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施工监理控制要点演示教学

路基施工监理控制要点演示教学
路基施工监理控制要点演示教学

路基施工监理控制要

1 路基施工监理控制要点

1.1 开工前监理

(1)监理工程师了解、熟悉现场情况和设计要求,核对设计文件与现场实际情况。

(2)施工单位的土工试验室和室外检测设备、仪器设备应经过有关计量部门和有关部门标定,且在有效期内。试验员应持证上岗,并熟悉检测试验方法。

(3)监理工程师和施工单位共同对取土场和弃土场的位置、周围环境和土质情况进行考察,复验路基填料和土工材料的质量;审核土或石的类别与设计要求是否吻合,审查土石方调配方案。

(4)监理工程师根据施工单位上报的中线贯通测量、中桩高程测量、断面测量、站场基线测量的成果进行外业和内业审核,必要时应进行现场抽测。

(5)对路基工程采用的主要原材料、构配件,监理工程师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

(6)监理工程师必须全面了解路基地质水文情况,熟悉有关设计施工规范,审查施工单位施工组织设计。

(7)全面熟悉项目管理机构与施工单位之间的工程合同,严格按合同要求督促施工单位全面做好准备工作,确保按期施工。

(8)施工单位或监理单位发现设计图纸与现场地质地形不符,监理工程师应及时向项目管理机构反映,然后由设计单位根据项目管理机构要求提出设计变更方案。

(9)监理工程师应全面掌握工程进度安排,协调各施工单位之间关系。

1.2 地基处理

(1)一般规定

1)地基处理可分为浅层地基处理(换填、抛石挤淤、强夯、重锤夯实、砂、碎石垫层等)、深层地基处理(高压旋喷桩、浆体喷射搅拌桩、粉体喷射搅拌桩、砂桩、碎石桩、灰土挤压桩等),特殊土地基处理(软土地基、盐渍土地基、冻土地基等)。

2)浅层地基处理质量控制要点:

①审批地基处理方案,应重点审核施工方法、分层填筑厚度、每层压实遍数、选择的压实机械、所用材料等。

②检查处理的范围、深度或顶面高度。

③在施工前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对处理方案进行工艺性试验,确定工艺参数,处理后地基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④地基顶面应有横向排水坡度。

⑤处理后地基中线至边缘距离、地基宽度、横坡、平整度应符合验标规定。

3)深层地基处理质量控制检查:

①审批施工方案,应重点审查施工单位采用的施工机械、施工工艺以及材料等。

②检查地基处理施工中使用的水泥、外加剂及其他加固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监理工程师见证取样检测。

③地基处理前,应设置永久性平面和高程控制基点,测定边界范围,开挖两侧排水沟,疏通排干地表积水,清除场内杂物、杂草,按设计要求做好抽水、清淤、回填工作。

④在施工前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对处理方案进行工艺性试验,确定工艺参数,处理后的地基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开始后应及时进行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以确定设计参数。

⑤检查处理范围、类型、布置形式和数量,确定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⑥抽查施工单位施工记录,查验施工过程的各项参数及各种材料的贯入量。必要时实施旁站检查。

⑦见证检验桩的长度。

⑧对于旋喷桩和搅拌桩,应对其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的检查。监理工程师见证检测。

⑨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废浆、废水、废渣的处理工作,符合当地环境保护的要求。

⑩施工结束后,按要求见证检测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

4)当施工过程中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或出现异常情况时,施工单位应立即向监理工程师报告,并停止施工。监理工程师向项目管理机构报告,由项目管理机构组织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共同研究,形成文件资料,待设计单位重新设计并经批准后,方可施工。

(2)原地面处理

1)路堤填筑前应清除表面植被,挖除树根,做好临时排水设施。

2)原地面坡度陡于l:5时,应自上而下挖台阶,台阶宽度、高度、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3)原地面松软表土及腐殖土应清除干净,翻挖回填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基底应平整、密实。

4)路堤基底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

5)原地面处理后的外观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基底无草皮、树根等杂物,且无积水。

②原地面基底密实、平整,坑穴处理彻底,无质量隐患。

③横坡符合设计要求。

(3)换填

1)挖除需要换填的土层,并将底部整平。当底部起伏大时可设台阶或缓坡,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换填施工,底部开挖宽度不得小于路基宽度加放坡宽度。

2)监理工程师对换填质量的控制:

①换填范围及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②机挖换填,应预留厚度30~50 cm的土层由人工清理。

③换填地基施工中填料比例应准确、搅拌均匀、分层填筑、分层压实。

④换填基坑坡脚线位置的允许偏差为-50 mm。

(4)砂(碎石)垫层

1)砂(碎石)垫层施工前应将基底清理、整平,并按设计要求做好基底碾压及土拱。

2)砂垫层应采用中、粗砾砂,不含草根、垃圾等杂质,其含泥量不得大于5%;用作排水固结时其含泥量不得大于3%。监理应随机检查。

3)碎石垫层应采用级配良好,且未风化的砾石和碎石,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0 mm,含泥量不得大于5%,且不含草根、垃圾等杂质,监理应随机检查。

4)砂(碎石)垫层施工的分层厚度、压实遍数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监理工程师确认。

5)砂(碎石)垫层及反滤层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按下表的要求控制。

碎石垫层(反滤层)施工允许偏差

(5)水泥搅拌桩

在水泥搅拌桩施工阶段,监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工作:

1)施工机具的安装

施工机械就位要平稳,钻机平面要水平,钻杆要对中,偏差不得大于5cm,钻杆导向架要垂直,垂直度要小于1%。

2)水泥浆的配置

严格按最佳水灰比进行配方,用砂浆搅拌机拌和,每次搅拌不得少于3分钟。水灰比符合设计要求。使水泥浆充分搅拌均匀。制作好的水泥浆,放入罐(池)中,指定有专人进行搅拌,确保水泥浆稠度均匀。

3)水泥搅拌桩的施工操作

①督促施工人员在钻机的钻杆上依据设计桩长做明显标志,以便现场施工人员及检查人员准确掌握钻孔深度,避免下钻深度不足。

②钻头下钻前应进行试喷,确认能够正常喷浆时方可下钻,待下到设计深度时,方可开始喷浆,首先,应在桩底连续喷浆30秒左右,然后方可匀速提升喷浆,提升时压浆泵的压力为0.4~0.6Mpa,提升至离地面50cm处进,停止喷浆,然后重复搅拌下沉到底,重复喷浆搅拌提升,搅拌升2~3次。钻进、提升速度应控制在0.5~

1.0m/min,喷浆压力和钻杆升降速度应互补同步,确保整桩搅拌均匀。桩顶高出设计桩顶面的30cm范围内,挖除后采用30cm厚的碎石垫层回填。

③桩机操作者与拌浆人员要保持密切联系,保证机械搅拌喷浆时连续工供浆,不得中断,严禁在尚未喷浆的情况下进行搅拌提升。供浆因故暂停时,应立即通知操作着,为防止断桩,采取补喷处置措施,在断浆面上下重复搭接应大于0.5m。

④在整个注浆过程中,常有冒浆的产生,在冒浆过程中,有一定数量的土粒随着一部分浆液沿着注浆管壁冒出地面,冒浆量小于注浆量的20%为正常,超过20%或完全不冒浆时,应要求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⑤施工中,发现喷浆量不足,应要求整桩复搅复喷,复喷的喷浆量仍应不少于设计量。如遇停电,机械故障等原因使喷浆中断时,应及时记录中断深度,在12小时内采取补喷处理措施,并将补喷情况填报于施工记录内。补喷重叠孔段应大于100cm超时12小时应采取补桩措施。

⑥承包人在钻杆钻进下沉遇到较硬土层下沉困难时,需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足量冲水。随着施工进展,应随时复核桩位位置,以防人为、机械震动等因素造成桩位发生偏离。钻头直径磨损量不得大于1cm。

⑦承包人在搅拌桩施工中,应认真做好施工记录,施工记录应包括下列内容:

⑧施工桩号、施工日期、天气情况

⑨记录搅拌机下沉或提升每米的时间,供浆与停浆时间,钻进深度停浆面标高等以及每根桩所用水泥浆总量:砂浆泵压力、管道压力;每罐(池)浆液的水泥和水以及外掺剂得用量;每米喷浆量,储料罐(池)内浆液剩余量;搅拌次数与深度。

⑩要求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培训,认真执行作业规定,保证工程质量。操作规程及主要技术参数现场挂牌注明。

(6)塑料排水板

1)施工准备准备阶段:首先对需要加固的地段进行测量、放样并排水疏干。清除原地面的草皮和杂物,再用设计要求的填料和要求填筑路拱排水垫层,垫层要求表面平顺,形成同路拱或横坡相同的坡度,并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碾压密实。两侧挖纵

向排水沟,以便疏散排水砂砾石垫层中析出的水。施工机械及材料准备: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打拔桩机或插板机进行施工。

2)施工流程:在需要加固的地段,根据布板的范围和间距,放出每个板的准确点位,并用小木桩或竹桩标记,机具定位,在套管入土时再将其拔掉。插板机械依据从低往高处打设的原则安设。定位时要保证桩锤中心与地面定位在同一点上,并用经纬仪或其他观测办法控制桩锤与塔架的垂直。打设机底支垫物要平稳牢固,防止局部塌陷。安设套管时套管顶端要有便于起吊的吊钩或吊环,并在套管上划出控制标高的刻度线。如套管接长时,在打设前要试接,要求联接处平顺密闭。在塔架插板卷筒上安装塑料板,然后将塑料板通过套管从管靴穿出,固定在桩尖上,并一起贴紧管靴对准板位。套管入土深度距设计深度约2m时,要减慢沉管速度,注意观察,防止超深或碰上基岩时能及时采取措施。沉管到设计深度后即可拔管,这时,塑料板因桩夹与土的阻力而垂直设置在软土地基中。套管拔出后剪断塑料板,在砂砾石垫层上留出20~

30cm。拔管时要连续缓慢进行,中途不得放松吊绳,防止因套管下坠而损坏塑料板。铺设第二层砂砾石垫层,整段软土地基插板结束后,均匀等厚地铺设第二层砂砾石垫层,一般20~30cm厚,要求覆盖塑料插板。压路机静压6-8遍,检查其密实度,要达到验标标准或符合设计要求。在插板完成后进行预压,荷载应均匀地堆加在砂砾石垫层上。一般预压荷载为上部土石方填料,应结合路基施工分层填筑压实。预压荷载采用变形控制,分层加载结束24小时观察位移速率和水平位移速率是否符合规定值要求。

(7)堆载预压

1)堆载预压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预压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使用淤泥土或含垃圾杂物的填料。

2)预压土的堆载宽度和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预压荷载不应小于设计荷载。

3)堆载要严格控制加载速率,分层(级)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在各级荷载下地基的稳定性。堆载时应边堆土摊平,顶面应平整。

4)堆载预压过程中应进行沉降观测并保护好沉降观测设施,当有损坏应及时恢复。填筑过程应按设计要求或采用有效措施防止预压土污染填筑好的路基。

5)当堆载预压时间达到设计要求后,应根据观测资料工后沉降推算结果,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共同研究确定卸载时间。

(8)土工合成材料垫层

1)施工准备监理工程师检查重点

①土工合成材料规格及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运至工地后应分批整齐堆放在料棚(库)内,防止日晒雨淋,并保持料棚通风干燥。

②土工合成材料进场时,应逐批检查出厂检验单、产品合格证及材料性能报告单,其主要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应抽样检验。

2)土工合成材料垫层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①铺设土工合成材料的下承层表面应整平、压实,并清除表面坚硬凸出物。

②铺设土工合成材料时,应将强度高的方向置于路堤主要受力方向,当设计有特殊要求时,按设计要求铺设。

③土工合成材料铺设时,必须拉紧展平插钉固定,并与路基面密贴不得有褶皱扭曲。

④土工合成材料的连接应牢固,受力方向连接强度不低于设计抗拉强度。

⑤铺设多层土工合成材料时,其上、下层接缝应交错开,距离不宜小于0.5m。

⑥土工合成材料不得直接铺设在碎石等坚硬的下承层上。

⑦土工合成材料铺好后应按设计要求铺回折段,并及时用砂覆盖。

⑧严禁碾压及运输等设备直接在土工合成材料上碾压或行走作业。

⑨铺设土工合成材料属于隐蔽工程,应按隐蔽工程作好检查记录。

⑩土工合成材料的铺设允许偏差按下表控制。

土工合成材料铺设允许偏差

1.3 路堤

(1)一般规定

1)路堤施工监理主要是对路堤基底面、填料、压实度3个环节进行质量检查。路堤基底属隐蔽工程,必须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并签证,方可进行路基本体填筑。

2)路堤各部分及护道均应分层填筑,并碾压至规定的压实标准。在进行大面积填筑前,不同填料的压实厚度与碾压工艺应选取有代表性的地段作为试验段,进行摊铺压实工工艺试验,确定施工工艺参数,并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方可正式实施。

3)施工允许含水量控制范围应根据填料的性质、要求的压实标准和机械的压实能力综合确定。压实含水量应由重型击实试验的最佳含水量和碾压工艺试验段施工允许含水率范围综合确定。

4)路堤填筑前应做好路基两侧排水,填筑施工不得污染农田和环境。

5)监理工程师在路堤填筑时的质量控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填料中的碎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7.5cm。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