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巨大的经济危机来了看完这四个故事就懂了

一场巨大的经济危机来了看完这四个故事就懂了
一场巨大的经济危机来了看完这四个故事就懂了

一场巨大的经济危机来了?看完这四个故事就懂了(图)

文章来源: 凤凰国际iMarkets 于 2015-08-17 20:14:12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被阅读次)

无论人们对于全球经济趋势抱有哪种观点,他们都应该感到担忧。将发生严重的通货紧缩危机的迹象随处可见。显然,中国经济增长正在放缓。依赖于经济增长的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也继续下跌。尽管亚洲政府试图支持股市,但仍然难以阻止本国股市下跌。各个国家正试图将它们的问题转移到国外——例如通过竞争性货币贬值。在欧洲,很明显为了应对欧元和希腊危机它们正在拼凑出一个“解决方案”,尽管没有人相信它会奏效。利率处于或接近于零的水平,之前通过量化宽松政策(低利率)来应对危机的做法已经走到了尽头。许多专家认为,低利率没有推动生产性投资反而带来了投机泡沫——从长远来看这不会带来好处,而是会增加赌场风格的投机以及一个巨大的押注泡沫,它可能很快就会爆裂并令全球经济因此受到重创。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如何解释这种情况?在本文中,我认为有许多方法能够理解并防范当前的事态发展成一场全球危机。我们想要令危机变得可以理解的期望可以说是我们想要让它看起来比现在简单。其中最为普遍,同时也是新自由主义的德国政客们能够接受的解释是——危机是由于缺乏信心和信任,只要这些国家遵守欧元区规则,它就能迎刃而解。如果信心和信任随之得到恢复,那么一切都会感

觉很好,市场也将恢复繁荣。

然而我们需要一个比这更具说服力的故事——我们需要关注的全球趋势不仅包括欧洲,还包括美国和所谓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这个故事有许多不同的情节和次要情节,而不是一个。我们需要了解次要情节如何交织。这个故事包含了债务、不平衡的竞争、能源危机以及所有需要告知的事情。为了使故事更加复杂,我们需要记住,一个更重要的故事需要将气候变化纳入到我们的思考当中。人类是否以及何时有机会同时将这些问题解决掉?这是可能的吗?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一个由考古学家约瑟夫-坦特(Joseph Tainter)提出的理论,他说,因为人文问题具复杂性,所以人类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是有限的。去理解全球经济就像是进入了一个迷宫。

所以让我们看看描述金融危机的一些方式。总之我们可以描述为4种相互关系。

(1)结构性政策愚蠢——政策治理无法应对危机的复杂性。政客们无法就复杂的信息与他们的人民进行交流,也无法针对问题的复杂性找到应对机制。

(2)国家和行业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也会导致问题的产生,他们无法找到一种能够让购买力从竞争力更强的国家回流至竞争力更弱的国家。当资本支出赤字的国家出现增长放缓,那么资本支出从顺差变为逆差的速度也会放缓,因此这些失衡会导致大多数问题的出现。

(3)危机同时是债务规模上升的原因和结果——包括个人、企业、国家和金融部门的债务——而债务规模上升会拖累经济增长。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各种债务越来越难以维持,货币当局不得不压低利率。然而金融部门为了获取收益率,往往会变得更具有投机性和掠夺性。当风险溢价被施加到陷入困境的借款人(包括国家)时,利率会出现上升,利用借贷人对复杂金融操作的无知,推升资产价格泡沫,基于“传递风险包裹”的原理,金融部门能从中收获利益。

(4)危机的出现是由于触及了“经济增长的局限性”,特别是由于能源行业的资源枯竭。由于目前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这还表现得不太明显,但我们需要研究能源行业在过去几年的经验,而不仅仅是眼前的情况。近期大宗商品和能源价格的下跌是由于危机开始发作——此前能源价格高涨促成了近期的危机出现。能源价格高企已经与高水平的债务相匹配,因为利率已经很低以及市场“寻找收益”的行为,他们想要找到比银行存款更多的收益。

能源和矿业部门的资源消耗意味着现在要比以前花费更多的代价来提取资源,这推高了能源和其他矿物质的开采成本。总的来说高企的能源成本拖累了经济增长——因为能源成本和利率一样,几乎会影响生产的一切因素。这对能源行业本身来说是一个尤其严重的问题,因为这个行业是能源的一个庞大用户。能源公司需要将能源价格维持在高位,否则他们无法真正的获得盈利。然而如果能源价格在过长的时间段里维持在高位,经济将会枯萎。

非常规原油和天然气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因为量化宽松政策使得华尔街以低利率获

得了一大笔钱,并用来“寻找收益率”——找个地方用这笔钱取得高利率。这能够满足这个高开采强度的行业贪婪的资本支出需求。然而这是基于价格将在足够长的时间里保持足够高的位置以便能够弥补成本的情况,但这并没有发生。随着消耗的速度增加,这个问题将变得更加糟糕。

所以再说一遍,描述这场危机的最好方法需要将所有这些元素都放在一起——政策失败、债务、失衡、能源。每个元素都会与其他元素相联系,但有时由于带有滞后性,这种关系会被掩盖。将这些元素放在一块就是一些观察人士所为的“长期停滞”。

美联储副主席斯坦利-费希尔(Stanley Fischer)已经预见到了预测者们所面临的困难。他称,在每年年中,经济学家都不得不解释为什么他们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测过于乐观,这种情况“年复一年”。虽然全世界经济增长率一直在下降,但目前还不清楚这是否是2008年金融危机或其他更加基本的东西所遗留的产物。

在我看来是因为“某种更加基本的东西”。这些东西与触及增长的极限相挂钩——与化石燃料、材料损耗和廉价能源时代结束有关。然而,这并不排除经济学家正用来解释低增长的其他部分真相。

在本文中我将深入地探究每一个主题。

主题一:“结构性政策愚蠢”

首先是结构性政策愚蠢——所有政治都必须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欺骗方式来实现治理。即使独裁统治着也会通过简单的恐惧来管理民众的思想。政治家的言论必须在某种程度上与人们的思考方式相匹配——这意味着成功政治的要素之一是政客们必须成功地唤醒公众基于“常识”的幻想。例如有一个普遍的幻想是,国家在管理其财政时必须使用与普通家庭在管理他们个人财务状况时所使用的原则。不要放在心上,这不是真的——政客倾向于使用能够使“街上的人”点头的策略和修辞。正如许多经济学家指出,这些政客们使用一个过分简单(错误)的关于经济现实的模型——如果政府遵循规则和不过度借贷,这将会激发信心和信任,经济能够在竞争的刺激下继续增长。无所谓,当经济陷入衰退这个想法实际上会不攻自破——重要的是,当他们都怀有一个集体目标时需要一个集体幻想。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关键的“平衡预算幻觉”的集体目标能够让政客与选民的沟通变得容易得多。它使“我们负担不起”和“忠言逆耳”的信息直接针对更容易成为替罪羊的弱势群体。

复杂的消息并不受欢迎也并不走俏,即使它们更精确地反映现实。请注意,“我比政客们说了更多的东西”是错误的——我的观点是像平衡预算幻觉这样的想法不仅仅是“一个错误”。这种幻觉在政治进程中发挥着结构性功能。这不是偶然,这种特殊的想法在历史中一次又一次地出现。我们没有理由相信,当一个想法通过一代人的痛苦学习经历后被证明是错误的,随后,没有相同学习经历的一代能够不必经历艰难的学习过程。

管理理论家斯塔福德-比尔(Stafford Beer)的一个名言是“系统的目的是其所为”。我真的很喜欢这句话,因为它排除了所有带有修辞的理由和借口。如果像欧元区这

样的系统会毁灭其缺乏竞争力的成员而拥护具备竞争力的成员,那么这就是它的目的。就算这不是它的目的,其中最强大的成员也会改变它。

在这方面,欧元区的结构已经被证明其目的在于把欧洲的银行业和金融精英远离民主政治的进程。对希腊的“政变”正体现了欧元的设计特性,并令金融凌驾于任何伪装的民主政治之上。

鉴于欧元区治理的复杂性,每个国家都应该有必须传至所有这些政府的发言权和决定权,看起来实现有效治理需要一套各个政府能够坚持的规则,否则对于每一个局面和每个政府来说都会出现无尽的重复谈判,并将永远持续下去。新政客雅尼斯-瓦鲁法克斯(YanisVaroufakis)在描述朔伊布勒(Wolfgang Schaueble)的观点时做出了这样的解释。

他表示:“朔伊布勒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他的观点是‘我不对这个计划进行讨论——这是上届政府所实施的,我们不可能通过选举来改变什么。因为我们一直都有选举,而且是19人参与,如果每次选举都会带来一些改变,那我们之间的合同就并不意味着什么’。”

如果你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个“秘诀”不仅用来否定民主,而且还用来否定任何形式的经济政策和政策变化的讨论。由于这个货币联盟复杂到永远无法调整其经济政策,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它不能发挥作用。

对于欧元区和全球经济来说,问题在于这会导致大规模的通货紧缩。不过按精英的观点来看这并不是非常消极。也许这不是“政策愚蠢”而是一个狡猾的计划呢?

在这个巨大的危机中只有超级精英们会获救,而其他人会被毁灭,从而产生进一步的财富和权力的大规模集中。如果用这种方式来算,超级精英的比例只有1%中的1%。或许是我偏执了。

主题二:太多的债务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债务是无关紧要的,因为他们推测债务只是将购买力从债务人转

移到债权人身上(倾向于花掉这些钱),所以债务不会影响“总需求”。哎,其实这误解了银行创造信贷的机制。为了在当前的系统中创造货币以及需求扩张,需要创造更多的银行信贷——即从银行中借取更多的钱。如果个人和公司都刷爆了(债务达到峰值),如果他们不愿承担更多的债务,那么就不能增加总需求。事实上,即使央行通过“定量宽松”释放出更多的钱,对于需求的增加也见效甚微或者干脆没有效果。央行通过从银行手中购买债券来创造货币,但这笔钱在银行中并未使用,这使得流通速度将会下降。单一需求扩张会使得利率降低并鼓励投资——如果扩张的条件不存在这不会发生。反而实际上这笔钱被用来投机。

与此同时如果公司和个人都刷爆了,他们会努力向银行偿还所欠的债务。当这发生时,钱会被摧毁并走出循环圈。尤其是违约和信心崩溃带来的连锁反应会破坏对金融体系的信任和信心,从而导致大规模的通货紧缩。目前私营部门购买力的崩溃在理论上会抵消政府支出,从而导致政府出现赤字——这与欧元区的规则相驳。

主题三:

对于目前停滞的另一种解释是处理国际贸易和金融失衡的机制出现故障。在《The Global Minotaur》著作中,雅尼斯-瓦鲁法克斯(YanisVaroufakis)描述了战后经济的历史,重点放在贸易和金融失衡是如何被管理的——尤其是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失衡,以及欧元区的失衡。二战后初期美国在全球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对世界其他国家都表现出贸易顺差。

几十年来,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并在继续增长。德国、日本和中国赚取的美元可以用来投资美国经济或用来购买原油。这也是因为,像沙特这样的国家已经规定购买原油必须使用美元。这种规定在2007年华尔街崩溃时遭到部分破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运作着一个罪恶的商业模式:评级机构给这些“有毒垃圾”定义为AAA级。

将这个金融解释倒过来

所以,回到这个故事。是的,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归咎于债务太多。是的,在华尔街和伦敦、法兰克福等地,银行家们被认为是骗子,经过他们操控运行之后,再循环金融资金流因贸易不平衡而不断增加的机制不起作用了。但人们可以争辩说,这两个现象是经济无法增长的结果,也是无法增长的原因。你至少可以把部分原因归到经济未能增长的头上来。

我想说的是,一般债务和特别的问题债务的增长并不是经济增长疲弱的唯一原因,而经济增长疲弱确实是问题债务增长的一个原因。

当个人或公司的收入正在提高,并且足以保证支付利息的时候,债务对他们来说并不是问题。而当人们发现自己的实际收入停滞或下降了,以至于越来越多的债务变成了不良债务并且不良债务还成为了贷款人的经营模式时,债务才真正变成了一种问题。

当经济增长且投资机会也增加时,个人或公司会偿还审慎贷款。而当有人认为甚至决定利用人们陷入困境时的绝望心理时,依靠掠夺性贷款的诱惑就会出现。这是不良债务模式的一部分。如果国家、公司或个人无法偿还债务,会怎么样?答案是,他们任何新贷款的应支付利息都会显著提高,因为他们现在还要向贷款人支付“风险溢价”。这是债务累积的最后阶段。“风险溢价”被加在了借款人身上从而导致了偿债成本的急剧恶化,进而最终造成债务金字塔的轰然崩塌。

根据这种“风险溢价”,可以假设,贷款人实际上正在承受更高的风险,而他们必须因此受到补偿。然而这只是部分正确,因为这个假设只适用于规模最大的贷款人。当规模最大的贷款人被视为“规模太大所以不能倒闭”时,他们就会得到政客的支持,从而抵消了这种“风险”。毕竟,德国和法国各银行贷款给希腊就是这样。它们之间的交易就是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欧洲央行进行缝合的,这意味着德国和法国的银行们摆脱困境了,而债务被加到了希腊人民身上。因此,尽管各银行的“风险溢价”上涨了,但其实它们所承受的真实风险并没有出现与之相称的增加。

在条件越来越不利的情况去借钱的诱惑,和在收入增长有安全预期的情况下去借钱投资或购买资产的诱惑并不相同。随着债务的增加,贷款人的经营模式变得越来越通过风险包裹和有毒垃圾,从不良债务和秃鹫基金中赚钱。这种情况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借钱的国家,机构或个人采取一种赌博性质的手段,这种手段被视为是尝试杀出困境的最后一个手段。这就是预期理论的思想之一。通常人们都是风险厌恶者,只要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他们就不会冒险。但是,当别的选项都已无望时,他们就会赌一把。而这一切的底线就是收入不再上涨的时候。相比之下,各机构借钱就

没有在承担真实的风险,因为他们的朋友身居高位。

将这个失衡的说法倒过来说

再关于失衡这个说法也可以倒过来说。从一个角度来看的话,经济增长放缓是因为利用循环剩余价值处理失衡的机制瓦解了。毫无疑问这个说法是真的,但你还能把它倒过来看。例如,正是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时候,这一利用再循环剩余价值处理失衡的机制才瓦解的。正如我们之前已经讨论过的,回收过剩价值的方法是通过资本输出——购买力回流至赤字的国家,但这些钱并不是用在购买这些赤字国家的商品然后进口到盈余国,而是用来投到这些赤字国家的产业和经济上,如投资。但是,谁会去投资一个处于停滞或收缩状态的经济呢?

看看东德当时私有化的情况你就知道了。当时被委托出售东德产业的the Treuehand机构,亏损严重。为什么会这样呢?当东德经济被合并到西德经济时,东德马克和西德马克的汇率是1比1。这就给现在的欧元区上了一课。除非现在处理希腊危机德国一手包办,不然欧元区也会像当时的the Treuehand一样损失惨重。东德在德国统一后失去了竞争力,就和现在的希腊一样。因此,东德大多数的企业亏损严重。但是,如果你想卖掉公司,那前提必须是这些公司处于持续经营的状态。你在卖掉它们之前还要维持它们的运营,而这往往意味着你会亏损很多钱,而你最后卖掉这些公司所得到钱还不够抵消之前维持运营所造成的亏损。

德国财长朔伊布勒明白这一点,因为他当年曾经亲历过。它们无法从变卖希腊资产

中获利。奥地利铁路局在考虑接管希腊铁路时曾表示,除非把希腊铁路白送给自己,不然自己是不会考虑接管的。

因此,总结地说,债务增加至极限以及通过循环剩余价值处理失衡机制的瓦解导致了经济增长的放缓,而经济增长放缓反过来又导致了债务增加至极限以及通过循环剩余价值处理失衡机制的瓦解。两者之间互为因果,并形成了一个操作上的“恶性循环”。

主题四——能源危机

现在让我们用第四种方式来解读这问题。首先,我们先来区分一下生产增长和产能增长之间的区别。当经济中存在以未就业资源为形式的闲置产能时,生产增长才可能发生。但产能增长是维持长期生产增长的必备条件。

这取决于资本形成的支出,而资本形成包括了建筑,设备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资本形成是一中能源消耗量大的项目,这是因为基础设施,建筑物和设备在其生产及使用过程中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个关于能源的观点是,所有的商品和服务都需要消耗能源。甚至剪头发也需要电灯,需要理发店保持温暖,需要用到修剪头发的电器。而凡是商品及服务的生产过程所需的东西都是一种生产成本。因此,如果能源成本升高的话,那所有东西的生产成本都会升高。

能与之相较的,另一种普遍存在于所有商品及服务的生产成本就是利率。因为几乎

所有的个人和企业都需要借钱,所以利率被纳入到了所有的生产成本之中,并且还被纳入到了许多日常生活开支之中。你可以因此认为,央行把利率压得如此之低的真正原因在于能源成本已经非常高了。经济无法同时维持高利率和更高的能源价格,这就是经济停滞的原因。

其中最消耗能源的就是能源和矿业的投资。随着能源资源的日益消耗,要从更小,更深,更偏远,更难挖掘的地方找到、提取、加工及运输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就变得更难了,于是能源在开采和加工过程中所需要消耗的能源数量也提高了。

是全球经济在运行中达到了生态系统的极限才造成了产能增长的放缓。这在气候危机及其造成的成本中显而易见,但在化石燃料开采业中更能直接看到。拖累全球经济系统产能增长的能源成本从长期看将不断增长。

能源业本身就是最消耗能源的板块。如果我们将能源及矿业板块与其他经济板块每小时人类活动所消耗的能源数量进行对比的话,就能看出这一点了。(这就是所谓的体外能代谢率)。这些数据是加泰罗尼亚市2005年的情况,因为当时研究这个问题的主要是巴塞罗那大学的学者。但我们可以以一推三,从而大致推算出其他地方的情况。这些数据中,能源和矿业的人类活动每小时消耗的能源数量为2000兆焦。与此相比,家庭为每小时2.8兆焦,服务业和政府为每小时75 兆焦,建筑和制造业(不包括能源和采矿)为每小时331兆焦,农业为每小时175兆焦。事实上,在加泰罗尼亚,尽管能源板块本身消耗的人均时间只有0.0945%,但其消耗的能源数量却高达整个社会所产能源的11%。

由于能源和矿业是最消耗能源的板块,所以人们可以预测,最先且最受能源成本上升冲击的就是能源和矿业板块。道格拉斯·韦斯特伍德咨询公司的史蒂文·柯彼茨曾展示过以下这张图表(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

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

可以看出,每桶石油在勘探和生产环节所需的资本支出大幅度地增加了。为了提取原油,其勘探和生产环节所需的投资也越来越大。

如果我们看一下美国页岩油水力压裂环节的统计数据就能看清到底在发生什么了。美国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不得不求助于水力压裂的这一事实表明了美国的石油和天然

气田已经高度耗尽,接近枯竭。正如分析师阿瑟·伯曼所说的那样,水力压裂是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退休聚会”而不是一个新的开始。事实上,尽管美国,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的产油量几乎相同,但他们生产方式却存在区别:

美国=1170万桶/天,35669口井,2.97亿英尺

俄罗斯=1090万桶/天,8688口井,8300万英尺

沙特阿拉伯=1140万桶/天,399口井,300万英尺

为了在石油的开采量上和沙特大致持平,美国的钻探深度几乎是沙特的100倍,而油井数量也是沙特的90倍。显然,美国提取等量的原油(及天然气)需要消耗的能源远远大于沙特,所以成本也会高了很多。那这种投资到底能不能获利?答案是,只有当油价越来越高的时候,这种投资才会获利。不同的石油和天然气公司要实现收支平衡,所需的价格也不同。但是据柯彼茨称,对于大多数石油公司来说,油价至少要在100美元以上时,其常规原油产品的新投资才有利可图。非常规部门也同样需要高油价。并且,美国大多数的水力压裂公司已经没获利很多年了。而油价在去年跌得更低了。

那么,为什么这些公司还依然存在,为什么没有破产呢?对此的答案有以下几种:

第一,在经济学上,这些公司之所以还没破产,是因为人们在对未来进行预期时,

持有的是自己将会获利的观念。即使后来的事实证明情况并非如此。没有人能准确地知道未来,所以每个投资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一场赌博。一整个经济部门都可以在自己将会获利的假设上进行相同的赌博和投资,即使最后的结果并非如此——事实上,他们可以被鼓励这么做。美国石油业几乎相当于沙特100倍的钻探深度和90倍的油井数量使得那些销售或出租钻机,管道,油轮和其他设备的企业十分有利可图。这就是俗话说的,在淘金热中卖铲子。这种围绕某些幻想而结成的联盟使得其中一些强大的参与者获利,甚至在别人亏钱的时候还能赚到钱。一个既得利益联盟在追逐一种被称为Granfalloon的幻想。正是Granfalloon的利益使他们为了保持资金流动而持续炒作自己的消息,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这并不意味着一个Granfalloon的成员是故意误导他人的- 这意味着他们解释和描述事物的方式中存在确认偏见的因素,而这是任何人都多多少少会有的。我们在选择和解读信息时,很难不带入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或信仰)

第二,在利率如此之低的这个时期,金融部门中极少有企业还能有丰厚的盈利。于是出现了一种通过打赌获利的诱惑,并且石油和天然气业成为华尔街又一下赌注的地方。但其特别之处在于这次的赌注是在地下。然而,当2007年次级抵押贷款的繁荣破灭以后,银行收了很多房子,要转移这些房子并不容易。但是,如果水力压裂公司破产了,那银行收了它们的资产以后,要处理这些资产可能会比处理房子还困难。毕竟,有多少银行具备运行水力压裂公司的专业知识呢?

第三,从经济学上说,破产的发生也是有一个时间差的。即使公司正在亏损,它们也不会马上破产。这些公司及其债权人可能认为不利条件只是暂时的,并会用更多

的信贷来试图度过这个自己所认为只是暂时的困难时期。就算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下跌了,他们也可能仍然能够以更高的价格出售,因为他们之前已经通过在期货市场上出售气石油和天然气来保障了自己。接下来它们即将做出的反应可能是进行裁员,并且瓦解的部门很难再重新组织起来。而诱惑却一直摆在那里,它们假设困难只是暂时的,并向全世界表示一切安好,使价格再下跌自己也能凭借最新的技术而获利。

结论

这个故事所描述的是世界经济可能会走向一场巨大的经济危机。著名的《增长的极限》写于1972年,作者认为除非人类可以调整极限,不然在未来某个时候必然会出现过度和崩溃。2007 至2008年的危机初步展示了这种崩溃的样子。而之后欧元区的冲击以及希腊的状况也同样向描绘了我们的未来。

然而当人们灵光一现地洞察到人类已经达到增长的极限时,这并不意味着某些群众会突然恍然大悟。因为人们改变自己世界观的程度也是有限的。当人们被扔进一个足以挑战他们所有信仰的困难时期和环境时,有时他们确实会灵光一现地洞察到自己的真实情况。然而,即使这样,大多数人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信仰,因为这有可能使他们更加迷惘和恐惧——所生活的世界突然变得不安全许多,并且未来也比自己之前认为的不美好许多。

大多数的主流经济学家和政治家们坚持认为眼前的任务就是“让经济再次增长”,

并且在一大堆关系复杂的事件中,给那些自己所关注的联系和过程以特权,从而证实自己关于什么是错的的观点。其他人要为过去所发生的错误负责,并且必须要去除这些人。为了给他们所支持的这类精英政客摇旗呐喊,他们势必会找出并妖魔化自己喜欢的替罪羊和敌人。

最糟糕的未来是,这类政客获得了大量的追随者,得到了精英阶层的经济资助,并领导一场新的法西斯运动。

而最好的未来是,这类政治家由于一个受欢迎的主体趋向于共享、互相帮助以及重新定位与生态系统的关系而变得无足轻重。并且这个主体还将与一种新的金融政治一起取代债务为基础的货币系统,并且一种新的能源政治将使得碳留存于地下。这种类型的政治将不是关于”让经济再次增长”。而是关于创建在节约使用资源的同时还能保障各社区安全的经济协议。这将涉及到民众的觉醒以及一种团结的经济,使美好的生活不再需要经济的增长。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一、金融危机的爆发 2007年2月13日,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的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随后,次贷危机的影响逐渐蔓延,5月到6月,一些西方对冲基金破产;7月次贷问题导致私人股本运转失灵;8月次贷危机扩散至股市,全球主要股市每个交易日股价下跌2%以上的事件经常发生;8月至9月,出现全球性信贷紧缩,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次贷危机的爆发。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再度激化,金融风暴很快从美国的抵押贷款机构、投资银行蔓延到保险公司、储蓄机构和商业银行。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美国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9月14日,美国银行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9月16日,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宣布向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9月25日,美国联邦监管机构接管华盛顿互惠银行,并将其部分业务出售给摩根大通公司……越来越多的大型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次贷危机演变成为金融危机,而且越来越失控。更为严重的是,这场危机很快扩展到全球,使得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部分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陷入衰退,主要金融市场急剧恶化,全球股市遭受重创,多国政府财政赤字增加,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世界贸易环境恶化,多国就业形势严峻,失业人数不断攀升。时至今日,虽然说全球经济整体呈现复苏态势,但一些国家仍然深受其累。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使国际金融体系遭受到严重的冲击与考验,同时也逆转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 二、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直接原因 第一,过度的金融创新。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起因于美国次级信用住房抵押贷款债务的证券化,而次贷证券化和次贷证券买卖正是为满足金融家们对尽可能多的高额利润的追求。“两房”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购买到的商业银行及房贷公司流动性差的贷款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购买。投资银行再利用所谓的金融工程技术,把这样的债券进行分割、打包、组合并出售。经过这一系列的工序之后,金融交易的链条加长了,没有人再去关心这些金融产品真正的基础价值,大家关心的是它们更高的投资收益率。于是,美国本土和海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对担保债务权证(CDO)等金融衍生产品疯狂追求,大量金融机构参与其中。美国房地产泡沫的风险随着这些金融衍生产品扩散至全球,最终使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形成全球金融危机。 第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的货币政策长期以来倾向于宽松状态,低利率在刺激美国民众的消费欲望的同时又导致了储蓄下降和股价上涨,股市财富效应的显现又会再度刺激消费,导致楼市不断上涨。持续走高的房价使得贷款公司放贷的欲望以及各类投资者分享房产增值收益的野心随之增加。于是,以股价和房价互相推动的泡沫逐渐扩大,并且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以房产和股票为资产的中产阶层。大批中产阶层的消费模式影响着许多美国民众,这样就直接导致了整个美国以透支的方式进行消费。我们看到的事实是美国民众从金融机构借钱,金融机构再从金融市场借钱,整个美国从全世界借钱。最终,美国进入了一个债务链,上述链条中任何一环的脱节都将导致泡沫破灭、危机爆发。 第三,金融监管的缺失。在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也曾对金融体系实行较严格的管理制度,颁布《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而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颁布以后,美国实行金融自由化,形成一种介于分业监管

故事咕咚来了中班教案

精品文档 故事咕咚来了中班教案 秦安县第一幼儿园雒晓霞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能积极思考问题,勇于表达。 2?体验表演故事的乐趣。 3.懂得遇到事情不惊慌,要问清楚、弄明白再行动。活动准备: 1.《咕咚来了》光碟一张。 2?兔子、狐狸、猴子、狮子等动物的图片及头饰。活动流程: 动画导入——欣赏故事——理解故事——观看故事视频一一角色表演活动过程: 一、动画导入 1?教师:今天我们班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大家看看他是谁呀? 2?教师:大家看看这只小白兔它在做什么?你们知道它为什么跑呀? 3?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咕咚来了》,等听完就会明白小白兔为什么跑了。 二、教师讲故事《咕咚来了》,幼儿倾听。 1?提问:老师讲的故事叫什么名字? 2?提问:故事当中岀现了哪些小动物?

3?提问:小白兔为什么要跑呀? 4?教师:小白兔听到“咕咚”的声音时,心里是什么感觉?它是怎么样做的?我们再听故事《咕咚来了》。 三、幼儿观看故事视频 1?教师播放故事《咕咚来了》的视频,幼儿欣赏,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2?提问:小白兔听到“咕咚”的声音时,心里是什么感觉?它是怎么样做的? 3?提问:小白兔一路上碰见了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4?提问:终于把睡觉的谁吵醒了?狮子是怎么说的?狮子又是怎么做的? 5?提问:故事中“咕咚”是什么发岀的声音? 6?邀请幼儿扮演小动物表演故事情节,激发幼儿想象与学习的兴趣。 五、角色表演 1 ?请个别幼儿台前表演故事,教师与其他幼儿讲故事。 2.请全体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完整表演故事。 3?讨论:小朋友们表演完这个故事,我们要向谁学习?为什么呢? 六、活动延伸:

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

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 133农村合作金融(1)班邵舒琪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工商企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在金融危机期间,人们往往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会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严重的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大幅度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一、背景 2007年4月4日,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2007年8月6日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服务提供商美国住宅抵押贷款投资公司申请破产保护。2008年9月7日美国财政部不得不宣布接管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2007年7月16日华尔街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关闭了手下的两家对冲基金,爆出了公司成立83年以来的首次亏损。2008年3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促使摩根大通银行收购了贝尔斯登。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请破产保护。2008年9月15日晚些时候,美国银行发表声明,它愿意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2008年9月16日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短期紧急贷款。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出面接管了AIG。2008年9月21日,在华尔街的投资银行接二连三地倒下后,美联储宣布:把现在只剩下最后两家投资银行,即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两家投资银行,全部改为商业银行。这样可以靠吸收存款来渡过难关了。至此,历史在2008年9月21日这一天为曾经风光无限的华尔街上的投资银行画上了一个惊人的句号,“华尔街投资银行”作为一个历史名词消失了。2008年10月3日布什政府签署了总额高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市方案。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美国包括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等实体经济受到很大的冲击,实体产业危在旦夕。美国金融海啸也涉及全球,影响到了全世界。 二、概括 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被称为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又称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用危机、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2008年金融崩溃、金融海啸及华尔街海啸等名称。2008年的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而演化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浮现于2007年下半年,自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又演化成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称应当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而所谓次级按揭贷款,就是给资信条件较“次”的人的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人的按揭贷款而言的。相对来说,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或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

人教版必修三:专题2(第4课时)《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作业及答案

第4课时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学习目标】 明确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深入了解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物质基础。进一步认清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明确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提高思想认识,热爱社会主义。 一、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 1.实质:______________。 2.根源:资本主义的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 3.四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质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危机理论,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______和______;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____________,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______________,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的__________。 1.经济危机理论的内容 角度 阐释 基本 特征 生产过剩。经济危机是由生产过剩引起的,大量的产品卖不出去,最后被资本家纷纷销毁 实质 相对过剩。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一种相对的生产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过剩 根源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物质 基础 固定资本的更新 后果 ①对于整个社会来讲,在经济危机中,社会生产力受到破坏,社会财富遭到浪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不同程度的倒退。 ②对于企业来讲,一些中小企业由于经济力量薄弱,经不住沉重的打击,纷纷破产;一些大资本家吞并那些破产或经营发生困难的企业,使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果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③必然加深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不仅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而且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

危机与转机-金融风暴、经济危机下中国_第一章 金融危机的来龙去脉

金融危机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有其孕育、产生、发展、变化、爆发、蔓延等一系列过程的。所以,我们必须了解一些必要的背景,摸清其发展的脉络,并展望其未来的走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金融危机,从而有效防范当前的危机给中国经济和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威胁,并且未雨绸缪,防范类似的风险。 第一节美国人的信贷消费文化 在中国,信用卡业务还处于初级阶段,因使用信用卡而沦为“卡奴”的人并不多。而在美国,人人都使用信用卡,消费时先花银行的钱,然后每个月再把钱还给银行。 中国人普遍以为,不透支、没欠过钱,那才是有信用、有能力的证据,所以很多人宁死不求人。在美国却是完全相反,透支后再还钱的过程,正是你逐渐积累信用的过程。很多中国人到美国,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一位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读了5年书的博士,读书期间办了信用卡,至今已20多年。读书期间移动通讯技术还不发达,所以他没有手机。后来他再到美国去出差,需要买个手机,结果被告知无法购买,因为他的信用记录是零!原来,他读书期间一直用着信用卡账面的钱,从未透支过。而手机从来没有先交钱后打电话的,都是先打电话后付钱,所以购买者需要满足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有信用记录。所以他如果想要用手机,必须先给手机服务商支付一笔钱,作为保证金。所以在美国,你不欠钱,是没信用,欠了人钱才是有信用! 在美国,要积累信用,首先是要申请社会保障号码。这是一个唯一终身伴随美国公民的号码,由于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没有全国统一的身份证,所以这个号码被美国人看作是“事实上的身份证号码”。 建立社会保障号码制度的初衷是为了追踪公民的纳税记录。1929年经济危机之后,罗斯福总统上台,开始实施“新政”,政府更多地参与到经济活动中来,以缓和社会矛盾,从而需要有稳定的资金来源。而当时的技术水平也足以支持美国政府以现代化科学手段精细管理社会,于是就建立了这项制度,以确保公民按时足额纳税。时至今日,美国人没有这个号码在社会中几乎寸步难行:纳税、社会福利和保障、信用记录、犯罪记录等等都和这个号码密切相关。没有这个号码,父母无法向政府为孩子申请福利。因此,现在多数美国父母在孩子一出生就为其申请社会保障号码。 在美国有了这个号码,就相当于在中国有了“档案”。这个“档案”是虚拟的,在美国全国联网。每个人的一切信息——银行账号、税号、信用卡号、社会医疗保障号码等等——都与社会保障号码挂钩,一个人在到银行开户、入学、纳税、购买医疗保险时,都要出示社会保障号码。因此,从这个号码入手,有关部门就可以顺藤摸瓜,查询到一个人所有的信息——缴税记录、信用记录、服役记录、犯罪记录、学习经历甚至就诊记录等等。 一个人有了这个号码,才可以去找工作,找到工作,开始赚钱,也就开始纳税。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收到银行的邀请,推荐使用该银行的信用卡,提交收入证明等材料并且顺利地通过审核之后,一个人就终于“有信用”了。这时候去银行存一笔钱作为押金,银行随后可以发给你一张信用卡,叫做“安全信用卡”。用这张“安全信用卡”,你也可以逐渐积累信用,直到积分达到可以申请真正的信用卡时,那张“安全信用卡”的使命也就结束了。接下来,随着不断透支,不断还钱,信用积累越来越多,就会又有银行来推销他们的信用卡,给的限额也越来越高。

中国经济的危机分析

中国经济的危机分析 中国自1949年建国以来,经历了风风雨雨,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建设的引领者,在祖国繁荣富强的道路上书写了灿烂辉煌,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戴和爱护。 现在网络上出现很多讨论中国房地产泡沫即将破灭的言论,不乏大家之说,但在我看来,大家们忽视了一一点,那就是中国共产党。房地产因其牵扯甚广,下流产业过大,一旦破灭那就会动摇民生根本,市场再强大也抵不过一个泱泱大国维护民生,维护稳定的决心。从这一点来分析,房地产不会出现失控似的破灭。随着中国公布最新的2009年经济数据,“楼市泡沫”再次成了国际舆论担忧的主要风险,《华尔街日报》的标题直言“中国经济成也房产、败也房产”。 实际上,国际上关于中国房地产泡沫的话题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美国著名的对冲基金KynikosAssociates创始人兼总裁查诺斯在年初说,“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比迪拜严重1000倍以上”;美国《新闻周刊》也预测,中国将因房产泡沫破裂而陷入经济崩溃。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似乎也在表示着对于高房价的担忧。 中国房地产的泡沫到底有多严重?也许很难用一是一、二是二的方式说清楚。不过,高房价的确灼痛了大多数中国人,越来越多的人在演绎着积蓄的涨幅总是追不上房价涨幅的辛酸历程,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炒房大军中,梦想并身体力行着通过倒房子“一夜暴富”。 本报访谈的专家,几年来都在为警惕房地产泡沫而呼吁。不过,泡沫仍然在不断放大。泡沫的最终破裂,将是中国经济难以承受之痛,这样的危机,这样的局面,会在中国上演吗? 【先驱语录】 ★迪拜的房地产泡沫是一个先兆:这样的一种模式是无法持续的。中国有可能因为内在的容量比较大,不会爆发得那么快。所以很多人认为,中国还可以持续,会给人一种幻觉。 ★美国次贷危机前,泡沫持续了20多年才破裂。中国这些年算什么,也可能持续时间还要长。 ★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一旦崩溃的话,崩溃的将不仅仅是中国经济,而是世界经济复苏的希望。 问题已经很严重了,不是一点点 《国际先驱导报》:最近,很多西方言论都表达了对于中国楼市泡沫的担忧。美国的查诺斯甚至说,“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比迪拜严重1000倍以上”,这是夸大之词吗? 易宪容:没夸张,一点都没夸张,其实中国的情况比他说的严重。北京的房价、上海的房价、深圳的房价比迪拜高得多了。

幼儿园大班音乐咕咚来了教案

幼儿园大班音乐咕咚来了教案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懂得遇到事情不惊慌,要问清楚、弄明白再行动。 鼓励孩子们大胆探索问题,解决问题,遇到事情要冷静思考。 故事《咕咚来了》动画视频,小白兔、狐狸、猴子、狮子等动物的图片。 活动过程(兴趣导入--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就故事内容提 问)--观看故事视频(加深故事理解)--角色表演) 一、兴趣引入 1.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小客人,大家看看他是谁呀(小白兔) 2.教师:大家看看这只小白兔它在做什么你们知道它为什么跑呀

3.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咕咚来了》就会明白小白兔为什么跑了。(提供给孩子们思考的机会,并将小动物图片贴在黑板上。) 二、听讲故事《咕咚来了》 1.讲完故事后,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故事内容。 2.提问:小白兔为什么跑呀"咕咚"原来是什么声音 3.提问:小白兔听到"咕咚"的声音时,心里有什么感觉它是怎么样做的 三、幼儿观看故事视频1.教师播放故事《咕咚来了》的视频,幼儿欣赏,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2.提问: (1)小白兔一路上碰见了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 做的

(2)长毛狮子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呢小结:遇到事情不惊慌,要 问清楚、弄明白再行动。 三、讨论 1.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心里有什么感受有趣吗这个故事里,你最喜欢哪个动物,为什么我们要向谁学习 2.教师总结:小白兔它们不知道咕咚是什么,没弄清楚,就吓得 慌慌张张的逃跑,后来在狮子的帮助下,知道咕咚原是熟透的木瓜掉 入水中发出的声音,所以他们就不害怕了。很多疑问只要我们弄清楚了,就会变得更勇敢,也能想出办法来。 四、角色表演 1.教师:我们看完了《咕咚来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一 个游戏,当小动物表演故事情节好不好呀(激发幼儿想象与学习的兴趣) 2.请幼儿扮演故事里的动物,表演故事。

危机与转机-金融风暴、经济危机下中国_第三章 中国经济现状——太极图般的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时间,虽然经历了不少大风大浪,但是基本保持了长期的高速增长。光阴如梭,回首往事,人们不禁发出惊叹。 然而,30年的高速增长并不是一帆风顺,其中难免历经坎坷,而且,还有不少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因为讳疾忌医,弄成了痼疾,积重难返。 中国经济究竟取得了怎样巨大的成就?中国经济又面临着哪些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危机当中如何暴露出来?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本章将为读者一一道来。 第一节欣欣向荣 中国自改革开放之后,不断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之中,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和国际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已经不可分割。所以,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一定会产生影响,我们也要拿出必要的措施来应对整个国际经济进入冬天的大环境。要想做到安然度过危机,我们必须先来了解中国经济的现状。 自从实施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中国这个世界人口第一的东方大国,30年里保持了年均9.6%的增长速度。中国从温饱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走到了基本实现小康,开始向全面小康的目标前进。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虽然我们的经济总量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但增长速度仍然保持在年均近10%左右,消除了上世纪末期通货紧缩的问题,又没有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总的来说,经济发展从重“量”转向重“质”,效益改善,波动减少,协调性增强。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改善。改革开放的头一年1978年,我国GDP总量只有2165亿美元,到2007年,已达到3万亿美元左右,跃居世界第四,人均GDP2000美元以上。从全国财政收入来看,1978年为1132亿元,2007年,已经超过5万亿元,当年财政收入的新增数额已经赶上从前一年的总额。国家外汇储备截止到08年9月末,为1905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而在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只有区区1.67亿美元,即便是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1997年,我国外汇储备也只有1398亿美元。另外,我国铁路、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制造业水平发展极快,以东莞为代表的制造业,为我国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和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全面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力素质。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全国居民储蓄总额超过20万亿。 在对外开放方面,我们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扩大,充分参与到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2001年入世之后,连续5年之内,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保持了年均28%的增长速度。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8373亿美元。全球500强有480多家在华投资。对外投资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三十年的高增长,中国堪称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个奇迹。那么,为什么中国经济能够保持这样高速的增长态势这么多年呢?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在经济总量已经很大的情况下,高增长的动力何在呢?应该说,中国有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 第一,消费需求的变化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进一步又促进了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进行,从而为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动力。1998年,我国城镇住房制度实行了货币化、商品化改革,从此,中国城镇居民中部分收入较高的群体开始了消费类型的转变,从以满足基本衣食等生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经济危机有哪些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经济危机有哪些? 每一个朝代的崩溃,必然带来的是经济的紊乱。基本上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过经济混乱的危机时刻,下面具体我整理了最有代表性的古代的三个朝代不同时期的经济危机进行概述。知道这些对你们解答论述问题很关键! 一、三国:中国古代最严重的货币危机1、董卓时期 汉末桓、灵帝时买官鬻爵,钱货流通混乱不堪。董卓执政时,不仅抢掠皇室珠宝、百姓财物,而且为了迅速敛财聚物,干脆废掉了以前汉武帝时的五铢钱原形,并捣毁秦时国家贮藏的十二铜人,用于铸造小钱。小钱直径1.2~1.5厘米,重0.5~1克,同样也刻有“五铢”字样,后人因为它字体模糊,嘲笑这种钱为无文钱。 据《后汉书》卷七十二董卓列传第六十二记载:“又坏五铢钱,更铸小钱,悉收洛阳及长安铜人、钟虚、飞廉、铜马之属,以充铸焉。故货贱物贵,谷石数万。又钱无轮郭文章,不便人用。” 物价飞涨,谷一斛数十万,很多百姓一生积蓄不够买一石粮食,只得易子而食,情状惨不忍睹。 2、曹丕时期 曹操担任丞相时,为了平抑物价,重新起用了足值的五铢钱,并广开屯田,建设水利,恢复了稳定局面。 曹丕登基后,迫不及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但他大刀阔斧的金融改革。 黄初二年(221),曹丕以谷贵罢五铢钱。以谷、帛为“货币”,这种复古的“货币”让百姓一时无所适从,于是奸商们开始用水泡谷增加谷重,用薄帛来替代指定帛,骗取中间利差,市场混乱不堪,交易全是坑蒙拐骗。尽管朝廷的奖励、粮饷还是谷、帛,但是老百姓干脆不用这种特殊的货币,直接回去原始社会那种以几只羊兑换几头牛的等价交换的日子。 3、东吴时期 在嘉禾五年(236年),孙权强制流通了“大泉五百”,即一枚新货币值五百枚五铢钱。据《通典食货志》记载,孙权所铸的大泉五百,直径约3厘米,重约7.8克,而随后,孙权觉得这种货币面值还是太小,在赤乌元年(238年),相继发行了大泉一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等货币,据《通典》记载,大泉一千,直径约3.2厘米,重约10.4克。即实际上只等于3.2个五铢钱的大泉一千,被强制实行兑换1000个五铢钱。 赤乌九年(246年),孙权府库充盈,钱财丰厚。百姓却抵挡不住这样的剥削,无以存活,暴动不断。糟糕的货币政策、连年的征伐使得吴国国库枯竭,而且由于蜀吴相通,两个通货膨胀国家争相把贬值货币作为经济战的手段,争贬币值以防本国货币大量流失。(看那时候就有货币战争了)在铜本位的经济体制中,一枚当十重量的铜币被铸作当五千面值的大泉,最后吞食恶果的必然是自己,人民苦不堪言。这也是最终被魏国吞并的一部分原因吧。 二、王莽新朝:货币改革导致危机而亡国1、第一次币制改革 “届摄二年,王莽加铸错刀、契刀、大钱等三种钱币,规定错刀一值5000,契刀一值500,大钱一值50,与原有的五铢钱共为四品,同时流通。” 一枚契刀五百重约16-17克,币值折合五铢钱500枚,五铢钱等于贬值1/120。一刀平五千俗称“金错刀”,含嵌在阴刻一刀钱文内黄金,币重29克,却值五铢钱5000枚,五铢钱等于贬值1/710,传说中莽币甚至还有国宝金匮直万,币值虚高令人咋舌。王莽以惊人的低成本掠夺人民巨额财富。 2、第二次币制改革 “始建国元年,王莽废错刀、契刀与五殊钱,另作小钱,与大钱1值50者并行,并且颁令禁挟铜炭,以防盗铸。” 3、第三次币制改革 “始建国二年,王莽改作金、银、龟、贝、钱、布,名曰宝货,凡五物(钱、布皆用铜,共为一物)、六名、二十八品。” 人民对王莽钱币毫无信任,都私用五铢钱,王莽又严加禁止,人民反抗不已。王莽迫于民愤,暂废龟、贝等物,只行大、小钱,同时加重盗铸的禁令,一家铸钱,五家连坐,没入为奴婢。 他滥行五家连坐的盗铸法,恢复了残酷的收孥相坐律。犯法的人没为官奴婢,铁索系颈,传诣钟官,以十万数。到达钟官以后,还要易其夫妇,以至愁昔死者十之六七。这项法令增加了汉末以来奴隶问题的严重性,使人民受苦最深,人民的愤恨最大。 4、第四次币制改革

幼儿园中班教案《咕咚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学计划《咕咚来了》带反 思 中班教学计划《咕咚来了》反思适用于中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故事中感受到动物的情感并学习对话:“快逃!逃跑!来吧!',通过猜测,观察,模仿动作等方式,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对周围的声音产生兴趣,积极参与想象,猜测活动,一起来看看幼儿园初中《咕咚来了》反思教学计划。 活动目标: 1.通过猜测,观察和动作模拟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 2.感受故事中动物的情绪并学会说话:“快逃!逃跑!来吧!”。 3.对周围的声音感兴趣,并积极参与想象和猜测活动。 4,借助图片和文字,以图片的形式,认真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小组面前大胆发言。 活动准备: 手绘图画书,带有“咕咚”音效的磁带,图画书PPT,动物角色图画 活动程序: 首先,通过“咕咚”声音导入活动。

老师:(播放“咕咚”音效),您听什么?小老鼠也听到了这个声音,非常害怕,它害怕逃跑并喊“逃脱!逃跑!来吧!“ 其次,孩子们独立阅读并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 1.知道书的封面和封底,并指导孩子们独立阅读。 老师:请孩子们把书拿出来。我们首先来了解这本书。这是本书的封面。这本书的名字在封面上。嘿,请孩子们跟着我。这是这本书的封底。现在,请盖好书的封面,然后逐页查看带有图钉的页面。 2.孩子们自己阅读图画书,老师走进孩子们,观察他们的阅读和指导。 三,讨论并理解图画书的内容 1.发起讨论并鼓励幼儿在阅读中讲述自己的发现。 老师:好的,现在关上书,把封面放在桌子中间。小老鼠吓坏了。谁在前进?您认为他们会怎么说?鼓励幼儿在图画书中模仿动物的表情和语言:“快逃!逃跑!来吧!”。 2.在下半年引起孩子的兴趣时,老师和孩子一起阅读了以下内容。 老师:谁发现了这群小动物?他会怎么做? 老师:让我们看看,大熊的表情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达?大熊会找到'咕咚',其他小动物呢?让我们一起看看。那个“咕咚”是谁?原来是青蛙跳水的声音。可怕吗但是为什么小动物一开始这么害怕呢?你一生中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我们应该做什么?

现代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应对策略

现代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应对策略 随着经济金融化日益加深,现代金融危机以多种形式出现,甚至会波及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导致经济危机。所以,要从国际和国内不同角度探寻金融危机的成因,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应对金融危机,对经济思维进行创新,重构国际货币体系。 金融危机不是新生事物,自十七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发生了九次波及范围巨大、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主要有:1637年荷兰郁金香危机、1720年英国南海泡沫事件、1837年美国金融恐慌、1907年美国银行业危机、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1987年席卷全球股市的黑色星期一、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至2010年美国次贷危机及全球金融危机。现代经济与金融相互渗透,密不可分。在经济体系和经济活动中,金融无时无处不在,被称为“经济金融化”。银行、保险、股市、汇市等在运营过程中不断累积风险,而金融创新、经济金融化又将各类金融风险叠加、放大,一旦出现局部动荡,就很容易引发连锁反应,出现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 一、金融危机的涵义 金融危机指的是金融资产、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资本外逃、股市暴跌、偿债困难、正常银行信用关系遭到破坏、

金融机构倒闭或濒临倒闭。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并且金融危机越来越以混合形式呈现出来。 金融危机爆发之际,往往正值经济持续多年高速增长时期,国内普遍过度投资,信贷快速增长,金融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外部资金大量流入。而一旦爆发金融危机,整个经济社会就会遭受重创。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剧增,货币币值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区域内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规模缩减,经济增长减缓甚至出现停滞、倒退。人们对未来的经济预期更加悲观,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有时甚至伴随着社会动荡。 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是二者有区别。“金融”是以货币和资本为核心,与“消费”和“生产”相对应。“经济”的内涵显然比“金融”更广泛,它包括“消费”、“生产”和“金融”等一切与人们的需求和供给相关的活动。金融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是一种过程危机,而经济危机则是一种结果危机。其次,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又有联系。从历史上看,在发生经济危机之前,通常先出现一波金融危机。其主要原因在于,生产、消费与货币、资本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任何一个阶段出现矛盾,都足以导致货币资本运动的中止,从而出现直接的货币信用危机,也就是金融危机。当这种矛盾在较多的生产领域出现时,生产过程就会因投入不足而无法继续,从而造成产出的严重下

试谈我国发生的三次经济危机

[论文摘要]:论文明确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也可能发生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并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专利,并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曾经发生的三次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社会主义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区别,社会主义经济危机应如何避免等。 [关键词]:我国、三次、危机 [论文]: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否也发生经济危机问题,现在理论界中争论不休。本文拟就我国曾经发生过的三次经济危机,谈一点浅薄看法。 一、问题的提出 斯大林同志在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在资本主义国家那里所发生的经济危机、商业危机和财政危机,都只是触及个别资本家集团。而在我们这里却是另一种情况。商业和生产中的每次严重停滞,我国经济中的每个严重失算,都不会只以某种个别危机来结柬,而一定会打击到整个国民经济。每次危机,不论是商业危机、财政危机或工业危机,在我们这里都可能变成打击全国的总危机。”①斯大林所说的情况,无论在苏联,还是在中国都曾经出现过,只不过危机的形态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同。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践的时间还很短,建国40年来,虽然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受的挫折也很大,走了不少弯路。我们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实事求是地找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引为鉴戒,才能加快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此,对于我国何时曾发生过经济危机,危机的表现如何,其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认识等问题的探讨,仍是十分必要的。 二、危机的表现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在短短三年中就医治了多年战争的创伤,恢复了国民经济,接着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并于一九五七年顺利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在这个历史阶段中,我们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是正确的,取得的成绩是辉煌的。尔后就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的基本情况认识不足,更由于党的不少领导同志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的情绪,急于求成,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出现了混乱状态,出现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是从一九五九年冬的农业危机开始,后来发展到一九六一、一九六二年的工业危机。在三年多的危机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产和消费严重脱节。危机在生产领域里的主要表现是生产大幅度下降。首先农业连续三年减产,一九六一年比一九五八年农业产值下降百分之二十六,粮食总产下降百分之二十六点三;接着工业也减产,一九六一年工业生产比上年下降百分之三十八点二,一九六二年又下降了百分之十六点六。钢产量一九六一年比上年下降了百分之五十七点一,一九六二年又下降百分之十二点五。煤炭的产量一九六一年比上年下降百分之三十,一九六二年又下降百分之二十多。轻工业生产一九六一年比一九五八年下降百分之十四。大批工厂、企业被迫实行“关、停、并、转,”一九六O年全国的企业单位比一九五八年减少了九千

经济危机中的中国出路

经济危机中的中国出路 经济危机中的中国出路 田忠国 由美国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正在一波波向世界各国扩展。在我国,八万家中小企业纷纷倒闭,近日,又一波企业倒闭潮又在我国卷起。面对这种情况,我国采取什么措施应对?这确实是值得人们思考的重大问题。 有媒体称,我国投入两万亿人民币修建高速铁路,再加上其它一些措施,对扼阻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有一定的作用,但这个作用,我以为根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我们在制定刺激经济发展,扼阻经济危机的时候,根本不知道造成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真正原因,这就像给人治病,病因没找到,药方开了一大堆,但是,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人越吃病就越重,最终导致不治而终。所以,我还是强调,开方前还是要三思病因。 一、美国的金融危机到底是怎么回事? 世界上的主流观点认为,是监管不到位,金融业没有负起自己应负的责任造成的,比如说格林斯潘在国会众议院政府监督与改革委员会作证的那番被许多人认为是懊悔的话。但问题是,美国的监管不到位,是故意还是无意的呢?这是其一。其二,假如监管到位,美国会不会避免这场引发全球

性经济衰退的金融危机呢?我看未必。因为,一,自由经济的监管,说到底是只管自由掠夺,不管自由掠夺造成的危害的,也就是说,更好的自由掠夺是监管者的责任,而对世界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就不是监管者的责任了。二,自由经济运作规则,从根本上说,它是一个自由掠夺的规则,也就是说,过去帝国主义对经济的掠夺,是通过战争手段完成的,从一次大战,到二次大战,以及二战结束后一直未曾停歇的地区性战争,莫不是帝国主义为了掠夺的产物。但是,帝国主义的智者发现,世界上最好的掠夺手段不是战争,而是自由经济规则。三,那么,实现自由规则掠夺的途径都是有哪些呢?一是自由规则权的制定,二是为人类建构一个虚幻的财富梦想(美元),三是自由掠夺规则的执行。三者缺一不可。但是,世界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政府,美国的自由掠夺规则别的国家怎么会执行呢?这就需要另一个渠道:在世界各国培养美国自由规则的拥护者。四,有了以上三点,但还无法达到自由掠夺的目的,这就需要一种自由掠夺的工具,这个工具就是美元。为什么这样说呢?理由一,美国用美元可以自由的在世界购买任何东西,但是,拥有美元的国家,却不能在美国自由的购买东西,比如说高科技产品,军工产品等等,但可以自由的买美国的什么呢?美国国债。美国为什么鼓励所有国家购买美国国债呢?因为,美国国债的价值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受美国宏观调控的,也就是说,美国可以

中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危机

中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危机 2008年进入9月份,被称之为金融海啸的从美国华尔街发生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虽然此次经济危机最终影响还难以预测,但短时间内全球范围的经济衰退已不可避免。面对国际上的经济动荡,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中国经济必然受到冲击,同时中国虽然在今年顺利完成奥运会的举办,但2008年对中国来说绝对是多事之秋,一些改革开放中深层次矛盾暴露出来,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已面临普遍的质疑和挑战,严重阻碍整个社会进一步发展和文明进步,中国社会发展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为此,执政者已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政府在十七大以后也采取了一些加大民生保障的措施,但在经济发展受到外界冲击,内部原有矛盾和问题又不断呈现的情况下,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成经济和制度的转型非常困难,有学者提出以扩大内需的方式来抵御外部经济环境的振荡,维持经济持续增长无疑是可行和必要的手段。但具体如何操作,是继续以往粗狂的投资带动增长,以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和大大小小面子工程、腐败工程来实现内需扩大和经济规模扩张,还是遵照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针对当前暴露的矛盾和弊端进行政策和制度上的改革和调整,解决整个社会进一步发展和上台阶的关键问题,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能顺利渡过这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并以此危机为契机巩固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当前形势下,有必要采取政策和措施有: 1. 加速建立全国性的社会保障体制,完善全民的养老、医疗和失业救济制度,重点是全国性的信息网络建设。社保体制完善程度不仅直接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和水平,同时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因此在社会出现重大危机时,往往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不仅体现保障覆盖全面、分配更公平和公正、制度完善,而且其发展极其倚重先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IT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因此国家在加快制度等软件建设的同时也应加大全国性统一的硬件环境的建设来提高相关制度的执行手段,并且通过这个全国性网络建设来推动相关技术、企业和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为相关IT行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因此通过扩大对社会保障网络投资来扩充内需比通过对占地资源大的高速公路重复投资以及各种面子工程建设来推动内需更有意义; 2. 加快和深化医疗、教育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全体国民的医疗、教育保障制度,加大医疗、教育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例,增加政府提供此类公共服务的数量和品种,并提高质量和效率,只有这样才能排除广大国民的后顾之忧,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信心,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其它方面的生活水平提高,从而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和内需。 3. 改进社会的分配制度,减少和遏制通过权利和社会资源垄断获得超额收益。具体措施有充分利用反垄断法,促进民生领域的市场竞争,降低广大民众的基本生存成本;此外通过改进和简化税收制度、削减政府服务收费项目也可以达到调整社会分配的目的。如减少部分税收品种和数量(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额等)也可使广大民众增加收益、减少支出而提高生活效率和质量; 4. 改革个人住房分配制度和房地产发展策略,对各类建筑物收取物业税同时由国家向公民发放住房公积金。针对目前房地产发展的问题,国家虽然采取了

1873年世界经济危机

1873年世界经济危机 187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导源于5月9日维也纳的债券交易,24小时内股票贬值了几亿盾;接踵而至的,是信用全面瘫痪和有价证券交易中止。维也纳的交易所危机很快蔓延到欧洲的其他交易所。由欧洲各国停止对美国的资本输出,导致美国纽约银行不再对铁路公司和工业界拨款,于是在9月18日,随着拥有北太平洋铁路大量债券的泽依-库克金融公司宣告破产,一场影响深远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终于全面爆发。受这次危机打击或影响的国家,除了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和奥匈帝国外,还有俄国、意大利、荷兰、瑞典、比利时以及日本、阿根廷、印度等非西方国家。自1825年以来,资本主义经济每隔一段时间就爆发一次危机。但与以往各次危机比较,1873年的危机“就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的强烈程度来说”,却是资本主义有史以来所经历过的危机中“最大的一次”。 随着危机的进一步展开,逐渐显现出与以往5次危机不同的表现形式与特点。 首先是危机的策源地和“震中”完全从英国移向美国。英国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源地,而且在长达一百年的时间里,始终处于世界经济的顶端或“中心”地位。因此,马克思始终强调《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矛盾运动规律的分析,“在理论阐述上主要用英国作为例证”。 [4]但是,1873年的危机却始自美国,而作为老牌资本主义的英国,迟至5年后才进入危机阶段。在1879年4月10日给尼?弗?丹尼尔逊的信中,马克思指出这次危机“在很多方面都和以往的现象不同”,特别是在英国发生危机之前,美国、南美洲、德国和奥地利等地“就出现这样严重的、几乎持续五年之久的危机,还是从来没有过的事”。(34.345) 其次,重工业既是危机中遭受打击的主要部门,也是危机过后经济高涨的基础。以往危机过程中,遭受重创的主要是轻工业。例如在英国,棉纺织业曾经是前4次危机的主要发源地和部门。1873年危机虽然最初表现为交易所混乱和信用危机,但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过剩却主要发生在重工业领域。无论是最先爆发危机的美国和德国,还是后来的英国,重工业在这一次经济周期的高涨和危机阶段都处于中心地位。危机期间,美国纺织业的生产只缩减了18-20%;德国1875年的棉花消费量下降了10%,1876年情况又趋于好转,各棉纺织厂消费的棉花甚至高于危机前的繁荣时期;英国的棉纺织业在1873、1874年仍在继续发展,生产量和出口量都没有下降。 第三,这次危机包括农业部门和部分非西方国家在内,从而真正具有世界性质。如果从“普遍”性生产过剩角度衡量,1825年、1837年的危机虽然在国际范围产生影响,但还都属于英国性质的危机。随着美国、法国等其他国家资本主义及其工厂制度的发展,1847年的危机开始具有国际根源。而1857年危机在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一次不仅像1847年那样具有国际性,而且开始表现出世界性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是1847年后西方国家工业化与世界市场迅速发展的一个结果。英、法、美、德四国当时占有世界工厂工业的4/5左右。然而在“世界性”方面,1873年危机才是真正当之无愧的。一是涉及到西方主要工业国家以及部分非西方

4中国政府在经济危机中的政策分析

中国政府在经济危机中的政策分析 来源:赵悦淳的日志 零七年开始,中国开始出现一轮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肉类等生活消费品的价格涨幅甚至达到一倍多,与此同时,放假房价持续走高,民众的实际工资水平和生活质量都有明显下降。那么这场通货膨胀是如何产生的呢?无非有两种可能:一是由于生产减缓,物资短缺:二是政府过多的发行了货币,使发行量超过了流通量。中国经济近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对前景的预期也持乐观态度,因此,如果没有发生全国性的灾祸或者政府经济政策的重大改变,显然不可能出现生产减缓的情况。(汶川地震是一场比较大的突发事件,但它对全国生产的影响是有限的。)同时,房地产与金融市场在中国金融危机前的繁荣景象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生产 的积极性。那么,有没有可能在生产没有减缓的情况下出现物资短呢?在某一个领域、一个地区可能发生,比如非典时期对食盐 需求量的突然加大以及个别人的囤积行为。然而这种情况在全国范内发生的概率是极其低的,结合当时的情况,只有一宗合理的推断——中国计划对台进行全面军事行动而进行物资储备。后来的事实显然推翻了这种假设。 也就是说,中国政府出于某种目的过多的发行了货币。这种目的是什么呢?我们知道,通过发行货币,政府可以进行融资,这实

际上好比向民众收取了通货膨胀税。同时,为预期到的通货膨胀能够进行财富的再分配,实际利率的降低与事前事后利率的差别实际上使国有银行获取了群众的财富。再者,通货膨胀使税收发生扭曲,名义工资水平的增加使民众叫了更多的税。事实是由于这轮短暂而突然的通货膨胀,政府获得了民众私有财产,却并没有造成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也没有造成投资的过快增长。 与通货膨胀同时,在金融市场上,中国收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股票与基金下跌猛烈,在短时间内市值大量蒸发。毫无疑问,这些蒸发掉的市值大部分来自民众的存款。从始至终,中国政府就没有任何的救市方案或者利好政策出台,也并不打算进行有实质内容的调控。在应对这次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国政府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定力,但似乎镇定的过了头,仿佛根本休克了一般。难道真的是这次次贷危机来的太快太突然,使中国政府觉得措手不及或者回天乏术?当然不是。首先,从次贷危机本身来说,对中国的直接伤害较少。所谓次贷危机,是指美国将其国内的不良房贷打包成债券销售给国外造成全球金融滑坡,而对于与美国金融关系并不是十分密切的中国来说手中会握有多少美国的垃圾债券,这些垃圾债券对于中国强大的经济实体和巨额的外汇储备来说又有多大的危险性?(实际上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体现在出口方面比金融业上更大一些。)其次,从中国金融危机的实质来说,次贷只是一个诱因,并不是根本原因。中国经济经历了连续几年的高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经济泡沫的膨胀,银行贷款与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