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综合测试及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综合测试及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综合测试及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综合测试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自然现象可以反映地壳变动信息的是 ······················································ ( )

①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②华山北坡大断崖

③采石场上有弯曲的岩层④青藏高原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在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院子里,一条备受瞩目的金属线嵌在地面上,小明把脚跨在这根金属

线的两侧,这意味着他脚踩 ······································································· ( )

A. 东、西两半球

B. 南、北两半球

C. 东、西两经度

D. 南、北两纬度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经纬网可确定海洋、陆地表面的任何一处的位置消息

B. 本初子午线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

C. 本初子午线向东为东半球,向西为西半球

D. 赤道两边平行的同心圆周都是纬线

4.地球的岩石圈··························································································· ( )

A. 就是指地壳

B. 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

C. 包括地壳和地幔的全部

D. 是地球内部圈层的总称

5.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的方法适用于 ·········································· ( )

A. 所有地图

B. 不带经纬网、指向标的地图

C. 带经纬网的地图

D. 带指向标的地图

6.下列有关地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

B. 地图是对地理环境原封不动的真实反映

C. 地图三要素是指方向、比例尺、图例与注记

D. 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7.地震发生时,下列避险措施正确的是 ···························································· ( )

①迅速跑到开阔地带②乘汽车逃命

③立即躲到坚固的桌子或床下面,就地避震④应站着不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8.下列关于地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

A. 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大

B. 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

C. 盆地四周多被山地和高原环绕,中部一定是平原

D. 相对高度大,且海拔较高的地形一定是高原

9.世界上主要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是 ···························································· ( )

A. 集中分布在各大洲内部

B. 集中分布在各大洋内部

C. 火山与地震的分布没有任何关系

D. 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一带

10.花岗岩、砂岩、大理石分别属于()

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1.下列关于火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火山是地壳变动的表现之一,其空间分布分散

B.富士山是死火山

C.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地壳

D.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会淹没城市,但火山灰形成的土壤很肥沃

12.下列关于泥石流的应急要点,错误的是()

A.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向沟谷两侧山脚或低处跑

B.逃生时,要抛弃一切影响奔跑速度的物品

C.不要躲在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面

D.不要停留在低洼的地方,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

13.如图所示的岩石分布状态图中,黑色代表的是岩浆从地下喷出的通道,甲、乙两处岩石可能分别为()

A.岩浆岩和变质岩B.变质岩和沉积岩

C.沉积岩和岩浆岩D.沉积岩和变质岩

第13题图第14题图

14.在如图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D.泥石流、崩塌、滑坡、地震

15. 近几年来,北京地区的沙尘暴越来越严重。起初,

许多专家都认为北方沙漠中的沙是北京沙尘的主要来源,最近,经科学家实地测量了

沙漠中沙粒的大小与形状、沙尘暴中沙粒的大小与形状以及北京本地沙粒的大小与形

状后,认定北京的沙尘主要来源于本地干涸的河床以及地表下裸露的沙土。以下说法

正确的是()

A. 没有实验证实以前,猜想是不必要的

B. 科学家的观点是绝对正确的

C. 要解决北京的沙尘暴问题,应主要着眼于北京本地的植被建设

D. 环境污染会加剧土地的沙漠化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6. 不同时期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不同的,如:①天圆地方;②地球是个椭球体;③地

球是个球体。上述与人类认识发展相符合的顺序是。你认为造成人类对地

球的认识不同的原因是。经现代科技测量知道,地球是一

个稍扁、略鼓的球体,赤道半径比两极方向的半径长21 千米左右。

17.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的线叫做,也称为。国际上规定通过

英国伦敦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也叫做。

18.如图是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通过

观察,请回答:

⑴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

下,发生_________或错位而引起

的震动现象。

⑵我国的台湾省发生地震的频率要

比其他省份高,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

⑶地震的发源地称震源,一般位于地

表以下0~300千米,震源在地面

上的垂直投源处一般受地震的影

响最_________(填“大”或“小”)。

19.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

表示坡度较_________;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______

20. .根据下面三幅北京市的地图(如图)填空:

A B C

(1)比例尺最大的是__________图,比例尺最小的是__________图。

(2)表示实地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__图,最小的是__________图。

(3)内容最详细的是__________图,最粗略的是__________图。

*c21. 2016年12月8日13时15分在新疆昌吉州呼图壁县(北纬43.83度,东经86.35度)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6千米。玛纳斯三工乡少数房屋出现裂缝,附近有烟囱倒塌,人员已经转移至户外躲避。请回答下列问题:2·1·c·n·j·y

(1)地震是__________的结果,强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A. 地表风化

B. 地表流水侵蚀

C. 冰川移动

D. 地壳运动

(2)我国属于多地震国家,地震活跃的地带往往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我国的四川省多地震因其正

处在亚欧板块和__________之间的地震带上;

A. 太平洋板块

B. 印度洋板块

C. 非洲板块

D. 美洲板块

(3)遇到地震时,假如你在16层高楼上的家中做作业,你应该采取的正确措施是________。

A. 对着窗外大声呼救

B. 马上乘电梯下楼

C. 躲到厕所、储藏间等较小房间内

D. 从安全门走楼梯下楼

22. 读下面三幅地表景观图,填空回答。

(1)由流水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图________。

(2)由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图________。

(3)由流水挟带泥沙堆积而成的地形是图________。

23.用松散的泥土堆制一个山谷模型,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在土质山谷模型的坡面上洒水,在A处发生的现象是。

(2)若加大洒水的量,使坡面形成比较大的水流,在A处发生的

现象是。

(3)在A处发生的现象是一种类似于泥石流的现象。由此推断,

影响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

有。

(4)若在B处坡面上覆盖植物(草皮或苔藓),再向坡面洒较大的

水流,A处水流与没有植被覆盖时相比的变化是。

(5)由此可见,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三、分析解答题(每空2分,共40分)

24.下面是某科学兴趣小组做的两个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在模拟土坡上,堆放5~10厘米粗细不均的砂土,再在坡面上方浇注水流。

实验二:用玻璃制成箱体,在风的入口附近堆放大小不均的砂粒,用电动吹风机向里面吹风。

(1)实验一观察到的现象:如沿某条线方向浇注水流,会形成小沟谷,并不断加深。如在整个坡面上随意浇注,则会沟壑纵横,坡面破碎。该实验现象说明了是湿润地区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

(2)做实验二时,某同学想:风力不同所吹扬起的砂粒有何不同?当停止吹风时,沉积物分布有何规律?后来发现:风力越大,吹扬起的砂粒越大。当停止吹风时,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可见在干旱地区,是该地区的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

(3)这两个实验模拟了以 (填“外力”或“内力”)为主形成的地貌。

(4)如图是一位同学外出考察时拍摄的照片,你认为图示地貌所属的类型是()

A. 海蚀地貌

B. 冰蚀地貌

C. 风蚀地貌

D. 水蚀地貌

(5)下述地区地貌的形成不能

..通过上述两个实验说明的是 (多选)。

A. 东非大裂谷

B. 喜马拉雅山脉

C. 马里亚纳海沟

D. 埃及的“狮身人面像”

E. 阿尔卑斯山脉的角峰

F. 长江下游三角洲

25.读“等高线图”(图3-Z-12),回答问题。

图3-Z-12

(1)A点的海拔高度是_______ m;B点与A点的相对高度是______ m;山顶D的高度在_________m之间。

(2)假如C点气温为10 ℃,则山顶D的气温约为________ ℃之间。

(3)图中虚线CD表示的是________(填“山脊”或“山谷”)。

(4)某观光旅游团欲从山脚登到山顶,现有从A处、C处出发的两条路线。请你为他们选择一条合适的路线,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我国在东海大陆架正式开发的春晓油气田,蕴藏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钻探表明该海域的地质构造垂直剖面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含油气构造的油页岩从成因上来说属于________ ,最底层的辉石含有气孔构造,属于

________ 类岩石中的________ 岩,具有气孔构造的原因是________ 。

(2)该地石灰岩中含有珊瑚化石,说明该处岩石形成时该地为________环境,它属于________类岩石。

27. 我国某新型军舰在公海上进行军事训练,下表为该军舰每天的航行位置记录.请根据下表记录内

日/月1/9 2/9 3/9 4/9 5/9

位置20°N150°E 15°N165°E 5°N180°0°170°W 10°S160°W (1)在经纬网图中用黑点标出军舰9月1日、9月3日、9月5日的位置,并连成航线.

(2)9月3日军舰大后大致在往方向航行.

(3)9月1日,军舰在半球(南、北半球); 9月5日,军舰在半球(东、西半球)。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D C C B B B D B

9 10 11 12 13 14 15

D D D A C C C

二、填空题

16.①③②古代人活动范围小、科技不发达等。两极赤道

17.经线子午线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本初子午线

18. (1)断裂(2)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且板块交界处的地壳运动剧烈

(3)大

19 . 陡;缓

20.(1)A C (2)C A (3)A C

21.(1)D (2)B (3)C

22.(1)甲(2)乙(3)丙

23. (1)泥土从山谷上被冲刷到此处;

(2)被冲刷走的泥土更多;

(3)①山区;②地表有碎屑物;③强降水;

(4)水流减少;(5)植树造林;

三、实验探究题

24、(1)流水;(2)风力;(3)外力;(4)C;(5)ABCE。

25 、(1)200 200 1000~1200

(2)4~5.2 (3)山脊

(4)可以选择路线AD,理由:路程较近。或者可以选择路线CD,理由:坡度较缓,登山较轻松。

26.(1)沉积岩;岩浆岩;喷出;

含有大量气体的岩浆在喷出地表后:气体大量逸出,在岩石中残留气孔

(2)温暖的浅海;沉积岩

27.如图;(2)东南;(3)北;西;

(完整版)最新版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各章节重难点.doc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各章节重难点 第一章有理数 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正数:大于零的数 负数:小于零的数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负分数和正分数统称为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有理数整数 正整数 零 负整数 正分数 自然数 分数 负分数 1.2数轴 数轴:规定了原点、单位长度和正方向的直线叫做数轴。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相反数:如果两个数符号不同,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注意,零的相反数是零。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零除外)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1.3绝对值 绝对值:一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绝对值相等。 注:任何数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零。(非负数) 1.4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一般地,我们有: 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总结:两个正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大;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 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 2.1有理数的加法 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等于零;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在有理数运算中,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仍成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及复习测试卷

第一章有理数期中复习 知识清单 一、全章知识结构 二、回顾正数、负数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1、正数的表示方法:a>0, 2、负数的表示方法:a<0 三、有理数的分类 定义: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却不是有理数 分类2、按数的正负性分类 ? ? ? ? ? ? ?? ? ? ? ? ? ? ? ? ? ? ? ? ? 负分数 负整数 负数 零 正分数 正整数 正数 有理数 . 1、按整数分数 3、在数轴上分类 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作用: (1)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在数轴上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可用数轴揭示一个数的绝对值和互为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4)在数轴上可求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两点间的距离=|x-y|=|y-x|=大数-小数 四、有理数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数:相反数、倒数、绝对值、非负数 1、相反数: (1)几何意义:在数轴上表示一对相反数的两个点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2)代数意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 (3)互为相反数的特性:a+b=0,0的相反数是0。 (4)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a的相反数为 a-b的相反数为 2、倒数: (1)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互为倒数的特性: ab=1, ? ? ? ? ? ? ? ? ? ? ? ? ? ? ? ? ? 负分数 正分数 分数 负整数 零 正整数 整数 有理数 . .

(3)0没有倒数 (4)互为负倒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负倒数; ab=-1 3、非负数: (1)就是大于或等于0的数:a ≥0(2)数轴上,在原点的右边包括原点的点表示的数 (3)任何数的平方数都是非负数 (4)非正数:就是小于或等于0的数:a ≤0 (5)数轴上,在原点的左边包括原点的点表示的数 4、绝对值: (1)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它到原点的距离。 (2)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突破点: 一个数绝对值就是它离开原点的距离。 特性: a 、互为相反数的绝对值是相等的 b 、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正数,那么这个数一定有两个且 互为相反数 c 、绝对值一定为正数或0即非负数 d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5、我们所学的非负数有 应用举例: (1)已知a 、b 互为相反数,且c 、d 互为倒数,又m 的倒数等于它本身,则m m b a m cd -++)(的值是多少? (2)若0)2 3 (22=++-y x ,求x y 的值是多少? 五、有理数的四则运算及运算顺序 六、有理数的乘方 乘方:n 个相同因数a 的乘积,叫乘方,记做______,其中a 叫_____,n 叫______,乘方的结果叫做______.例如:59表示___个____相乘。 七、科学计数法:把一个较大数表示成n a 10?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_____的数,即10||1<≤a ,n 是比原数的整数数位___的正整数。例如:北京水立方占地面积62800平方米,可以记做_________平方米。 八、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该数位就是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度,例如近似数500精确到___位,近似数500.5精确到___位,近似数5百精确到_____,近似数2105?精确到______位。对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的第一个_____数字起,到_______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例如:近似数0.03020,有效数字有___个,分别是________。对于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数n a 10?,规定它的有效数字就是a 中的有效数字,如近似数510205.3?-的有效数字有____个,它精确到_____位。 七年级上第一章测试题 ? ?? ??=-=<=====>= 3- 3 0 - 0 0 0 0 3 3 0 时, 当时,当时,当a a a a a a a a a 0≥a 02≥a

浙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教案全集

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然性、合理性及有理数的分类; 2 .能辨别正、负数,感受规定正、负的相对性; 3 .体验中国古代在数的发展方面的贡献。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概念 难点:建立正数、负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数学抽象思维一次重大飞跃。 三、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它是一门研究数的学问.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 学生答后,教师指出: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数(正整数)、分数和零(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为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们用到整数1,2,…… 4.87、…… 为了表示“没有人”、“没有羊”、……,我们要用到0. 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表示.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正负数概念 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要表示这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学过的数,都记作5℃,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 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相反意义的量还有很多. 例如,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高于”和“低于”其意义是相反的.“运进”和“运出”,其意义是相反的. 同学们能举例子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怎样区别相反意义的量才好呢? 待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评议、补充. 教师小结:同学们成了发明家.甲同学说,用不同颜色来区分,比如,红色5℃表示零下5℃,黑色5℃表示零上5℃;乙同学说,在数字前面加不同符号来区分,比如,△5℃表示零上5℃,×5℃表示零下5℃…….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就曾经采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古时叫做“正算黑,负算赤”.如今这种方法在记账的时候还使用.所谓“赤字”,就是这样来的. 现在,数学中采用符号来区分,规定零上5℃记作+5℃(读作正5℃)或5℃,把零下5℃记作-5℃(读作负5℃).这样,只要在小学里学过的数前面加上“+”或“-”号,就把两个相反意义的量简明地表示出来了. 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出前面例子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高于海平面8848米,记作+8848米;低于海平面155米,记作-155米; 教师讲解:什么叫做正数?什么叫做负数?强调,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界限,表示“基准”的数,零不是表示“没有”,它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并指出,正数,负数的“+”“-”的符号是表示性质相反的量,符号写在数字前面,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三)介绍有理数的有关概念。 1.给出新的整数、分数概念 引进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了.过去我们说整数只包括自然数和零,引进负数后,我们把自然数叫做正整数,自然数前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整数,因而整数包括正整数(自然数)、负整数和零,同样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 2.给出有理数概念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浙教版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考试范围:浙教版七上全册。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的倒数是 A.3 B.1 3 C.–1 3 D.–3 2.据资料显示,地球的海洋面积约为360000000平方千米,请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地球海洋面积约为多少平方千米 A.36×107B.3.6×108 C.0.36×109D.3.6×109 3.在–4,0,–1,3这四个数中,最小的数是 A.–4 B.2 C.–1 D.3 4.若3a2b c m为八次单项式,则m的值为 A.3 B.4 C.5 D.7 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3+2=–5 B.(–3)×(–5)=–15 C.–(–22)=–4 D.–(–3)2=–9 6 .如图,点 A位于点O的 A.南偏东35°方向上B.北偏西65°方向上 C.南偏东65°方向上D.南偏西65°方向上 7.已知|x|=5,|y|=2,且|x+y|=–x–y,则x–y的值为 A.±3 B.±3或±7 C.–3或7 D.–3或–7 8.如果∠A的补角与∠A的余角互补,那么2∠A是 A.锐角B.直角 C.钝角D.以上三种都可能 9.将一堆糖果分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如果每人2颗,那么就多8颗;如果每人3颗,那么就少12颗.设有糖果x颗,则可得方程为 A. 8 2 x- = 2 3 1 x+ B.2x+8=3x–12 C. 8 3 x- = 2 2 1 x+ D. 8 2 x+ = 2 3 1 x- 10.一个自然数的立方,可以分裂成若干个连续奇数的和.例如:23,33和43分别可以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分裂”成2个、3个和4个连续奇数的和,即23=3+5;33=7+9+11;43=13+15+17+19;…;若63也按照此规律来进行“分裂”,则63“分裂”出的奇数中,最大的奇数是 A.37 B.39 C.41 D.43 第Ⅱ卷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期末数学试卷

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3分)下列各数中无理数是() A.﹣1 B.C.D.0.83641 2.(3分)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2)3=﹣6 B. ﹣1÷2×=﹣1 C.8﹣5x=3x D.﹣(﹣2a﹣5)=2a+5 3.(3分)代数式xy2﹣y2() A.它是单项式B.它是x,y的积的平方与y平方的差 C.它是三次二项式D.它的二次项系数为1 4.(3分)已知3a=5b,则通过正确的等式变形不能得到的是() A. =B.2a=5b﹣a C.3a﹣5b=0 D. = 5.(3分)选项中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的是() A.(﹣1)2与|﹣1| B.a与|a|(a<0)C. 1﹣3与 D.﹣3×(﹣3)5与(﹣3)6 6.(3分)如图所示,线段AB上一点C,点D是线段BC的中点,已知AB=28,AC=12,则AD= () A.16 B.18 C.20 D.22 7.(3分)已知关于x的方程4﹣2ax=2a+x的解为﹣2,则a=() A.0B.﹣1 C.1D.﹣3 8.(3分)如图所示,点P是直线AB上的一个运动点,点C是直线AB外一固定的点,则下列描 述正确的是() A.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使直线PC⊥AB的点P有两个 B.若∠CBA>90°,当点P从A出发,沿射线AB的方向运动时,∠CPB不断变大 C.若AB=2AP,则点P是线段AB的中点 D.当∠CPA=90°时,线段CP的长度就是点C到直线AB的距离 9.(3分)已知:2y=x+5,则代数式(x﹣2y)2﹣4y+2x的值为()

A.0B.15 C.20 D.﹣35 10.(3分)现有一个长方体水箱,从水箱里面量得它的深是30cm,底面的长是25cm,宽是20cm.水箱里盛有深为acm(0<a≤8)的水,若往水箱里放入棱长为10cm的立方体铁块,则此时水深为() A. cm B. cm C.(a+2)cm D. cm 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 11.(3分)(2006?贺州)比较大小:﹣3_________﹣7. 12.(3分)我国治霾任务仍然艰巨,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共需投入17500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_亿元. 13.(3分)已知∠α=65.75°,则∠α的补角等于_________(用度、分表示). 14.(3分)数轴上点A、B分别表示实数1﹣和2,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__ ( 1.414,精确到0.1) 15.(3分)如果关于x的两个单项式2mx2m﹣﹣1与3x m+3是同类项(其中m为已知的数),则计算 2mx2m﹣1﹣3x m+3=_________. 16.(3分)如图所示,直线AE与CD相交于点B,∠DBE=50°,BF⊥AE,则∠CBF=_________. 17.(3分)某班学生共有60人,会游泳的有27人,会体操的有28人,游泳、体操都不会的有15人,那么既会游泳又会体操的有_________人. 18.(3分)[x)表示大于x的最小整数,如[2.3)=3,[﹣4)=﹣3,则下列判断:①[﹣8)=﹣9; ②[x)﹣x有最大值是1;③[x)﹣x有最小值是0;④x<[x)≤x+1,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编号). 三、解答题(第19题7分,20题6分,21题7分,22、23题各8分,24、25题各9分,26题12分,共66分) 19.(7分)计算: (1)﹣2+3﹣5 (2)﹣12﹣23﹣5×(﹣1+)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

2016-2017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 卷 姓名: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 【总分100分 时间120分】 卷首语:亲爱的同学们,一个学期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你们一定体验到了成长和收获的快乐。现在请你认真阅读、仔细审题、冷静思考,用心做完这张测试卷。老师相信你,一定能交上一份令父母满意的答卷,祝你成功! 一、认真看,仔细选。(本题共24分,每小题3分) 1. -5的绝对值是( ) A .5 B .-5 C .15 D .-1 5 2.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这些年党和政府在生态文明的发展进程上持续推进,在“十一五”期间,中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 460 000 000吨,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将1 460 0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146×107 B .1.46×107 C .1.46×109 D .1.46×1010 3. 下面四个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都不可能看到长方形的是( ) A B C D 4. 把弯曲的河道改直,能够缩短船舶航行的路程,这样做的道理是( ) A .垂线段最短 B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C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D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5. 已知代数式165m a b --和21 2 n ab 是同类项,则m n -的值是( ) A .1 B .-1 C .-2 D .-3 6. 如图所示,将一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O 放在直尺的一边CD 上,如果∠AOC =28°, 那么∠BOD 等于( ) A .72° B .62° D A B C O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1.1从自然数到分数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浙江版)七年级上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自然数的意义和用处;了解分数(小数)的意 义和形式;了解分数产生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2、能力目标:通过自然数和分数的运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初步体验数的发展过程,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 实践,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自然数和分数的意义和应用。 四、教学难点 合作学习中的第2题的第⑵小题。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境 出示材料:(多媒体显示) 请阅读下面这段报道: 2004年8月13日到8月29日,第28届奥运会在雅典召开,我国体育代表团以32枚金牌,17枚银牌,14枚铜牌,获得奖牌榜的第二名,为国家争得 了荣誉。我国金牌数约占总金牌数的 1 10 。跨栏运动员刘翔在男子100米栏决 赛中以12秒91的成绩获得冠军,并打破奥运会纪录,平了世界纪录,刘翔是我国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中短距离竞赛项目获得冠军的第一人。 提问:你在这篇报道中看到了哪些数?请你把它们写下来,并指出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数?如果将12秒91写成12.91秒,12.91又属于什么数?(由雅典奥运会有关报道引入,既合时事形势,又具有爱国主义教育,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提出课题:今天我们复习自然数、分数和小数及它们的应用 [板书课题]第1节从自然数到分数 ㈡提问复习 问题1:先请同学们回忆小学里学过的自然数,哪一些数属于自然数?你了解自然数最初是怎样出现的吗? 注意:自然数从0开始。 问题2:你知道自然数有哪些作用? (让学生思考、讨论后来回答,教师提示补充) 自然数的作用: ①计数如:32枚金牌,是自然数最初的作用; ②测量如:小明身高是168厘米; ③标号和排序如:2004年,金牌榜第二。 注意: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每课一练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1.2 有理数 一、填空 1、 如果零上28度记作280C ,那么零下5度记作 2、 2、若上升10m 记作10m ,那么-3m 表示 3、比海平面低20m 的地方,它的高度记作海拔 二、选择题 4、在-3,-121,0,-7 3,2002各数中,是正数的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5、下列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是( ) A 、-1 B 、+3 C 、0.12 D 、0 6、飞机上升-30米,实际上就是( ) A 、上升30米 B 、下降30米 C 、下降-30米 D 、先上升30米,再下降30米。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整数就是正整数和负整数 B 、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 C 、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组成全体有理数 D 、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8、下列一定是有理数的是( ) A 、π B 、a C 、a+2 D 、7 2 三、解答题 9、A 地海拔高度是-40m ,B 地比A 地高20m ,C 地又比B 地高30m ,试用正数或负数表 示B 、C 两地的海拔高度。 10、一物体可以左右移动,设向右为正,问:(1)向左移动12米应记作什么?(2)“记作8 米”表明什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1.3 数轴 一、填空 1数轴的三要素是 ,_ 和 2、 4的相反数是 ,-6的相反数是 ,0的相反数是 。 3、在数轴上,A 、B 两点在原点的两侧,但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如果点A 表示 7 3,那么点B 表示 二、选择: 4、在已知的数轴上,表示-2.75的点是 ( ) A 、E 点 B 、F 点 C 、G 点 D 、H 点 5、以下四个数,分别是数轴上A.B.C.D 四个点可表示的数,其中数写错的是 ( ) 6、下列各语句中,错误的是 ( ) A.、数轴上,原点位置的确定是任意的; B.、数轴上,正方向可以是从原点向右,也可以是从原点向左; C.、数轴上,单位长度1的长度的确定, 可根据需要任意选取; D.、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等于36.8的点有两个. 7、数轴上,对原点性质表述正确的是( ) A 、表示0的点 B 、开始的一个点 C 、数轴上中间的一个点 D 、它是数轴上的 一个端点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5是-5的相反数 B 、-5是5的相反数 C 、-5和5是互为相反数 D 、-5 是相反数 三、解答 9、在数轴上表示出-2,1,-0.2,0,0.5 。 10、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5,- 32,-5.8,0,5 9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代数式练习题

第四章代数式 类型之一 代数式 1.2017·庆元期末下列式子23a +b ,S =12ab ,5,m ,8+y ,m +3=2,23≥57 中,代数式有( ) A .6个 B .5个 C .4个 D .3个 2.如图4-X -1,小明想把一张长为a ,宽为b 的长方形硬纸片做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于是他在长方形纸片的四个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x 的小正方形. (1)用代数式表示纸片剩余部分的周长:________; (2)当a =4,b =2时,纸片剩余部分的周长是______. 图4-X -1 类型之二 整式的概念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整式就是多项式 B. π是单项式 C. x 4+2x 3是七次二项式 D. 3x -15 是单项式 4.若5a 3b n 与-52 a m b 2是同类项,则mn 的值为( ) A .3 B .4 C .5 D .6 5. -2x 3y 2 3 的系数是________,次数是________. 类型之三 整式的加减运算 6.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

A.7ab-7ba=0 B.-5x3+2x3=-3 C.3x+4y=7xy D.4x2y-4xy2=0 7.计算-3(x-2y)+4(x-2y)的结果是() A.x-2y B.x+2y C.-x-2y D.-x+2y 8.某天数学课上,老师讲了整式的加减运算,小红回到家后拿出自己的课堂笔记,认真复习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她突然发现一道题目(2a2+3ab-b2)-(-3a2+ab+5b2)=5a2□-6b2,空着的地方看不清了,请问所缺的内容是() A.+2ab B.+3ab C.+4ab D.-ab 9.化简: (1)5x-(2x-3y); (2)-2a+(3a-1)-(a-5); (3)-3a+[2b-(a+b)].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0,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酒精灯的火焰有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使用时用外焰加热。熄灭时要用两次盖灭法。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试剂瓶:用来盛放试剂,打开后瓶盖应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应朝向手心。 胶头滴管:用来取用少量液体,用它往试管中滴液体时,试管应竖直,胶头滴管在试管口上方约0.5厘米处竖直向试管中滴入液体,绝不能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l 千米(km)=1000米(m)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观察:零刻度线 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 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 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 *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读数偏大) 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 (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如图所示,但读数时要注意) *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思考:视线偏左和偏右时,读数会怎样? (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没有意义的。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三维目标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1.2有理数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正数、负数、有理数的概念,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正确地将有理数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节前图,分析、讨论出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了解有理数的产生的必要性、合理性. 情感与态度:要求学生树立勇于探索、积极实践的学习态度,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协作精神,撰写小论文进一步了解数的发展历史.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正数、负数的概念对有理数的建立起关键性的作用,是本节课重点. 教学难点:正数、负数的概念的建立是学生从来未经历过的数学的抽象过程,是本节的难点. 三.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不记上一节课老师请你们举了一些生活当中的例子,这些例子用自然数,分数,小数是不能解决的,当时我们都举了哪些例子啊? 我记得同学们好象讲到了温度计当中零下的温度,还有地下室,还有欠银行的钱如何表示,还有路标向东向西,扣分如何表示等等等等.那么温度的零上、零下,路程的向东、向西,钱的收入和支出,得分和扣分这些量是不是相互对立的?因此我们称它们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那么如何把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表示出来呢? 2.合作探索,寻求新知 师: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把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比如我们会把零上的温度规定为正,路程当中会把向东方向规定为正方向,钱的收入规定为正,把另一种与之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而这些规定为正的量一般比较容易表示,比如规定向东为正,则向东22千米,记作22千米,而与之相反的量就不好表示,如果也记作22千米,别人一看就分不清是向东还是向西,所以我们必须引进新的数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 师:把过去学过的数(除零外)规定为正数,如123,15,2/3等,正数前面有时也可

2021年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举例: 1、在有理数中最小的正整数是________,最大的负整数是________,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是_____,相反数是它本身的数是_______。 2、绝对值是5的有理数是________,绝对值不大于3的正整数是_____________。 3、在数轴上,点A 表示4,距离点A 有5个单位的数是_____。 4、某检修队从A 地出发,在东西方向的公路上检修线路,如果规定向东行驶为正,向西行驶为负,这个检修队一天中行驶的距离记录如下(单位千米):-4,+7,-9,+8,+6,-5,-3。若检修队所乘的汽车每千米所耗油0.3升,问在收工时在A 地的什么位置?从出发到收工时总共耗油多少升? 5、点P 从数轴上的原点出发,先向右移动1个单位,再向左移动2个单位,然后向右移动3个单位,再向左移动4个单位,求点P 共移动了几个单位长度?终止时点P 对应的的数是多少? 6.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a >b >0>c (B)b >0>a >c (C)b <a <0<c (D)a <b <c <0 7.探索规律:将-15、-12、-9、-6、-3、0、3、6、9,填入下列小方格里,使大方格的横、竖、斜对角的三个数字之和都相等。 8.如图,把一条绳子折成3折,用剪刀从中剪断,得到几条绳子? …………………( ) A.3 B.4 C.5 D.6 9,数轴上A,B 221和-,求A,B 两点之间的距离 b a c 0

10,利用如图4×4方格,作出面积为8平方单位的正方形,然后在数轴上表示实数88和- 11,观察 222113********* 118241139933 111535114161644- =-==?-=-==?-=-==?………… 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用得到的结论计算 2222111111......112320052006????????---- ??? ??????????? (1)已知│a -2│+│b+6│=0,则a+b=_______________ (2)求│21-1│+│31-21│+ … + │991 -981│ +│1001 -991 │ 的值 12.用18米长的铝合金做成一个长方形的窗框(如图),设长方形窗框的横条长度为x 米, 则长方形窗框的面积为…………………………( ) A 、)18(x x -平方米 B 、)9(x x -平方米 C 、)239(x x -平方米 D 、)3 29(x x -平方米 13.一个三位数,a 表百位数,b 表示十位数,c 表示个位数,那么这个三位数可表示 为……………………………………………………………( ) A 、c b a ++ B 、abc C 、abc 10 D c b a ++10100 14.一个多项式与ab a 522+的差是ab a 32 -,则这个多项式 是……………………………………………………………………( ) A 、ab a 82+ B 、ab a 232+ C 、ab a 82-- D ab a 232-

最新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精品文档 1.有理数: (1)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 ? ? ? ? ? ? ? ? ? ? ? 负分数 负整数 负有理数 零 正分数 正整数 正有理数 有理数② ? ? ? ? ? ? ? ? ? ? ?? ? ? ? 负分数 正分数 分数 负整数 零 正整数 整数 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a a 和-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2)注意: a-b+c的相反数是-a+b-c;a+b的相反数是-a-b; 4.绝对值: (1) 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用“| |”表示。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 ? ? ? < - = > = )0 a( a )0 a( )0 a( a a或 ? ? ? ≤ - ≥ = )0 ( )0 ( a a a a a; (4) ①非负性:|a|≥0②|a|=|-a| ③若|a|=b,则a=±b ④0 a 1 a a > ? =;0 a 1 a a < ? - =;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a-b| 5. 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的步骤如下: ①先求出两个数负数的绝对值;②比较两个绝对值的大小;③根据“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做出正确的判断。 1.有理数加法法则:·同号两个数相加,取加数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的两个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灵活运用运算律:①相反数相加;②同号相加;③同分母相加;④凑整的相加。 3.加法交换律:a b b a +=+ 4.加法结合律:()() a b c a b c ++=++ 5.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6.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得0。 7.倒数:如果两个数互为倒数,则它们的乘积为1。(如:-2与 1 - 2 )注意:①零没有倒数②倒数等于本身的数:1,-1等于本身的数汇总: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0,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正数和0 , 平方等于本身的数:0,1 算术平方根于本身的数:0,1 平方根于本身的数:0 立方等于本身的数:0,1,-1. 立方根于本身的数:0,1,-1 8.有理数乘法法则 乘法法则: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越来越大

2016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六章-《图形的初步知识》知识点及典型例题大全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六章《图形的初步知识》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知识框图朱国林 第一节几何图形:会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第二节线段、射线和直线: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直线的基本事实(经过两点有一条且只有一条直线,简单地说,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第三节线段的长短比较:度量法和叠合法;线段的基本事实(在所有连结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简单地说,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及两点间距离的概念 第四节线段的和差:线段的中点以及三等分点等;线段的加减计算 第五节角与角的度量: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度、分、秒的相互换算及计算 第六节角的大小比较:度量法和叠合法;角的分类 第七节角的和差:角平分线的概念;角的加减计算 第八节余角和补角: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性质;根据图形和文字,利用该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第九节直线的相交:相交线的概念;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会用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画法(一靠、二过、三画、四标)及表示法;垂线段最短的性质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 考点一、与概念、性质、基本事实直接相关的题目 考点二、关于角度的计算,注意一元一次方程在这种题目中的妙用。若语言模糊,一定要分类讨论,多画图。考点三、关于线段的计算,注意一元一次方程在这种题目中的妙用。若语言模糊,一定要分类讨论。 考点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线段问题 考点五、关于规律性的角度、线段问题 考点六、作图题

将考点与相应习题联系起来 考点一、与概念、性质、基本事实直接相关的题目 1、与课本、足球分别类似的图形是( ) A.长方形、圆 B.长方体、圆 C.长方体、球 D.长方形、球 2、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直线AB 与直线AC 是同一条直线 B.线段AB 与线段BA 是同一条线段 C.射线AB 与射线BA 是同一条射线 D.射线AB 与射线AC 是同一条射线 3、把一条弯曲的河道改成直道,可以缩短航程,其中的道理可以解释为( ) A.线段有两个端点 B.过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D.线段可以比较大小 4、下列说法:①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线段;② 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③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④ AB=BC ,则点B 是线段AC 的中点;⑤ 射线比直线短,正确的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如图所示,∠BAC=90°,AD ⊥BC ,则图中能表示点到直线距离的线段有( ) A.3条 B.4条 C.5条 D.6条 6、在海上,灯塔位于一艘船的北偏东40°方向,那么这艘船位于这个灯塔的( ) A.南偏西50°方向 B. 南偏西40°方向 C.北偏东50°方向 D. 北偏东40°方向 7、在同一平面内有4个点,过每两点画一条直线,则直线的条数有( )注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A.1条 B.4条 C.6条 D.1或4或6条 8、如果α和β是对顶角且互补,那么它们所在的直线( ) A.互相垂直 B.互相平行 C.即不垂直也不平行 D.1或4或6条 9、如图,∠AOB=∠COD=90°,则∠AOC=∠BOD ,这是根据( ) A.同角的余角都相等 B.等角的余角都相等 C.互为余角的两个角相等 D. 直角都相等 10、下列选项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 ) D C B A 2 1 2 121 2 1 11、下列各角中,属于锐角的是( ) A. 13周角 B.18平角 C.65直角 D.1 2 平角 12、如图所示,∠BAC=90°,AD ⊥BC ,则图中表示点B 到AC 的距离的线段是( ) A. AB B. AD C. BD D.AC ★★★用平面去截一个立方体,得到的截面不可能是………………………………………( ) A.三角形 B.正方形 C.长方形 D.圆形 ★★★如果点C 在线段AB 上,下列表达式:①AC=1 2 AB ;②AB=2BC ;③AC=BC ;④AC+BC=AB 中,能表示点C 是线段AB 中点的有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1 一元一次方程

5.1 一元一次方程 课题 5.1 一元一次方程课时安排 1 教学目标 ⒈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的意义. ⒉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⒊体会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尝试检验法. ⒋理解等式的两个性质,并初步学会利用等式的两个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用尝试检验法求方程的解. 难点利用等式的两个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当学生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现实世界”息息相关时,学 生通常会更主动。】 2004年夏季奥运会上,我国获得32枚金牌。其中跳水队获得 6枚金牌,比射击队获得金牌数的2倍少2枚。射击队获得多 少枚金牌? 如果设射击队获得x枚金牌,那么跳水队获得(2x-2)枚金牌, 所以得到等式:。 在小学里我们已经知道,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方程? ⑴5x=0;⑵42÷6=7; ⑶y2=4+y;⑷3m+2=1-m; ⑸1+3x. :请你运用已学的知识,根据下列问题中的条件,分别列出方 程: ⑴奥运冠军朱启南在雅典奥运会男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最 后两枪的平均成绩为10.4环,其中第10枪(即最后一枪)的 成绩为10.1环,问第9枪的成绩是多少环? 设第9枪的成绩为x环,可列出方程。 ⑵国庆期间,“时代广场”搞促销活动,小颖的姐姐买了一 件衣服,按8折销售的售价为72元,问这件衣服的原价是多 少元? 设这件衣服的原价为x元,可列出方程 课后反馈

教 学 过 程 ⑶ 有一棵树,刚移栽时,树高为2m ,假设以后平均每年长0.3m ,几年后树高为5m ? 设x 年后树高为5m ,可列出方程 。 ⑷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足球分赛场---秦皇岛市奥体中心体育场,其足球场的周长为344米,长和宽之差为36米,这个足球场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米? 设这个足球场的宽为x 米,则长为(x+36)米,可列出方程 。 【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加深对建立方程这个数学模型意义的理解和体会。】 :观察你所列的方程,这些方程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先鼓励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然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给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进行适当的讲解。) 上述所列的方程中,方程的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我国古代称未知数为元,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叫做一元方程。) :⒈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⑴ 5x =0; ⑵ y2=4+y ; ⑶ 3m +2=1-m ; ⑷ 512 x -13 =-14 ; ⑸ xy =1. ⒉你能写出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吗? (让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其他学生帮忙纠正) 二、交流对话,自主探索 在小学里我们还知道,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你们知道“练一练”第⑴题的方程x +10.12 =10.4的解吗? 你们是怎么得到的? (让学生各抒己见,只要学生能说出该方程的解教师都应给予积极的鼓励。) 强调:我们知道x 只能取10.5,10.6,10.7,10.8,10.9。把这些值分 别代入方程左边的代数式x +10.12 ,求出代数式的值,就可以知道x=10.7是方程x +10.12 =10.4的解。这种尝试检验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⒈判断下列t 的值是不是方程2t +1=7-t 的解: ⑴ t =-2; ⑵ t =2. 追问:你能否写出一个一元一次方程,使它的解是t =-2? ⒉解方程:⑴ x-2=8; ⑵ 5y=8. (让学生思考解法,只要合理均以鼓励。)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概念整理(全)(20200709113840)

《科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科学入门 1.1 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1.2 走进科学实验室 1、实验室取用药品三原则: (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用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 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 液体1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2、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固体应用镊子取。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再用。 3、酒精灯的使用: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禁止燃烧时添加酒精。 4、量筒、集气瓶、水槽、漏斗不能加热;坩埚、蒸发皿、试管、燃烧匙能直接放在火焰上 加热;烧杯、烧瓶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5、试管:加热时用试管夹夹在中上部;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加热液体时试管外不能有水,不能骤冷,防止炸裂;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向上成45度,加热固体时试管 口略向下倾斜。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6、蒸发皿:加热液体时,不超过容积的2/3。 7、烧杯:用作反应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1/2。烧瓶中液体加热 时不超过1/2。 8、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用于液体药品。容易见光分解的物质用棕色瓶。碱性 液体用橡胶塞,酸性液体用玻璃塞。 9、酒精灯失火要立即用湿布盖灭。割伤要用3%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血贴。烫伤用大量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