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 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第20课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教学设计

人教 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第20课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教学设计
人教 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第20课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教学设计

第20课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教材: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

领域:欣赏·评述

教材分析: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这一课是一节欣赏·评述课,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为一体的美术课。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感受兵马俑写实的艺术风格,唤起学生对祖国珍贵文物的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具备了初步的欣赏和评述能力,看待事物的有意性和目的性也正在逐步发展。所以课前鼓励了学生去收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来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增强他们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引导学生掌握兵马俑整体的艺术特征和写实的艺术风格,初步了解雕塑艺术的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主线。为了帮助学生对兵马俑写实艺术风格的理解,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和视频,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和设计多种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自主和谐的氛围中掌握重、难点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唤起学生对祖国珍贵文物的重视与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写实,注重细部刻画的艺术风格。教学准备:

教具: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相关知识、搜集图片资料和音像资料、制作教学课件、收集陶俑模型等。

学具:搜集和整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背景知识的学习资料。

教法学法

教法:1.提问解答法。

2.讲授知识法。

3.归纳总结法。

学法:1.视频学习法

2.小组合作法

3.自主探究法

教学流程

一、视频和实物导入,激发审美期待。(2分钟)

学生观看有关秦朝时代的视频。

设计意图:充满悬疑音乐和影像结合在一起,立刻把学生带到了本课的主题,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直接进入课题。

二、初步欣赏,整体感知秦俑魅力。(10分钟)

(一)学生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它是为谁而建立的呢?兵马俑在哪里发现的?它是怎么被发现的?

设计意图:结合课前收集和整理的资料,小组间互相交流解决有关兵马俑的背景知识,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看视频谈感受:说一说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整体艺术特点。

【录像:中国的遗产——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整体艺术特点:规模宏大数量众多

设计意图:兵马俑离学生的生活很远,视频展示并带有解说词让他们能够对秦俑的整体特点有个总体印象。把学生引入遥远的两千多年前,创设出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以便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三)辨一辨认一认

将军俑军吏俑士卒俑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辨一辨、认一认,学会辨认将军俑、军吏俑、士卒俑和跪射俑,并根据他们的动态特点体验动作,使学生的欣赏水平得到了根本的提高,活跃课堂氛围。

三、细细品味,了解雕塑艺术风格。(10分钟)

(一)学生小组讨论:从细节欣赏兵马俑雕塑的艺术风格?写实手法不仅表现在整体的把握上,而且在细部如发髻帽子、脸部表情、姿势装束三方面也体现了一丝不苟、形象逼真的特点。

发髻帽子:帽子与帽子不同,发髻与发髻。军队中的军官都带着帽子,一般的士兵,只是挽成圆形的发髻。发式是区分兵马俑身份的重要标志。

脸部表情:他们有的年轻稚嫩、有的老练沉稳、有的开朗机警,有的威严凝重,可谓千人千面,各不雷同。

将军俑军吏俑士卒俑将军俑:雕像中的将军高180厘米,体格健壮,身材高大,前庭饱满,二目炯炯有神。他头戴燕尾长冠,身披战袍,胸前覆有铠甲,双手相握置于腹前,它们有的握着铜戈,有的擎着利剑,有的拿着盾牌。

军吏俑:出土的数量较多,依其装束的不同, 一般身穿齐膝长襦,外披带彩色背带和花边的前胸甲,下穿长裤,左手按剑。

士卒俑:左足向左前方斜出半步,双足成丁字形,左腿微弓,右腿后绷;左臂向左侧半举,右臂曲举于胸前。头和身体微向左侧转,昂首凝视左前方。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线,为了使学生对兵马俑写实艺术风格理解,通过学生观察图片和模型,并以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设计多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独立思考、自主发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在自主和谐的氛围中突破重、难点教学。

(二)兵马俑它是怎么制作的?

用泥土制作而成。古代劳动人民先用黄土制成一个的大体的模样,再一件一件的单独塑造,精雕细刻之后,经高温烧制而成,最后上色。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简单了解兵马俑的制作过程和方法,为下面的课堂小练笔泥塑兵马俑做铺垫。

四、随堂小创作(10分钟)

画一张秦始皇兵马俑的画,表现形式不限。

五、课外拓展,感受祖国文化博大精深。(5分钟)

课本中的铜车马是1980年在秦陵两侧出土的,是用金、银、青铜制造的,显示了精湛的金属加工技艺。被誉为青铜之冠,国之魂宝。

设计意图:以“青铜之冠,国之魂宝。”引起学生的共鸣。唤起学生对我们祖国拥有的珍贵文物重视与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完成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六、探索评述,名人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课堂升华激发爱国情感。(3分钟)

法国总统希拉克说:“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说:“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卢森堡大公说:“这些艺术珍品,达到了非凡的水平,表现了中国人民一贯的超人才能,全人类都将在这里受到鼓舞。”

设计意图:引用名人和学生对兵马俑的评价,最终把课题补充完整的方法,使学生引起情感共鸣。学生由衷地感受到秦俑雕塑艺术的魅力,并对古代艺术

大师高超的雕刻技术产生强烈的震撼,再次激发起浓浓的爱国之心和民族自豪感。升华主题,完成本课小结。

七、课后作业

1.学生完成这一张秦始皇兵马俑的画。

2.兵马俑我想对你说……

(两题自选一题完成)。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作业二选一的形式,一是为下节课学习做准备,二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八、板书设计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艺术特点:规模宏大数量众多

?艺术风格:写实逼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