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检测

地下水检测

地下水是贮存于包气带以下地层空隙,包括岩石孔隙、裂隙和溶洞之中的水。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量稳定,水质好,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但在一定条件下,地下水的变化也会引起沼泽化、盐渍化、滑坡、地面沉降等不利自然现象。地下水泛指埋藏和运动于地表以下不同深度的土层和岩石空隙中的水按照埋藏条件可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按照埋藏介质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科标能源地下水检测标准如下:

CJJ76-2012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

DZ/T0064.1-1993地下水质检验方法总则

DZ/T0064.10-1993地下水质检验方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砷

DZ/T0064.11-1993地下水质检验方法气液分离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砷

DZ/T0064.12-1993地下水质检验方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镁

DZ/T0064.16-1993地下水质检验方法催化极谱法测定镉

DZ/T0064.17-1993地下水质检验方法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铬

DZ/T0064.18-1993地下水质检验方法催化极谱法测定总铬和六价铬

DZ/T0064.19-1993地下水质检验方法催化极谱法测定铜

DZ/T0064.2-1993地下水质检验方法水样的采集和保存10

科标化工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动化工行业的发展。

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

1 引言 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防止和控制地下水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是地下水勘查评价、开发利用和监督管理的依据。 2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2.1 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的质量分类,地下水质量监测、评价方法和地下水质量保护。 2.2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 3 引用标准 GB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4 地下水质量分类及质量分类指标 4.1 地下水质量分类 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 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 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Ⅴ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表1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

根据地下水各指标含量特征,分为五类,它是地下水质量评价的基础。以地下水为水 源的各类专门用水,在地下水质量分类管理基础上,可按有关专门用水标准进行管理。 5 地下水水质监测 5.1 各地区应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定期检测。检验方法,按国家标准GB 5750《生活饮用 水标准检验方法》执行。 5.2 各地地下水监测部门,应在不同质量类别的地下水域设立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监 测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二次(丰、枯水期)。 5.3 监测项目为: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

地下水资源论证报告

△△△△△△△☆☆☆实业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地下取水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报批稿) □□□□□□□水利电力勘察设计院 二○○七年七月

批准: 审定: 审查: 校核: 编写:杨云证书编号[0405155] 胡钢证书编号[0006389] 主要参加工作人员: 杨世武欧亚赫张义辉 单位名称:□□□□□□□水利电力勘察设计院 单位地址:●●●韶山南路11号

目录 1 总论 (1) 1.1 项目来源 (1) 1.2 水资源论证的目的和任务 (2) 1.3 编制依据 (2) 1.4 取水规模、取水水源与取水地点 (2) 1.5工作等级 (3) 1.6分析范围与论证范围 (3) 1.7水平年 (4) 1.8论证委托书、委托单位与承担单位 (4) 2建设项目概况 (5) 2.1建设项目名称及项目性质 (5) 2.2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 (5) 2.3建设规模及实施意见 (5) 2.4主要产品及用水工艺 (6) 2.5建设项目业主提出的取用水方案 (7) 2.6建设项目业主提出的退水方案 (7) 3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8) 3.1基本概况 (8) 3.2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10) 3.3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4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14)

4.2用水合理性分析 (14) 4.3节水潜力与节水措施分析 (15) 4.4建设项目的合理取用水量 (16) 5 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 (17) 5.1水源论证方案 (17) 5.2依据的资料与方法 (17) 5.3地下取水水源论证 (21) 6 取水的影响分析 (35) 6.1对周边用水影响分析 (35) 6.2对环境地质影响分析 (36) 6.3结论(综合评价) (36) 7退水的影响分析 (37) 7.1退水系统及组成 (37) 7.2退水总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规律 (37) 7.3退水对水功能区的影响 (39) 7.4入河排污口(退水口)设置的合理性分析 (39) 8水源地水资源保护 (40) 8.1取水水源地卫生防护区的建立 (40) 8.2取水水源地水资源保护措施 (40) 9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影响补偿建议 (41) 10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结论与建议 (42)

地下水监测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陕西颐信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14年9月22日 陕西颐信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地下水监测系统 整体解决方案

目录 一、概述.................................................................................................................................................... - 1 - 1.1项目背景...................................................................................................................................... - 1 - 1.2新产品研究.................................................................................................................................. - 2 - 二、系统简介............................................................................................................................................ - 2 - 三、系统功能............................................................................................................................................ - 3 - 四、系统方案............................................................................................................................................ - 4 - 4.1数据流程及组网.......................................................................................................................... - 4 - 4.2系统组成...................................................................................................................................... - 4 - 4.3数据采集...................................................................................................................................... - 5 - 4.4数据传输格式.............................................................................................................................. - 5 - 五、系统软件............................................................................................................................................ - 5 - 5.1软件平台...................................................................................................................................... - 5 - 5.2数据接收软件.............................................................................................................................. - 5 - 5.3数据查询分析软件...................................................................................................................... - 6 - 六、系统特点.......................................................................................................................................... - 10 - 七、产品性能.......................................................................................................................................... - 10 - 7.1一体化智能水位采集装置........................................................................................................ - 10 - 7.1.1产品特点....................................................................................................................... - 11 - 7.1.2技术指标......................................................................................................................... - 12 - 7.2无线手持参数设置仪................................................................................................................ - 12 - 八、工程实例.......................................................................................................................................... - 14 -

地下水有关概念、水质评价及检测咨询

资料仅供参考 地下水有关概念、水质评价及检测咨询 一、地下水水质 (1)无机物:地下水中几乎含有元素周期表中所有的元素,但浓度变幅很大。其中以Na+、Mg2+,Ca2+、Cl-、SO42-、HCO3-为主要成份,约占总溶解性固体90%以上。 总溶解性固体(TDS):亦称矿化度,是溶解于水中的各种无机物的总量。以矿化度为基础可将地下水分为淡水、微咸水、咸水、盐水。 淡水:<1g/L 微咸水:1-3g/L 咸水:3-100g/L 盐水:>100 g/L (2)有机物:地下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很低,但确实存在;由于溶滤作用,有机物随补给进入含水层,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分解为H2S、CO2、H2O等,但也可形成稳定的腐植酸。其含量多少可以溶解性有机碳(DOC)表征或以化学耗氧量(COD)表征,但当地下水中有还原性物质(如H2S)其测定误差较大。 (3)微生物及致病微生物:地下水中的微生物能够在若干百帕的压力,PH值1-10范围,0-75℃、高于海水咸度条件下存活。致病微生物也可在地下水中存活,特别是在低温条件下(4-6℃)存活时间较长。 表致病微生物在地下水中存活时间 (4)地下水中主要气体成分 氧(O2)、氮(N2):地下水中的氧气和氮气主要来源于大气。它们随同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因此,以入渗补给为主、与大气圈关系密切的地下水中含O2及N2较多。 硫化氢(H2S)、甲烷(CH4):地下水中出现H2S 与CH4,其意义恰好与出现O2相反,说明处于还原的地球化学环境。这两种气体的生成,均在与大气比较隔绝的环境中,有有机物存在,微生物参与的生物化学过程有关。其中,H2S 是SO42-的还原产物。

浅谈地下水的污染及其水质检测

浅谈地下水的污染及其水质检测 发表时间:2019-06-19T16:02:39.277Z 来源:《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12期作者:韩彦彬[导读] 随着水资源缺乏的现象日趋严重,地下水资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生产的最好选择。 韩彦彬 邢台冀泉供水有限公司河北邢台 054000摘要:随着水资源缺乏的现象日趋严重,地下水资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生产的最好选择。然而,近年来,随着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河流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地下水污染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地下水的污染不仅严重地影响到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而且也会进一步对生态环境、地层环境等造成影响。因而,对地下水水质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详细探讨了地下水的污染现状 及其水质检测方法,旨在有效地保护利用好地下水资源,进一步保证居民的身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不受严重污染。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水质检测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缺少又无可替代的重要资源。近几十年,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数量的不断积增,工业及城市居民用水也在大幅增加,随之而来的工业污水及生活废水也随之增加.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地下水一旦污染,从经济角度看,几乎无治理的可能性,必须从源头加以遏制。我国约占总面积1/5的耕地受重金属污染,每年因此减少粮食1000多万吨,污染粮食达1200万吨,全国2/3城市地下水水质下降,数以千计的供水井报废。目前的地下水污染问题,由于污物的腐烂,受污染水体运动的减慢、土壤降低,污染物浓度或除去特殊污染物的能力的丧失以及污染水流的体积和复杂的不断增加等长期因素,地下水污染问题将变得更为难以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污染将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扩散,越来越多的影响地表水流和供水井,因此解决地下水污染的问题刻不容缓。 1 地下水主要污染源污染途径 向水体排放或释放污染物的来源和场所都称为水体污染源。从行业类型来看,目前我国地下水污染源普遍存在的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和自然污染。 1.1工业污染 工业污染源主要是指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建设突飞猛进,建设了一大批工业,工业也成为了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部分工业因废水、废气、废渣没经过严格处理就直接排放,导致地下水受到污染。 1.2农业污染 农业污农业污染源主要包括剩余农药、化肥以及不合理的污水灌溉。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有机氯农药年施用量为862300t,有机磷农药242600t,平均施用强度10.8kg/hm2。灌水与降水等淋溶作用造成地下水大面积农药与化肥污染。另外,中国有污水灌溉农田近1330000hm2,农灌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约有70%~80%的污水不符合农灌水质要求。每年由于污水灌溉渗漏的大量污水,直接造成污染地下水,使污灌区75%左右的地下水遭受污染。 1.3生活污染 生活污染源主要是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一方面,目前生活垃圾主要采取填埋的方式,随着日晒雨淋及地表径流的冲刷,其溶出物会慢慢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另一方面,生活污水不能有效处置后排放,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有的直接排入附近水体,有的通过化粪池直接渗漏,对地表水和地下水均产生1.4自然污染源在有些地区,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与地质环境,地下水天然背景不良,有毒有害成分超标。根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调查统计,中国部分地区分布有高砷水、高氟水、低碘水等。由于地下水部分含水层会起补给作用,甚至有些会流出地表,汇入地表江河,这些都会造成其他水体的污染。 2 地下水水质的检测方法 2.1 滴定法 通过滴定法对水质检验的方法应用非常广发,主要是利用化学反应生成沉淀、有颜色的新物质或是生成的新物质可以与另一种指示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呈现出颜色变化的原理,而在样品中滴入某种特定物质,直到样品产生沉淀或颜色变化才停止滴入,最后通过目测滴入物质的量的变化而计算出样品中某种或某些特定物质的含量的一种水质监测的方法。目前,实验室常常采用的滴定方法是人工滴定法,这种方法因操作简单、实用性强、检测代价小而被广泛应用。应用滴定法可主要检测出地下水中的Ca2+、Mg2+、Fe2+、Cu2+等离子物质和其它一些胶体物质。 2.2 离子选择电极法 氟是一种极其活跃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非常广泛,且多以氟化物(包括金属氟化物和氟化氢等)形式存在。氟化物是一种对动植物和人类健康有着严重危害的物质,广泛地存在于钢铁厂、磷肥厂、电解铝厂、玻璃陶瓷厂及氟塑料生产厂附近的水和空气中,对环境和水源造成严重的污染。 目前对于地下水中氟化物含量检测最有效和最常用的方法是离子选择电极法。其原理是:将氟化镧单晶封在塑料管的一端,管内装特定浓度的NaF和NaCl溶液,并以Ag-AgCl电极为参比电极,构成氟离子选择电极。实际操作中,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水样中氟化物的含量时,指示电极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来充当,而参比电极则需用饱和甘汞电极。研究发现,电极电动势与样品中的氟离子活度的对数成正相关关系,从而可以利用能斯特方程式来计算并测定水样中的氟化物含量。 2.3 极谱法 在电解过程中,常常可以得到的极化电极的电流-电位(或电位-时间)曲线,极谱法就是利用这条曲线并结合数学计算来确定溶液中被测物质浓度的一类电化学分析方法。它是捷克化学家J.海洛夫斯基在1922年首次提出,应用非常广泛,并有着明显的检测优势。这种方法可用来检测地下水样中Cu、Pb、Cd、Zn、W、Mo、V、Se、Te等金属离子和包括羰基、亚硝基、有机卤化物等在内的有机物,而且可测定的组分含量范围宽,准确度高,重现性好,选择性好,并可实现连续测定。 2.4 气相或液相色谱法

地下水 取水井普查数据成果分析

地下水取水井普查数据成果分析 附件3 北京市第一次水务普查大兴区(县) 地下水取水井专项普查数据成果分析报告 单位 ,盖章,: 大兴区水普办 单位负责人 ,签字,: 单位主管领导,签字,: 联系人 ,签字,: 联系电话: 69244023 上报日期:二〇一二年月日 审定: 审核: 编写: 地下水取水井专项普查数据成果分析报告 一、概述 大兴区位于北京市南郊,是首都的南大门,地处东径116?12′,116?43′、北纬39?26′,39?50′。北与丰台、朝阳区接壤,西、南隔永定河与房山区及河北省涿州、固安县相望,东邻通州区及河北省廊坊市,南北长42.7km,东西宽45km,辖区面积1039km2。 区内交通发达,京津唐高速公路、京开高速公路、104国道、京九铁路、京沪铁路贯穿南北,北京六环横穿东西,镇间公路网络四通八达。 大兴地区属中纬度大陆性暖湿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少雨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降水量年际间变化较大,最多的年份与最小

的年份相差3倍,年内季节分布也不均匀,多年平均降水量516.4mm,汛期降雨量429.4mm,占全年降水量的83.2%;多年平均日照总时数2772.3h;水面蒸发量1889.1mm;平均气温11.6?,无霜期209d,最大冻土深度69cm;盛行东北风和西南风。 大兴为永定河冲、洪积扇的一部分,均属平原。地势平坦,西北高,东南低,地面高程由西北部的45m缓将至东南15m。地面坡度为0.8‰,1‰,可分为永定河洪积冲积扇下缘、永定河河床自然堤系统(其中又分为河床、河漫滩、自然堤及堤外洼地)及永定河冲积平原三部分。 大兴河流分属永定河、北运河两大水系。永定河流域面积 564.2km2,北运河流域面积466.4km2。永定河流域又分为天堂河流域、龙河流域。北运河流域包括凤河流域、新凤河流域和凉水河流域。主要河道的永定河、凉水河都发源于大兴境外,形成地表水极不可靠的基本特征。 大兴土壤分布与地貌类型明显一致,近河多砂壤土,向东南由粗变细,砂壤土、轻壤土与地形坡向呈一致的带状分布,尤其北部至东部区域土壤熟化程度高,土质好,比较肥沃,宜农作物和植物生长。 大兴区水文地质条件。大兴地区第四系埋藏深度在100m以内的松散沉积物主要是永定河的冲积、洪积物。地貌位置属永定河冲积扇的上部至中部的过渡带,西北部的芦城、黄村以北,东磁各庄—建新庄一线以西以及东广德庄以北地区为卵石分布区,含水层以卵石、砾石为主,卵石直径3~5cm,鹅房一带达10cm,呈滚圆状,厚度在5~25mcm。往南至孔家铺—钥匙头—半壁店—枣林村一线以北地区过。渡为砾石分布区,含水层以砾石、粗砂为主,砾石层厚度在5~25cm再向南至南部边界,以及佟家务—河南辛庄—沙河村—采育镇—北辛店—凤河营以西、以北、北东一带为粗砂分布区,含水层主要为粗砂和细砂层,粗砂层厚度在10~20m 左右。安定、长子营朱庄南部地区、采育东部地区及采育大皮营为细砂分布区,主

水质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 4 实验名称水质分析 实验时间2010年4月12 实验室生科院实验楼综合2 一.实验预习 1.实验目的 学习和掌握测定水中溶解氧、浊度、氟化物、铁、氨氮和pH、六价铬、硫化物、钙、亚硝酸盐氮、有效氯(总氯)COD和总磷的方法。 了解这些因素在水环境中的地位及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2.实验原理、实验流程或装置示意图 实验原理: 水是水生生物生活的场所,水体洁净程度如何,各种化学成分含量多少,是我们选用不同用途水源时的主要依据,进行水质分析已成为环境分析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工作不可缺少的手段。 溶解氧的测定: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一般用碘量法,在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及碱性碘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锰沉淀,此时氢氧化锰性质极不稳定,迅速与水中溶解氧化合生成锰酸锰 4MnSO4 + 8NaOH 4Mn(OH)2(肉色沉淀) + 4Na2SO4 2Mn(OH)2 + O22MnO(OH)2(棕黄色或棕色沉淀) 2H2MnO3 + 2Mn(OH)22MnMnO3+ 4H2O 加入浓硫酸使已化合的溶解氧(以MnMnO3的形式存在)与溶液中所加入的碘化钾发生反应而析出碘,溶解氧越多,析出的碘就越多,溶液的颜色也就越深。 4KI + 2H2SO44HI + 2K2SO4 2MnMnO3 + 4H2SO4 + 4HI 4MnSO4 + 2I2 + 6H2O 用移液管取一定量反应完毕的水样,以淀粉作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碘含量(碘量与溶解氧量成比例关系),计算出水样溶解氧的含量。 氨氮的测定: 氨与碘化汞钾在碱性溶液中生成黄色络合物,其色度与氨氮含量成正比,在0~L的氨氮范围内近于直线。反应式如下: 2K2(HgI4) + 3KOH + NH3 NH2HgOI (黄棕色沉淀) + 7KI + 2H2O 亚硝酸盐测定: 测定亚硝酸盐氮,通常使用重氮比色法,此法是基于亚硝酸盐和对氨基苯磺酸起重氮化作用,再与α-萘胺起偶合反应,生成紫红色染料,与标准液进行比色。 pH测定: 利用玻璃电极作指示电极,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组成一个电池。在此电池中,被测溶液的氢离子随其浓度不同将产生相应的电位差。此电位与溶液的pH值的关系,符合能斯特方程式: E = E0 + log[H+] (25℃) E = E0–pH 式中,E0为常数。 浊度(NTU): 基于不同浊度的被测溶液对电磁辐射有选择性吸收而建立的比浊法。 铁: Fe 2+ +二氮杂菲橙红色络合物 基于在pH3~9的条件下,低价态铁离子与二氮杂菲生成稳定的橙红色络合物,对可见

地下水水质标准

地下水水质标准 1 引言 c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防止和控制地下水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特制订本标准。本标准是地下水勘查评价、开发利用和监督管理的依据。 2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2.1 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的质量分类,地下水质量监测、评价方法和地下水质量保护。 2.2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 3 引用标准 GB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4 地下水质量分类及质量分类指标 4.1 地下水质量分类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 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Ⅴ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4.2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见表1)

根据地下水各指标含量特征,分为五类,它是地下水质量评价的基础。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各类专门用水,在地下水质量分类管理基础上,可按有关专门用水标准进行管理。 5 地下水水质监测 5.1 各地区应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定期检测。检验方法,按国家标准GB 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执行。5.2 各地地下水监测部门,应在不同质量类别的地下水域设立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监测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二次(丰、枯水期)。 5.3 监测项目为: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大肠菌群,以及反映本地区主要水质问题的其它项目。 6 地下水质量评价 6.1 地下水质量评价以地下水水质调查分析资料或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可分为单项组分评价和综合评价两种。 6.2 地下水质量单项组分评价,按本标准所列分类指标,划分为五类,代号与类别代号相同,不同类别标准值相同时,从优不从劣。例:挥发性酚类Ⅰ、Ⅱ类标准值均为0.001mg/L,若水质分析结果为0.001mg/L时,应定为Ⅰ类,不定为Ⅱ类。 6.3 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采用加附注的评分法。具体要求与步骤如下: 6.3.1 参加评分的项目,应不少于本标准规定的监测项目,但不包括细菌学指标。 6.3.2 首先进行各单项组分评价,划分组分所属质量类别。 6.3.3 对各类别按下列规定(表2)分别确定单项组分评价分值Fi。 表2 6.3.4 按式(1)和式(2)计算综合评价分值F。 式中:-各单项组分评分值Fi的平均值; Fmax-单项组分评价分值Fi中的最大值; n-项数

地下水水质分析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4848-9 1、引言 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防止和控制地下水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是地下水勘查评价、开发利用和监督管理的依据。 2、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2.1、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的质量分类、地下水质量监测、评价方法和地下水质量保护 。 2.2、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 3、引用标准 GB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4、地下水质量分类及质量分类指标 4.1、地下水质量分类 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 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Ⅴ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4.2、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见表一) 表一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 项目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 色(度)≤5 ≤5 ≤15 ≤25 >25 嗅和味无无无无有 浑浊度(度)≤3 ≤3 ≤3 ≤10 >10 肉眼可见物无无无无有 PH 06.5~8.5 5.5~6.5 8.5~9 <5.5,>9 总硬度(以CaCO3计)(mg/l)≤150 ≤300 ≤450 ≤550 >550 溶解性总固体(mg/l)≤300 ≤500 ≤1000 ≤2000 >2000 硫酸盐(mg/l)≤50 ≤150 ≤250 ≤350 >350 氯化物(mg/l)≤50 ≤150 ≤250 ≤350 >350 铁(Fe)(mg/l)≤0.1 ≤0.2 ≤0.3 ≤1.5 >1.5 锰(Mn)(mg/l)≤0.05 ≤0.05 ≤0.1 ≤1.0 >1.0 铜(Cu)(mg/l)≤0.01 ≤0.05 ≤1.0 ≤1.5 >1.5 锌(Zn)(mg/l)≤0.05 ≤0.5 ≤1.0 ≤5.0 >5.0 钼(Mo)(mg/l)≤0.001 ≤0.01 ≤0.1 ≤0.5 >0.5 钴(Co)(mg/l)≤0.005 ≤0.05 ≤0.05 ≤1.0 >1.0 挥发性酚类(以苯酚计)(mg/l)≤0.001 ≤0.001 ≤0.002 ≤0.01 >0.01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mg/l)不得检出≤0.1 ≤0.3 ≤0.3 >0.3

地下水污染评价报告

成都市成华区二仙桥XXX灯泡厂 水文地质调查评价设计 姓名:李庭明 学院: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学号:201003080207 报告编写单位:成都理工大学环工院10级地下水报告提交时间:二〇一三年七月

指导老师:李晓 报告提交单位:成都地质调查局

目录 第一章前言 (5) 一、任务由来及目的任务 (5) 二、交通位置及历史资料 (5) (一)交通位置 (5) (二)历史资料 (7) 第二章灯泡厂的地质、水文地质环境概况 (7) 一、自然地理 (7) (一)地形地貌 (7) (二)气象及水文 (8) 二、地质条件 (9) (一)地层岩性 (9) (二)地质构造 (10) (三)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11) 三、水文地质条件 (12) (一)主要含水层与隔水层 (12) (二)地下水类型 (12) (三)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的特征 (13) (四)地下水埋深 (13) 第三章调查评价工作的内容及布置 (13) 一、钻探工程 (13) 二、物探工程 (15) 三、现场观察测试 (16) (一)主要目的 (16) (二)观察内容 (17) 四、取样 (17) (一)水样的采集 (17) (二)岩土的采集 (19) 五、水土分析 (19) (一)地下水常规检测项目 (19)

(二)现场分析与监测 (21) 第四章工作内容与安排计划表 (23) 第五章调查工作所需经费的预算 (23) 一、资料收集 (23) 二、现场调查 (24) 三、钻探工程 (24) 四、物探工程 (25) 五、水样与土样分析 (25) 六、报告印刷费及管理费 (25)

读地下水数值模拟论文总结

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郝治福,康绍忠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水问题研究中心) 目前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方法主要有有限差分法(FDM)、有限单元法(FEM)、边界元法(BEM)和有限分析法(FAM)等。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快速大容量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数值计算方法在地下水资源分析评价中得到逐步推广,具有明显的通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尤其近十几年,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国外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针对数值模拟法的薄弱环节,提出新的思维方法,采用新的数学工具,分析不同尺度下的变化情况,合理地描述地下水系统中大量的不确定性和模糊因素。 1、该领域科学家在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的工作程序、步骤方面达成了一 致,强调对水文地质条件合理概化的重要性,并深入探讨尺度转换问题和量化不确定因素问题。 根据Anderson等提出的工作程序,要建立一个正确且有意义的地下水系统数值模型,应进行以下工作:确定模型目标,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建立数学模型,模型设计及模型求解,模型校正,校正灵敏度分析,模型验证和预 报,预报灵敏度分析,模型设计与模型结果的给出,模型后续检查以及模型的再设计。Ewing提出地下水污染流模拟和建模需要强调3个方面的问题:①有效地模拟复杂的流体之间以及流体与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②必须发展准确的离散技术,保留模型重要的物理特性;③发挥计算机技术体系的潜力,提供有效的数值求解算法。针对Newman等的推测,Wood提出了二维地下水运动有限元计算的时间步长条件。Kim等对抽取地下水造成的noordbergum effect(reverse water level fluctuation)现象进行数值模拟,阐述了其机理性原 因。Scheibe等分析了在不同尺度下的地下水流及其运移行为。Ghassemi指出三维模型可以详细说明含水层系统的三维边界条件以及抽水应力情况,而二维模型就不能恰当处理。Porter等指出DFM(data fusion modeling)可以量化各种各样的水文学、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的数据及模型的不确定性,可以用于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的数据整合和模型校准。Mazzia等提出特别的数值方法用于求解重盐地下水运移模拟的二维非线性动力学控制方程,效果很好。Li Shu-guang 等指出数值模型还不能解决预报的不确定性因素问题,并开创性地提出一种随

水质检测中心的实习报告范文-总结报告模板

水质检测中心的实习报告范文 (1)实习时间:XX年08月16日至XX年11月29日 (2)实习地点:广州市城市排水监测站 (3)实习性质:生产实习 二、实习单位简介 广州市城市排水监测站技术实力雄厚,监测设备、分析仪器配置齐全。现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占全员的50%以上。单位总面积3000余平方米,实验室面积达到1800余平方米,拥有lc-ms、icp-ms、aas、afs、uv-vis、gc、hplc、两虫等现代分析仪器和其他常规分析设备,拥有管道内窥监测特种作业车辆两部、便携式检测设备等现场监测设备。能对水体、固体废物、气体、排水管道等进行监测分析。单位通过了国家计量认证和国家实验室认可,检验能力包括:城市污水、生活饮用水、地表水、地下水、污泥、流量等12大类产品共464项。 广州市城市排水监测站成立于1996年,xx增挂广州市水质监测中心牌子,XX年增挂广州市水土保持监测站牌子;是广州市水务局管理下的正处级参照公 务员管理事业单位。负责广州市江、河、湖、库水质水量监测和城乡供水、排水水质监测以及水土保持监测等工作。单位内设行政部、排水监测部、供水监测部、水保监测部、检验部、质控部、信息部七个部门。 广州市城市排水监测站建站十年,多次获得广州市政府、行业各项荣誉:被市委市政府评为“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工程先进单位;党支部多次被主管局评选为“先进党支部”;测检科巾帼文明岗被评为省级巾帼文明岗;监测科荣获市级青年文明号称号;综合档案管理达省一级标准等等。

建站以来,广州市城市排水监测站完成了对广州市近百条河涌及近千家排污单位的水质、水量的普查监测工作,摸清了广州市的排水水质、水量状况,已掌握广州市各种水体的监测数据30多万个;开展了多个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水质、水量在线监测项目,并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进行了监测分析和多种处置途径的探讨试验;开展了城市下水道可燃有害气体监测,参与了《广州市城市排水管理办法》的修编等工作,多次成功进行了排水事故污染源调查和监测,为有关部门及时指挥抢险提供了科学依据。多年来,广州市城市排水监测站为维护市政排水设施、广州的城市污水处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市领导对截污、治污工程的决策、保证公共财政资金的投入效益和人民群众利益,做了应有的贡献。 当前,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xx”新的关键时期。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排水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广州市城市排水监测站将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科技为先,在发展中构建和谐排水监测站”的理念,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安全为目的,以服务广州实施科学发展战略为目标,继续做好监测事权工作,抓好污水厂在线监测等重点项目的实施,抓好重大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和快速反应,抓好技术创新,抓好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力争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以更新的技术、更多的成果、更高的品质、更好的服务回报社会各界,发展排水监测事业,为构建和谐广州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实习环境 实习期间,我在水质监测中心的供水监测部工作,监测部主要拟订和组织实施城市供水水质监测计划和工作方案。而我被安排为供水间的水质监测员,主要负责居民二次供水亚运管水的现场检测与采样!二次供水的采样面对的是不同的生活小区居民,亚运管水主要是在各个固定的亚运场馆。供水间有四名采样员,归供水监测部所管,采样员外出采样配备司机。 四、实习过程 关于我在监测中心的工作期间,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间段:

山东省枣庄市地下水供水量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山东省枣庄市地下水供水量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引言 本报告针对枣庄市地下水供水量情况现状,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枣庄市地下水供水量情况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枣庄市地下水供水量情况提供重要参考及指引。 枣庄市地下水供水量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对关键因素供水总量,地下水供水量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进行了深入研究。 枣庄市地下水供水量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精细、精确,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 相信枣庄市地下水供水量情况数据分析报告能够帮助大众更加跨越向前。

目录 第一节枣庄市地下水供水量情况现状 (1) 第二节枣庄市供水总量指标分析 (3) 一、枣庄市供水总量现状统计 (3) 二、全省供水总量现状统计 (3) 三、枣庄市供水总量占全省供水总量比重统计 (3) 四、枣庄市供水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枣庄市供水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供水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供水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枣庄市供水总量同全省供水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枣庄市地下水供水量指标分析 (7) 一、枣庄市地下水供水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地下水供水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枣庄市地下水供水量占全省地下水供水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枣庄市地下水供水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枣庄市地下水供水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地下水供水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地下水水质标准

地下水水质标准 1.引言 c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防止和控制地下水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特制订本标准。本标准是地下水勘查评价、开发利用和监督管理的依据。 2.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2.1 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的质量分类,地下水质量监测、评价方法和地下水质量保护。 2.2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 3.引用标准 GB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4.地下水质量分类及质量分类指标 4.1 地下水质量分类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 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Ⅴ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4.2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见表1) 表1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

根据地下水各指标含量特征,分为五类,它是地下水质量评价的基础。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各类专门用水,在地下水质量分类管理基础上,可按有关专门用水标准进行管理。 5.地下水水质监测 5.1 各地区应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定期检测。检验方法,按国家标准GB 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执行。5.2 各地地下水监测部门,应在不同质量类别的地下水域设立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监测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二次(丰、枯水期)。5.3 监测项目为: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大肠菌群,以及反映本地区主要水质问题的其它项目。 6.地下水质量评价 6.1 地下水质量评价以地下水水质调查分析资料或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可分为单项组分评价和综合评价两种。 6.2 地下水质量单项组分评价,按本标准所列分类指标,划分为五类,代号与类别代号相同,不同类别标准值相同时,从优不从劣。例:挥发性酚类Ⅰ、Ⅱ类标准值均为0.001mg/L,若水质分析结果为0.001mg/L 时,应定为Ⅰ类,不定为Ⅱ类。 6.3 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采用加附注的评分法。具体要求与步骤如下:

山东省威海市地下水综合生产能力情况3年数据洞察报告2019版

山东省威海市地下水综合生产能力情况3年数据洞察报告 2019版

前言 威海市地下水综合生产能力情况数据洞察报告围绕核心要素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地下水综合生产能力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威海市地下水综合生产能力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 威海市地下水综合生产能力情况洞察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协会、相关科研机构等权威部门,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全面解读威海市地下水综合生产能力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客观反映当前威海市地下水综合生产能力情况真实状况,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威海市地下水综合生产能力情况数据洞察报告必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指引及参考,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威海市地下水综合生产能力情况数据洞察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目录 第一节威海市地下水综合生产能力情况现状 (1) 第二节威海市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指标分析 (3) 一、威海市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现状统计 (3) 三、威海市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占全省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比重统计 (3) 四、威海市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威海市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威海市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同全省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2017-2018)变动对比分 析 (6) 第三节威海市地下水综合生产能力指标分析 (7) 一、威海市地下水综合生产能力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地下水综合生产能力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威海市地下水综合生产能力占全省地下水综合生产能力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威海市地下水综合生产能力(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威海市地下水综合生产能力(2017-2018)变动分析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