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导学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导学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导学案

1.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__美、苏__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__对峙__与__竞争__状态。

2.二战后,__美国__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3.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__社会制度__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4.1947年3月,美国总统__杜鲁门__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__欧洲复兴计划__”,即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

5.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__西德__”。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__民主德国__”或“东德”。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6.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__北约__”。1955年,苏联同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__华约__”。华约实际上处在苏联的控制之下。

7.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__冷战对峙__,两极格局形成。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6课冷战

1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美国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对杜鲁门主义本质的认识和德国分裂的实质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6年3月5日,在杜鲁门陪同下,丘吉尔到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了反苏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丘吉尔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

富尔顿演说后不到10天,斯大林发表谈话,严厉谴责丘吉尔和他的朋友非常像希特勒及其同伴,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什么是冷战?冷战表现在哪些方面?冷战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冷战的发生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冷战的内涵和美苏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

归纳总结:(1)冷战的内涵: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主要原因: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2.阅读教材,说说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影响与实质。

材料一: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宣称:“美国的政府必须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材料二:美国著名评论家李普曼在谈到杜鲁门主义的真实目的时指出:“我们选择希腊和土耳其不是因为它们特别需要援助,也不是因为它们是民主的光辉典范,而是因为它们是通向黑海和苏联的心脏的战略大门。”

(1)材料一“自由国家人民”“少数武装分子”和“外来压力”分别指的是什么?材料一反映了杜鲁门怎样的主张?

提示:“自由国家人民”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少数武装分子”是指这些国家国内的进步力量。“外来压力”是指苏联。反映了美国政府支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阻止革命力量发展,遏制苏联对“自由国家”的控制。这个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你认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宣言书,其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称霸世界)。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杜鲁门主义的影响与实质。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说说马歇尔计划的内容、目的(本质)与评价。

设问:漫画反映了什么事件?美帝国主义的“援助”真正目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一事件?

提示:漫画讽刺了马歇尔计划。目的是以援助西欧复兴经济为名,达到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欧洲)的目的。看法:美国加强了对西欧各国的控制;帮助西欧各国度过了困难;防止了欧洲革命爆发,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本质)与评价等。

目标导学二:德国的分裂

阅读教材和《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说说德国走向分裂的历程与影响。

设问:“四国”指的是哪些国家?分区占领德国是哪次国际会议作出的决策?后来德国是怎样分裂的?

提示:美、苏、英、法。雅尔塔会议。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目标导学三:北约与华约对峙

1.结合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了解美苏冷战在军事上的构建——北约与华约的建立与影响。

(1)图一、图二根据两大“公约”成立了什么组织?这两大组织是何时建立的?

提示:北约和华约;分别成立于1949年和1955年。

(2)这两大组织有什么共同之处?它们的建立有何影响?

提示:都是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美苏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结合上述内容,从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归纳美苏冷战的表现与布局。

【图解布局】美苏冷战全面构建图解

三、课堂总结

二战初期,美国为了称霸世界,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推行了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冷战结束。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给世界和平带来巨大影响,由于双方势均力敌,使世界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冷战虽然已经结束,但是美国推行的霸权主义思维,即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因此各国要摒弃社会制度和思想意识形态分歧,和而不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反思上课的情况,这节课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在冷战政策这个框题内容的学习中用时太多;而且课堂气氛不活跃;对冷战的影响分析不深刻,没有明确指出:美苏冷战打破了欧洲列强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形成二战后美苏两极划分势力范围的新格局。原因可能是平时上课的过程中更多的还是在用一种非常传统的方式上课,即以教师的讲解为核心,以考试为目的,以中考为出发点,几乎很少考虑学生的知识生成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讲述取代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力争克服这一弊病。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练习题[精选]

第五单元步入近代 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 一、单项选择 1.欧洲的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地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新航路开辟以后,首先走上殖民扩张道路的两个国家是() ①英国②法国③葡萄牙④西班牙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16世纪,葡萄牙人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了一些殖民据点与商站,其中包括中国的() A.台湾 B.海南 C.香港 D.澳门 3.16世纪,________海军拥有多艘战舰,组成横行于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无敌舰队”()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 4.一位美国史学家描述道:“……乘船在悲惨的‘中段航程’中横渡大西洋。这些黑色‘货物’上了镣铐,锁在甲板上,没有卫生设备,他们忍受着可怕的待遇……”这里所说的“黑色货物”主要来自于() A.英国 B.非洲 C.南美洲 D.北美洲 5.“三角贸易”中最具悲惨性和血腥性的贸易航程是()

A.非洲——美洲 B.美洲——非洲 C.美洲——欧洲 D.欧洲——非洲 6.17世纪时,荷兰有“海上马车夫”之称,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 A.荷兰的经济支柱主要是造船业 B.荷兰的经济非常落后,只能依靠替别国运输商品赚钱 C.荷兰成为当时世界头号贸易强国 D.荷兰的交通运输业发达 7.英国在确立殖民霸权的过程中先后战胜了() A.西班牙、荷兰、葡萄牙 B.荷兰、法国、葡萄牙 C.葡萄牙、法国、西班牙 D.西班牙、荷兰、法国 8.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殖民扩张在客观上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 A.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B.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C.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平衡发展 二、辨析改错 9.随着新航路开辟,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活动也开始了。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16世纪,西班牙凭借“无敌舰队”在非洲建立起一个殖民大帝国。()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588年,英国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逐渐成为海上霸主。()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7世纪,荷兰入侵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并一度强占了中国的澳门。()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活动与探究 10.阅读图文材料,探究问题。

2018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梳理(最新整理)

2018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梳理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 1 课古代埃及 【课程标准】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约从公元前 3500 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 3100 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 525 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 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 (1)统治: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 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 2 课古代两河流域 【课程标准】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 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 2400 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公元前 18 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 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影响: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导学案(带答案)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导学案 班级: 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 组名: 一、 【学习目标】 1、 了解冷战后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认识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2、 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与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 3、 掌握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二、 【重难点】 重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难点: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 三、 【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 P97-100,用笔划出关键词 ) 1、 说说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2、 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和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3、 理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影响、中国的主张与贡献有哪些? 四、 【合作探究】 (对学、 群学, 解决以下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说说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带来哪些威胁?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面对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中国如何应对? 五、【当堂训练】 1、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时代发展的主题是什么( 2、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趋于缓和,但严重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仍然存在, ① 地区冲突 ②恐怖主义③民族矛盾 ④宗教纷争⑤毒品蔓延 A. ①②⑤ B. ②③⑤ C.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3、2003年,美国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未经联合国授权,拉拢部分国家,发动战 争,占领伊拉克。这说明( ) A 、 美国建立了单极世界 B 、 世界多极化格局已形成 A 、和平与发展 B 、冲突与对抗 C 、机遇与挑战 D 、文明与进步 即(

C、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宗旨发生改变 D、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威胁人类和平 4、“一个超级大国垮了,另一个超级大国被削弱”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形势的真实写照。这个“垮了”的“超级大国”是() A、英国 B 、法国 C 、苏联 D 、美国 5、有人评论当今国际局势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的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 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 这一评论说明当今世界政治 格局的特点是() A、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B 、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C、形成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D 、形成了美、中、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 6、对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战后形成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B、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 C、冷战结束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D、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已经形成 7、I960年1月,英国首先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 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洲的“变迁之风”推动了()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 、两极格局的逐渐形成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 、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8、关于不结盟运动,叙述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摆脱美国和苏联的控制,实行和平、不结盟的对外政策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C、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 D、不结盟运动由发达国家发起 9、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政府主张,各国在政治上都应当做到() A、相互尊重共同协商 B 、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C、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D 、相互信任共同维护六、【归纳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16课《冷战》 说课讲稿

第16课《冷战》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五单元第16课《冷战》。第五单元主要内容是世界现代史,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而社会主义的苏联是这一时期唯一能与之抗衡的国家,美苏两国之间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冷战对峙局面。二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调整统治政策,逐步实现经济复苏,并出现了新的变化。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也遇到不少挫折,改革遭到失败。与此同时,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围绕上述内容本单元共安排了《冷战》、《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四课教学。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世界现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了解世界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和总趋势;能够运用材料对历史进行论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增强国际意识,以开放的心态和开阔的视野看待世界,吸纳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树立热爱和平的观念和忧患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立志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本课教学承载着实现上述内容和目标的任务,为此,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和准备、板书设计等全方面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部编版)要求:“知道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冷战》是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的第1课。本课主要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推行冷战政策。冷战开始后,出现了分别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斗争。本课包括“冷战的发生”、“德国的分裂”和“北约与华约对峙”三部分内容。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为什么美国和苏联从战时的盟友转变为战后的敌手,冷战对世界造成了什么影响。 (二)教学目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导学案(带答案)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导学案 班级:姓名:组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丁美洲、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2、知道拉丁美洲和印度的民族大起义的相关史实 3、分析思考拉丁美洲和亚洲长期落后的原因 二、【重难点】 重点:殖民地人民反抗的原因,拉丁美洲和印度的民族起义 难点:分析殖民地人民反抗的作用 三、【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2-5,用笔划出关键词) 1、找找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 2、概括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史实(时间、背景、人物、过程等) 3、找出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史实(背景、时间、代表、积极意义等)? 四、【合作探究】(对学、群学,解决以下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印度民族大起义在历史上起到了哪些积极作用? 五、【当堂训练】 1.“不打碎西班牙殖民者束缚我的祖国的枷锁,我的心将不安宁。”这有可能是哪位独立运动的领导者的出征誓言( ) A.章西女王 B.玻利瓦尔 C.哥伦布 D.华盛顿 2.如果以“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你会发现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具有鲜明的特点,其特点之一表现为( ) A.南北联合,协同作战 B.由封建王公领导 C.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 D.建立了统一的国家 3.喜欢足球的同学一定听说过南美的“解放者杯”足球赛,这一杯赛的冠名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 A.华盛顿 B.克莱武 C.圣马丁 D.玻利瓦尔 4.古印度是人类历史上古文明的发祥地,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成就。新航路

开辟以后,西方殖民者纷至沓来,把它作为征服对象。到19世纪中期控制了印度的西方殖民国家是(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法国 D.英国 5.1840年,一位英国人说:“关于我们对印度贸易的整个问题是他们是否能用他们的土地产物来偿付我们准备输出的工业品。”由此可以看出英国( ) A.要把印度变成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B.要向印度输入鸦片 C.认为印度经济水平低,商品输出受影响 D.对印度的贸易出现入超 6.在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掌握了革命领导权的是( ) A.土兵 B.农民 C.封建王公贵族 D.印度皇帝 7.当代印度史学家说:“即使在100年后的今天,印度人民仍在赞颂她。英国侵略者管她叫‘魔鬼的化身’,然而在印度人民的心目中,她是一个永不消逝的巨人。”她是( ) A.圣马丁 B.尼赫鲁 C.章西女王 D.释迦牟尼 8.历史上,面对殖民主义的侵略和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争。下面是小华在学习这一主题时制作的知识卡片,其中的一栏中出现了错误,这一栏是( ) 反抗殖民侵略的斗争 序号人物事迹评价 ①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合众国之父” ②玻利瓦尔领导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南美的解放者” ③章西女王抗击西班牙侵略印度民族英雄 ④林则徐虎门销烟中国民族英雄 A.① B.② C.③ D.④ 9.在中外历史上,面对殖民侵略,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他们的英勇事迹成为激励后人的精神财富。下列中外民族英雄中,为国献身的是( ) ①林则徐②关天培③邓世昌④章西女王⑤玻利瓦尔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10.下列人物的行为能体现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这一主题思想的是( ) ①玻利瓦尔②章西女王③华盛顿④林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第16课_早期殖民掠夺

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 【知识框架】 早期殖民掠夺 【重点梳理】 1.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掠夺 背景 中世纪晚期,西欧商品经济空前繁荣,需要拓展市场,推销产品,寻找原料。新航路开 辟后,欧洲人便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夺。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殖民掠夺概况(1)葡萄牙人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了一些殖民据点与商站,如巴西、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从而控制了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并以殖民据点为基地在当地进行劫掠式的贸易 (2)16世纪,西班牙凭借强大的海军舰队“无敌舰队”,在美洲建立起一个殖民大帝国。西班牙殖民者使用武力强迫印第安人无偿开采金银矿,还在当地开发种植园,强迫印第安人和黑人作为奴隶在种植园里劳作 2.英国的殖民扩张 开始1588年,英国海军在英吉利海峡与“无敌舰队”进行了一场以少胜多的大海战,“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灭。英国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 殖民掠夺方式(1)建立种植园:17世纪,英国在北美建立了殖民地。英国殖民者在此建立大种植园,生产英国工业所需要的棉花、烟草、蓝靛、糖等原材料 (2)三角贸易: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英国殖民者也从事贩卖非洲黑奴的活动。18世纪,英国商船从英国各地的港口出发,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运往非洲倾销;在非洲掳获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再购进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英国。这个航程的路线呈三角形,故这个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被称为“三角贸易” (3)影响:种植园和黑奴贸易为英国带来了巨额利润 3.荷、法、英殖民争霸

【知识延伸】 “三角贸易”分别给欧洲、美洲、非洲带来了什么影响? 为欧洲提供了市场、原料和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为美洲的开发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使非洲丧失大量精壮人口,严重破坏了非洲的社会经济,给非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是今天非洲落后的根源。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导学案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目标:了解二月革命;掌握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历史意义。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正确评价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懂得十月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及对俄国和世界的影响,了解列宁在十月革命过程中的突出贡献,认识领袖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对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理解。 学习过程: 【自学导航】 1.二月革命:_______年3月,俄国爆发了“__________ ”,推翻了_______________统治。之后,俄国建立了_______________ 临时政府,它与革命中建立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存在,_______________掌握着主要权力。 2.十月革命:____ ___年__ _ 月,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________ ___ 的方针。___ _月_ __日晚,列宁秘密来到_____ _____的起义总指挥部——________ ______,领导起义。__ __月_ __日,起义取得胜利。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当选为主席。 3.苏维埃政府的措施:苏维埃政府颁布《_______________》,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______耕种。同德、奥匈帝国议和,退出。 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______________迁到____________。 4.三年国内战争:经过年艰苦的国内战争,1920年粉碎了外国的和国内的,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5.十月革命的意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______ ____革命。世界上第一个___________ 国家由此诞生。它沉重打击了______ _____的统治,推动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鼓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民的解放斗争。 【交流讨论】 1、十月革命武装起义的背景? 2、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性质和历史意义? 3、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课堂达标】 1、人类历史进入新纪元的标志是() A.巴黎公社的建立B.俄国二月革命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D.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2、20世纪30年代,一位莫斯科居民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时,他在寄信人地址栏中写的国名应该是()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古巴比伦王颁布了……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上述歌词中的内容与下列哪一项内容有关()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种姓制度 D.奴隶制民主政治 2.当你漫步于卢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块黑色的石柱说:“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请你判断,此文物应产生于何处,该法典是用哪种文字记载的() A.尼罗河流域象形文字 B.印度河流域甲骨文 C.两河流域拉丁字母文字 D.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3.下图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其揭示的实质是() A.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B.维护奴隶的利益 C.表示人人平等 D.代表公平正义 4.右图所示的制度出自()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王国

D.古代希腊 5.某校九年级历史学习小组把“古代印度文明成果”确定为研究课题,下列研究内容能列入该课题的是() ①种姓制度②《汉谟拉比法典》③“阿拉伯数字”的发明④佛教的创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今天的中东地区动荡不安,但这里却曾经是人类两大文明的发源地。下列文明成就与此地区无关的是() A.建造金字塔 B.发明楔形文字 C.创立佛教 D.颁布《汉谟拉比法典》 7.观察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地图,可以看出亚非文明产生的共同点是() A.处于沿海地区 B.兴起于肥沃的草原 C.诞生于大江大河流域 D.出现在丘陵地区 8.托马斯·卡伦德曾写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郇窄的一隅,生活着近五百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出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材料反映的是() A.古希腊文明 B.古罗马文明 C.古代埃及文明 D.古代印度文明 9.选举制是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早期的民主政治形态兴起于()

九年级历史下册学案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一、巴黎和会)。 (1)时间:1919年1月至6月。 (2)地点:巴黎近郊凡尔赛宫。 (3)目的:分赃、反苏、建立国际新秩序。 性质:战胜国处置战败国,对战败国的媾和会议,是分脏的会议。 (4)参加国家:27个战胜国,战败国和俄国被排斥。 (5)操纵国:美、英、法。 ⑹大国意图: ①美国:宣扬“十四点原则”,企图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 ②英国:继续保持海上绝对优势,削弱德国,但反对过分削弱德国,目的是保持欧洲大陆均势, 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 ③法国: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重建欧洲大陆霸权 ④意大利:扩大领土 ⑤日本:使战时获得的太平洋岛屿和中国山东的权利合法化 l 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区由国联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岸50千米以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承认波兰独立)

l 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英法--非洲和中东;太平洋岛屿--日本) l 严格限制德国军备(德国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10 万人,限制海军;禁止空军。(既防止其东山再起,又保留其镇压人民的力量力)) l 德国赔款(悬而未决)德国要对协约国支付大量赔款。(末规定具体数量和期限,成为悬而未决的问题) ⑺主要内容: ①签订对德和约(中 心问题)即《凡尔赛和约》。 (目的:罚惩消弱 德国) 凡尔赛体系——《凡尔赛和约》签订以后,协约国又和战败国签定的奥、保、匈、土签订了和约。构成所谓“凡尔塞体系” 影响:影响: ①使欧洲和中东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A、首先,奥匈帝国解体。匈牙利分立,建立新的国家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南部领土被割让给意大利;巴尔干部分地区并入塞尔维亚,成为南斯拉夫,另一部分归还波兰。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三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6课《冷战》教案

课题: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16课冷战 教学目标: 1、知道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知道德国分裂,基本形成欧洲冷战对峙局面。 2、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活动,把握冷战的定义、背景(原因),美苏之间相继产生的竞争局面,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思维和素养。 3、指导分析冷战的影响,认识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及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树立维护世界和平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对冷战原因和两极格局形成影响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复习旧知:检查作业,复习上节内容并小结。 请学生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及标志是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形成了哪些主要战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是何时及其形成的标志是什么?【1939年9月 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主要战场: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太平洋战场、东方战场。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2、导入本课:提问有谁知道丘吉尔“铁幕演说”,请来给大家说讲讲? 欣赏视频,然后小结。1946年3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访问美国期间发表的演说《和平砥柱》,被称为“铁幕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座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请看第16课。 二、教学新课 (一)检查预习情况。请按课文填写完整《历史学法大视野》上预习部分的空格。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导学案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基础知识】 知识点1从繁荣到危机 1.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____________。 2.时间:1929—1933年。 3.范围:席卷了______国以及整个__________世界。 4.表现 (1)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40%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 (2)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 (3)穷人们想尽一切办法艰难度日。 (4)资本家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不惜大量销毁商品。 知识点2罗斯福新政 1.时间:________年。 2.目的: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危机。 3.最突出的特点:采用____________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4.主要内容

5.评价 (1)积极: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政府的__________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局限性:新政是在__________________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________矛盾。 【基础达标】 1.下图情景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造成图中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大机器开始代替人力劳动进行生产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经济大危机爆发 D.1924—1929年的经济繁荣 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 A.英国B.法国 C.美国D.德国 3.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中受害最深的是() A.资本家 B.广大人民群众 C.农场主 D.政府官员 4.1933年,罗斯福总统在就职演说中指出,“我们最首要的任务是使人民有就业机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任务就可以部分地完成”。为此,他采取的直接措施是() A.整顿银行业,恢复银行信用 B.稳定农产品价格 C.推行“以工代赈” D.建立社会福利体制和应急的救济机构

部编版九下历史第16课 冷战教案

部编版九下历史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6课冷战 1.掌握冷战的定义以及冷战的原因。 2.知道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影响,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性质,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3.知道德国分裂,基本形成欧洲冷战对峙局面。 4.分析冷战的影响,启发学生感受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树立维护世界和平的历史责任感。 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

如何认识冷战的原因和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 创设情境法、知识结构法、列举归纳法、对比分析法。1课时。

(一)设置情景导入主题 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第一个“战争”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个战争指的是“冷战”。什么是冷战?1946年1月20日,美国参议员伯纳德在国会发表演说,他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成是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最大敌人,提出“对付这样的敌人在不排除武装进攻的前提下,应多从特殊的政治手段、外交手段、经济手段、文化手段进行渗透。……我为这种渗透取个新名词,叫作‘冷战’”。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1.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__美、苏__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__对峙__与__竞争__状态。 2.二战后,__美国__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3.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__社会制度__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4.1947年3月,美国总统__杜鲁门__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知识梳理】 知识点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地理位置:拉丁美洲指今天________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2.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 (1)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殖民统治之下。 (2)受到美国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影响。 3.主力构成: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种人。 4.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两人被誉为南美的“____________”。 5.玻利瓦尔的主要事迹:1819年,玻利瓦尔率领队伍,打败__________军队。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6.圣马丁的主要事迹:在南美洲南部地区,领导了阿根廷、智利、________的独立运动。 知识点2印度民族大起义 1.背景 (1)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________的殖民地。当时,英国完成了____________,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2)英国的殖民统治激起了印度各阶层人民的强烈不满,人们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2.开始时间:1857年。 3.主力构成:________(首先起来反抗)、农民、手工业者以及一些被剥夺了权力的印度王公。 4.杰出女英雄——____________,她领导起义军,英勇抗击进犯章西的英国军队,最后壮烈牺牲。 5.影响: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________殖民者,反映了印度____________的觉醒。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________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达标练习】 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原因不包括()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 教案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6课冷战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美国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对杜鲁门主义本质的认识和德国分裂的实质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6年3月5日,在杜鲁门陪同下,丘吉尔到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了反苏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丘吉尔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 富尔顿演说后不到10天,斯大林发表谈话,严厉谴责丘吉尔和他的朋友非常像希特勒及其同伴,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什么是冷战?冷战表现在哪些方面?冷战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冷战的发生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冷战的内涵和美苏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 归纳总结:(1)冷战的内涵: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主要原因: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2.阅读教材,说说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影响与实质。 材料一: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宣称:“美国的政府必须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

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材料二:美国著名评论家李普曼在谈到杜鲁门主义的真实目的时指出:“我们选择希腊和土耳其不是因为它们特别需要援助,也不是因为它们是民主的光辉典范,而是因为它们是通向黑海和苏联的心脏的战略大门。” (1)材料一“自由国家人民”“少数武装分子”和“外来压力”分别指的是什么?材料一反映了杜鲁门怎样的主张? 提示:“自由国家人民”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少数武装分子”是指这些国家国内的进步力量。“外来压力”是指苏联。反映了美国政府支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阻止革命力量发展,遏制苏联对“自由国家”的控制。这个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你认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宣言书,其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称霸世界)。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杜鲁门主义的影响与实质。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说说马歇尔计划的内容、目的(本质)与评价。 设问:漫画反映了什么事件?美帝国主义的“援助”真正目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一事件? 提示:漫画讽刺了马歇尔计划。目的是以援助西欧复兴经济为名,达到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欧洲)的目的。看法:美国加强了对西欧各国的控制;帮助西欧各国度过了困难;防止了欧洲革命爆发,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本质)与评价等。 目标导学二:德国的分裂 阅读教材和《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说说德国走向分裂的历程与影响。 设问:“四国”指的是哪些国家?分区占领德国是哪次国际会议作出的决策?后来德国是怎样分裂的? 提示:美、苏、英、法。雅尔塔会议。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目标导学三:北约与华约对峙 1.结合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了解美苏冷战在军事上的构建——北约与华约的建立与影

2019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2019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16课冷战 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冷战的内涵、美苏推行冷战的原因、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知道德国分裂的进程与影响;知道北约与华约的建立与影响;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认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思维和素养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活动,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加深对美苏冷战对峙格局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美国冷战政策及其表现教学难点:对杜鲁门主义本质的认识和德国分裂的实质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946 年3月5日,在杜鲁门陪同下,丘吉尔到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了反苏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丘吉尔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富尔顿演说后不到10天,斯大林发表谈话,严厉谴责丘吉尔和他的朋友非常像希特勒及其同伴,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什么是冷战?冷战表现在哪些方面?冷战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冷战的发生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冷战的内涵和美苏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归纳总结:(1)冷战的内涵: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主要原因: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2.阅读教材,说说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影响与实质。材料一: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宣称:“美国的政府必须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 企图。” 材料二:美国著名评论家李普曼在谈到杜鲁门主义的真实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导学案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 的探索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学习目标 1.说出“二月”革命的时间、性质、结果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内外政策。 2.说出十月革命的过程,描述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3.感受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体验领袖人物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4.重点: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预习导学 1.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二月”革命 ①时间: 1917年3月。 ②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③结果: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并存的政权: 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其中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政权。 ④布尔什维克党的主张 布尔什维克党的领袖列宁号召布尔什维克党和广大劳动人民为社会主义革命而斗争。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力争实现向社会主义革命和平过渡。 ⑤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 A.对外:承袭了沙皇政府的反动政策,继续进行罪恶的帝国主义战争。 B.对内:对人民群众迫切要求的土地和面包问题无动于衷。 (2)十月革命 想一想: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是什么?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实权后,用武力镇压革命群众的示威游行,强行解散工人武装,实行白色恐怖统治,革命已无和平发展的可能。在新的革命形势下,布尔什维克党决定举行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①写出十月革命的时间、地点、总指挥部、领导人。 1917年11月6~7日;彼得格勒;斯莫尔尼宫;列宁。 ②结果:赤卫队占领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成功,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 ③性质: 社会主义革命。 2.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1)全俄第二次工兵苏维埃代表大会 ①召开背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在攻打冬宫的胜利进军中。 ②地点: 斯莫尔尼宫。 ③主要内容: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农民书》,宣告全部政权归工兵农代表苏维埃,成立了第一届苏维埃政府, 列宁当选为主席。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④意义: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

部编版丨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汇总【最新整理】

第1课古代埃及 目标: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 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 (1)统治: 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 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目标: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 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00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影响: 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其一大特征。 (3)意义:法典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法典中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4)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3课古代印度 目标: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兴起: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2)建国: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来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3)鼎盛: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2.森严的种姓制度 (1)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的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2)主要内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知识点速记宝典: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

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知识框架】 早期殖民掠夺 【重点梳理】 1.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掠夺 背景中世纪晚期,西欧商品经济空前繁荣,需要拓展市场,推销产品,寻找原料。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便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夺。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殖民掠夺概况(1)葡萄牙人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了一些殖民据点与商站,如巴西、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从而控制了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并以殖民据点为基地在当地进行劫掠式的贸易 (2)16世纪,西班牙凭借强大的海军舰队“无敌舰队”,在美洲建立起一个殖民大帝国。西班牙殖民者使用武力强迫印第安人无偿开采金银矿,还在当地开发种植园,强迫印第安人和黑人作为奴隶在种植园里劳作 2.英国的殖民扩张 开始1588年,英国海军在英吉利海峡与“无敌舰队”进行了一场以少胜多的大海战,“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灭。英国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 殖民掠夺方式(1)建立种植园:17世纪,英国在北美建立了殖民地。英国殖民者在此建立大种植园,生产英国工业所需要的棉花、烟草、蓝靛、糖等原材料 (2)三角贸易: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英国殖民者也从事贩卖非洲黑奴的活动。18世纪,英国商船从英国各地的港口出发,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运往非洲倾销;在非洲掳获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再购进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英国。这个航程的路线呈三角形,故这个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被称为“三角贸易” (3)影响:种植园和黑奴贸易为英国带来了巨额利润 3.荷、法、英殖民争霸 荷、法的殖民扩张(1)荷兰一度控制着波罗的海、印度及美洲的全部贸易,因而有“海上马车夫”之称。进入17世纪,荷兰加入殖民掠夺行列,入侵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取了马六甲和锡兰;一度强占了中国的台湾;在非洲的好望角建立了殖民地;在北美洲建立了新尼德兰殖民地 (2)17世纪下半叶,后崛起的法国也加入了殖民争霸的行列,先后在北美洲、非洲和亚洲建立了法属殖民地 殖民争霸为争夺美洲、非洲、亚洲的殖民地和世界市场,从17世纪下半叶起,英国与荷兰、法国发生了一系列战争,凭借强大的实力最终战胜了荷兰和法国,在世界各地夺取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冷战 同步练习

第16课冷战 一、填空题 1.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这篇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它标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3.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即马歇尔计划。它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 4.1948年“”爆发。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5.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成立了“”,简称“北约”,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6.1955 年,苏联同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简称“华约”。 二、选择题 7.有人这样形容美苏冷战:“美国是鲨鱼,苏联是老虎,二者虽然都很凶猛,却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里,暂时不会兵戎相见。”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北约的建立 D. 华约的建立 8.冷战开始后,美国在军事方面建立的组织是(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华沙条约组织 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有人提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 A.国家社会制度的不同 B.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 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给予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大量援助的政策是( )

A. 马歇尔计划 B. 杜鲁门主义 C. 新经济政策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1.《华沙条约》序言称“由于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从而加深新战争的危险,爱好和平的欧洲国家必须采取必要步骤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维护欧洲和平。”据此分析,华约成立的主要意图是( ) A.对抗美国的冷战政策 B.防止军国主义的复辟 C.维护世界的长久和平 D.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北约”组织的建立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 古巴导弹危机发生 13.1961年8月13日,柏林市民一觉醒来突然发现在一夜之间,一道由铁网和水泥板构成的临时屏障横亘在柏林城中间,阻碍了东西部人民的交往,这就是柏林墙,它成为德国分裂的重要标志。造成德国分裂的主要原因是( ) A.两德经济水平的差异 B.美、苏冷战的产物 C.德国民族矛盾激化 D.二战达成的协议 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挑起了“冷战”,东西方两大阵营严重对峙。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C.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D.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15.1947年 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宣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材料中的“自由国家”指的是( ) A. 资本主义国家 B.发展中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