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

“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
“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

上课之前想一想,你该怎么努力,下课之后问一问,你有什么收获?

“1256”即“一个中心、两个关键、五大模块、六个环节”。“一个中心”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为中心;“两个关键”是以学生自学合作学习及课堂教学目标实现为关键;“五大模块”是指课前预习、自主学习、交流解疑、展示点评、测评反思;“六个环节”----明确目标,梳理要点→小

上课之前想一想,你该怎么努力,下课之后问一问,你有什么收获?

“1256”即“一个中心、两个关键、五大模块、六个环节”。“一个中心”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为中心;“两个关键”是以学生自学合作学习及课堂教学目标实现为关键;“五大模块”

是指课前预习、自主学习、交流解疑、展示点评、测评反思;“六个环节”----明确目标,梳理要点→小

上课之前想一想,你该怎么努力,下课之后问一问,你有什么收获?

“1256”即“一个中心、两个关键、五大模块、六个环节”。“一个中心”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为中心;“两个关键”是以学生自学合作学习及课堂教学目标实现为关键;“五大模块”

是指课前预习、自主学习、交流解疑、展示点评、测评反思;“六个环节”----明确目标,梳理要点→小

条形统计图二)反思

《条形统计图》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条形统计图(二)》是九年义务教育沪教版数学课本三年级第二学期P39-40的内容,在二年级第一学期中学生已经接触过“条形统计图(一)”,孩子们能通过对一些事物进行分类计数,用直条表示事物数量。本课页的内容是“条形统计图(一)”的延续。学生在“条形统计图(一)”中画条形统计图时只需根据提供的信息画上相应的直条即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条形统计图说出统计的内容和数量,会比较数量的多少;知道条形统计图的不同表现形式;通过比较两张不同单位长度的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量不仅与所画直条的长度有关,而且与一格(1刻度)所表示的数量有关;知道在确定一格所表示的数量大小时,必须考虑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大小,以使统计图能够完整地表示统计数据;能在格子纸上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案例实录: 一、复习引入 1、出示课件、引发思考。 师:这段时间,我们都在边看小动物们在运动场上的比赛,边学习数学知识。 今天我们继续去运动会上看看。(出示课件:车辆行驶至运动场的情景)2、呈现图表、揭示课题。 师:小兔欢欢做事非常细心,他已经统计出了各种车子的数量。(出示表格)小胖说,这张统计表可以用我们学过的条形统计图表示(出示小胖的统计图)(1)提问:这张统计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统计图由两条垂直的射线构成,竖的叫纵轴,横的叫横轴。 “参加运动会车辆情况统计图”是统计图的《标题》。(板书) “0、10、20”等称作《统计数据》。(板书) “辆”是统计数据的《单位名称》。(板书) “轿车、大客车等”称作《统计项目》。(板书) (2)评析(重点:自行车数量的直条,突破一格表示多少,半格表示多少。)小胖说:小伙伴们真棒!把学过的本领记得牢! (3)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要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 3、再呈图表,比较异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以一当一”条形统计图》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课题“以一当一”条形统计图编写教师授课时间第1课时审核人学习内容教材第94页例1 学习目标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重点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环节学案导案 自主学习以日历的形式呈现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 况。 引导自学: 1、让学生看教 材第94页,说 一说你从图中 读懂了哪些。 质疑探究二、探究新知 (1)完成统计表、象形图表现数据的方式。 天气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 天数 1、教师强调先 独立观察并完 成知识点的相

●● ●● ●● ●●● ●●●● ●●●● ●●●● ●●●●● ●●●●● __ __ __ __ __ (2)在此基础上,给出条形统计图。 问:他们都把数据表示清楚了吗?哪种表示更清楚? 条形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3)通过对比,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4)看条形统计图,想一想:关练习。学生可以从知识点的操练中掌握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和步骤,体会条形统计图的优越性。2、归纳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一是条形图与象形图进行对比,条形图可一眼看出数据的大小: 二是条形图与统计表进行对比,条形图表示数据更直观。

条形统计图二

《条形统计图(二)》 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光明学校潘海珍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试用本)三年级第二学期p39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条形统计图的观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并知道其组成要素,会用条形统计图进行简单的统计,并能对统计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认识横向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制作简单条形统计图。 3.通过学生观察、讨论,体验明确单位长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体会统计对于实际的作用。 【教学重点】 知道条形统计图的四要素,会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地确定一格所表示的数量,注意统计图的合理与美观。教具准备:PPT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喜欢什么体育活动?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1、出示三(1)班同学喜欢的体育活动统计表。问:三(1)班学生最喜欢的体育活动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假如一个老爷爷没你们幸运,没有读过书,不认识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老爷爷一看就知道三(1)班学生最喜欢的体育活动是什么?根据回答板书:条形统计图。小结:条形统计图中直条的长短比统计表更能直观形象的表示出同学最喜欢的科目。板书(直观) 2、出示三(1)班同学喜欢的体育活动的条形统计图,问你看到了什么信息?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每格表示2 单位长度统计标题统计项目单位名称 3、出示我们的好伙伴小丁丁的条形统计图 仔细观察,同桌讨论: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移动板书中的单位长度、统计项目) 小结:条形统计图都有四个要素,习惯上,把统计项目放在横的数射线上,单位长度放在竖的数射线上。 二、观察比较,突破难点 (一)完善祝桥镇运动会条形统计图 1、根据录音,学生完成祝桥镇运动会的车辆情况统计表。 2、出示祝桥镇运动会空白统计图,问你觉得这个的统计图上还缺了点什么吗? (多媒体出示:标题、统计项目、单位名称) 3、小组讨论:根据以上数据,你觉得每格是多少最合理? 小组讨论汇报 4、出示三个好朋友的条形统计图,哪个条形统计图最合理?为什么? 出示:教师的条形统计图(标上数据) (二)探究根据实际数据合理确定单位长度 1、如果是浦东新区运动会的车辆统计,你觉得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讨论同样的空间,现在的这些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时一格表示几比较合理?

新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一)》名师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一课时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一)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4~95页例1及做一做。 “一格表示1”是“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简单数据统计过程”的内容。例1以日历的形式呈现了2012年8月北京的天气情况,接着分别用统计表、象形图,条形图来表示每种天气的天数,通过对比条形图与象形图,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更清楚更直观地表示数据的大小。为后面学习“一格表示2”和“一格表示多”打下基础。 (二)核心能力 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通过对比认识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而有效地表示数据,培养学生识图、看图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在用统计表和象形图表示数据的基础上,经历用条形统计图统计数据的过程,通过对比,初步感受用条形统计图的特点。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知道横轴和纵轴表示的含义,体会1格代表1个单位。 2.能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四)学习重点 会绘制1格表示1的条形统计图 (五)学习难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点和优势。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一)》名师教学课件、《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一)》课时作业、直尺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任务一:统计家庭成员以及自己的朋友最喜欢下面哪种水果,并把统计结果填在表格中。 水果香蕉苹果橙子葡萄

人数 (二)课堂设计 1. 导入 课件出示北京市2012年8月天气情况图。 引导学生认识表示天气情况的各种符合。 师: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为引入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分析、整理、描述数据奠定学习基础。】 2.问题探究 (1)整理数据 师:怎样整理出各种天气的天数呢? 交流总结:可以分别用数数、画“√”、画圆圈、写“正”字等方法。 师:下面就请大家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统计,比一比谁统计得又准又快! 教师寻找出错的案例。 师:他和你统计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师:怎样帮助他不重复不遗漏地整理出数据呢? 学生分享方法,师适时总结。 (2)认识条形统计图 ①自主统计数据 师:我们通过整理,已经知道了每种天气各有几天,那如何才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呢?你想到了哪种统计方式? 展示学生作品。 预设1:统计表。 师: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有什么好处? 预设2:象形图。

四年级数学上册7 条形统计图第2课时 条形统计图(4)

编号:85989385000400012744523444276565 学校:施理本市模工同镇高录小校* 教师:英物记* 班级:启明星玖班* 第2课时条形统计图(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6例2,完成教科书P97“做一做”,P101“练习十九”第3、4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简单的1格表示2个单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感悟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2.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形象地表示数据。 3.能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进一步把握一组数据的特征,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简单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点和优点,认识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从条形统计图中把握一组数据的特点和变化趋势。 ?教学准备 课件、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出示习题,引入新课 1.课件展示教科书P101“练习十九”第3题。 师:同学们,认识他们吗?你最喜欢哪个呢? 师:这是四(1)班同学调查的第一组同学最喜欢的卡通形象的结果。你能把表格中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吗? 课件出示统计表。 学生在方格纸上独立完成。 师:通过条形统计图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学情预设】学生会发现最喜欢喜羊羊的人最多,最喜欢麦兜的人最少等。 师:你知道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吗? 【学情预设】学生能感受到条形统计图直观形象,能很容易地看出各种事物的多少的特点。 2.引入新课。 师:通过刚刚的练习,我们对上节课学习的条形统计图的知识进行了复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2)] 【设计意图】通过习题的练习,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条形统计图(二)》教案新部编本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r \?

《条形统计图(二)》 教学目标 1、经历复式条形统计图形成与制作的过程,能阅读图意进行数据分析,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掌握简单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体会当事物成对出现时,用这种复式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的便利与优点。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情境导入 1、师:我发现同学们都有丰富的课外活动,老师收集了某学校四(1)班、四(2)班同学 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情况。出示两幅条形统计图。 (条形都是灰色的) 2、师:你们能看懂这两张统计图吗? 从这两张统计图中你发现哪方面信息?3、师主要引导学生考虑两班的比较。 师:谁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如哪班参加电脑组的人数多?多多少? 二、自主探索 1、师: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有什么方法既能很快地看出每一项目四(1)班、四(2)班 参加人数的多少,又能形象地比较同个项目两班人数的不同呢?(结合图老师用手指引) 预设:①生:两张合并成一张。 ②生回答不到点,师:能不能把上面两张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呢? 2、师:你想怎么合并? 预设:①生:时间一样。 ②生:两张图的坐标一样,可以去掉一个坐标。 师:横坐标上的项目怎么表示?纵坐标上的数据呢? ③生1:标题要修改,可以合并成一个。 生2:四(1)班、四(2)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统计图。 ④生: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四(1 )班、四(2)班,如红色表示四(1)班,蓝色表示四(2 )班。 3、师:你认为一幅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应具备哪几个部分?拿出练习纸,画出你认为最合适的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二)》教案

《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二)》名师教案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96~97页例2相关内容及做一做、练习十九第3、4题。 “一格表示2”的条形统计图是在学完“一格表示1”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提供了“同学最喜欢的一种早餐”这一素材,贴近学生生活;然后呈现了两个条形统计图,分别是“以一当一”和“以一当二”,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直观地体验统计图中“以一当二”的必要性,为后续学习“以一当五(多)”的统计图打下基础;最后,通过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发现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二)核心能力 通过独立探索和交流展示,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解决问题并发现更多的信息,培养数据分析观念,进一步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习目标 1.经历收集数据、用“一格表示1”的条形统计图统计数据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观查比较,知道当数据比较大时,要用“一格表示2”,感受用“一格表示2”的必要性,知道单数可以用半格来表示。 2.通过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四)学习重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理解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的必要性,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五)学习难点 1.体验“以一当二”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能根据数据的特点确定一格表示几更合适。 2.一格表示2个单位,而要表示的数量不能用整格表示时,会用半格表示。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二)》名师课件、坐标纸,直尺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预习与练习任务 1.说一说绘制条形统计图需要注意什么。 2.预习课本96页例2的有关内容,并完成左边的表格。找一找左边的表格和右边的表格有什么不同? (二)课堂设计 1.导入 师:同学们早餐喜欢喝什么? 师:种类还不少呢!我想知道咱们班喜欢喝牛奶、豆浆、粥的人各有多少?该怎么办呢,你们帮我出出注意吧。 师:哦,可以举手表决,然后数出人数并统计在统计表中。 下面是四年级一班同学最喜欢的一种早餐的统计表。 师:如果把这组数据更直观地展现出来,你想到了哪种统计方式? 师:请你在我们准备的坐标纸中画一画吧。 展示学生作品(一格表示1),完善学生作品。 【设计意图:经历统计全班喜欢喝粥等早餐的人数,感受统计的价值。通过自主完成统计图,复习“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为学习“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做铺垫。】 2.问题探究 (1)自主探索“一格表示2” 师:仔细观查这个条形统计图,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预设1:这个条形统计图画得很长,比较浪费纸。 预设2:假如喝粥的人数是34,那我们就要画34格,没有那么多格怎么办? 师:你们真善于思考!这个条形统计图纵轴太长了,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条形统计图(二)》教案

《条形统计图(二)》 教学目标 1、经历复式条形统计图形成与制作的过程,能阅读图意进行数据分析,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掌握简单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体会当事物成对出现时,用这种复式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的便利与优点。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情境导入 1、师:我发现同学们都有丰富的课外活动,老师收集了某学校四(1)班、四(2)班同学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情况。出示两幅条形统计图。 (条形都是灰色的) 2、师:你们能看懂这两张统计图吗? 从这两张统计图中你发现哪方面信息? …… 3、师主要引导学生考虑两班的比较。 师:谁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 如哪班参加电脑组的人数多?多多少?

二、自主探索 1、师: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有什么方法既能很快地看出每一项目四(1)班、四(2)班参加人数的多少,又能形象地比较同个项目两班人数的不同呢?(结合图老师用手指引)预设:①生:两张合并成一张。 ②生回答不到点,师:能不能把上面两张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呢? 2、师:你想怎么合并? 预设:①生:时间一样。 ②生:两张图的坐标一样,可以去掉一个坐标。 师:横坐标上的项目怎么表示?纵坐标上的数据呢? ③生1:标题要修改,可以合并成一个。生2:四(1)班、四(2)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统计图。 ④生: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四(1)班、四(2)班,如红色表示四(1)班,蓝色表示四(2)班。 3、师:你认为一幅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应具备哪几个部分? 拿出练习纸,画出你认为最合适的统计图。 先尝试独立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完成后同桌交流想法;。 (注意:绘制的统计图能不能清楚地看出四(1)班、四(2)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情况,并容易比较。)师巡视,选择若干作品展示。 4、师:你们对他的统计图有什么建议? 错例分析: 5、师:大家觉得哪一种表示法比较好? 右上角加上一个不用颜色或条纹的说明,我们称为“图例”(板书:图例)

统编教材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一)》名师教案

《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一)》名师教案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4~95页例1及做一做。 “一格表示1”是“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简单数据统计过程”的内容。例1以日历的形式呈现了2012年8月北京的天气情况,接着分别用统计表、象形图,条形图来表示每种天气的天数,通过对比条形图与象形图,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更清楚更直观地表示数据的大小。为后面学习“一格表示2”和“一格表示多”打下基础。 (二)核心能力 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通过对比认识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而有效地表示数据,培养学生识图、看图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在用统计表和象形图表示数据的基础上,经历用条形统计图统计数据的过程,通过对比,初步感受用条形统计图的特点。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知道横轴和纵轴表示的含义,体会1格代表1个单位。 2.能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四)学习重点 会绘制1格表示1的条形统计图 (五)学习难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点和优势。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一)》名师课件、《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一)》课时作业、直尺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任务一:统计家庭成员以及自己的朋友最喜欢下面哪种水果,并把统计结果填在表格中。

(二)课堂设计 1.导入 课件出示北京市2012年8月天气情况图。 引导学生认识表示天气情况的各种符合。 师: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为引入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分析、整理、描述数据奠定学习基础。】 2.问题探究 (1)整理数据 师:怎样整理出各种天气的天数呢? 交流总结:可以分别用数数、画“√”、画圆圈、写“正”字等方法。 师:下面就请大家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统计,比一比谁统计得又准又快! 教师寻找出错的案例。 师:他和你统计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师:怎样帮助他不重复不遗漏地整理出数据呢? 学生分享方法,师适时总结。 (2)认识条形统计图 ①自主统计数据 师:我们通过整理,已经知道了每种天气各有几天,那如何才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呢?你想到了哪种统计方式? 展示学生作品。 预设1:统计表。 水果香蕉苹果橙子葡萄人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