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及其制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及其制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及其制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2005(第五届)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讨会

2005(5th)China Seminar on Daily Chemical Industry

生物技术及其制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吕洛魏少敏

(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上海,200082)

生物技术或称生物工程(Biotechnology)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已逐步发展成为现代科技中的一门新兴学科。生物技术已经广泛渗透于医学、农业、环境等相关学科领域中,并带动和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发展。近年来,在快速增长的化妆品工业领域,随着生物技术和生物制剂加工生产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在化妆品研究开发、生产及加工多个环节中,生物技术及其制剂以其明显的优势和强有力的生命力在化妆品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使化妆品品种明显增多,还使化妆品的安全性、功效等产品内在品质显著提高,促进和推动了我国化妆品工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本文就国内化妆品用生物制剂的现状及其应用前景给予重点介绍。

1生物技术与化妆品行业

现代生物技术作为一门学科,或者说一门新兴的技术体系,其发展基础主要涉及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生物制剂或生物制品的定义大致概括为:借助或利用微生物、细胞等生物体及各种组织(动物、植物、人源)或液体并结合发酵和生化等科学原理,进行生物材料的定向设计、生产加工而制备的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新物种和

新品系材料。简单地概括为:由生物技术生产所获取的产品称为生物制剂或生物制品。

生物技术或称为生物工程主要包括五个方

面:基因及后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生化工程。一般认为,基因和后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的关键性主导技术;细胞工程是生物技术的基础;酶工程是生物技术的条件;发酵工程和生化工程是生物技术获得最终产品的手段。在生物制剂的生产加工中,单项生物技术利用的例子较为少见,如经由微生物发酵技术加工产生的生物制剂,其基础和必要条件是工程菌,而这些工程菌的获取则需要通过DNA重组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实现。

由此可见,生物制剂生产加工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常常是多项生物技术的相互渗透和相互结合。

近20年来,人们在化妆品功能需求方面发生了很大改变,从过去的美容为主,转向美容与护理并重,并进一步发展到目前的科学护理为主并兼具美容的效果:表明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已经对化妆品概念及其内涵的认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除了与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有关外,还与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对化妆品工业的促进作用密切相关。我们知道,化妆品科学及其工艺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生理、药理学和药剂学、皮肤病学等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也与美容美学、心理学、美术等相关学科领域有着广泛的关联。正如生物化学、药理学和皮肤生理学等学科的发展对化妆品中活性成分功效和安全性研究的促进作用一样,生物技术整体上的快速发展自然地对化妆品工业生产加工产生积极的影响。在现代化妆品研发及生产过程中,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科研人员能够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从各种天然原料中提取和分离出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添加剂,并进一步开发出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功效化妆品;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和承认,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使得目前市售的化妆品与疗效化妆品和生物药品的界限正在逐渐缩小生物技术对化妆品行业整体影响源于生物技术发展对化妆品

应用研究积极推动的结果,具体包括化妆品的基础研究和产品开发两个方面。在基础研究方面,鉴于生物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各种新型生物制剂不断涌现,科研人员开始尝试利用生物模拟或者仿生的科学方法开展皮肤和头发护理、营养和延缓衰老等领域的研究。首先是在试验方法明显的突破,利用各种试验仪器和生物体,科研人员已从传统的油膜和保持皮肤水分方法,发展到目前的调节皮肤组织组分及其生理功能作用的模拟方法开展研究工作。在应用研究方面,在现代皮肤生理学研究进展基础上,通过逐步揭示的皮肤光老化和皮肤损伤修复机理,科研人员已经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设计生产各种生物活性制剂,并研制出各种对皮肤修复和延缓衰老具有确实功效的功能性化妆品,满足了消费者对快速恢复或保持皮肤生理健康的需求。确切地说,目前生物技术在化妆品应用方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新的活性添加成分的筛选;其次是利用生物技术进行活性添加剂的生产;另外就是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实现对化妆品功效评估方面。化妆品中生物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现在乃至今后现代化妆品行业学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2.化妆品用生物制剂的分类及其应用

我国生物技术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进步较快。在基础设备,尤其是在上游、中试方面与国外相比,差距在逐步缩小。通过对生物制剂生产实施GMI〕管理,产品质量基本达到或达到WHO及FDA标准。生物制剂的研制和生产已由过去的仿制阶段到目前的创新阶段。生物制剂在医药、农业、工业和环境科学等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事实表明,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已经完全打破了国外在该领域中的垄断地位,已经步人良性循环发展新的历史时期。

化妆品用生物制剂只是生物制剂中较小的部分。近年来,无论是概念宣称还是功能宣称,各种生物制剂蛋白质、氨基酸、脂类、酶、维生素等已被广泛用于普通化妆品和特殊用途化妆品中。生物制剂所具有广泛的安全、用量小活性强、容易降解、容易添加并且适合化妆品多种配方体系等特点在化妆品应用中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过去几年,生物制剂化妆品原料在化妆品新启用原料中的比例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由此促进和缩短了化妆品更新换代周期,提高了化妆品的内在质量,引发了市场上各种新型生物概念和功能化妆品的不断涌现。因此,从长远看,生物制剂化妆品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目前化妆品中启用的生物制剂原料从分子结构和功能上大致分为下述几大类。

2.1.蛋白质和多功能多肤类:

蛋白质类大多是通过酸或酶水解方法获取的不同分子量的多肤片段产物。根据来源不同,大体上包括动物源性、植物源性和功能性蛋白。动物源性蛋白主要源于猪皮、牛皮和鱼类皮肤等,具有代表性的包括胶原蛋白、胶原蛋白、角蛋白等。植物源性蛋白多数来自豆类、麦类、玉米以及果核水解所得,具有代表性的包括大豆蛋白、麦芽蛋白、杏仁油等。功能性蛋白包括季钱盐类水解蛋白、二甲基硅氧烷蛋白共聚物等。作为皮肤和毛发的高效调理剂,上述蛋白质对皮肤和头发的亲合性较好,在功能上具有保湿、降低表面活性剂对皮肤的刺激、修复受损皮肤和毛发及营养作用等。

另外,多功能多肤类主要指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生长因子。目前,化妆品中应用较多的主要有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 )、成纤维细胞细胞生长因子(FGF)。这些生长因子都有较强的促进皮肤细胞分裂、增殖和皮肤损伤修复作用。

2.2.氨基酸类:具有代表性的有焦谷氨酸、胧氨酸、半肤氨酸及其衍生物、酞基谷氨酸盐,月桂酸赖氨酸酷和,一氨基丁酸等。焦谷氨酸有生发功能;恍氨酸和半眺氨酸及其衍生物有使头发卷曲功能;月桂酸一赖氨酸醋可用于粉类化妆品;,-氨基丁酸具有抑制酪氨酸酶的作用,

可用于美白产品中。

2.3.脂质类:代表性的主要有神经酞胺、卵磷脂、高级饱和和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脂、大豆磷脂、磷脂质聚合物、脑磷脂、山梨糖醇油酸脂、胆固醇等。许多脂质类成分除了直接应用于各种化妆品中外,也是透皮吸收载体微囊、脂质体微球等良好膜材。膏霜类常用的有脑磷脂、不饱和脂肪酸、高级饱和脂肪酸,这些成分具有明显的护肤作用;而大豆磷脂、植物性油脂、高级脂肪醇常用于浴液;而神经酞胺不仅具有保湿润肤功能,而且还具祛头屑止皮痒功能。山梨糖醇油酸脂作为性能良好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乳化性能好,可用于唇膏基质;新近报道的磷脂质聚合物一Lipidure一PMB是一种对皮肤表面同时具有屏蔽性和保湿性两种功能的新型化妆品原料,该原料也具有提高香料的留香时间和脂溶性维生素类的溶解性的作用,在化妆品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4.酶类:具有代表性的有葡聚糖酶、淀粉酶、蛋白酶、过氢化氢酶、氧化还原酶、碱性磷酶脂酶、尿素酶、激肤释放酶和辅酶等。其中葡聚酶、淀粉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有着去污的专一性和活性,可用于口腔清洁类产品;氧化还原酶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通过清除氧自由基作用,除具有抗皱、祛斑和延缓衰老等功效外,还有抗炎、防晒和延缓衰老等作用尿素酶,可促使皮肤细胞增殖,对日晒后皮肤粗糙及皮肤湿疹有明显疗效;激肤释放酶有修复受伤皮肤组织,促进血液循环作用;辅酶具有抗氧化、抗辐射和防晒等多重作用,其中辅酶Qio已被广泛用于多个品类的化妆品中:

2.5.多糖类:具有代表性的有壳聚糖、几丁多糖、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葡聚糖、肝素、植物多糖、微生物多糖等。其中壳聚糖具有保湿、促进受损皮肤修复和头发调理作用;透明质酸、肝素与硫酸软骨素为细胞间质成分,具有保湿、促进皮肤胶原合成、抗皱和延缓衰老作用;几丁多糖多用于浴液中狄浦具有护肤作用;植物多糖、微生物多糖大多都有保湿和促进毛发生长作用。

2.6.有机酸:主要有乳酸、柠檬酸、苹果酸、以醇酸、酒石酸和葡萄酸等。有机酸对皮肤保护和功能改善方面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吸收大气中水分、增加角质层弹性而发挥保湿作用;通过增加胶原、勃多糖合成以及组织细胞增殖而发挥对受损皮肤的修复作用;通过加速皮肤细胞脱落和增强局部组织新陈代谢而具有减少色斑的作用。因此,有机酸多主要用于个人清洁产品如洁面乳和沐浴露。

2.7.植物活性成分:天然植物种类繁多,其成分也比较复杂,目前所用的活性成分既有成分复杂的混合提取物也包括一些单体成分。作为护肤营养作用的紫草、海藻、珍珠、丹参、当归、人参、芦荟等;紫草素为天然色素用作口红;芦荟提取物、蜂胶具有抗氧化、保湿和延缓衰老作用,广泛被用于有护发和护肤产品;人参和海藻提取液具有保湿润肤、抗氧化和抗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作用:积雪草提取物促进伤口愈合和刺激胶原合成作用;红花油具有促进血液循环作用。

2.8.维生素类:VitA是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机能的必需物质,参与间质组织粘多糖的合成,有预防皮肤细胞角化功能,与VitE配合使用,预防皮肤过度角化作用更好。VitB:是糖类能量利用反应链的重要环节,在多种酶系统中起重要作用,与生命过程密切相关。缺乏时会引起皮肤变异。VitB,可防头皮灰白,缺少时表现在皮肤退化和脱落头发。VitB。在人体物质代谢中作用重要,可使色斑减退,可与必制旨肪酸配合使用于护肤品;VitC的重要作用是控制

细胞间胶质的形成,有抗皮肤色素沉着,治疗面部色斑;VitD与花生四烯酸配用,可促进头发生长。VitE是一种营养剂。具有抗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广泛应用于延缓衰老化妆品,VitPP是良好保湿剂,主要用于解决皮肤干燥、粗糙等皮肤问题的护肤品中及防土以兑发香波中。

3.生物制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化妆品内在质量的要求及功效宣称的期望值也随之增加,所有这些对促使化妆品朝着天然型、功能型、安全型方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化妆品行业生产加工过程中对包括生物制剂在内活性添加成分的品质及其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回顾历史,国内生物制剂在化妆品行业中的应用已有相当长的历史,然而,很久以来,在许多被启用的生物制剂原料中,如发酵制剂、植物提取液等,由于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加上缺乏对相应的科学评价根据和内在质量的监控机制和手段,所以引发了许多化妆品产品质量和制剂稳定性方面的问题。令我们可喜的是,近年来随着生物制剂生产加工技术和工艺的提高,科研人员已经能够利用现有生产工艺和方法实现批量、稳定的生物制剂产品的生产加工、在带动和促进生物制剂在化妆品行业中应用技术提高的同时,陆续有许多具有不同确切功效的生物制剂化妆品被研制成功上市:尽管如此,国内化妆品企业对生物技术及生物制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方面仍处于明显滞后于药物、农业、食品和环境等学科领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二

3.1.国内生物制剂原料生产加工滞后

我国政府一向重视发展生物技术的发展,从1987年开始组织实施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1863”计划以来,我国政府已将生物技术列为信息,、材料及能源等若干高新技术之首加以发展因此,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已经开始利用生物工程生产加工部分生物制剂,如利用真菌和哺乳动物细胞生产乙肝表面抗原、干扰素、胰岛素、生长激素等;与化妆品行业应用相关的其他一些生物制剂如透明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表皮生长因子等也已经开始生产二虽然我们已经在生物制剂研究开发、生产加工方面以及应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与国外相比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首先表现是在生产加工方面,目前正式批准生产并投人市场的生物制剂产品较少,处于研究阶段的较多,后加工技术落后制约了研究成果的转化,产品品质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尚有差距在应用方面,鉴于国内目前生物制剂生产加工整体水平的落后局面,应用研究数据积累较少,大多来自国外同行的研究成果二针对化妆品而言,目前化妆品行业所用的生物制剂原料大多来源于药品原料或其中间体,国内尚无一家专门为化妆品用生物制剂研究开发生产的厂家二这些都是不利于我国未来生物制剂化妆品发展的影响因素:因此,我们确信,未来生物制剂化妆品中发展取决于我国生物制剂生产加工和后加工技术的提高和产业链的完善和形成

3.2.化妆品用生物制剂应用研究滞后

目前,国内化妆品企业除了几个大公司外,普遍缺乏生物制剂应用研究平台、设施和专业人才;缺乏各种生物制剂的成分分析和产品质量标准的检测手段;缺乏对应用于生物制剂化妆品功效宣称中生物活性成分的功效评估方法:而国外发达国家化妆品企业或国内比较大的几家公司,目前已经将生物制剂生产、检测手段广泛引用到化妆品生产中去,辅之以先进的功效评估手段,使得化妆品的应用研究明显领先于国内同行。因此,国内化妆品企业必须加大力投人力度,在建立和完善生物制剂研究平台、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努力提

高国内化妆品研发中活性成分的检测和评估水平〕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不可

能真正提高我们自己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

3.3.生物制剂应用方面法规上的滞后

显然,我国生物制剂在化妆品中应用的相关法规与国外发达发达国家相比所表现的明显滞后,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化妆品产业的发展:在国外美国或欧盟的一些国家,含生物活性添加剂的化妆品销量很大,说明消费者对此类产品有较大需求,生产企业只要不使用违禁药品成分,所用生物制剂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达到要求,就可以生产销售添加有生物制剂的化妆品。例如,在美国,鉴于微生物转化产品的生产过程更接近或等同于自然界,因此,FDA已将这类产品列入天然产品但在我国,由于我们人为地将化妆品分为普通化妆品和特殊用途化妆品两类因此,在生物活性添加剂应用方面,对其功能宣称方面有诸多的限制。对于特殊用途化妆品,所用生物制剂除了目前规定的九种特殊用途化妆品外,其他的功能宣称都被禁止:而对于普通化妆品而言,法规上的限制相对较少:事实上,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化妆品中许多都添加有生物活性添加剂,国内许多化妆品企业在研究开发阶段,常常为规避法规限制大伤脑筋,或者对所使用的生物活性添加剂在功能宣称上含糊其词,或者厂家的申报材料中根本见不到该生物添加剂及其功能宣称,或者用类似功能的其他添加剂成分作为该添加剂的功能宣称:鉴于目前现状,建议国内化妆品法规部门在加强对化妆品用生物制剂监管的同时,有必要对现行相关法规进行修改和完善,以利于化妆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物活性添加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特点的极大发挥,造福于广大消费者。3.4.生物制剂安全及功效评价相应社会服务机构的缺乏

目前,国内对生物制剂原料的安全性和功效性的评价工作主要由国家及各省市卫生监督职能部门(过渡中可能是药品食品监督部门)负责和承担此项工作,但由于缺乏相应检测方法和手段,以及收费过高等原因,对生物制剂原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检测和评价工作大多依赖地方的一些高校或科研院所完成,国内尚无专门的社会化独立机构承担此项工作。而在国外发达国家,此项工作则由专业化的独立检测机构来完成,只要这些机构具有相关部门如美国的FDA及欧洲的GLP的认证资格,其检测报告就具有权威性。对于化妆品行业和生产企业,希望能有这样的第三方完成对生物制剂原料或成品的检测,除了能够降低企业的成本和工作量外,该检测结果或报告还具有较好的公正性。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化妆品仍将会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具有特殊功效的化妆品发展空间巨大。因此,面对国外同行在生物制剂化妆品方面的法规、技术、资金和生产运作经验优势,国内化妆品行业和生产企业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在提高化妆品用生物制剂的研究开发、生产加工能力的同时,大力开展生物技术及其制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努力缩小我们在该领域与国外同行的差距。

2019高考:《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高考试题汇编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高考试题汇编 1、(2011海南卷)【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回答有关基因工程的问题: (1).构建基因工程表达载体时,用不同类型的限制酶切割DNA后,可能产生粘性末端,也可能产生末端。若要在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后使其直接进行连接,则应选择能使二者产生(相同,不同)粘性末端的限制酶。 (2).利用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时,构建的表达载体含有人胰岛素基因及其启动子等,其中启动子的作用是提供。在用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时,常用处理大肠杆菌,以利于表达载体进入。为了检测胰岛素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可用标记的胰岛素基因片段作探针与mRNA杂交,该杂交技术称为。为了检测胰岛素基因转录的mRNA 是否翻译成,常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3).如果要将某目的基因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导入植物细胞,先要将目的基因插入农杆菌Ti质 粒的中,然后用该农杆菌感染植物细胞,通过DNA重组将目的基因插入植物细胞的上。 2、(2011全囯Ⅰ卷)【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现有一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处理流程为“厌氧沉淀池→曝光池→兼氧池→植物池”,其中植物池中生活着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等生物。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可用于浇灌绿地。回答问题: (1).污水流经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和兼氧池后得到初步净化。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呼吸将有机物分解。 (2).植物池中,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共同组成了(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在植物池的食物网中,植物位于第营养级。植物池中所有蛙类获得的能量最终来源于所固定的。 (3).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整体性、协调与平衡、和等原理。(4).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3、(2012海南卷)【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已知甲种农作物因受到乙种昆虫危害而减产,乙种昆虫食用某种原核生物分泌的丙种蛋白质后死亡。因此,可将丙种蛋白质基因转入到甲种农作物体内,使甲种农作物获得抗乙种昆虫危害的能力。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获得丙种蛋白质的基因,在已知丙种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基础上,推测出丙种蛋白质的序列,据此可利用方法合成目的基因。获得丙中蛋白质的基因还可用、方法。 (2).在利用上述丙中蛋白质基因和质粒载体构建重组质粒的过程中,常需使用酶和酶。 (3).将含有重组质粒的农杆菌与甲种农作物的愈伤组织共培养,筛选出含有丙种蛋白质的愈伤组织,由该愈伤组织培养成的再生植株可抵抗的危害。 (4).若用含有重组质粒的农杆菌直接感染甲种农作物植株叶片伤口,则该植株的种子 (填“含有”或“不含”)丙种蛋白质基因。 4、(2012全囯Ⅰ卷)【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根据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分子后产生的片段,其末端类型有和。(2).质粒运载体用EcoRⅠ切割后产生的片段如下: 为使运载体与目的基因相连,含有目的基因的DNA除可用EcoRⅠ切割外,还可用另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该酶必须具有的特点是 。 (3).按其来源不同,基因工程中所使用的DNA连接酶有两类,即DNA连接酶和DNA连接酶。 (4).反转录作用的模板是,产物是。若要在体外获得大量反转录产物,常采用技术。 (5).基因工程中除质粒外,和也可作为运载体。(6).若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一般情况下,不能直接用未处理的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原因是。

对生物技术的认识与展望

对 生 物 技 术 的 认 识 与 展 望 系别:xxx 专业:xxx 姓名:xxx 学号:xxx

生物技术,有时也称生物工程,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生物工程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大大推动了生物工程的新技术开发和利用,其应用领域涉及到各个行业,并推动了一些领域的革命性变革。当前的生物技术还处于研究开发的初阶段,但是科学家断言,21实际将是以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技术是人们利用微生物、动植物体对物质原料进行加工,生产有价值的产物或进行有益过程的一门科学技术。通常它分为以下几个分支: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生化工程。现代生物技术与计算机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航天技术等被列为高科技,被认为是21世纪科学技术的核心。 全国生物技术的工厂数量在快速增加,目前在中国约有500多家民营的生物技术公司,其中约有300多家企业集中在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政府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在税收、金融、人才引进、进出口等方面对生物技术企业给予了大力支持。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生物技术与产业已经开始了从引进仿制到自主创新的转变,从探索发现到产业化的转变。为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中央财政安排每年都安排几百个亿的资金,同时带动企业投资到11个科技重大专项,其中包括重大新药创制、艾滋病、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等。国内越来越多涉及生物技术的企业获得投资机构的投资。 根据《国家发改委生物产业十一五规划》,2005年,全球生物药品销售额达到600多亿美元,占整个医药工业的比重从1995年的不到4%迅速提高到11%;全球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9000万公顷,10年间增长了50倍。全球范围内正在研制的2000多种生物药物80%已进入临床试验,6000多例转基因动植物经批准正在进行试验。同时,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一批新兴产业正在快速形成。生物科技革命将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新资源、新手段、新途径,引发医药、农业、能源、材料等领域新的产业革命,有效缓解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健康、食品、资源等重大问题,生物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预计到2020年,生物医药占全球药品的比重将超过1/3,生物质能源占世界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达到5%左右,生物材料将替代10%-20%的化学材料。继信息产业之后,生

现代生物技术与应用

染色体工程技术 在小麦品质改良中的应用及社会意义 摘要:本文报告了染色体工程在小麦品质改良中的方法,在理论研究与育种实践上的应用。论述了染色体工程在小麦品质改良和生产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染色体工程,小麦,类型变化,实践 正文: 染色体操作(chromosome manipulation)是按设计有计划削减、添加和代换同种或异种染色体的方法和技术。也称为染色体操作。染色体工程一词,虽然在20世纪70年代初才提出。其实早在30年代,美国西尔斯(E.R.Sears)及其学生就已开始研究,但当时局限于小麦,定义为:在小麦中利用缺体或单体材料,对个别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断进行替代或转移的工程谓之“染色体工程”。 植物染色体工程从50年代的兴起迄今约30余年的历史,但运用这一技术在改造 植物的遗传性方面却显示了它强大的力量,表现在创造崭新的遗传资源,培育突破性新 品种和合成新物种等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 目前对基因操作的主要方法有:有性杂交、染色体代换、易位、添加、染色体显微切割和微克隆、PCR扩增等。 现代小麦育种十分注意栽培品种的类型变化,期望它们优质、高产、抗病、矮秆。我们知道,在小麦近缘种属中,存在着小麦栽培品种所没有的优质、抗病基因。在常规的杂交程序中,栽培品种与野生种之间,因染色体组不同,在多数情况下染色体不能配对,其基因很难进行重。细胞遗传学家已经研究出一套方法,将异种变异性应用于小麦育种实践。这些方法包括染色体附加、染色体代换、染色体易位等。用这些方法实现了小麦染色体附加、代换、易位和部分同源染色体间的重组。 (一)麦外源染色体的添加 普通小麦附加系的系统研究工作开始于1940年,07mara把3个不同的黑麦染色体分别附加到小麦中。1960年Evans~Jenkins得到了所有7个黑麦染色体的双体附加系。之后,Sears把小伞山羊草的染色体附加到小麦中;Joppa等(1978)用一种新方法得到了具有15对染色俸的硬粒小麦双单体(3D,4D,5D)附加系;Islam(1978)把6个大麦染色体分烈跗加到小麦中。有人还把顶芒山羊草和冰草的一些种的染色体附加到小麦中。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重点知识点(填空)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知识点总结 专题1 基因工程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 (1)来源:主要是从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 DNA分子的某种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断开,因此具有性。 (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 和。 2.“分子缝合针”—— (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键。 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 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但连接平 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DNA聚合酶只能将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 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3.“分子运输车”—— (1)运载体具备的条件: ①。 ②。 ③具有,供。 (2)最常用的运载体是,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 ,并具有的双链。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目的基主要是指:,也可以是一些具有的因子。 2.原核基因采取直接分离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 法和法。 3.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PCR的含义: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2)目的:获取大量的目的基因 (3)原理: (4)过程:第一步:加热至90~95℃,DNA解链为; 第二步:冷却到55~60℃,与两条单链DNA结合; 第三步:加热至70~75℃,从引物起始进行的合成。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并且可以, 使目的基因能够。 2.组成:++++ (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位于基因的,是 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最终获得所需的。 (2)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位于基因的。 (3)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从而将 筛选出来。常用的标记基因是。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对社会发展有何作用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对社会发展有何作用 首先,生物技术对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可以改善农业生产,解决食品短缺问题,目前,世界人口仍然在大量地增加,许多国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民的温饱问题,然而,耕地面积不但不会增加,反而还有减少的趋势,因此,用现代生物技术增加粮食产量是必经之路。具体的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利用生物技术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生物进行基因转移,使生物体获得新的优良品性,培育抗逆的作物优良品系。目前设计的作物种类有马铃薯、油菜、烟草、玉米、水稻、番茄、甜菜、棉花、大豆等。对我国来说,人多地少,国家对生物技术极为重视,已经培育了水稻、棉花、小麦、甘蔗、橡胶等一大批作物新品系,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二、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优良品种进行大量的快速无性繁殖,实现植物种苗的工业化生产。利用植物微繁殖技术还可以培育出不带病毒的脱毒苗,由于植物的根尖或茎尖分生细胞常常是不带病毒的,用这种细胞在试管中进行无菌培养而繁育的小苗也是不带病毒的,减少了病毒感染的可能性,这一生物技术也广泛应用于花卉、果树、蔬菜、药用植物和农作物快速繁殖,实现商品化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三、利用生物技术还可以培育品质好、营养价值高的作物新品种。 四、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生物固氮,减少化肥的使用量。现代农业均以化学肥料为施肥肥料,化肥的使用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土地的板结和土壤肥力的下降,化肥的生产也导致了环境的污染。科学家正在利用生物技术将具有固氮能力的细菌的固氮基因转移到作物的根际周围的微生物体内,期待微生物固氮,减少化肥使用,既可以减少经济化肥,又可以预防环境污染。 五、利用生物技术发展生物农药,生产绿色食品。由于化学农药的毒副作用以及筛选新农药的艰难,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显得十分重要。 另一方面,生物技术也利用于发展畜牧业生产。畜牧业在国家经济比例中占有重要位置,对国民经济的提高有很大支持作用。但是由于森林和草原资源有限,新型病毒的感染,传统的畜牧业发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利用生物技术将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动物的大量快速无性繁殖。“多莉”的产生,意味着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同样有可能进行动物的大量快速的无性繁殖, 它们具有更优良的品质。在这些优良品质的动物中,它们的抗病性、抗感染性得到提高,不容易发生瘟病,而且许多人类食用的动物蛋白质含量增加,脂肪量下降,提高人类健康。同时,科学家也致力研究优良草种和饲料,让动物减少患病,增强免疫力,更快的生长,而且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由于品质的优良,畜牧业更加走向高端市场或国外,将有力带动养殖户和农场经济效益的提高,创造更多经济价值和社会财富。 其次,生物技术对社会的发展也有很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利用生物技术,可以提高生命质量,延长人类寿命。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以及新药物开发、新诊疗技术、预防措施、新的治疗技术方面发展提供了最有效的手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疾病的预防和诊断,科学家研制出许多新型疫苗进入人体试验,有效控制了一些传染性疾病。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可以生产单克隆抗体,既可以用于疾病治疗,又可以用于疾病诊断。又如基因芯片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通量、高特异性的DNA诊断新技术,用途十分广泛。 三、利用生物技术进行基因治疗,导入正常的基因来治疗由于基因缺陷而引起的疾病,目前已有设计恶性肿瘤、遗传病等多个治疗方案在实施中。 四、人类基因组计划,利用生物技术从整体上研究人类的基因组,将使人们深入认识到许多困扰人类的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另一方面,利用生物技术将能够解决能源危机,治理环境污染。众所周知,目前世界的能源危机普遍存在,能源短缺严重,

生物技术发展

学高身正明德睿智 云南省唯一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 学校:云南师范大学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10级B班 姓名: 学号: 学制: 四年

浅谈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历史 摘要:现代生物技术是通过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而快速发展起来的。医药生物技术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目前世界已有2000多家生物技术公司,其中70%从事医药产品的开发。生物技术工业总体日趋成熟,正在由风险产业变成以商业为动力,以市场为中心的产业。应用生物技术已有可能产生几乎所有的多肽和蛋白质,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已使新药研究方法和制药工业的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关键字:现代生物技术历史现状研究 导言科学家们认为,20世纪的科学技术是以物理学和化学的成就占主导地位,而21世纪的科学技术是以生物学的成就占主导地位。21世纪称为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技术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生命科学的新发现,生物技术的新突破,生物技术产业的新发展将极大地改变人类及其社会发展的进程。在生物技术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可以彻底消除营养不良,改善食品的生产方式,消除各种污染,延长人类寿命,提高生命质量等。一些成果还可以帮助人类加速植物和动物的人工进化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对人类的影响等。 一.分类 生物技术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传统生物技术、近代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 (一)传统生物技术阶段 指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前,以发酵产品为主干的工业微生物技术体系。这一时期的生物技术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初级发酵来生产食品,其应用仅仅局限在化学工程和微生物工程的领域,通过对粗材料进行加工、发酵和转化来生产纯化人们需要的产品,如乳酸、酒精、面包酵母、柠檬酸和蛋白酶等。 (二)近代生物技术阶段 近代生物技术是以20世纪4O年代抗菌素的提取,50年代氨基酸的发酵到60年代酶制剂工程为线索,仍以微生物发酵技术为技术特征的。这一时期抗生素工业、氨基酸发酵和酶制剂工程相继得到发展,细胞工程相关技术日臻完善,但从技术特征上看还不具备高新技术诸要素,因此只能被视为近代生物技术。 (三)现代生物技术阶段 现代生物技术以20世纪70年代DNA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以世界上第一家生物技术公司——Gene-Tech的诞生(1976)年为纪元。此后,越来越多的科学

高中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2020年高考题汇总附答案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2020年高考题 1.(2020北京卷)番茄根尖经过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可以获得完整的番茄植株,有关此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此过程中发生了细胞的脱分化、再分化 B.植物激素在此过程中起调节作用 C.此过程中若发生杂菌污染则难以获得目的植株 D.根尖细胞最终发育为无叶绿体的植株 2. (2020北京卷)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获得B细胞之前需给动物注射特定的抗原 B.分离出的B细胞应与骨髓瘤细胞融合 C.需要从融合的细胞中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D.得到的所有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均相同 3. (2020江苏卷,多选)小鼠胚胎干细胞经定向诱导可获得多种功能细胞,制备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为获得更多的囊胚,采用激素注射促进雄鼠产生更多的精子 B.细胞a和细胞b内含有的核基因不同,所以全能性高低不同 C.用胰蛋白酶将细胞a的膜蛋白消化后可获得分散的胚胎干细胞 D.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出的各种细胞都需在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4.(2020天津卷)在克隆哺乳动物过程中,通常作为核移植受体细胞的是去核的( ) A.卵原细胞 B.初级卵母细胞 C.次级卵母细胞 D.卵细胞 5.(2020浙江卷)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受体大肠杆菌含有构建重组质粒时用到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则一定有利于该重组质粒进入受体并保持结构稳定

B.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某抗盐植物获得2个稳定遗传转基因品系,抗性鉴定为抗除草剂抗盐和抗除草剂不抗盐。表明一定是抗盐性的改变与抗除草剂基因的转入无关 C.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某植物获得转基因植株,其DNA检测均含目的基因,抗性鉴定为抗除草剂和不抗除草剂。表明一定是前者表达了抗性蛋白而后者只表达抗性基因RNA D.已知不同分子量DNA可分开成不同条带,相同分子量的为一条带。用某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完全酶切环状质粒后,出现3条带。表明该质粒上一定至少有3个被该酶切开的位置6.(2020山东卷)两种远缘植物的细胞融合后会导致一方的染色体被排出。若其中一个细胞的染色体在融合前由于某种原因断裂,形成的染色体片段在细胞融合后可能不会被全部排出,未排出的染色体片段可以整合到另一个细胞的染色体上而留存在杂种细胞中。依据该原理,将普通小麦与耐盐性强的中间偃麦草进行体细胞杂交获得了耐盐小麦新品种,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程①需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细胞 B.过程②的目的是使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断裂 C.过程③中常用灭活的病毒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D.耐盐小麦的染色体上整合了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 7.(2020山东卷)经遗传改造的小鼠胚胎干细胞注入囊胚,通过胚胎工程的相关技术可以获得具有不同遗传特性的实验小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促性腺激素处理雌鼠可以获得更多的卵子 B.体外受精前要对小鼠的精子进行获能处理 C.胚胎移植前要检查胚胎质量并在囊胚或原肠胚阶段移植 D.遗传改造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可以通过转基因等技术获得 8.(2020山东卷)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目前主要有核酸检测法和抗体检测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抗体检测法利用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 B.感染早期,会出现能检测出核酸而检测不出抗体的情况 C.患者康复后,会出现能检测出抗体而检测不出核酸的情况 D.感染该病毒但无症状者,因其体内不能产生抗体不适用抗体检测法检测

现代生物技术与社会发展。

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和前景 摘要:随着人口的大量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也急剧增长,在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大污染,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了威胁。针对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状况,论述了现代生物技术在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环境保护应用前景 一.我国生态环境现状 目前我国由于工业“三废”污染、农用化肥和农药的污染以及废弃塑料和农用地膜的污染,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生态环境,使得水污染日益加剧,水资源严重短缺,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已有一半城市缺水,农村则有8 000万人和6 00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土壤污染严重,耕地面积锐减,近10年来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t,土地荒漠化日益加剧;森林覆盖面积下降,草场退化,每年减少森林面积达2 500万亩;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疾病发病率急剧上升。因此,加大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力度,加快应用高新技术,如现代生物技术来控制环境污染和保持生态平衡,提高环境质量已成为环保工作者的工作重点。二.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 现代生物技术是以DNA分子技术为基础,包括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等一系列生物高新技术的总称。现代生物技术不仅在农作物改良、医药研究、食品工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也随着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在治理污染、环境生物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20 世纪 8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已普遍受到世界各国和民间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发展十分迅猛。与传统方法比较,生物治理方法具有许多优点。 1.生物技术处理垃圾废弃物是降解破坏污染物的分子结构,降解的产物以及副产物,大都是可以被生物重新利用的,有助于把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减轻到最小程度,这样既做到一劳永逸,不留下长期污染问题,同时也对垃圾废弃物进行了资源化利用。 2.利用发酵工程技术处理污染物质,最终转化产物大都是无毒无害的稳定物质,

高中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经典知识点

高中生物 记忆材料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经典知识点 班级: 姓名: 诸城繁华中学

★考点1、(Ⅰ)基因工程的诞生——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考点2、(Ⅱ)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原理:基因重组 技术:(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T4噬菌体,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低。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3.“分子运输车”——载体 (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 的鉴定和选择。(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3)其它载体: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目的基因是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2.原核基因采取直接分离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 直接分离基因最常用的方法是“鸟枪法”,又叫“散弹射击法”。具体做法是:用限制酶将供体细胞中的DNA切成许多片段,将这些片段分别载入运载体,然后通过运载体分别转入不同的受体细胞,让供体细胞所提供的DNA(外源DNA)的所有片段分别在各个受体细胞中大量复制(在遗传学中叫做扩增),从中找出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再用一定的方法把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分离出来。如许多抗虫、抗病毒的基因都可以用上述方法获得。用“鸟枪法”获取目的基因的缺点是工作量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反转录法(以目的基因转录成的信使RNA为模板,反转录成互补的单链DNA,然后在酶的作用下合成双链DNA,从而获得所需要的基因)和化学合成法(根据已知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推测出相应的信使RNA序列,然后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推测出它的结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再通过化学的方法,以单核苷酸为原料合成目的基因。如人的血红蛋白基因、胰岛素基因等就可以通过人工合成基因的方法获得) 3.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原理:DNA双链复制 (2)过程:第一步:加热至90~95℃DNA解链;第二步:冷却到55~60℃,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第三步: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 聚合酶从引物起始互补链的合成。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

生物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及应用.2doc

生 物 技 术 在 当 今 社 会 的 应 用 和 发 展 姓名:孙永振 班级:电气12-7班 学号:311208001622 完成日期:2014.4.16

生物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发展 现代生物技术又称生物工程,是以DNA分子技术为基础,包括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等一系列生物高新技术的总称。现代生物技术现代生物技术不仅在农作物改良、医药研究、食品工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也随着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在治理污染、环境生物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已普遍受到世界各国和民间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应用生物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潜力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项高新技术。被视为是21世纪人类彻底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所以世界各国都将生物技术确定为增强国力和经济实力的关键技术之一。我国也十分重视生物技术,并组织力量追踪和攻关。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又称DNA重组技术,是指根据人们的意愿进行基因改造,产生人们所期望的产物或创造出具有新的遗传特征的生物类型,以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基因工程在农业生产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如苏芸金芽孢杆菌 (Bt)晶体毒蛋白基因被转入棉花、玉米、烟草、番茄、马铃薯、水稻等多种作物,并取得了良好的抗虫效果。利用鼠类有关促进角蛋白形成的基因获得了经遗传改良的绵羊,羊毛产量大大提高。 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是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改造生物遗

传特性和生物学特性,以获得特定的细胞、细胞产品或新生物体的一门科学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则可以将两个来自不同植物的体细胞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并培育成新的植物体。袁隆平运用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了具有远缘杂种优势的超级杂交水稻,亩产可达1600斤。细胞融合可以将动物细胞融合形成能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用于病原检测和疾病治疗以及食品安全领域。 酶工程 酶工程是具有的生物催化功能将相应的原料转化成有用物质的一门科学技术。主要应用于食品、轻工、化工、能源以及医药工业中。早期的酶工程技术主要是从动物、植物微生物材料中提取的,并将其应用于化工、食品和医药等工业领域。但大多数酶不能耐受高温、强酸、强碱、有机溶剂,稳定性较差。通过酶的固定可以克服这些不足。固定化酶正在化工医药、轻工、食品等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轻工业中主要用于洗涤剂制造(加酶洗衣粉等)、毛皮加工、牙膏和化妆品的生产、废水废物处理和饲料加工等。在医药工业方面,用于临床的各类酶类产品不断增加。溶菌酶作为一种存在于人体正常体液及组织中的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它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的功效。酶作为检测试剂可以快速、灵敏、准确地测定体内某些代谢产物。另外,在全世界能源日益紧缺的形势下,利用微生物菌体或酶制剂生产生物燃料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例如,利用农

最新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生物技术地发展和应用 自2001年初,生物技术产业便显现出一片诱人地前景。人类基因组草图地即将完成,带动各生物技术地不断飚升。人们普遍认为这将导致医学与药物研究地繁荣,并会带来滚滚地财富。随着基因组测序地完成,许多科学家和投资者开始把目光投向生物技术向个学科地渗透,如今生物技术已经在芯片、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丰硕地成果。下面对生物芯片、基因治疗及微生物地研究地基本问题作简单地介绍。 (一)生物芯片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实施地人类基因组计划取得了人们当初意料不到地巨大进展,而由此也诞生了一项类似于计算机芯片技术地新兴生物高技术———生物芯片。 生物芯片主要是指通过微加工和微电子技术在固体芯片表面构建微型生物化学分析系统,以实现对生命机体地组织、细胞、蛋白质、核酸、糖类以及其他生物组分进行准确、快速、大信息量地检测。目前常见地生物芯片分为三大类:即基因芯片、蛋白芯片、芯片实验室或称微流控芯片等。生物芯片主要特点是高通量、微型化和自动化。生物芯片上高度集成地成千上万密集排列地分子微阵列,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分析大量地生物分子,使人们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样品中地生物信息,检测效率是传统检测手段地成百上千倍。使用基因芯片分析人类基因组,可找出癌症、

糖尿病由遗传基因缺陷引起疾病地致病地遗传基因。生物医学研究人员可以在数秒钟内鉴定出导致癌症地突变基因。借助一小滴测试液,医生们能很快检测病菌对人体地感染。利用基因芯片分析遗传基因,可以使糖尿病地确诊率达到50%以上。生物芯片在疾病检测诊断方面具有独特地优势,它可以在一张芯片上同时对多个病人进行多种疾病地检测。仅用极小量地样品,在极短时间内,向医务人员提供大量地疾病诊断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在短时间内找到正确地治疗措施。对肿瘤、糖尿病、传染性疾病、遗传病等常见病和多发病地临床检验及健康人群检查,具有十分重要地应用价值。 (二)基因治疗 众里盼她千百度,如今,基因治疗已近走出实验室,进入实践阶段,如:癌症地基因治疗,肿瘤地基因治疗属于一种生物治疗手段,是一大类治疗策略地总称。根据治疗机理不同,目前至少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免疫基因治疗:指地是通过基因修饰地瘤苗或抗原呈递细胞体内回输,或者免疫基因地直接体内导入,激发或增强人体地抗肿瘤免疫功能,达到治疗肿瘤地目地,它也是一大类治疗地总称。治疗基因包括肿瘤相关抗原基因、细胞因子基因或者MHC基因等。

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姓名:班级:学号: 摘要:参阅大量文献资料对近年来生物技术在农业、医药业、社会科学等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从改革传统农业结构,解决食品短缺问题的应用、深入基因研究,解决健康长寿问题、运用现代生物技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等内容出发,指明了生物技术现代科学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生物技术基因医学健康农业 Abstract: a large number of literature on recent bio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 medicine and industry, social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From the reform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structure, to solve food shortage problem, in-depth application of genetic research, solve the longevity and health problems, use of modern biological technology, solve the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other content, pointed out the biological technology of modern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现代生物技术也可称之为生物工程,是以重组DNA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为基础,利用生物体(或者生物组织、细胞及其组分)的特性和功能,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状的新物种或新品系,以及与工程原理相结合进行加工生产,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个综合性技术体系。其内容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现代生物技术的诞生以2O世纪7O年代初DNA重组技术和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迄今已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实践证明现代生物技术对解决人类面临的粮食、健康、环境和能源等重大问题方面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受到了各国政府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与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并列为影响未来国计民生的四大科学技术支柱,是2l世纪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可以预测,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将导致生产体系与经济结构的飞跃变化,甚至可能引发一次新的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各方面必将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1 改革传统农业结构,解决食品短缺问题 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中最突出的应用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动、植物体内,对家畜、家禽及农作物进行品种改良,从而获得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达到充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经过长期不断的努力,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已取得重大突破,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作物的培育和种植,也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新一轮的革命,并将在解决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粮食危机、环境恶化、资源匮乏、效益衰减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1.1 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农作物病虫害是造成农业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利用转基因技术把抗病、抗虫基因导入农作物中,使之可避免或减少病虫害。近年来,抗黄杆菌的水稻、抗除草剂的大豆、抗病毒病的甜椒、抗腐能力强与耐贮性高的番茄等转基因植物开始进入市场,提高了产量,增加了效益;根据人类的需要,还可把特定基因导入植物体,可达到改良农产品品质的目的,如高含量必需氨基酸的马铃薯,高蛋白质含量的大豆等;此外还可利用生物技术破坏水果细胞壁纤维酶,保证猕猴桃、桃、西红柿等水果成熟但不变软而提高水果的保鲜度,便于水果的运输。从1996年到2o02年,转基因农作物在全球的种植面积从170万ha扩大到5810万ha,即增加35倍,显示了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强大的生命

生物技术是双刃剑

生物技术是双刃剑

生物技术是双刃剑 ——挑战与对策 生物技术是双刃剑,它的发展既为人类造福,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因此如何加速发展以给人类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又预防与制止灾害的发生是当务之急。 一、解决21世纪的挑战要靠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 21世纪人类将面临着人口、能源、资源和环境的严重挑战,生命科学将担当关键的和最重要的角色。我在学习和思考医药、环境、能源、资源、海洋等方面的问题时,越来越感到最终解决的办法离不开生命体和“回归自然”。 医药(包括诊断和治疗药物):人类基因组和基因组的成就越来越竭示,发现和治疗人类疾病的最有效途径仍然是人类或生物中存在和产生的大小天然分子,因此几万种治疗药物中生命力最长的还是天然提取或经改性的化合物,这一类分子在体内作用后大多又分解为C、N、S、P、H 2 O排除体外,残存和积累最少,最安全。 能源:除太阳能、风能、核能外,目前人类使用最多的煤、石油、天然气 均是在生物的贡献,生物可利用太阳能、CO 2、H 2 O合成生物质能源,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重要能源。 地球的生态系统是亿万年来长期自然优化的结果,人口的增加、工业的发展,急剧地改变着地球的生态环境。亿万年来以化学,物理及生物途径固定于地壳中的C、N、P、S、CI、F等被人们释放出来,污染了大气和水,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微生物——植物——动物的生物链遭到破坏。从一个工厂、一条生产线来讲,对废气、废水、废渣的回收或利用,使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来达到排放的要求可能更有效。但作为全球环境的净化最终还需依赖生物方法,能直接利用太阳能固定C、N、S、P微量元素等最廉价和有效的方法是利用微生物和植物转化,自然生态已被改变甚至破坏,治理地球环境只能重新建立起人工的生态优化系统,因此研究生物处理方法尤为重要。 资源包括食物和使用资源,前者完全靠生物体生产,后者也越来越靠生物

光电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一现状与发展

论文题目: 光电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 学院 专业名称 班级学号 学生 2013年12月19日

摘要: 简要介绍光电技术在生物医学应用中的发展概况,从基因表达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方面,重点讨论了生物分子光子技术的特点与优势,阐明基于分子光学标记的光学成像技术是重要的实时在体监测手段,最后简要讨论了医学光学成像技术在组织功能成像和脑功能成像中的应用原理。 关键词:光电技术,医学诊断与治疗,分子光子学,医学成像

1.生物医学光子学发展简介 光电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实质上就是生物医学光子学的研究畴。生物医学光子学是近年来受到国际光学界和生物医学界广泛关注的研究热点。在国际上一般称为生物医学光子学或生物医学光学。 光子学以量子为单位,研究能量的产生、探测、传输与信息处理。光子技术在生物与医学中的应用即定义为生物医学光子学,其相应产业涉及人类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以及保健、康复等。研究容包括:光子医学与光子生物学,X-射线成像,MRI ,PET等。近年来,生物医学光子学在生物活检、光动力治疗、细胞结构与功能检测、对基因表达规律的在体观测等问题上取得了可喜研究成果,目前正在从宏观到微观多层面上对大脑活动与功能进行研究。美国《科学》杂志在最近儿年已发表相关论文近20篇。随着光子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医学光子学将在多层次上对研究生物体特别是人体的结构、功能和其他生命现象产生重要影响。 在国际上已经成立了国际生物医学光学学会(International Biomedical Optics Society),简称IBOS。IBOS每年与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联合举办学术会议。国外 学术交流方面,作为生物医学工程和光学工程领域重要国际会议的“生物医学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International BiomedicalOptics Symposium,简称BIOS)每年在美国和欧洲各举办一次。在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与信息科学部联合发起并承办的全国光子生物学与光子医学学术研讨会已经举办了六届。在第六届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75篇,论文摘要27篇。 从光电技术(或光子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现状可以看到,光子医学与光子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围是广泛而且深入的,并正在形成有特色的学科和产业。例如,由于生物超微弱发光与生物体的细胞分裂、细胞死亡、光合作用、生物氧化、解毒作用、肿瘤发生、细胞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与功能调节等重要的生命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生物超微弱发光的生物光子技术在肿瘤诊断、农业、环境监测、食品监测和药理研究等方面己经得到应用。 下面主要从生物分子光子技术和医学光学成像技术两个方面介绍当前的研究现状 与发展趋势。

现代生物技术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应用 从古自今,生物技术都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誉满天下的洛阳桥又名万安桥,位于洛阳江入海处。距泉州市区10公里。明代诗人凌登名称赞"洛阳之桥天下奇,飞虹千丈横江垂。"而今虽时历千载,而那种镇波涛、锁蛟螭、跨江接海、势若飞虹的雄姿,依然不减当年。这座梁式右石桥,始建于北宋皇佑五年。全桥长约千米,宽约五米。有桥墩40座,桥栏500个。建在江海汇合处,采用著名的"筏型基础"与"种蛎固基法"。所谓"筏型基础",就是先抛置大量石块形成石提,作为基础,然后在堤上造筏型桥墩,以分水势。桥墩至今犹存。远远望去,就像一排排小船乘风破浪并肩托起大桥。 为了巩固桥堤,又在桥下大量种植附着力强、繁殖迅速的牡蛎,创造了把生物学应用于桥梁工程建筑的先例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生物技术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应用。 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试图找到或制造出这样一种材料,既能像塑料一样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较低的加工成本,又能像钢一样具有很好的强度和耐久性。这并非不切实际的幻想,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3月2日报道,日前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们已实现了这一目标,耶鲁大学材料学家简·施洛尔斯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证明,由他们制成的一种块体非晶合金(BMGs)材料能够像制作玻璃或塑料制品一样吹膜成型,且不会牺牲其原有的强度和耐久性。相关论文已在线发表在国际材料学著名期刊《今日材料》杂志上。据介绍,这种材料由包括锆、镍、钛和铜在内的多种金属构成。其材料成本与高端钢材大致相同,但加工成本却和塑料一样便宜。吹塑过程在低温低压下进行,此时这种非晶合金会逐渐软化,并能像融化的塑料一样流动,但又不会像普通的金属一样出现结晶现象,由此为后续的吹塑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为了达到并保持理想的精度和温度,吹塑过程能在真空或液体中进行。施洛尔斯说,目前金属材料加工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避免不必要的摩擦,而对于这种合金材料来说则完全不存在这个问题,借助吹塑工艺就可以制造出任意复杂形状的物体,最小可到纳米级。到目前为止,该团队已经用该材料制造出了无缝金属瓶、表壳等外形较为简单的物品和用于微机电系统(MEMS)的微型谐振器以及生物医学植入物等结构较为复杂的设备。这些材料的加工过程不到一分钟,但强度可以达到普通钢材的两倍

现代生物技术与人类社会

现代生物技术与人类社会 自恐龙灭绝,人类祖先诞生,人类已经在地球这颗行星上生活了几百万年,无论它曾是大陆还是海洋,无论它曾为一体还是逐渐分离渐行渐远,人类在这大陆上一代又一代地繁衍生息。随着人类对环境的适应,人类这一种族不断进化,从听天由命到求神佑明到“我命由我不由天”,从等待大自然的恩赐转向主动向大自然索取的质的飞跃。例如风雨雷电——大自然神奇的力量,人类一开始敬畏(帝王,被称为天子,其登基时需要祭天以求当权时风调雨顺),后来了解和利用,最后竟也能由人类自己“制造”出来。真正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人类社会在这一进程中逐渐形成和成熟。而在人类社会的这一形成过程中,科学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催化剂。现代科学技术是当代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之一,其加快人类探索世界的进程,同时扩展人类的认知;促进人类沟通交流,运用在日常生活之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现代生物技术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生物之一的人类,研究现代生物技术占据着科研的重要地位。新世纪的到来,人类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关系,既是改造自然,也需尊重自然;既是挑战自我,也是便利生活。总而言之,现代生物技术与人类生活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但同时也是有利有弊,影响双面的。 现代生物技术,也称生物工程。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建立的创建新的生物类型或新生物机能的实用技术,是现代生物科学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随着基因组计划的成功,在系统生物学的基础上发展了合成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工程学,开发生物资源,涉及农业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工业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与海洋生物技术,乃至空间生物技术等领域,将在二十一世纪开发细胞制药厂、细胞计算机、生物太阳能技术等发挥关键作用。【引自百度百科】在古代,人们利用微生物酿造技术和发酵技术为百姓的生活服务。现代生物技术与其在联系之中又有着质的区别,不仅仅只是利用现有的生物,而且是按照人类的意愿和需要创造全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机能,或者改造现有的生物和生物机能。现代生物学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诸多领域之中,例如医学、农业、环保、信息技术、能源等等,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从被动到主动,现代生物技术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在当代,加快生物技术的研究已经不单是从学术方面单纯地去不断探索实验,而且是人类在生活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困难需要生物技术的相关专业知识帮助解决。 现代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四个领域。 首先,基因工程是按照人类需要,把不同的生命的基因分子提取出来,在生物体外进行切割搭配,重新连接,然后经过经过一定的途径转入生物体内,并使其中合成的生物信息在生物体内得到明确的表达和复制,从而改变生物的某些特征,或创造出具有新的特性的生物类型,或产生出新的生物产品。【引自《科学技术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运用于生活中的典型。从前,基因虽然能被人类观察推测到,却是天生的自然的不可控的,只能去认识它研究它,却无法改变它。后来随科技的发展,基因工程的开展,人类可以通过改造重组基因改变生物的遗传特性,例如各类疫苗的研制以及接种疫苗后人类得到对相应疾病的防御能力,许多疾病在抗生素的帮助下也不再是无药可医的绝症,这大大有助于人类健康生活,延长寿命。这就是基因工程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当然,基因工程带来的影响是双方面的,它也有可能带来消极的影响,比如,从诞生以来就争议不断的克隆技术。1996年,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出生意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