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创优计划书94224

工程质量创优计划书94224
工程质量创优计划书94224

施工技术方案申报表

(淮水建[ ]技案号)

合同名称:淮安市清浦区杨庙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合同编号:YMBZ-SG

说明:本表一式5 份,由承包人填写,监理机构审核后,随同审批意见,承包人3份、监理机构、发包人各1份。

淮安市清浦区杨庙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工程质量创优计划书

编制:

审核:

编制单位:江苏淮阴水建杨庙泵站更新改造工程项目部编制时间:

杨庙泵站更新改造工程质量创优计划书

1、编制依据

1.1 杨庙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建筑、结构、安装等施工图纸。

1.2 杨庙泵站更新改造工程招投标文件及工程量清单。

1.3 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

《水工混凝土钢筋施工规范》(DL/T5169-2002)

《泵站安装及验收规范》(SL317-2004)

《水电水利工程钢闸门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GB/T14173-2008)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06)

1.4 本工程的施工合同和施工组织级计。

2、工程概况

杨庙泵站位于淮安市清浦区盐河镇杨庙村东,是渠北运西片的主要排涝工程,担负清浦区境内272km2的洼地排涝任务。已列入本期全国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方案的杨庙泵站包括杨庙北站和杨庙南站2座泵站,总装机129台套,装机功率10752 kW,设计排涝流量107m3/s。

杨庙北站建于1991年, 安装900ZLB-100型轴流泵,配用JSL-14-12型180 kW 电动机13台套,总装机容量2340 kW,泵站设计流量37m3/s,设计扬程5.3m。该站由王元变电所经15km输电线路至变电所,变电所安装S7-35/0.4kV-1600kVA 主变2台。

杨庙南站始建于1967年,原站为柴油机站,初期设计排涝流量约20m3/s。1999年因机组老化,无法正常运行,加之入海水道的建设切断了渠北运西片涝水向总渠自排和抽排的出路,杨庙南站进行了拆建。由于当时经费所限,机组采用从蒋坝抽水站调拨来的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产的电动机组100台套20HB-40型混流泵配套JO2-91-4-55 kW电动机),目前100台水泵设计排涝流量为50m3/s。

经现状调查、现场检测和安全复核,2009年12月,江苏省水利厅组织专家对该站进行了安全鉴定,2010年12月,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对安全鉴定结论进行了复核,评定杨庙北站建筑物安全类别为三类,机电设备安全类别为三类,金属结构安全类别为四类;杨庙南站建筑物安全类别为四类,机电设备安全类别为三类,金属结构安全类别为四类,综合评定杨庙泵站安全类别为四类。(中灌发技[2010]83号)。

2013年10月,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以苏发改农经发[2013]1613号文批复了《淮安市清浦区杨庙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意移址拆建杨庙南站、加固改造杨庙北站。

2014年8月,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以苏发改农经发[2014]943号文批复了《淮安市清浦区杨庙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初步设计》。

本着轻重缓急、统筹考虑、实事求是的原则,本期工程对杨庙北站、杨庙南站按照原规模进行更新改造,不提高标准,农区标准仍采用原有的5年一遇排涝标准,其中杨庙南站设计流量为50m3/s,杨庙北站设计流量为37m3/s。不足流量部分在以后的整治工程中逐步考虑解决。

杨庙北站为中型泵站,工程等别为Ⅲ等,主泵房为3级水工建筑物,出水侧挡洪闸及上游侧翼墙级别和运河西堤相同,为2级水工建筑物,其它次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杨庙南站为大(2)型泵站,工程等别为Ⅱ等,主泵房、出水池、穿堤箱涵、挡洪闸及上游侧第一节翼墙建筑物级别和入海水道北堤相同,为2级水工建筑物,其它次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

泵站建筑物出水侧设计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通过泵站更新改造,结合其它排水工程,区域排涝标准达到5年一遇。

本次杨庙北站更新改造工程主要为机电设备的更新改造,站身主体结构没有变化,因而泵站总体布置基本没有变化。土建加固内容主要为:1)对下游拦污栅桥、检修桥桥面进行维修;2) 对前池及进水池护坡进行翻建;3) 对主泵房屋面拆除重做,对门窗进行更换;4) 拦污栅桥墩及梁、泵站墩墙、挡洪闸墩墙等混凝土碳化部位进行处理;5)扩建控制楼、拆扩建上游挡洪闸上启闭机房。机电加固内容主要为:更换主机、主泵,更换变配电及相关控制设备,更新的电气设备采用站变合一的布置形式。金属结构加固内容为:更换下游拦污栅、下游检修闸门、上游挡洪门及厂房内单梁行车。

杨庙南站新建泵站采用堤后式布置,站址位置在古盐河地涵东侧,泵站中心线与古盐河地涵涵中心线距为250m。站内布置5台机械全调节立式轴流泵,叶轮直径为1630mm,水泵叶轮翼型选用TJ04-ZL-19,水泵转速为250r/min,选配电压等级为10kV的YL1000-24/2150型高压异步电机拖动,单机容量为1000kW,总装机容量为5000kW。机组采用肘形进水流道,平直管出水流道,快速闸门断流的结构形式。站身采用块基型整体结构,站身底板顺水流向长24.00m,垂直水流向长28.50m,单台机组泵室净宽4.5m,闸墩厚1.0m,机组中心距5.5m。泵室采用干室型,主厂房自下而上分为进水流道层、水泵层、出水流道层、电机层。底板底高程-0.41m,底板厚1.0m。底板以上至高程12.50m之间为进水流道层、水泵层、出水流道层,高程12.50m以上为主厂房。主厂房为单层框架结构,屋面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主厂房东侧设检修间,检修间高度与主厂房高度相同;控制楼布置在泵房西侧,控制楼为二层框架结构。

泵站进水流道断面形状由矩形断面4.2m× 2.75m(宽×高)渐变成直径1.68m 的圆形后与泵进口的座环相接,流道顶板仰角为18°,底板上翘角为9°,流道长9.73m。出水流道由直径1.9m的圆形渐变至4.5m×2.18m(宽×高)矩形断面,

流道长10.12m。

泵站出水流道未端进入出水池(含渐变式连接箱涵),出水池接5孔穿入海水道大堤的出水涵洞,涵洞未端设挡洪闸。出水流道未端设 4.56m×2.8m工作闸门,采用5台QPK-2×100kN卷扬式启闭机;出水涵洞单孔净尺寸为2.5m(宽)×3.5m(高),其中涵洞洞底顶高程为7.0m,出水池及涵洞总长为56.87m;挡洪闸闸门为平板钢闸门,其尺寸为2.46m× 3.70m(宽×高),采用5台QPK-120KN 卷扬式启闭机,启闭机操作便桥顶高程16.00m。

为拦截站下引河污杂物,避免污杂物集中滞留在进水池内,在站下进水流道前79.74m新建清污机桥一座,清污机采用设置3套HQN-5.4x6.5x65+2套HQN-5.4x5.0x65型回转式清污机,两侧边孔为固定拦污栅,孔口净宽5.4米;桥面上设SPW800型送污皮带输送机(带宽80cm,长50m)。

泵站下游引河(进水侧)河底高程2.0m,边坡1:3,底宽20m,两岸地面高程12.0m。站下进水池底宽25.15m,引河与进水池附近河道采用20m渐变段连接。站下游第一、二节翼墙均为扶壁式翼墙,翼墙扩散角为8°,翼墙顶高程均8.50m。泵站下游钢筋砼铺盖长20.00m,铺盖后接浆砌石护底,两侧浆砌石护坡、护底长为超出清污机桥10m。

泵站上游出水涵洞未端挡洪闸两侧与入海水道堤坡采用八字型浆砌石挡墙进行连接,出水涵洞未端设15.70m斜降式护坦和11.80m长水平式混凝土护坦,护坦未端接上游引河,引河河底高程为4.0m。

杨庙南站新建泵站采用堤后式布置,站址位置在古盐河地涵东侧入海水道北堤的弃土区,泵站中心线与古盐河地涵中心线距为250m。工程场地通过平整后比较开阔,施工条件较好,泵站基坑、下游引河可采用平地开挖,仅需在下游引河与原古盐河交叉口处留足围堰;施工泵站出水侧穿堤涵洞及入海道内滩地处的上游引河时,应选择在入海水道非行洪期,以确保工程安全、入海道堤防防洪安全。

9、本工程主要工程数量

开挖土方198624m3,回填土方92497m3;砂垫层765m3,碎石垫层668m3,生态联锁块护坡1319m2,浆灌砌块石2634m3;钻孔灌注桩基1276m;混凝土15116m3(含桩基、预制);钢筋865.81t。

3、总体布署

根据公司质量管理目标与方针,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制定了各项管理目标、质量目标:确保优良。项目部决定在平时的施工管理方面中严格按按施工组织设计、各规范、规程及公司的有关规定进行施工。为把本工程建造的既内坚又实用

美观,又要创新立异,具有时代风格,创出精品工程,向业主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创优质工程必须要做到“三高”:高质量意识、高质量标准、高质量目标。“三严”:严格管理、严格控制、严格检验。所以创优良工程必须要求项目部每个员工具备“三高”、“三严”标准,特别是项目部管理层,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在高质量标准上狠下功夫。

在施工过程中,跟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认真搞好协调工作,减少质量通病的发生,共同为创优打下坚实的基础。

制定创优的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把创优工程的目标值分解到每个责任者。项目部要经常检查质量计划的实施情况,哪些分项工程上有优势、差距,在有优势的分项上,创出自己的特色,有差距的分项上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和办法达到质量目标。

严格内部科学管理,做到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同时,上下一条心,共同奋战,各道工序紧紧围绕质量目标,严格执行公司质量体系、《质量手册》、《技术标准》、《程序文件》和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等质量保证文件一系列标准,使工程的动态管理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验收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进行施工,对工程质量实行三级制的管理程序,使整个工程围绕着质量目标开展工作。

4、项目组织机构

建立由项目经理领导,项目技术负责人和项目副经理、专业施工员中间控制、专职质检员检查的三级管理系统,形成由项目经理到各施工方、各专业公司的质量管理网络。制定科学的组织保证体系,并明确各岗位职责。同时认真自觉地接受业主、监理单位、政府质量监督机构和社会各界对工程质量实施的监督检查。通过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协调运作,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全面、全方位控制工程施工全过程,严格控制每一个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以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4.1项目组织结构

4.2目标管理

针对本工程的特点,环境及一些特定条件,制订质量控制目标、进度控制目标以及安全控制目标,现场文明施工控制目标。项目部贯彻各工种的实行生产、质量责任制,有奖有罚,使各种工序的施工处于有效的控制当中。

各分项、分部工程在施工之前,先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各施工员进行技术交底。然后,各专业施工员针对本专业特点对操作班组进行书面技术交底。明确质量目标,制订确保质量的措施。

5、质量管理职责

人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建立健全的质量责任制,使质量管理落实到每个人,做到职责分明,落实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充分调动施工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5.1 项目经理

(1)项目经理是单位工程的第一质量责任人,对单位工程的质量负全面责任,是工程质量管理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组织贯彻执行质量标准、施工规范及保证质量和各项制度和措施,并督促检查实施情况。

(2)负责组织编制项目质量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项目管理人员按规定的质量职责和工作程序开展施工管理,落实过程控制和奖惩办法。

(3)正确处理进度与质量的关系。

(4)组织有关人员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检查和质量评定,主持质量事故分析、处理会,及时报告重大事故,参与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5)严格执行各项质量控制程序,执行质量否决权和质量奖罚制度。

(6)组织好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原始记录及统计工作,保证各种原始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7)组织并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有效地提高职工质量意识,对本项目部人员违反工序纪律造成的质量问题负领导责任。

5.2项目技术负责人

(1)负责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主管项目的技术和质量工作,对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实施技术管理。必要时对关键工序或特殊工序制定操作性的作业指导书。对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的质量进行控制。

(3)参加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工作,对工程施工过程不合格的纠正措施及原因、责任的落实等负有重要责任,对原材料、半成品中的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处置。

(4)负责制订项目纠正和预防措施,审查并签发设计变更,提出实施和索赔意见。

(5)督促项目部各级人员认真做好质量记录,并按要求归档。技术资料要求及时准确并具有可追溯性。

(6)组织对分部工程进行质量评定,指定人员填写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表。

(7)协助领导搞好各种技术培训工作,参加并指导QC小组活动。

5.3 施工员

(1)熟悉并掌握设计图纸、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施工验收规范、规程和施工工艺,熟悉并掌握质量体系文件。施工前认真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施工中认真监督实施,保证工程质量符合标准。

(2)有权对施工用材料、半成品和质保资料进行检查,发现质量问题有权拒绝使用并和项目材料员联系进行处置。

(3)参与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并按施工方案、技术要求和作业指导书组织施工。

(4)遵守质量管理制度,组织工序质量自检,交接检查和分项工程的验评,发现问题及时组织整改,并参加上级组织的质量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实施纠正措施。

(5)负责做好成品保护工作。

(6)对分包方施工的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实施监督检查;

5.4 材料员

把好材料的质量关、采购关、进场关。材料进场后要及时通知试验员进行取样复试,对材料无法确定时要协同质检员共同检评。对不合格材料负责清退,对因不合格材料引发的质量问题负有直接责任。

5.5质检员

随时跟踪检查工程质量,掌握工程质量动态,对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进行评定。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有权行使停工权、返工权、罚款权。对不合格的原材料有权禁止使用。并参加隐蔽工程的验收,监督班组进行自检、互检。

5.6 试验员

对进场的原材料及时按批量送检,材料试验不合格时应立即通知质检员,材料员。工程施工要及时对混凝土、砂浆、钢筋焊接等进行取样送检,有不合格者,要及时通知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处理。

5.7 项目其他人员的职责

由项目经理拟定,并保证使每一个参加项目施工的人员都清楚自己的职责。

6、质量管理与控制

项目工程质量主要靠我们平时管理和控制,本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6.1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人、材料、机械、工艺方法等因素。

(1)人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导作用。为此,除了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劳动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改善劳动条件,公平合理地激励劳动热情以外,还需根据工程特点,从确保质量出发,在人的技术水平、人的生理缺陷、人的心理行为、人的错误行为等方面来控制人的使用。

(2)选择优质的建筑材料,是提高工程质量不可忽视的一环。对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严把质量检查验收关。建立管理台帐,进行收发储运等各环节的技术管理,严格杜绝不合格的材料使用到工程中去。

(3)施工机械、操作工具等控制。选用合理的机械设备,正确使用、管理和保养施工机械。健全“人机固定”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交接班制度,确保机械设备处于最佳作用状态,为提高工程质量创造有利的条件。

(4)工艺控制。影响施工工艺因素主要是施工方法、工艺参数和工艺装备的选择是否正确、合理,现场是否认真按已制定的工法,计量器具的精度能否达到和正确使用,这是创优良工程重要的一环。在认真编制施工方案的同时,针对本工程特点,认真编制完善施工工艺、技术措施及克服质量通病的措施。选择高水平的工艺过程,要切合工程实际,解决施工难题。

6.2 建立施工现场管理体系

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及施工现场情况,建立现场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完善计量及质量检测技术手段。

(1)总体质量控制程序

(2)质量信息反馈体系

6.2 QC小组建立

为了提高工作质量和工程质量,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进度,分阶段成立主体砼工程、机泵设备安装工程、金属结构工程等多个QC小组。各QC小组由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各专业施工员,各工种操作班组长等人组成。成立后,按“PDCA的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开展活动,针对每一QC小组的工程中施工难点、质量通病、施工难关,在每次PDCA循环过程中,对人、材料、机械、工艺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制订出治难、消除质量通病等规划。做到项目要具体、目标要明确、责任要落实、措施要可行、实施要认真。

利用晚上休息时间,项目部在现场根据工程施工部位的特点不定期的对工人进行教育培训,让工人学习相关技术规范及施工操作规程。由有丰富经验的公司总工室、工程部、质安部的人员对工人进行技术培训、讲课,提高操作员工的技术素质和文化修养。

6.4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6.4.1 事前控制

(1)工程开工前,根据质量目标制定科学、可靠、先进的《质量计划》,然后以《质量计划》为主线,编制详细、可行的质量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依,并且在每一分项施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都要进行详细的质量技术交底,指出质量控制要点及难点,说明规范及设计要求,把握施工重点,在分项工程未施工前就把质量隐患消除掉。

(2)预控质量管理要点,在施工前,根据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列出本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点,以便在施工中进行重点管理,加强控制,使重点部位的质量得以保证,同时我们将把重点部位重点管理的严谨作风贯穿到整个施工过程中,以此来带动整体工程质量。

(3)本工程使用的各种材料制品、设备采购,严格执行招投标文件及设计文件要求,材料员持证上岗。采购材料必须以采购程序为标准,对所采购材料质量验收、堆放,均符合程序的有关文件之规定。项目经理对物质供应方在企业的资质及信誉、产品质量、生产能力、供货能力、价格进行评价,择优录用。

6.4.2 事中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工程质量管理制度进行质量管理,尤其严格执行“三检制”。工程从基础到主体施工全过程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牵头时刻把关,质检员和各专业施工员参与,紧紧抓住事中质量控制的各道工序,各道工序从点到面,从面到体,强化监督与控制。

各道工序质量做到交接有检查、质量预控有对策、施工项目有方案、技术措施有交底、道道工序有检查、成品保护有措施等等。

6.4.3 事后控制

每一施工段或每一工序施工后,项目部由项目经理或项目技术负责人带领,组织项目部和分包相关人员进行质量会诊,发现施工出现的问题,安排专人及时处理并作出总结,形成文字材料,并及时下发给总包和分承包相关人员,避免以后分项施工中再出现相同或类似问题。

7、质量管理措施

7.1 健全质量自检制度加强质量监督检查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工程质量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为工程质量负责人的机制,由与工程质量管理直接相关的各职能部门负责组成工程质量管理网络,对工程质量实施统一监管,对保证施工质量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组成项目质量三级检验制度。质检员在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坚持旁站制,在现场进行质量跟踪检查,加强对各道工序特别是关键部位或技术复杂部位的专职检查,严格把关,发现问题要及时督促有关人员纠正,对重大问题立即向质检负责人或项目总工报告;质检负责人对关键工序和技术复杂部位坚持“旁站监督”,并在施工过程中遵循严格的施工现场交接班制,对在施工中发现的问题作好记录,达不到工艺要求工序未处理完不得进入下道工序。

7.2 建立施工质量管理办法及措施确保整个施工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执行公司的《管理手册》、《施工技术管理办法》等有关管理办法,总结以往工程施工的经验和成果,结合本工程设计要求,编制实施性施工技术方案。制定施工设计文件会审制、技术交底制、开竣工报告制、测量三级复核责任制及资料文件档案管理制。

依据设计图纸、招标文件、施工规范和施工措施,编制“质量管理计划”,制订出各分部分项工程程序控制图及质量控制点,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管理细则和岗位责任制等,对施工质量进行全过程的管理控制,确保整个施

工过程连续、稳定地处于受控状态。

管理制度主要有以下十项:

(1)岗位责任制度;

(2)施工复测制度;

(3)技术交底制度;

(4)开竣工报告制度;

(5)材料检验制度;

(6)试验室抽样制度;

(7)隐蔽工程检查制度;

(8)工程负责人质量评定奖惩制度;

(9)工程自检互检制度;

(10)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制度。

对关键和特殊工序制定详细的并落实到人的施工过程控制程序和操作细则,并对技术人员实行专业分工负责责任制,专业技术人员既是该工序技术质量负责人,又是工序施工负责人,有效防止因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责任不清而导致的质量缺陷。

7.3 开展质量“三检制”

施工过程坚持施工班组自检、作业队长复检、项目部质检员终检制度,在三检合格的情况下,并在监理工程师指定的时间里,由中队技术员、项目部质检员与监理工程师一起,对申请验收的部位进行联检,在联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作业。

实行工程质量岗位责任制和质量终身制严格执行质量奖惩制度

按科学化、标准化、程序化作业,实行定人、定点、定岗施工,各自负责其相要的责任。对不按施工程序和设计标准施工的班组和个人追究责任,并予以经济处罚。

7.4 施工过程严把“四关”,坚持质量一票否决制

严把图纸关,首先组织技术人员对图纸进行认真复核,让所有技术人员彻底了解设计意图,其次严格按图纸和规范要求组织实施,并层层组织技术交底。

严把测量关,由测量队对整个工程的设计控制数据进行复核及对重要的导线点和控制点等进行经常性的复核,并根据复核成果进行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及进行施工放样。

严把材料质量及试验关,由有资质的试验室提供砼的配合比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对每批进入施工现场的钢材按规范要求进行质量检验,并按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管理,杜绝不合格的材料及半成品使用到工程中。

严把过程工序质量关,监督和指导施工严格按照技术图纸、规范及技术措施进行。施工过程中做到“六不施工,三不接交”。“六不施工”是:不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不清楚不施工;测量和资料未经审核不施工;材料无合格证或试验不合格不施工;隐蔽工程未经检查签证不施工;未经监理工程师认可或批准的工序不施工。“三不接交”是:无自检记录不接交;未经监理工程师或值班技术员验收不接交;施工记录不全不接交。

对施工过程中违反技术规范、规程的行为,质检人员有权当场制止并责令其限期整改。对不重视质量、粗制滥造、弄虚作假的人,质检人员有权要求行政领导给予严厉处理,并追究其相要的责任。施工过程中始终坚持质量一票否决制。开展质量教育,增强职工质量服务意识的服务水平。

开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对职工进行质量责任教育和质量管理意识教育,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观念,然后针对本工程的实际,加强对各级人员的培训工作,对主要工种进行技术业务培训和再培训,使职工具有保证各工序作业质量的技术业务知识和能力,质量检验人员和特殊工种作业人员要持证上岗。

由项目总工程师亲自抓技术交底,并组织关键和特殊工序的作业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技术学习,严格贯彻执行制定的施工控制程序以提高职工技术素质。

7.5 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从总体施工程序安排、施工技术方案选择和施工总进度安排上进行优化,合理配置资源,并且在施工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保证优质、高效完成本工程的施工。

7.6 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对施工全过程的原材料检测试验工作是保证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产品质量的优劣要通过试验检测确定,因此,必须完善检验机构,建立现场试验室,并配备满足工程需要的各项试验检测仪器设备和检测人员,用试验数据指导施工。试验室主要工作范围为:

对工程中使用的钢筋、水泥、砂石骨料、等各种原材料,在进货及使用前,及时按照本标技术规范以及相要的规程规定进行取样试验,经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对施工中所需的各种砼在施工前均根据各部位砼浇筑的施工方法及性能要求,进行砼和砂浆配合比设计试验,确定最优配合比。

砼拌制过程中根据砂石骨料含水率的变化及时调整配合比,并按规范要求进行砼及砂浆现场取样检验,确保对砼和砂浆拌合质量的有效控制。

8、消除质量通病的措施

(1)首先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列出质量通病产生的地方;然后根据质量通病的成因分析,分清通病产生原因。再根据质量通病的成因,提前制订消除质量通病的规划,如设计不当,应在图纸会审中或事前提出设计纠正;技术方面的原因项目技术负责人应事前向各专业施工员、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交底同时特别强调质量通病易发生部位、原因,及时提出排除质量通病的消除办法,把质量通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2)通过QC小组及项目部对施工人员的培训,认真学习施工技术、施工规范及公司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和《质保手册》,提高队伍素质,改进施工工艺。

(3)工程创无通病质量管理网络。

(4)深化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详细具体的施工组织设计及作业设计;力求作到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可操作性。

(5)针对关键部位和重要工序,施工员、质检员必须到岗到位,尽职尽责,严格监督每一道工序的质量,把质量通病消除在施工过程中。

(6)做好隐蔽工程验收,对于关键部位要进行拍照、摄像,做好质量记录,不允许不合格的产品进入下一道工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