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尺度相关规范解说

建筑设计尺度相关规范解说
建筑设计尺度相关规范解说

建筑设计尺度相关规范解说

一、消防

1.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转弯半径不应小于9~10m,重型消防车不应小于12m,穿过建筑物门洞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m,供消防车操作的场地坡度不宜大于3%。

2.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有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消防车道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俩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3.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m,消防车道上空4m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4.小区内尽端式道路不宜大于120m,应设置不小于12m*12m消防回车场。(考虑到车行方便,及景观效果一般尽端路超过35m,设回车场)。回车场模式见下图(m)。

5.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回车场。多层建筑群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2m*12m,高层建筑回车场面积不宜小于15m*15m,供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

“L”形

“T”形

“O”形

注:图中下限值适用于

小汽车(车长5m,最小转弯半径6m);上限值适用于大汽车(车长8~9m,最小转弯半径10m)

二、车道

1.道路纵坡

1.1居住区道路纵坡控制坡度(%)

道路类型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

机动车道≥0.2≤8.0

L≤200m ≤5.0

L≤600m

非机动车道≥0.2≤3.0

L≤50m ≤2.0

L≤100m

步行道≥0.2≤8.0≤4.0注:1.摘自《城市居住区规范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

2.L为坡长。

1.2在地形坡度较大的个别困难地段,道路纵坡极限值不宜大于11%,其坡长不大于80m,路面应由防滑措施。

2.道路纵坡

机动车、非机动车道路横向坡为1.5%~2.5%。

人行道横坡为1.0%~2.0%

3.道路宽度

3.1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3.2 小区级道路:路面宽6.0~9.0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3.3 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

3.4 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

3.5 双车道:W=6.0~9.0m(场地主干道双车道宽度,小型车双车道最小宽6米,大型车双车道最小宽7米)

单车道:W=3.5~4m;(车道兼具回车通道作用,应按照停车场标准设计车道宽度)4.转弯半径

机动车最小转弯半径:(道路内路牙最小半径)

6.0m:车长不超过5米的三轮车、小型车。

9.0m:车长6-9米的一般二轴载重汽车、中型车。

12.0m:车长10米以上的的铰接车、大型货车、大型客车等大型车。

基地出入口转弯半径应适量加大。

5.道路与建筑物间距

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的最小距离(m)表

道路级别与建筑物关系居住区

道路

小区

组团路及

宅间小路

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

入口

高层 5.0 3.0 2.0

多层 3.0 3.0 2.0有出入口— 5.0 2.5

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 4.0 2.0 1.5多层 2.0 2.0 1.5

围墙面向道路 1.5 1.5 1.5

注:1.摘自《城市居住区规范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

2.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边缘之路面边线;当小区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缘。

3.建、构筑物无组织排水,则为散水边缘至道路边缘。

三、人行道

人行道宽:不小于1m,并按照0.5的倍级递增。

路牙要求:车行与人行道之间路牙地面高度在100~200之间;人行与草坪之间宜0~120。

四、停车场

1.居住区内地面停车用地面积以小型车计算,停车场宜设置在行车方便、距建筑外墙面约6m,尽量不影响居民生活宁静和不影响景观环境地段。

2.机动车停车场用地面积按照当量小汽车位数计算。停车场用地面积每隔停车位为25~30㎡,停车位尺寸以2.5m*5.0m划分(地面划分尺寸)。

3.当量小汽车换算系数表

车辆类型各种车辆外轮廓尺寸(m)车辆换算系数

总厂总宽总高

微型车 3.5 1.6 1.80.7

小型车 4.8 1.8 2.01

轻型车7.0 2.1 2.6 1.2

中型车9.0 2.5 3.2 2.0

大型汽车(客)12.0 2.5 3.2 3.0

注:本表摘自《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CJ100-98。

4.停车场的停车方式,根据地形条件以占地面积小、疏散方便、保证安全为原则,主要停车方式有平行式、斜列式、垂直式三种。其中间最小距离以小型车为例,停车方式见下图

平行式斜列式

---垂直式

5.停车场最小坡度0.3%,与通道平行方向的最大纵坡为1%,与通道垂直方向为3%。

6.居民汽车停车率不应小于10%;

7.居住区内地面停车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不宜超

过10%;

8.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方便居民使用,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m;

9. 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留有必要的发展余地。

10. 自行车停放每个车位按1.5~1.8㎡,摩托车每隔车位为2.5~2.7㎡。

五、绿化覆土

1.地下设施覆土绿化构造层包括防水层、隔根层、排水层、过滤层、栽植土壤层、植被层。

2.如挖槽原土基本为自然土质(湿容重约为1600~1800kg/m3),可回填实施绿化。回填厚度300cm,最低不小于150cm。不应回填渣土、建筑垃圾土和有污染的土壤。

3.如地下设施覆土厚度仅为150cm,为防止部分植物根系穿透防水层,需在防水层上面铺设隔根层。可用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PVC卷材等多种材料,如用PVC卷材,厚度1~2mm,搭接宽度6cm。如地下设施边缘有侧墙,则应向侧墙面上翻25~35cm,排(蓄)水设施必须铺设在隔根层的上面。

4. 为了防止栽植土壤经冲刷后细小颗粒随水流失,造成土壤中的成分和养料流失,并堵塞排水系统。应在排(蓄)水层上面铺设过滤层,并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和根系穿透性。可用级配砂石、细沙、土工织物等多种材料。如用双层土工织物材料,搭接宽度必须达到15~20cm,覆土时使用器械应注意不损坏土工织物。

5.地下设施覆土绿化植物根系生长适宜的覆土厚度一览表

大乔木根系生长:150~300cm

中、小乔木根系生长:100~150 cm

大灌木根系生长:60~80 cm

小灌木根系生长:40~50 cm

宿根花卉根系生长:30~50 cm

一、二年生花卉根系生长:20~30

6.威海规定:居住区地下车库屋面覆土不应低于1.5m,在居住区集中公共绿地下设置地下停车库时,屋面覆土不应低于2.5m。

六、植物

树木与地下管线最小水平距离(m)

管线名称新植乔木现状乔木灌木或绿篱外缘

电力电缆 1.5 3.50.5

通讯电缆 1.5 3.50.5

给水管 1.5 2.0—

排水管 1.5 3.0—

排水暗沟 1.5 3.0—

消防龙头 1.2 2.0 1.2

1.2 3.0 1.0

燃气管道(低中

压)

热力管 2.0 5.0 2.0

注:1本表摘自《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

2 水平距离指:乔木地径外缘及灌木分枝外缘距管道外缘的净距。此注也适用于下表。

树木与地面建筑物、构筑物外缘最小水平距离(m)

名称新植乔木现状乔木灌木或绿篱外缘

测量水准点 2.0 2.0 1.0

地上杆柱 2.0 2.0—

挡土墙 1.0 3.00.5

楼房 5.0 5.0 1.5

平房 2.0 5.0—

1.0

2.00.75

围墙(高度不大于

2m)

排水明沟 1.0 1.00.5

注:1本表摘自《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

七、踏步与坡道

1.踏步

1.踏步常用高度及宽度,H=0.12~0.15m,W=0.30m~0.35m;2H+W=60~65(cm)。

2.可坐踏步:H=0.20~0.35m,W=0.40~0.60m。

3.连续踏步数最好不要超过18级,18级以上应在中间设休息平台,平台不小于1.20m。

2.坡道

最小净宽1.5米,平台最小净深2米。纵坡不大于2.5%

扶手:室外踏步级数超过了3级时,残障人轮椅使用扶手:H=0.68m\0.85m。

缘石坡道现通用三面坡及扇面坡,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地面高差不得大于20mm。见图

八、场地排水坡度

1.各种场地的使用坡度(%)

场地名称适用坡度最大坡度备注

密实性地面和广场0.3~3.0 3.0平原地区最大坡度应为1%,

山地最大坡度为3%。

广场兼作停车场0.2~0.5 1.0-2.0

室外场地儿童游戏场

运动场

杂用场地

0.3~2.5——

0.2~0.5

0.3~2.9

绿地 1.5~1033—

湿陷性黄土地面0.5~7.0

注:摘自: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 83-99、《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2.软质地表的排水坡度(%)

地表类型最小坡度最大坡度适宜坡度

草地 1.033 1.5~10

运动草地0.521

栽植草地0.5视土质而定3~5注:1.摘自《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

2.人力修剪机修剪的草坪坡度不宜大于25%。

九、空间尺度

1.在场地设计中D/H=1,2,3为最广泛应用的数值。

实验证明:

D/H=1:当处于45°仰角时,是观赏任何建筑细部的最佳位置,相当于视点距离建筑

物等高的位置;

D/H=2:当处于27°仰角时,视点距建筑物有建筑物2倍的距离,这时,及能观察到建筑的细部,又能感觉到对象的整体性,进则观察细部,退则观察整体,乃观察建筑的最佳观察点。

D/H=3:当处于仰角18°时,视距相当于建筑物高度的3倍,能感觉到以周围建筑为背景的十分清楚主体对象。

2.人能较好的观赏景物的最佳水平视野范围在60°以内,观赏建筑的最短距离应等于建筑物的宽度,即相应的最佳视区是54°左右,大于54°便进入细部审视区。

3.垂直界面对空间的划分与控制作用,与其高度及相对距离有很大的关系,因而在处理外部空间时,还要考虑建筑的高度(H),与围合空间的间距(D)之间的比例关系。以人站在建筑围合空间的正中央为例。

D/H在1与2之间时空间最为紧凑。在苏州园林中经常见到此类型空间

D/H=2时,中心垂直视角45°,可观察到界面全貌,视线仍集中于界面西部,具有较好的封闭感。

D/H=4时,中心垂直视角为27°,是观察完整界面的最佳位置,为空间封闭感的上限。故欲在广场和庭院营造围合感,其空间D/H不宜大于4。此点时界定围合与开敞的分界点。

D/H大于4时,两界面间相互间的影响已经薄弱了,没有围合之感。

4.广场空间适宜尺度

6m左右可看清花瓣,20~25m可看到人的面部表情,这一范围通常组织为近景,作为框景,导景,增加广场景深层次。

中景约为70~100m,可看清人体活动,一般为主景,要求能看清建筑全貌。

远景150-200m,可看清建筑群体与大轮廓,作为背景起衬托作用。

作为人们休闲、活动的文化性广场,尺度是由其共享功能、视觉要求、心理因素和规划人数等综合因素考虑的,其长、宽一般应控制在20~30m左右为宜。在居住建筑或一般公共场地,尤其应该注意,忌大而空。

十、其他

心理安全距离:L=3.0m

谈话距离:L>0.70m

座椅:高0.35-0.45m;座面倾角6-7°;座面宽0.4-0.6m;靠背与座面夹角98-105°;靠背0.35-0.65。单人椅:L=0.60m左右,双人椅:L=1.20m左右,三人椅:L=1.80m左右。桌:高0.65-0.7m;面宽0.7-0.8(四人用)。

水深:人工水体进岸附近2.0m范围内水深不得大于0.7m,否则应设护栏;无护栏的园桥、汀步附近2.0m范围内水深不得大于0.5m。儿童泳池水深0.5-1.0m为宜,成人泳池水深1.2-2m 为宜。养鱼因雨种类不同而异,一般池深0.8-1.0m,并需保证水质的措施。水生植物深度视不同植物而异,一般浮水植物(睡莲)水深要求0.5-2.0m,挺水植物(如荷花)水深要求1.0m 左右。

汀步:步距≤0.5m

栏杆:低栏杆:H=0.2~0.3m;中栏杆:H=0.8~0.9m;高栏杆:H=1.1~1.3m。栏杆净空不大于0.11米。

亭:H=2.40~3.00m,W=2.40~3.60m,立柱间距=3.00m左右。

廊:H=2.20~2.50m,W=1.80~2.50m。

照明灯:庭院灯一般高度为3-4m,间距一般为15-20米左右;草坪灯一般高度为0.3-1m左右,间距一般为5-8m左右。

注:以上数据不一定那么绝对化,但却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普遍的适用意义。

CAD建筑设计常用尺寸

CAD建筑设计常用尺寸 楼梯 楼梯井不宜小于60mm,且不宜大于200mm。 楼梯踏步关系宽(b)长(h)b+h=450mm b+2h=600-620mm 楼梯的角度一般在20。—45。舒适度26。 楼梯的踏步一般最少3步,最多18步。 楼梯扶手高度一般:850—1100mm。在一般建筑扶手不宜小于900mm,栏杆垂直杆之间间距不应大于110mm,在有幼儿是扶手不应高于 600mm,且栏杆垂直杆之间间距最好为线饰。 楼梯段最小宽度:1100—1400mm。(消防要求时)人的平均肩宽:550mm,幅度0—150mm。当楼梯段宽度大于1650mm(3股人流)时应增设墙扶手;当楼梯段宽度超过2200mm(4股人流)时,还应设置中间扶手。 梯段范围内净高高度宜大于2100mm;而楼梯休息平台梁到下部通道 的净高尺寸不应大于2000mm。 楼梯休息平台宽一般大于楼梯段宽一点。 雨篷悬挑长度一般为900—1500mm。 门窗常用尺寸 门(卧室门)的常用尺寸: 宽850—1000mm、高2100mm。窗户常用尺寸:宽400—1800mm、高800—1200mm。(阳台的窗户下的墙高在

多层时不小于1050,高层不小于1100,如果没有这么高时,下面要用安全玻璃(钢化夹胶玻璃))。窗户高超过1500时要设亮子。 室外常用尺寸 踢脚一般高度:80—200mm 墙裙高:800—1500mm。(900mm用的最多) 女儿墙净高:1050mm(多层)、1100mm(高层) 1%—2%就是材料找坡(建筑找坡) 2.5%—3%就是结构找坡 上人孔一般尺寸:700*800 散水的宽度一般不小于600mm,且最少要比屋顶出檐宽度大150—200mm,坡度3%——5%,外缘一般高出室外地面20—50mm,每隔6m左右设伸缩缝一道,缝宽20mm。 泛水的高度要等于大于250。 房屋设备常用尺寸 厨房平台一般宽度:550—600mm。 卫生间平台一般宽度:530mm。

建筑设计规范完整版本

建筑设计规范大全(电子版) 通路出口距城市干道交叉路口红线转弯起点处不应小于70m。 第5.4.4条风管不宜穿过防火墙和变形缝。如必须穿过时,应在穿过防火墙处设防火阀;穿过变形缝处,应在两侧设防火阀。 <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 远离污染源 一、功能分区明确,合理组织人流和车辆交通路线,对喧闹与安静的用房应有合理的分区与适当的分隔; 二、基地按使用需要,至少应设两个出入口。当主要出入口紧临主要交通干道时,应按规划部门要求留出缓冲距离; 当文化馆基地距医院、住宅及托幼等建筑较近时,馆内噪声较大的观演厅、排练室、游艺室等,应布置在离开上述建筑一定距离的适当位置,并采取必要的防止干扰措施 三、舞厅应具有单独开放的条件及直接对外的出入口。 第3.3.1条学习辅导部分由综合排练室、普通教室、大教室及美术书法教室等组成。其位置除综合排练室外,均应布置在馆内安静区。 七、综合排练室的主要出入口宜设隔声门。 一、美术书法教室宜为北向侧窗或天窗采光 第3.1.3条文化馆设置儿童、老年人专用的活动房间时,应布置在当地最佳朝向和出入安全、方便的地方,并分别设有适于儿童和老年人使用的卫生间。 第4.0.7条展览厅、舞厅、大游艺室的主要出入口宽度不应小于1.50m。 第4.0.8条文化馆屋顶作为屋顶花园或室外活动场所时,其护栏高度不应低于1.20m。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第2.1.3条大中型商店建筑应有不少于两个面的出入口与城市道路相邻接;或基地应有不小于1/4的周边总长度和建筑物不少于两个出入口与一边城市道路相邻接。 第2.1.4条大中型商店基地内,在建筑物背面或侧面,应设置净宽度不小于4m的运输道路。基地内消防车道也可与运输道路结合设置。 商店建筑按使用功能分为营业、仓储和辅助三部分。 三、供轮椅使用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两侧应设高度为0.65m的扶手,当其水平投影长度超过15m时,宜设休息平台。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 第2.0.1条电影院基地选择应根据当地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合理布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中国现行最新建筑专业图集大全(2019年最新版)

建筑专业图集大全(按住 Ctrl 键点击图集名称可查阅下载) 建筑专业图集大全(按住 Ctrl 键点击图集名称可查阅下载) 1 09CJ2009CG12钢骨架轻型板.rar 77 10J113-1 内隔墙-轻质条板(一)(2).rar 2 09CJ1809CG11钢框轻型屋面板.rar 78 02J611-1 钢、钢木大门.rar 3 97J103-1 铝合金玻璃幕墙.rar 79 07J306窗井、设备吊装口、排水沟、集水坑 .rar 4 05SJ917-6小城镇住宅通用(示范)设计 -福建福州地区.rar 80 06CJ05蒸压轻质砂加气溷凝土(AAC)砌块和板材建筑构造.rar 5 08J925-3 压型钢板、夹芯板屋面及墙体建筑构造(三)含压型铝合金 板 .rar81 11CJ33《通风采光天窗》.rar 6 02J915公共建筑卫生间.rar 82 06J902-1 医疗建筑_门窗隔断防X 射线构造.rar 7 10CJ21喷涂高分子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建筑构造.rar 83 01SJ914(GJBT-534)住宅卫生间(精简版)x.rar 8 07J901-2 实验室建筑设备(二).rar 84 04J602-1 实腹钢门窗.rar 9 05SJ918-3传统特色小城镇住宅(丽江地区).rar 85 06CJ07改性膨胀珍珠岩外墙保温建筑构造 --XR 无机保温材 料.rar 10 07J901-1 实验室建筑设备(一).rar 86 10J908-5(GJBT-1125)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设计与安装w.rar 11 03J103-2~7建筑幕墙(2003年合订本).rar 87 05SJ806民用建筑工程设计互提资料深度及图样 -建筑专业.rar 12 03J104蒸压加气溷凝土砌块建筑构造 .rar 88 10J113-1内隔墙-轻质条板(一)(1).rar

景观设计常见尺寸

景观设计常见尺度规范整理 一、消防 1.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转弯半径不应小于9~10m,重型消防车不应小于12m,穿过建筑物门洞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m,供消防车操作的场地坡度不宜大于3%。 2.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有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消防车道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俩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3.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m,消防车道上空4m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4.小区内尽端式道路不宜大于120m,应设置不小于12m*12m消防回车场。(考虑到车行方便,及景观效果一般尽端路超过35m,设回车场)。回车场模式见下图(m)。 5.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回车场。多层建筑群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2m*12m,高层建筑回车场面积不宜小于15m*15m,供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 “L”形“T”形“O”形

注:图中下限值适用于小汽车(车长5m,最小转弯半径6m);上限值适用于大汽车(车长8~9m,最小转弯半径10m) 二、车道 1.道路纵坡 1.1居住区道路纵坡控制坡度(%) 注:1.摘自《城市居住区规范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 2.L为坡长。 1.2在地形坡度较大的个别困难地段,道路纵坡极限值不宜大于11%,其坡长不大于80m,路面应由防滑措施。 2.道路纵坡 机动车、非机动车道路横向坡为1.5%~2.5%。 人行道横坡为1.0%~2.0% 3.道路宽度 3.1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3.2小区级道路:路面宽6.0~9.0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3.3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 3.4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 3.5双车道:W=6.0~9.0m(场地主干道双车道宽度,小型车双车道最小宽6米,大型车双车道最小宽7米) 单车道:W=3.5~4m;(车道兼具回车通道作用,应按照停车场标准设计车道宽度)4.转弯半径 机动车最小转弯半径:(道路内路牙最小半径) 6.0m:车长不超过5米的三轮车、小型车。 9.0m:车长6-9米的一般二轴载重汽车、中型车。 12.0m:车长10米以上的的铰接车、大型货车、大型客车等大型车。 基地出入口转弯半径应适量加大。 5.道路与建筑物间距 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的最小距离(m)表

建筑设计常用窗的尺寸1

建筑设计常用窗的尺寸 1.窗高: 一般住宅建筑中,窗的高度为1.5m,加上窗台高0.9m,则窗顶距楼面2.4m,还留有0.4m 的结构高度。在公共建筑中,窗台高度由1.0~1.8m不等,开向公共走道的窗扇,其底面高度不应低于2.0m。至于窗的高度则根据采光、通风、空间形象等要求来决定,但要注意过高窗户的刚度问题,必要时要加设横梁或"拼樘"。此外,窗台高低于0.8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现代玻璃幕墙中,整块玻璃的高度有的已超过7.2m,那已不属于一般窗户的范围了 2.窗宽:窗宽一般由0.6m开始,宽到构成"带窗",但要注意采用通宽的带窗时,左右隔壁房间的隔声问题以及推拉窗扇的滑动范围问题,也要注意全开间的窗宽会造成横墙面上的炫光,对教室、展览室都是不合适的。建筑常识-门的尺寸 1.门高:供人通行的门,高度一般不低于2m,再高也以不宜超过 2.4m,否则有空洞感,门扇制作也需特别加强。如造型、通风、采光需要时,可在门上加腰窗,其高度从0.4m 起,但也不宜过高。供车辆或设备通过的门,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其高度宜较车辆或设备高出0.3~0.5m,以免车辆因颠簸或设备需要垫滚筒搬运时碰撞门框。至于各类车辆通行的净空要求,要查阅相应的规范。如果是体育场馆、展览厅堂之类大体量、大空间的建筑物,需要设置超尺度的门时,可在大门扇上加设常规尺寸的附门,供大门勿需开启时,人们可以通行。现今建筑内各种设备管井的检查门颇多,它不是经常通过的地方,所以一般上框高与普通门齐或还低一些,下边还留有与踢脚线同高的门槛,其净高就不必拘泥于2m,1.5m 左右即可 1.门高:供人通行的门,高度一般不低于2m,再高也以不宜超过 2.4m,否则有空洞感,门扇制作也需特别加强。如造型、通风、采光需要时,可在门上加腰窗,其高度从0.4m 起,但也不宜过高。供车辆或设备通过的门,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其高度宜较车辆或设备高出0.3~0.5m,以免车辆因颠簸或设备需要垫滚筒搬运时碰撞门框。至于各类车辆通行的净空要求,要查阅相应的规范。如果是体育场馆、展览厅堂之类大体量、大空间的建筑物,需要设置超尺度的门时,可在大门扇上加设常规尺寸的附门,供大门勿需开启时,人们可以通行。现今建筑内各种设备管井的检查门颇多,它不是经常通过的地方,所以一般上框高与普通门齐或还低一些,下边还留有与踢脚线同高的门槛,其净高就不必拘泥于2m,1.5m 左右即可 照明灯具距桌面的高度,白炽灯泡60瓦为100厘米,40瓦为65厘米,25瓦为50厘米,15瓦为30厘米;日光灯距桌面高度,40瓦为150厘米,30瓦为140厘米,20瓦为110厘米,8瓦为55厘米。灶台一般65厘米--70厘米高,锅架离火口4厘米为宜,抽油烟机离灶台70厘米为宜。无论使用平底锅还是尖底锅,都应用锅架把撑起,以保证最大限度地利用火力。床铺以略高于使用者的膝盖为宜,便上、下感到方便。枕头的高度应与一侧肩宽相等,这样可使头略向前弯曲,颈部肌肉充分放松,呼吸保持通畅,胸部血液供应正常。但不满周岁的婴儿则以不高于6厘米为宜,老年人用枕头不宜过高,以免头部供血不足。写字台台面高度应为身体坐正直立,两手撑平放于台面上时,不必弯腰或弯屈肘关节。使用这一高度的写字台,可以减轻因长时间伏案工作而导致的腰酸背痛。坐椅的坐面距地面的高度应低于小腿的长度1厘米左右,这样,坐时下肢可着力于整个脚掌,也便于两腿前后移动。(佳新) 楼梯楼梯涉及的尺寸数据很多,除大家熟知的踏步的踏面、踢面尺寸之外,梯段的宽度,歇台的宽度,平台下线的净高等也都在规范上有明确规定。容易被忽视的是: 1.楼梯扶手的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室外楼梯扶手高不应小于1.05m。 2.楼梯井宽度大于0.20m时,扶手栏杆的垂直杆件净空不应大于0.11m,以防儿童坠落。 3.楼梯平台净宽除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外,同时不得小于1.10m。 4.梯段宽度在住宅设计中规范有明确规定,在其他建筑中,必须满足消防疏散

建筑设计规范大全

建筑设计规范大全 1 总则 1.0.1为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的住房条件,提高城市住宅功能质量,使住宅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等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市新建、扩建的住宅设计。 1.0.3住宅按层数划分如下: 一、低层住宅为一层至三层; 二、多层住宅为四层至六层; 三、中高层住宅为七层至九层; 四、高层住宅为十层及以上。 1.0.4住宅设计必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遵守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节约用材、节约用水等用关规定。 1.0.5住宅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及居住区规划的要求,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创造方便、舒适、优美的生活空间。 1.0.6住宅设计应推行标准化、多样化,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 1.0.7住宅设计应在满足近期使用要求的同时,兼顾今后改造的可能。1.0.8住宅设计应以人为核心,除满足一般居住使用要求外,根据需要应满足老年人、残疾人的特殊使用要求。 1.0.9住宅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 住宅residential buildings 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 2.0.2 套型dwelling size 按不同使用面积、居住空间组成的成套住宅类型。 2.0.3 居住空间habitable space 系指卧室、起居室(厅)的使用空间。 2.0.4 卧室bed room 供居住者睡眠、休息的空间。

2.0.5起居室(厅)living room 供居住者会客、娱乐、团聚等活动的空间。 2.0.6厨房kitchen 供居住者进行炊事活动的空间。 2.0.7卫生间bathroom 供居住者进行便溺、洗浴、盥洗等活动的空间。 2.0.8使用面积usable area 房间实际能使用的面积,不包括墙、柱等结构构造和保温层的面积。 2.0.9标准层typical floor 平面布置相同的住宅楼层。 2.0.10层高storey height 上下两层楼面或楼面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2.0.11室内净高interior net storey height 楼面或地面至上部楼板底面或吊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2.0.12阳台balcony 供居住者进行室外活动、晾晒衣物等的空间。 2.0.13平台terrace 供居住者进行室外活动的上人屋面或由住宅底层地面伸出室外的部分。 2.0.14过道passage 住宅套内使用的水平交通空间。 2.0.15壁柜cabinet 住宅套内与墙壁结合而成的落地贮藏空间。 2.0.16吊柜wall-hung cupboard 住宅套内上部的贮藏空间。 2.0.17跃层住宅duplex apartment 套内空间跨跃两楼层及以上的住宅。 2.0.18自然层数natural storeys 按楼板、地板结构分层的楼层数。 2.0.19中间层middle-floor 底层和最高住户入口层之间的楼层。 2.0.20单元式高层住宅tall building of apartment

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

《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 注意:本目录依据的是我社2005年9月出版的《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 1 规范名称规范编号原书页码变更情况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 1-1-1 有效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1-2-1 有效 湿险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 1-3-1 有效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 50346-2004 1-4-1 有效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 1-5-1 有效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 1-6-1 有效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1-7-1 有效 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 6-99 1-8-1 有效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 1-9-1 有效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 1-10-1 有效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 123-2000 1-11-1 有效 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34-2004 1-12-1 有效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 1-13-1 有效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1 1-14-1 有效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02 1-15-1 有效 2 规范名称规范编号原书页码变更情况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 2-1-1 有效 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 7-91 2-2-1 有效

网壳结构技术规程JGJ 61-2003 2-3-1 有效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2-4-1 有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 2-5-1 有效 冷拔钢丝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与施工规程JGJ 19-92 2-6-1 有效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95-2003 2-7-1 有效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14-2003 2-8-1 有效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 138-2001 2-9-1 有效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02 2-10-1 有效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 14-2004 2-11-1 有效 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2002年版)JGJ 137-2001 2-12-1 有效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 116-98 2-13-1 有效 烟囱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78-85 2-14-1 有效 工业炉砌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11-2004 2-15-1 有效 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6-2002 2-16-1 有效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2003 2-17-1 有效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98 2-18-1 有效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 145-2004 2-19-1 有效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92-2004 2-20-1 有效 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JGJ 129-2000 2-21-1 有效 3 规范名称规范编号原书页码变更情况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7-2002 3-1-1 有效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5-2004 3-2-1 有效

各类建筑的空间尺度

各类建筑的空间尺度 建筑所形成的空间为人所用,建筑内的器物为人所用,因而人体各部的尺寸及其各类行为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寸,是决定建筑开间、进深、层高、器物大小的最基本的尺度。各类图书、手册均有详细的描绘,作为一名建筑师,可以参阅这类资料,但有些是必须牢记的,时刻需要提调出来使用的。诸如:人体的平均高度、宽度、蹲高、坐高、弯腰、举手、携带行李、牵带小孩以至于残疾人拄手拐、坐轮椅所需的活动空间尺寸等等。这些重要的。基本的尺寸数据,一般应熟记,因为由此导致了家具、器物以及各种通道、房间的大小尺寸的确定。在建筑设计时,除了那些因为宗教、政治以及艺术原因需要夸张、夸大的尺度外,都不会离开以人体尺度为本源来决定建筑尺寸的原则。 家具的尺度也是决定建筑空间的重要因素,例如床铺、书桌、餐桌、凳、椅、沙发柜橱这些基本家具的尺寸,都是必须熟记的。重要的是家具要与人的活动配合起来,留出人使用家具和搬运家具所需空间。近年行为科学兴盛,大家要研究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感觉空间"把"场"的理论运用到建筑设计中来,这是十分有意义的。 由上可知,人体、家具、活动空间构成了建筑设计尺度的基础,换句话说,也就是构成了建筑的基本空间,道理虽

不深奥,但对建筑师来说,却十分重要,万变不离其宗。 门的尺寸 1.门高: 供人通行的门,高度一般不低于2m,再高也以不宜超过2.4m,否则有空洞感,门扇制作也需特别加强。如造型、通风、采光需要时,可在门上加腰窗,其高度从0.4m起,但也不宜过高。供车辆或设备通过的门,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其高度宜较车辆或设备高出0.3~0.5m,以免车辆因颠簸或设备需要垫滚筒搬运时碰撞门框。至于各类车辆通行的净空要求,要查阅相应的规范。 如果是体育场馆、展览厅堂之类大体量、大空间的建筑物,需要设置超尺度的门时,可在大门扇上加设常规尺寸的附门,供大门勿需开启时,人们可以通行。 现今建筑内各种设备管井的检查门颇多,它不是经常通过的地方,所以一般上框高与普通门齐或还低一些,下边还留有与踢脚线同高的门槛,其净高就不必拘泥于2m,1.5m 左右即可。 2.门宽: 一般住宅分户门0.9~1m,分室门0.8~0.9m,厨房门0.8m左右,卫生间门0.7~0.8m,由于考虑现代家具的搬入,现今多取上限尺寸。 公共建筑的门宽一般单扇门1m,双扇门1.2~1.8m,再宽就要考虑门扇的制作,双扇门或多扇门的门扇宽以

建筑设计平面图常用尺寸

建筑设计平面图常用尺寸 家具设计的基本尺寸(单位:厘米) 衣橱:深度:一般60~65;推拉门:70,衣橱门宽度:40~65 推拉门:75~150,高度:190~240 矮柜:深度:35~45,柜门宽度:30-60 电视柜:深度:45-60,高度:60-70 单人床:宽度:90,105,120;长度:180,186,200,210 双人床:宽度:135,150,180;长度180,186,200,210 圆床:直径:186,212.5,242.4(常用) 室内门:宽度:80-95,医院120;高度:190,200,210,220,240 厕所、厨房门:宽度:80,90;高度:190,200,210 窗帘盒:高度:12-18;深度:单层布12;双层布16-18(实际尺寸)沙发:单人式:长度:80-95,深度:85-90;坐垫高:35-42;背高:70-90 双人式:长度:126-150;深度:80-90 三人式:长度:175-196;深度:80-90 四人式:长度:232-252;深度80-90 茶几:小型,长方形:长度60-75,宽度45-60,高度38-50(38最佳) 中型,长方形:长度120-135;宽度38-50或者60-75 正方形:长度75-90,高度43-50 大型,长方形:长度150-180,宽度60-80,高度33-42(33最佳)圆形:直径75,90,105,120;高度:33-42 方形:宽度90,105,120,135,150;高度33-42 书桌:固定式:深度45-70(60最佳),高度75

活动式:深度65-80,高度75-78 书桌下缘离地至少58;长度:最少90(150-180最佳) 餐桌:高度75-78(一般),西式高度68-72,一般方桌宽度120,90,75; 长方桌宽度80,90,105,120;长度150,165,180,210,240 圆桌:直径90,120,135,150,180 书架:深度25-40(每一格),长度:60-120;下大上小型下方深度35-45,高度80-90 活动未及顶高柜:深度45,高度180-200 木隔间墙厚:6-10;内角材排距:长度(45-60)*90 桌椅子 桌类家具高度尺寸:700mm、720mm、740mm、760mm四个规格; 椅凳类家具的座面高度:400mm、420mm、440mm三个规格。 桌椅高度差应控制在280至320mm范围内。 正确的桌椅高度应该能使人在坐时保持两个基本垂直:一是当两脚平放在地面时,大腿与小腿能够基本垂直。这时,座面前沿不能对大腿下平面形成压迫。二是当两臂自然下垂时,上臂与小臂基本垂直,这时桌面高度应该刚好与小臂下平面接触。这样就可以使人保持正确的坐姿和书写姿式。

施工图设计中常用尺寸

施工图设计中常用尺寸 施工图设计中常用尺寸 遵循平、立、剖的顺序绘制施工图。 一、平面 1、标示清楚散水、台阶、踏步、楼梯栏杆、护栏、伸缩缝(变形缝)做法; 2、厨房、卫生间的平面布置,其中包括便器、洗面器、洗浴器,地漏及地漏坡降方向(1%),室内标高(一般低于楼面高0.030m); 3、阳台的平面布置,包括地漏及地漏坡降方向(1%)、晒衣架、栏杆做法,室内标高(一般低于楼面高0.030m); 4、每个房间的功能标示; 5、室内外地面标高,楼梯间标高; 6、尺寸标注先注明轴跨距离,再标示清楚细部尺寸; 7、楼梯间平面布置,标示清楚踏步尺寸;梯井一般120-200之间,超过200需加设防护措施。 8、屋面设计排水,分水线位于横跨中线,建筑找坡2%,建筑反坡1%,建筑找坡与建筑反坡交线为积水线,落水管做法; 9、上人屋面应绘出出屋面做法; 10、水箱位置及水箱检修孔、爬梯; 11、檐口做法,选用图集或根据方案要求设计; 12、平面大样索引清楚; 二、立面 1、加立面门窗时,门窗高度除考虑宽度外还要参照楼层高及梁高,玻璃幕墙则还要考虑楼地面的关水(一般100-300高); 2、立面门窗上表面尽量平齐,保证立面效果; 3、立面门窗高宽差最好不要超过两个建筑模数(300); 4、门窗外框线稍粗,遇内墙门窗外框用细线。突出内、外层次;

5、立面尺寸标注尽量标注最近的洞口、分格尺寸,其它未示尺寸用标高和线性标注就近标示清楚; 6、外墙装饰索引说明; 三、剖面 1、剖面要剖到楼梯间; 2、设计楼梯踏步高宽、休息平台宽度,尽量保证两个梯梁之间的宽度不要超过4200m,踏步的高宽要求b+2h<620; 3、表示清楚未剖到的梁、柱、门窗看线; 4、纵向标注标注清楚窗洞尺寸、楼梯踏步尺寸标高及楼层关系,横向标注标注清楚各楼板、梁与轴线之间的关系; 5、详图索引剖视位置要与平面图对应; 四、大样 1、表达清楚大样的所在位置,如楼层标高、与轴线关系; 2、结构形式表达无误; 3、阳台、走廊低于楼地面(一般0.030高); 设计心得:1.首先注意层高问题,不要给自己找麻烦。(有一个16米的限制) 贮藏室+五层住宅 2.2+4x3+室内外高差<16米 贮藏室+六层住宅 全地上贮藏室2+5x2.75+0.25(室内外高差)<16米 半地上贮藏室1(地下)1.2(地上)+5x2.8+0.45(室内外高差)<16米。 以上几种情况都不违反规范,大家选择一下。 另有一种情况,就是顶层为跃层,在上面的基础上可以在增加一层,大多数情况下是上人阁楼。 2.画图 这里就有个顺序问题了,大家也可能有自己的习惯,不过我认为自己的比较好,一般户型确定下来,也就是一天的功夫就可以拿下。

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

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 《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基本简介: 《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修订缩印本收入建筑设计、建筑物理、建筑电气、建筑暖通与空调等方面标准规范,计5部分,116个;《现行建筑结构规范大全》修订缩印本收入建筑结构、工程抗震、勘察及建筑地基与基础等方面标准规范,计6部分,84个;《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修订缩印本收入建筑施工技术、质量验收、建筑安全等方面标准规范,计6部分,105个。以上《规范大全》的出版,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需要,受热烈欢迎。但是限于篇幅等原因,这些规范的条文说明当时没有编入。 《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现行建筑结构规范大全》、《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缩印本(以下简称《大全》),自1994年3月出版以来,深受广大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工程施工人员的欢迎。但是,随着科研、设计、施工、管理实践中客观情况的变化,国家工程建设标准主管部门不断地进行标准规范制订、修订和废止的工作。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我社将根据工程建设标准的变更情况,适时地对《大全》缩印本进行调整、补充,以飨读者。 鉴于上述宗旨,我社近期组织编辑力量,全面梳理现行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参照建筑企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结合专业特点,并在认真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读者意见的基础上,对设计、结构、施工三本《大全》的2005年修订缩印版进行了调整、补充。新版《大全》

重新划分了章节并进行科学排序,更加方便读者检索使用。 为使广大读者更好地理解规范条文,我社同时推出与三本《大全》配套的《条文说明大全》。因早期曾有少量的标准未编写过条文说明,为便于读者对照查阅,《条文说明大全》中仍保留了《大全》的目录,对于没有条文说明的标准,目录中标为”无”。 《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基本信息: 书名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 作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12111961 定价295.00元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1-1 开本16开

景观设计常见尺度规范整理

转] 景观设计常见尺度规范整理(转) 2013-12-18 11:32阅读(3)转载自秋凌景观网 ?赞(383) ?评论 ?转载(2529) ?分享(1091) ?复制地址 ?收藏夹按钮收藏 ?更多 上一篇 | 下一篇:景观方案“种树”... 一、消防 1.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转弯半径不应小于9~10m,重型消防车不应小于12m,穿过建筑物门洞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m,供消防车操作的场地坡度不宜大于3%。 2.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有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消防车道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俩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3.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m,消防车道上空4m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4.小区内尽端式道路不宜大于120m,应设置不小于12m*12m消防回车场。(考虑到车行方便,及景观效果一般尽端路超过35m,设回车场)。 回车场模式见下图(m)。 5.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回车场。多层建筑群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2m*12m,高层建筑回车场面积不宜小于15m*15m,供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 “L”形 “T”形 “O”形 注:图中下限值适用于小汽车(车长5m,最小转弯半径6m);上限值适用于大汽车(车长8~9m,最小转弯半径10m)

二、车道 1.道路纵坡 注:1.摘自《城市居住区规范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 2.L为坡长。 1.2在地形坡度较大的个别困难地段,道路纵坡极限值不宜大于11%,其坡长不大于80m,路面应由防滑措施。 2.道路纵坡 机动车、非机动车道路横向坡为1.5%~2.5%。 人行道横坡为1.0%~2.0% 3.道路宽度 3.1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3.2 小区级道路:路面宽6.0~9.0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3.3 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 3.4 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 3.5 双车道:W=6.0~9.0m(场地主干道双车道宽度,小型车双车道最小宽6米,大型车双车道最小宽7米) 单车道: W=3.5~4m;(车道兼具回车通道作用,应按照停车场标准设计车道宽度) 4.转弯半径 机动车最小转弯半径:(道路内路牙最小半径) 6.0m:车长不超过5米的三轮车、小型车。 9.0m:车长6-9米的一般二轴载重汽车、中型车。 12.0m:车长10米以上的的铰接车、大型货车、大型客车等大型车。 基地出入口转弯半径应适量加大。 5.道路与建筑物间距 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的最小距离(m)表 注:1.摘自《城市居住区规范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 2.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边缘之路面边线;当小区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缘。 3.建、构筑物无组织排水,则为散水边缘至道路边缘。 三、人行道 人行道宽:不小于1m,并按照0.5的倍级递增。 路牙要求:车行与人行道之间路牙地面高度在100~200之间;人行与草坪之间宜0~120。 四、停车场 1.居住区内地面停车用地面积以小型车计算,停车场宜设置在行车方便、距建筑外墙面约6m,尽量不影响居民生活宁静和不影响景观环境地段。 2.机动车停车场用地面积按照当量小汽车位数计算。停车场用地面积每隔停车位为25~30㎡,停车位尺寸以2.5m*5.0m划分(地面划分尺寸)。

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常用尺寸

、人行道人行道宽:不小于im并按照0.5的倍级递增。 小区路:6m-9m 组团路:3m-5m 宅间小路:>2.5m 园路,人行道坡道宽:1.2m 轮椅通过:W 1.50m 轮椅交错:W 1.80m 二、消防 1 ?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转弯半径不应小于9~10m重型消防车不应小于12m 穿过建筑物门洞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m供消防车操作的场地坡度不宜大于3% 2?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有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消防车道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俩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3?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m消防车道上空4m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4?小区内尽端式道路不宜大于120m应设置不小于12m*12m消防回车场。(考虑到车行方便,及景观效果一般尽端路超过35m设回车场)。回车场模式见下 图(m。5 ?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回车场。多层建筑群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2m*12m高层建筑回车场面积不宜小于15m*15m供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 “L”形“T”形“O'形 注:图中下限值适用于小汽车(车长5m最小转弯半径6m ;上限值适用于大汽车(车长8~9m最小转弯半径10m

三、车道 1. 道路宽度 1.1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1.2小区级道路:路面宽6.0?9.0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1.3组团路:路面宽3m-5m 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 小于8m 1.4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 2.5m ; 1.5双车道:W6.0?9.0m (场地主干道双车道宽度,小型车双车道最小宽6米,大型车双车道最小宽7米)单车道:W 3.5~4m;(车道兼具回车通道作用,应按照停车场标准设计车道宽度) 2. 转弯半径 机动车最小转弯半径:(道路内路牙最小半径) 6.0m:车长不超过5米的三轮车、小型车。9.0m:车长6-9米的一般二轴载重汽车、中型车。12.0m:车长10米以上的的铰接车、大型货车、大型客车等大型车。基地出入口转弯半径应适量加大。 3. 道路纵坡 3.1居住区道路纵坡控制坡度(% 注: 1. 摘自《城市居住区规范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 2. L为坡长 3.2在地形坡度较大的个别困难地段,道路纵坡极限值不宜大于11%其坡长不 大于80m路面应由防滑措施。 4. 道路横坡机动车、非机动车道路横向坡为1.5%~2.5% 人行道横坡为1.0%~2.0% 5. 道路与建筑物间距 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的最小距离(m表

建筑设计中的标准尺度解读

门的尺寸 1.门高:供人通行的门,高度一般不低于2m,再高也以不宜超过2.4m,否则有空洞感,门扇制作也需特别加强。如造型、通风、采光需要时,可在门上加腰窗,其高度从0.4m起,但也不宜过高。供车辆或设备通过的门,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其高度宜较车辆或设备高出0.3~0.5m,以免车辆因颠簸或设备需要垫滚筒搬运时碰撞门框。至于各类车辆通行的净空要求,要查阅相应的规范。如果是体育场馆、展览厅堂之类大体量、大空间的建筑物,需要设置超尺度的门时,可在大门扇上加设常规尺寸的附门,供大门勿需开启时,人们可以通行。现今建筑内各种设备管井的检查门颇多,它不是经常通过的地方,所以一般上框高与普通门齐或还低一些,下边还留有与踢脚线同高的门槛,其净高就不必拘泥于2m,1.5m左右即可。 2.门宽:一般住宅分户门0.9~1m,分室门0.8~0.9m,厨房门0.8m左右,卫生间门0.7~0.8m,由于考虑现代家具的搬入,现今多取上限尺寸。公共建筑的门宽一般单扇门1m,双扇门1.2~1.8m,再宽就要考虑门扇的制作,双扇门或多扇门的门扇宽以0.6~1.0m为宜。供安全疏散的太平门的宽度,要根据计算和规范(有关防火规范)规定设置。 管道并供检修的门,宽度一般为0.6m。供机动车或设备通过的门,除其自身宽度外,每边也直留出0.3~0.5m的空隙。附带说一下,供检修的"人孔"其尺寸也不宜小于0.6m×0.6m。窗的尺寸 -------------------------------------------------------------------------------- 1.窗高:一般住宅建筑中,窗的高度为1.5m,加上窗台高0.9m,则窗顶距楼面2.4m,还留有0.4m的结构高度。在公共建筑中,窗台高度由1.0~1.8m不等,开向公共走道的窗扇,其底面高度不应低于2.0m。至于窗的高度则根据采光、通风、空间形象等要求来决定,但要注意过高窗户的刚度问题,必要时要加设横梁或"拼樘"。此外,窗台高低于0.8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现代玻璃幕墙中,整块玻璃的高度有的已超过7.2m,那已不属于一般窗户的范围了。 2.窗宽:窗宽一般由0.6m开始,宽到构成"带窗",但要注意采用通宽的带窗时,左右隔壁房间的隔声问题以及推拉窗扇的滑动范围问题,也要注意全开间的窗宽会造成横墙面上的炫光,对教室、展览室都是不合适的。过道 -------------------------------------------------------------------------------- 1.过道宽:最窄的走道应该是住宅中通往辅助房间的过道,按《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J96-86)规定,其净宽不应小于0.8m,这是"单行线",一般只允 许一个人通过。规范规定住宅中通往卧室、起居室的过道净宽不宜小于1.0m的宽度,也只是一人正行,另一人侧身相让的尺寸。这个尺寸用"不宜小于"是考虑到砖混建筑中,0.24m墙,1.2m中距的过道,净空只有0.96m,不足1.0m考虑的。高层住宅的外走道和公共建筑的过道的净宽,一般都大于1.2m,以满足两人并行的宽度。通常其两侧墙中距由1.5~2.4m,再宽则是兼有其他功能的过道,如课间活动、候诊等等。至于大型公共建筑人流如潮的过道,那就要根据

景观规划设计常用尺寸规范合集

景观规划设计常用尺寸规范合集 一、消防 1.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转弯半径不应小于9~10m,重型消防车不应小于12m,穿过建筑物门洞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m,供消防车操作的场地坡度不宜大于3%。 2.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有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消防车道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俩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3.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m,消防车道上空4m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4.小区内尽端式道路不宜大于120m,应设置不小于12m*12m消防回车场。(考虑到车行方便,及景观效果一般尽端路超过35m,设回车场)。回车场模式见下图(m)。 5.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回车场。多层建筑群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2m*12m,高层建筑回车场面积不宜小于15m*15m,供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 “L”形 “T”形 “O”形

注:图中下限值适用于小汽车(车长5m,最小转弯半径6m);上限值适用于大汽车(车长8~9m,最小转弯半径10m) 二、车道 1.道路纵坡 1.1居住区道路纵坡控制坡度(%)

注:1.摘自《城市居住区规范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 2.L为坡长。 1.2在地形坡度较大的个别困难地段,道路纵坡极限值不宜大于11%,其坡长不大于80m,路面应由防滑措施。 2.道路纵坡 机动车、非机动车道路横向坡为1.5%~2.5%。 人行道横坡为1.0%~2.0% 3.道路宽度 3.1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3.2 小区级道路:路面宽6.0~9.0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3.3 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 3.4 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 3.5 双车道:W=6.0~9.0m(场地主干道双车道宽度,小型车双车道最小宽6米,大型车双车道最小宽7米) 单车道:W=3.5~4m;(车道兼具回车通道作用,应按照停车场标准设计车道宽度)4.转弯半径 机动车最小转弯半径:(道路内路牙最小半径)

景观设计常见尺度规范整理

景观设计常见尺度规范 整理

转]?景观设计常见尺度规范整理 (转)?2013-12-18 11:32?阅读(3)?转载自秋凌景观网 ?赞(383) ?评论 ?转载(2529) ?分享(1091) ?复制地址 ?收藏夹按钮收藏 ?更多 上一篇?|?下一篇:景观方案“种树”... 一、消防 1.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转弯半径不应小于9~10m,重型消防车不应小于12m,穿过建筑物门洞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m,供消防车操度不宜大于3%。 2.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有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消防车道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俩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3.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m,消防车道上空4m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4.小区内尽端式道路不宜大于120m,应设置不小于12m*12m消防回车场。(考虑到车行方便,及景观效果一般尽端路超过35m,设回车场式见下图(m)。 5.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回车场。多层建筑群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2m*12m,高层建筑回车场面积不宜小于15m*15m,供大型消防不宜小于18m*18m。 “L”形 “T”形 “O”形

注:图中下限值适用于小汽车(车长5m,最小转弯半径6m);上限值适用于大汽车(车长8~9m,最小转弯半径10m) ? 二、车道 1.道路纵坡 2.L为坡长。 1.2在地形坡度较大的个别困难地段,道路纵坡极限值不宜大于11%,其坡长不大于80m,路面应由防滑措施。 2.道路纵坡 机动车、非机动车道路横向坡为1.5%~2.5%。 人行道横坡为1.0%~2.0% 3.道路宽度 3.1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3.2?小区级道路:路面宽6.0~9.0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3.3?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 3.4?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 3.5?双车道:W=6.0~9.0m(场地主干道双车道宽度,小型车双车道最小宽6米,大型车双车道最小宽7米) 单车道:?W=3.5~4m;(车道兼具回车通道作用,应按照停车场标准设计车道宽度) 4.转弯半径 机动车最小转弯半径:(道路内路牙最小半径) 6.0m:车长不超过5米的三轮车、小型车。 9.0m:车长6-9米的一般二轴载重汽车、中型车。 12.0m:车长10米以上的的铰接车、大型货车、大型客车等大型车。 基地出入口转弯半径应适量加大。 5.道路与建筑物间距 年版) 2.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边缘之路面边线;当小区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缘。 3.建、构筑物无组织排水,则为散水边缘至道路边缘。 ? 三、人行道 人行道宽:不小于1m,并按照0.5的倍级递增。 路牙要求:车行与人行道之间路牙地面高度在100~200之间;人行与草坪之间宜0~120。 ? 四、停车场 1.居住区内地面停车用地面积以小型车计算,停车场宜设置在行车方便、距建筑外墙面约6m,尽量不影响居民生活宁静和不影响景观环境地 2.机动车停车场用地面积按照当量小汽车位数计算。停车场用地面积每隔停车位为25~30㎡,停车位尺寸以2.5m*5.0m划分(地面划分尺寸 4.停车场的停车方式,根据地形条件以占地面积小、疏散方便、保证安全为原则,主要停车方式有平行式、斜列式、垂直式三种。其中间最型车为例,停车方式见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