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三、四单元测试

伊川实验高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周练

政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1.汉代董仲舒把道学、法学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新的儒学体系;魏晋南北朝时,儒学又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北宋时,儒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可见

A.中华文化是由儒佛道等思想融合而成

B.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C.各种思想都能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

D.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精髓2.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咖啡、可可)之一。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__的特点()

A.博大精深

B.源远流长

C.民族性

D.区域性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以下古语蕴含的思想依次是()

①“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摘自张载《西铭》

②“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摘自《荀子》

③“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摘自《左传》

④“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董仲舒

A.民本、仁爱、诚信、正义B.仁爱、民本、诚信、正义

C.诚信、民本、正义、仁爱D.正义、仁爱、诚信、民本

4.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写山曰峻增嵯峨,状水曰汪洋澎湃,蔽芾葱茏,恍逢丰木,鳟鲂鳗鲤,如见多鱼。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由此可见,汉字()

①是人类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②能够对事物作出形象生动的概括和表现③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审美意蕴④确立了中国作为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地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只要我们有根,纵然没有一片叶子遮身,仍旧是一株顶天立地的树。就让我们调整那立姿,在风雪里站得更稳,坚忍地度过这凛冽寒冬。是的,只要我们有根,明春时,我们又会枝繁叶茂,宛如新生。”台湾诗人的这首《只要我们有根》体现了()

①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②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其基本特征

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6.2013年10月27日,河南省汴梁市17所中小学举行了“弘扬民族精神、创建和谐校园”知识竞赛。该活动诠释了团结进取、自强不息、勤奋上进的优秀品格,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我们之所以在中小学生中进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是因为()

①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②民族综合素质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④青年学生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汕头以其特有的地理环境,成为近代开埠较早的城市之一和改革开放设立的五个特区之一,经过150多年的积淀洗礼,孕育了今天的侨乡文化和特区文化。这说明侨乡文化和特区文化是()

①不同文化交融的结果②由地理环境决定的③中华文化的重要源泉④社会实践的产物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由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印象铁三角”组合最新导演创作的印象系列第六部作品《印象普陀》,在浙江普陀揭开全球首演的帷幕。印象系列的六部作品虽同冠“印象”之名,但每一部都风格迥异,凝聚着不同地域浓烈、深刻的文化特色和独树一帜的气质、风韵。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A.中华文化所特有的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B.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五彩缤纷、丰富多彩

C.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D.不同的区域、不同的自然环境,有不同的文化特征

9.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远源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①由甲骨文演变而的汉字是世界上生命最长的文字

②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发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④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整体性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先生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现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誓言。下列选项中与这一誓言所体现的精神实质相一致的是()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④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揭阳文化包括精美细腻的潮汕文化和乐天豪放的揭西客家文化。但同为潮汕方言,榕城、揭东、普宁和惠来等都存在差异,榕城人可能听不大懂惠来人在说什么。这说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②文化具有区域性

③揭阳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④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2.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二十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的身影在哪里?不能说这一百多年中国没有文化创造和积累,但与古代中国的灿烂文化相比,与同时期世界文化的蔚为大观相比,我们的分量确实还不够厚重。实现中华文化复兴梦,我们应该()

①在实践基础上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②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

③恢复民族自信,全面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

④做出正确选择,自觉成为文化传承者和开拓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2012年8月13日,香港、台湾和中国大陆的保钓人士从各自出发地分头出发,在公海会合后,向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岛挺进,以宣誓中国对于这一领土及其周边海域的主权。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材料主要说明()

A.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B.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C.爱国应主要体现在精神方面D.爱国应主要体现在物质方面

14.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下列诗句没有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的是

①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先锋②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

③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做主人翁④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5.贴窗花,写春联,辞旧迎新;年夜饭,压岁钱,阖家团圆;发微信,拜大年,走亲访友; 花各异,韵相同,岁岁年年。中国式过年魅力无穷,在于它()

A.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

B.引领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

C.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D.展现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16.在每年的“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全国各地都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是

A.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B.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C.民族精神集中表现为艰苦奋斗精神D.民族精神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17.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09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任务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③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④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拨的顽强斗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9.“爱拼才会赢”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闽南语歌曲,融合了两岸共有的生活情趣和地方文化,能让人深刻感受到它的乡土气息和蕴含的理想、意志和力量。这反映了()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力量②各地区的文化在交流中渐趋融合并保持一致

③不同民族的文化有着各自的特色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

20.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下列历史典故与民族精神内涵对应正确的是①文成公主赴西藏和亲——勤劳勇敢②大禹化干戈为玉帛——团结统一

③土尔扈特部东归——爱好和平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自强不息

⑤台湾人民抗击荷兰殖民者——爱国主义

A.①③ B.②④ C.④⑤ D.③⑤

21.国家广电总局研究决定:鉴于某教育电视台录制竞猜节目时,违反国家有关宣传管理规定,致使恶言丑行在网上传播,放大了丑恶现象,违背了媒体职业道德,败坏了媒体形象,社会影响极为恶劣,给予该教育电视台停播整顿的处理。这给我们的启示是()①文化市场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②在文化生活中,我们要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③发展文化产业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④人们对文化的消费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2.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作为公民,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

①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③选择有个性又新潮的文化④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23.2014年随着“书香扬州”建设行动方案出台,扬州掀起全民阅读的高潮。倡导全民阅读是()

①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③大力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④提升公民科学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24.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主要形式的“百姓故事大家讲”活动,通过讲故事,寓教于乐,传播社会道德正能量,改变了过去的理论教形式,得到群众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这一文化创新活动表明()

①弘扬主旋律是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②文化建设应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

③文化建设应倡导风格和形式的多样化④文化建设要坚持保障人们基本文化权益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5.在第二届名优电视栏目推选表彰暨第二届电视节目创新论坛会议上,山东卫视的《歌声传奇》、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等电视栏目获奖。这些栏目注重大众参与性、娱乐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等,影响力大,收视率高。可见()

A.应扶持高雅文化艺术,适当限制通俗文化艺术

B.建设文化强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C.文化市场需要加强管理和引导D.建设文化强国,就是发展先进文化26.《致青春》编剧李樯认为《致青春》6天破3亿的票房和口碑摆在那里,数字不会骗人,市场不开玩笑,它火爆的原因之一便是,“它触发了话题,引起了众议”。这启示我们()

A.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特点

B.文化建设要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的基本需求

C.能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文化

D.发展文化产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27.1858年6月,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收到青年科学家华莱士关于物种进化的论文,论文观点与达尔文二十多年的研究不谋而合,但当时达尔文还没有公开自己的研究成果。经过一番思想斗争,谦恭和不图私利使达尔文最终战胜了自我,他建议编辑部公开发表

华莱士的论文,而华莱士则提议将这一理论称为“达尔文进化论”。这段佳话说明()A.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能够统一B.科学文化修养越高则思想道德修养越高C.思想道德修养是科学文化修养的基础D.思想道德修养是科学文化修养的表现28.明代思想家薛瑄曾将廉者分为三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为上;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次之;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再次之。“不妄、不苟、不敢”这一理念给我们的启示是()①应树立廉洁文化的自觉性②应以传统廉政思想为修廉的根本

③要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④要坚守传统的名节观和价值取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2013年3月,新版《笑傲江湖》播出以来火爆荧屏,因其与金庸原著相差太远导致网友吐槽不断。有网友惊呼:现在的武侠剧除了剧中的人物名字还和原著一样之外,根本看不出原著的痕迹。显而易见,如今名著经典重拍只剩下一个被借来赚钱的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我国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 B.科技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C.人们的文化需求呈现多样性 D.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30.网海深几许,雷语无重数。网络不仅造就了“羡慕嫉妒恨”、“神马都是浮云”这样别具特色的网络热语,也使现实生活中的我们遭遇尴尬和道德冲突。为此,我们应当①在文化建设中坚持指导思想的多元化②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鉴别能力

③在现代化建设中,坚持以思想道德建设为中心④将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作为人生追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1.捷克教育家扬·阿姆斯·夸美纽斯说:“凡是在知识上有进步而在道德上没有进步的人,那便不是进步而是退步。”这说明()

A.科学文化比道德更重要B.加强科学文化与道德修养是无止境的C.科学文化与道德两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D.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道德修养32.近年来,我国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树立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道德楷模,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我国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是因为它()

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②能提供精神动力和正确价值观,决定社会发展进程和方向③体现了先进文化性质和前进方向,有利于培育“四有”新人④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3.近年来,央视相继推出“最美教师”、“最美孝心”等“最美”系列节目,强调社会教育和价值塑造,挖掘社会真善美,弘扬善良、勇敢、仁爱、乐观、奉献等精神,获得公众好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最美”系列节目受到公众好评,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②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削弱大众文化影响力

③主流媒体传递正能量,对良莠不齐的文化市场起正确引导作用

④主流媒体能满足人民大众真正的文化需求,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4.近期在多地开展的“我是公民”主题活动引起了广泛反响。开展这项活动旨在唤醒每个人的公民意识,“践行责任,拷问良知”。“我是公民”这项活动

A.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B.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C.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D.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