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诗词长廊教学实录

漫步诗词长廊教学实录
漫步诗词长廊教学实录

《漫步诗词长廊》教学实录

执教:丹东九中姜秀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复习初一及以往学过的诗词,学会赏析古诗词。

(二)过程与方法

边诵读边赏析,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会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品位和文化修养,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教学设想]

根据本班学生诗词部分有一点积累,诗词形象的思维能力不够强的特点,本课采取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音乐、动画、图片等教学方法,营造鉴赏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和学生的朗读、小组讨论、练习的方式,达到让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提高诗歌鉴赏水平、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和训练学生学会诗歌鉴赏题的方法和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体会亲情友情的宝贵,品读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师: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画面,注意看到了哪些内容,选择你喜欢的诗句,谈谈感想。

(播放幻灯片:诗词配乐画面《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师:请同学们朗读你看到的最喜欢的诗句,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最喜欢的诗句的理解。

生:我喜欢的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突出了作者思乡的感情,突出了诗的主题。生:我喜欢的是《观沧海》的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写出了雄浑壮阔的景象。

生:我喜欢的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句子,写出了作者当时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心情。

生:我最喜欢的诗句也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句诗写出了在远方的游子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孤独寂寞的心情,。我们每一天都和自己的亲人在一起,似乎习惯了他们对自己的爱,不觉得珍贵。这首诗让我觉得想起了在军训的时候,特别想家的感觉,断肠人写出了无法描摹的思乡心情,让我们珍惜身边的亲情吧。

生:我最喜欢的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时光轮回,不再扭转,新事物终究要代替旧事物。我们要珍惜身边的大好时光。回望昨天,小学已经走过,“六一”儿童节已经不再属于我们,初一的生活也将和我们挥手告别。这句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将被时光更替。

二、导入:

师:古诗在同学们的诠释中迸发出亮丽的火花,(播放幻灯片)

古诗就像文学夜空中璀璨的星光,

古诗就像文学艺苑中的一朵奇葩,

古诗就像文学天地中的……

请同学们读读自己的仿写。

生:古诗就像文学天地中一道绚丽的彩虹。

生:古诗就像文学天地中一道潺潺的溪流。

生:古诗就像文学天地中的一缕阳光。

生:古诗就像文学天地中的一株参天大树。

生:古诗就像文学天地中一束芬芳的花朵。

生:古诗就像文学天地中一轮皎洁的明月。

……

师:(播放幻灯片)配乐朗诵,带领学生进入情境。

中国是诗的国度,脍炙人口,美不胜收的古诗词比比皆是,鉴赏古诗词,可以提高我的思想品味和文化修养。更为重要的是:它是语文中考的考点之一。

今天,让我们乘坐诗词专列,漫步诗词长廊。在旅行中提升文学素养,受到重亲情、惜友情等思想教育,愿同学们游得充实,玩得快乐!

三、合作探究:

首先进入第一站:蓦然回首,重温古诗(5分钟)

师:将时光流转,重回昨天,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古诗,以小组为单位,诵读名句,说说名句给我们的启迪或者感悟。把学案上准备好的诗词读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小组讨论,教师参与。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展示成果。

师:哪一小组先来展示?

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诗告诉我读书要汲取知识,要活到老,学到老,不要有自满的感觉。

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即使到了老年,年老体衰,也要有自己的目标,为了目标,努力奋斗。年轻时代更要抓紧大好时光,实现人生的理想。

生:“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给我们的启迪就是我们作诗要超越先人,有创新

生:“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给我们的启迪就是告诉我们创作要有自己的见解。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金子总会发光。

生:“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光一去不复返,让我们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努力汲取知识,充实自己。

……

师:由于时间关系,各队的2、4号选手诵读给下一组的1、3号评委听,5号选手到老师这里来诵读,按照顺序给各组加分。

师:听到同学们的诵读,真是让人激动不已,你们对诗词都有了一些储备。那么,对这些熟悉的诗词,你能全方位地赏析,做一个深层次的理解吗?诗词赏析都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二站:精彩驿站,授之以渔。(18分钟)师:我们的专列将开往“诗词赏析长廊”,这一站驻足两处风景,品读《春夜洛城闻笛》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这两首诗为例,揣摩诗歌赏析技巧,同时培养学生珍惜亲情、珍惜友情的思想教育。

(以生为主,以师为辅,逐步深入探讨,归纳赏析要点,在赏析中训练学生的诗歌赏析技巧,同时发掘德育教育资源,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珍惜与亲人相处的美好时光,树立远大的理想等高尚的思想情操。)

师:小组讨论赏析一首诗从哪几方面入手?

生:背景

生:语言

生:名句

生:写作手法

师:归纳总结。(播放幻灯片)

赏析诗词的五个方面:

1、了解背景、熟悉作品

2、体味炼字、品析语言

3、名句诵读、感知形象

4、理解主旨、领悟情感

5、分析技巧、把握写法

除了以上这些,还可以从其它的方面赏析,今天我们就以这几个方面进行练习。谁先来赏析《春夜洛城闻笛》的背景?

生:《春夜洛城闻笛》是李白游洛阳的时候所作,深夜时候,李白听到幽幽的笛声,产生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师:讨论讨论语言、主旨、名句、写法等等?

生:我赏析名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句诗写出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依恋之情,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生:我赏析的是“散入春风满洛城”,“散”字写出了笛声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躲也躲不过,写出了作者心里浓浓的思乡之情。

生:“满”字是作者的想象,写出了笛声飘荡在满城,是艺术的夸张,烘托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

师:学会了一首诗歌的赏析技巧,就把握了所有诗歌的赏析思路,举一反三,授之以渔。以

后我们再逐步练习。

(出示幻灯片)再次巩固诗词赏析的五个方面。

生朗读:

赏析诗词的五个方面:

1、了解背景、熟悉作品

2、体味炼字、品析语言

3、名句诵读、感知形象

4、理解主旨、领悟情感

5、分析技巧、把握写法

师:选择三个角度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发言。

生:我赏析的是字词,明月、愁心、直到写出了作者的心如明月,而且写出了只要明月还在,他们二人的友谊就如明月般长久。

生:我赏析的是思想感情,写出了对友人的由衷的劝勉和安慰,诗人把情思寄予明月,写出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

生:我赏析的是写作技巧,后两句抒情,借景抒情,把明月当做知己,可看出诗人思念自己的朋友。

生:杨花是借景抒情,借杨花写出了作者的离别之苦。

生:我赏析的是这首诗的背景,这首诗的背景是李白在得知好友被贬时候,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对朋友的牵挂之情。

……

师:(出示幻灯片)。自己找一首熟悉的诗歌进行赏析。

《游子吟》、《明月几时有》、《天净沙·秋思》、《观沧海》、《论诗》、《如梦令》等诗篇中自由

选择一首诗歌进行赏析。(留给大家回家后仔细揣摩)

(继续出示幻灯片)

赏析常用句式:

(1)、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2)、写出了(意象)的(某个)特点

(3)、表现了(突出了)(某种)思想、感情

(4)、起到了(某种)作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师:这是赏析的格式,每首诗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综合赏析,也可以按照几个步骤分步赏析。任选一首诗歌回去练习一下赏析。

师:我们能对一首诗歌进行赏析,那么能否就多首诗歌的主题进行横向比较呢?

让我们进入第三站:浮想联翩,透视考点(5分钟)

师:近几年的中考,每年都有关于诗词主题的一道拓展试题,我们的专列即将开往“中考诗词长廊”,看看近几年我市的中考诗歌试题题型:请看大屏幕:(历年中考诗词拓展试题归纳)生朗读:

08年:

7.(11)同学们即将告别母校,离别之,请选用古诗文中的“,”的句子来表达惜别之情。

09年:

7.(12)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请写出能劝勉人们珍惜时间的诗句:“,”。10年:

7.(12)请你在横线上写出思念亲人的古诗句:“,”。

师:让我们也来浮想联翩一下。请说出与亲情或者友情有关的诗句:

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如阳光般,写出了游子对母亲的感情。我们每天和母亲在一起,母亲每天呵护我们,我们有的时候会有逆反心理,和母亲闹别扭。试想一下,我们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儿不懂事了呢?

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句诗是作者王维在九月九日登高时候对兄弟的思念,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好兄弟,天天在一起快快乐乐,我们应该珍惜。

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出了苏轼对亲人的思念。现在天天能和父母在一起的同学们,是不是更应该珍惜这些日子呢?

师:(出示幻灯片)赏析爱国的诗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师:(出示幻灯片)赏析富有哲理的句子。

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师:赏析结束。

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四站:硕果累累,牛刀再试(11分钟)师:一起来重温一下昨天的牛刀小试,漫步“诗词创作长廊”,再度品读稚嫩而动人的笔触。

这是去年曾乙茹在数学竞赛时模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创作,恰到好处地提示同学们懂得真诚地祝贺他人所取得的成绩。

生(曾):大家好,我是七年一班的曾乙茹,我不具有李白杜甫那样的诗情画意,也不具有李商隐杜牧的文采,但是我勇于创新,勇于挑战,下面请欣赏我的创作:?闻王晨霖贾宏雁数学竞赛第二

?七年一班曾乙茹

?雪花飘飘喜鹊飞,

?闻道第二皆欢喜。

?我贺宏雁与晨霖,

?他日夺冠更惊人!

?

师:这是葛书洁在塑胶操场修建时候的创作,这首诗告诉我们懂得感恩。

生:(葛)操场颂

七年一班葛书洁

?天雨路滑场地泞,

?体育体活全都停。

?塑胶操场示关爱,

?九中学子谢党情!

?

师:这是原睿在品牌活动时仿《沁园春·雪》的精彩创作。结合德育品牌活动,对学生

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生:(原)沁园春·九中采风

?(仿毛泽东沁园春.雪)

作者:七年一班原睿

?帽盔山脚鸭绿江畔丹东九中

?地杰人灵忆昨日风采运动赛事

?连连夺冠传统体育一展雄风

?欲与兄弟学校再竞争!

?待观摩

?特色德育与众不同

?品牌活动各显神通

?看四班写字三班读书

观热点项目还看一班诵读

师:这几名同学抛砖引玉吧。不是,抛玉引玉,引领我们再来试试身手。今天,我们再度试着创作,给大家点时间,修改修改、酝酿酝酿你在学案上完成的新作品,然后到前面来展示。

(展示创作,声情并茂地朗诵自己的作品,同时,发挥德育的同龄人教育效应,让学生在学生的创作中,自然地接受思想教育。)

师:以上同学们的诗句把我们带回了难忘的昨天,重温了那美好的品牌活动,重新品读了他们精彩的诗句。今天,大家再来试试身手。谁先来?

生(崔)

赞九中

九中九中真美丽,

全校师生皆欢喜。

爱护校园是责任,

九中学子齐努力。

校园是我们生活的家,让我们每个人为建设美丽的九中而努力。

生(喻):

跳绳比赛

得知比赛心欢喜,

大家团结齐努力。

一起练习争第一,

成功失败不去计。

跳绳比赛比的是团结,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协作,更要学会淡定,无论成功与失败,只要努力过了,就不后悔。

生:(姜)

如梦令·忆七一运动会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运动会一幕,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奖项无数。沉醉不知归路

原睿晓涵飞奔,兴尽晚回舟,

兴奇克歆挺住!误入藕花深处。

角逐,角逐,争渡,争渡,

啦啦队一片欢呼!惊起一滩鸥鹭。

生:这首诗让我们回到了快乐而又辛苦的初一生活,初一的那些美好回忆会使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时光。

师:真是精彩极了!

(出示幻灯片)。

四、总结归纳:

师总结:

?这些精彩的作品让我们再次感受到诗词的魅力,

?愿同学们在这次旅游中,

?满载诗词的灵感,扎实诗词的功底,

?珍惜身边的亲情友情,学会感恩。

?同时,把握今天的美好时光,充实自己,

?提高自己,学有所成,

?在诗词的领域有所造诣!

?愿在以后的学习中涌现更多的小李白小杜甫。

五、布置作业:选择一首诗歌进行赏析练习。

师:今天在角逐中获胜的小队是:***,请获胜小队的组长到前面领取一份小奖品。

今天的诗词赏析就到这里,谢谢大家!同学们再见!

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的发展历程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文档标题]

唐诗的发展历程 摘要:中国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洪荒时代,即便从《诗经》开始算起,也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了。中国的诗词博大精深,历朝历代都有杰出的诗人和作品问世,其中以唐代的诗歌最为出名,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化中极为亮眼的一颗明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为繁荣的篇章。 关键词:初唐诗歌;盛唐诗歌;中晚唐诗歌 唐诗是中国诗歌的标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是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现在的学生都要学习唐诗,甚至牙牙学语的小孩都会念《咏鹅》。唐诗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在现代社会已经十分普及,那么,唐诗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它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呢本文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初唐诗歌 唐诗繁荣的准备时期,重要诗人有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张若虚、宋之问等。大唐建国之初,诗歌仍沿着南朝诗歌的惯性发展,柔靡纤弱,毫无生气。“四杰”的出现使这种风气发生了转变。他们才气横溢,不满现状,通过自己的诗作抒发愤激不平之气和壮烈的抱负,拓宽了诗歌的题材。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盛唐诗歌 唐玄宗执政期间,唐王朝出现了历史上着名的“开元盛世”,政治、经济、文化都发展到了鼎盛。这一时期相继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和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其中两大诗歌流派指“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双子星座”指李白和杜甫,二人合称“李杜”。

满分作文引用诗文美句集锦

满分作文引用诗文美句集锦 四法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这无疑是高考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那么,怎样借用古诗文来为你的高考作文增辉添色呢? 引用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方法。“运用之妙,在乎一心”,巧妙地运用引用,能使说明文更显生动,能使议论文更见雄辩,能使记叙文更具文采,能使散文更现魅力。请看2008年中考满分文引用诗文美句集锦: 1.秋日里,在草堂与杜甫一起仰天长号“八远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体会诗人背井离乡的心酸和穷困潦倒的无奈。欣赏美国诗人狄金森的:“枫树扎着华丽的丝巾,田野披上艳丽的轻纱,我不愿显得呆板,也佩戴了一枚胸花。”入冬,我手捧着亲爱的书,在火炉准备一杯热茶,就着漫天飞舞的雪花,温习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利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衾不暖锦衾薄。”的塞北风光。依偎在窗前,描绘“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苍凉景象……(安徽中考满分文《我在阅读中得到了快乐》)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天,母亲一般的温柔与无私,辛勤地哺育着世间万物;夏季,炎热的季节里,是风,送来了凉爽。阅读风,感受它的温柔与体贴。(安徽中考满分文《我在阅读中得到了快乐》) 3.且看那“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的气概,看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阔,看那“海内存知己,天涯苦比邻”的胸襟……(苏州中考满分文《聆听王勃》) 4.这个年代,没有宋词,所以,我寻觅不到“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的意

境,寻觅不到“千金纵买相回赋,脉脉此情谁梦”的,寻不到“妨把浮名,换了浅斟你唱”的无奈,寻不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悲凉,在这个没有宋词的年代,我却固执地认为,那是世上最美的乐意。(苏州中考满分文《聆听美妙》) 5.“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担当生前事,何惧身后评……”,遥望历史的蜀地,回想那些熟悉的面孔,感伤的眼泪潸然而落。(德州中考满分文《我依然为蜀国纵情悲歌》) 6.“何当共剪西窗,却话巴山夜雨时”,漆黑的夜掩盖不住你不断落下的泪水,绵绵的家愁萦绕在倾盆大雨之中……(日照中考满分文《我依然懂您》) 7.有时,我也想化作历史的足迹,重踏“雨邑清尘,柳色青青”的一片美景,饱览“苍苍翠微,蝉鸣幽深”的致远宁静,感受历史的一片沧桑。(江西中考满分文《有时,我也想化作历史的足迹》) 8.他仰头望望天空的飞鸟,是那样自由,朝着梦想奋力翱翔。“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满心悲愤,他转身一跃。他的一跃,凝成了一条弧线,宣明了满心的爱国情怀与“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潇洒!(江西中考满分文《有时,我也想这样潇洒》) 9.揭自然面纱,拥美丽怀抱。自然绝不会单调,因为有“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点缀;自然绝不会孤独,因为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的陪伴。(江西中考满分文《有时,我也想化作一缕清风》) 10.窗前捧诗词,邂逅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女子愁情愁几何?“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年少的你是幸福的。可命运之神却没有垂青于你,让柔弱的你承受多舛的磨难,文物丧失,丈夫远逝,金兵南下,带着对明诚的追忆,国家的担忧,你在“满地黄花堆积”的秋夜里,“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你倚窗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你捂胸叹“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你望雨感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江西中考满分文《有时,我也想化作一缕清风》)

中国历史上最高水平的37首诗词

中国历史上最高水平的37首诗词!!!【转】 37 《桃花庵歌》唐寅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36《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35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4《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33《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2.《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1《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30.《蒹葭·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9.《沁园春·长沙》太祖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骄,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让现代信息技术与古典诗词教学完美结合

让现代信息技术与古典诗词教学完美结合 作者:张季芳 单位:长沙市麓谷中心小学 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让学生广泛涉猎、吟咏记诵古诗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供了源头活水。但传统的古诗教学偏重讲解注释,教师把大量的时间精力花费在把古诗的意思翻译成现代白话文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在枯躁无味的逐字逐句的意译中,根本就不能品味到我国古诗独有韵味美和意境美,忽视学生创新能力、情感智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由于多媒体课件声、形、情兼备,视、听、说相融,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能形象地将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花鸟虫鱼、风霜雨雪等“活生生的事物”呈现于学生面前,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身犹如临其境,观其形,闻其声为之动容,在心灵上感受美,在情感上产生移情和共鸣,从而唤起学习的欲望。因此,信息技术为构建新型的古诗教学模式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 下面就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一改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选一个“文音画形结合,语境与意境结合,感知、理解与想象结合,拓展和积累结合”的学习环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教学方式进行探讨。 一、多媒体带领学生进入情境,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但古诗的美是借助语言文字间接表现的,而不像美术、音乐、影视作品通过看得见的色彩、声音、形体等来表现的,而学生要凭借他们浅薄的阅历,借助语言符号把作品中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到自己脑海中,获得一些直觉的感受,这对于具有善于以直观和形象为主接受事物思维特点的小学生不能不认为是一个较高的要求。运用信息技术能根据实际需要创设声像兼备、动静结合的情境,对小学古诗教学起到难以代替的作用。《村居》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的情景。情景交融,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然而,让小学生刚接触古诗,就能感受全诗的基调并不容易,因为他们的初步阅读只是简简单单地读字。这时,教师播放一段事先制作的春天美景的动画,让学生在桃红柳绿、渠水潺潺、鸟语花香的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情境渲染下很快对

50道与诗词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50道与诗词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含答案) 1、“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此诗作者是谁? 2、祖咏的《望蓟门》中,抒发了诗人立功报国的壮志,诗中写道:“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请问这句诗引用了哪个典故? 3、“国耻未雪,何由成名。”这一名句出自于李白的《独漉篇》,这首诗当中的“国耻”是指什么事件? 4、古代用来指代生了女孩的成语是什么? 5、前几年,有人将余秋雨的作品中的错误汇总出来,考证出版,书名为《石破天惊逗秋雨》。请问这个书名出自唐代哪位诗人的哪首诗? 6、“非但慷慨献良谋,意气兼将身命酬。”出自王维的《夷门歌》。讲的是侯赢为信陵君献策救赵的故事,请问侯赢为信陵君献上什么良策? 7、习总书记有感于“焦裕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曾经创作过一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其中有“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请问“路漫漫其修远矣”化用了哪位诗人的哪部作品中的诗句? 8、“睨柱吞赢,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出自文天祥的《念奴娇驿中别友人》,请问诗中的“睨柱吞赢”是指什么故事? 9、唐代名臣魏征在《述怀》中写道:“季布无二诺,侯赢重一言。”诗中季布是楚汉时期抱诚守信的典范,因此有俗语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请问这句诗和俗语当中包含着哪个成语? 10、台湾著名武侠小说家古龙的作品《天涯明月刀》语句短小精悍,作者将很多古诗词的名句巧妙地化用到小说当中去。比如开篇的楔子当中写道:“人犹未归,人已断肠,归程就在他眼前。”这段话中化用了李白的“何处是归程”一句,出自李白的哪首作品? 11、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诗中的“山”是指哪座山? 12、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起八代之衰”之誉的是哪位诗人? 13、电影《让子弹飞》中有一句台词,“大风起兮云飞扬”出自于哪位历史人物? 14、2011年情感大戏《千山暮雪》,请问“千山暮雪”这个片名是出自于哪里? 15、唐代有一位边塞诗人曾被誊为“七绝圣手”,请问他是谁? 16、梁启超诗云“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称赞的是谁? 17、杜甫的《望岳》写道:“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诗中的“岱宗”是指什么? 18、电视剧《甄嬛传》的片尾曲《凤凰于飞》的歌词中写道:“凤凰于飞,翙翙其羽”这句歌词出自哪里? 19、杜甫的《蜀相》中写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感慨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20、唐朝有一位诗人,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请问这位诗人是谁? 21、“卷土重来”这个成语是出杜牧的哪首诗? 22、中国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在《诗品》中称赞哪部作品“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23、辛弃疾《破阵子》中写道:“马作的卢飞快。”这句诗是讲述“的卢救主”的故事,那么请问“的卢马”救的是谁? 24、李白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请问诗中的“故人”是谁? 25、1953年在赫尔辛基颁布的四位世界文化名人,除了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法国作家佛朗索瓦拉伯雷,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外,还有一位中国的诗人,请问他是谁? 26、“心有灵犀一点通”是李商隐的诗句,请问诗中的“灵犀”指的是什么? 27、民国时期有一首狱中诗:"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请问这是民国哪位激进革命党人写的? 28、此人是近代一位家境富裕的公子哥,也是一位文质彬彬的大才子,著名作家金庸和琼瑶跟他都是亲戚,他生命中有三个不得不提的女人,他因坠机而亡,请问他是谁?

黄传福:古典诗词教学

黄传福:古典诗词教学 2016-01-14 上传:赵广志创意语文教研 广东黄传福2016/1/13 20:01:17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师或限于学校教学条件,或限于本身思维局限,或限于学生知识水平,长期以来普遍采用模式多是“讲授——接收——接受”教学模式(即传统教学模式)。晴空秦皇岛吴炳2016/1/13 20:01:19 有请黄老师 广东黄传福2016/1/13 20:02:15 考究一下这种教学模式就能发现,这种模式的基本程序是“申明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导入新课(或复习)——传授新知识——掌握运用——巩固加强——检测提升。”这种程序化的思维模式有其优胜之处,但在学生思维突破上也有其无法避免的弊端。 晴空秦皇岛吴炳2016/1/13 20:02:44 诗歌教学真的是我们教学中用力很多,收效很小的一个版块。 广东周晓2016/1/13 20:02:47 高三更是如此 广东黄传2016/1/13 20:02:53 信息时代的教育界在教学模式上尝试做了一些改进,提出了许多教学模式,但许多课堂在本质上仍然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于应试教育下的教学模式,其实改变不大。 广东黄传2016/1/13 20:03:06 当前的教育背景下,课堂上文章的欣赏与学生的写作,目的性都太明确,尤其是应试目的,更是大大挫伤了阅读的积极性。虽然我们改变不了这个教育大局,但是古典诗歌的特殊性却让我们在教学品鉴上有了拓展的空间,可以尝试用我们个人的学识来改变教学的模式,而且容易有成效。 广东黄传2016/1/13 20:04:22 好,说说我的个人看法 晴空秦皇岛吴炳2016/1/13 20:04:27 黄老师说的是,在教学模式上改变,真的需要个人的素养 广西莫2016/1/13 20:04:28 审美性 广东黄传2016/1/13 20:04:39 古典诗歌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理解与运用往往因人而异,否则很容易变得人云亦云,失去“诗味”,变成纯物化的文字。诗歌中寥寥数语即可营造耐人寻味的“意境”,诗人往往都运用一

历史教学中的诗词引入

历史教学中的诗词引入 昔阳中学闫喜林 摘要:在历史教学中,若引入其中的诗词,极易调动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引导学生通过迅速回忆、联想,能更快地理解相关历史内容,因此要挖掘诗词中的史实,发挥其艺术感染力,宣扬其正确思想观点并最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在具体运用中,则要把握四个适度,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诗词历史教学适度 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大量诗词,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的文化遗产,放射着不朽的光芒。有不少诗词,脍炙人口,流传深广,在今天仍然起着表情达意的作用,容易引起普遍的共鸣和美感。特别是如今的中学生,从小学开始,每册语文课本都选有古典诗词,大抵到高三最后一册,共选有一百余首诗词。其中无一不是诗词中的精华。在历史教学中,若引入其中的诗词,极易调动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引导学生通过迅速回忆、联想,能更快地理解相关历史内容,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可谓事半功倍。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对中国古典诗词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还要对中学语文课本有较完整、准确的把握,并比较出诗词在语文教学和历史教学中的侧重点,从而能够拾遗补缺,相得益彰,丰富历史教学方法,达到诗词在历史教学中

的作用。 一、注意挖掘古代诗词中的史实。 “文史相通”一直是人们的共识,诗词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时的现实反映。古人用诗词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用诗词吟咏王朝兴替、世事变迁。因此诗词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诗情诗意具有“一叶知秋”的功能。如“诗圣”杜甫的诗因准确生动地刻画了当时社会,被称为“史诗”;陆游、辛弃疾的词也反映了南宋的现实;就是李煜的词,不也是南唐被灭前后的真实写照吗?甚至毛主席的“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也对解放战争后期具有很形象的点睛作用。可以说,古代诗词中蕴藏着一座历史资料的宝库。史学研究者首先注意到了这座宝库,利用诗词反映历史的特点,以诗文证史,开辟了史学研究的新途径、新空间。大史家陈寅恪的《元白诗笺证稿》便是倡导诗文证史的力作。这给我们丰富和改进教学手段以有力的启示。 所以,我们历史教师,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不但要多读些古代诗词,而且要比一般人多留心,把其中涉及的史实或者具有的背景挖掘出来,予以准确把握,深刻理解,正确评价。之后,作为诗词历史教学素材,归入相关历史阶段甚至课文中的具体章节,到用时,即可随手掂来。例如,一次有学生问我三国诸葛亮借东风是否真有其事,我没有直接回

把古典诗词运用到我们的作文中去

把古典诗词运用到我们的作文中去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古代文化尤其是古典诗词,以其博大精深的内容、丰富自由的想象、精彩绝伦的语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我们中学生也应以积极的心态去借鉴学习,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为自己的文章增添亮色。 熟读诗词,把古典诗词运用到我们的作文中去,将延伸我们文章的内涵。但如何融入呢?这里笔者为大家介绍一种新的作文模式。这种模式就是:用散文化的语言来描绘诗歌如“画”一般的意境,即诗体散文化。此类作文,既可以强化对古诗文的理解记忆,提高同学们的古诗鉴赏水平,又可以激发大家的想象力,提高写作语言运用水平,还能思古追今,增强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此种作文训练模式受影响于台湾作家张晓风发表于1999年《读者》上的《不朽的失眠》(原文略)和边建松的《永恒的悲怆》,2002年此类高考作文《刺秦》也获得高分。下面我们来看后两篇文章。 永恒的悲怆 ——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边建松 (一) 你哭了! 你登上高高的幽州台,环顾空旷的四野,原本豪侠的你,竟悲怆地哭了! (二) 这不就是风云变幻的战国时代那著名的黄金台吗?当年燕昭王征发民工筑此高台,置千金万金于其上,以待国士之至。后来,乐毅来了,带着他那满腹的计谋。乐毅率兵伐齐,大破之。以弱小之燕,竟能打败强大之齐,真真出人意料。再后来,苏秦兄弟也来了,带着他们那狡黠的洛阳市民的智慧。苏秦身佩六国相印,率五国之兵而攻秦。不可一世的虎狼之秦,竟不敢开函谷关而迎敌,成为天下笑谈。黄金台的构建,为远离中原的燕国迎来了多少复兴建国的良机。 (三) 弯月如钩。 在淡淡的月光下,古台的四周渐渐地蒙上一层薄薄的岚霭,远处的群山,则更加显得莽莽苍苍。大地睡了,群山睡了,先前还闪闪烁烁的几点农家灯火,也相继睡了。一只失群的鸿雁扇动着无力的翅膀,揪心地哀鸣着,从不远处飞过。四围,只有深感大难将至的促织,在这孤寂的秋夜,沙哑地唱着秋的最后的挽歌。 (四) 大唐的威风,已传遍四夷。有的人因财色以交权豪,有的人因时运以佻荣位,有的人通过婚姻而巴结上权贵。而你,却从山清水秀、沃野千里的蜀中,爬过艰难的蜀道,经繁华的长安、洛阳,无端被秋风误,流落到这黄沙直上、满目疮痍的塞外苦寒之地。 (五) 历史上那些轰轰烈烈的英雄豪杰到哪里去了?那些各领风骚的历代帝王们到哪里去了? 在这举目无亲的黑夜,你就这样幽幽地坐着,听任汩汩的血在血管内流淌,让生命的利齿,一点一点地咬啮你自己无奈的躯体。 如钩的残月,颤颤巍巍地向西滑落。独坐秋夜,你无拘地放肆着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也

诗歌的发展历程

诗歌的发展历程 艺术起源于劳动。诗歌同样也起源于劳动。 鲁迅先生说:先民在劳动中,为了协调动作,消除疲劳。“其中一个叫…抗育抗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门外文谈》)从集体劳作的节奏中直接孕育降生的初民文学可以说是中国最原始的诗歌。早期的诗歌伴随着歌舞,“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这种传统一直贯穿于我国的诗歌发展史中。 进行诗歌创作不仅要有丰富的情感和想象,而且还要有人生意识、空间意识、社会意识和民族意识,对中国的文化历史与传统进行纵横思考,对当前的现实生活也要进行哲理的思索。为此,我们对中国诗歌发展史要有一个大致的认识,脑中要形成一个大概的轮廓。下面我们分几个阶段进行简要阐述: 一、先秦诗歌 (一)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共三百零五篇,故又称《诗三百》,包括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约五百多年的历史。全集分风、雅、颂,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雅分“大雅”、“小雅”,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表现手法有赋、比、兴。“子曰:《诗》三百,一言蔽之,曰:思无邪。”如《关睢》,这是一首民间情歌,用起兴的艺术手法着笔,“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写青年男子思恋少女,感情真挚大胆。由于此诗思想、艺术性都很强,且为《诗经》之首篇,故历来均受重视。 (二)屈原《离骚》 《离骚》是屈原作品中最伟大的一首抒情诗,在我国诗史具有独特地位。《离骚》篇名之意,据汉代班固所释为: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全诗共373句,2490字。两千多年前,有这样的鸿篇巨制,确为我国诗史上之骄傲啊。屈原的代表作除此外,还有《九歌》、《天问》等。 二、秦汉诗歌 我国的诗歌发展至汉魏之间,出现一个新的局面,主要是乐府诗、民间歌辞与文人五言诗。 (一)乐府:乐府原为秦时设置的音乐机关,后经汉武帝充实编改,其任务是制定乐谱,搜集歌辞等;魏晋六朝,乐府则是指带有音乐性的诗体,逐步转变为一种新的诗体的名称。 唐时的乐府是相对于近体诗与一般五七言古诗而言的另一种比较活泼质朴的诗体,“感于衰乐,缘事而发,”具有现实主义传统。宋元之后,凡属合乐之,如词、散曲均可称为“乐府”。(二)汉乐府诗:它主要包括四类作品:1、郊庙歌辞;2、相和歌辞;3、鼓吹曲辞;4、杂曲歌辞。 乐府民歌是在《诗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诗经》有共同之处。可以说《诗经》又向前发展了。三、魏晋南北诗歌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五言诗发展的全盛时期,而且开始形成不同时期和不同风格的诗体,主要有建安体、正始体、永嘉体、陶体、谢体、永明体等。在此不作详细论述,我们简略谈谈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寻阳柴桑人。其诗的内容尤为丰富,通过对农村田园生活之吟唱,表现躬耕田亩的种种体验与坚持崇高理想的斗争精神,出污泥而不染,并向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提出抗议。 他开创中国的田园诗,把田园看作是一片纯情的净土,歌颂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表现其自然天籁与美好。陶渊明具有敏锐的领悟力,生存在那与大自然距离很小的环境中,对田园生活的欣赏出见一辙,对它歌颂咏唱,以至于复归自然。如他的《归园田居》“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表现一种深远的竟境。 南北朝的诗歌形式,上承汉魏,下开唐宋,在民间歌辞的基础上,经过许多诗人的努力,逐步形成各种诗体,成为一个重要的诗体过渡时期。 四、唐代诗歌 唐代是我国诗史上的黄金时代,各体诗歌全面成熟。三百年间,诗才辈出,作品繁多,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风格各异;诗坛上万紫千红,百花争艳。(一)初唐时期——准备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二)盛唐时期——顶峰期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广阔,流派众多,出现“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他们的诗雄视千

古典诗词主题作文

古典诗词主题作文 鸟在飞,云在走,天地自悠悠;风在吹,人在走,彼岸响风铃,古典诗词 ——我对你爱不完作文。有一种美丽叫美不胜收,有一种感觉叫妙不可言, 有一种幸福叫有你相伴。古典诗词,我对你爱不完! 吟诵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看到了你的乐观与自信, 你, 从远古走来, 带着满身才气, 绣口一吐, 便是半个盛唐; 你, 贵为御用文人, 集万千皇宠于一身:力士脱靴,贵妃磨墨,皇帝调羹。但朝廷上的明争暗斗,尔 虞我诈,使你心惊;小人的谄媚诬陷,趋炎附势使你恶心。于是乎你发出了“安 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呐喊,你“仰天大笑出门去”,你相信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你开始了“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 访名山”的诗意生活。李太白,你从御用文人到一代诗仙,完成了华丽的转变。 吟诵着“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我看到了你身上背负着 的家国仇恨。 你本可以像其他小孩一样无所顾忌地快乐玩耍, 拥有一个梦幻般的 童年。但怎奈你生在帝王之家,这注定了你没有朋友;你书画诗词造诣颇深,舞 文弄墨是你的长项,但怎奈你身处帝王之位,不得不去处理那些国家政务,让社 稷稳定,让百姓安康,高中三年级作文《古典诗词——我对你爱不完作文》。可 终究你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你败了,你成为了亡国之主,寄人篱下,心虽有心 不甘,却又无可奈何。“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 去也,天上人间”是你对故国的留恋;“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是你登 楼遥望故国所见的凄凉之景; “胭脂泪, 相留醉, 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是你对故国的哀悼;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你对亡国的哀 怨和愁苦。李后主,亡国的耻辱并不能掩盖你耀眼的文采。你永远是诗坛上的一 颗明珠,熠熠生辉! 吟诵着“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我看到了你报 效国家的雄心壮志。你以英雄自许,视抗金复国为已任。你渴望“了却君王天下 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但你错了,你没想到南宋王朝文恬武嬉,苟且偷安,你 “平生塞北江南, 归来华发苍颜”, “把吴钩看了, 栏干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 ” 你胸怀壮志,身负奇才,却报国无门,壮志难伸。但那又怎样即使屡受挫折,你 仍然矢志不渝,坚持抗金,收复失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澜珊处,”你以“那人”的品格自喻,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稼轩居 士,你永远是我心中的抗金大英雄!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读书好时节。吟 诵着古典诗词, 我仿佛穿越到了诗人生活的年代, 和他们共同见证了历史的兴衰。
1/5

古诗词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教育文档

古诗词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我国是诗的国度,“文饭诗酒”之说由来已久,是说文章使人饱,诗词使人醉。千百年来,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不但形象地反映了历史,真实地记录了古人的社会生活状况,而且很多诗句对仗工整,富含哲理,有着很高的史学、文学、美学和思想价值。若能在历史教学中对古诗词进行大力挖掘,加以利用,将对学生大有裨益。 一、多角度了解历史,拓展学生思维 受篇幅所限,历史教材许多地方缺乏充分反映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素材,教师应尽可能多地通过各种手段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多角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我们要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让课堂教学内容充实、丰富起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对此,古诗词无疑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如,在对秦朝文化专制及秦朝灭亡原因进行分析时,我们可以引用唐诗《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这首诗说明秦始皇的文化高压政策,并没有达到统治者预期的统一思想、巩固统治的目的,而是走向了反面,成为造成秦灭亡的原因之一。 二、传承文明,树立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认同感和责任感 古人有“诗言志”的说法,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崇高壮美的

名作,这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许多上乘诗作,抒发了诗人爱国家爱民族的情感,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传诵千古的名句反映出的是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教学中对它们加以适时运用,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会使学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从而树立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彰显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遵循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联系起来,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要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从而更好地改造我们今天的生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引导他们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就显得尤为重要。许多诗词为我们提供了领略这种自然美与人文美的渠道。中国几千年来的农业文明在不少诗词中可以一窥风貌,很多田园诗都展现了农村宁静、淳朴、简单、自然的生活。比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写道:“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孟浩然《过故人庄》写道:“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辛弃疾《清平乐》写道:“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几首诗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

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的发展历程 [文档副标题]

唐诗的发展历程 摘要:中国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洪荒时代,即便从《诗经》开始算起,也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了。中国的诗词博大精深,历朝历代都有杰出的诗人和作品问世,其中以唐代的诗歌最为出名,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化中极为亮眼的一颗明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为繁荣的篇章。 关键词:初唐诗歌;盛唐诗歌;中晚唐诗歌 唐诗是中国诗歌的标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是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现在的学生都要学习唐诗,甚至牙牙学语的小孩都会念《咏鹅》。唐诗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在现代社会已经十分普及,那么,唐诗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它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呢?本文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初唐诗歌 唐诗繁荣的准备时期,重要诗人有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子昂、若虚、宋之问等。大唐建国之初,诗歌仍沿着南朝诗歌的惯性发展,柔靡纤弱,毫无生气。“四杰”的出现使这种风气发生了转变。他们才气横溢,不满现状,通过自己的诗作抒发愤激不平之气和壮烈的抱负,拓宽了诗歌的题材。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和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盛唐诗歌 唐玄宗执政期间,唐王朝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开元盛世”,政治、经济、文化都发展到了鼎盛。这一时期相继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和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其中两大诗歌流派指“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双子星座”指白和杜甫,二人合称“杜”。 (1)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这一诗派是渊明、灵运、

朓的后继者,该诗派的诗人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习惯上又称他王右丞。他受佛教思想影响(外号“诗佛”),厌倦官僚生活,热爱自然,熟悉乡村,诗写得恬静闲适,具有一种静态美。轼称赞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边塞诗派,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的生活为主。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颀等,其中,高和岑的诗歌成就最高。他们的诗作情辞慷慨、气氛浓郁、意境雄浑,多采用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的形式。杰出作品如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3)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世尊称他为“诗仙”,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太白集》传世。白继承了屈原以来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加上他的天才与勤奋,创造出独特的白风格。他的诗歌,第一个特点是具有浓烈的激情。他心地纯洁,胸怀开阔,爱憎分明,高兴时美酒清歌,仰天大笑;悲愤时要“捶碎黄鹤楼”,“倒却鹦鹉洲”(《江夏赠韦南陵冰》),歌哭笑骂,无所避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句便能体现太白的真性情。第二个特点是其无比丰富的想象力。诗思来如迅电,去如疾风,纵横变幻,大起大落,随着他抒情的需要,上下古今人物,天文地理知识,真实的历史,虚幻的神话随时来到他的笔下,注入诗句,为他所用。第三个特点是常用夸的语言抒发激情。如“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一风三日吹倒山”之类极度夸的诗句,在他的诗中比比皆是。极其夸,却也传神。极不准确的语言反而极为准确地表达了他的情感。 (4)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有大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写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从某些方面来看,杜甫也不失为“侠义之士”。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的作品风格,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有《杜工部集》传世。杜

百强名校高考语文备考_考场作文如何化用古典诗词文化

考场作文如何化用古典诗词文化 考场作文如何化用古典诗词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典籍,千锤百炼,事例典型,内容充实,且意义深远,引人深思,借用于学生高考作文当中,自有不言自明的效果。尤其在散文写作中,考生高屋建瓴势如破竹,用自己丰富的古典文化素养以及驾轻就熟的技法来结构全文,定会使文章文采斐然,底蕴深厚,思想深刻,流光溢彩。阅卷老师也自会觉得眼前一亮,喜由心生,也定能体会到中国灿烂的古典文化对中学生的有益滋养,定能看到学生身上难能可贵的人文精神,智慧闪光与文学资质,由此而获得高分也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一)唐诗宋词入文来,意蕴文采格自高。在高考作文中适时地使用诗词,具有三大优点:其一使行文具有意蕴,这是由诗词本身决定的,可以做到有文采;其二使行文摇曳多姿,在作文构思上能够做到新巧;其三可以体现考生的作文潜能,张扬考生炼字炼意的能力,在更多发展等级上获取优势。怎样在文章中巧妙使用诗词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尝试: 1、引用。在行文中,收寻同类的诗词,围绕话题或观点,对其进行应证或证明,会使行文具有文学色彩。高明的考生还会使行文显示深厚的文化底蕴。 2、仿用。在作文中,有些好的诗歌针对于不同的话题却不能直接引用,这时可以进行巧妙的仿用。仿用的要求很高,难度大。需要注意三点:一是诗词本身便于仿用;二是话题适合使用诗歌;三是自己具有仿写诗歌的必备能力。 3、变用。在充分理解诗词的基础上,围绕话题将其变换一种方式进行再现。采用变用的方式也要注意三点,其一对诗词的理解要准确,不应牵强变化;其二要保留诗词的精华,发挥诗词本身的功效;其三是要切中自己话题的题旨,使得自己的变用与中心浑然一体。当然,在高考作文中巧妙地使用诗词的方式还很多,也可以在行文中兼用上述三种。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充分理理解自己缩写的话题与中心,充分理解自己的所要使用的诗词是否符合话题,不能为使用而使用;二是在使用中体现灵活,因为诗词的表意具有定性,要善于巧妙的翻出新义,体现考生的驾驭能力;三是在作文的备考中,可以有意识地积累一些可供使用的诗词,为高考的临场发挥储备充足的粮食。 如2003年四川省高考满分作文《只缘身在此山中》引用“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开头,第三自然段又用“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

诗与史的共鸣——浅析诗词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诗与史的共鸣——浅析诗词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诗词和历史有密切的关系,是历史的一面镜子。有很多诗词是描写历史 人物、历史事件,还有一些抒发作者感情甚至是写古代生活的。这些诗词有助于 我们加深对历史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诗词历史联系 《中华好诗词》的开播,收获了粉丝无数,我也是忠实的那个。粉丝有男女 老少,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参赛选手亦然,看来对诗词的热爱是不分地域、年龄、性别、工作等因素的。作为历史老师的我就想把诗词融入到教学中,让它服 务于教学,在教学中发扬光大,影响一届届学生。这一实践,我才发现诗词的力 量无限,可以辅助历史教学,给学生呈现一种诗词之美,让学生爱上诗词、爱上 历史课。 历史是人类的历史,对人物的学习是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诗词中有 很多可以反映历史人物的活动、心理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历史、理解历史。如武则天的《腊日宣召幸上苑》:“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从诗中不难看出武则天的性格,她是自信、坚毅的。通过这首诗让学生对武则天先有了一个感性认识,不难理解她在一个男权社会里一路披荆斩棘,最后以女儿身荣登皇帝宝座,并大力推行改革,促进了盛唐的到来,在中国历史 上留下深深的烙印。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之一,杜甫在《饮中八仙歌》 中对李白进行了形象的描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杜甫的诗中,李白的形象是鲜活的。自在、洒脱的李白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篇,他热爱祖国的山和水,所以写下了《望庐山瀑布》《望 天门山》等;他重视友情,所以写下了《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等;他藐 视权贵,所以写下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一身傲骨的李白经历坎坷,他的诗 是他一生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 诗词也是历史的反映,从诗词中可以获取大量的历史知识。有“诗圣”之称的 杜甫,在《石壕吏》《兵车行》等诗中对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进行了生动的描述:“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的诗远比任何史书的描述更形象、震撼。林升在《题临安邸》一诗中用“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一句就把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回北方,而苟安于江南,还洋洋自得、醉生梦死的形象勾勒得清清楚楚。刘禹锡在《乌衣巷》中,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来说明魏晋以来高门士族势力的没落。借用这些诗词,以诗词为证,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诗词同样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日常生活,它们也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通过 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一诗,我们可以知道当时春节的情况,天气转暖,人们贴对联、放炮竹来庆祝新年的到来。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我们可以知道古人 在重阳这天有登高、插茱萸的习俗。类似描写古代节日的诗词还有很多,通过不 同的节日,倾注了古人丰富的情感,更通过节日的娱乐活动调剂他们的生活,得 以宣泄情感,身心放松。还有很多的诗词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 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词人寥寥几笔,就把一个农家其乐融融的和谐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如此和谐美妙的一幕,成为中国古

诗歌、对联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精)

诗歌、对联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诗歌、对联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以中国近代史为例 诗歌、对联是我国重要的文学形式,是人们喜闻乐见、广为流传的文化传承器,在民间有广泛的基础,如对联中的春联、装饰联、专用联(挽联、寿联、婚联、喜联、座右联等)、交际联在民间曾广泛使用。通过这些文学形式,人们可以状景叙事,抒情寓意。以精练的语言文字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意深含蓄,诗境韵味,对仗工整,平仄交替,琅琅上口便于记忆!流传,因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侵略者的炮火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屠刀,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同时也惊醒了中国人民,他们开展了如火如荼的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近代诗歌、对联很自然地要反映时代特色,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内涵,同时,作为古代诗歌对联的继承者,在升华中更凸现了爱国主义的情怀。文学艺术来源于沸腾的生活。充满尖锐矛盾斗争的近代社会,风云激荡,给那些具有敏锐头脑和卓越胆识的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许多作品有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鲜明的时代感。近代一些重大事件及其波及面所产生的各种社会意识,差不多都在诗歌、对联及其他文学形式上得到迅速反映,并很快又反馈普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这些文学体裁往往替代了某些舆论的效能,起着抑恶扬善,针砭时弊,抒发情志倡言是非的作用。因此,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恰当地使用一些诗歌、对联很有必要,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学修养,而且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多侧面多角度地评说历史,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 本文仅以中国近代史中的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两个片段为例,谈谈诗歌、对联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诗歌、对联能反映社会现实,通过它们,人们可以大致了解一些历史事件的概貌,这比长篇论述更凝练!更生动形象。众所周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战前,西方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采用正常的贸易手段无法取得优势,便选择“杀人不见血”的毒品鸦片作为敲门砖。为此,他们贿赂清朝官员、公开武装走私,数额巨大,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使清政府官僚体制更形腐败,人民经济日趋困顿,对吸食者的身心健康也造成严重损害,摧残了社会生产力。这些内容多数人耳熟能详,也有许多史料可以佐证。我选用了一首竹枝词和一首诗歌予以说明。竹枝词写道: 竹枪一枝,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天; 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到天。 淋漓尽致地鞭挞了鸦片的危害。 鬼灯队队散秋萤,落魄参军泪眼荧。 何不专城花县去?春夜寒食未曾醒。 龚自珍的这首诗歌对当时官吏吸毒成风和鸦片戕害身心的丑态作了辛辣刻画,表达了广大人民痛恨鸦片的共同心声。1838-1839年,当林则徐奉命来到 广东查禁鸦片,为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而采取的各种禁烟措施就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对他所主持领导的虎门销烟拍手称快,“人间黑雾沉于海,天上红霞化作堤”,便是对禁烟运动的赞美之词,表达了广大人民的喜悦之情。英国侵略者在中国土地上烧杀抢掠,激起人民无比愤慨。1841年5月底,广州三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