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工艺学》课程教案

《化工工艺学》课程教案
《化工工艺学》课程教案

2014 学年第 2 学期

函授 13化学工程(专升本)专业《化工工艺学》课程教案

4课时/次共10次 40课时

教师:

教研室:

§1 第一章合成氨原料气的制备

教学目的:掌握优质固体燃料气化、气态烃蒸汽转化、重油部分氧化等不同原料制气过程的基本原理;原料和工艺路线;主要设备和工艺条件的选择;消耗定额的计算和催化剂的使用条件。

教学重点:优质固体燃料气化、气态烃蒸汽转化、重油部分氧化等不同原料制气过程。教学难点:消耗定额的计算和催化剂的使用条件。

新课内容:

第一节固体燃料气化法

一、概述

固体燃料(煤、焦炭或水煤浆)气化:用氧或含氧气化剂对其进行热加工,使碳转变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气化所得的可燃气体称为煤气,进行气化的设备称为煤气发生炉。

二、基本概念

1、煤的固定碳;固体燃料煤除去灰分、挥发分、硫分和水分以外,其余的可燃物质称为固定碳。

2、煤的发热值:指1公斤煤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

3、标煤:低位发热值为7000kcal/kg的燃料4.空气煤气:以空气作为气化而生成的煤气其中含有大量的氮(50%以上)及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和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氢气。

5.混合煤气(发生炉煤气):以空气和适量的蒸汽的混合物为气化剂生成的煤气,其发热量比空气煤气为高。在工业上这种煤气一般作燃料用。

6.水煤气:以蒸汽作为气化剂而生成的煤气,其中氢及—氧化碳的含量高在85%以上,而氮含量较低。

7.半水煤气:以蒸汽加适量的空气或富氧空气同时作为气化剂所创得的煤气或适当加有发生炉煤气的水煤气,其含氮量为21—22%。

三、气化对煤质的基本要求

(1)保持高温和南气化剂流速

(2)使燃料层各处间一截而的气流速度和温度分布均匀。这两个条件的获得,除了与炉子结构(如加料、排渣等装置)的完善程度有关外,采用的燃料性质也具有重大影响。

1水分:<5%

2挥发份:<6%

煤中所含挥发分量和煤的碳化程度有关,含量少的可至I一2%,多的可达40%以上。它的含量依下列次序递减:

泥煤褐煤烟煤无烟煤焦炭

3灰份:15-20%

灰分中主要组分为二氧化硅、氧化铁、氧化铝、氧化钙和氧化镁等无机物质。这些物质的含量对灰熔点有决定性影响。

4硫分:<1.5g/m3

煤中的硫分在气化过程中,转化为含硫的气体,不仅对金属有腐蚀作用,而且会使催化剂中毒。在合成氨生产系统中,根据流程的特点,对含硫量有一定的要求,并应在气体净化过程中将其脱除。

5灰熔点:>1250℃

6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

机械强度是指它的抗破碎力。煤的机械强度决定于煤的岩相组成、矿物质的含量、分布及碳此的程度。燃料的热稳定性是指燃料在受高温后粉碎的程度。

燃料之所以受热后不稳定,主要是由于下述三个原因;

(1)在燃料层准备阶段(即干燥和干馏时),释出水分和有机物的过程中,燃料裂碎。(2)燃料中的碳酸盐受热分解为二氧化碳。

(3)燃料受热时,内外温度差大,以及由于夹石等膨胀系数不同而碎裂。

7燃料的成渣性能

燃料的成渣性能是指燃料在气化时是否易于烧结成渣。

8、粘结性

粘结性是煤在高温下干馏粘结的性能。

9、燃料粒度 25—100mm

入炉燃料粒度大小和粒度范围,影晌气化时的质交换和热交换条件。

四、煤气化的基本原理

C+O2+3.76N2=CO2 +3.76N2

C+H2O=CO+H2

第二节烃类蒸汽转化

一、烃类蒸汽转化的原料

气态烃包括天然气、油田气、炼厂气、焦炉气及裂化气等;液态烃包括原油、轻油和重油。其中除原油、天然气和油田气是地下药藏的天然矿外,其余皆为石油炼制工业、炼焦工业和基本有机合成工业的产品。

二、合成氨对原料气的要求

(1)氢氮比3:1 (2)甲烷含量小于0.5% (3)有害物质少

三、化学反应及化学平衡

在蒸汽转化过程中,各种烃类主要进行如下反应: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

四、工艺条件

(1)水碳比,表示转化操作所用的工艺蒸汽量。在约定条件下,水碳比愈高,甲烷平衡含量愈低。

(2)温度烃类蒸汽转化是吸热的可逆反应,温度增加,甲烷平衡含量下降。反应温度每降低10℃,甲烷平衡含量约增加1-1.3%

(3)压力烃类蒸汽转化为体积增大的可逆反应,增加压力,甲烷平衡含量也随之增大。

(4)二段转化的空气量:加入空气量的多少,可从二段炉出口温度上反映出来,但不能它来控制炉温和出口甲烷含量的手段。因为空气量的加入有合成反应的氢氮比决定。

(5)二段出口甲烷含量:二段炉出口残余甲烷每降低0.1%,合成氨产量可增加

1.1-1.4%。一般控制在0.2-0.4%。五、反应机理(反应的微观步骤)

五、催化剂

甲烷蒸汽转化是吸热的可逆反应,提高温度对化学平衡和反应速度均有利。但无催化剂存在时,温度1000℃反应速度还很低。因此,需要采用催化剂以加快反应速度。

由于烃类蒸汽转化是在高温下进行的,并存在着析炭问题,因此,除了要求催化剂有高活性和高强度外,还要求有较好的耐热性和抗析炭性。

1.催化剂的组成

(1)活性组分和促进剂 (2)镍催化剂的载体

2.催化剂的还原

转化催化剂大都是以氧化镍形式提供的,使用前必须还原成为具有活性的金屑镍,其反应为

3.催化剂的中毒与再生

当原料气中含有硫化物、砷化物、氯化物等杂质时,都会使催化剂中毒而失去活性。催化剂中毒分为暂时性中毒和永久性中毒。

六、工艺流程

九、主要设备

一段转化炉:二段转化炉

第三节重油部分氧化

一、工艺条件

1.温度:一般认为甲烷与蒸汽及蒸汽的转化反应是重油气化的控制步骤。反应方程为:CH4+H2O→CO+3H2

C+H2O→CO+H2

热力学分析:

均为可逆吸热反应,提高温度可提高甲烷与碳黑的平衡转化率。

动力学分析:

提高温度有利于提高甲烷和碳黑的转化反应速率。

国内T<1300 ℃①保护炉衬和喷嘴

②O2消耗指标(T提高,氧耗增加)

2.压力:重油气化是体积增大的反应,从热力学角度看,提高压力是不利的。但是提高压力反应物含量增加,对加速反应也是有利的。

加压气化的优点:

①随着压力的提高,气化炉生产强度成比例的增大,从而可缩小设备容积。

②节省动力(节省3/4的动力)。

③加压气化有利于清楚炭黑

④加压气化对下游工序的脱S和脱C也是有利的

3.氧油比(m3O2/Kg重油):

氧油比对重油气化有决定性影响,耗氧又是主要经济指标。因此,氧油比是控制生产的主要条件之一。

4.蒸汽/油比:

重油部分氧化过程加入蒸汽,不仅是作为氧化剂与各种烃类进行反应,而且还可以起到缓冲炉温和抑制炭黑生成的作用。加入量的多少,生产中用蒸汽油比的大小来表示。

原料油中杂质的影响

①含硫量的影响

计算表明,含硫量增加时,干气及有效气体产量下降。硫不仅消耗H2及CO生成H2S

和COS,而且也增加下游净化工序的负荷并加剧设备和管道的腐蚀。

②原料油中C/H比的影响

当炭黑最终返回到原料油中时,C/H比将提高。此时,干气、有效气体产量下降,CO 含量提高,H2含量下降。而用轻质原料油则相反。

③原料油中水含量的影响

二、工艺流程

1. 由四个部分组成:

(1)原料油和气化剂(O2+H2O)的预热

(2)高温下部分氧化

(3)出口高温合成气的热能回收

(4)碳黑的消除与回收

2. 根据热能回收方式不同:

(1)德士古(Texaco) 激冷流程

(2)谢尔(Shell) 废热锅炉流程

○1德士古(Texaco) 激冷流程

激冷流程的特点:工艺流程简单,无废热锅炉,设备紧凑,操作方便,热能利用完全,可比废热锅炉流程在更高的压力下气化。不足之处是高温热能未能产生高压蒸汽,要求原料油含硫量低,一般规定S<1%,否则需用耐硫变换催化剂。

○2谢尔(Shell) 废热锅炉流程

废热锅炉流程的特点:利用高温热能产出高压蒸汽,对原料重油含硫量无限制,下游工序可采取先脱硫后变换的流程。不足之处是废热锅炉结构复杂,材料及制作要求高,故目前工业上气化压力限于6MPa以下。

○3石脑油萃取炭黑流程

三、主要设备

1.气化炉

○1顶部设置喷嘴

○2上部为燃烧室

○3下部为激冷室

○4激冷环是下降管的水分配器,是气化炉最易损坏的部件。

○5严重结渣问题

2.喷嘴

(1)重油气化对喷嘴的要求:

雾化好、气化反应好、寿命长、动力省

(2)喷嘴的结构及型式

结构:○1原料重油和气化剂通道○2内外喷头及调节机构○3冷却水套

本课小结:本章主要讲授了优质固体燃料气化、气态烃蒸汽转化、重油部分氧化等不同原料制气过程的基本原理;原料和工艺路线;主要设备和工艺条件的选择;消耗定额的计算和催化剂的使用条件。

§2 第二章合成氨原料气的净化

教学目的:掌握原料气的脱硫、一氧化碳变换、脱碳和精炼过程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确定;工艺参数和主要设备的选择;净化系统各种催化剂的应用条件和方法。

教学重点:原料气的脱硫、一氧化碳变换、脱碳和精炼过程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确定。教学难点:净化系统各种催化剂的应用条件和方法。

新课内容:

第一节原料气的脱硫

一、干法脱硫

钴钼加氢—氧化锌法:原理

在有机硫加氢反应的同时还有烯烃加氢生成饱和烃,有机氮化物在一定程度上转化成氨和烃的副反应。此外,当原料气中有氧存在时,发生脱氧反应;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存在时,发生甲烷化反应;有一氧化碳、水蒸气同时存在时发生一氧化碳变换反应;一氧化碳含量很高时还可发生歧化反应,生成的碳以炭黑的形式沉积在催化剂上。上述的加氢反应是放热反应,副反应也是强烈的放热反应。为

避免超温应尽量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在使

用钴钼催化剂时,要求原料气中一氧化碳

含量应小于3.5%,二氧化碳含量应小

于1.5%。其他操作条件为:温度350一

430oC,压力o.7—7.oMPa,气态烃空速500-2000h-1。

二、湿脱硫法

湿式氧化法脱硫包含两个过程:—是脱硫液中的吸收剂将原料气中的硫化氢吸收;二是吸收剂溶液中的硫化氢的氧化以及吸收剂的再生。

(一)吸收的基本原理与吸收剂的选择

吸收剂应为碱性物质,使硫化氢的吸收平衡向右移动用碳酸钠水溶液或氨水等作吸收剂。

(二)再生的基本原理与催化剂的选择

碱性吸收剂只能将原料气中的硫化氢吸收到溶液中,不能使硫化氢氧化为单质硫。因此,需借助其他物质来实现。通常是在溶液中添加催化剂作为载氧体,氧化态的催化剂将硫化氢氧化成为单质硫,其自身呈还原态。还原态催化剂在再生时被空气中的氧氧化后恢复氧化能力,如此循环使用。此过程可示意为:

显然,选择适宜的载氧催化剂是湿式氧化法的关键。这个载氧催化剂必须既能氧化硫化氢又能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

第二节一氧化碳变换

一、变换的基本原理

化学平衡

但是,由于变换所用催化剂对反应(4—1)具有良好的选择性,从而抑制其他反应的发生。因此,在进行平衡组成计算时,仅考虑反应(4—1)的平衡关系。

二、变换催化剂

1、对催化剂的要求

(1)活性好(2)活性温度低(3)较好的选择性(4)催化剂对毒物灵敏性小、机械强度高、耐热性好、使用寿命长、价格低廉及原料易得等

2、中变催化剂:铁系

(1)催化剂的组成

(2)催化剂的主要特性

(3)还原与钝化

3、低变催化剂:铜系

(1)催化剂的组成

(2)催化剂的主要特性

(3)还原与钝化

3、耐硫变换催化剂

钴钼系催化剂是当前耐硫变换催化剂的主流,催化剂中钴钼以氧化态存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硫化,使氧化钴、氧化钼完全转化为活性组分硫化钴、硫化钼。为使活性组分处于稳定状态,正常操作时气体中应有一定的总硫含量,对催化剂进行硫化,可用含氢的二硫化碳,也可直接用硫化氢或用含硫化物的原料气,硫化反应如下:

上述硫化反应是可逆的。因此,在一定条件下活性组分硫化钴和硫化钼会发生水解,即反硫化反应,使催化剂活性下降。

三、工艺条件

1、温度

由于变换反应存在最适宜温度,如果整个反应过程能按最适宜温度曲线进行,则反应速度最大,即相同的生产能力下所需催化剂用量最少。

2、压力

压力较低时对变换反应的化学平衡几乎没有影响,但反应速度却随压力增大而增大。故提高压力对变换反应是有利的。且从压缩气体的动力消耗上看,由于目前合成氨工艺采用高压合成,而变换前干原料气体积小于干变换气体积,因此,先压缩干原料气后再进行变换比常压变换后再压缩变换气的能耗低。

3、H2O/CO

增加水蒸气用量,既有利提高一氧化碳的平衡变换率,又有利于提高变换反应速度,从而降低一氧化碳残余含量。为此,生产上均采用过量水蒸气。由于过量水蒸气的存在,保证了中变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四氧化三铁稳定,同时抑制了析炭及甲烷化副反应发生。过量水蒸气还起到热载体的作用,使床层温升减小。

第三节二氧化碳的脱除

脱碳目的:各种原料制取的粗原料气,经一氧化碳变换后,变换气中除含氢、氮外,还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甲烷等杂质,其中以二氧化碳含量最高。二氧化碳既是氨合成催化剂的有害物,又是制造尿素、碳酸氢铵、纯碱等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但由于用途不同,不同原料制氨需要脱除的二氧化碳量差别很大,脱碳方法很多。

一、各种脱碳方法

二、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的比较

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的根本不同点在于吸收剂与气体溶质的分子间的力不同。物理吸收中的各分子间为范德华引力,而化学吸收中为化学键力,这二者的区别构成它们在吸收平衡线、热效应、温度对吸收的影响以及吸收选择性等方面的不同三、选择脱碳剂或吸收剂的原则

首先,氨加工的品种是选择脱碳方法最重要的限制条件。当加工成碳铵时,采用联产碳铵法;当加工成纯碱时,采用联产纯碱法;当加工成尿素时,可视气化所用原料和方法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物理和化学吸收分离法。

选择性要好:若吸收CO,则造成CO2纯度低,不利于加工利用;若吸收H2、N2则造成气体的浪费。

无毒或毒性小:保护职工或保护环境。

吸收能力:物理溶解性能要好,吸收能力强,溶液循环量小,动力消耗低,设备投资省易再生

第四节原料气的最终净化

一、铜氨液吸收法

“铜液”是一种由铜离子、酸根及氨组成的水溶液。其中分为氯化铜氨液、蚁酸铜氨液、碳酸铜氨液和醋酸铜氨液数种。国内一般采用“醋酸铜氨液”吸收法。

(一)铜液的组成

?醋酸铜氨液由金属铜溶于醋酸、氨和水而制成。所用的水中不含有氯化物和硫酸盐,以免对设备腐蚀。由于金属铜不能直接溶于醋酸和氨中,在制备新鲜铜液时必须加入空气,这样金属铜就容易被氧化为高价铜,形成络合物。其反应如下: 2Cu+4HAC+8NH3+O2=2Cu(NH3)4AC2+2H2O

生成的高价铜再把金属铜氧化成低价铜,从而使铜逐渐溶解:

Cu(NH3)4AC2+Cu=2Cu(NH3)2AC

1、铜离子

铜液中的铜离子分别以低价和高价两种形式存在。前者以[Cu(NH3)2]+形态存在,是吸收CO的主要活性组分;后者以络合态[Cu(NH3)4]2+形态存在,它无吸收CO的能力,但溶液中又必须有它存在,防止溶液中析出金属铜:

2Cu(NH3)2AC=Cu(NH3)4AC2+Cu↓

2、氨

氨也是铜液的主要部分,它以络合氨、固定氨和油离氨三种形式存在。三种氨浓度之和称为“总氨”。铜液中氨含量对稳定铜液组成和增加铜的溶解度是有利的。同时也有利于对CO和CO2的吸收。但过高时易导致氨耗增大,一般应控制在9~11mol/L之间为宜。

3、醋酸

不论何种铜氨液,溶液中的高价铜和低价铜均以阳离子状态存在,都需要酸根与之结合。为确保总铜含量,醋酸铜氨液中需有足够的醋酸。生产中,醋酸含量以超过总铜含量的10%~15%为宜,一般为2.2~3.0mol/L。

4、残余的CO和CO2

铜液再生后,总还有残余的CO和CO2存在。为了保证铜液吸收效果,要求再生后铜液中的CO小于0.05Nm3/m3铜液,CO2小于1.5mol/L。

(二)铜液的吸收反应

(三)铜液吸收一氧化碳的基本原理

(四)工艺条件

(五)铜液的再生

本课小结:本章主要讲授了原料气的脱硫、一氧化碳变换、脱碳和精炼过程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确定;工艺参数和主要设备的选择;净化系统各种催化剂的应用条件和方法。

§3 第三章氨的合成

教学目的:掌握氨合成热力学方程在工业上的应用及其影响因素;氨合成催化剂的应用及其维护;氨合成塔的结构特点及最适宜温度分布;氨合成工艺条件的确定;氨分解基衡算方法的应用和物料、热量衡算。

教学重点:氨合成热力学方程在工业上的应用及其影响因素;氨合成催化剂的应用及其维护;氨合成工艺条件的确定。

教学难点:氨合成塔的结构特点及最适宜温度分布;氨分解基衡算方法的应用和物料、热量衡算。

新课内容:

第一节氨合成反应热力学

获得H2/N2约为3:1的原料气后,就要进行合成氨的最后一步关键反应:氨的合成反应。但要获得工业效益,合成条件必须高温高压。下面分析一下氨合成的原理。

一、氨的合成及其反应特点

氨合成原理:3H2+N2=2NH3

强调反应特点:1 可逆反应,转化率的问题

2 放热反应,反应热及时移走,温度控制

3 体积缩小,反应压力

4 催化剂加速,选择问题,寿命问题

5 平衡氨含量随压力升高 、温度降低、惰性气含量减少而增大。

二、热效应:

反应热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压力和组成有关。

三、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氨合成是放热和摩尔数减少的可逆反应:

四、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

压力和压力:温度越低,压力越高,平衡常数K p 越大,平衡氨含量y*NH3越高。 氢氮比:氢氮比的影响 当温度、压力及惰性组分含量一定时,使yNH3为最大的条件为

惰性气体的影响:惰性组分的存在,降低了氢、氮气的有效分压,会使平衡氨含量降低。 内扩散对氨合成反应速度的影响:采用小颗粒催化剂可提高内表面利用率。

五、合成氨反应的动力学

氨合成反应的热效应, 当反应压力较高时总反应热效应为反应热与混合热之和。混合热是非理想气体混合的标志,它随压力提高、温度降低而增大。

氨合成反应的化学平衡:温度压力和气体组成对平衡常数的影响,会计算平衡氨含量。 平衡氨含量及影响因素, 温度、压力:提高压力,降低温度,Kp 、P 数值增大,yNH3随之增大。氢氮比:氢氮比=3时平衡氨含量具有最大值惰性气体的影响:yNH3随惰性气含量增加而减小。

第二节 氨合成催化剂

一、催化剂的组成和作用

外观:黑色,有金属光泽,带磁性,不规则

主要成分:Fe2O3、FeO

0))

1((25.1=+??R R p K R p

促进剂:K2O ,提高活性;CaO , 增强抗毒能力;Al2O3,与Fe3O4形成共溶体,增加催化剂对气体的吸附作用,加速反应。

型号:A106,A109,A110,A201,A301。后三种为低温型催化剂,其还原温度和使用温度比前两种低20度。

二、催化剂的还原和使用

确定还原条件的原则:使四氧化三铁充分还原为α-Fe ,

使还原生成的铁结晶不因重结晶而长大,以保证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多的活性中心。 三、影响还原的因素:

温度:不同还原时期有不同温度

压力:10-20MPa

还原空速:10000h -1

还原气体组成:75%氢气和水蒸汽0.7-2.0g/m3

四、理论出水量的计算:

五、催化剂的毒物:

暂时毒物:氧及含氧的化合物;

永久毒物:氯、磷、硫、砷及其化合物。

第三节 氨合成工艺条件

一、温度:根据化学反应速度初化学平衡原理,氨的转化率,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有利。但是温度低,化学反应速度减慢,可见温度对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的影响是互相矛盾的。

在反应初期以及空间速度大,反应时间短,远离平衡的条件下,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度的加快;接近平衡时,温度升高将使出口氨含量降低。合成反应按最适宜温度曲线进行时,催化剂用量最少、合成效率最高。 温度升高,降低氨的平衡含量,但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二、压力对出口氨含量的影响

1.从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的角度看,提高操作压力有利。

2. 生产能力随压力提高而增加,氨分离流程可以简化。

3. 选择操作压力的主要依据:能量消耗、原料费用、设备投资。

三、空间速度

空速增大,反应后气体中氨含量有所降低,生产强度增大。

选用空间速度即涉及氨净值(进出塔气体氨含量之差)、合成塔生产强度、循环气量、系统压力降,也涉及反应热的合理利用。一般操作压力为30MPa 的中压法合成氨,空速在20000~O

H Fe H O Fe 2243434+=+

30000/h之间,氨净值10~15%。

四、合成塔进口气体组成

合成塔进口气体组成包括氢氮比、情性气体含量与初始氨含量。当其它条件一定时,进塔气体中氨含量越高,氨净值越小,生产能力越低。初始氨含量的高低取决于氨分离的方法。

第四节氨的分离及氨合成回路流程

一、氨分离的方法

1. 冷凝法

2.水吸收法

二、流程设计中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反应气体的预热

?反应热及时移出

?热量回收的方式

?放空气排放位置的选择

?补充气补气位置的选择

?氨的冷凝及分离

ⅢJD-2000合成系统流程如下图

三、反应热回收利用方法

前置式废锅

中置式废锅

后置式废锅

四、排放气的回收处理

本课小结:本章主要讲授了氨合成热力学方程在工业上的应用及其影响因素;氨合成催化剂的应用及其维护;氨合成塔的结构特点及最适宜温度分布;氨合成工艺条件的确定;氨分解基衡算方法的应用和物料、热量衡算。

§4 第四章硫酸

教学目的:掌握硫铁矿沸腾焙烧、炉气的净化及干燥原理;主要工艺条件及典型工艺流程;二氧化硫催化氧化的化学平衡及动力学。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催化氧化的化学平衡及动力学。

教学难点:硫铁矿沸腾焙烧、炉气的净化及干燥原理;主要工艺条件及典型工艺流程。

新课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性质用途

(一)物理性质

纯硫酸(H2SO4)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相对密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油状液

体,度为1.8269,几乎比水重一倍。

1、结晶温度

2、硫酸的密度:硫酸水溶液的密度随着硫酸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3、硫酸的沸点:硫酸含量在硫酸含量在98.3%以下时,它的沸点是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的。浓度为98.3%的硫酸沸点最高(338.8℃)。

(二)化学性质1、与金属及金属氧化物反应、2、与有机物发生磺化反应、3、有吸水能力,工业上常用作干燥剂和浓缩剂、有吸水能力,4、用作有机反应的催化剂,如烷基化反应等、用作有机反应的催化剂。

(三)用途硫酸是无机化工、有机化工中用量最大、硫酸是无机化工、有机化工中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化工产品。工产品。主要用于生产磷肥(在我国占硫酸总量的在我国占硫酸总量的65-75%);此外主要用于生产磷肥在我国占硫酸总量的;还可用于生产无机盐、无机酸、有机酸、化纤、塑料、还可用于生产无机盐、无机酸、有机酸、化纤、塑料、农药、颜料、染料、硝化纤维、TNT、硝化甘油及中间农药、颜料、染料、硝化纤维、、体等;石油、冶金行业也都大量使用。体等;石油、冶金行业也都大量使用。我国硫酸的消费情况我国硫酸的消费情况被称为工业之母。

二、硫酸的生产方法

(一)硝化法原理SO2+N2O3+H2O==H2SO4+2NO

2NO+O2==2NO2NO+NO2==N2O3

硝化法也称亚硝基法,可分为:

铅室法:直接用SO反应生成硫酸。

塔式法:直接用SO2,H2O,O2反应生成硫酸

(二)接触法原理

生产原理:

1、SO2的生成S+O2==SO2

4FeS2+11O2==2Fe2O3+8SO2

2、SO2的氧化SO2+1/2O2==SO3

3、SO3与水结合nSO3+H2O==H2SO4+(n-1)SO3

生产硫酸的原料:

硫铁矿、磁硫铁矿、通硫铁矿高、硫磺。其它原料:硫酸盐、冶炼烟气、含硫工业废料等。

第二节二氧化硫炉气的制造及净化

一、硫铁矿的焙烧

(一)焙烧反应

2FeS2 (900℃)= 2FeS + S2 -Q

S2 + O2 = SO2 +Q

4FeS + 7O2 = 2Fe2O3 +4SO2 +Q

反应过程:

FeS2的分散O2向硫铁矿表面扩散O2 + FeS反应SO2 由表面向气流中扩散。此外,有少量SO2氧化成SO3,能与硫铁矿中盐类分解成的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硫酸盐。

?总反应式:

4FeS2 + 11O2 = 2Fe2O3 +8SO2 (富氧)?H = -3411kJ/mol放热量大,需及时移热。

?若氧气不足时:

3FeS2 + 8O2 = Fe3O4 +6SO2 (贫氧)

(二)硫铁矿焙烧的焙烧速度

?硫铁矿焙烧的反应平衡常数很大,通常认为可进行到底。所以生产中关键是反应速度决定了生产能力。

第一阶段(460~560℃):斜率大,活化能大,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加很快。

过渡阶段(560~720?C):反应速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第三阶段(>720?C):反应速度随温度升高再增加,但增加幅度小。

提高焙烧速率的途径:

? 1. 提高焙烧温度

但不宜太高,温度太高会使炉内结疤,焙烧反而不能顺利进行。通常温度范围为850~950?C.

? 2. 减小硫铁矿粒度

可增加矿粒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对第三阶段速度增加有利。焙烧前应适度破碎矿石。

? 3. 增加空气与矿粒的相对运动

相对运动增强,矿料表面氧化铁得到更新,能减小对气体的扩散阻力,故采用沸腾焙烧方式,使矿粒与空气充分接触。

? 4. 提高入炉空气氧含量

氧气浓度越高,焙烧速率越大,但富氧焙烧不经济,一般采用充足空气焙烧。

二、炉气净化

?【炉气中有害成分】

?矿尘(一般为150-300g/m3)

?水蒸气和SO3

?砷和硒的氧化物

?氟化物

?【步骤】

干法除尘——湿法除尘——静电除雾器——干燥塔

第三节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

一、二氧化硫催化氧化的基本原理

二、反应动力学

1.钒催化剂

目前硫酸工业中二氧化硫催化氧化反应所用催化剂仍然是钒催化剂,也称为钒触媒。以五氧化二钒(V2O5含量5%~10%为主催化剂,氧化钾(K2O)为助催化剂,以硅藻土(主要成分是SiO2)为载体而制成的。 2.二氧化硫催化氧化反应速率

在工业生产条件下,作为气-固相催化反应的二氧化硫催化氧化,其气流速率已足够大,不会出现外扩散控制。

关于二氧化硫催化氧化反应机理,目前尚无定论,有的认为二氧化硫在催化剂表面的氧化过程包括以下六个步骤:①氧分子从气相中扩散到催化剂表面,②氧分子被吸附到催化剂表面③氧分子断键,形成活化氧原子

④二氧化硫吸附到催化剂表面

⑤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二氧化硫与氧原子进行电子重排,形成三氧化硫⑥三氧化硫分子从催化剂表面脱附,扩散进入气相主体三、最佳工艺条件

三、最佳工艺条件

根据平衡转化率和反应速率综合分析,二氧化硫催化氧化的工艺条件主要涉及反应温度、起始浓度和最终转化率等三个方面。

第四节三氧化硫吸收及尾气处理

一、基本原理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之后,气体进入吸收系统用发烟硫酸或浓硫酸吸收,制成不同规格的产品硫酸。吸收过程可用下式表示: SO3(g)+H2O(l)=H2SO4(l) △H298O=-134.2kJ (1—5—1)

影响发烟硫酸吸收过程的主要因素吸收系统生产发烟硫酸时,首先将净转化气送往发烟硫酸吸收塔,用于产品酸浓度相近的发烟硫酸喷淋吸收。

用发烟硫酸吸收SO3的过程并非单纯的物理过程,属化学吸收过程。一般情况下,该吸收过程属于气膜扩散控制,吸收速率取决于传质推动力、传质系数和传质面积的大

小,即:

二、工业尾气的治理方法有三种:1、催化燃烧法。

该方法利用某种催化剂来分解或使有机废气燃烧后变成无害气体。缺点是不能回收有机物质,只有投入,而不产生任何经济效益。

2、吸收法。该方法是以特定的某种化学液体来吸收有机废气,然后再进行分离。这种方法的回收率太低,局限性也较大,由于前期投资及运行成本都很高,导致经济效益不明显。

3、吸附法。该方法以活性炭物理吸附为主,具有应用范围广,运行成本低,可回收利用,经济效益显著等特征。吸附法又分活性炭颗粒吸附和活性炭纤维吸附两种方法。比较而言,作为一种新兴的吸附材料,活性炭纤维又比活性炭颗粒更经济有效。

本课小结:本章主要讲授了硫铁矿沸腾焙烧、炉气的净化及干燥原理;主要工艺条件及典型工艺流程;二氧化硫催化氧化的化学平衡及动力学。

§5 第五章 硝酸

教学目的:掌握氨氧化反应的化学平衡及动力学,反应用催化剂及工艺条件;一氧化氮氧化反应的热力学及动力学;氮氧化物吸收工艺条件的选择及氮氧化物尾气处理。 教学重点:氨氧化反应的化学平衡及动力学,反应用催化剂及工艺条件。

教学难点:一氧化氮氧化反应的热力学及动力学;氮氧化物吸收工艺条件的选择及氮氧化物尾气处理。

新课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硝酸,HNO3,分子量63.01,为无色液体,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并有强烈腐蚀性。是制造化肥、有机产品的重要原料,并广泛用于军事工业。

1824年,Henry 试验证明,氨通过海绵状的铂(Pt),在高温下能与氧反应生成氮的氧化物。1908年,德国人首先建成氨与空气在氧化炉内通过卷成螺旋状的铂催化剂、规模为3t/d 硝酸(53%)的工厂。1913年,合成氨生产问世,从此氨氧化法成为世界生产硝酸的主要方法。

中国第一套硝酸装置于1935年在上海天利氮气制品厂投产,规模为7t/d 。1968年建成中压法装置,1976年引进大型双加压法生产技术。

当前各国硝酸生产采用大机组、提高系统压力、提高产品浓度、较低消耗、减少排放的发展趋势。

硝酸是强氧化剂,其氧化性与浓度有关。在浓硝酸中,氧化性占主要作用;水稀释后,氧化性减弱,酸性占更显著。除金(Au)、铂(Pt)、钽(Ta)、铑(Rh)、铱(Ir)外,浓硝酸几乎能氧化所有的金属。 3体积浓盐酸与1体积浓硝酸混合,形成“王水”,能溶解所有的金属。

纯硝酸静置时,在光或热作用下,会分解成NO2和O2,水稀释后,分解作用降低。

第二节 稀硝酸的生产

工业上制取硝酸,均采用NH3气固相催化氧化成NO ,进一步氧化成NO2,然后用水吸收生成硝酸。总反应式为:

上述反应过程生成60%的硝酸水溶液。

一、NH3催化氧化

1、 氨氧化反应

氨与氧的催化反应过程,因催化剂性能、反应温度、压力等条件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反应。主要(97%)反应为: 2、氨氧化催化剂

O

H O NO HNO 222344++=mol

kJ O H aq HNO O H O g NH /66.434332.2)(332.12)(23223++=++kJ/mol .O H NO O g NH 28907645)(4

223++=+

氨氧化催化剂有铂系催化剂和非铂系催化剂两大类。

① 铂系催化剂 ② 非铂系催化剂

3、氨催化氧化反应动力学

4、氨氧化工艺条件的选择

选择工艺条件(不可逆反应,主要考虑动力学因素)需要考虑的优化目标有:氨氧化率、生产强度、和铂损失。

二、NO 的氧化

一氧化氮,NO ,分子量30.01,是无色气体。易与氧化合,但温度高于670℃不能氧化。NO 能将硝酸分解:

NO 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常压下,沸点为-151.2℃,冰点为-161℃,-151.4℃液化;临界温度-94℃,压力6.47MPa 。

二氧化氮,NO2,分子量46.01,红棕色气体,有毒,有刺激性气味。易发生叠合可逆反应:

三、氮氧化物气体的吸收 氮氧化物气体中除NO 外,各组分都能与H2O 按下式反应:

四、硝酸生产尾气的处理

硝酸生产装置排出的尾气,仍含有一定量带黄色的氮氧化物,通常以NOx 表示,污染大气,需要加以处理。美、日规定气体排放NOx 最大允许为200×10-6,我国规定新建硝酸装置NOx 最大含量为300×10-6。

催化还原法

以烃类为还原剂进行催化还原反应来降低系统尾气中NOx 含量叫催化还原法。如天然气与尾气中NOx 进行反应: 为了降低能耗,后来开发了选择性催化还原法。反应温度控制在210270℃,适当催化剂,使NOx 被NH3还原为氮气后排放。

也可采用碱液吸收,工业上通常采用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溶液治理尾气,并得到硝酸钠和亚硝酸钠副产品。

mol

kJ O H NO HNO NO /22.7332223++=+mol

kJ O N NO /90.562422+?mol kJ HNO HNO O H NO /6.1122322++=+mol kJ HNO HNO O H O N /2.5923242++=+mol kJ HNO O H O N /7.5522232+=+O

H CO N NO CH 2224224++=+O

H N O NH NO 22236444+=++O

H N NH NO 2236546+=+O

H N NH NO 223212786+=+

发展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发展经济学》课后练习题 第一章导论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一门学科。 2、OECD组织的全称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常被称为(富人)俱乐部,现有成员国(30)个。 3、发展中国家可以被划分为(综合发展国)、(出口加工国)、(石油出口国)、(农矿原料生产国)四类。 4、全世界共有194个国家,其中发展中国家总数占全球(6/7),人口占全球(3/4),土地占全球(2/3),但经济总量仅占全球的(1/5)。 5、经济发展的物质前提是(经济增长),以及社会三大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制度结构)的升级,变迁。因为只有这种引起社会进步的经济增长,才能保障人民大众从中获得好处并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6、“经济发展观”经历了(传统发展观)、(以人为本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三阶段。 7、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即人类自身发展。人类自身发展主要体现为人的各种能力的扩大如( 获得收入的能力)、(获得更多知识的能力)、(享受健康身体的能力)、(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延长寿命的能力)等能力。 8、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是由美国海外开发署大卫-(莫里斯)博士于1975年提出。这个指数是由(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成人识字率)三项指标加权平均而得到。 二、问答题 1、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共同特征?中国是不是发展中国家? 答:①贫穷-人均收入低-生活水平低; (吃、穿、住、行、医疗、教育不好、寿命短); ②生产效率低下; (资本不足、科技落后、制度落后、劳动者缺乏创新、进取精神) ③人口多,赡养负担重; (15岁以下人口比重大,人多地少) ④劳动就业不充分;(隐性失业问题严重) ⑤二元经济,严重依赖农业; (农业经济比重较大,农业就业人口多) ⑥生态环境恶化 ⑦市场体系不健全; (与市场相关的法律制度缺失,如契约、产权、货币、信用、信息等方面;基础设施缺乏) ⑧国际关系中地位低下。 2、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什么关系? 答:经济发展是指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的社会经济结构,制度结构和文化结构的升级、变迁和广大民众素质能力的提高。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 ①增长是发展的物质前提,这里的增长必需是全民参与的增长,否则增长不一定导致发展; ②发展反过来为增长创造新的机制条件; ③增长的目的是增加供给,发展的目的是增加有效需求,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各种能力; 3、“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印度的经济学教授阿玛蒂亚·森认为,贫困的根源是能力不足而不是收入低下,收入低下只是贫困的表现。”请结合第七个填空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答:这句话是正确的,从发展的角度来讲,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广大民众的素质和能力,只有广大民众的素质和能力真正提高了,生活水平和质量才能得以根本的改观和不

小学校本课程乒乓球教案

小学校本课程乒乓球教 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学习握拍方法、准备姿势及单步移动 课题 1、学习握拍方法,准备姿势及单步移动。 2、学习平挡球。 教学目标: 1.运动技能目标:掌握握拍方法、准备姿势,基本掌握平挡球技术 2.心理健康目标:使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学会自评,互评以及强烈的竞争意识。 3.社会适应目标:能和同学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一、学习握拍方法、站位、准备姿势及单步移动 (一)握拍方法 1.横拍握法:横拍的一般握法如同人们见面时握手一样,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拍柄,虎口贴住拍肩,拇指略弯屈紧捏拍或斜伸拍面,食指斜伸在拍的另一面(如图) 2.直拍握法:以食指第二和拇指第一指节在拍的前面构成一个钳形,拍柄贴住虎口,拍后三指自然弯屈贴于拍1/3的上端(右图) (二)站位和准备姿势 站位应根据个人不同打法类型来确定,一般是站在中间偏左、离台30-50厘米的位置。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或稍宽,保持身体重心平稳。微微提踵,前脚掌内侧用力着地,保证快速起动移步。两膝微屈并向内扣,稍稍含胸收腹,上体略向前倾,持拍手臂自然弯曲,直握拍的肘部略向外张,手腕放松,球拍置于腹部右前侧20-30厘米处,以利于左右照顾,加快击球速度;横握拍的肘部向下,前臂自然平举。两眼注视来球,加强判断。 (三)单步移动 击球时以一脚的前脚掌为轴,另

一脚向前后或左右移动一步,以取得合理的击球位置。一般在来球较近身体时采用这种步法 二、学习平挡球 推挡球的分类:可分为快速推、加力推、减力挡、平挡球、推挡弧圈球、推下旋六种,课上介绍平挡球和反手快推。 平挡球的特点:球速慢、力量小、动作简单、易掌握,是初学者入门的技术,反复练习可熟悉球性体会击球时的拍形变化,提高控制球的能力。 平挡球的动作要领:两脚平行站立,身体靠近球台。击球前,两膝微屈,含胸收腹。击球时,球拍由后向前,球拍触球拍面与台面近乎垂直,在上升期击球的中部,借助对方来球的反弹力将球挡回。击球后,迅速还原,准备下次击球。 课时:5-6课时

发展经济学-马春文主编-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经济世界新兴工业化国家 二、问答 1.什么是现代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有哪些基本特征? 2.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共同特征? 3.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什么关系? 4.为什么用经济增长指标不能全面衡量经济发展的水平? 5.什么是千年发展目标?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经济世界:按照法国年鉴派史学大师布罗代尔的解释,经济世界是在全球形成一个经济整体的情况下,地球上一个部分的经济。一个经济世界有三个组成要素:首先,它占据着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有其特定的界限:其次,一个经济世界总要有一个或几个中心;第三,每个经济世界都分解为延续的区域。 新兴工业化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是指工业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变化显著,制成在出口所占比重迅速上升,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均收入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第三世界:第三世界最初是由法国人口统计学阿尔弗雷德·索维提出的,它作为一个新的世界政治范畴使用,泛指战后新建的不结盟国家。逐渐的第三世界被用来泛指西方发达国家以外的发展中国家。 二、问答 1.什么是现代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有哪些基本特征? 现代经济增长指的是指一个特殊的时代,它是从18世纪末开始,范围是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按照库兹涅茨的分析,它具有以下6个基本特征: 第一,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很高。18世纪以后的200多年中,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人口增长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都远远快于18世纪末工业革命开始前的整个时期。 第二是生产率的快速增长。按库兹涅茨的估算,人均产量增长的50%~75%来自生产率的增长。也就是说,技术进步对现代经济增长起了很大作用。 第三,经济结构迅速转变化。库兹涅茨指出,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以及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处于不断下降之中。工业部门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而工业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服务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几乎在所有国家都呈上升趋势,但其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

发展经济学 一、填充题 1、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认为,国民财富的增长决定于两个条件,即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和从事生产性劳动人数的多寡。 2、马尔萨斯的经济增长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人口原理》和《政治经济学原理》两部重要著作中。 3、卡尔·马克思以历史唯物论为工具,深入具体解剖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发展乃至灭亡的历史进程。 4、熊彼特认为,经济增长主要是一种数量上的变化,没有产生质上的新变化;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以定义为执行新的组合,也就是创新。 5、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教授,是公认的国际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1945年写成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被认为是发展经济学最早的奠基之作。 6、西方发展经济学的演进经历了几个阶段,20世纪40—60年代是西方发展经济学的形成阶段。 7、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在1960年出版的《经济成长阶段:非共产党宣言》一书中,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5个阶段:传统社会、起飞准备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和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8、有学者总结早期西方发展经济学理论有三大特点,即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和唯计划论。 9、发展经济学主要是研究不发达条件下经济发展的特点、过程和规律的经济学科。 10、发生在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纺织技术的机械化为开端,以蒸汽机的改进和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 11、当前公认的发达国家有20多个,其中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加拿大等7个国家则是最发达的。 12、“第三世界”是法国人口统计学家阿尔弗雷德·索维1952年在一篇题为“三个世界,一个星球”的文章中最先提出的。 13、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曾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观点。 14、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发展应包括五大目标,即增长、公平、民主、稳定、自主。 15、英国经济学家西尔斯认为,发展应包括三大目标,即消除贫困、实现公平、促进就业。 16、资源即生产要素,通常包括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 17、在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因素中,最重要的有技术和制度两大类。 18、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认为,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的大小又主要取决于三个基本心理规律,即消费倾向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规律、流动偏好规律。 19、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提出了两种增长率概念,即自然增长率和有保证的增长率。 20、新古典学派经济增长理论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索洛和英国经济学家米德。 21、新古典学派经济增长理论的突出特点是,不仅考察了投资这一增长要素,而且还考察劳动、自然资源、技术进步等要素,把技术进步看作是影响其他要素生产率的手段。 2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罗默、卢卡斯等人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在对新古典增长理论重新思考的基础上,发表了一组以“内生技术变化”为核心的论文,探讨了长期增长的可能前景,掀起了一股“新增长理论”的研究潮流。 23、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将增长核算方法应用于分析中国的经济增长,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者有舒元和李京文等。 24、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农业剩余是发展中国家初始资本的主要来源。 25、197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两位教授肖和麦金农分别出版了《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和《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两部著作,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金融体系和金融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并提出了“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 26、1954年,刘易斯发表了题为“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提出了他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27、刘易斯认为,在二元经济结构下,资本主义部门的工资取决于生存部门的收入。 28、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第一种形态的两个假定是:(1)经济是封闭的;(2)两个部门间没有贸易往来。 29、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第二种形态的两个假定是:(1)经济是封闭型经济;(2)资本主义部门依赖于与非资本主义部门的贸易。 30、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第三种形态的两个假定是:(1)经济是开放型经济;(2)资本主义部门与非资本主义部门都与外部世界有贸易往来。 31、1985年迈因特在《亚洲发展评论》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组织二元结构与经济发展”的论文,提出了“组织二元结构论”。 32、现代中国社会具有典型的“多重二元性”,然而在“多重二元结构”中,城乡二元结构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发展经济学作业

Chapter5. 1.most developme nt econo mists now seemto agree that the level and rate of growth of GNI and per capita in come do not provide sufficie nt measures of a country' developme nt.What's the esse nee of their argume nt? Give some example. 答:争论的实质:国民总收入和人均收入及增长率这些指标在衡量贫困程度和平等程度上并不完美或者并不符合实际,这对消除大范围贫困和高度不平等是不利的。 举例:1:中国的国民总收入水平很高但中国西部甚至中部的发展还是很落后的,很多居民的生活还是处于贫困线以下。2:广州市的人均收入水平很高但从化、增 城、南沙区、番禺区等行政区域中的农村的农民的收入水平仍很低,广州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在收入水平上存在高度的不平等。 2.Disti nguish betwee n size and functional distributi ons of in come in a n ati on. Which do you con cludeis the more appropriate con cept?Expla in your an swer. 答:总量收入分配;它处理的是个人或者家庭以及他们的总收入。收入获取的途径是不加考虑的,重要的是每个人可以挣到多少钱,不管他们的收入是来自于雇佣还是诸如利息、利润、租金等其他途径。而地方性(城市或农村)和职业性(如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的差别则被忽视;功能收入分配:.生产资料(土地、劳动和资本)的各个组成部分所得到的收入。 劳动作为一个整体所获得的收入的比例并把这个比例与总收入的租金、利息、利润所占比例比较而不是把人们看做分离的个体(没有考虑到非市场力量的重要角色和影响) 我认为功能收入分配更恰当。因为当个人为国民产出做出贡献时,他才能获得收 入,这是合乎逻辑的因果理论,而且这理论是建立在增加资本利润再投资基础上的现代部门增长的刘易斯理论,这更加切合现代经济的发展和增长。 Chapter6. 1.Population growth in developing nations has proceeded at unprecedented rates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Compare and contrast the present rate of population growth in less developed coun tries with that of the moder n developed n ati ons duri ng their early growth years. What has bee n the major factor con tributi ng to rapid develop ing country populati on growth since the Sec ond World War?Expla in your an swer. 答:(1)由于欠发达国家现在的经济发展基础优于发达国家早期同阶段的水平,欠发达

完整版发展经济学试题答案

word格式文档 发展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几种不同形式的平衡增长理论共同强调的是( ) A.经济增长率是第一位的 B.大规模投资的重要性和全面平衡的增长 C.不采取国家干预 D.通过引致投资最大化项目带动其它项目 2.尽管新的生产要素能够提高农业产量,但在现实中往往能看到许多传统农民拒绝接受和采用这种包含着新的技术变化的许多生产要素。这是因为( ) A.传统农民是保守的 B.传统农民懒惰 C.传统农民不愿进行过多的劳动 D.农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差 3.以下可用于衡量一个国家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是( ) A.金融比率 B.流动性金融资产 C.国民生产总值 D.净金融资产 4.发展中国家税收中的征收成本较低的税是( ) A.进口关税 B.所得税 C.土地税 D.农业税 5.以下关于政府政策失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指政府制定和执行的政策扭曲环境和资源使用的真实成本,从而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B.指政府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反应环境和资源使用的真实成本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C.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削弱的现象 D.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加强的现象 6.( )认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A.资本决定论 B.技术决定论 C.人力资本决定论 D.制度决定论 专业整理 word格式文档 7.20世纪50年代,舒尔茨发现,促使美国农业生产的产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本存量的增加 B.土地的增加 C.劳动力数量增加 D.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 8.发展中国家就业增长严重落后于工业增长的原因是( ) A.现代产业部门容纳就业的数量有限 B.工业增长速度太慢 C.发展中国家对就业问题不够重视 D.发展中国家就业人口增长过快 9.学生为了就学由个人或家庭直接承担的各种费用及机会成本称为( ) A.教育的社会成本 B.教育的个人成本 C.教育的直接成本 D.教育的间接成本 10.强调发展中国家经济中特有的市场不完全性、刚性、短缺、过剩、低供给弹性等固有经济特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培训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培训 一、目前教学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是知识点的罗列,误以为知识点的罗 列可以代替教学目标的确定。 2.教学目标不全面,只有知识技能目标,缺少过程方法目标。3.抄袭教参目标,与学生实际脱节、与教学内容脱节、与自主的 教学实际脱节。 4.教学目标的表述不全面、不恰当,不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5.教学活动没有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师自身的目标意识不强。 主要原因有三:责任心不强;观念陈旧,不懂得教学目标的重 要性;没有时间深入研究 二、议课就是议学习效果 (一)、一堂好课的标准 示准一(从课堂教学整体评价): 1.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意义的课,是一堂扎实的课,而不是图热闹的课 2.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效益的课,是充实的课,有内容、有实效性的课 3.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的课,是丰实的课 4.一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是平实的课 5.一堂好课应该是真实的课,是有缺憾的课

示准二(从学生的角度评价): 1.学生的情趣应该是健康的 2.学生的学习参与应该是主动的 3.学生的学习动机应该是端正的 4.学生的活动时间应该是充足的 5.学生的认知状况应该是高水平的 6.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多元的 7.学生的学习效率应该是高效的 标准三(从教师的角度评价) 1.教师的课前准备应该是充分的 2.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是科学合理的 3.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帮助指导服务的 4.教师的专业功底应该是厚实的 (二)、什么样的课是有效益的 准则一: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得到激发。 准则二:教师讲解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 准则三:教师深刻把握教学内容的学科本质。 观课(自我反思)准则 语言是有激情,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问答自信、有独特的见解;师生、生生对话有效。 关注全体学生;学生能主动、自动地学习;课堂环境民主、平等、和谐、合作。

发展经济学-新系统-作业题及答案-2012.8

发展经济学-新系统-作业题及答案-2012.8

发展经济学-在线作业_A 一单项选择题 1. 两缺口模式理论认为,如果投资___b____储蓄,则出现储蓄缺口。 (5.0 分) a 等于: b 大于; c 不等于; d 小于; 2. 两缺口模式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积极弥补储蓄缺口: b (5.0 分) a 减少出口或扩大进口; b 引进外资。 c 减少投资或扩大储蓄; d 扩大出口或减少进口。 3. 发展中国家大量引入外资的理论依据: b (5.0 分) a 刘易斯二元结构理论 b 两缺口模型; c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d 大推进理论; 4. 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平衡现象,劳动生产率低下,除此以外,发展中国家还存在下述问题: a (5.0 分) a 生活水平低;

b 需求不充足,产品过剩; c 国家对经济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 d 文化落后 5. 在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之和小于__c____的条件下,增加出口有利于提高总需求水平并增加国内就业量。 (5.0 分) a 3。 b 0; c 1; d 2; 6. 如下哪些论点是两缺口模型的结论: a (5.0 分) a 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外资解决国内的储蓄缺口; b 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外汇缺口和GNP缺口; c 外汇缺口的存在一定会产生储蓄缺口; d 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产生了发展中国家的外汇缺口。 7.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 a (5.0 分) a 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 b 一个阶段的发展能够自动生产一个阶段的发展; c 经济增长能够自我维持; d 在发展过程中尽量提高经济增长率; 8. 在经济核算理论中,国民收入增长率大于国民资源(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增长率之差被称为: c (5.0 分) a 劳动剩余; b 储蓄缺口;

发展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发展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几种不同形式的平衡增长理论共同强调的是( ) 1. A.经济增长率是第一位的 B.大规模投资的重要性和全面平衡的增长 C.不采取国家干预 D.通过引致投资最大化项目带动其它项目 2.尽管新的生产要素能够提高农业产量,但在现实中往往能看到许多传统农民拒绝接受和采用这种包含着新的技术变化的许多生产要素。这是因为( ) A.传统农民是保守的 B.传统农民懒惰 C.传统农民不愿进行过多的劳动 D.农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差 3.以下可用于衡量一个国家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是( ) A.金融比率 B.流动性金融资产 C.国民生产总值 D.净金融资产 4.发展中国家税收中的征收成本较低的税是( ) A.进口关税 B.所得税 C.土地税 D.农业税 5.以下关于政府政策失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指政府制定和执行的政策扭曲环境和资源使用的真实成本,从而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B.指政府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反应环境和资源使用的真实成本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C.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削弱的现象 D.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加强的现象 6.( )认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A.资本决定论 B.技术决定论

C.人力资本决定论 D.制度决定论 7.20世纪50年代,舒尔茨发现,促使美国农业生产的产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因 素是( ) A.资本存量的增加 B.土地的增加 C.劳动力数量增加 D.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 8.发展中国家就业增长严重落后于工业增长的原因是( ) A.现代产业部门容纳就业的数量有限 B.工业增长速度太慢 C.发展中国家对就业问题不够重视 D.发展中国家就业人口增长过快 9.学生为了就学由个人或家庭直接承担的各种费用及机会成本称为( ) A.教育的社会成本 B.教育的个人成本 C.教育的直接成本 D.教育的间接成本 10.强调发展中国家经济中特有的市场不完全性、刚性、短缺、过剩、低供给 弹性等固有经济特点,这正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现实与西方传统经济理论的( ) A.内在联系的表现 B.基本相同之处 C.重要区别 D.毫不相干的论述 11.新古典主义回潮理论建立在两种理论基础之上,这两种理论基础是( ) A. 传统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和新增长理论 B.传统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 C.新增长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 D.公共选择理论和市场失灵理论 12.功能分配也叫要素分配,它最注重的是在总体国民收入中( ) A.各个个人 从各要素中获得收入是多少 B.各个个人从某个要素中获得收入是多少 C.每种要素获得的收入所占的百分比

全国高校师资网络培训主讲教师教学设计方案表

全国高校师资网络培训主讲教师教学设计方案表教学设计方案描述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 学科分类(一级)(二级) 开课时间 2010-9-26 至 2010-9-27 实际培训 天数 2天 培训课程介绍 1.课程介绍 课程定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面向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涉及面广,影响大。该课程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对顺利完成后续课程的学习,对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岗位需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再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课程目标:从现代办公应用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提出问题、找出解决方案,到最后解决问题的案例式教学来提高学生应用办公软件处理复杂办公事务的能力和素质,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经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获取相应能力认证证书,或者经过学校计算机技能达标考核。 课程内容:第一,通过Word2003的学习,掌握艺术排版的各种技术,并能对具有复杂结构的长文档进行排版;第二,能利用Excel 2003进行较复杂的数据分析处理;第三,能利用PowerPoint 2003制作艺术性较高的专业演示文稿。第四,能利用Photoshop进行简单的图像处理,掌握基本的数码照片编辑技巧。 2.本次培训 本次培训,将围绕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资源建设、高职考核方式和教材建设等方面介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精品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改革思路和实施方法,并采用“提出问题、找出解决问题方案、解决问题”的案例教学方法,对重点章节进行示范性教学;同时和学员一起探讨和交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热点话题。 培训内容及日程安排 第一天目 标 建立学员对此门课程和该精品课程的深入、全面理 解,了解该精品课程的建设思路、理念及经验。 主讲 教师

2020年自学《发展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

2020年自学《发展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请将正确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很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指标是(C ) A.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 B.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C.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 D.实际经济增长率 2.美国经济学家W.W.罗斯托提出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将经济发展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他认为其中最重要的阶段是(B ) A.传统社会阶段 B.起飞阶段 C.为起飞创造条件的阶段 D.向成熟推进的阶段 3.通过不同国家教育投资的成本收益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B ) A.发展中国家教育投资的收益率较低 B.发展中国家教育投资的收益率高于发达国家 C.在发展中国家,教育层次越高,投资收益率也越高 D.在发展中国家,教育投资的私人收益率低于社会收益率 4.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用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和生产资料工业的净产值比例衡量工业化程度,其中世界各国工业化程度最高的霍夫曼比例是(A ) A.小于1 B.1±0.5 C.2.5±1 D.5±1 5.从理论上讲,在发展中国家进行资本积累比较适宜的农业税种是( B)

A.农产品税 B.土地税 C.土地转让税 D.农产品出口税 6.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一些特征包括(ABCDE ) A.人们的生活水平低下,收入差距较大 B.劳动生产率较低下 C.劳动力失业率高,利用不充分 D.国内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E.人口出生率高,平均寿命较短 7.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瑟·刘易斯在50年代提出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要由这样几个部门组成,它们是(AC ) A.传统的农业部门 B.现代农业部门 C.现代工业部门 D.传统工业部门 E.第三产业部门 8.以提高教育投资效率为中心的教育发展战略和政策包括(ABCDE ) A.改革各级教育体制 B.调整教育投资方向 C.刺激和增加教育投资的个人收入 D.重视发展非正规教育 E.实施适当的教育机会限额分配制度 9.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形成过程包括(ABCDE ) A.吸引外资 B.通过金融和信用机制集聚发展资金 C.投资形成实物资本 D.通过国家征税筹集资金 E.增加实际储蓄数量 10.传统农业具有以下特征(AE ) A.技术落后 B.农民虽然贫穷,但是他们的生产很有效率 C.农民对市场价格反应灵敏

发展经济学_在线作业

发展经济学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7-11-08 22:12:13 一、单选题 1. (5分)在经济核算理论中,国民收入增长率大于国民资源(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增长率之差被称为: A. 就业不足; B. 余值增长率; C. 劳动剩余; D. 储蓄缺口;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发展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2. (5分)在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之和小于______的条件下,增加出口有利于提高总需求水平并增加国内就业量。 A. 0; B. 1; C. 3。 D. 2;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发展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3. (5分)两缺口模式理论认为,如果投资_______储蓄,则出现储蓄缺口。 A. 小于; B. 大于; C. 不等于; D. 等于: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发展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4. (5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 A.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B. 经济增长是由经济发展促成的; C. 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经济发展是人均产量的增加; D. 只要经济增长了,也就意味着经济发展了;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发展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5. (5分)阳光、空气、水分等属于:

A. 生态资源; B. 生物资源; C. 不可再生资源; D. 矿产资源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发展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6. (5分)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受到的冲击比较小,其主要原因之一是: A. 中国的外债非常少; B. 中国在金融自由化上采取了审慎的政策,将自由化的程度限制在 与金融部门发展相适应的水平下; C. 中国经济的规模足以抵御危机的冲击。 D. 中国意识到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提前采取了防范措施;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发展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7. (5分)纺织业的发展带动了棉花生产,这种现象被赫尔希曼称为: A. 前向联系; B. 后向联系;

最新全套乒乓球教案

最新全套乒乓球教案任课教师:班级:学生人数: 教学内容1、基础理论课介绍 2、乒乓球拍的基本握法及特点 3、正手发球的基本方法,学习正手平击发球 4、身体素质练习:弹跳及上肢力量 教学目标1、介绍乒乓球基础理论,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乒乓球知识; 2、通过学习各类球拍的基本握法及应用特点,正手发球的基本方法,以及学习正手发平击发球,使学生初步掌握上述基本技术; 3、通过身体素质练习发展学生的弹跳能力及上肢力量。 课 序 教学内容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时间 一教学常规 1、体育委员整队集合 2、报告老师。 3、师生问好。 4、教师考勤。 5、安排见习生。 6、宣布本次课内容与任务。 1、检查人数 2、检查上课服装 3、安排见习生。 4、宣布本次课内容与 任务 1、队列队形:成三列横队操队 形密集队形集合。 ××××××× ××××××× ××××××× ▲ 2、组织教法:口令指挥 3、要求:集合动作快、静、齐。 5 二准备活动 1.绕场地跑两圈约800米 2、徒手体操 ⑴上肢运动 ⑵扩胸运动 ⑶踢腿运动 ⑷体转运动 ⑸体侧运动 ⑹腹背运动 ⑺跳跃运动 3、压腿练习 ⑴体前屈压腿 ⑵弓步压腿 ⑶侧压腿 4、球性练习 ⑴原地与移动上托球练习 ⑵对墙推球练习和下蹲对墙推落 地反弹球 1、要求用中慢速跑, 跑步时保持队形。 2、讲解、示范与组织。 3、讲解、示范和组织。 4讲解与示范、组织: 二、准备活动 1、体育委员带领学生两路纵队 绕操场慢跑两圈 2、手操队列队形:成三列横排 体操队形散开。 ××××××× ××××××× ××××××× ▲ 3.要求:动作协调,肢体舒展, 充分活动身体关节。 4、①托球练习:原地分散个人 练习,集体一路纵队移动练习; ②对墙推球与下蹲对墙推落地 反弹球:身体平行于墙,两腿 左右开立,占位与墙 1.5米左 右。球拍后仰,与墙平行。 ⑵要求:个人托球和对墙练习, 不失误,连续练习达到30次以 上 10

《发展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发展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几种不同形式的平衡增长理论共同强调的是( ) A.经济增长率是第一位的 B.大规模投资的重要性和全面平衡的增长 C.不采取国家干预 D.通过引致投资最大化项目带动其它项目 2.尽管新的生产要素能够提高农业产量,但在现实中往往能看到许多传统农民拒绝接受和采用这种包含着新的技术变化的许多生产要素。这是因为( ) A.传统农民是保守的 B.传统农民懒惰 C.传统农民不愿进行过多的劳动 D.农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差 3.以下可用于衡量一个国家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是( ) A.金融比率 B.流动性金融资产 C.国民生产总值 D.净金融资产 4.发展中国家税收中的征收成本较低的税是( ) A.进口关税 B.所得税 C.土地税 D.农业税 5.以下关于政府政策失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指政府制定和执行的政策扭曲环境和资源使用的真实成本,从而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B.指政府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反应环境和资源使用的真实成本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C.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削弱的现象 D.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加强的现象 6.( )认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A.资本决定论 B.技术决定论 C.人力资本决定论 D.制度决定论 7.20世纪50年代,舒尔茨发现,促使美国农业生产的产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本存量的增加 B.土地的增加 C.劳动力数量增加 D.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 8.发展中国家就业增长严重落后于工业增长的原因是( ) A.现代产业部门容纳就业的数量有限 B.工业增长速度太慢

培训教学设计与课程设置

培训教学设计与课程设置 一、培训教学设计 (一)培训教学设计的涵义与特点 培训教学设计是以传播信息和学习理论技能为基础,应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培训教学中的问题与需求,确立目标,明确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步骤,选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然后分析、评价其结果,以使培训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的过程。 培训教学设计的主要特点有: 1.培训教学目的建立在对培训系统内外环境分析的基础之上。 2.培训教学目标用可观察的术语来描述。 3.培训教学的计划、开发、传递和评价以系统理论为基础。 4.研究重点放在培训教学计划、方法和媒体的选择上。 5.教学评价是设计和修改过程的一部分。 (二)培训教学设计的原则 培训教学设计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教育方针、培训政策以及各国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现阶段,培训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综合原则: 培训教学是一个涉及各方面的大系统,因此,在进行培训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系统中各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要综合培训问题对立统一的各个方面,对培训教学的各个环节既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无所侧重。 2.针对性原则: 培训教育是继续教育的组成部分,它不等同于单纯的学历教育。因此,培训教学活动也应针对培训工作的性质、特点和各种培训对象的不同,设计出不同的教学计划,安排不同的教学进度,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介。 3.最优化原则: 最优化原则是培训教学设计的中心指导思想,是培训教学设计活动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本世纪60年代,系统方法的建立和发展,大大推动了最优化思想的研究,越来越多的教育学家致力于探讨教学最优的问题,即帮助教师力求完成复杂教学任务的捷径。培训教学最优化,其实质是探索在培训教学中如何花费最少的时间而获取最大的效果。可用下列公式表示:优化程度=培训效果÷时间 要达到培训教学的最优化,必须考虑在培训过程中抓住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要做到正确分析培训对象特点、科学设置培训课程,合理安排教学进度,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介等。 (三)培训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培训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内容是一致的。这主要包括: 1.期望学习什么内容?即教学目标的确定。 2.为达到预期目标,如何进行教学和学习?即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的选择。 3.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即教学进度的安排。 4.在进行培训时,如何及时反馈信息?即教学评价的实施。 5. 教学设计的以上基本内容,可用下图表示: (四)培训教学设计的程序 由于培训对象和培训任务的不同,培训教学设计的程序也各不相同,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教学设计程

《发展经济学》课后笔记

本课程的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以课程考试大纲为标准,其重点内容为: 第一章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学的概念,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特征,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及其联系与区别,发展的涵义和发展水平的衡量,发展经济学的发展阶段。 第二章重点掌握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刘易斯的两部门模型,并能对他们做出简要评价;重点掌握新旧增长理论的区别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启示。 第三章掌握收入的规模分配与功能分配、吉尼系数与洛伦兹曲线的概念,吉尼系数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的方法及其缺陷,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关系及库兹涅茨倒U曲线,发展中国家对解决经济增长与贫困之间关系的政策取向及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增长率的概念,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原因,人口过渡理论及其对解决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意义,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缺陷,并分析为什么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基本上是错误的,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家庭生育理论及其对控制人口、制定人口政策的意义和作用,领会关于人口问题的两个基本观点的涵义,分析解决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所应采取的人口政策。 第五章人力资本的概念,人力资本的形成途经,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教育与收入分配、计划生育的关系,教育的个人成本与收益、社会成本与收益,掌握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领会发展中国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 第六章掌握公开失业与隐蔽失业的概念,分析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的特点及其严重性,分析无就业的增长和产出滞后现象,领会产出与就业增长之间关系的两种不同观点,分析发展中国家的过渡城市化和人口劳动问题,掌握托达罗的乡-城人口迁移模型,并分析其对解决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的政策涵义。 第七章掌握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假说、卡尔多的阶级收入假说,领会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水平对投资率的基本要求,理解为什么提高资本利用效率有时比资本的量的增长更重要,各种储蓄行为理论的主要论点及其对资本形成的意义,理解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为什么资本决定论是错误的,了解经济发展的其他决定因素及其作用。 第八章关于经济增长源泉和决定因素的主要传统观点及缺陷;认识新增长理论对解释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决定因素的贡献;摒弃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入以科技进步为基础的集约经济增长方式是发展中国家长期经济增长的根本途经;技术知识与属性知识、知识差距与信息问题。发展中国家政府在缩小知识差距过程中的作用。为了缩小知识差距、解决信息问题,发展中国家应当执行的政策;熊比特的创新理论及其意义。国家创新体系。 》 第九章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及其对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影响和意义。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及影响和控制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途径。市场失灵与政策失灵。在环境治理、资源利用和保护方面,经济手段与其他手段相比的优越性。

武汉大学乒乓球课程教案

第 二 部 分 基 本 部 分 60 分 钟 左 右 一.击球的基本姿势及握拍法 (直板、横板) 1)教师讲解示范 击球的基本姿势 正确的准备姿势(ready stance):两脚平行站立比肩稍 宽,两膝微屈稍内扣,前脚掌内 侧着地、提踵、上体略前倾,收 腹、含胸,重心置于两脚之间, 下颌稍向后收,两眼注视来球。 持拍手臂自然弯屈,置于身体右 侧。 准备姿势 ready stance 横拍握拍法 shakehand grip 直拍握拍法 penhold grip 握拍法 世界上流行的握拍方法主要 分为直拍(penhold grip)和横 拍(shakehand grip)两种。直 拍的握法手指运用较灵活,在发 球变化、处理不出台近网球和追 身球方面较横握拍容易。由于横 握拍时手指、手掌接触拍柄、拍 面的面积比直拍大,横握拍的稳 定性比直拍好。为了提高发球和 台内球的灵活性,目前多数横板 运动员均采用浅握法。 10′ 1.组织如下图: ××××××× ××××××× ××××××× ▲ 2.教法:教师口述 要求:听课认真,各自持拍揣 摩体会 要点: 1)准备姿势是一切基本技术 的开始和终止。 2)不论运动水平达到何种程 度,都必须重视每击一球后要 迅速还原到准备姿势,以便下 一个击球。 3.要点: 1)握拍不能太深或太浅、太 松或太紧,以免影响手腕动作 的灵活性及击球时发力的合理 性; 2)直拍握法与横拍握法技术 上各有优缺点,练习者以适合 自己为宜。

二.基础理论,乒乓球运动简介 1.乒乓球运动的起源 有不同的说法,最早的说法是派生于中世纪英国宫廷游戏,桌上网球 2.乒乓球运动的发展 第一阶段:欧洲全盛时期 第二阶段:亚洲全盛时期 第三阶段:欧亚对抗时期 3.重要赛事(锦标赛、奥运会、世乒赛、公开赛) 三.正手发球的基本方法,学习正手低抛平击发球 1.站位中近台,左脚稍前,身体略向右转,左臂屈肘掌心托球置于体侧。 2.发球开始时,持球手将球向上抛起,同时执拍手臂自然向侧后伸肘引拍,拍面垂直。 3.当球从高点回落至离地100厘米处,上臂带动前臂向前迅速挥拍,手腕旋内,拍形稍前倾,触球中上部。 4.击球后,手臂随势余摆,球拍收势于左脸前,眼见球拍背面,身体转正。如下图: 5.难点:抛球高度,抛球路线 击球时机,击球落点 8' 42' 3*20 3*15 组织如下图: ××××××× ××××××× ××××××× ▲ 教法:教师口述 要求:听课认真,态度端正 1.组织如下图: × × 2.教学步骤: (1)模仿发球动作,进行持拍摆臂练习。 (2)抛球和挥拍分解练习。 (3)在球台上进行完整发球练习。 (4)双方对练发球并与接发球相结合练习。 3.要点: 发平击式球,拍面前倾不够和发加转下旋球拍面后仰过多,均会造成发球不过网。纠正时需调整拍面角度,并规定第一落点应在台面近端线的40厘米范围区域内。

发展经济学试题集(6类题型汇总)

考试科目:发展经济学 一、释意 1.贸易条件 2.工业化模式 3.肤浅的金融战略 4.可持续发展 5.属性知识 6.教育的收益 7.幼稚工业论 8.绿色革命 9.发展经济学 10.吉尼系数 11.配第—克拉克法则 12.充分就业 13.深化的金融战略 14.信息问题 15.出口替代 16.配第一克拉克法则 17.可持续发展 18.诱导性技术变革 19.进口替代 20.自由贸易区 21.经济全球化 22.隐蔽失业 23.人力资本 24.创新 25.贸易条件 26.中间技术 27.可持续发展

28.资本形成 29.发展级 30.进口替代 31.诱致性技术变革 32.联系效应 33.收入的功能分配 34.国家创新体系 35.库兹涅茨倒U曲线 二、简答 1、罗斯托认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起飞”阶段,他认为一个国家经济起飞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2、凯恩斯就业模式为什么不适合发展中国家? 3、简述赫斯曼的引致投资最大化原理。 4、从经济上解说发展中国家“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原因。 5、发展中国家为了推动技术进步,必须要建立激励机制。与激励机制相配合所需要设计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包括哪些? 6、简述发展经济学中涉及论证工业化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本理论。 7、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发展经济学家们为什么特别强调工农业协调发展。 1.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有哪些? 2.怎样认识新经济增长理论对认识经济增长源泉和决定因素的贡献? 3.国家财政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人口增长过快在哪些方面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5.为什么工业化未能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失业问题? 6.简述两缺口分析理论及其政策意义。 7.两缺口分析的主要内容。 8.工业化的涵义及衡量指标。 9.简述发展中国家改造传统农业的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