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之互动研究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之互动研究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之互动研究

第24卷第6期2009年12月宿 州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Suzhou U niversity Vol.24,No.6Dec.2009

doi :10.3969/j .issn .1673-2006.2009.06.038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之互动研究

陈啸吟1,2

, 徐国庆

2

(1.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2.宿州学院外语系,安徽宿州 234000)

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发展与创新的角度,分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寻求建立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相匹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进而对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两者间的互动原则、特点、机制等进行较为全面系统地探讨,从实践的角度提出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互动对策。关键词: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D 4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06(2009)06-0113-04

收稿日期:2009-05-24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学研究项目(2006sk286)。

作者简介:陈啸吟(1966-),女,安徽安庆人,高级政工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已引起社会及高校的普遍关注。本文从分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现状着手,从而提出两者互动的基本构想,探索两者在内容、模式、机制、途径等方面的优化整合,构建两者和谐发展的环境平台,建构两者功能作用信息反馈及评价体系,建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良性互动关系,为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1 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关于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研究,李金英等《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张德等《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黄腾蛟等《论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胡建《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等许多学者在有关论述中已基本形成了以下观点: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是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强化。校园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起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等;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和充实了它的内容,拓宽了它的空间和途径,拓展了它的方法和手段。从已发表的文章来看,多数在于对高校校园文化创新的本质特征、有效方式、内在机制以及科学发展观、网络环境、素质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校园文化间的关系研究;鲜有视野开阔的文章对校园文化创新的横向和纵向延伸对思想政治

教育模式优化的理论及实践上的研究。

高校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遵循不同的发展规律,在教育主体、内容、方法等系统要素上有着明显区别。在系统主体方面,全校师生都是校园文化主体,都在创造和享受着自己的文化成果,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即教育者是高校教职工,学生作为教育对象属于教育客体[1]。在教育内容上,校园文化覆盖了对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塑造,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侧重点是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素质教育。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校园文化多以显性教育为主,而思想政治教育多采用隐性教育方式。在这些不同点的背后,高校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在于培养优秀人才的使命,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塑造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是二者的最终归宿。二者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相互渗透,共同促进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一方面,高校校园文化很容易受到社会大文化的冲击,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很可能导致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失落,教育片面畸形发展甚至偏离思想政治教育的轨道。另一方面,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途径。学术氛围浓厚,校风、教风、学风优良,人际关系融洽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丰富多彩的校园实践活动有助于受教育者实现知、情、意、信、行的道德转化[2]。正确处理高校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关系,针对性地利用和谐校园文化的教育、陶冶、导向和凝聚功能,必将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3]。

113

2 校园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若想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这一重要载体,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只有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如何在建设校园文化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2.1 和谐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和谐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它以强有力的文化整合和引导力量,从人文关怀的视角,对校园主体的道德观念、思想品质、人格塑造起着持久而深入的影响作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和谐的文化环境和教育环境[4]。

用和谐校园精神文化塑造人。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促进大学生良好道德人格的形成,营造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实现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用和谐校园制度文化约束人。科学、规范的校园制度文化能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谐的校园制度文化可以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要求加以条文化、规范化,将教育原则变成硬性约束,达到以制度促教育的效果。用和谐校园物质文化熏陶人。和谐校园物质文化是体现高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实现教育功能的物质手段。现代化的教学和办公设施,有教育意义的人文景观,优美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有利于大学生时时处处受到精神的陶冶,心灵的净化,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2 网络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校园网络的建成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网络对各种信息缺少“天然的屏障”,一些不良信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发挥信息“过滤器”的作用,当好网络信息传播的“把关人”。随着网络的发展,一些学生把时间浪费在电子游戏和聊天室里,通霄上网与看录像成为一些学生的娱乐休闲方式,更有甚者终日沉迷于网吧,成为名副其实的“网虫”。信息网络占用学生的空间越来越广,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便显得相对狭小。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融入网络中,将网上图书馆、科技馆开发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场所,实现寓教于网。学生可以在网上发表见解、交流思想。思想政治工作者在信息大潮中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老师的引导下查找和利用信息。这样,网络更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内容和方式。

2.3 社团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近几年来,校园内各种社团组织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社团的多与少、活跃程度与其校园文化存在着联系。因此,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社团是校园文化活动中最直接的组织者,是校园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社团是否活跃显示着学校的总体思想是否活跃,社团活动水平显示着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水平。加强社团的管理,必然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规范社团管理,加强社团引导,发挥社团的自主性,拓展社团活动空间,提高社团文化的品位,是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创新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强社团管理,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2.4 校园文化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生活多样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项细致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程[5]。实践证明,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达到寓教于乐,举一反三的育人目的,而且对大学生参与其中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把握活动内容的主旋律,使其具有针对性和时代感,思想政治教育在繁荣校园文化活动的同时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深入人心,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触角延伸到校园的各个角落,从学生崭新的精神面貌上看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形效果[6]。

3 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互动中的问题

一是校园文化建设创新重在形式,对其机制、体制创新重视不够,对于新形势下出现的高校合并后校园文化整合建设问题、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问题、和谐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开放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特色校园文化建设问题、产学研结合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等研究较少。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中重在内容的创新,对于其模式、体系创新重视不够,对于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和谐社会背景下、以人为本视野中、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很少。三是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研究,或者着眼于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功能,或者侧重于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或者侧重于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关系的系统性、全面性、发展性、动态性关系研究较少。

总之,国内外学者就高校校园文化的创新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都分别进行了一定的论述。对于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只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对于两者间的互动研究还很少有理性的、辩证的、系统的分析,如何科学地建

114

立两者间互动的平台和空间,优化两者间互动的资源和环境,构建两者间互动的机制和对策等,这是很值得大家去思考、去研究的课题。

4 构建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良性互动对策

研究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良性互动,要从两者间的互动原则、互动特点、互动机制等进行较为全面系统地探讨,从实践的角度提出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互动对策。

4.1 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互动原则

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良性互动,要坚持三大原则,即发挥师生的积极作用的主体方向性原则,把握育人的根本宗旨的育人目的性原则,注重求实的创建方法的求实规律性原则。

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的教育归点是培养创新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理性精神、文明教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社会责任感、自我延伸能力、服务社会的创新人才。其两者目标、方向、实效的一致性,决定着强化校园文化育人功能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统一的。创新人才是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氛围中孕育熏陶出来的,校园文化创新的环境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沃土,校园文化创新的过程就是创新人才孕育成长的过程。没有校园文化的创新,就没有创新人才的产生,二者总是密切相关的。也可以说,校园文化创新的目的就是为培养创新人才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培养创新人才即是校园文化创新的立足点和落脚点。也就是说,通过校园文化创新为创新人才的成长,拓展一个发展个性的空间,搭建一个展示个性的舞台,创造一个张扬个性的环境,以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也是检验校园文化创新与建设的重要尺度。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现阶段,大学生思想行为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价值取向、理想信念形成多元化格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远远不能吸引当今思想活跃的大学生眼球。为此,按照2004年中央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要求,通过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要内容,采用能为学生接受的方式进行,唯此才能取得应有的实际效果。

4.2 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互动机制

建立健全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互动机制,实现功能上、载体上、体系上整合,创建两者间的导向机制。这种导向机制包括外部导向机制和内部导向机制[7]。

就外部导向机制来说,要建立平衡发展协调机制。首先要对社会文化信息积极反馈、筛选和辨析以形成校园文化信息正确的导向机制。学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从组织上、措施上、制度上、方法上建立和完善校园文化的导向机制,主动吸收社会文化信息中积极有益的因素,来丰富充实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给校园文化以时代的色彩和生机。其次要形成校园文化对学生的规范、约束、引导机制和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导向和自我完善机制。校园精神、集体舆论、教师榜样、人际心理环境和各种规章制度等对学生有很强的规范作用和约束作用。要充分发挥观念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功能,形成有效的外部导向机制,使校园文化健康发展。

就内部导向机制来说,要建立统一发展保障机制。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高尚的自我导向机制,能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正确对各种文化信息和影响进行辨析、筛选、扬弃、消化、吸收,使自身文化素质的发展过程变成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过程。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来说,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国情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使学生在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中保持坚定正确的方向。要结合校情和大学生的兴趣,加速对大学生生活目标和技能、政治态度、价值取向、道德规范、职业角色、人格心理等方面的社会化,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社会实践、科技文化服务和经济建设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组织青年志愿者到城乡开展“三支一扶”等活动,使大学生介入经济建设主战场,既锻炼和提高自身素质又使其课外活动走出象牙塔,实现社会化。

4.3 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互动发展对策

通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互动的现状分析,建立两者互动的共同体。构建两者和谐发展中校园文化建设创新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协调发展的评价体系。

4.3.1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建立两者互动发展的创新平台。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是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的渠道。提升校园文化,拓展校园文化,创新校园文化,是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重要手段,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园文化节、社团文化节、大学生学术科技节和宿舍文化节,开展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行动,开展社会实践青

115

年志愿者行动,挖掘两者互动发展的空间,建立两者间信息反馈平台。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我校凝练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校训、校歌、校徽,体现了学校特色。校训、校歌、校徽是一所高校办学思想、办学精神、办学理想、目标信念和优良传统的准确概括与生动表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熏陶和教化作用的重要内容。我校以“友善博学务实奋进”的校训,以大力弘扬孟二冬精神为主旋律的思想政治教育灵魂,影响和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与学会做学问,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我校形成了优良的校风、学风、教风,铸就了大学精神。这是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合力、活力和动力的体现,透射其两者互动中独特的感染力、生命力和震憾力,从而形成学校发展的强大凝聚力。

4.3.2 优化整合信息反馈渠道,构建两者互动发展的创新体系

优化整合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环境,是指在高校同一环境共同体中的协调发展问题。目前,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之间存在着开放性与选择性、传承性与创新性、自发性与规范性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主要是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失信问题及高校诚信建设状况,构建诚信建设体系;通过分析当前高校人本缺失的情况,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体系;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观念滞后状况,进一步完善高校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等。

一是优化两者间有效的管理机构。管理机构是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系统的协调装置。管理机构是否设置合理优化、运转协调有效,对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优化有效的机构,能够使学校的决策、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等管理职能处在科学有序的最佳状态,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协调各种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不断地将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推向前进。所以说,优化两者间有效的管理机构,能为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源源不断地提供精神能量和物质保证,能有效地实现两者创新目标。相反,不合理配置的管理机构,职能重叠,职责不明,人浮于事,相互推诿,运转不灵,效率低下,必然影响创新和优化的生机和活力,必然阻碍创新的发展与实现,所以说一所高校校园文化创新的活力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实效性,可以从管理机构及其运行中窥见一斑。

二是科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章制度作为一种外在的行为规范,是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它带有很大的强制性,是促进了两者协调发展的源动力。因此,一所高校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的规章制度,其内容、原则、方式、载体等要和谐、统一,目标、方向要有一致性和明确性,是相互促进而不是阻碍,是相互协调而不是扰乱,是相互激发而不是抑制等。总之,科学健全的规章制度既是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的重要内容和体现,又是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的制度保证和条件[8]。

三是及时前瞻的反馈研究体系。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互动是有规律并按规律发展的,研究和探讨这些规律,并将上升为理论,以便为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互动的实践予以理论上的指导,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理论研究是先导,凡是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搞得好的高校,都是比较重视理论研究的。为此,要建立高校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研究中心,以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并且有效地进行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建设。理论研究既是对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规律的探索和把握,又是对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反馈。通过这样的反馈研究机制,可以及时捕捉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信息、新动向、新事物,并予以甄别和引导;还可以及时发现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新现象、新情况、新问题,并予以调整和解决。总之,及时准确的信息反馈和深入全面的理论研究指导,不仅可以使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避免出现失误,少走弯路,而且可以使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步入正确有效的轨道,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

社,2003:56

[2]杨新起.新世纪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论[M].武汉:武汉理

工大学出版社,2001:78

[3]陈星波,字如祥.大学校园文化论[M].昆明:云南民族出

版社,2004:63

[4]杨欢,韩文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的研究[J].天津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32-35

[5]刘红霞.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

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88-89

[6]张江云.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

系[J].社会科学论坛,2005(8):110-111

[7]唐敏.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机制[J].河北

科技大学学报,2002,2(1):62-65

[8]罗海燕.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

育[J].理论观察,2005(2):123-124

116

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为了培养新时代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需要学校积极投入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校园文化建设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相结合。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全校师生为宗旨,以拓展学生素质为目的,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使我校校园文化朝着政治化、规范化、多元化、群体化、艺术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为构建和谐校园作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培养合格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

(二)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使校园显形文化和隐形文化相辅相成。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紧密结合起来,以发挥整体的育人效应。 (三)个性化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既要体现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特征与时代精神,又要体现我校的办学理念,两者相结合,形成校园文化特色。 三、建设目标: 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教书教人为先,育人以育心为本。“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做好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学校文化的发扬工作,在物质和精神层面构建有学校个性、体现传统与现代相融、和谐向上的学校文化。营造一个整洁、清新、幽雅、庄重的生态型、人文型的教育园区,为师生创设一个优美的环境,以达到环境育人的功效,形成学校和谐发展的态势。 四、具体目标要求和工作任务: (一)环境建设:

1.绿化、美化工作: 目标:把学校建成四季常绿、三季有花、鸟语花香、恬静雅致、自然优美的校园。 工作任务: (1)做好绿化、美化环境工作。校园绿化、美化以绿色植物造景为主,园林小品为辅。发挥校园原有的自然生态林的作用,适当增加名优树种,营造出鸟语花香的校园环境,使校园成为工作、学习、休息的理想场所。(2)加强绿化工作的责任管理。学校设专人负责检查绿化养护情况,定期对学校的花草树木进行养护。 2.工作学习环境: 目标:体现“勤学、静学、活学、乐学”的学风,为师生创设一个整洁舒适、竞争合作、创新进取、文明向上,愉快学习,健康成长的工作学习环境。 工作任务: (1)对教室、办公室、实习实训室、活动室的内部设施进行全面检修。 (2)教室按统一标准布置,物品摆放规范,强化室内外卫生要求。做到清除卫生死角、

修改-12.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是马克思主义;体系建设的基本基础是新世纪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几个层面明确而科学地回答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实践中文化建设的本质和本源性问题。 十六届六中全会中明确提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根本所在。[1]校园文化作为亚文化,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是从属于社会文化范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这个角度看,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就是建设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根本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国高校文化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为我国高校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指导,可以有效培养教师和学声的文化素质,使得校园文化建设向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发展。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高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原则和指导武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1、加强文化思想建设,巩固学生价值导向 [1]卢景辉, 高云坚,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 高教探索.2007(6): 92-93.

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我国社会建设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国家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幸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校文化建设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是文化建设的主要指标,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指南可以反映出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成效。当前校园文化中的盲目攀比、严重浪费、拜金过度等现象不利于我国校园文化建设,同时也不利于我国社会文化建设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国高校文化建设中亟需加强文化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利于我国高校形成勤俭节约、相互有爱、相互帮助、集体主义等优良品质,使得作为祖国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和人生观,消除校园文化中的浪费、攀比、拜金等各种恶劣行径,促进校园文化朝着正确的发展道路和方向发展。 2、促进道德建设,构建和谐校园 高校中的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生的道德建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而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进行。具体表现

校园文化建设实施计划

妙高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实施计划 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根据遂教基〔2005〕42号《遂昌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小学、幼儿园正在实施的创建快乐校园、平安校园、书香校园、美丽校园活动,积极组织实施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实验工作,不断推进我镇三级道德教育试点工作的开展,构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后学生做什么的平台,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全面提高小学生幼儿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促进小学生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经镇中心小学研究,决定在全镇小学、幼儿园中,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系列活动,现制订如下实施计划: 一、活动宗旨 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展示学生个性特长,搭建创建快乐校园、平安校园、书香校园、美丽校园平台,构建和谐校园。让全体学生、幼儿在活动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提高素养。 二、活动原则 1、以群众性活动为主、竞赛性活动为辅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分群众性活动和竞赛性活动两大类。要坚持以群众性活动为主、竞赛性活动为辅原则,以竞赛性活动促进群众性活动的普及发展,引导广大小学生幼儿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引导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普及,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让校园文化建设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和学校发展的重要载体。 2、统一要求与因地制宜相统一原则。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系列活动中,学校既要根据县教育局指导意见的要求,又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因地制宜,不断创新适合小学生幼儿思想道德成长规律、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好内容、好方式,使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做到贴近学生品德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以和谐校园为目标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以和谐校园为目标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实践的主要场所,是高校教书育人、培养国家未来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阵地。学校的师生,更是校园文化的活载体。因此,学校将不仅仅要求每一门课程而是整个学校生活的每一项活动,都应渗透、弥漫着文化气息,都应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有了一个共同的文化追求,对于整个校园文化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决定性影响。而如何建设和繁荣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成什么样的校园文化氛围,笔者认为,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以和谐为目标。 和谐的校园文化应该是有生命力的 具有生命里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历史上“孟母三迁”的典故,正说明了在一种文化环境熏陶下对人才成长的作用。长期处在某一校园文化环境中的师生,在这独特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会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如学校环境的美化、净化、绿化,不仅反映了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也反映了学校的校风,很难设想一个环境肮脏、秩序混乱的地方,能培养出合格人才。在重建学校文化的今天,作为一个管理者,要善于创设一种宽松与高洁、明丽与清新的校园环境文化,使学校变得有吸引力,这就需要讲求环境建设的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规X性,精心创设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各种场所,烘托一种浓厚的育人氛围。

在大学校园,由于在校生基本是处于成年人的年龄阶段,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看待事物的方式比较定型,也有了一个基本的大致轮廓。所以,在着力建设有生命里的校园文化的时候,应该以这个基本情况和实际为落脚点和出发点。 有生命里的校园文化可以有许多表现形式,例如XX大学文学院的文演会,连续举办了7届,每一届都受到了西大师生的广泛关注,每一届都有不断的惊喜呈现在众多同学面前,每一届都能使得参与进来的同学专业素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得到一个发挥大学生聪明才智的一个平台。 XX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的精品活动,一年一度的班级特色活动也是一个很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好的发展现象。全院各个专业班级,以自己本身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大胆去实践和创新,既锻炼了专业知识的能力,也提供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锻炼的机会,也营造了良好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类似这样的活动,诸如其他的高校也在持续、陆续开展着。 能吸引同学们的持续关注、能锻炼同学的综合素质、能不断提高影响力就是本身这个校园文化活动和建设具有强悍生命力的集中表现。 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必要的传播媒介 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除了广大师生以外,还需要必要的传播媒介。这里涉及到一个校园软文化建设的课题。

校园文化建设策划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策划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适应新世纪素质教育发展需要。是进一步提高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需要。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精神,根据《东宝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 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以提高办学品位,丰富办学内涵,促进教师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具体目标,突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强化“三风”建设,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情感陶冶的成长乐园,从而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工作要点 1、结合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实际,突出师德、校风、学风、班

级特色,按照学校要求,实现“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达到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每一棵树木能育人”的目标。 2、坚持全员参与,突出主体性和实效性,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营造学习氛围浓厚、创新意识强烈、身心愉悦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打造独具特色的大桥人精神。 3、强化校园文化管理。全校师生齐抓共管、同心协力发挥各自的功能,互相配合,共同构建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色。 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 创设各种文化设施,开辟宣传栏、黑板报、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 搞好班级文化建设。 活跃学校广播站,及时播放校园新闻和优秀稿件及名歌、名曲、校歌。 悬挂名人字画,展示学校的校训、教风和学风,即教书育人理念。 充分利用校园网,展示学校办学理念及特色。 三、主要内容 校园静态文化建设。 1、抓好黑板报及橱窗宣传阵地,每月至少更新一次。 2、抓好学校每一块墙壁,把墙壁当作宣传阵地。让每一块墙说话,力争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墙一角,都成为教育学生的活的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策建议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策建议 概要: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内部所特有的人际关系、行为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文化设施等的总和。校园文化着重强调的是一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表明了学校的独特风格。 在大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全体教师的努力,更需要校园文化环境的熏陶。校园文化为大学生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大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提高社会组织能力、协调合作能力,竞争适应能力,促使大学生尽快地成长成才。 一、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误区 在高校快速发展的今天,校园文化的建设特别是精神文化的建设速度远远落后于高校办学规模的发展速度,校园文化有的育人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表现为: 第一、大学文化等同于“校园文化”。大学文化并不局限于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主要是指学生文化活动,侧重于“第二课堂”是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体。校园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大学为了完成治学育人的任务而营造的一种大学环境文化。校园文化的层次和内涵没有大学文化明确和丰富,也不具备大学文化所体现的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底蕴。 第二、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缺失,校园文化得不到传承创新。在现实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往往出现严重的建设主体缺失的现象,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校园文化建设主体为相关教育管理机构、学生团体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广大教师和学生则被排除在外,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学校安排的活动。二是校园文化只是少数精英的活动舞台,大部分学生没有參与的机会。三是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的传承者—教师,大多被排除在外;学校的文化活动主要针对学生开展,而教师的文化生活极为贫乏。主体地位的缺失,无法调动广大师生的主体意识,使之无法以主人翁的身份去思考、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第三、重物质文化轻精神文化。由于精神文化建设短期内不大显效,而物质文化建设见效快,因而形成了“重物质、轻精神”的做法。注重体现时代特色而忽

2017年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凝心聚力、推进学校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提升学校在社会公众心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途径。 【2017年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1】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校园建设的必要内容之一,校园文化建设是为了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需要。结合华州区各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的丰富活动,拓展校园文化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模式,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以提高办学品位,丰富办学内涵,促进教师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特制定《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创造和谐优美的人文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情感陶冶的成长乐园,从而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基本原则 1、人本性原则:高度重视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重视人的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把体现学校教育人文本质和培养学校的人文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攻方向。 2、特色性原则: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融合当地苗族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生机与活力,体现发展主题,培育时代精神。 3、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层次性、具体性、全面性等特点,环境是育人“土壤”,不但要注重“硬”环境条件的建设,更加突出“软”环境的培植,要全面营造出学生良好的成长环境。 4、发展性原则:校园文化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所以要与时俱进,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发展主题,培育富有时代精神人文校园。 三、总体目标 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育人理念,形成学校的思想文化,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通过全员参与,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学校的行为文化,通过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学校的精神内核,体现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及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611136522.html,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及创新 作者:温化义李咏芳张力祝培刘凡莉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20年第02期 摘要:随着目前教育行业對于文化建设的逐渐重视,加强高校的文化建设就变得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是体现出学校文化与内涵的重要工作。基于此,本文就依照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建设创新来进行讨论与研究,稀有能够得到一个成果用于该高校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4-0008-01 从一般角度而言,一个学校的文化建设代表着这个学校的底蕴,同时也代表着这个学校的水平与教学能力。这不光是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同样的关系到学生的培养问题,学校以及相关老师以及单位应当重视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同时文化建设构造需要合理、科学、同时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1.1;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在我国目前,选择就读于职业学校的一般是在高考失利的学生,同时由于种种原因,职业学校内出来的学生各方面都会较为差一些。而校园文化的建设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相当于是提升了一方面的水准,而且学校文化建设对于学生的行为规范以及素质都有着较为良好的促进性作用。并且对于学生的全面性数字具有着教育方面的作用。同时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校园文化可以对于他们的培养具有一定的良好影响。 另外在校园文化的实际建设中,它具有对于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性作用。而且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是为了使学生在未来的就职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同时在实际教学中,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在学习中时能够获得一定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得学习能力与成绩得到提高。 1.2;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我国的大部分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看出其中具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学校没有重视校园的规划,在实践方面没有着重的落实到位。并且在社会与教育模式的改变之下,职业学校在教育方面存在着各种的困难,同时由于职业学校的文化

创新__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

创新文化,让校园文化活动摇曳生姿 潜山县梅城小学副校长刘娥飞 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因素,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质是环境育人。它以物质为载体、以制度为保障、以活动为形式,采取系列化、全面化的环境影响,促使校园主体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精神风貌。校园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不仅要依靠悠久的文化传统,还要广大师生的不断创新。作为校园文化的组织者和建设者,我们要把握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思路,才能让校园文化活动摇曳生姿。 一、让物质文化生动起来,以物化人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直接影响着师生员工的心理状态。整齐、洁净、清新明亮、美观大方的校园环境不仅令人心情舒畅,还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教育力量。学校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审美情趣及学校经济能力来设计校园环境,使校园处处洋溢着浓厚的育人氛围。 1、变“摆设化”为“人格化”校园内的花草树木、文化设施等不仅仅是校 园的必要装扮,还是学校独有的文化特征,具有一定的文化含量和教育 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校园的墙壁也说话”。其实,我们还可以让 校园的一砖一瓦都说话,一草一木都育人。如在墙上张贴名人字画、格 言警句,在操场的石桌、石凳上刻画各种棋盘,在花坛苗圃内安插“给 我一点关爱,还你一片绿色”、“别弄疼我,我很弱小”的人格化语言标 牌,以物化人。 2、变“有限”为“超限”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立足实际,巧设计、妥安排, 要符合当时、当地和校园主体的需要,行得通、做得到,并反映特定校 园主体的个性化要求。我校就根据古舒州“梅城”这一历史文化内涵, 以梅花精神为依托,设计了“铸梅花品格,建特色校园”的校园文化实 践活动,着力打造梅文化。 3、变“静态”为“动态”校园内的自然景观呈现于校,并以其独特的风格 和文化内涵感染校园人,因此,师生更应该参与校园建设活动中,丰实 其物质文化。如栽花种树、修枝剪叶、布置橱窗、出墙报、办板报,以 及卫生大扫除等,在文化建设中感受美、鉴赏美,在劳动中创造美、表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人们的思想政治影响越来越大。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意义十分重大。1.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源头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处在社会文化的前沿,既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职责,也承担着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任务。校园文化具有凝聚作用,通过研究和宣传科学理论,可以把人们紧紧地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校园文化具有引导作用,通过传授人类文化,可以帮助人们培养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质。校园文化具有辐射作用,通过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可以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产生积极影响。2.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创新基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文化始终体现先进性和永藻生机的源泉。传承文化是高校的基本功能,研究文化是高校的活动基础,创新文化是高校的崇高使命。高校校园文化是科学思想萌生的催化剂,是先进文化创新的重要载体,它既从先进文化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又为发展先进文化提供强大动力、做出巨大贡献。3.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作用先进文化要发挥社会作用,就要把文化内化到人们的灵魂里,积淀到人们的思想中。办大学就要建设校园文化,让学生学习、感悟、理解,从而净化灵魂,陶冶情操,完善自己。校园文化是引导人、鼓舞人、激励人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一面旗帜,它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行为规范产生深刻影响。(新华出版社《高等院校党的建设培训教程》) 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组成。所谓校园文化,概括地讲就是发生在校园范围内的一切文化现象的总和。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各级各类学校应该全方位地抓好校园文化建设,以培养和造

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法

静教发〔2010〕19号 关于转发《静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静宁县校园文化塑造行动实施方案 的通知》的通知 (县教育局2010年3月) 为了进一步提升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品位和办学水平,为学生健康成长、教师素质提高和学校持续发展创设优美的人文环境与和谐健康的良好氛围,按照县政府关于开展校园文化塑造行动的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全面推进素

质教育为目标,以提高办学水平为核心,以广大师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三风”为重点,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基础,以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把校园文化建设与提高育人水平、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有机结合,推动学校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和高雅的育人环境,努力构建特色校园文化体系,促进全县教育事业和谐、健康 美的校园环境。发动全体师生做好校园绿化管护工作,落实班级管护责任制,使全体师生在劳动中养成服务他人、爱校如家的良好风尚。 2.硬化。除绿化种植地块外,校园地面有条件硬化的要硬化,无条件硬化的要平整夯实,铺垫石砂洒水踩踏,做到平整干净。 3.亮化。在校内人行道两侧设置灯杆,安装路灯,亮化校园;在楼道、楼梯口、厕所等学生活动密集场所,安装指示灯、路灯,既达到亮化目的,又保障师生安全;经常对学校电路、照明设施及大功率用电器使用

情况进行检查,确保用电安全。 4.净化。健全卫生保洁制度,增强师生环保意识,培养文明卫生习惯,彻底清理校园内建筑、生活垃圾、砂土石堆、煤堆及卫生死角,校园、教室、宿舍卫生坚持日打扫、日检查、日评比,经常保持,做到墙面无污痕、桌面无刀痕、地面无污水、室内外无纸屑、无蛛网积尘、无垃圾、物 文化经典等内容的文化长廊、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先进事迹、时事新闻、精美诗文,优秀教师、三好学生、优秀团(队)员、日常行为标兵、学习成绩优秀生、科普创作标兵等优秀师生简介以及班级班训、班级宣言、学习园地、教学成果、书画作品等。充分利用板报、橱窗、阅报栏、校园景观等,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健康生活知识、疾病预防知识和安全知识等。 (二)加强“三风”建设,培育校园精神 1.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构建优良校风。在继承优良传统的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案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案 校园文化是高校的精神和灵魂,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 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由学习啦为你整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案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案范文一校园文化是一个不断建设、反思、提高的整体工程,是学 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 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 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 为了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切实落实县教育局年初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强化我校教育教 学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顺利通过榆林市学校发展水平督导 评估 316 工程和创建省级教育强乡镇验收,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学践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为统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深化课 程改革,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优化、美化、净化校园文化环境 为重点,以打造“活力樊小、实力樊小、魅力樊小为发展目标,体现我校“先做人、后读书的 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领导小组组 长:周恩宏副组长:刘金龙、王彦孝、王世雄成 员:刘世财、陈国江、 夏 雨、张虎玉、各班主任三、实施原则 1、育人性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 势需要,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广大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良 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整体素质。 2、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密切联 系社会实际,体现时代精神,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在功能中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特色性原则: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 中挖掘新意,通过新事物来领悟传统文化,用融合的手段来为校园文化注入生机与活力。 4、继承与发展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的原则,精心设计、主题鲜明、内 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明显,做到硬化、净化、美化、文化,各个场所布置个性鲜明,符合 特点,能使用规范字,体现浓厚的学校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 四、整体思路 1、校园育人文化建设。 外墙以板报橱窗、醒目标语、宣传牌匾及办学思想为主,室内布置坚持统一规划与个性化 设计相结合,具体内容如下:(1)室外环境布置。 校门外侧设立安全文化宣传牌及相关制度,大门两侧悬挂规范性木制校牌,正上方镶嵌校 标及各种荣誉牌匾;校门内侧设有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安全、创卫宣传栏 ;教学楼对面书写 “向管理要质量、以质量求发展的管理理念;教学楼外墙书写“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校 风和“爱生、重效、格高、业精的教风,楼门上方书写“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目标;校 园中心区域书写“学践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文化建设指导思想,在鲜红的党旗映衬下, 指引我们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 两边为永久性瓷砖地图, 墙面依次设有“粉笔字作业、 园丁谱、 值周栏、公示栏、通知栏、组织机构、校旗校徽、学校全景图等板块;办公区悬挂“校兴我荣、

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大力加强和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全校师生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使我校校园文化朝着政治化、正规化、多样化、群体化、艺术化方向发展。 二、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 遵循“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思路,使我校形成“竞争、合作、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争取校园设施出精品、文化活动出成果、制度建设有特色,使校园文化成为教育、激励全校师生和促进素质教育开展的有效载体,使育人环境得到全面优化,为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和实施“五个一”优化升级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具体目标要求和工作任务: (一)环境建设 1、绿化、美化工作 目标:把学校建成四季常绿、三季有花、恬静雅致、自然优美的校园。 工作任务: ①做好绿化、美化环境工作。校园绿化、美化,以实用、经济、美观为原则,以绿色植物造景为主,园林小品为辅,适当设置景点,做到点面结合,使校园成为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场所。 ②加强对绿化工作的目标责任制管理。设专职绿化人员,定期对全校花草、树木、绿篱进行修剪、养护。

2、工作学习环境: 目标:为师生员工创设一个整洁舒适、竞争合作、文明向上、创新进取、愉快学习、健康成长的工作学习环境。 工作任务: ①对教室、办公室、功能教室、活动室内部设施进行全面的检修或升级。 ②规范室内物品放置,强化室内外卫生要求,按照“分块整顿,综合治理”的原则,规范劳动时段,清除卫生死角,做到窗明几净,空气清新,保持各公共场所整洁,使室内外物品放置整齐,学习办公用品摆放有序,张扬人文精神,浓郁学术气息,营造“祥和、快乐、健康、幸福”的工作学习生活氛围。 ③开展“绿色教室”、“绿色办公室、“图书角”等评选活动。 ④定期、不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检查评比活动。 3、人文景观建设: 目标:加强人本文化建设,体现“协调和谐、美观大方、有效育人”的原则。 工作任务: ①适当设置人文景观。 ②在学校设置体现公民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要求、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目标、人文精神培养、终身发展需要等内容要求的名人名言灯箱语录牌和匾牌。 ③修缮、增设宣传橱窗、黑板报、布告栏等。 (二)校风校纪: l、干部风纪: 目标:坚持实事求是、讲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的原则,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科学管理,人格育人。 工作任务: ①严格工作纪律:建立考勤制度和工作日制度。

校园文化创新建设资料

校园文化创新建设雨果说:“即使你成功模仿了一个有天才的人,你也缺乏他的独创精神,这就是他的天才。我们来赞美大师吧,但不要模仿他们。还是让我们别出心裁吧,如果成功了,当然很好,如果失败了,又有什么关系呢?”创新是大学未来的导航灯。大学生要想在人生中有一番作为,就必须及时地给自己注射新鲜的血液与生机勃勃的活力,因为与时俱进的生命就在于不断创新。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在充满竞争并飞速发展的21世纪更是一个发挥创造性与创造性思维的时代。著名教育家泰勒说:“创造力不仅仅对科技进步有影响,更对国家乃至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哪个国家能最大限度地发现、发展、鼓励人民的潜在创造性,哪个国家在世界上就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见,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才是灵魂和支柱,离开了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就不会有知识经济。对一个国家来说,培养大批创造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关键。 在我看来,可以用以下几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创新氛围。 (1)充分发挥大学生科技社团的作用,营造创新文化氛围。通过大学生科技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开阔学生视野,激

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形成创新的文化良好氛围。在培养过程中,要做到普遍性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善于发现,给予支持。 (2)开展各种创新教育专题活动,拓展创新教育载体。在校园文化中开展各种创新教育专题活动,以社会实践为纽带,将创新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有机地融入到校园文化中来,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3)以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为载体,以科技竞赛为依托,培育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依托校园各种科技竞赛,充分发挥“挑战杯”创新计划大赛、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科技论坛等大学生创新课外活动,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的课外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4)搭建实习实训平台,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为学生搭建实践训练平台。我认为有三种途径可以选择:一种是校企合作,联合创立实践训练基地;第二种是在高校建立“创新协会”等组织机构,为学生提供创新实战演习场所;第三种是通过勤工助学岗位,让学生可以更近距离的去体验生活,从各种生活经验中去获得创新的灵感。以上三种途径都是在为学生参与创新搭建起一个发展的平台,通过走生活,学习,实训相结合的道路,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5)培养企业家精神,打造领军人物。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

中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近年来,各高校都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拓展了环境育人的途径。但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一、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些问题 (一)大学精神的失落。大学精神是在某种大学理念的支配下,经过所在大学人的努力,长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它是大学生命力的源,是大学校园文的精髓和核心之所在,是对大学的生存起决定性作用的思想导向。其基本内容包括自由精神独立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等几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可是看今日的大学校园大学精神何在?是在发展中消失了吗?还是在发展中迷失了方向?过浓的功利性,使大学把更多的资金、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去研制新型的科学技术、如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实用性成果、如何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上,而对人文精神大为忽视。不少理工科学生连基本的中国历史常识都不知道,更不用说欣赏中国古典诗词。或许这对他们来说有点苛刻。但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不只在于他为社会贡献了多少实用性财富,还在于他如何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和谐需要的是文明的精神。刘海洋与马加爵的学业水平应该是比较优秀的,但是他们却不能算是合格的大学生,因为他们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流文明发生了太大的偏差。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大学一味地突显物质的追求,而忽略了精神的追求。洪堡曾说,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之地。纽曼也说,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不论是高深学问,还是普遍知识,都是为了人类的进步与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作为研究主体的知识分子,更应该保持陈寅恪先生所说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但是受社会物质化浪潮的侵袭,学术世俗化倾向凸显。不少教师为了金钱与地位,可以放弃了自己本应遵循的价值取向,把学术当成是谋求获得金钱与地位的路径,大量制造学术垃圾,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在这样的校园里,在大学精神失落的校园里,如何让大学生去追求提高人文素养、去热情地追求真善美呢? (二)运行机制不当。管理者群体本应是大学校园文化 建设的策划者和引导者,但目前不少大学往往把校园文化建设当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甚至等同于学生业余活动来开展,把校园文化建设仅当作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育校园精神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教师本应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和主力,但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使一些教师缺失了教书育人的职责甚至于使少数人沦为市侩;岗位考核的压力又使教师单纯忙于完成工作量和撰写论文,与学生的思想交流越来越少,从而使他们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旁观者。学生本应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可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更多地将大学教育视为投资或机会。目前的工作机制使大学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未能形成合力,极大地制约了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影响了其功能的发挥。 (三)校训重复雷同。校训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它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所大学的校训,最集中地反映了大学人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表达的是大学管理者对求学者的热切 希望。久而久之,它融入一代又一代大学人的血脉和灵魂,形成为一种大学精神。因此,古今中外名校都很重视校训,并以此长期培育自己的大学精神。但是,不少高校在校训用词上出现严重反复,一些学校的校训不仅用词完全一样,甚至连词的排列顺序都完全一致。付进军老师的统计表明,我国139 所高校,在校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是“求是”,使用的院校有57 所,占41%;其次是“创新”一词,使用院校为54 所,占38.9%;排在第三位的是“团结”、“勤奋”两词,分别为47 所和46 所院校使用,占33%左右。同时“严谨”、“求是”用的院校也不少。校训严重雷同,无法体现学校的特色和风格,难以对教职工及学生形成强烈的感召力和震撼力。 (四)师德考核流于形式。高校虽已建立教师考核制度, 但偏重于对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考核,忽视对其政治思想、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方面的考

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校园文化是一个不断建设、反思、提高的整体工程,是学校 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为了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切实落实县教育局年初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强化我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以优化、美化、净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领导小组组长:胡增峰 成员:严凤泽李从旺各班主任三、实施原则 1、育人性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发挥校 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广大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整体素质。 2、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围绕学 校中心工作,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体现时代精神,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在功能中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特色性原则: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的 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中挖掘新意,通过新事物来领悟传统文化,用融合的手段来为校园文化注入生机与活力。 4、继承与发展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的原则,精心 设计、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明显,做到硬化、净化、美化、文化,各个场所布置个性鲜明,符合特点,能使用规范字,体现浓厚的学校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 四、整体思路 1、校园育人文化建设。

外墙以板报橱窗、醒目标语、宣传牌匾及办学思想为主,室内布 置坚持统一规划与个性化设计相结合,具体内容如下: 1)室外环境布置。校门外侧设立安全文化宣传牌及相关制度,(2) 班级环境布置。大胆将“三表一简介” (时间表、课程表、值日表、班级简介)搬出室内,张贴在各班教室门前,便于师生查看,室内布置学校进行统一规划,教室门口正上方书写“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的课堂要求。 2、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最高追求, 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所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具体做法如下: 1)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契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持每周 的国旗下讲话制度,认真做好节庆活动。 2)利用班队会,经常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校情 教育。坚持开好“两会” (晨会和班会),精心组织主题班队会。 3)创建红领巾广播站,及时播放校园新闻和优秀稿件,不断优化 校园音响系统,上下课电铃设为动听的音乐铃声,课前进行温馨提示,课余时间要播放轻松欢快的音乐或歌曲,让师生在其中得到美的享受。 4)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定期举办“两节一会” (艺术节、科技节和运动会),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师生道德情操。 5)实施特色大课间活动,集安全演练、文明礼仪、体质锻炼于 体,努力构建“平安校园” 、“和谐校园”。 6)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努力营造“书香校园” 氛围。班班成立“图书角”,学校设有阅览室,走廊陈列开放式书架,试行“书中寻‘蜜'、 甜'在心里”的借阅管理办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好读书、读好书、书读

校园文化创新建设

校园文化创新建设 校园文化创新建设 雨果说:“即使你成功模仿了一个有天才的人,你也缺乏他的独创精神,这就是他的天才。我们来赞美大师吧,但不要模仿他们。还是让我们别出心裁吧,如果成功了,当然很好,如果失败了,又有什么关系呢?” 创新是大学未来的导航灯。大学生要想在人生中有一番作为,就必须及时地给自己注射新鲜的血液与生机勃勃的活力,因为与时俱进的生命就在于不断创新。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在充满竞争并飞速发展的21 世纪更是一个发挥创造性与创造性思维的时代。著名教育家泰勒说:“创造力不仅仅对科技进步有影响,更对国家乃至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哪个国家能最大限度地发现、发展、鼓励人民的潜在创造性,哪个国家在世界上就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见,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才是灵魂和支柱,离开了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就不会有知识经济。对一个国家来说,培

养大批创造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关键。 在我看来,可以用以下几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创新氛 围。 (1) 充分发挥大学生科技社团的作用, 营造创新文化氛围。通过大学生科技社团,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实践活动, 开阔学生视野,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形成创新的文化良好氛围。在培养过程中, 要做到普遍性与重点培养相结合, 善于发现,给予支持。 (2)开展各种创新教育专题活动, 拓展创新教育载体。在校园文化中开展各种创新教育专题活动, 以社会实践为纽带, 将创新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有机地融入到校园文化中来, 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3)以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为载体, 以科技竞赛为依托,培育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依托校园各种科技竞赛, 充分发挥“挑战杯”创新计划大赛、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科技论坛等大学生创新课外活动, 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的课外活动中来, 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 力。 (4)搭建实习实训平台, 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为学生搭建实践训练平台。我认为有三种途径可以选择: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摘要建设具有校园特色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是高职院校不懈追求的目标,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校园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具有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扮演着塑造人的角色。要建设既体现学院特色又符合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就必须意识到目前我国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意识到大学精神的缺失,学风、教风等方面的问题后,就要采取一系列对策去解决问题。 关键词校园文化大学精神学风建设 作者简介:焦雯,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2-223-0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大学作为知识的集中地,是保存、传承、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其教育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文化过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

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可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能使高校得以持续、快速的发展,而且能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真正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有文化、有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的精神、校园传统、价值理念和校园作风的综合体现,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文化以独具特色的校园物质环境为依托,以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为主导,以全校上下全体师生为参与主体的校园精神、制度准则以及围绕教学科研、学习生活和文化娱乐展开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高校校园文化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可分为如下四个层级。即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第一层是物质文化,它是浅层次的校园文化,主要包括建筑特色、人文景观、体育设施等校园物质环境。第二层是行为文化,主要是师生员工围绕教学科研、学习生活和文化娱乐展开的各种活动。第三层是制度文化,主要指校纪校规、道德准则与行为准则,包括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社团活动制度等,它是中层次的校园文化。第四层是精神文化,它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和灵魂所在,主要体现于学风、教风和校风。每个层级都是校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方面,校园文化建设应该紧紧围绕四个层级展开,应该深入每个层级进行规划和建设,使校园文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