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与复兴之路

大国崛起与复兴之路
大国崛起与复兴之路

附大国崛起与复兴之路

大国崛起与复兴之路

历史的意义——了解过去,掌握现在,预测未来。

第一集海洋时代(葡萄牙西班牙)——15-16世纪地理大发现

第二集小国大业(荷兰)——17世纪资本的力量成立了第一个股票交易所第三集走向现代(英国·上)——17世纪中光荣革命强盛于葡西列国

第四集工业先声(英国·下)——17世纪后第一次工作革命工业时代到来第五集激情岁月(法国)——1789 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反战伏尔泰戴高乐第六集帝国春秋(德国)——1871 德国统一俾斯麦完成第二次工作革命第七集百年维新(日本)——1871 明治变革涩泽荣一岩仓使节团出访欧美第八集寻道图强(沙俄)——1713 彼得大帝沙皇改革叶卡捷琳娜托尔斯泰第九集风云新途(苏联)——1917 十月革命列宁斯大林农业向工业

第十集新国新梦(美国·上)——1776 五月花公约独立宣言华盛顿林肯第十一集危局新政(美国·下)——南北战争爱迪生 1罗斯福2 石油华尔街第十二集大道行思(结篇)——民主制度+政治稳定+经济强大+思想文化(核心)第一集千年局变:1840年---1911年英国 1840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1860英法联军入清(圆明园) 1894甲午战争(日本) 1898戊戌变法(康有为) 1900八国联军(辛丑条约) 1911辛亥革命(孙中山)摧毁封建专制制度。

第二集峥嵘岁月:1912年---1949年辛亥革命(袁世凯) 1919五四运动(中日二十一条) 1921中国共产党诞生(马克思主义) 1927大革命失败(国民党清共) 1936长征结束 1937抗日统一战线 1945日本投降 1949建立了新中国第三集中国新生:1949年---1976年社会主义制度土地改革与计划经济 1950抗美援朝 1952周恩来访苏(获得苏援) 1953-1956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1958-1960大跃进(苏联退出支援)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但外交取得成就)第四集伟大转折:1976年---1989年小平改革开放农村改革与商品经济 1976粉碎四人帮 1978十一届三中(改革)198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3特区经济 1984十二届三中(商品) 1987一中心两基本点 1989通胀问题(南方谈话)第五集世纪跨越:1989年---2002年19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四大,浦东开发)中国制造(发生通胀膨胀) 1996实现软着陆(国企改制) 1997对抗亚洲金融危机 1998抗洪 2001加入世贸 2002三个代表(十六大)小康社会目标第六集继往开来:2002年---2007年胡锦涛西柏坡之行 2003抗击非典(载人舰天成功) 2005环保改革(可持续发展)青藏铁路2006天津滨海新区 2007科技发展以人为本(医改保改教改低保惠农物权法)向现代化国家迈进2008 抗震举奥抵抗全球金融危机2009区域经济开发2010世博会……

通常学习不断的提升自我!

大国崛起德国观后感1000字它曾经经验了多次的跌荡升沉、悲喜交加,它也曾给天下带来歼灭性的冲击,这个让众人又爱又恨的民族编织着属于它本身的神话。德国,作为欧洲大陆的后起新星,以其无穷的魅力影响着整个欧洲大陆以及全天下。信托很多看过大国崛起的人城市对德国这个布满传奇的国度印象深刻,不只仅是叹息它的强盛,更是由于它看待早年过失的立场。在当前中日相关求助的时候,更是发人深省! 在12集的大国崛起中,德国的主题是“帝国春秋”,作为欧洲中部最大的国度,它饱受古典音乐的润泽,披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耀。同一和强盛一向是德意志成长的最大动力,跌荡崎岖的运气不绝检验着德意志人。勃兰登堡国门上的僻静女神是德意志神圣的象征,200年前,当法国囊括整个欧洲大陆时,僻静女神被看成战利品运到了法国,屈辱来临。又因其地理位置被称为欧洲走廊的主沙场,饱受周围列国的加害,德意志人更是在本身的土地上自相残杀,1648年,最终以法令的情势确定了破碎状态。席勒曾叹息道:德意志,它在那边,我找不到那块土地了;他的伴侣歌德也曾叹道:没有一个都市,乃至没有一块土地使我们信托地指出,这就是德意志。在19世纪,同一和自由这一主题一向贯串戴整个德国,1814年,跟着拿破仑的败北,法国交回僻静女神,可它却要再次面临着一个破碎的德意志。可值得信用的

是,法国大革命同一、自由的头脑使人们从扣留了百年的封建头脑中解放出来,光亮的曙光劈面扑来。从经济学家李斯特提出:先举办经济上的同盟再实现政治上的同一到1834年德意志关税联盟的成立,19世纪中期,德意志的家产总产量已经位居欧洲第三。经济气力的增添,给德意志带来了飞速的成长。1871年,称为“铁血宰相”的俾斯麦上台,不绝增进的部队力气使德意志成为“僻静时期的兵营”,俾斯麦以其奇异的社交政策,为德国争取了精采的成长情形。他以为:没有任何国度不缔盟,也没有任何国度不会成为本国的仇人,在1871年的普法战役中,德意志在法国的王宫中公布了它的降生,一个全新的德国正在走来。俾斯麦当政时代,还重视百姓教诲的作育,成立教诲和科研并存的当代大学,大学传授中就有29位得到过诺贝尔奖,智力成为了德国成长的重要资源。也因此,第二次家产革命在德国睁开,1913年,德国经济跃居世纪第二,经济的成长刺激它要活着界上钻营更大的好处,于是,1914年,第一次天下大战开始;1939年,第二次天下大战开始,德国成为两次天下大战的策源地。战役摧毁了天下,同时也摧毁了德国,德国再次一分为二,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来到波兰华沙犹太人眷念碑前,眷念为二战支付凄切价钱的犹太人。那天,勃兰特做出了一个让天下震惊不已的举措,他面临死者墓碑,跪倒在地,恳切怨恨。可以绝不踌躇的说:德国面临二战的立场与日本大

大国崛起之日本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 《大国崛起》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该片是中国电视人以电视传媒这一特别的载体来展现近现代世界发展的一次实践。它试图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为当下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寻找镜鉴;试图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以寻找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为叙述平台;试图在风云四起的历史变迁中,寻找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力量。对于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本片期许以开放的心态为国人打开视野;对于正处在全球化浪潮中的世界,本片期许能为人类共同的进步提供思考。聆听历史是一种深远的智慧。让历史照亮我们未来的行程。 通过观看《大国崛起》,我更加清楚地看到了发达国家一步一步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意识到了一个民族为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发达国家应该具有的历史使命,同时我也清醒地发现了自己民族和国家的缺点和历史经验的不足。为了更加清楚地做出比较,我选取深深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日本来举例,浅谈其近现代的发展历程。 明治维新是日本走向近代化的起点,明治政府大力推行资本主义的新政策,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而此同时,中国也在进行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却遭遇失败。历史为什么会造成两种不同的结果呢? 从内部条件和社会背景上,第一,日本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优于中国。由于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两国封建社会内部都已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在19世纪中叶,这两个国家都还不具备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充分的社会经济前提。只是由于遭到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日中两国才被迫将“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的任务提上自己的历史议事日程。由于日本经济发展的普遍水平略高于中国,因此它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也比中国更有利一些。第二,日本幕府统治与清朝统治虽然同样面临严重的危机,但情况有所不同。在明治维新前,日本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其危机主要体现在:一是日本存在着猛烈而持续的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它有力地冲击着幕府的统治和腐朽的封建制度。二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和分化也日益激烈。旧的统治阶级——武士等级,不仅在其上层存在着尖锐复杂的矛盾,日益贫困化的广大下级武士对上层的不满情绪也发展到“恨主如

演讲稿《大国崛起》(共3篇) 演讲稿《大国崛起》(共3篇) #3楼回目录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女)就在昨天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在北京刚刚闭幕,使这个春季倍感温暖,更添色彩。也许有同学会说,两会在北京召开,离我们那么遥远,是代表们的事情,与我们无关。可是党和国家的温暖却时时刻刻播洒在我们身上,温暖着我们。大到国家的繁荣稳定,为我们提供安静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小到我们虢镇小学校容校貌的巨大变化,都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每当星期一我们沐浴着阳光,在嘹亮的国歌声中,注视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作为我们小学生,应该怎么做呢? (男)周恩来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1911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 (女)魏校长走下讲台,前排一同学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1魏校长又面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为了明理而读书。”第三个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校长对这些回答都不满

意,摇了摇头又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 (男)此时此刻站在这里,听到这个故事,我想我们应该做的不就是这头顶这巍然屹立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八个大字吗?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和接班人,在我们心中就应该常立爱国之心,常怀报国志,立志做祖国栋梁之才! (女)落实到我们小学生的实际行动中,首先就要树立的远大的理想抱负,屈原的《离骚》,诉尽了他的爱国之情;岳飞的“精忠报国”,诠释了他的戎马春秋;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了他的坚定信念;还有雷锋叔叔“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奉献精神。我们作为爱读书的小学生,让我们沿着他们的足迹,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解放军、宇航员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梦想。有目标,我们才有方向。 (男)其次,我们是学生,我们的义务就是学习,知识就是力量,没有科学文化何谈报效祖国,我们读书,是一种为祖国富强的无悔付出,读的是为一种为中华崛起的奋发图强。虽然我们现在还小,还显得单纯稚嫩,只要我们在学校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练好本领,练好翅膀,才能在大风大浪里自由驰骋。 (女)最后我们还应该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不做小事,难以成大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细节是什么呢? (男)细节就是每天佩戴红领巾,细节就是向老师行礼问好的小小举动,细节就是从说一句普通话,写一个规范字做起,细节更是对父母嘘寒问暖的谢意,对老师谆谆教导的敬意,对同学和睦相处的情

有关《大国崛起》精选5篇心得体会 1000字 历史昭示我们,只有世界所有国家紧密团结起来,共同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才能为人类社会发展创造光明的未来。下面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大国崛起》心得体会1000字”,欢迎阅读与借鉴! 《大国崛起》心得体会1000字1 《大国崛起》前言部分有这样的描述“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个先后崛起的国家,在历史兴衰和发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义。阐述其发展历史,探寻其发展轨迹,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今天的中国尤其大有裨益。”这就对本书的高度总结和概括。 《大国崛起》一书以“九大国”的兴衰为主线,剖析其兴盛的背景和原因,并通过大国崛起探究其对世界历史及整个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为讨论国家发展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历史资源和文明资源。全书展示了九国通过不同方式、在不同时期内完成的强国历程,既体现出各自鲜明的不可重复的时代特征和民族个性,同时也探讨了某些相通的规律。在中国全力争取和平崛起,大国复兴的战略发展时期,此书具有非凡的感召力和时代性。激发了

读者对中国崛起强盛的希望和激情,这也就是我喜欢这部作品的主要原因之一。 15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先割裂的世界开始真正意义上地连成了一个整体,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和了解,也展开了相互的竞争。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九大国家应运时代的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迅速崛起。通过本书不难发现,本来西方大国的定义并不是以国土和人口的大小或多少来衡量,他们之间都或多或少的有着一定的共同之处:第一,曾经有过(或正在经历)对外扩张的历史或以进行殖民统治的方式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第二,曾经经历推翻封建王权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第三,就是在工业、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和社会改革方面有过突出表现或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 总之,《大国崛起》一书带给人们的思考是多方面的。五百年来九个世界性大国的兴衰更替启迪人们:崛起,以前瞻性的眼光瞄准事物变化趋势,立足创造性地化解难题,促进生产力飞跃发展的过程。进入二十世纪后,寻求摆脱危机的良策,保持持续、良好的发展态势,则是崛起的必然要求。历史昭示我们,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重要历史时期,只有世界所有国家紧密团结起来,共同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才能为人类社会发展创造光明的未来,才能真正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大国崛起概括 【篇一:大国崛起概括】 [编辑本段]剧情简介 这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 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 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的富强,将创造人类 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一过程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近代以来160多年的追赶,使我们更需要去探索自己的强国之路。 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反复强调:我们的发展,要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 文明成果。那么,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胸怀和 态度来看待曾经在近现代历史上引领世界潮流的国家?中国的和平 发展,可以从中借鉴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 2003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九次集体学习,学习的内 容是:世界上9个主要国家自15世纪以来的兴衰史。此后,关于这 段历史的学习在其他各级党政部门多次进行。 基于这样的背景,中央电视台推出了12集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 来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15世纪以来,随着地理大发现,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了解和竞争。在近现代,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 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 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大国崛起》即以上述九国的发展历史为内容。 [编辑本段]分集介绍 《大国崛起》全片共12集,每集50分钟,以九国崛起的大致时间 为序。 分别为: 15世纪,欧洲最早的两个民族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国家力量支 持下进行航海冒险: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挥下,葡萄牙一代代航海家 们开辟了从大西洋往南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线;在伊莎贝尔女 王的资助下,哥伦布代表西班牙抵达了美洲。 当麦哲伦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原先割裂的世界终于由地理 大发现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世界,世界性大国也就此诞生。葡萄牙和 西班牙在相互竞争中瓜分世界,依靠新航线和殖民掠夺建立起势力

法兰西的崛起 ——评析专题片《大国崛起》之《激情岁月》的主题《大国崛起》是一部十二集大型文献纪录片,由赵化勇出品,任学安导演,历时3年才将其完成。该系列纪录片展示了九个大国崛起的历程,见证其在挫折中重整旗鼓,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在战乱中猛然崛起,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第五集为《激情岁月》,借法兰西崛起路途的坎坷历程表达主题。在画外音、背景音乐、镜头运用上都有突出特点,增强了影片给人的震撼力。 解说词的出色运用凸显了《激情岁月》的主题。“法兰西,这个弥漫着激情和理想气息的国家,究竟凭借着什么力量,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进程中一直呈现出别样的风景……”“法国为什么会爆发摧毁绝对君主制的革命,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路易十四和他创建的制度,究竟给法国带来了什么……”解说词适时地设下悬念,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表现出法兰西崛起道路的曲折。“拿破仑兵败的根源在于,自由和平等的大革命理念意味着一切民族压迫行为都失去了合法性。”“路易十六刚刚从睡梦中惊醒,革命已经开始了急风暴雨般的进程。”“卢梭的棺木中伸出的一只手,握着一支火焰浓烈的火把。这支火把很快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解说词中能看出其哲理性,形象性,抒情性的有机交织,很好的总结升华了主题。浑厚的男声解说与本纪录片严肃的气氛也极为贴切。 背景音乐的巧妙表现了本集专题片的主题。开始时从柔和的乐声转到欢快的交响乐从而进入到了对法兰西崛起历程的讲述。当巴黎市民攻占巴士底狱的炮声响起,激进的交响乐音渲染了紧急的氛围,预示着一场对于法兰西具有转折意义的战事即将开始。路易十六刚刚掌权时悠扬的女声变为轻巧的钢琴声,象征着世态的安宁与后面爆发的法国大革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突出表现了法国革命道路中的曲折坎坷。“从巴黎传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声音响彻整个欧洲。”此时的音乐轻柔悠扬与法国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相映衬,凸显出法国的发展进程。最终法国与德国和解,与中国建交音乐变得平缓,暗示着法国摆脱战乱追求和平的渴望。或悠扬或激昂或平缓的音乐见证了法兰西从战乱中成功的崛起历程。 镜头的技巧到位的运用表达了第五集的主题。纪录片中多采用运动镜头,自下而上的画作或是自下而上的建筑,上下摇动的镜头使被摄对象逐渐呈现在人们眼前,引领观众们的视线,引发其好奇心。镜头的逐渐拉近,给予画作或雕像以特写。在讲到路易十四时镜头逐渐拉近停留在他的眼睛,表现出他对即将到来的一场革命的茫然。在介绍关于法国发展历程中比较重要的人物是,通常采用定格画面强调人物,同时影片中插入了大量就影像资料,这一运用增强了纪录片的真实性。运用数字动画模拟当时宏伟的建筑群和旧时战争的景象,最大限度的还原当时的情形,是纪录片更加生动具有连贯性,从而表达出法兰西崛起道路坎坷的主题。 《激情岁月》这集中采用了出色的解说词、巧妙的背景音乐。到位的镜头技巧,为此专题片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而法国仅仅是其中一个。编导者理性剖析了统治者的公国的事,再现了历史剧人的思想光芒,为观众寻找出世界大国的发展脉象。使观众了解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体会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吸取失败的经验教训,因为这些既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魏琳雅

《大国崛起》读后感3000字 历史的光环像一阵风,这里吹吹,那里也吹吹,不可能只停留在一个地方,不可能永远沐浴着某一片土地。近现代以来,大国的兴衰,此起彼伏,汹涌澎湃,演绎着一曲曲惊心动魄的历史沧桑之歌。从大国的兴衰之中,我们可以品悟、借鉴到许多知识、经验,用以兴盛我们伟大的祖国,使我们的国家能够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历史之风陆续吹遍了西欧一些国家,让它们在历史的舞台上叱咤风云;而处在清末的东方之国,却将这股风拒之于窗外,最终被无情的历史之鞭抽打的遍体鳞伤,一边呻吟,一边在时代的后头慢慢地踱动。 而这种拒人于门外的行动,正是由于人们的极端思想造成的。封建制度下的自给自足、狂傲自大、小农意识等思想,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代中国人,使他们在落后与先进的泥淖中苦苦挣扎,不知究竟走向何方。这些守旧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造成了人们闭关自守、以土地为中心的非商品意识,从而遏制了资本主义的萌芽,牵制了政治体制的变革与更新,在文化教育、科技等各方面均落在了时代的后头。 大国的崛起虽然有各式各样的历程,然而每一个国家的崛起与衰弱,都有着相似的情况。其中,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国家的兴盛,思想文化上必须有一个突破,一个较前面历史的新的突破。而无论这种突破是彻底的,还是不彻底

的;是以先人的思想为基础的,还是承接未来的,都可以从思想层面上为一个国家的变革垫下厚实的基础。 思想文化不仅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在政治、经济、教育、科技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结合大国兴衰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具体谈谈这些联系。 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思想文化促进政治体制的改革。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往的政治体制必然不会适应社会的发展,陈旧的政治体制日益暴露它的种种弊端,阻碍了历史的前进。此时,新的顺应历史潮流的思想文化往往会深入人心,促进人们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的勇气与决心。17世纪上半叶,英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已不再适应新生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阻碍了英国工商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国王处处限制资产阶级的利益,加强自身的权力集中。但国王忽视的一点是,此时资产阶级思想渐渐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了,人们对封建王朝已不再抱有太大的希望,资产阶级带给人们的利益远远胜于封建王朝的统治。随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以贵族为中心的封建王权政治体制,建立起了有利用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利益的君主立宪制。 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使英国更大程度上支持海外贸易、殖民扩张等有利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行动。由于资产阶级利益的刺激,第一次工业革命也在英国爆发。英国成了

CCTV纪录片《大国崛起》高清下载地址 《大国崛起》(英文:The Rise of the Great Powers)是2006年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CCTV-2)首播的一部12集电视纪录片,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并总结大国崛起的规律。该电视片在2006年11月13日—24日(CCTV-2)黄金时间21:30首播,每集大约45分钟。本片播出后,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合作推出了本片的一套八册同名系列图书,内容有了大规模扩充;并于2007年5月1日黄金时间20:55起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再次播出。 这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 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 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的富强,将创造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一过程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近代以来160多年的追赶,使我们更需要去探索自己的强国之路。 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反复强调:我们的发展,要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那么,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胸怀和态度来看待曾经在近现代历史上引领世界潮流的国家?中国的和 平发展,可以从中借鉴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 基于这样的背景,中央电视台推出了12集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来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

15世纪(中世纪)以来,随着地理大发现,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了解和竞争。在近现代,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大国崛起》即以上述九国的发展历史为内容。 《大国崛起》全片共12集,每集45~50分钟,以九国崛起的大致时间为序。地址复制到迅雷或qq旋风下载 第一集:海洋时代(开篇?葡西) 第二集:小国大业(荷兰) 第三集:走向现代(英国上) 第四集:工业先声(英国下) 第五集:激QIN岁月(法国) 第六集:帝国春秋(德国) 第七集:百年维新(日本) 第八集:寻道图强(俄国) 第九集:风云新途(苏联) 第十集:新国新梦(美国) 第十一集:危局新政(美国?9下) 第十二集:大道行思(结篇) ed2k链接地址: 大国崛起 1 海洋时代——葡萄牙、西班牙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

大国崛起解说词全集 【篇一:大国崛起解说词】 ? ? ? ? ? ? | | | 大国崛起完整版第一集 公元1500年前后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 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理有了全球坐标。500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片头)镜头利用推,跟进,转,切,融合,推,再推,跟......述 说着几个重要时间段的不同国家崛起的年份。最早17世纪荷兰资本 的力量;1688年英国工业革命;1789年法国大革命(背景引用的是著名油画《自由引导人民》,作者:德拉克洛瓦(1798-1863)是十 九世纪浪漫主义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从时间上看,好像有误差, 但是正因为德拉克洛瓦以浪漫主义思想支配创作,根据当时的历史 事件创作大幅主题画。他将补色关系更多地运用于创作的色彩表现,运用活跃的笔触,在画面的许多部位形成色彩的对比,增强了色彩 的明亮度和华丽感,形成了震动当时画坛的风格。所以编导并没有 用错背景;1871年德国统一,日本...... (序)1500年前后,中国正处于明朝的统治之下,郑和七下西洋, 不是因为开拓商贸,而是为了宣扬皇帝的尊严,郑和死后,中国人 的身影便在海洋上消失了。 第一章海洋时代 征服是从被征服开始的,追求刺激,追求冒险的豪情(背景:西班 牙斗牛士)。伊比利亚半岛,这个欧洲的西南端因为资源困乏,开 始探索当时的“死亡之海”----大西洋。 明了蛋彩画,所以文艺复兴前的所谓油画基本都没有立体。)欧洲 人早期对于香料的依赖,促使着商业的方向,然而,阿拉伯人,犹 太人,意大利人,摩尔人主要控制了香料的商业,于是葡萄牙人不 得不另外开辟航路,寻找希 望。

也说德意志精神 ——《大国崛起》第六集观后感 上周五,同样的时间和地点,又一次与同事们相聚在一起共同观看了《大国崛起》之“帝国春秋”。这个大型记录片的每一集都会给人不同的感觉,而关于德国崛起的这一集,却让我异常震撼于德意志民族的精神。德国哲学家赫尔德说,每一个道德和政治文化的背后各有一个精神。一个民族有没有健康向上的精神,是决定这个民族能否崛起的关键。德意志民族的长期分裂和迅速崛起,形成德意志独特的民族风格。 一、顽强进取 在欧洲王室奢靡之风盛行之时,几代普鲁士统治者为了国家的强大,过着近乎自虐的清教徒式生活。威廉一世在位时,王室成员饮食烹调之拙劣,饭菜之简单菲薄,几乎到了食不果腹的程度。由于节俭已到了悭吝的地步,以至于人们在背后叫威廉一世为“乞丐国王”。他的后继者弗里德里希二世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每天只睡四个小时,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他号召国民勤俭节约并以身作则,绝对禁止宫廷的奢华排场。当拿破仑来到弗里德里希的墓前,用马鞭指着墓碑对手下的将领们说:“要是他还活着,我们今天就不可能站在这里了。” 二、严谨有序 十九世纪的德国政治上分崩离析,小小的一片土地上竟出现了几十个邦国,这严重影响了国家民族的崛起与发展。经济学家李斯特游说各邦国国王,最终实现了各邦国的经济联盟,并最终推动了政治的统一。因为德意志人民懂得:严谨有序能促使国家发展的更好,然而只有实现统一才能达成这种严谨和有序。德国人的守纪律、严谨和社会运作的高度流程化世界闻名,他们恪守的流程,在正常情况下能够

百分之百地保证完成工作的质量。比如德国人铺马路,要铺多少层材料,每层多厚,都有严格标准。德国人用不时尺子去量,以保证每一层的厚度绝对符合规定,这样铺出来的马路,多少年都不会坏。 三、重视教育 本集有这样两句句话:“德国能够打败法国这件事早在德国小学课本上就已经决定了、小学自然课本上画有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十九世纪的德国还处在四分五裂的状态,但是教育依然受得十分的重视,在德国受教育作为一项义务被写入法律。威廉三世说:“这个国家必须以精神的力量来弥补躯体的损失。正是由于贫困,所以要办教育。我从未听过一个国家办教育办穷了,办亡国了。”德国洪堡大学里同时存在着几种相背离的理论,这所大学出过29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这所大学是在德国经济相当不景气的情况下,由德皇掏自己腰包建立的,可见整个民族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四、直面现实 尽管曾经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当德意志民族从毁灭性的灾难中清醒过来后,它立即坚定地从过去的错误中纠正过来。纳粹驻波兰总督弗朗克在纽伦堡就刑前忏悔道:“千年易过,德国的罪孽难消。”而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在奥斯威辛集中营前的一跪,成就了欧洲“一千年来最强烈的谢罪”,为德国赢得了世界的谅解,德意志民族的伟大再次得到彰显。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德国三起三落固然伟大,闻道而幡然悔悟又何尝不是另一种伟大呢? 这就是伟大的德意志精神,这就是德国崛起的动力。

《大国崛起》读书报告 摘要:《大国崛起》,用优美的笔法、理性的态度、开阔的视野,较为客观地解读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9国先后崛起的历史,纵观大国崛起,我们应以经济发展与崛起视角,探讨与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崛起的规律与一般经历,《大国崛起》正是试图告诉大家: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中国如何从容地立足于世界去探索自己的和平发展之路?500年来大国兴衰更替的历史轨迹背后,暗藏着哪些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这些属于全人类的文明成果,是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的。读了这本书带给我很多的联想与收获,也给中国的崛起指明了方向。【Abstract】:" The rise of the great powers", with the exquisite brushwork, rational attitude, open field of vision, more objective interpretation of Portugal, Spain, Holland, Britain, France, Germany, Japan, Russia,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9 countries successively rise throughout history, the rise of great powers, we should tak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rise of perspective,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the western capitalist countries the rise of law and general experience," the rise of the great powers" is trying to tell you: in peace and development as the theme of the times today, China how easily a foothold in the world to explore their own way of peaceful development? 500 years of Chinese history contrail behind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 hide what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road and lessons? These belong to the whole human civilization achievement, be worth us to draw lessons from and reflections. Reading this book brings me a lot of associative and harvest, but also to the rise of China points to clear direction. 关键词:《大国崛起》读后感收获评价

大国崛起——葡萄牙,西班牙(十四,十五世纪): 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分水岭。此前的世界是隔绝地生活在几块陆地上,每个文明都认为自己是生活在世界的中心。郑和下西洋并非开拓贸易而是宣扬皇帝的德威,郑和之后的世界海洋就没有了中国人的身影。 首先将各种文明联系在一起的是伊比利亚半岛的小国葡萄牙。征服从被征服开始,先后有罗马,日耳曼人征服这片土地等等。1143年葡萄牙独立,欧洲大路上出现的第一个统一的国家,王权得到臣民和贵族的支持,民族自豪感强烈。但这个国家却只有不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独立后的两个世纪葡萄牙一直未脱离贫穷与落后。142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关于地理学的书出版,引起了人们对地理的兴趣。将葡萄牙人推向历史前台的是香料,那时香料是保存事物的主要途径,而香料生意一直被阿拉伯人垄断,之后又是奥斯曼帝国。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欧洲人到了海洋寻找出路。葡萄牙的恩里克王子聚集了一批精英为他出谋划策,改制了指南针和帆船,把数学天文学运用于航海学,他举全国之力,指定计划,终于向着大海的另一边出发了。葡萄牙的罗卡角是葡萄牙的天涯海角,陆地在此结束,海洋在此开始。 1443年,慈宁宫罗卡角出发的航海家出发了,在此之前有21年的研究和积累。他们的船队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一个世纪以来一路收获黄金,胡椒等,统统回到里斯本的国库。而其他欧洲国际还在互相明争暗斗。意大利还在享受传统贸易最后的利益。20年后,又一只由三艘船组成的船队在迪亚士的带领下出发了。在好望角遭遇风暴被迫向北航行,他们发现好望角已经是非洲的最南端。他们 文档大全

即将发现通向东方的道路,这时却遭遇了第一个对手——西班牙。 西班牙的收复失地的战争持续了八个世纪,15世纪时格拉纳达王国还处在穆斯林的统治之下,在伊莎贝尔女王的亲自督战下终于战胜摩尔人。这时机会找上了西班牙,热那亚人哥伦布在之前的六年时间在葡萄牙一直未被重用,因为葡萄牙的航海策略是从好望角往北到达亚洲,和印度人做生意。而哥伦布想直接往西行,开辟新的通向东方的航线。但葡萄牙人认为往西行的距离远的无法想象。1492年,女王召见了哥伦布,哥伦布出生在布商家庭,谈判能力很强,这样的谈判持续了三个月。哥伦布可以得到新发现地所有财富的十分之一。航行两个月后水手发生了骚乱,因为看不到陆地,这是哥伦布让大家再坚持三天,没有看到陆地就返回,但是历史选择了哥伦布,他们发现了美洲,但哥伦布认为他到达了印度,所以他命名为印第安人。但是土著居民与印度并无太多关联。这一天是10月12日,后来被定为西班牙的国庆日。最早看到哥伦布凯旋的是葡萄牙国王里昂二世,他让哥伦布带回来的印第安人用干豆子摆出新世界的模样,后他捶胸顿足悔恨自己错过了见证新世界的机会。 在那个时代,谁先发现了新世界,这个地方就属于谁,所以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谈判开始,这样的争论持续了一年时间,他们想在地球画一条线,然后像切西瓜一样,一人一半,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西班牙拿走了美洲。这个条约开创了西方划分殖民地的先例,也是西方驶向全球战略的开始。 条约已定,现在就看谁下手最快。4年之后1498年的葡萄牙人达伽马率领船队终于到达印度,郑和也同意到达了此处。1519年麦哲文档大全

课程名称:大国崛起 班级:轻化1210 学号:201203010431 姓名:杨正斌 1、列举本学期所学通识教育讲座的5个专题的题目 ①:海洋时代 ②:小国大业 ③:工业先声 ④:走向现代 ⑤:帝国春秋 2、叙述某个专题的具体内容,并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 答:我选的专题是帝国春秋 具体内容:当欧洲各国纷纷建立民族国家之际,欧洲大陆中部的一片国土始终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对分裂有着痛苦记忆的德意志人在思索中呼唤着一个统一的国家。通过不懈努力,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提出的通过经济统一实现政治统一的方式得以实施,关税同盟的建立使贸易壁垒被打破,德意志经济快速发展。铁血宰相俾斯麦则在欧洲列强环饲的夹缝中求生存,在外交上作足准备后,最终以三场对外的战争(第一步是1864年初挑起对丹麦的战争。把属丹麦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两公国(居民多数为德意志人)并入德国。第二步是1866年挑起对奥地利的普奥战争。1866年7月3日在萨多瓦战役中,普鲁士获得决定性的胜利。根据1866年8月的布拉格和约,奥地利退出德意志联邦,普鲁士兼并了荷尔施泰因以及战争中站在奥方的几个德意志联邦诸侯国,统一了德意志的北部和中部,建立起在普鲁士领导下的北德意志联邦。第三步是1870年的普法战争。1870年9月17日,在俾斯麦的挑动下,法国向德国宣战。拿破仑三世吹嘘说,这只是一次“到柏林的军事散步”。但他碰到的已不是昔日的普鲁士,而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坚决反对分裂的德意志民族。1870年9月2日,德军在色当战役取得对法国的决定性胜利,生俘了拿破仑三世。至此,统一南德的障碍已除,德国的民族战争的任务已经完成。俾斯麦驱兵直入巴黎。1871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宣告了德国的统一,成立了德意志帝国。俾斯麦也同时出任德意志帝国的宰相。)在1871年完成了德国统一。他遵循欧洲大国的均衡原则,为德国带了宝贵的和平发展空间。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教育、科技的德意志,迅速站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沿,用30多年的时间超过英国,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但是,随后德国却很快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二战后,德国再次分裂。通过对战争的深刻反省,德国最终以和平的方式完成了国家的再次统一。 我个人的心得体会:众所周知,但凡论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必不可少的要谈谈它的理论来源。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了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另一方面,它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特别是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马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确立是具有重大意义。再加上本人长期以来对德意志精神的崇尚与喜爱,这次我就选择了大国崛起系列电视中的《帝国春秋(德国篇)》再次进行了观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的分析感悟。对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的德意志来说,过去的500年可以称得上是是荣耀与屈辱、富强与衰落并存的五百年。自建立以来,德国这块被称为“欧洲走廊”的土地,一直就是整个欧洲的战场。从1648年建立的“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到1806年的10月27日,拿破仑以征服者的身份进入勃兰登堡门;再到1814

大国崛起 序:《大国崛起》这部纪录片我在高中时期就已看过全集,如今再次观看,给我的感触只有比原来更深。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宏伟的历史人文教育大百科。荷兰、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当今世界的九大强国曲折的发展史中,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它们站在了世界的巅峰?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因素铸就了它们今日的辉煌?历史不是拿来观赏的,而是拿来研究和借鉴的。大国兴衰交替的故事,留下的无数经验和教训,启迪着今天,更影响着未来。 一、利益至上的金融资本家——荷兰 荷兰,世界上第一个殖民大国,第一个赋予商人阶层充分政治权利的国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第一个海运贸易网,第一个银行,第一个联合股份公司……如此众多的第一个,必须要归功于荷兰人的爱财之心。诗人冯德尔在诗中说到:“我们阿姆斯特丹人扬帆远航,利润指引我们跨海越洋。为了爱财之心,我们走遍世界上所有的海港。”荷兰人可以抛弃尊严向中国皇帝毫不犹豫的行三拜九叩的大礼,以此换得与中国通商的雄厚利益。正是因为爱财之心,使得荷兰人的生活富足而安逸,也只有人民的富裕,才能换来社会的安宁,才能换来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中国要在荷兰身上学到什么呢?拥有5000年历史的中国,士农工商的等级制度,商人永远是社会地位最低的阶层,崇尚自给自足的中国人,从来没有意识到从商给国家能带来怎样丰厚的利益回报。荷兰人解释答应跪拜的原因是“不想为了所谓的尊严而丧失重大的利益”,荷兰人的重大利益是什么,就是通商和赚钱。然而中国缺乏的恰恰就是这一点,太注重尊严和面子,瞧不起商人,只想到农业能填饱人民的肚子,却看不到发展工业和商业才能才能产生更持久的利益。经济,才是一个国家最强有力的支柱。 二、自由民主的工业强国——英国 英国人从一开始,就以先进的武器和文明的野蛮人的形态出现在历史的舞台。当英国一支由商船和海盗组成的小型舰队挫败了所向披靡的西班牙无敌舰队时,英国君主伊丽莎白一世才初步展示了她的智慧和雄心,从此,这位女王带领整个英格兰走向了巅峰。伊丽莎白女王始终恪守着一条原则,她明白:权利的基础是全体英国人组成的民族,没有民众的支持做后盾,王朝就没有立身的可能。为了避免政治联姻伤害国家利益,女王终身未婚。她去世时,孤独的走完了一生,却留下了国立强盛的英国。 英国的封建制度和中国完全不一样。在中国,它意味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集权和专职的象征,君主即为天子,掌握着绝对不可抗拒的权力,也正是这样长期以来存在的体制,使人民丧失了对不公现实的反抗精神,更丧失了为自己争取利益的进取之心,这一点也是导致封建思想难以消除的重要原因。然而在英国,封建制度意味着分权,国王没有绝对支配国家的权力。国王和贵族都很清楚自己的权力范围,并知道自己绝对不能越界,遵守承诺,各司其职。虽然没有成文的法律规定,但这已然成为了英国社会约定俗成的一种规则。在中国,“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就是绝对权威的法律法规,而然英国的法律条令,确是由国王和贵族在谈判桌上通过交锋和妥协才制定的。这充分显示出英国人对自身平等权利的追求。这种强烈的追求,也让他们走向殖民扩张的道路。 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的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从伊丽莎白女王就开始盛行的自由民主之风也给了人民自由发挥的空间,于是,“珍妮”纺纱机、蒸汽机的问世,牛顿、胡克等科学家的出现,为英国步入现代

C C T V纪录片大国崛起高 清地址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CCTV纪录片《大国崛起》高清下载地址《大国崛起》(英文:The Rise of the Great Powers)是2006年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CCTV-2)首播的一部12集电视纪录片,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并总结大国崛起的规律。该电视片在2006年11月13日—24日(CCTV-2)黄金时间21:30首播,每集大约45分钟。本片播出后,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合作推出了本片的一套八册同名系列图书,内容有了大规模扩充;并于2007年5月1日黄金时间20:55起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再次播出。这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 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的富强,将创造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一过程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近代以来160多年的追赶,使我们更需要去探索自己的强国之路。 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反复强调:我们的发展,要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那么,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胸怀和态度来看待曾经在近现代历史上引领世界潮流的国家中国的和平发展,可以从中借鉴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

基于这样的背景,中央电视台推出了12集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来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 15世纪(中世纪)以来,随着地理大发现,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了解和竞争。在近现代,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大国崛起》即以上述九国的发展历史为内容。 《大国崛起》全片共12集,每集45~50分钟,以九国崛起的大致时间为序。地址复制到迅雷或qq旋风下载 第一集:海洋时代(开篇葡西) 本) 1 海洋时代——葡萄牙、西班牙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 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五百年前,他们相

大国崛起读后感2000字3篇 篇一:大国崛起读后感 读后感 是一本气势恢宏的书。花一周时间读完,仔细品味,过程中有很多感悟与惊喜,感悟在两三年之后再次接触这几个大国的沿革变迁,确实好的书多次读每次都是不同感觉;惊喜在我好久不读历史书了,这次读这本书竟然发现我在半年之后,还是对这些历史有着较充分的兴趣,半年前读了本关于宋代的简约介绍的历史书。是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解读15世纪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崛起历史的书。书中提到的9个国家的崛起历程,带给人的不仅仅是国家崛起的震撼,更多的是一国家如何在顺应发展潮流中通过经济的崛起从而实现国家崛起的思考。浓缩了海洋时代上出现的各个强国发展的精华,让我再次感受的强国的不易。 葡萄牙,论面积还不如中国的许多省份,15世纪时还不到100万的人口的小国,当初仅仅是为了获取香料这个简单的愿望,却开创了真正意义上走向全球的大航海时代。他的成长,如同一艘小船经历了海上的大风大浪,日益看到耸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灯塔,最终成为了第一代世界大国。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昌盛并不是以人口、面积来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他用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向全世界证明他们的力量不可小觑。 德国,在这个教育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

家加冕过诺贝尔奖。我们从中可知,国家总在不断的发展,而人类短暂的生命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漫长的历史,人类渺小的功绩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的莫大的荣耀。所以,培育下一代的人才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自强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才能赢得其它国家人们的尊敬。中华民族,在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别国。我们有韧劲,却缺乏思考、也缺乏自省;我们有力量,却缺乏动力,也缺乏勇气。恰似德国在二战后勇于反思和敢于悔过的行为,最终才得到了全 世界的原谅与支持,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集中营纪念地长跪忏悔,真实地展示了这样的精神。那么只有正视历史,直面失败,历史才不会重演,成功才会到来。在务实上,我们做的比起别国也差的很远,搞浮夸,搞假政绩,搞表面繁荣等等无用的行为,根本不能从本质上,从实际上提升我国的国力。所以我们始终只能从面积和人口上说是一个大国,而从人均数据上讲却不能说是一个强国。 对于中国乃至任何一个国家强大的战略,我有个简单的体会: 一是重视科学和教育。回顾五百多年来大国发展的历程,思考九个大国崛起的关键因素,其中都离不开重视科学和教育,尤其是德国。德意志民族诞生了黑格尔、康德、马克思、贝多芬、歌德等思想界和艺术界的伟人,而位于柏林的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精心培育下一代是历届德国政府的重要任务。二战后德国迅速崛起,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创造了高度的物质财富和社会文明。德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