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从众实验实验报告2

社会心理学从众实验实验报告2
社会心理学从众实验实验报告2

学生实验报告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制

实验报告须知

1、学生填写实验报告,请参照实验大刚规定的实验项目填写。

2、学生应该填写的内容包括:封面相关栏目、实验项目、时间、地点、实验性质、

实验目的、内容、结果和分析总结。

3、学生完成的主要内容有:文档、表格、演示文稿、程序、数据库设计、操作过程、

必要的截图等。

4、指导教师应该填写的内容包括:每次实验报告的成绩、评价并签名,最后实验最

终成绩汇总签字。

5、教师根据每学期该课程的实验教学要求,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在课程结束后两

周内将教学班的实验报告汇总教学办存档。

《大学生的从众现象》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大学生从众现象调查

——以重庆大学为例

实验地点重庆大学A区

实验日期2011年10月11号实验成绩

评语教师签名:

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重庆大学大学生各类从众现象的分析

1、生动的了解及把握从众的含义;

2、了解从众的分类;

3、分析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4、学会评价并能适当引导从众行为。

二、实验主要内容及过程

(一)主要内容:

1.实验对象:重庆大学在校大一至大四学生各二十五名,总计一百名。

2.实验分工:小组成员 8人

(1)参与调查问卷的实验形式:3人

①设计问卷:1人

②发放、回收问卷:1人

③分析、处理数据:1人

(2)参与采访的实验形式:3人

①采访:2人

②记录并整理数据:1人

(3)分析总的调查结果,并整理数据:1人

(4)撰写实验报告:1人

3.实验具体形式及过程:

(1)调查问卷:

①设计问卷

②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一百份。

③回收问卷:回收率97%,有效问卷达总问卷数的92%。

④分析调查数据并回访本班从众典型的同学。

⑤得出结论。

(2)采访:

①从回收的问卷中分别抽取大一至大四学生各2名,总计8名进行采访,并记录数据,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②分析得到的数据,并得出结论。

4.实验结果:

(1)大学生在小群体中有明显的从众现象。

(2)从众率跟大学生的年级有关。

(3)性别跟大学生的从众行为没有显著影响。

(4)群体凝聚力大小、意见是否一致对从众率有影响。

(5)群体规模对从众有影响。

(6)学生的性格特点对从众行为有着重大影响。

(7)时间因素,实验的不同的阶段对从众有影响。

(8)设置的情景对组员越不熟悉,组员间发生的概率越大。

(9)从众分类主要有真从众、假从众、权益从众;按其对社会的影响分为有益、有害从众。

5.实验分析与研究:

本实验表明:

(1)宿舍、班级等小群体对学生具有显著影响

这表现为在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主张,而跟随大多数的从众行为。比如近54.72%的学生在宿舍成员早睡早起或晚睡晚起时,自己也会;还有多达30.19%的学生处于不确定状态;真正能坚持主见的只有15.09%。同时,高达66.67%的学生会在班级同学考研的情况下也去参加,只有33.33%的学生坚持自己的想法。

(2)不同年级的学生从众率有明显差异

大一学生的从众率最高,因为大一学生刚刚入校,处于迷茫阶段,急需人的引导,相对没有主见;其次是大四学生的从众率较高,大四学生处于即将进入社会的关键期,为前途担忧,可能容易追随别人;大二、大三学生从众率相对较低,此时这些学生对现状有了一定的认识,开始进行独立思考,不容易被别人的思想左右。

(3)男女学生的从众行为并没有显著差异

很多实验表明男女从众行为有显著差异,并且一般成人会女性高于男性。但是本实验表明,在校男女大学生可能是因为受过良好教育,而且没有太大的生活压力,且实验的任务对男女生困难差不多,故从众行为并没有显著差异。

(4)群体凝聚力大小、意见是否一致是影响从众率的重要因素

如一个寝室,室员间关系越密切,即凝聚力越大、意见越一致,组员间发生从众的机率越大。(5)群体规模对从众有影响。

在实验以前,我们预测群体规模越大,队员的从众率越高,但实验结果表明,群体规模过大与过小从众率都不是很高,在群体规模3-4人时,从众率最高。可能与群体规模过大,错误的结论易被拆除有关。

本实验充分表明,当群体意见一致性高时,从众率明显高;反之,则从众率下降。

(6)不同的性格对从众率有较大影响

实验表明,自信、独立、开朗、善于思考、有主见的学生从众率明显低于没有创造性、懦弱、一直薄弱的学生。

(7)时间因素,实验的不同的阶段对从众有影响。

在实验刚开始时,因大家对任务不熟,发生从众的概率越大。

(二)实验过程原始记录(数据、图表、计算等):

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实验报告及数据处理

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实验报告及数据处理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实验讲义补充: 1.刚体概念:刚体是指在运动中和受力作用后,形状和大小不变,而且内部各点的相对位置不 变的物体。 2.转动惯量概念: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中惯性大小的量度。它取决于刚体的总质量,质量分 布、形状大小和转轴位置 3.转动定律:合外力矩=转动惯量×角加速度 4.转动惯量叠加: 空盘:(1)阻力矩(2)阻力矩+砝码外力→J1 空盘+被测物体:(1)阻力矩(2)阻力矩+砝码外力→J2 被测物体:J3=J2-J1 5.转动惯量理论公式:圆盘&圆环J=0.5mr2,J=0.5m(r12+r12) 6.转动惯量实验仪器:水准仪;线水平;线与孔不产生摩擦;塔轮选小的半径;至少3个塔轮 半径,3组砝码质量 7.计数器:遮光板半圈π;单电门,多脉冲;空盘15圈,20个值;加上被测物体,8个值; 8.泡沫垫板 9.重力加速度:s^2 10.质量:1次读数,包括砝码,圆盘,圆环,以及两圆柱体; 11.游标卡尺:6次读数,包括圆盘半径,圆环内外半径,塔轮半径,转盘上孔的内外半径(求 平均值) 12.实验目的:测量值与理论值对比 实验计算补充说明: 1.有效数字:质量,故有效数字为3位 2.游标卡尺:,读数最后一位肯定为偶数; 3.误差&不确定度: (1)理论公式计算的误差: 圆盘:J=0.5mR2(注意:直接测量的是直径) 质量m=±;(保留4位有效数字) um=*100%=% 半径R=± 若测6次,x1,x2,x3,x4,x5,x6,i=6,计算x平均值 , 取n=6时的 ,我们处理为0 C=,仪器允差,δB= 总误差:,ux= m

理论力学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理论力学转动惯量 实验报告

【实验概述】 转动惯量是描述刚体转动中惯性大小的物理量,它与刚体的质量分布及转轴位置有关。 正确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对于了解物体转动规律,~机械设计制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然 而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物体的几何形状都是不规则的, 难以直接用理论公式算出其转动惯~ 量,只能借助于实验的方法来实现。 因此,在工程技术中,用实验的方法来测定物体的转动 ’ 惯量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IM-2刚体转动惯量实验仪,应用霍尔开关传感器结合计数计 ’ 时多功能毫秒仪自动记录刚体在一定转矩作用下, 的角加速度和刚体的转动惯量。 因此本实验提供了一种测量刚体转动惯量的新方法, 实验思 路新颖、科学,测量数据精确,仪器结构合理,维护简单方便,是开展研究型实验教学的新 仪器。 【实验目的】 1. 了解多功能计数计时毫秒仪实时测量(时间)的基本方法 2. 用刚体转动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 3. 验证刚体转动的平行轴定理 4. 验证刚体的转动惯量与外力矩无关 【实验原理】 1. 转动力矩、转动惯量和角加速度关系系统在外力矩作用下的运动方程 即绳子的张力T=m(g-r p 2) 砝码与系统脱离后的运动方程 (2) 由方程(1) (2)可得 J=mr(g-r p 2)/( p 2- p 1) 2. 角加速度的测量 0=3 o t+? p t2 若在t 1 、t 2时刻测得角位移0 1、B 2 则 0 1 = 3 0 t 1+? p t2 0 2=3 0 t 2+? p t2 所以,由方程(5)、(6)可得 p =2 (0 2 t 1- 0 1 t 2) / t 1 t 2 (t 2- t 1) 【实验仪器】 转过n 角位移的时刻,测定刚体转动时 T X 叶M 严J p 2 (1)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砝码下落时的运动方程为: mg-T=ma (5)

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用落体法转动实验仪测定刚体的转动惯量; (2) 研究刚体的转动惯量与形状、大小及转轴位置的关系。 三.实验仪器描述 本实验所用NNZ-2型刚体转动实验仪由主机和测量仪表与拉线牵引台辅机及待测刚体球、环、盘、棒等组成。主机包括基础转盘和测量传感器;辅机由转数表和计时表、拉线、悬臂及砝码。 四.实验内容 1.测量基础转盘的转动惯量 2.测量圆环(或圆盘)的转动惯量 3.测双球的转动惯量并用球体验证平行移轴定理。 五.测量及实验步骤

1.测量基础转盘的转动惯量: 将主机上的霍尔传感器输出端插头和电磁铁及电插头,插入辅机的对应插口。将砝码托盘上的挂线穿过悬臂上的滑轮并使其一端固定在转轴上。(1)调节好主机和辅机的高度,使拉线与悬臂轴线平行,为此,悬臂上设有两个定位钉,使拉线通过两个定位钉即可。 (2)打开辅机上的电源开关,这时电磁铁会自动将基础转盘锁住。我们已将转数设为16个脉冲,即测量转2周的转动时间。 (3)绕线与测试准备--测试键-完成测试:主机因电磁铁失电而解锁,砝码从静止开始下落,刚体转动2周后,电磁铁自动吸合,重新锁紧转动的刚体,并显示刚体转动2周的下落时间。绕线键-主机解锁,重新绕线,绕线合适位置后完毕按下准备键,仪表全部数据归零,做好测量准备,主机(转动刚体)通过电磁铁被锁紧;按下测试键,再次测试转动2周的时间。 这里要特别强调,绕线到合适位置的含义。因为我们要测出刚体完整转动2周的时间,霍尔传感器给出开始和结束讯号的位置就必须是同一位置,这是减少误差的重要环节。 (4)测试在砝码托盘上放200g砝码,然后点按一下测试键,电磁铁失电,砝码带动刚体作匀加速转动,计时仪表开始计时,当刚体转动2周结束

转动惯量实验报告(2)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 实验名称: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测控技术与仪器152班 学生姓名:夏正彬学号:5801215044 实验地点:基础实验大楼座位号:13 实验时间:第四周星期二(下午)一点开始

一、实验目的: 1.测定弹簧的扭转常数 k, 2.测定形状不同物体的转动惯量并与理论值比较, 3.验证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 二、实验原理: 将物体在水平面内转过一角度?后,在弹簧的恢复力矩作用下物体就开始绕垂 直轴做往返扭转运动。根据胡可定律,弹簧受扭转而产生的恢复力矩 M 与所转过的 角度?成正比,即 M=-k? 式中 k 为弹簧的扭转常量,根据转动惯量 M=Iβ即β= 式中 I 为物体绕转轴的转动惯量,β为角角速度,由上式得 β==-=-ω2θ 上式ω2=,忽略轴承的摩擦阻力钜。 上述方程表示扭摆运动具有角简谐振动的特性,角加速度与角位移成正 比,且方向相反,此方程的解为 θ=Acos(ωt+φ) 式中,A 为谐振动的角振幅,φ为初相位,ω为角速度,此谐振动的周期为 T==2π(4-4)

由式(4-4)可知,只要试验测得物体扭摆的摆动周期,并在 I 和 k 中任

何一个量已知时即可算出另一个量。 转动惯量组合定理:若一个物体由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相对转轴的转动惯量分别为 I ?,I ?,I ?…, 那么整个物体对转动轴的转动惯量为 I ? +I ?+I ?+…本实验用一个几何 形状规则的物体,它的转动惯量可以根据它的质量和几何尺寸用理论共式直接计算 得到,再算出本仪器弹簧的 k 值。 如先测载物盘转动的周期 T?,有 T=2π(4-5)再测载物盘加塑料圆柱转动的周期 T?,有 T?=2π(4-6)I?′为塑料圆柱转动惯量理论计算值 I ?′= (4-7) 由式(4-5)和式(4-6)可得 k=4π2 (4-8) 若要测定其他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只需将待测物体安放在本仪器顶部的各种夹具上,测定其摆动周期,由公式(4-4)即可算出该物体绕转动轴的转动惯量: I=-I?(4-9)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参考答案

长沙理工大学C语言实验报告参考答案 实验一熟悉C语言程序开发环境及数据描述四、程序清单 1.编写程序实现在屏幕上显示以下结果: Thedressislong Theshoesarebig Thetrousersareblack 答案: #include main() { printf("Thedressislong\n"); printf("Theshoesarebig\n"); printf("Thetrousersareblack\n"); } 2.改错题(将正确程序写在指定位置) 正确的程序为: #include main() {

printf("商品名称价格\n"); printf("TCL电视机¥7600\n"); printf("美的空调¥2000\n"); printf("SunRose键盘¥50.5\n"); } 2.编写程序:a=150,b=20,c=45,编写求a/b、a/c(商)和a%b、a%c(余数)的程序。 答案: #include main() { inta,b,c,x,y; a=150; b=20; c=45; x=a/b; y=a/c; printf("a/b的商=%d\n",x);

printf("a/c的商=%d\n",y); x=a%b; y=a%c; printf("a/b的余数=%d\n",x); printf("a/c的余数=%d\n",y); } 4.设变量a的值为0,b的值为-10,编写程序:当a>b时,将b赋给c;当a<=b时,将a赋给c。(提示:用条件运算符) 答案: #include main() { inta,b,c; a=0; b=-10; c=(a>b)?b:a; printf("c=%d\n",c); }

扭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扭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 一、实验目的 1.测定扭摆的仪器常数(弹簧的扭转常数)K 。 2.测定熟料圆柱体、金属圆筒、木球与金属细长杆的转动惯量。 3.验证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二、实验器材 扭摆、转动惯量测试仪、金属圆筒、实心塑料圆柱体、木球、验证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用的金属细杆(杆上有两块可以自由移动的金属滑块)、游标卡尺、米尺 托盘天平。 三、实验原理 1.测量物体转动惯量的构思与原理 将物体在水平面内转过以角度θ后,在弹簧的恢复力矩作用下物体就开始绕垂直轴作往返扭转运动。更具胡克定律,弹簧受扭转而产生的恢复力矩M 与所转过的角度θ成正比,即 M K θ=- 式中K 为弹簧的扭转常数。 若使I 为物体绕转轴的转动惯量,β为角加速度,由转动定律M I β=可得 M K I I βθ= =- 令2K I ω= ,忽略轴承的磨察阻力距,得 222d dt θ βωθ==- 上式表示扭摆运动具有角简谐振动的特性,角加速度与角位移成正比,且方向相反。方程的解为 cos()A t θω?=+ 式中A 为简谐振动的角振幅,?为初相位角,ω为角速度。谐振动的周期为 22T πω = =由上式可知,只要通过实验测得物体扭摆的摆动周期,并在I 和K 中任何一个量已知时即可计算出另外一个量。 本实验使用一个几何形状规则的小塑料圆柱,它的转动惯量可以根据质量

和几何尺寸用理论公式直接计算得到,将其放在扭摆的金属载物盘上,通过测定其在扭摆仪上摆动时的周期,可算出仪器弹簧的K 值。若要测定其他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只需将待测物体安放在同一扭摆仪顶部的各种夹具上,测定其摆动周期,即可算出该物体绕转动轴的转动惯量。 假设扭摆上只放置金属载物圆盘时的转动惯量为0I ,周期为0T ,则 2 20 04T I K π= 若在载物圆盘上放置已知转动惯量为'1I 的小塑料圆柱后,周期为1T ,由转动惯量的可加性,总的转动惯量为'01I I +,则 222 '2 '1 010144()T I I T I K K ππ=+=+ 解得 ' 2 12 2 104I K T T π=- 以及 '2 1002 2 10 I T I T T =- 若要测量任何一种物体的转动惯量,可将其放在金属载物盘上,测出摆动周期T ,就可算出其转动惯量I ,即 202 4KT I I π =- 本实验测量木球和金属细杆的转动惯量时,没有用金属载物盘,分别用了支架和夹具,则计算转动惯量时需要扣除支架和夹具的转动惯量。 2.验证物体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本实验利用金属细杆和两个对称放置在细杆两边凹槽内的滑块来验证平行轴定理。测量整个系统的转动周期,可得整个系统的转动惯量的实验值为 22 4KT I π= 当滑块在金属细杆上移动的距离为x 时,根据平行轴定理,整个系统对中心轴转动惯量的理论计算公式应为 '2+2+2m I I I I x =+细杆夹具滑块滑块 式中I 滑块为滑块通过滑块质心轴的转动惯量理论值。 如果测量值I 与理论计算值'I 相吻合,则说明平行轴定理得证。

10-11-2实验报告(答案)

. 《C程序设计》 实验报告 学期: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教师姓名: 教研室:

实验1 熟悉C语言程序的运行环境,掌握数据描述 1.1 实验目的 1.了解在开发环境中如何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C语言程序。 2.通过运行简单的C语言程序,初步了解C语言程序的结构特点。 3.掌握C语言数据类型的概念,学会使用C语言的相关运算符构成表达式。 1.2 实验预习 1.熟悉Visual C++的启动和退出及Visual C++中的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命令。 2.了解下列命令及函数:include、main、printf、scanf。 3.熟悉Visual C++环境下每个菜单项的功能及相关命令对应的操作。 4.各种数据类型变量的定义形式及取值范围;熟悉下列标识符的含义。 int、short (int)、long (int)、unsigned (int)、float、double、char、void 5.各类运算符的优先级和结合规则。 6.常量与变量的区别和联系。 运行环境: 1.双击桌面Visual C++快捷方式进入Visual C++,或通过执行“开始——>程序——>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6.0——>Microsoft Visual C++6.0”或执行文件"C:\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COMMON\MSDev98\Bin\MSDEV.EXE"。 2.单击“文件”菜单的“新建”命令。 3.在打开的“新建”对话框中选择“文件”标签。 4.选择C++ Source File,在目录输入栏选择文件保存位置,然后在文件输入栏中输入文件名,扩展名为.c (例如first.c) ,单击确定按钮。如图所示: 5.在源窗口中输入源程序,如图所示。

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实验报告及数据处理

实验讲义补充: 1.刚体概念:刚体是指在运动中和受力作用后,形状和大小不变,而且内部各点的相对位置不 变的物体。 2.转动惯量概念: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中惯性大小的量度。它取决于刚体的总质量,质量分布、 形状大小和转轴位置 3.转动定律:合外力矩=转动惯量×角加速度 4.转动惯量叠加: 空盘:(1)阻力矩(2)阻力矩+砝码外力→J1 空盘+被测物体:(1)阻力矩(2)阻力矩+砝码外力→J2 被测物体:J3=J2-J1 5.转动惯量理论公式:圆盘&圆环J=0.5mr2,J=0.5m(r12+r12) 6.转动惯量实验仪器:水准仪;线水平;线与孔不产生摩擦;塔轮选小的半径;至少3个塔轮 半径,3组砝码质量 7.计数器:遮光板半圈π;单电门,多脉冲;空盘15圈,20个值;加上被测物体,8个值; 8.泡沫垫板 9.重力加速度:s^2 10.质量:1次读数,包括砝码,圆盘,圆环,以及两圆柱体; 11.游标卡尺:6次读数,包括圆盘半径,圆环内外半径,塔轮半径,转盘上孔的内外半径(求 平均值) 12.实验目的:测量值与理论值对比 实验计算补充说明: 1.有效数字:质量,故有效数字为3位 2.游标卡尺:,读数最后一位肯定为偶数; 3.误差&不确定度: (1)理论公式计算的误差: 圆盘:J=0.5mR2(注意:直接测量的是直径) 质量m=±;(保留4位有效数字) um=*100%=% 半径R=± 若测6次,x1,x2,x3,x4,x5,x6,i=6,计算x平均值 , 取n=6时的 ,我们处理为0 C=,仪器允差,δB= 总误差:,ux= m

,u rx==% R=± urx=% 计算转动惯量的结果表示: J=0.5mR2,总误差:uJ=√[(0.5R2u m)2+(mRu R)2],相对不确定=uJ/J 圆环:J=0.5m(R12+R22),同上. (2)实验测量计算的误差: J=mR(g?Rβ2)β2?β1 根据,,对R(塔轮半径),m(砝码质量),β2和β1求导, ?J ?m=R(g?Rβ2)β2?β1 ?J ?R=mg?2Rβ2β2?β1 ?J ?β2=?mR2(β2?β1)?mR(g?Rβ2) (β2?β1)^2 ?J ?β1= mR(g?Rβ2) (β2?β1)^2

《用三线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简明实验报告.

4π 2 H 《用三线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的示范报告 一、教学目的: 1、学会用三线摆测定物体圆环的转动惯量; 2、学会用累积放大法测量周期运动的周期; 4、学习运用表格法处理原始数据,进一步学习和巩固完整地表示测量结果; 5、学会定量的分析误差和讨论实验结果。 二、实验仪器: 1.FB210 型三线摆转动惯量测定仪 2.米尺、游标卡尺、水平仪、小纸片、胶带 3.物理天平、砝码块、各种形状的待铁块 三、实验原理 gRr J = J - J = [(m + m )T 2 - m T 2 ] 1 0 0 1 0 0 通过长度、质量和时间的测量,便可求出刚体绕某轴的转动惯量。 四、实验内容 1.用三线摆测定圆环对通过其质心且垂直于环面轴的转动惯量。 2.用三线摆验证平行轴定理。实验步骤要点如下: (1) 调整下盘水平:将水准仪置于下盘任意两悬线之间,调整小圆盘上的三个旋钮,改变三悬线的长 度,直至下盘水平。 (2) 测量空盘绕中心轴 OO 转动的运动周期 T 0:设定计时次数,方法为按“置数”键后,再按“下调”或“上 调”键至所需的次数,再按“置数”键确定。轻轻转动上盘,带动下盘转动,这样可以避免三线摆在作扭摆运 动时发生晃动。注意扭摆的转角控制在 5o 左右,摆动数次后,按测试仪上的“执行”键,光电门开始计数(灯 闪)到给定的次数后,灯停止闪烁,此时测试仪显示的计数为总的时间 ,从而摆动周期为总时间除以摆动 次数。进行下一次测量时,测试仪先按“返回”键。 (3) 测出待测圆环与下盘共同转动的周期 T 1:将待测圆环置于下盘上,注意使两者中心重合,按同样 的方法测出它们一起运动的周期 T 1。 (4) 测出上下圆盘三悬点之间的距离 a 和 b ,然后算出悬点到中心的距离 r 和 R (等边三角形外接圆半 径) (5) 其它物理量的测量:用米尺测出两圆盘之间的垂直距离 H 0 和放置两小圆柱体小孔间距 2x ;用游标 卡尺测出待测圆环的内、外直径 2R 1、2R 2。 (6) 用物理天平测量圆环的质量。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1.实验数据记录 r = 3 a = 3.870 ± 0.002 cm , R = 3 b = 7.150 ± 0.002 cm 3 3 H 0 = 54.60 ± 0.05 cm , 下盘质量 m 0 =499.68 ± 0.10 g 待测圆环质量 m =192.260 ± 0.020 g 累积法测周期数据记录参考表格 下盘 下盘加圆环 摆动 50 次 所需 时间 50T (s ) 1 2 3 4 5 平均 71.68 72.06 71.88 71.65 71.62 71.78 1 2 3 4 5 平均 74.28 74.16 74.15 74.22 74.13 74.19 周 期 T 0=1.44 ± 0.01 s T 1= 1.48±0.01 s

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 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 实验目的: 1.用实验方法验证刚体转动定律,并求其转动惯量; 2.观察刚体的转动惯量与质量分布的关系 3.学习作图的曲线改直法,并由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 二. 实验原理: 1.刚体的转动定律 具有确定转轴的刚体,在外力矩的作用下,将获得角加速度β,其值与外力矩成正比,与刚体的转动惯量成反比,即有刚体的转动定律: m = iβ (1) 利用转动定律,通过实验的方法,可求得难以用计算方法得到的转动

惯量。 2.应用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如图所示,待测刚体由塔轮,伸杆及杆上的配重物组成。刚体将在砝码的拖动下绕竖直轴转动。 设细线不可伸长,砝码受到重力和细线的张力作用,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 下落,其运动方程为mg –t=ma,在t 时间内下落的高度为h=at/2。刚体受到张力的力矩为tr 和轴摩擦力力矩mf 。由转动定律可得到刚体的转动运动方程:tr - mf = iβ。绳与塔轮间无相对滑动时有a = rβ,上述四个方程得到: 22m(g - a)r - mf = 2hi/rt (2) mf与张力矩相比可以忽略,砝码质量m 比刚体的质量小的多时有a<

式中r 、h 、t 可直接测量到,m 是试验中任意选定的。因此可根据(3)用实验的方法求得转动惯量i 。 3.验证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 从(3)出发,考虑用以下两种方法: 2a.作m – 1/t图法:伸杆上配重物位置不变,即选定一个刚体,取固定力臂r 和砝码下 落高度h ,(3)式变为: 2m = k1/ t (4) 2式中k1 = 2hi/ gr为常量。上式表明:所用砝码的质量与下落时间t 的平方成反比。实验 中选用一系列的砝码质量,可测得一组m 与1/t的数据,将其在直角坐标系上作图,应是直线。即若所作的图是直线,便验证了转动定律。 222从m – 1/t图中测得斜率k1,并用已知的h 、r 、g 值,由k1 =

C实验报告2参考答案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实验2 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 一、实验目的 1.理解C语言中各种数据类型的意义,掌握各种数据类型的定义方法。 2.掌握C语言常量、变量的定义与使用。 3.掌握C语言数据类型及运算符的使用规则。 二、实验内容 (1)下列程序的功能为:已知圆锥半径r和高h,计算圆锥体积v。纠正程序中存在的错误,以实现其功能。程序以文件名sy2_1.c保存。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为: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in();main() { float r=10,h=5; float r=10,h=5,v; v=1/3*3.14159*r^2*h; v=1.0/3*3.14159*r*r*h; printf("v=%d\n",v) printf("v=%d\n",v); } (2)下列程序的功能为:通过键盘输入两个整数分别存放在变量x、y中,不借用第3个变量实现变量x、y互换值。纠正程序中存在的错误,以实现其功能。程序以文件名sy2_2.c 保存。 #include main() { int x,y; printf("请输入两个整数\n"); scanf("%d%d",x, y); scanf("%d%d",&x, &y); printf("初始状态下的x:%d y: %d\n",x,y ); x=x+y x=x+y; y=x-y;

printf("最终状态下的x :%d y: %d/n",x,y); } 2.程序填空题 (1) 计算当x =4时,公式104123 +++=x x x y ×2x 2 的值。补充完善程序,以实现 其功能。程序以文件名sy2_3.c 保存。 #include main() { float x=4.0,y; y=(1+x*x*x)/(x*x+4*sqrt(x)+10)*2*x*x; printf("%f",y); } (2) 下列程序的功能为:从键盘输入3个整数分别存入变量a 、b 、c ,然后,将变量a 的值存入变量b ,将变量b 的值存入变量c ,将变量c 的值存入变量a ,输出经过转存后变量a 、b 、c 的值。(提示:使用中间变量)补充完善程序,以实现其功能。程序以文件名sy2_4.c 保存。 #include main () { int a,b,c, t ; printf("Please input a,b,c: "); scanf("%d%d%d", &a,&b,&c ); t=a ; a=c ; c=b ; b=t ; printf("a=%d\nb=%d\nc=%d\n",a,b,c); }

大学物理仿真刚体的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名称: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在研究摆的重心升降问题时,惠更斯发现了物体系的重心与后来欧勒称之为转动惯量的量。转动惯量是表征刚体转动惯性大小的物理量,它与刚体的质量、质量相对于转轴的分布有关。 本实验将学习测量刚体转动惯量的基本方法,目的如下: 1.用实验方法验证刚体转动定律,并求其转动惯量; 2.观察刚体的转动惯量与质量分布的关系 3.学习作图的曲线改直法,并由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 二、实验原理 1.刚体的转动定律 具有确定转轴的刚体,在外力矩的作用下,将获得角加速度β,其值与外力矩成正比,与刚体的转动惯量成反比,即有刚体的转动定律: M = Iβ (1) 利用转动定律,通过实验的方法,可求得难以用计算方法得到的转动惯量。 2.应用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 如图所示,待测刚体由塔轮,伸杆及杆上的配重物组成。刚体将在砝码的拖动下绕竖直轴转动。 设细线不可伸长,砝码受到重力和细线的张力作用,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 下落,其运动方程为mg – t=ma,在t时间内下落的高度为h=at2/2。刚体受到

张力的力矩为T r 和轴摩擦力力矩M f 。由转动定律可得到刚体的转动运动方程:T r - M f = Iβ。绳与塔轮间无相对滑动时有a = rβ,上述四个方程得到: m(g - a)r - M f = 2hI/rt2 (2) M f 与张力矩相比可以忽略,砝码质量m比刚体的质量小的多时有a<

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刚体绕轴转动惯性的度量。其数值为J=∑mi*ri^2,式中mi 表示刚体的某个质点的质量,ri表示该质点到转轴的垂直距离。 求和号(或积分号)遍及整个刚体。转动惯量只决定于刚体的形状、质量分布和转轴的位置,而同刚体绕轴的转动状态(如角速度的大小)无关。规则形状的均质刚体,其转动惯量可直接计得。不规则刚体或非均质刚体的转动惯量,一般用实验法测定。转动惯量应用于刚体各种运动的动力学计算中。 描述刚体绕互相平行诸转轴的转动惯量之间的关系,有如下的平行轴定理:刚体对一轴的转动惯量,等于该刚体对同此轴平行并通过质心之轴的转动惯量加上该刚体的质量同两轴间距离平方的乘积。由于和式的第二项恒大于零,因此刚体绕过质量中心之轴的转动惯量是绕该束平行轴诸转动惯量中的最小者。 还有垂直轴定理:垂直轴定理 一个平面刚体薄板对于垂直它的平面轴的转动惯量,等于绕平面内与垂直轴相交的任意两正交轴的转动惯量之和。 表达式:Iz=Ix+Iy 刚体对一轴的转动惯量,可折算成质量等于刚体质量的单个质点对该轴所形成的转动惯量。由此折算所得的质点到转轴的距离,称为刚体绕该轴的回转半径κ,其公式为_____,式中M为刚体质量;I为转动惯量。 转动惯量的量纲为L^2M,在SI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

kg·m^2。 刚体绕某一点转动的惯性由更普遍的惯量张量描述。惯量张量是二阶对称张量,它完整地刻画出刚体绕通过该点任一轴的转动惯量的大小。 补充对转动惯量的详细解释及其物理意义: 先说转动惯量的由来,先从动能说起大家都知道动能E=(1/2)mv^2,而且动能的实际物理意义是:物体相对某个系统(选定一个参考系)运动的实际能量,(P势能实际意义则是物体相对某个系统运动的可能转化为运动的实际能量的大小)。 E=(1/2)mv^2(v^2为v的2次方) 把v=wr代入上式(w是角速度,r是半径,在这里对任何物体来说是把物体微分化分为无数个质点,质点与运动整体的重心的距离为r,而再把不同质点积分化得到实际等效的r) 得到E=(1/2)m(wr)^2 由于某一个对象物体在运动当中的本身属性m和r都是不变的,所以把关于m、r的变量用一个变量K代替, K=mr^2 得到E=(1/2)Kw^2 K就是转动惯量,分析实际情况中的作用相当于牛顿运动平动分析中的质量的作用,都是一般不轻易变的量。 这样分析一个转动问题就可以用能量的角度分析了,而不必

微生物实验报告思考题参考答案 (2)

实验一、微生物的简单染色思考题 1油镜与普通物镜在使用方法上有何不同?应特别注意些什么? 答:油镜在使用时必须在载玻片与物镜之间滴加镜头油。油镜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两点: (1)、使用后镜头的清洁:镜面只能用擦镜纸擦,不能用手指或粗布,以保证光洁度,用完油镜必须进行“三擦”(观察完毕,上悬镜筒,先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油,然后再用擦镜纸沾取少量二甲苯(或者乙醇乙醚溶液)擦去残留的油,最后用擦镜纸擦去残留的二甲苯,后将镜体全部复原)。 (2)、、观察标本时,必须依次用低、中、高倍镜,最后用油镜。当目视接目镜时,特别在使用油镜时,切不可使用粗调节器,以免压碎玻片或损伤镜面。 2、使用油镜时,为什么必须用镜头油? 答:在使用普通显微镜时,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若中间的介质就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 3、镜检标本时,为什么先用低倍镜观察,而不就是直接用高倍镜或油镜观察? 答:低倍镜视野比较大,能瞧到的范围大,容易找到观察的目标,然后在用放大倍数高的高倍镜或油镜有目的的观察。 实验二、革兰氏染色 (1) 为什么必须用培养24 h以内的菌体进行革兰氏染色? 答:24h以内的菌体处于活跃生长期,菌体细胞壁具有典型特征,而处于老龄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壁结构开始发生变化,染色时会被染成红色而造成假阴性 (2)要得到正确的革兰氏染色结果,必须注意哪些操作?哪一步就是关键步骤?为什么?答:应注意如下几点: 其一,选用活跃生长期菌种染色,老龄的革兰氏阳性细菌会被染成红色而造成假阴性; 其二,涂片不宜过厚,以免脱色不完全造成假阳性; 其三,脱色就是革兰氏染色就是否成功的关键,脱色不够造成假阳性,脱色过度造成假阴性 (3)当您对未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时,怎样保证操作正确,结果可靠? 答:当要确证未知菌的革兰氏反应时,可用已知菌进行混合涂片,使二者染色条件保持一致,如果已知菌的结果与预期相符,则证明操作操作正确,结果可靠。 实验三、微生物的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1、在显微镜下直接测定微生物数量有什么优缺点? 答:1)优点:直观、快速、操作简单。 2)缺点:

大学物理刚体的转动惯量的研究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 电子3班 实验名称:刚体得转动惯量得研究 实验简介 在研究摆得重心升降问题时,惠更斯发现了物体系得重心与后来欧勒称之为转动惯量得量。转动惯量就是表征刚体转动惯性大小得物理量,它与刚体得质量、质量相对于转轴得分布有关。 本实验将学习测量刚体转动惯量得基本方法,目得如下: 1.用实验方法验证刚体转动定律,并求其转动惯量; 2。观察刚体得转动惯量与质量分布得关系 3.学习作图得曲线改直法,并由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原理 1。刚体得转动定律 具有确定转轴得刚体,在外力矩得作用下,将获得角加速度β,其值与外力矩成正比,与刚体得转动惯量成反比,即有刚体得转动定律: M= Iβ(1) 利用转动定律,通过实验得方法,可求得难以用计算方法得到得转动惯量。 2.应用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 如图所示,待测刚体由塔轮,伸杆及杆上得配重物组成。刚体将在砝码得拖动下绕竖直轴转动。

设细线不可伸长,砝码受到重力与细线得张力作用,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下落,其运动方程为mg – t=ma,在t时间内下落得高度为h=at2/2。刚体受到张力得力矩为T r与轴摩擦力力矩Mf。由转动定律可得到刚体得转动运动方程:T r—Mf= Iβ。绳与塔轮间无相对滑动时有a= rβ,上述四个方程得到: m(g - a)r - Mf = 2hI/rt2(2) M f与张力矩相比可以忽略,砝码质量m比刚体得质量小得多时有a<<g, 所以可得到近似表达式: mgr = 2hI/ rt2(3) 式中r、h、t可直接测量到,m就是试验中任意选定得。因此可根据(3)用实验得方法求得转动惯量I。 3.验证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 从(3)出发,考虑用以下两种方法: A.作m – 1/t2图法:伸杆上配重物位置不变,即选定一个刚体,取固定力臂r与砝码下落高度h,(3)式变为: M = K1/ t2(4) 式中K1= 2hI/ gr2为常量。上式表明:所用砝码得质量与下落时间t得平方成反比。实验中选用一系列得砝码质量,可测得一组m与1/t2得数据,将其在直角坐标系上作图,应就是直线.即若所作得图就是直线,便验证了转动定律。 从m–1/t2图中测得斜率K1,并用已知得h、r、g值,由K1= 2hI/ gr2求得刚体得I. B.作r – 1/t图法:配重物得位置不变,即选定一个刚体,取砝码m与下落高度h为固定值。将式(3)写为:

实验报告-用扭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

扭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 实验原理: 1.扭摆运动——角简谐振动 (1) 此角谐振动的周期为 (2) 式中,为弹簧的扭转常数式中,为物体绕转轴的转动惯量。 2.弹簧的扭转系数的测定: 实验中用一个几何形状规则的物体,它的转动惯量可以根据它的质量和几何尺寸用理论公式直接计算得到, 再由实验数据算出本仪器弹簧的值。方法如下: (1)测载物盘摆动周期,由(2)式其转动惯量为 (2)塑料圆柱体放在载物盘上,测出摆动周期,由(2)式其总转动惯量为 (3)塑料圆柱体的转动惯量理论值为 则由,得

(周期我们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计算) 3.测任意物体的转动惯量: 若要测定其它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只需将待测物体安放在本仪器顶部的各种夹具上,测定其摆动周期,即 可算出该物体绕转动轴的转动惯量。 根据2内容,载物盘的转动惯量为 待测物体的转动惯量为 4.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实验内容与要求: 必做内容: 1.熟悉扭摆的构造及使用方法,以及转动惯量测试仪的使用方法。调整扭摆基座底脚螺丝,使水平仪的气 泡位于中心。(认真阅读仪器使用方法和实验注意事项) 2.测定扭摆的弹簧的扭转常数,写出。 3.测定塑料圆柱(金属圆筒)的转动惯量。并与理论值比较,求相对误差。 4.测定金属细杆+夹具的过质心轴的转动惯量。

5.滑块对称放置在细杆两边的凹槽内,改变滑块在金属细杆上的位置,验证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 数据记录: 一、测定弹簧的扭转系数 及各种物体的转动惯量: 表格一: ; ;0.01s ; 二、验证平行轴定理: 表格二: ; ; ; 。

) ) () ( 滑块的总转动惯量为: 数据处理:(要求同学们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 1.计算弹簧的扭转系数 ; ; ;; ;; ;; ; 2.计算物体的转动惯量(公式见表格) 3.验证平行轴定理(公式见表格)

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篇一:转动惯量的实验分析报告 转动惯量的测量实验分析报告 一、数据处理 (1)用游标卡尺、米尺、天平分别测出待测物体的质量和必要的几何尺寸。如塑料圆柱的直径,金属圆筒的内、外径,木球的直径以及金属细杆的长度等。 (2)计算扭摆弹簧的扭转常数k,计算公式为: i1 k?4?2?0.0411*******n?m 2 t1?t2 2 (3)测定塑料圆柱、金属圆筒、木球与金属细杆的转动周期,计算转动惯量的实验值,并与理论值相比较,求出百分比误差。 百分比误差= 理论值-实验值 ?100 理论值 以上各测量值均记录在表3-2-1中,具体计算公式也包含在表格中。 表3-2-1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 (4)验证平行轴定理。改变滑块在金属细杆上的位置,测定转动周期,测 量数据记录在表3-2-2中。计算滑块在不同位置出系统的转动惯量,并与理论值比较,计算百分比误差。其中测得m滑块=0.2397kg。 表3-2-2 平行轴定理的验证从以上实验结果可知,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百分比误差在百分之十以内,理论值与实验值的拟合较为合理,可有效地验证测定刚体的转动惯量并验证平行轴定理。 其中,误差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圆盘转动的角度大于90度,致使弹簧的形变系数发生改变。(2)没有对仪器进行水平调节。(3)圆盘的固定螺丝没有拧紧。(4)摆上圆台的物体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三、思考题 (一)预习思考题 1、如何测量扭摆弹簧的扭转系数k? 答:先测出小塑料圆柱的几何尺寸及质量,得到小塑料圆柱的转动惯量理 21 论值为i1?m1d1,再测量出金属载物盘的转动周期t0及小塑料圆柱的转动周 8 i1 期为t1,利用计算公式k?4?2代入数据即可求出k。 2 t1?t2 2 2.如何测定任意形状的物体绕特定轴转动的转动惯量?答:利用题1中测得的i1、t1和t0得到金属载物盘的转动惯量为 i1t1 i0?2,将待测物体放在金属载物盘上,测出其转动惯量周期为t2,再利2 t1?t0 2

实验报告二答案

实验报告二课程统计软件分析与应用 学生姓名 学号 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专业统计学 指导教师 二O一四年三月十日

1、向量 (1) 写出元素为3, -1.5, 3E-10的向量赋值给a。 > a<-c(3,-1,3E-10) (2) 写出从3开始每次增加3,长度为100的向量。 > b<-seq(length=100,from=3,by=3) (3) 写出(0, 2)重复10次的向量赋值给x。 > x<-rep(c(0,2),10) (4) 对向量x,选出其元素大于等于0小于1的x的值赋值给y。 > y<-x[x>=0&<=1] (5) 对向量x,选出其元素都等于0的值并赋值给z。 z<-x[x==0] (6) 设u为一个长100的整数向量。比如,u <- floor(10*runif(100))。 显示u第21到30号元素。 > u <- floor(10*runif(100)) > u[21:30] (7) 把u第31,35,39号元素赋值为0。 > u <- floor(10*runif(100)) > u[c(31,35,39)]<-0 (8) 显示u中除了第1号和第50号的元素之外的子集。 > u<-u[-c(1,50)] (9) 列出u中个位数等于3的元素。 > u[u%%10==3] (10) 列出u中个位数等于3的元素的下标位置。 > which(u%%10==3) (11) 给u的每一个元素加上名字,为u1到u100。 > paste("u",1:100,sep=" ") 2、建立一个4*4的矩阵A并求出其特征值、特征向量,行列式,QR分解,并对矩阵中每行求均值,标准差,以及标准化。 > A<-matrix(1:16,nrow=4,ncol=4) > eigen(A) > det(A) [1] 0 > Aplus<-qr(A) > for(i in 1:4 ){ + y[i]<-mean(A[i,]) + z[i]<-sd(A[i,]) + x<-scale(A[i,]) + } 或者 apply(A,1,mean) apply(A,1,sd) apply(A,1,scale) 3、建立一个数据框有15个样本,5个变量,变量分别是name(字符型),身高(数值型),体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_实验报告

实验三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 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中惯性大小的量度。它与刚体的质量、形状大小和转轴的位置有关。形状简单的刚体,可以通过数学计算求得其绕定轴的转动惯量;而形状复杂的刚体的转动惯量,则大都采用实验方法测定。下面介绍一种用刚体转动实验仪测定刚体的转动惯量的方法。 实验目的: 1、理解并掌握根据转动定律测转动惯量的方法; 2、熟悉电子毫秒计的使用。 实验仪器: 刚体转动惯量实验仪、通用电脑式毫秒计。 仪器描述: 刚体转动惯量实验仪如图一,转动体系由十字型承物台、绕线塔轮、遮光细棒等(含小滑轮)组成。遮光棒随体系转动,依次通过光电门,每π弧度(半圈)遮光电门一次的光以计数、计时。塔轮上有五个不同半径(r)的绕线轮。砝码钩上可以放置不同数量的砝码,以获得不同的外力矩。 实验原理: 空实验台(仅有承物台)对于中垂轴OO’的转动惯量用J o表示,加上试样(被测物体)后的总转动惯量用J表示,则试样的转动惯量J1: J1 = J –J o (1) 由刚体的转动定律可知:

T r – M r = J α (2) 其中M r 为摩擦力矩。 而 T = m(g -r α) (3) 其中 m —— 砝码质量 g —— 重力加速度 α —— 角加速度 T —— 张力 1. 测量承物台的转动惯量J o 未加试件,未加外力(m=0 , T=0) 令其转动后,在M r 的作用下,体系将作匀减速转动,α=α1,有 -M r1 = J o α1 (4) 加外力后,令α =α2 m(g –r α2)r –M r1 = J o α2 (5) (4)(5)式联立得 J o = 21 2212mr mgr ααααα--- (6) 测出α1 , α2,由(6)式即可得J o 。 2. 测量承物台放上试样后的总转动惯量J ,原理与1.相似。加试样后,有 -M r2=J α3 (7) m(g –r α4)r –Mr 2= J α4 (8) ∴ J = 23 4434mr mgr ααααα--- (9) 注意:α1 , α3值实为负,因此(6)、(9)式中的分母实为相加。 3. 测量的原理 设转动体系的初角速度为ωo ,t = 0 时θ= 0 ∵ θ=ωo t + 2 2 1t α (10) 测得与θ1 , θ2相应的时间t 1 , t 2 由 θ1=ωo t 1 + 2121t α (11) θ2=ωo t 2 + 2 22 1t α (12) 得 22112 22112) (2t t t t t t --= θθα (13) ∵ t = 0时,计时次数k=1(θ=л时,k = 2) ∴ []2 2 11222112)1()1(2t t t t t k t k ----= πα (14) k 的取值不局限于固定的k 1 , k 2两个,一般取k =1 , 2 , 3 , …,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