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文化的历史演变

两种文化的历史演变
两种文化的历史演变

第一章两种文化的历史演变

如果我们不了解过去,也就没有多少希望掌握未来。

——J. 李约瑟〝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世界观的胚胎、萌芽。因此,如果理论自然科学想要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命题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去。〞(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P30) 历史将给人以智慧,使你能以历史纵深的眼光来分析问题、而不局限于眼前和局部,这样才能更好理解现在发生的一切, 才能吸收经验教训,才能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坚定而有信心地展望和规划未来。

本章通过历史介绍,希望读者跳出物理具体知识的内容,深入思考与科学发展(包括物理学发展)密切有关的一些问题,能站得高看得远:

除了对科学发展做出里程碑贡献的一些代表人物的出现外, 还与社会制度, 与科学思想、方法, 与哲学观念,与两种文化关系的演变(融合→分裂→融合)等有密切关系。

分六节来叙述: 由古代到现代,由中国到世界,由东方到西方,由两种分化的演变过程来展开。最后归结到:科学的发展要求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和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融合。

§1和§2.介绍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成绩卓著,为什么现代科学的没有发生在中国? (看到与社会制度, 与科学思想、方法等的关系)

§3.从哲学高度探讨哲学与科学发展的关系。

§4.从文艺复兴导致科学革命, 到科学与哲学的分离, 再到两种文化融合的提出,这是历史的必然。

§5和§6.可持续发展呼唤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和两种文化的融合。

§1.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一、五千年光辉历史的回眸——夏商周断代工程

地球上有史可考的古代文明发源地大体分布在两个区域,一是地中海附近的希腊、埃及和两河流域,一是在东方的中国和印度。

夏商周断代工程向全世界展示了历史悠久而熠熠生辉的中华文明,也是在中国科学家集体大协作下奏出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一曲凯歌。

商代始于公元前1600年, 夏代始于公元前2070年

二、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做出伟大贡献

造纸:西汉时期蔡伦总结了当时尚处于雏形的造纸技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原料造纸。

印刷:唐代时传到日本,公元12世纪传到埃及,14世纪传入欧洲,为欧洲科学的兴起及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

火药:顾名思义就是“着火的药”,它的起源与炼丹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古代炼丹士在炼丹时无意中配制出来的,也有人推测,起源于一起炼丹中的意外事故。宋朝时已有火药配制的方法的记载,不久流入欧洲。诺贝尔是造炸药起家的,据说,他参考了中国古代火药的配方。

指南针:战国时期出现司南、勺形磁石,后发展为指南针、罗盘,并于12世纪末传入欧洲。罗盘是航海的重要工具。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七次下西洋,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对于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的重大意义, 英国哲学家培根了曾指出:

“它们改变了世界的整个面貌和事物的状况。可以说,没有哪一个王朝,没有哪一个宗

教派别,没有哪一个伟人曾经对人类事务产生过比这些发明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弗·培根思考:当时中国曾是遥遥领先的航海强国,为什么很快落后与欧洲了呢?为什么现代科学没有发生在中国呢?

§1.2 探讨中国科学在历史上逐渐落后的原因——“李约瑟难题”

著有《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指出:

“作为一个整体的现代科学没有发生在中国,它发生于西方——欧美,即欧洲文明的广大范围。这有什么原因呢?我以为必须找出这个原因,因为如果我们不了解它,我们关于科学技术史的观点就处于混乱之中。如果我们不了解过去,也就没有多少希望掌握未来。”

综合一些分折,主要原因:

1. 制度问题:科举制度,闭关锁国。

2. 从文化视角看:我国传统文化讲究“实用”,缺乏科学探索,建立理论思维的动力。

3. 从科学方法看:满足表面现象,虽有演绎法的萌芽,但没有严格意义下的实验和归纳法。例如,只有“勾三股四弦五”,却没有a2 + b2 = c2。(少理论思维)

教材中还具体介绍了杨振宁和爱因斯坦的看法。(p.6)

思考: 对“李约瑟难题”你是怎么看的?

§1.3 试论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异同(从哲学高度)

一、哲学是什么?东西方哲学的不同“开局”

Philosophia

Philo - Love of

sophia-Knowledge

指热爱知识、崇尚智慧。古代哲学一井始就选指对天下万物和知识的热爱。

哲学通常意义下指:哲学家不满足仅对具体事物作出描述,而是通过总结、归纳得到的对事物的一般看法,也可以说是“智慧”的总汇。具有整体化和综合性的特征。这正是东西方哲学的共同点。但有不同视角和重点。

思考一下:各种不同专业的人,为什么当他们读完博士时,得到的头衔叫“哲学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ia)?

爱因斯坦在《物理学进化》(p.39):

“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可是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地被人们接受以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如何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路。” “从希腊哲学到现代物理学的整个科学史中不断有人力图把表面上极为复杂的自然现象归结为几个简单的基本观念和关系。这就是整个自然哲学的基本原理”

1. 东方哲学开始的特征:

中国古代神的观念薄弱, 一开始便有泛神论或无神论的特征。

儒家(孔子):崇尚人在宇宙中的核心地位,关心人的命运,人的道德、责任(道德理想主义哲学);

道教(老子):崇拜自然界, 天道高于人道,天道比人道更真实、更合理(自然主义哲学)。

佛教:来自印度,隋唐之世(公元六世纪)达于鼎盛,且中国化。在中国,不是神创造人,而是人创造神。我国佛教是多神论, 神妖都是人性化。用超人眼界(脱离尘世间)识别人世间种种假象,揭示悲剧的根源, 告诫人们如何做人(要忍耐、宽容、慈悲、苦行;不要贪

欲、仇恨、杀生……),为人类心灵找一片皈依的净土。(宗教哲学)

⑥我国历史上是“政教分离”,宗教未掌权。

⑥印度和日本的哲学,与中国有同样特点,都不把神看作凌驾与世界之上的统治者。

三教相互有所矛盾,但又互相兼容,三教合流

2. 西方哲学开始的特征:

⑥西方哲学(古希腊三个哲学学派)更注重对自然界的看法,崇尚辩证法和方法论(通过

理性,进行逻辑演绎) 。

⑥西方的宗教势力曾一度掌握国家政权。欧洲漫长的中世纪神学与经院哲学统治着人

们思想,带来空谈、无知和愚昧。

二、从《易经》到老庄和元气论

1.《易经》

我国哲学萌芽于殷周时代的宗教思想,一开始带有朴素辩证法的特点。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我国最早的哲学书《周易》。《周易》由《易经》和《易传》组成,《易经》中所包含的:“阴阳对立,物极必反” 的思想是我国辨证思想的发源。

2. 老子(前57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思想家

⑥姓李名耳,字伯阳,有人说又称老聃。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在

道教中,老子是一个很主要的神仙,被称为“太上老君”。

老子的籍贯是楚国苦县(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厉乡曲仁里,鹿邑县境内仍有“老君台”遗址。曾经做周朝的守藏吏,管理周朝的国家藏书。据说孔子曾向他学习礼法。后西出函关,不知所终,幸被关令尹喜叫住,留下千言《道德经》才放行。

⑥《道德经》(又名《老子》)

这是一部奇特的哲学佳作, 核心是“道”。各种自然观都希望回答宇宙起源和万物之本。在老子看来“道”是万物生成之本根。“道”虚空无朕。他认为“道”不可道, 可道之“道”非常道。即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关于道生万物的过程,老子用一、二、三表述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简释如下:

虚空无朕、无始无终, 若有若无, 收摄凝聚而生成为元气谓之〝一〞,元气分化为阴阳谓之〝二〞,阴阳交错和合而生具体的存在谓之〝三〞,有了具体的存在物后,各种具体的物类相互影响而万物生。这一切皆从本根之道中生发出来, 故老子曰: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富有哲理,充满辨证思想

⑥老子的主要成就及影响

老子思想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例如名句: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低相量”

虽然他的作品中存在许多时代的局限,但是这部流传两千多年的《道德经》,的确是跨时代的作品。在不同的时代,这部作品会被解释出不同的含义。

曾统计,《道德经》是仅次于基督教圣经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一部作品。圣经是传教士主动翻译的,这部作品则是被许多民族欣赏而自行翻译的。

⑥道教中的老子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从《列仙传》开始,把老子列为神仙。东汉时期,成都人王阜撰写《老子圣母碑》,把老子和道合而为一,视老子为化生天地的神灵。

3. 庄子(比老子迟生200年)

继承了老子的观点。庄子的思想,在中国和西方都备受重视和赞赏。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⑥庄子名周,是公元前4世纪宋国人,他曾做过宋国的地方小吏。相传庄子自幼聪明

好学,南游各国,探访古风,一生率性任真,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楚国王曾以厚礼聘其为相,被他拒绝,从此终身不做官,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生,寓言传道,著书十余万言。

⑥《庄子》现存33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内篇为庄子所著;外篇、杂篇可能参

杂了庄子门人和后学者的作品。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

⑥《庄子》在公元3世纪到5世纪的魏晋时期产生重大影响,它和《周易》《老子》一

起并称“三玄”,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

⑥《庄子》在唐代(618-907)正式成为道家的经典之一。

庄子在哲学上继承发扬了老子和道家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他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把“道” 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他说:“有先天地生者,物邪?物物者非物”,就是说,产生物质的东西是非物质的。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等话富有哲理,启发心智。

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他崇尚自然,提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的精神境界,并且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自得,是绝对的精神自由,而不是物质享受与虚伪的名誉。庄子这些思想和主张,对后世影响深远,是人类思想史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4. 元气论

东方哲学中基本上没有原子论观点,而只有一种“元气论”观点。我国“元气论”的发展有很长历史。元气论经过许多哲学家发展,已成为我国哲学的一个丰碑。

⑥东汉王充(约27-100)在《论衡》一书中提出:“元气未分,混沌为一;万物之生,

皆禀元气”。“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物之变,随气也”。

⑥宋代张载(1020-1077)说:“凡可状者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有”:

存在,“象”:现象)“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客形”

指暂时的形态)。

⑥北宋沈括(1031-1095)在《梦溪笔谈》中提出:“天地之气,贯穿金石土木,曾无

留得”。

元气论可解释气态、液态和固态物质的形成与转换,可解释自然界许多变化。但是要使气从哲学概念转化为近代科学概念,则要求“气”能定量描述,应当能进入实验过程。显然中国古代“元气论”无法提供这些条件,也就无法转变为科学理论

三、西方哲学对近代科学所起的促进作用

1.古希腊哲学家的贡献

在古希腊出现了许多哲学家及著名学派,他们的哲学思想在哲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对欧洲的哲学和科学发展的影响很大。

主要学派:

⑥以泰勒斯和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30 - 470)为代表的学派。后者在欧洲哲学史上第

一次提出“统一物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原理。“对立统一”的哲学直接影响黑格尔辩证法的建立,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来源。

⑥“原子说”学派,以留基伯, 尤其是其学生德谟克利特(公元前460 - 370)的原子说在哲

⑥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 - 322)三代人为代表的学派,尤以后

者著述最丰。他们关于运动、天文学方法论等思想对哲学发展很有影响。

⑥恩格斯对于古希腊的哲学的历史意义做了如下评价:

〝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世界观的胚胎、萌芽。

因此,如果理论自然科学想要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命题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去。〞(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P30) 2.近代西方哲学史上也出现不少杰出人物:笛卡儿、培根、卢梭、康德、黑格尔等

康德(1724—1804)德国著名哲学家, 他认为:

必须对客体在两个层次上加以定义:一样东西首先是“自在之物”,或用多数表达为,它自己存在着,我们对它毫无知识。仅当我们感觉到它时,它才转化为现象。更明确地说,现象是“为我之物”,那才是我们已知的东西,它才有了表示,并据此形成了人们的知识。康德的“为我之物”思想十分正确和深刻,与老子的哲学不谋而合。

康德早期曾研究过自然科学。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哥白尼学说获得胜利的时代。这时太阳系结构的认识已大致完成, 需要进一步研究天体的起源与演化的问题。

康德于1755年出版了《宇宙发展史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2年)一书, 提出了著名的星云假说。在书中他提出了他的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 〝要在整个无穷无尽的范围内发现把宇宙各个巨大部分联系起来的系统性, 要运用力学定律从大自然的原始状态中探索天体的形成及其运动的起源。〞在这里他不再把自然界看作一个既成事物, 而是看作一个发展过程; 不再用孤立、静止的方法来研究自然界,而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研究自然界了。

他的这些科学思想对后来一些著名科学家的科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思考:你对哲学是怎么认识的?有什么体会?

§1.4 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两种文化的分裂

从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 到科学与哲学的分离, 再到两种文化融合的提出。要认识到这是历史的必然,同时要体会到要全面、辨证地看问题。

一、科学与哲学的分裂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与当时的科学革命一起冲破了经院哲学的束缚。使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重新活跃起来。科学复兴导致科学逐渐从哲学中分裂出来,这一时期,力学、数学、天文学、化学得到了迅速发展。

科学与哲学的分离是历史的必然。科学发展进一步冲击经院哲学, 促进了自然哲学的迅速发展。随着一门门科学的分出,自然哲学主要地变为对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研究,如由于培根和笛卡儿等哲学家的推动,分析归纳法和演绎法得到推广(没有结合)。

反之, 哲学自身也以新的面貌对科学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

二、要全面、辨证地看待科学与哲学分离

科学与哲学的分离也有消极的一面,随时间推移逐渐显露出来:

离开了哲学的科学,“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少物理学家不愿多谈哲学了;

离开了科学的哲学,由于缺乏“营养”,脱离实际、发展缓慢, 对社会和群众的影响日益衰微。

三、两种文化必须融合

到20世纪,一些有识之士(包括著名物理学家、哲学家, 其中不少中国著名学者)都开始更深层次地强调“两种文化的融合”。

吴健雄(1912 — 1997)曾指出:为了避免出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危机, 当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是消除现代文化中两种文化——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之间的隔阂,而为加强这两方面的

交流和联系,没有比大学更合适的场所了。只有当两种文化的隔阂在大学校园里加以弥合之后,我们才能对世界给出连贯而令人信服的描述。”

四、两种文化分裂导致严重后果

1. 造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严重扭曲和破坏,造成新的矛盾和冲突,严重影响科学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使人迷失价值取向,出现有知识无文化的现象。

3. 科学技术的成果不是造福人类,而是给人类和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1.5 可持续发展呼唤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一、东西方文化的不同:

西方文化首先强在科学文化,西方科学文化不但主导着世界的科学文化,甚至也主导着西方人文文化。

东方文化在科学文化上弱于西方,但是在人文文化方面并不弱于西方。

二、消除隔阂、相互学习、加以融合的必要:

在当今日益严重的全球性危机面前,一些西方学者正在把目光逐渐转向东方文化。中国古代哲学所提倡的“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已被作为处理人与人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原则。

学习西方的优秀文化、现代教育理念和培养方式也是当今东方学者改革教育、培养全面发展创新人才的重要方面。

1988年,在巴黎召开的第一届诺贝尔获奖者大会的闭幕式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内斯·阿尔文(说:“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阿尔文就职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技术研究院,因在磁流体动力学的基础工作和发现,以及在等离子体方面的卓越成就,而荣获197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6 21世纪需要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

1.科学发展需要哲学指导,需要正确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指导。

2.现代科学发展要求高素质创新人才,不仅是“专”,还需要“博”。“博”不只是指在“文”和“理”内部,而且要有广阔的视野,还要“文理相通”,而且更需要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融合,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当今重要的教育理念。

3. 科学发展是一把双刃剑,需要人文思想指导。(如:环境、生命科学、能源……)

4.一些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都有高尚的人格和很高的文化修养(如在文学艺术或音乐上有相当高的造诣),这也是他们走上成功之路的重要条件。

世界著名学者论科学与艺术:

艺术借助科学的翅膀才能高飞——达?芬奇

科学和艺术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或者联系,这一点是无可怀疑的了。科学和艺术的交融是一个事实,是无法否认的了。各种情况不同,交融的情况也不一样。但是,在21世纪,文理交融是学术发展前进的必由之路。这一点我是敢肯定的。——季羡林

思考:为什么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求联系本课程学习、联系本专业、联系当今教育事业和科学发展进行思考)

试论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的发展历程

试论中 国传统 绪论:在中国历史上,自先秦诸子以来,到汉魏的王充、刘勰,再到清代的王夫之、叶燮,许多的哲学家同时又是美学家,在他们的著作中存在了大量的美学思想。除了哲学家,历代著名的诗人、画家、戏剧家、书法家等所留下的诗文理论、绘画理论、戏剧理论、书法理论、音乐理论中,也包含有丰富的美学思想,"而且往往还是美学思想史中的精品"。这些宝贵的思想遗产材料丰富,涉及范围广泛,值得现代设计师有很好地学习。其次,中国各门传统艺术(诗文、绘画、戏剧、音乐、书法、建筑等)不但都有自己独特的体系,而且各门传统艺术之间,往往互相影响,甚至互相包含。"譬如在诗文、绘画中可以找到园林建筑艺术所给予的美感或园林建筑要求的美,而园林建筑艺术又受诗歌绘画的影响,具有诗情画意。"各门艺术既具有自身的美感独特性,又在审美观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和相通之处。这个特点使设计师可以在传统工艺产品的范围之外更加广泛地接触到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实质。第三,美学的理论形式之外,在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大量工艺产品之中,也体现出了丰富的美学思想。虽然自先秦诸子以来,造物的工艺就一直被归于"形而下"的范畴,但从先辈能工巧匠的高度技巧之中仍然表现出了他们的艺术构思和美的理想,正如马克思所说,他们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的。古人强调"技进乎道",从实际操作的高超技艺中可以归结出美的规律"道"。技艺的神化,进乎道,亦出乎道,道是技的立足根本,技是道的外在表现和激发因素。这种道与技的辨证关系,应该为现代设计师所把握。充分了解了以上特点,我们作为现代设计师就可以明白,中国美学的发展史,能够带给我们丰富的美学思想、多元的传统文化和对工艺、设计、美的规律的进一步认识,并能够提供给我们许多资料和新的启发。这对把从理论上进行的设计研究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以及对实际工作中创作思想的激发都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书画美学审美思想先秦魏晋南北朝 先秦是中国古代社会最激烈的变革时期,也是中国审美文化最为活跃的开创时期。一方面摆脱原始巫术宗教的种种观念传统,另一方面开始奠定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发展,宣扬了中华民族的艺

杜邦安全文化的四个发展阶段

企业的安全文化是企业组织和员工个人的特性和态度的集中表现,这种集合所建立的就是安全拥有高于一切的优先权。在一个安全文化已经建立起来的企业中,从高级至生产主管的各级管理层须对安全责任作出承诺并表现出无处不在的有感领导;员工个人须树立起正确的安全态度与行为;而企业自身须建立起良好的安全管理以及对安全问题和事故的重要性有一种持续的评估,对其始终保持高度的重视。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经验表明,一个企业安全文化的建成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不懈努力才能达到。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工业伤害防止和员工安全行为模型描述了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经历的四个不同阶段。 这四个阶段可概括为:员工的安全行为处于①自然本能反应阶段;②依赖严格的监督;③独立自主管理;④互助团队管理。该模型的建立是基于杜邦历史安全伤害统计记录,以及在这过程中公司和员工在当时对安全认识的条件下曾作出的努力和具备的安全意识,是杜邦安全文化建设实践的理论化总结。该模型表明,只有当一个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处于过程中的第四阶段时,才有可能实现零伤害、零事故的目标。应用该模型,并结合模型阐述的企业和员工在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可初步判断某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所处的状态以及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根据杜邦的经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同阶段中企业和员工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可概括如下。 第一阶段自然本能反应 处在该阶段时企业和员工对安全的重视仅仅是一种自然本能保护的反应,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为: (1)依靠人的本能——员工对安全的认识和反映是出于人的本能保护,没有或很少有安全的预防意识。 (2)以服从为目标——员工对安全是一种被动的服从,没有或很少有安全的主动自我保护和参与意识。

安全文化发展的几个阶段

安全文化发展的几个阶段 除自然灾害等不可控的意外,发生的任何问题都源于人为错误。也正因为如此,人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在查除、防范潜在的安全问题方面都是十分有效的,这一点对安全有着积极的影响。既然个人承担着如此重要的安全责任,就要除遵守规定的程序外,还必须按照安全文化的规范来进行每一项工作。同样,与核安全有关的的所有单位和机构都必须充分利用这一点,积极建立安全文化以便最大限度地借助人的积极性来防范人为错误并从中收益。 1.1 安全文化发展的几个阶段 关于各单位安全文化的建立情况并不完全一样,但基本反映了各单位认识理解并重视安全文化的程度,即如何认识人员行为和工作态度对安全的影响。无论单位情况如何,但都存在着一个需求即如何利用现有资源优先进行某一项工作,而在一个核电厂恰恰可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即更好地组织、交流、分析、预测、防范、主人翁责任义务感、奉献精神等取得设计、建造、运行等的良好结果,并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最大程度地防止意外的发生。 当考虑安全文化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的现实,很显然所有从事核有关的组织目前都正在无一例外地认真对待并不断考虑如何提高和保持核设施的安全。但是如何正确理解“安全文化”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响应措施,却在不同的组织中有很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正是体现了不

同组织间不同的安全文化发展水平或阶段。通常地,根据不同组织在理解并接受人员行为和态度能影响安全这一问题上的不同表现,可将安全文化的发展和建立分成三个阶段。在下面所列的不同阶段的特征将为任何一个组织提供进行自我诊断的评价准则。通过识别当前和期望的状态,这些特征也可为任何一个组织安全文化提供指导。需要说明的是,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随时表现出每个阶段所列特征的任意组合。 1.1.1 第一阶段——只以满足法规要求为基础的安全意识 在这一阶段,安全文化的建设尚处在初级阶段,组织认为安全只是一个来自政府或管理部门的外部要求,而不认为是支持成功组织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人员行为和态度能影响安全知之甚少,并不愿更多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安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纯技术问题,仅仅认为满足安全方面的法规标准就足够了。对于这样一个主要基于满足规定为安全目标的组织,具体表现如下特征: Ø 对问题根本没有提前预测,电厂只能在问题出现后被动地响应; Ø 生产部门和职能部门之间交流很少; Ø 生产部门和职能部门几乎处于半自治状态运作,在他们间很少有合作并共同讨论作出决定; Ø 各部门的决定都几乎是只围绕如何满足法规程序的要求; Ø 对待出差错的人员只简单地指责他们没按法规程序办事; Ø 各部门间的冲突长期得不到解决,各部门间互相牵制抵触;

岭南文化

论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软件学院09级2班刘绍徒 200930636090 关键字:岭南,民俗文化,发展,传统 论文摘要:岭南民俗文化是在南越土著文化的基础上,融汇了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时代色彩和地域特征的区域性文化。它没有承载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历史迫力,尚实效,重功利,开放兼容、崇新善变,促使岭南社会在近代反封建和当代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曾两度领天下之先。这些特质在成就岭南的辉煌之后,在当下社会很大程度上桎梏了它的发展,我们应该本着批判扬弃的原则,促使其向宏观、理性、深度的方向转变,寻找岭南民俗文化现代化的最佳路径。 一、岭南概况 岭南位于中国最南部,地处我国南疆边陲,北枕南岭,南临南海,西连云贵,东接福建,是以今天的大庾岭、骑田岭、越城岭、萌渚岭、都庞岭(一说揭阳岭)为界与内陆相隔。岭南是一个历史概念,各朝代的行政建制不同,岭南建制的划分和称谓也有很大变化。学术界对岭南的领域有不同见解,有的将其狭义为广东的代名词,有的将其广义为包括广东省、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广西省的大部分地区。 大约在距今4500年前后,岭南进入父系氏族社会,锄耕农业、家畜饲养业和手工业逐渐进步。秦以前岭南是南越族的聚居地,公元前206年,龙川令赵佗“自立为南越王,都番禺。”同年,汉高祖刘邦创立汉王朝,他面对汉初的严峻形势,“为中国劳苦,故释佗不诛。十一年,遣陆贾立佗为南粤王,与部符通使,使和辑百粤,毋为南边害,与长沙接境”,向岭南开放了边境贸易,征收南越国的贡品,而对南越国的体制未作任何改变,对其施政也不加限制。 岭南自建置之初即与中央政权的特殊关系,历代延续。虽然其内部的行政区划时有变更,但是中原政府对这个边陲之地的控制却一直因地制宜,使岭南保留了很大的政治、经济、管理自主权和一种自然而然地与中原隔绝的“独立”状态,为岭南创造了宽松的发展氛围。 二、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 从地域上上来说,岭南文化大体分为广东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块,主要以属于广东文化的广府文化、潮州文化和客家文化为主,这是岭南文化的主体。 (一)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风气 从古老的民间传说开始,就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开放心态,至今南海神庙中还立有波罗国使者达奚司空的塑像,西来初地还有达摩祖师的遗迹。著名的岭南画派,就是在继承国画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洋画的技术而形成;饮誉世界的粤菜风味,不但吸取了国内八大菜系的技艺,也吸取了西菜烹饪之精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人更发挥了这方面的潜质,在全国率先敞开大门,在对外经济、文化的交往中扮演了引人注目的角色,这并不是偶然的。 (二)努力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

浅谈儒家审美文化

浅谈儒家审美文化 我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国家,其文化底蕴是极其深厚的,也是世界文明中唯一的其文明史是同一和连续的没有突然停顿的文明,是最为独特的一个。东周时期诸国征战社会秩序混乱是我国思想文化变动而又富有创造力的时期,史称“诸子百家”时期,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产生探讨流传了几千年,对我国文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几大思想学派,如儒家,道家,法家等。 儒家是孔子创立,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又经孟子,荀子等人的丰富加工成为现今影响世界的学说。其内容博大精深,从个人到社会到自然规律无所不有。下面我将以孔子孟子为对象,从审美文化的角度就我所喜欢的,了解的儒家文化做一浅谈。 孔子 一,孔子的比兴,比德与天人合一 子曰:“夫水者,启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刘向《说苑杂言》。 孔子曰:“非为碈之多,故贱之也。玉之寡,故贵之也。夫昔,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 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孔子家语》。比兴,是文学里常用的手法,也是古人常用的抒情言志的方法。上文中都是孔子关于君子德行的论述,借自然流水和美玉表达自己对个人品德的追求天人合一也是对一个人品德的审美和品评。 二,孔子的人生观审美 孔子的人生观是以顺情适性的自然之道为前提的。孔子认为顺应自然,并将自然规律发扬光大,是成就人生最高境界的前提。“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矩”既包括宇宙的生命法则,有包括人类的生命法则,体现了和规律与合目的统一。这种对自然的顺应,即能动地适应对象,是人生审美价值的重要内涵。人生情调:“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即在生命畅达的大好春光里,在闲适的生活中,孔子力图让自我活泼泼的生命与宇宙生命沟通起来,在外在形态中流露出内在情怀,使人的生命在”万物一体“的物我契合中得以畅达。这是一种顺情适性得自然之趣的人生态度。人生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自然境界及其自然这道的表现。 三,孔子的“尽善尽美”与“文质彬冰”的文艺审美 “文质彬彬”的文艺标准包含了形式之美与内容之美相结合的原则,是“尽善尽美”说在另一层面上的表述。都体现了孔子“仁”的精神。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原本是就个人道德修养而言,强调君子的文质皆备,即内质和外在纹饰的统一,“文”最初是指不同色彩的线条交错形成客观之视觉形象,也变成后天的文化包括礼,乐对人的造就,是一种形式美;“质”指基质和内容,是一个人内在的品质,“彬彬”朱熹注为“物相杂而适均之貌”,即文与质恰当的配合,“文质彬彬”不仅是道德评价也包括审美评价。 四,孔子独立不迁的人格及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即其人格特立不迁之志;“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见其热情痴迷之境乐观进取之情;“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见其教人之心;“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论语泰伯》,见其为公之情。

2021建设特色安全文化 助推企业安全发展

Advocating a safety culture is to make human life and work safer and healthier under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condition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建设特色安全文化助推企 业安全发展

2021建设特色安全文化助推企业安全发展导语:倡导安全文化的目的是在现有的技术和管理条件下,使人类生活、工作地更加安全和健康。而安全和健康的实现离不开人们对安全健康的珍惜与重视,并使自己的一举一动,符合安全健康的行为规范要求。 湖北凯龙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湖北省荆门市道教名山圣境山脚下,是由原省属军工企业国营襄沙化工厂主体改制而成的股份制企业。公司注册资本6260万元,总资产9.5亿元,拥有7个分公司(事业部)、4个控股子公司,员工1300多人。主要生产工业炸药、硝酸铵、纳米碳酸钙、纸塑包装四大系列产品,其中工业炸药是公司主导产品,是全国民爆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湖北省龙头企业,公司综合排名居全国同行业前十名。作为高危行业,公司积极适应新形势,把握安全发展主题,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提升企业安全水平的重要措施,从理念、制度、行为、物态等方面积极探索,实现了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的深度融合,使安全管理实现了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从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从有形管理到无形管理的嬗变,取得了建厂45年来无重大伤亡事故、无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的好成绩,连续多年被授予“全省民爆系统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连续3年(2009-2011年)被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省安监局等七部门授予“安全生产月活动优秀单位”

岭南文化的特点及经济影响

1 人们对进步文化的基本要求和期望,是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融合我国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优长,吸收外来文化的积极部分,并使之适合时代的需要。在这个熔铸过程中,传统主义与反传统主义,固步自封与全盘西化,都是不足为训的。因之,科学的扬弃和时代精神的焕发是构筑进步文化须臾不可离的理论、方法论的基点。以此为出发点,本文对岭南文化的地位与特点、发展与演变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繁荣与发展岭南文化的路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张磊张苹 岭南文化在华夏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毫无疑问,它不愧为祖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具有独特色彩和香味的奇葩。 开放与商品经济是岭南文化两大特色 岭南文化之所以特色鲜明,是与岭南的环境分不开的。海洋的环围和五岭的隔绝,在古代的经济与社会条件下起着屏障的双重作用———利于防御;弊于阻抑。但是,由于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逐步形成,又使岭南文化较早地接受了中原文化和周边文化的影响。在最初促进文化交融的人物中应当突出赵佗的作用,他在两千余年前率军进驻岭南的过程中带来了中原文化。此外,周边文化———如湖湘文化的影响也日益扩展。到中世纪的后期,尤其是迄于近代,岭南还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津梁,海洋文化对岭南文化的作用趋于明显。要之,远古时期的岭南文化是颇为初始的,与中原文化相较,当时的岭南文化的差距是明显的。中原文化跨越五岭,加上南来部属与越人结合,才有力地促进了岭南文化的演变,使之在南北融会中进入新阶段。例如,“百越无姓”的状态就此结束。到了封建社会中叶后,岭南文化的发展较快,明清以降特别是近代,则在不少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当然,这个过程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步的。 在研究岭南文化的内涵和特色的时候,必须充分估计两个因素。一是开放: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五岭不再是难以逾越的;航船则使大海成为坦途,利于走向世界。因之,南疆成为开放的前沿。南越王墓的一些珍贵器物(如琉璃等),应当是由外地或异域输入。从汉代到唐宋之际,内外交流日趋繁密。明清以后,则是对外交流的主要渠道。二是商品经济:自唐宋尤其是明清以降,广东的商品经济颇为发达,珠江三角洲更是如此。佛山曾是古代中国的四大名镇之一。从封建末期的一些地方志中的附图里可以看到,圩镇的市场已经颇具规模,行业的划分布置井井有条,有出售粮食、副食品乃至棺木的专业街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的头生子———继昌隆机器缫丝厂,就于19世纪70年代初诞生在南海县。创办者陈启沅曾是侨商,他提供了资本和技术。无论在内容或形式方面,开放与商品经济对岭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文化研究中,必须把握社会历史的“具体流程”,不能仅仅积囿于观念领域,局限在范畴之中。所以,在研究岭南文化时要密切结合社会历史的演变。广东的社会历史进程可以大致概述如下:较为绵长的原始公社时期,不发达的奴隶制,封建制的中后期发展较快,近代则成为剧变的焦点之一。至于岭南文化的发展,基本上与此相应、同步。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明、清时期出现了岭南文化的高峰,而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进人物的代表又大都诞生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如以广州为圆心,半径都在百公里左右)。 融合与交流是岭南文化形成之基石 关于岭南文化基本内涵及其形成过程,论者意见颇为参差。取得的共识可以扼要表述如下:岭南文化有它自身的根本,源头上溯到马坝人、柳江人。氏族文化被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如西樵山文化和石峡文化。岭南地区在远古时期存在着一种初级的、层次较低的“原型

审美文化论文

美,是一个在生活中人人都提及的词,它是指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包括客观的和主观。而审美文化是指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创造美和享受美的一种特殊社会活动, 是人工而非自然的审美活动。它尤其指审美活动是一种能够对社会成员发挥精神教化作用的特殊意识形态方式。审美文化已然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之中,它构造着我们的生活世界,也塑造着我们的身体与灵魂。 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来源于“有用”二字,苏教授进行的动物人类学实验中,黑猩猩坎奇用石头割开绳子,找到钥匙打开箱子拿到香蕉。而香蕉对它来说是一种“有用的东西”,为了得到这种有用的东西,猩猩付出努力最终达到目的,同时收获了喜悦,即为美感,这就是审美最初的来源。同时,通过分析原始宗教与猩猩坎奇的时间差,我们知道审美意识的萌生先于我们所认为的“礼、乐”。 影响美感的外部因素有很多。一,时代性。不同的时代都有不同的共同审美标准,“燕环肥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西汉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与大唐第一美女杨玉环体态完全不同,但在她们各自的时代就是美的典范。还有诸如“三寸金莲”这样的例子,在现在看来,这种裹足的习惯就是对人的一种虐待,但在那个时候裹足就是一种美德,美的标准,三寸金莲则是女性最美的小脚。二,民族性。美感还因名族。种族地域的不同有区别。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南太平洋汤加女子从14岁起开始增肥,缅甸巴洞族妇女以脖子长为美,5岁以后就开始就由村医把一根直径三分之一英寸的铜棒绕在脖子上,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二到三年就加上一个新的铜圈。这种习俗现在已被认为是陋习。三,功利性。从审美的发源“有用”来看这一点是很好理解的,同时也可通过一些名家验证。苏格拉底说过“实用就是美”——对于我们这个主体而言是实用的事物是美。农村里,只要自己的儿媳妇能生孩子,婆婆就把它看成是一种美。人们对烈士的崇拜也是一种功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311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通用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安全文化概念的提出 安全文化的命题是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切尔诺贝核电站泄漏事故提出来的。安全文化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由国际核安全领域的专家提出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被世界各个国家、各种行业的安全界所广泛接受并得到应用,例如在交通运输(包括航空、道路、铁路、海上等)、建筑、化工、采矿等危险性较大的行业,甚至在军事、医疗等领域都普遍引入了安全文化的概念和方法。 2、国外工业领域安全文化发展现状 安全文化的系统化发展,起源于核电工业。由于核电工业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该行业仍然是当前安全文化研究和应用最活跃的领域,其取得的安全文化成果也逐渐向其他领域渗透。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在1986年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并于1991年发表名为《安全文化》的报告(即INSAG-4)。在INSAG-4中,安全文化的概念首次被进行了定义,并且这一定义被世界许多国家

岭南文化期末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广播电视大学新会分校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岭南民间文化》期末试题 班别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最能体现广府民系市井风情的是广州的茶楼和除夕花市。 2、广东盗宝传说最着名的是《海珠石的传说》,这一传说与唐人传奇《崔炜》的故事有关。 3、广东民间的“牛王诞”、“出水龙”是与四月八的“浴佛节节”同一天进行。 4、客家名菜“东江酿豆腐”传说源于北方的饺子。我国着名的雷区是雷洲。 5、竹筒屋又称直头屋、竹竿厝。它的平面特点是正立面单开间,面宽较窄。 6、一般说“佛山秋色”,是指秋色工艺品。“秋色赛会”俗称“出秋色”,它是佛山民间工艺及其展览的一种特殊形式,后发展为一项综合性的民间群众游艺。 7、专门为显贵培育妾氏的行业叫捻妹花。历史上中原人入越较大规模的有四次。 8、天妃.,又称天后,福建、台湾一带称为妈祖,国外则称之为“中国的女海神”。 9、保存六祖遗迹最多的—是他的家乡新兴集成镇,二是他削发受戒广州光孝寺,三是他开坛说法的韶关曹溪南华寺。 10、粤菜包括广州菜、潮州菜、东江(客家)菜、海南菜等四大名菜,而以广州菜为代表。 11、每年的三月三是北帝诞,在佛山又称为“真武会”。 12、壮族是由古代百越族中的西瓯、骆越人发展而来。 13、黎族主要居住在海南岛五指山山区,他们的民族节目是“三月三”。 14、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民广府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是由古越人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15、我国南宗教派的创始者,佛教禅宗的第六代继法人是惠能六祖。 16、民间对刘三妹称谓的变化为我们提供了她传歌的路线,她的行迹又给我们划出了一个风俗圈,即岭南民众峒溪文化圈。 17、建于地面的半地穴式窝棚建筑和高于水(地)面的干栏式建筑是岭南先民走出洞穴之后的主要居住形式。 18、飘色是流行于番愚沙湾和吴川梅箓一带的一种民间游艺。一般是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北帝诞时表演。北帝,原为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后岭南人把它称作水神。 19、历来被人们视为岭南婚姻风俗的两大奇事是指“自梳”和“串隆闺”。 20、十九世纪中叶,在广州的十三行街诞生了第一间现代化的茶楼,号称三元楼。 21、广州的骑楼建筑是商业城市的产物,是中外文化交融的结果。 22、五羊神话中的“五仙”、“五羊”都是谷精的化身。 23、唐天宝元年(724年),置潮洲郡,这是潮州文化繁荣的重要起点。

审美文化史选修课答案

[第01讲] 绪论:文明与文化 作业:请阐述你如何理解“文明”与“文化”在内容与形式、目的与手段、一元与多元之间的辩证关系。 文明是 思考复习题:分析在全球一体化的语境下,多元化文化的优缺点。中国如何应对在强势文化的冲击? 优缺点 (1)中西合璧 (2)西方就是彻底的西方,传统就是彻底的传统 [第02讲] 艺术、审美、文化三题(上) 作业:为什么“艺术”也是生产力?

思考题:请谈谈学习“审美文化史”的意义。 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为主旨 [第03讲] 艺术、审美、文化三题(下) 作业:谈谈艺术审美对“人类终极关怀”的意义 思考题:为什么说文化也是一种资源 不同地区的文化、不同文化的地区,对我们的生产效率产生影响是不一样的[第04讲] 儒、释、道在中国艺术史上的作用(上) 作业:从符号学角度出发,谈谈儒家与道家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它们在中国审美文化史上的特殊意义。

思考题:儒学对中国艺术史的影响体现在那几个方面? 文化的意义,道德,礼教,仁义 [第05讲] 儒、释、道在中国艺术史上的作用(下) 作业:阐述佛教在传入中土之后的“重构”努力,及其这种努力对中国古代艺术境界论的独 特影响。 佛家的重构: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佛教在产生之初也是以一种批判和解构的姿态出现的 ,只是其批判和解构的对象不是代表宗法制度的儒家,而是代表种姓制度的婆罗门教。 这种“重构”的努力是多方面的,为了达到劝善惩恶的目的,佛家在追求“涅槃"的同时却又发扬了婆罗门教的轮回思想;为了给轮回的思想提供理论根据,佛家在否认自性的同时 却又承认佛性的存在。 影响:如果只承认空而不承认色,就不可能有辉煌的寺庙、优美的佛像、动人的壁画、曼妙的音乐;反之,如果只承认色而不承认空,这些艺术作品也就会流于感官的享受和刺激, 从而失去佛教的内涵和意义。 思考题:阐释儒、释、道对中国审美艺术产生了哪些影响,呈现了哪些审美特征? 影响:儒家从维护文明秩序的角度出发,以建构的方式来装点逻辑化、秩序化、符号化的 美学世界; 道家从反抗异化现实的目的入手,以解构的方式寻求着一个非逻辑、非秩序、非符号的审 美天地; 佛家则从人生觉悟的高度出发,以重构的方式创造一种具有深度模式的审美意象。 特征:儒家的努力是一种从无到有、由简而繁的过程,其追求的是充实之谓美、不纯不粹

杜邦安全文化的四个发展阶段讲解学习

杜邦安全文化的四个发展阶段 作者:aq07文章来源:安全文化建设网点击数:503 更新时间:2010-8-22 企业的安全文化是企业组织和员工个人的特性和态度的集中表现,这种集合所建立的就是安全拥有高于一切的优先权。在一个安全文化已经建立起来的企业中,从高级至生产主管的各级管理层须对安全责任作出承诺并表现出无处不在的有感领导;员工个人须树立起正确的安全态度与行为;而企业自身须建立起良好的安全管理以及对安全问题和事故的重要性有一种持续的评估,对其始终保持高度的重视。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经验表明,一个企业安全文化的建成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不懈努力才能达到。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工业伤害防止和员工安全行为模型描述了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经历的四个不同阶段。 这四个阶段可概括为:员工的安全行为处于①自然本能反应阶段;②依赖严格的监督;③独立自主管理;④互助团队管理。该模型的建立是基于杜邦历史安全伤害统计记录,以及在这过程中公司和员工在当时对安全认识的条件下曾作出的努力和具备的安全意识,是杜邦安全文化建设实践的理论化总结。该模型表明,只有当一个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处于过程中的第四阶段时,才有可能实现零伤害、零事故的目标。应用该模型,并结合模型阐述的企业和员工在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可初步判断某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所处的状态以及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根据杜邦的经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同阶段中企业和员工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可概括如下。 第一阶段自然本能反应 处在该阶段时企业和员工对安全的重视仅仅是一种自然本能保护的反应,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为: (1)依靠人的本能——员工对安全的认识和反映是出于人的本能保护,没有或很少有安全的预防意识。 (2)以服从为目标——员工对安全是一种被动的服从,没有或很少有安全的主动自我保护和参与意识。 (3)将职责委派给安全经理——各级管理层认为安全是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经理的责任,他们仅仅是配合的角色。 (4)缺少高级管理层的参与——高级管理层对安全的支持仅仅是口头或书面上的,没有或很少有在人力物力上的支持。

民用机场安全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行业资料:________ 民用机场安全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10 页

民用机场安全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中国民航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明确要求:到xx年,全国民用机场要建立起符合国际民航组织标准和民航总局管理规章要求的安全管理体系,并将安全文化建设列为8大目标之一,要求建立健全民航安全文化评价体系,使安全文化建设不仅有定性的要求,还要有定量的衡量指标。为贯彻这个规划,笔者认真学习研究了国际民航组织和民航总局的有关标准要求,联系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推进安全管理体系工作的实际,在此,谈谈自己对民用机场建设安全文化的粗浅认识,以就教于专家和同行。 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意义 民用机场的安全文化,是在安全生产及服务保障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共同的安全价值观、安全行为准则、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技术系统等的总和,体现为每一个员工,每一个班组,每一个部门对安全的态度、思维程度及采取的行动方式。建设具有本机场特色积极主动的安全文化是有效实施安全管理体系的本质要求,也是成功实现安全目标的可靠保障。国际民航组织安全管理手册将“营造组织的安全文化”作为管理层最重要的职责之一。航空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的航空安全促进部门认为“成功的安全管理体系应与组织融为一体,成为组织文化的一部分,变成员工工作中的行为方式”。因此,民用机场的各级管理人员,应当自觉担负起建设安全文化的职责,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安全管理的方针政策、职责、程序、标准变成全体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全面开展安全风险管理,落实“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原则。 第 2 页共 10 页

中国安全文化诞生的历史背景(2021新版)

( 安全文化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中国安全文化诞生的历史背景 (2021新版) Safety culture is the product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corporate safety culture is to provide a guarantee for safe production in production, life and survival activities of enterprises.

中国安全文化诞生的历史背景(2021新版) 安全是伴随着人类的生活及生产活动而产生的。人类从远古时代就在解决生活及生产中的安全问题。从文化溯源的角度可以将其起源追溯到远古时代人类的防灾害活动。但是安全工程作为一门学科提出来,是本世纪60年代的事,60年代才在少数发达国家的大学中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严格的说安全成为一种文化是工业社会发展的产物。 我国安全文化产生的背景有以下三个: (1)现代工业社会生活的特点。由现代科学技术构造的现代社会生活(家庭及办公)特点是: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机器及物质的品种越来越多,生活及办公室越来越密集化和高层化,人造环境越来越复杂,交通越来越拥挤和城市规模越来越大等。在提高了生活和办公效能的同时也不断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灾害。这样一个社会

中的安全问题已不再是手工业时代的安全常识所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复杂的现代技术,这就要求公民具有现代安全科学知识、安全价值和安全行为能力。 (2)现代工业生产的特点。现代工业生产更是技术复杂、大能量、集约化、高速度的过程,一个液氨罐贮量可达5000m3,一个发电厂的控制台有上百个仪表,一个中等企业有上千名员工,现代工业一但发生事故损失极大,而现代工业设备又非常复杂,生产、运输及贮存都具有很强的技术性,需要多部门、多工种准确地配合,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和组织纪律、就这要求企业全体人员都具有高度的现代生产安全文化素质,具有现代安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3)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企业管理的方法由单纯的制度管理进入了企业文化管理的时代,即以企业整体的经营文化品格来统一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安全文化是企业整体文化的一部分,是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安全生产的形势始终不稳定,不断出现事故突发、火灾造成的严重局面,总结我国几十年安全管理的经验可以看出,传统的单纯依靠行政方法的安全管理不

张九龄及其诗歌创作对中国古代岭南文化的影响研究

张九龄及其诗歌创作对中国古代岭南文化的影响研究 张九龄是唐玄宗开元年间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也是岭南历史上的第一位宰相,有着“岭南千年第一人”的美誉。他的出现在岭南文化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岭南文化荒芜局面的结束,在扭转中原人士对岭南地区的偏见和歧视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探讨张九龄对我国古代岭南文化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将分为以下三部分:探讨张九龄对岭南文化的影响,首先需要了解岭南文化的背景,因此本文第一部分先对岭南文化进行总体概述,界定古代岭南的地域范围,理顺岭南文化发展的大致历程。 了解张九龄出现之前岭南文化发展的概况,可与张九龄出现后的改变进行对比,更直观地体现他对岭南文化发展的影响,也便于接下来对这种影响进行更具体的研究论述。第二部分从张九龄生平经历和历史地位的角度,探讨他对岭南文化发展的推进作用。 张九龄的传奇经历,推动着本土人士重新认识岭南文化,并让外籍人士对岭南文化刮目相看。张九龄的行为风度,让岭南士子向往学习,最终形成了独特的岭南文人气格。 大庾岭新路的开凿是张九龄在世时为岭南人民办的影响最直接、最深远的一件大事,它打开了岭南的屏障,增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调动了珠三角地区海外贸易的繁盛,加速岭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开发,促进了岭南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海外文化的融合。第三部分为本文的重难点,结合文本作品探讨张九龄诗歌创作对后世岭南诗坛发展的影响。 诗歌作为文化的一大重要版块,往往具有代表性意义,是判断一个地区文化

发展是否繁盛的标准之一。岭南诗派的发展史基本等同于岭南诗歌的发展史,其源头便是张九龄。 因此,此部分首先从创作风格、思想内容、诗歌理论三方面大致概括其诗歌创作的特色,以便其后与后世岭南诗人的创作进行比较分析。然后按照岭南诗歌发展的时间顺序,对不同阶段的诗人群体进行概论,例举每个阶段最具代表性的诗人进行具体探析,从这些诗人的创作中可以推断出以其为代表、具有相似创作特色的整个诗人群体对张九龄诗歌风格的继承和学习。 总而言之,研究张九龄及其诗歌创作对岭南文化的影响,可以改变人们对岭南文化不兴的偏见,为当前岭南的经济文化发展提供历史依据和借鉴,加强当地人们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促进地域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中国审美文化史作业

中国审美文化史作业 你认为“审美”有无功利性?“真”“善”能否成为“美”的基础? 关于审美是否具有功利性的争论,至今仍未得出结论。一派美学家认为,审美是超功利的,代表人物有托马斯·阿套那、康德、叔本华等;另一些学者则主张审美的功利性,代表人物有苏格拉底、休漠、席勒、尼采等等。 就个人而言,我认为美是非功利的。早在中世纪,著名的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套那就严格区分了美与善,他认为善是欲念的对象,美是认识的对象,“凡是只为满足欲念的东西叫做善,凡是单凭认识到就立刻使人愉快的东西就叫做美”,美是一种“在善之外和善之上的东西”,这就把美与功利性割裂开来,是审美的超功利性的最早的断言。康德也认为审美是超功利性的。他认为,审美对象是事物的形式,“纯粹的美感只是对象的形式所引起的愉悦,而形式是不能满足欲望无实用目的的”。在对形式的审美中,是排除欲望和利害计较的。 审美的超功利性意味着真善不能成为美的基础,美就是美,与真善无关。从我国的历史或者文学作品中可以清晰的看到这一点,诸多所谓“红颜祸水”都是倾国倾城,风华绝代的美女,如明皇宠爱杨贵妃,不爱江山爱美人,引来安史之乱;貂蝉成功离间董卓和吕布,导致董卓被杀,而后朝野动荡,东汉皇帝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周幽王为了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最终国破。这些貌美的女子虽然没有贤良的辅佐自己的夫君治国安邦,而多是只顾自己和君王的享乐生活,最终“从此君王不早朝”而使国破家亡,但这并不影响她们

的美,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她们这种祸国殃民的巨大“能量”凸显了他们的美,可见,真善并不是美的基础。 反观丑女,如嫫母,品德贤淑,详情温柔,发明了养蚕缫丝,解决了人们赤身裸体、有伤风化的难题;无盐,饱读诗书,志向远大,在齐宣王政治腐败,国事昏暗时,为了拯救国家,冒着生命危险进谏齐宣王;黄月英,博学多识,能诗善文,教给诸葛亮木牛流马,连弩等科技发明,用自己的才智辅助诸葛亮成就了“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千秋大业。她们都是丑女之中贤良有才的代表,她们的功绩也被后人称赞和歌颂,但是终究,不美就是不美,即使在“真”“善”方面做得至纯至尽,我们也只能说她们是贤良的,是有功绩的,却不能说她们是美的。所谓“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虽然齐宣王的态度常被后人指责为薄情寡义,但是也反映了了人最真实的审美态度吧。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编号:SM-ZD-84666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 史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安全文化概念的提出 安全文化的命题是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切尔诺贝核电站泄漏事故提出来的。安全文化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由国际核安全领域的专家提出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被世界各个国家、各种行业的安全界所广泛接受并得到应用,例如在交通运输(包括航空、道路、铁路、海上等)、建筑、化工、采矿等危险性较大的行业,甚至在军事、医疗等领域都普遍引入了安全文化的概念和方法。 2、国外工业领域安全文化发展现状 安全文化的系统化发展,起源于核电工业。由于核电工业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该行业仍然是当前安全文化研究和应用最活跃的领域,其取得的安全文化成果也逐渐向其他领域渗透。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在1986年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并于1991年发表名为《安全

试论岭南文化基本特征及作用

试论岭南文化基本特征及作用 提要:岭南的地理概念是指五岭以南地区,在地域上包括今广东省、海南省和广西部分地区。由于岭南地区北依南岭,南傍南海,加上南岭万山叠嶂,这就令岭南在地理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区域。在这独立的区域里面,岭南就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并且这些特征在历史的进程上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本文章就浅论岭南的文化特征以及其作用。 关键词:岭南文化基本特征作用 (1)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 ①重商性。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重农轻商”一直是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这一思想在旧中国的中原地区一直占有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岭南地理位置的独特性,所以在岭南就产生了与中原不同的特征,那就是“重商性”。岭南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一直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所以这里的商品贸易十分发达。“崇拜金钱”的观念渗入到了岭南文化中。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11月,清政府宣布封闭闽、浙、江三海关,仅保留粤海关对外通商。【1】从此,全国的进出口商品交易,都由广州一口经营。大量商人到广州做生意。这时候的广州商品贸易达到了鼎盛时期。 ②开放性。 岭南一直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很多的岭南人不断走出家门,大量的人口迁出和迁入,今海外华侨和华人有几千万。频繁的贸易和人口的流动,这就使岭南文化拥有开放性。除此大量的中原和海外的产品输入到岭南地区,同时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文化都输入到广东。鸦片战争后,广东成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场所。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都将西方的政治观念从广东输入从而带到了全中国,岭南就成为中国资本主义观念启蒙地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又成为了对外开放的试验基地。 ③兼容性。 岭南文化的开放性这就意味着,岭南文化同时具有兼容性。岭南地区是一个文化的大舞台,是海内外各种文化碰撞的地方。由于岭南地理位置处于中国最南部,与海外相连通,这就使大量来自中原和海外的文化涌进岭南地区。岭南文化接受了这些地方的大量文化和影响,在民俗、饮食、艺术、建筑和宗教等方面都有体现,大量不同的宗教场所在岭南出现。这些新内容使岭南文化更加丰富。例如,上元节(元宵节)从唐代起有观灯风俗,故又称灯节。在宋代,上元节燃灯也成了广州市民的生活内容。【2】从地域上划分,岭南文化可以分为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三部分。在区域的内部,各自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但是岭南文化的兼容性就表现在这三大文化的共生上。 ④多元性。 多元性又是岭南地区的其中一个文化特征。岭南文化的开放性和兼容性,这就意味着岭南文化的多元性。这一特点在岭南许多方面都可以看出来。例如,广州的沙面就是一个好例子。由于19世纪末,外国列强的侵占,列强就在广州沙面地区建立一个属于外国人的夷馆区。所以至今这一带的建筑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和西方特色。又例如,在十三行的贸易当中,商人们为了方便贸易往来,他们就发明了一种叫“广东英语”的语言,这种语言夹着广东话和英语发音。 ⑤享乐性。 岭南人由于重商、重利的原因,从而就产生了享乐的念头。十三行开始只有几家,后来都发展起来了,商人的钱也就多起来了。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中有诗描述:“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3】,岭南人多钱了,就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