胸膜全肺切除术,如无根治 可能时,则考虑作原发灶姑息切除并尽量摘除壁层胸膜和脏层胸膜结节,尽量保留有功能的肺组织,或行化疗及支持治疗,此型病变的病理常为 低分化腺癌。 (7)肺沟瘤:为一种位于肺尖而向外发展破坏肋骨、椎骨并侵害臂丛神经的肺恶性肿瘤,也称为pancoast tumor。常见的症状是臂丛神经的炎性疼 痛、臂部和手部肌肉萎缩、Horner’s综合征、胸1~2肋骨后部和下颈上 胸椎骨骨质溶解破坏可引起严重的骨痛和活动功能障碍,骨质破坏严重 时可引起高位截瘫,以上症状群也称pancoast 综合征。X线胸片可见肺 尖部阴影,CT,最好是增强CT,可以显示肿瘤及其周围结构的关系, 协助诊断。 (二)肺癌的治疗学分类 从临床治疗角度出发,结合生物学特性可将肺癌分为两大类:小细胞肺癌和非 小细胞肺癌。 1.小细胞肺癌主要表现为神经内分泌特性,恶性程度高,生长快,较早出现淋 巴转移和血行播散,对化疗和放疗敏感; 2.大多数非小细胞肺癌缺乏神经内分泌特性,组织学上包括鳞癌、腺癌和大细 胞癌三大类,对化疗和放疗的敏感性明显低于小细胞肺癌。 3.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0%~85%,小细胞肺癌占15%~20%。 (三)肺癌的组织学分类

肺腺癌

肺腺癌 百科名片 肺腺癌 肺腺癌(adenocarcinoma of lung)大多起源于较小的支气管粘膜分泌粘液的上皮细胞,因此大多数腺癌位于肺的周围部分,呈球形肿块,靠近胸膜。女性病人较为多见,发病年龄亦较小。在各类肺癌中约占20~ 30 %。腺癌与吸烟无密切关系,一部分病例癌肿发生在肺纤维疤痕病变的基础上。腺癌在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在胸部X线检查时发现。癌肿生长较缓慢,但有的病例较早即发生血道转移,较常在呈现脑转移症状后才发现肺部原发癌肿。 目录 简介 定义 流行病学 影像学 细胞学 巨检和部位 肿瘤扩散和分期 组织病理学 胎儿型腺癌 粘液(胶样)腺癌 粘液性囊腺癌 印戒细胞腺癌 透明细胞癌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分级 组织发生 体细胞遗传学 分子遗传学 表达谱 遗传预测因素 肺腺癌的存活率 肺腺癌治疗 简介

定义 流行病学 影像学 细胞学 巨检和部位 肿瘤扩散和分期 组织病理学 胎儿型腺癌 粘液(胶样)腺癌 粘液性囊腺癌 印戒细胞腺癌 透明细胞癌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分级 组织发生 体细胞遗传学 分子遗传学 表达谱 遗传预测因素 肺腺癌的存活率 肺腺癌治疗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分化程度较好的腺癌主要由腺体结构组成,具有腺腔或分泌粘膜,有时呈乳头状结构。分化程度低的腺癌可无腺腔结构,癌细胞集聚,呈片状或索状。腺癌细胞一般较大,胞浆丰富,含有分泌颗粒或粘液泡,胞核较大,癌细胞表面可见到丰富的微绒毛。腺癌对放射治疗敏感度差。 肺腺癌女性多见,在男性亦有增多的趋势。与吸烟关系不大,多生长在肺边缘小支气管的粘液腺,因此在周围型肺癌中以腺癌最为常见。腺癌约占原发性肺癌的25%。腺癌倾向于管外生长,但也循泡壁蔓延,常在肺边缘部形成直径2~4cm的肿块。腺癌富血管,故局部浸润和血行转移较鳞癌早。易转移至肝、脑和骨,更易累及胸膜而引起胸腔积液。 肺腺癌早期症状:肺腺癌在早期并没有什么特殊症状,仅为一般呼吸系统疾病所共有的症状,如咳嗽、痰血、低热、胸痛、气闷等,很容易被病人和医生所忽略。 腺癌 编辑本段定义 具有腺样分化或粘液分泌的恶性上皮肿瘤,表现为腺泡状、乳头状、细支气管肺泡性或实性伴有粘液的生长方式,或者上述表现混合存在。 ICD-O编码

血液学指标在晚期肺腺癌患者预后中的意义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0, 10(5), 828-833 Published Online May 2020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e513490875.html,/journal/acm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e513490875.html,/10.12677/acm.2020.105127 The Significance of Hematologic Indicators in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ung Adenocarcinoma Leirong Wang, Qianqian Jiang, Xiaorui Chi, Zhuang Yu Department of Oncology,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 Received: May 15th, 2020; accepted: May 19th, 2020; published: May 26th, 2020 Abstract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hematologic indicators in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ung adenocarcinoma and to provide a basis for clinical prediction of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Methods: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ung adenocarcinoma who visited our hospital for the first time were collected, and their basic information was also col-lected. The survival curve was drawn by Kaplan Meier method, and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by COX proportional risk regression. Results: A total of 225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ung adenocarcinom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analysis, it was concluded that fi-brinogen and LDH were correlated with patients’ PFS and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of pa-tients’ PFS. Fibrinogen is associated with the patient’s OS. Conclusion: Fibrinogen and LDH are in-dependent factors of PFS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ung adenocarcinoma. Keywords Lung Adenocarcinoma, Prognosis, Hematological Indicators,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Overall Survival 血液学指标在晚期肺腺癌患者预后中的 意义 王镭蓉,姜倩倩,迟晓蕊,于壮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山东青岛 收稿日期:2020年5月15日;录用日期:2020年5月19日;发布日期:2020年5月26日

2015WHO肺癌分类

2015版WHO肺部肿瘤组织学分类变化和争议 2015版的WHO肺癌分类方法中融入了更多肺癌的遗传学信息,重视了免疫组化和分子诊断对肺癌分类的重要性;从多学科角度重新分类,整合了外科、病理学、肿瘤学、分子生物学和放射学等各个领域的集体智慧。病理分类的本意在于期望回答肺癌的本质。然而没有任何一种分类可以囊括肺癌的所有特性,任何一版的分类也都是阶段性的,需要接受时间的洗礼。病理分类的生命力在于指导治疗和预后,而不是病理学家专注于形态学的自娱自乐。William D. Travis根据细胞起源提出把类癌、小细胞肺癌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统归入神经内分泌肿瘤,争议巨大,可能因为这样的归类似乎并未改变小细胞肺癌EP,IP的传统治疗方案;但Travis仍然力排众议,运用IARC协会的力量推行肺癌WHO新分类,是希望新分类能与后续基于分子事件的临床试验更好的整合?其背后的用意、新版肺癌分类的生命周期,对肺癌精准医疗的推动作用,我们且拭目以待。 【主要变化概要】 1. 强调使用免疫组化IHC确定组织分型; 2. 重视肿瘤的分子分型,尤其对于晚期肺癌患者; 3. 参照2011年IASLC/ATS/ERS肺腺癌新分类对小活检和细胞学标本制定专门的组织分类; 4. 参照2011年IASLC/ATS/ERS肺腺癌新分类制定肺腺癌病理分型; 5. 严格限制了大细胞肺癌的诊断,只有手术大标本,没有明确的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的肿瘤才可分类为大细胞癌;将2014版大细胞癌中的多数亚型归于其他病理类型; 6. 鳞癌重新分类为角化型、非角化型和基底细胞样(需要IHC确定有鳞癌分化)3大亚型; 7. 根据细胞起源将神经内分泌肿瘤NET统归于一类; 8. 加入NUT癌(解释见下文) 9. “硬化型血管瘤”更名为“硬化型肺泡细胞瘤”; 10. “错构瘤”更名为“肺错构瘤”; 11. 间叶来源肿瘤新增“血管周围上皮样肿瘤PEComatous tumors”,包括3大亚型:1)淋巴管平滑肌瘤病;2)PEC瘤,良性(透明细胞肿瘤);3)PEC瘤,恶性; 12. 新增“肺粘液样肉瘤伴EWSR1-CREB1重排”; 13. 新增“肌上皮瘤和肌上皮癌版EWSR1重排”; 14. 强调WWTR1-CAMTA1融合有助于诊断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 15. 淋巴来源肿瘤新增Erdheim–Chester综合症; 16. 将异位来源肿瘤,如生殖细胞瘤,肺内畸胎瘤,黑色素瘤,脑膜瘤归为一类。 【重点变化详细解读】 1.推荐广泛使用IHC用于肺癌组织分型。因培美曲塞和贝伐单抗等仅在非鳞非小细胞肺癌中获批,这类严格限定组织学类型药物的广泛应用,对肺癌组织学明确分型提出了更高要求,IHC的应用将有助于明确组织学类型。 2.对于晚期肺癌,组织学和分子诊断应齐头并驱。既往对于晚期肺癌穿刺小标本没有

2011版肺腺癌分类新标准

2011版肺腺癌分类新标准 MedSci提示:从2011年后,进行肺癌相关的临床研究时,需要启用新的诊断与分类标准,以及符合指南的治疗模式,这对将来的文章发表至关重要。 2011年伊始,国际肺癌领域的一个大动作,是国际肺癌研究学会、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学会(IASLC、ATS、ERS)联手在《胸部肿瘤学杂志》(J Thorac Oncol)上公布了关于肺腺癌的国际多学科分类新标准。 由于肺癌的异质性,同一治疗手段的治疗效果往往是南辕北辙。由此,在肺癌的临床研究和临床处理中,重要的一环是对肺癌进行分类和分期以尽量减少其异质性,从而达到治疗的归一性。从肺癌的分类历史看,其分类逐渐从粗放型向精致型演进。先是上个世纪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简单分类,之后是早期、局部晚期、晚期肺癌的分类,接下来是病理学家对各种亚型的进一步形态学分类。总体而言,这些分类基本是单学科的“自娱自乐”,并没有多学科的融汇和贯通,特别是NSCLC的病理学分类几乎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没有重大的指导作用,以至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临床医生只要依据NSCLC这一粗放的分类就可以进行无差别的治疗了,这也是半个世纪来肺癌治疗裹足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进入了21世纪,随着大家对新的诊断技术、新的治疗药物、特别是对肺腺癌分子生物学的深入了解,新的治疗模式不断诞生,因此对肺癌的分类需求就显得特别迫切了。于是就有了这一由多家国际著名学会联手精心而作的肺腺癌新分类。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吴一龙) 肺腺癌新分类——病理视角 在肺腺癌新分类标准中,有关病理学的内容有一些值得我们注意的改变:首次提出了分别适用于手术切除标本、小活检及细胞学的分类方法;概念的更新变动较大,如不再使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和混合型腺癌的名称,而代之以原位腺癌(AIS)和微浸润腺癌(MIA)的命名;对浸润性腺癌提倡全面而详细的组织学诊断模式等。 下面重点总结新分类标准与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肺肿瘤分类标准的主要不同之处,希望能给大家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帮助。 新分类方法的提出 新的肺腺癌分类标准首次提出了分别适用于手术切除标本、小活检及细胞学的分类方法。大约70%的肺癌是以小活检和细胞学为诊断依据的,因此新分类标准提供了较详细的针对小活检和细胞学标本的指引。 如果病理医生不能在光镜的基础上对肿瘤进行明确分类,则应该借助于免疫组化和(或)组织化学染色等来进一步分类,同时在病理报告中要注明分类是在进行免疫组化或组织化学染色的基础上得出的。应该尽可能地少用组织学类型不明确型NSCLC(NSCLC-NOS)这一术语。

肺癌的病理类型

比例性别起源部位转移 小细胞癌 20% 男较大支气管中央型早期血行转移 鳞癌 50% 男较大支气管中央型晚,先淋巴后血行腺癌女较小支气管粘膜周围型早期血行转移,淋巴晚肺泡癌最低女支气管粘膜上皮周围型淋巴和血行发生晚大细胞癌 0.5-5% 男较大支气管中央型早出现淋巴血行广泛 特点治疗预后 小细胞癌内分泌异常、类癌综合征放化疗敏感化疗为主,放、术辅分:燕麦、中间、复合燕麦型 鳞癌 50以上男性放化疗较敏感 长期大量吸烟有关 别名“表皮样癌” 包括梭形细胞(鳞)癌 腺癌转移至肝、脑、骨放疗不敏感 累积胸膜产生积液 肺泡癌分化较高手术效果好 沿细支气管和肺泡壁生长 结节型、弥漫型 大细胞癌亚型:巨细胞癌、透明细胞癌 周围性巨大肿块,尤两肺上叶 约80%的病人发生肺、胸膜、脑、骨、肝等脏器转移

补: 4、大细胞癌:临床发病率低,约1/2起源于肺部大支气管,病变以周围型巨大肿块多见,常伴有纵隔淋巴转移,一般男性多发于女性。大细胞癌恶性程度较高,分化程度低,容易发生脑转移,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目前治疗肺大细胞癌临床多以综合治疗为主,单纯手术或放化疗效果差,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可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5、腺鳞癌:临床较少见,是一种由鳞癌和腺癌组成的混合型肺癌,其大体形态无特异性。 6、支气管腺瘤: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下粘液腺及腺管上皮细胞,其发病率和恶性程度较低(仅占2%左右),发生于较大支气管生长缓慢,通常可侵蚀邻近组织,发生远处转移,女性多发于男性。临床以咳嗽、咯血、阻塞性肺气肿、肺不张或肺部感染为临床主要症状。 7、类癌:肺内分泌肿瘤。 解放军三○七医院鲍云华李俭杰: 世界卫生组织(WHO)把肺癌病理分四个类型,分别是鳞状细胞:癌、腺癌、小细胞未分化癌和大细胞未分化癌。临床医生对前三种病理类型比较熟悉,然而对肺大细胞未分化癌(简称肺大细胞癌)相对比较陌生,临床确诊率很低。肺大细胞癌的第一个特点是痰细胞学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的阳性率低,手术前常难以确定病理类型,而且术前诊断常与术后病理诊断不符合。北京有二组病例总结,共有74例病人,术前无一例得到确诊;另一医院报告41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只有1例诊断为肺大细胞癌。究其原因,与肺大细胞癌的组织来源复杂有很大关系。顾名思义,光镜检查肺大细胞癌比常见的癌细胞大2-3倍,有两个亚型,一是巨细胞癌,二是透明细胞癌,其来源常为多种成分的混合癌,在电镜下肿瘤部分显示鳞状分化,部分显示腺癌分化,所以易误诊为低分化的鳞癌或腺癌。有时同一标本中既有鳞状分化,又有腺状分化,而且不存在特征性超微结构,但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特点,有的病理学家把肺大细胞癌归属为神经内分泌肿瘤。因此应对可疑病人送检较大组织块,并作免疫组化和电镜检查,以提高确诊率。肺大细胞癌的第二个特点是,好发于男性重度吸烟者,病变以周围型巨大肿块多

肺腺癌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定义:具有腺样分化或有黏液产生,表现为腺泡样、乳头样、贴壁样、微乳头样、实巢状或 片状,具有黏液形成的实性巢或以这些形式混合生长的恶性上皮性肿瘤。 ICD-O编码:8140/3 同义词:无 命名历史: 2015版WHO肺肿瘤组织学分类吸收了2011年国际肺癌多学科分类的内容,对2004版WH0肺腺癌的组织亚型分类做了根本性的改动,对肺腺癌的亚型按癌细胞的生长方式分类,具体 内容如下:①摒弃了WH0(2004)中细支气管肺泡癌和混合性亚型腺癌的名称;②将原位腺癌 与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一同列入浸润前病变;③增加了微小浸润性腺癌;④将浸润性腺癌根 据其主要亚型与全部病变的比例以半定量方式表述出来,以5%的量递增,故浸润性腺癌包 括伏壁型、腺泡型、乳头型、微乳头型、实性型生长方式以及浸润性黏液腺癌、胶样型、胎 儿型、肠型腺癌。不同生长方式的腺癌预后不同,以伏壁型生长方式为的主腺癌预后较好, 以腺泡型和乳头型生长方式的腺癌次之,浸润性腺癌中实性和微乳头型腺癌预后较差。⑤使 用伏壁型生长方式表述浸润性腺癌中的非浸润成分(以前被分为细支气管肺泡癌)。⑥引入浸 润性黏液腺癌,取代黏液性细支气管肺泡癌,去除此处的原位癌和微小浸润癌。⑦不再使用 透明细胞癌和印戒细胞癌亚型名称,只是在它们出现时加以描述,无论数量多少。⑧不用囊 腺癌的名称,将其归入胶样癌。 临床表现: 肺腺癌多为周围型,早期无明显特殊症状,一般以发热、咳血、胸痛、气急等呼吸系统症状 为主,或无症状,故很容易被忽略。也有患者早期存在肺外表现(骨关节疼痛、肩背痛甚至 脑转移等相关症状)。晚期症状则因患者体质不一存在差异,常见症状有疼痛、声音嘶哑、 头颈部水肿、胸腔积液等。近年来,肺腺癌在女性、非吸烟者或从不吸烟者,甚至是年轻的 成年人中越来越普遍。 细胞学: 细胞学诊断腺癌是基于单个细胞形态和细胞团的结构特点。腺癌细胞可能是单个或排列成三 维的桑葚样、腺泡样、假乳头样、伴有纤维血管轴心的真乳头和(或)细胞团片。细胞簇的 界限非常清楚。细胞浆多少不等,但通常相对丰富。与鳞状细胞癌相比,具有嗜兰色、更透 明的特点。大多数细胞浆呈明显的均匀一致或颗粒状,而另一些因有丰富的小泡而呈泡沫状。单个大的小泡可能很明显,有些病例胞浆膨胀而将细胞核挤压到边缘,形成所谓的印戒样细胞。细胞核常为单一的、偏心的、圆或卵圆形、轮廓相对平滑、核稍有不规则。核染色质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