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摘要:学校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打造一支理念先进,业务精湛,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的“学者型”“专家型”教师队伍,是每一所学校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实践中,我们探索、研究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与具体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反思;校本培训

在社会转型、教育观念方法不断更新的时代,教师越来越成为学生潜能发展和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教师本身的发展也成为国内外教育关注的焦点。没有教师自身的发展,也就没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不可能的。在实践中,我们探索、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与具体的操作方法,目前我校主要是以如下四个方面为抓手,来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铺就专业成长之路。

一、需求驱动,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需求是指人的现状与其期望之间的差距,当这种差距出现时,他的系统平衡就打破了,并产生一种张力,也因而产生重建平衡的动力。正如一些心理学家所说“需求是积极性的源泉”“需求是人的思想活动的基本动力”。现代西方普遍接受的是美国行为科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有五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为:生理的需

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现的需求。五种需求按层次逐级递升,一般来说,当某一层次的需求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这样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内在动力。

学校管理者不仅要发现和满足教师的现实需求,如得到尊重、关怀和信任等,更重要的是学校管理者要善于创造需求,引导教师不断发现其内心深处潜在的更高层次的需求,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从而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经过全校教师讨论,我们构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一是实行教师职级竞聘制,教师每一职级都有不同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前提下达到相应的职级,而职级直接与教师的工资挂钩,竞聘上岗,优质优酬。二是推行名师、骨干教师制度。通过教师自荐,学生评、同事评、领导评,并结合工作业绩,评出名班主任、名教师、骨干教师。三是开展各类竞赛和评比,发挥教师的专长,让在某方面取得了成绩和进步的教师都能得到肯定和鼓励。通过制定这样的激励机制,在教师中形成了积极进取、主动发展的良好氛围,一大批教师逐步成长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在成长、成熟、成名、成家逐步提升的过程中,教师在不断地实现自身价值,同时也享受着职业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二、引导学习,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

新课程指出,教学要根植于现实,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更应富有时代感。而面对高速发展的时代与社会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学习

自己任教学科的知识,更要对广泛的相关学科具有浓厚的学习欲望。一个了解世界、了解社会、了解当今科技发展状况的教师,才能在教育教学中驾轻就熟,满足学生对教师角色的期待,才能造就出具有广博知识和多种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未来人才。

(一)向书本学习——开展“书香校园”活动

近年来,学校着手构建学习型学校、学习型团队。通过读书活动,引领教师爱读书,善读书,创造性地读书,使读书由个体行为成为一种集体习惯。每个学期我们都推荐读书书目,还给教师一定经费自己订购书籍,每学期开展一次读书心得交流和读书笔记评比活动,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在读书过程中不断提高。

(二)向专家学习——开展“走近名家”活动

有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一个人的财富,包括他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是他身边最亲密的五个朋友的平均数。你要想成功,就要与成功的人士为伍,和他们成为朋友。我们引导教师要站在巨人的肩上,向名师名家学习。学校每学期都要邀请省内外的教育专家到学校讲座,每年都要派教师到省内外名校学习交流,近距离感受名师名家的风采、感悟教育理念、分享成功的经验。通过与名师名家对话,教师们开阔了视野,激活了思路、提升了理论素养。

(三)向同伴学习——开展“教学论坛”活动

学校每月都要组织一次大型的“教学论坛”活动,教学论坛是学校为了促进教师讨论教学方法、解释教学困惑、分享教学经验、畅谈教学理想而搭建的开放性、互动性的教师集体研修与交流平台。在“教

学论坛”活动中,教师们围绕主题,各抒己见,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争论中促进了教师认识的深刻化,他们相互激励,共同收获着研究的乐趣,共同成长。

三、倡导反思,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力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有反思的意识,学会反思是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同时也是教师不断成长的阶梯,可以说,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就是积极的、坚持不懈的、有效的教学反思的过程。

反思实际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反思探索自身教学过程中各方面存在的问题,设计修正方案,并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解决问题,实现教学最优化的过程。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育实践过程的自我审视、追问和分析;反思帮助教师把经验和理论联结起来,从而更好地指导未来的教育教学实践;反思能够促使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化。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

(一)“教学反思”思什么?首先当然要思“教学亮点”。聚沙成塔,积少成多,上完课后想一想自己课堂教学过程中成功的地方,以教育叙事的形式把它记下来,即使并不能发现什么内隐的规律,至少也是迈向成功的重要一步。其次要思“教学不足”。唯有知道缺点

才有可能改正缺点。记录课堂上的处理不当之时,引导不成之笔,教学失败之处,能加深印象,鞭策自己,引以为戒。再次要思“改进之法”。教师面对不足,要挖根源,找“方子”。为什么学生启而不发,我该怎么设计提问?为什么课堂散了,我的“网”该怎样收?诸如此类,思透方能明,才能使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越来越宽阔。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