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研究综述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研究综述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研究综述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研究综述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概念是指国家管理社会保障事业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总称。它涉及社会保障体系的方方面面,如社会保障保障立法、社会保障具体的规章制度和方法、机构设置及其职能权限、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监督、社会保障业务经办等。狭义的概念是指社会保障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权限的划分。①本文为了写作需要采取的社会保障管理的定义偏向狭义的定义,但也涉及到立法、监督等方面的内容。

从目前现有的文献来看,单独研究社会保障管理的文章相对比较少。主要是放在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中,作为一个部分加以论述。

1、中国管理体制的发展及现状

1.1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发展

对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演变过程的划分说法不一,阶段的划分标准也各不相同,三、四、五阶段的都有。不过有几个关键的时间点是公认的,即1978年是改革探索阶段的开始,1998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组建,标志了中国基本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建立。

根据管理主体的不同来划分,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大致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从1951~1969年的工会管理,到1969~1980年代的企业自管,再到20世纪80年代的多部门管理,直至1998年国务院组建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结束了社会保险工作多部门分散管理的局面。民政部门主管城乡社会救助事务。2000年国家又成立了“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至此,形成了目前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②目前我国社会保障的机构设置,是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采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分级管理体制。纵向机构设置,大体分为三个层次:中央、地方和基层。横向机构设置,在从上到下每一层按照不同的职能性质设置包括行政管理机构、业

①康士勇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M),2003年8月第2版

②章晓懿:社会保障:制度比较(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务经办机构、基金运营机构和监督机构四大类机构。(见图1.1)

图1.1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①

从中央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来看,目前参与社会社会保障管理的机构主要包括: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人事部、财政部、卫生部等。②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主要负责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项目、农村社会保险以及社会保障基金等管理。民政部门负责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的管理。财政部负责社会保障基金预、决算。所有的机构统归国务院管理。

对于中国社会保障管理的研究,学者从不同学科,如社会保障、财政学、管理学、法学的角度,不同角度如社会公平、效率,政府的责任定位,社会管理服务等来进行研究。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管理体制的模式(政府在管理中的责任承担问题),管理的社会化、信息化,管理体制存在的缺陷和改进对策,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以及管理体制的国际比较等几个方面。

1.2管理体制的模式(管理方式)问题

①对于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部门设置,有各种不一的说法,在这里采用的是其中一种

②关于中央部门的设置及其职能,也是说法各异,本文取其中比较统一的说法。

对于中国应当建立何种模式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讨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只要涉及的是管理体制的权责结构。其一是政府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其二是是否要建立统一的社保管理机构的问题。其三是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权责问题

1.2.1政府责任问题

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中承担什么责任、具体充当什么角色,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主张自治管理。认为我国应实行自治管理,不隶属于政府机构。保险机构的最高领导权属于代表大会,雇主和雇员各占一半。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而理事会采取集散结合的管理模式(孙久鹏,1996)。郑功成(2004)认为中国社会保险的管理模式应当由政府集权管理向多元合作的自治管理模式转化,成立政府、雇主代表、劳工代表和专家组成的社会保险管理委员会(3+1模式),实行自治管理

第二种观点,主张政府主导型的社会保障模式。认为我国的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应以政府主导、直接管理为宜。原因有二,其一从历史文化传统来看,我国长期实行的是中央集权的政府管理体制,政府具有较高的权威力,社会成员对政府的认同度也较高,由政府来推行和发展社会保障阻力较少,效率较高;其二从现实国情来看,我国政府规模比较庞大,由政府来负责社会保障制度具体实施,成本也较低。在短时期内为适应制度转轨的需要,加大政府对社会保障的干预力度。同时,与政府的主导作用相对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管理模式中市场发挥的是补充作用(宋文斌、张强,2004)。这一观点为目前的主流观点。

第三种观点,混合型管理模式。认为,我国政府应对公共社会保障计划承担全面的直接管理的责任,而对基金制的社会保障计划主要承担外部监管的责任,并对不同社会保障计划进行协调。政府的长期目标应是发展竞争性的社会保障基金,而近期政府应承担公共社会保障计划的主导责任,应通过立法来明确国家、企业和职工三方面的责任,并建立有效科学可行的资金筹集制度(李绍光,2002)。

1.2.2模式选择问题

关于政府在社会保障作用国际上还有这样的模式,即主要通过市场来进行间接管理,政府仅作为立法者与监督者。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实践中少有类似观

点。

而政府直接管理的模式中,对于是否要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问题,也存在不同的看法。

有学者认为社会保障事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症结在于管理体制不统一。主张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组建国家社会保障部,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原民政部、人事其它部门中的有关社会保障职能分离出来,成立专门的、统一的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全国社会保障事务。①

有学者认为应当建立分散和集中相统一的管理体系。根据各项社会保险管理要求上的差异,把共性较强的那部分项目集中起来,实行统一管理,如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的管理上具有较多的共性,可实行集中化管理。而把特殊性较突出的若干项目单列,由相关部门进行分散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积极推行一体化的保障制度,在职责分明的原则上有利于建立起高效、精干的社会保障管理网络。这种观点是目前被普遍认同的观点。

1.2.3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权责划分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权责划分方面的问题,目前普遍存在权利划分不清的现象。中央和地方政府,在社会保障管理、实施和监督运行机制方面,亦缺乏相互配合和有效协作,甚至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黄书亭,2004)。

杨方方(2005)主要从政府在社会保障中应当承担的角度认为,中央政府应担负社会保障的监督和管理责任,同时还有对地方政府的指导和监督责任,地方政府应该更多的承担组织实施社会保险的责任,地方政府还应承担社会保险的运行费用,支持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②杨良初等(2004)从社会保障事权划分的角度认为:按照中央适度集权体制的要求正确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社会保障事权,即政策法规制订权、大的社保项目管理权、全局性社会保障项目的资金供给和补偿权宜由中央政府承担;地方政府具有政策解释权、较小社保项目管理权以及地方管理社保项目的资金供给和补偿权。

另外杨方方(2003)认为,中央地方权责的划分,从纵向来看,应遵循动态性

①詹连胜,王琳:试论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之必要,维普期刊网

②杨方方:中国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研究述评(J),社会保障制度,2005年第1期

原则以保持政府社会保障责任划分与时代的适应性;从规范层次来看,应以立法的形式规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社会保障责任的划分。同时也必须考虑到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1.3目前社会保障体制存在的缺陷、问题

1.3.1存在问题和缺陷

90年代以来,虽然政府对社会保障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在已有的文献中,对社会保障管理的缺陷的论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管理分散、政出多门、各自为政

我国社会保障管理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的现象仍较严重。各个部门权限平行,职能各异,各自出台的政策,规定各自一条线自上而下执行,没有实行有机的统一,从根本上弱化了社会保障的整体效用,也使管理的成本居高不下。

朱德云(2001)指出这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一方面往往导致各管理部门出于部门利益而相互扯皮、相互掣肘、社会保障整体功能难以有效发挥;另一方面,由于管理机构重叠,造成保障的高成本、低效率。同时保险基金被划块管理和运营,致使社会保险基金在各项保险、各个环节沉积,造成了投资分散,难以形成规模,资金使用效率低的结果。

2、管理机制仍未解决层次不清

由于体制不顺,社会保障运行机制也受到影响,特别是内部管理层次不清的问题至今仍然存在。所谓“四不分”,即政(府)资不分、政(策)事不分、政(府)法不分、执监不分的状况,普遍存在。立法、资金、执行和监督四种功能的关系仍然处于混乱状态。①陈玉荣(2004)认为目前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管理层次过多,权力分散,管理机构繁杂,降低了机构的监管能力。

3、立法滞后,缺乏完整的立法。

罗志先(2004)在研究中指出我国目前社会保障立法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立法缺乏整体规划,体系残缺,立法空白甚多。二是立法层次低,人

①章晓懿:社会保障:制度比较(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大立法少,行政法规多。三是社会保障的立法体制不规范,立法主体多元,立法层级无序,部门利益法律化问题严重。立法的相对滞后,地方政府部门只能自己制定办法,致使制度不规范,不同地区和不同所有制之间保障办法五花八门,特别是保障制度更是多种多样,社会保险的强制性和权威性难以有效发挥,已形成的利益格局难以调整(和淑萍等,2003)。

同时法律建设的落后,也使得在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无法运用法律的手段开展有效的监督。

4、社会保障的运行机制缺乏有效的监督。

部门间的监督职能弱,必要的监督程序、监督实施几乎不存在。同时,制度自身的控制机制更差,社会保障的受保对象、待遇提供者(如医疗保障中的医院、医药行业)基本没有纳人监督的范围,缺乏费用意识.因而监督控制很难实现。缺乏监督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为实践中滥用、挪用社会保障基金提供了便利(朱德云,2001)。章晓懿(2004)指出基金运营的监督没有置于单独的多种监督之中,以致现行管理部门的“自我监督”已使基金处于风险之中。

1.3.2完善对策

针对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种种缺陷和问题,在许多研究中也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

建立统一的、一体化的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关于管理一体化的内容,各种文献说法不一,归纳起来主要有包括:统一社保对象、统一基金管理、统一服务、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经办机构,进行相对统一的运行方式,兼顾城乡、实行相对统一的政策。

从社会保险业务方面来看,白连胜(2002)认为应当实行“五险合一”的管理,既体现了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也适应了杜会保险职能和强化服务的要求;又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经验,是杜会保险业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唯一选择。

2、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化建设

加强社会保障的法制建设,尽快建立起一套较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目前只有国家宪法中的有关社会保障的导向性的条款。因此,尽快出台社会保障已成当务之

急。

和淑萍等(2003)认为在法制建设方面,应采取“基本法十单行法”模式。根据国家宪法、劳动法的规定,制定一部社会保障基本法,规定社会保障基本原则、社会保障内容、社会保障基金制度、社会保障管理结构、社会保障争议的解决及法律责任等。然后再根据需要制定若干社会保障单行法律法规,如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障争议解决条例、违反社会保障的法律责任条例等。

冯兰瑞(2002)在对中国法制化的研究中认为:我国社会保障起步晚,当然不可能很快形成完整的法典。但是我们不妨分轻重缓急,从制定主干法入手,选择当前最紧迫和条件成熟的项目先行立法,如:养老保险。另外中国存在的地区差别、城乡差别在立法时均应予考虑。

李海鸣(2004)还指出随着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有关社会保障的纠纷也在增加,我国现行社会保障的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是参照民事复议与诉讼法规进行的,但社会保障有自身特有的规律和业务特征。因此,建立独立的社会保障程序法也应提上议事日程。

3、完善社会保障监督体系及其运行机制。

监督实际上也是一种管理,是民主管理的体现,真正完善的监督,绝不是仅仅指望一个监事会就可以完成其使命的,而应该有一整套体系严密的、健全的社会保障监督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罗志先,2004)。应当包括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

丁康(2004)指出社会保障的法律监督是对社会保障的管理过程和管理结果进行评审、鉴定,以使社会保障的管理符合国家的法规。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的法律监督、实施机制是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

行政监督包括财政监督、税务监督和审计监督。政府有责任组织社会保障监督机构,来对社会保障机构的工作进行监督。监督组织应由政府、企业、公众代表(包括职工、个体经营者、离退休人员)组成,定期听取社会保障金收支、营运及管理的汇报,并应当委托审计部门和审计机构,对社会保障机构的财务收支、资金管理和运营情况进行审计,及时向社会公布(程宏业,2002)

社会监督是指由社会中介机构,对社会保障经办机构的年度会计报告进行审计,

确保报告所提供的财务信息质量,并向社会公布(谷声洋,2003)。

4、发挥其他组织和机构的管理职能

这方面的研究,从我收集到的文献来看,主要是工会职能的研究。如郑秉文(2004)在研究了西方国家工会组织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作用后的认为,将工会组织纳入到社会保障管理体系中来,从目前来看可以有效的监督企业缴费和养老金的发放。他还指出当前,在中国要重视建构自己的“三方协商机制”①

沈琴琴(2003)在研究中认为中国的工会组织要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要监督企业按时足额地交纳社会保险费;二是要积极参与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三是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和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四是要进一步推动送温暖活动的深入发展,

1.4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社会化、信息化

在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具体运行方面,社会化和信息化是研究的较多的两个点,因此将其单独列出,进行研究。

1.4.1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社会化

对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社会化的主要内容,各种文献的表述也尽相同。存在广义和狭义的概念区别。一种认为社会化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待遇的社会发放和社会保障对象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也有认为社会化管理包括: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多层次管理;筹资渠道多样化;将社保的社会性事务逐步转为社会化服务。

广义的社会化方面来看,学者们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有的强调对象的社会化、有的强调管理结构的社会化、有的强调基金筹集和运营的社会化。王中南等(2004)在研究中,从管理机构的社会化方面指出:政府独立从事社会保障事业,没有其他机构与之竞争,其结果必然导致机构高度复杂和明显的无效率。即便我国社保制度尚处于起步和初创阶段,也同样不可避免地在开始出现诸如机构不断膨胀、人员不断增加、管理成本逐年提高、办事效率却越来越低等等不利倾向与问题。

在狭义的管理、服务社会化研究方面,一些文献多是研究某地区的管理社会化问题。并且这种管理、服务社会化都是以社区为平台开展的,以社区为依托实现社

①所谓三方即雇主组织、工会组织和政府。

会保障待遇的社会化发放,以及社会保障对象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

社区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具有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功能,它既是社会基本问题发源地,也是实现人的社会化,实现社会协调、社会整合的基本场所,因此,要大力加强社区的组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切实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社会化水平(王中南等,2004)。马光敏(2005)认为建立起以保障部门为主、社区和物业管理部门相互融合、离退休人员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社区管理服务模式,不失为一个成功而健康的渠道。

1.4.2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信息化

2002年《国务院中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状况》指出社会保障必须实行信息化管理,加强劳动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科学研究成果推广工作,提高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信息化水平。

在社保管理信息化方面有些学者从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方面来谈,胡晓义(2004)指出对于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管理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工程,尽早实现社会保险全国联网,不断提升管理手段,为科学的宏观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王中南等(2003)认为传统的管理手段和方法由于不能保证社会保障体系的顺畅运行,也不利于实施有效的监管,已经大大落后于形势与时代,一个功能齐全、覆盖全国的社会保障技术支持系统的建立,既能方便保障对象,提高运作效率,又能做到有效管理和监督,必然能够对社会保障的现代化管理产生巨大提升作用。

有些学者从社会保障信息化的具体措施来谈,包括加快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建设,计算机网络建设要全面统筹规划、统一安排,做到软件统一、硬件设备配置要求统一、网络之间接口标准统一、数据传递方式统一。劳动保障、民政、财政、税务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尽快开发、研制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软件,建立健全网络传输和查询系统。实现社会保障资金的缴纳、记录、核算、支付以及查询服务等,都要一并纳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其中很多学者还深入到某一应用领域,如金莹等(2004)以社会保障为例,研究决策支持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运用。还有些学者研究了诸如社会保障卡,医疗保障IC卡的应用问题。

1.5社会保障各项目的管理

在研究每一类社会保障项目的时候,都会涉及到项目管理的内容,这也成为社会保障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因为在其他的各项目的综述中已经详细涉及了,在本文中就不更多的加以叙述了。

1.6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系

农村社会保障由于状况复杂,管理环节十分薄弱,存在的问题的也更多。

李敏(2004)在研究中指出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分散,没有形成合力。农村社会保障条块之间既无统一的管理机构,也无统一的管理办法,以至形成城乡分割、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现状。由于各部门所处的地位和利益关系不同,在社会保障的管理和决策上经常发生矛盾,有些是谁都争着管,从中受益;有些是谁都不愿管,互相推诿(黄保亮,2004)。

李敏(2004)在研究中还指出目前虽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已归并到社保局,但由于宣传力度,操作程序,政策落实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未能很好地衔接,给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和问题,有些地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已处于停顿与半停顿状态,参保率呈下滑趋势。

农村社保管理体制的问题还表现为管理水平低下。方青(2002)在研究中指出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对管理水平的要求理应是相当高的,可是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加之机构设置不健全,使漏洞百出。

对于如何改变目前混乱、低效的局面。学者们也提出了各种建议。薛兴利等(2005)认为农村社会保障管理必须处理好统与分之间的关系,建立统分结合的管理体制。所谓“统”,就是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农村社会保障可作为一个分支机构;所谓“分”,就是在统一管理的同时实行分工,即将行政管理、执行、监督机构分开,使之相对独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任保平等(2004)认为要建立全国统一的、有权威的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机构。成立有财政、人事、民政、劳动等部门共同参加的农村社会保障委员会,负责制定政策、监督、策划保障基金运作。

还有学者认为要健全制度,强化管理,严格监督和检查,实行业务公开和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强化约束和激励机制,

提高工作效率

2、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国际比较

各国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管理体制也各具特色。对各国的社会保障管理模式、体制进行研究对中国的社会保障管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从世界各国发展的总趋势看,是逐渐由分散管理向着政府集中管理体制发展。而业务管理趋向分散,接近群众。①

2.1各国模式简介。

在文献中主要是管理模式的比较,而书籍中则涉及机构的设置、权责的划分的较具体的问题。

邹根宝等(2000)在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研究中指出,发达国家在社会保障管理模式上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为集中式管理,即社会保障的资金筹集、资金分配和医疗保障标准由中央政府部门统一规划管理,比利时、法国、爱尔兰、荷兰、瑞典、英国属此种管理模式国家。另一类分为分散式管理,即社会保障的资金筹集、资金分配和保障标准主要由地方政府或行业组织进行分散的、自律的管理,中央政府的社会保障部门只起协调、监督作用。丹麦、德国、卢森堡、美国和日本实行分散式管理。第三类为混合式管理,意大利的社会保障管理是上述两种模式并用,属于混合式管理。

罗志先(2004)指出世界各国由于社会制度和历史传统不同,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呈现出千姿百态,但总体上不外乎三种模式:即集中管理模式、分散管理模式、模式。分散管理模式最典型、运作最成功的是德国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美国、日本则采用集散结合的管理模式。

2.2对中国的启事

①章晓懿:社会保障:制度比较(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许多学者都认为应当在借鉴国外社会保障管理的模式基础上,结合中国自身的国情,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主要是集散结合的模式。

章晓懿(2004)认为,总结国外社会保障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可以概括为“四结合一分开”,即建立统一集中决策管理与分工分级管理相结合,政府部门行政管理与专门业务机构管理相结合,专业化管理与社区群众管理相结合,社会化管理与单位管理相结合,社会保险的管理与商业管理分开。同时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建设始终不能离开中国的基本国情。

冯兰瑞(2002)在研究中指出反观世界各国的历史,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几乎都是先立法,以法律的力量来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目前加快社会保障的法制建设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保证。

西方国家在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执行和监督机构,其权力范围涉及到社会保障的方方面面,并与工商税务等部门有机结合在一起,发挥其独特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也必须加强这方面的监督工作,如通过行政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等,来确保社会保障工作顺利开展。(石宏伟等,2002)

参考文献

【1】章晓懿.社会保障:制度比较(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2】张思锋,温海红,赵文龙主编.社会保障概论(M).科学出版社.武汉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3】康士勇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M).2003年8月第2版

【4】费梅苹编著.社会保障概论(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5】朱德云.我国现行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缺陷与完善对策(J).2001年第6期【6】陈玉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缺陷分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J).2004年第4期

【7】石宏伟,朱伟民.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23-26

【8】陈吉林,周豪进.关于总额控制下的医疗保险IC卡管理的体会(J).社会保障制度.2005年第9期.

【9】于秀丽.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模式选择理论述评(J).社会保障制度.2005第6期

【10】胡晓义.正确处理社会保障发展中的六个关系(J).社会保障制度.2005第4

【11】杨方方.中国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研究述评(J). 社会保障制度 .2005第1期

【12】金莹,邓三鸿,李勇.决策支持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以大社保领域为例(J).社会保障制度.2005第1期

【13】尧金仁.社区化的城市社会保障模式研究(J).体制改革.2005年第2期【14】李敏.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与弥补探讨(J).农业经济导刊.2005年第3期

【15】王国军.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J).社会保障制度.2004年第6期【16】杨良初,赵福昌,韩凤芹.社会保障事权划分(J).研究体制改革.2004年第11期

【17】王中南,方振飞,张顺泽,吴坚.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难点及对策研究(J).

体制改革. 2004年第3期

【18】程宏业.论我国社会保障中的政府公共管理职能(J).体制改革.2003年第1期

【19】沈琴琴.改革发展中的劳动就业与工会的维权工作(J).工会工作.2003年第3期

【20】皮实.社会化管理热点问题思考(J).社会保障制度.2002年第1期

【2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状况.社会保障制度.2002年第7期

【22】方青.从“集体保障”到“社会保障”——中国农村社会保障1949-2000(J).

社会保障制度.2002年第9期

【23】邹根宝,郝群.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J).体制改革.2000年第9期【24】崔凤.社会保障制度的效率问题(J).社会保障制度.2000年第3期

【25】梁鸿.改革中的社会风险与社会保障(J).社会保障制度.2000年第8期【26】郑秉文.西方工会功能定位的启示(J).领导之友.2004年第1期

【27】唐兵,丁康.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对策研究(J).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28】冯瑞兰.层层分解紧迫者先出台——对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化的意见和建议(J).

社会保障制度.2002年第4期

【29】张立荣.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重构:缘由与方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2002,41(5):5-9

【30】李绍光.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责任(J).体制比较.2002年第5期

【31】但利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刍议(J).调查与思考.2002年第3期【32】陆桂生,蒋万庚,周瑞超.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新探微(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4):20-27

【33】高剑.完善制度推进改革——新余市社会保障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

江西财税与会计.2002年第7期

【34】马光敏.推进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社会化的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05年第2期

【35】詹连胜,王琳.试论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之必要(J).审计文汇

【36】成志刚.社会公平与社会保障.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2002,(23)5:187-189

【37】李长江.社会保障制度管理体系模式选择(J).财经科学.2002年第3期【38】罗志先.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探析(J).时代潮.2004年8月

【39】和淑萍,初建环.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J).商业经济.2003年第6期

【40】丁康.加入WTO后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挑战与对策.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57)2:268-273

【41】李建红.海南省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探索与思考(J).改革探索.2003年第4期

【42】白连成.关于社会保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J).鞍山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

【43】李海鸣.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难点及其对策分析(J).求实.2004年第1期

【44】马超音.从财政角度加强社会保障管理工作(J).许昌师专学报.2002,21(1):13-15

【45】沈社保.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存在八个误区.维普期刊网

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研究文献综述 作者:申洁文 来源:《理论与创新》2020年第17期 【摘; 要】农民工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的涌入城市,为城市的现代化工业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作为继城市居民之后的产业工人的主角,他们却一直未能享受与城市居民平等的社会保障。为此,本文就学术界在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解决政策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为农民工社会保障理论提供浅薄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保障;文献综述;政策思路 引言 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身份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是中国传统户籍制度下的一种特殊身份标识,是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和传统户籍制度严重冲突所产生的客观结果"(郑功成2002)在2017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提到,全国农民工总量28652万人,比上年增长1.7%。其中,外出农民工17185万人,增长1.5%;本地农民工11467万人,增长2.0%。大量的农民工是我国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和发展的主力军,但也成为了城市边缘化的一类人群。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若能得以解决,不仅能有效的释放人口红利,也能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研究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1.国外的相关研究 国外对农民工的研究主要是关于劳动力迁移的相关问题的探究。西方的工业化程度远远比中国的程度要高且早。Lewis认为,在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二元经济体制中生产效率相对较低的农业部门无法吸纳大量的劳动力,而现代工业部门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对劳动力的需求旺盛,如果城镇能够提供比农业部门更高的工资待遇,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则会主动转移到工资待遇好、生产效率高的工业部门。Perkinson和 Hills发现,外来人口由于受到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因素的制约,在流入地普遍处于劣势,而且外来人员增加了当地政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障支出负担。 2.国内的相关研究 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国内一直在进行深入的研究。上个世纪70年代始国家对人口和经济政策的放松,使得农村富余人口陆续进城务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民工人群的数量日益壮大,我国的学者也意识到了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中国城镇社保制度发端于国企配套改革,城镇社保制度中统账结合、统筹层次低下、财政分灶吃饭、建立在户籍制度基础之上。郑秉文指出,在城乡相关政策的约束之下,大量的流动人口和城镇灵活就业人口其中包括

社会保障管理

社会保障管理 1.社会保障管理的基本概念 (1)社会保障管理 社会保障管理,是指通过一定的机构与程序,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对各种社会保障事务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与监督的过程。 ①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的内容 a.拟定社会保障发展规划和计划,统筹协调社会保障政策,统筹处理地区和人群之间的利益和矛盾; b.制定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相关法律的实施办法; c.贯彻、组织和实施各项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并负责监督、检查; d.受理社会保障方面的申诉、调解和仲裁; e.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信息化、社会化服务体系; f.培养、考核、任免社会保障管理干部。 ②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内容 社会保障的基金管理包括基金的筹集、管理运营、支付三个方面的内容。 a.基金筹集一般通过国家的财政拨付以及单位和个人按一定比例缴纳社会保障费而实现,也可以接受社会和个人的捐助; b.基金支付就是给付受保人社会保障待遇,如养老金、失业金、救济金、医疗费补助、家庭补助等; c.基金的管理运营,包括基金的日常财务和个人账户管理以及基金的投资运营。 ③社会保障对象管理的内容 a.社会保障对象的登记、审查; b.保障金的发放; c.丧失劳动能力的医务鉴定; d.劳动技能的培训和职业介绍; e.无生活自理能力人员的家务助理或院舍转介等。 (2)社会保障管理机构 社会保障管理机构,是社会保障管理组织为维护社会保障制度正常运行而设立的、负责社会保障法令的贯彻、监督和审查的权力机构或办事机构。 ①以行政层次或行政权限作标准,可以分为中央管理机构、地方管理机构和基层管理机构三个层次。 a.中央管理机构,属于领导和决策层次; b.地方(省级)管理机构,属于辅助和传递层次; c.基础管理机构,即地(市)、县(市)级地方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属于社会保障事务执行和经办层次。 ②以管理职责、管理性质和业务范围作标准,可以分为行政主管机构、业务经办机构、

社保管理制度

社保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规范公司员工社会保险管理,依据国家相关规定,特制本细则。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公司各分公司在职正式员工。? 三、管理部门:行政中心人力资源部。 四、社会保险办理地点: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关系所在地购买。 五、参保原则:入职公司的转正员工可由本人以《社会保险申请表》的形式提出。 六、社会保险的种类、缴费基数与缴费比例: 1、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2、缴费基数:按照公司所在地的政策规定执行;? 3、缴费比例:按照公司所在地的政策规定执行。 七、社会保险办理程序: 1、员工已办理转正手续;? 2、将个人“人事档案”转入本公司委托的人事档案代理机构;员工“人事档案”如在异地的,需按照本公司所在地社会保险机构对人事档案的要求办理转档手续。? 3、与本公司签订《劳动合同》;? 4、向人力资源部门提交《社会保险办理申请表》,经核实后由公司办理社会保险个人账户的新增、转移、恢复手续;所有员工需经直接领导和所属公司领导审批后提交人力资源;由人力资源报董事长审批。 5、审批同意后,办理社会保险的新增、转移、恢复手续。? 6、新增:从未参加社会保险者,由人力资源部门从员工转入“人事档案”的当月办理社会保险的新增手续;?

7、转移:已参加社会保险者,且原单位在继续交纳的,员工应在转移“人事档案”的同时要求原单位办理社会保险的转移手续;? 8、恢复:已参加社会保险,且原单位已办理停交手续的,如原单位属于本公司所在地社会保险部门管辖的,员工应将本人的停交手续报本公司人力资源部,由人力资源部门从员工转入“人事档案”的当月恢复社会保险;如原单位不属于公司所在地社会保险部门管辖的,员工应在转移“人事档案”的同时要求原单位办理社会保险转移手续。因个人或原单位原因造成社会保险停缴、欠缴期间的社会保险费(包括单位应缴部分、个人应缴部分及滞纳金)由员工个人承担。?? 9、办理时须提交资料:?身份证复印件一份、一寸近期免冠照片2张、医保卡工本费12元。转入人员须同时提交个人以前的交费详单,其以前已办理医保卡且能够继续使用的,无需递交12元工本费。? 七、人事档案未能转入本公司或本人没有人事档案,但按照当地政策能参加社会保险的,按照如下程序办理:? 1、与本公司签订《劳动合同》;? 2、该员工必须提供由其委托的人事代理机构出具的人事档案管理证明(人事档案代理机构为当地人事或劳动部门组建的人才交流中心);? 3、该员工必须书面提供能证明与任何用人单位不存在劳动关系的凭证(如停薪留职证明、内部退养证明等);? 4、向人力资源部门提交《社会保险办理申请表》,并按如下程序审批: 填写《社会保险办理申请表》——经直接领导审批——所属公司领导审批——提交人力资源——由人力资源报董事长审批——审批同意办理社会保险的新增、转移、恢复手续。? 八、员工人事档案未转入本公司,由其原工作单位或其委托的人事代理机构的,本人不愿在公司参加社会保险者需提供以下资料:? 1、该员工必须每年提供由其委托的人事代理机构出具的人事档案管理证明;?

社会福利理论文献综述

社会福利理论文献综述 在准备课题《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对相关国内外着作进行了选读,并对已发表的相关领域论文进行了研究,以此寻求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现状,了解与本论文有关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总结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从而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吸取经验,并有所创新。 (一)福利、社会保障、社会福利 “福利”一词,英文为“Welfare”,意指人、动物或群体的健康、安全、快乐的一种总体状态,亦指多由政府为有需要的人或者动物提供生活条件、经济帮助等等①。我国社会保障学专家郑功成对从社会学的意义上对“福利”概念作了一个简明扼要的定义:“福利包括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其中个人福利通常被解释为‘幸福’、‘快乐’的同义语,是指个人对物质生活的需要与个人精神生活的需要的满足;而社会福利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指一个社会全体成员的个人福利的总和或个人福利的集合②。对于社会福利(Social Welfare)而言,它的内涵和外延很难确定,至少可以从三个层次上去理解。在最广泛意义上,社会福利是指一切改善和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社会措施,不仅包括社会保障的内容,也包括就业政策、公共文化、免费教育、公共卫生和家庭津贴等等。其覆盖对象是全体国民,包含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在英国出版的《新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社会保障”不单独列目,而在“社会福利”条目下包括两个主要的子项目:一是社会工作——个人社会服务;二是社会保障——政府的福利项目。在中层意义上,社会福利基本上是社会保障的同义语,是西方普遍用来替代社会保障的一个概念,涵盖了政府和社会为国民提供的各种服务设施和社会保障的各项内容。狭义上的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张海鹰(1993)认为社会福利作为国家的社会政策,由国家或社会为 ①参见美国传统词典第4版、牛津高阶英语词典、柯林斯高级英语学习词典第5版 ②郑功成,社会保障学,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76页。

社会保障体系文献综述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研究综述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概念是指国家管理社会保障事业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总称。它涉及社会保障体系的方方面面,如社会保障保障立法、社会保障具体的规章制度和方法、机构设置及其职能权限、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监督、社会保障业务经办等。狭义的概念是指社会保障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权限的划分。1本文为了写作需要采取的社会保障管理的定义偏向狭义的定义,但也涉及到立法、监督等方面的内容。 从目前现有的文献来看,单独研究社会保障管理的文章相对比较少。主要是放在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中,作为一个部分加以论述。 1、中国管理体制的发展及现状 1.1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发展 对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演变过程的划分说法不一,阶段的划分标准也各不相同,三、四、五阶段的都有。不过有几个关键的时间点是公认的,即1978年是改革探索阶段的开始,1998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组建,标志了中国基本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建立。 根据管理主体的不同来划分,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大致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从1951~1969年的工会管理,到1969~1980年代的企业自管,再到20世纪80年代的多部门管理,直至1998年国务院组建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结束了社会保险工作多部门分散管理的局面。民政部门主管城乡社会救助事务。2000年国家又成立了“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至此,形成了目前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2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的机构设置,是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采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分级管理体制。纵向机构设置,大体分为三个层次:中央、地方和基层。横向机构设置,在从上到下每一层按照不同的职能性质设置包括行政管理机构、业务经办机构、基金运营机构和监督机构四大类机构。(见图1.1) 图1.1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3 从中央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来看,目前参与社会社会保障管理的机构主要包括: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人事部、财政部、卫生部等。4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主要负责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项目、农村社会保险以及社会保障基金等管理。民政部门负责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的管理。财政部负责社会保障基金预、决算。所有的机构统归国务院管理。 对于中国社会保障管理的研究,学者从不同学科,如社会保障、财政学、管理学、法学的角度,不同角度如社会公平、效率,政府的责任定位,社会管理服务等来进行研究。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管理体制的模式(政府在管理中的责任承担问题),管理的社会化、信息化,管理体制存在的缺陷和改进对策,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以及管理体制的国际比较等几个方面。 1康士勇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M),2003年8月第2版 2章晓懿:社会保障:制度比较(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3对于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部门设置,有各种不一的说法,在这里采用的是其中一种 4关于中央部门的设置及其职能,也是说法各异,本文取其中比较统一的说法。

社保中心管理制度

社保中心管理制度 一、责任部门 区财政局社保中心 二、责任人 承办人A、B ,主任,分管局长 三、权力行使依据 1、《齐齐哈尔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的 通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齐民办【2008】 55 号文件 2、黑龙江省卫生厅黑龙江省财政厅关于印发 《黑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黑财社【2010】32号 3、劳动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 作的通知》国发【2005】 36号 4、劳动保障部等十八部委《关于贯彻落实国 务院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通知若干问题的意见》劳社部发【2006】 6号

5、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06】 1号 6、黑龙江省财政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黑财社【2006】 12号 四、办理各项业务所需材料 1、涉及民政部门的各项社保资金 民政部门提供所需社保资金的申请材料、申请表及相关文件。 2、涉及劳动部门的各项社保资金 劳动部门提供所需社保资金的申请材料、申请表及相关文件。 3、涉及卫生部门的各项社保资金 卫生部门提供卫生各项社保资金所需的考核及达标完成情况材料,及相关文件。 五、工作时限

城乡低保金,公益性岗位补贴,支农大学生补助,新农保,城居保等项社保资金每月需基层单位 提供相关材料及文件,社保中心审核无误,主管领 导审批后,3—5个工作日内拨付。其他专项社保资金按照省市要求及时拨付。 六、工作制度 1、研究提出财政支持社会保障的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建议;负责有关社会保障财政政策的协调工作。 2、监督和分析分管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对专项资金追踪问效,监督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管理和 使用,进行项目的效益考核,提出加强管理的意见 建议;审核和批复分管单位的年度财务决算。 3、预算社会保障资金收支对财政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措施;编制区级社会保障基金 收支预算;年末汇总编制社会保障决算报表。 4、管理好上级财政补助安排的就业、公共卫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 最低生活保障、城镇无收入困难老年居民生活补贴、城市医疗救助、农村医疗救助、救灾救济、优抚安 置等各项社会保障资金,制定区级补助标准办法及 各项社保资金的拨付工作。

缴纳社会保险管理制度(优.选)

缴纳社会保险管理制度 为了合理有效管理员工福利,保障员工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一、参保条件: 1、与公司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且试用期经考核并转正的员工。 2、符合社会保险中心的参保要求。 (1)有效期内的身份证; (2)未同时已经自费或其他单位缴纳相应社会保险; (3)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国家及地方社保政策的缴纳条件。 二、公司为员工缴纳的险种: 目前,公司为员工开设的险种为五险,五险为: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包括附属险大病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

基数核定:根据国家核定的缴费基数而定,随国家的规定而变动。 三、责任部门:人力资源部;责任人:福利保险专员。 四、保险的管理:包括新增、转入、转出、退保等手续的办理以及费用的缴纳工作以及资料保管工作。 1、保险的新增:员工在每年的6月或12月(特殊工种人员在转正后即时办理)到人力资源部领取《保险申报确认表》,经直属总监签批完毕后,交回人力资源部人事处,由福利保险员介绍相关事项及准备的相关资料,三日内到人事处签订《劳动合同》。如符合条件,待资料准备完整后交于福利保险专员处,福利保险员将于1月、7月到社保中心进行增加。 2、保险的转入转出:如员工在其他单位已缴纳保险的,则可转回公司缴纳,员工保险的转入或转出均由员工自行办理,如需加盖公司公章,可拿相关文件到福利保险员进行审核后加盖公司公章。个人在中介保险公司交纳保险费用,但不转回公司的,则公司不予补贴应承担部分。 (1)离职保险:员工离职时福利保险专员在离职表上签字后从当月起停止为该人员缴纳社会保险,同时员工需在离职日起一个月内,到人事处办理相关转出手续(特殊情况的需经总经理同意),如因员工个人原因未按时办理,福利保险专员将不予办理,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个人承担。 (2)辞退员工:员工因个人原因被公司辞退的,人事专员应马上告知福利保险专员,并于当月起停办该人员缴纳社会保险。如未及时告到,所产生的一切后果责任人承担。 五、处罚: 如福利保险专员未在规定时间内办理保险,将对其进行50元/次的处罚。如因员工自身原因导致的未及时办理保险,相关费用及因此造成的损失由员工个人自行承担。

社会保障论文参考文献

社会保障论文参考文献 社会保障文献 参考文献一: [1]刘泉红,刘健.国外中小企业政策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经贸导刊.202119 [2]赵玲玲.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J].学术研究.202108 [3]张彻.区域经济差异识别及预警研究[D].武汉大学2021 [4]李红艳.R&D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J].数据.202108 [5]赵德余.广东积分落户管理政策的经验及其对上海的启示[J].科学发展.202108 [6]何雨.农民工市民化中的制度冲突与出路前瞻--基于江苏农民工市民化的经验[J].上海城市管理.202104 [7]李璐颖.城市化率50%的拐点迷局--典型国家快速城市化阶段发展特征的比较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2103 [8]李峰.我国中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大学2021 [9]王文军.中国企业的技术资产剩余索取权研究[D].武汉大学2021 [10]肖红蓉.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构建与完善[D].武汉大学2021 [11]钟怀宇.城市化进程中非均衡性制度安排的改革与创新[J].西部经济管理论 坛.202102 [12]王本兵.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21 [13]刘国新.中国特色城镇化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21 [14]王建国.城镇化进程中建设用地需求合理预测方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21 [15]叶玉瑶,张虹鸥,许学强,周春山.珠江三角洲建设用地扩展与经济增长模式的关系[J].地理研究.202112 [16]崔艳武,高晓红.政府公共事务风险管理国际经验综述及趋势研究[J].标准科学.202102 [17]王筱春,张娜.德国国土空间规划及其对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启示[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2101

企业社保管理制度

社保管理制度 第一条目的:为了规范公司员工的社会保险(以下简称社保)管理工作。 第二条适用范围:集团公司、子公司 第三条社保释义:社保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筹集资金确保公民在遇到生、老、病、死、伤、残、失业等风险时,获得基本生活需要和健康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第四条职责 一、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是集团公司社保管理的主管部门,有以下社保管理职责: (-)拟订并指导、督促、检查子公司实施集团公司制订的社保管理制度。 (二)与币社保管理机构沟通,掌握社保政策,拟订适当的参保方案,报集团公司批准。 (三)办理集团公司、子公司员工社保关系的转移审批事项。 (四)办理集团公司员工社保费缴交和其他有关社保的事项。 二、子公司办公室是子公司社保管理的主管部门,有以下社保管理职责: (-)维护公司与当地政府社保管理机构之间的正常公共关系。 (二)按当地政府社保管理机构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办理本公司员工社保费的缴交和其他有关社保的事项。 三、集团公司和子公司财务部是员工社保费的支付与核算部门,有以下社保管理职责: (-)依据公司社保管理责任人填制的《用款申请单》支付新员工或异动员工需补交的社保费。 (二)依据当地政府社保机构向银行托收的社保费凭证承付保费。 (三)依据公司社保责任人提供的《公司X月员工参保情况一览表》(见附件),核算保费支出和代扣代缴保费往来应收应付款。 (四)配合本公司枕保主管部门做好当地社保管理机构对公司社保的年检工作。 第五条参保对彖:凡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原则上都是参保对象,但因员工在其他单位或自行参保的,经本人申谙说明不需为其办理社保的可以除外。 第六条参保或续保的起始时间: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并确左为参保对象的员工,设置了试用期的,从批准转正的次月起为其办理参保或续保事项。 第七条停保时间:员工离职。从离职月(以离职通知单的批准时间为准)的次月一日起停止为其缴交社保费,公司社保管理责任人应及时为其办理停保事项。因公司社保管理责任人原

公司员工社会保险管理制度

员工社会保险管理制度 ?目的 建立合法的员工保险体系,并确保公司保险福利制度方案的有效实施,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公司、子公司全体员工的各类型保险的管理。 ?社保释义 社会保险是指劳动者由于年老、患病、失业、伤残、死亡、生育等原因,暂时中断劳动或者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不能获得劳动报酬,本人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失去生活收入时,国家通过立法,按规定提供物质帮助的一种制度。 社会保险是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缴费的个人和单位都必须按照规定的费率缴费。为落实国家政策要求,现集团对社会保险参保员工的规范如下: ?参保原则 (一)一般员工 1、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并确定为参保对象的员工,设置了试用期的,从批准转正的当月起为其办理参保或续保事项,公司将在合同有效期内按规定缴纳四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2、公司员工与原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或由原单位代理或个人自行缴纳社会保险的,入职满一年的此类员工可凭本年的缴费发票根据国家有关社会保险的相关规定及公司规定的相关比例给予核销。(注:基于员工退休待遇计发及退休后领取的方便,对原已参保人员不强制要求将社会保险关系转入本公司) 3、对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且已经参加社会保险的,补齐欠缴保费后可将社会保险关系转至公司进行续保。 (二)高聘员工 1、凡是高薪诚聘的员工高层领导,自入职之日起将为其上社会保险(五险一金,比一般员工多出了失业保险和公积金),保险金额将按石家庄正常缴费基数收缴。 2、对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且已经参加社会保险的,应自入职之日起可将社会保险关系转

至公司进行续保,欠缴保费公司将为其缴纳公司应缴保费的30%,个人应缴部分及其余部分保费应自己补齐。 ?参保项目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公积金)。 ?社会保险缴费基数 缴费基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60%~300%)。具体缴费基数由公司根据社保机构提供的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及相关规定确定。 ?员工参保须知 1、公司将在员工(一般员工、高聘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后为其办理社会保险参保手续。 2、员工参保需: (1)身份证复印件4张 (2)提交近期一寸白底免冠彩照1张 (3)填写《社会保险参保个人信息登记表》 (4)交纳工本费20元 3、员工社会保险由人力资源部社保负责人统一核算出缴费总额,并上报总经理批准后予以申报办理。 4、员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公积金)按月缴纳。 5、员工因个人原因自愿放弃公司各项社会保险的,需提交书面形式的个人声明,人力资源部备案。 6、不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不能享受公司的各项社会保险福利。 7、凡在劳动合同有效期内参保员工未与公司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者中途不予退保。 ?社会保险缴费

社会保障文献综述

社会保障文献综述 10级劳保二班刘海波1090201023 近些年来,民生问题有关民生的公共政策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可以说一个关注民生且中锋是民生的时代已然来临。然而在轰轰烈烈的讨论中,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出现了,即何为民生,并没有达到广泛共识。岳经纶认为,民生概念的混乱,归根结底,在于政府公共管理和施政理念缺乏社会政策思维(参见注释1)。简言之,民生概念的模糊就是源于社会政策理念的缺位。讨论民生问题,离不开社会政策。社会政策旨在确保能够促进公民福利和福祉。社会政策的概念和理论体系为我们准确把握民生问题的政策内涵和社会意义提供了明确的指引。我国的民生事业和社会建设需要构建清晰的社会政策途径,以社会政策来指导民生事业和社会建设,调整公共支出格局,从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和谐社会。 这不由得让我想到经济危机下美国的社会保障问题。美国的加里·贝特里斯从财政危机出发,探讨了在经济衰退期美国社会保障政策的变化和反应(参见注释2),虽有中西差异,但对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亦有一定得借鉴意义。文章首先对美国经济情况做了初步介绍,特别是分析了经济衰退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当然这不是我们所关注的焦点。其次,讨论了美国政府对于经济衰退采取的措施,重点关注国会通过的临时性措施可能对社会保障网络产生的影响。最后对美国社会保障系统应对经济危机的能力作了简要评估。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主要包括了两个部分:一是常规社会保障系统,早在国会和当前政府采取特别措施应对经济危机以前就持续发挥其安全和稳定作用;二是在2008年2月获得国会授权的特别措施。这两类政策分别在不同程度上保证公民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仍享有社会保障权益。 其实民生问题任重而道远。民生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政治的核心议题之一。“国计民生”的说法充分证明了民生问题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参见注释3)。而如今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发展中也或多或少的蕴含着危机(参见注释4)。主要有三部分:一是社会保障的信任危机,主要表现在社保已成为政府的沉重负担,人口老龄化压力,医疗保健费用的黑洞与非想的公平性,失业率居高不下,计划的成熟加重社会保障负担等;二是对社保批评的观点。保守派认为社会保障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也会使失业率剧增。激进派认为社保未达到原设计的社会目标。还有就是欺诈现象使基金损失严重;三是现收现付制度本身的危机。 而我认为,在社保面临政府承担责任的必然性与作用的有限性、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的适度选择、需求的无限与资源的有限、公平与效率这样的困惑(参见注释5)之下,我们应改革社会保障。在制度模式方面:直接或间接的减少国家责任,重新评估政府、企业、个人三者的关系;重新审视现行的运行机制;寻求资金缺口及解决办法;同时也可以转移一部分,从政府公办转到部分民营企业办理。在管理技术方面:改变现有的管理体制,完善并增强社会保障依法运行机制,使管理,经办和监督分开,权利制衡;改革管理技巧,改变社会保障资金支出比例;调控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结构,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管理;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立法,及时调整社保立法的结构与内容。 此外在农村,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拓宽社保覆盖面;逐步提高农村社保的社会化程度;健全农村社保体系,力求项目完备化及多层次;使用科学的管理体制;确保基金保值增值;以及加强立法等。

就业问题的文献综述

就业问题的文献综述

就业问题的社会政策之文献综述 前言: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公众维持生计、实现人生价值和进一步改善物质精神生活的基本途径;就业是安国之策,就业不仅关系到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结合,是生产力发展的保证,同时也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切身利益,是社会和谐的基础。青年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问题。世界各国各自采取政策解决这一难题。 本文主要是以欧洲发达国家(包括德国、英国、葡萄牙、瑞典、丹麦等国家)、日本、中国等等几个国家进行世界就业政策的文献综述。 主题: 一、欧洲发达国家的就业政策。 1、欧洲发达国家青年就业情况,如下表: 198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丹麦——11.5 11.5 12.3 14.6 10.2 9.9 10.6 8.1 7.3 法国15.1 19.1 19.4 20.8 24.6 27.5 25.9 26.3 28.1 24.3 德国—— 5.4 6.2 7.6 8.2 8.2 9.0 10.0 7.9 荷兰9.3 11.1 10.5 7.8 9.7 10.2 12.8 12.1 9.5 14.1 瑞典 6.0 3.7 6.6 11.4 18.4 16.7 15.4 15.7 15.4 ——英国——10.1 13.6 15.5 17.4 16.2 15.3 14.7 13.5 19.5 年人;(2)、青年失业率具有不稳定性和过渡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年劳动失业率逐步下降,同时青年长期失业现象日益凸显,失业青年中的长期失业比率迅速上升,在欧洲多个国家里达到50%;(3)、从性别、种族、家庭经济状况以及教育水平等多个方面来看,青年失业具有显著的非均衡性,其中,青年弱势群体的失业率远远高于青年平均失业率,他们包括青年中的女性、少数民族、残疾人、贫困人群和低文化人群。面对日益严重的就业形势,欧洲各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促青年就业,以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和谐发展。 2、德国的青年就业政策。 (1)VET(职业教育和培训)体制。这种体制是以社会伙伴的集体决策为依据、以联邦立法为框架、以全国协调为基础,从雇主出发的制度安排,可以与劳动力市场有效结合。德国《职业教育和培训法案》对对VET体制作了原则规定:一、培训的内容和时期。培训条条例规定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和组织实施。培训时间为3年,其中三分之四的时间是在当学徒,由持有执照的人训练指导。其余四分之一时间由职业学校负责受训人员的普通教育以及学习有关行业的理论知识。二、公司、职业学校、公共机构以及受训人员的职责。三、雇主、劳动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文献综述 李智事业11-1 201105002807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日益暴露出其弊端,未能在改革中充分发挥其“安全网”和“稳定器”的作用,延缓了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阻碍了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农村城市化的进程等,进而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 关键字: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问题社会保障研究 社会保障制度是关系着全体人民民生问题的大事,受到广泛关注。继2008年新农合被写入社会保险法(草案)医保专章,新农合在我国社保体系中真正确立了合法地位之后,在北京闭幕的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决定在2009年的10月1日以后正式试点推行新农保,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农村居民提供老年基本生活保障,是国家朝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大步骤,也是中央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响应中央会议精神,我国各个省市也都相继推行新农保改革新举措。如广东省计划3年实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山西发布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指导意见。山东省首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养老金在寿光发放。广东首个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试点在惠州启动,参保补贴一视同仁。回顾自市场化改革以来引发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上的太多探讨与研究,今天终于在实践中得到了尝试,也很值得理论界追溯和总结。 我国学者对于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是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而展开的,从中国期刊网上对有关社会保障问题的文献进行梳理发现(见下表),在中国期刊网上以社会保障为篇名的文章在模糊查询的条件下,研究数量在逐年增加。2000年以后,尤其是2003年开始了大规模系统的研究,文献数量直线上升,2005-2006年间增幅最大。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提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确立了“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方针。在城镇化过程中引发了大量的征地问题、失地农民问题、进城农民工问题以及改革过程中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围绕着这些问题,学者们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在2003年研究成果较前一年增长了78.5%。2005年,随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围绕着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等研究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 我国经济总量跨越式提升的同时,社会分配的均衡问题、公平问题也日益凸显。在这种背景下,效率与公平关系的问题被重新探讨,改革开放的成果由全社会共享的惠民措施不断出台,社会保障制度就是均衡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压器,社会公平视角下的社会保障制度问题研究随之升温。 从归纳和总结以往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从内容上看,这些研究涵盖了社会保障体系的方方面面,有的甚至具体到了实施细节。而从整体上对这些内容分类,共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从城乡两个维度对社会保障总体状况的研究 通览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文献,学者们分别从整体上和城市与农村两个维度对我国社会保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也有学者从地方或区域角度分析了省市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情况。张力之(1997)从5个方面详细介绍了1997年以前国内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的迫切性、借鉴国外的研究、社会保障专著、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社会保障理论研究。刘云旺、王成华、廖桂蓉(2004)、李东、刘庆原(2004)、陈蒙蒙(2006)韦镇坤(2008)、王丽(2009)撰文分析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框架的构想及对策。李珍(2006)阐述了我国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以

社保管理制度

社保管理制度 第一条 : 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员工的社会保险(以下简称社保)管理工作。 第二条:适用范围 集团公司、子公司 第三条:社保释义 社保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筹集资金确保公民在遇到生、老、病、死、伤、残、失业等风险时,获得基本生活需要和健康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第四条:职责 一、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是集团公司社保管理的主管部门,有以下社保管理职责: (一)、拟订并指导、督促、检查子公司实施集团公司制订的。 (二)、与市社保管理机构沟通,掌握社保政策,拟订适当的参保方案,报集团公司批准。 (三)办理集团公司、子公司员工社保关系的转移审批事项。 (四)办理集团公司员工社保费缴交和其他有关社保的事项。 二、子公司办公室是子公司社保管理的主管部门,有以

下社保管理职责: (一)维护公司与当地政府社保管理机构之间的正常公共关系。 (二)按当地政府社保管理机构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办理本公司员工社保费的缴交和其他有关社保的事项。 三、集团公司和子公司财务部是员工社保费的支付与核算部门,有以下社保管理职责: (一)依据公司社保管理责任人填制的《用款申请单》支付新员工或异动员工需补交的社保费; (二)依据当地政府社保机构向银行托收的社保费凭证承付保费; (三)依据公司社保责任人提供的《公司()月员工参保情况一览表》(见附件),核算保费支出和代扣代缴保费往来应收应付款; (四)配合本公司社保主管部门做好当地社保管理机构对公司社保的年检工作。 第五条:参保对象 凡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原则上都是参保对象,但因员工在其他单位或自行参保的,经本人申请说明不需为其办理社保的可以除外。 第六条:参保或续保的起始时间 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并确定为参保对象的员工,设置

XX公司社会保险管理制度

山西XX有限公司 社会保险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了加强员工的社会保险关系管理,规范员工各项社会保险关系的办理程序,确保各项社会保险按时、足额缴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山西XX有限公司所有员工的社会保险管理。 第三条参保内容与缴费比例 公司按照当地行政部门的有关管理规定,依法为员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五项社会保险。各项保险费用由公司和员工按国家或所属地区社保部门规定的缴费比例共同负担,其中员工个人承担部分,从其工资中扣除,代为缴纳。 公司与员工缴费比例: 养老保险:企业20%,个人8% 医疗保险:企业7%,个人2% 生育保险:企业0.8%

工伤保险:企业0.6% 失业保险:企业0.2%,个人0.1% 第四条职责权限 1、公司办公室人力资源科负责办理录用、调动、离职时员工社会保险的相关手续。 2、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公司办理社会人员须告知员工保险参保时间、需提供的相关资料、公司和个人承担的保险缴费比例、每年的新基数标准及保险缴费情况和进度。 3、公司要明确告知参保的员工只有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才能享受相应社会保险待遇。 第五条参保对象 凡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原则上都是参保对象,但因员工在其他单位或自行参保的,经本人申请说明不需为其办理社保的可以除外。 第二章保险缴纳 第六条保险缴纳时间 1、社会保险费用按照劳动合同签订的起始月份开始缴纳。 2、社保费用由公司统一逐月、足额缴纳,并应当及时、完整、准确地记录员工的各项保险缴费情况。 第七条保险新增、转入时间

西方社会保障理论概述

题目:借他山之石攻我国之玉 摘要:本文通过对亚当?斯密新历史学派、福利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瑞典学派、贝弗里奇报告、新自由主义相关理论思想的介绍,探讨了各理论学派的社会保障思想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借鉴意义。 正文 一、概述 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建立、发展乃至改革,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诸如政治、文化、战争、经济等。而各个因素又划分为理论与实践两大板块,交互作用,共同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于近代西方国家,因而对西方的社会保障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便无可厚非的成为社会保障研究的重要环节。例如社会保障发展不同时期的代表性思想(见表1):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主义,19世纪起源于德国的历史学派,20世纪的福利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瑞典学派,以及二战时期的贝弗里奇报告,还有20世纪70年代的新自由主义,都无不对社会保障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基于对上述理论的学习,以及借鉴各理论对不同国家的主要影响,可以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正所谓“借他山之石,攻我国之玉”。 表1:不同时期的社会保障思想 二、理论介绍

(一)亚当?斯密的思想 17世纪英国产生了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而英国古典经济学派极力否定社会救济作用的思想。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主张自由放任主义,认为市场机制可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反对政府对社会经济的任何干预,反对进行收入再分配,认为市场分配的结果就是最合理的。英国1601年颁布的旧《济贫法》是世界首次出现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斯密则认为旧《济贫法》严重阻碍了居民的自由流动,阻碍了劳动者对就业的自由选择权。可以说,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相关主张,阻碍了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二)新历史学派 19世纪初期,历史学派起源于德国。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是旧历史学派的先驱,强调国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19世纪70年代,旧历史学派逐渐演变为新历史学派。新历史学派进一步强调国家的超阶级性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决定作用。1德国经济学家用“国家经济学”对抗古典学派的“世界主义经济学”。用旨在保护和发展德国民族经济的保护主义或国家干预主义对抗英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经济自由主义理论和政策。新历史学派针对当时德国所面临的劳资问题,强调和证明了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客观必然性,倡导国家实施社会保险,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主张,如:国家的职能包含直接干预和控制经济生活;国家的法令、法规、法律至上,决定经济发展的进程;经济问题与伦理道德密切相关;国家应通过立法,实行自上而下的经济和社会改革。俾斯麦政府接受了新历史学派的相关理论主张,用立法的形式,由国家提供社会保障,真正建立起了社会保障体系,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新历史学派的社会保障理论,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初级的社会保障的思想基础。 (三)福利经济学 20世纪初,旧福利经济学形成与英国,以“福利经济学之父”庇古为代表,后来在美国、瑞典、法国等得到传播。庇古福利经济学的思想基础包括如:(1)经济思想 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认为资源有效配置来自一个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的市场体系,商品的价格等于其边际成本, 1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第二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程.

中国大陆社会保障制度 框架:1、中国大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2、中国大陆社会保障模式 3、中国大陆社会会保障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4、小组成员看法及启示 一、中国大陆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第一阶段:创建与调整阶段第二阶段:停滞阶段第三阶段:恢复与发展阶段 创建与调整阶段: 时间;新中国成立初期至1966年内容:两项主体,三项补充 两项主体: 1、企业职工的劳动保险 2、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 三项补充: 1、农村社队集体保障 2、社会救济 3、对革命军人的优待和抚恤 停滞阶段: 时间:1966—1978年 内容: 1、各级组织、机关被撤销 2、各项制度被否定和废止,社会工作无法可依 3、社保变成企保 恢复与发展阶段 时间:1978年至今 内容; 开始恢复国家--单位保障制(是指计划经济年代,建立在“单位体制”上的“低工资高福利”的社会保障体系。职工作为单位人,生老病死全部费用都由财政和企业负担,个人基本上不用交纳任何费用。 正式进入国家-单位保障制向国家-社会保障制(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型时期,完成了国有企业改革服务的历史使命。 成为市场经济的主要支柱,国家---单位保障制与国家—社会保障制并存 二、中国大陆社会保障模式

--中国现阶段是一个二元经济结构的社会,二元经济结构表现为城乡对立,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与现代工业生产方式的对立。实施这一既定目标的前提是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是中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发展方向。 中国城镇的社会保障模式 城镇社会保障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行为主体,个人是基础,单位负有缴费责任,社会承担补充和服务保障, 政府规范、组织社会保障。通过建立了多渠道的资金筹措方式,构成了法定的基本保险、企业的补充保险、互助保险和个人储蓄保险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在此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保障社会化、一体化方向发展。 农村的社会保障模式 中国政府在农村地区推行过两项社会保障措施 ,即合作医疗和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随着农业互助合作化运动的兴起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而社会养老保险也逐渐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现阶段,我国农村的养老形式根据担任主体的不同,主要有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三种形式。由此可以看出,农村的社会保障模式大部分是由国家和企业支助的,尽量保障农村村民的基本生活水平。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1、制度不统一(按照《宪法》的精神和社会保障的原理,任何一个社会成员都享有社会保障的权利,但是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同的项目在不同的社会成员中在制度安排上有较大的差别,一部分社会成员享有较高的社会保障,而另一部分的社会成员只能享受较低的社会保障水平,或者其保障待遇有较大的差别。这种差别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和其他劳动者之间。在城乡之间,根据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城镇劳动者一般享有政府提供的比较完整的社会化风险保障服务,而农村就没有这么多的保障,他们缺乏社会化的生育保障、就业保障、职业伤害保障、住房保障等。这几年推行的合作医疗制度的保障水平很低,社会养老险实际覆盖率和保障待遇也很低。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其他劳动者之间,社会保障的待遇差别也很大。养老保障方面,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的退休金一般是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的两倍以上而在广大的农村,其保障水平和支持力度差距更是大。) 2、覆盖范围小(社会保险权是现代社会中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应该是覆盖全体公民的,也就是说,社会保障制度没有排他性。虽然说五险的覆盖范围基本全面,可以说是“应保尽保,”但是仍有一大批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权益尚未实现。从全国来看,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资金的征集对象主要是国有、城镇集体企业及其职工三者缴费。但是仍有一部分的人参保率很低,他们是私营企业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以及个体劳动者、灵活就业的人、外地农民工。原因主要是,制度设计不合理,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适应国有企业的,二是,政府认识不到位,社会保险执法不够。) 3、资金管理隐患大(近年来,随着资金管理的不断加强,行政方面的风险有所降低,但是社会保险基金仍存在着管理主体不明、投资渠道单一、效率低下等问题。在通货膨胀的前提下,存在贬值的可能,且从长远来看,基金的增值能力和支付能力也令人担忧。我国的社保基金缺乏一个明确的投资运营管理主体。在我国现阶段,大部分省市的社保基金是县级统筹管理,基金结余基本只是存在银行。我国的社保基金在投资运营渠道单一的前提下,安全性有保证,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难规避通货膨胀的风险,存在贬值的可能,我国大部分省市的养老保险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都是用的混合管理模式,个人账户很大程度上被弥补于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