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教案

镁教案
镁教案

镁与海水提镁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认识并开发利用海水中的化学资源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本节教材以此为线索展开,重点介绍了海水中提取镁的工业原理、及金属镁的化学性质。

(二)新教材特点

本节内容既承载了元素化合物知识,又使学生认识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既关注了知识的获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又关注了海水中化学资源综合利用的方向,体现了新课程的基础性和时代性。

二、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镁的用途和存在

2、了解海水提取镁的工业原理

3、掌握镁单质的还原性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应用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初步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识综合开发利用海水化学资源的重要意义,学会关注和珍惜自然资源。

2、明白一个真实的化学工业流程中,不仅要考虑化学反应,还要考虑经济效益、环境保护等问题。

3、通过海水提镁,感受化学与生活、生产紧密相连。

三、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重点: 金属镁的还原性。

难点: 金属镁的重要化学性质。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学会应用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交流研讨、多媒体展示、归纳总结等方法。

六、教学过程

[引言]镁具有广泛的用途(图片展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时时处处可以接触到含镁的材料(图片展示),如建筑装修材料、餐具以及手机、数码相机、仪器箱等的外壳,还有我们使用的吉安特自行

车的车架等都是含镁材料制成。除此之外,它还是制造汽车、飞机、火箭的重要材料,因此镁享有“国防金属”的美誉。

[讲述] 镁具有如此广泛的用途,那么同学们想一下工业上应如何从海水中提镁呢?

交流与合作

第一组 海水中的Mg2+能否直接沉淀出来?

第二组 用什么物质使Mg2+转化为Mg(OH)2沉淀。

(让学生自己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展示工业上是如何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多媒体投影并讲述)

[板书] 一、海水提镁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问题1.哪类物质把Mg2+从母液中沉淀出来?

[学生发言] 海水提镁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往海水里加碱,得到氢氧化镁沉淀,将沉淀分离出来后再加入盐酸把它变成氯化镁之后电解就可得到镁。

问题2.海水中镁离子的浓度约为1.28 g/L ,浓度太稀了,我们该怎么办?

[学生发言] 浓缩,利用晒盐后的母液(卤水)

问题3.从综合角度考虑选用哪种试剂作沉淀剂好?

[学生发言] 氢氧化钙

问题4.如何由贝壳制得氢氧化钙?

贝壳的用途是什么?其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发言]

[总结] 海水提镁要用到海滩上的贝壳。贝壳起到提供碱——消石灰的作用,主要成分发生的化学变化有:

CaCO 3 CaO +CO 2↑ CaO +H 2 O== Ca(OH)2

问题5.如何把Mg(OH)2转化为单质镁?有哪些化学变化?

[讨论归纳] 在海水提镁的过程中经历的化学变化有:

Mg 2++2OH - =Mg(OH)2↓

Mg(OH)2+2HCl=MgCl 2+2H 2 O

MgCl 2 Mg+Cl 2↑

[思考] 电解时产生的氯气如何处理呢?(学生作答)

[引导] 在用上述方法提镁的过程中,运用哪些实验操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提高经济效益?这对你 有什么启示?

[讨论归纳]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通电

==== 高温 ====

(1)就地取材—利用海滩上的贝壳;(2)节约原料—循环利用氯元素;(3)低碳生产—环境与社会责任

[启示]:一个真实的化学工业流程所考虑的问题远比我们想像的复杂,它不仅考虑化学反应,还要考虑经济效益、环境保护等问题。

[板书] 二、镁的性质

那么镁到底有什么性质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探究一下镁的性质。

[提问] 而研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预测物质的性质→实验和观察→解释及结论;观察、实验、分类和比较

[提问] 观察物质的外观目的是什么?(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

[板书]1.镁的物理性质

[探究一] 取一小段镁条,观察其颜色、状态、质地、强度;然后用砂纸打磨镁条表面,再观察其颜色及光泽,总结镁的物理性质

[学生总结] 纯净的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质轻较软,强度小 ,有一定的延展性;而镁的合金强度高,机械性能好。

[转折] 观察物质的外观之后,紧接着要预测物质的性质,也就是它的化学性质,我们来看一下镁具有那些化学性质。

[板书] 2.镁的化学性质

[分类] 镁属于金属单质,而在第一章中我们学习了钠、初中时我们还学习了铁,请同学们分别以Na 和Fe 为例,预测一下镁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发散思维来大胆预测一下镁的化学性质)

[总结] 从分类观的角度来总结学生的预测(非金属、化合物)

[板书] 1)与非金属反应

2Mg+O 2===2MgO [讲述] 镁在纯氧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固体。

[过渡] 那么镁在空气中点燃结果会如何呢?仅仅有氧化镁生成吗?

[引导] 我们知道空气中除了氧气还有氮气、二氧化碳等,那么镁在空气中燃烧是否还会和空气中的其它组分反应呢?空气中78%的是氮气,而且氮气由于氮氮三键的存在,而使他的性质很不活泼,但是如果我们将燃着的镁条放在盛有氮气的集气瓶中,会怎样呢?有了这样一个疑问,我们来看下面一个小动画(多媒体投影)

[板书] 3 Mg +N 2 === Mg 3N 2 (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产物)

空气中除了氧气、氮气之外,还有二氧化碳。我们都知道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那么如果我们将燃着的镁条放在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燃着的镁条会不会熄灭呢?带着这个疑问,下面我们就来用

点燃

点燃

实验来说明一下问题。

[探究二] 制取CO2气体,然后取一根镁条,夹于坩锅钳上,将其在酒精灯上点燃后插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现象:燃着的镁条在CO2中继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在集气瓶的内壁有黑色固体附着。

(归纳出镁可以和一些化合物发生反应)

[板书] 2)与化合物反应:

点燃

2Mg+CO2 === 2MgO+C

[讲述] 在该反应中镁体现还原性,二氧化碳体现氧化性。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由镁引起的火灾能否用泡沫灭火器灭火?(要求学生课后思考由镁引起的火灾应该如何灭火?)

[引导] 前边我们学习过金属钠,知道钠可以和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那么,镁是否有同样的性质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探究三]取一试管,向其中加入2-3mL蒸馏水,并向其中滴入几滴酚酞指示剂,然后将一小段用砂纸除去其表面的氧化膜的镁条,投入水中,观察现象,并作实验记录;然后将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立即将试管移开酒精灯,观察现象并作实验记录

[总结] 镁与水反应的现象及结论

[板书] Mg+2H2O(热)===Mg(OH)2+H2↑(由学生完成)

[引导] 同学们刚刚预测镁还可以和酸发生反应,初中我们就学习了镁和盐酸反应可以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这样我们就知道镁和酸反应的实质是和什么反应?(学生回答:与氢离子反应)

[板书] Mg+2H +=Mg2+ +H2↑

[总结] 镁的主要化学性质,同时提出氧化镁是碱性氧化物,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课堂练习]

1.分析镁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A、C

B、MgO

C、MgCO3

D、Mg3N2

2.由海水制备无水氯化镁,主要有以下步骤:①在一定条件下脱水干燥;②加熟石灰;③加

盐酸;④过滤;⑤浓缩结晶。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②④⑤③①(B)③②④①⑤

(C)③④②⑤①(D)②④③⑤①

【作业】:

1、调查小报告:

上网查阅我国海水提镁开发和利用

专题+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教学案) 【考试说明】 1.掌握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掌握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3.了解铝、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命题规律】 有关Al及其化合物知识在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铝三角”是命题的出发点。高考中常以选择题型结合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考查Al及其化合物的转化;以化工流程图中铝土矿的开发为载体以填空题型考查镁、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备等。 一、铝、镁的性质及应用 1.铝的结构和存在 铝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ⅢA族,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然界中的铝全部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2.金属铝的物理性质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自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电性和传热性等,密度较小,质地柔软。 3.金属铝的化学性质写出图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O2 ①Al 点燃点燃――→4Al+3O2=====2Al2O3 常温――→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点燃 ②2Al+3Cl2=====2AlCl3 酸③Al 氧化性酸―――→遇冷的浓硫酸或浓硝酸钝化 非氧化性酸―――→2Al+6HCl===2AlCl3+3H2↑ ④2Al+2NaOH+2H2O===2NaAlO2+3H2↑高温 ⑤2Al+Fe2O3=====Al2O3+2Fe(铝热反应) 4.对比记忆镁的化学性质 铝镁点燃2Mg+O2=====2MgO 与非金属反应能被Cl2、O2氧化点燃3Mg+N2=====Mg3N2 能与沸水反应Mg+与水反应反应很困难△2H2O=====Mg(OH)2+H2↑不反应能在CO2中燃烧:2Mg+点燃CO2=====2MgO+C 与碱反应能溶于强碱溶液能与Fe2O3、M nO2、Cr2O3等与某些氧化物反应金属氧化物发生铝热反应 5.铝的用途 纯铝用作导线,铝合金用于制造汽车、飞机、生活用品等。二、铝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铝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难溶于水,有很高的熔点。 (2)化学性质 两性氧化物— 与HCl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与NaOH反应――――→Al2O3+2NaOH===2NaAlO2+H2O 2.氢氧化铝 (1)物理性质

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Unit 2 teaching design of sodium, magnesium and their compounds

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在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本教案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 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 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问题导读】 1、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 钠的化学性质。 2、掌握钠的化合物的性质,掌握钠及其化合物的有关计算【主干知识】一、钠的性质物性:色,质地,密度____(其中,的密度小 于 g/ml),熔沸点_____,导电导热性____。 [思]:检 验煤油中是否有微量水,通常用什么试剂? 金属钠很软,用刀切开 可以看到它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是热和电的良导体;它的密 度为0.97g/cm3,比水的密度还小;而且熔点(97.8℃)、沸点(882.9℃)都较低。化性: (1)跟氧气反应:△ na+o2 ──(切面很快变___,na2o加热时不稳定易转化成 ____)na+o2 ──(_____火焰,

大量烟,生成__________固体)以上反应说明na2o2比 na2o (稳定或不稳定)。 (2)在氯气中燃烧:2na+cl2 = (现象:) (3)钠与硫混合研磨即生成na2s: na+s--- (4)钠与水反应,可见到下列现象: ①钠投入水中并浮在水面上--密度小于水。 ②同时钠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并在水面上向各方向迅速游动最后消失——熔点低。 ③钠立即跟水反应,并放出热量,发出嘶嘶响声,产生气体。 ④反应后的水溶液使酚酞变红——与水反应生成 naoh。该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钠与酸反应:钠与酸的反应比水反应更激烈,极易爆炸,要特别小心。 (6)钠与醇的反应试描述钠与乙醇反应的现象:_ (7)与盐溶液的反应与fecl3溶液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 与碳酸氢钙溶液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钠的存放和取用少量金属钠可保存在煤油里,大量的金属钠则存人在铁筒中用石蜡密封。取用时一般先用镊子把钠从煤油中夹出来,并用滤纸把表面的煤油吸干,然后用小刀切下绿豆

1 专题2第二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方程式汇总 1. 钠的制取:2NaCl (熔融) 2Na +Cl 2↑ 2. 钠露置空气中变暗: 4Na+O 2=2Na 2O 钠的燃烧: 2Na+O 2Na 2O 2(淡黄色) 3. 钠投入水中: 2Na+2H 2O=2NaOH+H 2↑ ( 2Na+2H 2O=2Na ++2OH –+H 2↑ ) 4. 钠与硫酸铜溶液:2Na+2H 2O+CuSO 4=Na 2SO 4+Cu(OH)2↓+H 2↑ (2Na+2H 2O+Cu 2+-=2Na ++Cu(OH)2↓+H 2↑ ) 5. 钠与熔融的TiCl 4反应: 4Na +TiCl 4(熔融) 4NaCl +Ti 6. 过氧化钠与水:2Na 2O 2+2H 2O=4NaOH+O 2↑ ( 2Na 2O 2+2H 2O=4Na ++4OH –+O 2↑ )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7. 少量CO 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2NaOH+CO 2=Na 2CO 3+H 2O ( 2OH – +CO 2= CO 32–+H 2O ) 足量CO 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NaOH+CO 2=NaHCO 3 ( OH – +CO 2=HCO 3- ) 8.氢氧化钠溶液与醋酸反应:CH 3COOH+NaOH =CH 3COONa+H 2O (CH 3COOH+OH - =CH 3COO - +H 2O ) 9.碳酸钠与酸的反应:Na 2CO 3+HCl =NaCl+ NaHCO 3(酸少量) ( CO 32–+ H += HCO 3- ) 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酸足量) (CO 32–+ 2H +=CO 2↑+H 2O ) 10. CO 2通入碳酸钠溶液:Na 2CO 3+H 2O+CO 2=2NaHCO 3 ( CO 32–+H 2O+CO 2=2HCO 3- ) 11. 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2NaHCO 3Na 2CO 3+H 2O+CO 2↑ 12. 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反应:NaHCO 3+ HCl =NaCl+H 2O+CO 2↑ ( HCO 3- + H + =CO 2↑+H 2O ) 13. 碳酸氢钠溶液加入适量氢氧化钠:NaHCO 3+NaOH= Na 2CO 3 + H 2O ( HCO 3-+OH -=CO 32–+H 2O ) 14. 碳酸氢钠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NaHCO 3+Ca(OH)2(过量)=CaCO 3↓+NaOH+H 2O 2NaHCO 3+Ca(OH)2(少量)=CaCO 3↓+Na 2CO 3+H 2O 15. 镁的制取: MgCl 2(熔融) Mg +Cl 2↑ 16. 镁在N 2中燃烧: 3Mg+N 2 点燃 2Mg 3N 2 17. 镁在CO 2中燃烧: 2Mg+CO 2 点燃 2MgO+C 高温 通电 通电

第2课时 从海水中提取镁 从海带中提取碘 发 展 目 标 体 系 构 建 1.初步了解海洋化学资源的分布,了解从海水或海 产品中提取镁、碘单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依据 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综合利用资源。 2.认识化学理论与技术在资源利用中发挥的积极 作用,培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化学核心素养。 一、从海水中提取镁 1.镁的存在 自然界中的镁主要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地壳和海水中。 2.从海水中提取镁 (1)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其简单流程如下: 海水中的Mg 2+――→①Mg(OH)2――→②MgCl 2――→③Mg ①MgCl 2+Ca(OH)2===Mg(OH)2↓+CaCl 2, 离子方程式为:Mg 2++2OH - ===Mg(OH)2↓; ②Mg(OH)2+2HCl===MgCl 2+2H 2O , 离子方程式为:Mg(OH)2+2H +=== Mg 2++2H 2O 。 ③MgCl 2(熔融)=====通电Mg +Cl 2↑。 微点拨:由MgCl 2·6H 2O 加热制取无水MgCl 2时,要不断通入干燥的HCl 气体,防止MgCl 2 水解生成Mg(OH)2。 3.镁的性质 (1)镁的原子结构 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镁离子。 (2)镁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金属,密度较小,熔点较低,硬度较小,易传热、导电。 (3)镁的化学性质

镁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以与非金属单质、水、酸、盐以及某些氧化物反应。 ①与N 2反应 反应方程式:3Mg +N 2=====点燃Mg 3N 2。 ②与CO 2反应 反应方程式:2Mg +CO 2=====点燃2MgO +C 。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物质并附有黑色固体。 ③与稀硫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Mg +2H +===Mg 2+ +H 2↑。 (4)镁的重要应用 镁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密度小,能与Cu 、Al 、Sn 、Mn 、Ti 等金属形成合金,这些镁 合金硬度和强度都较大。其应用有: ①镁合金制造火箭、导弹和飞机的部件等。 ②氧化镁是优质的耐高温材料,其理由是熔点高达2 800 ℃。 二、从海带中提取碘 1.海带中提碘 (1)流程:干海带→浸泡→氧化→过滤→提纯→碘单质。 (2)以氯气为氧化剂,制取碘单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l 2+2KI===2KCl +I 2。 2.加碘食盐中碘元素的检验 (1)实验步骤及证明方法:将加碘食盐溶解后加入白醋,然后将混合溶液滴在碘化钾淀粉 试纸中央,观察试纸是否变蓝色。 (2)IO -3和I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IO -3+5I -+6H +===3I 2+3H 2O 。 3.碘与人体健康 人体缺碘时会患甲状腺肿大,我国通过加碘食盐来补充碘元素,加碘食盐中添加的含碘 物质一般是KIO 3。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海水中提取Mg 既涉及复分解反应又涉及置换反应。 (×) (2)镁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MgO 。 (×) (3)可以通过在食盐中添加碘单质来帮助人们提高碘的摄入量。 (×) (4) 实验室从海带中提取单质碘的方法是:取样→灼烧→溶解→过滤→萃取。(×) 2.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有人设计如下步骤: ①将海带灼烧成灰,在灰中加水搅拌;②加四氯化碳充分振荡静置;③通入氯气;④过

专题二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 镁的性质 一、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索和认识镁的性质。 2.了解金属镁及化合物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讨论交流及实验结果讨论的过程,掌握合作学习的一般方法。 2.通过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了解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实验探究金属镁性质,体会化学科学对人类的贡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 体验自主学习过程,养成乐于观察,勤于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学习过程。 3. 通过对教材中实验的进一步理解和应用,使学生懂得事物合理的相对性,鼓励学生在对个体案例的发散性思考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镁的性质 难点:镁的性质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自主学习法、归纳法、引导法、观察法 四、实验准备: 仪器:试管、试管夹、镊子、坩埚钳、胶头滴管、火柴、酒精灯等。 试剂:镁(已打磨和没打磨)、酚酞、CO2、蒸馏水等。 五、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教师表演小魔术】 镁棒生火 【教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镁的性质 【板书】镁 【PPT展示】通过多媒体展示关于镁用途的图片。 【板书】用途 【教师引导观察】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引导学生观察试剂瓶中的金属镁,并小结出镁的物理性质。 【板书】物理性质 【教师提出疑问】为什么有些镁条是“灰色”的,镁有哪些化学性质呢?现在先请一位同学画出镁的结构示意图而进行分析镁的化学性质。 【教师小结】从镁的结构示意图分析可知:镁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小组讨论】根据已学知识点,总结出镁能与什么物质反应?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实验探究1:Mg与H2O的反应 观看 学生小结出Mg相关 的用途。 每小组学生取出镁条, 并根据金属同性小结出镁 的物理性质。 学生完成学案上的 相关内容。 投影学生学案上的答案。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并根据完成学案表格。 用小魔术激起学生的兴 趣和求知欲并引出本节 课的内容。 引导学生注重新旧知识之间 的联系。并渗透研究问题的 科学方法。 培养学生建构起结构决定物 质性质的思维模式。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锻 炼学生团结合作解决问题能 力,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 学生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

钠、镁及其化合物 知识点 一、钠及其化合物 (一)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固体、有金属光泽、密度比煤油大比水小、质软、熔点低、能导电导热。 (二)钠的化学性质: 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只有一个电子,极易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因此,金属钠化学性质很活泼,表现出强还原性,常做还原剂。 1.钠与水反应 杯上加盖玻璃片。 观察到的现象及由现象得出的结论有: (1)钠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 (2)钠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钠的熔点低) (3)钠在水面上四处游动(有气体生成) (4)发出嘶嘶的响声(生成了气体,反应剧烈) (5)事先滴有酚酞试液的水变红(有碱生成) 反应方程式: 2Na + 2H2O=2NaOH + H2↑ 2.钠与氧气反应 在常温时: 4Na + O2 =2Na2O (白色粉末) △

在点燃时:2Na+O2=Na2O2 (淡黄色粉末) 3.钠与钛、锆、铌等金属氯化物反应 700℃~800℃ 4Na+TiCl4(熔融)= 4NaCl+Ti(条件为高温且需要氩气做保护气) 4.与酸溶液反应 钠与水反应本质是和水中氢离子的反应,所以钠与盐酸反应,不是先和水反应,钠与酸溶液的反应涉及到钠的量,如果钠少量,只能与酸反应,如钠与盐酸的反应:2Na+2HCl=2NaCl+H2↑ ,如果钠过量,则优先与酸反应,然后再与酸溶液中的水反应。 5.与盐溶液反应 将钠投入盐溶液中,钠先会和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如果能与盐反应则继续反应。 如将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2Na+2H2O=2NaOH+H2↑ 2NaOH+CuSO4=Na2SO4+Cu(OH)2↓ (三)钠的制取、保存及用途: 1.钠的制取:电解熔融氯化钠 电解 电解2NaCl(熔融)= 2Na+Cl2↑ 2.钠的保存:钠应保存在煤油或者石蜡油中,使之隔绝空气和水。 3.钠的用途:①制取Na2O2等化合物; ②钠钾合金为液态合金,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热交换液体; ③做强还原剂,将有些稀有金属从它们的卤化物中还原出来;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第二课时)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海水中的资源情况,了解海水资源开发和利用前景。 (2)了解化学方法在海水资源开发中的作用,并掌握简单的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和体会化学在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意义和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揭示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系,树立资源保护意识及合理开发意识。 教学重点海水中食盐的提取、溴的提取以及海带中碘的检验和提取 教学难点溴的提取以及海带中碘的检验和提取 教学过程 【引言】为什么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互不相让?钓鱼岛自古以来说是中国的,下面同学们来看下面的资料。由资料我们得知海水是名副其实的液体资源宝库!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包括水资源、化学资源、生物资源、能源等,今天我们重点学习的内容是水资源、化学资源。现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0倒数第二自然段,找出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有哪几种?它们的优缺点是什么?并填写学案。 请两个学生回答问题,多媒体体展示结果。 【过度】海洋是诱人的宝藏,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是化学的使命。那么,海水含有哪些化学元素呢?请看一组数据。 【投影】 【提问】假如你是开发商,你将选择怎样的开发方向? 【小组活动】每4人一组讨论方案,最后小组代表发言。 (要求:1、你将开发哪种元素?理由。2、从海水中提取该元素的方法或初步方案?3、在化学原理上,你需要老师给予哪些方面的帮助?4、尝试用流程图表示提取方案。) 【讨论方案】(应抓住“海水提盐”这一学生熟悉的工业过程,体会“自然界获取物质的一般方法与思路”) 【讲述】1、感受化学工业(“海水提盐”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工业过程,深入剖析其过程,有利于对 “原理与方法”的掌握) 海水提取NaCl流程: 【小结】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的一般方法(化学原理)成分?提纯?成分?利用? 成分? 如何检验?

高中化学《镁的提取及应用》教案1 苏教版必 修 01 一、学习目标1 通过对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的讨论,掌握其中的反应原理和生产流程2了解镁的物理性质,掌握镁的化学性质 二、重点、难点1 设计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工业流程图2了解并掌握镁的化学性质 三、预习导引一、镁的提取参照书本 P55,图2-12 设计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图:1提取镁的工业流程:2 书写流程图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若是离子反应,则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1)利用贝壳制取石灰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沉淀 Mg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提取 MgCl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4)制取金属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二、镁 3、写出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4 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与 CO2反应: (1)现象: (2)化学方程式: 与 N2反应: (1)现象: (2)化学方程式: 与酸反应: (1)现象: (2)离子方程式: 三、镁的用途(自学)1 __________制造飞机、火箭和导弹的部件等。 2制造信号弹和焰火。 3氧化镁是优质的耐高温材料。

实验中学化学 必修1、专题二、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 一、物理性质:钠是银白色的金属,质软,密度比水小,熔点低,是热和电的良导体。在取用钠时,用刀刚切割的钠截面,能看到是银白色的,不过很快变暗,是因为被空气中O2氧化所致。 二、化学性质:(金属钠参与反应中,钠失去电子,呈+1价,体现强还原性) 1、在常温下4Na+O22Na2O(白色) 2、在点燃条件下:2Na+O 2Na2O2(淡黄色);火焰颜色为黄色。 3、与Cl2反应:2Na十Cl 22NaCl;先在空气中点燃,再放入氯气中燃烧,出现黄色火焰。 4、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实验现象:钠放入水中后,浮在水面上(密度比水小),立即与水剧烈反应,同时钠熔化成闪亮的银白色小球(熔点低),并迅速四处游动(反应生成气体推动其游动),发出咝咝的响声(生成H2燃烧发出声音),最后逐渐消失,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反应生成有碱NaOH)。可概括为如下五个字:浮、游、熔、响、红。 说明:①钠与水反应是一个离子反应:2Na+2H2O2Na++2OH-+H2↑ 其反应的实质是钠与水电离出OH-的反应。 ②钠与水反应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H2O,还原剂:Na。 5、钠与熔化状态下的盐反应:钠与溶化状态下的盐反应置换出金属单质 如: 注意:①钠与盐溶液反应不能置换出金属单质,在盐溶液中它先与水反应。如钠置放在CuSO4溶液中发生反应:2Na+2H2O2NaOH-+H2↑;2NaOH+CuSO4Cu(OH)2↓+Na2SO4②钠与熔化状态下的盐反应,有实际意义的是冶炼稀有金属,如冶炼钛、锆、铌、钽等。这些反应都是利用钠的强还原性。 ③因为钠会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反应,所以保存在煤油中,如果实验室中不小心钠着火,应采用干砂扑灭。 6、钠的用途:钠和钾合金常温下是液体,用于快中子反应堆作热交换剂。高压钠灯发出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用于道路和广场照明,冶炼一些稀有金属。 7、钠的工业制法:2NaCl(融熔)通电 2Na(负极)+Cl2↑(正极) 练习(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钠的还原性很强,可以用来冶炼金属钛、锆、铌等 B.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钠元素只能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 C.钠是一种灰黑色的固体D.钠的质地软,可用小刀切割 2.金属钠才期暴露在空气中,它最后会变成() A.Na2O B.Na2O2C.NaOH D.NaCO3 3.少量钠应保存在() A.密闭容器中B.水中C.煤油中D.汽油中 4.金属钠着火时,可以灭火的物质是() A.水B.砂子C.煤油D.二氧化碳 5.钠与水反应时产生的各种现象如下:() ①钠浮在水面上;②钠沉在水底;③钠熔化成小球;④小球迅速游动逐渐减小,最后消失; ⑤发出嘶嘶的声音;⑥滴入酚酞后溶液显红色。 A.①②③④⑤B.全部C.①②③⑤⑥D.①③④⑤⑥ 6.金属钠与下列溶液反应时既有沉淀又有气体生成的是() A.KOH B.NaHCO3C.BaCl2D.CuSO4 7.将一小块钠投入到NH4Cl溶液中,产生的气体是() A.O2和H2B.只有H2C.只有NH3D.H2和NH3 8.已知NaH和H2O反应生成H2和NaOH,反应中1molNaH() A.失去1mol电子B.得到1mol电子 C.失去2mol电子D.没有电子得失 9.将等质量的钠分别投入质量和质量分数均为100g和9.8%的HCl,H2SO4,H3PO4溶液中,金属 钠完全参加了反应。则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比是() A.1∶2∶3 B.3∶2∶1 C.1∶1∶1 D.无法计算 10.某物质灼烧时,焰色反应呈黄色,则该物质一定是() A.含钠元素B.钠的化合物C.是金属钠D.含有钠离子 11.将4.6g钠投入95.4g水中,所得到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A.等于4.6% B.等于8%C.大于8%D.小于8% 12.已知钡的活动性处于钾和钠之间。下列反应可以实现的是() A.钡可以从氯化钾溶液中置换出钾B.钡可以从冷水中置换出氢而得到氢气 C.钡可以从氯化钠溶液中置换出钠D.在溶液中钡离子可以氧化金属锌 13.一定温度下,向饱和NaOH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温度。下列叙 述中,合理的是() A.NaOH溶液浓度增大,并放出H2B.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不变,有H2放出 C.总溶液的质量增大,有H2放出D.总溶液的质量不变,有H2放出 14.钠与水水反应时的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A.钠的熔点低B.钠的密度小C.有强还原性D.钠的硬度小 15.工业上制取金属钠的方法是() A.用H2还原氯化钠B.电解熔融氯化钠C.电解饱和食盐水 D.钾与氯化钠溶液反应

基于核心素养的镁教学设计 常山一中余银飞 一、教材和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苏教版)中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中的一部分教学内容。本专题开宗明义地提出了学习重点是如何从海水中获取人类需要的物质,教材通过介绍海水中碘、溴和镁的工业提取方法,将物质的提取与性质融合在一起,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中有着重要作用。 镁是继钠以后学习的第二种金属,在认知水平上要求相对较低,本节课基本上依靠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迁移即可完成学习任务,但对于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产实际却比较生疏,因此需要教师适时加以引导,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可创设情景如模拟实验等手段使问题直观化,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 二、教学目标 (1)能从宏观的实验现象建构镁的化学性质,并学会从微观角度表征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金属镁的活泼性,会用符号表征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并以此诊断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水平,发展学生水溶液中化学反应的认识水平。 (2)通过证据推理、模型认知和实验探究模拟海水和卤水中提取镁,通过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观察记录,收集证据,分析得出结论等途径,诊断并发展学生证据推理、模型认识与实验探究的水平,并以此发展学生认识方式和认识思路水平。 (3)以电解氯化镁产生氯气的处理,让学生体会到工业生产中的循环使用和变废为宝,主动关心与环境保护等社会热点问题,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理论与生产、生活的联系的认识水平,形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和谐共处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及课时安排 教学重点: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原理和流程,镁的化学性质,进一步理解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建构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 课时安排:本节内容拟安排1课时,主要学习内容为建构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镁的 化学性质,通过实验探究从模拟海水和卤水中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剂的选择,诊断并发展学生证据推理、模型认识与实验探究的水平。 四、教学设计构想 本节课内容包含了“从海水中提取镁”和“镁的性质”两部分,我在教学中设计了“明”、“暗”两条线索。明线为“从海水中提取镁”,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海水资源的特点和工业生产中的经济效益、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等问题,层层深入探讨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原理、流程。由于之前学生在有关金属钠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学习过程中,已有了一定的学习思路并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因此将“镁的性质”学习设计为暗线,穿插在“从海水中提取镁”这条明线中,并通过“发现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三个环节来完成

案例:《镁的提取及应用》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化学1) 教材分析: “镁的提取及应用”一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 (苏教版)中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中的一部分教学内容。本专题开宗明义地提出了学习重点是如何从海水中获取人类需要的物质,教材通过介绍海水中碘、溴和镁的工业提取方法,将物质的提取与性质融合在一起,在当前“一纲多本”背景下,人教版、苏教版、鲁科版中都渗透了化学能更好的服务社会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对开发自然资源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镁及其化合物如氯化镁和氢氧化镁等性质通过资料卡片的形式让学生自学成为解决从海水中提取镁这一中心课题的辅助信息,这种编写思路反映了新教材把如何获取物质放在重要位置,突出了化学的实用性,与老教材(结构—性质—用途—制取)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重点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镁是继钠以后学习的第二种金属,在认知水平上要求相对较低,本节课基本上依靠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迁移即可完成学习任务,同时通过镁的工艺流程图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改写为离子反应方程式也是对离子反应的一个复习。 学情分析: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一年级,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对学生有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从定性到定量,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从单因素的简单逻辑思维到多因素的复杂逻辑思维,从一种物质到一类物质等等,因此高一阶段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同时高一阶段也是学生心理发展上的一个关键时刻,所以在高一化学教学中乃至整个教学中保护培养与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本节课从金属镁的应用引入,由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工业上是如何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以学生实验探究为活动载体,有效提升学生实践、探索、创造的能力。 通过前面的学习可以将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习思路运用到镁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中来,学生能从中感受到将已有知识运用于新知识学习和生产实际中的乐趣,学习的热情也会提高。在此之前,学生受知识储备的限制,对于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际比较生疏,因此需要教师适时加以引导,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并创设情景如模拟实验等手段使问题直观化,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 教学目标: 1.了解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原理与流程。 2.了解镁的原子结构、性质、存在及应用,感受“化学是真实的,有用的”。 3.结合资料卡片,准确获取相关信息,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质疑、动手实验,完善设计方案,培养科学思维方法,提升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镁的提取流程和原理 教学难点:镁的提取流程和原理 教学方法:问题解决、实验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仪器材料:胶头滴管、试管、试管架 药品试剂:0.06mol/LMgCl2溶液、3mol/LMgCl2溶液、1mol/L 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 教学流程图:

一、知识梳理 (一)钠 1.物理性质 银白色金属,质软,密度比水小钠的密度大于煤油小于水熔点低、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2.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①Na与O2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2点燃Na2O2。 ②Na在常温下露置于空气中的化学方程式为:4Na+O2===2Na2O ③Na与S的反应为:2Na+S===Na2S (2)与水的反应 ①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②实验现象 a.“浮”:将钠投入水中,钠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 b.“熔”:钠熔化成小球。说明钠的熔点低,且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c.“游”: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说明有气体生成。 d.“响”:有嘶嘶的响声。说明有气体产生且剧烈。 e.“红”:反应后的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说明反应生成了碱。 (3)钠用于钛、锆、铌、钽等金属氯化物中置换出金属单质 例如:TiCl4+4Na 700~800℃Ti+4NaCl 3.钠的制取 电解熔融氯化钠 4.钠的保存 实验室中通常把少量钠保存在煤油中,目的是防止Na与空气中的O2和水蒸气发生反应。 (二)钠的几种重要化合物 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氧化钠(Na2O) 过氧化钠(Na2O2) 颜色状态白色固体淡黄色固体 电子式 氧化物类型碱性氧化物过氧化物

氧元素化合价-2 -1 阴阳离子数之比1∶2 1∶2 生成条件常温下加热或点燃金属钠 稳定性不稳定,可继续氧化稳定 跟水反应Na2O+H2O===2NaOH 2Na2O2+H2O===4NaOH+O2↑ 跟CO2反应Na2O+CO2===Na2CO32Na2O2+2CO2=== 2Na2CO3+O2 跟酸反应Na2O+2HCl===2NaCl+ H2O 2Na2O2+4HCl=== 4NaCl+2H2O+O2↑用途制NaOH,用途较少作供氧剂、氧化剂、漂白剂等 2.氢氧化钠 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 (1)主要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潮解,易溶解于水,并且放出大量的热量,有强腐蚀性。 (2)主要化学性质:为一元强碱,具有碱的通性。 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名称及化学式碳酸钠(Na2CO3) 碳酸氢钠(NaHCO3 俗名纯碱、苏打小苏打 颜色、状态白色粉末白色细小晶体 水溶性易溶于水可溶于水 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 === 2NaCl+H2O+CO2↑ NaHCO3+HCl ===NaCl+H2O+CO2↑ 热稳定性受热难分解 2NaHCO3Na2CO3+H2O+CO2↑ 与NaOH 不反应NaHCO3+NaOH===Na2CO3+H2O 与Ca(OH)2Na2CO3+Ca(OH)2=== CaCO3↓+ 2NaOH NaHCO3+Ca(OH)2===CaCO3↓+NaOH+H2O 或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 相互转变(三)镁 1.镁的提取 海水Mg(OH)2MgCl2·6H2O Mg Cl2 MgCl2 加盐酸 浓缩结晶石灰乳脱水电解 贝壳CaO 煅烧水

铝、镁及其重要化合物 最新考纲 1.掌握铝、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2.了解铝、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考点一 铝、镁的性质及应用 1.铝的结构和存在 铝位于元素周期表第3周期ⅢA 族,原子结构示意图为。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自然界中的铝全部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2.金属铝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密度较小,质地柔软。 3.金属铝的化学性质 写出图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4Al +3O 2=====△ 2Al 2O 3 ②2Al +Fe 2O 3=====高温 2Fe +Al 2O 3 ③2Al +6H +===2Al 3+ +3H 2↑ ④2Al +2OH -+6H 2O===2[Al(OH)4]- +3H 2↑

5.铝的用途 纯铝用作导线,铝合金用于制造汽车、飞机、生活用品等。 6. (1)铝在自然界中有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 (2)MgO与Al粉的混合物也可称为铝热剂() (3)冶炼铝时常用焦炭做还原剂() (4)铝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得到铝盐,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盐() (5)相同质量的镁条分别在足量的CO2和O2中完全燃烧,所得固体的质量相同() (6)工业上制造镁粉时,可将镁蒸气在N2中冷却() 答案(1)×(2)×(3)×(4)×(5)×(6)× 1.依据Al单质的性质,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铝的化学性质活泼,为什么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铝制品通常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能? (2)Al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有人说“Al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恰当?为什么? (3)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反应机理是怎样的?请用双线桥法标出该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 答案(1)铝在常温下迅速被氧气氧化,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铝不再被氧化,因而铝制品通常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能。 (2)不恰当。金属性是指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非金属性是指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铝无论是溶于强酸,还是强碱溶液,都是Al失去3e-,化合价升高(为+3价),均做还原剂,因而铝具有较强的金属性。 (3)铝先与强碱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H2和Al(OH)3,Al(OH)3可溶于NaOH生成Na[Al(OH)4]和H2O,反应中Al为还原剂,水为氧化剂。 2.镁粉能溶于浓氯化铵溶液,且产生两种气体,请结合镁单质的性质及平衡移动理论解释这事实。 答案在氯化铵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NH+4+H2O NH3·H2O+H+,溶液呈酸性,Mg是活泼的金属,能与H+反应产生H2,使上述水解平衡向右移动,逸出氨气。

知识点归纳: 从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看,其最外电子层上只有一个电子,因此,极易将这一电子失去,而达到稳定结构,形成+1价的钠阳离子(Na+)。即金属钠的原子结构决定了其性质的活泼。因其易失电子被氧化,故金属钠是还原剂。 钠的物理性质 钠是银白色金属,质软(可用刀切割),密度小(0.97g/cm3),熔点低,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钠的化学性质 由于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所以钠的化学性质极活泼,具有强还原性,是强还原剂,具有金属的典型性质。 1. 与非金属反应 (1)与氧气的反应 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表面变暗。 4Na+O2=2Na2O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2)与硫反应 2Na+S=Na2S(研磨易爆炸) (3)与氯气反应(发出黄色火焰,产生白烟) 2. 与水反应 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及现象解释如下:

注:钠与水反应在钠的周围有白雾生成,此白雾是氢气燃烧产生的水蒸气。 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H2O=2NaOH+H2↑ 该反应的实质是钠原子与水电离出的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 注: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可概括为“浮、熔、游、响、红”,并结合钠的性质进行记忆。 3. 与酸反应 钠与酸反应比与水反应更加激烈,极易爆炸。 钠与盐酸反应2Na+2HCl=2NaCl+H2↑ 钠与稀硫酸反应2Na+H2SO4 =Na2SO4 +H2↑ 钠与酸溶液反应的实质是:钠与酸电离出来的H+直接反应,而不是钠先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和酸溶液反应。因为钠与水反应时,得电子的是水电离的H+,而酸中H+浓度大于水中H+的浓度。 4. 与盐的反应 将一小粒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除观察到与水反应相同的现象外,还看到蓝色沉淀生成。这是因为钠先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再与盐CuSO4发生复分解反应

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张玉清 2006-5-9 教学目标: 通过生网上查资料、讨论、实验方案的设计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从海水中提取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素养,形成可持续发展、资源综合利用的价值观。 重点:从海水中提取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 难点:方案的设计和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 问:为什么日韩在独岛问题上互不相让? 问:海水资源主要分为几大类?海水中含有多少种元素? 问:如何提取海水中有用的化学资源 1?海水淡化 讨论、交流有关海水淡化的方法 归纳有关方法 2?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 交流、展示学生的预习作业,教师点评归纳有关方法 3?从海水中提取碘 、> A -A- 讨论有关万案 分组探究实验:从海带中提取碘 归纳有关方法 归纳小结:从海水中提取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 4 ?从海水中提取镁 作业:根据课本资料和网上资料,设计从海水中提取溴的实验方案。

[课前准备] 1 .将海带(约20g)烧成灰,上课时带来。 2.(上网)查找资料: 日本和韩国最近的热点冲突事件是什么? 海水中蕴含的资源主要有______________ 大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水淡化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利用太阳能淡化海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水中约含有_________ 种元素,海水中碘元素的总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海水中碘元素的含约是______________ ,海带中碘元素的含量约是海水中碘元素含量的_倍 海水中溶解的碘的矿物质中主要含有_______________ 离子。 全世界金属镁的年产量是____________ 万吨,目前世界上___________ %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 3?如何将海水中的食盐提取出来,并制备纯净的氯化钠?(填写下列框图,写出有关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注:卤水中主要含有Na+、K+、Ca2+、Mg2+、Cl—、SO42—、Br—、I—等离子。 有关离子方程式:

高考化学与镁及其化合物有关的压轴题附答案解析 一、镁及其化合物 1.金属镁是一种活泼的常见金属,有着广泛的用途。下图是金属镁和卤素反应的能量变化图(反应物和产物均为298 K时的稳定状态)。 (1)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MgI2中Mg2+与I-间的作用力小于MgF2中Mg2+与F-间的作用力 ②MgBr2与Cl2反应是放热反应 ③化合物的熟稳定性顺序为: MgI2>MgBr2>MgCl2>MgF2 (2)请写出在一定条件下液溴与氟化镁固体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已知,金属镁在点燃的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2Mg+CO2→2MgO+C,现将a克镁放在盛有b L(标准状态下)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 (3)若容器中剩余二氧化碳,则残留固体物质_________ A 一定只有MgO B 一定有MgO,可能有C C 一定有MgO和C D 一定有C,可能有MgO (4)若反应容器中有氧气剩余,则容器内剩余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出现此种状况,容器中原来b L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应满足(用含a的代数式)__________。 (5)若容器中无气体剩余,残留固体中含有镁,则残留固体m的取值范围_________;若容器中无气体剩余,残留固体中没有镁剩余,则残留固体m的取值范围_________。 【答案】①② MgF2(s)+Br2(l)=MgBr2(s)+ F2(g) △H=+600kJ/mol B 5a 3 g b>V(O2)> 7a 15 (a+ 32b 22.4 )<m<(a+ 44b 22.4 ) 5a 3 <m< 23a 12 【解析】 【分析】 (1)①离子晶体中离子键越强,离子晶体越稳定; ②如果反应物能量之和大于生成物能量之和,则是放热反应; ③化合物的热稳定性与物质的能量大小有关,能量越小越稳定; (2)根据盖斯定律书写; (3)镁在燃烧时先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当氧气完全反应后,镁再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镁;

钠、镁及其化合物 一、学习目标 1.解钠、镁单质的生产原理 2.用实验的方法探索和认识钠、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能通过实验研究、对比研究来了解碳酸钠的性质,并知道它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3.知道离子反应的本质,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的离子反应;能区分强弱电解质,并能书写电离方程式。 4.通过经历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了解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 第一课时: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 【创设情景】教师叙: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食盐,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是由氯元素和钠元素组成的。在前面我们学习过了氯元素和氯单质的性质,今天我们再来探索钠元素和钠单质的性质。 [学生活动] 学生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实验1:用刀切割钠,观察钠切面的颜色、光泽。将钠暴露在空气中,继续观察钠切面的颜色、光泽的变化。 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投放相应的视频材料进行讲解。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完成如下空格: 1.金属钠的物理性质:状态颜色光泽 2.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的变化 3.金属钠的实验室保存方法 【学生活动】全体学生完成填空,请个别学生回答填写内容,教师评讲,并给出较完整的答案。 【学生活动】实验2: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盛有滴了几滴酚酞的小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活动] 实验3:用小刀切两、三小片金属钠放在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的一团玻棉上,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投放相应的视频材料进行讲解。 能和水、氯气等反应。金属钠化学性质是由金属钠的结构决定的。钠的核电荷数为11,请同学们画出金属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生活动】画出金属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