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学案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学案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学案

4.2.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一、目标导航

1.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概念;分析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种类及特点;概述研究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意义。

(2)通过图解分析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应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重难点

重点:

(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种类。

(2)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难点:

(1)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知识网络

三、导学过程

“导”—自主预习

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信息的概念及类别

⑴信息:指日常生活中,可以传播的 、情报、指令、数据与 等。

⑵信息的种类、特点、来源及实例(连一连)

⑶信息传递的范围: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包括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和 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

⑷信息传递的方向:信息传递通常为 传递。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种特来实①物理信②化学信③行为信④营养信 a.动物特定b.动物觅食c.物理过程d.信息素Ⅰ.动物代谢Ⅱ.动物异常表现Ⅲ.食物或营

Ⅳ.外界环境或

A.生物碱、有机

B.求偶炫耀 D.光、声、温度、

C.狼捕食兔

(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信息的作用。

(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提高的产量。

(2)对进行控制。

4.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比较

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调节。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的。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种类:

比较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措施

①控制对生态系统的程度。

②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

“学”—互动探究

探究一对能量流动的理解

阅读课本P88相关内容,结合图“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形式举例”,进行分析、思考并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当含羞草在强烈的声音刺激下,就会有小叶合拢、叶柄下垂等反应,这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哪种信息传递?

提示:物理信息。含羞草是在强烈的声信息刺激下发生了相应反应。涉及到声音、颜色、植物形状、磁力、温度、湿度这些信号,通过动物感觉器官皮肤、耳朵、眼、心或植物光敏色素、叶、芽对光、重力等感觉上述信息则判断为物理信息。

2.狗看到“骨头”时,猛扑过去,骨头是一种信息吗?若是,属于什么信息?

提示:是,属于营养信息。

3.下图为信息传递的模型,请根据图示讨论回答。

(1)信息传递的存在范围是什么?

提示:范围——同种生物个体之间(性外激素、蜜蜂舞蹈及孔雀开屏等);异种生物之间(物理、化学、行为中警示作用)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有物理信息中光、磁等)。

(2)信息传递的具有哪些特点?

提示:一般为双向,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不同。既有从输入到输出的信息传递,也有从输出到输入的信息反馈。

(3)信息传递是怎样进行传递的?

提示:信源(信息产生)→信息道(信息传输)→信宿反馈作用(信息接收)

阻碍其中的任一环节均不能实现信息的传递。

4.生态系统营养信息的传递系统是什么?

提示:食物链和食物网。

5.蝙蝠的回声定位;莴苣种子萌发。分析这两则实例,说明信息传递与生物的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什么关系?信息传递在种群的

繁衍过程中起什么作用?信息传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方面起什

么作用?

提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2)维持生物种群的繁衍。

(3)调节生物种间关系,把生态系统的各组分联成一个整体,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鼓励学生依据实例分析推导出其他方面的作用。

6.阅读教材P88页进行总结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提示: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有三方面(趋利避害):一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三是预测地震等自然灾害。

(1)介绍性信息素诱捕器的应用

(2)介绍鲤鱼诱鱼剂的诱鱼原理

(3)介绍蟑螂屋诱捕蟑螂的原理

7.生态系统的三个基本功能及其地位如何。

提示: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它们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三者密不可分,但各有不同。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动力。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基础。

信息传递——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8.信息传递在种群的繁衍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通过信息传递,使雌雄个体相互识别、交配,保证种群的繁衍。

9.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方式和方向上不同于物质和能量的流

动特点是什么?

提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循环流动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而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

【经典回眸】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信息传递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起来为一整体,且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B.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必须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C.生态系统中用于传递的信息都是由生物成分产生的

D.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通过信息传递实现的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同时考查理解能力。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同种个体内部的关系都是通过信息传递实现的,信息传递还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中用于传递的信息可以来自生物,也可以来自无机环境。

【答案】C

【变式训练】

1.(双选)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正确的叙述是( )

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只能来自无机环境

B.动物的特殊行为能够对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信息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生物防治

2.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原理,可以有效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下列措施不属于此项原理的是( )

A.圈养家畜,散养家禽

B.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C.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

【变式训练参考答案】

BD A

四、达标检测

1.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选项不符合三大功能的是( )

A.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转换

B.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生态系统各种成分之间,而且往往是双向的

C.任何一个营养级的能量除了被下一级同化之外还有其他去向,所以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D.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的原因是产生的热能不能被利用

2.若利用电子仪器产生与蜜蜂跳舞相同频率的声音,当蜜蜂感受到这一信息后,就会飞到花园采蜜,这种方法利用的信息类型属于( )

A.行为信息

B.物理信息

C.化学信息

D.生物信息

3.(2014·临沂高二检测)据了解,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这样的性别比例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的;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产生较多的雌鳄。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

A.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C.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

D.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

4.狼依据兔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兔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这说明 ( )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必须依靠化学信息的作用

B.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必须依靠行为信息的作用

C.信息素是进行信息传递唯一的信号

D.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下列生产实践措施不是利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是

()

A.人工合成性外激素制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B.控制日照时间以控制开花时间

C.利用“黑光灯”集中捕杀棉铃虫

D.利用生长素类似物杀死单子叶作物田中的双子叶杂草

参考答案:1.D 2 B 3 B 4 D 5D

五、依据考点,归纳总结

【例1】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原理,可以有效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下列措施不属于此项原理的是 ( )

A.圈养家畜,散养家禽

B.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C.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

【解析】圈养家畜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家畜对环境的过度踩踏和取食,而散养家禽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家禽来除虫。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和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都属于物理信息,利用这些信息的传递可以有效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

【答案】A

技巧点拨: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信息在生物个体与个体间、种群与种群间、种群与无机环境间的传递均可以是双向的。

【例2】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

A.物理信息;行为信息;行为信息

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

D.物理信息;物理信息;行为信息

【解析】光属于物理信息,翅膀的扇动属于行为信息,而分泌的化合物属于化学信息。

【答案】B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信息传递的类型、来源、传播途径等。解答本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①明确信息的来源、传播途径。

②正确判定信息传递的类型。

③正确分析题干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④物理信息与行为信息的内在区别在于物理信息有明显的光、声、电、磁等物理载体;而行为信息重在行为,较特殊。

六、布置作业

1.雌蚕蛾释放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前来交尾,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有利于( )

A.种群的繁衍

B.个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C.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D.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分为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两大类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

C.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

D.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属于化学信息

3.下图为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

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4.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细胞与细胞、个体与个体、种群与种群之间传递

B.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捕害虫,是人们对信息传递的应用

5.(2014·兖州模拟)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

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

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6.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原理,可以有效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下列措施不属于此项原理的是( )

A.圈养家畜,散养家禽

B.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C.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有些植物的开花需要光信息素的刺激

B.昆虫信息素的性信息素占少部分

C.烟草植株受到蛾的攻击时会产生一种信息素

D.蚜虫受到七星瓢虫的攻击时,会产生一种信息素,附近其他的蚜虫感知后会离开

参考答案与解析

1.A 【解析】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完成交尾,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2.D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信息来源于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也有利,这样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A

4.A【解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发生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个体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范畴。

5. A【解析】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据图可知,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6. A【解析】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光照属于物理信息。圈养家畜,散养家禽是根据家畜、家禽的生活习性,不属于信息传递。

七、课后反思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存在哪些疑问,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以便及时总结、弥补知识缺漏。

生态系统复习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生态系统复习 一、考点梳理把握中考航线 考点70.了解生物圈的概念P104 考点71.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P95 1.生态系统:在一定地域内,与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2. 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表面及其的总和。它由、、土壤岩石圈的表面及活动于三圈之中的生物组成。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阳光、空气、水、适宜、营养物质和一定的_ 。 3.生态系统主要由因素和因素组成,生物因素由(主要指绿色植物)、(主要指动物)、(主要指细菌和真菌等腐生微生物);非生物因素主要指阳光、空气、水、等。考点72.了解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P99 4..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1)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终极环节是不被其它动物所食的动物。(2)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不参与形成食物链。(3)食物链中被捕食者与捕食者要用连接。 5.食物网是由多个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的营养关系。 考点51.了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过程P100 6.无机环境中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通过植物的作用进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主要是色植物),然后又传递给者和分解者,经过 者的分解作用、生物的作用和煤炭石油等的燃烧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又回到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中。 考点73.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P101 7. 能量最初来于。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固定的能量沿着转移,由于生物的作用和动植物遗体被分解者分解能量 (填“减少”或“增加”)。所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和。 8.在生物体内,一些有毒物质,如铅、铝、贡、铜等重金属和DDT等沿着食物链越积越 ,这种现象较有毒物质的富集。 二、中考演练体验成功喜悦 1.(2013·江西)“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因素

《生态系统概述》教案1

《生态系统概述》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 3、通过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理解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归纳主要生态类型的分布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对比判断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生态类型的分布与特点,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以及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归纳生态系统概念、了解不同生态类型的分布与特点的教学,渗透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辩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是本小节的学习重点,对于初中学生,生态系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分析一个具体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对于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别要强调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环境包括所有生态因素,即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教学中要强调生物因素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但对于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环境所包含的非生物因素及其作用也不能忽略。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仍然可以以教材生活在凯巴森林中的各种生物的森林生态系统为例,对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认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和建立在营养关系基础上生物之间的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2、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是本节中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重点在于说明生产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其他各种生物的生存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则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分解者分解动植物的尸体,促进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老师: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生物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了生命活动的规律。从今天起

生态系统的结构导学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导学案 【学习目标】知识: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能力: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情感: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学习重点】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学习难点】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 1、概念:由_____________与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有大有小。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及其的总和。 3、类型:一般可分为和。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1、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水、无机盐、、热能。 作用:为生物群落提供是生物群落 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者其同化类型是型。主要是_____ ___, 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是生态系统的。(3)消费者其同化类型是型。主要是动物,包括性动物、 性动物、性动物、动物等。 作用:加快生态系统的;帮助和传播种子。(4)分解者其同化类型是型。主要是。 作用:通过分解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出物中的分解为。 2.营养结构 (1)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2)食物网: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连接成的复杂。(3)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是生态系统的和的渠道;是生态系统保持的重要条件。 课堂学习

一、阅读与讨论:教科书88页问题探讨,用关键词填写在模型的方框内或横线上,建构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关系的图示模型。亦可按照教科书的要求自主完成此图示模型,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建构的模型。 (1)自然生态系统: (2)人工生态系统: 对点练习1:动物园里饲养着各种动物,也栽培了多种植物。一个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是一个系统吗?全部动物和植物是一个系统吗? 2、一个腐木的空洞中,温度较外界低,底部有积水,洞内有原生动物、细菌、苔藓、蜘蛛和蚯蚓,这一腐木的空洞可称为一个() A、生态系统 B、群落 C、部落 D、种群 三、生态系统的结构 3、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出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是。 4、这个生态系统中,除上述列出的生物外,还有哪些成分?它们对这个生态系统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吗?为什么? 归纳小结:

(人教版)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含答案)

第5章第4节 一、选择题 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可能发生在() A.细胞与细胞之间 B.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 C.种群与种群之间 D.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发生在个体与个体之间、种群与种群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可能发生于细胞与细胞之间。 答案: A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无机环境 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昆虫,可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D.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些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 解析: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既可来源于无机环境,也可来源于生物。 答案: A 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是() A.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前来,提高传粉率和结实率 B.草原返青时的“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可以采食的信息 C.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家禽产蛋量 D.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 解析: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①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如鸡场在秋季通过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②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如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远离农田或利用性引诱剂防治害虫。B选项是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即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 B 4.蟑螂喜好夜间出来活动。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这个实验说明() 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总结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与功能有关的概念; (2)说出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3)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能量关系,概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 (4)以碳循环为例,说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 (5)概述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及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2)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1、由食物关系构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以食物链为基础的能量流动以及特点; 3、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1、本节的各项活动;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观察、思考、讨论、结论。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一、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再引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入手研究,生态系统内部最重要的联系是生物之间的营养联系,由此引出食物链的概念,阐明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教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关系”,一方面观察食物链之间彼此相互交错连结的复杂营养关系,引出食物网的概念,另一方面让学生观察图中有多少条食物链,并列举出最长及最短的食物链,由此来强化对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的理解。 在能量流动特点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独立分析。从传递过程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能量流动的起点(生产者固定太阳能)、渠道(食物链或食物网)和终点(呼吸热);从传递方向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由于食物链中各个营养级的关系不能逆转,以呼吸热形式选散的能量也不能被生产者再次固定,所以系统内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从传递数量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由于各个营养级的生物本身生命活动要消耗能量,生物遗体、遗物内含能量等,所以只有一部分能量沿着食物链的营养级依次传递;从传递效率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由于各个营养级流动能量的损失(原因由学生自己分析),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 在能量金字塔的教学中,从引导学生总结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引出。即沿着食物链的各个营养级呈单方向流动的能量,每经过一个营养级大致降低一个数量级,营养级别越高,能量传递比例则越低,这是各种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共同规律。这种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可以用一种方式形象地表示出来——能量金字塔。然后具体指出能量金字塔是用各个营养级能量数值绘制成的。再用“能量金字塔”的图解练习说明能量金字塔的表示方法和意义。 碳循环是生物圈内基本的物质循环之一,通过指导学生学习碳循环来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在碳循环的教学中加强直观性,利用教材上“碳的循环”图解来进行,即引导学生观察“碳的循环”图解,教师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要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解答。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对于拓展知识,让学生关注时事,渗透“人是生物圈中一员”的观点,教育学生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地球。 对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还需列表比较区别与联系清晰讲解;对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的发生富集现象的内容需补充讲解,向学生渗透人类要善待生物,善待自然,人与生物圈和谐共处的道理,以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生态系统的结构导学案

课题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高二生物备课人吴文靓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3.尝试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学习重点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 学习难点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整体。 学法指导小组相互讨论总结出生态系统结构。 一、课前自学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1.由______与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_______ 叫做生态系统2.地球上最大的生体系统是_____,它包括地球上的______及其 _______ 的总和。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成分 (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 (2)生态系统基石是_____________。 (3)分解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 2.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是指_______________。 (2)食物网是指----------------。 (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______,生态系统的_______和______ 就是顺着这种渠道流动的。 (4)尝试构建生态系统模型。 (三)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关系及地位填图: (四)营养级和消费级别的区分 书中图5─5中共有 ______ 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共有______ 个营养级,其中蛇属于第 ______ 营养级, ______ 级消费者。 二、课中探索 1、动物园里饲养着各种动物,也栽培了多种植物。一个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是一个系统吗?全部动物和植物是一个系统吗? 2、生态系统的结构有哪些? 三、练习尝试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第一学时)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第一学时) 【学习目标】知识: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相互间的关系; 能力: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情感: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学习重点】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相互间的关系 【自主学习】浏览课文,划记重点和难点,然后完成下列填充。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试一试] 1、尝试列举出你所知道的生态系统: 我们所知的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合作探究] 任务一:以草原生态系统为例,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有哪些生物?(尽可能地列出来)。并将你所列生物中有捕食关系的连成一个食物网。 解决问题:除食物链外还有哪些成分?在生态系统中可以缺少吗,为什么? 任务二:写出调查项目:拟调查一个池塘生态系统(如书上图5-1所示),请根据图示及提供的实验器材(温度计、光照强度测定仪、酸度计、溶氧测定仪、水网、显微镜、放大镜、笔、记录本等。) 1、非生物因素:

2、生物成分: (1) (2) (3) [归纳小结]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 1、非生物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和能量(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自养型生物,主要是_______ ______),它是 生态系统的; 3、___________(各种动物,根据食性又分为初级、次级、三级等) ; 4、____________(腐生异养型生物,包括_______ _________等) 。 【课堂检测】 1、请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 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 所有的菌类都是分解者。() 2、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①生活在人大肠内的细菌②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③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双球菌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所有生物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②① D、③①④ 3、一个生态系统若能长期维持下去,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不可缺少的是() A. 生产者和消费者 B. 消费者和分解者 C. 生产者和分解者 D. 所有生物成分 4.绿眼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在有光条件下能进行光合 作用;在无光条件下却能在水中摄食有机成分。在生态系统中它() A.是生产者 B.既是分解者又是消费者 C.是分解者 D.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5.下列各组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组是( )

示范教案(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教学重点 1.信息的种类。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 1.文字资料1:信息的种类。 2.文字资料2:信息传递的例子。 3.文字资料3:课外实践的设计。 4.文字资料4:课堂问题、例题。 5.视频: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归纳出信息传递的种类。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学会通过实验来探究信息传递的作用。 5.通过对教材信息传递例子的分析,让学生总结出信息传递的特点。并列举出其他例子,进行归纳,得出信息传递的种类。 6.通过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和“资料分析”,学生能总结出信息传递的作用。 7.通过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实例,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8.能通过课外实践,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9.认识到信息传递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这一事实。 10.关注信息传递在农业上的应用。 11.通过课外实践,培养科学严谨的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下面先复习一下。 课件展示: 1.物质循环的概念。 2.简要叙述碳循环。 3.简要叙述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生回答(略)。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和修改) 推进新课 师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在社会中十分重要。大家说说,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信息? 生1 文字、语言、消息、情报。 生2 数据、信号、声音、感觉、光线。 生3 气味、动作、表情。 …… 师很好。信息的种类很多,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一般将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称作信息。那这些信息是依靠哪些途径传播的呢?作用的对象是谁? 生电视等媒体、报纸、书本、广播、生物个体等途径。作用于人。 师很好。事实上,信息业广泛存在于生态系统中,而且时常发挥着奇妙的作用!下面我们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公开课教案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1.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培养搜集资料能力。 2.通过资料分析、小组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课堂练习,训练巩固探究实验中从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学习,认同生命信息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信息传递实验探究中如何从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主要是基于对生物现象的描述,学生通过过网络等多种途径即可搜集到有关信息传递的实例,但如何区分这三种信息;并让他们认识到信息传递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一样,都是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整体,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以及生物间的信息传递是长期进化的结果,这些都还需要同学间的合作、讨论,老师的点拨来完成。探究实验设计一直是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因此结合本节知识点通过课堂训练的形式进行“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训练和巩固。 学法指导:资料分析、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会探究 教学方法:谈话法、探究法、讲述法、指导法 教具准备:PPT 信息传递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一节课 教学设计思路: 本人通过一段视频引入新课:“蚂蚁的生活片段:通过信息素设置路径,找到食物如何通

过触角告诉同伴前来帮忙,发生种内争斗,如何释放信息素清理死者等”——引出信息概念— —复习细胞、个体生命信息观——引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请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他们搜集到的信息传递种类(有的用PPT 展示、有的组直接举例,各种信息传递种类还是比较全面)——小组合作讨论:信息传递在生命活动、繁衍、调节种间关系,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中有何作用——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发下讲义,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堂训 练:从实验结果比较中推导出实验结论;——结课并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完整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学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如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图中A、B、C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值,单位为百万千焦(×106kJ)。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18 872×106 kJ,但其中118 761×106 kJ的能量未被利用。请回答: (1)请将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填写在图中的括号内,这部分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 太阳能。 (2)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3)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4)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13.5%,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 的传递效率为20%。 (5)次级消费者呼吸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到能量的百分比是60%。 (6)由图可知,下一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 ①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细胞呼吸消耗。 ②其次是上一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 ③还有少数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2.由上面能量流动图解看出:A为生产者,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同时发生的物质变化是把大气中的CO2合成了有机物,B、C为消费者,A、B、C及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同时发生的物质变化是把有机物分解,释放CO2返回到大气中。 课堂导入 下图为美国耗资2亿美元建立的地球生物圈2号。它是透明的,为什么呢?

生:需要输入光能。 师:同时,它又是封闭的,难道它不需要外界提供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吗?学完这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后,我相信同学们就能解释这个问题了。 探究点一碳循环 碳是构成生命有机体的重要元素之一。请阅读教材P100~101,结合P101图5-11和温室效应示意图,完善下面的碳循环模式图,并思考回答下面的问题。 1.碳在自然界中以CO2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在大气中以CO2的形式存在。 2.自然界中的碳元素以CO2的形式被生产者利用,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合成含碳有机物储存在生产者体内,进入生物群落。 3.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往下传递,最终流向分解者。 4.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以及化学燃料的燃烧都可以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以CO2的形式归还大气。 5.由此看出,碳循环其实就是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的循环过程。所以,物质循环就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不断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循环的过程,物质循环的范围是整个生物圈。 6.使用农药DDT(难降解)的只有一小部分地区,可是远在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一现象说明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7.如果人们不按生态规律办事,乱砍滥伐森林,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何影响? 答案打破碳循环平衡,使大气CO2进入生物群落过程受阻,大气中CO2的含量就会明显增多。 8.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何影响?又有什么危害? 答案CO2在很短时间内释放出来,打破碳循环平衡,使大气中CO2的含量增高,进而导致温室效应。危害: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归纳提炼

《生态系统概述》教案

第2节生态系统概述 教案设计 课标要求: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通过介绍北美凯巴森林的自然状况来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是本小节的学习重点,对于初中学生,生态系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及辨析这一概念,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分析一个具体生态系统及其中各类生物的相互关系.多举例帮助学生认识生态系统及其组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 3.通过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理解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归纳主要生态类型的分布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对比判断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生态类型的分布与特点,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以及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归纳生态系统概念、了解不同生态类型的分布与特点的教学,渗透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辩证观点. 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重点 1.生态系统的概念 2.生态系统中不同组成成分的作用 难点 1.分析森林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2.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

突破方法: 利用分析生态系统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生态系统概念;多引导学生分析各类图片进而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法及学法指导: 教师点拨引导,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提前准备不同生态系统的教学图片、不同类群的动植物与相关的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 搜集不同生态系统的图片及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利用凯巴森林图片导入新课 思考问题:什么是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概念: 对学生问题进行总结得出结论的同时,分析下列实例中哪些属于生态系统?思 导问题,上节内容,概 结 及时应用

2.3.1 生态系统的结构 学案(含答案)

2.3.1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含答案) 第一节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情景导入课标导航课程标准 1.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并举例。 2.理解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以及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3.理解食物链的种类和写法。 4.设计并制作生态瓶。 关键术语生态系统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基础梳理1概念由生物成分与非生物环境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2范围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3组成成分1非生物环境阳光.热能.土壤.温度.水.空气.无机盐等。 2生产者生物类群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还包括光合细菌和化能合成细菌。 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可被生物利用的化学能,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3消费者生物类群主要是动物,包括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杂食动物和寄生动物等。

作用a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 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4分解者生物类群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其次是营腐生生活的少数动物等。 作用把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 思维激活11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吗2所有的细菌都是分解者吗3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吗举例说明。 提示1不是,如蚯蚓等腐食性动物属于分解者。2不是,如硝化细菌等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3不是,如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属于生产者。 合作探究1生态系统的组成1两大部分组成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环境。 2四种基本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 3四种成分的比较比较项目组成内容作用同化类型地位非生物环境无机物.有机物.空气.能源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必备成分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也包括化能合成细菌.光合细菌等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自养型主要成分基石消费者包括营捕食生活和寄生生活的各种生物如菟丝子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异养型最活跃的成分分解者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及腐食性的动物如蚯蚓.蜣螂分解生物遗体.

生态系统导学案

鲁科版初一生物新授课导学案序号08 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第一课时)班级姓名等级 备课人备课时间 10、9 上课时间审核人:耿国力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其个部分之间的关系。【重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资料分析,描述生物部分与非生物部分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 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认同生态系统的每个部分都是缺一不可的。认识保护生物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前置作业】 1、环境在不断__________,生物也在不断___________,适应___________。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__________。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2) 3)境 3、(淄博2010学业考题)沙蒿在西北干旱贫瘠的土壤中生长,并且能固沙,这说明 A.生物能影响环境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对环境没有影响D.生物能影响环境,也能适应环 4(潍坊市2010学业考题)下列关于植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A.影响植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是指阳光、温度、空气和水分等非生物因素 B.植物对于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C.植物开花结果时,所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D.可采取人工延长光照时间的方法,让菊花提前开花 【自学指导一:】(仔细阅读课本26—28页的文字及图片,独立思考→组内讨论、交流→展示→识记)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区域内,__ _ __与___ __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举例: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1、观察27页两幅图讨论以下问题: ①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提示)树为昆虫幼虫提供和住所,昆虫幼虫从树中吸收,啄木鸟啄食 ②长有蘑菇的腐烂树桩最终会消失吗?腐烂后树桩中的物质跑的哪里去了? 。因为树桩上的蘑菇能吸收腐烂树干中的,还能进一步分解使它更加腐烂,最终会把消耗光。 腐烂树干中的物质一部分转化成为,另一部分被还有一部分流失到,这一部分物质也可被周围 的。 ③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真菌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1)植物能够通过_________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_____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者。 (2)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______,它们只能直接或间接地以_____为食,因而叫做______者。 (3) 细菌和真菌将有机物分解成_____的物质,归还土壤,供_____重新利用,被称为______者。 2、生态系统中除了生物外,还有、、等非生物部分。 3、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非生物部分与生物部分_________,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是_________的关系,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是____ __关系。(下图所示) 【练一练】(课本32页):用图解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 【达标检测】 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黄河中的鲤鱼B.洞庭湖中的所有生物C.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羊D.泰山林区 2.生态系统包括()A生产者、消费者B生产者、分解者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3.下列各组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组是( ) A、海带梨树蘑菇 B、洋葱蘑菇鸡蛋 C、苹果树香焦树大肠杆菌 D、果树白菜菠菜 4.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A山羊B草C蘑菇D阳光人 二、填空题 1.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 2.在生态系统中,是生产者,因为它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不仅养活了自身,还为的生存提供食物。 3.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 4.细菌和真菌能分解自然界中的动植物遗体,被称为。 5.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的关系。非生物部分与生物部分_________ 6.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 .

生态系统学案

第二章4--6节复习学案 一、学习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并能举例。 2、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描述生态系统中非生物部分与生物部分之间, 生物部分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二、学习过程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自学指导(1)读教材26—27页,自学什么叫生态系统?并能举例说明。 友情提示:生态系统可大可小,生物圈可看作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一个小杯里面有水,时间久了,水里长出绿藻,可看作一个小生态系统。 跟踪练习(相信你能独立完成) 1、在一定地域内,与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 举几个例子、、。 2、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_______和_________是相对稳定的,形成一种________ 的平衡。生态系统的_________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超过了这个_______,生态系统就会遭到________,__________是对生态系统影响最大的因素。 3、下列不能算做生态系统的一项是() A、一片草原 B、一块农田 C、一个胡泊 D、一群鸵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自学指导(1)读27页资料分析,展开讨论,讨论资料中三个讨论题。 (2)为什么把植物、动物、细菌真菌分别叫做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读教材28页思考:生态系统的组成,完成下表: 植物: 生物部分:消费者 细菌、真菌: 生态系统 非生物部分、、等 趣味启动:你父母每天上班劳动,创造劳动价值,他们是生产者吗?为什么? 跟踪练习(请你试一试,相信你会做) 1、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A、蝴蝶 B、狐狸 C 、鱼D、真菌 2、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 B、动物和植物组成 C、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D、所有生物部分组成 3、人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都不是 4、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一般是指和它们可以把有机物分 解成简单的物质,归还土壤,供重新利用。 _____________ ______生态系统 ______________ (三)生态系统的类型 湿地生态系统典型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工生态系统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1、下列不能称作生态系统的是() A 、一片草原B、一群牛C、一片森林D、一条河 2 、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水藻”这句话中,虾属于(),水藻属 于()。 A 、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都不是 3、下列生物:“小白菜、瓢虫、蛇、草鱼、蚜虫” (1)属于生产者的是。 (2)属于消费者的是。 (3)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和。 4、从“狼吃羊,羊吃草”这一事实可以看出,狼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 A、光 B、草 C、羊 D、狼 5、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有很多条食物链。下列食物链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草→兔→狼 B、草←兔←狼 C、阳光→草→兔→狼 D、兔→草→狼 6、植物种类最丰富的植被类型() A、草原 B、热带雨林 C、荒漠 D、常绿阔叶林 7、在欧美流行一种生态球,其中有绿藻、2—3条小鱼、泥沙等,在这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生态系统中,要是小鱼长时间存活必须提供() A、氧气 B、二氧化碳 C、太阳能 D、足够的有机物 8、据历史记载,黄土高原曾是茫茫林海,如今变成了荒山秃岭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大量减少 B、北方寒流长期侵袭 C、过度开发 D、地壳运动频繁 9、“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适应生物

人教版.1《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教材分析:虽然学生学过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这些都不足以让学生明确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有机联系,不能真正理解“系统”的含义;后3节课的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又都是通过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流动来实现的。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既具体阐述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通过营养而发生联系,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生态系统的含义,而且更是后面所学内容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生态系统的营养成分及其营养结构,区别营养结构与空间结构,理解生态系统四种成分的营养功能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通过学习相邻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 三.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其功能地位,营养结构及营养级的知识。 四.教学难点: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三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在食物链中后一营养级生物对前一营养级生物的积极作用。 五.教学设计思路的理论依据:从个性到共性和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规律,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六.学法指导:学生应尽量联系自已最熟知的一个具体生态系统,如一个水库或温州市景山森林生态系统,甚至在课外到学校附近的某一个生态系统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来分析、理解并掌握生态系统的营养成分和作用,以及营养结构及其功能。 七.教师的教法:通过师生互动对话和生生合作讨论、共同探究有关生态系统的营养成分和营养结构的知识为主,以有关PPT课件为辅完成教学目标。尽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比较和归纳出生态系统的营养成分,进而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让学生参与完成课堂练习,实现教学反馈与调整。 八.教学课时:1学时 九.教学过程: 板书教学过程 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一)营养成分 (依次打开第1至4张PPT,播放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图片,最后播放课本中的池塘生态系统的图片) 讲述:我们前面学习了根据空间上生活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和不同生物的生物学特征的差异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在空间上的结构。那么,如果根据生物群落中不同生物类群在物质和能量流动过程中所起的不同营养功能时,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又会是怎样的呢?(板书:见左侧。并打开第5张PPT)而构成这一结构的营养成分又有哪些呢?(板书:见左侧。并打开第6张PPT)请同学们根据这些或你们最熟知的一个具体生态系统,回想一下什么叫生态系统。 师问:什么叫生态系统? 生答:(略) 讲述:(根据学生对生态系统概念的描述,板书:见左侧)这就是生态系统的两大营养成分。(引导学生继续讨论,并分析在非生物成分中有哪些具体成分与生物群落有着最密切的关系) 师问:在非生物成分中有哪些具体成分与生物群落有着最密切的关系?(让学

生态系统概述

《生态系统概述》 水冶镇一中户玉兵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知道生态系统的概念; 2.学生能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课本图的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归纳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有关实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各种活动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 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概念。 2.生态平衡中各组成成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 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的作用。 课前准备 1.录象短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一段关于海底风光的录像引出课题:生态系统概述 (二)新课: 1、生态系统概念: 播放视频,看后回答: 1)从视频中你看到了那些生物? 2)除了这些生物以外,你还看到了什么? 3)着两者之间有联系吗? 4)那么一个生态系统要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因素? 引导学生总结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的一个整体称之为生态系统。 问题:下列哪些不属于生态系统,为什么? (1)一池纯净水;(2)一块农田;(3)5000棵树; (4)一片森林;(5)一群羊。 2、生态系统类型: (1)学生观看一段视频,认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如凯巴森林、荒莫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 (2)判断下列图片中的生态系统分部属于什么类型的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的组成:播放视频回答 (1)生态系统包括哪几部分? (2)书上P71页最后一段里提到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各属于生态系统的那种组成成分? (3)练习:寻找下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4)读书上P72页第二段,分析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是通过什么联系在一起的?他们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 生态系统中各成分间的关系: 生产者物质、能量消费者 (物质和能量) 光 合 作 用 分解者(物质和能量) 无机环境

生态系统的结构 教学设计

教学阶段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依据 第一阶段 播放视频,导 入新课 播放腾格尔的《天堂》 展示课题名称,进入 本堂教学欣赏音乐,观看 优美画面。 创设情境,激 发兴趣。 心理学认为:动 机、兴趣、情感、 意志、性格等非 智力因素也是影 响学生学习的重 要因素。教学中 渗透科学、技术 与社会(STS)教 育。 第二阶段 图片展示,回顾概念1.展示6种类型生态 系统。 2.展示枯木、池塘森 林、生物圈 3.通过问题:这些生 态系统有哪些相似的 地方。引导、总结生 态系统的概念 观看幻灯片。 观看幻灯片 观察分析总结 了解生态系 统。 认识生态系 统的范围 理解生态系 统概念 符合由具体到抽 象的认知规律。 第三阶段 主动探索、师生交流、探究生态系统的成分1、通过生态系统概 念导入生态系统的组 成成分。 生物群落即为各种生 物;无机环境即为非 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物之间不是孤立 的,而是有食物联系; 思考、分析、总 结。 踊跃发言。 说出组成生 态系统的组 成成分。培养 学生观察、实 践能力。 为生态系统 的成分分类 作铺垫。 观察、思维与口 头表达能力、实 践能力是生物科 学素养的组成部 分。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的过程必须 经过知识的“同

引导质疑,合作学习,建构生态系统模型即营养结构。 2、展示池塘生态系统 图解。 (1)生态系统中有哪 些生物 (2)它们各有什么重 要的作用 (3)能不能将这些生 物分分类。 (4)分析这些生物之 间的食物关系 引导学生总结 通过问题展示生产 者、消费者、分解者 个案分析。①所有生 产者都是绿色植物吗 ②消费者之间有差别 吗③细菌都是分解者 吗 3、资料分析一: 资料分析二: 资料分析三: 疑问:①生产者与消 费者联系的纽带是什 么②生态系统的生产 观察 讨论 阅读教材、对教 材信息处理。 学生讨论总结概 念 学生分组讨论思 考、汇报。 阅读、思考、讨 论 思考、分析 阅读、思考、分 析、总结 分组讨论、绘制、 学生自学、思 考对生态系 统成分归类。 应用概念,全 面分析。 对教材内容 适当补充、归 类,有利于理 解掌握。 通过自主探 究,总结,利 于教材的理 解和掌握 通过解惑,找 到生物成分 之间的联系 通过分析掌 化”阶段。 阅读是终身学习 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阅读,培养 深入本质,抓关 键、抓条理的自 学能力,促进学 生的学习能力提 高,有利于学生 的终身发展。 进一步利用图 文,创造情境, 开展教学。 合作学习是探究 学习的重要形 式。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要经历 “顺应”过程。

第5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_训练案及答案(上课用)

长白山第二高级中学高效课堂高二生物必修3训练案 一、(A层)基础知识巩固: 1、蜂王能分泌一种物质,使失散的蜂群能重新聚集在自己的周围,这种在同种生物之间传递的信息属于( ) 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激素调节 2、美国科学家用浸有甲基丁香酚的纸片挂在柑橘园里,三天内诱得大量的雄性柑橘害虫。这种药物属于( ) A.性激素B.物理信息物质C.化学信息物质D.杀虫剂 3、下列生物现象是受温度这一物理信息影响的是() A.蛾类在夜间活动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C、柑橘不能在北方栽种D.柳树喜欢在强光下生长 4、生态系统的信息能够调节种间关系,下列不属于种间关系的是() A.根瘤菌生活在豆科植物的根细胞内B.狼捕食兔子 C.雌蚊能找准血管吸食哺乳动物的血液D.一个蜂巢中的蜂王和工蜂 5、一阵微风吹过,蜘蛛在蛛网上静待不动;一阵狂风来袭,蜘蛛迅速逃离蛛网;一只小飞虫被粘在蛛网上拼命的挣扎,蜘蛛大步奔向小飞虫所在位置,美餐一顿。由以上不同情况下蜘蛛的行为差异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蜘蛛可以从蛛网的振动中获得信息 B.风的大小可以给蜘蛛提供是否有食物的信息 C.蛛网上有给蜘蛛提供是否有食物的信息的化学物质 D.小飞虫的挣扎为蜘蛛提供了行为信息 6、雄孔雀开屏、蝙蝠捕虫时的“回声定位”,干旱季节蚯蚓的“深居”行为分别体现出动物的什么信息传递() A.行为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 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物理信息D.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7、一种萤火虫能以别种萤火虫的雄虫为食物,它会发出别种雌虫的回应闪光以骗取雄虫自投罗网。它能以闪光信号吸引4种其他种类的雄虫。当别的雄虫热切地接近它并欲行拥抱之际,正好走向死亡之渊。萤火虫的闪光信息属于()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信息素 8、以下现象属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起作用的是() A.蝙蝠的“回声定位”B.萤火虫发荧光 C.蚊虫飞行时发出的声音D.雄鸟的“求偶炫耀”9、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起的作用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B.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C.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动物只有在求偶时才表现出行为信息 10、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换毛现象是感受到外界环境中的什么信息引起的() A.温度B.光照强度C.光周期D.湿度 11、鼬遇到危险时,由肛门排出有强烈恶臭味的气体,既有报警作用又有防御功能。这种气体信息与下列哪种情况传递的信息是同一类型( ) A.蒲公英即使在很弱的磁场下,开花也要晚很多 B.鳗鱼、鲑鱼等能按照洋流形成的地电流来选择方向和路线 C.胡桃树能分泌大量胡桃醌,对苹果起毒害作用 D.地行鸟发现敌情时,雄鸟就会急速起飞,扇动两翼,给在孵卵的雌鸟发出逃避信号1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A.心猿意马 B.飞蛾扑火 C.花香引蝶 D.老马识途 13、连年种植花生的土地里有大量的蛴螬(一种昆虫),严重危害花生的根系和果实。人们发现,若花生与甘薯轮种(一年种花生,一年种甘薯),除了能大大减轻蛴螬的危害,还能够增产,原因是() A.提高了光合作用效率B.提高了对光能的利用率 C.促进了农田的物质循环D.巧妙地利用了种间关系 14、菊花通常在秋季开花,若要使其在夏季开花应当采取的措施是在适当的时期() A.补充光照,延长光照时间B.适当提高温度 C.遮光使光照时间缩短D.适当多浇水 15、右图所示为I和Ⅱ两种植物的开花时间和日照长度的关系曲线。 由图可以判断( ) A.I是短日照植物,Ⅱ是长日照植物 B.I是长日照植物,Ⅱ是短日照植物 C.I是短日照植物,Ⅱ是中日照植物 D.I是长日照植物,Ⅱ是中日照植物 16、用黑光灯诱杀害虫是利用了生物的什么特性?这种信息属于哪一种类() A.趋光性、物理信息B.向光性、物理信息 C.趋光性、行为信息D.向光性、化学信息 17、下面有关信息传递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任何生态系统都有信息传递 B.信息传递使生态系统的所有成分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与信息传递没有关系 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的范围可以是同种生物之间,也可以是不同种生物之间,还可以是生物与环境之间 18、生物根据环境信息的变化能() A、调整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B、改变生物自身的遗传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