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集团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一、中国乳业

乳业是一条包括奶牛饲养及原料奶生产、销售和加工成乳制品再供消费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条。人们通常习惯把奶牛饲养及原料奶生产称为奶业,把原料奶销售称为中间环节,把后者称为乳品加工业。

中国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目前年人均奶类消费量仅为7.2公斤,不到全球年人均奶类消费量100公斤的8%。据悉,国家有关部门提出,2005年全国人均奶类占有量达到10公斤,2010年人均饮奶量则要提高到16公斤。另外,随着学生饮用奶计划在全国的实施,我国奶制品的消费空间将非常巨大,如果我国2亿学生中有20%的学生每天喝奶,这个消费量是不可想象的。农村消费市场也不可轻视,统计资料显示,近几年奶粉消费量有所增长,以前出现的奶粉积压现象基本缓解,主要是农村的消费量增大。这也充分说明,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对牛奶的需求量将持续增加,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2日,广州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率先在从化试点,从化40所乡村中小学22067名学生将可在课间吃上免费的牛奶和糕点。以每生每天3元补助标准计算,两级财政投入了1600多万,以改善农村学生的营养。

【本地奶全线上涨学生奶也扛不住了】1.7元/支的平价学生奶或将成为历史。广州市物价局昨天发布通知称,从本月起取消学生奶政府指导价管理,由相关生产企业自行制定销售价格。据悉,部分生产企业已经酝酿涨价。而从1日起,风行、香满楼和燕塘等奶企全线涨价,很多涨幅超过一成。

乳品加工现状

据统计,2001年全国有乳制品加工企业434个(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统计数),其中国有企业162个,集体企业44个,外资投资企业51个,乳制品产量74.3万t。在产品结构上,奶粉已经不再是主产品。2006年全国乳制品产量2800万t,奶粉还占有较大比例。奶粉中,全脂奶粉占23.5%,加糖奶粉占22.3%,婴儿配方奶粉占28%,其他奶粉占26.2% 。2006年液态奶产量1400多万t,在产品结构上,液态奶生产以消毒奶为主,约占43%,灭菌奶占35.4%,酸奶约占14.3%,其他奶占7%。最近几年中国乳制品消费快速增长,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液态奶的消费增长达20%-30%。

中国与世界乳业的差距

1.奶牛品种质量不高,原料奶生产水平低。

2.生产方式和饲养管理水平低。

3.科技水平落后。

4.乳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产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5.中国乳制品的产品结构单调。

6.乳制品消费观念与国外有着明显的差距。

7.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化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近年来国内外乳业的出问题事件

2013奶粉事件列表包含:雅培奶粉、多美滋奶粉、美赞臣奶粉、雀巢奶粉、圣元奶粉、

完达山奶粉、伊利奶粉、明一奶粉、雅士利奶粉事件等。

大头娃娃事件

在安徽阜阳的农村,从2004年开始,有100多名婴儿陆续患上了一种怪病。本来健康出生的孩子,在喂养期间,开始变得四肢短小,身体瘦弱,尤其是婴儿的脑袋显得偏大,嘴小,浮肿,低烧。当地人称这些孩子为大头娃娃。鲜花般娇嫩的幼小生命,刚来到世间几个月就枯萎、凋谢,而令人意外的是,导致这些婴儿身患重病甚至夺去他们生命的竟然是他们每天都必须食用的食品——奶粉。一度泛滥安徽阜阳农村市场、由全国各地无良商人制造的“无营养”劣质婴儿奶粉,已经残害婴儿六七十名,至少有8名婴儿因为这种怪病而夭折,给这里还相当贫困的一个个农民家庭以无情的打击。

十年后,安徽阜阳,曾经的大头娃娃,现在10岁的宋悦悦摊开双手,只有8根手指可以伸展,两根食指却弯向手心。另一个受害家庭,失去女儿的张林伟虽诉讼维权获赔,却迟迟拿不到执行款。

2004年爆发的“阜阳劣质奶粉事件”震惊中国,各地都出现因毒奶粉造成的“大头娃娃”。事后安徽省阜阳市公布45种不合格奶粉名单,三鹿榜上有名,排在第32位。事后,三鹿集团立即展开危机公关,向阜阳市捐助了价值35万元的奶粉。后来有报道称,被投诉的有质量问题的三鹿婴儿奶粉后经阜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三鹿集团共同确认为假冒产品,并结案。阜阳市有关部门后来就此事向三鹿公开致歉。

“大头娃娃”事件中,三鹿集团成功实现危机公关,扭转了不利局面。现在在网上能查到的阜阳事件45种不合格奶粉名单。其中第32个已被删除。

新西兰奶粉现肉毒杆菌

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集团2013年8月2日宣布,旗下部分婴儿奶粉和运动饮料等产品可能“受到污染”,含有肉毒杆菌。恒天然新西兰奶制品公司执行董事加里·罗马诺介绍说,检测显示,新西兰本地一家工厂2012年5月生产的3批浓缩乳清蛋白含有肉毒杆菌,“受污”产品总量38吨。

肉毒杆菌食物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恶心、呕吐及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眼肌、咽肌瘫痪,中毒者如抢救不及时,致死率较高。

按恒天然的说法,早在今年3月,企业便发现潜在质量问题,只是,当时测出的菌种属于无害,直至7月31日,检测中发现可能有肉毒杆菌。

恒天然说,已于2日告知8家客户这次质量问题。但拒绝提供8家企业和相关产品名称,拒绝说明“受污”产品销往哪些国家和地区。

恒天然被视作全球第四大乳制品企业,占新西兰国内大约九成市场份额,年收益大约160亿美元。这是这家企业今年第二起产品“受污”事件。1月,恒天然生产的奶粉中被检测出含有微量双氰氨。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2日与新西兰驻华使馆取得联系,要求新方立即采取措施,防止问题产品影响中国消费者健康。同时,要求进口商立即召回可能受污染产品,要求各地加强新西兰乳制品的检验监管。

三、三鹿集团简介

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鹿集团)是国内最大的奶粉生产企业,在乳制品加工企业中位居全国第三名。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河北省、石家庄

市重点支持的企业,三鹿集团先后荣获全国轻工业十佳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科技创新型星火龙头企业、中国食品工业优秀企业、中国优秀诚信企业等省以上荣誉称号两百余项。其主导产品三鹿配方奶粉被国家技术监督局列为全国首批重点保护的13个品牌之一,产销量已连续15年实现全国第一,酸牛奶进人全国第二名,液体奶进人全国前三名,年销售额达100亿元。

三鹿集团大事记

三鹿集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幸福乳业生产合作社。

1983年,在乳品行业率先研制、生产婴儿配方奶粉,“三鹿牌”母乳化奶粉获“全国轻工业优秀新产品奖”。

1993年开始,在乳品行业率先实施品牌运营及集团化战略运作,借助低成本扩张,以资本运营为突破口,先后与北京、河北、天津、河南、甘肃、广东、江苏、山东、安徽等省市的多家企业进行控股、合资、合作。

1996年,由石家庄乳业公司作为大股东发起成立三鹿集团,田文华担任三鹿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和党委书记,先后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工作者、首届中国创业企业家、全国优秀女企业家等多项荣誉称号。

2002年,三鹿奶粉、液态奶被确定为国家免检产品,并双双荣获“中国名牌产品”荣誉称号,“三鹿”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05年,“三鹿”品牌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为中国500个价值品牌之一。

2006年,三鹿集团引入贵为全球最大乳品原料出口商的实力股东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国际知名杂志《福布斯》评选的“中国顶尖企业百强”中位居乳品行业第一位,经“中国品牌500强”组委会评定的三鹿品牌价值高达149.07亿元。

2007年,三鹿集团被河北省工商业联合会和河北省企业家协会等组织评为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三鹿”被商务部评为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其“新一代婴幼儿配方奶粉研究及其配套技术的创新与集成项目”获得由国务院颁发的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鹿集团也是国内唯一登上国家最高科技领奖台的乳品企业。

四、“三鹿毒奶粉事件”始末

三聚氰胺是一种低毒的化工原料,常被不法商人用作食品添加剂,以提升食品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对于人体而言,长期摄入高含量的三聚氰胺食品,将显著增加罹患结石症的可能性,尤其是对于婴幼儿危害更为严重。三聚氰胺是塑料制品生产的添加剂,正常情况下可能会从食品包装材料游离进入食品。

2008年3月,南京儿童医院把10例婴幼儿泌尿结石样本送至该市鼓楼医院泌尿外科专家孙西钊处进行检验,三鹿问题奶粉事件浮出水面。

2008年6月28日发现第一例“肾结石”婴幼儿病例。

2008年7月16日,甘肃省卫生厅接到甘肃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电话报告,称该院收治的婴儿患肾结石病例明显增多,经了解均曾食用三鹿牌配方奶粉。

2008年6、7月,有顾客投诉三鹿奶粉可能存在污染,但三鹿集团决策层担心顾客对三鹿及其产品失去信心,于是采取了铤而走险的办法,继续生产和销售问题奶粉长达2个月。

2008年7月24日,河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对三鹿集团所产的16批次婴幼儿系列奶粉进行检测,结果有15个批次检出三聚氰胺。

2008年8月13日,三鹿集团决定,库存产品三聚氰胺含量在每公斤10毫克以下的可

以销售,10毫克以上的暂时封存;调集三聚氰胺含量为每公斤20毫克左右的产品换回三聚氰胺含量更大的产品,并逐步将含三聚氰胺产品通过调换撤出市场。

2008年9月1日,卫生部公布由国务院批准的新“三定”方案,再次强调了食品安全监管和食品卫生许可监管的职责分工。

2008年9月9日,媒体首次报道“甘肃14名婴儿因食用三鹿奶粉同患肾结石”。当天下午,国家质检总局派出调查组赶赴三鹿集团。

2008年9月11日,上午,三鹿称奶粉仍旧合格;晚间,三鹿承认7000吨奶粉受到污染;。除甘肃省外,陕西、宁夏、湖南、湖北、山东、安徽、江西、江苏等地也有类似案例发生。当天,卫生部提醒停止使用该品种奶粉,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厂被贴上封条。

2008年9月12-18日,正式处理三鹿事件。三鹿原董事长田文华被拘,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和三名局长被免职。

2008年9月12日,联合调查组确认“受三聚氰胺污染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能够导致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同日,石家庄市政府宣布,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问题奶粉”,是不法分子在原奶收购过程中添加了三聚氰胺所致。

2008年9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并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卫生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医疗机构对患儿实行免费医疗。

2008年9月16日,三鹿集团党委书记田文华被免职。同时,石家庄市分管农业的副市长张发旺、市畜牧水产局局长孙任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张毅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李志国也被免职。

2008年9月17日,田文华被刑事拘留;石家庄市市长冀纯堂被免职。

2008年9月18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第109号总局令,决定自公布之日起,对《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9号)予以废止。至此,实施8年之久的国检免检制度彻底被废。

截至2008年9月21日上午8时,全国因食用含三聚氰胺的奶粉导致住院的婴幼儿1万余人,官方确认4例患儿死亡。

2008年9月22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李长江因“毒奶粉”事件引咎辞职。

2008年10月8日,卫生部等五部门公布了乳及乳制品当中三聚氰胺临时限量标准。其中1000克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允许存在1毫克三聚氰胺。

2008年10月9日,温家宝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2009年1月22日,三鹿案一审宣判,田文华被判无期徒刑。

2009年2月12日,法院正式宣布三鹿集团破产。

2009年3月4日,三元以61 650万元的价格将其收购。

五、三聚氰胺事件对我国乳业的影响

2008年9月,“三聚氰胺”事件的曝光,使我国的乳品业发展一下掉入了谷底。三鹿被三元收购,蒙牛、伊利、光明等企业损失惨重,中国乳业爆发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危机。乳品上市公司股价受其业绩的影响一路暴跌。其中蒙牛跌幅最大,为-54.55%。根据2009年年初发布的2008年度财务报告显示,国内四大乳品上市公司(伊利股份、光明乳业、三元股份、蒙牛乳业)除了三元股份略有盈利之外,其他3大乳业公司巨亏接近30亿元。可以看出,“三聚氰胺”事件对中国乳品上市公司股价的影响是很大的。

根据数据显示,在2009年第3季度的时候,乳品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已经恢复到未发生

“三聚氰胺”事件时的90%。今天以伊利、蒙牛、三元、光明等为代表的中国乳品上市公司,乳品的销量不断地增加,公司业绩也不断地提高,逐步消除了投资者对“三聚氰胺”事件的担忧,中国乳品上市公司一定会触底反弹的。

但是,三聚氰胺事件是中国制造的滑铁卢,我国奶粉销量下降九成以上,该事件祸殃池鱼,导致国际市场质疑所有中国产品质量,在经济紧缩期严重打击了我国出口企业。有市场人士认为,这场信用危机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才能修复。

验出三聚氰胺奶粉的企业名单如下:

湖南南山培益乳业

石家庄宝城乳业

唐山市龙源乳业

南山绿色食品开发分公司

唐山明乐乳业

张北县宏冠乳业

广东雅士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海河乳业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福州明一乳业

迁安三元食品有限公司

内蒙古蒙牛阿拉乳制品公司

六、警醒与启示

三鹿破产为我国上市公司敲响了警钟,使企业所有者、管理层清晰认识到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改进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三鹿集团公司治理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以田文华为代表的大股东形成严重的内部人控制,使公司各组织之间未能发挥应有的制衡作用。改进公司治理结构迫在眉睫。其一,完善相关法规,《公司法》应当创设一种崭新的机制确保公司治理各机构避免流于形式,强制上市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披露;其二,完善内部制衡机制,关键要做到重振股东大会、重新构建董事会、给予监事会实质监督权,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内部制衡机制。

(2).强化企业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三鹿集团管理层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未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预警机制。另外,企业应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控制企业的战略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

(3).加强企业信息传递与沟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使信息在各级之间的传递存在越来越多的问题。为了应对信息传递不畅,企业应改善信息系统,建立一个通畅的企业内部信息网络,使管理层能够快速、有效地管理企业。

(4).加大对企业的监督力度。主要从加大对企业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力度两方面入手。我国多数企业只注重监督制度的建立,不注重监督制度的执行,导致内部控制普遍薄弱。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监督内部控制的主要力量,要加强内部监督力度,可以从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入手,发挥内部审计实质监督作用,在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时,应该遵循独立性和权威性原则,使内部审计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本企业内部控制,并能使内部审计人员卓有成效地履行其职

责。

企业内部控制的经典案例概要

企业内部控制的经典案例 --巨人集团的兴衰 一、公司背景 巨人集团曾经是我国民营企业的佼佼者,一度在市场上叱咤风云,该企业以闪电般的速度崛起后,又以流星般的速度迅速在市场上沉落了。1989年8月,史玉柱用先打广告后付款的方式,将其研制的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软件推向市场,赚进了经商生涯中的第一桶金,奠定了巨人集团创业的基石。1991年4月,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成立;1993年7月,巨人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38个,成为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1994年年初,号称中国第一高楼的巨人大厦一期工程动土,同年史玉柱当选为“中国改革风云人物”;但1997年年初,巨人大厦在只完成了相当于三层楼高的首层大堂后停工,各方债主纷纷上门,老“巨人”的资金链断裂,负债2.5亿元的史玉柱黯然离开,巨人集团破产。 二、老“巨人”的衰弱----内部控制的紊乱 (一内部环境 巨人集团有董事会,但形同虚设。史玉柱手下的几位副总都没有股份,在集团讨论重决策时,他们很少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们也无权干预史玉柱的错误决策。因此,在巨人集团的高层没有一种权力制约,巨人集团实行的是“一个人说了算的机制。另一方面,权利都集中在史玉柱一人手中,因此,监事会实质上也无法起到任何监督和制衡的作用。集团的快速扩张,资产规模的快速膨胀,也是的内部的管理变 得浮躁而混乱。同时,巨人集团从几个人发展到上千人,人员素质、组织结构以及企业文化都在不断磨合;由于缺乏规范的基础性内部控制,各类违规、违纪、违法案件,诸如截留、坐支、挪用公款、搞虚假广告等问题屡见不鲜;最终酿成了资金断流、经营难以为继的局面,甚至在危急时刻,“巨不肥”带来的利润还被一些人私分,如此可见,巨人集团的内部环境存在着多大的漏洞。

【案例分析】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

【案例分析】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 不久前,由三鹿奶粉引发的“奶粉事件”震动全国。该事件不仅对整个乳制品行业影响重大,在竞争主体、产品结构、企业架构、供应链等方面将重新洗牌,而且引发了公众对国家危机应对体制、社会道德和企业责任等问题的讨论和反思。笔者认为,该事件也暴露了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应当引起我们对如何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机制的思考。 一、从内部控制角度看三鹿事件 根据财政部联合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其目标包括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要素。从此次三鹿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的事件本身及应对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在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不足,也给我们设计、执行和评价内部控制带来反思。 1. 内部环境。该要素是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所在,涵盖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诚信与道德观等多方面内容。尽管内部控制更强调相互牵制的制度性安排,但显然人的因素在内部控制,尤其是内部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常说“道德使之不愿、法律使之不敢、制度使之不能”,这说明诚信与道德观或者是企业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高于制度本身的。资料显示,三鹿集团早在2008年3月就接到消费者反映,但直到2008年8月三鹿已经秘密召回部分问题奶粉之时,却仍然没有将事件真相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公之于众,有媒体称这种做法直接导致此后的一个多月里又有一批婴儿食用了三鹿问题奶粉。显然此次事件在某种程度上检验了三鹿集团决策层的诚信与道德观。事实上除了三鹿集团外,向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的耿氏兄弟等不法分子、告知这些不法分子通过添加三聚氰胺可通过检测的技术人员、销售给不法分子三聚氰胺化工原料的人员,都存在着只顾利益不顾消费者健康的问题,而这种环境因素也许才是真正导致此次事件的罪魁祸首。我国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要求企业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这对培育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的风险防范作用有着积极的意义,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显然非一朝一夕之功。 2. 风险评估。这个要素要求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并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众所周知,食品中不能添加的物质远比能添加的多,现有的检测手段不可能对每种有害物质都进行检查。就奶粉这种需要从分散农户处采购原料的食品而言,每个农户的奶牛喂养过程、原料奶的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等都可能存在不同的风险,这就给原料奶的质量检验带来了挑战。我们知道,一般的企业内部控制都是针对常规事项进行设计的(如奶粉的营养成分是否达标等),而对例外事项(如添加三聚氰胺)则重视不足。这对内部控制的设计提出了挑战。显然,食品加工企业除了对原料采购、产品加工、存储储藏、物流配送等各个环节进行风险评价、分析之外,还应该就最可能产生风险的环节设立应对措施,例如风险评估时针对生产的奶粉原料中可能会含有哪些有害物质,原料提供者添加这些物质的可能性以及消费者食用这些物质的后果严重性等进行评价、排序,并从原料采购、产成品的检测验收等方面设定有针对性的指标,以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管理学案例分析--三鹿奶粉事件

1,你是如何认识“三鹿奶粉”事件的? 三鹿集团是一个有半个世纪历史,集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科研开发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由于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搀杂致毒化学物三聚氰胺造成婴儿食用后死亡曝光,三鹿集团被迅速推向破产,引发“中国奶业的大地震”,田文华由此成为“中国乳业的罪人”。此事件不但惊动了国家卫生部而且国家公安部也介入了此次事件的调查。 这一事件的发生也凸显了目前国内民营企业管理和营销上的种种弊端,极度扩张的背后隐藏着的是巨大的管理漏洞。也揭发了我国食品安全的漏洞以及企业经营诚信的缺失。同时它还是一个典型的危机公关失败的案例。 2,如果你是董事长,总经理你会怎么做 首先要重源头,抓质量,自己企业不但要管好,还要从奶站入手,出问题是在奶站,一旦奶生产企业放松的验查关,就会造成含三聚氰胺问题奶的流入。加强奶源建设,充分保证原奶质量。减少散户奶源比例,加强对奶站在原奶生产、收购、运输环节实时监控,加强对蛋白质等指标的检测。 必须要加大对企业内管质量人员的教育力度,使他们认识到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质量问题是企业最大的灭亡隐患。 加强企业内部反舞弊监管。严格管理企业负责奶源收购的工作人员,杜绝形成行业“潜规则”。杜绝不合格的奶制品在商业腐败中流向市场。 决不能醉心于规模扩张,要提高高层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作为企业领导人,做到良心经营。从采集奶源到加工生产,都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检验标准。 在危机发生后,面对外界的质疑和媒体的质问,及时将真实情况公布。立即撤出销毁有问题的所有产品,恢复消费者对其消费信心。 3,如何杜绝三鹿奶粉事件的重演?从法律、道德、政府监管体制、舆论监督、消费者权益保障等方面应采取哪些措施? 加强法律监督力度,依靠法律打击违法侵害消费者的行为。完善食品安全的相关立法,并加大惩罚措施,同时对食品检验的规章制度也要严格遵守。 企业本身要做到良心经营诚信经营,绝对不能在采集和生产之中为了利益而欺骗消费者。政府不能违法行政,政府要从目前全能政府、全责政府的定位中退出来,市场秩序、市场规则要同社会组织一起来维护。 媒体发挥着巨大的舆论监督作用,是人们了解事态发展的重要窗口,切实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企业、职能部门应加强与媒体的互动,促使问题更好地解决。媒体面对食品安全问题应有科学理性的态度。 对于消费者,应该具备对于商品的辨别能力,遇到产品质量问题,应当勇于维护自己的权利,适时要使用法律和媒体工具。

司法考试案例分析 三鹿奶粉事件法律责任

司法考试案例分析三鹿奶粉事件法律责任 司法考试案例分析:三鹿奶粉事件法律责任 阜阳大头婴儿的阴影还未完全退去,又一起因奶粉质量问题导致大规模婴幼儿致病的事故聚焦公众眼球。为了避免06年“齐二药”假药事件中,受害者索赔无门,流血又流泪的事件再现,笔者从民事、刑事、行政三个方面对该案进行分析,为受害者提供法律方面的一己帮助。 一般而言,消费纠纷发生后,消费者可以通过以下各种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1、与经营者协商解决,这种方式成本最低、效率高、社会效果好;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这种调解是自愿的,调解成功当事人之间要签订调解协议,但协议不具备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一方当事人也不能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一般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质量监督部门申诉,要求进行处理;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仲裁裁决一裁终局而且具有强制性,表现在当事人一旦选择仲裁解决纠纷,仲裁者所作的裁决就具有法津效力,权利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各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这是法律规定的解决产品质量民事争议的最后途径。产品质量纠纷属于民事纠纷,采用民事诉讼。 根据《产品质量法》的规定,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其中人身伤害包括人的肢体损伤、残废、灭失等,以及造成身体疾病、死亡等。三鹿公司生产的该批受三聚氰胺污染的婴幼儿奶粉,已造成一名婴儿因肾结石死亡,近百名婴幼儿童肾功能不全,属于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人身伤害的情形,应当赔偿受害人医疗费、治疗期间的护理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等费用;造成残疾的,还应当支付残疾者生活自助具费、生活补助费、残疾赔偿金以及由其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造成受害人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亡赔偿金以及由死者生前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当然,如果按照三鹿公司内部的说明,该批奶粉受污染原因为奶农受利益驱使向鲜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造成的,则其在对受害者进行经济赔偿后,可以向不法奶农追偿。 因产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而向法院提起诉讼,是法律赋予消费者的权利,但是这种权利是受时间限制的。法律规定消费者应当在一定期间内向法院起诉,超过了这个法定期间再向法院起诉,法院就可以驳回起诉,这个法定期间叫做诉讼时效。根据《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因产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算。因此,购买该批受三聚氰胺污染的婴幼儿奶粉的监护人应当在9月11日石家庄三鹿公司发布声明后,及时向法院起诉,以免丧失胜诉权。只要是在法定期限内提起诉讼,法院都会依法给予公正的判决,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根据民事诉讼法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提起的诉讼,产品制造地、产品销售地、侵权行为地(包括行为实施地和损害结果发生地)和被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三鹿集团部控制案例分析 摘要 三鹿集团破产,引发中国奶业的“震”,其部控制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鉴于《企业部控制基本规》体现了国部控制的最新观念,本文运用其对三鹿集团进行部控制案例分析。 一,部控制相关理论 1.部控制的定义 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部控制的这一定义向我们揭示了两个核心理念:第一,部控制是全员参与的,不仅仅是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事情,还关系到公司的经理层和一般员工,不同层级的人员(机构)在企业的部控制中承担着各自的职责。 第二,部控制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部控制由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部监督五大基本要素构成,是一个包含搭建部控制环境、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制定并实施各项控制措施、收集和传递与部控制相关的信息、对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循环运作的过程。 2.部控制的作用 具体来说建立和实施部控制可发挥如下作用:

(1)保证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在企业部的贯彻实施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是企业进行合法经营的先决条件。 (2)健全完善的部控制可以对企业部的任何部门任何流转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对所发生的各类问题能及时反映及时纠正从而有利于保证国家方针政策和法规的有效执行 (3)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通过严格部控制保证各项经济业务被真实完整无误地记录下来从而保证会计记录的可靠性,通过部控制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有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股东,贷款人和其他各方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4)有效防企业经营风险,企业要达到生存发展的目标就必须采取部控制措施,有意识地减少和避免面临的各种风险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是防企业风险最为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对企业风险的有效评估不断加强对企业经营风险薄弱环节的控制,可以促使企业减少和避免风险保护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健全,完善的部控制能够科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 节,以防止出现舞弊和无意过失从而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并能有效地纠正各种损失浪费现象的发生。 (5)保证正确履行所授予的职责,企业通过部控制"可以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报告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摘要 三鹿集团破产,引发中国奶业的“大地震”,其内部控制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鉴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体现了国内内部控制的最新观念,本文运用其对三鹿集团进行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一,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1.内部控制的定义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这一定义向我们揭示了两个核心理念:第一,内部控制是全员参与的,不仅仅是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事情,还关系到公司的经理层和一般员工,不同层级的人员(机构)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中承担着各自的职责。 第二,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内部控制由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大基本要素构成,是一个包含搭建内部控制环境、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制定并实施各项控制措施、收集和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循环运作的过程。 2.内部控制的作用 具体来说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可发挥如下作用:

(1)保证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在企业内部的贯彻实施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是企业进行合法经营的先决条件。 (2)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对企业内部的任何部门任何流转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对所发生的各类问题能及时反映及时纠正从而有利于保证国家方针政策和法规的有效执行 (3)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通过严格内部控制保证各项经济业务被真实完整无误地记录下来从而保证会计记录的可靠性,通过内部控制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有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股东,贷款人和其他各方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4)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企业要达到生存发展的目标就必须采取内部控制措施,有意识地减少和避免面临的各种风险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是防范企业风险最为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对企业风险的有效评估不断加强对企业经营风险薄弱环节的控制,可以促使企业减少和避免风险保护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能够科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节,以防止出现舞弊和无意过失从而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并能有效地纠正各种损失浪费现象的发生。 (5)保证正确履行所授予的职责,企业通过内部控制"可

三鹿集团的内部控制五要素

摘要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单位内部各种形式控制的总称。2000年,美国政府颁布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企业加强内部控制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国内关于内部控制管理的法规也在不断完善和进步,国内新的《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对公司内部会计监督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提升管理效率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内部控制五要素完善对策 一、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不久前,由三鹿奶粉引发的“奶粉事件”震动全国,不仅对整个乳制品行业影响重大而且引发了公众对国家危机应对体制,社会道德和企业责任等问题的讨论和反思。此事件更是暴露了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缺陷和不足。 1.内部环境。该要素是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所在,涵盖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诚信与道德观等。人的因素在内部控制,尤其是内部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资料显示,三鹿集团早在2008年3月就接 到消费者的反映,但是在2008年8月三鹿却仍然没有将事件真相及可能产生的后 果公之于众,这种做法使一个多月里又有一批婴儿使用了三鹿问题奶粉。 2.风险评估。这个要素要求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并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就奶粉这种需要从分散农户处采购原料的食 品而言,每个农户的奶牛喂养过程,原料奶的加工,储蓄和运输过程等都存在不同 的风险,这就给原料奶的质量检验带来了挑战。一般的企业内部控制都是针对常规 事项进行设计的,而对例外事项则重视不足,这对内部控制的设计提出了挑战。 3.控制活动。是指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之内。在食品行业中,风险为题更多的与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密切相关,控制活动也更应该切实、有效。三鹿集团能够在2007年前屡次查处耿某提供的牛奶不合格,说明企业如果能对日常控制活动中发现的一些不良信息进行整理,并对异常现象寻找合理解释,以进一步提高控制活动的效率效果,那么很有可能发现不法分子的伎俩。 4信息与沟通。这个要素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内部控制的神经系统,它要求企业及时、准确地搜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与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根据《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和上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报告,并在2小时内报告至省或区、市人民政府,也可以直接向国务院和食品药品监督局及相关部门报告。但实施情况是,石家庄市政府直到9月8日才将有关情况的书面报告提交给河北省政府。这种信息与沟通的延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毒奶粉的危害后果。 5.内部监督。该要素要求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作为中国食品工业百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三鹿对内部监督不能说不重视,因为其产品是经过1100道检测的。而对于为何没有检测出三聚氰胺,这表明企业的监控活动中,除了日常的监控活动外,还应该有一些专项的、非常规的监控活动,从而达到发现控制缺陷的目的。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失败案例分析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失败案例分析 目录 第一节三鹿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2) 第二节中海集团釜山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12) 第三节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19)

第一节三鹿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鹿集团)是国内最大的奶粉生产企业,在乳制品加工企业中位居全国第三名。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河北省、石家庄市重点支持的企业,三鹿集团先后荣获全国轻工业十佳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科技创新型星火龙头企业、中国食品工业优秀企业、中国优秀诚信企业等省以上荣誉称号二百余项。其主导产品三鹿配方奶粉被国家技术监督局列为全国首批重点保护的13个品牌之一,产销量已连续15年实现全国第一,酸牛奶进入全国第二名,液体奶进入全国前三名,年销售额达100亿元。三鹿集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幸福乳业生产合作社。1983年,在乳品行业率先研制、生产婴儿配方奶粉,“三鹿牌”母乳化奶粉获“全国轻工业优秀新产品奖”。1993年开始,在乳品行业率先实施品牌运营及集团化战略运作,借助低成本扩张,以资本运营为突破口,先后与北京、河北、天津、河南、甘肃、广东、江苏、山东、安徽等省市的多家企业进行控股、合资、合作。1996年,由石家庄乳业公司作为大股东发起成立三鹿集团,田文华担任三鹿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和党委书记,先后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工作者、首届中国创业企业家、全国优秀女企业家等100多项荣誉称号。2002年,三鹿奶粉、液态奶被确定为国家免检产品,并双双荣获“中国名牌产品”荣誉称号,“三鹿”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5年,“三鹿”品牌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为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之一。2006年,引入贵为全球最大乳品原料出口商的实力股东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在国际知名杂志《福布斯》评选的“中国顶尖企业百强”中位居乳品行业第一位,经“中国品牌500强”组委会评定的“三鹿”品牌价值

【案例分析】内部控制看三鹿集团破产

一、实例选择统计表 实例名称三鹿集团破产 实例表述自2008年6月28日发现第一例“肾结石”婴幼儿病例,后被证实是因食用三鹿奶粉致病,毒奶粉事件震惊国内外,三鹿集团首当其冲,“三聚氰胺”家喻户晓, 国民一时谈奶色变。(三聚氰胺是一种低毒的化工原料,常被不法商人用作食品 添加剂,以提升食品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对于人体而言,长期摄入高含量 的三聚氰胺食品,将显著增加罹患结石症的可能性,尤其是对于婴幼儿危害更为 严重)10月27日,三元股份首次正式承认正与三鹿进行并购谈判。12月2日, 曾是三鹿集团最大液态奶生产基地的邢台三鹿乳业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河北贝 兰德乳业有限公司。12月23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布三鹿集团破产。在 这场“9.11事件”中,三鹿集团的内部控制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选学和重温的有关资料《管理学》《危机管理学》 二、案例分析 从内部控制看三鹿集团破产 由于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搀杂致毒化学物三聚氰胺曝光,三鹿集团被迅速推向破产,引发“中国奶业的大地震”,田文华由此成为“中国乳业的罪人”。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名牌产品”,企业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轻工业十佳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科技创新型星火龙头企业、中国食品工业优秀企业等省以上荣誉称号二百余项。“三鹿”品牌被评为最具价值品牌之一、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三鹿”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在这场“9.11事件”中,三鹿集团的内部控制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从此次三鹿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的事件本身及应对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在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不足,我们运用其五目标和五要素的分析方法,对三鹿集团进行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一)五要素分析 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三鹿集团的大股东是三鹿乳业公司,享有56%的控股权。第二大股东是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持有三鹿集团43%的股权。其余1%的零散股份有小股东持有。从表面上看,三鹿集团具有形成良好治理的所有权结构。但大股东三鹿乳业公司推行的是员工持股,并且由经营者持大股,96%左右的股份由900多名老职工拥有,其余股份由石家庄国资委持有。因此,三鹿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或者说股权相当分散,以田文华为代表的强势管理层的存在,使得三鹿集团的治理结构演变成内部人控制。我们常说“道德使之不愿、法律使之不敢、制度使之不能”,这说明诚信与道德观或者是企业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制度本身的。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食品行业是国际上公认的高风险领域。对乳品企业来说,最重要的风险点无疑是原料奶的采购质量。我国农户的奶牛养殖规模小且分散,乳品加工场一般没有自己的奶源,而奶制品属保险品,催生了奶站这一中间环节。我国乳制品行业主要采用的原奶采购模式,是“奶农——奶站——乳企”,三鹿集团也不例外。散户奶农的牛奶,通过奶站最终被集中到三鹿集团的个加工厂。这种模式固然有不需要建立自有牧场、迅速扩大奶源的优点,但缺点是增加了中间商环节,且乳企无法直接、全面地控制奶农和奶站,而我国的奶站建设基本没有门槛,也缺乏具体的管理办法及监督部门。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在食品行业,质量控制是重中之重。按照业务流程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是确保产品质量的一种最基本的控制活动。如期于应建立只管的奶站,从饲料种植、科学饲养到挤奶、储运,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监控,严把质量检验关。三鹿奶粉号称有1100道检测工序,为何没有检出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含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环境分析案例

三鹿奶粉事件内部审计案例分析 根据COSO报告对控制环境的描述,企业内部控制划分为五个层面——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内部控制环境包括企业人员的个人诚信、道德价值观与所具备的完成组织承诺的能力、董事会与稽核委员会、管理层的经营理念与营运风格、组织结构、职责划分和人力资源的政策与程序、组织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理念。因此,控制环境是一种氛围,能够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如果没有有效的控制环境,其他控制要素无论质量如何,都不可能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 企业控制环境可以分为三类因素:第一,管理因素,包括公司治理、内部监督和内部审计。第二,组织因素,包括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和风险预警。第三,人的因素,包括人力资源政策和管理者素质。本文以三鹿事件为例,从这三个角度透视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同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一、三鹿事件 三鹿集团全称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集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科研开发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连续6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20世纪90年代初,该公司开创了“奶牛+农户”饲养管理模式,曾为三鹿确立了为同行所效仿的奶源优势。2007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00.16亿元,同比增长15.3%。但是这种高增长背后隐藏的内部控制及其环境问题却被严重忽视。从2008年3月份起,三鹿就陆续接到一些患泌尿系统结石病儿童家长的投诉,一些媒体也开始以“某品牌”影射三鹿,但是三鹿并未就此引起足够重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导致事态日益恶化。据估计,9.02亿元的巨额医疗费和赔款已经造成三鹿集团严重资不抵债。

2008年12月25日,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发布三鹿破产消息,破产裁定书已送达石家庄三鹿集团有限公司,一个曾经作为奶业龙头的企业一夜之间消失。究其原因,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不佳是主要原因之一。 二、管理因素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人控制”现象 公司治理结构旨在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公司治理不健全,公司必然缺乏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无论设计多么完美的内部控制制度都会流于形式,难以达到既定的效果。因此,只有在良好的公司治理环境中,内部控制系统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三鹿集团的大股东是石家庄乳业有限公司,该公司96%左右的股份由900多名老职工拥有。三鹿集团的第二大股东是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持有三鹿集团43%的股权。董事长兼总经理田文华自1987年到2008年任职长达21年。可见,该公司股权相当分散,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的制衡关系无从谈起,“内部人控制”现象不言而喻,治理机构的制衡机制失效,这为“毒奶粉事件”埋下了治理隐患,这种不良的内部控制环境成了管理层道德缺失的温床。 (二)内部监督流于形式 内部监督可以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持续有效的运作。监督的过程,是由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间,评估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并采取必要的行动,不论是经营层或是其他控制人员,只要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都应当及时地向适当的管理层报告,并使其得到果断处理。三鹿集团内部质量监督的具体做法是在养殖区建立技术服务站,派出驻站员,监督检查饲养环境、挤奶设施卫生、挤奶工艺程序的落实。驻站员作为内部监督的手段是内部控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然而,实际执行过程中,驻站员监督检查等并没有严格实施,在原奶进入三鹿集团的生产企业之前,缺乏对奶

从巨人集团内部控制混乱的案例引发的思考

从巨人集团内部控制混乱的案例引发的思考 我们知道,巨人集团我国民营企业的佼佼者,它的辉煌一度震惊了中国的财经界。然而,巨人集在快速崛起后,又在很快的时间内在市场上沉落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和内部控制混乱有关。 1989 年8 月,史玉柱用先打广告后付款的方式,将其研制的M-6401 桌面排版印刷系统软件推向市场,赚进了经商生涯中的第一桶金,奠定了巨人集团创业的基石。1991 年 4 月,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成立;1993 年7 月,巨人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38 个,成为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1994 年年初,号称中国第一高楼的巨人大厦一期工程动土,同年史玉柱当选为“中国改革风云人物”;但1997 年年初,巨人大厦在只完成了相当于三层楼高的首层大堂后停工,各方债主纷纷上门,老“巨人”的资金链断裂,负债 2.5 亿元的史玉柱黯然离开,巨人集团破产。 老“巨人”的衰弱——内部控制的紊乱 (一)内部环境 巨人集团有董事会,但形同虚设。史玉柱手下的几位副总都没有股份,在集团讨论重要决策时,他们很少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们也无权干预史玉柱的错误决策。因此,在巨人集团的高层没有一种权力制约,巨人集团实行的是“一个人说了算的机制。另一方面,权利都集中在史玉柱一人手中,因此,监事会实质上也无法起到任何监督和制衡的作用。集团的快速扩张,资产规模的快速膨胀,也是的内部的管理变得浮躁而混乱。同时,巨人集团从几个人发展到上千人,人员素质、组织结构以及企业文化都在不断磨合;由于缺乏规范的基础性内部控制,各类违规、违纪、违法案件,诸如截留、坐支、挪用公款、搞虚假广告等问题屡见不鲜;最终酿成了资金断流、经营难以为继的局面,甚至在危急时刻,“巨不肥”带来的利润还被一些人私分,如此可见,巨人集团的内部环境存在着多大的漏洞。 (二)风险评估 由于缺乏必要的财务危机意识和预警机制,老“巨人”的债务结构始终处在一种不合理的状态。。在巨人营销最辉煌的时期,每月市场回款可达 3 000 万~5 000 万元。以如此高额的营 业额和流动额,完全可以陆续申请流动资金贷款,并逐渐转化为在建项目的分段抵押贷款。但史玉柱一向以零负债为荣,以不求银行为傲。一味指望用保健品的利润积累来盖大厦,这成了巨人突发财务危机的致命伤。到1996 年下半年,资金紧张时,由于缺乏与银行的信贷联系,加上正赶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巨人陷入了全面的金融危机。 企业积极管理和应对风险的关键,在于评估风险、量化风险,针对风险根源和计量采取不同的风险管理策略。巨人集团每一次遇到危机时,都没有对企业面临的内外风险进行评估,没有看清楚纯粹风险损失有多大,如何把握机会风险,而仅仅是跟进社会上的热点行业,盲目涉足多元化经营,而导致现金流缺乏,同时缺乏危机意识,最终未能控制好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巨人集团向保健品和房地产行业多元化发展的目标,与巨人集团的管理能力、资金能力和技术能力产生错位,企业管理、资金、人员素质不能与设定的目标相匹配,企业战略风险增大。

从三鹿事件解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内部控制;公司治理结构;监督 论文摘要:文章从公司治理结构、风险意识、信息传递与沟通、监督4个 方面剖析三鹿集团内控失效原因,并提出了完善内部控制的相关措施。 2006年,上交所颁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一个月后,深交所颁布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对上市 公司实施和健全内部控制提供了原则性指导。2008年,证监会、财政部等联合 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02009年,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表示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暂定于2010年起在境外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越来越多地受到企业、政府及相关机构的重视。 1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 ①国外概念。"COSO报 告”(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简称COSO),将内部控 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一个由企业的董事长、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现的过程,旨在为以下目标提供合理保证:一是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二是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三是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该准则将内部控制划分为5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上述5个要素间相互关联,其中控制 环境是其他4个要素的基础。 ②国内概念。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试行)将内部 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 施和程序”。证监会发布的《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弓}》指出:“公司内部控制 包括内部控制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两个方面,其中内部控制机制是公司内部组 织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运行制约关系;内部控制制度是公司为防范金融风险,保护资产安全和安整,促进各项经济活动有效实施而制定的各种业务操作程序、 管理方法和控制措施的总称。” 2案例分析 2.1“三鹿毒奶粉”事件简介 三鹿集团曾是我国国内最大的乳制品生产企业。1993年开始,其前身“幸福乳业生产合作社”实施品牌运营和集团化战略运作,在全国多个省市进 行低成本扩张,迅速崛起,1996年,成立三鹿集团,田文华担任董事长,2006年,三鹿集团引进全球最大乳制品原料出口商新西兰恒天然集团。但是,2008 年9月,三鹿集团因其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掺杂致毒物质三聚氰胺被迅速推向破 产的边缘,2009年2月12日,法院正式宣布三鹿集团破产,2009年3月4日,三元以61 650万元的价格将其收购。 2.2三鹿集团破产原因分析 三鹿集团经历三聚氰胺事件后顷刻破产,这是由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 的结果,下面主要从其内部控制方面进行分析。 ①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从股权结构来看,三鹿集团第一大股东为三 鹿乳业,占56%股权,第二大股东为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占43%股权,其余1% 由小股东持有。从表面上看,其股权结构很合理,但是%%左右的股权由900多 名老职工拥有,三鹿集团的实际控制人相当分散。 ②企业风险意识差。在内部风险控制方面,三鹿集团未对管理层、经营 层及关键岗位人员的职业操守进行分析,以防止因为个人偏好而给企业带来重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企业内部控制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企业内部控制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企业内部控制 何惠娟杨国臣(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经济系云南丽江674100) 【摘要】三鹿奶粉事件的出现, 不管是对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都产生了十分恶 劣的影响。究其根源, 是三鹿集团自身内部控制缺失的体现。本文将针对内部控制的缺陷, 从两个方面提出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的对策。 【关键词】三鹿奶粉事件内部控制监督 随着市场经济日趋国际化与全球化的发展, 企业经营环境与消费者需求也更加复 杂多变。为了适应这种变化, 为自己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企业纷纷在寻求提高自身竞争 能力的措施, 而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则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 是企业重新审视自己内部控制并加以修正的导火线。鉴于此, 本文将对内部控制问题加以 分析。 1 三鹿奶粉事件概述 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 难以作出有无风险的准确识别。2、三鹿集团 的原奶采购模式是“奶农———奶站———乳企”, 散户奶农的牛奶通过奶站最终被集中 到三鹿集团的各家工厂。这种模式是, 、不需要养殖奶牛, 却可以迅速扩大奶源产量。 但, , 乳企无法直接; , 奶农、奶站, 。此次事件的发生, 就说明了管, 缺乏风险评估管理。 2. 3 控制活动不到位 2. 3. 1 业务流程不守按照业务流程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是 近年来, 我国乳制品行业的扩张速度惊人。自1993年起, 三鹿奶粉产销量连续15年 实现全国第一。2019年, 售收入100. 16亿元, 同比增长15. 3%, 一直在快车道上高速 行驶, , 就在这时, 2019’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了。2019, , 经调查, 高度怀疑。三鹿 奶粉事件的发生值得我们反思, 我认为发生这一事件绝非偶然, 而是一种必然, 是雀巢 “碘超标”到今天的三鹿“三聚氰胺奶粉”无不说明了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一定问题。 2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 确保产品质量的一种最基本控制活动, 三鹿集团违背业务流程的情况是存在的。2019 年7月5日, 天津市河西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执法人员在一库房内发现, “三鹿原味酸牛奶”生产日期是2019年 7月6日。拆开包装箱后, 里面一千克袋装原味酸牛奶的生产日期

三鹿奶粉案例分析

三鹿奶粉案例分析 众所周知,年地三鹿奶粉事件给了孩子、家长乃至整个社会一个重重地打击.三鹿集团,一个拥有“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品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多项荣誉,奶粉产销量连续十五年位居全国第一,苦心经营近半个世纪、年销量突破亿地中国乳业民族品牌,竟然也会做出如此损害消费者利益、危害人身安全地事情,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企业地经营,关注政府及相关部门地监督行动.这不仅是对企业管理人员地考验,也是对广大消费者地一次艰难抉择. 虽然事件已经过去五年多,但伴随着我们地仍然是大大小小地安全隐患地相继曝光,这种情况地陆续出现,反映了企业及政府相关部门地管理不当.下面,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事件地经过.b5E2R。 年月,新浪网从“三鹿内部邮件”得到过消息,年月以来,三鹿集团先后接到个别消费者反映,婴幼儿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后,出现尿液变色或尿液中有颗粒现象.p1Ean。 月日和月日,有匿名网友在天涯社区发了次“这种奶粉能用来救灾吗?!”地帖子,揭露了他于浙江泰顺县城超市买地三鹿奶粉地质量问题,而针对此事件,三鹿集团地温州地区总经理却是以找到该网友地家,以送礼地方式要求该网友删除帖子.DXDiT。 月日,三鹿委托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检测其样品,月日取得结果,个样品中个检查出了三聚氰胺地成分.而两天前三鹿对消费者地关于质量地解释却是天气过热,饮水过少,脂肪摄取过多,蛋白质过量.RTCrp。

当天深夜,三鹿管理层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将损失降到最低来保护三路品牌.至此,三鹿股份公司地新西兰“恒天然”公司代表得知此事,要求召回受污染产品,并立即向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报告.而三鹿仅将此事报告石家庄市政府等部门,企图掩盖真相.5PCzV。 年月日,三鹿以秘密方式缓慢从市场上换货地方式引起了“恒天然”极大不满,“恒天然”新西兰总理海伦·克拉克于月日绕过河北省政府直接将消息通知中国中央政府,中国政府开始严正对待此事.而这一天,石家庄市政府向河北省政府报告了三鹿奶粉问题.月日开始,各大媒体相继曝光三鹿奶粉地质量问题,卫生部办公厅开始彻查整件事情.到月日,事情才大白于天下,社会各界愤怒声四起,从三鹿集团到石家庄市,到河北省,到中央质检总局大大小小地官员和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免职或引咎辞职.持续了近半个世纪地三鹿集团也就此倒闭.这不仅是中国企业地耻辱,同时也是警钟,提醒企业地管理者要妥善经营,对得起消费者地信任.jLBHr。 纵观整个事件,其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小农散养地奶源供应方式与现代化企业规模生产严重不适应.因奶源生产地分散,质量控制难度大,这一问题没有得到足够地重视.xHAQX。 、少数奶站经营者利欲熏心,违法犯罪,为追求利益,明目张胆地制造销售和向原料奶中添加三聚氰胺 、三鹿集团见利忘义,故意隐瞒真相.三鹿集团公司在得知产品质量出了问题后不是积极处理,召回产品应对危机,而是在长达个月

三鹿企业内控失效的典型案例

三鹿企业内控失效的典型案例 近年来,我国乳制品行业的扩张速度令人瞠目结舌。自1993年起,三鹿奶粉产销量连续15年实现全国第一。2007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00.16亿元,同比增长15.3%。按三鹿自己的说法,三鹿一直在快车道上高速行驶,创造了令人振奋的?三鹿速度?。然而,在企业疯狂扩张的背后,是内控失效的潜在风险。?在企业风险管控方面,三鹿事件将是MBA学习的经典案例?。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梅放认为,三鹿之败在于内控的缺失。三鹿集团内控意识淡薄,风险识别、评估、控制能力低下,最终导致了?结石门?。 ?大头娃娃?的预警:内控意识淡薄 早在2004年4月,安徽阜阳?大头娃娃?事件,三鹿就上过一堂风险警示课。当时,阜阳地方媒体公布本市45家不合格奶粉和伪劣奶粉?黑名单?中,三鹿奶粉榜上有名。随之,三鹿婴儿奶粉在全国多个市场被强迫下架,每天损失超过一千万元。但经过紧急公关,17天后,三鹿从?黑名单?中消失,成功躲过了一劫。 且不论事情的性质如何,三鹿集团应该从中汲取教训,加大公司内部治理与内控建设,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然而,三鹿并没有这么做。在三鹿集团网站的企业简介中有这么一段话:?安徽阜阳‘问

题奶粉’事件后,中国农村奶粉市场暂时出现‘真空’,为了快速抢占这块市场,三鹿把销售网络从县一级延伸到乡、镇级……仅2004年,三鹿集团就在短时间内在全国建立了12.3万个乡镇销售点。?可见,在?大头娃娃?事件后,三鹿集团的关注点并不在内部治理,而在企业的外部扩张。处于扩张期的企业,往往为追逐利益而忽视内控建设,这正是三鹿留下的沉痛教训。 ?早产奶?的征兆:风险管控漏洞 企业在迅速扩张时期,风险点也在不断增加,如果内控制度不健全,极易出现管理漏洞。2005年7月,三鹿酸奶在天津、衡水、沧州市场出现断货现象,生产厂销售部与仓库人员为了缩短物流时间,擅自将正在检测过程中的产品提前出厂,导致了轰动一时的?早产奶?事件。三鹿在?摆平?舆论之后,除了将销售部门有关人员调离岗位,对三鹿酸奶销售直接负责人采取了扣除20%年薪的处罚外,没有从消除内控隐患的角度思考问题,又一次失去了整改的机会。 风险点管控是企业内控的基本要求。一个企业的产业链越长,风险点就越多。对食品行业而言,质量监控无疑是风险控制的关节点。梅放认为,在企业迅速扩张的前提下,当公司整体利益与部门利益发生冲突时,就可能出现管理漏洞。

三鹿奶粉事件内部审计案例分析

三鹿奶粉事件内部审计案例分析 姓名:学号:班级: 摘要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其它要素的前提,是企业健康运行的保证,“三鹿事件”是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失控的典型案例。本文基于三鹿事件,从管理因素、组织因素和人本因素三个角度透视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认为企业应从各个方面优化内部控制环境,为企业健康运行提供保障。 根据COSO报告对控制环境的描述,企业内部控制划分为五个层面——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内部控制环境包括企业人员的个人诚信、道德价值观与所具备的完成组织承诺的能力、董事会与稽核委员会、管理层的经营理念与营运风格、组织结构、职责划分和人力资源的政策与程序、组织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理念。因此,控制环境是一种氛围,能够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如果没有有效的控制环境,其他控制要素无论质量如何,都不可能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 企业控制环境可以分为三类因素:第一,管理因素,包括公司治理、内部监督和内部审计。第二,组织因素,包括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和风险预警。第三,人的因素,包括人力资源政策和管理者素质。本文以三鹿事件为例,从这三个角度透视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同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一、三鹿事件 三鹿集团全称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集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科研开发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连续6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20世纪90年代初,该公司开创了“奶牛+农户”饲养管理模式,曾为三鹿确立了为同行所效仿的奶源优势。2007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00.16亿元,同比增长15.3%。但是这种高增长背后隐藏的内部控制及其环境问题却被严重忽视。从2008年3月份起,三鹿就陆续接到一些患泌尿系统结石病儿童家长的投诉,一些媒体也开始以“某品牌”影射三鹿,但是三鹿并未就此引起足够重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导致事态日益恶化。据估计,9.02亿元的巨额医疗费和赔款已经造成三鹿集团严重资不抵债。2008年12月25日,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发布三鹿破产消息,破产裁定书已送达石家庄三鹿集团有限公司,一个曾经作为奶业龙头的企业一夜之间消失。究其原因,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不佳是主要原因之一。 二、管理因素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人控制”现象 公司治理结构旨在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公司治理不健全,公司必然缺乏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无论设计多么完美的内部控制制度都会流于形式,难以达到既定的效果。因此,只有在良好的公司治理环境中,内部控制系统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三鹿集团的大股东是石家庄乳业有限公司,该公司96%左右的股份由900多名老职工拥有。三鹿集团的第二大股东是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持有三鹿集团43%的股权。董事长兼总经理田文华自1987年到2008年任职长达21年。可见,该公司股权相当分散,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的制衡关系无从谈起,“内部人控制”现象不言而喻,治理机构的制衡机制失效,这为“毒奶粉事件”埋下了治理隐患,这种不良的内部控制环境成了管理层道德缺失的温床。 (二)内部监督流于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