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作为公益性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

地铁作为公益性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
地铁作为公益性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

地铁作为公益性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对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带动沿线房地产开发起到了巨大作用,其社会效益远大于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地铁是巨额资金密集型系统,地铁的建设投融资模式可分为政府财政投资、商业投资和混合投资三种模式。但是由于轨道交通业作为大型基础设施产业,具有公益性、时间长、见效慢,收回投资低等特点,使地铁投资方无法将所产生的全部效益(外部效益)内生化,票款收入仍然是目前国内地铁公司的主要收益来源,地铁公司的经营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票价水平,因此如何在保障社会整体利益的前提下,采用适宜的地铁价格策略,提高地铁企业的经营效益,并在保护投资者利益和积极性的同时,进一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成为当前继续考虑并解决的问题。西安地铁线网规划由6条线组成,全长251.8公里,共设车站150座。规划中一、二、三号线为骨干线,四、五、六号线为辅助线,为“棋盘加放射型”网状结构,线网客流覆盖率82.5%,服务范围覆盖了全市61个主要客流走廊和大型客流集散点中的52个,线路直接连接或延伸方向辐射中心城镇和外围规划,全日客运量将达到509.5万人次,承担居民出行总量的比例为25%,占公交总量的50%。

西安地铁二号线一期工程由铁路北客站至韦曲南站,全长 26.3km,设车站21座,线位纵跨市区南北,一期工程按一次规划设计两次建设实施。即将开通的线路北起铁路北客站,南至会展中心站,全长20.55km,设17座车站,车辆维修基地一座,控制中心一座,主变电站两座,工程总投资人民币100.53亿元,折合每公里约4.89亿元,计划于2011 年9月28日通车试运营。会展中心站至韦曲南站预计2013年年底通车。市物价局成本调查队对地铁2号线铁路北客站至会展中心段的成本进行了监审,核定其完全成本为每年9.36亿元,单位人次成本为12.40元;扣除固定资产折旧每年2.66 亿元和贷款利息每年4.08亿元后,运营成本为每年2.62亿元,单位人次成本为3.47元,(其中扣除广告物业收益后运营成本为1.82亿元,单位人次成本为2.41元)。

一、影响地铁票价的因素分析

(1)定价目标。地铁定价目标应随企业所处的不同时期和不同市场条件进行调整。不管是以利润为导向或是以竞争为导向,还是以社会责任为导向的定价目标,地铁企业都不可能单纯从运营上获取较高利润。必须以社会责任为先导,同时兼顾社会和企业利益,力争实现地铁企业长期利润最大化。

(2)运输成本。地铁的全成本包括:建设成本、运营成本和其他支出(大修、利息、折旧等)。建设成本和固定成本高是地铁成本构成的特点。单纯依据全成本制定票价,将超出乘客承受能力,则缺乏市场竞争力。根据成本区分覆盖原则,满负荷运载情况下的地铁票价应能反映运营成本,并获得合理利润。

(3)市场和需求的性质。成本决定了产品价格的最低限度(地铁票价的最低限度应是运营初期运营成本中的边际成本),市场需求则决定了产品价格的最高限度。地铁产品的市场需求既取决于吸引区域内的人口规模,同时还受乘客对票价的承受能力及其他公交产品价格的影响,合适的价格水平和营销组合将刺激运输需求。因此,应重视对地铁产品细分市场的研究,在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4)市场竞争状况。初期地铁产品的优势在于它是政府倡导的先进公交方式,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因此,政府会采取财政补贴和调整其他公交线路、避免同径路其他替代产品竞争。即使在地铁网络已相当完善,产品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情况下,政府也会对各种公交运输方式进行合理分工。因此,在政府的调控下,地铁与其他公交产品的竞争将是有序和可控的。

综上,在巨大的投资成本压力下,我们在地铁票价制定时首要考虑的应该是如何收回成本,并在运营过程中的控制运营成本。而地铁的收入方面主要体现在票面收入及政府补贴方面。就现在而言,在投资已知,收入尚不知从何开始,似乎在决策中有些本末倒置。

二、地铁票价制定原则

成本、需求和竞争是影响价格行为的3个主要因素。地铁票价不能脱离成本,但又不能按地铁的完全成本定价,依据运营成本并考虑合理回报,确定地铁票价是公平和可行的。地铁运营初期,在乘客对按运营成本中边际成本确定的票价还不能承受的情况下,采用理解价值定价法(乘客根据心目中认知价值确定价格,最常用方法是采用替代产品价格)确定地铁票价,也是地铁运营初期必须面对的现实。

定价策略是指在制定价格和调整价格的过程中,为了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采取的定价艺术和方法。定价策略是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定价目标和方法的具体化,具有灵活性、技巧性、竞争性和操作性的营销手段。

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制定应以“公益为先,兼顾效益”为原则,正确处理乘客、企业和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充分考虑“乘客的承受能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的调控能力”,实现企业长期利润最大化。因此,我们在地铁票价制定时可以考虑以下原则:

(一) 公益性原则。地铁票价定价应顺应民生对出行方式的多样化需求,充分考虑市民的经济承受能力,运营初期,要凸显地铁轨道交通的公益性定位。

(二) 乘客承受能力原则。城市轨道交通需要充分满足大部分市民的交通需求,价格政策

要充分考虑大众的承受能力。

(三) 比价合理原则。城市地铁轨道交通比价关系,要包括和不同公共交通方式之间的比

价关系。鉴于城市轨道交通有安全、快捷、准点和舒适的特点,票价定位略高于地面公交,低于出租车,是各城市合理制定地铁票价的通行原则。它既可以促使地铁公司把满足乘客的需求作为运营服务的第一选择,在社会效益最大地前提下兼顾企业的发展,也可引导市民提高出行质量,逐步实现对地铁“高性价比”的认同度。

(四) 可持续发展原则。地铁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大,实现财务平衡的周期长,合理收益见效缓慢,因此票价的制定不同于一般产品的价格制定,应在兼顾政府投资有限财力的同时,既要维护乘客的利益,还要考虑企业的的长远发展、发挥城市公共交通的组合优势,提高城市交通整体效率。

城市道路交通流预测

城市道路交通流预测 1交通流预测方法历程 在交通预测方法方面,上世纪60年代,国外就开始研究交通流预测模型,并逐渐将这些模型应用于短时交通流预测。早期得预测方法主要有时间序列法,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卡尔曼滤波预测模型等等。这些预测模型主要为线性模型,其考虑因素都较为简单,一般都用最小二乘法(LS)在线估计参数,利用历史数据线性变化趋势预测交通流参数。早期得方法具有计算简便,易于数据实时更新,便于数据量与规模较小得条件下应用得优点;但就是由于这些模型不能体现交通流得非线性与随机性,很难克服随机因素对交通流量得干扰,所以随着预测时间隔得缩短,随机因素得作用也增强了,这些模型得预测精度与实时性也就变得达不到预期得效果。 伴随着交通流量预测研究得深入进行,学者们又提出了很多更复杂得、更高精度得预测方法与模型。从表现形式上大体可分成三类:第一类就是早期以数理统计等传统数学方法为基础得线性预测模型;一类就是以现代控制理论与科学技术(如模拟技术、神经网络、模糊控制)为主要方法与手段而形成得非线性预测模型,她们得特点就是不需要精确得物理模型,在一定应用范围内却具有良好得鲁棒性、精确度;第三类主要就是前两者得组合应用,第三类方法综合了得特性,克服前两者她们得缺点,使得前两者得优点互补,从而达到很好得预测效果。这类方法建模过程较为复杂,但为短时交通流预测研究开辟了新得路径,也就是将来短时交通流预测方法得发展方向。 早在1994 年Hobeika, A、G 与Chang Kyun Kim 在文献中提出了根据截面历史数据、实时数据与上游交通流数据进行短时交通流预测。Brian L、Smith 与Miehael J、Demetsky(1997)在文献中对历史平均预测模型、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与非参数回归预测模型四种交通流预测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非参数回归模型以其模型简单,精度高成为了小样本预测中最佳得预测

关于我市各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布局的研究

关于我市各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布局的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各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整体推进、快速发展的态势,各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我市经济的发展的牵动和支撑作用日益显现。 一、我市各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十一五”期间,是我市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在投资规模、建设速度、工程质量、提高道路等级等方面均创出历史最好水平,公路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全市拥有国省级公路7条401.393公里,其中:国道黑大线51.825公里;省道沈营线53.753公里;沈环线81.557公里;小小线67.492公里;连鞍线51.565公里;辽凤线88.699公里;吉高线6.502公里。拥有各级农村公路633条2634. 339公里。其中:县道26条535.352公里;乡道185条1109.211公里;村道422条989.7 76公里。专用公路8条57.854公里。全市拥有桥梁700座20912.83米。其中:大桥36座7129.6米;中桥87座5099.04米;小桥577座8684.19米。东南环绕城路11.87公里。其中:东环5.3公里;南环6.57公里,本辽辽高速公路横贯我市东西,沈大高速公路纵穿我市南北,我市有铁路专用线53条,合计长303公里。 目前各类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1、公路建设情况 “十一五”期间已新改造大、中修工程483公里。其中:06年87公里,07年225.9 公里,08年215.6公里,09年176公里。 ----沈营线北段改扩建工程。沈营线灯塔市境内24.8公里改造工程,总投资14300万元。已于2009年10月通车。 ----沈营线南段绕城公路改线工程。路线全长28.12公里(含利用旧路5.3公里),建设标准为一级路标准。工程总投资43072万元。全线工程分段实施,工期两年。 ----辽宁中部工业走廊出海通道辽阳段工程。出海通道辽阳段全长6.716公里,总投资9900万元,正在建设中。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试题选

道路与交通系统规划试题选 一、填空题 1、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 2、一条自行车道的通行能力为 500-1000 辆/小时,宽度为 1 _。 3、《周礼》中把城市道路网分为经涂、纬涂、环涂和野涂四个部分。 4、城市道路衔接的原则是:低速让高速、次要让主要、生活性让交通性和适当分离。 5、平面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较低,一般不适用于快速路和主干路的交叉口。当进入交叉口的混行交通量超过 2700 辆当量小汽车/小时或环形交叉口任何一个交织路段通过的交通量超过 1400 辆当量小汽车/小时时,不宜采用平面环形交叉。 6、平面弯道设计时在限界内必须清除高于米的障碍物,包括灌木和乔木。 7、各类机动车分到行驶时,小客车每条车到宽度米;其他车型当设计车速小于40km/h 时每条车到宽度米,当设计车速大于40km/h时每条车道宽度米。 8、机动车道的车道条数常采用偶数,路段上机动车道的车道数不宜过多,单向车道一般不超过 4 条。 9、一般城市公共交通线网类型有:棋盘型、中心放射型、环线型、混合型和主辅线型五种。 10、从地域关系上,城市综合交通可分为: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两大部分。 11、城市交通的四个基本因素:用地、人、车和路。其中,城市用地是产生交通、吸引交通的“源”和“泽”。 12、道路红线内的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和_ 分隔带_ 四部分。 13、临近建筑交通组织和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把建筑内部的交通流线与外部城市道路的交通流线合理地组织成为有机整体。 14、横断面设计就是根据城市规划确定的道路性质、功能要求和规划交通量,合理确定道路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宽度和高差。 15、按修筑路面的材料,路面可分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和砂石路面。 16、《马丘比丘宪章》强调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和城市增长的基本要素。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拥挤问题也逐渐产生并日益严重。近20年,内地民用汽车年平均增长率为13.3%,私人汽车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3.7% 。其中,北京作为人口超过万人、机动车500万辆的特大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10月的美国《外交政策》一书更是将北京列为世界五大拥堵城市之首。 城市交通拥挤已严重阻碍中国城市经济及空间布局结构的良性发展,在社会各个方面造成负面效应,具体表征为时间延误、能源浪费、大气污染及情绪影响等。这些负面效应使得社会外部成本增高,危害了人类的经济利益和健康安全,更不符合建设和谐交通的目的。 因此,从科学的角度对城市道路拥挤的根本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显得格外重要。这不是单纯地统一增加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路网规模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量,而是经过拥挤识别确定城市不同道路的拥挤度来实施不同的解决措施。建立完善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交通拥挤识别体系并合理运用成为当务之急。

1.1.2 研究意义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自1991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持续超过10%,而持续的经济增长使得人民对交通的需求扩大。汽车产量增大,人民的购买力上升,人民的配车率提高,私人小汽车的数量快速增长,城市的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出现了不平衡状况,导致了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严峻的交通拥挤问题。因此,此次研究的目的就是经过分析交通指挥中心的固定检测器采集和实地考察的交通数据,在交通拥挤识别体系下,计算出有效的道路实时动态交通信息,根据获取的数据信息实时、准确地为管理者制定合理有效的交通拥挤疏导策略。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拥挤识别研究现状 到当前为止,国内外对很多学者研究开发了许多的 ACI 算法。 加利福尼亚算法。经过比较邻近检测站之间的交通参数数据,对可能存在的突发交通事件进行判别,由此确定交通拥挤的发生。此算法于 1965-1970 年间,由加利福尼亚洲运输部开发。 McMaster 算法。该算法由Persaud et al(1990)根据突变理论开发出来。它使用大量的拥挤和非拥挤交通状态下的流量-占有率历史数据,开发一个流量-占有率分布关系模板,经过将观测数据之

[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其他论文文档]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

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 摘要:文章从城市道路建设和城市交通工具的发展两个方面描述了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加强以交通工具建设、道路建设和政策法规建设为主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来缓解我国城市交通中所面临的问题。最后说明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交通工具;道路建设;政策法规;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conditions of the city’s transport developm ent in our country through two aspects:the development of roads and transport tools in city, and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we are facing of the city’s transp ort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vehicle, road and policy, so could we relieve the problem of t he transprotaion in our city. At last, we refers to the important menanings of the foundational establishment construc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vehicle; the construction of road; polic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32 123座增加到54 643座,其增长率分别为85.2℅、248℅和70.1℅。(2)公共交通发展迅速。从1990~2006年间,公共交通运营的数量从6.2万辆增加到31.6万辆,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从2.2标台到9.1标台,增长率分别是248℅和313.6℅。从以上这些数据我们能够发现,我国城市交通体系不论是在道路建设,还是在交通工具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在城市交通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并且开始制约我国城市交通的健康发展。 1我国城市交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1机动汽车增长速度过快 1.2道路基础设施不完善 我国许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对未来交通需求量估计不足以及缺乏对城市发展的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在道路建设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路面狭窄曲折,线网的连续性、连通性与可达性差,甚至不成环不成网,瓶颈断头亦经常出现,通行能力与交通流量的需求很不适应。另一方面,城市交通线路分布不合理。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一些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对停车场建设不够,只做表面文章,道路越修越宽,停车场却没有相应的跟上发展,导致市区中好多车辆停靠在道路两旁,影响了交通。按照目前北京拥有社会公用停车设施的水平,到2010年北京缺少停车设施超过60万个。 1.3交通法规不健全、管理技术水平低下 2加强我国城市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

第一章城市道路交通分析 §1、城市道路交通流特性 1、1 概述 ①城市交通分为两类:一类就是市际交通(对外交通);另一类就是城市内部交通,(城市交通)。市际交通就是指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城市以外地区之间得交通,由设在市区内得市际交通设施,如铁路站场、港口码头、机场、长途客货运车站及出入城市得道路系统来完成;城市内部交通就是指城市市区内部交通,主要由各种交通设施如城市道路、地下铁道、高架桥以及交通控制设施等完成。 ②一个城市得交通运输系统,就是由各种相对独立得交通形式相互协调组成得,城市道路只就是其中一部分。城市交通,要高效率、低消耗地为城市服务,必须对城市交通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用系统工程得理论与方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诱导与促进城市得发展。 ③城市内部交通又可分为客运交通与货运交通。客运交通又可分为公共客运交通、私人个体客运交通以及地铁交通等形式,货运交通亦可分为专业运输单位与私人个体运输等形式。 ④道路交通就是由人、车、路及环境组成得一个大系统,现代城市得道路交通问题,需要综合研究在道路上行驶得车辆特征、行人及驾驶员得心理生理状况、道路得技术标准以及交通管理与控制等多方面得问题,以便协调解决。 ⑤与此相关得专门学科“交通工程学”,就就是描述道路交通体系中所容纳得车流与人流得定性与定量特征。本节着重介绍交通量、车速、交通密度以及三者之间得关系,这对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及管理工作就是必不可少得基础知识。 1、2 有关概念 交通体系——道路、在道路上通行得车辆与行人以及道路交通所处环境得统称。 交通流——某一时段内,连续通过道路某一断面得车辆或行人所组成得车流或人流得统称。 交通流特性——某一交通体系中,交通流得定性或定量特征,以及在不同时空条件下得变化规律与它们之间得关系。亦称为交通流特征或交通流性质。 交通参数一-描述与反映交通流特性得一些物理量。如交通量、车速、交通密度、通行能力、行程时间、车头时距等。能从不同角度说明交通流得性质,交通流特性得变化均能从这些交通参数数值上得变化反映出来。其中交通量、车速与交通密度可以反映交通流得基本性质,称它们为基本交通参数。 1、3 交通量 1、3、1交通量得定义与分类 ①交通量就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一般为往返两个方向)得车辆数或行人数。又称交通流量或流量。 ②按研究得目得不同,交通量可分为以下四类: ▲按交通组成分为: 1)机动车交通量。包括汽车、摩托车、拖拉机等各类机动车辆。 2)非机动车交通量。这就是目前我国交通得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有自行车、人力车与畜力车。 3)折算交通量。将机动车交通量(或非机动车交通量)按一定得折算比例换算成某种标准车型得交通量。 4)混合交通量。机动车折算交通量与非机动车折算交通量之与。 5)行人交通量。 ▲按单位时间分,有最常用得小时交通量(辆/小时),日交通量(辆/日)等。 ▲按交通量变化分类:由于交通量时刻在变化,为了表示代表性交通量,一般常用平均交通量、最大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与第30位小时交通量等表示方法。 1)平均交通量:取某一时间间隔内交通量得平均值作为某一期间交通量得代表。如平均日交通量(ADT)、周平均日交通量(WADT),月平均日交通量(MADT),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年平均月交通量(AAMT)等;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

贵阳市“十二·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发布日期:2013-06-18 来源:市发展改革委规划处字体:【大中小】 贵阳市“十二·五”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 (送审稿) 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12年5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3 第一节规划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规划编制的依据..................................................................................................................... 第三节规划范畴................................................................................................................................. 第四节规划领域................................................................................................................................. 第五节规划期限:2011年-2015年。..............................................................................................第二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状5 第一节城市基础设施现状及取得的成绩 ......................................................................................... 第二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环境条件分析10 第一节机遇和有利条件..................................................................................................................... 第二节挑战和不利因素.....................................................................................................................第四章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13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规划原则................................................................................................................................. 第三节规划目标.................................................................................................................................第五章重点建设任务19 第一节城市道路部分......................................................................................................................... 第二节供水部分................................................................................................................................. 第三节排水部分................................................................................................................................. 第四节综合管网部分......................................................................................................................... 第五节公共交通设施部分................................................................................................................. 第六节慢行系统部分......................................................................................................................... 第七节垃圾处理系统部分................................................................................................................. 第八节园林绿地部分......................................................................................................................... 第九节城市轨道交通部分................................................................................................................. 第十节防灾减灾设施部分.................................................................................................................第六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33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 ......................................................................... 第二节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加快项目前期工作 ............................................................................. 第三节改善建设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 第四节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强重大项目建设 .....................................................................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复习资料老师总结自己整理

第一章 城市交通规划的概念:(1)通过对城市交通需求量发展的预测,为较长时期内城市的各项交 通用地,交通设施,交通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综合布局与统筹规划,并进行综合评价,是 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2)城市交通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交通活动 特点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城市未来交通进行研究的过程和对未来交通的安排。 城市交通规划编制的核心内容:一个战略: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两张网:城市道路网,城 市公交网。 城市四大基本活动:交通、居住、工作、游憩。 城市道路的概念及其功能:城市道路是指城市城区内的道路。功能:为地上地下工程管线 和其它市政公用设施铺设提供空间; 是城市的骨架,建筑物的依托,分别用地各地块的边界; 是商贸活动的场所之一;是城市居民交通与活动的空间;城市防灾避难提供场所;为城市通 风新鲜空气的流通提供渠道;反映了城市的风貌,反映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又是显示当代精 神文明的场所,是组织城市景观的导线。 城市道路按国标、按功能、按目的分类:(1)国标(作为城市骨架)的分类:快速路、主 干路、次干路、支路;(2)按道路功能的分类: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3)按交通目的的分类:疏通性道路、服务性道路。 我国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问题及原因:(1)人口密集与城市用 地的矛盾:由于人口稠密,国家又实行劳动力密集、广就业、低工资的政策,所以中国城市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人口密集而城市用地紧张,从而导致交通密度大。(2)城市用地布局带来 的交通分布的合理性问题: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模式是单一中心的同心圆式发展,由于在城 市的发展建设上缺乏远见,缺乏清晰的规划思想,城市布局的不合理性也越来越明显,从而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的分布和合理性。(3)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落后带来的系统性问题: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运输体系和交通结构缺乏科学性。 (4) 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问题:我国城市中城市运输、城市道路、城市交通管理三个系统分别 由多个部门管理,思想认识不尽统一,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脱节,城市交通管理跟不上城市交通发展需要。(5)居民交通意识问题:交通意识是衡量国民素质和 城市居民意识水平的重要方面,违章是事故的根源,事故是交通阻塞的主要原因。对策:(1) 研究城市交通机动化的发展趋势,规律及城市的需求,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的城市交通发展 战略和城市交通政策。(2)立足于城市布局向合理化转化,从根本上减少交通量,使交通分 布趋于合理。(3)优化城市道路系统结构,一是适应时代发展,满足现代化城市交通需求,二是要与用地布局相协调。(4)搞好交通规划与用地规划、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的结合。 (5) 实施科学的现代化交通管理。 第二章 人的交通活动特性的 4项要素: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平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交通生成指标的用地相关因素有:城市用地性质、面积、居住人口密度、就业人口密度(就 业岗位密度)。 描述道路上车流的三项参数:速度V、流量Q、密度D ; D=Q/V 动力净空长度:即一辆车所需的净空长度 L,动力净空长度为 L=l+lt+lr+IO ; I—车长;10 —安全

城市道路交通流预测系统研究

城市道路交通流预测系统研究* 李瑞敏1马宏亮2陆化普1郭敏3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1北京100084)(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2北京100084) (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3北京100037) 摘要城市道路交通流实时预测是未来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受到较多的关注。文中结合国内城市交通状况,分析了城市道路交通流实时预测系统的系统需求,包括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逻辑结构主要包括基础数据层、数据处理计算层以及应用层,提出了物理结构中的4个核心功能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计算服务器、GIS服务器和Web应用服务器。提出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4个主要功能模块,研究了系统的数据流过程,给出了系统实施的技术方案。经过实施检验,所提系统结构与技术方案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关键词交通流预测;系统结构;功能模块;数据流 中图分类号:U491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3/j.ISSN167424861.2010.01.001 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逐步发展,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和先进的旅行者信息系统在城市交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城市道路交通流的实时预测是上述2个系统的重要基础,因此,近年来其关注程度日益增加。 欧盟在其CAPIT ALS plus项目中选择了巴黎、罗马、马德里等城市作为示范城市,将交通预测工具的开发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1]。英国在其未来10a IT S项目T raffic England中开发了交通预测的功能,可以给出主要道路未来时段的预测参数[2]。德国Bavarian州政府发起的Bayern Online的项目开发了BayernInfo的网站,其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为出行者提供长、中、短期的交通流预测信息,采用了1个名为/ASDA2FOT O0的交通模型[3]。美国有一些州、市正在研究和建立交通预测系统[4],如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在I-4州际高速公路上[5]。国内学者对交通流短期预测模型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目前尚无成功的应用案例[628],本文结合实际实施需求对城市道路交通流预测系统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实施方案,实施结果表明本方案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1需求分析 城市道路交通流预测系统是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要辅助决策支持工具,系统建设的需求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1功能需求 1)能够集成城市现有和未来安装的各类检测器的信息和数据。 2)能够实现对城市道路网络交通流状态的实时预测以及交通状况中长期预测。 3)可以对城市道路交通综合态势进行在线综合评价、非常态交通状态预警与交通拥挤识别等。 4)能够对路口、路段、区域的道路交通服务水平给出实时评价,为道路交通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5)能够实现与其他系统的进一步集成,为其他系统提供预测数据。 1.2性能需求 1)实时性。对事务的响应时间一般在5s以内,对于大量的交通流数据统计应该在30s以内。 2)可靠性。系统具有双机热备的基本功能,具有良好系统安全功能。在高负荷情况下,能够实现降级模式,满足50%的可访问率。 3)可扩展性。系统应具有灵活的接口功能, 收稿日期:2009203217修回日期:2009211220 *国家高技术研发局计划(863计划)(批准号:2007AA112233)、北京市科委绿色通道项目(批准号:D07020601400705)资助作者简介:李瑞敏(1979),博士.研究方向:交通信息与控制.E2mail:lrm in@https://www.360docs.net/doc/e57834112.html,

深圳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

深圳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 深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五年行动计划 (2016—2020年)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粤府〔2015〕56号),进一步加大深圳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力度,有效支撑和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加快推动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国家、省、市“十三五”规划要求,以“四个全面”为统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快实现特区一体化,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改善人居环境,推动节能减排,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深圳建设“二区三市”发挥支撑保障和引领带动作用。 (二)基本原则 坚持国际一流、深圳标准。把深圳质量、深圳标准贯穿于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和各环节,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规划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规模、服务水平适度超前,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坚持统筹规划、建管并重。统筹考虑基础设施的系统规划和项目布局,打破行政区划、部门分割和行业限制,切实发挥规划调控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强化建设运营管理,建立责权明晰统一、管护动态精细、执法规范有力、运转协同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坚持聚焦基础、安全优先。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先加强民生工程建设,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满足居民工作生活需求。增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城市运行安全。 坚持绿色优质、低碳生态。立足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增强基础设施建设的绿色环保

城市交通流信息采集与存储

ICS 备案号: Q/EJ 城市交通信息采集与存储 浙江银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

目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城市交通流信息采集 (1) 5 城市交通流参数存储 (2) 6 说明 (6) 参考文献 (7)

前言 本标准由杭州市交警支队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工业大学、浙江银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引言 我国城市化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特别是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已经逐渐成为阻碍城市化建设的最大问题之一。 作为城市交通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智能交通系统已经成为国际和国内研究的热点。为规范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相关研究与应用,使之能健康、快速地发展,智能交通系统的相关标准的制定显得十分重要,不仅有利于开展产品开发和各种研究工作,而且能够提升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城市交通流参数的采集和存储作为智能交通系统底层的数据源,其标准的制定有利于后期的城市交通信息标准化,使交通流信息的处理、发布等工作更加规范和具有条理性,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个交通运输网络的效率。

城市交通信息采集与存储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交通交通流数据采集要求和数据存储格式的基本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交通中对机动车交通流信息的采集、存储等所需的性能要求、数据库表设计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312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 GB/T 18030 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扩充 GB/T 20133-2006 道路交通信息采集信息分类与编码 GA 329-2002 《全国道路交通管理信息数据库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车流量(辆/小时) 车流量是指在选定的时间内,通过道路某横断面的车辆数量。 3.2 车道占有率(%) 车道占有率是指某车道上车辆的长度总和与该路段长度之比。 3.3 平均行驶时间(分钟) 平均行驶时间是指车辆通过道路某一路段的平均时间。 3.4 平均车速(千米/小时) 平均车速是指车辆在某路段上行驶的平均速度。 3.5 排队长度(千米) 排队长度是指车辆的第一次停车断面与停车线之间的道路长度。 3.6 等待时间(秒) 等待时间是指车辆从第一次停车到越过停车线所用的时间。 3.7 采样周期(分钟) 采样周期是指相邻两次交通流参数从采集端开始传输之间的间隔时间。 3.8 误差率(%) 误差率是指采集端在进行交通流数据采集过程中所存在的误差。 3.9 延迟时间(秒) 延迟时间是指交通流参数由采集端传输到数据库进行存储所需要的时间。 3.10 延迟率(%) 延迟率等于延迟时间/采样周期。 4 城市交通流信息采集

城市交通规划论文

我国城市交通所存在的问题 河南城建学院交通工程系 引言 通过对第一章的学习。我了解了什么是城市交通,城市交通与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发展,以及现代我国的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的现状。然后分析了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对策。 通过对课本的学习以及对课外知识的了解,我发现我国的城市交通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道路承载力相对低下 尽管近十年以来,我国的道路人均面积增长幅度较快,但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平均20%的增长速度。 首先,我国目前大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尚不及发达国家的1/3。其次,我国大城市市区正处于从中心区向郊区化扩散过程中,近几年城市道路建设的增加,主要分布在新开发的市区和郊区,相对来讲,中心区的道路面积率反而略有下降。再次,城市房地产开发集中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过量的交通,造成道路超负荷运载。 2.机动车增长速度过快 目前,我国许多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已开始进入机动化的快速发展阶段,机动车对城市交通的冲击日益明显,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动车的矛盾已成为城市交通的主要矛盾 近年来我国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加快。根据我国轿车增长分析,每当轿车拥有量年增长率超过20%时,必将引起当年以及随后几年城市交通恶化。我国现有城市路网一般都是密度低、干道间距过大、支路短缺、功能混乱,属于低速的交通系统,难以适应现代汽车交通的需要,阻碍着汽车化在城市的实现。 3.公共交通发展缓慢 建设部的一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公交出行的分担率不足 10%,特大城市也仅有 20%左右,公交车速已越来越低,高峰时平均车速只有 10 公里/小时左右,比自行车还慢。出行难、行路难、交通时间成本不断增加、公交车比自行

车还慢……,近年来,中国城市交通中的种种"软肋"开始凸显,不仅给人民群众的出行带来诸多不便,也拖了城市经济发展的"后腿"。如何解决这一城市"顽疾",在经过多年的探索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伴随着城镇化过程当中的一个长期任务,它绝不是建设部发一个文件就能够马上解决的问题。第一,城市交通问题到今天已经是非常突出的一个社会问题了,这是一个历史积累的问题,不能说积重难返,至少是历史上积到今天,这个疙瘩是很大的一个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个矛盾和问题,必然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马上就立竿见影。但是我们坚持不懈的长期做下去,这个问题就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第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包括软件管理,就是城市的交通组织、城市的交通管理、市民的参与、城市交通的合理引导。同时,它还包括很多硬件建设。比如说城市道路的设计、城市道路设施的完善情况,有一些城市的道路不完善,交通组织也有困难。 4.交通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尽管机动车拥有量大幅增加,但是,我国城市中交通管理和交通安全的现代化设施却很少。在车辆、道路和交通管理系统、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城市交通管制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信息采集和信息提供技术等方面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近年来,虽然有少数城市研究和引进了一些国外先进的交通信号管理系统,但由于交通管理设施不足、管理水平低下,我国交通事故率仍居高不下。 从停车场看,大城市中特别是中心区严重短缺停车设施,车辆大都停在道路和人行道上,加剧了拥挤堵塞和事故发生。此外,国际上正在研究并开始使用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我国基本上还是空白。 5.交通发展战略缺乏科学统筹 城市交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研究交通需求和供应的平衡,还要考虑土地和财力的可能,是一项决策性很强的工作。当前出现的城市交通问题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的整体交通战略和规划,治理工作往往顾此失彼,前后失调,投入不小,而收益不大。 有一些大城市热衷于建设高标准的大型交通工程,出现了许多立交桥、高架道路和城市环路,以为只有高标准的大型交通工程,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交通问题,实际上这种办法只能缓和暂时矛盾,拥挤问题不但没有解决,甚至诱发聚集

城市交通流仿真浅谈

城市交通流仿真浅谈 (朱江20106943) 摘要:阐述了系统仿真、计算机仿真和交通仿真的基本概念, 介绍了国外道路交通仿真研 究的发展历程和趋势以及国内的研究现状, 分析了道路交通仿真研究的意义, 并提出了研 究思路。 关键词: 系统仿真; 计算机仿真; 交通仿真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Road Traffic Simulation Research Abstract : The concept s of system si mu lat i on, computer simulation and traffic simulation are p resented, 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 rend of road traffic simulation research in other count ries are also in roduced, as well as the existing research status in China . Furthermore, the signif icance of the road traffic si mu lat i on research is analyzed and the conceived research plan is put forward . Key words: system simulation; computer simulation; traffic simulation 交通仿真分析技术具有直观、准确、灵活的特点, 是描述复杂道路交通现象的一个有效手段。目前, 道路交通仿真研究已成为国际上交通工程界的研究热点之一。 1 系统仿真、计算机仿真及交通仿真 1.1 系统仿真 系统仿真, 顾名思义就是模仿真实系统。仿真界专家和学者对仿真下过不少定义, 其中一个比较通俗的描述性定义是: 仿真是通过对系统模型的实验去研究一个存在的或设计中的系统。长期以来, 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利用数学模型去描述所研究系统的优越性, 并且逐渐地发展了系统研究和系统分析理论。但是, 由于数学手段的限制, 人们对复杂事物和复杂系统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的能力是有限的。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过程, 由于常规数学模型的缺陷对技术的进步的制约作用日益明显, 系统仿真作为一门技术科学也就应运而生。 1.2 计算机仿真 仿真技术发展之初, 由于相关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多采用实物仿真的手段, 例如通过对不同形状飞机模型的风洞实验分析来改进飞机设计。近年来,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 尤其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突破, 仿真技术已经由实物仿真发展到数字仿真。由于数字化主要通过计算机来实现, 因而也称计算机仿真。计算机仿真就是采用计算机对数学模型进行仿真实验。计算机仿真摆脱了实物模型的传统概念, 借助计算机可以对物理性质截然不同的各种系统进行准确、灵活、可靠的研究, 这就使现代科学实验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仿真技术作为分析和研究系统运动行为、揭示系统动态过程和运行规律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在发展到现代的计算机仿真阶段以后, 其应用领域已从军用转向民用, 从最初的航

智慧城市背景下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运维与管理的挑战(侯相琛)

报告主题: 智慧城市背景下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运维与管理的挑战 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侯相琛 2018A T C I

汇报内容 1.交通强国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要求 2.智慧交通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要求 3.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运维管理的挑战 2 18 A T C I

? 1.1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成就 高速公路达到13.65万公里,世界第一 高速铁路达到2.5万公里,世界第一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达到5033公里,世界第一 千米级大型桥梁数量,世界第一 全球十大集装箱港口中国占七 ,世界第一 内河航道达到12,7万公里,世界第一 2018A T C I

? 1.2交通强国的总体目标 什么是“交通强国”? ? 世界一流的交通基础设施 ? 世界一流的交通运输效率 ? 世界一流的交通服务质量 “交通强国”主要特征 ?满足国家发展需要、人民满意、国际领先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 ?基础设施完善,技术装备先进,服务水平一流,绿色智能引领 ?系统安全可靠,效率效益优良,治理能力现代,全球服务高效 2018A T C I

? 1.2交通强国的总体目标 “交通强国” 两步走战略 ?2030年进入交通强国行列 ?2045年进入交通强国前列 相对于国家发展战略略有超前! 2018A T C I

? 1.3整体差距 大而不强,在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仍有较大差距,运输成本14.5%远大于发达国家的8%基础设施世界一流 五大交通网络条块分割,尚未形成统一的综合运输网络 智能交通系统技术虽然逐步得到应用,但在网络规划和管理上还没发挥明显作用 2018A T C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