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源序列克隆法

同源序列克隆法
同源序列克隆法

同源序列克隆法

抗病基因的分离、克隆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植物-病原物的识别过程及其专性抗病分子机制,而且对于作物的抗病育种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1992 年,第一个抗病基因Hml被克隆 (Johal and Briggs, 1992) 。迄今已经从不同植物中克隆了约 50 个抗病基因,分别赋予植物体针对病毒、细菌、真菌、线虫和昆虫等广泛病原物类型的特异性抗性(汪旭升等, 2005 )。尽管这些基因来自上十个不同的植物种属,特异识别的病原物类型各自不同,其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也较低,但是,其编码的蛋白质产物在结构上却有极大相似性,它们都拥有一些共同的结构域,如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 LRR )、核苷酸结合位点( NBS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区域( STK )、 Toll 和白介素- 1 区域( TIR )和亮氨酸拉链( LZ )等。考虑到尚未被克隆的抗病基因其编码产物可能也存在类似结构域, 90 年代,许多研究者便提出了利用同源序列法快速克隆抗病基因的设想,其基本思路便是依据这些结构域中的高度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的简并引物,通过 PCR 扩增 R 基因同源序列( Resistance gene analogs, RGAs ),最后利用这些 RGAs 来快速分离 R 基因。

同源序列法克隆抗病基因相对于传统方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传统的基因克隆方法主要有图位克隆法和转座子标签法,这两种方法都相当耗时耗力,并且在应用上有一定限制。例如大麦和小麦等作物的基因组较大并且重复序列较多,很难构建高密度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因而图位克隆法分离基因相对困难;果树难以建立理想的分离群体,同时又缺乏合适的转座子系统,因此经典克隆抗病基因的方法都不适合。同源序列法分离 RGAs 的过程快速、简捷,并且应用上没有限制,因而能够在广泛植物中得到普遍应用。目前,已经从大豆( Kanazinet al., 1996 )、豌豆

( Timmerman-Vaughan et al., 2000 )、马铃薯 ( Leister et al., 1996) 、番茄 (Zhang et a1., 2002) 、柑橘 (Deng et al., 2000) 、苹果( Lee et al., 2003 )、葡萄 ( Donaldet al., 2002) 、辣椒( Pflieger et al., 1999 )、莴苣( Shen et al., 1998;Meyers et al., 1998 )、亚麻( Dodds et al., 2001 )、拟南芥( Aarts et al,. 1998 )、玉米 (Collins et al., 1998,1999 and2001 ; Ramalingam et al., 2003 ) 、水稻 (Wang 等,1998;Chen et al., 1998; Leister et al., 1998 and1999; Mago et al., 1999; Wang and Xiao, 2002) 、大麦 ( Leister et al., 1999; Mohler et al., 2002;Madsen et al., 2003 ) 、小麦 ( Feuilletet al., 1997;Chen et al., 1998) 等植物中扩增出大量 RGAs ,并利用这些 RGAs 鉴定到一些抗病候选基因。

同源序列法在野生稻抗病基因克隆方面的应用

野生稻是一个宝贵的资源库,是水稻育种的重要物质基础, 是天然的基因库,保存着栽培稻不具有或已经消失了的遗传基因。它具有许多优良特性,如抗逆、抗病、再生性强等,这些野生稻优良基因的发掘和利用对水稻生产有重要意义。疣粒野生稻(Oryza meyeriana Baill.)对白叶枯病高抗或接近免疫,高抗细菌性条斑病和褐飞虱,同时抗稻瘟病、螟虫,是一种优质的种质资源,国家二级保护渐濒危物种[34]。研究发现疣粒野生稻中没有与Xa1、Xa21

同源的基因,加之独立进化,推断其具有新的优异抗白叶枯病基因,值得深入研究和发掘利用[35]。刘继梅等[36]根据已报道的NBS-LRR 类和STK类抗病基因结构中的氨基酸保守区域,设计简并引物,通过PCR 扩增及克隆,从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Griff.)、药用野生稻(O.officinalis Wall.)、疣粒野生稻中共获得14 类NBS-LRR 类抗病基因同源

序列、5 类STK 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其中疣粒野生稻中有6 类NBS -LRR 类,氨基酸同源性比较分析表明与已克隆的抗病基因同源性很低。李强等[37]用同源序列法从3 种野生稻中克隆出11 条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经分析与水稻抗病基因RPR1 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周玮斌等根据NBS 的保守区设计引物,从普通野生稻基因组中克隆了4 个不同的同源序列。杨明挚等用高保真PCR 技术,从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中克隆了抗稻瘟病Pi-ta 同源基因的编码区及Pib 基因的部分同源序列。在水稻中至今已鉴定了许多抗白叶枯病基因,大部分抗病基因都含有LRR 区[5,7-8],由此可以推测疣粒野生稻抗白叶枯病基因也含有NBS-LRR 抗病结构域。水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为抗病基因的克隆

提供了许多便利。本实验室根据网上发布的水稻基因组序列和基因芯片分析结果及氨基酸保守结构域设计引物,摸索条件,已从疣粒野生稻中克隆出4 个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并连接到表达载体。其中一个已得到了全长cDNA。这4 个同源序列分别是TGA 基因家族成员,含有碱性亮氨酸拉链结构(bZIP);RP1(rustresistance-like protein)基因同源基因,含LRR

结构;Xa 基因家族成员(严成其等,未发表)。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从疣粒野生稻中得到的序列与网上预测的栽培稻序列的差异较大。

同源基因克隆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同源序列法与图位克隆法和转座子标签法相比,更容易分离得到抗病基因。但对已克隆的抗病

基因同源序列片段与已知抗病基因的比较可以看出,抗病基因同源序列与抗病基因主要有3 种关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与目的抗病基因无关;抗病基因同源序列与目的抗病基因紧密连锁;抗病基因同源序列本身就是抗病基因或其假基因的一部分。这表明抗病基因同源序列与植物的抗病基

因仍有较大区别。因此,应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在设计引物时应尽可能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目的基因可能的类别,如进行PCR 检验时所设计引物是否会扩增出非目的片段。其次,抗病基因在植物中多成簇或以基因家族的形式存在,难以判断克隆产物是否为目的基因片段,且植物中有一些蛋白含LRR 或NBS 结构,如ATP 或GTP 结合蛋白,因此对获得的RGA 必须进行转基因检验,以最终确定是否为真正的抗病基因。第三,一些新的抗病

类型不属于保守域结构,具有新的编码蛋白,用此方法不能得到目的基因。目前应用同源序列法还未见得到完整抗病基因的报道。只得到了结构上与抗病基因类似的片段(RGA),但该方法对抗病基因的研究和克隆所显示的潜力是很诱人的。我们认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当开发更有效的技术手段来发现新的抗病基因,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快速识别抗病基因,这将可能成为水稻抗病基因克隆和基因组分析的一大发展趋势和方向;同时,优化RGA 的分离克隆方法,结合当前先进的基因芯片等技术,用更短的时间从更多的植物中分离获得最多的RGA,并通过对同源序列的比较,预测序列中的基因及其结构,推测其功能和可能参与的生理生化反应,从而为后续研究提供宝贵信息。

扩展阅读:

1

《同源序列法克隆植物抗病基因研究进展及其在野生稻中的应用》作者:李美玲1,2,严成其2,王栩鸣2,杨勇2,余初浪2,周洁2,程晔2,陈剑平2 单位:1.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

学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病毒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

实验六 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实验六、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1.目的片段回收 取5 μl PCR产物在1.2%琼脂糖凝胶上检测,如果扩增产物大小与原来一致,在紫外灯管下用刀片切下目标带,然后用UNIQ-10 Column DNA Collection Kit 试剂盒(上海生工)进行回收。具体回收过程如下:从琼脂糖凝胶中精确切下包含有目标片段的胶块,放入到1.5 ml离心管中,加入500 μl Binding Buffer II,50℃~60℃水浴锅中放置10 min,使胶彻底熔化,然后将熔化的胶溶液转移到套放于2 ml收集管的UNIQ-10柱中,室温放置2 min,8000 r/min离心1 min,倒去收集管中的废液,在UNIQ-10柱中加入500 μl Washing Solution,室温8000 r/min离心1 min,加入新鲜的Washing Solution重复一次,倒去收集管中的废液,室温12000 r/min离心15 s。在UNIQ-10柱中加入Elution Buffer 30 μl(直接滴到过滤膜上),37℃放置2 min,放到一个新的1.5 ml离心管后离心收集(12000 r/min,1 min),所得溶液用于连接反应。 2 片段连接反应 采用pGEM? -T Easy Vector试剂盒(Promega,A1360)进行目标片段的克隆。取1.5 μl PCR产物,加入0.5 μl T4 DNA ligase,0.5μl T Easy Vector,2.5 μl ligation buffer,短暂离心收集,轻轻混匀,置于室温连接1-2 h后,放于4?C冰箱过夜。 3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取保存于-70℃的大肠杆菌菌株DH5α菌液,首先在LB固体培养基上分离单克隆,然后挑一个单克隆进行液体培养过夜。从中取1.0 ml菌液转接于装有100 ml LB液体培养基的250 ml三角瓶中,于摇床培养1.5~2 h(37℃,240 r/min),后转移至预冷的50 ml离心管中,冰浴10 min,低温离心10 min(4℃,4000 r/min)收集菌体,加入25 ml预冷的0.1 mol/L CaCl2重悬培养物,冰浴20-30 min,4℃4000r/min离心10 min,去上清液,倒立晾干,再加2 ml预冷的0.1 mol/L CaCl2(含15%的甘油)重悬细胞,分装于冰浴的0.5 ml无菌离心管中,放入-70℃冰箱保存。 取2 μl连接反应物转到1.5 ml离心管中,冰上保存待用。从-70℃冰箱中取出感受态细胞置于冰上,待其刚好融化时(约5 min)小心吸取30-50 μl转入到离心管中,冰上静置20 min。42℃水浴中热激90 s(不要摇动)。迅速放回冰上2 min,然后加入LB培养基(室温)400 μl,37℃摇床培养1.5 h(150 r/min)。

量子克隆进化算法

量子克隆进化算法 刘 芳,李阳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陕西西安710071) 摘 要: 本文在量子进化算法的基础上结合基于克隆选择学说的克隆算子,提出了改进的进化算法———量子克 隆进化策略算法(QCES ).它既借鉴了量子进化算法的高效并行性又利用克隆算子来代替其中的变异和选择操作,以增加种群的多样性,避免了早熟,且收敛速度快.本文不仅从理论上证明了该算法的收敛,而且通过仿真实验表明了此算法的优越性. 关键词: 克隆算子;进化算法;量子克隆进化策略中图分类号: T N9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37222112(2003)12A 22066205 Quantum Clonal Evolutionary Algorithms LI U Fang ,LI Y ang 2yang (Institute o f Computer ,Xidian University ,Xi ’an ,Shaanxi 710071,China ) Abstract : Based on the combining of the quantum ev olutionary alg orithms (QE A )with the main mechanisms of clone ,an im 2proved ev olutionary alg orithm —quantum clonal ev olutionary strategies (QCES )was proposed in this paper.By adopting the high 2effec 2tive parallelism of QE A and replacing clone operator by mutation and selection of the classical ev olutionary alg orithms (CE A ),it has better diversity and the converging speed than CE A and av oided prematurity.The convergence of the QCES is proved and its superiori 2ty is shown by experiments in this paper. K ey words : clone operator ;ev olutionary alg orithm ;quantum clonal ev olutionary strategies 1 引言 计算是人类思维能力的最重要的方面之一,计算能力的提高与人类文明进步息息相关.从古老的算盘到现代的超级计算机,人类的计算技术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综观当今,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已经并且仍在继续改变着我们的世界.一方面,人们为计算机的神奇能力所倾倒.另一方面,人们也为它无力完全满足实际的需要而烦恼.因此,加速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以提高计算机的运算能力成为计算机科学的中心任务之一. 如何加快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呢?这一问题大体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解决.一是制造更为先进的计算机硬件,另一则是设计恰当的计算机运算流程,后者可以称之为“算法”.一类模拟生物进化过程与机制来求解问题的自组织、自适应人工智能技术即进化计算(包括用于机器学习问题的遗传算法,优化模型系统的进化规划和用于数值优化问题的进化策略)的出现为我们寻找快速算法提供了新思路.进化计算是一种仿生计算,依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和孟德尔的遗传变异理论,生物的进化是通过繁殖、变异、竞争、选择来实现的,进化算法就是建立在上述生物模型基础上的随机搜索技术.我们所熟悉的 遗传算法(G enetic alg orithms )[1],它通过模拟达尔文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原理鼓励好的个体,通过模拟孟德尔的遗传变异理论在进化过程中保持好的个体,同时寻找更好的个体,由此来模仿一切生命与智能的产生与进化过程.理论上已经证明:进化算法能从概率的意义上以随机的方式寻求到问题的最优解;但在实际应用当中随着问题的复杂和海量的数据量,也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情况,主要表现在:计算后期解的多样性差即易造成早熟,收敛速度慢等缺点.因此,为克服上述缺点关键是构造性能良好的进化算法. 在改进的进化算法中,有些是将传统寻优算法与遗传算法相结合提出了混合遗传算法[2,3],有些则另辟蹊径提出了新颖的学习算法———量子进化算法[4]和免疫进化算法[5],量子力学是20世纪物理学最惊心动魄的发现之一,量子计算是物理理论与计算机的成功结合,在量子体系中,一位的信息位不在是经典的1比特,而是由两个本征态的任意叠加态所构成即称之为量子比特位(qubit ),例如一个n 位二进制的串在量子体系中就可同时表示2n 个信息,而量子计算机对每个叠加分量(本征态)实现的变换相当于一种经典计算,所有这些经典计算同时完成,并按一定的概率振幅叠加起来,给出量子计算的结果,这种计算称之为量子并行计算[6].正是量子的 收稿日期:2003209210;修回日期:20032122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 o.60133010);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N o.2002AA135080)   第12A 期2003年12月 电 子 学 报 ACT A E LECTRONICA SINICA V ol.31 N o.12A Dec. 2003

【高中生物】功能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生物科技行业)功能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功能基因的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摘要:随着多种生物全基因组序列的获得,基因组研究正从结构基因组学(structuralgenomics)转向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genomics)的整体研究。功能基因组学利用结构基因组学研究获得的大量数据与信息评价基因功能(包括生化功能、细胞功能、发育功能、适应功能等),其主要手段结合了高通量的大规模的实验方法、统计和计算机分析技术[1],它代表了基因分析的新阶段,已成为21世纪国际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功能基因组学是利用基因组测序获得的信息和产物,发展和应用新的实验手段,通过在基因组或系统水平上全面分析基因的功能,使生物学研究从对单一基因或蛋白的研究转向多个基因或蛋白同时进行系统的研究,是在基因组静态的组成序列基础上转入对基因组动态的生物学功能学研究[2]。如何研究功能基因,也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课题,本文就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在研究功能基因方面的应用做一个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功能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 1.功能基因的克隆 1.1图位克隆方法 图位克隆又称定位克隆,它是根据目标基因在染色体上确切位置,寻找与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筛选BCA克隆,通过染色体步移法逐步逼近目的基因区域,根据测序结果或用BAC、YAC克隆筛选cDNA表达文库寻找候选基因,得到候选基因后再确定目标基因。优点是无需掌握基因产物的任何信息,从突变体开始,逐步找到基因,最后证实该基因就是造成突变的原因。通过图位克隆许多

控制质量性状的单基因得以克隆,最近也有报道某些控制数量性状的主效基因(控制蕃茄果实大小的基因克隆[3]、控制水稻成熟后稻谷脱落基因克隆[4]以及小麦VRN2基因克隆[5]等)也通过图位克隆法获得。 1.2同源序列克隆目的基因 首先根据已知的基因序列设计PCR引物,在已知材料中扩增到该片段,并经克隆测序验证,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或其他非同位素标记该PCR片段作为探针,与待研究材料的cDNA文库杂交,就可以获得该基因cDNA克隆,利用克隆进一步筛选基因组文库,挑选阳性克隆,亚克隆并测序,从中就可以筛选到该基因的完整序列。 1.3结合连锁和连锁不平衡的分析方法 结合连锁和连锁不平衡的分析方法是未知基因克隆研究领域发展的新方向[6]。(Linkagedisequilibrium,LD)。与连锁分析不同,连锁不平衡分析可以利用自然群体中历史发生的重组事件。历史上发生的重组使连锁的标记渐渐分布到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这样就只有相隔很近的标记才能不被重组掉,从而形成大小不同的单倍型片段(Haplotypeblock)。这样经过很多世代的重组,只有相隔很近的基因,才能仍处在相同的原始单倍型片段上,基因间的连锁不平衡才能依然存在。所以基于连锁不平衡分析,可以实现目的基因的精细定位。林木大多为自由授粉的异交物种,所以连锁不平衡程度很低,林木基因组中的LD可能会仅局限于非常小的区域,这就为目的基因的精细定位提供了可能,结合SNP检测技术,科学家甚至可以将效应位点直接与单个的核苷酸突变关联起来,进行数量性状寡核苷酸

同源重组和基因工程

同源重组(Homologus Recombination) 是指发生在染色体之间或同一染色体上含有同源序列的DNA分子之间或分子之内的重新组合,同源重组需要一系列的酶催化。 !!!是最基本的DNA重组方式,通过链的断裂和再连接,在两个DNA分子同源序列间进行单链或双链片段的交换。 Holliday中间体切开并修复,形成两个双链重组体DNA,分别为: 片段重组体(patch recombinant) 拼接重组体(splice recombinant) 片段重组体: 切开的链与原来断裂的是同一条链,重组体含有一段异源双链区,其两侧来自同一亲本DNA。拼接重组体: 切开的链并非原来断裂的链,重组体异源双链区的两侧来自不同亲本DNA。 基因克隆或重组DNA (recombinant DNA) :应用酶学的方法,在体外将各种来源的遗传物质与载体DNA接合成一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DNA分子——复制子(replicon),继而通过转化或转染宿主细胞,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化子细胞,再进行扩增提取获得大量同一DNA分子。 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 :实现基因克隆所用的方法及相关的工作称基因工程。 工具酶功能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特异序列,切割DNA DNA连接酶催化DNA中相邻的5′磷酸基和3′羟基末端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 使DNA切口封合或使两个DNA分子或片段连接 DNA聚合酶Ⅰ①合成双链cDNA分子或片段连接 ②缺口平移制作高比活探针 ③DNA序列分析 ④填补3′末端 Klenow片段又名DNA聚合酶I大片段,具有完整DNA聚合酶I的5'→3'聚合、 3'→5'外切活性,而无5'→3'外切活性。常用于cDNA第二链合成, 双链DNA 3'末端标记等 反转录酶①合成cDNA ②替代DNA聚合酶I进行填补,标记或DNA序列分析 多聚核苷酸激酶催化多聚核苷酸5′羟基末端磷酸化,或标记探针 末端转移酶在3′羟基末端进行同质多聚物加尾 碱性磷酸酶切除末端磷酸基 基因载体:

基因图位克隆的策略与途径

基因图位克隆的策略与途径 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是一种模式植物,具有基因组小(125 Mbp ) 、生长周期短等特点,而且基因组测序差不多完成 (The Arabidopsis Genomic Initiative, 2000)。同时,拟南芥属十字花科(Cruciferae),具有高等植物的一样特点,拟南芥研究中所取得成果专门容易用于其它高等植物包括农作物的研究,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专门是十字花科中还有许多重要的经济作物,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紧密有关,因此目前拟南芥的研究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植物学及各国政府的重视。 基因(gene是遗传物质的最差不多单位,也是所有生命活动的基础。不论 要揭示某个基因的功能,依旧要改变某个基因的功能,都必须第一将所要研究的基因克隆出来。特定基因的克隆是整个基因工程或分子生物学的起点。本文就基因克隆的几种常用方法介绍如下。 1 、图位克隆 Map-based cloning, also known as positional cloning, first proposed b y Alan Coulson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in 1986, Gene isolated b y this method is based on functional genes in the genome has a relativel y stable loci, in the use of genetic linkage analysis or chromosomal abnor malities of separate groups will queue into the chromosome of a specific location, By constructing high-density molecular linkage map, to find mole cular markers tightly linked with the aimed gene, continued to narrow the candidate region and then clone the gene and to clarify its function and biochemical mechanisms. 用该方法分离基因是按照目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进行的,无需预先明白基因的DNA 序列,也无需预先明白其表达产物的有关信息。它是通过分析突变位点与已知分子标记的连锁关系来确定突变表型的遗传基础。近几年来随着拟南芥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各种分子标记的日趋丰富和各种数据库的完善,在拟南芥中克隆一个基因所需要的努力差不多大大减少了(图1)。

量子克隆遗传算法

https://www.360docs.net/doc/e76312697.html, 量子克隆遗传算法1 李阳阳1,焦李成1 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西安(710071) E-mail: lyy_111@https://www.360docs.net/doc/e76312697.html, 摘要:遗传算法是解决优化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着收敛速度慢,早熟等问题,使得其结果极不稳定。本文将遗传算法和量子理论相结合并利用免疫系统中所特有的克隆算子,针对0/1背包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进化算法——量子克隆遗传算法(QCA)。它能有效的避免早熟,且具有收敛速度快的特点。 关键词:遗传算法量子克隆遗传算法 0/1背包 中图分类号:TN957 1.引言 进化计算是一种仿生计算,依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和孟德尔的遗传变异理论,生物的进化是通过繁殖、变异、竞争、选择来实现的,进化算法就是建立在上述生物模型基础上的随机搜索技术。我们所熟悉的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1],它通过模拟达尔文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原理鼓励好的个体,通过模拟孟德尔的遗传变异理论在进化过程中保持好的个体,同时寻找更好的个体,由此来模仿一切生命与智能的产生与进化过程[2][3]。理论上已经证明:进化算法能从概率的意义上以随机的方式寻求到问题的最优解;但在实际应用当中随着问题的复杂和海量的数据量,也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情况,主要表现在:计算后期解的多样性差即易造成早熟,收敛速度慢等缺点。因此,为克服上述缺点关键是构造性能良好的进化算法。 量子力学是20世纪物理学最惊心动魄的发现之一,量子计算是物理理论与计算机的成功结合,在量子体系中,一位的信息位不在是经典的1比特,而是由两个本征态的任意叠加态所构成即称之为量子比特位(qubit),例如一个n位二进制的串在量子体系中就可同时表示n 2个信息,而量子计算机对每个叠加分量(本征态)实现的变换相当于一种经典计算,所有这些经典计算同时完成,并按一定的概率振幅叠加起来,给出量子计算的结果,这种计算称之为量子并行计算[4]。正是量子的并行性使得原来传统计算机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以惊人的速度得以解决,但在量子计算机尚未构成的情况下,为了充分利用量子计算的高效并行性,本文借用了量子计算中的量子编码,继承了免疫克隆策略[5]中的克隆算子将二者相结合,提出了量子克隆遗传算法,并将其应用于0/1被包问题上,与传统进化算法相比较,它具有收敛速度快、寻优能力强的特点。 1本课题得到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030701013)资助。 - 1 -

T载体克隆连接原理、制备及载体序列

T载体克隆连接原理、制备及载体序列 T载体的定义: T载体(T-Vector)是一种高效克隆 PCR 产物(TA克隆)的专用质粒载体,为线性化载体,无需酶切可直接与具有A末端的PCR产物连接,属于非定向克隆。 T载体的作用原理: 大部分耐热性DNA聚合酶进行PCR反应时都具有在PCR产物的3’末端添加一个“A”的特性(下图红色框内所示位置)。因此,人们在线性化平末端载体的两端分别又人工加上一个额外的T碱基(下图两个红色箭头所示),从而可与PCR克隆产物的A末端互补配对,提高了PCR产物连接和克隆的效率。 T载体进行TA克隆的优势: 相对于另一种非定向克隆——平末端克隆,使用T载体进行TA克隆是一种快速、高效、一步到位的非定向克隆法。有研究曾证明,平末端克隆的连接效率仅为粘端连接的1/50,且自身环化率高。 T载体的制备: : 1 商业化T载体: 一般来说,商业化的T载体多是先使用平端限制性内切酶(如EcoRV)将克隆载体进行线性化,然后再单独加入dTTP和Taq酶72~75℃反应,进行末端的加T。 2 自制T载体: 一种常见的自制方法是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制造出具有单个T末端突出的片段,最常用的内切酶为XcmI,其识别和切割特点如下:其中XcmI的识别序列分别为两端的CCA和TGG,而切割序列则为中间三角箭头所指的N(N代表任意碱基)。由于N可以是任意碱基,所以如果将切割位置的N设置为T,那么在该酶的切割下,就可以产生一个3’ T末端。相似的,在其互补链上设置另一个相同或者类似的XcmI酶切位点(保证切割位点为T即可)就可以产生另一个T末端。一般可以在商业化的T载体基础上进行改造,通过PCR或者合成Oligo的方式插入上述两个XcmI位点。连接成功的质粒可按需要自行扩增和保存,使用时用XcmI进行完全酶切(这里的酶切必须保证完全,否则载体易自连,所以XcmI酶最好过量,或者适当延长消化时间),就可以制备得到T载体。[3] 常见T载体及序列: 虽然上面提到可以自制T-Vector,但实际上现在的商业化载体已经做到比较便宜,而且批次间稳定性保持的不错。最常见的T-Vector要属Takara公司的pMD系列(pMD18-T、pMD19-T、pMD20-T以及对应的去除多克隆酶切位点的Simple载体,如pMD19-T-Simple[4])和Promega公司的pGEM系列(pGEM-T和pGEM-T Easy)[5]。 以下分别是两种T载体的序列:(序列已经经过调整,直接将需要插入的片段粘贴到序列的头端或者尾端即可得到最终的质粒序列)

甘蔗MYB2转录因子的电子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第9卷第1期2011年3月生物信息学 China Journal of Bioinformatics Vol.9No.1Mar.,2011 收稿日期:2010-04-29;修回日期:2010-09-06.基金项目:国家948项目(2010-C21)。 作者简介:李国印,男,山东菏泽,硕士研究生E -mail :lyion029@163.com. *通讯作者:许莉萍,女,福建莆田,博士,博导、研究员,E -mail :xlpmail@yahoo.com.cn. doi :10.3969/j.issn.1672-5565.2011.01.006 甘蔗MYB2转录因子的电子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李国印,阙友雄,许莉萍* ,郭晋隆,闫学兵,陈如凯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部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2) 摘要:用电子克隆方法获得甘蔗MYB2基因,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编码蛋白从氨基酸组成、理化性质、跨膜结构 域、 疏水性/亲水性、亚细胞定位、高级结构及功能域等方面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甘蔗MYB2基因全长991bp ,包含570bp 的ORF ,编码189个氨基酸。甘蔗MYB2基因包含有MYB 功能域,在序列组成、高级结构及活性位点等方面,与玉米等其它植物的MYB2基因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研究结果为该基因的实验克隆奠定基础。关键词:甘蔗;MYB2基因;电子克隆;生物信息学中图分类号:Q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565(2011)-01-024-04 Electronic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YB 2gene from Saccharum officinarum using bioinformatics tools LI Guo-yin ,QUE You-xiong ,XU Li-ping *,GUO Jin-long ,YAN Xue-bing ,CHEN Ru-kai (Key Laboratory of Sugarcane Genetic Improvement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Fujian Agriculture&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China ) Abstract :An novel MYB2gene from Saccharum officinarum was cloned in silico based on the EST seqences from Unigene of NCBI.Some characters of the MYB2encodes amino acid were analyzed and predicted by the tools of bioinformatic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including the compositon of amino acid sequence ,hydrophobicity or hydro-philicit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structure of protein and funcion.Bioinformat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full -length of MYB2gene from S.officinarum was 991bp and it contained a complete ORF which encoded 189amino acid.The MYB2gene contained an typical MYB domain and was highly conservative compared with MYB2from several different plant species in sequence compositon ,advanced structure and activity sites.The results will pro-vide the basis for MYB2gene cloning in experiment. Key words :Saccharum officinarum ,MYB2gene ,In silico cloning ,Bioinformatics 在植物中首先从玉米中克隆了含有MYB 结构 域的转录因子C1基因[1] , 此后在植物中发现的MYB 相关基因的数量迅速增加。对其功能的研究表明,植物MYB 转录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几乎参与植物发育和代谢的各个方面,重点是调控环境胁迫,如干旱和病害逆境胁迫、次生代谢调节、激素调控应答及控制细胞分化等。 植物MYB2转录因子是MYB 大家族中一个小的亚族,虽然不同植物的MYB2基因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2,3] ,但它们都是在转录水平上调控植物 各个阶段的生长发育。通过突变体及基因敲除技 术,已克隆了很多植物MYB 类基因,但在甘蔗MYB 方面研究甚少。 以NCBI 数据库为基础,电子克隆得到甘蔗中编码MYB2的cDNA 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编码蛋白从氨基酸组成、理化性质、疏水性、亚细胞定位及结构功能等方面进行预测和分析,为后续通过实验手段克隆甘蔗MYB2基因和基因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DNA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英语翻译

热和酸应力条件下脂环酸芽孢杆菌Dnak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DNA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通过兼并PCR基因组扩增获得了大约1300bp的基因片段,然后子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测序。BLAST基因组数据库搜索表明,此PCR产物的序列共享原核热休克蛋白70 DNAK基因,与来自脂环酸芽孢杆菌LAA1伴侣蛋白的DNAK基因的同源性是最高的(92%)。通过基因组步移技术测定DNAK 基因(基因组数据库登录号HQ893543),包含1854bp完整的开放阅读对话框(ORF),编码617个氨基酸。推知的氨基酸序列与来自A. acidocaldarius LAA1 (86%)的DNAK基因表达的伴侣蛋白的相似性最高,与来自Bacillus tusciae,Paenibacillus sp.Y412MC10,Thermosinus carboxydivorans, Brevibacillus brevis 的 A. acidocaldarius 的相似性分别为83%, 77%, 76%,75%。没有检测到信号肽。预测分子量是(Mw)是66.2KDa,等电点(pI)是4.82. 氨基酸序列比对和主题搜索结果显示,在这个基因中有3个域:N末端核苷酸结合域(NBD, aa 1–360)类似于肌动蛋白ATP酶结构域,它包括三个保存位点(-I-D-L-G-T-T-N-S-, -V-F-D-L-G-G-G-T-F-D-V-S-I-L-,和V-I-L-V-G-G-S-T-R-I-P-A-V-Q-E) ,它可能与ATP绑定和激活有关;aa 360–517组成C-末端底物结合域(SBD);aa- 484–617组成的C-末端子域,它可能和底物的结合和释放有关。 脂环酸芽孢杆菌在不同的培养温度下DNAK基因的表达。脂环酸芽孢杆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从20°C - 60°C,最适生长温度为45-50°C。在这项研究中,脂环酸芽孢杆菌DSM 3922T在45°C中活跃培养16小时,分别在20°C, 25°C, 30°C, 35°C, 40°C, 45°C, 50°C, 55°C和60°C繁殖生长。根据观察脂环酸芽孢杆菌在温度为30°C, 35°C, 40°C, 45°C, 50°C和55°C正常生长。在55°C和30°C生长时,分别繁殖8小时和10小时时达到对数生长期。然而,在培养温度为20°C,25°C或者60°C时,芽孢生长及其缓慢,与其他处理组像比较很难进入指数生长期。值的注意的是,在繁殖温度为20°C,25°C和60°C 时没法收集到足够的细菌RNA用于分离和表达分析。 如图2所示,DnaK在培养温度为30°C, 35°C, 40°C, 45°C, 50°C 和55°C的基本表达情况。在脂环酸芽孢杆菌最适生长温度(40–55°C),其表达水平相对稳定。在较低的温度下,30°C和35°C,Dnak的表达大幅升高。这表明Dnak可能参与脂环酸芽孢杆菌对不良环境的适应。 在热应力条件下脂环酸芽孢杆菌DNAK的表达。在实验中,热应力加在45°C 繁殖生长到指数生长期摇瓶菌悬液内的细菌上,然后置于温度分别为70°C, 80°C, 90°C的恒温浴内。在80°C和 90°C时,开始10分钟内,细菌正常生长,15分钟后细胞开始破裂。随着热应力的继续,有明显的细胞裂解和细胞凋亡的进一步加剧。在80°C,和90°C时仅仅热应力持续5分钟和10分钟,提取的RNA适合做进一步分析,热冲击15分钟或更长时间,提取的RNA严重退化,不能用于RT-PCR分析。当孵育温度70°C热冲击,所有的时间范围内细菌维持正常生长,全部的RNA被分离用于RT-PCR检测。 正如图3所示,以70°C的热冲击温度,与对照在不孵育的脂环酸芽孢杆菌相比,DNAK的表达水平在孵育5分钟增加了40%,长时间的热冲击,表达水平下降,与对照的相比25分钟孵育的细菌DNAK表达水平提高了30%,当热休克在80°C和90°C时,与对照相比,在5分钟内细菌的DNAK表

全长CDNA克隆方法

全长CDNA克隆方法 以MITF基因为例,简述全长CDNA克隆的方法. 方法分三步: 1.克隆中间片段 2.克隆3’片段 3. 克隆5’片段,然后再将3者重复序列删除,拼接起来. 1.中间序列克隆 提取锦鲤的皮肤组织的mRNA,然后跑胶检测。如果有2根带,则显示mRNA 提取成功. 然后反转录成CDNA,检测B-actin。 首先在NCBI上查找mitf基因,获取该基因的序列,CDS区,基因编号.并且保存,以备以后比对序列用.选取斑马鱼的mitf a 为模板. 引物合成:用Primer 5设计 a.引物长度:长度一般在18-30个碱基。一般都是18-24个左右。 b.GC含量:一般引物GC含量为40%-60%,一对引物的GC含量和TM值要协调。 如果引物存在严重的GC或者AT倾向,可以在引物最后加适当A.T.C.G尾巴c.退火温度:退火温度需要比解链温度低5度。适当提高引物退火温度可以使 PCR的特异性增加。一般设计一对引物的TM值应该要比较接近,一般在0-4度以内,不会影响PCR的产率。温度在55-75度之间。 d.避免扩增模板的二级结构区域,一对引物之间不应该存在4个连续碱基的同 源性或者互补性。选取时尽量选取分高的组合。 设计引物时,尽量增加克隆的中间片段长度,为避免5‘和3’克隆出现长片段。 引物设计好以后,根据引物的TM值,首先设计温度,做梯度PCR. 比如TM为65度,设计梯度时可以设计63,64,65,66. 4个梯度。然后根据跑胶结果确定大体系的TM值,如有目的带,直接胶回收。然后进行链接,转化。送公司测序。 测序结果出来后,用Chmas软件打开,并将其转化为TXT格式的碱基序列。 用Jellyfish里面,找特异性的正向,反向引物。找完正向后,将序列反过来再找反向引物。只有都能找到2个引物的序列才能算测序成功。将特异性引物两端的序列全部删除,(那是对应载体的序列)。保存克隆的中间序列,然后跟斑马鱼的序列对比,一般重复性在90%以上。若有几组序列满足要求,用着几组进行对比突变的地方按照重复多的碱基最为标准。尽量选2组以上序列。 2. 3‘克隆 克隆3‘的时候要重新用mRNA做反转录,在做反转录的时候要加上3‘接头。(接头由自己合成)。 设计引物:正向的外侧引物和内侧引物 反向的UPM和NUP 一般设计特异性引物的TM值为接近60度,最后60度以上。 首先用外侧引物和UPM做10ul体系的下体系。然后用其PCR产物模板稀释10-40倍。用作内侧引物+NUP的PCR反应模板。做大系统检测最适合TM值。找到以后直接进行胶回收,链接转化,测序。 第一轮的TM值需要摸索,第一轮以后通常是弥散的条带。如果多次尝试还是不

功能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功能基因的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摘要:随着多种生物全基因组序列的获得,基因组研究正从结构基因组学(structural genomics)转向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genomics)的整体研究。功能基因组学利用结构基因组学研究获得的大量数据与信息评价基因功能(包括生化功能、细胞功能、发育功能、适应功能等),其主要手段结合了高通量的大规模的实验方法、统计和计算机分析技术[1],它代表了基因分析的新阶段,已成为21世纪国际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功能基因组学是利用基因组测序获得的信息和产物,发展和应用新的实验手段,通过在基因组或系统水平上全面分析基因的功能,使生物学研究从对单一基因或蛋白的研究转向多个基因或蛋白同时进行系统的研究,是在基因组静态的组成序列基础上转入对基因组动态的生物学功能学研究[2]。如何研究功能基因,也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课题,本文就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在研究功能基因方面的应用做一个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功能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 1.功能基因的克隆 1.1 图位克隆方法 图位克隆又称定位克隆,它是根据目标基因在染色体上确切位置,寻找与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筛选BCA克隆,通过染色体步移法逐步逼近目的基因区域,根据测序结果或用BAC、YAC克隆筛选cDNA表达文库寻找候选基因,得到候选基因后再确定目标基因。优点是无需掌握基因产物的任何信息,从突变体开始,逐步找到基因,最后证实该基因就是造成突变的原因。通过图位克隆许多控制质量性状的单基因得以克隆,最近也有报道某些控制数量性状的主效基因(控制蕃茄果实大小的基因克隆[3]、控制水稻成熟后稻谷脱落基因克隆[4]以及小麦VRN2 基因克隆[5]等)也通过图位克隆法获得。

小鼠GITRL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第14卷第2期2004年4月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medicine) Vol.14No.2 Apr.2004 小鼠GITRL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王胜军1,2,马 斌1,仝 佳1,许化溪1,杨胜利2 (1.江苏大学医学技术学院免疫学研究室;2.江苏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江苏镇江212001) [摘 要] 目的:克隆小鼠GITRL基因全长编码区的cDNA,同时对其序列分析。方法:采用RT PCR方法,从小鼠树突状细胞获得GITRL基因的cDNA,克隆至pMD18 T载体,选择阳性克隆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扩增得到的GITRL基因编码区cDNA的全长519bp,编码173个氨基酸残基,与GeneBank中发表的序列完全一致。结论:获得小鼠GITRL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提供基础。 [关键词] GITRL基因;cDNA克隆;RT PCR;调节性T细胞;小鼠 [中图分类号] R3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7783(2004)02-0097-04 Cloning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Mouse Glucocorticoid induced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Ligand Gene WANG Sheng jun1,2,MA Bin1,TONG Jia1,XU Hua xi1,Y ANG Sheng li2 (1.Department of Immunol ogy,School of Medical Technology,Jiangsu Universi ty,Zhenjiang Jiangs u212001,China; 2.Li fe Science Institute,Jiangs u University,Zhenjiang Jiangs u21201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clone and analyze the cDNA enc oding mouse glucoc orticoid induced tumor necrosis fac tor receptor ligand(G ITRL)gene,a type transmembrance protein of the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su perfamily.Methods:The c DNA of GITR L was amplified from total RNA e xtracted from mouse dendritic cells (DC)by RT PC R and inserted into pMD18 T vector,and the sequence of the DNA was analyzed.Results:The c DNA of GITRL has the length of519bp with an complete open reading frame,which encodes a product of173 a mino acid and shares100%homology with the sequence of mRNA for mouse G ITRL in GeneBank.Conclu sion:The cDNA of G ITRL was successfully cloned,which brought a founda 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ing on its bio logical function. [Key words] Glucocorticoid induced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ligand;cDNA cloning;RT PCR;Dendrit ic cell;Mouse 小鼠GI TR(glucocorticoid induced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最初是1997年Nocentini等人[1]在地塞米松诱导T细胞杂交瘤细胞中发现的膜蛋白受体,由228个氨基酸组成,富含半胱氨酸的重复结构域,但不含DD结构域(death domain),具有许多TNF 受体超家族的特征,被命名为TNFRSF18,随后人类对应的蛋白也被发现[2]。2003年12月Tone[3]和Kime[4]等人同时发现其配体G ITRL,初步研究结果表明GI TRL具有阻断C 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免疫抑制功能的作用。本研究从小鼠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中通过RT PCR扩增出G ITRL的cDNA,并进行序列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 1 材料 RPMI1640及胎牛血清为Gibc o公司产品,小鼠GM CSF、TNF 为Peprotech公司产品,PE标记抗小鼠H 2Kd单克隆抗体及FI TC标记抗小鼠CD11c单克隆抗体为BD Pharmingen公司产品,Trizol及逆转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300169)和江苏省社会发展资助项目(BS2000026) [作者简介]王胜军(1969-),男,江苏镇江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免疫调节研究。

目的基因序列克隆的筛选与鉴定

目的基因序列克隆的筛选与鉴定 目的序列与载体DNA正确连接的效率、重组导入细胞的效率都不是百分之百的,因而最后生长繁殖出来的细胞并不同都带有目的序列。一般一个载体只携带某一段外源DNA,一个细胞只接受一个重组DNA分子。最后培养出来的细胞群中只有一部分、甚至只有很小一部分是含有目的序列的重组体(recombinant)。将目的重组体筛选出来就等于获得了目的序列的克隆,所以筛选(dcreening)是基因克隆的重要步骤。在构建载体,选择宿主细胞、设计分子克隆方案时都必须仔细考虑筛选的问题。以下就常用技术的基本原理加以介绍。 一、根据重组载体的标志作筛选 最常见的载体携带的标志是抗药性标志,如抗氨芐青霉素(anpr)、抗四环素(terr)、抗卡那霉素(kanr)、G418等。当培养基中含有抗生素时,只有携带相应抗药性基因载体的细胞才能生存繁殖,这就把凡未能接受载体DNA的细胞全部筛除掉了。如果外源目的序列是插入在载体的抗药性基因中间使这抗药性基因失活,这个抗药性标志就会消失。例如质粒pBR322含有anpr、和terr两个抗药基因,若将目的序列插入terr基因序列中,转化大肠杆菌,让细菌放在含氨芐青霉素或四环素培养基中,凡未接受质粒DNA的细胞都不能生长;凡在含氨芐青霉素和四环素中都能生长的细菌是含有质粒pBR322的,但其pBR322未插入目的序列,凡在氨芐青霉素中能生长、而在四环素中不能生长的细菌就很可能是含有目的序列的重组质粒。 载体含有lacZ’的蓝白筛选法,近年更被广泛应用。例如将目的序列插入前面述及的质粒pUC19的多克隆位点,转化大肠杆菌,放入含氨芐青霉素、IPTG、X-gal的培养基中培养,凡能生长并呈白色的菌落,其细菌中就很可能含有插入目的序列的重组质粒,这样就很容易获得目的序列的克隆。 根据重组载体的标志来筛选,可以筛选去大量的非目的重组体,但还只是粗筛,例如细菌可能发生变异而引起抗药性的改变,却并不代表目的序列的插入,所以需要做进一步细致的筛选。 二、核酸杂交法 利用标记的核酸做探针与转化细胞的DNA进行分子杂交,可以直接筛选和鉴定目的序列克隆。常用的方法是将转化后生长的菌落复印到硝酸纤维膜上,用碱裂菌,菌落释放的DNA就吸附在膜上,再与标记的核酸探针温育杂交,核酸探针就结合在含有目的序列的菌落DNA上而不被洗脱。核酸探针可以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结合了放射性核酸探针的菌落集团可用放射性自显影(auroradiography)法指示出来,核酸探针也可以用非放射性物质标记,通常是经颜色呈现指示位置,这样就可以将含有目的序列的菌落挑选出来。 三、PCR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