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高一温州市楠江中学高一第二次月考试卷

温州市楠江中学高一第二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蠕.动(rú)坍圮.(pí)朱拓.(tà)粘.贴(niān)呜咽.(yè)

B. 笨拙.(zhuō)模.样(mó)隽.永(juàn)狙.击(jū)粗糙.(cāo)

C. 瘦削.(xuē)通缉.(jī)炮烙

..(páo luò)亲昵.(nì)慰藉.(jiè)

D. 粗犷.(kuàng)拮据.(jū)惊蛰.(zhé)纶.巾(guān)韶.光(sháo)

2. 下列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 震憾寒喧抱负无济于事诩诩如生

B. 精萃缘分绚丽惟妙惟肖跌宕起伏

C. 诀择炫耀落寞挺而走险憧景未来

D. 哽咽松驰座落汗流夹背敛声屏气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

(2)经典成为大众消费文化的装饰,各种各样的电影、电视剧在地戏说历史、改写经典。

(3)我要将我的所有亲爱的朋友们都叫来,好好_________他们的面孔,将_____他们内在美的外貌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A.乞求肆意凝视表现

B.祈求随意凝视表现

C.乞求随意端详体现

D.祈求肆意端详体现

4、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

A. “男人?”苏艾像吹小口琴似的哼了声说,“难道男人值得——别说啦,不,大夫,根本没有那种事。”

B. “十二,”她说,过了一会又说“十一”,接着是“十”、“九”,再接着是几乎连在—起的“八”和“七”。

C. “我要呆在这儿,和你在一起。”苏艾说:“而且我不喜欢你老盯着那些藤叶。”

D. 大夫今天早晨告诉我,你很快康复的机会是——让我想想,他是怎么说的——他说你好的希望是十比一!

5.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二天的夜晚,戏剧文学中的许多高大形象争先恐后

....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B.山上的石头奇形怪状,有的像猴子嬉戏,有的似莲花盛开,真是巧夺天工

....。.

C. “她会把死和藤叶联系在一起?笑话。”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不以为意

....,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

D.3年前那个淘气顽皮的小姑娘,如今却以全省理科状元的成绩进入我国第一大学府,真是

不堪设想

....。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公布揭开了2011年“诺贝尔”周。物理学奖、化学奖等奖项的获奖者名单将陆续在未来一周内揭晓。

B.十二五期间,浙江省的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将进一步扩大,但能源供应受资源分布,国际政治、经济、气候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明显,获取能源资源的不确定性将长期存在。C.在南非开普敦举行的第62届国际宇航大会上,国际宇航科学院将冯?卡门奖授予中国航天专家刘纪原,以表彰其在航天研究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这是中国专家首次获此殊荣。D.舟山把鱼腥味整治当成一件大事。全市一千多辆水产运输车被要求按密封化要求进行改

装,以免在运输过程中不产生滴漏。

7、下列句子中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相信未来》的作者食指,原名郭路生,中国现代诗人,作品有《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

B.《想北平》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骆驼祥子》、《朝花夕拾》《茶馆》等。

C.《我与地坛》,作者是史铁生,他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由此上升为对普遍性生存,特别是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

D.《鸟啼》的作者劳伦斯,英国作家,作品有《儿子与情人》《虹》等。

8.下列句子中,都没有出现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①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③古之学者必有师

④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⑤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⑥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A.①③④⑤ B.②④⑥⑦ C.②④⑤⑦ D.③④⑥⑦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子孙视之,

..不甚惜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C.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六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

...的一项是

A.作《师说》以.贻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其.可怪也欤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能守齐土,义.不赂秦

D.侣鱼虾而友.麋鹿望西山,始指异.之

二、现代文阅读(一),完成11—13小题。(6分)

①“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会儿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②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除去那座祭坛我不能上去而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它,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平方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我都在这园子里呆过。有时候呆一会儿就回家,有时候就呆到满地上都亮起月光。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看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

③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

④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待她再次送我

出门的时候,她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

⑤只是到了这时候,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现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上帝的考虑,也许是对的。

11.第①段文字的两处引文把地坛的园子描写得充满生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2分)12.如何理解第②段文字划线句子中的“安心”的含义?(2分)

13.如何理解第③段文字划线句子的深层意义?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难题”的内涵。(2分)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17题。(14分)

两片秋叶陈薇莉

秋意浓入肃杀,一阵风过,光秃秃的树干上颤颤地缀着几片不肯就去的枯叶,瑟缩地打着旋儿。倏地,一片落叶飘进了我摊开的书面。黑黄的色,边儿早已碎败,蜷曲着身子,不知被什么虫子蛟得满是疮洞。我突然想到愁,不正是心上搁了个秋么?

我悲秋,我亦恋秋。每当第一片落叶从浓密的绿中飘飞下来,每当凉凉的秋雨无声地润了我的窗帘,那种夹杂着甜味的愁就袭上来,牵出一线忧思,唇边也会滑出一声长长的“唉”,落进心底,化作一怀莫名的悲哀。

人生,不都如这枯叶么?在转瞬即逝的浓绿后转黄,变黑,飘飘地落地,不知葬身哪一角落。

又一阵风过,叶儿在书扉上颤了颤,想要飞去,我捂住了它,想把它嵌入书中,又觉得摊开的这本书词语太热,容不得这冰冷的形体,须得另寻一本。

从枕旁的书堆上取到一封未拆的信,想是同寝室的给带回来搁在那儿的,一看那刚劲的字体,立刻就像看到了那双闪亮点儿的眼睛,一股热热的生命的力量关不住般地从那里面溢了出来。于是,我的搁上了秋的心顿然感到一阵麻酥酥的暖意。他爱我,但他更爱大山——这使我气恼,大学毕业后,他选择了大山!

拆开封口,抽出信来,一片红红的什么被带了出来掉在地上,定睛一看,腾地涌起一股热,热,从心窝里往外冒的热——那是一片火一般红的枫叶。

我木然地站着,下意识地将两片枫叶搁在一处。顿时那片枯叶在红枫的映照下越发显露出它的可憎可怜!我迷惘起来,我并不懂自己,何故竟会生了要将这片枯死的形体冷了人心的叶儿珍藏起来的雅兴?

“你爱这大山的红枫么?”那双洋溢着热热生命力的眼睛盯住我说,是的,它也坠落于肃杀的秋风之中,然而,它却是挤尽了热,将自身烧得通红,用自己最后的生命,给寒冷的世界装点上一片红于二月花的色彩……

我慢慢觉到,心上搁个秋,并不尽是愁。人生的春固然可爱,但也用不着为留它不住而无端发愁,即使到了秋,也还有这烧红的枫叶,何况春后面还有夏哩。

我于是将那枯叶弹出窗外,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

14.本文标题的“两片秋叶”,一片是_______,一片是________。(均不超过8个字)(2分)

15.作者将两片秋叶放在一起对比,领悟到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其中不同之处是:前者:_ ___(不超过12个字)(2分);后者:________。(不超过25个字)(2分)

16.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写道“我悲秋,我亦恋秋”。

①作者为什么“悲秋”?答:因为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2分)

②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恋秋”?答:因为______________。(不超过30个字)(2

分)

1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慨叹人生的寂寞和短促,追求爱情的诚挚和高尚。

B.先借第一片落叶抒写惜春悲秋的情愫,后借第二片落叶表达对爱情的珍惜和追求,全以清新的文笔抒写了这样一段情绪流动的历程。

C.我在寻书过程中无意发现“他”的来信,发现“他”寄赠的红叶,是作者巧妙设置的一个促使感情转变的契机。

D.作者巧借汉字结构的特点,心上搁了秋,正是一个“愁”字,以表达自己对秋的留恋,所以说“我亦恋秋”。

E.作者运用对比的目的在于赞美第二片落叶,再由物及人,赞美“他”对事业的选择和对生命价值的追求。

三、古文阅读,请完成18-21题(16分)

(一)卧薪尝胆

勾践之围会稽也,嚼然叹曰:“各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麦里,晋重斗奔翟,齐小白奔苔,其卒王霸。①由是观之,何速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②女志会稽之耻邪?”身白操作,夫人自织,③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赃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18、请翻译画线句子(6分)1、__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19.“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20.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3分)

(三)21.补写出下列名篇的空缺部分。(每小题1分,共5分)

(1),非利足也,。(荀子《劝学》)

(2),,用心躁也。(荀子《劝学》)(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韩愈《师说》)

(4)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其可怪也欤!(《师说》)

(5)驾一叶之扁舟,。,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四.语言文字运用

22、任意选择苏教版必修一、二册教材中的课文,依照例句写两句话。(4分)

从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中,我读懂了信念、友谊是生命得以延续的坚强支柱。

五、作文(40分)

什么。(意思对即可)14.树上飘落的枯叶来自大山的红枫

15以枯死的形体冷了人心挤尽了热,将自身烧红,用生命给世界装点上红色。(意思对可)

16①慨叹如枯叶的人生;②怀念爱“我”然而更爱大山离“我”而去的“他”(意思对即可)

17.CE(A.本文的主旨是通过对比赞美第二片秋叶——红枫,从而赞美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燃烧与奉献;B.借第二片落叶赞美“他”,赞美燃烧与奉献;D.“心上搁上个秋”的意思是,当初“我”因不理解他的选择而伤感气恼,下文有我慢慢觉到,“心上搁个秋,并不尽是愁”之转变,正是“我”对“他”选择的事业有了新的理解,对“他”追求的生命价值有了深刻的认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