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规划与物流期末考试范围

设施规划与物流期末考试范围
设施规划与物流期末考试范围

设施规划与物流期末考试

范围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设施规划一、名词解释:

设施规划: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对生产系统或服务系统进行分析、构思、规划、论证、设计,作出全面安排,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使系统能够有效运行,以达到预期目标。

工艺原则布置:也称为机群式布置。这种布置形式的特点就是把同种类型的设备和人员集中布置在一个地方,如车床工段、铣床工段、刨床工段与磨床工段就是分别把车床、铣床、刨床、磨床各自集中布置在一个地方。

物料搬运活性系数:用于表示各种状态下的物品的搬运活性。

物流当量:指物流运动过程中一定时间内按规定标准修正、折算的搬运和运输量。

玛格数:玛格数是一种不十分成熟的当量物流量计算方法,是为度量各种不同物料可运行而设计的一种当量物流量的度量单位,可以衡量物料搬运难以的特征。

物料搬运活性系数:用于表示各种状态下的物品的搬运活性。

物料搬运的单元化:是将不同状态和大小的物品,集装成一个搬运单元,便于搬运作业,故也叫集装单元化。搬运单元化可以缩短搬运时间,保持搬运的灵活性和作业的连贯性,也是搬运机械化的前提,还可以防止物品散失,易于清点,更好地利用空间。

相关图:也称相关分析图。是将系统中所有物流部门与非物流部门均绘制在一张表达相互关系的图上,以便分析与设计。

产品原则布置:也称为流水线布置或对象原则布置。当产品品种很少而生产数量又很大时,应按产品的加工工艺过程顺序配置设备,形成流水生产线,这是大量生产中的

典型的设备布置形式。

物流流程图:显示从收货、储存、各部件生产、预配件、总装、打包到仓库以及运输每个环节所经过的路线。

SLP方法:是一种条理性很强,物流分析和作业单位关系密切程序分析相结合、寻求合理布置的技术,不仅适合各种规模或种类的工厂的新建、扩建或改建中对设施或设备的布置或调整,也适合制造业中对办公室、实验室、仓库等的布置设计,同时,也可用于医院、商店对服务业的布置设计。

工艺原则布置:也称为机群式布置。这种布置形式的特点就是把同种类型的设备和人员集中布置在一个地方,如车床工段、铣床工段、刨床工段与磨床工段就是分别把车床、铣床、刨床、磨床各自集中布置在一个地方。

物流系统: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所需位移的物资、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信联系等若干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F-D图即流量距离图,反映了布置方案的物料搬运路程与搬运量之间的总体趋势。二、选择题

法引入 B 的概念,用于反映某作业单位应该处于布置图的中心位置还是边缘位置。

A. 工艺过程图

B. 综合接近程度

C.作业性质

D.可运性

2.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要素分析,也就是指E、I、Q、R、S、T、C等几个英文字母,Q表的意义是( C )

A.指服务的对象或客户

B.指配送商品的种类

C.指配送商品的数量或库存量

D.指配送的通路

3.入口和出口位于建筑物的同一侧,适合采用 C 流动模式。

A.直线型型型型

4.当作业单位个数为8时,总的作业单位对数为 c n*n/2 。

D.没有正确答案

5. 当产品品种较多而每种产品的产量又是中等程度时,适合采用 c 布局形式。

A.产品原则布置

B.工艺原则布置

C.成组原则布置

D.固定式布置

6. 进行作业单位相互关系(非物流)等级划分时,绝对重要的作业单位对的数量应占总的作业单位对的数量的 A %。

~5 ~8 ~15 ~25

7.工厂管理服务设施应尽量布置在厂区的 B 。

A.上风侧

B.下风侧

C.两侧

D.无所谓

8. D 流动模式的生产线适合在一固定面积上安排较长的生产线。

A.直线型型型型

9. 10.工艺过程图中用 B 符号表示检验。

A.○

B.□

C.△

D.◇

10.置设计SLP模式(程序)是( D )

a.准备原始资料 b.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 c.作业单位占地面积计算d.物流分析与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 e.绘制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 f.方案评价与择优 g.修正

1. D

2. B

3. B 6. D 7. C 8. A 9. A 10. B

1. 系统布置设计SLP模式(程序)是( D )

a.准备原始资料 b.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 c.作业单位占地面积计算d.物流分析与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 e.绘制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 f.方案评价与择优 g.修正

2. 任何一级物流相互关系与X级非物流相互关系等级合并时都不应该超过___C___级。

级 B. O级 C. U级级

法引入 B 的概念,用于反映某作业单位应该处于布置图的中心位置还是边缘位置。

A. 工艺过程图

B. 综合接近程度

C.作业性质

D.可运性

的第一个阶段是 A 。

A. 外部衔接

B.编制总体方案

C. 编制详细方案

D.方案实施

5.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要素分析,也就是指E、I、Q、R、S、T、C等几个英文字母,I代表的意义是()

A.指服务的对象或客户

B.指配送商品的种类

C.指配送商品的数量或库存量

D.指配送的通路

6.入口和出口分别处于建筑物的两相邻侧面,适合采用 D 流动模式。

A.直线型型型型

7.当作业单位个数为8时,总的作业单位对数为 C 。

D.没有正确答案

8.当物流量较大,距离短或距离中等时,一般采用形式最经济。

A.直接型路线系统

B.渠道型路线系统

C.中心型路线系统

D.都可以

9. 进行作业单位相互关系(非物流)等级划分时,绝对重要的作业单位对的数量应占总的作业单位对的数量的 %。

~5 ~8 ~15 ~25

10.工厂管理服务设施应尽量布置在厂区的。

A.上风侧

B.下风侧

C.两侧

D.无所谓

1. A

2. A

3. B 6. D 7. A 9. A 10. A

1.散放在地面上的物料,其搬运活性系数为

A.0

2. 就是为了解搬运系统的合理化程度,减少搬运作业工作强度,为消除不必要的搬运作业活动、提高搬运活动的活性指数,对构成物料搬运系统的物料、人员、移动设备与容器(搬运单元)、移动的路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将各种移动图表化,为系统布置设计优化提供决策依据,以促进设施内部物流活动合理化。A. SHA B. SLP C. ERP

法引入 B 的概念,用于反映某作业单位应该处于布置图的中心位置还是边缘位置。

A. 工艺过程图

B. 综合接近程度

C.作业性质

D.可运性

的第三个阶段是。

A. 外部衔接

B.编制总体方案

C. 编制详细方案

D.方案实施

5.当产品品种较多而每种产品的产量又是中等程度时,适合采用布局形式。

A.产品原则布置

B.工艺原则布置

C.成组原则布置

D.固定式布置

6. D 流动模式的生产线适合在一固定面积上安排较长的生产线。

A.直线型型型型

7.当作业单位个数为10时,总的作业单位对数为。

8.当物流量较小,距离中等或较远时,采用形式非常经济。

A.直接型路线系统

B.渠道型路线系统

C.中心型路线系统

D.都可以

9. 在物流系统中,物流强度为超高物流强度的路线数(作业单位对数)一般应占总路线线数的 %。

10.工艺过程图中用符号表示操作、加工。

A.○

B.□

C.△

D.◇

1. 厂址选择包括和地点选择两项内容。

A.地区选择 B.时间选择 C.环境选择 D.定量选择

2. 任何一级物流相互关系与X级非物流相互关系等级合并时都不应该超过级。

级 B. O级 C. U级级

法引入的概念,用于反映某作业单位应该处于布置图的中心位置还是边缘位置。

A. 工艺过程图

B. 综合接近程度

C.作业性质

D.可运性

的第一个阶段是。

A. 外部衔接

B.编制总体方案

C. 编制详细方案

D.方案实施

5.当产品品种较多而每种产品的产量又是中等程度时,适合采用布局形式。

A.产品原则布置

B.工艺原则布置

C.成组原则布置

D.固定式布置

6.入口和出口分别处于建筑物的两相邻侧面,适合采用流动模式。

A.直线型型型型

7.当作业单位个数为8时,总的作业单位对数为。

D.没有正确答案

8.当物流量较大,距离短或距离中等时,一般采用形式最经济。

A.直接型路线系统

B.渠道型路线系统

C.中心型路线系统

D.都可以

9. 进行作业单位相互关系(非物流)等级划分时,绝对重要的作业单位对的数量应占总的作业单位对的数量的 %。

~5 ~8 ~15 ~25

10.工厂管理服务设施应尽量布置在厂区的。

A.上风侧

B.下风侧

C.两侧

D.无所谓

1. 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要素分析,也就是指E、I、Q、R、S、T、C等几个英文字母,R表的意义是()

A.指服务的对象或客户

B.指配送商品的种类

C.指配送商品的数量或库存量

D.指配送的通路

2.入口和出口位于建筑物的相邻的两侧,适合采用流动模式。

A.直线型型型型

3. .散放在地面上的物料,其搬运活性系数为。

A.0

4.当作业单位个数为8时,总的作业单位对数为。

D.没有正确答案

5. 当产品品种较多而每种产品的产量又是中等程度时,适合采用布局形式。

A.产品原则布置

B.工艺原则布置

C.成组原则布置

D.固定式布置

6. 当物流量较小,距离中等或较远时,采用形式非常经济。

A.直接型路线系统

B.渠道型路线系统

C.中心型路线系统

D.都可以

7.工厂管理服务设施应尽量布置在厂区的。

A.上风侧

B.下风侧

C.两侧

D.无所谓

8. 流动模式的生产线适合在一固定面积上安排较长的生产线。

A.直线型型型型

9. 工艺过程图中用符号表示加工。

A.○

B.□

C.△

D.◇

10. SHA的第二个阶段是。

A. 外部衔接

B.编制总体方案

C. 编制详细方案

D.方案实施

三、计算题

1.设有三个产品A、B、C,制造它们涉及到8个作业单位,分别是原料、钻床、车

床、铣床、检验、包装和成品,以1-8代替。三个产品的工艺路线和每天运量如下表所示。各作业单位距离见下表,试作出物流分析。

距离从至表(注意因两向距离一致,故左下角数据省略。)

解:

1.先按工艺路线画出产品运量的从至表。

2.某仓库每年处理货物3百万箱,其中70%的进货是由卡车运输的,而90%的出货是由卡车运输的。仓库每周工作5天,每天2班。对于进货卡车,卸货速度是每工人小时250箱,而出货上货的速度是200箱/人时。进出货卡车满载都是500箱。考虑进出货并不均匀,设计加上25%的安全系数。试确定仓库收发货门数。

1)确定进货需求

a. 年卡车进货量为卡车进货百分比乘总进货量,即70%×3 000 000=2100 000箱

b. 则年进货卡车次数(假定满载)为2100 000/500=4200次

c. 每一卡车货卸货作业时间为500/250=2小时

d. 则年总进货卡车次数所需作业时间为4200×2=8400小时

2)确定出货需求

a. 年卡车出货量为卡车出货百分比乘总出货量,即90%×3000 000=2700 000箱

b. 则年出货卡车次数(假定满载)为2700 000/500=5400次

c. 每一卡车货上货作业时间为500/200=小时

d. 则年总进货卡车次数所需作业时间为5400×=13500小时

3)计算总共作业时间

进、出货合计作业时间为8400+13500=21900小时,

加上25%安全系数为21900×(1+25%)=27375小时

4)每年工作时数

52周乘每周工作天数乘每天工作时数,即52×5×8×2=4 160小时

5)需要门数为总作业时间除年工作时数,即

27375/4 160=≈7 故仓库需要7个收发货门。

3.某商品的供应地和需求地各有三个。各供应地的供应量,各需求地的需求量以及供应地和需求地之间的单位运价如下表所示。问:利用线性规划法求最低运输费用?

表1 供应地和需求地的单位运价表

4.如下图所示某配送中心的配送网络图。由配送中心P向A、B、C、D等四个用户配送物品。图中连线上的数字表示公路里程(km)。图中靠近各用户括号里的数字,表示对货物的需求量(t)。配送中心备有2t和4t载重量的汽车,且汽车一次巡回行驶里程不能超过30km。求解该配送中心满意的送货方案。

图1 某配送中心的配送网络图

第一步:作出最短距离矩阵,从配送网络图中列出配送中心至用户相互间的最短距离矩阵

5、某种货物C为木箱包装形式,尺寸(长×宽×高)为1000×600×700mm,箱底部平行宽度方向有两根垫木,可用叉车搬运(一般叉车货叉长达900~1000mm,叉车直角堆垛最小通道宽度为)。在仓库中堆垛放置,最高可堆4层。C货物最大库存量为800件,(若按货堆深度两排计算),请考虑通道损失和蜂窝损失确定其需要的存储面积。

解:货物堆垛4层,实际占地面积为××600/4=90m2。

一般叉车货叉长达900~1000mm,因此堆码时一次可以叉两件C货物。则通道分类堆垛方式为每通道两边至少各有两排货物。

若按货堆深度两排计算:

此时通道损失由公式La=Wa / (Wa +2d ) 可算出La=+2××2))=,

则蜂窝损失为一列8件计,可算出蜂窝损失空缺系数E(H)=7/16=,

则折合后的蜂窝损失为×=,

合计损失为+=。

故需要的存储面积为90/=400 m2。

四、简答题

1、简答题简述设施布置的内容。

答:设施布置的内容包括:

(1)、工厂总体平面布置:解决工厂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仓库、动力站、办公室等各种作业单位和运输线路设施的相互关系,解决物料流向和流程、厂内外运输的连接。

(2)、车间布置:解决工作地、设备、通道、管线之间和相互位置,解决物料搬运的流程及运输方式。

2.简述物料搬运的特点及选择原则。

答:物料搬运路线分为直达型D、渠道型K、中心型C

(1)、直达型。这种路线上各种物料从起点到终点经过的路线最短。当物流最大、距离短或距离中等时,一般采用这种形式是最经济的,尤其当物料有一定的特殊性而时间又较紧迫时更为有利。

(2)、渠道型。一些物料在预定路线上移动。同来自不同地点的其他物料一起运到同一地点。当物流量为中等或少量,而距离为中等或较长时,采用这种形式是经济的。尤其当布置是不规则的分散布置时更为有利。

(3)、中心型。各种物料从起点移动到一个中心分拣处或分拨地。然后再运往终点。当物流量小而距离中等或较远时,这种形式是非常经济的。尤其是当厂区外形基本上是方整的且管理水平较高时更为有利。

3、简述SLP方法中被称为解决布置问题的钥匙的输入因素P、Q、R、S、T分别指的是什么?

答:SLP中,P、Q、R、S及T作为布置设计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并称为解决布置问题的钥匙。

(1) P—Products指系统物料的种类。

(2) Q—Quantity指数量。

(3) R—Routing指路线,包括工艺路线、生产流程、各工

件的加工路线以及形成的物流路线。

(4) S—Service指辅助生产与服务过程的部门。

(5) T—Time指物料流动的时间,生产周期等。

4、简述从工业工程的角度考察,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组成。

答:从工业工程角度考察,设施规划由厂址选择和设施设计两个部分组成,设施设计又分为布置设计、物流系统设计、建筑设计、公用工程设计及信息系统设计。

5、简述条形码阅读设备主要技术参数。

答:(1)、分辨率。分辨率为正确检测读入的最窄条符的宽度。

(2)、扫描景深。条形码扫描器的有效工作范围。

(3)、扫描宽度。在给定扫描距离上扫描光束可以阅读的条形码信息物理长度值。(4)、扫描速度。单位时间内扫描光束在扫描轨迹上的扫描频率。

(5)、一次识别率。表示的是首次扫描读入的标签数与扫描标签总数的比值。(6)、误码率。误码率是错误识别次数与识别总次数的比值。

6、简述设施布置的典型形式及其适用的生产类型。

答:(1)、产品原则布置:适用于少品种大批量生产类型。

(2)、工艺原则布置:适用于单件生产及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

(3)、成组原则布置:适用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类型。

(4)、固定式布置:主要是工程项目和大型产品生产所采用的一种布置形式。

7、简述设施布置设计要考虑的基本原则。

答:(1)、整体综合原则。设计时应将设施布置有影响的所有因素都考虑进去,以达到优化的方案。

(2)、移动距离最小原则。产品搬运距离的大小,不仅反映搬运费用的高低,也反映物料流动的通畅程度,因此,应以搬运距离最小原则选择最佳方案。

(3)、流动性原则。良好的设施布置应使在制品在生产过程中流动顺畅,消除无谓停滞,力求生产流程连续化。

(4)、空间利用原则。无论是生产区域或储存区域的空间安排,都力求充分有效利用空间。

(5)、柔性原则。在进行厂房设施规划布置前,应考虑各种因素变化可能带来的布

置变更,以便于以后的扩展和调整。

(6)、安全原则。应考虑使作业人员有安全感,方便、舒适。

8、简述物料搬运系统设计五要素。

答:(1)、P-产品(物料、零件、物品)

(2)、Q-数量(产量、用量)

(3)、R-路线(起点至终点)

(4)、S-辅助服务(周围环境)

(5)、T-时间(时间性、规律性、紧迫性、持续性)

9、简述SHA法对于物料分类的程序。

答:(1)、列表表明所有的物品或分组归并的物品的名称

(2)、记录其物理特征或其他特征

(3)、分析每种物料或每类物料的各项特征,并在主导,起决定性作用的特征下面划标记线

(4)、确定物料类别,把和那些具有相似的主导特征或特殊影响特征的物料归并为一类

(5)、对物料分类后,如用a、b、c、d表示,即可编制物料特征表

10、简述节约里程法确定配送路径的基本原理。

答:车辆运行计划法(VSP,Vehicles Scheduling Program)又称里程节约法(VSP方法),适用于实际工作中为求得较优解或最优的近似解时采用。它的基本原理是三角形的一边之长必定小于另外两边之和。如图所示。

原现

11、简述仓储系统的组成。

答:仓储系统包括:(1)、存储空间(2)、货物(3)、仓储设施设备(4)、人员(5)、作业及管理系统

12、简述分拣作业过程中,分拣信息的内容及其分拣信息的载体。

答:(1)分拣信息的内容:

基本部分。包括每种货物的品名、规格、数量;订单要求的货物总量;货物发送单元要求。

主要部分。包括货物储位、检货集中地,储备货物的补货量,储备货物的储存、补货登记。

附加部分。包括货物的价格、代码和标签、货物的包装、货物发送单元的可靠性要求、发送货物单元的代码和标签。

(2)分拣信息的载体有以下几种:传票拣货单条形码

13、简述影响设施选址的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各举5个左右).

答:经济因素:1.运输费用;2.土地成本和建设费用;3.原材料供应价格;4.燃料价格;5.水、电等资源成本;6.劳动力价格。

14、简述改进搬运的着眼点。

答:1)首先是整理整顿2)注意操作环节3)重视放置方法4)减少不合理搬运5)

安全轻松的搬运6)应重视搬运的连接点

15、简述分检作业中的“货到人”分拣方法及优缺点?

答:这种作业方法是人不动,托盘(或货架)带着货物移动到分拣人员面前,再有不同的分拣人员拣选,拣出的货物集中在集货点的托盘上,然后由搬运车辆送走。

这种方法,分拣人员不行走,分拣效率高、工作面积紧凑、补活容易、空前的清理容易进行,也可以优化分拣人员的工作条件与环境。不足之处在于投资大,分拣周期长。这种分拣方法的应用系统称为小容量自动化仓储系统。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重点(含题目和答案)【重点修改版】

§1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1 P.19 1 什么是环境管理?如何理解其内涵? 答:环境管理是对损害人类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水和陆地外貌的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环境管理的内涵是规范和限制人类的观念和行为。 2 P.19 2 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 答: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环境决策在时间、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规划管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作出的具体规定,是一种带有指令性的环境保护方案,其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环境规划的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3 P.19 3 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答:规划职能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共同核心。环境规划与管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4 P.19 8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答: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应该是: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文化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只有转变了过去那种视环境为征服对象的文化,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环境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一项长期的根本的任务。人类的社会行为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这三种行为都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调整人类社会行为,提倡环境友好型行为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5 P.19 10 说明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并归纳本书的基本框架。 答: 1 环境规划的内容 (1)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环境规划的原则和程序、环境目标和指标体系、环境评价和预测、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和比较以及环境规划的实施。 (2)流域水环境规划:包括水环境功能区划、水环境容量和水环境保护目标、水环境质量目标、流域水环境控制规划等。 (3)城市环境规划:包括城市大气污染控制规划、城市水环境规划、固体废物规划管理、噪声污染控制规划等。 (4)生态环境规划:包括城市生态规划、生态产业园规划、生态规划方法等。 2 环境管理的内容 (1)环境管理模式:包括末端控制为基础的传统环境管理模式、污染预防为基础的环境管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期末考试重点2014最新

雅典宪章》共分八章: 1)城市发展受地理、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城市与周围地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区域观点 2)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动。功能分区 3)居住区应选用城市的最好地段,在不同地段根据生活情况制定不同的人口密度标准,在高密度地区应利用现代建筑技术建造距离较远的高层住宅。 4)工业必须依其性能、需要进行分类,选址时应考虑与城市其他功能的相互关系。 5)利用城市建设和改造的机会开辟城市游憩用地,同时开发城市外围的自然风景供居民游憩。 6)城市必须在调查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街道系统并实行功能分类,适应城市现代交通工具的需要。 各功能区位置的选择 7)城市发展过程中应保留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历史建筑的保护 8)每个城市应该制定一个与国家计划、区域计划相一致的城市规划方案,必须以法律保证其实现。规划的必要性与法律的保障 《雅典宪章》存在的问题:过于死板的功能分区、分隔的措施肢解了城市的有机结构,使复杂、丰富的城市生活走向单一化,与人类心理需要相背;绝对的分区使居住远离工作,扩大了城市的交通量,使极为拥挤的城市交通随着交通工具的革命而日益恶化。 关于居住建筑的指导意见以及人口密度的划分无法适应原有的社会结构,忽略了城市的地方性,导致了千篇一律的“国际风格”的盛行。 1,城市规划技术系统 各个层面的规划应完成的目标、任务和作用,以及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须的内容和方法,也包括各层面上规划编制的技术规范。 两个基本层面 战略性发展规划:指导性框架 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城市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以及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原则和空间策略,为实施性规划提供指导框架,但不足以成为规划管理的直接依据。 实施性发展规划:是开发控制的法定依据 如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地块开发控制(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对于开发行为具有法定约束力,又称为法定规划,必须遵循法定的编制内容和编制程序 一、城市规划层面及其内容 一般城市规划分为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两个基本层面 发展战略:指导性框架 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城市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以及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原则和空间策略,为实施性规划提供指导框架,但不足以成为规划管理的直接依据。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试卷解析及答案

三、名词解释 1.第三方物流:是物流服务供给方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按特定的 价格向需求方提供个性化系列物流服务的交易方 式,这种物流服务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 础上的。 2.“5S”活动:就是对现场进行不断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以及提高人员的素质。 3.目视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的 一种管理手段,也是一种利用人的视觉进行管理的科 学方法。 4.设施:是指一个企业所拥有的有形资产。 5.生产能力:指生产性的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一定种类的最大数量。 6.精益物流:指的是通过消除生产和供应过程中的非增值的浪费,以减少备货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 7.精益思想:是运用多种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以社会需求为依 据,以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为根本,有效配置和合 理使用企业资源,最大限度地为企业谋求经济效 益的一种新型的经营管理理念。 8.订货提前期:一旦库存量降到订货点并安排了订货,等待物品到货以补充库存,这个等待时间就是订货提前期。9.设施规划:是指在企业经营策略指导下,针对企业个体中的生产或服务系统的生产或转换活动,从投入到产出的 全部过程中,将人员、物料及所需的相关设备设施 等,做最有效的组合与规划,使系统能够有效运行, 达到预期目标。 10.物料搬运系统:是移动、储存、保护和控制物料的艺术和科学的结合。 11.生产能力:指生产性的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一定种类的最大数量。 12.物料搬运:是指在同一场所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料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13.条形码:是由于一组按一定编码规则,排列的条、空符号,用以表示一定的字符、数字及符号组成的信息。14.库存平均周转时间:是平均库存量与平均需求的比值。15.搬运活性:人们把物料的存放状态对搬运作业的方便(难易)

环境管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绪论第一章 全球环境展望是一份反映全球环境状况的系列报告,由联合国1.环境规划署发布。P2 《蒙特利尔议定书》在保护平流层臭氧层目标方面取得重大进2.展。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3.来》,又进一步将环境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联系起来思考,并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类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P7 人类的发展进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农业文4.明阶段和工业文明阶段。P7 人类的社会行为可以分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三大5.类,政府行为起着主导作用。P15 人的行为从另外一个角度还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与人之6.间的行为,另一类是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行为。P16 环境管理的主体和对象,是指“谁来管理?”和“管理谁?”7.的问题,是指环境管理活动的参与者或相关方,包括政府主体、企业主体和公众主体。P17 环境管理主体:政府、企业、公众。管理的具体对象:政府8.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以及作为这些行为的物质载体的物质流、能量流、资金流等。P29

企业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经营,一般应包括制定环境目标、规9.划,绿色设计,绿色营销,开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通过和执行1400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以及发布企业环境报告书多个方面。P21 公众和公众行为是社会的基石,是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的对10.象。P23 环境管理学的形成p2611.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1的阶段; 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2(段;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3 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把解决环境问题作为人类文明演替推动力的新阶段。 4()环境管理也可以根据“环境社会系”中的物质流划分,分为区12.域环 境管理、废弃物环境管、企业环境管理、自然资源环境管理. 四大领域。从物质流的角度,区域环境是各种环境物质流交流、汇通,融合和转换的场所。P31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人类不可持续发展。 13. 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第二章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1.则。P36 2.《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明确定义,即“可持续发展”,认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 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P35

区域规划与分析教程期末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区域的概念:地球表面(层)上被某种特征(特别是具有社会经济学意义的特征)所固定的空间区域系统。 2.节结区(功能区、枢纽区):由区域内的核心以及与其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共同利益的外围地区所组成。例如,城市经济区,即是以城市为中心,其集聚和辐射能力达到的地区。3,区位商:是产业的效率与效益分析的定量工具,是一种较为普遍的集群识别方 法,是用来衡量某一产业的某一方面,在一特定区域的相对集中程度。 4、霍夫曼系数:霍夫曼系数=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生产资料工业净产值。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系数具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下降的趋势。 5、区域发展:国家和区域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及其地域结构的变化。 6、区域空间结构: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各种经济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空间组织形式。 7、经济区: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层次和各具特色的经济地域。 8、主体功能区:是指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按区域分工和协调发展的原则划分的具有某种主体功能的规划区域。 二、填空选择 1、人地关系阶段包括那些?(填、选) 答;人作为地的奴隶阶段人试图成为地的主宰阶段人作为地的伙伴阶段 2、简述钱纳里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填选) 答:(1)传统社会阶段(2)工业化初期阶段(3)工业化中期阶段/重化工业阶段(4)工业化后期阶段(5)后工业化社会阶段(6)现代化社会阶段 3、简述胡佛--费希尔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填) 答:(1)自给自足阶段(2)乡村工业崛起阶段(3)农业生产结构转换阶段(4)工业化阶段(5)服务业输出阶段 4、区位因素的构成:自然因子,运输因子,劳动力因子,市场因子,集聚因子,社会因子。 5、区位论的发展阶段;代表人物及其理论的名称? 1、古典学派时期: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龙哈德的“区位三角形”、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2、近代学派时期: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廖什的市场学派、俄林的一般区位论 3、现代学派时期(二战后):理论地理学,以区位论为核心邦吉的《理论地理学》 6、区域开发决策的程序? 1、发现问题,确定目标; 2、拟定备选方案; 3、选择方案; 4、方案的实施与修正 7、区域发展重点包括包括哪些、部门重点包括哪些? 区域发展重点即实现区域发展目标的突破口,包括部门重点和地区重点,靠重点部门、重点地区的发展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部门重点包括战略产业(先导产业、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和瓶颈产业。 8、结构化预测方法,包括哪两种?其中哪种又包括5种方法? 1、确定性预测: 1)平均增长率模型2)费尔哈斯模型3)宋建人口预测模型 4)弹性分析预测模型5)时间序列分析法 2、回归分析预测 9、地域分工理论包括哪些? 亚当.斯密绝对成本学说、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模式(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新贸易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设施规划与物流试题库

设施规划与物流试题库 一?单选题 1. 搬运路线系统的代号 K 表示( C )路线系统。 A. 直接型 B. 间接型 C. 管道型 D. 中心型 2. 从至表通常用来表示建筑物之间?部门之间?机械之间的( B )。 A. 人员往来 B. 物流强度 C. 产品搬运路线 D. 信息流 3. 马格的衡量基础是( D )。 A. 体积 B. 重量 C. 数量 D. 可运性 4. 一个建设项目资源利用是否合理,能否取得好的投资效果,能否发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规划设计起着( B )作用。 A. 专业性 B. 决定性 C. 技术性 D. 辅助性 5. ( B )的特点,是可以把提供比较的各项因素进行综合比较。 A. 优缺点比较法 B. 加权因素比较法 C. 投资收益率法 D. 静态评价法 6. 炼铝?铁合金?电解厂的场址选择应接近于( B )。 A. 车站 B. 电源 C. 码头 D. 江河 7. 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适宜采用( B )。 A. 产品原则布置 B. 工艺原则布置 C. 成组原则布置 D. 固定工位式布置 8. 厂区内的冲压车间与计量室之间( B )。 A. 位置应相互靠近 B. 位置应相互远离 C. 位置可随意布置 D. 应用绿化带分开 9. 企业的有效运行依赖于人流?物流?( B )的合理化。 A. 工艺流 B. 信息流 C. 电流 D. 水流 10. 流动货架可实现( A )的物品保管原则。 A. 先入先出 B. 出?入库快 C. 储存量多 D. 储存安全 11. 选择流动模式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是( B )。 A. 建筑面积 B. 入口和出口位置 C. 布置形式 D. 物流量 12. SHA 适用于( D )物料搬运项目。 A. 一些 B. 一般 C. 特定 D. 一切 13. 因次分析法适用于两个方案的比较,如果多于两个方案,则应( C )。 A. 先选出两个方案 B. 作定性分析 C. 作多次求解分析 D. 采用其他方法 14. 场址选择包括地区选择和( B )两项内容。 A. 时间选择 B. 地点选择 C. 环境选择 D. 定量选择 15. 设施规划人员要扮演多种角色,其中之一是( A )。 A. 参谋者 B. 执行者 C. 领导者 D. 决策者 16. 设施规划人员在场址选择工作中担当( B )的角色。 A. 主持者 B. 参与者 C. 无关者 D. 决策者 17. 库房容量?存放物品数量?物品的物理性质等称为( A )。 A. 静态参数 B. 动态参数 C. 限制条件 D. 混合参数 18. 用以表示评价尺度的字母依次是( D )。 A. A B C D E B. a b c d e C. T I L Z R D. A E I O U 19. 由坐标和费用函数进行仓库选址的方法是( A )。

环境学复习试题及答案范文

一 、名词解释 1. 生态平衡 2. 水环境容量 3.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4. 清洁生产 5. 二次污染物 二、简答题 1. 着名的“八大公害事件”是什么?指出每一公害事件的 主要污染物? 2. 根据处理目的划分,固体废物处理方法有哪些?请分别列举几种典型的方法。 3. 海洋污染有哪些特点? 4. 简述我国目前环境保护基本政策体系。 5. 环境中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6. 中国环境管理的八项制度 三、论述题 1. 论述实现清洁生产的途径。 2.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和危害, 及其防防治对策。 一、名词解释 1. 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系的一种平衡状态。也就是说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期地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 2. 水环境容量 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被称为水环境容量,即某水域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3.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污染集中控制是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为保护环境所建立的集中治理设施和采用的管理措施,是强化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4. 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关于产品生产过程的一种新的、创新性的思维方式。清洁生产意味着对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持续运用的整体预防环境战略以期增加生态效率并减轻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对于产品:清洁生产意味着减少和降低产品从原材料使用到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 对于生产过程:清洁生产意味着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取消使用有毒原材料,在生产过程排放废物之前降减废物的数量和毒性。 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 5. 二次污染物:从污染源排出的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或光化学反应,形成了与原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 二、简答题 1. 着名的“八大公害事件”是什么?指出每一公害事件的主要污染物? (1)富山事件(骨痛病):镉污染; (2)米糠事件:多氯联苯污染; (3)四日事件(哮喘病):SO2、煤尘、重金属、粉尘污染; (4)水俣事件:甲基汞污染; (5)伦敦烟雾事件:烟尘及SO2污染; (6)多诺拉烟雾事件:烟尘及SO2污染; (7)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污染; (8)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烟尘及SO2污染 2. 根据处理目的划分,固体废物处理方法有哪些?请分别列举几种典型的方法。 预处理:压实技术、破碎技术、分选技术、脱水和干燥 资源化处理:热化学处理-焚烧、热解、湿式氧化 生物处理-堆肥、厌氧消化处理 最终处置技术:海洋处置-海洋倾倒、远洋焚烧 陆地处置-土地耕作处置、深井灌注处置、土地填埋处置 3.海洋污染有哪些特点? (1)污染源广 (2)持续性强 (3)扩散范围大 (4)控制复杂

区域规划期末复习资料

区域是地球表层的一部分。是按某种需要,目的,标准划分出来的一个空间系统,它表示一种或多种标志区别于临近部分。区域类型:1,自然区域2社会经济区域1均质区2结节区。区域的特征: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空间性。整体性是由区域内部的一致性和经常的、稳定的联系决定的,区域内各部分按一定的联系有机构成,区域的这一特征使区域内某一部分的变化可能引起整个区域的变化。层次性是指区域是有层次,等级的。任何一个区域都可以看成是某个较大的区域组成部分,各个区域呈镶嵌的关系,从而形成区域的层次结构。开放性是指区域是一个开放系统,区域与外界存在着大量的人流、能量流、资金流、技术流以及信息流。动态性是指区域处于大量要素的随时间的变化中。空间性是指区域总是同一定的地球表层空间相关,其内部要素的空间缝补状态、地区空间范围、空间联系等都影响着区域的结构、功能及发展。 区域规划: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主要任务:根据规划区域的发展条件,从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明确规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总体建设,包括土地利用、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环境保护等方面作出总体部署,对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建设项目进行统筹安排,并提出实施政策。目的:发挥区域的整体优势,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促使区域社会经济快速、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特点:1综合性:规划内容、规划思维方法、规划方案必选的综合性。2地域性。3战略性4动态性5政策性。区域规划的类型:按深度和航宇与风格可将区域规划划分为区域总体规划、区域专项规划、重点区域详细规划、区域规划设计等类型。 区域规划的内容:1区域发展条件评价2区域发展战略研究3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4区域空间结构与空间管制规划5区域产业发展规划6区域城乡居民点体系规划7区域基础设施规划8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9区域政策10区域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区域规划编制程序1,规划准备工作:(1)思想上的酝酿和宣传发动。(2)组织起有权威的和未来进行实际决策的领导机构。(3)筹建实际参与规划方案设计的工作班子。(4)筹措规划经费。(5)准备规划区域的地图,包括最新的地形图和行政区划图。(6)制定规划工作计划。(7)培训规划工作人员。(8)筹备办公地点或办公室。 2,规划工作步骤:(1)区域发展的现状调查与资料收集(2)确定区域发展目标(3)区域发展的课题与对策研究(4)规划方案设计(5)规划方案评估(6)报批定案(7)实施阶段针对规划区域的现状特点和问题,综合考虑区域内部组成要素与区域外部环境,提出规划的要求;在研究影响区域系统发展变化诸多因素的基础上,预测区域为例发展变化的各趋势,并探讨相应的规划方案;对区域未来发展变化的各种趋势进行比较。作出规划决策,优选最佳规划方案,并促成其实施。对规划方案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和问题,根据区域的发展需要,进行修改,进行新方案;大体划分为规划准备、规划调查与分析、区域发展课题研究、区域发展战略制定、规划方案的拟定与决策、规划方案的报批与实施、规划实施的评价与修正。 区域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间的联系来看,两者可互为依据。它是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刚要,对区域规划具有指导作用。 国土规划是有计划地开展国土资源的开放、利用、治理和保护等进行的综合性规划。区域性的国土规划就是区域规划,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但规划层次不同。 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十分密切。只在地域范围的大小和规划的重点与深度方面有所不同。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城市与区域是点和面的关系,区域发展决定城市的发展也促进区域的发展,城市规划本身就具有区域规划的性质,是区域规划的延续和具体化。 与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对各类用地的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或配置的长期安排。 与其他专项规划是综合与专业、地区与部门、横向系统与纵向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在不同层次和领域中各有作用的从属关系。是区域规划在不同地域范围、不同层次以及不同专业领域中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 比尼泽霍德华的田园城市是西方区域规划思想萌芽的标志;《鲁尔区区域居民点总体规划》是德国区域规划开始的标准,开创区域规划的先河。 刘易斯芒福德明确提出了真正的城市规划必须是区域整体发展,这使得区域规划的理念逐渐清晰化。 区域发展:是一个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过程。目标包括社会经济。生态环境。 区域发展阶段划分:罗斯托的成长阶段理论: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高额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钱纳里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三个阶段为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工业化阶段和发达经济阶段。六个时期:传统社会阶段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工业化社会阶段现 代化社会阶段胡佛费希尔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自给自足 阶段乡村工业崛起阶段农业生产结构转换阶段工业化 阶段服务业输出阶段 区域发展阶段经典理论评析:罗斯托钱纳里和胡佛费希尔的区域发展阶段理论,所揭示的区域发展演化规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即区域发展大都沿着“传统农业发展阶段-以农业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发展阶段——以工业产品为原料的重化工业发展阶段—加工和制造耐用品工业发展阶段—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产业发展阶段”的轨迹演化。但三个理论的侧重点不同,罗斯托理论强调区域发展主导产业的发展演化规律,而钱纳里理论侧重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演化,胡佛理论则侧重从贸易角度分析区域发展阶段和演化过程。上述区域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对区域规划和区域发展战略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区域发展阶段划分理论:待开发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 段衰退阶段 区域产业的功能性划分:主导产业对经济发展产生决定性意义的产业部门关联产业为主导产业发展进行协作配套的产 业基础产业为区域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支撑的产业支柱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对经济总量 影响大或所占比重比较高的产业潜导产业潜在的主导产业。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是在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的综合作用下进行的。 增长极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 点轴渐进扩散理论:社会经济客体大多在不同规模的点上进行集聚,并通过线状基础设施而连接成为有机的空间结构体系。它有利于发挥各级据点的集聚经济效果;有利于发挥各级中心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区域的开放式发展,有利于将区域经济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有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构成威海的发展。它是生态稳定, 经济增长,社会公平的综合反映,点:区域中的各级中心城市,它们都有各自的吸引范围,是一定区域内人口和产业集中的地方,有较强的经济吸引力和凝聚力。轴是联结点的线状基础设施束,包括交通干线,高压输电线,通讯设施线路,供水线路等工程性线路等。轴带的实质是依托沿轴各级城镇形成产业开发带。 轴选择思路:最好由经济核心区域和发达的城市工业带组成;有水路交通运输干线为依托;自然条件优越,建设用地条件好,农业生产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带;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的地带,特别是水资源丰富或者是水源可供给性良好的地带。点选择思路:城镇发展的条件及其在区域中的地位;城镇的发展规模;城镇空间分布的现状。 区域空间管制原则:生态敏感区优先保护原则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原则控制与引导相结合原则区域空 间管制一般将那些敏感性比较强,生命力比较弱的生态系统,作为区域空间管制的基本单元加以重点保护和控制。兼顾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从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以协调各类空间资源关系为出发点,通过管制与协调实施,协调空间活动利益主体关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实现区域空间的可持续利用。 依据不同地域的生态特点,服务功能以及空间资源利用特征,引导控制各类建设活动,以合理、有效利用空间资源。控制是指对影响区域整体利益的环境因素、基础设施等提出明确的管制和布局要求;而引导是通过税收,土地政策措施对空间资源开发进行指导。 区域空间管制内容:区域空间管制分区空间管制规则制定根据空间资源的利用功能与特征属性,可将区域空间资源划分为具有不同特征的类型区:城镇建设发展区农村农业发展区生态环境保护区根据土地开发利用强度的不同可将空间管制区域划分为:优先发展区扩展发展区控制发展区生 态缓冲区禁止开发区根据空间资源特征属性和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可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空间管制类型。而不同的空间管制类型应具有不同的管制要求和开发标准。 技术进步:是指科学技术通过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扩大与深化来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所取得的进化与革命。技术激进步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技术本身的变革、发展;二是技术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的作用。(2)技术进步的类型: 1狭义的主要包括:改造旧设备,应用新设备;改进旧工艺,应用新工艺;采用新能源和新材料;改进老产品,提高其性能和质量;降低各种生产消耗;提高劳动者技能。 2广义的包括:生产要素质量的变化;劳动者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技能的提高;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合理应用;提高规模经济;政策的影响;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技术进步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技术进步扩大了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范围。技术改变自然资源的经济意义,扩大了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度。技术进步有利于减少区域发展对非地产资源的依赖程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结构多样化技术进步的性质影响着区域阶段性发展的总体特征技术进步的范围影响区域发展的内容与空间形式 技术进步的幅度影响着区域发展的速度 土地人口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土地资源,在一定的投资水平下持续利用时的食物生产能力及其所能供养的一定营养水平的人口数量。 人口容量: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环境人口容量,就是指以不损害该区域环境质量和破坏资源的永续利用为前提,该地区的资源环境条件在能够充分合理利用的情况下,所能持续供养的相应于一定生活水平的最高人口数。

设施规划与物流试题库

设施规划与物流试题库一?单选题 1.搬运路线系统的代号K表示(C )路线系统。 A.直接型 B.间接型 C.管道型 D.中心型 2.从至表通常用来表示建筑物之间?部门之间?机械之间的(B)。 A.人员往来 B.物流强度 C.产品搬运路线 D.信息流 3.马格的衡量基础是(D )。 A.体积 B.重量 C.数量 D.可运性 4.一个建设项目资源利用是否合理,能否取得好的投资效果,能否发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规划设计起着(B)作用。 A.专业性 B.决定性 C.技术性 D.辅助性 18.用以表示评价尺度的字母依次是(D)。 A.ABCDE B.abcd e C.TILZR D.AEIOU 19.由坐标和费用函数进行仓库选址的方法是(A)。

A.数值分析法 B.重心实验法 C.逐次逼近法 D.数学规划法 20.AS/RS的具体含义是(D )。 A.高层货架 B.回转式货架 C.机械化货架仓库 D.机械化货架仓库与自动存取 系统 21.设施规划与设计是(C )的过程。 A.从微观到宏观 B.从宏观到微观 C.从宏观到微观,又从微观到宏观 D.宏观和微观并行 22.设施规划设计人员要进行的是(A )的作业和活动。 A.多种类型 B.单一 C.无所不包 D.高技术 23.在设施规划与设计的阶段结构中,前一阶段工作成果是后一阶段的(B ) C.I D.O 32.(C )是指每年运出量与平均库存量的比值。 A.库房效率 B.库房有效性 C.库房转运频率 D.库房面积利用率

33.仓储系统是(D )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 A.资金流 B.信息流 C.能量流 D.物流 34.计算机辅助制造的英文简称为(C ) A.CAD B.CAE C.CAM D.CAPP 35.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对象应该是(B ) A.生产工艺 B.整个系统 C.主要生产设备 D.产品 36.地区选择和地点选择考虑的因素(D) A.完全不同 B.可以相互替代 C ) 45.( C )是仓库的主要参数,也是评价仓库的质量标准。 A.库房面积利用率 B.动转频率 C.库容量 D.存取率 46.两部门之间密切度的第二个级别是用字母(B )表示。

期末考试超星尔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参考答案制作完成

期末考试超星尔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参考答 案制作完成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一、单选题(题数:50,共分) 1 “先就业再择业”的最大问题是:(分) 分 9161315900 1.00 B af a7b02c4ed14f A、 B、 C、 D、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 目标侵蚀的核心原因是(分) 分 9161315900 1.00 B c850dbf7732943

A、 B、 C、 D、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 生涯的“以终为始”的规划是:(分) 分 9161315900 1.00 C07405ed8bb534 A、 B、 C、

D、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 生涯幻游冥想练习可以帮我们达成什么目标()(分) 分 9161315900 1.00 D ec169e7ca6804 A、 B、 C、 D、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5 决策金字塔的构成中不包括()(分) 分

9161315900 1.00 D0bc49a2c92014 A、 B、 C、 D、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 喜欢与符号、概念、文字、抽象思考有关活动,不喜欢领导、竞争等需要企业 能力的工作,符合哪种兴趣类型的特点(分) 分 9161315900 1.00 B173b7e5b729a4 A、

B、 C、 D、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7 生涯平衡单最后的分数是()(分) 分 9161315900 1.00 B8f91ec0f dd154a A、 B、 C、 D、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考试重点

第一章 1、区域概念:区域就是一个空间概念,就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得、以不同得物质客体为对象得地域结构形式. 2、区域特征:区域得整体性、区域得系统性、区域得动态性、区域得不重复性等 3、新区域背景:知识化(知识经济、知识与信息);信息化(信息技术、信息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全球化(全球经济、全球文化);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生态经济) 4、新区域观: (1)区域空间观:区域空间有界但向外开放,高度易变; (2)区域资源观:知识、信息、人力资源、区域发展得机制、政策与政府服务效能等成为资源; (3)区域发展观: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生活质量与素质全面提高; (4)区域区位观:知识与信息区位成为主导; (5)区域市场观:有限干预得现代市场. 5、区域特征、新区域背景与新区域观对“区域”概念理解得影响: 亲,本题请自由发挥! 6、区域科学概念:区域科学就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与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得方法,由区域或空间得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得差异与变化得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与类型区域得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得一门应用学科. 7、区域分析得概念:区域分析主要就是对区域发展得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得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与区域间相互联系得规律. 8、区域分析得主要内容: (1)区域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分析 (2)社会与技术条件分析 (3)区域经济分析 (4)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第二章 1、区域发展得资源条件分析得内容:自然资源得量、质、地理分布与地域组合、开发利用方式与方向、开发利用效应 2、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得资源承载力就是指在可预见得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她自然资源与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得物质生活水平下所持续供养得人口数量。 3、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得内容:生态环境调查、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4、生态环境补偿概念:指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利用得受益者支付代价,向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得辩护者提供补偿得一类社会经济活动。 第三章 1、区域发展得社会条件分析内容: 1)区域文化背景与历史基础分析;文化传统与特色分析、历史沿革分析、重要经济社会事件得分析、区域发展动力得历史变化分析; 2)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人口数量及结构分析,人口增长分析、人口质量分析、劳动力供应分析、人口分布迁移分析、适度人口与人口容量分析 3)区域政策与制度分析 4)区域科技条件评价:科技人力资源、研究与发展经费、科技活动产出、高技术产业 2、适度人口概念:(二选一) (1)英国经济学家坎南:一个国家或区域在任何时期都存在一个经济上得最大收益点,当劳动力超过或少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环境空气:是指人类、植物、动物、建筑物暴露于其中的室外空气。(P1) 2、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人们的福利,甚至危害了生态环境。(P3) 3、粉尘:指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小固体颗粒,受重力作用能发生沉降,但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悬浮状态。(P4) 4、酸雨:PH小于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如雾、露、霜)称为酸雨。(P4) 5、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P5) 6、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 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质.(P5) 7、大气污染物控制标准:是根据污染物排放标准引申出来的一种辅助标准,如燃料、原料使用标准,净化装置选用标准,排气筒高度标准及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等。(P22) 8、理论水蒸气体积:是由燃料中氢燃烧后生成的水蒸气体积,燃料中所含的水蒸气体积和由供给的理论空气量带入的水蒸气体积。(P45) 9、干绝热直减少率:干空气块(包括未饱和的湿空气块)绝热上升或下降单位高度(通常取100m)时,温度降低或升高的数值。(P71) 10、温度层结:用坐标图表示气温沿垂直高度的分布的曲线,这种曲线称为气温沿高度分布曲线或温度层结曲线,简称温度层结。(P72) 11、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在空气中颗粒的沉降速度相等的单位密度(ρP=1g/cm3)的圆球直径。(P118) 12、气体吸附:气体吸附是用多孔固体吸附剂将气体(或液体)混合物中一种或数种组分被浓集于固体表面,而与其它组分分离的过程。 13、气体吸收:溶质从气相传递到液相的相际间传质过程。

区域分析和区域规划题库

U1绪论 1、谈谈自己对区域概念的理解,简述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 答: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区域结构形式。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 ○1区域的概念划分:均质区、结节区○2区域的特性划分: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 2、我国当前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区域差距、发展与资源、地区间恶性竞争、区域合作不完善。 3、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结合你自己熟悉区域举例说明。 答:(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自然、社会)(2)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经济分析)经济水平、阶段、产业结构(3)发展方向机策略研究 4、谈谈你对区域发展、区域研究、区域科学三个概念及其间关系的认识。 答:区域发展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区域研究是以综合、全面的把握或理解某一特定区域的人类团体所创造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系统为目的的。他把区域作为复合系统来研究,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整体的把握研究对象。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应用学科。关系: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不可分割。区域发展是以人为主体,一协调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人地关系为目的,并最终为人类提供良好生存环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具有目的性无限性可持续性。区域研究是源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探讨,是区域不断持续快速发展,人类社会不断进步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区域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区域的跨学科新兴科学,目的是探索一条更加科学的方法来开展区域研究,为区域发展及区域分析等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1、简述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答:自然环境极其变迁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人类文化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他是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生态环境问题也会制约区域的发展,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改善生态环境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发展,同时,区域发展也应该是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 2、什么是生态环境质量?简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与方法。答:(1)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的总体或部分生态因子的组合体对人类的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2)内容:生态环境调查、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3)评价方法: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分析法、景观生态学法 3、简述生态破坏经济损失估算的方法。答:(1)成本—效益分析是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是各种生态破坏经济损失评估方法的基础。目前与之相关的评估方法主要有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实验评价法和成果参照法。 4、说明生态补偿的对象、补偿主体、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答:(1)补偿对象: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者(2)补偿主体:那些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单位和个人,以及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获益的单位和个人,可将其分为三大类:政府补偿、市场补偿和社会补偿。(3)补偿标准:既切合实际又合理的生态建设的成本补偿,因时、地而异,因程度而异。(4)补偿方式:经济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基金、押金和执行保证金制)、非经济补偿(实物补偿、技术(智力)补偿、政策补偿)。 5、何为外部性?如何解决环境污染的外部性问题?答:(1)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之活动,对于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他人或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外部性指的是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的现象。(2)解决措施:外部效果内部化。政府的直接管制、基

(物流管理)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说明书 姓名李力 工作单位中南大学 指导教师王铅陈宇 答辩时间

目录 一概述 二基本要素分析 1液压转向器结构及有关参数 2作业单位划分 3液压转向器生产工艺过程 三物流分析 1产品工艺过程分析 2各自制零件工艺过程图 3多种产品工艺过程表 4物流强度分析 四作业单位非物流相互关系分析 五工厂总平面布置 1综合接近程度计算 2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 3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 4布置方案 5机加工车间布置图 六总结

一概述 现有一叉车修理厂,占地面积为16000 m2,厂区南北长200m,东西宽80m。所处地理位置如图1所示,该厂职工人数为300人,计划改建成年产6000套液压转向器的生产厂,需要完成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 图1待建液压转向器厂厂区图

二基本要素分析 1液压转向器结构及有关参数 液压转向器的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由22个零件,组件构成,每个零、组件的名称、材料、单件重量及年需求量均列于表1中。 图2液压转向器结构

表1 零件明细表 2 作业单位划分 根据液压转向器机构及工艺特点,液压转向器厂设立如表二所示11个作业单位,分别

承担原材料存储、备料、热处理、加工与装配、产品性能试验、生产管理与服务等各项生产任务。 表2 作业单位建筑物汇总表 3 由于液压转向器结构比较简单,生产工艺过程也不复杂,总的工艺过程可分为零、组件制作与外购,半成品暂存,组装,性能试验与成品存储等阶段。 (1)零、组件制作与外购 液压转向器上的标准件、异形件如塑料护盖、铝制标牌等都是采用外购、外协的方法获得,入厂后由半成品库保存。其它零件由本厂自制,其工艺过程分别见表3至表15。表中各工序加工前工件重量为:该工序加工后工件重量/该工序材料利用率。 (2)标准件、外购件与半成品暂存 生产的零、组件经车间内检验合格后,送入半成品库暂存。 定期订购的标准件和外协件均存放在半成品库。 (3)组装 所有零、组件在组装车间集中组装成液压转向器成品。 (4)性能试验 所有组装出的液压转向器均需进行性能试验,试验合格的成品送入成品库,试验不合格的返回组装车间进行修复。一次组装合格率估计值为80%,二次组装合格率为100%。(5)成品存储 所有合格液压转向器存放在成品库待出厂。 表3 液压转向器零件加工工艺过程表

环境管理学复习习题(学生版)

《环境管理学》考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著名国际公约是( B ) A《气候变化框架公约》B《京都议定书》 C《维也纳公约》D《蒙特利尔议定书》 2. 下面哪一项不是ISO14000的审核准则?( D ) A.ISO14001标准 B.适用于组织的环境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C.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D.国家环保法律法规 3. 酸雨通常指PH值低于( C )的降水 A、5.0 B、3.6 C、5.6 D、4.5 4.城市环境质量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的考核对象( B ) A.地方环保部门 B.城市政府 C.城市环境质量 D.城市污染防治水平 5. 下面哪一项( B )不属于三同时制度中的规定。 A. 同时设计 B. 同时规划 C.同时施工 D. 同时投产使用 6.下面不是评价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的是( D ) A、环境管理体系 B、环境审核 C、环境表现评价 D、环境标志 7. 发布限制治理企业名单的部门是( A ) A、城市政府 B、发改委 C、环保局 D、环境监察部门 8.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D ) A、环境计划管理 B、环境质量管理 C、环境技术管理 D、环境设备生产 9.国家环保局成立于( B )年 A、 1982年 B、 1983年 C、 1984年 D、 1985年 10.海洋环境污染的特点是( C ) A、污染物量大但种类单一 B、海水容量大容易治理 C、污染危害大但即时性强 D、海水流动性强污染容易扩散 11.现行中国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为 ( C ) 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