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工作面采后总结

618工作面采后总结
618工作面采后总结

16618回采工作面采后总结

采一工区

2013年12月1日

16618工作面采后总结

16618回采工作面于2013年11月13日开工,于2014年6月28日开始回撤,7月7日回撤完毕,累计生产7个月零10天,按照规定就该本工作面的回采情况作以总结:

一、16618回采工作面概况

1、16618工作面位于六采区轨道巷南侧,工作面呈近南北布臵,材料道长度为662.2m,运输巷长度为637.9m,工作面为单面,整个工作面呈南北方向布臵,其座标范围为: X:3884011~3884615

Y:20502080~20502510 H : -239.1 ~-297.3m,对应地表:东偏北为武所屯煤矿,其它为空旷地带,地势平坦,基本为农田。地面表高+47.6~48.8m。工作面标高为-239~-298 m,该面的垂直深度为-287~-346m,工作面长平均为643,面宽平均110m,面积为70996m ,储量为7.6万吨。

2、16618工作面开采16煤层,煤层赋存稳定,全区可采,平均全煤厚度0.9m。

3、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采煤机选用MG150/345-W双滚筒液压牵引采煤机一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采高控制在1.1m,循环进尺1.2m。工艺流程为:煤层注水—双滚筒采煤机割煤—自动装煤—刮板输送机运煤—回刀拾煤—推移刮板输送机—支临时支柱—煤机割第二刀煤—自动装煤—刮板输送机运煤—回刀拾煤—推移刮板输送机—支正规支柱—回料—清理整改。

4、采煤机的进刀采用端部自开缺口、斜切进刀的方式,斜切进刀段长度不少于35m,进刀深度为0~0.6m。

5、支护:

(1)工作面采用柱径为100mm的单体液压支柱配合ZQS.14/800B 型生根墩柱支护顶板,单体支柱穿鞋戴帽,人工支、回柱。端头支护

采用机头3米、机尾4.5米范围内采用对柱进行支护。

(2)、最大控顶距5.4m,最小控顶距4.2m,放顶步距1.2m。

(3)、工作面基本支架:排距1.2m,柱距0.75m(±50mm)。

(4)、16618材料道为沿空留巷巷道,继续服务于16618工作面,留巷工艺为:距正巷1.0米处砌筑1米宽的料石墙,断层处和裂隙带变为1.5米宽,正巷采用补打锚杆加强支护,间排距为1.0*1.5米。

6、为防止采煤机割煤后,煤帮顶板破碎落顶每3米垂直于煤壁布臵一根π型长钢梁探煤帮逮顶支护。

7、工作面墩柱每4.5米布臵一个

二、资源回收

⑴本工作面上面平均长110m,推采平均635.3m,可采储量7.5

万吨,回采过程中除按设计要求留设的保护煤柱没回收外,可有资源已全部回收,回采率达99%。

⑵在提高资源回收方面采取以下措施:

①工作面严禁撇顶、底煤,必须全部回收。

②采空区的浮煤必须用长把工具进行回收。

三、地质情况

⑴本工作面呈单斜构造,总体倾向西北,倾角2°~7°,平均为5°左右。

⑵工作面断层情况:

本工作面地质条件不太稳定,断层较发育,断层大部分断层沿走向延伸整个工作面,对回采有一定的影响,其产状、位臵及对回采的影响见下表。

⑶过断层措施

①、通过方式:由于本工作面揭露的断层落差不大,采取强行推过的方式进行。推采过程中根据断层的上下盘情况及时卧底或挑顶,高度不低于1.1m,不大于1.3m。

②、过断层期间工作面材料道必须备足板皮、方木、圆木、木楔等接顶用的物料,以便支护时所用。

③、断层带施工人员必须是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工人,且不少于两人一组,并严格执行“一人工作,一人监护”制度。

④、施工前,施工人员对所有施工范围内的支架、煤壁、顶板做全面的检查,发现不安全隐患及不正规支架要及时处理整改,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并对工作面支柱进行二次注液,保证初撑力不低于90KN。

⑤、当煤机割完煤3米后,要及时停机挂梁支护,严禁空顶作业。

⑥、断层段两盘前后各超过1.5范围必须挂铰接顶梁倒正悬臂支护,柱排距为0.75*1.2米,切顶排必须打双密集,用于挡矸。

⑦、断层及顶板破碎带支设临时支护时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煤机割煤后对顶板、煤帮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并清理后路,确保后路畅通;

2)站在顶板支护完好处,用长度不小于1.5m的长把工具敲帮问

顶,找除悬矸危岩和松动的煤帮。

3)挂梁:挂梁时要站在顶板支护完好处抓住金属铰接顶梁将其插入已安设好的顶梁两耳中,插上金属铰接顶梁圆销并将圆销用锤打到位,然后从下向上插入并打紧水平楔,水平楔链子的末端要挂在金属铰接顶梁上的圆孔上。挂梁时应使金属铰接顶梁的方向与煤层的倾斜方向保持一致,金属铰接顶梁端头的高度与煤层顶板的高度应尽量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以利于控制顶板。挂梁时要一次挂相邻的2棵正悬臂或倒悬臂金属铰接顶梁,并前移好加密用的长钢梁。挂梁、前移长钢梁后要及时接顶,接顶时人员要站在顶板完好处操作,接顶用的木料必须是材质较好,严禁使用腐烂、破损、变形的木料。

接顶时要按下列顺序进行操作:

1)先在金属铰接顶梁上面沿着与工作面煤壁平行的方向均匀的放4块木板料。

2)沿着与工作面煤壁垂直的方向码放第二层木板料。

3)沿着与工作面煤壁平行的方向、工作面煤壁垂直的方向交替码放木料直到紧密接触顶板为止。当工作面断层及顶板破碎带处的煤层倾角较大时,应用铁丝或废旧的电雷管脚线将接顶木料和金属顶梁连接在一起,以防在接顶的过程中木料发生滑动。

4)打好加紧楔。

安全技术规定

1、当煤机滚筒割煤割不到底时,要采取放炮措施处理。但人工卧底时,必须确保煤帮侧支护齐全有效,严禁空顶作业。

2、爆破工必须是经过专门培训,并且取得上岗证的专职爆破工,爆破要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3、断层处爆破要采取多打眼,少装药,放小炮的方法,眼距控制在600mm,装药量为300g/眼,以减小爆破对顶板的破坏,当炮眼深度为0.6-1m时,封泥长度应不少于炮眼深度的1/2,超过1m时封泥长

度不得小于0.5m,低于0.6m时不得装药爆破。严禁裸露爆破。

4、爆破前班组长必须清点人数,并派专人在警戒线外和可能进入爆破地点的所有通道上担任警戒工作,(同时悬挂“前方放炮,禁止入内”的警戒牌)确认无误后,方准下达起爆命令;警戒人员必须在安全地点警戒,警戒线设臵在距工作面爆破地点50m外的安全地点。

5、当放完炮人员进入工作地点后,要认真检查支架、顶板、煤壁等,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处理,找平顶板及时挂梁支护,若有因放炮崩倒、崩歪的支架要及时扶起支设正规,严禁空顶作业。

6、支柱必须垂直顶底板支设,且要支到实底,保证初撑力不低于90kN,并选择适合高度的单体支柱,防止支柱超高使用或造成死柱,保证支护有效。支柱后必须及时上齐防倒绳,防止倒柱伤人。

7、回柱前必须清理净浮煤、浮矸,保证回柱人员退路畅通,严禁人员进入采空区作业。

8、回柱应安排有经验的老工人操作,一人回柱,一人观察顶板,发现顶板压力增大,大面积片帮等异常情况要及时撤人,待顶板压力稳定,确认无任何危险后方可进入工作面继续作业。

9、严格执行先支后回、先整后回的制度,严禁空顶作业。回柱放顶时,必须每2~3人一组,一人回柱放顶,一人观察顶板及支架周围情况,观察人除协助回柱外,不得兼做其他工作。严禁单人独自操作收尾替柱不少于2棵。

10、工区管理人员要把过断层作为现场管理的重点,过断层期间,工区跟班人员应紧跟现场,统一指挥,并根据情况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要求,出现问题及时处理,把安全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四、水文情况

工作面在推采过程中,涌水很少,面中出现顶板淋水,底板无涌水现象。根据《16618工作面回采说明书》可知,工作面不受奥灰水的威胁。工作面涌水主要为顶板淋水,对回采没有水患威胁。

预计本工作面涌水量不会太大,对工作面的回采没有威胁。

五、矿压观测

为掌握工作面顶板活动规律、来压特征、工作面支柱受力特点、支柱对顶板的适应性和控制效果、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和分布特点、顶板及煤层稳定性、工作面支护质量等进行定期分析,并进一步了解煤体力学参数等基础数据,对16618工作面推采全过程进行了矿压观测工作,矿压观测的内容有:初撑力、支柱工作阻力,顶板下沉量,材料道围岩变形量。利用SW-40单体液压支柱测力仪测量初撑力、工作阻力,采用钢卷尺测量采高、顶板下沉量和材料道围岩变形量。

经过数据的积累和统计分析,工作面推采至30.8m时,溜头20m 范围内的直接顶开始垮落,依次向溜尾进行,工作面推采至38m时,直接顶全面垮落完毕;老顶初次来压步距为30.8-38米,老顶周期来压步距为8~12米,周期来压期间最大支护强度132.5 KN/m2,顶板最大下沉量50mm,正常推采期间最大支护强度为132.5 KN/m2,顶板最大下沉量为30mm。

工作面的两巷在开始回采前两个月形成,开始回采时,才将两巷的密闭打开,巷道无明显变化。

通过对工作面开采全过程矿压的观察,无冲击地压现象的发生。

六、工作面调面

16618工作面回采前切眼未垂直于运输巷正常生产时为便于面溜与平运合理搭接进行了调机头18米推采,在工作即将结束,但工作面未平行于停采线,据实际测量:机尾比机头相对停采线滞后42m;为保证资源回收,末采对16618面进行调机尾回采,调至与工作面停采线平行时停止。在调面时采取以下措施:

1、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机尾推至距停采线3.6米事进行末采

调面工作。

(1)将工作面推采至最小控顶距状态,确保工作面支护完整。

(2)16618调面时:10节溜子一个循环、封一个裤衩。

2、调面时,推溜子过程中,过渡段溜子的弯曲要适度,溜子弯曲度不得超过3°,弯曲段长度不得小于15m,不得出现急弯,过渡段以外溜子必须保持直线性,严禁溜槽错口,防止溜子故障发生。

3、加强工作面裤衩处的支护,支护全部改为正规棚。

4、加强裤衩处溜沿前的支护。头排支柱距煤帮大于2.1米时打上贴帮柱。

5、工作面整改支架时,必须严格坚持敲帮问顶制度,及时除掉危岩悬矸,严格接实顶板,必要时打套棚维护,加大支护密度。

6、工作面要每天备齐不低于三个班使用的备用柱梁、板皮、木楔及圆木。

7、工作面每班都要设专人进行检查、维护,支柱初撑力必须达到90KN,泄液柱子及时更换,确保有效支护。

9、调面时检查工作面的支护情况和顶板、煤帮变化情况,泄液损坏的支柱及时更换,煤壁折帮必须及时清理,每班不少于两次注液。

10、采煤机停放处必须重点加强支护。

11、整个调面过程中,必须有工区跟班人员现场跟班,全面指挥协调,策应安全工作。

七、工作面“一通三防”

1、通风:人工测风与风速传感器自动测风相结合,随时监控风量变化情况。

2、防瓦斯:人工测瓦斯与甲烷传感器自动检测相结合,随时监控瓦斯浓度变化情况。

3、防煤尘:

回采时,采用煤层注水、湿式打眼、煤机内外喷雾、各转载点设防尘喷雾、进风巷设净化风流水幕、回风巷设防尘水幕、两巷定期冲尘等综合防尘措施。

八、工作面扫塘撤面

工作面于12月25日推至停采位臵,12月1日全部回撤完毕。在回撤过程中制定了以下措施:

1、撤面前工作面处于最小控顶距状态时(4.2m),全面割一刀(0.6m)并将浮煤清理干净,在煤壁侧支设贴帮柱,工作面刮板输送机向前推移0.3m。

2、回撤切顶排支柱,使工作面的控顶距达到最小状态(4.2m),使工作面形成三峒两道,即溜子道和材料道,工作面3米长钢梁全部窜至煤帮齐头使用。

3、工作面机尾段煤机停放处用3.8米长钢梁进行套棚支护(每节溜槽架设一架),钢梁保持一梁三柱,当做起吊梁时,确保一梁四柱。

4、回撤前,必须对工作面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所有支柱的支设必须符合规程要求,对支设不合格的支柱进行整改,危岩悬矸必须及时找掉。

5、撤出工作面多余支柱、物料,更换掉工作面内泄液、卸载支柱,对无行程的支柱,必须提前支设替柱将其回出,替柱不能回撤,必须在撤面时一并回撤。

6、撤面前,必须对工作面所有支柱进行二次注液,确保支柱的支撑力符合要求,并将工作面的浮煤、浮矸清理干净。

7、工作面断层处、顶板破碎带及压力集中区应提前在切顶排加打木垛,以便于回撤支柱。

8、回撤前,必须对工作面两巷超前支护进行检查,确保超前支柱的支撑力符合要求。

9、工作面回撤从断层带向两端进行,回撤前,并对分段回撤点加强支护。

10、撤面前应将工作面的供液管路更换成Ф10枪线,并在分段回撤点处掐开,分两路向回料迎头供液,一路沿运输巷向回料迎头供液,

一路沿材料道向回料迎头供液。

11、撤面前,应在六采区轨道巷内距回风口10米处安设一台KDF-5.5型局部通风机给回撤迎头供风,确保回撤迎头的有效风量,并设专人看管。

12、回撤前,必须对工作面的供液管路进行全面检查,严禁存在漏液现象,确保有效供液。

13、回撤期间必须确保安全监控系统正常运行。

14、准备好拆除工作面溜子、煤机等所需用的工具,如扳手、钳子、手锤、绳套、马蹬、滑子、手拉葫芦、撬棍、平板车等。

15、回撤煤机及刮板输送机时应首先切断电源;拆除刮板输送机机头、机尾部件,并及时装车运输;在拆除机头、机尾部件时,可与煤机、链条、溜槽附件、电缆槽等部件的拆除工作平行作业;将拆下的部件依次分别装车运出,并专门记录编号;将工作面溜槽拉出,并装车外运;设备装车时,要放臵平稳,重心适宜,无滑动、不超高、超宽;用棚梁起吊设备时,要预先对棚梁进行可靠的加固;用手拉葫芦起吊重物,手拉葫芦、挂钩和绳头等起吊工具的起吊能力,必须大于所起吊物件重量的2倍以上。拉小链时应双手用力均匀,不得过快过猛,并要先试吊100~200mm,无异常后再起吊;利用绞车或滑轮进行托运起吊大件前,要对绞车的负荷、钢丝绳的乘载能力、滑轮的额定载荷进行校核,确保无误后方可操作。拉移时两头专人在安全地点站岗,看好生根回头轮,严禁人员进入绳道和拉坏生根、滑轮所能波及的范围。

九、两巷锚网钢带等物料回收

为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材料费,在回撤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1.两巷超前内棚顶螺母、锚饼由大班溜子组支超前棚时提前卸出并使用铁丝串好转到指定位臵。

2.生产班大班在回收两巷关门处网、钢带、柄、母时要回收干净,

由本班验收员验收后转至存放地点,当顶板条件差,确实不能正常回收时要由当班安全员出具证明(证明要写清时间、位臵)方可不回,但柄、母必须回收,证明开出后本班验收员上井后交工区,并向工区回报具体情况。

3.回出的钢带对折,柄、母要用铁丝串好,物料整理好后存放于指定位臵,并码放整齐。

4.大班下料人员严禁将装有网、钢带、柄、母、道板、安全设施等物料的车皮未经工区同意而私自放出本工区物料巷。

5.回出的网、钢带、柄、母、道板、吊桶、手拉吊梁、吊盘、板道器等物料严禁零星装车。

6.大班电工在对不使用的安全设施拆除时要拆卸干净,严禁撇吊盘不卸现象。

7.起道人员道板要回收干净,并整车装运,起车场时花道各小件要用铁丝捆好,以防丢失。

8、回撤过程中,回料人员必须由跟班人员带领并现场指挥,跟班人员必须佩带便携式甲烷报警仪,以确保安全。

十、工作面密闭

本工作面于12月1日早班全面回撤完毕,中班进行了密闭。回采结束后,矿领导组织生产处等相关单位到16618工作面对应地表勘察,没有发现地表下沉现象,地表建筑物也未出现裂痕。

采一工区

2013年12月1日

9202综采工作面中部切眼初采初放 安全技术措施 总工程师: 生产矿长: 安全矿长: 安全副总: 生产技术部: 调度室: 安监处: 地测部: 通风区: 机电部: 采二队: 编写: 日期:

审批意见

9202综采工作面中部切眼初采初放安全技术措施一、编制背景 9202综采工作面即将进入中部切眼生产,工作面将由1块段转向2块段生产,为保证中部切眼初采初放工作的安全推进,保证本工作面在直接顶初次垮落和老顶初次来压期间的安全生产,特制定如下安全技术措施。 二、工作面概况 9202综采工作面位于二采区,本工作面始采于1块段切眼,终采于距停采线,中间需经过中部切眼,中部切眼沿走向方向的长度961m,倾斜长213米,倾角为0°~ 12°。工作面煤厚2.04~2.25m,平均2.15m,中部切眼揭露一条落差为H=1.3m的F8133断层,该断层由机尾逐渐向工作面内延伸。 三、安全技术措施 1、初采工序及注意事项 1)割煤→移架(调架)→推溜 2)初采时,在工作面中部有1个断层,各断层编号为F8133:该断层由机尾逐渐向工作面内延伸。在过断层期间,严格执行《9202综采工作面过断层安全技术措施》。 2、初采前的检查与调整 1)初采前,完善轨道顺槽、皮带顺槽、工作面的液压、供电及风水管路系统,确保初采时正常使用;两巷按照要求配齐灭火器材及各处喷雾设施。 2)初采前,对切眼及两巷道进行全面得安全检查,消除和排除掉各种隐患,清理干净切眼的浮煤及影响人的障碍物,清理干净支架及支架间的浮煤杂物,确保行人及运输畅通。

3)初采前,对两巷的超前支护以进行检查,按照《9202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相关内容进行支护作业,并符合《山西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内容,初撑力要达到90KN。 4)初采前,对泵站加强检查和管理,确保泵站完好,支架初撑力达到24MPa以上,压力通过泵站及支架立柱压力表进行观测。 5)初采前,认真检查工作面各部机械设备,确保正常运转,并检查各类保护装置,保证正常有效,检查各部件的联接装置,确保所有螺栓紧固牢靠。 6)初采前,检查两端头的切顶柱、端头支护以及空巷的支护质量,在尾巷切顶线处支设一排密集支柱,作为切顶柱,柱距300mm,切顶柱与支架切顶线打齐。 7)所有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禁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 8)初采前确保机头排水系统正常,排水设备完好,初采期间加强排水工作。 3、调整工作面 1)采煤机从机尾开始斜切进入煤壁,割煤时,严禁采煤机割顶、底板。 2)以采煤机为中心追机移架,确保支架达到足够的初撑力,支架工采用侧护板或单体液压支柱进行调架,支架底座下可充填短木支撑,方便支架推移。 3)支架拉移后应及时移溜。在机头、机尾顶溜时,必须在运输机停机闭锁的情况下进行。 4)在调面过程中应保证工作面的工程质量,保证支架齐直,且与煤壁垂直,运输机平、直,严禁出现弯曲现象。

+200m采煤工作面采后总结 1、工作面井上下位置 井上 地表标高为+620m~+650m,距地表垂深为+380~+420m,对应地表无建筑物及水体等。 井下 S+200m采煤工作面标高在+200m~+272m之间,北为与+200m~+250m采面采空区之间的15米保安煤柱,南至矿井边界保安煤柱线,上部为与+335m水平以上采空区的保安煤柱,下部为原生煤柱(下超前出口与+200m煤巷之间有14米的煤柱,回采时下超前出口平巷与+200m煤巷之间的煤柱不采作为+200m煤巷的护巷煤柱)。工作面由南向北推进,从2013年10月-2014年1月回采结束,回采至+200m水平2号煤上山处。 2、煤层、煤厚地质情况 含煤地层:范围内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属海陆交互相和滨海沼泽相沉积,假整合于茅口灰岩之上。其岩性主要由深灰至黑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硅质石灰岩、生物碎屑石灰岩、其次为铝质泥岩、杂色角砾岩及煤层组成。底部以一层灰白色至浅灰色的

铝土岩为显著标志与茅口灰岩为界。含煤5层,即K1、K2、K3、K4、K5,其中K1煤层全区可采,其余全部不可采。按其岩性组合及含煤性,可划分为上、下二段。 上段:(P2l2):厚40~46m,平均44m。上部为灰黑色页岩、砂质页岩夹深灰色碎屑灰岩互层(标志层);中部为灰黑色页岩、砂质页岩夹灰、灰白色粘土页岩;下部为灰黑色页岩夹深灰色薄层状碎屑灰岩(标志层)及灰、浅灰至灰黑色页岩、砂质页岩、粘土页岩夹粗砂岩,含煤5层, K5煤层厚0~0.10m平均0.06m,K4煤层厚0.00~0.15m、平均0.10m,K3煤层厚0.00~0.25m、平均0.20m。K3、K4、K5均不可采。 下段(P2l1):厚38.82~65.5m,厚57m。上部为深灰色硅质灰岩(标志层);中部为灰黑色砂质页岩及灰白色粘土页岩;底部为杂色硅质角砾岩,含煤二层, K2煤层厚0.01~0.23m,平均0.12m,不可采,K1煤层在本矿区范围内厚1.05~2.77m,平均1.93m,全区可采。 二叠系龙潭组煤系地层厚79.0~106m,平均101.0m。含煤总平均厚度为2.95m,含煤系数3.0%。

XX工作面初采初放管理规定 XX综采工作面面长XX米,为了加强工作面初采、初放管理工作,保证回采安全,防止回采工作面事故的发生,特制订本管理规定。 一、矿成立初采、初放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生产矿长 副组长:总工程师、安全矿长 组员:副总、生产技术科科长、安监科科长、通防科科长、综采工区区长 下设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科,生产技术科科长任办公室主任、安监科科长任办公室副主任,技术科、安监科其他人员任工作人员。 二、领导小组负责初采、初放期间安全措施的监督落实和安全管理工作。 三、工作面的初采、初放都必须制定专项措施,经审批后,认真贯彻执行。 四、回采工作面的初采初放: 1、工作面回采前,生产矿长必须组织有关人员对工作面范围内的巷道及生产系统进行全面检查验收,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不准移交生产。 2、扩帮刷面必须拉线扩直,支护良好。 3、工作面安装,应自下而上安装。

4、回采工作面严禁空帮空顶回采,回柱放顶顶板不及时冒落时,要及时采取措施,使其及时垮落。 5、工作面初采时,要制定专项措施,先支柱后回收取净切眼顶上的锚杆。 6、初次放顶前,领导小组及综采区队管人员必须到现场跟班落实工作面支护及生产工艺等情况,严防支护不力造成死柱等。 7、初放期间,综采区队跟班区长要跟班现场指挥,小组人员分三班现场把关,监督措施的落实和安全管理。 8、初放期间,综采工区技术副区长要及时掌握工作面顶板情况,作好初放记录,必要时要及时修改措施。 9、工作面初放时由组长组织现场跟班及队跟班区长跟班到点,现场交接,直至工作面初放结束方可结束小组活动。 10、矿调度室必要时可专列记录台帐,跟班小组成员上井后要作好现场记录描述。 11、工作面初采初放期间,对工作面及超前支护的支柱初撑力班班监测,必须符合规定要求。 12、初次放顶结束必须经矿总工程师组织安全、生产、技术人员现场会审并签字批准,方可认为初放结束。 XXXX 2011年10月20日

XXX工作面初采初放 安全技术措施 矿名:XXXX 施工单位:XXXX 编制日期:2014年08月20日

2105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技术措施

2105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风险评估表

2105 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技术措施 一、概述: 2105工作面走向长717m倾斜长150m目前工作面液压支架、三机、泵站等设备安装已结束,三机联合试运转正常,具备初采初放的前期条件, 为了安全顺利地进行初采初放工作,特编制如下措施。 二、施工方案 (一)成立2105 工作面初采初放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施工方案及要求 1 、先将切眼内煤帮侧的金属网,自上而下分段剪除,尽可能的取掉锚杆上的螺母、托板等附件,使煤壁侧的煤壁处于自由状态。 2、工作面从上向下刷帮,放慢采煤机的切割速度逐架进行,发现钢锚杆时,能挖出的及时取出,尽量减少采煤机割锚杆的机会。 3、初采初放期间,加强乳化泵站的维修和管理,确保泵站压力值不低于30MPa加强支架和溜子的管理,确保支架支撑有力,防止支架出现倒架,溜子出现上窜下滑的现象。 4、初采初放前,两道超前支护已架设完毕,工作面刷帮期间检查 两顺槽的支护是否齐全、符合规定,及时处理存在隐患的超前支护。 5、2105 切眼的顶板采用锚网索支护, 致使工作面在初采期间,

老塘侧和上下隅角的顶板不易垮落,容易造成上隅角瓦斯超限,给瓦斯防治和防灭火留下隐患。因此在此期间要加强切眼上下隅角的退锚工作。 6、将工作面上下的绞车硐室进行码袋封堵,防止瓦斯积聚,造成局部瓦斯超限。 三、支架、溜子管理措施 由于2105 工作面的平均坡度19°,工作面在初采初放期间,由于支架顶部接顶不实,易发生支架倒架的现象,当出现支架下倒上翻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一)预防支架倒架和溜子下滑的安全技术措施 1、在初采初放前,必须保证泵站压力不低于30MPa检查、完善支架阀组、拉移千斤和供回液管路,检修或更换不完好的配件,保证支架初撑力达到要求。 2、工作面在初采初放期间,工作面割煤一帮,下段擦一帮 的办法,及时调整工作面伪斜为5?6米之间(工作面伪斜按照3°计算),根据工作面溜子下窜情况及时调整,不出现下窜不擦帮。 3、拉移支架、推移溜子时,自下而上按顺序进行推溜和拉移支架。 4、利用支架的侧护板及底调千斤控制支架架头及底座的转 向和预防支架倒架、咬架现象的发生,保证每付支架有一定的侧护量,防止支架出现挤死现象的发生。 5、后溜子的防滑,采用拉后溜子大链靠下连接溜皮,拉移后溜子

古蔺煤矿(西段)有限责任公司11255采煤工作面采后总结 编制人: 地测副总: 总工程师: 编制单位:地测科 编制日期:2020年3月26日

古蔺煤矿(西段)有限责任公司 11255采煤工作面采后总结 一、11255采煤工作面地质情况: (一)、回采范围煤层赋存状况及储量: 二、煤层特征 1、煤层的物理化学特征: 注:本矿C25煤层无自燃倾向,煤尘无爆炸性险。 2、煤层顶板及底板岩性

3、煤层顶、底板矿压特征: 根据开采过程中观测数据,符合作业规程的设计要求。 三、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简述: 该工作面位于井田中部、一采区+580m水平以上,东为上阶段C25煤层采空区,南为11256采面采空区,西为二采区22251采煤工作面,北为一采区C25煤层采空区。回采标高为+653~+601m;区内构造简单,煤层为北东-南西走向,倾向330°,倾角18°,煤层厚薄基本一致,为1.21~2.08 m,平均厚度1.40 m。 水文情况: 本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工作面运输巷顶板无淋水,底板无涌水。但部份大气降水会通过裂隙渗透。在回采过程中进行观察水量每小时0.2立方米左右,通过水沟进行疏导经机巷水沟自流入四石门水沟自流+580m主平硐水沟自流至地面。 与邻近煤层及采空区的关系: 本工作面东为上阶段C25煤层采空区,南为11256采面采空区,西为二采区22251采煤工作面,北为一采区C25煤层采空区。地表为老鹰石东面,在开采过程中未出现地表裂隙和滑坡现象。 地质构造对开采的影响: 从已回采的运输巷、回风巷的揭露情况并结合该区域的地质资料分析,F2断层对该工作面基本无影响。 四、采煤方法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二号煤矿93上03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 编制单位:地测中心 编制: 审核: 科长: 2011年8月13日

一、工作面概况 93上03工作面位于九采区东部,东临93上02工作面采空区;南到井田边界煤柱;北到九采3上轨道下山;西侧位九采3上轨道上山。 工作面位于井田南部,南阳湖农场一分场东340m,南阳湖农场二分场东北116m,地面为农田。 该面于2010年10月1日正式回采,2011年7月13日停采,面宽243.0m,实际回采长度747.45m,揭露煤层厚度1.2~2.2m,平均厚度1.95m,工作面动用储量48.46万t,采出量47.67万t,落煤损失0.79万t,工作面回采率98.37%,损失率1.63%。 面内多处受断层发育影响,造成断层附近撇三角煤,地质损失面积合计9662m2,损失煤厚0.86m,地质损失共计1.14万t,按规定程序履行了报批。二、煤层及顶底板情况 93上03工作面所采煤层为山西组3上煤层,煤层底板标高-645.8~735.9m,煤层倾角2~10°,平均4°。煤层局部含一层厚0.3m左右的泥岩夹矸;煤层厚度变化较大,总体趋势为南部厚、北部薄。煤层普氏系数(f)一般在2.1左右,为软~中等硬度煤层。 老顶以灰白色中砂岩为主,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平均厚4.7m,顶板为灰黑色粉砂岩,平均厚9.8m;底板为灰黑色泥岩,具膨胀性,平均厚1.5m,老底为浅灰色细砂岩,泥质胶结,平均厚19.0m。 三、地质构造情况 该面煤层起伏变化较大,煤层倾角2~10°,平均4°,宽缓褶曲发育,走向北部近NNW向,中部近EW向,南部SW向,总体趋势南部高、北部低。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工作面初采初放和收作的安全标准正式版

工作面初采初放和收作的安全标准正 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初采初放安全标准 1、新工作面投产前,生产矿长必须组织有关人员对工作面范围内的巷道及生产系统检查验收。采煤技术员编制初采技术措施。 2、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前,必须成立以生产矿长为首的初放领导机构,召开专题会议,制定专门措施。 3、初次放顶前,初放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到现场会审,经检查确认后,方可进行初放工作。 4、工作面初放期间,派小组成员到现

场跟班指挥初放工作。 5、在工作面初放期间,矿技术部门的采煤主管和区队技术人员应及时掌握工作面顶板变化情况,填写初次放顶日志,必要时补充修改安全技术措施。 6、在工作面初放期间,矿调度室要认真掌握工作面初放情况,作好专项记录,每天向公司调度室汇报初次放顶情况。 7、长壁单体支柱工作面,凡初次放顶直接顶冒落高度达不到采高的1.5倍时,必须采取加强支护措施。如直接顶悬露跨度超过初次垮落步距时,必须加强支护制定并落实强制放顶措施。 8、在采用单体支柱进行刷面过程中,凡遇工作面软底时,要求支柱一律穿鞋、

110103综采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技术措施 现110103综采工作面所有设备已全部安装完成,已具备试采条件,根据《110103回采作业规程》要求,为保证110103工作面在初釆、直接顶初次垮落及老顶初次来压期间的安全试采,特制定本安全技术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一、成立初采初放领导小组 1、领导组组长: 常务副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责任分工 110103综采工作面的整体负责人为组长田安峰,负责初采初放工作的整体协调,统筹安排及各项工作的落实; (生产矿长):初采初放期间的主要负责人,负责110103工作面初采初放期间的生产任务安排及生产调度协调; (总工程师):负责110103工作面初采初放期间技术措施的制定及推进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工作; (安全矿长):负责110103工作面初采初放期间安全及职工对规程、措施的贯彻、学习工作; (机电矿长):负责110103工作面初采初放期间供电及运输相关工作,保证供电及运输可靠; 110103工作面初采初放期间,由综采队队长具体按措施实施,确保初采工作顺利进行,当班跟班矿领导为井下现场施工第一负责人,负责当班110103工作面初采初放工作的安排及监督

落实情况;值班领导负责当天110103工作面初采初放期间井上下全面调度协调工作。 领导组成员根据各自职责做好分管范围内的相关工作,保证110103工作面初采初放顺利完成。 二、危险源辨识 初采期间存在主要风险为:顶板支护、机械伤人,强制放顶期间人员撤离不及时造成伤害,爆破作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伤人,老顶垮落形成飓风伤人等,为此进行危险源辨识,在作业过程中,加强控制及防范,杜绝事故发生。 三、初采初放期间的设备调试方案 1、110103综采工作面初采期间,以调试设备为主,出煤为

采煤工作面总结

21091工作面采后总结 编制单位 编制 审核 部长 总工程师 二00八年九月十八

21091工作面采后总结 昌泰矿21091工作面垂直对应地表上覆、小魏楼村庄稼和杨树林,地面没有其它地面设施,地面标高+283.00~+286.00m,该工作面北部为后高村断层;东部为东21轨道巷和皮带巷,南部为21采区轨道下山和皮带下山;西部为未开采的21071工作面。该工作面的走向长320~340m,倾斜长90m,工作面标高+7.0m~-1.7m。 21091工作面自2007年10月24日开始回采工作,2008年9月18日工作面回采工作已全部结束。现将整个回采过程中地质、水文地质及储量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具体情况作以全面的分析、总结如下,并以此为参考与借鉴,为今后21采区及21扩大采区及21扩大采区各工作面的地质及水文地质工作开展提供可靠依据,更好地为矿井生产工作提供服务。 一、煤层赋存情况 21091工作面回采范围内煤层呈黑色、粉末状、光亮型,版金属光泽,工业牌号为三号无烟煤;该工作面煤层局部有夹矸,总体上看煤层赋存较稳定,但局部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其最大厚度为6.0m,最小厚度为1.8m,平均厚度为3.9m,煤底板产状大致为110°~180°∠4°~12°。工作面回采期间,我们对各回采推进位置的地质、水文地质变化进行现

场观测,并探测准确煤厚资料,分析煤底板变化规律,作出预报、临时预报,为工作面的正常回采提供可靠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正确的指导生产,保证了工作面回采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煤层顶底板情况 21091工作面煤层老顶为中粒砂岩(大占砂岩),灰色、中粗粒,以石英、长石为主,含云母片。其最小厚度为1.35m,最大厚度为3.13m,一般厚度为2.23m;煤层的直接顶板为深灰色砂质泥岩,含大量的植物化石碎片及云母片,一般厚度为12.64;煤层的伪顶为炭质泥岩,厚度0.2~1.2m,灰黑色,炭质成份高。煤层的直接底板为深灰色砂质泥岩,含植物化石碎片及云母片,其最小厚度为7.1m,最大厚度为8.96m,一般厚度为8.03m;煤层的老底为L8灰岩,深灰色,致密、坚硬、含动物化石及方解石脉,其最小厚度为1.72m,最大厚度为2.07m,一般厚度为2.0m。 三、地质构造 1、根据该工作面上、下付巷、切巷掘进过程中所揭露地质资料及钻孔资料分析、本工作面地质构造条件相对比较简单,整体上看,煤层底板呈单斜构造,煤底板产状大致为230°∠2°~16°。同时工作面掘进过程中据上、下付巷资料得知,受煤层顶、底板起伏变化的影响,工作面局部煤层较薄,回采过程中出现过打顶、底现象。

综采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技术措施 第一节工作面简介 一、工作面概况 xxx工作面地表位于xx镇xxxx坡,大部分为粱峁、阶地、沟坎,地表高程约+946~+1178m。北端地表地势较平坦,黄土地貌为主;中部、南部受雨水冲刷冲沟发育,以梁峁沟谷地貌为主。沟谷受流水冲刷切割较深,沟谷两侧边坡较陡,梁峁区植被覆盖。地表冲沟一般呈北西-南东走向。沟一般为第四系黄土,局部受侵蚀基岩出露,地表盖层厚度为86.55~270.48米。 xx工作面位于xx盘区东侧北部,08勘探线附近,为我矿x盘区首采工作面。该工作面西边为xx,东边为x煤中央大巷,北边为红涯河保护煤柱,南边为x盘区开拓大巷。该工作面地理坐标围为:X:xxxxxx;Y:xxxxxxxx;煤层埋深为547m~730m。 工作面上覆3煤,下伏4下1煤,走向长度3046m,倾向长度240米,停采线位置见附图,工作面标高+374.062~+450.356。 二、工作面地质特征 1、煤层 该工作面回采煤层为4号煤层,煤层结构较简单,煤层中含夹矸0~2层,夹矸厚度:0~0.7m,夹矸岩性为泥岩。4煤,黑色,半暗淡型煤,沥青光泽,褐黑色条痕,参差状、阶梯状断口,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结构:3.14(0.11)0.68。本区域位于古河道

区为中高硫煤,下部含有黄铁矿结核,煤层厚度(含夹矸)在3.14~4.12m之间,平均厚度3.93m。 2、煤层顶底板特性 老顶,细粒砂岩、中砂岩或粗砂岩,厚度1.95~13.3m,平均5.45m,棕红色,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泥质胶结,弱风化岩体较完整成块状。含少量硕石,裂隙发育。 直接顶,泥岩、细砂岩、粗砂岩,厚度1.99~4.09m,平均2.09m,棕红色,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泥质胶结,弱风化岩体较完整成块状。含少量硕石。中间夹灰绿色泥岩薄层,裂隙发育。 直接底,泥岩、细砂岩,厚度2.02~5.32m,平均3.67m,灰色泥岩,水平层理,夹灰绿色砂质泥岩,部分地段为铝质泥岩,薄层及细砂岩薄层,见镜煤条带。裂隙发育。 老底,泥岩、细砂岩,厚度3.18~6.4m之间,平均4.22m,灰白色,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泥质胶结,弱风化岩体较完整成块状。裂隙发育。 3、构造特征 ①褶曲 根据xxx实测地质资料、地质精查报告、三维地震勘探综合显示,受xxxx背斜影响,该背斜以南地层为1°左右上坡。该北斜以北地层为2°左右下坡。 ②断层 xx工作面累计揭露断层10个,全部为正断层,落差0.7-6.8

郑新豫能(新密)煤业有限公司11121采煤工作面初采初放验收报告 二0一六年十月

郑新豫能(新密)煤业有限公司 11121采煤工作面初采初放验收报告 一、工作面概况 11121采煤工作面东部为轨道下山保护煤柱、西部为双洎河保护煤柱、北部为11101工作面采空区、南部为实体煤层。工作面走向长320米,倾向长85米。初采区域平均煤厚4m,面积27200平方米。工作面位于东店村境内,地表为耕地,地面标高+168—+180m,井下标高+27—+50m,工作面采用ZH2000/17/25ZL型整体顶梁组合悬移液压支架支护,落煤方式采用风镐落煤,一次采全高,采高为2m。 二、初采初放情况 1、11121采煤工作面由生产科编写作业规程及初采初放期间安全技术措施,2016年9月24日中班试采以来,初采初放领导小组、安监科、生产技术科、调度室、采煤队在初采初放期间严格落实了规程和措施的相关规定,根据该工作面顶板岩性,结合之前相邻工作面观测结果分析,该工作面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为7—8m,老顶初次垮落步距为10—15m,老顶周期来压步距为8—12m,9月30日根据采面顶板实际垮落情况分析,采面中上段顶板已自行垮落,满足放顶要求,但中下部30米范围未下。 2、10月1日初采初放领导小组对11121采煤工作面中下部未下的顶板采取了高压注水强制放顶措施,实施措施后采面中下部顶板垮落0.8米厚一层,对采空区充填未达到放顶要求,

继续实施放顶措施,同时切巷采取了打抬棚、支木垛方式加强支护,确保支架稳定性,10月2日采面采空区顶板全部垮落,采空区顶板充填大于采高的1.5倍,满足初采初放要求及规程相关规定。 三、验收情况 1、顶板管理领导小组于10月3日早班对该采面初采初放工作进行验收,确定采空区顶板已全部垮落,采空区充填符合规程措施规定,达到初放效果。 2、11121采煤工作面在推进14米后大顶全部垮落,工程质量合格。 3、采空区顶板全部垮落,采空区顶板充填大于采高的1.5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确定11121采煤工作面初采初放工作完成。 4、在以后回采过程中采煤队要加强顶板管理及支护质量,采面如果出现悬顶面积过大时及时增加特殊支护。 参加验收单位 生产技术科: 安全监察科: 通风管理科: 综合调度室: 生产技术科 二0一六年十月三日

永煤公司永锦能源 河南煤化集团用心做事追求卓越 22201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

云盖山煤矿二矿 目录 第一节设计总结 (1) 一、22201综采工作面采区设计、巷道布置情况 (1) 二、22201综采工作面运输顺槽 (2) 三、22201综采工作面轨道顺槽 (2) 四、22201综采工作面开切眼 (2) 五、设计好处与不足 (2) 第二节安装、回撤分析与总结 (3) 一、22201综采工作面安装 (3) 二、22201综采工作面回撤 (6)

三、22201综采工作面推进740M后对接 (7) 第三节工作面回采分析总结 (8) 一、厚煤层工作面在初采初放时压力小,初采初放安全可靠 (8) 二、薄煤层给22201工作面回采带来的影响 (8) 三、22201综采工作面过薄煤带期间方法 (8) 四、22201综采工作面过变坡点采取措施 (11) 五、22201综采工作面回采期间瓦斯治理 (12) 六、回采末期轨道顺槽顶、帮部变形严重 (12) 七、回采期间防治水管理 (13) 八、回采期间通风、防尘、防火管理 (14) 九、22201综采工作面回采期间技术创新 (14) 第四节煤质管理 (15) 第五节安全管理总结 (15) 第六节技术经济管理分析与总结 (15)

22201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 22201综采工作面位于云盖山煤矿二矿+60m水平、Ⅱ采区,该采面的构造形态为走向北东、倾向南东的单斜构造,煤层倾角12°~15°,走向NE35°~42°,倾向SE55°~48°。开采煤层为二1煤层,通过对地质资料和该工作面上下顺槽的掘进情况分析及相邻采面回采情况证实,该工作面开采范围内二1煤层赋存情况较稳定,全区可采,工作面上部为万迪煤矿采空区,东部为回风下山,西部为矿井边界煤柱,下部为22203综采工作面,工作面标高为+130~+180m,倾角12~15°,平均14°,煤层平均厚度4.35m,地面标高+325~+385m,可采储量103.6万吨,22201综采工作面产出煤量为167.5万t。 本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一次采全高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的综采放顶煤采煤方法,由西向东推进。工作面轨道顺槽长1190 m,运输顺槽长1170m,平均走向长度为1180m,倾斜长147/192m,工作面推进740m 后沿倾向延长45m。 22201综采工作面2010年4月13日开始进行正式生产,2012年6月19日开始进行设备回撤,2012年8月5日回撤结束,共回采26个月。 第一节设计总结 一、22201综采工作面采区设计、巷道布置情况 22201工作面总体为一单斜构造,煤层倾角12°~15°,从工作面上、下顺槽实际揭露情况来看,上、下顺槽构造、煤层变化较复杂,掘进期间工作面内共揭三处薄煤带,对采面回采带来一定影响。上部为万迪煤矿采空区,东部为回风下山,西部为矿井边界煤柱,下部为22203综采工作面。22201轨道顺槽与+168m车场相连,22201运输顺槽与+112m运输斜巷相连。

初采初放期间顶板管理的安全措施 一、初采初放期间顶板管理的安全措施 依据对该面顶板情况的类比分析,初次来压步距为15~30米。 1、公司成立初采初放领导小组,全面跟班负责协调工作面的处采出放及安全工作。按照“设备完好标准”对工作面所有机电设备逐台检查,保证所有机电设备润滑良好,油位、压力正常,保护装置齐全可靠,接线符合标准,杜绝失爆。并从初采初放开始,应详细记录当班安全工作初采初放进展情况,及时汇报调度室或初采初放小组组长。 2、工作面安装验收后,由初采初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对工作面所有设备进行单机试运转,并进行调试,当单机运转正常后,再依照由外向里的顺序进行联合试运转,确保初采期间设备运转正常。 3、支架尾梁后顶板垮落时,即可开始由底到顶放煤,其放出量不超过顶煤总量的30%,随工作面向前推进,逐渐提高顶煤放出量。 4、工作面来压,直接顶初次垮落后,提高顶煤放出量,并保证采空区中有一定的充填高度,待顶板弯曲、下沉、断裂跨落后,即工作面初次来压后开始正常放煤,工作面初采初放期间,20m范围内顶煤出率达到50%。 5、出彩期间按照《作业规程》规定,架设好采场,并加强端头及两道超前支护,支柱完好、穿靴,柱头绑扎可靠。 6、严格按循环进度移架,及时支护顶板,尽量缩小空顶区及端面距。 7、工作面出现来压预兆时,加强跟班检查,加强支护,及时汇报、记

录来压情况。 8、初采期间加强设备检修,乳化泵、液压系统完好无漏窜液,泵站压力达到30Mpa,乳化液浓度达到3~5%。 9、工作面来压时尽量加快推进度,直至初次来压后正常推进。 10、如工作面开切眼推完后,如顶煤仍不垮落,要强制放顶,直至顶板完全垮落。 11、工作面周期来压前及来压时,加强工作面及两道顶板管理,严防架前严重冒落压死支架及前部刮板输送机,压垮工作面超前巷道。12、初采初放期间加强上下端头支护,保证畅通无阻,行人宽度不小于0.7m。 13、初采初放期间两巷备用足够数量的支护材料,以备来压时支护用。 14、工作面初采期间,两道超前支护距离均不得小于40米加强支护。 15、工作面两道行人、通风畅通无阻,并在指定地点储备当班所需的油脂、易损件维修工具及备用材料,综放工作面通风、防尘、防火、防瓦斯的设施必须齐全,并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及有关文件要求。 16、初采期间,若压力显现不十分剧烈,应减慢工作面推进度,并反复升降支架,以便顶煤及早破碎跨落。 17、按以上方法,边采边放,只有经领导小组或技术人员现场鉴定、确定初采初放结束,工作面一切工序可按《作业规程》正常进行。18、初采期间,严格按《作业规程》规定的生产工艺进行,割煤时,若煤壁压力大,有冒顶。片帮等预兆时,必须拉超前支架及时伸出前

13107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 生产技术部 2013年10月25日

13107工作面采后总结 1、井上、下位置: 井上:该工作面地表位于耿杨炸药库西北约170米的缓坡地带,地形东北高,西北低。工作面西北上覆渑杨公路及耿村村庄至苏庄村的乡村公路,工作面回采后经过及时的采取措施,对其造成了很小的影响。 井下:该工作面位于3-1煤一盘区东翼,北部为13106工作面未开采实体煤,南部是13108工作面,上覆2-2煤采空区。 2、煤层情况: 3-1煤,黑色,煤岩成分以丝煤、暗煤为主,煤层结构复杂,含多层夹矸,煤层厚度 1.5~ 2.2m,平均厚度 1.7m,煤层有益厚度 1.7m,煤层倾角8°~14°。 3、采煤 13107工作面由2013年1月试采至2013年10月回采结束,历时10个月。工作面采用长壁后退式采煤,一次采全高,全部垮落法控制顶板。 4、顶底板岩性: 工作面直接顶为灰色砂质泥岩,厚约1.5m,底部含碳质泥岩较多,上部含砂质较多。老顶为浅灰色细-中粒细砂岩,厚约13.9m。 直接底板为黑色泥岩,厚度为3.5m,松软、遇水易膨胀。其下为砂质泥岩,为灰白色细—中粒砂岩,厚约12米。 5、构造: 该工作面地质条件复杂,煤层整体呈北西向西南东倾斜的单斜构造,受古沉积环境影响,煤层底板赋存不稳定,靠近煤层底板处煤层含多层夹矸。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遇到一正断层(倾向99°,倾角41°,落差4.1米),给工作面的回采带来了比较大的困难。

6、水文: 该面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上邻2-2煤采空区,在回采过程中已探放,回采时工作面上拐头出现了少量淋水。 7、储量: 工作面回采煤量:609817吨 工作面动用煤量:677050吨 工作面损失煤量:67233吨 工作面回采率: 工作面回采煤量÷工作面动用煤量= 677050÷677050=90.7% 工作面损失率: 工作面损失煤量÷工作面动用煤量= 67233÷677050=9.3% 工作面回采率指标符合要求,较好的完成了回采任务。 根据工作面的探煤厚资料、采高计算、实际回采煤量分析,工作面的主要损失为工作面落煤损失,造成工作面落煤损失的主要原因是: 1、工作面割煤割净后,矸石割下来,必然影响煤质,如果提高煤质,煤可能割不下来,会造成煤量损失。 2、工作面接近边界断层,煤质受到影响,为了提高煤质,接近断层处没有放煤,造成煤量损失。 3、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煤层有层0.1-0.3米的夹矸及煤矸互叠层,致使煤层厚度变薄,也会造成煤量损失。 4、工作面为保证正常推进,工作面底部留0.1米左右的底

巴里坤银鑫矿业投资有限公司黑眼泉煤矿 N A1103工作面采后总结 黑眼泉煤矿地测科 二0一五年一月

会签栏 编制年月日科长年月日安检科年月日地测副总年月日生产矿长年月日总工程师年月日领导批复及意见

一、工作面概况 NA1103综采工作面位于11采区北翼,是黑眼泉煤矿首采工作面,东邻NA1104工作面(计划);南至井筒保护煤柱;北至DF1断层保护煤柱;西邻NA1102工作面(正在准备)。工作面于2013年8月16日正式回采,2014年12月25日停采,面宽193.5m,实际回采长度2070m,揭露煤层厚度0.6~3.9m,平均厚度2.94m,工作面动用储量144.69万吨,采出量137.28万吨,顶煤、底煤损失7.41万吨,工作面回采率95%,损失率5%。 工作面面积为402182㎡,范围由以下坐标连线圈定: 序号X(m) Y(m) 1 4896140.044 428182.138 2 4896140.044 428380.760 3 4898176.041 427835.216 4 4898152.779 427645.766 工作面位于井田北部,地表为平原型丘陵地形,被第四系洪积、冲积层及戈壁砾石所覆盖,偶有少量植被,回采范围内无建筑及常年地表径流。 NA1103工作面地形地貌图

二、煤层及顶底板情况 1、煤层 工作面所采煤层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A1煤层,煤层底板标高+1458.7m~+1526.8m。煤层倾角8~12°,平均10°。煤层厚度0.4m~3.8m,平均2.94m。煤层局部含一层厚0.01m左右的泥岩夹矸;煤层厚度总体稳定,局部变化频繁,变化波动较大。煤层普氏系数(f)一般在2.1左右,为软~中等硬度煤层。 工作面煤质稳定,是良好的配焦用煤。煤种为44号气煤。发热量5000~5800Kcal,平均5600Kcal。灰份25~30%,平均28%。水份5~6%。挥发份36~38%。硫份0.8~1.2%。精煤产率25~38%。中煤产率52~56%。 煤质化验单

编号:AQ-JS-00487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措施Safety measures for initial mining and initial laying of working face

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措施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 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为确保9115高档普采工作面初采初放工作安全顺利进行,经现场观察,安全生产有关管理人员研究,特制定本措施: 一、成立初采初放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张广庆贾正芳范向阳柳建军吉红社陈国富 成员:茹成仓赵震涛陈志强原国林吕张军许海斌 领导小组负责9115高档普采工作面初采初放期间的安全生产现场指挥工作,各采煤队副队长和师傅安质检配合领导小组展开工作,只有在确认工作面老顶全部放下来,初次来压稳定、生产处于安全正常时,领导小组方可解散。 二、现场概况: 9115工作面从切眼开始初采初放工作。 工作面走向长度:工作面走向长度525m(切眼中~停采线)。 工作面倾斜长度:150m(9115进风顺槽中~9115回风顺槽中),

煤壁147m。 工作面由单体液压柱配合铰接梁三四排管理正悬臂支护,最小控顶距3.6m,其中两端头支架采用四对八梁π型钢梁支护,即相邻两对梁间距为0.6米,每对梁中两梁距离为0.3米,梁长4.2米,一梁四柱。 割煤机组为MG150/630---WD型。机头比机尾高约2m,巷道净高1.5m。 三、技术要求 1、工作面采用三、四排管理顶板,柱距0.6m,排距1.2m,机道1.4m。初次来压和初次放顶时的措施: (1)、首先对工作面所有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做到无隐患、无事故,将横溜靠工作面煤壁,溜子保持平直,运行平稳。 (2)、工作面原支柱要逐根拆除,先支后回,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金属铰接顶梁支护,支柱支护位置距梁尾40厘米,采用齐梁直线柱正悬臂支护方式,柱距0.6米,排距1.2米,替下的支柱要及时兑出工作面。

综放工作面初次放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综放工作面初次放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为了避免216上01综采工作面在初采推进时老顶初次来压对工作面和液压支架造成巨大的冲击载荷,必须在初次来压之前提前对切眼内顶板进行深孔预裂爆破放顶,即初次放顶。为了保证初次放顶工作安全顺利地进行,特制定如下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作面概况 216上01工作面切眼长251.7m,切眼坡度为4°,工作面煤层平均厚度为9.56m,该工作面煤层为6上煤,条痕色为褐黑色,沥青光泽,以暗煤为主,夹少量的亮煤破碎,阶梯状断口,裂隙发育,有方解石矿物,及黄的矿物充填裂隙,有时断口处见丝炭,半坚硬,属半亮型煤。 开采的6#煤层,工作面直接顶为灰黑色泥岩,薄层状,水平层理,局部受冲刷,老顶为浅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细粒结构,成份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含少量的暗色矿物及云母碎片,泥质填隙,局部含砾,分选中等,次圆状,参差状断口,局部可见炭质结核,坚硬。 本工作面地层从上到下有第四、三系黄土红土层、上石盒子组、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太原组、本溪组、奥陶系。从HY10号钻孔上看,地层厚度分别为:第四、三系黄土红土层17.36米、上石盒子组67.23米、下石盒子组55.63米、山西组104.93米、6上煤层在太原组顶部,地质勘探报告表明,下石盒子组岩性上部以紫色及黄绿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中厚层状砂岩,泥岩隔水性较好。中下部为黄褐色砂岩与紫色、

杂色粘土岩互层,井田内较发育,隔水性好。底部为含砾粗砂岩,厚层状,斜层理发育,胶结中等,含水微弱。山西组和太原组砂岩是本井田矿床充水的直接含水岩层,两组地层之间局部无稳定的隔水层,6上煤顶板局部地段为冲刷接触,砂岩与煤层直接接触,且裂隙较发育,故有水力联系;根据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结果,216上01工作面6上煤导水裂隙带高度将发育到下石盒子组粗砂岩含水层,其范围内的粗砂岩含水层水势必将通过导水裂隙带导入矿井。6上煤上距粗砂岩16.32m。粗砂岩总厚度34.8m;4煤与6上煤的间距平均为64.07m;6上煤开采时,导水裂隙带会沟通4煤和6上煤顶板砂岩含水层,顶板砂岩含水层为工作面直接充水水源,因此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为煤层顶板砂岩孔隙、裂隙水,预计回采工作面正常涌水量为20m3/h,最大涌水量为80m3/h。 工作面三顺槽和切眼均采用矩形断面设计,胶带顺槽宽5500mm, 高,3500mm,断面积19.25m2,采用锚网、锚索+钢带联合支护;两帮均采用金属网片、螺纹钢树脂锚杆+钢筋梯子梁。切眼净宽9900mm,净高3400mm,净断面积33.66m2,施工期间采取锚网索、钢带、木支柱联合支护,支架安装后撤木支柱。 工作面采用四柱双伸缩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进行支护,支架支护高度为2.5m~4.2m。 本工作面相对瓦斯涌出量0.196m3/t,煤尘具有爆炸性,煤的着火点低,属Ⅰ级容易自燃发火煤层,确定矿井为低瓦斯矿井。 二、施工准备 (一)炮眼规格

15103工作面初采期间矿压总结采煤队于2014年6月1日4点班进入15107回采工作面开始初采至今,通过对15107工作面现场顶板情况和顶板在线监测系统分析,对15107工作面初采期间矿压作如下总结。 一、工作面现场顶板情况分析 (一)顶板垮落情况分析 采煤队2012年8月8日搬入15107工作面开始回采,至8月23号期间,工作面采空区直接顶局部垮落,8月24号—8月26号(推进度为进风12.6m、回风29.5m处)期间工作面采空区直接顶大范围垮落,回风落山塌落严密。8月27号-8月30号(推进度为进风22.6m、回风38.1m处)工作面采空区垮落严密,回风落山塌落严密。到目前(9月5号)工作面及回进风落山无明显顶板垮落动压波冲击现象。 (二)工作面出水量分析 工作面初采至今,8月20号工作面回风落山出水量增大,分析为工作面采空区顶板局部垮落导致出水量增加;8月31号4点班工作面回风落山出水量突然大量增加分析认为工作面采空区顶板大范围垮落导致出水量增加;9月1号-9月5号工作面出水量较为稳定无增大趋势分析认为回采工作面为上坡趋势回采部分水进入落山因而大顶垮落无明显出水量增加。 (三)总结 通过工作面顶板垮落情况和工作面出水量分析,工作面大顶呈现局部逐渐垮落趋势,进风侧垮落趋势相对大于回风侧,大顶拱形桥断裂在进风推进度22.6m,回风推进度38.1m处。 二、顶板在线监测系统分析 (一)工作面顶板动态柱状监测图分析 通过初采期间对工作面顶板在线监测柱状图分析自8月8日到现在工作面整体矿压柱状图未出现压力骤增骤减现象,故初采

期间未出现大顶拱形桥断裂冲击波现象。 8月8号-8月15号整体压力柱状图呈平稳现象,整体表现为80-122架柱状图压力偏高。40-79架柱状压力图呈偏高现象,1-39架柱状压力图压力偏低,最高柱状压力体现在8月14日-8月15日期间100架-122架间,最高压力峰值达到45Mp-50Mp。 8月16号-8月25号期间70-122架压力柱状图一直偏高,平均压力在35Mp以上;50-70架压力开始增大,但增值幅度不大,平均压力在30Mp左右;1-50架压力开始增加,平均压力在30Mp以上。 8月26日-8月31期间(进风推进度为22.6m,回风推进度为38.1m),工作面柱状压力整体较高,呈居高不下状态,分析认为拱形桥距离增加承受断裂扭矩增加,为大顶断裂的前兆。 9月11日-9月5日工作面柱状图压力整体回落,虽1-50架局部地段仍有波动,但整体保持在30Mp以下, 故分析认为15107工作面大顶段落在8月31日进风22.6m、回风38.1m处。 (二)工作面压力线性曲线图分析 1-40架8月8日-8月16日曲线图压力保持平稳无明显增大现象,其中30-40架压力相对偏大。8月17日-8月25日曲线图压力相对下降而又持续升高状态。8月31日后压力普遍下降呈平稳状态。 41-80架8月8日-8月16日曲线图压力保持平稳无明显增大现象;8月17日-8月31日曲线图压力普遍增加并保持增高不下状态,其中70-80架曲线图压力相对较低。分析认为8月31日工作面出水量增加为工作面中部顶板局部大范围垮落而导致出水量增加。 81-122架压力曲线图8月8日-8月16呈上升趋势,8月17日-8月20日曲线图相对下降并保持平稳,8月20日-8月2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