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培优 易错 难题(含解析)之综合题附答案

中考化学培优 易错 难题(含解析)之综合题附答案
中考化学培优 易错 难题(含解析)之综合题附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各步操作流程如下:

(1)在第①步粗盐溶解操作中要用玻璃棒搅拌,作用是_____。

(2)第⑤步“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分有:泥沙、BaSO4、Mg(OH)2、_____(填化学式)。

(3)在第③步操作中,选择的除杂的试剂不能用KOH代替NaOH,理由是_____。

(4)在利用粗盐制备精盐过程的第⑥步操作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_____。

(5)实验所得精盐的质量大于粗盐中NaCl的质量,原因是_____。

(6)某品牌纯碱中含有杂质NaCl,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研究:称取12g 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并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

①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g

②计算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

【答案】加速溶解CaCO3 BaCO3引入了新的杂质KCl除去溶液中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氯化钠 4.4g16.3%

【解析】

本题考查了氯化钠与粗盐提纯,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综合性较强,认真审题,理清反应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在第①步粗盐溶解操作中要用玻璃棒搅拌,作用是加快溶解速率;

(2)第②步中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第③步中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第④步中碳酸钠与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第⑤步“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分有:泥沙、BaSO4、Mg(OH)2、CaCO3、BaCO3;

(3)氢氧化钾会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氯化钾对氯化钠来说就是杂质。在第③步操作中,选择的除杂的试剂不能用KOH代替NaOH,理由是会带入新的杂质氯化钾;

(4)在第④、⑤步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在利用粗盐制备精盐过程的第⑥步操作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5)在第②③④步中均有氯化钠生成。在实验所得精盐的质量大于粗盐中NaCl 的质量,原因是反应生成了氯化钠。

(6)根据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图,可知(1)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O 2的质量为4.4g ,

(2)设:碳酸钠质量为x ,生成氯化钠质量为y ,

Na 2CO 3+2HCl ═2NaCl+H 2O+CO 2↑,

106 117 44

x y 4.4g

106=44 4.4x g ,117=44 4.4y g

x=10.6g ,y=11.7g , 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11.7(1210.6)1273 4.4g g g g g g +-+- ×100%=16.3%,

答: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6.3%。

2.漳州小吃手抓面,制作时要用发到大树碱,大树碱的主要成分是K 2CO 3.为了测定大树碱中K 2CO 3的质量分数,小文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用托盘天平称取10g 大树碱样品,在称量过程中发现天平指针如图所示,则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

(2)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为了准确量取水的体积,还需要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 (3)把大树碱样品和水加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大树碱完全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

(4)向配好的溶液中逐渐加入CaCl 2溶液,生成1g 沉淀(假设大树碱中其它成分不参与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 2+K 2CO 3═CaCO 3↓+2KCl ).计算大树碱中K 2CO 3的质量分数.

(5)小文同学在配制好溶液后,发现纸片上还有残留固体,则计算出的大树碱K 2CO 3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1)往左盘加树碱至天平平衡;(2)胶头滴管;(3)搅拌,加速溶解; (4)大树碱中K 2CO 3的质量分数为13.8%;(5)偏小。

【解析】

试题分析:(1)指针偏右,说明左盘大树碱样品小于10g ,则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往左盘加大树碱,至天平平衡;(2)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为了准确量取水的体积,还需要使

用的仪器是胶头滴管;(3)溶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4)设碳酸钾的质量为x,根据两种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l2+K2CO3═CaCO3↓+2KCl

138 100

x 1g

解得x=1.38g,所以大树碱中K2CO3的质量分数:(1.38g÷10g)×100% =13.8%;(5)纸片上还有残留固体,则溶液中溶质偏小,质量分数偏小。

考点:考查量筒、托盘天平的使用及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知识。

3.铁及其合金是日常生活最常用的金属材料,用途非常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一包烤花生的图片,袋内的脱氧剂对食品保质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取少量脱氧剂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脱氧剂的作用原理是其中的铁粉与氧气、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据此判断脱氧剂对食品具有防腐保鲜作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脱氧剂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b.脱氧剂吸收水分,使食品保持干燥

c.脱氧剂吸收氧气,防止食品发生缓慢氧化

(2)洗相液中含有较多的硝酸银,通常使用铁将其置换出来,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主要利用一氧化碳高温还原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来炼铁,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1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______________t。(结果保留1位小数)

【答案】固体部分溶解,有气体生成,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4Fe+3O2+

6H2O4Fe(OH)3bc Fe+ 2AgNO3 == 2Ag+ Fe(NO3)2Fe2O3+3CO 2Fe+3CO2 583.3

【解析】

(1). 由题中信息可知,脱氧剂的主要成分有铁,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观察到固体部分溶解,有气体生成,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2). 铁粉与氧气、水发生反应生

成氢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3O 2+ 6H 2O 高温4Fe(OH)3 (3). 脱氧剂对食品具有防腐保鲜作用的原因是脱氧剂吸收水分,使食品保持干燥、脱氧剂吸收氧气,防止食品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 (4).铁的活动性比银强,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方程式为: Fe+ 2AgNO 3 == 2Ag+ Fe(NO 3)2 (5).一氧化碳有还原性,高温下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Fe 2O 3+3CO 高温2Fe+3CO 2 (6).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等于生铁中铁的质量,设生铁的质量为x ,=

100%??化学式中某原子的个数其相对原子质量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则 1000t × 80%×256100%256+316

???? = 96%x x ≈583.3t

4.下图中,①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 、B 、C 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1)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2)A 、B 、C 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写字母编号)。

(3)A 和B 两种粒子的________________相同,所以它们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容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C 所表示的粒子的符号为________。

【答案】 22.99 B C 最外层电子数 得到 Cl -

【解析】

(1)由钠元素的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由钠元素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1,表示原子序数为11;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钠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2)根据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因为BC 的核内质子数相同,所以BC 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3)由图示可知A 、B 两者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7,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都容易得到电子;

(4)C 表示的粒子表示氯离子,符号为:Cl ?。

5.向碳酸氢镁[Mg (HCO 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NaOH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该白色沉淀作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I .Mg(OH)2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MgCO 3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Ⅱ.Mg(OH)2、MgCO 3受热均易分解,分别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Ⅲ.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固体,遇水变蓝。

(作出猜想)猜想一:只有Mg(OH)2;猜想二:只有MgCO 3:;猜想三:_____。

(实验1)

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步骤1取适量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

盐酸

有气泡产生猜想_____不成立

步骤2另取适量白色固体,充分加热,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无水硫酸

铜的U形管

_____猜想二不成立

小张查阅资料得知上述固体是碱式碳酸镁[XMgCO3?yMg(OH)2?3H2O],它不溶于水,受热易分解。

(实验2)

为进一步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小张取一定量白色固体,按下图装置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并测定各生成物的质量。

(1)反应结東后若没有继续通一会儿氮气就直接称量洗气瓶的质量,则测得的气体质量将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为测定各生成物的质量,导管口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3)实验数据:加热完全后剩余固体质量3.20g;浓NaOH溶液增重2.64g;浓硫酸增重1.44g则:x:y=_____。

(拓展延伸)

碱式碳酸镁可作阻燃剂,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选填字母)。

a.生成的固体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氧气;

b.分解时吸热,使温度难以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生成的气体降低了可燃物周围的氧气浓度。

【答案】Mg(OH)2、MgCO3一白色固体变蓝色偏小 e d b 3:2 abc

【解析】

【详解】

[作出猜想]

猜想一:只有Mg(OH)2;猜想二:只有MgCO3:;猜想三:Mg(OH)2、MgCO3。

故填:Mg(OH)2、MgCO3。

[实验1]

取适量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是因为碳酸镁和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另取适量白色固体,充分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无水硫酸铜的U 形管,白色固体变蓝色,是因为氢氧化镁分解生成了水,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2]

(1)反应结東后若没有继续通一会儿氮气,会导致反应生成的气体不能被完全吸收,就直接称量洗气瓶的质量,则测得的气体质量将偏小。

故填:偏小。

(2)为测定各生成物的质量,导管口的连接顺序为a→e ,d→b 。

故填:e ;d ;b 。

(3)加热完全后剩余固体质量3.20g ,说明氧化镁质量是3.20g ;浓NaOH 溶液增重

2.64g ,说明反应生成了2.64g 二氧化碳;浓硫酸增重1.44g ,说明反应生成了1.44g 水; 设碳酸镁质量为m ,反应生成氧化镁质量为n ,氢氧化镁质量为z ,

3

2MgCO MgO +CO 84

4044m n 2.64g 844044==m n 2.64g

加热↑

m =5.04g ,n =1.6g ,

氢氧化镁分解生成氧化镁质量:3.20g ﹣1.6g =1.6g ,

2

2Mg(OH)MgO +H O 58

40z

1.6g 5840=z 1.6g

加热

z =2.32g ,

根据题意有:x 5.04g 2.32g3 ==

y84582

:,

故填:3:2。

[拓展延伸]

碱式碳酸镁可作阻燃剂,其可能的原因:生成的固体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氧气;分解时吸热,使温度难以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生成的气体降低了可燃物周围的氧气浓度。

故填:abc。

6.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发生和收集O2的装置,填写在下表中(填字母).

选用药品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H2O2溶液、MnO2______

______

KMnO4______

(2)如果用MnO2与浓H2SO4加热制备O2,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

(3)选用F装置收集气体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反应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②开始反应后,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③收集气体后,将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

(4)实验室用KMnO4制备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若需制备3.2g O2,至少需要消耗

______gKMnO4(已知KMn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8)。

【答案】B A D或F C①②③2KMnO4K2MnO4+MnO2+O2↑31.6

【解析】

试题分析:(1)H2O2溶液与MnO2反应为“固体+液体,不加热型”,选用B装置。加热KMnO4固体反应为“固体+固体,需加热型”,选用A 装置(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集气法;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故D 或F。(2)MnO2与浓H2SO4加热反应为“固体+液体,需加热型”,选用C 装置(试管口向上倾斜)(3)全部正确。

(4)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需注意配平的系数。

2KMnO4K2MnO4+ MnO2+ O2↑

2×158 32

X 3.2g

,解得X=31.6g,故消耗31.6g KMnO4。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装置的选择、气体收集方法的操作掌握判断及有关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知识。

7.根据下列数型图像回答:

(1)图一是用盐酸和氢氧化钠进行中和反应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向盐酸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mg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填离子符号)

(2)图二是20℃时,取10mL10%的NaOH溶液于烧杯中,逐滴加入10%的盐酸,随着盐酸的加入,烧杯中溶液温度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关系

①由图可知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你的依据为

②甲同学用氢氧化钠固体与稀盐酸反应也能得到相同结论,乙同学认为不严密,因为(3)图三是a、d、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①t1℃时,接近饱和的c物质溶液,在不改变溶液质量的条件下,可用的方法达到饱和状态

②将t2℃时,150g a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可以析出 g a物质。

(4)下图托盘天平两边是等质量的铁和镁分别跟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反应时间t 与生成氢气质量m的变化关系如图四。

试回答:从开始反应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天平指针偏转情况是

【答案】(1)H+、Na+、Cl-(2)①反应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最多②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也要放出热量(3)①降低温度② 30(4)先偏向右边,最后回到分度盘中央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图示可知,m点对应的溶液的PH值小于7,即此时溶液为酸性。说明该点对应的溶液中酸还未反应完。所以溶液中的溶质有:盐酸(未反应完的)和氯化钠(反应生成的)。所含的离子为:H+、Cl—、Na+

(2)①根据图示可知,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当加入的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温度达到最大值。可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能够放出热量。

②如改用氢氧化钠固体,则不能说明反应为放热反应。因为氢氧化钠在溶解于水时也能放出热量。无法确认温度的升高来源于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

(3)①t1℃时,C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即可继续溶解C物质,所以可通过再加入C物质的方法使其饱和。因为C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还可以通过升温的方法,使C物质在相同的溶剂中溶解的质量变小,从而使其溶液由接近饱和变为饱和。

②根据图示可知,在t2℃时a物质的溶解度50g。即在t2℃温度下,a物质在100g水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50g。所以在t2℃时150g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a50g,溶剂水的质量为100g。当溶液的温度降低至t1℃时,其溶解度为20g。即在t2℃温度下,a 物质在100g水里最多溶解20g。所以此时析出固体的质量为:50g—20g= 30g。

(4)开始时天平左右两盘分别放有等质量的金属和酸,所以开始时天平平衡。随着反应的进行,镁反应较快,所以天平放镁的一方偏轻;天平偏向放铁的右盘。当反应停止时,二者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即两盘中质量的减少值是相等的。所以最终天平左右两盘剩余物质的质量相等,即天平最平衡。

考点:中和反应、金属与酸反应、氢氧化钠的性质、溶解度曲线等图像题、

8.从古代到现代,材料的种类越来越多,用途也越来越广泛。请回答:

(1)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就有湿法炼铜的记载,将铁置于硫酸铜溶液中得到铜单质,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现代社会,玻璃是一种常见的非金属材料,SiO2是生产玻璃的原料之一。SiO2属于

___________ (选填“酸”、“ 碱”、“ 盐”或“氧化物”)。

(3)未来,人类在生产材料时会更注重环境保护,将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应用于“绿色”化学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人类每年因能源消费而向大气排放约200亿吨的CO2,若这些 CO2按

化学方程式“CO2+3H2 CH3OH+H2O”"进行反应,理论上可以转化为_______亿吨甲

醇[CH3OH](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置换反应氧化物145.5

【解析】

本题考查了基本反应类型的判定,物质的分类,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SiO2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3)设:理论上可以转化为甲醇的质量为x。

CO2+3H2 CH3OH+H2O

44 32

2×1010 t x

104421032t x

?= x=1.455×1010t=145.5亿吨。

9.小明进行H 2O 2溶液制O 2的实验探究。结合下列过程,回答有关问题。

(1)MnO 2作催化剂,向5mL5%的H 2O 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 2,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①写出用H 2O 2溶液制备O 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上述反应原理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O 2,从所给装置图中选择并组装一套装置,其连接顺序为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填标号)。为了确保实验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_________。

③检验O 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收集的气体为O 2。

(2)FeCl 3溶液做催化剂

向5mL5%的H 2O 2溶液中加入2滴一定浓度的 FeCl 3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已知)FeCl 3溶液中主要含有三种微粒:H 2O 、Fe 3+、Cl -

(问题)那种微粒对H 2O 2溶液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假设)假设一:可能是H 2O

假设二:可能是Fe 3+

假设三:可能是Cl -

(分析)①假设一不可能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 操作

现象 其他条件不变,向H 2O 2溶液中加入NaCl 溶液

无明显变化 其他条件不变,向H 2O 2溶液中加入Na 2SO 4溶液

无明显变化 其他条件不变,向H 2O 2溶液中加入Fe 2(SO 4)3溶液 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结论)②假设___成立,而假设一和另一种假设不成立。

③催化剂比较从循环利用的角度分析,_____(填化学式)更适合做该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2H 2O22H2O + O2↑ B C E 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带火星的木条放置在集气瓶内过氧化氢溶液中溶剂是水二 MnO2

【解析】

本题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氧气的检验,催化作用的探究等。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在催化作用的探究时,运用控制变量的原理。

(1)①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2H 2O2 2H2O + O2↑;②用H2O2溶液制备O2时,是固体与液体混合不需加热,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制得氧气中含有水蒸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水蒸气,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O2,从所给装置图中选择并组装一套装置,其连接顺序为B→C→E;为了确保实验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检验O2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置在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收集的气体为O2;

(2)①假设一不可能成立,理由是过氧化氢溶液中溶剂是水;

②其他条件不变,向H2O2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Cl-对H2O2溶液的分解不起催化作用;其他条件不变,向H2O2溶液中加入Fe2(SO4)3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FeCl3溶液和Fe2(SO4)3溶液都存在Fe3+,说明Fe3+对H2O2溶液的分解起催化作用,假设二成立;

③MnO2不溶于水,更容易回收,催化剂比较从循环利用的角度分析,MnO2更适合做该反应的催化剂。

10.已知:①NaHCO3固体受热分解 2NaHCO3Δ

Na2CO3 + CO2↑+ H2O;

②Na2CO3受热不分解。

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 NaHCO3固体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填标号)。

A 俗称小苏打

B 难溶于水

C 可与稀盐酸发生反应

D 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2)欲测定某 NaHCO3固体样品(只含 Na2CO3杂质且分布均匀)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将 5.0g 该样品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生成 CO2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NaOH 溶液的 pH_____7(填“>”、“=”或“<”),用该溶液将生成的 CO2完全吸收,发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由图中数据可知,上述 5.0g NaHCO3样品完全分解产生CO2的质量为_____ g,产生 H2O 的质量是_____ g。

③计算该样品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完整的计算步骤)。【答案】B > CO2 + 2NaOH = Na2CO3 + H2O 1.1 0.45 84%

【解析】

【详解】

(1)A、俗称小苏打,正确;

B、难溶于水,错误;

C、可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正确

D、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正确。故填:B

(2)①NaOH 溶液为碱性溶液,则pH>7,用该溶液将生成的CO2完全吸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 2NaOH = Na2CO3 + H2O,故填:>,CO2 + 2NaOH = Na2CO3 + H2O。

②由图中数据可知,样品完全分解产生CO2的质量为1.1 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 H2O 的质量是5g-1.1g-3.45g=0.45g,故填:1.1,0.45。

③解:设该样品中 NaHCO3的质量为 X。

Δ

32322

2NaHCO=Na CO+H O+CO

16844

x 1.1g

168x

=

44 1.1g

X = 4.2g

该样品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为4.2g

100%=84% 5.0g

?

答:该样品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为84%。

11.金属具有广泛的应用。

(1)铁锅用来炒菜,主要是利用铁的_____性(填“导热”或“导电”)。(2)下图为洁净铁钉的有关实验。

①中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中铁钉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_____发生化学反,

③中铁锈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某炼铁厂要冶炼1000t 含杂质3 %的生铁,需要含23Fe O 80%赤铁矿石的质量是_____t (计算结果精确至0.1)。

(4)某金属粉末可能由镁、锌、铁、铝、银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样品2.4g ,向其中加入100g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2g 氢气,得到无色溶液,固体无剩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 样品中一定含有镁

B 样品中一定不含有银,可能含有铁

C 所得溶液中溶质总质量为12g

D 加入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答案】导热 44Fe CuSO Cu FeSO +=+ 水蒸气

()23242423Fe O 3H SO Fe SO 3H O +=+ 1732.1 C

【解析】

【分析】

【详解】

(1)铁锅用来炒菜,主要是利用铁的导热性;

(2)

①中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4Fe CuSO Cu FeSO +=+;

②中铁钉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的铁锈;

③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3242423Fe O 3H SO Fe SO 3H O +=+;

(3)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铁,设需要含Fe 2O 380%赤铁矿石的质量为x ,

232Fe O +3CO

2Fe+3CO 160

11280%x 1000t?(1-3%)高温

160112=80%x 1000t?(1-3%)x 1732.1t

(4)

A 、设2.4g 纯金属镁、锌、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质量分别为a 、b 、c ,

=+↑

Mg+H SO MgSO H

2442

242

2.4g a

242

=

2.4g a

解得a=0.2g

=+↑

Zn+H SO ZnSO H

2442

652

2.4g b

652

=

2.4g b

解得b≈0.07g

=+↑

2Al+3H SO Al(SO)3H

242432

546

2.4g c

546

=

2.4g c

解得c≈0.27g,

根据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可知金属粉末的组成可能只有金属镁一种,也可能是铝和锌两种,也可能是镁、铝、锌三种,故选项不正确;

B、根据题目“得到无色溶液,固体无剩余”可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没有Fe(否则溶液显浅绿色),也一定没有Ag(否则有固体剩余),故选项不正确;

C、由题意可知金属和硫酸根离子全部结合生成硫酸盐,溶液中溶质硫酸盐的质量应等于金属质量和硫酸根离子的质量和,设硫酸根离子的质量为d,

2-

~~

H SO SO H

2442

962

d0.2g

962

=

d0.2g

解得d=9.6g,则生成的溶质硫酸盐的质量=2.4g+9.6g=12g,故选项正确;

D、由题可知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质量为0.2g,设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y,

H SO H

~

242

982

100g?y0.2g

982

=

100g?y0.2g

解得y=9.8%,故选项不正确;故填C。

【点睛】

本体的难点是第4小题,镁、锌、铁、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银不能和稀硫酸反应,根据无色溶液和固体无剩余,说明样品中不含铁和银。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以及极值法判断金属粉末的可能组成,在计算硫酸盐时要注意考虑应用转化关系以及质量守恒定律,能简单、便捷的计算出结果。

12.工业生产常用“苛化法”制取氢氧化钠其原料为碳酸钠、石灰乳[由Ca(OH)2和水组成的混合物],大致流程如下。

科学兴趣小组模拟上述流程,在实验室中制备氢氧化钠。

(1)实验室进行“操作1”时,需要用到下列器材中的_______(可多选).

(2)制备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2NaOH+CaCO3↓.将53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碳酸钠溶液与17克石灰乳混合,若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出计算所得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BDE13.3%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1)实验室“操作1”是过滤,需要用到下列器材中的烧杯,漏斗和玻璃棒。故选BDE。

(2) 解∶设反应所得氢氧化钠质量为x,生成碳酸钙质量为y

Na2CO3+Ca(OH)2=2NaOH+CaCO3↓

106 80 100

53g x y

106 53g =

80

x

,x=40g。

106

53g

100

y

,y=10g。

所得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40

531710

g

g g g

+-

×100%=13.3%。

点睛∶灵活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顺利完成本题的重要保证。

二、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

13.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图示装置(K I, K2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及步骤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实验I:沿分液漏斗将一定量NaOH 客液注入A 中,关闭漏斗活塞。

实验II :打开K I ,观察到B 中部分溶液倒吸入A 中,待停止倒吸。

实验III :打开K 2, 观察到C 中溶液分别倒吸入A 、B 中,轻轻振荡,直到液面稳定。

[思考与交流] (1) B 中滴有酚酞的Ca (OH)2溶液呈红色,说明Ca (OH)2的溶液的pH___7. (填“<”“>"或“=”)

(2)实验I 中在A 装置的锥形瓶内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实验I 和II____ (填 “能”或“不能”)证明CO 2和NaOH 溶液发生了反应。

(3)实验III , B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III , C 中溶液倒吸入A 装置的锥形瓶内,充分反应后溶液星无色。经分析,瓶中混合物一定含有水、 氯化钠和酚酞,可能含有碳酸钙。为进步确定溶液中还可能含有哪些溶质,提出以下猜想: (已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猜想一: CaCl 2:猜想二:___________________

①请完成猜想二。

②请你帮助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正确 (写出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

【答案】> B 装置中的液体倒吸进A 装置 不能 ()222

C a OH +2HCl=CaCl +2H O 23CaCl CaCO 、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溶液,产生气泡,则说明含有碳酸钙

【解析】

【分析】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稀盐酸和氢氧化钙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

[思考与交流] (1) B 中滴有酚酞的2Ca(OH)溶液呈红色,说明2Ca(OH)的溶液的pH>7。 (2)实验I 沿分液漏斗将一定量NaOH 溶液注入A 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装置内的压强减小,故在A 装置的锥形瓶内观察到的现象是B 装置中的液体倒吸进A 装置,二氧化碳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故根据实验I 和II 不能CO 2和NaOH 溶液发生了反应。

(3)实验III ,C 中稀盐酸倒吸进B 中,发生的反应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钙生成氯化钙和水,

化学方程式是()222

C a OH +2HCl=CaCl +2H O 。

(4)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猜想一: 2CaCl :猜想二:23CaCl CaCO 、。

②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溶液,产生气泡,则说明含有碳酸钙。

【点睛】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14.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久置的生石灰里可能会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假设久制的生石灰中不再含有其它成分).为了探究久置的生石灰的成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设计实验)取0.94g 久置的生石灰样品放入烧杯中,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如图所示:

(讨论与分析)

(1)生石灰可以做干燥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向0.2g 滤渣A 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久置的生石灰样品中一定含有_______(填写化学式).

(3)②中反应过程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混合物C 、D 全部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1g 滤渣E 和红色滤液F .向滤液F 中滴加C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F 的溶质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还可能含有________.

(解释与结论)依据实验现象和测得的数据判断,0.94g 久置的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____________.

【答案】CaO+H 2O=Ca(OH)2 CaCO 3 溶液先变红色,然后逐渐变成无色 Na 2CO 3、NaCl ; NaOH Ca(OH)2、CaCO 3

【解析】

【分析】

【详解】

讨论与分析:

(1)生石灰可以做干燥剂的原因是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 2O=Ca (OH )2;

(2)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向0.2g 滤渣A 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久置的生石灰样品中一定含有CaCO 3;

(3)②中,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时,由于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

液变红色,氢氧化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氯化钙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因此反应过程中能够观察到溶液先变红色,然后逐渐变成无色;

(4)向滤液F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滤液F中含有Na2CO3,同时一定

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的NaCl;还可能含有①中反应生成的NaOH;

解释与结论:

样品中含有0.2g碳酸钙,如果除去碳酸钙外全部是氢氧化钙,则氢氧化钙质量为:0.94g-0.2g=0.74g,氢氧化钙中的钙元素经过反应后全部转化到滤渣E中。

设:氢氧化钙质量为x。

aOH

CaCO+2N

Na CO+Ca(OH)=

2323

74100

x1g

1001g

=

x=0.74g,由计算可知,0.94g久置的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Ca(OH)2、CaCO3的混合74x

物。

15.兴趣小组同学向盛有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搅拌、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固体A和溶液B,并对固体A和溶液B进行探究。

上述实验中发生的反应有:①CaO+H2O=Ca(OH)2;②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方程

式)。

Ⅰ.固体A成分的探究及测定

[猜想]

①固体A中只有CaCO3;

②固体A中含有CaCO3和Ca(OH)2;含有Ca(OH)2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

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振荡、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出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②成立。

[组成测定]

取8.7g固体A于试管中,加足量稀盐酸至固体完全溶解,收集到纯净CO22.2g,则固体A

中CaCO3和Ca(OH)2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

Ⅱ.溶液B的成分探究

[猜想]

①溶液B中的溶质是NaOH;

②溶液B中的溶质是NaOH和Na2CO3;

③溶液B中的溶质是NaOH和Ca(OH)2。

根据对固体A成分的探究,小组同学认为猜想③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实验]

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_____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猜想③正确。

【答案】Ca(OH)2+Na2CO3=CaCO3↓+2NaO H Ca(OH)2微溶于水蓝色沉淀 50:37

固体A中含有Ca(OH)2 Na2CO3(合理均可)

【解析】

【分析】

【详解】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OH)

2+Na2CO3=CaCO3↓+2NaOH;故填:Ca(OH)2+Na2CO3=CaCO3↓+2NaOH;

[猜想]

②由于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所以最后所得固体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钙;故填:Ca(OH)2微溶于水;

[实验]

若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钙,则将固体充分溶解后滴加硫酸铜溶液将出现蓝色沉淀;故填:蓝色沉淀;

[组成测定]

设生成2.2g二氧化碳需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2HCl=CaCl+H O+CO

3222

10044

x 2.2g

10044

=

x 2.2g

x=5g

则原固体中含氢氧化钙的质量为3.7克,即固体A中CaCO3和Ca(OH)2的质量比为50:37.故填:50:37;

[猜想]

由于固体A中含有氢氧化钙,所以溶液中不会存在碳酸钠,所以猜想③正确;故填:固体A中含有Ca(OH)2;

[实验]

溶液中不会存在碳酸钠,即溶液的成分只能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两种,若要证明,只需在B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即可证明;故填:Na2CO3。

16.已知浓硫酸与焦炭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生成三种氧化物。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进行以下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提出猜想)浓硫酸与焦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H2O、SO2和CO2。

(查阅资料)经查阅资料得知:①CO2、SO2均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SO2可使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而CO2不能;③SO2可与酸性的KMnO4溶液反应使其褪色,而CO2不能;

④无水CuSO4为白色粉末,遇水可生成蓝色胆矾。

(实验探究)用以下A—D四个装置组装成一套完整的实验装置,然后进行实验,验证猜想。

(1)本实验的发生装置应选用如下图所示三种装置中的___________装置(填序号)。

(2)为了验证三种产物,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整套实验装置的正确组装顺序是(按导管口连接的先后顺序):发生装置导管口

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观察到装置D 中的无水CuSO 4变为蓝色,由此得出产物中有_________的结论;同时还观察到以下实验现象:装置C 中品红溶液( I)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都褪色,品红溶液(Ⅱ)不褪色;装置B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C 中品红溶液( I)褪色,说明产物中有_________,酸性KMnO 4溶液的作用是____,品红溶液(Ⅱ)不褪色,说明________;装置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能确认反应产物中有CO 2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本实验提出的猜想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实验结束后,同学们针对本实验进行讨论,其中张辉同学提出了“反应产物中可能还有一氧化碳”这样的一个观点。你是否支持张辉同学的观点?_______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请你说出两点理由: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③ a →f→g -→d -→e→ c 水 二氧化硫 除去SO 2 SO 2已除尽

CO 2+Ca(OH)2=CaCO 3↓+H 2O 装置C 中品红溶液(Ⅱ)不褪色,装置B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成立 24

222C+2H SO 2SO +CO +2H O ?↑↑(浓) 支持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碳的氧化物有CO 和CO 2

【解析】

【分析】

【详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