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慕课学堂云试题集答案

《循证医学》慕课学堂云试题集答案
《循证医学》慕课学堂云试题集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世界上第一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是关于()

A 狂犬病疫苗预防狂犬病

B 吸烟与肺癌关系

C 青霉素治疗战伤感染

D 维生素C预防坏血病

E 链霉素治疗肺结核

2.世界上第一个RCT的设计者是()

3.A Richard Doll B Austin Bradford Hill C Archie Cochrane D David Sackett

E Iain Chalmers

4.被誉为“循证医学之父”的是()

5.A Richard Doll B Austin Bradford Hill C Archie Cochrane D David Sackett

E Iain Chalmers

6.循证医学正式诞生于哪一年()

A 1992

B 1990

C 1995

D 1989

E 1996

5.循证医学决策的最佳证据来源是()

A 队列研究

B 病例对照研究

C 随机对照试验D临床经验E病例报道

6.以下哪一个不是临床决策的三大环节()

A 获取信息

B 选择信息

C 评价信息D利用信息

7.医生获得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包括()

A 患者的临床资料

B 患者对预后的期望

C 个人的临床实践经验

D 外部的规定

E 以上均是

8.根据循证医学的证据水平, 队列研究属于哪一级的证据()

A 1 B3 C4 D5 E6

9.以下说法不准确的是()

A RCT是提供所有医学实践问题最好方法

B 患者是循证医学的核心

C 循证医学并非把临床实践简单化

D 临床经验和研究证据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E 评价诊断试验的准确性往往只需要横断面的研究

10.中国发展循证医学面临的挑战()

A绝大多数临床试验在非华人群体中完成

B 绝大多数医学文献以英文发表

C 多数临床医生检索证据的意识和能力较低

D 我国现行的医疗卫生体系布局和发展不平衡

E 以上均是

11.循证医学的基础是(ABCDE)

A 素质良好的医生

B 当前最佳的研究证据

C 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和知识

D 必要的医疗环境

E 患者的参与及合作

12.下列关于Cochrane协作网正确的描述是(BDE)

A Cochrane协作网是一个营利性且独立的国际组织

B 1993年在英国成立

C Cochrane协作网是Cochrane图书馆的主要产物

D 可以制作、保存、传播和更新医疗卫生各领域防治措施的系统综述

E Cochrane协作网为WHO的卫生决策提供建议

13.以下提高了循证医学证据的质量的是(ACDE)

A RCT报告标准

B 动物试验伦理制度

C 临床试验注册制度

D 系统综述的报告标准和注册制度

E meta分析的报告标准和注册制度

14.“循证医学”在中国的发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D)

A “循证医学”这一术语首次在中国由王吉耀教授正式提出

B 中国第一个Cochrane中心成立于1996年

C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立

D 中国第一个Cochrane中心成立于复旦大学

E 2000年11月广州成立了广东省循证医学科技中心

15.循证医学实践的步骤包括(ABDE)

A 提出临床问题

B 检索和收集现有最好证据

C 获取患者的情况和意愿

D 评价证据的准确性和结论的外推性

E 制定临床的合理方案

第二章临床实践中

1.临床问题不包括(D)

A目标人群

B 重要的干预措施

C 干预措施

D 动物试验的结果

E 干预措施对临床经济学影响

2.对于高发与多发病例,我们重点研究的临床问题是(C)

A 诊断问题

B 病因问题

C 预防问题

D 治疗问题

E 预后问题

3.关于临床问题的来源,以下说法不准确的是(B)

A 循证医学的临床问题是围绕临床决策的

B 疾病的临床表现属于临床发现

C 临床问题可以涉及临床的各个方面

D 正常参考值也属于临床问题的一种

E 生命质量属于疗效评估的问题

4.对于疾病预后的研究最佳的研究方法是(A)

A 队列研究

B 病例对照研究

C RCT

D 病例报告

E 横断面研究

5.关于构建好的临床问题,以下说法不准确的是(A)

A 背景问题的构建按PICO原则确定

B PICO原则一般包括4个基本部分

C 有的临床问题没有对比措施

D 研究对象的描述必须简洁、准确

E 干预措施必须具有专指性

6.如何构建好的临床问题(E)

A 为临床决策服务为根本

B 结合临床实践多思考

C 掌握构建良好临床问题的要素

D 合理确定临床问题的范围

E 以上均是

7.如何选择优先回答的临床问题(E)

A 根据对病人生命健康的重要性

B 根据临床实践的重要性

C 根据与临床工作需要的关系

D 根据在有限时间内能解决的程度

E 以上均是

8.以下说法不准确的是(B)

A 提出问题是查找证据的第一步

B 提出问题只针对研究者而言

C 好的临床问题需要结合可靠的研究方法

D 根据临床问题才能制定证据的搜集策略

E 提出问题是循证医学的第一步内容

9.既是循证医学的研究者又是应用者的是(E)

A信息工作者B 统计学家C 患者D 社会学家 E 临床医生

10.临床上患者主要关注的临床问题不包括(C)

A 病因

B 治疗方案

C 患病率

D 预后情况

E 诊断措施

11.提出临床问题的重要性在于(ABCD)

A 提出好的问题能保障临床研究的质量

B 有助于解决临床问题的针对性

C 有助于制定证据收集的策略

D 有利于医学的发展

E 是修订临床实践指南的基础

12.临床问题来源包括(ABCDE)

A临床表现B 病因研究C诊断研究D治疗与预后E自身提高

13.临床问题的分类包括(BD)

A 病因学问题B背景问题C 预防问题D 前景问题E 经济学问题

14.PICO原则的内容包括(BCDE)

A评价B病人C干预措施D结局E比较

15.找准临床问题需要具备(ABCDE)

A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B人文科学和社会、心理知识

C 扎实的临床基本技能

D 对患者的责任心

E 丰富的医学基础知识

第三章临床科研方法学

1.科研选题遵循的基本原则不包括(E)

A 创新性B科学性C实用性D可行性E前瞻性

2.设立对照的目的(E)

A 保证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具有相似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

B 避免受试者产生安慰剂效应

C 避免研究者或受试者的测量性偏倚和主观偏见

D 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

E 使研究基线情况保持一致具有可比性

3.关于研究对象的确定,不准确的说法是(B)

A 根据一定诊断标准确定的目标人群

B 纳入标准相当于诊断标准

C 必须符合纳入标准

D 不可能纳入各型患者进行研究

E 会影响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4.样本量的估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A 样本量越大,越容易得到假阴性结果

B 第I类错误的概率通常设定0.1

C 检验效能=1-α

D 治疗措施的效应差别越大,需要的样本数越少

E 样本量越大越好

5.随机化的目的(A)

A 保证试验组和对照组具有相似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

B 为了证明两组结果差异和程度

C 使得研究基线保持一致

D 为了消除非试验因素的干扰

E 避免测量性偏倚和主观偏见

6.关于安慰剂效应,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

A 对照组给予安慰剂以达到盲法效果

B 安慰剂效应是一种非特异性效应

C 安慰剂组不会出现不良反应

D 可以由于环境、心理因素引起

E 安慰剂一般见于治疗性研究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A 前人研究过的问题就没有创新性了

B 合适的研究方法能够体现临床研究的科学性

C 科学性设计是整个科研过程的纲领

D RCT的可行性优于队列研究

E诊断方法的研究可以采用病例对照研究

8.以下说法不准确的是(C)

A 资料搜集必须全面、客观、准确

B 资料整理指的是将原始资料按照一定的方法转化成可分析的数据格式

C 统计推断指的是对估测数据的数量特征进行客观如实的描述和表达

D 要根据推断目的、资料性质、实验设计类型、样本大小选择统计分析方法

E 结果总结和报告的方式包括科研论文撰写和课题鉴定总结

9.以下说法错误的是(E)

A偏倚就是系统误差

B 偏倚主要分为选择、信息、混杂偏倚

C 入院率偏倚属于选择偏倚

D 多中心研究方法可以减少入院率偏倚

E 志愿者偏倚属于混杂偏倚

10.关于临床研究的伦理考量,以下说法不准确的是(A)

A 从伦理学考量,治疗研究不能按照试验性研究来设计

B 研究对象要有充分知情同意

C 尽量规避伦理上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

D 不能将明显有害因素作为干预因素

E 使研究对象尽可能多获益,少承担风险

11.临床实践EBM的步骤包括(ABCDE)

A 提出临床可回答的问题

B 寻找证据

C 评价证据的可靠性

D 将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

E 评价实践效果

12临床研究的基本程序包括(ABCDE)

A 选题B设计C观察和实验D资料整理和数据分析E总结

13临床研究的基本要素(BCD)

A 研究目的

B 研究对象

C 研究因素

D 效应指标

E 研究方法

14.临床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BCDE)

A 前瞻

B 重复

C 对照

D 随机

E 盲法

15.我国卫计委第11号令“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审查办法”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E)

A 坚持生命伦理的社会价值

B 合理的风险和获益比例

C 知情同意书规范

D研究方案科学

E 尊重受试者权力

第四章临床研究证据的评价

1.检索研究证据是,可采取以下原则将临床问题转化为可检索的问题(B)

A FIREE原则

B PICO原则

C PICOS原则

D RCT原则

E S原则

2.下面哪项是治疗性研究的基本特点(B)

A全面性 B 可靠性 C 有效性 D 逻辑性 E 无害性

3.关于盲法原则的描述错误的是(E)

A 指的是研究者或受试者都不知道试验对象的分配情况

B 包括单盲、双盲、三盲

C 避免研究者或受试者的测量性偏倚和主观偏见

D “三盲”指的是研究者、受试者、资料分析者均不知道分配情况

E 使研究基线情况保持一致具有可比性

4.关于研究终点的选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A 与随访期限无关

B 评价治疗性干预措施的效果

C 观察期过短,易造成假阴性和假阳性的结果

D 测量指标通常包括硬指标和软指标

E 远期疗效的观察增加了随访难度

5.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

A 第I类错误通常设定为α为0.05

B 第II类错误指的是“拒真错误”

C 样本量越大,会增加人力、物力、时间和经济的浪费

D 当样本量固定时,α愈小,β愈大

E 要同时减小α和β,只有增加样本量

6.保证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的方法不包括(C)

A 严格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B 意向性分析

C 增加样本量大小

D 采用配对、分层、随机分组的方法

E 避免沾染和干扰偏倚影响

7.真实性评价指标不包括(C)

A 是否是真正的随机对照研究

B 意向性分析

C 有效性

D 依从性

E 可比性

8关于可信区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 可信区间的准确度反映应在区间的宽度

B 99%CI准确度优于95%CI

C 当样本含量确定时,准确度和精密度是互相矛盾的

D 可信区间的准确度反映在(1-α)

E 区间的宽度越窄越好

9.以下指标判读正确的是(C)

A 如果患者不依从率超过10%,将导致研究效果无法进行判断与评价

B 相对危险度下降大于10%才有临床意义

C ARR越大越好,越具有临床意义

D 通常采用P<0.05表示研究中的效果差异来自单纯机遇的可能性大于5%

E 95%CI越宽,对于真实RRR估计越准确

1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

A 治疗性研究中途丢失部分观察患者,称为失访

B 统计学意义是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是否来自干预措施本身的作用

C 研究分析报告中应尽可能详细地报告干预措施的内容和具体方法

D 治疗性研究结果的评价不包括干预措施的副作用评价

E 随机对照研究的临床意义优于非随机对照研究

11.下面那些是治疗性研究评价的评价标准(ABCDE)

A 是否是真正的随机对照研究

B 被研究的对象是否明确

C 是否观察和报告了全部的研究结果

D 研究中干预措施内容是否明确

E 研究结果是否包括了全部的纳入对象

12.下面哪些是影响治疗性研究结果的主要因素(ABC)

A 对照及安慰剂效应

B 沾染与干扰

C 样本大小

D 随访期限

E 终点选择

13.治疗性研究常用的设计方案不包括(DE)

A 随机对照试验

B 队列研究

C 历史性对照研究

D横断面研究

E多因素研究

14.设立对照的方法包括(ABCD)

A交叉对照B同期随机对照C历史性对照D序贯试验E组内对照15.治疗性研究的步骤包括(ABDE)

A研究对象的选择 B 样本大小的估计C随机分组

D 效果衡量指标的选择终点的选择

E 终点的选择

第五章循证医学指导下的临床实践指南

1.临床实践指南的定义是(D)

A 某些专家的个人见解

B 多学科专家代表组成的团队针对具体临床问题的诊疗方案进行共识的结果

C 学术组织形成的医疗文件

D 指人们针对特定的临床情况,系统制定出帮助医生和患者做出恰当处理的指导意见

E 临床诊断、治疗、预后评估的科学依据

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C)

A临床循证指南是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B 早期临床实践主要参考教材和实践经验

C 专家共识优于临床实践指南

D 好的临床指南应具备真实性、可靠性、实用性

E 临床指南必须多学科参与制定

3.关于临床实践指南的现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E)

A 中国临床循证指南的占比很小

B 指南每年在不断更新

C 绝大多数临床研究在非华人群体中完成

D 指南提高更安全、可靠的临床诊治方法

E 临床规范诊疗等同于临床实践指南

4.临床实践指南的应用正确的是(D)

A指南在某些情况下等同于法规

B 所有符合指南适用对象的患者必须按照指南要求进行诊治

C 医生是临床实践指南应用的中心

D 指南的实施必须通过患者的同意和依从

E 指南和个体化治疗相矛盾

5.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A 临床实践指南可以解决患者的所有临床问题

B 临床医师可以根据某些患者特殊情况超越指南以达到个体化治疗

C当多个指南推荐意见不同的时候要结合国情、患者意愿、医疗条件等综合考量

D国际指南需要结合国情改编后应用

E临床医师在指南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寻找新的临床问题

6.牛津循证医学中心证据推荐级别分为几级(B)

A 3级

B 4级C5级D6级E7级

7.指南的实用性需要综合考量以下哪一条除外(C)

A 结论的科学性B指南实施的成本效益

C 旧版指南的意见D医疗机构的条件E患者的意愿和依从性

8.指南制定的文献来源不包括(E)

A随机对照研究文献 B meta分析C描述性研究文献D系统评价

E文献综述

9.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制定临床循证指南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

B 专门工作小组包括临床医学专家、临床流行病学专家、临床经济学专家等

C 二次研究包括meta分析和系统综述

D 专家意见通常使用集中讨论的形式获得

E 专家意见也有变异度较大的时候

10.以下哪一项不是循证医学指导下的临床实践指南的意义(A)

A强调临床医生的经验价值

B 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断治疗

C 有效规范了医生的医疗行为

D 有利于临床医生的继续教育

E 便于相关部门的医疗质量控制

11.临床实践指南出现的背景(BCE)

A教科书已经失去了其指导意义

B临床实践的差异性

C有限的医疗资源不能满足医疗保健的巨大需求

D个体化诊疗的需求增加

E 医疗措施的不当使用

12.临床实践指南的目的包括(ABCDE)

A提高医疗质量

B减少医疗水平的差异

C减少不合理医疗费用

D作为医疗保险机构掌握医疗政策的凭据

E 为政府对医疗机构进行质量检查提供依据

13.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的方法包括(ABCD)

A 非正式的共识性方法

B 正式的共识性方法

C 明晰临床实践指南制定法

D 循证医学制定临床指南的方法

E汇总多学科专家的意见

14.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的步骤包括(ABCDE)

A成立专门工作组 B 收集文献和系统评价 C 征求专家意见

D 评估诊断治疗意见的政策问题和临床应用问题

E 定稿、出版和更新修正

15.临床实践指南的评价标准(CDE)

A有效性B独立性C科学性D合理性 E 实用性

看云识天气 说明方法

个人收集整理-ZQ 、分类别 ()第二段把云地形态分为薄云和低而厚密地云. 作用:分门别类地介绍云地形态与天气地关系,条理清晰. ()第三段把薄云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种. 作用:分门别类地介绍薄云与天气地关系,条理清晰.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第四、五段把低而厚密地云分为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种. 作用:分门别类地介绍低而厚密地云与天气地关系,条理清晰. ()第六段专门介绍云地光彩,分为晕、华、虹、霞,种. 作用:分门别类地介绍云地光彩与天气地关系,条理清晰.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打比方 在讲述某些云地一些特点时,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体会,就用了比喻地手法,在说明文里就叫打比方. 作用:将(本体)比作(喻体),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具体形态或光彩地名称)地(位置、形态之类)地特点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列数字 第三段:“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地天空,一朵朵分散着,……” 作用: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地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地依据. 、作比较: 第六段,先写晕,下面写华地时候写“另有一种比晕小地彩色光环,叫做华.”并且晕是里红外紫,华是里紫外红.这里晕和华地描写运用地作比较地说明方法.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第六段,“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作用:通过比较显示异同,突出特性,增强效果. 、作引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引用谚语.“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东虹轰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作用:更有说服力地说明了……,增添文章文采,体现说明文准确性.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下定义: 用简明地语言指出被说明对象地本质特征,把那些容易与之相混地对象同它区别开来,叫下定义.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地数学方法”.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六段:在太阳和月亮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很美丽地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地,外层是紫色地.这种光圈叫做晕.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作用:科学准确地解释说明对象地内涵,使说明更严密. 、作诠释 例如:云就像是天气地“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地天气. 例如:那最轻盈、站地最高地云,叫卷云.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例如: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地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地圆弧,这就是虹. 作用:具体介绍了(具体形态或光彩地名称)地(位置、形态之类)地特点,通俗易懂.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摹状貌 介绍云地某些特点时,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体会,就用了描写地方法,在说明文里就叫摹状貌. 本文只有个.()卷云丝丝缕缕地漂浮着.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积云如果迅速地向上凸起,形成高大地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 作用:对(具体形态或光彩地名称)(位置、形态之类)加以形象化地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1 / 1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参考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参考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 3、学习运用比喻的妙处。 4、掌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 5、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6、培养学生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春夏秋冬,阴晴雨雪,风云变幻,气象万千。天气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而天气的变化自有它的征兆。现在,请你把目光投向天空,看看那漂浮的云彩,这大自然的文字,这天气的“招牌”,该怎么解读?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这是一种双关,其中的一方面就说到天上的景象和天气之间的关系。我们今天就要学习一篇云和天气的关系的文章──《看云识天气》。 二、学习课文 1、齐读课文。 2、默读课文,把本文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说明云是天气的“招牌”,人们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2~6)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天上的云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7)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 3、其中,第二部分又可以怎么分?

(可以分为二部分,一、(2~5)写云的`形态和天气的关系。二、(6)写云的光彩和天气的关系。) 4、同学们现在分小组合作制定表格,列出云的形态、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表示的天气情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整体上学习了本课,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呢? (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2、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分析文章的语言、说明方法和写作特点。 二、研读课文 1、为了将事物说明得更加清楚,作者运用了不少说明方法。例如:分类别、打比方等等。 ⑴ 打比方: 例: ①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招牌”时商店的标志,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比喻准确。) ② 卷云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 (将卷云比喻成“白色的羽毛”和“洁白的纱”,说明其轻盈、洁白。把成群排列的卷积云比喻成“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形象地说明了卷积云的特点。) 打比方使文章生动,更重要的是让云的特征更加鲜明。 ⑵ 分类别: 根据云的不同特点,把云分成不同种类,这样使说明条理更清晰,更明确。 ⑶ 作比较: 按照不同的光彩,作者把云分为四种──晕、华、虹、霞,把它们之间的差别,进行了比较说明。这种作比较的方法更好地突出了云和天气关系的特征。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教师版)

17.《看云识天气》导学案(教师版)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及文章的思路。 3.运用比喻的妙处以及相关说明方法的学习。 4.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教学难点: 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整体感知,疏通文脉。 二自学指导 1.让学生听课文范读后,(点击课件第2张)并思考如下问题: (1)、文中第一自然段哪句话阐明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即找出全文中心句?如何理解(2)、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 (3)、你能迅速判断文中哪些段落在具体地介绍根据云的形态和光彩来预测天气情况吗? (4)、用方框“□”框出依次介绍的那些云和光彩的名称(即对云和光彩的分类),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检查自学效果,引导学生更正 1.重点字词:(见课件第3张) 2.更正自学思考题: (1)文中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2)基本经验:第二自然段。 (3)2-6自然段。(2、3、4、5是从形态,6是从光彩。) (4)云: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晴天) 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阴雨天) 光彩:日晕、月晕、日华、月华 根据完成自学指导学生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理清说明顺序:(总——分——总)见课件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说明要识天气可以看云。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具体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当堂训练 请大家任选一种云或光彩,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对它作自我介绍。 介绍要求:1、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 2、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看云识天气》教案

《看云识天气》集体备课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识记一些关于天气的谚语,加深对看云识天气知识的了解。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习惯。 过程与方法: 学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课文的主体部分,即“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由于云层、光彩的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学生一时难于分辨,所以这一部分也是难点。 【教学方法】 分析法、表格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先放一段音乐,请同学们描述一下画面:阴云密布,狂风大作,大雨点砸在盆上叮当响,人们四下奔跑的声音,鸡鸭乱叫声。) 从这段描述中,我们看到的是暴雨来临时的场面,由什么的变化引起了雨的到来?对,是云、风的到来引起的,所以说,云的变化就能暗示天气变化。(训练学生听、说的能力和想象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讲述云和天气关系的课文——《看云识天气》。(板书课题) 二、玩味文题 板书课题之后,问: 1.从题目上看,这是说明什么的文章? 明确:说明云和天气关系的文章。

2.从题目上看,你还能读出什么来? 明确:体裁,说明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三、解读课文 1.速读课文。 要求:思考——云和天气有怎样的关系? 明确:抓住关键句来回答,即第1段最后一句。 2.通读全文。 要求: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从而说明为什么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 3.精读课文。 (1)阅读第1段,回答下面各题。 ①这一段的结构是怎样的? 明确:总分总。 ②如何分层? 明确:第一句是第一层,最后一句是第三层,中间是第二层。 ③第1段中哪些内容照应“姿态万千”?哪些内容照应“变化无常”? 明确: “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这些内容与“姿态万千”相照应。 “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这些内容与“变化无常”相照应。 (2)阅读第二部分。 分组讨论制表,把同学们分成三个组。 第一组阅读第3段,讨论并制出晴天云彩简表。 第二组阅读第4、5段,讨论并制出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完整版)看云识天气_阅读及答案_说明文

看云识天气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6题。 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师,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瞬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本段文字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招牌”在文中的意思是:()。 3、文段中的“姿态万千”、“变化无常”词语分别是写云的_______、_______。 4、本段文字的结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中的最后一句引出了节选的全文的说明中心,联系全文,说说全文的说明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原文上用“\”给本段文字划分层次。 2、释加粗的词,并从原文找出与之相呼应的句子。 (1)姿态万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变化无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云识天气》教案分析

《看云识天气》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意义。 2、以列表分类的方式感知全文。 3、品味精彩语段,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 4、培养学生默读并抓关键句、关键词的能力,以及探究、合作的能力。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俗话说:“进门看脸色,出门看天色”,云就是天的“脸色”。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讲述云和天气关系的课文——《看云识天气》。 二、检查预习 1、梳理字词 (1)给上列下划线字注音 燚.(yì)鱼鳞.(lín)峰峦.(án)一霎.间(à) 预兆.(ào)轻盈.(yí)丝丝缕缕 ..(lǚ)绫.纱(lí) 似.的(ì)傍.晚(bà)匀称.(èn)朦胧 ..(méó) 崩塌 ..(bēā)弥.漫(mí)日晕.(yùn)进袭.(xí) 模糊 ..(mó)薄.云(bó)点缀.(ì) 2、说明文知识小解 (2)说明文的分类 ①以说明对象为标准可划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说明对象即文章要说明的某个事物,解释的某种现象,阐述的某种道理。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为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事理说明文与议论文的区别: A、议论文亦称说理文、论说文,就是讲道理、论是非。作者通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或反对什么。

B、说明文之事理说明文是阐明抽象事理的。这种说明文主要是说明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内在联系一类问题事物的起因。 ②以语言特色不同为标准可划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生动性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3)说明的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也可以综合运用。 其中逻辑顺序又有四种方式,分别是:并列式;递进式;连贯式和总分式,常用的是总分式和递进式,总分式又有三种:总分、分总、总分总。 (4)说明方法常见的有十种:举例子、打比方(比喻)、作比较(对比)、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引用、作诠释、摹状貌。 几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打比方: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 作比较:突出事物的提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分类别:使文章的说明条理清晰 画图表:使内容清晰明了,一目了然 引用:形象地说明光彩和天气的关系,活跃气氛,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作诠释:科学解说事物的特点 (5)总结 定义:说明对象: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分类 语言特色:平时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 时间顺序 顺序空间顺序:空间位置和方向,内外前后左右中 并列式 说明文逻辑顺序递进式 连贯式总分 总分式分总 总分总 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 方法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 引用、作诠释、摹状貌 三、整体感知 1、从题目上看,你读出了什么? 明确:题目是由两个动宾词语组成,“看”是“观察”的意思,“识”是“推测”“辨别”的意思,即告诉我们通过观察云的,可以推测出天气的变化。同时

看云识天气教案

看云识天气教案 一、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了解怎样看云识天气:学习课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介绍科学知识的特点,摘抄文中的佳词妙句,积累丰富的词汇;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体会说明文条理分明说明事物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留心自然现象的兴趣和习惯。 二、课文解读: 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介绍的是云和天气的关系,涉及的云的种类繁多,相应的天气现象也多样,但仍能让读者一读就懂,其原因有:一、安排了合理的说明顺序,采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文章开门见山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关系,指出看云可以识天气,接着依次介绍了云的形态、变化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即说明了怎样看云识天气,结尾点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体现了总——分——总的结构。二、充分体现了科学小品平实准确的介绍而又不乏生动形象的描绘的特点,把抽象的事理力求形象化,如把云和天气的关系写成“云是天气的招牌”,“招牌”这个比喻既生动形象又通俗易懂;又如,运用大量形象的比喻把千姿百态、变幻莫测的云的形态生动描绘出来,既突出了云的特点又给人以美的享受。另外,多方引用谚语,突出了云的光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使人兴味倍增。由此可见,本文是篇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普佳作。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解题释疑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从中也可看出作者对这一现象细致入微的观察。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留心观察自然界,以便掌握日月星辰等自然物来了解天气的变化,并总结出许多相关的谚语、诗词等,而在各种观物识天气中,最重要的方法莫过于看云识天气。俗话说:“进门看脸色,出门看天色”,云就是天的“脸色”,通过“云”的变化,可以“识”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 那么,为什么看云可识天气?怎样看云识天气?《看云识天气》这篇科学小品将教你几招。 解题:标题中“看”可以理解为“观察”的意思,“识”可理解为“识别、推测”的意思。文章标题即点明了要介绍的事理。 投影出学习目标: 1、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的思路(认知方面)。 2、体会比喻的妙处,摘抄、背诵文中的佳词妙句、语段,积累丰富的词汇(技能方面)。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留心自然现象的兴趣和习惯(情感方面)。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1、为什么看云可以识天气?怎样看云识天气? 2、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说明的?(提示:学会抓住重要句、段,理清文章思路。)

看云识天气_说明方法

《看云识天气》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最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 分类别 分类别:根据事物属性的异同,把事物按一定标准(),再逐一说明。 将……(对象)分成哪几类,具体解说了……(对象的特征),从而达到条理清楚,准确说明的作用。例如:第二段把云的形态分为薄云和低而厚密的云。 作用:分门别类的介绍云的形态与天气的关系,条理清晰。 打比方 打比方:就是()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 把……比作……,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对象的特征)。 例如:将积云比作棉花团,生动形象地体现了积云白、软、蓬松······的特点。 列数字 列数字:用数字说明事物特征。() 用精确的数字说明了……(对象),突出了……(对象的特征),使读者一目了然,起到了()的作用。大量的概数、约数,也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 例如:第三段:“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 作用: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作比较: 作比较:将两个有着联系的事物加以比较的方法。有对比()与类比()两种。 通过比较,形象地说明了……(对象的特征),易于读者的理解。 例如:第六段,先写晕,下面写华的时候写“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并且晕是里红外紫,华是里紫外红。这里晕和华的描写运用的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作用:通过比较显示异同,突出特性,增强效果。 作引用: 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例如:引用谚语。“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东虹轰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作用:更有说服力的说明了晕与天气的关系,增添文章文采,体现说明文准确性。 下定义: 下定义: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或事理下定义。这是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 用科学的语言给……(对象)下定义,揭示了……(对象)的本质特征,从而使读者对……(对象)有明确的认识。

《看云识天气》知识讲解

《看云识天气》知识讲解 责编:王军霞 积累运用 作者与背景 朱泳燚,1940年春生于上海,1960年夏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现任江苏省常熟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和语言研究。 1962—1965年间,作者参加农业中学语文课本编写工作,还负责编写了十几篇语言短文和说明文课文,本文即是作者根据有关资料编写的。 知识积累 1.峰峦.(luán):山峰和山峦。峦,小而尖的山,或连绵的山。 2.一霎.(shà)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3.预兆.(zhào):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4.轻盈.(yíng):这里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5.弥.(mí)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6.天幕:笼罩大地的天空。 7.进袭:侵袭过来。 8.丝丝缕缕 ..(lǚ):形容一条条连续不断。 9.谚.(yàn)语: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是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某种经验和道理。 10.推测:指根据已知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11.猜测:指根据不明显的线索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12.崩塌 ..(bēng tā):崩裂而倒塌。 13.姿态万千: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 14.变化无常:形容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则,使人无法捉摸。 15.朱泳燚.(yì) 16.鳞.(lín)波 17.绸.(chóu)幕 18.冰雹.(báo) 19.棉絮.(xù) 20.肆虐.(nüè) 21.点缀.(zhuì) 22.绫.(líng)纱 23.匀称.(chèn) 24.月晕.(yùn) 25.倾.(qīng)盆 26.顷.(qǐng)刻 考题例析 1.(2015?浙江丽水中考)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时间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在zhǎng ⑴了又枯的河流中,在候鸟的一次次迁徙中,在小孩子xīxì⑵的笑声中。我们和时间是一对相依相偎的伴侣,一起走到dìlǎotiānhuāng _____________⑶。 2.(2015?湖南株洲中考)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下面文段的横线处,恰当的一组是() 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森林里各种鸟类,鸣声不断。 ①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A.②③①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汉字字音,平时应多积累牢记,结合词语掌握,特别注意多音字、形似

看云识天气教案

《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明确说明顺序。 3、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特别是打比方和分类别。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教学重难点: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 二、学习说明文文体知识 一、定义: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向人们介绍事物或事理的文章。 二、说明文的特点: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 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识喻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三、说明文的分类 1、以说明对象为标准可划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2、以表达方式为标准可划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四、说明的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可以综合运用。 五、说明的方法常见的有: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拟人化、作比较、下定义、分 类别、列图表、引资料(作引用)、作诠释、摹状貌等。 三、检查预习 1.给斜体字注音: 峰峦()一霎()间点缀() 绫()纱弥()漫月晕() 晕()头转向崩塌() 2.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山峰和山峦。() ②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③事情显露出来的迹象。() ④形容动作、体态轻巧优美。() ⑤(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⑥崩裂而倒塌。() 四、听录音,思考下面问题

公开课《看云识天气》教案

公开课《看云识天气》教案 【教学目标】 《看云识天气》教案 1.解说明文的相关知识,重点体会打比方、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和作用。 2.养学生默读并抓关键句、关键词的能力,以及探究、合作的能力。 3.发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体会打比方、分类别的说明方法的作用。难点: 1.会快速度默读课文,通过抓关键词、关键句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喻、拟人、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方法的运用及作用,修辞手法与说明方法的区别。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设】自主搜集有关云和天气变化的资料。 一、导入: 天气状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同学们平时是怎么预知天气情况的?很多同学都是依据天气预报了解未来天气状况的。国家气象局发布的天气预报是根据风云二号卫星传回来的云图做出的判断。其实,根据云的状况判断天气我国民间也早已总结了许多谚语,如:“天上钩钩

云,地上雨淋淋。”俗话说:“进门看脸色,出门看天色”,云就是天的“脸色”。那么,如何看云识天气呢?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讲述云和天气关系的课文——《看云识天气》。 二、检查预习:1.下列加点字注音 峰峦(luán)预兆(zhào)轻盈(yíng)崩塌(bēngtā)弥漫(mí)一霎间(shà) 2.明文知识 (1)定义: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向人们介绍事物或事理的文章。(2)分类: ①以说明对象为标准可划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②以表达方式为标准可划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3)说明的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可以综合运用。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说明文的一些基础知识,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说明文如何分类?生:?? 师: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呢? 生: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引用、作诠释、摹状貌。 二、阅读第3段,讨论并制出晴天云彩简表;阅读第4、5段,讨论并制出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阅读第6段,讨论并制出云的光彩简

看云识天气(教案)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江西省铜鼓二中樊雄文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识记文中生字、新词及谚语,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重点一) 2、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作者运用的打比方、分类别的说明方法。(重点二、难点) 3、了解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和知识,培养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10月30日) ▲课时目标: 1、练习快速阅读课文; 2、概括内容要点; 3、理清作者思路。(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呈现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第一、三、四句,结合生活经验猜第二句的内容: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猜出“雨”后,补上诗句“白雨跳珠乱入船”。思考:你是怎样猜出雨的?(黑云会带来雨)。那么白云呢?人们在观察总结的基础上发现了云和天气是有关系的。今天我们就来读一篇科普说明文——《看云识天气》。

二、整体感知: 采用竞赛形式快速阅读全文。 1、默读要求:默读时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视,抓住主 要信息,有一定速度。(≥500字/分钟,字词积累暂时不管,放在 下节语文课完成)。 2、默读测速:本文共1461字,老师在第2、 3、4分钟时各报一次时, 读完全文记下自己的阅读时间,并计算默读速度。(默读速度=全文 字数/默读时间)。 3、默读效果检测: ①看云识天气的基本经验是什么?(5分) 明确: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②云的光彩有哪几种?(3分) 明确:云的光彩有四种:晕、华、虹、霞。 ③判断正误:《看云识天气》一文具体而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一些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和知识。看云识天气是一种科学预报天气的方法,它可以让我们准确地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2分) 注:取阅读速度最快的5人,再从中找出答得最好的人,掌声鼓励。 三、理清思路: 1、找出具体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的段落(全文重点),写出根据云推测的天气,格式如下: 云的名称→何种天气(文中关键词) 示例:卷云→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①学生细读3—6段,写出看云所识的天气。 ②交流展示:在交流中展示各种云的图片: 云的名称→何种天气 卷积云→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积云→灿烂的阳光 高积云→晴天 卷层云→转阴 高层云→几个钟头内将下雨或雪 雨层云→连绵的雨雪来临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速读课,能概述课内容。 2 掌握并学习研读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 3 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表述工具。 4 培养学生观察热爱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说明事物要拉住特征,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的应用。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学生做预习,搜集有关天气的谚语,注意观察天空中的云,耳稃同时要蓄积课中的佳词妙句,为课堂交流做准备工作。 教学内容说明: 这是篇科普。作本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和现阶段介绍了云两个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有所不同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本思路清晰,紧扣题目作出说明,不但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还进步说明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十分密切,由说云是天气变化的“招牌”,再说怎样看云识天气。云的种类很多,但章从现象人手,进而触及到事物的本质。如:云的技术形态和光彩是现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是其本质。说明层次清晰,将“看云识天气”事理说清楚,最后说明看云识天气大雾的目的。 教学时间: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请全校师生看大屏幕,观察各种和云的形态,从而导入课。 二学生自读,整体感知 1 检查预习中的单字。 2 请学生自读课或齐读课,教师正音正字。 3 请仔细看问题,私下里再读课并自动分本人组讨论。 a.全主要就说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b.章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可分为几部分? 学生讨论后可以明确:全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大雾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卵蛤属是先总说 云的作用,再说明开放平台和天气的关系(这其中有两本人七层:云的形态变化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最后是总说,点出看云识天气的目的。 三合作探究 1 教师导学:科普说明的学习,可以遵循规律,即:抓特征理顺序用方法语言准。从以上四个方面去研读篇章,会更加清晰。 2 自主探究:出示表格图,让学生分本人组讨论填表,准确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特征和它们分别坦承的天气情况。 可让学生参照课后练习自行设计表格,在课中划出相关示例。并在阅读中思考: a.总计有几种类型的云?

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篇一:看云识天气优秀教案】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文中生字词,理解文章大意,能够概括课文内容要点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文中云及云的光彩的特点及其所预示的天气,品味文 中优美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养成观察自然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教学重点:把握文章内容,品味优美的比喻句 教学难点:品味优美的句子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图片导入,出示几种自然现象,让学生根据图片中的自然现象来推断天气体会到古人识天气的方法,即观察自然现象。由此导入本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总写云和天气的句子, 2、在文中划出作者所提到的云和云的光彩现象,思考不同的云会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要求:要运用到我们文中所学到的各种修辞手法来进行解说(学生展示)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基本上已完全掌握了看云识天气,当你抬头仰望天空中的云来判断天气时,都不要忘了生活中的经验但是,完全凭经验凭看云就能准确的反映天气情况吗?很显然不是,我们文中最后一段也告知我们还需要借助必要的科学手段。我们生活的道路也是如此,都是一边观察,一边学习,一边积累,同学 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也应不断的观察,不断学习,不停积累,从而不断进步。 七、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自然,留心自然界的小现象,写一则观察日记(如蜜 蜂采蜜,鸟儿捕食……) 八、板书设计 看云识天气 【篇二:《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 (二)能力目标: 1.学习并启发学生运用条分缕析的方法去观察研究事物。

17 看云识天气

十七、《看云识天气》 教学内容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作者在说明的过程中,选取了恰当的说明角度和说明顺序,因此显得层次清晰,条理分明。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理解、积累“预兆、……变化无常”等词语和有关谚语。 ②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③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得到识别天气阴晴雨雪的知识。 ④理清文章的思路和“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形式。 ⑤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理,解释天象。 ⑥积累文中比喻,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体味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⑦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特别是打比方和分类别。 过程与方法: ①.朗读法。本文虽是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描摹细致、用语准确,反复诵读中体会生动说明的好处。 ②.观察与联想。本文语言生动,表述形式多种多样,作者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细致的描绘勾画出了千姿百态的云。 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观察和总结,激发丰富的联想,鼓励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 ③.图表概括法。课文主体部分重点介绍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涉及的云层、光彩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可引导学生通过列图表,使之结构层次清楚,内容明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写作思路,分析本文写作层次清晰的特点。 理解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 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教学设想: 文章第二部分(2—6段),一层层具体说明云的形态、光彩变化同天气变化的关系,应为教学的重点。可以通过列表,有条件的可以通过放映有关云的彩色幻灯片,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观看每日的天气预报,积累与天气预报相关的词句与词汇,同时要积累课文中的佳词妙句,为课堂交流做好充分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及胶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分析、理解选取说明角度安排说明顺序的写法,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 一、导语设计: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阴晴风雨的变幻真的是无常难测吗?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又是靠什么识别天气变化的呢?(学生回答:看云),的确,云就像天气的“招牌”,“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这些谚语,就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看云识天气的经验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科普文《看云识天气》,它将告诉我们如何解读这大自然的文字,天气的“招牌”——飘浮的云彩。(板书文题) 二、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解决问题: 1.听读课文,要求学生标注各自然段的序号,划出疑难字词,并结合注释和字词典疏解。

看云识天气知识点

看云识天气学案 品读全文,体会课文层次清晰的特点。 见解析146页。 分析第二部分。 ①这一部分可以分为几层? 明确:两个层次:第一层(3—5自然段),云的形态与天气的关系。 第二层(6自然段),光彩现象与天气的关系。思考: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切合文题揭示云和天气关系的语词是什么?它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招牌”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喻指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准确而形象地说明看云和识天气的关系。 ①思考:课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云的“姿态万千”?哪些句子又说明了云的“变化无常”?明确:八个比喻,分别说明云的形态之多,紧扣了“万千”、“有时……有时……刚才…… 一霎时”,紧扣了“变化无常”。 相对课文主体部分对云和天气关系的具体细致的介绍,第1段的概述在语言运用上的显著特点是形象生动的比喻的运用,试具体分析其作用。第1段用一连串的比喻把云的万千姿态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充分激发了读者的想像,作者首先说明云的“姿态万千”:有的“像羽毛”,说明它轻飘,有的“像鱼鳞”,说明它排列整齐;有的“像羊群”,状其形态,有的“像一张大棉絮”,状其质感;“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状其势。这一系列恰当的比喻,鲜明而具体,形象而生动,给人深刻的印象。最后一句是全段的中心句,“招牌”一词比喻贴切,耐人寻味。总之,比喻的运用不仅使要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而且使整篇文章富有文采,能激发人们阅读的兴趣。 本段的最后一句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明确:以“招牌”作比,说明了云是天气的标志,可以看云识天气,引出全文的中心 有关云和天气的关系,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说明的,找出标出说明角度变化的语句。 第6段的中心句“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标示说明角度的变化。 文章从云的形态、云的光彩两个方面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 文中第2段看云识天气的经验一句是揭示云的形态和天气关系,作者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词,说明了什么?后面的三个语段与它有什么关系?这两个词用在句中具有限制作用,表明一般情形是这样,排除了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2段是后面三段的“纲”。第3段对应第2段中的“薄云”“晴朗”,薄云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第4、5段对应第2段中的“厚密”“阴雨风雪”,云层分为“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 文中第2段在文中的作用:承上启下。第1节讲了的变化和天气的关系。第2分2个方面说明的形态变化对天气的影响,这是承上。同时第2又是后面3节的纲。第3对应第2中的薄,晴朗第4对第2中的厚。。阴。。。这是启下。 三、具体研讨第3~6段 思考:(1)语段中清晰的思路是通过分类别的方法表现出来的,请以简表的形式列出晴天云的形态变化、特征以及预示的天气变化等情形对比。 (2)第3段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那么现象是什么?本质又是什么?(3)第3段文字的语言,既有平实说明,又有生动说明,各举出一个例子。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分类说明法是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一类一类加以说明的方法。这种分类说明不仅能够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说得更明白,而且会使说明的条理更清楚。本段把薄云分为四种,一一介绍,有条不紊。它们既有自己的特点又有共同点。列表如下: 晴天云简表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方案A] ○教学目标 ①速读课文,能概述课文内容。 ②掌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 ③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 ④培养学生观察热爱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的应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预习,搜集有关天气的谚语,注意观察天空中的云,同时要积累课文中的佳词妙句,为课堂交流做好充分准备。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本文思路清晰,紧扣题目进行说明,不但说明看云可

以识天气,还进一步说明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十分密切,由说云是天气变化的“招牌”,再说怎样看云识天气。云的种类很多,但文章从现象人手,进而触及到事物的本质。如:云的形态和光彩是现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是本质。说明层次清晰,将“看云识天气”事理说清楚,最后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 ○教学设计 精心导入 ①可用大屏幕多媒体展示空中的云的各种景象,引出课题。 ②也可通过谚语或诗歌来引出课题。 ③还可以请学生从课前准备中谈谈自己的积累和观察。例如: a.你观察了天空中的云吗?有怎样的感受?用简短的话说明。 b.你在预习中搜集积累了哪些有关云和天气的成语、俗语、谚语?请同学们相互交流下,好吗? 以上各种导人,只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都可达到导人课题的目的。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课题:看云识天气

感知内容 ①检查预习中的字词。 ②请学生自读课文或齐读课文,教师正音正字。 ③请仔细看问题,再读课文并小组讨论。 问题组:a.全文主要说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b.文章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可分为几部分? 学生讨论后可以明确:全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基本思路是先总说云的作用,再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这其中有两小层:云的形态变化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最后是总说,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 研读赏析 ①教师导学:科普说明文的学习,可以遵循规律,即:抓特征、理顺序、用方法、语言准。从以上四个方面去研读一篇文章,会更加清晰。 ②自主探究:出示表格图,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填表,准确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表示的天气情况。 可让学生自行设计表格,在阅读中思考:a.共有几种类型的云?b.表格如何设计得简洁明了?巳也可以每个小组设计一种。设计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也可通过实物投影仪在班上讲述自己的设计和理解,教师进行总结,通过设计

看云识天气试题(答案)

《看云识天气》复习提纲 一、基础知识 1、简答题: ①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②本文的结构特点是 ③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④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⑤本文的中心句是 ⑥第1自然段的中心句是 ⑥第6自然段的中心句是 ⑦看云识天气的基本经验是 2、作者在描写各种云彩时,语言生动形象,请从修辞和说明方法角度分别赏析。 ①修辞角度: 例句: 赏析: ②说明方法角度: 例句: 赏析: 3、本文语言,既有生动的说明,又有平实的说明,请赏析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8、说明加点的词的表达作用。 (1)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 ..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 (2)“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一句中“一般”能否去掉?为什么? (3)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往往”常常“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4)赏析“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 (5)赏析“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6)“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一句“有时”能不能去掉?“或者”能否换成“和”?请说明理由。

二、语段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师,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瞬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本段文字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这句话运用了说明方法,说明了()。“招牌”在文中的意思是:()。 3.文段中的“姿态万千”、“变化无常”词语分别是写云的____ ___、____ ___。 4.本段文字的结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中的最后一句引出了节选的全文的说明中心,联系全文,说说全文的说明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6.“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这句话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并说说它的作用。 (二)阅读下边的语段,回答问题。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①)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了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②)的,外层是(③)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出现在卷层云上,当卷层云后面有一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时,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出现朝霞,表明(④);出现晚霞,表示(⑤)。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1、第二段中①处应填的词语是()A、断定B、推定C、推测D、猜想 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3、文段的第一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句中的“还”一词怎样理解? 4、文段②处应填的颜色是,③处应填的颜色是。 5、结合文中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出现日晕或月晕就意味着有风雨? 6、第二段④处填天气状况是,⑤处填天气状况是。 7、本段中引用的谚语较多,也构成了写作上的鲜明特色,试分析其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