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化石

北京的化石
北京的化石

2010-01-27 08:55:32来自: 大眼镜(譬如磨镜,垢尽明现)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遗骸及其活动的遗迹和遗物。按其保存特点,可分为未变实体化石、变化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等类型。这些化石既具有指示古代生物生存及环境演变的科学研究价值,同时又有旅游观赏功能,是一种珍贵的风景石。北京地区蕴藏有丰富的生物化石资源。

①微古植物及藻类化石。这种化石主要存在于北京十三陵地区中、上元古界地层中。该地层的研究最早始于1869年F·V·李希霍芬在南口等地的调查。至1922年A·W·葛利普在南口灰岩中首次采到ColleniaCylindrica和Csinensis叠层石化石。1923年地质学家田其■进一步研究了南口关沟剖面中的微古植物化石和藻类化石。以后又通过大量调查,分别在中、上元古界雾迷山组和杨庄组地层中发现了含沥青质密波纹藻叠层云岩和柱状藻叠层云岩,其中有以假裸枝叠层石-杯叠层石-锥叠层石为代表的巨厚藻礁系和主要由球形、椭球及丝状的单细胞藻类组成的藻席微生物化石群。这些多种形状的化石,均是古代藻类活动的遗迹。此外,在龙门涧张公洞附近厚层白云质灰岩的光滑表面上,也找到了大量藻类叠层石化石,它们不仅结构清晰,而且非常美丽。如果切开其石头,纵切面上便呈现出筒状、横剖面上呈现出规则的同心圆状图案。据研究,它们是生长在距今10亿年以前浅海中的群体生物遗迹。

②大灰厂一带化石群。大灰厂地处丰台区山前带,其内分布有奥陶系灰岩、白垩系东狼沟组和大灰厂组地层以及第三系长辛店砾岩等岩层。地质学家曾在白垩系和第三系地层中,先后发现了几个化石群:一是白垩系东狼沟组层中的小型腹足类、双壳类、微体化石介形虫、鱼类鳞片和骨板以及孢粉等化石;二是大灰厂组地层中的腹足类、双壳类、叶肢介、介形虫、昆虫、鱼类等化石,其中包括

着名的热河生物群典型化石--狼鳍鱼、东方叶肢介、三尾拟蜉蝣等;三是老第三系地层中的淡水腹足类、哺乳类、鱼类等。这些化石对研究各地层特征和地质时期的古气候、河湖相环境变迁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③下苇甸-丁家滩地层三叶虫化石。为了解决北京西山寒武纪地层的划分问题,许多老一辈地质学家特别重视对门头沟区下苇甸-丁家滩地层剖面的研究。1934年张文佑、李唐泌等首次在该地层中发现了大量三叶虫化石。三叶虫是前寒武纪初期出现的一种节肢动物,至晚寒武纪它已进入鼎盛阶段,志留纪以后逐渐衰亡,到二迭纪末完全绝灭。其种类全世界达1万种,在我国也有1000种以上。这种动物化石,对划分早古生代地层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同时又有观赏和珍存价值。

④灰峪石炭-二迭系地层化石群。灰峪位于门头沟区东部,军庄之北,这里因发育有典型的上古生界石炭-二迭系剖面,为许多着名的中外地质学家所注目。他们经过多次考察,先后在灰峪采石场及东山梁的中上石炭系泥质灰岩中,发现了含有丰富的方格长身贝、石燕、海百合茎、珊瑚及舌形贝(海豆芽)的化石群。在石炭系、二迭系砂页中,找到了距今2~3亿年前的大量上古生代陆生植物化石,如脉羊齿、楔羊齿、科达树和鳞木等。此外,在灰峪村北属裂隙堆积的红粘土中,还发现了众多的大型哺乳动物化石和啮齿动物化石,如贾式獾、次兔等,共有20种。这些化石保存很好,既有区域地层对比意义,又有一定的欣赏价值。

⑤周口店太平山北坡珍贵的啮齿类化石。在房山区周口店太平山北坡,曹伯勋等科学工作者在考察中发现了一批珍贵的啮齿类化石,其种属包括艾克氏变异仓鼠、拟变异仓鼠、翁氏野兔和姬鼠等。艾克氏变异仓鼠化石过去在陕西洛川黄土底部曾发现过,古地磁年龄为240万年B.P而周口店太平山的同一鼠类化石则产于第12地点和18地点,按华北区第四纪哺乳动物演化历史推算,它应属更新世晚期地层(距今73~92万年),从而建立了太平山组下更新统标准剖面。

⑥延庆下德龙湾木化石。在延庆县千家店乡下德龙湾侏罗系后城组砂页岩地层中,发现了北京地区唯一的硅化木化石群。所谓木化石,乃指已被石化了的植物的次生木质部,其物质成分多为氧化硅、方解石、白云石、鳞灰石、褐铁矿等。这些木化石大多垂直地面出露,在方圆几平方千米范围内,约有40多株,最大的直径2.5米,小的有几十厘米,一般为0.5~1.0米。木化石露出地表的高度和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高出地表近2米,有的则刚刚露出地面;有的颜色为灰白色,有的则呈现灰色和褐色。在木化石的横断面上,可清晰地看到一圈圈规则美丽,疏密相间的年轮;在纵断面上,又可看到细微的纵向纹理和凹凸不平、厚约1厘米左右的化石树皮。经专家鉴定,这些木化石大多是裸子植物中的松柏类,至今已有1亿3千万年历史了。那时,由于燕山运动,火山喷发,成片的森林被埋入地下,在缺氧高压环境中,含有二氧化硅的地下水慢慢渗透到树木的内部,二氧化硅的分子置换了树木的有机质成分,树木的结构保存下来,有机质消失了,变成了木化石。随着地表抬升,木化石露出地表,形成了今天的出露状况。下德龙湾木化石,出露面积之大、数量之丰富、树木直径之粗在全国都是少见的,现在这里已开辟为旅游点。

⑦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化石。本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房山周口店龙骨山,发现了“北京人”头盖骨、牙齿化石及其生活遗址。以后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断续发掘,先后出土了距今10万年的“新洞人”和距今1~2万年的“山顶洞人”头骨及牙齿化石。与之同时出土的还有100多种脊椎动物化石。周口店猿人遗址无疑是一处丰富的世界早期人类文化宝库,它证明40~50万年前,人类已发展了狩猎大动物的行为,并把人类控制用火记录推到了40~50万年以前,对研究人类的起源,对我国第四纪地质研究的发展和完善都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周口店猿人遗址现被联合国列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地。

------------具体化石的分割线----------------

【叠层石】

它是古代蓝绿藻和多细胞藻丝组成的低等植物。由一个富藻层和一个富沉积层构成一个基本层,许多基本层叠在一起构成叠层石。北京昌平十三陵地区是中外闻名的中、上元古界标准剖面之一。从德胜口水库开始,经过德胜口——九龙泉,经萃花山、小宫门东山、虎山、德陵北沟、苏子山到龙山东坡,都有中上元古界地层分布。中、上元古界是藻类繁盛的时代,在海洋中大量造礁,形成叠层石。因之,在十三陵地区可以采到各种叠层石化石。京郊凡有中、上元古界地层分布地区,也都可以采到叠层石化石。

【三叶虫】

它是古代生活在海洋中的节肢动物。三叶虫有许多种属,基本特点是全身可分三部分:头、胸、尾。头部作半圆形或方形,头鞍分节,有眼、颊沟和颊刺。胸部分成十多节,有轴部和肋部之分,有背沟和肋沟。尾部也有几节,有尾缘、尾刺。出产于我国各地寒武系地层中。北京永定河沿岸下苇甸一带分布有下古生界寒武系的昌平组豹皮灰岩,馒头组紫红色砂页岩,毛庄组砂页岩夹薄层灰岩,徐庄组砂页岩夹灰岩,张夏组鲕状灰岩,崮山组和长山组灰黄色泥质灰岩和竹叶状灰岩,凤山组泥质条带灰岩,这些岩层中均含有丰富的三叶虫化石,如莱得利基虫、古油节虫、德氏虫、雷氏虫、蝙蝠虫、蝴蝶虫、高骊山虫等各种三叶虫都有机会采到。

【角石】

角石是海生头足类动物。它的生物构造分壳体,管壁、内体管和体室、外壳上有生长线、纵纹、环纹、突起等壳饰。有直角石与珠角石之分。主要分布在奥陶系石灰岩中。京郊下苇甸可采到角石化石。

【羊齿植物】

羊齿植物属裸子植物蕨纲。是生长在距今2—3亿年期间的上古生代陆生植物。永定河南岸的野溪一带砂页岩中可以采到羊齿植物化石。还可采集到芦木、鳞木和轮木化石,均为石炭——二叠纪时期重要的造煤植物。在门头沟地区的九龙山,是西山著名的大向斜之一,山体由侏罗系地层构成。侏罗纪是又一个聚煤时期,其中的上、下窑坡组,龙门组的砂砾岩、泥岩中可以采集到蕨类、银杏、苏铁和松柏类植物化石。延庆下德龙湾的白河北岸的低山谷地有一处木化石公园,这里的地层是侏罗系后城组砂砾岩、粉砂岩和页岩,盛产木化石,化石集中在北部分水岭地段,南部则分布零星。木化石高低不一,外形各异,横截面呈规则、完整的同心圆状,黄褐与白色纹理相间,树茎外观与现代树茎干相近。有一株巨大木化石截面直径2.5米,高约2米,是木化石公园中木化石之冠。

【狼鳍鱼】

狼鳍鱼属鱼类中的硬骨鱼亚纲(内骨骼部分地或完全地硬化成骨)。北京西山大灰厂——坨里一带是北京地区独一无二的白垩系沉积盆地。在这个“盆地”

的东狼沟组紫灰色火山碎屑岩及沉积岩中,可以采集到狼鳍鱼化石。化石鱼形体小,呈长纺锤形,上下颌骨有小而尖的牙,背鳍与臀鳍相对,尾正形,鳞片细小。在大灰厂组的黄色、黑色页岩及砂砾岩中,含狼鳍鱼、东方叶肢介和三尾拟蜉蝣等三种主要化石,称热河动物群。这是分布很广泛的动物群,我国东北、华北、西北、江浙以及蒙古、原苏联亚洲部分都有分布。

【动植物化石】

北京地区蕴藏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资源,它对研究古代生物生存及环境演变具有科学价值,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观赏性,是一种珍贵的资源。除前述之鱼化石、木化石外还有:

微古植物化石及藻类化石:主要存在于昌平区十三陵地区中、上元古界地层中。有南口关沟剖面中的微古植物化石和藻类化石;以及在中、上元古界雾迷山组和杨庄组地层含沥青质密波纹藻叠层云岩和柱状藻叠层云岩中,以假裸枝叠层石—杯叠层石—锥叠层石为代表的巨厚藻礁系和主要由球形、椭球及丝状的单细胞藻类组成的微生物化石群;此外,在龙门涧张公洞附近厚层白云质灰岩的光滑表面上,也有大量藻类叠层石化石,不仅结构清晰,而且非常美丽,如切开石头,纵切面上呈现筒状、横剖面上呈现规则同心圆状的图案。

大灰厂化石群:大灰厂地处丰台区山前带。在白垩系东狼沟组地层中有小型腹足类、双壳类、微体介形虫、鱼类鳞片和骨板以及孢粉等化石;大灰厂组地层中有腹足类、双壳类、叶肢介、介形虫、昆虫、鱼类等化石,其中包括狼鳍鱼、东方叶肢介、三尾拟蜉蝣等;老第三系地层中有淡水腹足类、哺乳类、鱼类等化石。

灰峪化石群:灰峪位于门头沟区东部。在灰峪采石场及东山梁的中上石炭系泥质灰岩中,含有丰富的方格长身贝、石燕、海百合茎、珊瑚及舌形贝(海豆芽)的化石群;在石炭系、二迭系砂页中,有距今2~3亿年前的大量上古生代陆生植物化石,如脉羊齿、楔羊齿、科达树和鳞木等;此外,在灰峪村北属裂隙堆积的红粘土中,还有众多的大型哺乳动物化石和啮齿动物化石,如贾式獾、次兔等。化石保存很好,有一定的欣赏价值。

啮齿类化石:蕴存在房山区周口店太平山北坡更新世晚期地层中,距今73~92万年,其种属包括艾克氏变异仓鼠、拟变异仓鼠、翁氏野兔和姬鼠等。

三叶虫化石:大量赋存在门头沟区下苇甸—丁家滩地层中。三叶虫是前寒武纪初期出现的一种节肢动物,至晚寒武纪它已进入鼎盛阶段,志留纪以后逐渐衰亡,到二叠纪末完全绝灭;此化石对划分早古生代地层具有重要示意,同时亦颇

具观赏价值。

【北京玉石】

◇京白玉,又称晶白玉,昔称硬水玉,出自北京市门头沟区。京白玉属石英岩类玉石,石质致密细腻;颜色均一,多为纯白色,有的带有微蓝、微绿、灰等色调,无杂质;经抛光后,光泽油润,酷似羊脂玉。可用于雕琢玉器、首饰。

京白玉是由石英小颗粒组成的岩石,赋存于震旦纪地层中。石英含量在95%以上,石英粒径一般小于0.2毫米。摩氏硬度约为7,密度 2.64~2.66克/ 立方厘米,折射率1.54,半透明至微透明,半油脂光泽,性脆,断口处有颗粒状。质差者有砂性特点,质优者具有晶石亮度特点,但不如羊脂玉滋润。

◇京黄玉,又称京黄岫玉,出自北京市十三陵老君堂。京黄玉为蛇纹岩类玉石,玉质细腻,呈淡黄色或黄色,质优者呈美丽的柠檬黄色。

京黄玉由蛇纹石组成,赋存于接触变质大理岩中。历史上开采情况不明,二十世纪60年代有过开采,由于蕴藏量较少,现已停采。

◇京粉翠,又称桃花玉、桃花石、西湖石、粉翠,出自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西湖村的西侧。该石矿物名称是蔷薇辉石,化学成分为(Mn,Fe,Mg,Ca)SiO3,粒状或块状集合体,常呈致密块状。摩氏硬度5.5~6.5,比重3.5,折射率约1.73,不透明至半透明;颜色有浅红、粉红、紫红、褐红等色,偶有黄或无色,其上有黑色斑点和细脉分布,黑色是由锰质氧化所致,可构成多种风景图案;常用于制作玉雕品。

京粉翠的透明单晶体为珍贵的宝石,块状的则以色艳而又致密坚韧者为佳,有时含有白色的方解石、石英等。其中由蔷薇辉石与石英组成者,粉红色蔷薇辉

石如花瓣散落在乳白色半透明石英之间,亦称红白花京粉翠,有“白地桃花染”和“粉地白花染”之分,尤以两种颜色对比清晰为优。

【潭柘紫石】

潭柘紫石,又称潭柘寺石、谷称紫石,出自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镇西部的高山上。该石属红柱石铁、泥质板岩,形成于距今2.6亿年前二叠纪红庙岭组地层中,质地细润,颜色深紫,间有绿色条纹,亦是制作砚台的上乘原料。

潭柘紫石与端、歙砚石料同属一大类,由于其红柱石代替了石英,研出的墨汁更加均细光亮。成砚称潭柘紫石砚,或潭柘寺石砚、潭柘寺砚、紫石砚,为中国明、清两代的一种宫廷御砚。石质细腻,晶莹温润、研之无声、易于发墨,具有不吸水、不耗墨、不损笔毫等特点,堪与端砚媲美。

北京故宫太和殿宝座基石,乾坤殿的铜龟,铜鹤底座以及乾隆花园九根石柱都是紫石建筑,紫石砚也曾是皇家的贡品。

【永定河石】

永定河石,又称北京卢沟石,出自北京市西南永定河。该石属河卵石,磨圆度较好,有红、黄、绿、蓝、黑、白、紫等颜色,其矿物成份有玉髓、碧玉岩、燧石、石英岩等多种。品类有图纹石、也有造型石。

永定河旧称卢沟河,现已断流,沉积着的砾石层厚度约60米,卵石资源丰富。其中玉髓类卵石富含二氧化硅,质地坚硬,构成图案者晶莹剔透,意境深远,但蕴藏量较少。石英岩类卵石,因原生岩中有石英脉贯入其中,常形成飞瀑、流泉、动物等自然景致。砾岩类卵石,具有自然花纹,形成独特的景观,似如雪花石等。有些原生岩因铁锰等矿液侵染,经风化及水流侵蚀后,形成独特的似黄山云雾,寒夜古寺等图纹。永定河图纹石色彩秀丽,纹理维妙,呈景自然逼真;造

型石或似人状物,或妙在似像非像之间,独具特色。

【鱼化石】

鱼化石,出自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鱼岭。该石为淡水鱼化石,大多鱼体、鳍的形状完整无缺,有的还保留着鳞片。鱼化石一般约15~25厘米长,最短的6厘米,最长的有40厘米。鱼化石品种有短头鲃、席提刺鲃、云南鲃、四川鲃,后两种属现生种。

鱼岭在猿人洞西南约1.5公里处的一个山梁上,因发现鱼化石而得名。鱼化石产地是一个澡盆状的石灰岩洞穴,长21米、深10多米,高出周口店河床60多米,堆积层由黄色成层的细砂岩和红褐薄层粗砂及小砾石组成,鱼化石多蕴存在中下部早上新世时沉积的黄色成层的细沙岩中,有的重叠在一起,分布稠密。

【钟乳石】

钟乳石,主要出自北京市房山区张坊十渡屏幕山一带。该石是在石灰岩溶洞中经漫长地质历史和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晶莹剔透,绚丽多姿,造型奇绝,或精妙、或伟岸、或玲珑,极具观赏价值。

屏幕山有众多的岩溶洞穴群,山洞内神秘清幽,厅堂深邃广布,暗河纵漫,有的水旱洞连通。洞中钟乳石、石笋、鹅管、莲花等沉积物品类齐全,象形状物,巧夺天工。管状而中空的钟乳石,其长尖部份又称“钟乳鹅管石”。

【西山石】

西山石,出自北京市西山,《素园石谱》有记载。

北京西山古称"太行山之首",又称小清凉山;属于太行山余脉,南起拒马河,北至关沟;历房山、门头沟、石景山、昌平等区县,永定河(古称无定河)贯穿

其中。

【拒马河石】

拒马河石,出自北京市房山区拒马河中。该石属河卵石,多为硅质岩或硅质灰岩,摩氏硬度一般在5~6;石上纹理明晰,对比度高,经河水长期搬运磨蚀后,有些石肤松软部位呈明显的溶蚀痕迹,水洗度较好。

拒马河古称涞水,发源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境内,从太行山谷奔腾流入北京房山。在房山区境内,拒马河约有30多公里,河谷拐了10个湾,人称十渡。此段河床时宽时窄,两岸峭壁奇峰连绵,河床中有约60米厚的卵石层。

【京密石】

京密石,出自北京市近郊山区密云县干涸的古河道内。该石是由岩块经流水剥蚀和冲磨而形成的卵石,棱角圆浑,外形千姿百态,造型奇特、色彩美丽,石表风化轻微,石浆石皮较好,稍光滑,自然颜色和画面较清晰,石上纹理粗犷豪放,呈现出山水风光、动物植物等图案。

京密石与金海石的形成年代、地质结构和矿物成分大致相似,但硬度略高于金海石,京密石的成分多为钙质石炭岩、方解石、钙镁质白云岩的碳酸盐及石英岩、硅质岩。其中硅质岩者坚硬细腻、光洁滑润。而单色卵石的成分多为以二氧化硅为主的硅质或硅酸盐,其质地尤为细密、坚硬。石中筋纹主要以方解石脉、石英脉、铁质脉等构成。并有部分玛瑙质卵石。

京密石有图纹也有单色、有平纹也有凸纹。其颜色主要由所含的致色元素和带色矿物种类的状态及含量决定。图纹卵石多为风化过程中的次生染色,石体五颜六色,主要致色因素是亚铁和高铁离子,构成平纹卵石的褐色、棕黄色、暗红色风化纹晕,凸纹卵石之凸纹亦是亚铁及部分高铁离子的风化染色所致。单色卵

石则多为原生色,以景观和象形为主,颜色有红、黄、兰、绿、紫、白、黑等,色泽深浅不一,也有黄、黑相间的染色膜或色晕等。

京密石蕴存于古河道十余米深的沙层中,近年采沙者取沙后,大量的卵石沿附近河道堆积长约十几公里,亦为京密石的采集地。

【上水石】

上水石,出自北京市房山区西南部的十渡。该石状似蜂窝,上面有大小不一的孔穴,吸水性较好,采回后把外表的黄泥冲涮洗净,石上可栽树植草,是制作山石盆景的佳材。

拒马河畔的十渡乡,距京城约100公里。从张坊至平峪,拒马河蜿蜒奔流,沿途要过桥渡水十次,十渡因此得名。十渡为岩溶峰林和河谷地貌,两侧崖壁连绵,奇峰峻美。一渡位于东端的张坊,顺流而下过二渡渡桥,在千河口的五指山一带的山坡上,遍地都是上水石。

【汉白玉石】

汉白玉石,出自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高庄、石窝等地。该石属沉积变质型大理岩,质地细腻、洁白温润,内含闪光晶体,熠熠生辉,是一种具有观赏性的建筑和雕刻材料。高庄、石窝汉白玉矿,开采历史悠久,从元末明初至今已有六七百年。

高庄和石窝地处低山丘陵带,地层产状平缓,矿层位于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第二段下部,共有两个含矿层,7个矿体,长约790~1190米,平均厚度0.7~1.63米。白云石大理岩,即为汉白玉,质地优良,颜色较浅,色泽纯正,色调和谐。另有灰质白云石大理岩的"艾叶青"和含藻类化石灰质白云石大理岩"螺丝转"两个品种,其品质也具有洁如流云、润如羊脂等观赏特性。

【木化石】

木化石,出自北京市延庆县千家店镇下德龙湾。该石大多垂直地面出露,最大的直径2.5米,小的有几十厘米,一般为0.5~1.0米。颜色有灰白色、灰色和褐色。其横断面上,有清晰地一圈圈规则美丽、疏密相间的年轮;在纵断面上,有细微的纵向纹理和凹凸不平、厚约1厘米左右的化石树皮。

下德龙湾木化石大多是裸子植物中的松柏类,保存在下德龙湾侏罗系后城组砂页岩地层中,至今已有1亿3千万年历史。那时成片的森林由于燕山运动及火山喷发被埋入地下,在缺氧高压环境中,富含二氧化硅的地下水慢慢渗透到树木的内部,二氧化硅分子与树木的有机质成分进行置换,而树木的结构则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变成了木化石,随着地表抬升,木化石又露出地表。下德龙湾木化石,在方圆几平方公里内,出露的约有40多株,有的高出地表近2米,其出露面积之大、数量之多、树径之粗在国内都较为少见。

【京西菊花石】

京西菊花石,出自北京市西山红山口菊花石沟及周口店等地。该石基底为黑色炭质板岩,花瓣由束状、放射状灰白色红柱石矿物组成;花形较小,质地灰黑,松疏,花瓣为紧密放射状;呈灰白色、褐色或浅红色;玻璃光泽,摩氏硬度6.5~7.5,风化后稍低,比重3.16~3.20。

京西菊花石是红柱石菊花石,存在于红柱石岩中。红柱石(A12SiO5)是变质岩,产于石炭——二迭系炭质页岩与侵入岩体的接触带上,在地质学中属接触变质成因而非沉积成因,主要为富铝岩石(如页岩、高岭土等)分解再结晶而成,单晶体呈柱状,横切面近于正方形,集合体呈放射状。西山地区所产的红柱石质地很好,且红柱石的柱状集合体还常呈放射状形如菊花的花纹,奇特别致。

【燕山石】

燕山石,出自北京市房山区燕山。该石主要是指产于燕山的灰岩、白云质灰岩类奇石,如云纹石、虎皮石、燕石卵等,其中以云纹石、虎皮石更具特色,亦较为常见。

云纹石,也称折带石,呈灰黄色或灰白色,石肌颇多皱折,脉络纹理凹凸参差,如行云流水,或成云层,或成壁画,色调逼真,造型古朴凝重,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尤其适宜作盆景。云纹石的原岩为灰岩或白云质灰岩,且分层性较好,在地质构造变动过程中,表面薄层岩石受挤压而褶皱变形,呈现云层缎锦状的效果,故也称云锦石。云纹石石源较少,在河北省涞水县一带也有分布。

虎皮石,呈灰黄、灰蓝、黄蓝相间等色,貌似虎皮,故名。石体多棱角,形状变幻丰富,常形成突兀险峻的峰峦景观或逼真生动的鸟兽形象等,颇具观赏性。虎皮石的原岩为白云质灰岩,质地坚硬,常有方解石脉和燧石条带充填,经流水的长期冲刷浸蚀,发生差异风化,使其形成尖利脆薄的棱角和千姿百态的造型。虎皮石在京郊房山、门头沟和昌平等地均有分布。

燕山地质结构异常复杂,具备典型喀斯特钟乳岩地层,更有石灰岩层和石英岩、千页岩、板岩、海蚀岩、沉积岩等,赏石资源非常丰富。燕山所产的石种甚多,有几十类,包括瓦井石、黄蜡石、上万石、雾云石等,也有将其统称为燕山石。各类赏石多见有灰青、褐色、褚红夹青、纯白、青灰夹黄等,纹理逼真,富有变化,质感古朴,光泽凝重,其形态极为丰富,以象形状物者较为多见。

【轩辕石】

轩辕石,又名北辰石,出自北京市平谷区东北燕山南麓的丘陵地带。该石质地坚密,纯正细腻,含铁量高,坚硬如铁;多呈浅灰微绿、灰赭色调,古色古香;通体遍布小龟裂纹,呈凹凸不平的"鳄鱼皮"状结构;外表古朴雄奇、浑厚沉稳,

质素纯净,石体有形态各异的众多沟裂洞窍;造型变幻多端,巍峨雄浑,有的状如山峦,群峰峻拔,重峦叠嶂,突兀险峻,有的形似高原,台高壑深,古堡楼阁,雄浑凝重,还有的象各种动物,灵动活泼。轩辕石兼具瘦、皱、漏、透于一体,朴掘成趣,大者可置于园林庭院,小者可置于文房几案,自然成景,其状如山峦者也是制作山石盆景的佳石。此石最初发现于庙山,因山上有座轩辕庙,故名轩辕石。

轩辕石为硅质灰岩,肌理缜密,原岩在风化破裂后,孕育于红粘土中,经水浸溶蚀后多皴皱沟壑、孔洞纵横,因含铁成分高,裸露的岩石表面有黑色豆状小突起的铁质凝聚体。轩辕石外表古朴,色如铁锈,石形奇特,体态玲珑;肖形状景,状物类形,皆神韵动人。轩辕石一般都在岩石、土石缝中,需揭土才能挖得。

【金海石】

金海石,出自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下游一带的峡谷河床中。该石属卵石类图纹石,质地坚硬,形体完美,成浑圆和各种形状,色彩艳丽,多呈黄褐或浅红等色,纹理丰富,构成的画面生动、独特,格调高雅,清新明快。

金海石的原岩是十几亿年前的石英砂岩类岩石,在远古时代受火山岩浆中含铁、锰矿液侵染、渗透而使高价铁和低价铁间隔分布,经漫长的风化而碎落江河,被不断翻滚运移、水冲磨砺形成褐黄色、暗红色、黑褐色、墨色、红紫色等色彩丰富的卵石。其褐黄色、暗红色多数呈现群峦叠翠的山峰、谷崖、湖浪等。黑褐色、黑色的纹理则有古柏、山川草花、森林湖泊、人物动物等。

金海石纹理纵横交错,变化万千,多呈山峦叠嶂或水浪汹涌等气势磅礴的山水画卷,但也不乏风拂秋草、天鹅顾影等清幽寂静的图案。画面浓淡相宜、虚实相生、疏密得体,纹理清晰细腻,布局参差极富变化。金海卵石多需进行打磨抛光,才能显现出美丽的纹理。

金海石因产于金海湖一带而得名。另外也有叫独勒石的,因在独勒河也曾经采过这种石头。

【房山太湖石】

房山太湖石,也称北太湖石,出自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地区。该石为石灰岩,形状大体和南方太湖石相似,具有太湖石的涡、沟、环、洞的变化。容重比南方太湖石大,扣之无共鸣声,多密集的小孔穴而少有大洞,体态麟峋透露,质地坚硬,一般用作修筑叠石假山。

北京房山区蕴藏着丰富的太湖石,大部分埋在土层里,因红色山土的作用,新开采的多呈土红色、橘红色、土黄色,日久后表面带些灰黑色。质地不如南方太湖石脆,有一定韧性。外观比较沉实,浑厚雄壮,和南方太湖石外观的轻巧、清秀、玲珑有明显区别。

----------------------------------------

大自然造物主在门头沟创造了丰厚的物产资源,据有关部门统计,已探明的主要矿藏有煤、石灰石、页腊石、玄武岩、玉石、塑性粘土、金、银、石棉、铁、铜等20多种,矿产地70余处。其中煤炭储量最大,叶腊石和潭柘紫石在全国最有特点。近年来以煤炭、石灰石和砂石开采为代表对北京的建设起了极其重要

的作用。

门头沟区地层主要由震旦亚界的蓟县系和青白口系,下古生界的寒武系、石炭系、二迭系,上古生界的侏罗系和第四纪的马栏组、百花山冰期堆积所构成。经过漫长的地质变迁,境内形成了多种类型的矿床,现已探明的有:煤炭、石灰岩、玄武岩、辉绿岩、陶粒页岩、耐水粘土、大理石、花岗石、紫砚石、白云岩、硅石、白花玉、紫页岩、石棉、冰洲石、天然石板、煤歼石、铜、锌、铝、铁、金、银等等。其中以煤、石灰石储量大、分布广。

★煤炭:无烟煤北京市含煤面积1125平方公里,永定河大峡谷一带占近700平方公里。累计探明煤炭资源27亿吨,约三分之二埋藏在大峡谷附近。北京是全国五大无烟煤产地之一,位于大峡谷的门头沟区是北京最重要的煤产区,已累计生产2亿吨。门头沟自辽、金时期就开采煤炭,用于龙泉务磁器烧造。明、清时期“京城百万之家,皆以石炭为薪”,门头沟以生产煤炭,供应京城炊爨之需,而享有盛名。永定河大峡谷的煤产生于3.5亿年-2亿年前的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和1.3亿多年前的侏罗纪。是蕨类植物和恐龙繁荣的时代。古人有“西山石为薪,黝黑惊射目”的诗句,说的是门头沟盛产煤炭。在北京的发展过程中,它为人民带来温暖和光明,它和水与粮食一样,都是京城的命脉。

★石灰石:人们说,京西门头沟是“黑、白”两道,黑的是煤,白的就是石灰。大峡谷的奇峰秀水之间见到最多、最普遍的是石灰岩,最俊秀、最雄伟的山是石灰岩山脉。大峡谷内的石灰岩用途广、储量多,品质好。据不完全统计,列入国家矿产储量表的熔剂用石灰岩矿区6处,占北京市总保有储量的67%,储量列全国第15位;电石用石灰岩3处,占北京市总保有储量的75.2%,储量列全国第十三位。野溪和鲁家滩熔剂用灰石矿一直是首钢的原料供应地,50多年来为北京市的冶金工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白云岩:冶金用白云岩分布于下苇甸、鲁家滩一带,矿层为寒武系昌平组,适宜与主要矿产熔剂用石灰岩综合开采利用。冶金用石英矿体为脉状,矿石质量稳定,符合铁合金二级品要求,鲁家滩村曾开采矿石。供应北京市的冶金企业。

★花岗岩:主要分布于沿河城一带,有白羊石虎花岗岩体、鸽子坨花岗岩体、碾台花岗岩体等。颜色有浅红、斑黑、奶白。这里花岗岩石已有数十年的开采历史,大块毛石用于港口建设,板材正在源源不断供应首都市场。

★玄武岩:主要分布在门头沟至潭柘寺的南大岭一带。玄武岩有广泛的用途。可以做“玄武岩铸石”,这种铸石具有一般金属不能达到的耐磨、耐酸和耐碱性能。玄武岩铸石用于代替钢材、合金材料及橡胶。铸石管可作为化工的输气、输液管道以及供水管道等。

★潭柘紫石:它是北京地区特有的古老岩种。它的产地在潭柘寺镇西部的高山上,这里至今矗立着明代刻石,上书:“内官监紫石官塘界”,落款:“钦差。提督马鞍山兼管理工程太监何立:”早在明代,这里已经是宫廷生产紫石的窑场,由钦差大臣督办采石。北京故宫太和殿宝座基石,乾坤殿的铜龟、铜鹤底座以及乾隆花园九根石柱都是紫石建筑。可见,紫石是宫廷钟爱的建筑材料。

★紫石细润,扣之,声似金钟,抚之,如婴儿肌肤,颜色深紫,间有绿色条纹,是制作砚台的上乘原料。传说明代在京西采石的钦差大人,精选紫石料让工匠雕刻成砚台进贡皇上。砚台凝重典雅,紫光习习,若紫气东来,顿时龙颜大悦。从此潭柘寺紫石塘便成了宫廷采石场,紫石砚也就成了皇家的用品。现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清古砚中就有一批潭柘紫石砚。

经科学鉴定,潭柘紫石属红柱石铁、泥质板岩,形成于距今2.6亿年前二叠纪红庙岭组地层中,石料原岩为铁、泥质板岩,与端,歙砚石料同属一大类。由

于其矿物组成略有不同,红柱石代替了石英,使研出的墨汁更加均细光亮,有些性能超越端、歙两种名砚。

潭柘紫石的重新发现,使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清紫石古砚珍品有了明确的“出身”,丰富了北京地区特种矿产资源品种,为古砚家族增添了新的光彩。潭柘紫石的开发已列为北京市的星火计划。使潭柘紫石砚这个古老的砚种焕发了青春。

潭柘紫石砚继承明清古砚风格,造型古朴典雅、经着名书画家朱学范、赵朴初、启功、肖劳、董寿平等试用鉴评:潭柘紫石质地细腻、晶莹温润、研之无声、易于发墨而且经久不干,具有不吸水、不耗墨、不损笔毫等特点。启功先生挥毫赞曰:“巧斫燕山骨,名标潭柘寺。发墨最宜书,日写千万字。” 潭柘紫石砚现在已经成为国内外收藏珍品。

★叶腊石:白色,微带浅黄或浅绿,玻璃光泽,质地较软,具有油脂感。产地在九龙山向斜南,潭柘寺镇阳坡元、赵家台村一带。出露于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及侏罗系底部辉绿岩等地层。旧社会叶腊石主要加工成石笔,和石板配合使用,当作小学生的书写工具。现在叶腊石可以做高级耐火材料、陶瓷等,是合成金刚石的坯料,橡胶工业、糖果工业的添加剂。门头沟是全国重要的叶腊石产地,也是全国人造金刚石坯料的主要供应地。

★铁矿石:铁矿形成于元古代中晚期,约10亿年前,分布在大峡谷段永定河最大的支流清水河流域齐家庄、清水、青白口、下马岭、碣石、大村等地。有赤铁矿、磁铁矿、褐铁矿床,有的伴生铜锌等矿物。从古代就有小量开采。

★金、银矿石:金、银矿蕴藏在优美的珍珠湖畔,金矿产于含金黄铁矿化白云岩中,含金品位可达工业品位。

明代,位于珍珠湖东南的珠窝村曾经自发采矿炼银,现在山上还有当年开采的数十个矿洞。当地流传着“珠窝的砂,碣石的土,一两能出一钱五”,说明当时炼银有很大的吸引力。朝廷要强行收税,村民武装抗税。民谚有曰:“一进珠窝港,只听叮当响,夜里煅兵器,白天炼银两。”后来,朝廷的军队镇压,男人被杀死在爷爷峖,女人被杀死在奶奶坨。民谚:“爷爷峖,奶奶坨,鲜血流入大浑河(永定河)”.村民奋起反抗,将军在慌乱中滚落山下,他的印和宝剑掉到永定河中,传说剑和印化作了顽石,现在是珍珠湖的一处重要景观。这是当地流传很普遍的一段悲壮故事。

★青石:是古代建筑中最常见的建筑材料,用于古代建筑的墙基石、墙腿石、腰线石。位于大峡谷出口一带的门头沟永定镇石厂村明代是京城重要的青石产地。卢沟桥附近《宛平城修城记》碑中记述“使用马鞍山石厂条石六百六十四丈,每丈价银八钱六分;高出其他石厂六成。金代修卢沟桥,明代建故宫、十三陵都使用过这里的青石。现在永乐年间的石厂界碑、万历年间的采石开塘碑还矗立在石龙山上。

★板岩:建筑用板岩主要分布于永定乡的卧龙岗--王平村一带。岩石结构致密均匀,劈分性好,能劈成薄而平整的石板,表面光滑,吸水性低,有足够的硬度和韧性,具天然美。明清的四合院,过去比较讲究的古建筑都采用石板作房顶建材。现在主要用于高级建筑地面、墙壁装饰材料,出口到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国际市场享有声誉。

植物活化石 《活化石》nbsp;nbsp;教学设计二

植物活化石《活化石》nbsp;nbsp;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动物意识。

课时安排两课时 设计思路 学生对化石的知识了解不多,但是对大熊猫比较熟悉。这篇教学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进一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的同时,呼唤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物的意识。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走出教室,走出校园,查阅有关古生物资料,扩展自己的视野,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识字、阅读,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探究发现,引发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 课前准备 1. 做课件和头饰。 2. 制作各种生物形状的生字卡片。

3. 师生一起搜集有关古生物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播放课件,激趣导入。 1. 出示课件,向学生介绍一点古代生物的知识,然后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 板书:化石。你见过化石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子的?(师简述化石) 3. 板书:活。化石怎么是活的呢?同学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 边读边圈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认读,如借助拼音认读,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等。 2. 指名读课文。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3. 教师有重点地领读重点句子,相机给予指导。 4. 轮读,让五位学生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5. 选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6. 组内分工读,互听互评。读后说说: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 三、识记生字。

古生物化石鉴定资料

腔肠动物门珊瑚纲(一)四射珊瑚亚纲化石代表 Tachylasma Grabau,1922(速壁珊瑚)小型阔锥状单体,隔壁作四分羽状排列,对部隔壁较主部多。二个侧隔壁和二个对侧隔壁在内端特别加厚,形成棍棒状。主隔壁萎缩,主内沟明显。二级隔壁短,横板上凸,无鳞板。(图4-4,1) Hexagonaria Gurich,1896(六方珊瑚)复体块状,个体多角柱状。一级隔壁伸达中央,横板分化为轴部与边部,轴部横板近平或微凸(图4-4,2)。中一晚泥盆世。 Kueichouphyllum Yu,1931(贵州珊瑚)大型单体,弯锥柱状。一级隔壁数多,长达中心;二级隔壁长为一级的1/3—2/3。主内沟明显。鳞板带宽,鳞板呈同心状。横板不完整,向轴部升起(图4-4,7)。早石炭世。 Lithostrotion Fleming,1828(石柱珊瑚)复体多角块状或丛状。隔壁较长,具明显中轴。横板呈帐蓬状,有的在横板带的边缘有具水平的小横板。鳞板小,鳞板带一般较宽(图4-4,3)。早至晚石炭世。 Wentzellophyllum Hudson,1958(似文采尔珊瑚)复体块状,个体呈多角柱状,具蛛网状中柱。边缘泡沫带宽,泡沫板较小而数目多。横板向中柱倾斜,与鳞板带的界线不明显(图4-4,6)。早二叠世。 Calceola Lamarak,1799(拖鞋珊瑚)单体,拖鞋状,一面平坦,一面拱形。具半圆形萼盖。隔壁为短脊状,位于平面中央的对隔壁凸出。体内全为钙质充填,少数具稀疏上拱

的泡沫鳞板(图4-4, 10)。早—中泥盆世。 (二)横板珊瑚亚纲化石代表Cystiphyllum Lonsdale,1839(泡沫珊瑚)单体珊瑚,外形锥状或柱状。体内充满泡沫板。隔壁短刺状,发育于个体的周边部分及泡沫板上,泡沫板带与兆沫状横板带界线不清(图4-4,5)。志留纪。 无图Waagenophyllum 卫根珊瑚,复体丛状,个体圆柱状,具中柱,横板泡沫状,向中心陡倾,横板带窄。P Polythecalis(多壁珊瑚),块状复体,个体多为不规则的多角状,外壁常部分消失。具边缘泡沫带,泡沫带内缘占隔壁相接处有明显的“内墙”,为隔壁加厚形成。中柱典型,边缘泡沫板凸度大,横板向中心下倾(图4-3,5)早二叠世。 Favosites Lamarck,1816(蜂巢珊瑚)各种外形的块状复体。个体多角柱状,体壁常见中间缝。联结孔分布在壁上(壁孔),具1—6纵列。隔壁呈刺状或瘤状(图4-4,11)。志留纪至泥盆纪。 Hayasakaia Lang Smith et Thamas,1940,emend Sokolov,1947(早坂珊瑚)复体丛状,由棱柱状或部份呈圆柱状个体组成。个体由联结管相联。联结管呈四排分布在棱上。横板完整或不完整,凸或倾斜状。边缘有连续或断续的泡沫带(图4-4,8)。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

三年级下册《鱼化石》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鱼化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勘栩鳞鳍”4个。理解“栩栩如生”“凝视”等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自主地积累句段。 3 了解化石形成的过程,并能把鱼化石的形成过程说清楚。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都听说过化石吧?你们想知道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吗?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化石的诗歌,它是著名作家艾青的作品,向我们讲述了化石形成的过程。先来听一听课文录音,然后想一想你听懂了什么? 2、看鱼化石图片,认识鱼化石。(媒体出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过渡:听完了课文录音,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你听明白了什么? (大致了解:化石是古代的动物变的;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变成的;化石有很高的科学价值等……) 2、初读诗歌,学习生字、词语: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交流。 要点:(媒体出示)“鳞”是前鼻音,书空右半部分的笔画; “鳍”的右边不是“者”字,要看清字形,“鳍”的意思是:鱼类的运动器官。 三、学习诗歌,指导朗读 1、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条鱼是怎样变成化石的。请大家根据黑板上的学习提示,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文,完成练习。(媒体出示) 动物名称变成化石的起因形成化石的经过形成化石的结果小鱼儿恐龙始祖鸟 2、学生讨论,准备发言。(师巡视指导……) 3、选取文中自己喜欢的一段,朗读出来。 (生交流朗读,师帮助归纳总结) 4、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读书,指导他们读出语气,体会当时的恢宏气势和感觉。 (可以选择个人读、接龙读、比赛读、叫号读、领读和全班齐读等形式……) 5、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媒体出示) (1)指导学生理解“旺盛、自由、栩栩如生、动弹、凝视、发挥”等词语的意思,并且将词语放在句子中,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和体会。 (2)小组讨论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进行归纳引导总结。 “旺盛”的意思:生命力强。 “自由”的意思:随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寒武纪化石宝库—清江生物群

19科技 2019年4月8日星期一 一家知名科研机构的实验室团队负责人日前向笔者抱怨:他们的研究需要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可有时候甚至连一个合格的电工都招不到。“由于缺少工程技术人员的支撑,不仅影响研究进度,连实验效果也大打折扣。”据笔者了解,这一现象并非个案。中国科协此前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科研辅助人员与科研人员的比例整体仍然偏低,人员结构不合理、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科研机构中辅助人员尤其是工程技术人员不足,已成为制约科研活动的短板。 就像医生看病离不开影像诊断和毒理分析人员一样,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光有一流的科学家还远远不够。包括工程技术人员在内的科研辅助人员,是科技工作者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研发中的作用不可或缺。随着科研仪器日益更新换代、学科交叉性和综合性不断增强,科学家对各类科研辅助人员的需求更加迫切。只有不同岗位的人员各司其职、密切协作,科研活动才能顺利开展,效率和效果才能更好。 之所以出现科研辅助人员短缺的结构性矛盾,背后的原因有多种。从收入来说,与研究人员相比,科研辅助人员的收入待遇偏低;从职业发展来看,科研辅助人员的晋升空间有限,上升渠道不畅通,职称评定也存在一定障碍;从思想认识来说,科研辅助人员依然有“边缘化”的倾向,甚至被认为是“打下手”。此外,即使有的科研辅助人员在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贡献也很难在成果署名和转化收益上得到体现。 收入少、晋升难、工作不受重视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研辅助工作的质量。为此,国内不少实验团队放弃聘用专职的科研辅助人员,或研究人员亲自上阵,或让研究生“代劳”。这种现象不仅难以保证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度,对研究人员和研究生来说也是一种人力资源浪费。 据了解,在发达国家的科研机构,工程师一类的专职科研辅助人员不仅占比很高,而且技术过硬。德国的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甚至用签终身合同等办法,聘用一些在大公司都很抢手的优秀技术人才。 近年来,我国开始出台一系列政策,提升科研辅助人员的待遇水平。比如在经费管理上,大幅提高了科研经费中的人员费比例,科研辅助人员可按规定标准开支劳务费;在评价方面,尊重和认可团队所有参与者的实际贡献。与此同时,不少高校院所也在探索建立专职科研辅助队伍,打通晋升通道,解决他们职业发展的后顾之忧。 专业的事需要专业的人干。今后科研分工将更加细化,协同创新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凸显。想方设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研辅助人员队伍,为科研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已成为科研活动中一个不容忽略的课题。 实验室少不了过硬的电工 谷 业凯就像医生看病 离不开影像诊断和毒理分析人员一样,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光有一流的科学家还远远不够 当前,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走向深入,对相关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加强创新创业服务?日前,在由中国科协举办的“中国创新创业先锋论坛”上,与会专家就此建言献策。 与会专家表示,提升“双创”服务,要在营造“双创”生态上下功夫。创头条创始人陈志刚说,当前“双创”服务目光集中在创业者和投资人身上,对“双创”服务本身的关注度和支持度仍需提升。“双创”服务不应局限于孵化作用上,还应该发挥好“双创”载体的渠道作用,将政府、企业、行业串联起来,营造关注“双创”的良好氛围。 航天云网副总经理祝守宇说,我国“双创”正从以商业模式创新和消费领域创业为主的1.0阶段,向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和生产领域创新创业为重点的2.0阶段演进。做好“双创”,大中小企业要融通发展,比如大企业应该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方面与创新创业团队加强合作。 与会专家集中讨论了培育服务“双创”人才的话题。陈志刚说,当前的“双创”服务,一定程度上存在“人才倒挂”的现象,比如在一些众创空间,管理服务水平跟不上创新创业人员要求,“双创”服务人才的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现在‘双创’行业需要大量的青年人才,建议高校要为一线的基层创业者提供相关教育培训和服务。”优客工场执行合伙人张鹏说。 知识产权是“双创”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知呱呱创始人严长春表示,当前我国急需既懂技术又懂知识产权法律的复合型、交叉型、实战型专业人才,建议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相关专业人才。 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庆海表示,“双创”服务是“双创”生态的重要一环,当前“双创”服务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全社会应健全服务机制,提升服务能力,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向深入。 营造良好“双创”生态 李斐然 喻思南 ■创新谈 ■科技视点 ■专家观点 图①:清江化石库工作现场。 图②:林乔利虫。图③:清江生物群模拟图。图④:清江生物群发现的新物种。 西北大学供图 ① ③ ④ ② 本版责编:喻思南版式设计:郭祥 历经12个春秋,我国科学家在古生物学研究领域取得一项重大突破——发现“寒武纪化石宝库”。 前不久,西北大学早期生命与环境创新研究团队张兴亮、傅东静等人,在《科学》杂志首次公布他们的研究成果:在中国湖北宜昌长阳地区发现了距今5.18亿年的寒武纪特异埋藏软躯体化石库——清江生物群。 “清江生物群是令人震惊的科学发现!”国际著名古生物学家Allison C ·Daley 在《科学》杂志同期刊发的题为“寒武纪化石宝藏”的评论中指出:“其化石丰富度、多样性和保真度世界一流,科学价值巨大。后续研究将有望填补我们对于寒武纪大爆发的认知空白并解决动物门类起源演化方面一系列科学问题。”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谜至今没有破解 在不到地球历史1%的时间诞生了绝大多数动物门类,曾令达尔文感到困惑 大约5.42亿年前到5.3亿年前这段时间,被科学界认为是寒武纪的开始时间。在这1000多万年时间内,寒武纪地层突然出现了门类众多的无脊椎动物化石;而在早期更为古老的地层中,长期以来却一直没有找到明显的祖先化石。这一现象被称作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简称寒武纪大爆发。 寒武纪大爆发被称为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一大“悬案”,在不到地球历史1%的时间诞生了绝大多数动物门类,曾令达尔文感到困惑。 “要破解寒武纪大爆发的奥秘,除了科学猜想,更需要发现恰当的科学观察窗口——化石库,以找到可靠的化石实证。”张兴亮教授介绍说,1909年以来相继发现的加拿大布尔吉斯生物群、中国云南澄江生物群,就是科学家梦寐以求的珍贵化石库。 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库最早在1909年发现于加拿大落基山脉寒武纪中期的布尔吉斯页岩中,并因此得名。这一化石库长期在古生物学和进化生物学研究中独领风骚。相较于常见的类似保存着脊椎动物骨骼的硬体化石库,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库不仅可以保存动物骨骼以外的组织、器官等软体形态,更可以保存诸如水母、海葵等软躯体生物。这为探寻寒武纪大爆发的演化模式和强度以及构建动物生命树的基本结构,提供了绝佳的化石记录。 自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库发现100多年来,此类化石库在全球各地已发现50余个。但按照化石保存质量的优劣及化石物种多样性等标准来看,仅有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和1984年发现的澄江生物群,成为“理想的顶级研究目的地”。 其中,澄江生物群发现35年来,已在数十万件化石标本中发现了超过280个物种,相关研究成果28次登上《自然》《科学》和《美国科学院院报》等三大科学期刊,成为我国唯一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 尽管如此,寒武纪大爆发仍存在很大的认知空白,动物门类起源演化方面还有许多未解之谜。于是,找到下一个“理想的顶级研究目的地”,就成为国际古生物学界的一大梦想。 敲出了半只林乔利虫 一个巨大的寒武纪化石宝藏 逐渐显露真容 宜昌市长阳县地处鄂西南山区,位于长江和清江中下游,寒武纪地质层分布广泛。 2007年暑假,湖北的天气异常炎热。张兴亮带领傅东静、刘伟、代韬等研究生到长阳 地区进行考察。 “当时的目标层位是石牌生物群,它比澄江生物群的出现时间稍晚,年龄更轻。”傅东静回忆说,“大家像往常一样,取出地质锤叮叮哐哐地敲。很快,张兴亮老师就找到了拇指长的半只虫化石——林乔利虫。” 林乔利虫是布尔吉斯页岩化石库很有代表性的一种“虾”状节肢动物。紧接着,踏勘队还在这个位置找到了纳罗虫。而在1984年侯先光教授发现澄江生物群的时候,第一个发现的化石正是纳罗虫。 随后的12年里,西北大学早期生命与环境创新研究团队长期坚持野外发掘和室内研究,一个巨大的寒武纪化石宝库逐渐显露真容。 “有人说我们运气好,但实际上,在发现这只林乔利虫之前的十几年间,张兴亮老师寻找这种化石群已经走遍了全世界。幸运总是降临在有心的人身上,不是吗?”傅东静说。 研究团队将这一化石宝藏命名为清江生物群,一个原因看是因为化石埋藏地是在清江与丹江河的交汇处。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研究团队希望清江与澄江生物群日后能够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两江生物群”。 研究的结果越来越令 人兴奋 初步研究发现109个属,53%为此前从未有过记录的全新属种 即便是找到了林乔利虫和纳罗虫,在华 南、华北还是有很多有潜力的化石产地需要去研究。“最开始我们还是全年巡回踏勘的,每年大约去清江两三次,都是等老乡告诉我们水位下去、河床露出来的时候,我们就赶紧去,下雪也不例外。直到2014年才逐步确认了这个化石库的巨大潜力,研究重心彻底转 移过来。”傅东静说。 不亚于海底捞针,张兴亮、傅东静和团队里一届又一届的硕士、博士,在5亿年前的“大海”里找出了两万多只“虫子”。“工人用撬杠撬出1立方米大小的石头,我们就用地质锤顺着页岩的层面劈,一边劈一边看,找到虫子就整理、编号、打包,背出山、带回实验室。然后把每一块清理、讨论、鉴定、分类、记录。”傅东静说,“每一块化石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关于它们的故事我们都烂熟于心。” 每发现一种寒武纪生物化石,研究者就需要大量查阅资料。研究的结果越来越令人兴奋,已研究的4351件化石标本中,已初步研究发现109个属,其中53%为此前从未有过记录的全新属种! 生物统计学“稀疏度曲线”分析显示,清江生物群的物种多样性,将有望超过包含布尔吉斯页岩和澄江在内的全球已知所有寒武纪软躯体化石库。 据介绍,如今地球上的动物界共有38个门,在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的化石中,已发现20个现生的动物门类和6个已灭绝的动物门类,但目前仍有18个现生动物门类尚未在寒武纪找到化石代表。在过去的35年间,古生物学家曾在澄江生物群的研究中找到了许多动物门类的最早化石记录。 在位于长阳丹江河附近的团队工作室墙上,挂着科研团队用显微镜放大后的照片,那是科学家心中5.18亿年前的海洋世界。这些古生物有的像水母、海虾、蠕虫,有的像西瓜、花朵……有的甚至连触角和腹部的纹理都清晰可见,栩栩如生。 张兴亮兴奋地说:“目前后生动物属中,85%不具有矿化骨骼,且绝大多数为水母、海葵等没有骨骼的动物。能发掘出如此多形态完整的软躯体化石,实属罕见。” 他解释说,这些化石的“超高保真”,是由于清江生物群化石主要以原生碳质薄膜形式保存,未经明显的成岩作用和风化作用改造。 目前只是掀开了冰山一角 5.18亿年前的更多未知奥秘等 待科学家去探索 清江生物群距离澄江生物群1050公里。张兴亮告诉我们:“生物地层学研究显示,清江生物群和澄江生物群是同时代、位于不同古地理位置的生物群。二者都距今约5.18亿年,处在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动物门类爆发式出现的极盛时期。两者的科学研究价值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张兴亮认为,与澄江生物群相比,清江生物群生活于远离海岸的较深水环境,代表了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全新生物群落,这一点从其超过半数以上的新属种可以证实。因此,清江生物群后续的大规模发掘,将为发现和探索新的躯体构型和新的动物门类提供第一手材料,将进一步提高我们对寒武纪大爆发 的科学认识。 此前,以中科院院士舒德干领军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早期生命与环境创新研究团队,在达尔文提出的地球生命呈“树形演化”猜想基础上,通过数十年的研究与实证,勾勒出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基础动物、原口动物、后口动物三大枝系演化“大树”的基本轮廓,进而在全球首次构建了完整的早期动物谱系树框架图。 “通过我们已开展的研究发现,清江生物群中双胚层辐射对称的动物占主导,刺胞动物身体构型分异度高,蜕皮动物类群中极其罕见的动吻动物繁盛。此外,我们还发现了许多形态奇异的崭新物种。随着研究的展开,清江生物群将为‘早期动物谱系树’到底在哪里分叉、在哪里开枝散叶,找到更多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傅东静说。 清江生物群化石能以原生碳质薄膜形式保存,也是开展埋藏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进而开展深入古环境研究的理想素材。 据介绍,动物的系统发育、营养动力以及关键进化特征的出现等问题研究,依赖于发现更多的软体结构和更优质的形态保存,如内脏、鳃条、脊索、神经组织、心血管系统等等。然而,这些都属于埋藏上高度不稳定的组织器官。到底是怎样特殊的埋藏机制,才使得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库能够保存软体结构?这也是清江生物群今后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张兴亮团队认为,目前全球两个保真度最高的布尔吉斯页岩型化石库——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和澄江生物群,在埋藏之后分别经历了高温变质、风化作用等严重的地质改造,其样本已无法用于深入开展埋藏学研究。而在清江生物群发现的软躯体化石,奇迹般地以原生碳质薄膜形式保存了原始的有机质。 “毫无疑问,这里将为开展埋藏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进而开展深入的古环境研究提供理想素材。困扰学术界多年的动物软体结构特殊埋藏机制问题,或将在清江生物群得到破解。”张兴亮说。 “清江生物群研究工作才刚刚开始,我们只是掀开了冰山神秘的一角,初步报道描述了该生物群的化石组合面貌。古生物分类学和谱系分析将解决动物门类起源与演化问题。沉积学、埋藏学、地球化学的研究将解决化石为什么保存这么好、环境条件如何等问题。后续可能还需要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研究。”张兴亮说。 化石丰富度、多样性和保真度世界一流,科学价值巨大 寒武纪化石宝库—清江生物群 田豆豆 杜 强

全球七大动物活化石

1、熊猫 熊猫无疑是动物活化石的最佳代表,是我国特有的国宝级保护动物。大熊猫至今已在地球上生存了800多万年历史,甚至有考古学家在欧洲发现1000万年大熊猫化石,是当之无愧的活化石。大熊猫的数量在慢慢减少,全世界都不到1000只。其实大熊猫的真名在历史上并不叫熊猫,而是叫猫熊。 2、七鳃鳗 在海洋中有一种极其恐怖的吸血鱼类叫做北极七鳃鳗,它们长相古怪,天生就是以吸血为生,只要被咬住就会掉一块肉,所以民间又把这七鳃鳗叫做僵尸鱼,因为它们就像僵尸一样。别看北极七鳃鳗的体型不大,但是它们距今已经有3。6亿年的历史了,所以在吸血的能耐上简直无鱼能及,是动物活化石之一。 3、中华鲟 中华鲟又称鳇鱼,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软骨硬鳞鱼类,身体长梭形,吻部犁状,全身披有棱形骨板五行。中华鲟有一亿多年的悠久历史,如此古老鱼类已经不多。从它身上可以看到生物进化的某些痕迹,所以被称为动物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中华鲟是一种大型洄游性鱼类,最大的个体可以达到400—500公斤。平时,中华鲟栖息于北起朝鲜西海岸,南至我国东南沿海的沿海大陆架地带。 4、扬子鳄 扬子鳄或称作鼍,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俗称猪婆龙、土龙,亦是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它是古老的,又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动物活化石。 5、鲎 鲎是一类与三叶虫一样古老的动物,其祖先出现在4.06亿年前的`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而惟独只有鲎从4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鲎有“动物活化石”之称,生活在中国水域。 6、三眼恐龙虾 三眼恐龙虾学名“佳朋鲎虫”,在中国各地又俗称马蹄管子、王八盖子、翻车车、屎壳郎崽、数钱锁等,是已知鲎虫中唯一在中国发现的一种。出现在3亿年前的古生代石炭纪,经历了三次地球大灭绝,至今仍有数种品系存活。 7、三眼甲虫

常见的生物化石鉴定特征

?古生物学基础 古生物指得就是地史时期得生物。现代生物与古生物在时间上并无严格得界线,但目前一般把全新世以前(约一万年以前)得生物归为古生物范畴。 古生物学:研究古生物得形态、构造、分类、生态、时代分布及演化规律得学科,其研究对象就是化石。 一、化石 (1)化石得概念:由于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得古生物得遗体与遗迹。 (2)化石形成得条件: 1)生物具有硬壳,不易氧化腐烂; 2)生物死亡后或活动遗迹被沉积物迅速掩埋 3)随沉积物固结成岩,并发生各种石化作用 (3)化石得类别 a、实体化石:生物遗体本身保存而成得化石 b、模铸化石 :生物遗体在沉积岩中得印模与生物遗体被溶蚀后所留空隙得泥砂充填物 c、遗迹化石 :古生物得生活活动在沉积物中留下得痕迹与遗物。如足迹,爬痕,粪便,蛋,古人类工具等。 (4)化石用途 1)探索生命得起源,研究生物进化; 2)推断相对年代(地质年代),研究地史演化; 3)推断古地理、古气候。 二、古生物得分类与命名 古生物种类很多,为便于系统研究,必须进行科学得分类。与现代生物一样,古生物首先可分为两个界,即动物界、植物界。界以下再分门,纲,目,科,属,种。 古生物学名: 按国际规定必需用拉丁文, 属与属以下名称还需用斜体字,如纺棰虫属Fusulina ?构成生物碎屑得主要古生物有: ?(1)钙质藻类 ?(2)原生动物:古杯、海绵、有孔虫类 ?(3)棘皮类:海百合、海胆等 ?(4)软体动物:双壳类(瓣鳃类)、腹足类、头足类、锥壳类。 ?(5)腕足类

?(6)苔藓动物 ?(7)节肢动物:三叶虫、介形虫 ?(8)腔肠动物:珊瑚、层孔虫 ?三、重要古生物类别简介 寒武系第四统标准化石:“球接子类三叶虫”; 到了奥陶纪,可用得浮游类生物大大增加,其中以牙形石与笔石最为有代表性。 志留纪得底界由笔石Parakidoraptus acuminatus确定~ 而泥盆纪底界为笔石Monograptus nuiformi确定于布拉格,虽然这两个时代都由笔石确定,但志留纪与泥盆纪不少金钉子亦喜欢使用牙形石作为标准生物 到了石炭二叠二纪,标准化石桂冠基本被牙形石全部掌握,除了位于中国广西得维宪阶金钉子有有孔虫确定以外,石炭二叠所有已确定得金钉子都由牙形石限定。还有石燕。 进入中生代,牙形石一统江湖得时代结束了,虽然三叠纪得底界由牙形石定义,但在中三叠之后,菊石成为了金钉子生物得重要选择。比如下图就就是定义晚三叠纪得菊石 虽然三叠纪已有菊石定阶,但菊石界限仍要与牙形石界限结合使用。到了侏罗纪,菊石一举取代牙形石称为标准化石,比如定义侏罗纪得菊石 Psiloceras planorbis 而进入白垩纪,标准化石则变得更为繁多,比如有孔虫Rotalipora globotruncanoides,菊石Watinoceras devonense,双壳类Cladoceramus undulatoplicatus都作为白垩纪各阶得标准化石使用,然而特殊得就是,白垩纪迄今未划定其底界,因此谁来代表白垩纪还就是未知数。 1、三叶虫: (1)节肢动物门中得一个纲,海生,仅生活于古生代,现已绝灭,绝大多数营海生浮游底栖生活,少数可在海水中游泳、漂浮或钻入泥砂中。身体扁平,分节,脊部为由矿物质(CaCO3与磷酸钙为主)组成得坚硬脊甲, 一般长几厘米,所见化石多为有脊甲或其外模。 镜下多呈散落、破碎状得骨片。切面常呈飘带状、弯钩状、蛇曲状等。壳体一般较薄,内部有时有褐色裂纹。其刺为圆管状(纵切)或圆环状(横切),均为玻纤结构。

中国地质剖面

湖北宜昌 水井沱组:黑色炭质页岩夹薄层灰岩,含磷、稀有元素及黄铁矿,以浮游的盘虫类为主,推测为滞流还原环境 石牌组:正常浅海的砂泥质和碳酸盐沉积,产三叶虫Paleolenus 天河板组:灰色中层状灰岩、鲕状灰岩,可见大型交错层理。产Redlichia,并含较多底栖的古杯类 石龙洞组:厚层白云岩,化石少。属于局限台地相 中统覃家庙组:由薄—中层白云岩组成,波痕、交错层理、泥裂、食盐假晶发育 上统三游洞组:厚层白云岩,其顶部归属奥陶系 从石龙洞组至中上统均为干旱的咸化海环境 三游洞组:白云岩,鸟眼构造、生物扰动构造发育,化石稀少,能量较弱的半闭塞台地沉积

湖北宜昌

庙坡组:只有3-5米,以黑色页岩为主,含丰富的笔石,半闭塞的陆棚边缘盆地 宝塔组:典型的收缩纹灰岩,这种收缩纹是成岩过程中上覆的负荷使胶体脱水形成的裂纹,反映较深的浅海陆棚环境 临湘组:灰黄色瘤状泥灰岩,环境与宝塔组类似 五峰组:典型滞流盆地的笔石页岩沉积,上部观音桥层壳相泥质灰岩沉积是全球海平面下降的记录 大湾组:紫红色瘤状泥灰岩,夹页岩、薄层灰岩、生物灰岩、海绿石灰岩。为浅海陆棚环境 牯牛潭组:为泥质条带灰岩夹页岩,发育水平层理,生物种类繁多,保存完整,底栖和浮游混生,说明为水能量较弱的浅海陆棚环境 分乡组:下部以亮晶灰岩为主,生物类别丰富,可形成生物骨架结构,内碎屑分选磨圆好,反映为台地边缘礁或滩相。上部夹泥页岩,含笔石和完整保存的小型腕足类,说明水体逐渐变深,为开阔台地相 红花园组:以生物礁灰岩、砂屑灰岩为主,生物既有底栖型,也有游泳型,属生物礁相 南津关组:灰色厚层石灰岩及薄层泥质石灰岩、白云质灰岩,底部含钙质页岩或黄绿色页岩,厚约42米。自下而上含两个化石带:指纹头虫带和大型栉壳虫带。 湖北宜昌(中国不完整) 罗惹坪组:黄绿色砂页岩夹薄层灰岩,灰岩中含腕足和珊瑚—正常浅海环境 纱帽组:滨海相细碎屑岩,砂岩含量向上增加,粒度变粗,交错层理发育,化石稀少,代表超补偿海盆 龙马溪组:下部黑色页岩和硅质页岩,含五个笔石带,笔石呈聚集式保存,典型的笔石页岩相,代表滞流、非补偿海盆 扬子板块(寒武——志留)

活化石课文和资料

33 活化石 在博物馆里,我们观看一块块化石,就能看到亿万年前的动物、植物。那么,你看过活的化石吗? 银杏树,又叫白果树,它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银杏树长得慢极了,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银杏树又叫公孙树。 大熊猫是我们熟悉的动物,非常可爱。和它在同一时期生活过的动物,许多早就灭绝了,大熊猫却一代一代地活到了今天。我们都知道大熊猫爱吃竹子,你能想到吗,它的祖先却以食肉为生。 中华鲟也是一种古生物,它有一亿多年的历史。中华鲟生活在江河里,最大的可以长到五百千克重.它身上披着大片的硬鳞,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一张大嘴又尖又长,样子怪怪的。由于以前缺乏保护,目前,中华鲟已成为稀有鱼种了。 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科学家把它们叫做“活化石”,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 很多远古时代的生物已经灭绝了,像三叶虫、恐龙等。我们要想了解它们的生存情况,只能通过对它们的化石进行科学的研究。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厚厚的地层好比一本硕大无比的书,夹藏在不同地层里的化石就像一种特殊的文字,记录着古生物生存活动的历史和地层的年龄,它是人类开启地球宫门的一把钥匙。因此,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人们确定地层的年代。 值得庆幸的是,一些古老的生物摆脱了重重磨难,顽强地生存到现在,如,本课所介绍的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成为人们研究古生物的活化石。扇形的小叶子,长得很慢却有着营养丰富的果实,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这就是银杏树。肥胖的身体,粗壮的四肢,犹如戴着墨镜的黑眼圈,这就是大熊猫。尖而长的大嘴,核桃大的眼睛,体长可达四五米,体重可达半吨的水中动物,这就是中华鲟。 1.古生物 古代动物和植物的统称。古生物的遗体有少数变成化石保存下来,如,三叶虫、恐龙。2.中华鲟 鲟鱼起源于一亿年前的中生代,为最古老的脊椎动物,有“活化石”之称。鲟鱼就像游牧民族,生在江河里,长在海洋中,在那里成长、发育,成熟期约为9—12年。完全成熟后,再迁移到我国浅海地区进入河口,在那里栖息。中华鲟的寿命很长,可活一二百年。鱼体一般三四米长,体重可达五百公斤。鲟鱼体内除头部有数块硬骨外,脊椎骨和颧骨全为软骨,通体无刺。它的吻尖突,身体呈椭圆筒形。口前有触须,用来搜寻水里的食物。 2000年10月20日在长江捕获了一头已死亡的中华鲟,后经上海自然博物馆制成标本,保存在中华鲟东方养殖研究基地。 3.大熊猫 (1)基本情况 一只成年大熊猫的体重大概90—135千克。四脚站立时,肩膀部位的高约0.9米,身长大约1.5米。雄性大熊猫比雌性约大10%。 大熊猫的体形非常适应森林环境。虽然大熊猫笨重的体态和“内八字”的脚步使它显得笨手笨脚,但实际上它却出奇的灵活。它甚至可以用后脚够到脑袋。强壮的前腿和厚实有力的肩膀使它们爬起树来身手矫健,遇到敌人时也能化险为夷。灵活的身体使它们能轻松地穿过茂密的竹林。大熊猫腿短,走起路来离地面很近,因此走得很慢,即使是逃离险境时,也只不过是慢腾腾地迈着小步连跑带颠。野生大熊猫的寿命约为20年。

初二生物化石和对化石的研究知识点归纳

初二生物化石和对化石的研究知识点归纳初二生物化石和对化石的研究知识点归纳 大多数鸟类在出生后一年便可达到性的成熟,多数鸣禽及鸭类不足一岁就达到了性成熟,鸥类性成熟需用3年以上。鸟类在性成熟 后就可以开始繁殖了。首先,鸟类会选定巢区并进行筑巢。 鸟类选定巢区后,便开始筑巢。鸟巢具有以下功能: (1)使卵不滚散,能同时被亲鸟类所孵化; 第一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细胞分-裂、细胞分化概念 三、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 胞群叫做组织。 四、几种组织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具有一定形状,能够完成多种功能的结构才能够满足植物体某一方面 生命活动的需要,这样的结构叫做器官。 五、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六、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七、动物或人体内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了系统。 八、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九、P65题3 十、八大系统的名称 第二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1、养器官:根、茎、叶 2、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二、植物的组织 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第三节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一、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 二、草履虫 结构:纤毛、表膜、收集管、收缩泡、胞肛、口沟、食物泡、细胞质、细胞核(大核、小核) 功能:笔记 (2)保温; (3)使成鸟、卵及雏鸟免受天敌伤害。 一般鸟类都会筑巢,唯独杜鹃不营巢,而是将卵产在别的鸟巢内,由别种鸟类代为孵育。鸟巢可分为独巢和群巢两类。大多数鸟巢为 独巢或分散的群巢。群巢在岛屿及人迹罕至的'地区最为常见。群巢 是有原因的:首先,适宜营巢的地点有限;其次,营巢地区的食物比 较丰富,可满足成鸟及幼雏的需要;最后有利于共同防御天敌。随着 人类对自然的大规模开发,适宜巢区的进一步减少,集群营巢的趋 势将更加明显。 鸟巢按结构特点,可分以下几种: (1)浅巢:一般在地上或树干间的窝内,由草和枯枝等做成,如 夜鹰的巢。

化石是如何形成的

化石是如何形成的? 提起化石,很多人脑海中都会显现出恐龙化石的样子,巨大的骨架,狰狞的面貌,那是曾经的地球霸主,统治整个陆地达1.35亿年之久,现代科学研究认为,约6500万年前,一场陨星和地球的大撞击给了他们致命的一击,除了鸟类,它们的谱系接近灭绝。唯一存留的是化石,证明其辉煌的过往。那么,什么是化石呢? 化石,指的是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的生活遗迹,它们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是古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我国古籍中约在公元五、六世纪就已经有关于化石的记载,《山海经》里面有对“鱼化石”(书中称之为“石鱼”)的描述;南朝齐梁时期,陶弘景观察并记述了琥珀中的昆虫;到了宋代,人们对鱼化石和螺蚌化石的起源,已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南宋朱熹曾说明过螺蚌化石的成因,他认为,螺蚌壳生于石中,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并感慨,“天地变迁,何常之有”。 三叶虫化石 然而,最早把化石和生物进化联系起来的,是《物种起源》的作者——达尔文先生,他在在“贝格尔”舰航行期间,发现了化石动物和显存生物之间有着某种相似性,这引起了他的关注和思考,让他开始琢磨这两者之间是不是有种亲缘关系(relationship),最终创作出《物种起源》,为揭示生命起源这一千古谜题带

来了曙光。由此可见,化石至于生物研究的重要,那么,怎么样才能形成化石呢?化石形成与否,取决于下面几个条件。 恐龙化石 首先,和生物死亡数量有关,一般而言,生物死亡数量越多,形成化石的机会就越多,这个不难理解,基数大,即使概率小,化石也能留存一二,比如,在海洋环境形成的地层中,很容易发现珊瑚一类的化石,而在含煤的地层,最常见的是植物化石。其次,生物体中坚硬程度较高的组成部分更易形成化石,比如牙齿、骨骼、角、树干、孢子、花粉等,这些不易毁灭,如恐龙化石,多为骨架;象的化石,多为牙齿和骨骼;而河蚌化石,多为介壳。生物尸体掩埋的速度也影响着化石的形成,当生物尸体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就会在氧化作用下毁坏,或是被其他生物吞食、破坏,即使是硬体部分,就抵不过日久天长,终会被风化损坏。若是死后迅速被泥土掩埋,则会被较好的保存,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生物种类众多且地质沉积作用急剧进行的地区,一般有较多的化石。 毋庸置疑,化石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或是鉴定对比地层,或是了解地球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或是研究人类起源、发展史及规律。不仅如此,化石还有着极高的观赏性,化石场地也可开发为旅游风景区。

澄江古生物群化石名录

澄江古生物群化石名录 节肢动物超门Superphylum Arthropoda Siebold et Stannius 中间型古莱得利虫Eoredichia intermedia 云南云南头虫yunnanocephalus yunnanensis 长尾罗纳虫Naraoia longicaudata 丘疹关杨虫Kuanyangia pustulosa 耳形等刺虫Lsoxys auritus 大云南虾yunnannocaris megista 云南鳃虾branchiocaris yunnanensis 锥形小体虾Pisinnocaris subconigera 延长抚仙湖虫Fuxianhuia protensa Hou 迷人林乔利虫Leanchoilia illecebrosa 耳形等刺虫Isoxys auritus 奇异等刺虫Isoxys paradoxus Hou 长形等刺虫Isoxys elongatus 宽跨马虫Kuamaia lata Hou 锯齿刺节虫Acanthomeridion Hou 美丽灰姑娘虫Cindarella eucalla 朵氏小昆明虫Kunmingella douvillei 小昆明虫Kunmingella (未定种) 迷人林乔利虫Leanchoilia illecebrosa 耳形等刺虫Isoxys auritus

奇异等刺虫Isoxys paradoxus Hou 长形等刺虫Isoxys elongatus Luo et Hu 刺状纳罗虫Naraoia spinosa Zhang et Hou 异形网面虫Retifacies abnormalis Hou, Chen et Lu 叶状肢东山虾Dongshanocaris foliiformis Hou et al 奇异等刺虫Isoxys paradoxus Hou 长形等刺虫Isoxys elongatus Luo et Hu 多孔动物门Phylum Porifera Grant 斜针麦粒海绵Triticispongia diagonata 密集鬃毛海绵Saetaspongia densa 辐射小斗蓬海绵Choiaella radiata 小滥田斗蓬海绵Choia xiaolantianensis 卡特斗蓬海绵Choia carteri 小块肠状海绵Allantospongia mica 次圆柱形细丝海绵Leptomitus teretiusculus 锥形小细丝海绵Leptomitella conica 网格拟小细丝海绵Paraleptomitella dictyodroma 球状拟小细丝海绵Paraleptomitella globula 后小细丝海绵Leptomitella 对角四层海绵Quadrolaminiella diagonalis 软骨海绵Halichondrites confuses 钱包海绵Morania frondosa

07年古生物学综合复习题

07年综合复习题 一、判断 1.介形虫和叶肢介都不是节肢动物。 2.我国华北地区的太古宇主要由各种动力变质岩组成。 3.中国南方的震旦系主要分布在扬子区、江南区和东南区,从西向东由稳定类型、过渡类型演变为活动类型。 4.寒武纪华北是一个水动力条件强的滨-浅海,形成了许多砾屑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 5.华南石炭纪中晚期为一个温暖的浅海,形成广布的灰岩沉积其中含大量的蜓和腕足动物化石。 6.无颌纲脊椎动物的最大特点是具成对的偶鳍。 7.昆虫纲动物属环节动物门,其特点是胸部分为3节,一般具3对足和2对翅。 8.两栖动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有变态过程,幼年期在水中生活用腮呼吸,成年后用肺呼吸。 9.腹足动物是软体动物中唯一不对称的种类。 10.哺乳动物最为独特的特征是胎生和哺乳。 11.我国太古宙地层主要分布在华北和塔里木地区。 12.震旦纪的冰川遍及各个大陆。 13.扬子地区的奥陶系与寒武系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14.华北地区自中奥陶世~早石炭世一直是浅海环境。 15.二叠纪我国华北地区经历了从炎热干旱到温暖湿润的历程。 16.鸟类是一种具有双翼和羽毛,能飞翔的脊椎动物。 17.珊瑚、海绵和水母都是腔肠动物。 18.腕足类为一种具腕骨构造的动物。 19.头足动物外壳隔壁与体壁的交线称为缝合线。 20.具有脊索、背神经管是无脊椎动物最主要的特征。 二、名词解释: 实体化石山西式铁矿吕梁运动群落地层层序率 埃笛卡拉动物群印模化石宣龙式铁矿晋宁运动化石群 小壳动物群化石层序率 三、填空 1.化石可分为()化石和()化石两种类型。 2.在自然分类中,生物的基本分类级别从高到低依次为()、()、()、()、()、()和()。 3.古近系(下第三系)从上到下可分为()统、()统和()统。 4.第四纪的脊椎动物主要有()、无脊椎动物主要有( )。 5.新生代是被子植物大发展的时期,古近纪(早第三纪)是( )植物大发展的阶段,新近纪(晚第三纪)是()植物大发展的阶段。 6.白垩纪末,许多生物遭到了绝灭的厄运,其中脊椎动物中的()类的绝灭极为引人瞩目。 7.中国的侏罗-白垩系可分为()、()和()三种类型。 8.白垩纪在我国东部环太平洋火山活动带除发育有一系列小型盆地之外,还出现了3个大型盆地,它们是()盆地、()盆地和()盆地。

古生物化石

筳亚目 1.小纺锤筳C2 壳小到中等,纺锤形。旋壁由致密层,透明层及内外疏松层组成。隔壁 中部平,两级褶皱,旋脊发育。 2.假希瓦格筳C2 壳中等到大,粗纺锤形到球形。旋壁由致密层和细蜂巢层组成。隔壁平 直或轻微褶皱。旋脊小且仅见于内圈。 3.新希瓦格筳P3 壳中等到大,粗纺锤形。旋壁由致密层和细蜂巢层组成。具旋向和轴 向副隔壁,且有1-2级之分。拟旋脊宽低,常和第一旋向副隔壁相连,列孔多。 四射珊瑚目 4.犬齿珊瑚C 单体,少数复体。隔壁两级,二级隔壁短。主内沟明显,横板多数完整, 宽平。鳞板小,常作“人”字形排列。 5.贵州珊瑚C1 单体,弯锥柱状。一级隔壁数量多,长达中心。二级隔壁也较长。鳞板带 宽,横切面上呈半圆形。主内沟清楚。横板呈泡沫状。 6.石柱珊瑚C 复体,丛状或者角柱状。具中轴,隔壁两级。鳞板小。横板帐篷状。 7.棚珊瑚C 单体锥柱状,具网状中柱。一级隔壁内端可以达到副中柱,二级隔壁短。鳞 板宽带。横板呈泡沫状。 8.拖鞋珊瑚D1-D2 单体拖鞋状。杯部深,有时具杯盖。隔壁短脊状。体内偶见泡沫状。 边缘带大都充满灰质加厚层。 横板珊瑚 9.链珊瑚O2-S 复体链状,个体间发育有间隙管,管内横板较个体内密集。 10.日射珊瑚O2-D2 块状复体,个体圆柱状。一般发育有12个隔壁刺。横板水平稀疏。个 体间的共骨构造由许多角柱状小管组成,其中有密集的横板。 腕足动物门 11.圆货贝∈-O 亚圆形至长卵形,几丁鳞灰质壳。壳面具同心饰和放射状细纹。壳壁后半 部加厚,腹壳壳喙高耸,茎沟显著,上有条纹。 12.杨子贝O1 横方形。铰合线直略短于壳宽。双凸,三角孔洞开,腹中褶背中隆显著,匙 形台发育,壳面光滑。 13.五房贝S 壳体较大,长卵形或近五边形。双凸。中隆一般不明显。壳面光滑。 14.网格长身贝C 壳大,圆方形。凹凸,前方急剧膝折。铰合线直长。壳面放射线密布, 后部有同心皱形成网格。壳刺粗大。 15.蕉叶贝P 壳体杜蛎状,两侧不对称,长卵形。两壳缓凸。铰合线直短。腹壳内有纵贯 全壳的中隔板,两侧有一系列与壳面垂直的侧隔板。 16.欧姆贝P 壳体长卵形。侧视凹凸形。与蕉叶贝的主要区别在于侧隔板顶脊尖锐且前倾 呈覆瓦状。 17.无洞贝S—C1 壳近圆形。铰合线直短,主端圆。不等双凸。铰合面不发育。壳面具放 射线和同心层。 18.无窗贝D—T 横椭圆形或次圆形。双凸。铰合线弯短。壳面具同心层。 19.弓石燕D2 壳中等大小。双凸。横长方形。铰合线等于或稍短于壳宽。铰合面发育。壳 面放射线密集。 20.巅石燕D1—D2 半圆形。双凸。主端翼状。铰合线等于壳宽。 软体动物门 21.正海扇P—T 等侧或不等侧。左壳膨突,右壳扁平。具有多级的放射棱脊。 22.克氏哈T 近圆形,前斜。左凸右平。具有同心线,放射线或组成网状饰。 23.阿门角石O 壳直,壳体大。隔壁密。隔壁颈极短而外弯,常与隔壁接触。体管环积发 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