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 优秀教学案

质量守恒定律 优秀教学案
质量守恒定律 优秀教学案

质量守恒定律

【学习目标】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明确质量守恒的原因;

2.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学习重难点】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2.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方法点拨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重点是会设计实验方案、描述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得到正确的结论。

2.质量守恒的原因(微观解释)

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

质(生成物)的过程。也就是说,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要点提示

①该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如果不是化学变化,则不适合该定律。如5克水在加热的条件下变成5克水蒸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这句话是不对的。因为水变成水蒸气是物理变化。

②质量守恒定律一定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即不能将没有参加反应的质量和反应后剩余的质量计算在内。

③要注意是“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尤其是气体。

④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同种元素质量相等。

⑤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质量也不变。

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分子数目不一定改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定义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CuO+H

2Cu+H

2

O

CuO+Mg Cu+MgO

要点提示

通过化学方程式,能够看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还能体现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以及发生反应的物质间的粒子个数比,也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1)哪些物质参加了反应(反应物)。

(2)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

(3)反应条件。

(4)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5)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量比。

(6)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3.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实例

2

∶8 2

4.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C+O

2CO

2

为例。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读。宏观又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读,微观从粒

子的个数来读。以C+O

2=CO

2

为例。

①质的方面: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②量的方面: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③粒子方面: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三、问题探究

问题1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遇到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不相等的情况,于是有的同学认为部分化学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对吗?

思路:解决这一疑点,必须全面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有这样两点值得注意:

(1)找全生成物:很多化学反应有气体生成,定律中“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包括气体,不能因为生成了气体而误认为质量减少,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找全反应物:有些反应有气体参与,定律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包括气体的质量,忘记的话,往往会误认为反应后物质的质量增加了。

注意到这两点,就很容易解释实验中遇到的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不相等的情况了。

探究:不对,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典题·热题·新题

例1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10 g碳和10 g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0 g二氧化碳

B.铝条燃烧后增加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C.10 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所得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一定是10 g

D.蒸发液态空气所得各气体的质量总和等于液态空气的质量,这有力地证实了质量守恒定律

思路解析:A 选项是对“参加反应”四字理解不透,10 g 碳与10 g 氧气反应时,碳并没有全部参加反应,而是仅有一部分反应,还有一些未反应,因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应小于20 g 。B 选项中铝条燃烧是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铝条燃烧后增加的质量一定等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故B 选项正确。C 选项中高锰酸钾完全分解生成三种物质,是分解反应,因此,10 g 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所得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一定是10 g ,故C 选项正确。D 选项是物理变化,而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变化。

答案:BC

例2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 ( ) A .只含有碳元素 B .只含有碳、氢元素

C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思路解析:由题给信息该反应可表示为:某物质+氧气

二氧化碳+水,根据化学反应

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则反应物中也必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又因为反应物中已经有氧气,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答案:D

例3对化学方程式2CO +O 2

2CO 2的读法或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一氧化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

B .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C .反应中CO 、O 2、CO 2的质量比为28∶32∶44

D .2个一氧化碳分子加1个氧分子等于2个二氧化碳分子

思路解析:表述化学方程式时,两物质间的“+”读成“和”或“与”而不是数学符号中的加号,“”表示生成的意思。故A .D 选项错误。化学方程式反映物质间质量比是建立在质量守恒定律基础上的,必须是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与前面化学计量数乘积之比,CO 、O2.CO2的质量比应为56∶32∶88.

答案:B 例4

已知反应:2A+5O 2

4CO 2+2H 2O ,则A 的化学式为 ( ) A .C 2H 4

B 、

C 4H 4

C .C 2H 2

D .C 4H 2O

思路解析: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2A+5O 2

4CO 2+2H 2O

由上式可以看出,反应后一共含有4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0个氧原子,反应前已经含有10个氧原子,所以2A中一定含有4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因此A中一定含有2个碳原子、

2个氢原子,故A的分子式为C

2H

2。

答案:C

《质量守恒定律》学案

《质量守恒定律》学案 (一)复习回顾,课前热身: 请你用符号表达式表示以下的化学反应: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水通电分解。(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 A、验证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发生改变 1.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了改变? 2.作出假设: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3.初步探究 方案一: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反应的表达式:Fe + CuSO 4= Cu + FeSO 4 步骤:1)将粗铁丝与锥形瓶中的硫酸铜溶液共同称量,调节天平至平衡2)将粗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静置1-2分钟,观察现象及天平是否平衡。实验现象: 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4.得出结论:通过两个实验,同学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分析关键词:该定律内容有几处关键词需要注意? 5.反思:质量守恒定律是否是普遍的规律?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是否是普遍规律 再次探究 方案二: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预测结果: 步骤:1)盛有盐酸的小试管和装有碳酸钠粉末的小烧杯放在天平上称量m1

2)试管中盐酸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 3)结束后,把烧杯放回托盘天平上称量m2,比较反应前后质量。 实验现象: 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表达式: 分析原因: 如何改进: C、质量守恒的原因 提出问题: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思考。 微观原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填变或不变),这就是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 【思考】那么化学反应前后什么一定发生了? 课堂练习: 1、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50mL水和50 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 C.在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g过氧化氢和70g水 D.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

初三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教师行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大屏幕播放视频破灭的“水变油”神话,为什么神话破灭了呢? 2、多媒体再现两组实验情景:铁丝燃烧的实验 和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 3、让回忆所学过的化学反应以及判断化学反应的依据。 1、观看视频 2、回答上述情景是发 生的什么变化? 3、展示自己的所知。 1、创设课堂情景,激发学 生兴趣 2、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 极性。 二、提出问题 鼓励同学们根据已有的 化学知识和平时积累的生 活经验,对刚才举出的化 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 质的总质量与反应生成的 各物质的总质量之间有无 变化呢? 思考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精神。 三、猜想与假设

总和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呢? 2、教师先演示“水电解”等有关“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成其它物质的分子”的动画课件。 3、教师适当点拨,突破难点。 (二)反思评价 1、提问: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适应呢? 2、展示:实验一稀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在烧杯中进行、敞口)。 实验二稀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在密闭体系中进行)。 实验三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四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3、思考:发现了什么问题?谈谈你对发现的问题有哪些意见或建议。 2、学生观看动画 3、讨论、归纳小结。 1、思考 2、学生继续分组进行 实验,观察、讨论。 3、观察、讨论: (1)、上面四个实验的结果 与你实验前的预测相同 吗?为什么? (2)、如果在燃着的镁带上 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 收集起来称量,会怎样 问题得到逐步明晰和解 决,使知识得到构建。 2.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 感觉到知识的掌握不再是 艰涩难懂的,而是充满乐 趣的探索过程。 1.再次激发学生对定律的 思索,以便使学生深入的 体会知识 2.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 理解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七、强调深化迁移应用

化学史教学案例水的组成

化学史教学案例 质量守恒定律和阿伏加德罗定律是高一学生熟悉的两大基本定律,绝大多数学生,甚至是教师都认为这些定律无非是前人的经验总结而已。事实上质量守恒定律等基本定律的发现导致了原子学说的问世,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确立,对于确定分子组成、进而确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可以说没有阿伏加德罗定律就没有正确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没有周期律、没有近现代化学的发展。显然向学生揭示这些原理在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极具教育价值。本案例以水为载体,把学生放在一个反思者的角度,在追寻元素、原子、分子等基本概念的历史生成过程中体会质量守恒定律、阿伏加德罗定律对化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1水的组成元素的确定 疑问与反思:通过哪些实验能够确定水是由氢氧2种元素组成的? 学生:氢气与氧气燃烧的实验,以及电解水的实验都可以证明水是由氢氧2种元素组成的。 历史回眸: 1784年英国化学家凯文迪许发现氢气与氧气化合生成水; 1800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电解水,在阴阳两级分别得到了氢气和氧气。 建立元素概念的艰难历程: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水是组成世间万物的一种元素。例如:我国有“五行说”(金木水火土),古希腊有“四元素说”(水土气火)。英国的物理学家一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最先认识到这种物质观是错误的。早在1661年波义耳就指出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应该是不能用化学方法再分解为更简单的物质,这样一种实物。但是这种观点真正被人们接受是在100多年以后,1784年凯文迪许发现氢气与氧气化合生成水,1800年尼科尔森电解水实验的成功,人们才认识到水不是一种元素,逐步接受波义耳的元素观念。 历史的启示: 为什么在我们现在看来,再简单不过的一种常识性的知识,其发展历程却如此漫长而艰辛? 学生:启示1:要打破人们固有的认识是很困难的。启示2:人的认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尤其是实验技术的提高而发展的。 2水分子的确定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化学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人们试图弄清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由此化学计算被引入化学研究中,人们发现了很多化学基本定律。这些定律的发现,对于人们认识物质的组成有着怎样的帮助呢? 2.1化学计算的启示-近代原子学说的建立 疑问与反思:分析下面的计算,猜想科学家会从中发现哪些规律? 学生:科学家会从中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第五单元讲 质量守恒定律 (学案)

第十一讲质量守恒定律 :___________ 实验注意事项:(白磷燃烧实验): 1、沙子的作用: 2、玻璃管作用: 3、气球作用: 4、本次实验关键点: 活动二、观察演示实验2,完成实验报告:1、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表达式:现象:、天平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表达式: 现象:、天平 思考:两个实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正确,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活动三:分析质量守恒定律 1、为什么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 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观三个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宏观两不变:_______;________.两个一定变: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可能变:_____________ 2.质量守恒定律适用范围: 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不适用于; 练习: 1)加热高锰酸钾后,为什么固体总质量增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能变成燃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人教版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江口县桃映中学:李淋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的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化学反应中的一些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学生学会分析及 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学生学会分析及推理能力。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及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 教学难点 从微观的的角度去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讲解.类比推理 教学用品 烧杯. 托盘天平. 锥形瓶. 小试管. 橡皮塞. Na2CO3粉末. 稀HCl. 粗铁丝. CuSO4溶液. 镁条. 镊子. 滤纸. 酒精灯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学习了那么多的化学知识你们还记不记得什么是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就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对!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就接触到了许多的化学反应,比如:铁跟氧气的反应,磷跟氧气反应。

【副板书】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Fe + O2→ Fe3O4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P + O2 → P2O5 【师】铁跟氧气反应的现象是剧烈反应.火星四射,反应物是铁跟氧气,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磷跟氧气反应的现象是发出黄色的火焰.有大量的白烟生成。反应物是磷跟氧气,生成物是五氧化二磷。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学习化学反应观察到了现象,知道了反应物生成物,那么我们能不能换个角度去思考一下呢?看看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什么变化关系呢?那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师】那么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到底有什么变化呢?下面我们通过几探究实验来证实一下。 【方案一】在底部铺有细纱的锥形瓶中放入一粒火柴头大小的百磷,在锥形瓶口的橡皮塞上安装一根玻璃棒,并使玻璃棒管下端能与白磷接触,将锥形瓶和玻璃棒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调节平衡,读出数据,然后取下锥形瓶将橡皮塞上的玻璃棒放到酒精灯上加热,红热后迅速将橡皮塞塞上去点燃白磷。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去称量。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学生】观察天平和读出数据。 【师】把方案一中的表格填写好并分析。 【总结】方案一.反应前与反应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 【师】那么下面我们在用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是不是跟我们总结的一样 【方案二】利用铁丝和硫酸铜反应,按上述操作,利用托盘天平进行实验,看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合是否相等。 【学生】观察天平并读出数据 【总结】方案二. 反应前与反应后各物质质量总合相等。 【归纳板书】一.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合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 【师】是不是所有化学反应都符合这个定律呢?下面我们用两个实验来证明一下。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方案)

质量守恒定律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的实验测定,让学生 知道什么叫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其涵义。 (2)进一步巩固学习天平的使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认识定量研 究在化学科学探究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得信息,学会运用比较、分 析、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得正确的结论。 (3)初步培养学生的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探究兴趣,获得探究的乐趣。 (2)树立“物质不灭”的辩证统一观点。 (3)逐步养成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 科学精神。 教案重点、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及应用。 教案方法: 实验探究 教案设计思路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收集证据→讨论分析→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普遍规律→解决问题 教案过程 一.复习提问 利用原子、分子的知识说明什么是化学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二.引入新课 讲述: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分裂)→原子(重新组合)→新分子(聚集成)→新物质这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而引起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的变化,而原子本身在化学变化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重新组合。因此,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并没有改变。这是从质的方面研究化学变化。科学家们在研究空气的成分时,拉瓦锡首先把天平用于化学实验,重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使化学研究从定性研究走向定量研究。那么,我们能否用天平来测定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从量的方面来研究化学反应,而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 三.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 讲述:在我们周围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其中很多是化学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的物质,那么,反

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

《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记住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方法获取信息 3:要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解释。 课前检测: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1:磷的燃烧 2:氯酸钾制取氧气 猜测:反应物质量总和和生成物质量总和有什么关系?(大于/小于/等于) 自主学习: 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生成物总和,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将气球中的碳酸钠 粉末倒入锥形瓶中 碳酸钠粉末

当堂检测 1:在A+B=C+D的反应中,5g A物质跟4g B物质恰好反映,生成3g C物质,则生成D物质的质量是() A:3g B:4g C:6g D:9g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物质在空气中加热发生反应后,生成的总质量必定等于反应物的总质量(2)蜡烛燃烧后总质量减小,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因此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4)10g的水变成10g水蒸气,质量不变,说明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质量减少,符合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4:右图是通过探究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 置图试回答: (1)试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2)用玻璃棒将左盘锥形瓶中的红磷引燃后要迅速塞紧瓶 塞,原因是 (3)点燃红磷后,橡皮塞未塞紧,结果天枰的指针 (填“向左”“向右”“不”)偏转。 (4)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 (5)此实验用红磷的玻璃管点燃红磷,还可以用的方法点燃红磷; 若换成白磷,还可以用的方法使它燃烧。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质量的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3)提高学生实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及合作精神; (2)使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变化的物质,即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渗透物质不灭定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重点、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引入]: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先裂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新分子再聚集成新物质(边讲解边板书)。这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在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本身在化学变化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重新组合。因此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并没有发生变化。这是从质的方面来研究化学变化,今天我们就从量的方面来研究、分析化学变化。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 [讲解]: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那么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 [演示]: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

1、观察记录 反应前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反应后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 2、书写反应文字表达式 3、实验结果分析: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_______。 总结: 思考:通过以上几个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板书]:实验二:Fe与CuSO 4 的反应 [实验]:演示课本第91页:实验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思考。 [总结板书]:a.现象:有蓝色变成浅绿色,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b.结论:反应物的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 c.表达式:CuSO 4+Fe→FeSO 4 +Cu [讲解]:在这个实验中,最后天平仍处于平衡,说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相等,从众多实验事实中得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共性。 [板书]: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演示]: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镁条的燃烧 [实验]:演示课本第92页:实验5-15-2 [提问]: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目的意图]:(不失时机,再次提问)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从宏观-微观分析说明)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有条件的话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分析原因。) [总结板书]:2、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没有发生变化,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发生变化。 ㈡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提问]:镁条燃烧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条增加了,蜡烛燃烧后完全消失了,这些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目的意图]:启发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由学生做出正确的解释。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案例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分析】 本课题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一些化学反应以及从微观角度定性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之后,在化学学习中第一次从定量角度探究化学变化规律的教学实例。学生缺乏相应的认识和探究经验,有待引导和建立从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观念。但是,通过前面的教学,学生已经初步熟悉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初步具有实验探究的能力,也初步掌握了讨论、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但在“作出假设”“实验方案的设计”“概括推理能力”等方面仍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设计思路】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化学学科在这一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素材,对于所有的化学变化都无一例外的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也正是一个培养学生这一方面素质的素材之一。如果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能够产生如上一些体验,那是我们所盼望的。我们渴望本课题的教学能从单纯的知识和技能传授发展到树立观念,产生科学探究体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课题。因此,我做了如下安排: 一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发现质量守恒定律,将验证性实验改为自主探究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设计试验、完成实验,体验自己生产“质量守恒”这一知识结论的快乐。 二是通过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产生过程。重温历史,让同学们回到了2百多年前,与拉瓦锡一同思考,一同实验,感受拉瓦锡的所思所想,感受建立量的观点的重要性,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是一个在新观念支配下经过大量一丝不苟的定量实验的探究过程。 三是创设学生的认知冲突。当多数同学从“化学反应是一个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而同意“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观点时,通过蜡烛燃烧实验,学生会惊奇地发现指针向砝码一端偏移,从而很自然的迸发出寻求原因的欲望和动力。当学生用自己预设的实验方案成功的实现了他们的设想时,同学们在分享喜悦的同时会认识到实验方案的设计对获取正确结论的重要性,体验到认识的发展是理论和实践不断交锋和不断融合的过程。 四是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实例(如螺栓螺母的不同组合,总质量不变)作为质量守恒的类比模型,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实现形象到抽象的跨越,由此能更容易的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 五是将更多地说话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他们的意见,使课堂始终充满自主、合作、开放、互动的气氛,针对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质疑、争论、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这种自主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知识和技能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最容易产生体验的过程。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追求“预设和生成”的统一,贯彻以学生的问题为线索来推动课堂的原则。备课中时时考虑学生会怎么想,多多做出针对学生各种反应的预设,上课时要随时抓住学生即时提出的问题,从学生的问题出发组织教学,坚持将学习的第一机会和权力交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比如,让学生换个角度,从量的方面对学过的反应提出问题,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提炼出本节课的主题和教学的线索。不再由教师领着学生亦步亦趋,而是教师建立桥桩,让学生自己搭桥实现跨越。

质量守恒定律——(课时一)导学案

质量守恒定律——(课时一)导学案 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一.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2,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3,会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二,学习指导: 1.回忆什么叫化学反应? 2.写出水电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说出反应物、生成物及条件分别是什么?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提出问题) 3.活动与探究一、二根据实验方法和步骤进行实验,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及结论,完成,课本P91的表格. 4.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是什么?我们着重注意理解哪些关键字? 5.实验5-1、5-2根据什么现象判断已经发生反应? 6.盐酸与碳酸钠反应质量减轻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比原来大,这违反质量守恒 定律吗?为什么? 7,质量守恒定律对我们有什么用? 三.学习导航: 由上可知: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m1)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m2)相等,即 人们经过许多化学反应进行了无数次的实验得到的结论都是一样的,因此把它作为了一条普遍定律叫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普遍规律,对所有化学反应都适用。 2,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参加化学反应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3,在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守恒的范围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即,不包括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或者剩余的那部分质量。例:在A+B=C+D 反应中,反应前有12gA和8gB,反应后生成10gC,A消耗完全,B剩余2g,则生成的D的质量为。 (2)守恒的数量不是部分质量,即把各种状态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算在内。如肉眼看不见的气态生成物都算在内。 (3)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任何(“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 例:100克干冰升华变成100克二氧化碳气体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对吗?

九年级化学教案: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一.知识教学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质员守恒定律的本质分析。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难点:应用多媒体教学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疑点:(1)从微观角度分析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相等 (2)联系实际,在应用中加深理解,如“镁条燃烧质量增加;蜡烛燃烧后完全 消失”,以上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4.解决办法:增加学生探索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边操作,边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以理论为指导理解定律的本质,提高思维、分析推理能 力。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二)整体感知 本节通过精心设疑,实验探究,刘不同化学反应进行观察、测定、分析、推理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然后分析实质,深化认识,并联系实际,在应用中加探理解,为学习化学方程式准备理论依据,为学好化学用语奠定基础。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引入]: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先裂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新分子再聚集成新物质(边讲解边板书)。这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在 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本身在化学变化前后并没有发生变 化,只是重新组合。因此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并没有发生变化。这是从质的 方面来研究化学变化,今天我们就从量的方面来研究、分析化学变化。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 [讲解]: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那么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板书]:实验一:CuSO4与NaOH的反应 [实验]:演示课本第70页:实验4-2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思考。 [总结板书]:a.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 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b.结论:反应物的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 c.表达式:CuSO4 + NaOH → Na2SO4 + Cu(OH)2 [讲解]:在这个实验中,最后天平仍处于平衡,说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相等,从众多实验事实中得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共性。 [板书]: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 量总和。 [提问]: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目的]:(不失时机,再次提问)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从宏观-微观分析说明)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有条件的话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分析原因。) [总结板书]:2.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没有 发生变化,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发生变化。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提问]:镁条燃烧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条增加了,蜡烛燃烧后完 全消失了,这些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优秀教案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一、教材分析 从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来看,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其运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的学习,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相关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将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化学反应,即从“质”到“量”的过渡。同时,质量守恒定律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从教材设计来看,教材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质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而后,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由表及里的思考,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定律。由此来看,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关键是要做好探究实验。 二、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储备分析: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对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质的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物质的构成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对化学变化的一般过程有一定的认识,掌握了一定的天平使用技能。 已有生活经验分析:对化学反应变化过程中质量守恒存在质疑,蜡烛越烧越短、铁生锈质量变大,这些生活常识似乎在诉说着一个道理:化学反应的过程中质量不一定守恒。 认知过程分析:就物质来看,是从单一物质的质量到各物质质量总和最后到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就对理论认知看,从实验证明守恒到从微观和本质角度去理解守恒。 可能存在的认知障碍:从开放体系到密闭体系、从分步称量到整体称量的实验“思维”转换;从物质质量到微粒质量的理性思维转换。 三、教学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分析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认识物质的变化都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能从量变与质变等方面较全面地分析物质的化学变化。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的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能运用模型解释质量守恒定律,揭示质量守恒的本质。 4.【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能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关系”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能对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能和同学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提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进实验的设想;具有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批判的创新精神。 5.【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观看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史和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案例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简单的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对数据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及难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 (2)、过氧化氢制氧气:

(可以指定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板书出来,其他的同学将其完成在草稿纸上。) 引导:这些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反映出反应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变为其他新物质,可以看出参加反应的是什么物质,生成的是什么物质,表示出在化学反应中质的变化,但是物质的总量有没有变化呢?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发现问题)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提出猜想 猜想一: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小于生成物的质量。 猜想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猜想三: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大于生成物的质量。 好!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观点,那么到底谁才是胜利者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怎样来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我们的观点呢? 学生自己看实验(从课本的92~94页的实验,)老师从旁指导,指出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方案一: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的实验,实验中引导学生找出反应物是红磷(固体)和氧气(气体),生成物是五氧化二磷(固体)哪要比较的是参加反应红磷与氧气的质量和与生成物五氧化二磷的质量进行比较。结合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让学生试描述方案一中的实验现象,特别是气球在该实验中的作用及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2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灵璧县禅堂中学曹一翔 一、教材分析 在质量守恒定律中,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教给学生,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作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探究方法,设计并实施一些实验方案,指导学生观察、思索,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察到的事实中,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然后教材又给出了【实验 5-1】、【实验 5-2】两个实验,比较反应前后质量变化情况,并讨论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而较深刻地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结合前面的教材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化学方程式埋下了伏笔,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能够让学生从原理上理解化学方程式,为以后化学方程式的学习以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打下理论基础。 二、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学理念】:将科学探究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将“以知识为本”的传统教学转移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融为一体的化学教学价值观。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提供一个探究方向;作为教学的促进者,为学力较低同学提供必要的帮助;作为教学的合作者,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和动手实践中。 教学方式】:采用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机制。采取“科学探究”的教

学方式,具体采用“问题情景导入一一讨论猜想一一提出假设一一设计验证方案一一实验验证一一得出结论(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一一多媒体课件微观演示,从微观解释质量守恒定律一一拓展反思、迁移应用”的课堂思路。使每一个学生 都是“动脑、动手、动口耳”地学习知识,采用口头交流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评价同学、评价探究方案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从微观角度分析在一切化学反应里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动手实验,初步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化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科学实验研究的方法增强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与他人合作共同学习。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及其运用; 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和迁移应用。 五、教学方法:激励情趣、实验探究、逻辑推理、拓展练习 六、教学用品 1、多媒体课件; 2、仪器:托盘天平、锥形瓶、烧瓶、镊子、坩埚钳、酒精灯、石棉网 3、药品:白磷、铁钉、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盐酸、碳酸钠、镁条、蜡烛。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学案第三课时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2.通过实验探究得到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的结论。 【学习重难点】 利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元素种类不变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1.质量守恒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六个不变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交流探究】 一、利用质量守恒,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 【例】12.4g 磷完全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28.4g ,消耗氧气________g 〖解析〗本题的思维切入点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和反应生成的各物质总质量不变(相等) 反应前 反应后 磷的质量:12.4g 五氧化二磷的质量:28.4g 氧气的质量:x 总和:12.4g +x 总和:28.4g 因为反应前后总和相等,即:12.4g + x == 28.4g x === 16g 反馈矫正1: a g 高锰酸钾装入了一支试管,加热至完全反应后,冷却称得试管内残余固体为 b g ,则生成氧气 ________________ 二、利用质量守恒,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例】硝酸易发生↑+↑+===2233424O X O H HNO 光照 反应,则X 的化学式为_______ 〖解析〗本题的思维切入点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反应前 反应后 氢原子个数:4 氢原子个数:4 氮原子个数:4 氮原子个数:0 氧原子个数:12 氧原子个数:8 所以4X 中共有4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X 的化学式为NO 反馈矫正2:向Na 2CO 3溶液中滴加少量盐酸,发生飞化学反应为 NaCl X HCl CO Na +===+32 则X 的化学式为( ) 3 3222a HCO N D CO H C CO B O H A 、、、、 三、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组成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南通特殊教育中心杨晓莉 【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实验探究作为教学的突破口,注重以学生为本,坚持直观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实验。由实验过程的设计、探究,到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充分考虑到视障生的特点和差异,尽可能让视障孩子拥有与健全人同等的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权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 (2)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2)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探究兴趣,获得探究的乐趣。 (2)通过实验探究和史实资料,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 (3)树立“物质不灭”的辩证统一观点。 【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其涵义。 【教学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从微观角度认识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教学准备】 仪器药品: 1、演示实验:电子秤、烧杯、铁钉、硫酸铜溶液、镊子 2、学生实验:电子秤、烧杯、小试管、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碳酸钠、锥形瓶、小 试管、气球。 自制教具:水分子模型 【教学过程】

【回忆引入】:在前几章的学习中,我们接触了许多化学反应,请大家回忆一下,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那么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是什么关系呢? 【大胆猜想】: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用事实说明你猜想的理由。PPT 出示 教师:那么怎样证明你的猜想呢?(通过实验证明) 称量物质的质量关系,用到的主要仪器是什么? 讨论:实验怎么进行 小结:(1)用天平称量反应物的总质量 (2)让反应物反应 (3) 再称量生成物的总质量,进行比较 师演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请大家注意观察现象,盲生认真听好。 这是蓝色的硫酸铜溶液,我把它倒入烧杯。这是一枚银白色铁钉。反应前先称出它们的总质量,记录。 现在我将铁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请大家观察反应现象。 生描述现象(铁钉表面出现了红色物质)。 师:如果反应时间足够长,溶液也会变色。这是课前老师做的实验,现在溶液变成了浅绿色,现象师:得到什么结论?PPT出示 变色,有新物质生成,红色物质是铜,浅绿色物质是硫酸亚铁 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 师:生成新物质后质量有没有改变呢?再称量它们的总质量 得到什么结论?(反应前后总质量相等) 师:两次称量中,铁和硫酸铜变成了铜和硫酸亚铁,其它物质没有变化,而反应前后总质量相等。PPT 分析过程。 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参加反应的铁与硫酸铜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的铜和硫酸亚铁的总质量。PPT 师:一个实验不足以说明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有这样的结论呢?大家愿意亲自探讨一下吗? 请大家做盐酸和碳酸钠反应。 师:你准备怎么做呢?说说步骤 我们每张桌上都有碳酸钠和稀盐酸,请取两药匙碳酸钠放在烧杯中,取稀盐酸约10ml于试管,现在请大家开始实验 注意:操作过程要小心,不能让物质溅出造成误差 盐酸和碳酸钠反应(让盲生体验气体的生成) 讨论:学生描述实验现象,让盲生观察。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案例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1、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一切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是学生以后学习有关化学知识的重要理论依据。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来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并能从微观角度进一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在本质: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质量守恒定律》一课在初中化学体系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还具体学习了氧气有关的化学反应,这些知识都为本节教学提供了知识基础。本节课的教学将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以及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做好理论准备,因此本节课学习的质量守恒定律,对全部初中化学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学生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上看,初三学生对化学的学习还处于启蒙阶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认识和解决科学问题,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而初中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中,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学生学习科学缺乏运用科学规律、科学方法和科学语言分析解决科学问题的科学意识这就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成科学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从能力水平上看,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并可以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因此,我们可以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测定,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能用微粒的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3)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相关化学题型。

质量守恒定律优质课比赛经典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优质课比赛经典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能用微粒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4、能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和研究化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分组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步骤,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思路 2、通过CuSO4、NaOH 与Na2CO 3、稀H2SO4实验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总结、概括等加工信息的方法 3、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本质原因的分析,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2、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本质的学习,树立“物质是永恒存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通过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研究历程的科学史料,体验科学家揭示自然规律的艰辛和曲折二、教学内容分析 从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来看,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其运用贯穿于整个中

学化学的学习,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相关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将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化学反应,即从“质”到“量”的过渡。同时,质量守恒定律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从教材设计来看,教材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质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而后,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实验事实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定律。由此来看,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关键是要做好探究实验。 三、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储备分析: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对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质的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物质的构成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对化学变化的一般过程有一定的认识,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