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感想与体会10篇

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感想与体会10篇篇一】

“回归以来的20年,是澳门历发展最快的时期,各项宏观经济指标表现亮眼。”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如是说。

从昔日的小渔村逐渐成长为国际大都市,回归20年,是澳门开埠四五百年来最辉煌时期。“如同南海之滨的璀璨明珠,绽放着令世界瞩目的耀眼光芒。”

回归前,澳门连续4年经济负增长。澳葡政府转移到澳门特区首届政府手上的财政仅20多亿澳门元。经过回归初期的迎难而上,澳门经济同祖国一起快速发展。如今,澳门财政储备与外汇储备加起来已逾7000亿。回归后的澳门,经济增长速度是全世界最快的地区之一,人均GDP也是全世界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在中央的全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以“一中心、一平台”建设为主轴,以积极发展休闲产业为主导,兼顾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与稳定发展主体产业双轨推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取得阶段性成果,积累了抵御风险的韧性和强劲的发展后劲。

积极发展休闲产业,综合旅游大业态逐步形成

2009年1月10日,在澳门考察访问的习近平登上澳门建筑物——旅游塔,俯瞰澳门全貌,并听取有关“澳门空间发展规划思路”的汇报。习近平表示,要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旧城改造与新城开发的关系,要把浓郁的历史特色和现代气息融合在一起。如今,澳门致力于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积极支持综合旅游以及相关产业发展,有效地推动了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休闲城市、宜居城市、安全城市、健康城市、智慧城市、文化城市、善治城市,是澳门未来发展的愿景。2015年,特区政府成立“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委员会”,编制首个《澳门特别行政区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确立了“旅游休闲大业态逐步形成”的目标要求。在为游客提供更佳旅游体验的同时,也确保了本地居民生活不受影响。

1999年回归前,每年访澳旅客为700万到800万人次。2018年,访澳旅客人次达3580万人次,较1999年大增381%。大三巴牌坊、东望洋灯塔、妈阁庙、圣保罗炮台、龙环葡韵、澳门观光塔……20年来,澳门旅游业凭借其独特的历史和地理条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地位

不断提升,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澳门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编制《澳门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酒店业场所业务法》,持续完善旅游业专门法律法规;发掘澳门历史文化底蕴和城市特色,推动“社区旅游发展计划”、“文化旅游计划”,引导游客进行深度旅游;通过跨部门合作,加强旅游领域与文化、体育领域的协同效应,以崭新形式呈现澳门特色风貌;开发多元化的住宿选择和适合家庭客群的旅游项目,延长游客的逗留时间;举办澳门光影节、幻彩大巡游等多项盛典,增加游客旅游与休闲生活的体验;持续投入,把澳门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教育培训基地”……多年来,在特区政府与业界的共同努力下,澳门综合性旅游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旅游休闲大业态逐步形成。

全力推进经济适度多元,培育新兴产业迈出新步伐

近年来,澳门特区政府不断加大力度培育会展、文化创意、中医药、特色金融等行业的成长。2017年澳门会展业、金融业、中医药产业及文创产业的增加值总额已达320.8亿澳门元,比2015年上升23.61%。

培育以“会议为先”的会展业成效显著。特区政府成立

“会展业发展委员会”和专责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与市场需求订定行业发展策略,先后推出“国际性会议及专业展览支持计划”、“会展活动激励计划”、“会议及展览资助计划”等一系列支持会展发展的政策措施。2017年会展业增加值总额为35.48亿澳门元,较2015年的14.39亿澳门元增加了1.47倍。2018年会展活动有1427项,较2009年的1195项增长了19.4%。2018年会展场地面积为19.7万平方米,较2015年的17.4万平方米增加了13.2%。澳门会展业界、会展场馆以及各类酒店均积累了举办大型会议的丰富经验。

培育中医药业成长初见成效。2011年4月,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正式落地横琴。截至2019年9月,产业园累计注册企业155家,涵盖中医药、保健品、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生物药业等领域,其中,通过产业园平台培育的澳门企业38家。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建设,横琴的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已初具规模。

培育文化产业有所成长。特区政府积极促进澳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先后设立文化创意产业专责部门和文化产业基金,推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辅助和支援措施。近年来,澳门文化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文化产业基金自2014年

起接受项目申请。截至2019年9月,共收到819个申请,经评审及核准程序,支持252个项目。

培育特色金融成长迈出新的一步。特区政府推进建设“中葡人民币清算中心”。2016年,“澳门人民币及时支付结算系统”上线。到2019年8月,澳门特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累计总额10543亿元人民币。截至2019年9月,共有包括葡资银行在内的30间银行金融机构参与。2019年7月,国家财政部首次在澳门发行20亿元人民币国债,加快了澳门债券市场基础设施的构建,也是澳门人民币市场发展的里程碑。特区政府积极完善有关法规制度,持续发展融资租赁及财富管理。截至2019年6月,融资租赁相关贷款及待售租金合共168亿澳门元。此外,特区政府还完善金融监管工作,特别针对金融新产品、新业务及金融科技应用,要求金融机构进行有关风险评估及采取适当的监管措施,为澳门发展特色金融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

持续拓展区域合作,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2018年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第四次视察横琴时指出,“建设横琴新区的初心就是为澳门产业多元发展创造条件。横琴有粤澳合作的先天优势,要加强政策扶持,丰富合

作,拓展合作空间,发展新兴产业,促进澳门经济发展更具活力。”

今天,横琴新区澳资企业总数已超过2000家。今年新增澳资企业651家,澳资企业数比2018年底增长46.1%,澳资企业新增数比2018年增长115.56%。落户横琴的澳资企业中,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行业的企业超过400家,占横琴澳资企业总数的约1/5,借助横琴新区的发展平台,澳门科技创新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回归20年,是澳门跨越式发展的20年,也是持续拓展区域合作的20年。澳门坚持以“国家所需、我们所长”为原则,发挥自身优势,深化区域合作,用好用足国家给与的惠澳政策,致力优势互补,搭乘国家发展的快车,全面增强了自身核心竞争力,为澳门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根据《粤澳合作框架协议》,重点加强粤澳合作;设立“‘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委员会”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工作委员会”,统筹澳门参与“一带一路”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短、中、长期总体设计和工作部署;不断加

强与内地兄弟省区的合作交流……澳门积极融入到国家发展大局当中,逐步突破固有的局限和瓶颈,找到新的定位和方向,正在焕发全新的活力。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进一步明确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定位。澳门被列为4个中心城市之一,要发挥核心引擎的作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澳门的定位很清晰,就是“一个中心、一个平台、一个基地”。

回眸看,凭着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澳门特区政府与广大居民齐心协力、风雨同路,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成功应对经济走低的困境,澳门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看今朝,澳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首个“澳门特区五年规划”实施效果良好,年均执行相关工作完成率为九成。望未来,走进新时代,承担新使命。“一个中心、一个平台、一个基地”的定位,必将有力地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跨越式发展。

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感想与体会【篇二】

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中央层面和澳门特区政

府都将举行一系列的活动,以隆重庆祝这件盛事、喜事。澳门当地的庆祝活动由特区政府和社会团体来主办,将陆续举办。中央层面的活动现在正在积极筹备和组织过程中。

xxx也高度评价了澳门的发展情况,他说,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在澳门得到了全面的贯彻和落实,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特区政府、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澳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居民安居乐业,多元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澳门积极拓展对外交往,着力打造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葡商贸合作服务平台。近年来,在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澳门不仅成为中葡友好的一个合作桥梁,也为中国和葡语国家开展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

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感想与体会【篇三】

每当内地遭遇灾难时,澳门同胞总是自发伸出援手,给予灾区力所能及的帮助。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澳门同胞有的捐款捐物,有的亲赴灾区进行医疗、教育等方面工作,希望能帮助同胞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澳门是微型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给澳门提供了广阔的发

展腹地。而澳门在社区服务、养老看护等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将成功之处推广到大湾区可谓正当其时。

2019年11月,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中山办事处升格为“广东办事处”,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服务内容进一步扩容,将重点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在社会服务和社会治理领域合作交流,为大湾区的澳门居民和内地居民提供更具针对性、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

同月,澳门街坊总会广东办事处横琴综合服务中心启用,成为澳门社团与珠海市合办的首个社会服务机构。吴小丽说,横琴中心将有13名澳门街坊总会的资深员工常驻,并直接引入澳门的社工人才、服务项目和服务理念,为在横琴的澳门居民及横琴本地居民提供专业服务。

“粤港澳大湾区有助于澳门多元经济发展,我也希望澳门的社会服务经验可以带到大湾区,不仅服务在内地的澳门居民,也为内地居民带去关怀。”吴小丽说。

“澳门同胞与内地同胞的同呼吸、共命运,不是短期行为,而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崔世安指出,澳门坚定配合中央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重大战略部署,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贡献澳门力量。

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感想与体会【篇四】

岁月的长河川流不息,时间的如椽之笔划出历史的刻度,写下时代的咏叹。1999年12月20日,在迈入新世纪的前夕,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历经风雨的“游子”终于回到祖国母亲怀抱。那是刷新中华民族历史的高光时刻——开启“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发展新纪元。

廿载弹指一挥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澳门特别行政区迎来20岁生日,举世公认的“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成为对伟大祖国的献礼。

“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澳门特别行政区岁至弱冠,步入成年。从回归前百业凋敝、治安不靖、人心浮动,到新生后煟然勃兴、物阜民丰、政通人和,昔日黯淡的南海小城华丽转身,祖国的美丽莲花绽放迷人光彩。20年来,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大力支持下,澳门特区和社会各界携手开创了发展局面,社会和谐稳定,民主政制稳步发展,对外交往不断扩大,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民生福利明显改善,各项事业全面进步。1999年至2018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GDP)由519亿澳门元增至4447亿澳门元,成为全球经济增速最

快经济体之一,人均GDP由12万澳门元升至67万澳门元,位列世界前茅。至2018年底,特区累计财政盈余、外汇储备分别是1999年的193倍和6.2倍。回归以来,澳门本地居民失业率从6.3%降至1.8%,就业人口月收入中位数从4920澳门元增至16000澳门元……

亮丽的“澳门成绩单”记录天翻地覆的成长巨变,雄辩地证明“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澳门问题的方案,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制度。精彩的“澳门故事”承载国家关心支持澳门的深情厚爱,体现澳门同胞能够管理好、建设好特区的生动实践,向世界展现了“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

“一国两制”是中国的一个伟大创举,凝结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国智慧,是中国为国际社会解决类似问题提供的一个新思路新方案,是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新贡献。前无古人的事业要不断推进、行稳致远,须有主心骨、定盘星、指南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治国理政的战略和全局高度,不断丰富和发展“一国两制”理论,将推进“一国两制”实践有机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图伟业,引领“一国两制”

事业取得新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继续推进“一国两制”事业,必须牢牢把握“一国两制”的根本宗旨,共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坚持依法治港、依法治澳,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确定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又将“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概括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提出“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正因为有了理论之“舵”和制度“压舱石”,澳门“一国两制”实践方能始终把准航向、破浪前行,方能与时俱进、成就特色。

在短短20年间,古老的澳门焕发新生,创造了骄人的跨越式发展奇迹,首要得益于“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得到有效发挥,也因此成为“一国两制”成功落实的“范本”,生动诠释了“‘一国两制’是完全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

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只要坚持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严格按照基本法办事,坚持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坚持包容共济、促进爱国爱澳旗帜下的广泛团结,“一国两制”实践就能沿着正确方向走稳、走实、走远,澳门就能不断创造惊艳的“小城传奇”,澳门同胞就能不断实现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20年“澳门故事”足够动人,20年“澳门经验”弥足珍贵,20年“澳门启示”意义非凡。

在3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年轻的特别行政区靠着“路子对、政策好、身段灵、人心齐”,在“桌子”上唱响大戏。回归祖国后,国家给予澳门全方位支持,推出一系列惠澳政策,澳门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走上同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国两制”事业也进入新时代,澳门以更大格局和视野握紧“一国两制”优势,站上国家改革开放舞台,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回望20年时间轴,从2003年签署《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到2019年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央政府帮助澳门抵御风险、应对危机、摆脱低迷,进而为澳门长远谋划,引领特区

推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将澳门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持续注入更强劲发展动力、提供更广阔提升空间,澳门也从“背靠祖国”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聚焦“发挥澳门所长、服务国家所需”的崭新定位,以更大的胸怀和热忱点亮“小城大志”,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将“澳门梦”深深嵌入在“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之中。

伶仃洋畔的澳门穿越沧海沉浮,从20年前回归那一刻翻开历史新页,在祖国大家庭里开启崭新征程。掌握了自己命运的澳门同胞真正当家作主,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向心力不断增强,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不断升华,爱国爱澳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这是澳门发展的力量源泉,值得倍加珍视。这是澳门同胞的情怀底色,照亮梦想征途。这是澳门社会的精神财富,不断薪火相传。我们相信,有祖国强大后盾,有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鼎力相挺,青年之澳门将迸发更豪迈的爱国爱澳激情,英姿勃发,继续奋进,更加坚定地推进“一国两制”实践,更加自信地与时俱进、变革创新,必会发挥新作用、实现新发展,必能担当新使命、铸就新辉煌。

时代大潮浩浩荡荡。中华民族奋进追梦的宏大叙事波澜壮阔。“一国两制”实践的“澳门故事”,必将更加丰富多彩。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我们坚信,澳门同胞与祖国人民一道,继续同心协力、勇往直前,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富强的伟大荣光,满怀豪情地共同书写恢弘壮美的“中国史诗”,为人类发展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

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感想与体会【篇五】

自回归以来,澳门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和葡萄牙、中国和葡语国家间加强经济、商贸和文化交流合作的桥梁与平台。2003年,中国政府发起并主办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澳门)(简称中葡论坛)。据官方数据显示,自中葡论坛成立以来,中国和葡语国家双边贸易发展迅速,贸易额已经从2003年的110多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的1473.54亿美元。

葡萄牙—大湾区交流协会负责人米盖尔·勒莫斯·罗德里格斯表示,“中葡论坛等机制的建立显示出中国中央政府对澳门的关怀与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于澳门来说是重要的发展机遇,将为澳门的发展带来新动力。我们希望以澳门为平台,加强与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联系,参与大湾区合作建设,为澳门及葡语国家间的合作拓展更多空间,实现共赢。”

葡萄牙新丝路协进会主席易曼晖表示,澳门是连接中国

和葡语国家的经贸、服务、人文交流平台。“中葡论坛的创立加强了中国和葡语国家间的政策沟通、贸易畅通。‘一带一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推动这一平台变得更加广阔,使葡语国家可以接触更大市场,参与更多项目,共享中国发展机遇。这也将推动澳门为中国与葡语国家交流合作发挥更大作用,为其自身发展创造新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为澳门多元化发展提供更多机会、更广阔市场和空间。融入大湾区建设将为澳门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将推动地区整体发展。”克鲁兹表示,“随着澳门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澳门的经贸、旅游等行业都将从中受益,进一步夯实澳门作为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地位,相信澳门的未来将更加美好。”

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感想与体会【篇六】

2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惊鸿一瞥,却也能折射出沧海桑田。

回归20年来,澳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本地生产总值从1999年的519亿澳门元大幅增至2018年的4447亿澳门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人均GDP也由1999年的12万澳门元跃升至2018年的67万澳门元,位列世

界前茅;人类发展指数0.909,属于极高范畴;2018年居民平均寿命达到83.7岁,处于世界前列;至2018年底,累计财政盈余达5056亿澳门元,较1999年增长193倍;本地居民充分就业,失业率从回归之初的6.3%下降到2018年的1.8%……

从回归前夕连年治安混乱、经济低迷、民生欠账,到今日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和谐,20年的澳门实践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是完全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

澳门的成功,得益于祖国源源不断的支持

澳门回归20年来,中央政府始终坚持实行“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不干预特区政府自治范围内的事务;坚决支持澳门特区政府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依法行政;坚决支持澳门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为特区政府有效施政提供了根本保证。

中央政府出台一系列支持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加强与内地交流合作、加大对外合作的政策措施。从2003年《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将内地庞大的商品、服务和旅游客源市场向澳门开放;到帮助澳门应对金融危机,宣布支持澳门经济稳定发展的9项具体措施;到2009年中央政府同意澳门大学迁建珠海横琴岛,全国人大常

委会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对澳门大学横琴校区实施管辖;到2011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国家“十三五”规划公布实施,明确澳门建设“一中心、一平台”的发展地位;到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区域图(草案)》明确澳门特别行政区管理海域从澳门陆地向东、南方向划定,面积为85平方公里;到2017年8月,驻澳门部队出动官兵约千人,协助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救助台风“天鸽”带来的重大灾害;到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通车、2019年2月颁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再到2019年11月出台15项惠澳政策、《〈内地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安排〉第四议定书》签订,中央政府的支持为特区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中央政府大力支持、帮助澳门扩大国际“朋友圈”。澳门回归后依然保持独立关税区和自由港地位,澳门加入的国际组织从50多个增至100多个,参加的国际公约从150多个增至600多个,以“中国澳门”名义签署的国际协议分布在经济、贸易、金融、司法协助、民航等领域。澳门自然资源有限,这种特殊的国际地位对其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

的益处。

20年来,内地各省市纷纷加大与澳门特区的合作。资料显示,维持澳门正常运转的90%以上的淡水、60%左右的电力、80%的粮食和几乎全部的活禽蔬菜,均由内地省市常年不断地供应。

事实证明,背靠祖国,澳门才能一次次从容应对危机和考验,劈波斩浪,不断前行。

澳门的成功,得益于爱国爱澳的主流价值

澳门人历来有爱国爱澳、反抗侵略的优良传统。从1849年葡萄牙人侵夺澳门的管理主权以来,澳门居民一直不屈从殖民统治,坚持不懈地与殖民者进行斗争。

回归祖国后,澳门特区政府始终把爱国爱澳作为社会核心价值加以倡导培育,持续广泛宣传推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增强广大居民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弘扬澳门同胞爱祖国、爱澳门的优良光荣传统,提升了澳门同胞的国家归属感与民族自豪感。

20年来,澳门特区政府从法律、政策等方面持续推进爱国主义教育。2000年提出“爱国主义和公民意识应在整个教

育领域内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切实的推行”;2000年10月1日,金莲花广场首次举行升旗仪式,此后金莲花广场每日都会举行升降旗仪式;2001年提出“要进一步发展公民教育,特别是有关国家民族观念的教育”;2006年制定了《非高等教育制度纲要法》,明确规定“培养及促进受教育者爱国爱澳、厚德尽善、遵纪守法的品格,尤其应培养其对国家和澳门的责任感”;制定实施《非高等教育阶段“爱国爱澳”教育实施纲要》《非高等教育范畴德育政策》等一系列法规和政策;修订《国旗、国徽、国歌及区旗、区徽的悬挂及展示》。特区政府建立健全爱国主义教育相关法律和政策,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奠定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2月25日,澳门立法会高票通过了《维护国家安全法》。为基本法23条立法,是澳门特区全面落实基本法的必然要求及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有利于强化澳门居民对国家的认同,有利于更好地维护澳门与国家的共同利益。

岁月流转,人事代谢。城市在变,世界在变,但澳门人的爱国爱澳情怀始终不变。广大市民对国家的认同感日益提高,爱国爱澳已从民间的个人情怀成为全社会的核心价值。这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