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课内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七下课内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七下课内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课内现代文阅读题

(一)

我家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

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___但__那时__却__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这段文字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鲁迅的散文集_朝花夕拾__,书名含义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摘,比喻对往事的回忆。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家,思想家家、革命家。第一自然段中提到的“朱文公”是指宋朝的_哲学家、教育家朱熹_。

2.在第一段上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把段分两层,在它们的分界处用“||”标出,两层的条理是从整体到___局部_。

4.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这句话,有人认为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有人认为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还有人认为二者兼而有之,你赞同哪种说法?请列出你的理由。

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因为它是把物当成人来写。

5.第2段文字用了两个“不必说”,一个“单是”把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连缀起来,你认为描写的重点是在前者,还是后者?并说明理由。

后者,因为“单是”后面重点描写的泥墙根一带的景物特征。

6.在这段文字中,你可以体会到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感情。你有没有自己十分喜欢的天地(哪怕是门前的一小片草坪),试着依照作者的思路描绘下来。

7.这段文字细致形象地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描写菜畦桑葚,,突出了它们的颜色;描写皂荚树、木莲的果实、何首乌的根.突出它们的形状;描写蝉油

蛉蟋蟀,突出了它们的声音;描写黄蜂叫天子,突出它们的动态。

8.这段文字主要写了“我”童年的哪四件事”?

遇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9.哪句话概括了百草园的特点?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

10、就文段内容,任选角度写一段赏析的话。(提示:句式的角度、修饰的角度、描写的角度等)

11、这段文字写到了哪几个季节?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春、夏、秋

(二)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着急起采,大声喊着说:

“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高说:

“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选文的开头为什么反复地写“快回家去!”的心理活动?

“我”急于回家见爸爸,把自己这一天的情况和收获告诉他。

2.“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作者写到这里心情怎样?

“我”催促自己回家,是对即将发生的父亲去世的预感,也是后文的伏笔。

3.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段景物描写,回应前文爸爸种花、爱花的句子,这里是以花喻人,将即将丧父的悲痛推到极点。

4.毕业典礼结束后,“我”回到家里,为什么不直接写爸爸去世,而写弟弟妹妹们在散落的石榴树下玩闹?

写到弟妹的玩耍是暗示年纪最大的13岁的“我”从此将担负起家庭“大人”的重担。

5.文中倒数第二段“爸爸的花落了”有什么含义?它与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有什么关系?

答:既指爸爸栽种的花儿谢了,更含蓄地说明了爸爸生命之树的凋谢,而“我”也在经历了这件事之后真正成熟起

来了,将要担负起家庭里一部分重任。

6.末尾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我”已经从老高所说的噩耗中清醒过来,显得“从来没有过这样镇静,这样的安静”;“我”已经意识到在爸爸离世之后,自己要担负起家庭的一大部分责任,知道“这里就数我最大了”

7.读完这段文字,能勾起你的共鸣吗?请将你的感受写下来。

(三)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钟声和号声对小弗郎士来说意味着(D)

A.祈祷活动开始。 B.普鲁士兵已经收操。

C.从此再也见不到老师和同学们。D.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的时间到了。

2.怎样理解“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高大”的意思?

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小弗郎士觉得他的形象高大了。

_3.韩麦尔先生只写了“法兰西万岁”两个大字,却“使出全身的力量”,原因是:

__韩麦尔先生为祖国被占领的现实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他用这一行动表达了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4.文中最能体现韩麦尔先生痛苦心情的三个词语是

_惨白、哽住、呆

(四)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就这样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到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看不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1、文中五处感叹号表达了小弗郎士什么样的感情?

强烈地表达了小弗郎士对祖国语言的热爱的感情

2、这一段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

心理描写

3、“……想起这些,我是多么懊悔!”一句中“这些”指代什么?

指代以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

4、这段描写,表现了小弗郎士在听了老师这一课后,感情上发生了怎么的变化?

①有对“最后一课”的珍惜,对过去时光的惋惜、懊悔;

②又有对老师的理解、怜悯、尊敬,表明他爱国意识在成长。

5、文段的第一句“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可否不用独立成段?请说说你的见解

(1)独立成段:突出失掉祖国语言的悲愤,与中心和标题一致;

(2)不必独立成段:感情和语气上,与下文贯通一气,都是写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写他感情上的巨大变化。

(五)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打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请你指出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有何特点?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2、文中说闻一多先生“作出了卓越的成绩”请你分点列举他的成绩。列举两点即可。

(1)撰写了《唐诗杂论》

(2)完成了《楚辞校补》

(3)编著了《古典新义

3、选段语言优美,读来很有滋味,请把你认为最美的一句抄在下面,并说明理由。

示例: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4、请指出闻一多先生钻研古代典籍的目的。(用原文语句回答)

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5、解释下列画线词在句中的含义。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指闻先生的字整齐地排列着

6、闻一多先生惜时如金,请你写出一句劝人珍惜光阴的古诗或者名言一句。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六)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挺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1、简答:下面两句话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⑴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充满了作者对友人的关怀。

⑵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一个细腻的询问,充满了对老友真诚的关怀与担忧。

2、本文段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4分)

一次实验出现意外,别人请他离开,他却不愿离开。表现他献身国防科技,无私奉献的精神。

3、结尾部分引“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用是这首歌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

突出他对中华民族贡献之大。

4、“古今多少奇丈夫”中“奇丈夫”,作者用以借指邓稼先

5、本文段运用的修辞,说法正确的一项是(B)(4分)

A、比喻引用

B、引用排比

C、比喻排比

D、对比引用

6、给加点字注音:(3分)

诞生(dàn)摄制(shè)黯(àn)

(七)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平桥内__①__着一只白篷船,大家跳下船,双喜__②__前篙,阿发_③__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船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__④__开船,在桥石上一__⑤__,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⑥起两只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都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又港,于是赵庄使真在眼前了。

1、解释下列词语

①朦胧:隐约显示

②自失:(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2、给第一段空缺处补充恰当的词语,并说说这些动词表现了少年朋友们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少年朋友们去看社戏的急切、愉快的心情。

3、第一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夸张;形象地写出了我知道可以去看社戏的轻松畅快的心情。

3、选文二、三段的景物描写中,作者调动多种感官来写。

①从嗅觉方面写的有:

②从视觉方面写的有:

③从听觉方面写的有:

4、文中“连山”的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比喻。以动写静,形象生动地写出行船之快,烘托我看戏前的急切心情。

5、选文第三段中的“他”是指什么?此处描述的心境和第二段所表达的心情有什么不同?

宛转、悠扬的笛声。这里所表达的是“我”被宛转、悠扬的笛声所陶醉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6、为什么说“我”的心“沉静”又“自失”了呢?

“自失”是指听得出神,忘了自己,这里是指被美丽的夜景陶醉而出神的缘故。

7、对二、三段景物描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 )

A、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B、写秀美景色来衬托船行之快,表现农家子弟划船技术的高超

C、写船行的速度快以及“我”在看戏前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对江南美景的热爱

D、勾画出江南水乡美景,烘托“我”看戏的欢快喜悦的心情,表达作者对农村自由美好生活的热爱

(八)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说着话。我走出前舱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停了船,我们纷纷都上岸。母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

来得这样迟,但也就高兴了,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

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1、将选段分为三个层次,请用“|”在文中标明。文中详写的那个层次的大意是:

月还没有落……喝采起来。/离平桥村……叫他“八癞子”/“都回来了!……各自回去了。(大意是)孩子们偷罗汉豆

2、“回望”一词在文中结构上起_承上启下_作用。文中画线的句子分别从_视觉_ 和__听觉(感觉的角度)两方面描写所见所闻,表现了我对“社戏”的_留恋。

3、“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一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妙处?

运用比喻手法,富有江南水乡特色,一方面表明船行驶之快,另一方面表现孩子们欢快的心情。

4、“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一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侧面(间接)描写孩子们船速之快,突出孩子们驾船技术之高。

5、文中表现阿发憨厚无私的句子是:

“偷我们的吧,我们的大得多呢。”

6、从文中双喜的所言所思,可看出他是一个反应灵敏、考虑周到、充满自信的少年。

7、针对文中孩子们的行为、做法,谈谈你的看法。

文中孩子们偷豆带有游戏性质,不能视为不良行为。它重在表现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童心童趣及良好品德,同时展示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

(九)

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他们疲倦已极,已不再抱任何希望,只是靠着迷迷糊糊的直觉支撑着身体,迈着蹒跚的步履。天气变得愈来愈可怕,每到一个贮藏点,迎接他们的是新的绝望,好像故意捉弄他们似的,只留下极少的煤油,即热能。3月21日,他们离下一个贮藏点只有20公里了。但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猛,好像要人的性命似的,使他们无法离开帐篷。每天晚上他们都希望第二天能到达目的地,可是到了第二天,除了吃掉一天的口粮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第二个明天。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40摄氏度。任何希望都破灭了。他们现在只能在两种死法中间进行选择:是饿死还是冻死。四周是白茫茫的原始世界,三个人在小小的帐篷里同注定的死亡进行了八天的斗争。3月29日,他们知道再也不会有任何奇迹能拯救他们了,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

来临,不管还要忍受怎样的痛苦。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1、上面语段选自奥地利(国别)茨威格作家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他的主要

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其人物传记《三位大师》被我国教育部规定为中学生必读作品。

2.请给上面语段拟一个小标题。(3分)

答:

3.这段文字

描写他们的身体状况是疲倦已极

他们的物质供应状况是燃料已经告罄

天气情况是天气变得愈来愈可怕

这种情况表明任何希望都破灭了

面对这一切,他们做出的选择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

4、对于死的态度,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鸿毛”,李清照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王维说“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你认为本文段的主旨与谁的诗意比较吻合?说明理由。

几首诗均可,可自选角度

5.你是如何理解上面语段最后划线句子的含义的?

文中指斯科特一行虽然在南极探险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集体合作精神、奉献精神,以及超人的毅力和勇气,却使他们的心灵变得无比高尚。他们的英雄形象将永驻世人心间。(4分)

(十)

好一个安塞腰鼓!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烧灼着,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

..。它使你惊异于那

..和强盛

..、活跃

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在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1.第1—6自然段主要写安塞腰鼓的舞姿遒劲有力,给人心灵和情感带来的强烈震撼。 (2分)

2.第2段中空缺处应填的短语是。(3分) 3.第2段中加点的词语,分别强调的意思是什么?(2分)

强调了安塞腰鼓显示了后生们旺盛的生命力和动作的强健有力、气势磅礴。

4.第2段中画线的短语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不能去掉,因为这三个短语渲染了后生们动作的迅疾有力和豪放。

5.第7一12自然段主要写从力量、声响、光影的变幻、艺术享受写安塞腰鼓的舞姿给人蓬勃的想象力。并从安塞腰鼓沉重的响声写给人心灵的净化,从后生们生命中喷发出来的力量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震撼。(2分)

6.第lO段“思绪中不存在任何隐秘”中“不存在任何隐秘”可理解为人们已经完全融入到安塞腰鼓的表演中,并在鼓声的震撼下思绪的飞扬。 7.读第12—14自然段,哪些语句写出了“静寂”的程度?(2分)

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十一)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扳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为什么说“我的良心受伤了”?

答:因为我犯下了无法补救的过失,它就像针一样,时时刺痛着我的心。

2、第30段采用了何种人物描写手法?抒发了“我”怎样的感情?

答:心理活动描写。抒发了“我”愧疚、自责之情。

3、“我”的过失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过失?

答:“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动物”“我”没有对鸟亡事件作冷静的分析,没有认真地调查研究便清率地作出了判断。

4、为什么“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答: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它,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5、如果这只猫没死,你认为“我”有改正过失的机会吗?为什么?

6、选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什么?选段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议论、抒情。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十二)

就在这时,我看见从那拨老斑羚里走出一只公斑羚来。公斑羚朝那拨年轻斑羚示意性的咩了一声,一只半大的斑羚应声走了出来。一老一少走到伤心崖,后退了几步,突然,半大的斑羚朝前飞奔起来,差不多同时,老斑羚也扬踢快速助跑,半大的斑羚跑到悬崖边缘,纵身一跃,朝山涧对面跳去;老斑羚紧跟在半大斑羚后面,头一勾,也从悬崖上窜跃出去。这一老一少跳跃的时间稍分先后,跳跃的幅度也略有差异,半大斑羚幅度稍偏高些,老斑羚角度稍偏低些,等于是一前一后,一高一低。我吃了一惊,怎么,自杀也要老少结成对子,一对一对去死吗?这只半大斑羚和这支老斑羚除非插上翅膀,否则绝对不可能跳到对面那座山崖上去!突然,一个我做梦都无法想象的镜头出现了,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踢下。老斑羚的跳跃能力显然要比半大斑羚略胜一筹,当它的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踢下时,刚好处在跳跃弧线的最高点,就像两艘宇宙飞船在空中完成了对接一样,半大斑羚的4只蹄子在老斑羚宽阔结实的背上猛蹬了一下,就象踏在一块跳板上,它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奇迹般的再度升高;而老斑羚就像燃料已输送完了的火箭残壳,自动脱离宇宙飞船,不,比火箭残壳更悲惨,在半大斑羚的猛力踢蹬下,像只突然断翅的鸟笔直坠落下去。这半大斑羚的第二次跳跃力度虽然远不如第一次,高度也只有地面跳跃的一半,但足够跨越剩下的最后两米路程了。瞬间,只见半大斑羚轻巧的落在对面山峰上,兴奋的咩叫了一声,钻到磐石后面不见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咩了一声(miē)②蹿跃(cuān )③残壳(ké)④磐石(pán )

2、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

A、徘徊飞跑跃钩

B、后退飞奔跳低

C、后退飞跑跳钩

D、后退飞奔跃钩

3、“这只半大斑羚和这支老斑羚除非插上翅膀,否则绝对不可能跳到对面那座山崖上去!”这句话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烘托斑羚的行动令人震撼,为下文写斑羚的成功飞渡作铺垫。

4、“而老斑羚就像燃料已输送完了的火箭残壳,自动脱离宇宙飞船,不,比火箭残壳更悲惨,在半大斑羚的猛力踢蹬下,像只突然断翅的鸟笔直坠落下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说老斑羚比“火箭残壳更悲惨”?

比喻。火箭残壳完成任务后被废弃固然悲惨,但是它毕竟没有生命,不知道痛苦,而老斑羚是有生命的,明知道会有死亡的结局却仍然勇于献身,所以更显悲惨。

5、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人类应该学习斑羚的什么精神?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