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单病种质量控制实施方案

脑梗死单病种质量控制实施方案
脑梗死单病种质量控制实施方案

单病种质量控制(脑梗死)实施方案单病种质量管理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改进与完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综合医院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更好地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现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09]757 号),结合我科实际,特制定本实施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成立“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单病种质量管理诊疗规范的具体执行和

落实工作。

小组成员:科主任、护士长、医生、康复师、护士等。

三、单病种质量控制措施:采用定期督查,例会通报,限期整改,纳入科室绩效评估等形式进

行质量控制,促使科室质量不断改进。

四、具体方案:

(一)接诊流程:

1.按照脑卒中接诊流程:

卒中接诊流程的最佳目标是:卒中患者“绿色通道”的上述服务全部时限目标,为小于60 分钟;即是,在患者到达医院急诊在5 分钟内见到接诊医师、在10分钟内神经内科医师到达、在45分钟内完成所有必须的检测。尤其是发病3 小时之内,符合溶栓治疗指证的急性缺血性卒中/脑梗死患者在

绿色通道”停留时限(从抵达院到用rt-PA 的时间)应小于60分钟

2.神经功能缺损评估:

每一位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间都应获得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估,至少在到院急时/或入院时和出院前有二次NIHSS评估(或至少有格拉斯哥(Glasgow)昏迷量评分)记录内容可明示,为制定适宜的治疗分案和预测风险以及转归提供支持。

3.完成头颅影像学检查(CT/MRI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急诊生化、凝血功能检查)、

心电图等项检查(45分钟内完成)。

(二)静脉应用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或应用尿激酶的评估:

1.实施静脉rt-PA或尿激酶应用评估

2.应用静脉rt-PA或尿激酶治疗

三)到院48 小时内抗血小板治疗:不能溶栓的患者应尽早启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四)吞咽困难评价:

卒中患者入院时45%(30%~65%)存在吞咽困难,其中约一半于发病6 个月是仍然不能恢复正常的吞咽功能。43%~54%由吞咽困难的卒中患者出现误吸;在这些患者中,37%进一步发展为肺炎,4%因肺炎而死亡。卒中患者病情越严重,吞咽困难越常见,此外,48%由吞咽困难的急性卒中患者产生营养不良。吞咽困难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吸入性肺炎,避免因饮食摄取不足导致的液体缺失和营养不良,以及重建吞咽功能。

所有卒中患者在给予饮食前均应确定有无吞咽困难或误吸的危险,吞咽功能由经过培训的医护

专业人员,在入院24小时内进行评估,常用的、简单有效的床旁试验为吞水试验

五)血脂评价与管理:

缺血性卒中进行血脂水平评价,对LDL >2.6mol/L,且伴有高血压病、

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患者,应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强化降脂治疗,使LDL 降低

30%~40%。

六)住院1 周内(24 小时内)接受血管功能评价:

住院24 小时内(至少在1 周内)接受首次血管功能评价对判断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血管痉挛、侧枝循环建立程度,帮助指导诊疗活动。

七)预防深静脉血栓:

鼓励患者尽早活动、腿抬高、穿弹性长筒袜或者间断应用血栓泵;尽量避免下肢静脉输液,特别是瘫痪侧肢体。

八)康复评价与实施:康复对脑血管病整体治疗的效果和重要性已被国际公认,由康复师评定。

九)为患者提供戒烟咨询与脑梗死的健康教育:卒中健康教育在脑血管疾病整体治疗中的重要性已被国际公认,由责任护

士负责对入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十)出院时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二级预防十一)出院时伴有房颤的脑梗死患者口服抗凝剂(如华法林)的治疗:十二)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单病种质量控制表单(简单的)

单病种质量控制临床表单 一、急性心肌梗死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ICD-10 121.0-121.3 ,121.4 ,121.9 ) 除外病例: 1. 由外院诊疗后转入本院的病例; 5.急性小灶心肌梗死 ICD-10 I21.401 ; 2. 参与临床药物与器械试验的病例;6.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ICD-10 I21.402 ; 3.18岁以下的病例;7.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ICD-10 I21.403 ; 4.冋一疾病30日内重复入院;8.非冠心病心肌梗死ICD-10 I21.9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岀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4天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到达医院时间:年月日时分 二、心力衰竭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心力衰竭(ICD-10 I50)除外病例: 1、外院诊疗后转入本院的病例 2、与临床药物与器械试验的病例8、儿心力衰竭P29.0 9、手术和操作075.4 10、异位妊娠或葡萄胎妊000-007,008.8 1

3、源性的心力衰竭和各种疾病的终末情况 4、心功能I级的病例 5、岁以下的病例 6、疾病30日内重复入院 7、外科手术后或由于心脏假体的存在I79.1 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 住院日期:年月曰岀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4天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到达医院时间:年 月日时分 三、肺炎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肺炎(ICD-10 J13-J15,J18) 除外病例: 2

2 4、医院获得性肺炎 HAP 8、肺Ca 、矽肺不能除外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病案号: 住院日期: 年 月曰岀院日期: 年 月 日标准住院日7-14天 发病时间: 年 月 日时分到达医院时间: 年 月 日时分 (一)符合住院治疗标准,实施病情严重程度评估。评估情况记录入病历 1、 院诊疗后转入本院 2、 临床药物与器械试验 3、 肺炎反复门诊抗菌素治疗无效 5、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 6、 护理院相关性肺炎 HCAP 7、 同一疾病30日内重复入院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上报统计表(脑梗死)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上报统计表 【脑梗死ICD-10】 填报要求:1、所有时间填写必须具体到每5分钟,否则无法录入信息,如2011-12-24 21:05; 2、列有选择项目的统计指标请在所选项目前的“□”内打“√”; 3、统计指标后标注“*”的内容为必填项,如果不填则无法上报,请务必填写。 除外病历:(1)由外院诊疗后转入本院的病例(2)参与临床药物与器械试验的病例(3)18岁以下的病例(4)非首次确诊急性脑梗死患者(5)脑梗死后遗症(6)脑梗死反复门诊治疗无效(7)同一疾病30日内重复入院(8)腔隙性脑梗死(9)小脑梗死(10)出血性脑梗死(11)本次住院天数大于120天 ▲基本信息 报告医师:* 报告时间:*

□既往有颅内出血,包括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近3个月有头颅外伤史;近3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近2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近2周内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近1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 □近3个月内有脑梗死或心肌梗死史,但不包括陈旧小腔隙梗死而未遗留神经功能体征 □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糖尿病患者 □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如骨折)的证据 □已口服抗凝药,且INR>1.5;48h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PTT超出正常范围) □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血糖<2.7mmol/L □血压: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 □妊娠

3.5住院期间使用抗凝药物选择 □华法林□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新型抗凝剂(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其他STK-4:入院48小时内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治疗 4.1 阿司匹林禁忌证选择 □阿司匹林过敏,尿酸高□到达医院时或到达医院后24小时内活动性出血 □已用华法林作为预防用药□医师记录显示不给予阿司匹林的其他原因 4.2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时间 □24小时内给予抗血栓治疗□24-48小时内给予抗血栓治疗□48小时之后给予抗血栓治疗 4.3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药物选择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嘧达莫□西洛他唑□其他 STK-5:血脂水平评价 5.1 评估时间□入院前30天内已经做过血脂水平评估□入院48小时内给予血脂水平 □入院72小时内给予血脂水平评估□入院72小时之后给予血脂水平评估 5.2血脂水平评估项目 □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患者) 5.3评价血脂结果□LDL>2.6mmol/L □LDL≤2.6mmol/L 5.4降脂治疗 5.4.1 医师记录有不需要降脂治疗的理由□是□否 5.4.2 降脂治疗医嘱下达时间:年月日时分 5.4.3降脂治疗药物选择 5.4.3.1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 □普伐他汀□匹伐他汀 5.4.3.2烟酸类□阿昔莫司□烟酸 5.4.3.3贝特类□苯扎贝特□非诺贝特□利贝特□环丙贝特□吉非贝齐 STK-6:吞咽困难评价 6.1 入院时是否能正常饮食□是□否 6.2 给予吞咽困难评价时机□24h内□48h内□48h之后 6.3评价方法选择 □临床床旁检查□床旁吞咽评估□床旁吞咽功能评估的简单标准化□减压吞水试验 □简单的吞水试验□X线视频透视□食管镜双重对比□内窥镜检查□测压法 □放射核素研究□其他 6.4未进行吞咽困难评价原因□症状缓解□患者禁食□吞咽困难无法评价,昏迷□其他 STK-7:预防深静脉血栓(DVT) 7.1入院后病情判定□入院时下地行走□入院48小时内出院□入院第二天末,患者能下地行走□入院第二天末,患者不能下地行走 7.2预防DVT治疗时间□不需要做预防DVT治疗□48小时内□72小时内□72小时之后 7.2.1抗凝药物的选择□华法林□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新型抗凝剂□其他 7.3物理治疗□血栓泵□弹力袜 7.4康复治疗□肢体主动活动□肢体被动活动

单病种质量管理总结分析

单病种质量监测年度总结分析 为了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结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09]757号)及《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二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10〕909号)的要求,我院于2014年将开展“单病种质量监控管理”列入重点工作。本着充分体现以“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为主题,以“医疗质量、病人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为核心的目的,结合本地区及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我院《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方案》并将此方案挂于医院内网,在我院心内科、呼吸科、神经内科、儿科、产科及外一科、外二科、外三科分别开展了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成人;脑梗死、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儿童;剖宫产及围术期预防感染7个单病种质量监控。通过两年来的单病种质量效果监测,我院在提高诊断技术、规范医疗行为、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及病人的满意度方面都有了进一步改善,尤其在围术期预防感染监测中有明显的变化。现将两年来对我院单病种质量监测结果汇总如下:

预防抗菌药物使用年度对比趋势图 200 400600800100012001400 16001800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在两年的观测及追踪中,虽然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使我院医疗质量与

安全管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原因就是: 1、我院开展单病种质量监测起步较晚,网络直报系统建立不及 时。 2、医院对单病种质量管理培训缺乏,使得医务人员对单病种质量 管理重视与认识程度不强。 3、职能部门监督力度欠缺。下科室督导频度不够。 4、实施过程中多科协作流程不顺畅。 改进措施: 1、医院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单病种质量管理培训”,包括患者 的知情同意相关制度、表格的规范化填写、单病种实施的各项工作流程、满意度调查等。 2、建立医疗、质控、护理、院感、医技、统计、药剂科等合作协 调机制,相关科室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保障患者从急诊—门诊—医技—住院服务流程的连续性,对单病种诊疗流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及时收集监测指标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医院对单病种病人费用实行限价管理,科室进行平均医疗费用 成本核算,对单病种按照限额进行收费,控制平均住院日,落实单病种质量控制监测各项指标。 4、质控办及时收集、汇总单病种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进行总结分析与反馈,并及时督导整改。

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方案(2020年版)

附件1 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方案 (2020年版) 各医疗机构登陆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网(https://www.360docs.net/doc/e516017913.html,)中的“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按照操作说明,报送相关数据信息。 一、信息采集方式 各医疗机构根据本机构实际情况,可采用以下任意一种方式上报。 (一)医疗机构信息系统能够采用院内前置机对接平台全部接口的,对接后平台可以自动采集信息; (二)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只能对接平台部分接口的,采用自动采集信息和手工补充上报方式; (三)医疗机构信息系统无法进行数据接口对接的,采用手工上报方式。 二、信息上报及补报时间 (一)第一批病种/手术(36个),自2020年10月10日起上报,需补报2020年1月1日及之后的出院病例。 包括: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首次住院)(STEMI)、心力衰竭(HF)、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脑梗死(首次住院)(STK)、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社区获得性肺炎(成

人,首次住院)(CAP)、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首次住院)(CAP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住院)(AECOPD)、髋关节置换术(THR)、膝关节置换术(TKR)、剖宫产(CS)、肺癌(手术治疗)(LC)、甲状腺癌(手术治疗)(TC)、乳腺癌(手术治疗)(BC)、围手术期预防感染(PIP)、围手术期预防深静脉血栓栓塞(DVT)、住院精神疾病(HBIPS)、房颤(AF)、主动脉瓣置换术(AVR)、二尖瓣置换术(MVR)、房间隔缺损手术(ASD)、室间隔缺损手术(VSD)、出血性卒中(ICH)、脑膜瘤(初发手术治疗)(MEN)、胶质瘤(初发,手术治疗)(GLI)、垂体腺瘤(初发,手术治疗)(PA)、急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SE)、帕金森病(PD)、哮喘(成人,急性发作,住院)(CAC)、异位妊娠(手术治疗)(EP)、子宫肌瘤(手术治疗)(UM)、胃癌(手术治疗)(GC)、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TN)、中高危风险患者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SEP)早期治疗。 (二)第二批病种/手术(15个),自2021年1月1日起上报。 包括:哮喘(儿童,住院)(CAC2)、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手术治疗)(DDH)、结肠癌(手术治疗)(CoC)、糖尿病肾病(DKD)、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始诱导化疗)(ALL)、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初始化疗)(APL)、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ESRD-HD)、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ESRD-PD)、原发性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一、急性心肌梗死 (一)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者应给予氯吡格雷)。 (二)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三)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EMI)。 1、到院30 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 2、到院90 分钟内实施PCI治疗; 3、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须转院。 (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阻滞剂(无禁忌症者)。 (五)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阻滞剂、ACEI/ARB、他汀 类药物有明示(无禁忌症者)。 (六)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阻滞剂、ACEI/ARB、他 汀类药物有明示(无禁忌症者)。 (七)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AMI)健康教育。 (八)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二、心力衰竭 (一)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二)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利尿剂+钾剂。 (三)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阻滞剂。 (五)醛固酮拮抗剂(重度心衰)。 (六)住院期间维持使用利尿剂、钾剂、ACEI/ARBs、β-阻 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有适应症,若无副作用)有明示。 (七)出院时继续使用利尿剂、ACEI/ARBs、β-阻滞剂和醛 固酮拮抗剂(有适应症,若无副作用)有明示。 (八)非药物心脏同步化治疗(有适应症)。 (九)为患者提供:心力衰竭(HF)健康教育。 (十)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三、住院病人社区获得性肺炎 (一)判断是否符合入院标准。 (二)氧合评估。 (三)病原学诊断。 1、住院24 小时以内,采集血、痰培养; 2、在首次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血、痰培养。 (四)抗菌药物时机。 1、入院8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2、入院4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3、入院6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五)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1、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2、非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3、目标抗感染药物的治疗选择。 (六)初始治疗72小时后无效者,重复病原学检查。

单病种质量控制表单(完整版)

1、单病种急性心梗质量控制表格 *报告医生: *报告时间:年月日时分 患者信息 *第一诊断 (主要诊断) A ICD-10 121.0前壁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 B ICD-10 121.1下壁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 C ICD-10 121.2其他部位的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 D ICD-10 121.3未特指部位的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 E ICD-10 121.9未特指的急性心肌梗死 第二诊断 (次要诊断) ICD-10(三位码):诊断名称: ICD-10(三位码):诊断名称: *住院号:* 出生日期:年月日姓名: *费用 支付方式 A公费医疗 B基本医疗保险 C C商业保险 D 自费 E其他 *入院途径 A 门诊 B急诊 C院内临床科室 转科 D外院转入 *到院交通工具A救护车 B出租车或自家车 C其他交通工具 诊疗时间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到达急诊科或门诊时间:年月日时分或本院转科时间:年月日时分*入院日期:年月日时分确诊(STEMI/或新发LBBB的时间):年月日时分 确诊(NSTEMI的时间):年月日时分 溶栓开始时间:年月日时分未执行溶栓 PCI 开始时间:年月日时分未执行PCI PCI 完成时间:年月日时分 PCI 完成时间:年月日时分*出院日期:年月日时分 过程质量AMI-1:到达医 院后即刻使用 阿司匹林(有 禁忌者应给予 氯吡格雷) 1.1 即服首剂阿斯匹林:年月日时分未执行 1.2 阿司匹林禁忌 A阿司匹林过敏 B到达医院时或到达医院后24小时内活动性出血 C使用华法林或Coumadin作为预防用药 D医师记有不给予阿司匹林的其他原因 1.3 或使用氯吡格雷首剂时间:年月日时分 1.4 或使用其他抗血小板药首剂时间:年月日时分 AMI-2:实施左 心室功能评价 2.1 X胸片(首次)肺瘀血或肺水肿 A是 B否 2.2 CDFA评价(首次) 2.2.1 LVEF测量值: % 2.2.2 左室舒张末内径测量值:毫米 2.2.3 左室室壁瘤 A是 B否 2.2.4 肺动脉高压 A是 B否 2.2.5 肺动脉收缩压: mmHg 2.2.6 评价时间 A入院48小时内 B入院48小时后 C未执行 2.3 危险评分方法(STEMI)0-14分请选择(入院48小时内最高值!) A 2分:年龄65~74岁 B 3分:年龄>75岁

06单病种脑梗死质量控制表格

人民医院单病种脑梗死质量控制表格 *报告医生: *报告时间:年月日时分 患者信息*第一诊断 (主要诊断)--请选择--(除外病例见《单病种质量管理手册》) A ICD-10 I63.0入脑前动脉血栓形成引起的脑梗死 B ICD-10 I63.1入脑前动脉栓塞引起的脑梗死 C ICD-10 I63.2入脑前动脉未特指的闭塞或狭窄引起的脑梗死 D ICD-10 I63.3大脑动脉血栓形成引起的脑梗死 E ICD-10 I63.4大脑动脉栓塞引起的脑梗死 F ICD-10 I63.5大脑动脉未特指的闭塞或狭窄引起的脑梗死 G ICD-10 I63.6大脑静脉血栓形成引起的脑梗死 H ICD-10 I63.8 其他脑梗死 I ICD-10 I63.9未特指的脑梗死 第二诊断(次要诊断)ICD-10(三位码):诊断名称:ICD-10(三位码):诊断名称: *住院号:*出生日期:年月日姓名: *费用 支付方式 A公费医疗 B基本医疗保险 C C商业保险 D 自费 E其他 *入院途径 A 门诊 B急诊 C院内临床科室 转科 D外院转入 *到院交通工具A救护车 B出租车或自家车 C其他交通工具 诊疗时间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到达急诊科或门诊时间:年月日时分或本院转入科时间:年月日时分*入院日期:年月日时分 *出院日期:年月日 过程质量 STK-1:卒中 接诊流程1.1 医师接诊时间神经内科、或急诊科医师接诊时间:年月日时分1.2 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估急诊首次评估值:分(评估值)请输入数字 入院后首次评估:分(评估值)请输入数字未检查: A是 B否1.3 或选用:格拉斯哥(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急诊首次评估:分(评估值)入院后首次评估:分(评估值)请输入数字未检查: A是 B否 1.4 头颅CT检查 A 45分钟之内接受检查 B 46分钟之后接受检查 C未检查1.5 临床检验检查 A 45分钟之内接受检查 B 46分钟之后接受检查 C未检查1.6 ECG检查 A 45分钟之内接受检查 B 46分钟之后接受检查 C未检查 STK-2:组织纤溶酶激活剂(t-PA)应用的评估2.1 发病→到达急诊“绿色通道”时间--请选择-- A发病(出现症状)-到达急诊就诊时间小于3小时 B 发病(出现症状)-到达急诊就诊时间小于6小时 C发病(出现症状)-到达急诊就诊时间大于6小时D或发病时间不明 2.2 适应证请选择 A年龄18-80岁B发病4.5h以内(rtPA)C或发病6h内(尿激酶) D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h,且比较严重 E 脑CT已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早期大面积脑梗死影像学改变 F 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2.3 禁忌证请选择(若选择禁忌症,再点击2.7-E后,则直接进入STK-3) A 既往有颅内出血,包括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 B 近3个月有头颅外伤史 C 近3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近2周内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近3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 D 近2周内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E近5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F 近3个月内有脑梗死或心肌梗死史,但不包括陈旧小腔隙梗死而未遗留神经功能体征

单病种质量控制总结

2010年上半年单病种质量控制实施情况汇总单病种质量控制2010年1月份实施以来,按照质量分析评价标准,医务科对每季度纳入单病种管理的病种数、每个病种的平均住院天数、费用构成、治疗效果、病人满意度等做了综合的评价分析,汇总结果如下: 一、每季度纳入单病种控制情况 【第一季度】 1、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科)6例 2、心力衰竭(心血管科)3例 3、脑梗死(神经内科)3例 4、肺炎(呼吸消化内科)3例 5、髋、膝关节置换术(骨科)4例 6、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血管科)1例 【第二季度】 1、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科)5例 2、心力衰竭(心血管科)2例

3、脑梗死(神经内科)4例 4、肺炎(呼吸消化内科)5例 5、髋、膝关节置换术(骨科)3例 6、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血管科)0例 二、每季度质量控制情况 【心血管科】 第一季度急性心肌梗死6例 (一)全部病人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 (二)部分病人实施床旁左心室功能评价; (三)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EMI)。 1.2例到院30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 2.4例到院90分钟内实施PCI治疗; (四)3例病人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受体阻滞剂; (五)5例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 (六)5例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

(七)全部病人接受血脂评价与管理:饮食控制、检验、调脂和危险因素控制。 (八)全部患者接受医生和护士提供的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 (九)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合理。 第一季度急性心力衰竭3例 (一)全部病人实施超声检查进行左心室功能评价; (二)100%病人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利尿剂+钾剂;(三)2例病人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ACE抑制剂或ARB;(四)2例病人到达医院后使用β-受体阻滞剂; (五)重度心衰使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六)住院期间维持使用利尿剂、钾剂、ACEI/ARBs、醛固酮拮抗剂有明示; (七)出院时使用利尿剂、ACEI/ARBs、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有明示; (八)为患者提供心力衰竭的健康教育; (九)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单病种质控培训

单病种质量管理 普外科一病区学习与培训材料2014年11月27日星期四示教室 一、医疗质量的核心和难点:规范医疗。 使患者获得“规范救治”;优化救治流程:早诊断,早治疗;该做的都做,不该做的都不做;缺陷防范方案和措施,应激预案和措施;减少失误:避免事故、差错和不作为;获益最佳:顺利康复;费用合理:无乱收费;无过度医疗(检查、用药)。 确保:医疗安全,获得信任,减少纠纷。 二、“规范医疗”的影响因素:复杂多变 医护人员水平:认识、经验、能力、积极性。 医院管理水平:认识、重视、支持(硬件、软件)、激励机制。 患者及家属配合:信任、理解、配合。 患者经济状况:费用大小、资金来源(医保、公费)、承担能力、承担意愿。 上述多因素的综合:沟通,协调。 三、检验“规范医疗”的标准和尺子?-单病种质量控制! 直接检验“规范医疗”的效果,可行,容易发现问题,便于改进。 充分体现医疗质量,可比,便于提高。 综合反应管理水平,可比,便于提升,充分体现医院工作的核心。 四、医疗质量评价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应根据疾病的基本结构,实施过程以及医疗效果三方面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 疾病的诊断是否及时、准确,治疗是否迅速、有效和安全,治疗的费用是否合理、经济,治疗成本是否得到很好的控制。 五、质量管理方法 适用于多种行业的有:如,全面质量管理(TQM)、零缺陷质量管理、6c质量管

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顾客满意管理……等;主要适用于医疗行业的有:如,临床路径管理、循证医学、单病种质量管理、疾病诊断相关分类法(DRGs)……等。 六、什么是单病种质量管理? 定义:是以病种为管理单元,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可以进行纵向(医院内部)横向(医院之间)比较,运用在诊断、治疗、转归方面具有共性和某些医疗质量指症具有统计学特性的指标,用数据进行质量管理评价。 目的与意义:通过评价病种诊疗过程的质量管理措施,促进医院整体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医疗工作效率及费用控制等医疗管理综合水平的提高。 作用:能对疾病诊疗进行过程质量控制;是提高医疗技术、进行持续改进的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医疗质量的变化趋势;是评价医师诊疗行为是否规范,是否合理的手段;是反映全院医疗质量管理能力的重要新途径;是医疗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评价的对象不是“糖尿病患者当天的血糖尿糖”,而是“病人的糖化血红蛋白”120天的变化情况。 方法:从病历中获得“证实”,即眼见为实! 原则:有适应证,无禁忌证!有标准的,必须做到!做到了的,必须记录!未做到的,必须说明!未记录的,等于未做! 七、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将单病种质量管理纳入医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目标)设立院科两级管理组织,加强督导协调;制定单病种质量控制相关管理制度,制定可操作流程,部署分工、明确职责(5W1H),实施单病种培训,增强临床工作人员病种质量过程控制依从性。 实施院科两级管理 院级管理:业务副院长,医务科负责,病案室协助,重点负责终末质量和环节质量的检查,对照单病种检查标准,定期考评,纳入病区医疗质量评估管理。 科级管理: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成人、住院儿

人民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和县人民医院 六个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改进与完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综合医院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更好地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现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09]757号)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组织领导 (一)为加强对六个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的领导,医院成立“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单病种质量管理的总体研究和协调工作:组长:刘夕友 副组长:王进军 成员:蔡保民秦磊黄庆国范如好吕家玲李文李军曹定汉 张安稳王圣华陈云森沈兴好祁丛锁黄晨 医院信息报送员:朱培丽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质量控制科负责单病种质量管理的日常工作。 (二)成立“单病种质量管理”专家组 组长:刘夕友 副组长:王进军

成员:蔡保民秦磊黄庆国范如好吕家玲李文李军曹定汉 张安稳王圣华陈云森沈兴好祁丛锁黄晨 三、具体工作职责: “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在单病种质量控制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提出政策支持及奖励建议。 专家组:根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向“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提出改进与修订服务流程、制度及诊疗规范的建议。规范所负责病种的临床诊疗行为,组织相关科室医务人员的培训,努力达到该病种的质量控制标准。 执行科室职责:认真执行相关诊疗规范,杜绝相关病种诊断和治疗的随意性,提高出院诊断准确率;准确完整地记录住院病历的相关信息,保证病案信息、医嘱信息的准确与完整性;加强随访及健康教育工作。 四、工作目标 通过学习和实践六个单病种的临床诊疗常规和质量控制指标,逐步掌握如何应用医院优化服务管理工具,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改进医院的服务流程,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规范单病种的临床医疗行为。 五、工作内容和安排 以六个单病种为单位,组织临床各专科开展规范单病种诊疗常规和单病种上报工作。 (一)基线调查和动员工作 1、以六个单病种为单位,分别与全院主要收治该种疾病的科室进行调查和动员工作,了解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动员相关科室人员积极参与单病种质量控制。

单病种质量控制总结

单病种质量控制2011年9月份实施以来,按照质量分析评价标准,医务处抽查部分对纳入单病种管理的病种平均住院天数、费用构成、治疗效果、病人满意度等做了综合的评价分析,汇总结果如下: 一、每季度纳入单病种控制情况 2012年第一季度 1.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 7例 2.急性心力衰竭(急诊内科) 3例 3.脑梗死(神经内科) 2例 4.社区获得性肺炎(呼吸内科) 6例 5、髋、膝关节置换术(骨科) 6例2012年第二季度 1.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 8例 2.急性心力衰竭(急诊内科) 4例 3.脑梗死(神经内科) 4例 4.社区获得性肺炎(呼吸内科) 7例 5、髋、膝关节置换术(骨科) 6例 二、每季度质量控制情况 第一季度急性心肌梗死7例

(一)6例病人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 (二)全部病人实施床旁左心室功能评价; (三)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EMI)。 1.0例到院30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 2.0例到院90分钟内实施PCI治疗; (四)4例病人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受体阻滞剂; (五)7例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 (六)6例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 (七)全部病人接受血脂评价与管理:饮食控制、检验、调脂和危险因素控制。 (八)6例患者接受医生和护士提供的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 (九)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大部分合理。 第二季度急性心肌梗死8例 (一)全部病人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 (二)全部病人实施床旁左心室功能评价; (三)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EMI)。 1.0例到院30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 2.0例到院90分钟内实施PCI治疗; (四)100%病人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有适应症,

单病种质量管理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方案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单病种质量管理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院整体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医疗工作效率及费用控制等医疗管理综合水平的提高,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医疗评价标准》《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单病种质量管理手册》的要求,结合本院实际,经讨论研究,制定《人民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方案》 一、目的及意义: 单病种质量管理是以病种为管理单元,运用在诊断、治疗、转归方面具有共性和某些重要的具有统计学特性的医疗质量指标,用数据进行质量管理评价。通过单病种质控,对疾病诊疗进行过程质量控制及终末质量控制,提高医疗诊治技术,评价医师诊疗行为是否符合规范合理,进行持续改进。 二、适用范围: 本院所有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科室需遵守本制度,参照本制度要求严格规范单病种日常管理工作。 三、实施原则: 单病种开展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并与科室功能任务相适应,需具备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各级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相关病种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优化质控病种的诊断、治疗环节质量。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在院长、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建立三级医疗控制体系负责开展单病种工作,并负责该工作的管理、督导。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制订我院单病种临床路径开展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协调临床路径开展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单病种质量管理专家组由我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承担,主要负责制订单病种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对我院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质量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由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任成员,实施小组组长主要负责临床路径的实施,临床路径实施过程的效果评价和分析,个案管理员负责与实施小组、专家指导组的日常联络,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五、实施方案:单病种质量管理实行三级管理,并将此纳入医院质量改进与患者安全计划。 (一)单病种质量控制的病种选择 1、单病种选择原则:选择本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选择覆盖率较大的病种;选择最能代表临床科室医疗特色的病种;病种能对应一个明确的ICD-10编码或一定的编码范围。 2、单病种管理病例纳入标准:诊断明确者;只有一个出院诊断(可包括该疾病引起的合并症)的病例;如患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对于某些病种,除须符合以上两条外,还须符合规定的治疗方式,如一些内科病种须是以非手术

脑梗死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流程

脑梗死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流程 STK-0 基本信息输入 STK-1 卒中患者到院后接诊流程: 患者最佳接诊流程,是在到达医院急诊15分钟内获得,由神经内科专业医师或具有神经系统功能评估技能的急诊医师提供的神经系统功能评估(NIHSS 或GCS评分);在医嘱下达后的45分钟内获得神经影像(头部CT/MRI)、临床实验室(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和ECG检查的结果,即患者在“绿色通道”的上述服务全部时限应小于60分钟。 STK-2 到院后实施静脉应用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或尿激酶应用的评估时间(发病4.5小时/6小时内患者): 所有在医院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症状和出现卒中症状4.5小时/6小时内的患者进行评估,无溶栓治疗禁忌症的急性期的患者,应考虑给予rt-PA或尿激酶。 STK-3 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 大多数脑梗死患者,不推荐无选择地早期进行抗凝治疗;少数特殊患者在谨慎评估风险后进行抗凝治疗;溶栓后还需抗凝治疗的患者,应在24小时以后使用抗凝药物。 STK-4 到院后48小时以内应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所有无禁忌症脑梗死患者,在入院48小时内服用阿司匹林(150-300mg/d)(有禁忌症者使用氯吡格雷)。 STK-5 评价血脂水平: 在住院期间应进行低密度脂蛋白的检测与评估,对于LDL>2.6mol/L,且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进行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 STK-6 到院后24小时内实施吞咽困难评价: 吞咽困难所致误吸是并发肺炎重要危险因素,在给予饮食、进食、口服药之前进行吞咽困难评价(洼田饮水试验)。 STK-7 预防深静脉血栓(DVT)的时间: 不能下床活动的患者在住院2天后应给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措施(低分子肝素钙、物理治疗、康复治疗)。

单病种质量控制管理记录本(7781)

妇产科单病种质量控制 管理记录本 甘孜州人民医院

目录 1.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成员名单 2.单病种质量管理小组职责 3.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 4.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流程 5.单病种质量管理培训记录 6.单病种质量管理总结

妇产科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主任张玲娟 负责本科室单病种质量控制的政策制度的传达以及落实实施情况,人员分配安排,单病种病例审核,总体监督 副组长:护士长朱玲 协助组长进行监督实施工作,定期审查单病种落实实施情况,并召开质量控制评估改进会议 组员:方竞副主任医师,陈丽主治医师、冷逸玫主治医师,谭剑主治医师,亮亮住院医师,规培医师钱学飞负责书写评估改进报告

单病种质量管理小组职责 1.主要负责本科室单病种质量管理的具体实施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组织科室人员学习单病种质量管理相关知识,严格按照卫生部公布的质量控制指标进行单病种管理,定期梳理科室单病种质量管理情况,并及时上报我院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小组,每三个月召开一次单病种质量管理总结评估会议,根据本科室单病种管理执行情况及时进行相应调整和改进; 2.对本科室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3.对病种的质量、费用及成本进行分析评估; 4.对进行病种质量监控管理相关的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 5.参与院内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采取措施,持续改进; 6.定期向院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小组报告工作开展情况相关信息等。

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 按照卫生部发布的单病种质量控制的通知要求,对公布的6个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开展单病种质量监控。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改进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结合我院临床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是在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小组指导下,由科室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具体实施,科室主任为第一责任人。 二、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科室,要建立单病种管理登记簿记录患者进入或离开管理的相关住院信息; 三、单病种质量考核与督查的控制指标: (一)诊断质量指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 (二)治疗质量指标: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抗生素使用率、病死率、同病种一周内再住院率; (三)效率指标: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 (四)常用指标:平均住院费用、药品费用、检查费用; 四、单病种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一)严格执行专科诊疗常规和技术规程; (二)坚持三级查房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单病种质量管理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院整体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医疗工作效率及费用控制等医疗管理综合水平的提高,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医疗评价标准》《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单病种质量管理手册》的要求,结合本院实际,经讨论研究,制定《人民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方案》 一、目的及意义: 单病种质量管理是以病种为管理单元,运用在诊断、治疗、转归方面具有共性和某些重要的具有统计学特性的医疗质量指标,用数据进行质量管理评价。通过单病种质控,对疾病诊疗进行过程质量控制及终末质量控制,提高医疗诊治技术,评价医师诊疗行为是否符合规范合理,进行持续改进。 二、适用范围: 本院所有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科室需遵守本制度,参照本制度要求严格规范单病种日常管理工作。 三、实施原则: 单病种开展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并与科室功能任务相适应,需具备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各级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相关病种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优化质控病种的诊断、治疗环节质量。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在院长、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建立三级医疗控制体系负责开展单病种工作,并负责该工作的管理、督导。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制订我院单病种临床路径开展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协调临床路径开展与实施过程中遇到

的问题,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单病种质量管理专家组由我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承担,主要负责制订单病种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对我院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质量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由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任成员,实施小组组长主要负责临床路径的实施,临床路径实施过程的效果评价和分析,个案管理员负责与实施小组、专家指导组的日常联络,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五、实施方案:单病种质量管理实行三级管理,并将此纳入医院质量改进与患者安全计划。 (一)单病种质量控制的病种选择 1、单病种选择原则:选择本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选择覆盖率较大的病种;选择最能代表临床科室医疗特色的病种;病种能对应一个明确的ICD-10编码或一定的编码范围。 2、单病种管理病例纳入标准:诊断明确者;只有一个出院诊断(可包括该疾病引起的合并症)的病例;如患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对于某些病种,除须符合以上两条外,还须符合规定的治疗方式,如一些内科病种须是以非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病例,外科病种则须是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病例,否则应予以排除。 3、单病种管理病例排除标准:住院期间曾经转科的病例;入院后48小时内死亡的病例;虽已确诊,但未完成正常治疗而出院的病例,即未达到出院标准而出院的病例。 4、目前实施单病种管理的病种: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

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解决方案.doc

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 改进与完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 也是综合医院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更好地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09〕757号)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大姚县人民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一、目的 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 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质量,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二、组织领导 (一)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单病种质量管理专家组 单病种名称专家组组长专家组成员 急性心肌梗死( AMI) 心力衰竭( HF) 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 ( 组长) 脑梗死 ( 副组长) 髋、膝关节置换术 ( 组长) 围手术期抗生素预防感染各手术科室主任、麻醉科主任 ( 副组长) 三、工作职责: (一)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在单病种质量控制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决定改进意见及提出奖励建议。 (二)单病种质量管理专家组: 根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向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提出改进与修订服务流程、制度及诊疗规范的建议。规范所负责病种的临床诊疗行为, 组织相关科室医务人员的培训, 努力达到该病种的质量控制标准。 (三)质控办:根据单病种质量控制的评价标准, 监控临床

医疗与服务过程, 促进服务流程的完善和临床服务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采用历史对照法( 实施前后数据分析对比)或对照组方法(不同医院或本院不同病区间进行数据分析对比),进行定期效果评估。 (四)医务科:负责监督单病种质量控制科室执行该病种的诊疗规范, 建立与有关病种相适应的急诊“绿色通道”以及辅助科室的连贯服务流程与规范。 (五)执行科室职责: 认真执行相关诊疗规范, 杜绝相关单病种诊断和治疗的随意性, 提高出院诊断准确率; 准确完整地记录住院病历的相关信息, 保证病案信息、医嘱信息的准确与完整性; 加强随访及健康教育工作。 (六)护理部: 组织制定单病种护理规范及工作流程, 协助医生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保证病区护理人员认真落实。 (七)麻醉科:负责制定单病种手术麻醉的规范和工作流程, 并保证落实到位。 (八)药学室: 参与制定单病种的用药规范, 并负责监督。 (九)病案室: 负责监督单病种的病历首页规范化管理, 保证疾病编码的准确性, 配合临床科室单病种上报的病案统计和调阅工作。 (十)信息科: 协助解决各病区单病种上报链接问题; 统一科室代码, 规范归口管理; 利用电子病案或HIS系统获取单病

单病种质量管理-缺血性卒中脑梗死

单病种质量管理缺血性卒中/脑梗死 第一节概述 “缺血性卒中/脑梗死质量控制”在卫生部卫医发(2008)27号《医院管理评价指 南2008版》和卫生部卫医发(2008)28号《2008---2010 年“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文件中被列入重点工作之一。 缺血性卒中/脑梗死质量控制指标,是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临床服务质量管理 的持续改进为目的。 据卫生部发布的城市医院住院病人前十位疾病构成中脑血管病2006年为第七位,构 成4.70%, 2007年为第七位,构成5.25%;2007年部分市县前十位疾病死亡率及死因构成中脑血管病为第2位,死亡率111.47/1000000,构成18.04%。 据2003年卫生部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表明,卒中病人的直接住院费用达195.95亿元,加上门诊及自购药费用,卒中病人的直接医疗费用达到374.52亿,占同期我国医疗总 费用和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分别为 6.52%和5.68%。从1993年至2003年间,卒中病人的直接 医疗费用年平均增长幅度为18.04%,超过同期GDP曽长8.95%的幅度。 在我国,卒中每年的新发病例为250万,而每年死于卒中的病例为150万,这意味 着每12秒有一个中国人死于卒中,而在有幸存活的患者中,2/3留下了不同程度的残疾。 该疾病严重危害到了中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且目前有日益年轻化的趋势,加上其具有 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的“三高”特点,无疑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直接和间接的医疗花费以及由此造成的人财物损失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在所有的卒中病例中,缺血性卒中占将近85%勺比例。而对于这一严重的疾病除了 在缺血发生3小时内静脉应用rt-PA溶栓治疗外,目前尚没有其他循证医学证实有效的方法能够阻止卒中的发生。 《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版》及2008年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的重点工作中要求:建立急诊“绿色通道”,科间紧密协作。建立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的重点病种(创伤、急性心肌梗塞、心力衰竭、脑卒中等)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 缺血性卒中/脑梗死质量控制指标解释与分析、计算公式、信息分析流程,主要根据国内外缺血性卒中/脑梗死诊疗指南和质量评价标准及历年北京地区部分三级甲等医院进行定期评价的资料,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分述如下。 第二节缺血性卒中/脑梗死质量控制标准 一、卒中接诊流程 1、按照卒中接诊流程; 2、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估; 3、45分钟内完成头颅CT血常规、急诊生化、凝血功能检查。 二、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 三、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或尿激酶应用的评估。 四、入院48小时内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治疗。 五、评价血脂水平。 六、评价吞咽困难。 七、预防深静脉血栓(DVT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