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活动课教案

三年级数学活动课教案
三年级数学活动课教案

三年级数学教案——《观察物体活动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体会图形变换的意义,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3、在分组活动的过程中,与他人能够合作交流。

二、教学重点:

加深对“对称”的理解与掌握。

三、教学难点:

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活动内容,经历从数学到生活的过程。

四、教具准备:

玩具汽车(不同方位的图形)、一幅雪花图案、水中小房子的倒影简笔画、动画图片一组。

五、学具准备:

白纸、剪刀、彩笔、动物图片一组

六、教学过程:

学生回忆:

我们都学过了哪些观察物体的方法和对称的知识?

学生自由谈论,教师指明进行补充。明确所学的主要知识点:轴对称、平面对称、镜面对称

找准位置:

出示一辆汽车玩具和从“前、后、左、右、上”观察到的图形

出示表示方向的词语“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

学生根据教师所出示的每一个形状,选择观察的位置

同位两人相互判断对错

个人操作:

1、“我会剪”(出示一幅雪花的图案)

现在利用我们学过的对称的有关知识,思考如何才能既简便有迅速地完成作品?

课堂交流各自的方案。

2、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合适的图形和形状,自己设计、剪出一朵美丽的雪花。

找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自己的剪法,并说出知识依据。

那么你还见过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些内容?举例说明

小组讨论之后。再集体进行课堂评价

同位合作:

1、“我能画”(出示一幅简笔画)

根据小房子在水里的倒影,你们能够画出它在陆地上的样子吗?

2、学生同位合作完成

3、班级绘画展评:

指明对不同的作品进行讲评。那些地方较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说明自己的理由。

小组探索:

1、“我能做”(出示一组不同的动画图片)

根据要求贴图画:

小猫的左手拿着一支笔。

小猴的右手里有一个桃子。

小狗左脚的鞋子有一个洞。

小猪的右边有一把钥匙。

学生根据要求,把每一个小动物的画像补充完整。

2、小组之间相互评价。

指名让学生自愿选择小组成果进行评价,也可以对自己进行评价

快乐舞蹈:

播放一块欢快的音乐,师生一起面对镜子做舞蹈动作。

根据教师的口令,边做边观察镜子中的“你”是如何做的?

应该发出什么样的口令,才能让镜子中的“你”听从你的指挥?

课堂小结:

谁来说一说你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你觉得你在这节课的表现如何?(小组之间说一说)

反思:

三年级数学活动课《过河》

【教学年级】六年制三年级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对“过河”问题的逐个解决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2、使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使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教学准备】圆片16个、(印有小狗、小兔和白菜的)卡片三张、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个故事,你们喜欢听吗?一天,(幻灯出示)吴老师带着15位学生去郊游,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想要到河对岸去,但河边只有一条小船,而且没有船夫,每次船上最多只能坐4人。吴老师笑着对大家说:看谁最聪明,最快算出小船要载多少次,才能把我们全部送到河对

二、探究研讨,激发思维

1、组织讨论,发散思维

师:小明、冬冬、贝贝和小雨是班里的数学尖子,又是好朋友。他们一听完吴老师的话就讨论开了,而且很快就找到了答案。现在你们能不能猜猜看小明他们说的可能是几次呢?你是怎样猜出来的?

生:可能是4次。

生:我想可能是5次。

......

师:到底谁的答案最合理呢?还是让你们自己来验证一下吧!请每小组拿出16个小圆片代替16个人,4人合作摆一摆他们是怎样过河的。

2、学生讨论操作后指名学生上台演示反馈

学生1:因为小船每次只能坐4人,我们只要让他们每次过去4人就是4次了。

师:这位小朋友很聪明,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话音未落,一位学生就把手举得很高,我就示意他发言)

学生2:他没有看清楚吴老师的话,吴老师说河边只有一条小船,而且没有船工。

师:那你认为应该是几次呢?请你上来演示一下。

生2:因为没有船工,先上船3人,到对岸后上岸1人,要有2人把船划回来,然后再上船3人,到对岸后再上岸1人,......共14

次。生3:每次上船2人,到对岸上岸1人,1人回来,......共15次。

生4:先上船4人,到对岸后上岸2人,2人回来......,共7次。

生5:前4次每次上船4人,上岸3人,第五次2人上船到对岸1人上岸,1人回来,最后1次2人都上岸,共6次。

学生6:每次上船的4人中,到了对岸之后要有1人将小船送回,所以每送1次,实际上只能过去3人。最后1次不用把船送回,可以过去4人。所以,小船至少要载5次。

2、评价最佳方案。

师:你们想的方法可真多!老师佩服你们。但是这么多的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好?

生:载5次最好,这样不会让别人等太久。

师:对!如果我们生活中遇到这类问题,应该选择一种最快速、最方便、最安全的方法。而且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评:听故事是学生十分喜欢的,由故事引入并从故事中提出问题,学生更容易接受,更有兴趣去探究疑惑,这样不但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让学生在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去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3、出示多媒体课件,教师指着课件继续讲述故事:

师:你们和小明他们一样聪明,他们也受到了吴老师的表扬,心里美孜孜的。当他们用这个方法过了河以后,可高兴啦。他们一路蹦啊跳啊......突然,他们看见一位农民伯伯坐在河边直叹气,便走过去问他为什么事发愁,农民伯伯告诉他们:我要把一只狗,一只兔子和一棵青菜带过河去。这儿仅有一只很小的旧船,最多只能带其中的一样东西上船,否则就有沉船的危险。

师:你们看到小狗、兔子和白菜这三样东西你会想到什么?

生:狗会咬兔子,兔子会吃白菜。

(评: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让学生通过看幻灯自己去发现矛盾后,更能激起他们的求知欲。)

师:对,农民伯伯就遇到了这个困难。

(多媒体出示动画)刚开始,我带了菜上船,回头一看,调皮的狗正在欺侮胆小的兔子。我连忙把菜放在岸上,带着狗上船,但贪嘴的兔子又要吃鲜嫩的青菜,我只好又回来。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评:多媒体计算机的动画演示,牢牢地吸引了学生,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观同时感知,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较深刻矛盾冲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依据。)

4、小组讨论,揭示反馈

师:如果你们是小明,你们准备怎样解决呢?请每小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卡片(分别印有小狗、小兔和白菜的三张卡片)一起来研究研究怎样帮这位农民伯伯。你们想怎样解决就怎样解决。看哪一小组的方法最有新意,最合理。

5、学生在实物投影中演示,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解决?

学生1:农夫可以先带兔子到对岸,然后空手回来。第二步,带狗到对岸,但把兔子带回来。第三步,把兔子留下,带菜到对岸,空手回来。最后,带兔子到对岸。这样三件东西都带过河去了,一件也没有遭受损失。

学生2:他可以先带兔子过河,然后空手回来。第二步,带白菜到对岸,再把兔子带回来。第三步,把小狗带过河,然后空手回来把兔子带到对岸。

师:解决这个难题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狗要咬兔子,兔子要吃青菜。所以,关键是要在渡河的任何一个步骤中,把兔子和狗,兔子和青菜分开,才能免受损失。

(评:组织讨论,动手动脑,合作学习,交流信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多角度思维及合作精神。使协作与竞争成为可能,及时反馈、自我调控成为可能,充分发挥集体学习效应。)

三、体验成功,深化提高

1、引导学生进入创造境界

师:因为帮农民伯伯运东西,所以小明他们就和吴老师走散了。你们想知道他们又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不知不觉到了晚上,他们才恋恋不舍地往回走。路上他们要经过一座独木桥,此桥一次最多只能走两人,他们只有一支手电筒,过桥是一定要用手电筒照着走的。这时意犹未尽的小明给同伴出了一个难题:“我过桥最快需要2分钟,冬冬最快需3分,贝贝最快需8分,小雨最快需10分钟。走的快的人要等走的慢的人,有几种不同的过桥方法?”

2、以四人为一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组织讨论怎样走最合理。

3、讨论后请学生汇报结果。(学生说过桥的方法,全班学生一起说算式,教师板书算式。)

学生1:先让贝贝和小雨过去要10分钟,再让贝贝回来共18分,接着贝贝和小明过桥是8分,共26分,然后小明回来和冬冬过桥一共是31分钟。10+8+ 8+2+3=31(分)

学生2:先让小明和冬冬过桥要3分,然后让冬冬回来接贝贝过桥共14分,再让贝贝回来和小雨一起过桥一共是30分。3+3+8+8+10=32(分)

学生3:他们的方法都太麻烦,我的方法是这样的:先让小明和贝贝过桥是8分,再让小明回来和小雨过桥共20分,接着让小明回来和冬冬过桥一共25分钟。8+2+10+2+3=25(分)

学生4:这种方法虽然比第一种快一些,但是还不是最快的,而且小明也太辛苦了,我们组的方法是这样的:先让小明和冬冬过桥是3分,再让小明回来,贝贝和小雨过桥共15分,接着让冬冬回来和小明过去一共是21分。3+2+10+3+ 3=21(分)

师:你们认为哪一种是最好的方法?

生:第4种。

师:我也同意!虽然过桥的方法很多,但是我们应该考虑到实际情况,因为是在晚上,为了安全,我们应让过桥的和等候的的时间最短。

(评:在多角度发散思维后,评价出最佳方案,以培养创造性思维,并且让学生欣赏自己的创造成果,享受取得成功后的喜悦)

四、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小组小朋友的合作学习,使你们明白了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可以有好多钟,但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一钟最合理、最好的方法去解决。

《搭配中的学问》

〖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实践活动课

〖教材分析〗:

“配菜”是一节实践活动课,这个主题实践活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本课位于全书第三单元后的一节活动实践课。本节课根据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意在让学生通过借助摆学具、画“搭配路线图”、画表格等方式,逐步抽象出有序搭配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具体过渡到抽象。

〖学生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还没有真正接触过类似的知识,缺乏相关的知识储备。孩子每日三餐,可真正能注意到饮食搭配的寥寥无几。故孩子在接触到问题时虽不会陌生,但绝不熟悉。孩子在明确配菜其中的要示后,怎样能做到有序,不重复,是关键。活动课本身意在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孩子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我创造性改造教材,把原来教材向学生提供的星期一、星期二和星期三的菜谱打乱顺序,增加孩子的学习愿望。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有顺序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探索规律。

2、方法过程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中事物搭配规律和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体验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有序思考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归纳出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磁性黑板,卡片一套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师: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一日三餐一顿不能少,那大家会吃饭吗?但这吃上可是有学问,不光要吃还要吃出营养,吃出健康,你认为怎么吃才有营养呢?(荤素搭配)什么样的菜是荤菜,什么样的菜是素菜?

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搭配中的学问”。板书(搭配中的学问)(搭配下面有点)

二、搭配菜谱探索规律

活动1:出示星期一的菜谱

师:卖盒饭的张师傅想请我们帮帮忙,请看他星期一给出的菜单:(出示菜单:肉丸子、白菜、冬瓜单张图片吸到黑板上)

师:你认为他的菜谱怎么样?(有荤有素好)哪些菜是荤菜,哪些菜是素菜?

师:观察的真认真,现在张师傅想按照一荤一素的标准配菜(板书--要求:一荤一素),请你帮张师傅想一想有几种配菜的结果?

师:能不能把白菜和冬瓜搭配在一起呢?(生回答)为什么?

师:同学们审题很认真,我们在做题时,一定要仔细审题,看清题目的要求。

师:星期一的菜单上有一个荤菜二个素菜,按照一荤一素的要求共配出2

种结果。(板书:一荤二素:2种)

活动2:给星期三的菜谱配菜(打乱顺序)

师:星期一菜谱很简单,星期三菜谱可没那么简单,请看星期三的菜谱:牛排豆腐鱼油菜。配菜要求不变---一荤一素,又会有哪几种配菜的结果呢?(课件出示打乱顺序的星期三的菜谱,让生说一说,说的乱,一会重复,一会漏掉。)

师:把老师都听糊涂了,怎么做才能更有条理性,不重复,不遗漏呢?

师:现在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能不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把我们不同的想法记录下来呢?比如你可以连线、文字、数字、字母等来表示。(给学生留出时间思考和抒写)

全班交流:(展示、对比、评价、总结)

师:展示有代表性的作品,少写的,多写的,表示方法不同的,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搭配的学问-----按一定次序搭配,可以先确定荤到素,也可以先确定素再到荤

师:同学们刚才在配菜过程中一种是先拿荤菜的一个去配素菜中的每个菜,再拿荤菜中的另一个去配素菜中的每个菜,但在搭配之前我们应该先做什么?(分清楚荤菜,素菜)

师:对把荤素菜分开,用荤菜中的每一个分别去和素菜每个菜配,这样就会不重复,不遗漏

活动3:给星期五的菜谱配菜

师:刚才的菜谱中包含了两荤两素,共有四种搭配的方法(师板书:二荤二素:四种)。张师傅为了让自己的生意更好,在星期五他设计了更多菜的花样,如果继续按一荤一素的搭配方法,你们还能把所有的搭配方式都找出来吗?(课件出示打乱顺序的星期五的菜谱)

星期五菜谱:豆腐、肉丸子、白菜、虾、冬瓜

师:在配菜之前我们应该先干什么?(分类)怎样才能配出所有的菜呢?请同学们按照一定的次序试着配菜,然后在本上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你搭配的过程(强调按一定按次序)(师板书:二荤三素:六种)

师:大家回过头看一看(板书)一荤二素有两种,二荤二素有四种,二荤三素有六种配菜结果,那想快速得出配菜的结果,有什么窍门吗?

活动4:自配菜谱

师:如果在星期五的菜里再加一道荤菜,你知道有几种搭配结果吗?

[设计意图:通过多次的有序搭配活动,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会从中发现规律,找出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有几种搭配方法的问题,从而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师:大家仔细思考一下,搭配的结果除了和荤素菜的个数有直接关系外,还和什么有关?(要求---一荤一素)要求发生变化,搭配的结果就会发生变化,举例星期一的菜谱(要求---随意搭配)出现三种结果

三、实践应用解决问题

活动1:搭配路线

师:不光配菜中有学问,还有很多问题中有搭配的学问,请打开书第27页,第一题:淘气每天都要经过少年宫到学校。(出示课件)这就是由学校到淘气家的路线图。

师:没有路名,我们如何记录你的路线呢?(用字母)生回答。

活动2;搭配衣服。

师:我们每个同学都能穿得漂漂亮亮的来学校,你们想过吗?就是这穿衣打扮里,也是有讲究的,请看第二题:怎样快速找出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你准备如何记录你的搭配方法呢?(分类,给上衣、下衣编上号,再进行搭配。)

(1)请学生在一分钟内用最简洁的方式把所有的搭配方法记录在作业纸上。

(2)展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方法。(有意识地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方法,如:数字表示、字母表示、连线等)交流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对服装和路线的搭配,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搭配中的学问,学习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把问题进行拓展延伸,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提高能力。]

四、全课总结。

1、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小结:饮食的合理搭配能让我们吃的营养全面,服装搭配会让我们穿的精神、漂亮。生活中还有很多搭配的数学问题,在语文学习中有词语搭配,美术

学科中有颜色搭配等等,请大家在课下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搭配,明天来给大家说一说好吗!

板书:(卡片)

星期一菜谱星期三菜

谱星期五菜谱

肉丸子白菜牛排豆

腐肉丸子豆腐

冬瓜鱼油

菜虾白菜、

冬瓜

一荤两素:2种二荤两素:4

种两荤三素:6种

摸牌和下棋(三年级数学实践活动)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1、组织学生进行摸牌和下棋活动,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数据收集、处理的过程,引导学生用数据来说明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验从实验中收集数据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摸牌和下棋活动中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以及随着条件的变化,可能性也会随着变化。

3、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体验相互合作取得成功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事件的背景、条件密切相关。

教学难点:尝试通过改变事件的背景、条件来改变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准备:四种花色的扑克牌各2张;小正方体(5面涂红,1面涂黑);棋纸。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前几节课我们玩了好多游戏,从中学到了许多关于统计与可能性的

知识。今天这节课老师还想和你们一起来玩游戏,你们玩过下棋打牌的游戏吗?下棋打牌主要是为了愉悦身心,锻炼智力,棋和牌有很多种玩法。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摸牌和下棋”(板书课题),有没有兴趣?希望在今天的活动中能给你带来快乐,增长知识。

二、开展活动

(一)活动一:摸牌游戏。

师:我们先来玩摸牌好吗?游戏有游戏的规则,不管是谁,都必须遵守游戏规则。

1、体会可能性的大小与花色张数的关系。

⑴出示3张红桃,闭上眼任意摸一张,结果会怎样?为什么?

⑵插入一张黑桃,还是任意摸一张,结果会怎样?

⑶再插入一张梅花呢?

2、探索复杂背景条件下的可能性的大小与花色牌张数。

⑴出示题目要求,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⑵明确要求:拿出准备的四种花色的扑克牌各2张,洗牌后混放在一起并叠整齐;每次任意摸一张,摸40次;看每种花色的牌可能会摸到多少次。

⑶合理猜测。

猜一猜,每种花色会摸到多少次?请每位小朋友先估计一下,小组长记录每个小朋友估计的结果。

交流估计的理由。“你是怎样想的?”

怎样知道小朋友猜的对不对呢?那这个游戏怎么玩呢?

⑷开展小组合作,摸牌验证。

问:你认为摸牌时要注意什么?根据以往几次的合作经验,你认为摸牌应怎样分工?(学生交流活动方法)

教师归纳:每组推选一个记录员,负责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其余5人在组长带领下,轮流摸牌,每人摸8次。

摸一张,看看什么花色。然后把牌放回,并重新洗牌,再继续摸牌,记录。

摸完40次后,分花色算出合计数,并在记录表下面的方格图里涂色,用直条表示摸牌结果。

⑸统计摸牌结果。

师:对照条形图,看看摸牌的结果和你的估计比较一下,有什么发现?

(结论:摸到的每种花色的可能性差不多,每种花色摸到的次数在十次左右。)

为什么摸到各种花色的牌的可能性是差不多的?

(各种花色的牌的张数是同样多的。)

3、拓展延伸,探究可能性大小与四种花色牌张数的关系。

(1)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合理的预测。

①再放4张红桃,同样任意摸一张,摸40次,结果会怎样?为什么这样预测?(红桃花色的最多,所以摸到的可能性最大。)

②再放进去的不是4张红桃,而是5张梅花呢?

(2)组织活动,交流体会。

各小组自主确定各种花色牌的张数,洗牌后任意摸一张,摸40次,做好统计工作。

交流摸牌结果。

根据各小组交流的情况,引导学生总结:摸的花色牌的张数发生了变化,摸到各种花色牌的可能性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⑺根据老师的要求选取扑克牌的花色和张数。

选4种花色的牌共8张:

①摸到黑桃牌的可能性最大,你准备怎样选牌?

②摸到梅花牌的可能性最小,你又会怎样选牌呢?

(二)活动二:下棋游戏。

师:摸牌会遇到可能性大小的情况,下棋也会这样吗?我们也来玩一玩。

1、介绍:准备好的小正方体和棋纸。

2、明确游戏方法:同桌一人拿红棋,一人拿黑棋,都从“0”开始走起。谁走棋用抛小正方体的办法确定。两人轮流抛小正方体。红色朝上,红棋就走一格;黑色朝上,黑棋就走两格。谁先走到最后一格谁为胜。两人轮流交换棋子下几盘,哪种颜色的棋胜了就在书上第97页的方格图上涂一格。

(教师利用课件示范行棋的过程。)

3、同桌合作,轮流选择棋开展活动。

4、交流。

各小组统计全组红棋和黑棋获胜的盘数,并分析原因。

各组汇报红、黑两种棋获胜的盘数。

讨论:为什么红颜色的棋胜的盘数多?

5、拓展。

要使黑棋胜的可能性大,你觉得应该怎样修改游戏规则?为什么这样修改?

提问:如果要使比赛公平,可以怎么办?为什么?

(策略一:调整黑棋每次走动的格数(一次走5格)

策略二:调整小正方体上的红色、黑色的面数,并确定各自所走的格数)

三、总结延伸。

提问:这节课我们玩了摸牌和下棋的两个游戏,你有什么收获?

生活中,有些地方也要用到可能性大小的预测。比如:超市发了1000张奖券,其中设特等奖1名,一等奖2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50名。如果我们班的同学去摸奖,大家预测一下,得奖的可能性大不大?如果得奖,哪种奖项的可能性大?哪种奖项的可能性最小?为什么?

像今天这样的活动,生活中还有没有呢?课后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们一起去搞个小调查,把你们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与大家交流,好吗?

人教版:《数学活动课——小小采购员》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正确的用钱观念和正确、合理的用钱方式,培养学生珍惜每一分钱的真实情感。

2、能够进行收集、处理数据和整理、统计工作。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正确的用钱观念。

?活动难点:正确合理的用钱方式,珍惜每一分钱。

活动准备:

1、购物情况登记卡、现金记帐卡。

2、设置商场的情景,摆设好货物样品,安排好售货员若干名。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演示:一个小男孩(庄晓东)手里拿着一张20元人民币向超市商场跑去。

师:同学们,从屏幕上你想对同学们说什么?(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发言)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那么,你们自己有零用钱吗?父妈亲给你的零用钱,你平时怎样使用的?

2、分组(前后桌)交流如何使用零用钱。

各小组积极讨论,气氛活跃。

3、小组汇报交流。

教师因势利导,对使用比较合理的学生给予肯定表扬,对花费不恰当的学生给予纠正引导。

师:同学们都知道,钱是父母亲用辛苦的汗水换来的,是劳动的结晶,我们应当珍惜每一分钱,把钱用在有意义的地方。

二、模拟表演,实践体验。

师:新学期开始了,父母亲都给你们零用钱,大家想购买什么东西呢?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逛超市,好吗?

1、进入角色,若干名售货员进场。

2、分发购物登记卡、现金记帐卡。让学生把所购买的“商品”的名称其金额、购买理由等记入《购物登记卡》和《现金记帐卡》上。

3、分组合作进行模拟体验。

a)、教师注意调控场面,诸如“顾客”进入“商场”的先后顺序,购物的时间控制。

b)、充分让学生展示选购货物的自主性,关注学生所购物品的趋向,鼓励学生认真合理安排自己的“零用钱”,把钱正确合理的使用,并指导学生填好“两卡”以便交流。

4、分组交流,分享快乐。

1)、交流在活动中,各自购买哪些物品。(介绍购物登记卡)

2)、交流买东西过程应该注意什么事项。

3)、谈一谈,在购物中,自己有哪些经验。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理话,展示自己选购物品的自主性,以及合理安排零用钱的巧妙之处和购买物品的经验方法。

5、小组汇报交流。

1)、交流购买物品的意图。

2)、交流买东西中应考虑到什么?

3)、交流如何合理正确地使用零用钱。

教师正确引导,使学生懂得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珍惜每一分钱,把钱用在最需要用的地方和最适当的时候,做一个有主见、善理财巧安排的好学生。

6、评选最佳消费者。

师:听了每一组同学的精彩汇报,我很高兴,同学们都能合理利用“零用钱”,

做一个勤俭节约的好学生。刚才,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听了每个人的购物情况了,请每一组同学评出你们本组中两名同学是最佳消费者,也就是把“零用钱”用的最合理的同学。2、老师颁奖小红花给予鼓励,同学们掌声热烈响起。

三、活动总结。

同学们,随着祖国的改革开放,经济的繁荣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父亲平时给你们的“零用钱”也相对的增加。如何最适当最合理地花费自己的“零用钱”?这对你们今后办事、做人都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四、拓宽引深。

师:今后,同学可以学着按计划消费自己的“零用钱”,做一个有主见、巧理财的小能手。那么,下面请同学们帮一帮小明合理安排一天的生活食物好吗?

1、课件出示:小明妈妈要去开会,给小明10元钱,让他从网上买一天所需要的食物。只要打开电脑点击喜欢的食物,服务员就会把食物送上门,再付钱。

2、想一想,你是怎样帮助小明安排的呢?下节课再请同学来说一说。

课后反思:

本节活动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实践能力。在体验中,让学生通过模拟表演,积极主动地参与集体活动,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评价和自我反思,切实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作好充分的准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大全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小学三年级数学优秀课堂教学设计3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优秀课堂教学设计3 篇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学习运用观察、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3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春季是运动的时节,我们同学们都很爱好运动,不久我校就会举行一次越野比赛,现在老师将越野图展现给大家。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越野图的起点和终点位置。 2、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你将从起点向什么方向行进?(方向标)加方向标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方向标画在起点的位置?(以起点为观测点) 3、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例1的学习是让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时,可以与主题图的教学结合进行,通过情境使学生明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活动中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索。 知道在出发点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吗?如果这样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确定方向准确吗?怎么样走会更加的准确? 准确的可以说是东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东60这样表示吗?在说具体位置时,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向。——靠近哪个方向就把那个方向放在前面。

(距离1千米)如果没有距离又会怎样? 1号点在起点的东偏北30的方向上,距离是1千米。你学会表示了吗?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做一做呈现了小明家附近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通过方向与距离的确定,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 练习三第1、2题是相应的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练习。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首先要确定方向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力目标: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意识和 能力。

五年级数学活动课教案

五年级数学活动课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五年级数学活动课教案:简单的周期 设计:胥艳 教学内容:简单的周期(二)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事物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代表的是什么物体; 2、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乐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3、使学生在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简单周期的特点,并应用周期规律确定某个位置上的事物。 教学难点:理解用除法解决周期排列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课件、学生准备若干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认识周期现象。 1、课前小游戏,速记PK赛: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速记PK赛,男、女生按性别自然分成两组,男生记忆蓝色数字,女生记忆紫色数字,比一比谁的记忆力更棒! 我宣布女生获胜!(观察男生表情) 有疑问吗(不公平,女生记的数字有规律) 你们也这样认为吗其实,这是一场不公平的比赛,女生之所以获胜,是因为她们记的数字有规律,记起来非常容易。像这样有规律的现象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简单的周期。(揭示课题:简单的周期)

2、前一阵是国庆节,看,公园里装扮起来了,我们一起去公园里看一下(课件出示)漂亮吗? 五颜六色,确实挺漂亮!你能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盆花、彩灯、彩旗的摆放规律吗? (1)谁先来说一说盆花是按什么规律摆放的(同桌之间说一说) 每3盆花一组,每组按蓝、黄、红的顺序依次重复出现. (2)彩灯的规律呢 (3)最后彩旗的规律呢 3、教师指出:像彩旗、彩灯、盆花这样以几个为一组,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叫做周期现象,重复出现的每一组的个数,叫做周期。 4、说一说: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吗? 二、自主探究。 刚才我们积极开动脑筋分别找出了盆花、彩灯、彩旗的排列规律,接下来,我们运用找到的规律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1、以彩旗为例,在图中,我们只看到13面,照这样下去,(1)第16面是什么颜色你是怎么思考的 同桌相互说说,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可以画一画,可以数一数,可以计算) 第26面是什么颜色 2、我们还以彩旗为例,余数是几,是红旗余数是几,是黄旗 (独立思考后,抽生回答) 三、课堂练习 1、摆一摆:见课件练习 2、先圈一圈再说出第三十二个图形是什么 3、试一试 ……

三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

三年级数学上册《混合运算》 第一部分【知识整理】(熟记) *知识点一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知识点二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 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知识点三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知识点四 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二部分【精讲例题】 例1做手工 小华说:做每面小旗需要4颗小星星小李说:一共有25颗星星小王说:我们三个一起做吧 (1)、如果做4面小旗,还剩下多少颗星星? (2)、如果做8面小旗,还差多少颗星星? (1)第一步:3×5=15(个)(2)第一步:8×5=40(个)第二步:25-15=20(个)第二步:40-25=15(个) 25-3×5列混合算

式:8×5-25 =25-15 =40-25 例2、 买四个皮球一共36元,一辆玩具小汽车19元,买一辆玩具汽车和一 个皮球一共多少元? 解析:第一步,36÷4=9(元)、、、、、、、一个皮球的价钱(单价)第二步,9+19=28(元)、、、、、、一辆玩具车+一个皮球 综合算式:36÷4+19 或19+36÷4 =9+19 =19+9 =28 (元)=28(元) 答:一共需要28元 例3、计算(79-30)÷7 解析:第一步先算(),得()。第二步算(),得()。 第三部分【实战演练】 一、基础强化 1,、计算24÷8+2时,应先算(),最后再算() 2、计算24÷(5+3)应先算(),再算(),结果是() 3、30减去6的差,除以4得()。 4、7与8的积,比70少多少?列综合算式()

小学数学活动课教案

小学数学活动课《一亿有多大》教学案例 温泉小学李艳新 出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3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2、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教学过程: 一、大胆猜测,激发探究欲望。 师: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它是?(亿)你知道哪些有关“亿”的知识 师:大家知道了这么多有关“亿”的知识,你能想象出1亿有多大吗? 生1:1亿非常大,我想1亿本数学书摞起来可能有一座小山那么高吧。 生2:我觉得不会有那么高,估计也就15层楼房那么高吧。 生3:我觉得书比较厚,1亿本书摞起来应该比楼房高的多,大概有山那么高吧。纸比较薄,1亿张纸摞起来也许有15层楼那么高。

…… 师:一亿是个很大的数,大家的想象都很大胆,但你们的说法,谁的更可信呢?(生摇头) 师:看来我们都只是在猜测,都不能说服别人,我们想办法,用事实来说话好吗? 二、探究活动: 1、制定研究方案 师:我们以大家刚才的猜测进行活动,了解1亿有多大。一般在研究问题前都要定活动方案,(出示活动方案表),请大家自由组合,组成活动小组,讨论并选定你们要研究的问题,再设计活动步骤。现在开始。 交流研究方案 师:我们请第一组说一说,他们的研究方案。 组1:我们想研究:1亿张纸有多厚。 师:我想找1亿张纸测量高度不太现实吧?你们准备怎样进行研究? 组1:因为1亿张纸不太好找,更不方便测量,所以我们商量了,先测量100张纸的厚度,然后再用100张纸的厚度乘1000 000,推算出1亿张纸的厚度。 师:大家觉得他们的方法行吗?有没有不同意见? 组2:我们组也准备测量1亿张纸的高度。但是,我们想先测量1000张纸的厚度,再乘100 000推算1亿张纸的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师用书)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三年级上册说明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1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灵宝市五亩乡中心小学方江辉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旧知回顾 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瓜果飘香,蔬菜满仓。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先出示) 1.先观察再说一说。 (1)先出示第1幅图(辣椒),依次出示紫薯图(5个一组)。 问题:上面图片几个为一组?有几组?可以说是几个几? (2)出示玉米图(3个一组)

问题:几根玉米为一组?有几组?可以说是几个几? 2.让学生看图表述(用“几个几”)说出图中的物品: 4个2、5个3、3个5。3.思考: (1)5个3,从哪里体现出“5”,又从哪里体现出“3”呢? (2)3个5,从哪里体现出“3”,又从哪里体现出“5”呢? (3)3个5与5个3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食物图片,增强了简单情境创设的动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图片复习旧知“几个几”,与新知“倍”形成知识的对接,做好表示“几个几”的乘法意义和“倍”概念意义的先前储备,为沟通两者的联系做好铺垫。 (二)情景创设,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师:在丰收的季节里,勤劳的小兔子也忙着收获呢,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 2.用“几个几”表述,初悟“倍”的含义。 (1)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2)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1份,你能把红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来表述吗?一起数一数:1个2,2个2,3个2。 板书:3个2 3.找准关系,用“倍”进行语言表征。 (1)红萝卜的根数有3个胡萝卜那么多,呈现更简单的表述方法:“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2018年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任教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学期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一、教学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 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一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 例1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 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2 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例3 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例4 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 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5 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材P2—3页例1,P6页练习一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具准备 东、南、西、北卡片、指南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升旗仪式吗?你们知道太阳是从什么位置升起的吗? 2、揭示课题:东南西北 (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2—3页内容)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3页例1并完成自学 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三)自学检测 1、图书馆在校园的东面,体育馆在校园的面。教学楼在校园的面,大门在校园的面。(参看课本第3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优秀公开课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0~9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2.会借助实物或图形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各种形状纸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水彩笔。 教学过程: 1 一、认识 2 1.创设情境,体验分数产生。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为大家讲小故事。 话说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有一天正好是中秋节,于是八戒一个劲地讨月饼吃。可是唐僧说:“想吃月儿饼可以,不过得过3关。” 第一关,有4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生击掌表示)第二关,有2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 (生击掌表示)师:像这样每人分得的同样多在数学上叫做…(生: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第三关,如果只有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该怎么分?"这可把八戒难住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分吗? (1)师设疑:(出示媒体)是这样分吗?(不平均) (出示媒体)出示平均分法,强调平均分。 (2)师媒体演示:操作分月饼,把两个半块月饼分开。 师:那么半个该怎么表示呢?你能想上面一样用一个数字表示出来吗? 生:一一介绍自己的表示方法,解释每种表示方法的含义。(2 1、1 2……) 引导学生说分法的时候强调平均分。 2.理解2 1的意义。 师:小朋友们,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月饼的一半,说明你们很有办法。不过,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科学、更简便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时,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用这个数2 1来表示。(板书) 师:你们知道这个数叫什么名字吗?对啦,叫做分数。 师出示圆片代表月饼,说:“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课件出示) 让学生跟着老师说一说2 1的意义。老师神秘地问:“哎,你还能在这块月饼中找到另外一个二分之一吗? 师:你觉得在说2 1的时候那个词最重要?(理解重点词平均分、它、每块) 小伙伴之间互相讲述着自己对2 1 的理解。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

1 位置与方向(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重点难点】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指导】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

形象性。因此教学本单元,要注意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并发表看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教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5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1课时 地图上认识方向…………………………………………………….1课时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1课时 简单的路线图………………………………………………………..1课时 练习课………………………………………………….…………….1课时 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 认识东、南、西、北(教材第3页例1和“做一做”,第5页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辨认、描述、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等数学活动中,体验生活中的方位知识,探索辨认方向的方法,发展空间的观念。 3.能够积极参与辨认、描述、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的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体会方位知识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获奖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测量,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 2、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3、在操作与交流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通过测量等活动,知道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初步的估算能力、应用能力。 5、培养乐学、好学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学难点: 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太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复习旧知 1、从最近比较红的少年歌星王俊凯的个人简介中找出我们学过的长 度单位。 身高1米73厘米 2、引导出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3、米与厘米的字母表示法,它们之间的关系 4、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生活中用米做单位的例子;比划一下1厘 米有多长,举例生活中用厘米作单位的例子。 5、如何测量物体? (二)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知识,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各是多少? 提出问题:究竟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呢?谁估计的结果更接近准确值呢?请同学们两人一组对数学课本的长、宽、厚进行实际测量。 二、 探求新知 (一)认识毫米。 1、分组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并把结果填入表数学课本 估算(厘米)长 宽 厚同桌两人快点行动起来 吧!先估测再精确测量 精确测量(厘米) 2、组织学生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长:26厘米多 宽:18厘米多 厚:不到1厘米 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 引出毫米:当我们测量的物体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表示(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3、师: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直尺: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外,还有小的刻度线。 教师指出: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课件演示) 国际单位:mm 4、学习1厘米=10毫米 提问:从刻度0到刻度1是几厘米? 教师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在刻度0和刻度1之间有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作者:刘光瑞时间:2012-11-19 16:40:08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教学内容课题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讨论记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周期特征。 〔要领指导〕在初步认识周期现象,能够发现排列规律的基础上,例2解决具有周期规律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周期特征。这里的“进一步”有两层意思:一是主动发现——自己在情境中找到摆放(排列)的规律。二是自觉应用——有选择地使用一个周期里的信息,如一共有多少个物体、有几种不同的物体、它们的排列次序、每种物体的个数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采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要领指导〕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已经对用除法来解决周期现象中的排列问题这一策略的优越性有了直观的感知,本节课着重引导学生采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几个问题:1.把什么看作组?2.有多少组?3.余数是几?表示什么?4.每种物体分别有多少个?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投影片,有条件也可以使用配套课件。 知识点: 梳理分析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用计算的方法确定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一、观察场景图,解决例2。 说说:兔子是怎样排列的?想想:18只兔子排成这样的几组? 算算:18只兔中有几只灰兔,几只白兔? 二、试一试 问题:如果有20只兔参加跳高,照这样排列,应该有几只白兔和几只黑兔? 一共有几组?余下几只?余下的2只是怎样排列的? 按照1灰2白的顺序排列的,所以余下的2只为1只灰兔,1只白兔。 三、练一练 第1题:棋子是按照什么规律摆放的?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结果。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倍 的认识》教学设计 名师教案《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唐浩瑛(初稿)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高娟娟(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齐胜利(统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 名师教案《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唐浩瑛(初稿)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高娟娟(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齐胜利(统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

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 名师教案《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唐浩瑛(初稿)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高娟娟(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齐胜利(统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名师公开课优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2014秋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的小学生活,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习的习惯和常规。但孩子们由于存在着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让他们达到学段目标。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三个领域,八个单元。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第三单元“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乘与除”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第六单元“乘法”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连乘。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

五年级数学活动课教案精编版

五年级数学活动课教案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五年级数学活动课教案:简单的周期 设计:胥艳 教学内容:简单的周期(二)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事物的排列规 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代表的是什么物体; 2、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乐趣,积累数学活 动经验,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3、使学生在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学好 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简单周期的特点,并应用周期规律确定某个位置上的事物。 教学难点:理解用除法解决周期排列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课件、学生准备若干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认识周期现象。 1、课前小游戏,速记PK赛: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速记PK赛,男、 女生按性别自然分成两组,男生记忆蓝色数字,女生记忆紫色数字,比一比谁 的记忆力更棒! 我宣布女生获胜!(观察男生表情) 有疑问吗(不公平,女生记的数字有规律) 你们也这样认为吗其实,这是一场不公平的比赛,女生之所以获胜,是因为她 们记的数字有规律,记起来非常容易。像这样有规律的现象在我们身边还有很 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简单的周期。(揭示课题:简单的周期)

2、前一阵是国庆节,看,公园里装扮起来了,我们一起去公园里看一下(课件出示)漂亮吗 五颜六色,确实挺漂亮!你能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盆花、彩灯、彩旗的摆放规律吗 (1)谁先来说一说盆花是按什么规律摆放的 (同桌之间说一说) 每3盆花一组,每组按蓝、黄、红的顺序依次重复出现. (2)彩灯的规律呢 (3)最后彩旗的规律呢 3、教师指出:像彩旗、彩灯、盆花这样以几个为一组,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叫做周期现象,重复出现的每一组的个数,叫做周期。 4、说一说: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吗 二、自主探究。 刚才我们积极开动脑筋分别找出了盆花、彩灯、彩旗的排列规律,接下来,我们运用找到的规律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1、以彩旗为例,在图中,我们只看到13面,照这样下去,(1)第16面是什么颜色你是怎么思考的 同桌相互说说,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可以画一画,可以数一数,可以计算) 第26面是什么颜色 2、我们还以彩旗为例,余数是几,是红旗余数是几,是黄旗 (独立思考后,抽生回答) 三、课堂练习 1、摆一摆:见课件练习 2、先圈一圈再说出第三十二个图形是什么 3、试一试

3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分数的初步认识》公开课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89--91页例1—2。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分之一表示的意义,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 2.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能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让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分数几分之一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难点: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理解分数的含义。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你们喜欢郊游吗?这儿有一群小朋友也特别喜欢郊游,看!他们来了(播放课本情境图录像) 2.教学二分之一 ①我们接着来研究。把这张圆形纸片看做那个饼,先对折,裁开。

师:现在,我们把这个饼怎么样了?分成了几份? ②教师随手拿起一个圆片任意一撕并问:和这一样吗? 师:哪里不一样? 今天我们研究的数就是在平均分中产生的。板书:平均分。 ③(然后教师把学生平均分的圆片贴在黑板上)讲解: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这是其中的几份?(其中的1份),现在把它涂上阴影,这1份就是这个饼的一半,一半在数学中用这个数来表示,这个数就是分数。它读作“二分之一”。我们回想一下是怎样得到这个饼的2 1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把一个饼(图片)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 2 1 )。这个它是谁?饼 ④现在请看2 1怎么写?先写中间的一横,像不像刚才用的…?“刚才的那把刀”。它表示平均分;在短横线下面写2,想想表示什么?(一共平均分成了2份);在短横线上面写1,表示什么?(其中的1份)。谁再来说一下2 1表示的意思? 请同学们伸出小手我们一起写一遍,先写短横线,表示平均分,在短横线下面写2,表示平均分成了2份;在短横线上面写1,表示其中的1份。谁再来说一遍2 1表示的含义, 师:“另一份,用什么数来表示?”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饼片的2 1。 ⑤拿出这张长方形纸,你能折出它的21吗?折完后把它的2 1涂上颜色 。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一)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

轴对称(一)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观察、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的平面图形中识别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各种方法制作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物和课件先让学生感受对称,再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从而学会“做”出轴对称图形。 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制作、欣赏中感受对称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2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许多事物也为学生的认知奠定了一定的感性基础。这节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和动手实践,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总结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切实可行的。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会判断哪些物体和图形是轴对称。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轴对称 一、导入新课 我最近知道你们一个小秘密,都喜欢上美术的手工剪纸课,其实老师也喜欢,所以带来了艺术家的剪纸作品,你们想看吗? 生:想。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剪纸) 师:这些剪纸是人们智慧的结晶,真值得欣赏,老师还带来了自己我的剪纸作品与大家分享。请给个评价吧!(好)被赞美真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幸福,谢谢你

们给我的自信和力量。 请仔细观察这些图形和刚才的剪纸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中间分开,会有什么现象? 生1:它(左右上下)两边大小和形状是一样的。 生2:它是对称的。 师:大家真聪明,知道是对称的。师板书:对称:对称是艺术家们创造艺术作品的重要方法,更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你看(课件演示):有些动物、植物、建筑物都有自己的对称形式,所以咱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和谐美丽。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走进对称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好) 二、探究新知、交流总结 1、操作探究,发现特点。(折一折,看一看) 师:刚才你们猜测这些图形是对称的,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这些图形是对称的呢? 生:对折。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学具来折一折,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请把你们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操作交流发现,师巡视。学生汇报. 师:你是怎么折的呢?请上来折给大家看一看?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拿着一个红心图形上来,边折边说)我是这样折的(动作演示将中间压平)先把两边对齐后,发现它的两边的大小是一样的。 生2:我对折的是小鱼,对折后我发现,折痕两边齐齐的,不多不少。 生3:我发现,有一半挡住了! 生4:我发现,对折后,边上齐齐的,不多也不少! 生5:我发现,对折后两边都合在一起了! 生6:对折后图形的两边重合了。 师:你们说的“挡住了”,“合在一起了”,”不多也不少”也就是对折后这个图形的两边完全——(师板书:重合) 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做轴对称图形呢?请看:一个图形沿着

数学活动公开课教案设计

第十二章 数学活动教学设计(假期培训公开课) 梅爱情 学习目标: 1.能辨别图案中的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 2.经历“筝形”性质的探究过程,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基本思路 和方法. 学习重点: 在复杂图形中,能辨别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能用 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研究“筝形”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辨别全等形 问题1 图中有几组全等图形?请一一指出. 答:图(4)、(9)全等; 图(5)、(11)全等; 图(7)、(10)全等. 判别全等的方法: ① 用刻度尺、量角器测量; ② 通过平移、翻折、旋转 来看两个图形是否完全 重合. 问题2 图中是根据全等形设计的两个图案.请同 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每个图案中有哪些全等形?有哪 些是全等三角形? 答:图(上)中四个紫色菱形是全等 (5) (6) (7) (8) (9)(10) (11) (12) (1) (2) (3) (4)

的,四个蓝色的四边形是全等的,边框边 八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图(下)中四个小正方形是全 等的,1~8八个小三角形是全等的,9 ~12 四个三角形是全等的.另外,还可 以发现一些拼接后的全等形,比如图 (下)中1、9、2;8、10、7;6、11、5; 4、12、3分别组成的四个长方形全等. 追问 请同学们再举一些身边的例子与同学交流 二,探究新知 1.用全等三角形研究“筝形” 问题3 观察这些图片,你能从图片上看出有哪些基本图形吗? 2.“筝形”的定义 追问 你能说出什么叫“筝形”吗?并请同学们画出一个“筝形” . 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 用符号语言表示: 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BC =DC ,则四边形ABCD 是筝形 . 1 2 3 4 5 6 7 8 9 10 1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