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膏矿产资源现状

中国石膏矿产资源现状

中国矿产资源开发现状综述

中国矿产资源开发现状综述 姓名:班级:学号: 摘要:矿业是人类从事生产劳动古老的领域之一。矿业的发展与扩大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30%以上的工农业用水均来自矿产资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矿产资源是人类的生命基石。人类使用矿产资源历史悠久,中国至少在50万年以前就开始利用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的快速稳定的供给。我国虽然是个矿产资源大国,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而且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对矿产资源的依赖仍然很大。我们一定要做好国家矿产资源的宏观预测调控,健全制度,完善法规,转变观念,坚决关闭小矿业,加快技术进步,树立精品意识,实施全球资源战略,开发、利用、保护好我国现有的矿产资源,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实现“矿业强国”,并最终保证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矿业开发,矿业分布与存储,矿业现状,矿业可持续发展 1.中国矿产资源储存分布情况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矿产资源种类较齐全的、矿产自给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资源总量大,一部分矿种(矿组)的储量名列世界前茅或首位。中国现在已经发现171中矿产资源、其中已经查明储存量的有158种,其中能源矿产10种,金属矿产54种,水气矿产3种。面前已经拥有矿产地18000处,大中型的矿产有7000余处,是世界第三大矿产资源国。而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居第53位,个别矿种甚至居世界百位之后。 1.1 富矿少,贫矿多。 我国矿产资源,贫富矿兼有,而以贫矿居多,品位低,不能直接供冶炼和化工利用,而矿石在采选过程中,浪费也很严重。开采时采富弃贫,使矿石品位下降,富矿越来越少,选别时技术落后,富集率低,并形成大量尾矿,无法合理利用。 1.2 地区分布不平衡。 我国的煤炭贮量中,山西省占1/4,内蒙古自治区占1/5,而南方很少。石油也存在这种北多南少的状况,大庆、辽河、华北、胜利等几大油田都集中在北方,有色金属则是南多北少,如钨、锰、镍、铅、锌矿等。这种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的不相匹配,长期形成了北煤南调、西煤东运的局面,大大提高了矿产开发的成本。[1] 1.3 共生、伴生矿床多,单一矿床少。 中国80%左右的有色矿床中都有共伴生元素,其中尤以铝、铜、铅、锌矿产多。而且不少矿石嵌布粒度细,结构构造复杂。中国有色矿产资源中,虽然共伴生元素多,若能搞好综合回收,可以提高矿山的综合经济效益,同时由于矿石组份复杂,势必造成选冶难度大、建设投资和生产经营成本高的现状。

中国银矿产资源的现状

中国银矿产资源的现状 中国是开采和利用银金属最早的国家之一。 十九世纪末叶,在中国已经出现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找矿勘探和采矿技术的银矿山,同时能够生产白银。当时有河北承德三山银矿山(1882年)、广西贵县天平寨银矿山(1889年)、广东香山天华银矿山(1888年)以及吉林天宝山银矿山(1890年)等。 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有了现代科学理论武装的地质勘探队伍,开展了大规模的地质找矿并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发现了大量前所未有的新的矿产资源,但却没有银矿找矿的报道,也没有这方面的统计资料。 1975-1980年,世界银矿的储量由18.66万吨提升到25.27万吨时,中国还没有一吨银矿储量的资料。当时已发现了并勘探世界级的超大型铅锌矿——云南金顶铅锌矿(伴生Ag品位10.4g/t)和号称密西西比型(MVT)铅锌矿甘肃厂坝铅锌矿以及广东凡口铅锌矿(共生Ag品位102g/t),银矿资源量达到了5000t,却没有找到对银矿找矿有贡献的记载,因为那时国家还没有提出独立银矿的工业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银矿产资源的认识产生了影响。 1982年,地质矿产部在广西博白召开了全国银矿的地质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独立银矿的概念。独立银矿是指矿石的银品位和储量均达到了工业独立开采利用的要求;共生银矿是指除银元素外,还共生有其他金属组分并达到工业生产要求;伴生银矿是指银元素含量较低,达不到独立开采利用的要求,只能在开采其他主要产品时顺便回收银。当时确立了银的工业指标为: 边界品位Ag=40g/t 可采品位Ag=100g/t 1987年,全国储委又把边界品位为:40-50g/t,工业品位100-120g/t。 1989年国务院成立了“白银地质勘查基金委员会”,确定了银矿勘查工作条例,对重视白银找矿并有成果的单位予以奖励。在条例上第一次明确了独立银矿、共生银矿、伴生银矿的概念。1990年国家制定了《银矿地质勘探规范》,进一步强调了独立银矿、共生银矿和伴生银矿的地质勘探工作要求,并确定了独立银矿、共生银矿和伴生银矿的勘探指标。 独立银矿:Ag品位大于150g/t 共生银矿:Ag品位在100-150g/t 伴生银矿: Ag品位小于50g/t

我国矿产资源安全现状

我国矿产资源安全现状 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泛指由地质作用形成于地壳中以固态、液态和气态形式存在,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资源;铁、锰、铬等黑色金属矿产;铜、铅、锌、钴、镍等有色金属矿产;金、银、铂、钯等贵金属矿产;铀、镭、钍等放射性金属矿产;铊、铟、镧、铈等稀有金属矿产;菱镁矿、滑石等冶金辅助矿产;钾盐、硫、磷等化工矿产;高岭石、膨润土、蒙脱石等非金属材料矿石;各种石料、石灰岩、石膏、石棉等建筑材料矿产;红宝石、蓝宝石、翡翠、玛瑙等宝玉石矿产和地下水(热)资源等。 矿产资源为人类提供了95%以上的能源来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王安建,王高尚,2002),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是,由于矿产资源的地质属性,其在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分布是不均衡的,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是有限的。 产资源的分布与特点 目前,全球已经发现矿产资源200余种。根据王安建等同志的观点(王安建、王高尚,2002),矿产资源空间分布受地质规律控制。液态和气态的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大型沉积盆地内,铁、铜、铝等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造山带中,煤则兼有之。具体分布与特点如下。 (一)矿产资源的全球分布 截止2000年底,全球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1421亿吨,各地区储量及其所占世界份额差别很大。人口不足世界3%、仅占全球陆地面积4.21%的中东地区石油储量为925亿吨,占世界储量的65%,是世界所有其他地区石油储量总和的近两倍、亚太地区的15倍和西欧地区的37倍。尽管前苏联地区、非洲、北美和南美洲也分布着相当数量的石油,但其储量仅分别相当于中东地区的1/7至1/11。全球现有石油资源空间分布的极其不均衡是其自然属性的体现,是地球演化过程中自然地质作用的结果。 与石油相比,天然气的地区分布相对均衡一些。2000年底,世界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150万亿立方米。前苏联占世界总量的37.75%,中东地区与之相当,接近世界总量的35%,居第二。亚太地区、西欧地区、非洲、北美和南美洲储量变化在5.2至11.1万亿立方米之间,不足世界总量的28%。 全球煤炭资源空间分布较为普遍。2000年底,全球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9842亿吨。其中,亚太地区、前苏联地区和北美洲储量相近,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29.7%、26.1%和23.4%。西欧地区分布1220亿吨,占世界总量的12.4%;非洲和南美洲较少,中东地区几乎没有煤炭。 铁矿床遍及世界各地,空间上主要分布在东欧-前苏联、亚太和南美地区。2000年底全球剩余探明铁矿储量(含铁量)723.5亿吨,其中东欧-前苏联地区和亚太地区,分别占世界铁矿储量的45.6%和31.2%。南美、北美和西欧分别占世界的8%、5.8%和6.5%,中东地区和非洲地区匮乏。

我国矿产资源行业现状分析

我国矿产资源行业现状分析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2000 年以来,我国找矿发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近10 年我国新发现矿产地数量基本保持在100 处以上,在2008 年前,增幅总体表现较为平稳。2009年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达到398 处,增幅较大,是2000 年的3 倍,主要矿种为煤炭、铁矿、铅锌矿和金矿。应该说,2009 年也是10 年来新发现矿产地最多的时期。 内容选自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锰矿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1) 地质找矿尚有很大潜力。综合有关成果评价认为,我国能源探明程度为31%,固体矿产探明程度为35. 4%; 资源储量潜力较高,能源及大部分固体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年均增速保持在1% ~4%,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西部地区占全国的67%、中部地区占26%、东部和东北地区仅占7%; 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较大的省区市主要有内蒙古、山西、新疆、陕西、山东、四川、贵州等。矿山数量在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四大区域板块中分布比例为4∶3∶2∶1,以云南、贵州、四川和湖南4 省分布最多。 2) 勘查投资增速较快,标志找矿真实投入的钻探工作量快于货币投入增长。据统计分析,2009年我国非油气矿产勘查投入达303 亿元,相当于2000 年的21 倍多,是2001 年的11 倍多。从工作量来看,2009 年非油气钻探工作量达1 720 万m3,是2000 年的22 倍多,是2001 年的17 倍。正如有位国际知名的找矿专家所言,衡量地质找矿的关键指标,“除了钻探还是钻探”! 近几年钻探工作量的投入增长超过了货币投入增长,说明这几年勘查投入结构中,相对固定费用趋于稳定,而真实有效的找矿投入不断上升。 3) 探矿权登记空前活跃,近年趋于调整回稳。据统计,2009 年全国探矿权累计约为3. 2 万个,是2001 年的5. 6 倍( 2001 年为0. 57 万个) ,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25%以上。 2001—2009 年,年均新设探矿权为5 700 个,高峰为2004—2006 年,其中2005 年新设探矿权接近1 万个。之后受政策调控影响,新设探矿权逐年回落,2009 年新设探矿权回落到4 000 个以下。 说明随着矿业权管理政策的调整,盲目申请探矿权、市场进入无序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4) 新发现矿产地和新增资源量同步快速增长。 2000 年以来,我国找矿发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近10 年我国新发现矿产

中国自然资源现状

中国矿产资源现状 人类社会所经历的石器时代、陶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煤与石油时代及未来的信息时代,都是以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为标记的,所不同的是主要利用的矿产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利用方式等在各个阶段有所不同。 中国是世界最早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国家之一。 考古学家证明:距今200万年前的“巫山人”和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就已开始利用多种石料矿产制作工具;旧石器时代晚期,北京“山顶洞人”已能利用石料制作精巧的工具和装饰品,并利用赤铁矿粉作为颜料;新石器时代,已广泛利用粘土、陶土制作陶器、彩陶和黑陶(距今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和距今45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新石器时代矿产利用的重要进展是铜的利用(甘肃齐家坪文化)、玉的利用(江苏淮安青莲岗文化)和煤的利用(辽宁新乐遗址);夏、商、周时期,已广泛利用铜、锡、铅来制造青铜工具和器具,开始利用铁矿来制作工具;春秋时期是铜器时代向铁器时代过渡的时期,能制造生铁,是世界最早制造生铁的国家之一;战国时期,我国已进入铁器时代,开始开采利用砂金,也开始利用银矿,战国墓葬里有很多银器;秦汉时期,除利用金、银、铜、铁、锡、铝、汞等7种金属矿产外,还开始利用煤作为炼铁和取暖的燃料,石油、天然气已有发现并利用天然气来煮盐;三国、两晋、南北朝和元朝矿业发展缓慢;唐宋和明清时期矿业均有新的发展,总体上矿业还比较落后;新中国成立前比较完整的矿山仅300多个。 新中国成立近50年来,矿产勘查开发事业获得了空前的大发展,到1998年底,中国已发现矿产171种,有探明储量的矿产153种。其中:能源矿产8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88种;其他水汽矿产3种。 中国已发现矿点、矿化点共25万多处,其中已进行了不同程度地质工作取得储量的有2万多处。探明矿产资源总量的潜在价值约占世界的12%,居世界第3位。而人均占有量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 我国45种主要矿产按探明储量(表2-3)在世界上的地位排序如下:居世界第一位的矿产有稀土、石膏、钒、钛、钽、钨、膨润土、石墨、芒硝、重晶石、菱镁矿、锑共12种;居世界第二位的矿产有锡、铌、锂、铂、石棉、煤、滑石、萤石、硫、银、被共11种;居世界第三位的矿产有锌、磷共2种;居第四位的矿产有高岭土、铅、珍珠岩共3种;居第五位的矿产有铁、汞、金、硼、耐火粘土、天然碱共6种;居第五位以后的矿产有铜、镍、锰、铝土矿、石油、天然气、钾、铬、铂、金刚石共10种。我国45种主要矿产占世界储量的百分比、位次状况如图2-2所示。

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状况

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状况 当今世界上的国家很少有仅靠自身的矿产资源来发展本国经济的,但是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无疑是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主要矿产品进口量逐年上升。1987年我国矿产品及初级加工制品出口创汇62亿美元,而进口则达98亿美元;1988年出口85.75亿美元,进口116.8亿美元,逆差达31.1亿美元。可以说我国已逐渐成为矿产资源进口大国。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增长很快,主要矿产资源短缺的态势日益明显。1989年我国铁矿石原矿的产量为 1.714 5亿吨,进口铁矿砂1 259万吨。2000年现有铁矿的生产能力将减少10%~20%,因而2000年我国铁矿石产量基本稳定在目前水平。资源缺口增加,每年需进口铁矿砂2 000万吨~3 000万吨。预计2020年铁矿石产量可达2.8 亿吨~3.0亿吨,每年需进口4 500万吨~5 000万吨铁矿砂。 现有铜、铅、锌生产能力2000年减少30%~40%,三分之二有色金属统配矿山主要金属生产也到了中晚期。如果地质勘探无重大突破,21世纪初,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将出现全面紧缺的局面。

2.金属的存在和冶炼 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十分丰富,除蕴藏在地壳中的外,还有数量很大的海滨沙矿和海底金属矿藏(如锰结核和重金属矿床等),它们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陆地上可用来制取金属的矿石大约有以下八大类: (1)天然金属矿,如金、银、铂、汞等贵金属,常以单质形式存在; (2)氧化物矿,如铝矾土Al2O3·nH2O、赤铁矿Fe2O3和锡石SnO2等; (3)碳酸盐矿,如石灰石CaCO3、孔雀石Cu2(OH)2CO3等; (4)硅酸盐矿,如绿柱石Be3Al2Si6O18、高岭石(Al2Si2O7·2H2O)等; (5)硫酸盐矿,如重晶石BaSO4、石膏CaSO4·2H2O等; (6)磷酸盐矿,如磷酸钙Ca3(PO4)2和磷酸稀土矿等;

甘肃省矿产资源情况

甘肃省矿产资源情况 1、甘肃省矿产资源概况 甘肃省位于黄河上游,地处西北内陆,介于北纬32°3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总国土面积45.48万km2。 全省地质环境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相对丰富。截止2004年底,省内已发现矿产156种(不含亚种),占全国发现矿种的91%,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92种。编入矿产储量表的矿产地有830处。其中大型73处,中型194处,小型563处。在保有资源储量中位居全国第一位的有镍、钴、铂、钯、锇、铱、钌、铑、硒、铸型粘土等10种,居前五位的34种,前十位的60种,其中钒、钨矿分别居第七、八位。见表1。全省已查明地下水资源量153.9亿立方米/年。可开采水资源量46.2亿立方米/年。 我省已知矿产的分布格局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和分区集中的特点。河西以黑色、有色金属及化工非金属为主;中部是有色金属及建材矿产的聚集区;陇东以赋存煤和石油为特征;陇南则是有色和金的聚集区。 截至2010年底,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79种(含亚矿种,下同),其中,已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111种,占全省已发现矿种的62%,未查明资源储量的68种,占全省已发现矿种的38%。列入《甘肃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固体矿产95种、矿产地1184处(含共伴生矿产,下同),其中固体燃料矿产地234处,黑色金属矿产地119处,有色金属矿产地253处,贵重金属矿产地273处,稀有稀土分散元素矿产地34处,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地75处,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地42处,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产地154处;勘查程度勘探阶段259个、详查阶段291个、普查阶段634个。 据《2010年全国主要矿产资源储量通报》统计,在已查明的矿产中,我省资源储量名列全国第1位的矿产有12种,居前5位的有29种,居前10位的有58种。

矿产资源现状与对策研究

矿产资源现状与对策研究 随着矿产开采业的飞速发展,对我国矿产资源的开采业越来越广泛,中国的矿产资源丰富,但各个地域的分布情况不同,资源分配不均匀,这就造成不同地域在矿产产业上的开采力度不一。我国矿产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都需要详细的分析,并作出相应的的对策保证我国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采。这也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标签:矿产资源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研究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的开采业也越来越繁荣,勘察并合理开采我国矿产资源是对矿产资源开发的一项重要策略。矿产资源的勘察对我国矿产资源新资源的发现也是必要的手段。矿产资源作为一种基础产业,是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支持,所以对矿产资源的开发是提高我国经济水平的必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矿产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当今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1我国矿产资源的现状 我国的矿产资源种类繁多、总量丰富、地域分布广。煤矿作为一种能源矿产,历史悠久,它的开采量在我国首位。不仅煤炭资源丰富,而且品种齐全和分布广泛。我国32个省(区、市)中,除了上海市没有煤炭外,都有丰富煤炭资源。但是其区域分布不均衡,总体特征是北多南少,西多东少,山西和西北地区最富集。华北地区1930.84亿吨,占57.87%,华中地区148.68亿吨,占4.46%,华南地区11.25亿吨,占0.34%;华东地区253.75亿吨,占7.60%,东北地区144.53亿吨,占4.33%,西北地区557.39亿吨,占16.70%,西南地区290.35亿吨,占8.70%。 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具有品种齐全,储量丰富,分布广泛的特性。其矿产储存种类有54 种。其中铁矿的分布最多,在我国各地已知的铁矿区有1834处。大型和超大型铁矿区主要分布在辽宁鞍山-本溪铁矿区、冀东-北京铁矿区、河北邯郸-刑台铁矿区、山西灵丘平型关铁矿、山西五台一岚县铁矿区、内蒙古包头一白云鄂博铁锈稀土矿、山东鲁中铁矿区等地的分布较多,其他地方也有分布。其次是锰矿在全国已探明的锰矿区共有213处,主要分布在辽宁瓦房子、福建连城、湖南湘潭、民乐、玛瑙山、响涛园等地都有锰矿。还有其他矿产,如铬矿、钛矿、钒矿、铜矿、铅矿、锌矿、铝土矿、镁矿、镍矿、钴矿、钨矿、锡矿、铋矿、钼矿、汞矿、锑矿、铂族金属、锗矿、镓矿、铟矿、沲矿铊矿、铪矿等等,在各地的分布不尽相同。 中国非金属矿产也具有品种很多,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的特性。已探明储量的非金属矿产有88种,根据用途可分为4类:第一类是冶金辅助原料类,主要矿种有菱镁矿、耐火粘土、普通萤石、白云岩、蓝晶石、红柱石、矽线石、熔剂用灰岩、铸型用砂等。第二类是化工原料类,主要矿种有磷、硫、钾盐、化工用

矿产资源开采行业

矿产资源开采行业 市场主体应知事项告知单 矿产资源开采行业市场主体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除需依法办理营业执照外,还应根据具体经营范围分别办理以下事项: 一、采矿许可证 (一)法律、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2、《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 3、《江苏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 (二)申请人须达到的条件、标准和要求 设立矿山企业,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并依照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由审批机关对其矿区范围、矿山设计或者开采方案、生产条件、安全措施和环境保护措施等进行审查;审查合格的,方予批准。 (三)办理流程 1、申请:直接到窗口申请或邮寄申请 2、受理:收到申请材料当场或5个工作日内完成申请材料的受理工作。材料可当场更正的,允许当场更正。不属于许可范畴或不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的,不予受理,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告知申请人向有关部门申请。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本行政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出具《受理通知书》。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当场或5个工作日内退回材料,出具一次性《补正通知书》。

3、审查:行政机关发现行政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告知利害关系人。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应当听取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的意见。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行政机关应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依法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4、决定:依法在受理后9个工作日内作出许可或不予许可的决定。作出不予许可决定的,书面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依法申请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作出准予许可决定的,按规定标准收费,颁发采矿许可证,并在网站公开。 (四)提交材料 1、划定矿区范围批复与矿区范围图(以1:10000地形地质图为地图); 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及其审查意见; 3、占用矿产资源储量登记书或地热及矿泉水矿产资源储量登记书; 4、储量报告(地质勘查报告)及评审备案证明; 5、采矿权申请报告; 6、开采矿产资源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7、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及其审查意见和备案证明; 8、采矿权申请人资质条件证明(资金、设备及技术人员明细材料); 9、采矿权评估报告书及备案证明(需要缴纳采矿权价款的); 10、土地复垦方案及其审查意见(指固体矿产); 11、审批机关认为需提交的其他资料。 (五)其他

中国金属矿产资源概况

中国金属矿产资源概况 中国金属矿产资源品种齐全,储量丰富,分布广泛。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54种。即;铁矿、锰矿、铬矿、钛矿、钒矿、铜矿、铅矿、锌矿、铝土矿、镁矿、镍矿、钴矿、钨矿、锡矿、铋矿、钼矿、汞矿、锑矿、铂族金属(铂矿、钯矿、铱矿、铑矿、锇矿、钌矿)、金矿、银矿、铌矿、钽矿、铍矿、锂矿、锆矿、锶矿、铷矿、铯矿、稀土元素(钇矿、钆矿、铽矿、镝矿、铈矿、镧矿、镨矿、钕矿、钐矿、铕矿)、锗矿、镓矿、铟矿、铊矿、铪矿、铼矿、镉矿、钪矿、硒矿、碲矿。各种矿产的地质工作程度不一,其资源丰度也不尽相同。有的资源比较丰富,如钨、钼、锡、锑、汞、钒、铁、稀土、铅、锌、铜、铁等;有的则明显不足,如铬矿。 铁矿 中国是铁矿资源总量丰富、矿石含铁品位较低的一个国家。目前已探明储量的矿区有1834处,总保有储量矿石463亿吨,居世界第5位。除上海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外,铁矿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以东北、华北地区资源为最丰富,西南、中南地区次之。就省(区)而言,探明储量辽宁位居榜首,河北、四川、山西、安徽、云南、内蒙古次之。中国铁矿以贫矿为主,富铁矿较少,富矿石保有储量在总储量中占2.53%,仅见于海南石碌和湖北大冶等地。从铁矿成因类型来看,根据程裕淇和赵一鸣等的意见,主要有与铁质基性、超基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岩浆型铁矿床,如四川攀枝花铁矿床,与中酸性(包括偏基性与偏碱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接触交代-热液铁矿床,如湖北大冶、福建马坑、内蒙古黄岗等;与中性钠质或偏钠质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铁矿,如江苏、安徽两省的宁芜铁矿、云南大红山铁矿等;沉积型赤铁矿和菱铁矿床如鄂西、赣西、湘东地区的赤铁矿;变质沉积铁矿,如鞍山铁矿、冀东铁矿等;风化淋滤残积型铁矿,如广东大宝山、贵州观音山等。铁矿成因类型以分布于东北、华北地区的变质-沉积磁铁矿为最重要。该类型铁矿含铁量虽低(35%左右),但储量大,约占全国总储量的一半,且可选性能良好,经选矿后可以获得含铁65%以上的精矿。从成矿时代看,自元古宙至新生代均有铁矿形成,但以元古宙力量重要。 锰矿 中国锰矿资源较多,分布广泛,在全国21个省(区)均有产出;有探明储量的矿区213处,总保有储量矿石5.66亿吨,居世界第3位。中国富锰矿较少,在保有储量中仅占6.4%。从地区分布看,以广西、湖南为最丰富,占全国总储量的55%;贵州、云南、辽宁、四川等地次之。从矿床成因类型来看,以沉积型锰矿为主,如广西下雷锰矿、贵州遵义锰矿、湖南湘潭锰矿、辽宁瓦房子锰矿、江西乐平锰矿等;其次为火山-沉积矿床,如新疆莫托沙拉铁锰矿床;受变质矿床,如四川虎牙锰矿等;热液改造锰矿床,如湖南玛璃山锰矿;表生锰矿床,如广西钦州锰矿。从成矿时代来看,自元古宙至第四纪均有锰矿形成,以震旦纪和泥盆组为最重要。 铬矿 中国铬矿资源比较贫乏,按可满足需求的程度看,属短缺资源。总保有储量矿石1078万吨,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对策知识分享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对策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对策 1.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1.1自然资源的定义 广义的自然资源包括实体性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如给予人以舒适性、提供生产发展场所等,即指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具有某种功能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狭义的自然资源则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实体性资源,即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生态价值或经济价值,从而提高人们当前或可预见未来生存质量的天然物质和自然能量的总和。本文探讨的是狭义上的可量化、可补偿的、直接或间接进入社会经济循环体系的自然资源。 1.2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自然资源归纳起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自然性。自然资源是天然物品,与人工合成品具有本质区别。 (2)历史性。多数自然资源是经过漫长的自然历史过程形成的。例如石油的形成需要数万年或更长的时间。 (3)稀缺性。地球上自然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对非生态资源而言,随着人类消耗量的增加,资源储量会逐渐减少直至完全耗尽(如石油);对生态资源而言,如果人类的利用速度超过其更新速度,也会导致枯竭(如森林)。

(4)整体性。各类自然资源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时空上往往交互重叠、互相依存,共同构成完整的资源系统,对任何一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必然对其它资源产生影响,并进而导致整个资源系统的变化。 (5)种类与功能多样性。自然资源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仅已被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就有2000多种。一种自然资源的功能也是多样的,比如森林既可以提供木材、林木等副产品,还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多重生态功能,这些功能整体地发挥作用,人们不可能在改变资源系统中某一项功能的同时又使周围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6)可更新性与不可更新性。多数自然资源具有自我更新或再生的能力,通过不断的更新保持数量和质量平衡,但其自然更新速度是有差别的。一些自然资源不能自我更新,会越用越少(如石油)。 (7)空间分布不均衡性。由于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同类自然资源的分布是不均衡的,类型、储量、质量也有很大差别。 (8)国界性。自然资源按国界进行划分,和人一样具有国别。但也不完全如此,如大气资源不受国界限制、国境线上的地下矿产资源可能引起国际纠纷、某些动物自由游动可以“改变国籍”等。(9)公共性。自然资源是全社会、全人类共有的财富,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原则上不能限制任何人享受其所提供的生态、社会服务,任何人对某些资源的享受也不会影响他人的享受。同时,不少

2018年中国矿产资源分析报告

2018年中国矿产资源分析报告

目 录C ontents III 摘 要 ……………………………………………………………………………1第一章 矿产资源储量……………………………………………………………3一、矿产资源储量 …………………………………………………………3二、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评审备案 …………………………………………7三、矿产资源潜力 …………………………………………………………7第二章 矿产资源勘查…………………………………………………………10一、地质勘查投入 ………………………………………………………10二、油气矿产勘查 …………………………………………………………12三、非油气矿产勘查 ………………………………………………………12第三章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14一、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 …………………………………………………14二、矿产品生产与消费 ……………………………………………………14三、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17第四章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绿色矿业发展.......................................21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 .............................................21二、绿色勘查 ........................................................................22三、绿色矿山 ........................................................................23第五章 矿产资源政策法规 (24) 一、矿产资源法规 (24) 目 录

矿产资源评价规范

关于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报告编制 有关事宜的通知 各有关项目承担单位: 为规范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报告的编制,根据《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特提出如下总的原则,请各有关项目承担单位在编制1999-2000年结题的矿产资源调查报告时遵照执行。 一、勘查工作程度要求 1、预查阶段:搜集并分析区内地质、矿产、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资料,对预查区内的找矿有利地段、物探和化探异常、矿点、矿化点进行野外调查工作;对有价值的异常和矿化蚀变体要选用极少量工程加以揭露;如发现矿体,应大致了解矿体长度、矿石有用矿物成分及品位、矿体厚度、产状等,大致了解矿石结构构造和自然类型,为进一步开展普查工作提供依据,并圈出矿化潜力较大的普查区范围。如有足够依据,可估算预测资源量。 2、普查阶段:搜集区内地质、矿产、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资料,通过适当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和物探、化探等方法及有限的取样工程,大致查明普查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大

致查明矿体(层)的形态、分布、规模、产状和矿石质量,推断矿体的连续性,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矿石加工选冶性能进行类比研究,最终提出是否具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并圈出可供进一步开展详查工作的范围。 二、矿产资源评价指标 矿产资源评价指标,是指矿产质量方面和开采技术条件方面的要求。 鉴于大调查开展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程度相对较低,而矿床工业指标应根据矿石选冶试验才能具体确定,因此,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矿产资源评价中涉及的评价指标,原则上可比照1987年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办公室主编的《矿产工业要求参考手册》(地质出版社)有关规定执行。总体上按照坑采的独立矿床工业要求的高限,自然地理和交通条件较差、海拔较高地区,评价指标可适当提高。 三、矿体圈定原则 1、矿体的连接:一般应先连接地质体,然后根据一般工业指标、工程控制情况,结合矿体特征、控矿因素、矿化规律及物化探异常连接矿体,矿体连接的厚度不得大于相邻两工程的最大见矿厚度。 2、矿体的边界圈定:应充分考虑矿体的形态、空间产出规律,当矿体长度与厚度呈正相关关系时,在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可科学地确定外推边界。外推矿体边界时,要充

中国矿产资源分布情况

中国矿产资源分布情况 中国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约占世界总量的12%,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占有量较少,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迄今为止,共发现矿产171种,其中探明储量的矿产158种(能源矿产10种、黑色金属矿产5种、有色金属矿产41种、贵重金属矿产8种、非金属矿产91种、其他水气矿产3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矿种比较齐全、配套程度较高的少数国家之一。按探明储量计算,中国45种主要矿产中有25种居世界前三位,其中稀土、石膏、钒、钛、钽、钨、膨润土、石墨、芒硝、重晶石、菱镁矿、锑等12种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如下: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煤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铁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铜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华东。铅锌矿遍布全国。钨、锡、钼、锑、稀土矿主要分布在华南、华北。金银矿分布在全国,台湾也有重要产地。磷矿以华南为主。 主要矿产资源包括:

◆煤炭资源:中国煤炭储量居世界第一位。全国已探明的保有煤炭储量为10000亿吨,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以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区的储量最为丰富。 ◆油气资源:主要蕴藏在西北地区,其次为东北、华北地区和东南沿海浅海大陆架。截至1998年底,中国已找到509 个油田和163个气田。累计探明石油和天然气地质储量分别为198.5亿吨和1.95万亿立方米,列世界第9位和第20位。其中陆上石油资源量和天然气资源量分别占中国同类资源 总量的73.8%和78.4%,已形成松辽、渤海湾、塔里木、准格尔-吐鲁番、四川、陕甘宁等六个大型油气区。 金属矿产: ◆黑色金属:探明储量的有铁、锰、钒、钛等,其中铁矿储量近500亿吨,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山西和四川等省。 ◆有色金属:凡是在世界上已发现的有色金属矿在中国均有分布。其中,稀土的储量占世界的80%左右,锑矿的储量占世界的40%,钨矿的储量则为世界其他国家储量总和的4倍。截止2000年底,中国已经发现矿产171种,其中有探明有储量的矿产157种,矿产地2万多处。

中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对我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 ——《矿产勘查与评价》读书报告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它是人类环境与发展跨世纪的行动议程。1993年10月北京召开了“中国21世纪议程”国际研讨会。次年通过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成为中国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性文件。1996年10月,“中国21世纪议程第二次高级圆桌会议”在北京召开,在会议开幕式上邹家华副总理指出:“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永恒主题。 目前,我国一次性能源、工业原料以及农业生产资料主要来自于矿产资源。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将继续以本国矿产资源为基础来发展经济,而矿产资源供应的关键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1世纪是我国进一步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机,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矿产资源必将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现状及基本特征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矿产勘查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国家探明了大批矿产资源,基本上保证了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矿种比较齐全的少数几个资源大国之一。与此同时,我国矿产开发利用也成绩斐然,目前已成为世界矿业大国之一,全国年矿石总产量为50亿吨,其中国有生产矿山开发利用的矿种数为150个,年产矿石量约为20亿吨(不含石油、天然气);非国有小型矿山开发利用的(亚)矿种数为179个,年产矿石量约30亿吨。原油产量为1.67亿吨。我国原油、煤炭、水泥、粗钢、磷矿、硫铁矿10种有色金属产量已跃居世界前列。我国固体矿产开发的总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 经过多年的发展,总体上我国的矿产资源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其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矿产资源总量丰富、品种齐全,但人均占有量少

中国矿产资源(萤石)全解

中国矿产资源(萤石) 萤石,又称氟石,是工业上氟元素的主要来源,是世界上20几种重要的非金属矿物原料之一。它广泛应用于冶金、炼铝、玻璃、陶瓷、水泥、化学工业。纯净无色透明的萤石可作为光学材料,色泽艳丽的萤石亦可作为宝玉石和工艺美术雕刻原料。萤石又是氟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其产品广泛用于航天、航空、制冷、医药、农药、防腐、灭火、电子、电力、机械和原子能等领域。随着科技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萤石已成为现代工业中重要的矿物原料,许多发达国家把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储备。我国萤石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矿床类型繁多,资源储量、生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一、矿物原料特点 氟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元素,它的化合物有萤石(CaF2)、氟磷灰石〔Ca5(PO4)F〕、冰晶石(Na3AlF6)、氟镁石(MgF2)、氟化钠(NaF)、氟碳铈矿〔(Ce.La)(CO3)F〕等150多种。其中最重要的矿物是萤石。 萤石分子式为CaF2,纯净萤石含钙(Ca)占51.3%,氟(F)占48.7%。但萤石矿物中常混入氯、稀土、铀、铁、铅、锌、沥青等。萤石矿物属等轴晶系,晶形多呈立方体,少数为菱形十二面体及八面体。多形成穿插双晶。集合体为致密块状,偶成土状块体。硬度为4,性脆、解理完全,比重为3.18,熔点1 360℃。萤石一般不溶于水,与盐酸、硝酸作用微弱,在热的浓硫酸中可完全溶解而生成氟化氢气体和硫酸钙。结晶的萤石有多种颜色,在X射线、热紫外线和压力的作用下色泽会发生变化,有些萤石在紫外线或阴级射线作用下会发

出萤蓝色或紫罗蓝色光,有些在受热和阳光或紫外线照射下发磷光,还有些会发出磨擦萤光。结晶状态完好的萤石还具有很低的折射率(n=1.4339)和低的色散率,同时也是异向同性的物质,具有不寻常的紫外线透过能力。 萤石常与石英、方解石、重晶石、高岭石、金属硫化物矿共生。根据矿物的共生组合,构造条件,围岩特征,并结合加工性能,萤石矿床可分为单一型萤石矿床和“伴生”型萤石矿床。单一型萤石矿床矿石组成以萤石、石英为主,并有少量的方解石、重晶石、高岭石、黄铁矿、冰长石、钾长石、微量的金属硫化物和含磷矿物。此类矿石主要是作为冶金萤石块矿、浮选化工级(酸级)萤石精矿、陶瓷(建材)级萤石粉矿和光学萤石、宝玉石萤石等。另一类就是“伴生”型萤石矿床,在这类萤石矿床中矿石主要矿物以铅锌硫化物、钨锡多金属硫化物和稀土磁铁矿为主,萤石作为脉石矿物分布于硫化矿物或磁铁矿之中,随主矿开采而被综合回收利用。它只能生产化工级(酸级)萤石精矿和陶瓷级(建材)萤石粉矿。 二、用途与技术经济指标 萤石的用途十分广泛(图4.3.1),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目前主要用于冶金、化工和建材三大行业,其次用于轻工、光学、雕刻和国防工业。因此,根据用途要求,目前我国萤石矿产品主要有四大系列品种,即萤石块矿、萤(氟)石精矿、萤石粉矿和光学、雕刻萤石。 图4.3.1萤石用途 m4-3-1.jpg (一)冶金工业 萤石具有能降低难熔物质的熔点,促进炉渣流动,使渣和金属很好分离,在冶炼过程中脱硫、脱磷,增强金属的可煅性和抗张强度等特点。因此,它作为助

中国矿产资源概况

中国矿产资源概况 通过大量地质勘查工作,已发现矿产171种,其中有探明储量的矿种155种,矿产地(点)20多万处,探明矿产资源总量和20多种矿产的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为我国1万多个国有矿山、24万多个集体和其它经济成份矿山提供了矿产资源。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矿种比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矿业开发总规模目前居世界第三位。矿产资源勘查为我国矿业开发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地下水资源是矿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十年来,为20个省(区)140万km2农田供水,为重大建设项目和缺水城市解决地下水资源,为严重缺水地区和氟病区找水、改水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矿产资源总量丰富,品种齐全,但人均占有量少。建国以来,我国已发现173种矿产,探明有储量的矿产有155种,其中能源矿产8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0种,水气矿产3种;矿床、矿点20多万处,经详细工作的近2万余处. 中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12%,仅次于美国和前苏联,居世界第3位(见图1)。但是人均占有量不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占世界第53位。人均保有储量潜在总值占有量7.70万元,每平方公里保有储量潜在总值占有量1002.94万元。 全国可更新的地下淡水资源量为8700′108m3/a,微咸水200′108m3/a;地下淡水开采资源为2900′108m3/a,微咸水开采资源130′108m3/a。平原区(含盆地)地下水储存量约23万亿立方米,10米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储存量相当于840毫米,略大于全国平均降水量648毫米,与世界地下水储存量的平均值相近似。 图1世界主要国家矿产储量(潜在总值)对比 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石油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煤主要分布于西北和华北;铁集中于东北、华北和西南;铜矿以长江中下游最为重要;磷主要分布在西南和中南地区;钨、锡、锑等优势资源则主要分布在湘、赣、桂、滇等省(区)。 地下水资源南方丰富,北方相对贫乏。约占全国总面积60%的北方十五省(区),地下水

矿产资源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矿产资源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我国80%以上的能源及工业原材料来自矿产资源,其总量位居世界第三,而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属于资源十分紧缺的国家。矿产资源(水资源除外)其储藏量是有限的,是不可再生资源,并随着不断开发利用而不断锐减。矿产资源将成为21世纪末、下世纪初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管理不当,将使国民经济发展因资源问题而处于瓶颈状态,因此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实行矿产资源资产化管理,对国有矿产资源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合理开发利用,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矿产资源资产管理现状 (一)产权管理混乱,部门之间条块分割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矿产资源法》规定:境内所有矿产资源均为国家所有,由国务院行使国家主权,地表或地下的矿产资源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在实际生活中,矿产资源所有权、经营权(或矿业权包括探矿权、采矿权)、行政权三者混淆,以行政权、经营权代替所有权管理,国家所有权受到条块的多元分割,国家作为矿产资源资产所有者代表的地位模糊,产权虚置或弱化,各种产权关系缺乏明确的界定,各个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缺乏协调,造成了权益纠纷迭起。

(二)矿产资源资产开发利用中的短期行为严重 矿产资源资产的开发利用中的短期行为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1、矿产资源的开发不合理、利用率普遍偏低+、浪费严重、消耗剧增、存量锐减。煤矿只有23%,铁矿只有45.4%,十大有色金属矿分别只有23%-72%。在综合利用方面,采矿回收率只有30%-35%,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20%。在1953-1986年的33年间,我国国民收入增长6.83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期能源消耗增长14.1倍,生铁消耗增长23.4倍,4种有色金属消耗增长35倍,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是建立在矿产资源的巨大消耗之上的。2、资源不合理及无序开发带来环境污染严重。 (三)产权转让市场和法制不健全 矿产资源资产产权转让的市场机制不健全。这是由于矿产资源资产产权不明确,资源无偿使用制度所派生出来的问题。在存在矿产资源资产产权市场的情况下,要根据谁能提供更多的租金,也即谁能更有效地使用矿产资源这一经济学的效用原则来决定矿产资源的使用权。在不存在矿产资源产权转让市场的条件下,使用矿产资源的效用原则难以体现,一方面由于现行的矿产资源产权关系缺乏灵活的产权转让方式,导致谁占用矿产资源谁就垄断资源的使用权状况,影响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各种隐形的、变相的、非法矿业权交易和转让普遍存在,致使国家的大量矿产资源资产流失,流入企业或个人的手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统一制定矿权流转的法律法规事在必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