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

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
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

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

摘要:从煤矿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存在的能够导致安全隐患的心理因素出发,分析了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心理因素,并提出相应措施对其进行预防。

关键词:煤矿;安全;心理因素

当前,我国煤矿生产安全方面的监管力度在不断加强,管理制度也制定得相当规范,煤矿安全检测设备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是煤矿事故还是屡有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人为因素是事故发生的主导因素。如何进一步提高员工的素质,克服作业中由于心理因素而产生的对煤矿生产安全的影响,及时了解员工的工作心理,对可能造成事故的心理进行提前预防矫正,加强保障“人的安全”,是当前一个值得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

1心理因素与煤矿安全生产的联系

随着当前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煤矿在走向市场竞争中,生产节奏明显加快,要求的生产效率也明显提高,各方面压力增加,势必也会给煤矿工作人员的心理上增加一定的负担,从而使得职工在工作时候的心理状态也会发生变化,而正是这些心理方面的变化导致了煤矿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自觉的动作或行为,这些行为动作很有可能就是安全隐患的根本所在。因此提前了解煤矿工作人员可能存在的不稳定心理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开发启导是解决因人的心理因素而导致的矿井安全生产隐患的重要方式。2可能导致事故的心理状态

根据事故心理学的研究,事故当事人在步入事故歧途前的心理状态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较为普遍和重要的可以大体归纳为以下方面。

投机心理:因图省工省料或者是为了节省时间加快工作进度,而采取投机取巧方法去完成任务的心理状态。

侥幸心理:明知那样做会有危险,但又认为不一定碰巧会出事,或者以往曾经做过而并没有出事,不妨再碰碰运气冒冒险看,企图侥幸成功的心理状态。

逆反心理:因对某人某事有反感,不服气,不卖帐而产生了抵触情绪,所以当某人要他这样,他偏要那样,对着干的心理状态。

错觉心理:这是因生理毛病、心理故障及环境因素等造成的错觉心理状态,这种心理通常导致不自觉的动作或者行为。

麻痹心理:安全警觉性差,自以为绝对太平,态度满不在乎,麻痹大意。

逞能心理:自以为能干,好表现自己,敢于违章,把冒险作业视为英勇行为的心理状态。

违心心理:明知领导人的某项指令不正确、不规范,但不敢抵制,而是屈从于领导的权威,违心地去做自己不愿做的事的一种心理状态。

从众心理:情况不明,是非不分,在众人的行为压力或诱惑下,随大流的心理状态。

盲目心理:对所做的工作缺乏知识和认识,盲目作业,或认为这种工作没什么了不起,难不倒他,不懂装懂的心理状态。

疲劳心理:由于工作、生活、环境等种种因素(如加班、酗酒、气候闷热、光亮不足、燥声烦心等)导致心身疲劳过度,体力不支,心绪不宁,感官不灵,反应迟钝等,而产生的不良心理状态。

此外,还有一些像心理定势、心理挫折和心理激奋及白日梦现象等也可作为特殊事故心理来研究, 同时,由于一些外界或者是自身的因素而导致的突发性心理状态的改变也应该值得注意和预防。

3事故心理的预防与消除

预防与消除事故心理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纳为:治本为主,标本兼治。治本:就是从消除事故心理的起因着眼,从实行全方位安全管理着手,努力促使全体职工提高安全意识,加深安全情感,端正安全态度,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心理素质,改善群体安全氛围。治标:就是加强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在上岗前和作业过程中,随时向工作人员发出安全忠告和指令,从而抑制事故心理的发展,防止其转化成为不安全行为。

由于人的心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应,所以消除因心理原因而导致的事故就必须从改善客观和主观心理因素条件两方面采取措施。改善客观心理因素条件方面,首先是要搞好井下生产设备本质的安全化,从而可从直接接触到的设备的安全性上减轻劳动者的心理负担和紧张程度。如在运输车上安装自动防撞器,在罐笼上安装自动防坠安全钢丝绳卡等。其次就是要优化工作的环境条件,使员工在工作环境中心情相对放松,操作方便,从而减少干扰,避免误操作等。其中,这里所说的环境条件,主要是包括矿井下的自然条件,如照明、通风、噪声、温度、湿度、设备布局等。第三就是要建立一套直接与心理安全挂钩的安全管理制度,从而在行为上制约事故心理的产生与发展。要建立的心理安全管理制度应从基本的劳动组合、职能培训、行为规范、行为实施、检查监督、安全竞赛、奖惩激励等方面入手,使劳动者有章可依,有章可循,起到安全导向的作用。第四是加强和改善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职工的安全自觉性和积极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自我心理素质的响应调整。形成我要安全,而不是要我安全的理念,造成人人要安全,处处讲安全的矿区群体安全文化气氛。主观因素方面主要是通过对基层工作人员进行调查、访谈等途径,及时掌握劳动者的喜、悲、愁、难等种种重大事件的信息与心理动态,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措施对症施治,做好深入细致的个人心理工作,消除事故心理的起因。如:当了解到某人确实遇到某种困难,必须解决又无力解决时或者是因为工作原因的确没有时间去解决,就应当尽力帮助他解决,一时难以解决也要做好解释工作,尽量避免把有情绪性的心理带入工作当中;当发现某人因意外事件造成了思想顽固症结,背了思想包袱时,应尽力进行帮助疏导,解开他的思想症结和包袱;发现某人存在某种错误的观念和想法时,应耐心批评纠正;对性格上偏执的工作人员要针对其性格的缺陷,进行适当的工作调整安排,尽量使其避免做一些可能导致偏执发生的工作;当知道某人因为某些高兴或者激动的事情而使自己的心理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时,要及时地进行开导或者是调班,尽量不要让工作人员带着过度的兴奋的心理进行工作。

4已发事故造成的心理影响的矫治

在煤矿生产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比较严重的人身伤害事故,也会有不少的工作人员在事故现场,目睹事故的发生,其心理必然会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对于承受能力比较弱的员工心理影响也肯定比较严重,如果只是采取一般心理安抚或其他消除措施不能真正的消除心理压力,那么可采用一些特殊的心理疗法来进行矫治。对于那些对安全抱无所态度,患有麻痹、取巧、冒险、逞能等心理顽疾,常常故意违章作业的工作人员,要有目的地组织他们重大事故的现场或录像、图片展览,让他们耳闻目睹事故的悲惨情景及死者亲属的悲伤痛苦,从而激发他们对安全的责任感,改变他们那种心理上的弱势。但采用此法应注意适度,不能因矫枉过正而产生负面的影响,给员工增加额外的负担。对患有严重事故心理的人,适当调换工种或岗位,让其在新的安全氛围相对较好的环境中逐步进行事故心理感化。特别是对那些事故当事人,因其受的刺激太重、挫折大,采用此法能收到更好的心理治疗作用。

5结束语

人的心理活动是十分丰富复杂的,一一尽述相当困难,而且对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心理影响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以上涉及的几种心理因素与安全生产的关系,虽然不是很全面,但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运用心理规律指导安全工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因此,在当前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中,所有煤矿职工必须在加强安全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要努力提高实践知识水

平,从而可以使自己在工作过程中,时刻保持良好的意识和心理状态,克服麻痹思想,保证精力集中。从而可以及时地调整心理状态,使之能够与工作环境相互协调

论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

单位:通风部

作者姓名:张永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