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汽车行业度分析研究报告

国内汽车行业度分析研究报告
国内汽车行业度分析研究报告

国内汽车行业度分析研

究报告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一、2012年12月份中国汽车行业数据 1、2004-2012年中国汽车工业产销形势

2012年12月,我国汽车行业总体稳定,表现良好。当月汽车产销量环比同比均实现增长,全年产销超过1900万辆,同比增幅较上年有所回升。12月,乘用车市场需求稳定,增长好于汽车市场总体。商用车继续恢复,同比增速较上月继续提高。小排量乘用车、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环比、同比均有所提高。日系乘用车继续恢复,销量及占有率均较上月有所提高,但仍不及上年同期水平。我国汽车出口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12月出口量同比增长超过50%,全年出口量突破100万量大关。全国汽车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国产汽车与进口汽车价格均小幅波动。经济效益方面,1-11月,汽车工业17家重点企业(集团)经济运行仍面临压力,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趋缓,增幅与1-10月相比均有回落。

2012年12月,我国汽车产销形势总体稳定,月度环比和同比呈小幅增长。2012年,汽车市场继续缓慢恢复,产销双双超过1900万辆,同比增幅略高于上年。具体来看,12月,汽车生产178.49万辆,环比增长1.34%,同比增长5.49%;销售180.99万辆,环比增长1.05%,同比增长7.12%。2012年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927.18万辆和1930.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63%和4.33%,增幅较上年分别提高3.79和1.88个百分点。

建筑工程施工应急预案

【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

图表 1 2012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情况表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商情报网

图表 2 2006-2012年中国汽车产量增长趋势图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商情报网

图表 3 2006-2012年中国汽车销量增长趋势图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商情报网

2012年12月,在乘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月相比,交叉型乘用车销量增长最快,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增速居次,其它品种略有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多功能乘用车(MPV)呈一定下降,其它品种均呈增长,其中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增速更为明显。

12月,在商用车各主要品种中,与上月相比,客车非完整车辆与货车非完整车辆销量出现下降,其它品种各有增长,其中客车和半挂牵引车增速更快。与上年同期相比,货车非完整车辆销量下降较快,其它品种销量呈不同程度增长。

2、2012年中国乘用车产销情况

12月,乘用车市场需求总体稳定,环比和同比均呈不同程度增长。2012年,乘用车销量首次超过150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7%,高于汽车总体增长速度。12月乘用车生产144.23万辆,环比增长0.72%,同比增长5.72%;销售146.29万辆,环比增长0.11%,同比增长6.87%。2012年全年,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552.37万辆和1549.5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17%和7.07%,增速较2011年全年分别提高2.94和1.88个百分点。

图表 4 2012年中国乘用车市场产销情况表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商情报网

2012年12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68.86万辆,环比增长7.83%,同比增长16.93%,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7.07%,占有率比上月增长3.3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增长4.05个百分点。在国外品牌中,日系乘用车本月共销售21.73万辆,环比增长27.64%,同比下降25.86%,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

14.85%,占有率比上月增长3.20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6.56个百分点;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乘用车分别销售21.02万辆、15.97万辆、14.20万辆和4.04万辆,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4.37%、10.92%、9.70%和2.76%;与上月相比,德系和美系乘用车销量呈明显下降。

12月,中国品牌轿车共销售34.49万辆,环比增长6.62%,同比增长22.71%,占轿车销售总量的34.56%,占有率比上月增长3.2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增长4.93个百分点;日系、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轿车分别销售16.75万辆、19.10万辆、14.74万辆、10.19万辆和4.04万辆,分别占轿车销售总量的16.79%、19.14%、14.77%、10.21%和4.05%;与上月相比,日系轿车销量环比继续呈较快增长,德系和美系轿车降幅居前。

12月,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销售99.78万辆,环比下降3.39%,同比增长5.23%;多功能乘用车(MPV)销售4.12万辆,环比下降3.62%,同比下降7.96%;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销售20.71万辆,环比增长9.49%,同比

增长19.35%;交叉型乘用车销售21.68万辆,环比增长10.26%,同比增长

7.13%。

12月,小排量乘用车市场份额较上月及上年同期均有所提高。1.6升及以下的乘用车12月共销售99.98万辆,环比增长0.49%,同比增长10.39%;1.6升及以下乘用车销量占乘用车总销量比重为68.34%,比上月提高0.2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2.18个百分点。

2012年,在节能汽车推广政策及节约能源、新能源车辆车船税优惠政策的作用下,小排量乘用车市场占有率逐步回升。2012年,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全年共销售1040.50万辆,同比增长5.7%;占乘用车销售市场的67.2%,较2011年下降0.8个百分点;占汽车销售市场的53.9%,较2011年增长0.7个百分点。

3、2012年中国商用车产销情况

12月,商用车继续恢复,同比增速较上月继续提高。当月商用车生产34.26万辆,环比增长4.01%,同比增长4.52%;销售34.70万辆,环比增长5.24%,同比增长8.20%。2012年全年,商用车产销374.81万辆和381.12万辆,同比下降4.71%和5.49%,降幅较2011年分别收窄了5.23和0.82个百分点。

图表 5 2012年中国商用车市场产销情况表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商情报网

4、2012年中国客车产销情况

12月,客车销售表现良好,环比、同比保持快速增长。当月客车完成销售4.42万辆,环比增长12.69%,同比增长12.12%。2012年全年,客车累计完成销售42.56万辆,同比增长5.51%。分车型来看,三大车型均实现较快增长,其中中型客车结束了连续三个月的同比下滑,本月增长超过5%。

图表 6 2012年中国客车销售情况表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商情报网

5、2012年中国货车产销情况

12月,货车销售表现较好,环比、同比均实现较快增长,增速超过上月水平。当月货车完成销售24.23万辆,环比增长5.08%,同比增长12.34%;2012年全年,货车累计完成销售265.34万辆,同比下降1.80%,降幅较2011年收窄了2.77个百分点。分车型来看,12月重型货车表现不佳,环比同比均出现下滑;中型货车表现最好,环比、同比增速均超过25%。

图表 7 2012年中国货车销售情况表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商情报网

6、2012年中国汽车出口情况

12月,我国汽车出口情况良好,尽管环比有所下降,但同比增长超50%。12月汽车企业出口量为8.68万辆,比上月下滑5.36%,比上年同期增长

54.86%。2012年全年累计出口量超过100万辆,达到105.61万辆,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长29.70%。

从出口车型来看,与上月相比,乘用车中多功能乘用车增长最为显着,交叉型乘用车实现较快增长,基本型乘用车和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出现下滑;商用车产品中,客车、货车非完整车辆出现下滑,其余车型均呈不同程度增长。与上年同期相比,乘用车、商用车各车型均实现增长。其中多功能乘用车增长最为明显,增速达到202.40%。此外,半挂牵引车、基本型乘用车、客车以及交叉型乘用车均实现较快增长,增速高于50%。

图表 8 2012年12月份中国汽车出口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商情报网

7、2012年中国汽车市场价格情况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对全国36个大中城市监测显示,2012年12月全国汽车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国产汽车与进口汽车价格均小幅波动。

国产汽车价格小幅下降。2012年12月,国产汽车价格环比下降0.15%,比2011年同期下降1.45%;其中,乘用车与商用车价格涨跌各异。乘用车价格稳中有升,环比上涨0.39%,比2011年同期下降1.54%。其中,基本型与运动型乘用车价格分别环比上涨0.08%和0.99%,比2011年同期分别上涨0.96%和下降2.74%;微型客车价格环比下降0.26%,比2011年同期价格下降4.42%。商用车价格以降为主,环比价格下降0.80%,比2011年同期价格下降1.35%。

其中,商用客车价格环比下降1.08%,比2011年同期下降2.35%。细分车型中,大型客车价格环比下降1.53%,比2011年同期下降3.05%;轻型客车价格环比上涨0.17%,比2011年同期下降0.34%。商用货车价格环比下降0.48%,比2011年同期上涨0.06%。细分车型中,轻型、重型货车价格分别环比下降0.74%和1.10%,比2011年同期分别上涨3.37%和下降0.41%;中型货车价格环比上涨0.61%,比2011年同期下降0.54%。

进口汽车价格小幅上升。2012年12月,进口汽车价格由降转升,环比上涨0.27%,比2011年同期下降3.38%。其中,进口轿车价格环比上涨0.11%,比2011年同期下降3.99%;进口越野车价格环比上涨0.44%,比2011年同期下降2.76%。

预计后期,在供求关系不会发生大的改变以及产业政策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汽车价格将延续稳中略降走势。

图表 9 2012年12月份中国汽车市场价格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发改委、中商情报网

8、2012年中国汽车重点企业销售情况

2012年12月,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生产企业依次为: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北汽、广汽、长城、华晨、比亚迪和奇瑞,分别销售34.83万辆、

27.60万辆、23.20万辆、19.39万辆、17.01万辆、7.28万辆、6.76万辆、6.49万辆、6.10万辆和5.91万辆。十家企业中,与上月相比,上汽销量下滑明显,长安小幅下降,其余企业均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广汽、比亚迪和奇瑞增速居前。12月,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154.57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

85.40%。

12月,乘用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为:上汽通用五菱、一汽大众、上海通用、北京现代、上海大众、重庆长安、比亚迪、东风日产、奇瑞和吉利,分别销售11.50万辆、10.92万辆、10.89万辆、9.20万辆、7.49万辆、6.17万辆、6.10万辆、5.95万辆、5.78万辆和5.68万辆。与上月相比,上海大众、上海通用、重庆长安和一汽大众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奇瑞和比亚迪增长明显,增速超过20%。12月,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79.68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4.47%。

12月,商用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依次为:北汽福田、东风公司、金杯股份、一汽、江淮、江铃、力帆、重庆长安、长城和重汽,分别销售5.10万辆、4.09万辆、2.95万辆、2.16万辆、1.95万辆、1.82万辆、1.39万辆、1.35万辆、1.31万辆和1.20万辆。与上月相比,江淮、北汽福田和东风公司出现下滑,其余企业各有增长,其中重庆长安增长最为明显,增速达30.62%。12月,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23.32万辆,占商用车销售总量的67.20%。

9、2012年中国汽车行业经济效益情况

2012年1-11月,规模以上企业(11910家)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7959.77亿元,同比增长11.79%;完成工业销售产值47425.5亿元,同比增长11.70。

2012年1-11月,汽车工业17家重点企业(集团)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趋缓,增幅与1-10月相比均有回落。数据显示,1-11月,重点企业(集团)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9152.09亿元,同比增长4.39%,增幅与1-10月相比,回落0.77个百分点,增长额为805.39元;累计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91010.83亿元,同比增长4.40%,增幅与1-10月相比,回落0.07个百分点,增长额为804.85亿元;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4550.02亿元,同比增长6.09%,低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水平(10%)3.91个百分点,增幅与1-10月相比,回落0.90个百分点,增长额为261.12亿元;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1901.49亿元,同比增长3.48%,增幅比1-10月回落1.08个百分点,增长额为736.30亿元;1-11月,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 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182.51亿元,同比增长4.05%,增幅比1-10月回落2.08百分点,增长额为

84.86亿元。

二、2012年4季度中国汽车行业政策环境

2012年4季度,汽车行业政策变化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为保证汽车产品使用安全,促使生产者高度重视和不断提高汽车产品质量,我国出台《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将汽车召回由部门规章上升为行政法规;第二,我国继续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总结验收工作,此外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还联合组织开展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第三,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通知,完善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信息管理系统,加强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和优化纳税服务工作。1、国务院公布《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

为促进汽车召回制度的有效实施,2012年10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令,公布《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简称《条例》),将汽车召回由部门规章上升为行政法规,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与之前的召回管理规定相比,《条例》不仅加大了监管处罚的力度,且明确了厂家责任和义务,在保证汽车产品使用安全、促使生产者高度重视和不断提高汽车产品质量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2004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等四部门发布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我国开始实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截至2012年底,已累计召回缺陷汽车产品已经超过800万辆,其中仅2012年就实施召回59次,涉及汽车共计275万辆,是召回制度实施8年以来最多的一年。从实践中看,召回管理规定在程序、监管措施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尤其是管理规定作为部门规章,受立法层级低的限制,对隐瞒汽车产品缺陷、不实施召回等违法行为的处罚过低(最高为3万元罚款),威慑力明显不足,影响召回制度的有效实施。因此,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部门规章上升为行政法规,对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保障汽车产品的使用安全十分必要。《条例》的颁布,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迫切需要,是提高监管工作有效性的需要,也是促进我国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

与召回管理规定相比,《条例》有两方面亮点,一是完善了包括召回的启动、实施和报告程序在内的召回程序;二是明显加大了对违法主体的处罚力度。

召回程序是否明确具体,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确保生产者履行召回责任的前提。对此,《条例》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了规定:第一,明确了召

回启动程序。生产者获知汽车产品可能存在缺陷的,应当立即组织调查分析,确认存在缺陷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销售、进口缺陷汽车产品,并实施召回;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经缺陷调查认为汽车产品存在缺陷的,也应当通知生产者实施召回。生产者认为其汽车产品不存在缺陷的,可以提出异议,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应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技术检测或者鉴定。生产者既不按照通知实施召回又不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异议的,或者经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确认汽车产品存在缺陷的,监督部门应当责令生产者实施召回,生产者应当立即停止生产、销售、进口缺陷汽车产品,并实施召回。第二,规定了召回实施程序。生产者实施召回,应当按照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的规定制定召回计划,并按照召回计划实施召回。对实施召回的缺陷汽车产品,生产者应当及时采取修正或者补充标识、修理、更换、退货等措施消除缺陷。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应当对召回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并组织与生产者无利害关系的专家对生产者消除缺陷的效果进行评估。第三,规定了召回报告程序。生产者应当按照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的规定提交召回阶段性报告和召回总结报告。

此外,针对生产者召回缺陷汽车产品存在的违法行为,《条例》设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在提高罚款额度的同时,增加了吊销行政许可等处罚措施。特别是针对生产者未停止生产、销售或者进口缺陷汽车产品,隐瞒缺陷情况,拒不召回等严重违法行为,《条例》规定对生产者处以缺陷汽车产品货值金额1%以上10%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许可机关吊销有关许可。这样规定,可以有效促使生产者履行缺陷汽车产品的召回责任。另外,《条例》还特别指出,从事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如有泄密、徇私舞弊等行为,将依法给予处分。

图表 10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大

资料来源:国家质检总局,中商情报网整理

《条例》的出台,对于消费者来说,自身的安全及合法权益将得到更多保障。对于汽车企业来讲,《条例》将敦促车企自觉、主动地召回缺陷汽车产品,从而实现售后服务质量和企业形象的提升,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从我国汽车产业的总体发展来看,《条例》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缺陷汽车产品的召回管理,并将提升我国汽车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从国际经验来看,汽车召回

能有效推动和规范汽车产业的发展。上世纪60至90年代,美国、日本、韩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都先后制定了专门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极大地改善了本国的汽车质量及安全性,推动了本国汽车工业发展。《条例》将会给未来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带来积极、深远的影响。

2、国家继续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1、四部委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总结验收工作

2009年,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在25个城市开展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并在6个城市开展了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2012年12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总结验收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决定组织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验收工作。

《通知》指出,由财政部经济建设司、科技部高新司、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司、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和相关专家组成的验收组将于12月中下旬分赴试点城市进行实地考核。此次验收内容主要针对实施方案中提出的各项目标,逐一考核评估实施效果,验收采取实地核查与会议集中评议相结合的方式。《通知》要求,各个试点城市报告应包括示范推广目标总体完成情况;对当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零部件产业发展带动情况;对推动地方节能减排效果及对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分析。此外,报告还应包括地方鼓励性政策措施及落实情况,示范推广车辆的数量、应用领域和车辆类别,运行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产品示范运行情况,探索创新商业化示范推广情况,以及组织实施情况、配套设施情况、中央财政补贴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配套资金落实及使用情况等。

根据科技部随后发布的数据,截至目前,25个试点城市共示范推广各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2.74万辆,其中公共服务领域2.3万辆、私人领域0.44万辆;建成充(换)电站174个、充电桩8107个。2013年3月底将完成财政补贴清算,预计示范推广规模将达到3.97万辆。通过四部委的现场核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均较好的完成了示范推广任务,营造了良好的推广社会环境,促进了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深圳、杭州、合肥等城市还开展了新能源汽车商业化运行,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也积极开展了商业化运行模式的探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在取得较好示范运营效果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仍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地方保护主义仍未打破,部分城市运行车辆偏好采购本地产品,优惠政策也不向外地企业开放。此外,部分城市制定的计划偏离本地实际情况,实际推广量和预期目标存在不小差距。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示范推广的目的就是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从而解决问题,未来的示范推广工作仍然非常艰巨,还需要各地加大落实政策的力度。只有通过规模化示范运行并加强运行监控管理,才能持续提升新能源车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才能加快配套设施建设,从而带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以及推进私人购买。

2、三部门联合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

为贯彻落实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产业化进程,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将组织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2012年10月15日,工信部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的通

知》。为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部门还制定并公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该奖励资金由中央财政从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给予支持相关工作。其支持对象包括: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包括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汽车)和动力电池项目两大类。资金管理办法要求,整车企业必须具备新能源汽车整车设计集成和持续开发能力,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不低于一定比例;动力电池企业应掌握核心技术,并具有较强的研发、生产和售后服务能力,拥有电池单体的知识产权。省级财政、工业和信息化、科技部门担负本地区企业(包括中央直属企业)有关项目的推荐。

10月18日,工信部发布《关于组织申报2012年度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项目的通知》,宣布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项目申报工作启动,申报截止日期为2012年11月5日。通知中对申报企业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申报企业近两年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不低于3%;整车企业拥有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具备新能源汽车整车设计集成和控制能力,具有相应的设计开发环境和持续开发能力等;电池企业需满足的条件包括对动力电池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投资规模不低于5亿元人民币,电池单体年生产能力不低于1亿安时,已实现规模化装车应用且表现出良好性能等。此外,通知还指出,申报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的所有车辆必须加装远程信息诊断系统进行车辆安全状态的监控。

12月3日,工信部对初步确定的“2012年度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拟支持项目名单”予以公示。本次共有25个项目入选,包含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动力电池项目,其中整车项目占据七

成,动力电池项目占据三成。项目涉及江淮汽车、东风汽车、长安汽车、比亚迪、长城汽车和上汽集团等多个汽车公司。

本次三部门开展的技术创新工程,从实施速度来看,显示出了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整体研发水平目前还不高,部分零部件国产化率低,对产业发展构成很大阻碍。技术是发展新能源汽车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只有技术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便捷性问题才能得到有效改善。在国家的财政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有望提速。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拟支持的25个项目中有8个是动力电池项目。电池作为动力之源,是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点,市场潜力巨大,但现有电池技术在可靠性、稳定性以及产品循环寿命方面都亟待进一步提高。本次创新工程中对电池项目的大力支持,有望激励动力电池企业集中研发力量,攻克电池技术难点,从而加速电池产业的市场化进程。

3、工信部加强机动车辆出厂合格证信息管理

2012年11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完善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信息管理系统、加强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和优化纳税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为加强机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生产一致性管理,促进机动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效率,优化纳税服务以及规范机动车生产企业车辆合格证电子信息报送工作,两部门将把机动车合格证信息管理系统与车辆购置税征缴数据系统相挂钩。《通知》对企业、税务机关、管理部门等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以期提升车辆出厂合格证信息管理水平,

中国汽车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 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均超过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这和美国 因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大型汽车企业通用(美国第一大汽车企业)和克莱斯勒(美国第三大汽车企业)的破产以及民众收入减少、消费水平降低有关。而中国市场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的协调,以及潜在内需的激发,虽然汽车出口量方面呈现了下滑,但是整体的产销量,都有较大的提高。中国市场由于其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以及强大的市场需求,成为世界各大知名汽车制造商争相登陆的“诺曼底”战场,在华的投资逐步扩大。而与此同时,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海外并购、对外投资、自主创新,很多新兴的汽车制造商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等等。 从动力技术方面来看,日本的混合动力技术、欧洲的先进柴油机技术、美国的燃料电池技术;都得到世界公认。中国虽实现了小规模的海外并购(2009.6四川腾中重工收购悍马HAMMER ;2009.12,吉利收购沃尔沃VOLVO;2009.12,北汽控股收购萨博SAAB部分整车平台和技术),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比较核心的技术,但是从整体来看,国外把持的一线技术对我们仍是封锁的,我们得到只是别人的一小部分、次先进的技术,而现阶段我们的自主创新水平还不足以支撑我们企业与国外企业抗衡。以石油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为信号,全球的汽车产业即将进入下一轮竞争,动力电动化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技术制高点。而在这方面,我们和国外至少可以做到同时起步,应该加大投入开发,争取主动权。除了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指引,企业本身要兼具这种长远的眼光,把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提升到未来竞争的战略高度,争取在下一轮竞争完全到来之前,赶超国外一线企业。 关键词;一,现状分析 <1>优势 <2>存在的问题 二,发展趋势 三,发展建议 过去十年我们见证的是中国汽车消费的巨大变化,整个十年的消费需求特征我们用一个价值观来概括就是进取。中国在过去十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整个社会属于动态向上不断改变的。反应在汽车消费上已不仅仅是一个精英消费,而慢慢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在中国汽车产业达到千万辆的时候,我们不要为取得的成绩所骄傲,要看到存在的大量结构性问题。只有在有危机感的情况下,才会有扎扎实实的心态。中国汽车工业需要有危机意识,只有这样才会有更长久的发展。 而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有以下的优势:

2020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0年xx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 汽车产业正在“磁吸”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前有互联网,后有房地产,众多行业都把造车当作新突破口。作为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家电业在打败日韩品牌后曾经一度冲击造车,却纷纷铩羽而归。此次再度厉兵秣马,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家电业拥有的强大制造实力和研发水平能否成为其成功突围的利器,值得业界关注。 1、家电业再度冲浪“造车” 2003年前后,中国家电业曾涌起过一股狂热的造车“冲动”,当时春兰、美的、奥克斯、波导、夏新、小鸭等一大批家电企业进入汽车业。不过,由于低估了造车的难度,加上汽车业的游戏规则和家电业有着巨大的差别,家电厂商造车遭遇寒流。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家电企业一度熄灭了的汽车梦,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产业大潮下重新涌现。 ——家电业再度“上车” 一起价值7.4亿元的收购,引发了业界对美的再度跨界“造车”的猜想。 近日,美的发布了《关于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称,公司拟通过下属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暖通”)以协议方式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康新能”)的控股权,收购总价为 7.4亿元。本次收购完成后,美的暖通将拥有合康新能23.73%的表决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美的集团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间接控股股东,而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实际控制人。 对于这起收购,美的表示,“合康新能的核心业务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高、低压变频器有助于加速美的大型中央空调的变频化进程,提升对传统定频产品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合康新能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业务方面的业务布局增加了美的集团业务的多元性,也为美的集团在新业务、新模式的拓展上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基础。”

中国汽车行业地PEST分析报告

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汽车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工作用车到生活用车,随着生活科技化、快捷化等的发展,汽车普及化的势头也越来越汹涌!下面我将用PEST模型来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进行分析。 一、Political-legal Factors 政治法律因素 所谓政治法律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体制、政治形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我们可以从以下接个方面来看: 1、税收政策对汽车行业的刺激 “十二五”期间,将通过综合利用金融、税收、经贸等政策,鼓励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等。在国家政策上,近年来陆续推出了汽车补贴政策,汽车下乡政策,还有汽车贷款政策,小排量车的减征购置税等, 2、产业政策 ●汽车产业政策重点从生产环节向销售环节转变,以便 更好地发挥汽车产业的支柱作用。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有利于抑制能源需求增长 过快的势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取消汽车产品进口配额管理,继

续降低汽车进口关税 ●《二手车市场管理办法》:二手车市场经营主体多 ●《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只要 汽车生产商授权,进口车可以和国产车同网销售。很 有利的促进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产业作为一 个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家的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完善的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的出台,为汽车产业的发 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和平台。 二、Economic Factors 经济因素 经济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制度、经济 结构、产业布局、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 等。 ●构成经济环境的关键要素包括:国生产总值(GDP) 的变化发展趋势、利率水平的高低、财政货币政策 的松紧、通货膨胀程度及趋势、失业率水平、居民可支 配的收入水平、汇率升降情况、能源供给成本、市场需 求情况等。 ●自中国加入WTO,国外大的汽车生厂商纷纷进入,形 成了九州分天下的局面,2010年我国汽车销售量超过 1500万,车辆购置税完成1792亿元,同比增长54.0%,汽 车增值税和消费税等各项相关税收也有所增长。汽车消

中国客车行业最新分析

我国客车市场在经历了从1998年到2002年的持续增长之后,进入2003年以来,在汽车行业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突如其来的非典将整个客车市场带入低谷,虽然在年底前有所好转。 在汽车保持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客车行业也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2003年共生产客车1195210辆、销售1207794辆,同比增长分别为11.94%、15.15%,但相比2002年的增长率要差将近一半,也低于汽车行业的总体增长率:生产和销售中型客车分别为53666和53117辆,同比分别下降了13.07%和14.00%;生产和销售大型客车分别为19613和19003辆,同比分别增长了13.40%和14.01%。,增长速度逐渐趋缓;轻型客车2003年共生产443421辆,销售440240辆,产销同比增长分别为32.45%、 29.89%,高出2002年增长率近10个百分点,与整个汽车行业总体的发展速度相当,成为2003年客车行业发展中唯一的亮点。 表1:2003年产销量列前10位的客车企业 大鹏证券金融产品2004 中国客车行业最新分析 2004年7月26日 曾昕 大鹏证券

数据来源:中国客车统计数据网,统计数据只包括会员单位。 2004年5月份客车共生产10.71万辆,同比增长37.83%,比上月下降13.26%。除微型客车比上月下降外,其他车型均继续呈现增长态势。1-5月客车累计生产54.08万辆,同比增长18.39%,除中型客车同比下降9.70%外,大型客车、轻型客车、微型客车同比均为增长。 5月份客车共销售10.35万辆,同比增长24.94%,比上月下降16.55%。其中,大型客车本月销售0.19万辆,与上月相比,下降了29.99%,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47.18%;中型客车本月销售0.38万辆,与上月相比下降了31.53%,同比增长21.11%;轻型客车本月销售4.06万辆,与上月相比,下降了16.40%,同比增长26.36%;微型客车本月销售5.72万辆,与上月相比,下降了14.90%,同比增长22.22%。1-5月,客车累计销售56.03万辆,同比增长14.32%。其中,大型客车累计销售0.93万辆,同比增长59.66%;中型客车累计销售1.88万辆,同比下降7.15%;轻型客车累计销售20.19万辆,同比增长17.80%;微型客车累计销售33.04万辆,同比增长12.87%。 除中型客车外,产销量双双突破去年同期水平,不是因为今年的情况好,而是由于去年客车市场的境遇太差。从市场表现来看,今年1-5月客车市场所受到的压力非常之大,而且这种影响持续的时间会很长,因此,客车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

中国汽车市场现状分析

通过对我国汽车市场营销历程及目前营销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参考国外汽车市场营销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我们认为国内汽车市场营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汽车产业,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从解放初引进苏联技术到改革开放后引进欧美生产线,从八十年代初大量依赖进口到九十年末国产车成为市场主流,前后经历了五十多年的时间。1999年年底,我国汽车生产能力超过250万辆,汽车产量从1980年22万辆快速增长到1999年的183.2万辆,居世界第9位,到2005年我国全年汽车产量累计570.77万辆。 与汽车产量快速提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汽车市场营销的相对滞后。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汽车作为特殊物资,销售被国家控制,销售渠道单一,基本不存在事实意义上的营销,直接造成了我国汽车市场营销发展的先天不足。 一、我国汽车市场发展历程 在1994 年以前,汽车作为国家重要的“一类物资”之一,与钢材、粮食等一起,按国家的既定计划进行生产、调拨规格和数量完全由国家来定;中汽贸、中汽销两个主要的汽车销售渠道也完全由政府控制,汽车生产和消费在严格的数字约束下进行;当时政府官员对来年汽车产销量的‘预测’发言总是及其准确,因为产销量是早就在规划定好的,根本不是由市场决定。所以,这个阶段根本谈不上营销。 在1984、1985 年间,国家实行计划、市场双轨制,允许企业超产部分汽车自销。此时,‘中间人’出现了。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以计划价格购进,再以很高的市场价卖出,把价格炒到最高。“中间人”们利用权利掌控资源,在“倒买倒卖”中赚取高额利润并带动了汽车投资热,造成了畸形的“市场繁荣”;与此相反,“汽车市场营销”的萌芽被遏制。 中国汽车销售体系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在1994 年,国务院颁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在“销售与价格政策”中明确指出“鼓励汽车工业企业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原则和模式自行建立产品销售系统和售后服务系统”。1996 年开始,汽车市场基本放开,汽车价格开始下跌,红旗、桑塔纳大幅降价,给整个车坛带来强烈震荡,第一次价格战开始。 汽车市场营销的标志性事件应该是1998 年通用、本田等公司带来了品牌专卖的模式。在此以前,上汽大众厂家、商家共同出资,按照4S 店的标准建立品牌专卖店,但是这个模式下厂家的投资太大,而且基本没有代理的概念,所以推行不下去。 此后,汽车生产企业的自主的销售体系逐渐壮大,并成为中国汽车销售的主渠道。2001 年以后,品牌专卖成了主流,几乎所有的厂家都搞4S店,一些简单的销售服务、营销策略开始应用和发展。直到2002年全国轿车产产销量首次突破百万辆。全年轿车产销量持续高增长,几乎没有淡旺季之分,汽车销售形势似乎一片大好,近一两年来年,汽车市场产品极大丰富、降价史无前例,但车市并没有像预期那样火暴起来,多数消费者对购车仍报以观望的态度。车市陷入低迷状态。2006年中国汽车需求将增长15%-20%,产能将增长20%,预计汽车业产能过剩状况有可能进一步加剧,2006年仍将属于买方市场,巨大市场需求背后是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汽车作为一个复杂的工业品和大件消费品,其营销也有更多的变化,更加复杂。

汽车行业研究报告-行业发展概况

汽车行业研究报告--行业发展概况 (一)行业架构和隶属关系 1 .隶属关系 中国汽车行业的现行主管机构是国家机械工业局。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咨询公司及中国汽车报社均隶属于机械工业局;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为机械工业局挂靠单位;原有的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名称保持不变,仍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 2 .组织结构 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组织结构分为三个层次,主要包括: ( 1 )计划单列企业集团(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东风汽车集团、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和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以及京、津、沪等地方企业集团;( 2 )集团控股企业及联营企业;( 3 )其他各类独立的企业。 中国汽车工业的空间分布比较分散,除西藏外全国各省市均有汽车工业,其中, 122 个整车厂分布在除西藏、甘肃和宁夏以外的 27 个省市。在这种过度分散的布局形态中依然存在一定的空间集聚性,上海、北京、天津、四川、吉林、湖北和江苏等省市汽车工业的地域集中程度和专业化程度较高,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主要力量所在,其汽车总产量占全国的 3/4 。 按车型和类别分,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地域性分布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部分: ( 1 )载货汽车 重型车制造主要分布在长春、十堰、济南、重庆和上海;中型车集中在长春和十堰,占全国的 88 %;轻型车则分散于北京、南京、南昌、重庆、长春、沈阳和天津;微型货车集中在柳州、重庆、天津、西安、哈尔滨和安徽,年生产量占全国的 97 %。 ( 2 )客车 除微型客车外,其他生产厂家相当分散且所占比例

甚小。微型客车制造企业主要集中在天津、哈尔滨、重庆、景德镇和柳州,产量占全国的 97 %。 ( 3 )轿车 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长春、天津和北京 4 个城市,产量占全国的 90 %。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上海、长春一汽、天津以及二汽(武汉)将成为中国主要的轿车生产基地 [2] 。 (二)企业和职工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下,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汽车整车、整机生产企业的数量基本保持相对稳定。近年来,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不断调整,汽车企业在总数上有所下降。据 1999 年国家统计局关于汽车工业的统计资料显示:截止到 1998 年底, 汽车行业汽车生产企业总计为 2426 个,比上年减少48 个。其中大中型企业 1128 个,占企业总数的 46.5% [1] 。 1998 年汽车工业企业按汽车生产量划分:产量在1000 ~ 2000 辆以下的汽车企业有 14 个; 2000 ~ 5000辆以下的汽车企业有 16 个, 5 万辆以上的汽车企业有10 个。按汽车产品类型划分:汽车整车生产企业 115个,占总数的 5% ;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占据比例最大,企业数量为 1628 个,占总数的 67% 。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工业职工总数总体来讲呈稳步增长态势。尤其是 “ 八五 ” 时期,年平均增长率为 3.74% 。据有关统计,到 1998 年 底,汽车工业职工总数达到 196.3 万人,比 1997 年略有减少。 在职工就业方面,汽车行业及直接相关行业就业人员包括汽车产品生产企业人员以及科研、管理、销售、使用、维修与汽车产品生产用原材料、燃料、能源等相关行业及直接相关行业就业人员 [3] 。 (三)固定资产和工业总产值 近 20 年来,汽车产品在中国从紧俏商品、卖方市场、高额利润逐步转向买方市场、以销定产、微利经营。汽车工业在经营及管理理念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从

2018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2018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目录 一、产销增速远超GDP,自主品牌继续主导市场结构变化 (4) 1.市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4) 2.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 (5) 3.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再度提升 (6) 4.自主品牌继续主导乘用车市场结构变化 (7) 二、一系列管理政策出台或正式实施,注重对企业的引导和监管 (10) 1.《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11) 2.乘用车油耗四阶段和国五、国六排放标准 (11) 3.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退坡及碳配额和双积分 (13) 4.小排量购置税优惠政策和汽车销售管理办法 (15) 5.汽车准入和退出政策 (16) 三、自主品牌迎来第二个高速增长期,市场份额、性能品质、品牌价值全面提升 (17) 1.多家车企自主品牌销量达百万级,明星车型跻身乘用车各细分市场 (18) 2.强力布局自主研发,平台建设成果显著 (19) 3.从量变到质变,自主品牌开始全面向上 (21) 四、政策明确、目标清晰,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大大提速 (24) 1.路线图和实施方案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提供基本遵循 (24) 2.标准体系规划和单项标准研制取得重要成果 (26) 3.跨行业企业间合作和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建设方兴未艾 (27) 4.长安无人驾驶汽车2000公里测试和上汽RX5热销具有里程碑意义 (29) 五、新能源汽车发展向成长期转型,面临补贴退坡及国际巨头发力双重挑战 (30) 1.产销增速比上年减缓,产销规模继续位列世界第一 (31) 2.市场仍有赖多种政策的推动和拉动,政策性市场特征依旧 (32) 3.产业发展面临补贴政策退坡、竞争加剧、地方保护及电池安全等诸多挑战 (34)

中国汽车行业研究报告

中国汽车行业研究报告 通常,汽车带给我们喜悦和方便,因为现代汽车既具美感,又经济实用,但汽车的实用性只有在公路交通顺畅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遗憾的是,许多居住大城市的中国人在拥车之后,并不能真正享受到更高的生活质量和便利,原因就是堵车现象令人心烦。 如今,生活日益富足的中国人当中,有很多人巳经圆了拥车梦,或正在编织拥车梦。再加上中国开放门户,降低进口汽车的关税,允许更多优质而又低廉的外国汽车进入中国市场,这会让更多中国人的拥车欲望得实现。于是,在汽车业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之前,人们或许应当关注,因汽车消费造成严重的社会和环境问题,会成为今后中国汽车生产和消费的一个巨大障碍。 例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中国道路上每天有680 人丧命,远远高出作为全球汽车大国的美国,每天死在道路上的115 人。另外,中国因汽车污染所造成的环境破坏问题也日益严重。 除了环境污染之外,汽车增加带来的其他社会和环境问题还包括能源消耗上升、交通拥挤、有车者炫耀财富和权力,大规模修造道路造成农地减少,引起农民不满等等。 如果中国不能在汽车需求大量暴增前做好准备,则汽车带给中国人的将不是喜悦和便利,而是更多的烦恼和寸步难行。另外,中国也不得不因汽车消费上升而加快在世界上寻找更多的能源。 中国则在近几十年来,因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日渐提升,加上文明的进步,社会和环境都有极大的改善,但是改善的速度赶不上经济步伐。具体而论,以前因愚昧而破坏生态环境(比如滥砍树木)的现象,如今已受到遏制,但追求物质文明却又悄然带来另一种环境破坏(如汽车造成的空气污染和噪音)。所以,当中国向第一世界挺进时,也应当在社会共识和价值取向之中,纳入更多第一世界的要素。使用汽车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同工业生产所制造的环境污染不同,前者的社会成本是很难量化的。因应汽车消费所造成的社会成本,不像对付工厂将污水排入江河那样简单。 因此,中国需要一个超然的权力部门来设计中国汽车使用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既考虑经济效益,也要考虑社会和环境效益。比如中国目前正在推行的减少公家车措施,就可以演变成为一项很好的制度。 为了减轻道路压力,中国各级政府正在大力兴建道路,而修路的投资一般通过收取过路费来回收,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对个人而言,当用车的效用远远大过边际成本时,只要堵车所造成的成本在可承担范围内,拥车还是划算的,而那些公家车使用者,根本就不需多考虑用车的成本。 一旦消除公家车消费的弊病后,用车者和汽车厂商都理应承担社会和环境的成本,就好比日本的做法,向用车者索取高额的过路费,迫使更多人使用公共交通代步。索取的费用再进一步用于建造更多的道路,或治理环境污染,由此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让汽车所造成的种种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 目录 第一章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行业发展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一、行业政治环境因素分析 二、行业社会环境因素分析 三、行业技术环境因素分析

中国天车制造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调研报告

中国天车制造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调研报告2016-2021年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报告目录】 第1章:中国天车制造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1.1 天车制造行业定义及统计标准 1.1.1 天车制造行业定义 (1)天车制造行业定义 1.4.1 行业融资环境分析 1.4.2 行业融资租赁渗透情况 1.5 天车制造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1.5.1 行业专利申请数量分析 1.5.2 行业专利申请人分析

1.5.3 行业热门技术发展分析 第2章:中国天车制造行业上游市场分析 2.1 钢材行业对天车制造行业的影响 2.1.1 钢材行业供需分析 (1)钢材产量分析 (2)减速机产销规模分析 (3)减速机产销衔接分析 2.2.2 减速机行业竞争分析 2.2.3 减速机行业技术发展分析 2.2.4 减速机行业对天车制造行业的影响

2.3 电动机行业对天车制造行业的影响 2. 3.1 电动机行业产销分析 (1)电动机产量分析 (2)电动机销售规模分析 (3)电动机产销衔接分析 3.2.1 天车制造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3.2.2 天车制造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3.2.3 天车制造行业运营能力分析 3.2.4 天车制造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3.2.5 天车制造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3.3 中国天车制造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3.3.1 行业主要经济效益影响因素 3.3.2 天车制造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3.4 中国天车制造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3. 4.1 天车制造行业整体供给情况分析 3.5 中国天车制造行业进出口分析 3.5.1 天车制造行业出口分析 (1)行业出口整体情况 (2)行业出口产品结构 3.5.2 天车制造行业进口分析

中国汽车行业季度分析报告-Q3(1)

要点提示: ◆1-9月,累计生产汽车319.89万辆,同比增长35.77%,其中第三季度生 产112.21辆车,比二季度增长7.5%;销售汽车311.83万辆,同比增长 30.16%,其中第三季度销售109.15辆车,比二季度增长3.7%。 ◆2003年2月份景气指数创出新高点137.7点,3月份继续攀升至145点, 4月份到达峰值154点,5月份受非典影响回落明显,6月、7月景气指数平稳,8月景气指数再次小幅升至145.8点。由于汽车行业景气指数运行在新的增长通道当中,行业增长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稳定性。轿车、轻型车拉动前三季度的增长。 ◆今年以来,我国汽车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产销进一步增长, 民间资本和业外资本大举进入,掀起了新一轮的汽车投资高潮。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苗头,主要是市场供求有失衡迹象、产能增长过快、车型分化严重、产品库存增加、价格竞争趋于白热化、消费环境风险加大等,特别是汽车行业投资增长过快,引起了社会对汽车行业发展是否过热的担忧。 ◆四季度,汽车行业整体将会继续延续今年的增长势头,但增长速度将低 于三季度。预计汽车销量有望达到120万辆左右,全年有望达到430万辆左右,轿车销量第四季度可能达到60万辆左右,全年有望达到170-190万辆,整体增长水平预计在35%至45%以上。但车型的分化将进一步加剧,库存继续增加。

目录 I基本数据 (1) 一、2003年1-9月汽车产销量 (1) 二、2003年1-8月汽车行业经济指标情况 (4) 三、2003年1-8月15家重点生产企业经济指标 (6) II 汽车行业三季度总体运行情况 (8) 一、汽车产销量持续增长 (8) 二、主要经济指标持快速增长、亏损企业亏损额继续下降 (13) 三、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指标继续保持良好增势 (19) 四、高档进口车利润大趋向大排量车型 (23) 五、三季度汽车行业增长景气继续攀升 (25) III汽车行业重点问题分析与建议 (26) 一、家电企业转型造车现象增多 (26) 二、库存显著增加,产能快速扩张 (31) 三、保险公司退出车贷险,消费链出现断裂 (34) 四、黄标车、私车受限,消费风险增加 (35) 五、产业政策拟出台,引导汽车投资 (37) IV 汽车行业四季度发展前景分析与预测 (43)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摘要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外的汽车企业陆续进入中国市场,我国汽车企业的发展经历了建设、成长、高速发展三个阶段,就现阶段来说,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势头良好,与汽车相关的行业尤其是4S店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各大车企掀起扩张网点的热潮并没有因为原料价格和油价攀升等因素而降低。一场关于汽车行业的讨论日趋白热化。 关键词:汽车行业,发展历程,销售模式,制约瓶颈,前景展望 Abstract Since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foreign car companies have moved into the Chinese market, China's automotive business development experience building, growing, high-speed development in three stages, at this stage,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developed rapidly, a good momentum, with car related industries, especially the 4S shops mushrooming in major enterprises set off car craze network expansion is not as raw material prices and lower oil prices and other factors. A discussion on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is heating up. Keywords:automotive industry, development, sales model, the bottleneck Prospects

2020年中国汽车行业研究报告

导语 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生了巨变。随着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认知度的提高,以及更加青睐可持续的环保生活方式,原本主要以供应和政策为驱动的市场,已经进一步向以需求为导向发展。 毕马威中国汽车行业主管合伙人诺伯特(Norbert Meyring)表示:“当前,我们正身处汽车行业向电动化、共享化、服务创新化和网联化演进的趋势之中。当前投身新能源大潮的不仅仅是造车新势力这些后起之秀们,传统汽车制造商也越来越多地推出新能源汽车产品。多方并举之下,中国和其他汽车大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均开始迸发出巨大活力。” 近几年,国内厂商整体占据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超过80%的市场份额,相对而言,外国传统汽车制造商在电动化方面步伐较为保守。然而,随着政府的大力支持、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以及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生产成本差距的不断缩小,如今外国汽车制造商角逐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意愿已经变得较为强烈。预计他们未来将通过其在华合资企业增加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 由于整体汽车市场规模的增长可能无法达到所有汽车制造商的销售目标总和,市场整合将不可避免。毕马威中国财务咨询合伙人徐驾表示:“电动汽车的市场引领者将持续发生变化。由于传统汽车制造商如今更加关注电动化,国内和国际竞争将越发激烈。” 价格仍是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时的重要考量因素,而由于电池占新能源汽车总体成本的主要部分,因此,能够开发出或采购到更优质电池的汽车制造商将获得竞争优势。中国不断为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供应提供保障,并且在材料处理方面扮演领跑者角

色。尽管部分国际供应商加入竞争,但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国际汽车制造商与本土电池供应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外国供应商未来很难进一步赢得市场份额。毕马威中国交易咨询合伙人孟托亚(Miguel Montoya)表示:“领先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池供应商,以及日本和韩国等其他亚洲主要供应商,占据着强大的市场地位,并将继续引领全球供应链。”

中国汽车工业分析报告

中国汽车工业分析报告 前言 各国经济发展在各个时期的模式不尽相同,但是当经济发展到某一特定阶段时,一些国家倾向性地选择了汽车工业作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支柱产业和其它支柱产业一起带动本国经济发展。我国政府于1994年提出了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把汽车工业列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希望带动整个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几年后我们回过头来看,无论是当今汽车消费市场,还是整个汽车工业的发展并未进入一个较理想的状态。导致前期进展出现问题是多方面的。由于牵扯面太大,就时间和精力而言本文不可能对各相关的因素全部进行探讨。本文仅试图从汽车行业(不含农用车、拖拉机)两个最直接方面----市场和制造行业着手分析。 本文所涉及的市场仅仅是从理论上探讨未来可能出现的市场规模。参照国外的情况从各个角度初步分析形成国内汽车市场的若干必要外部条件,接下来着重分析国内汽车行业的现状。 鉴于我国整个汽车行业数据统计缺陷、统计时间短暂出现若干次统计口径变化使得本文采用的数据难免会有一些偏差。但是无论如何,通过认真地分析现有材料,我们可以很负责地说,我国的汽车工业现在仍处于一个低级的发展阶段,整个行业的总体经济效益很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也很低,还起不到支柱产业的作用。 从汽车消费市场角度看,我国现有消费市场规模也达不到支持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阶段。由于1998年国民经济增速趋缓,影响到人均收入水平和至今不够完善的汽车消费政策,导致汽车消费增长迟缓。因此,除行业内个别企业外,大多数企业的业绩不能达到大众预期的水平,且投资风险大。据此,本报告所下理论的结论是:在汽车工业未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前,汽车行业基本上没有投资价值且行业风险很大。 国研网 第一章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一、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那些对国民经济总量贡献大,带动行业面广和从业人数多的产业我们不妨称其为支柱产业。在工业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就是这样的产业。同时,汽车工业带动促进一国经济中其它行业的发展特点也使汽车工业深得各工业发达国家政府高度重视。 首先,看一些发达国家汽车及另部件大公司的年销售额各占本国GDP(国民生产总值)的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出版的《国际统计年鉴96》和《国际统计年鉴98》给出的1995年、1997年世界前500家大公司的数据,经过处理后可得到这些大公司的年销售额占到本国当年GDP从4.18%--16.36%分别不等。如图(1-1)所示: 一般来讲,汽车工业与一国的国民经济呈现正相关关系,这对一国向工业化过渡时期显得尤为突出。

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汽车行业月刊 重点关注 1 季度盈利较好的公司我们认为日本地震对国内自主品牌及国产化率较高的合资车型冲击较小。预计 3 月份重点厂商批发量较好,估计目前经销商库存处于合理水平。部分整车企业1 季度销量有望实现较好增长,盈利水平显着上升。我们建议配置销量及盈利增长确定性较高的汽车股,预计估值有望在季报公布前后逐步修复至13-15 倍市盈率。 支撑评级的要点 2月国内汽车销售126.7万台,同比增长4.6% ,其中乘用车销量同比略增2.6% ,商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1.6% 。1-2月累计销量同比增长近10% ,乘用车和商用车累计增速分别为10.5% 和6.8% 。 1-2月,1.6升及以下乘用车(含微客)销量占乘用车总量比重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但1.6 升及以下的轿车销量占轿车总量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8 个百分点,该板块销量同比增速达12.8% ,高于整个轿车板块9.7% 的增速。 2月乘用车价格指数为68.1,环比下降0.7% 。价格指数在连续3个月环比回升后有所松动。但另一方面,如日本地震导致部分日系汽车、零部件产能趋紧,则可能减少降价促销,令市场价格企稳。 我们维持全年各板块的销量预测,预计2011 年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5%左右;商用车方面,卡车板块增速放缓至10% 左右;客车销量预计同比增长13%左右。 估值 我们预计部分优质企业 1 季度销量及盈利将实现较好的同比正增长,4月股价有望在盈利调增和估值修复的双重因素刺激下提升;建议适时买入,等待估值恢复至13-15 倍市盈率。首选买入

我们建议选择1季度销量及盈利较好的企业继续买入,重点关注江淮汽车、悦达投资;关注上海汽车、华域汽车复牌后的买入机会;商用车部分关注江铃汽车、宇通客车、潍柴动力 目录 投资摘要及估值 (3) 行业综述 (5) 主要上市公司概述 (11) 研究报告中所提及的有关上市公司 (24) 投资摘要及估值 2月国内汽车共计销售126.7 万台,同比增长4.6% ;1-2月汽车累计销量315.5 万台,同比增长近10% ,其中乘用车和商用车累计增速分别为10.5% 和6.8% 。 我们预计2011年SUV和MPV两个细分板块全年增速分别在35%和20%左右;轿车板块预计15%的同比增幅;微客板块由于去年2、3季度基数走低,故目前预计全年实现5%左右的同比增长。我们认为,轻卡方面1-2月也存在一定的透支,但城市物流及中短途货运的需求增长仍保持强劲,维持2011年12%的增长预测,维持大客板块18%的增速预测。 重卡方面,预计全年重卡(含底盘)将保持15%左右的同比增长;而半挂车今年将面临需求放缓的压力,目前估计全年销量与去年基本持平。另一方面,由于轮胎及钢材价格的上升,对重卡整车企业的毛利率形成负面影响,需警惕投资风险。 我们认为日本地震对国内自主品牌汽车及国产化率较高的车型冲击较小,但将对关键部件仰

中国汽车行业五力模型分析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汽车行业 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波特五力分析属于外部环境分析中的微观环境分析,主要用来分析本行业的企业竞争格局以及本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关系。根据波特(M.E.Porter)的观点,一个行业中的竞争,不止是在原有竞争对手中进行,而是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替代品的竞争、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以及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决定着行业中最终的获利潜力以及资本向本行业的流向程度,这一切最终决定着企业保持高收益的能力。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波特的竞争力模型的意义在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蕴含着三类成功的战略思想,那就是大家熟知的: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 下面用五力分析模型来分析下汽车行业及其领域内的战略方针。 1.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在轿车行业中,上游企业主要是林业、黑色金属采选业、有色金属采选业、纺织业、皮革毛坯羽绒及其制品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电气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等。在这些行业中,供应商有很多。在零部件技术开发方面,中国轿车企业在某些中低附加值方面具有相当强的开发能力;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具有一定能力,但是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甚大。中国整体轿车开发能力,而且在合资企业的供应链中外方占着主动地位,行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零部件都有一定的私有技术,因而供应商有一定的议价能力。 许多汽车够加大了中国市场战略部署,例如:福特宣布,将在中国东部城市杭州建设一家造价7.6亿美元的汽车生产厂。那些在建设中国本地生产厂方面姗姗来迟的公司(包括雷诺、捷豹路虎(Jaguar Land Rover)和沃尔沃(Volvo))都拟定了不久建厂的计划。借以实现大部分车辆生产本地化。丰田汽车公司全球生产布局显示,除日本本土外,北美地区(特别是美国)和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

中国汽车行业PEST分析

国内汽车行业PEST分析 一、政治法律环境 Political Factors (具体文献) A.《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有利于抑制能源需求增长过快的势头 B.《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要求地方政府一律取消不利于汽车消费的政策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取消汽车产品进口配额管理,继续降低汽车进口关税 D.《二手车市场管理办法》:二手车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 E.《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只要汽车生产商授权进口车可以喝国产车同网销售 F.《汽车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鼓励发展自主品牌 G.《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一定程度上的缓解了长期困扰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政策瓶颈”问题 (国家政策的支持) 1、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在十二五规划中自主创新为国家战略提出,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积累了一定的人才和经验,为下一步发展打好了基础

3、小排量汽车解禁。2006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取消一切针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行驶路线和出租车运营等方面的限值。这直接促进了小排量汽车的销售 二、经济环境 Economic Factors 1、我国汽车产业的市场规模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增长48.20%和46.15%,创历史新高。同时,2009年中国汽车产量首次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国。 2、我国汽车养护消费 根据对国内汽车消费者调查的结果,在2008年,消费者每年用于车辆养护的费用支出平均为21721元,且费用支出随车辆档次的提升依次上升。其中,以中大型轿车平均养护费用最高,为32567元,是微型轿车年平均养护费用的2.1倍。 三、社会文化环境 Sociocultural Factors 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自2003年持续稳定上升,年均同比增长9.6% 2、乘用车市场高端化趋势愈加明显,中型轿车以其良好盈利性和高销量高增幅继续成为各汽车企业关注的核心;由于对购买价格和相关费用支出的不敏感,中高级轿车有继续上升的趋势,但同比增幅有所下降;小型轿车市场将保持和市场同步增长态势;微型轿车随外部环境的不断恶化,市场增幅和份额进一步下滑。 3、决定乘用车产品购买的关键因素开始发生变化。价格虽然是决定产品购买的第一因素,但品牌的重要程度在紧凑型以上级别的轿车中都居于首位,而价格和油耗的重要程度随车型级别升高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趋势研究 宋海巍郭东邵吴松泉 到目前为止,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两年了。在此期间,汽车界担心的许多问题并未发生。相反,对于一直受到高壁垒保护的中国汽车工业而言,市场逐步开放令竞争更为充分和多元化,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行业的发展。同时,中国汽车工业正在悄然发生变革:车型更加丰富,价格趋于合理,外资投入不断加大,行业整体性重组逐步推进。 2002年以来汽车工业发展态势良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已初步显现。客观地说,加入WTO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良好的开局可能意味着成功的开始。 一、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化进程在加快 据OICA(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统计,2002年我国汽车产量为325万辆,世界排名为第5名。2003年汽车产量有望突破410万辆,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的世界第4大汽车生产国。我国汽车年产销达到100万辆历时近40年,从100万辆增至200万辆历时8年,增至300万辆仅用了2年,而突破400万辆则只用1年时间。这表明我国汽车工业正处于超高速增长阶段,增速之快为世界各国汽车工业发展过程所罕见。 目前,发达国家汽车市场普遍不景气,而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以其良好的成长性和巨大的潜力,继续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亮点。作为经济正在崛起的一个世界人口大国,中国的汽车市场无不被世界各大著名汽车厂家看好。 随着中国加入WTO,一方面,是随着关税的降低和配额的增加,逐步扩大市场准入,国内市场逐步国际化;另一方面是资本输入的国际化,即中国市场上的竞争主体,与全球市场上的竞争主体越来越趋于一致。中国汽车工业加速国际化进程的主要表现: 1.国内汽车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一部分,这意味着国内汽车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与融合将进一步升级。 2.跨国公司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力度。目前,世界主要跨国汽车公司均已经进入中国,其生产布局已经基本完成,面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几乎所有的跨国公司都在考虑增资扩产。如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决定未来5年对中国的投资将增加60亿欧元,占其亚太投资总额的87%。 3.跨国公司正全方位介入中国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除了汽车生产外,竞争还将在汽车销售、汽车金融服务、维修服务、汽车租赁等方面全方位展开。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几乎所有的汽车跨国公司都已经入了中国,目前,跨国公司通过其国内合资合作企业已经占据了90%以上的中国轿车市场。种种迹象表明,国际汽车巨头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合作,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档次和很广的范围,并且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开始步入国际化阶段。 可以说,加入WTO加速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国际化进程,从汽车工业的本身发展来说,在经济全球化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一)行业发展概况 ? ??汽车产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汽车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实力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 ??1、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 ??(1)全球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产业分工的日益加深,以中国、巴西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在全球汽车市场格局中的市场地位得到逐步提升。具体来看,全球汽车工业正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 ? ??第一,新兴市场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生产的生力军。由于新兴市场汽车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国际汽车巨头以及本土整车企业纷纷加大在新兴市场的产能投入,2016 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2,800 万辆(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印度、俄罗斯等国家近年来也同样发展迅速。新兴市场的特点仍然是人均汽车保有量低、潜在需求量大,因此仍是未来世界汽车业最有潜力的市场。 ? ??第二,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等老牌汽车强国受经济危机影响产量波动明显,但整体发展平稳。2009 年全球汽车产量出现急剧萎缩,随着各国经济刺激方案的出台以及世界经济的复苏,全球汽车产量2010 年就已经恢复并超过2007年水平。

? ??同时,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6 年我国汽车产销总量较快增长,产销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11.9 万辆和2,802.8 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76%和13.7%,高于上年同期11.5 和9.0 个百分点。 2014年至2016年主要国家汽车产量的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 ??(2)我国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 ??我国的整车行业在经历了近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回归到稳定增长状态。从中长期来看,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的市场消费需求影响相对短暂,并且由于汽车工业对GDP 的增长贡献度较高,其对经济有巨大的拉动作用,在稳增长的前提下,刺激或抑制汽车行业的政策均较难出台,而地方性限购政策对汽车行业整体销量的影响有限,故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是汽车工业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