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饮食文化

东南亚饮食文化
东南亚饮食文化

《浅谈泰国的饮食特点和餐桌礼仪》

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专业:历史学

年级: 09级

组长姓名:卢文莉

组员姓名:郑亚燕,李琦惠,王春喜,冯荣浩,李志能指导教师:张逢博

2012年5月

浅谈泰国的饮食特点和餐桌礼仪

摘要:泰国是世界十大旅游市场之一。拥有异常丰富的旅游资源。泰国饮食文化则是其中的耀眼一葩,泰国食物以酸、甜、辣而闻名世界,一日三餐制,取材质朴等特点。泰国是个礼仪之邦,饮食也有它的风俗礼仪,无论是口味辛辣的还是较为清淡的,和谐是每道菜所遵循的指导原则。近年来泰国菜在欧洲餐饮行业日渐火爆。正所谓独具魅力的泰国菜促进了泰国旅游走进了国际市场,旅游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泰国餐饮业的不断发展。泰式烹调实质上是由有几百年历史的东方和西方影响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泰国饮食。而且泰国食物深受外国的影响,特别是中国,那为何泰菜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泰国餐饮业发展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关键词:泰国;饮食特点;餐桌礼仪;借鉴

拥有700多年的历史和文化的泰国是著名的具有悠久饮食文化之地,在泰国的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泰国饮食也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和礼仪。“吃香的、喝辣的、品生猛海鮮、尝王牌水果”,此乃泰国饮食之特色。

一、泰国饮食的特点

(一)独特的调味料。

泰国的主要调料大都来自大自然,很少经过工厂加工,这样一来减少了调料中的添加剂对人体的危害。泰国的主要调料有泰国柠檬,鱼露,泰国朝天辣和咖喱酱。

(二)泰国的饮食结构。

泰国是个临海的热带国家,盛产大米、绿色蔬菜、甘蔗、椰子、渔业也非常丰富。因此泰国菜用料以海鲜、水果、蔬菜为主。泰国人的主食是大米,副食是鱼和蔬菜。

(三)泰国居家饮食典型的日食三餐制。

泰国人对早餐是相当重视的,一般的泰国家庭,早餐主食米饭,副食荤菜、蔬菜及汤。荤菜的品种有鸡、鸭、鱼肉、蛋等,品种十分丰富早餐的饮食方式类似于中。国人的早餐,很丰盛。一些有中国血统的家庭,早餐食粥,粥的内容很丰富,且讲究营养。泰国各种机构的上班时间都比较晚,一般的学校机关都在八点半左右,因而有充裕的时间进食早餐。比较而言,中餐则比较简单。在城市,泰国各种。机构中午就餐时间不到1小时,所以午餐大家一般都在外边吃,饮食

相对简单一些。晚上是泰国人全家团聚的时光。紧张工作了一天的泰国人喜欢携妻带子,开车到远离市区的饭店就餐。泰国很多饭店喜欢建在水上,尽管中午气候炎热,但晚间去异常凉爽,坐在水上餐厅,凉风习习,五彩缤纷的彩灯倒映在河面,真有“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觉。那似有似无的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使人忘记了疲劳。晚餐丰盛但不奢侈,除了主食、荤菜、蔬菜、汤以外,还加水果及甜食。在这种优雅的环境中品尝着精美的食物,确实是有助于身心放松。

除了正常的一日三餐外,很多泰国人喜欢不时地加餐,有咖啡、牛奶及各种饮料、饼干、糕点、糖果等,可供选择。

(四)泰国菜的口味特点。

泰国菜以色香味闻名,第一大特色是酸与辣,泰国厨师喜欢用各式各样的配料如蒜头、辣椒、酸柑、鱼露、虾酱之类的调味品来调味,煮出一锅锅酸溜溜、火辣辣的泰式佳肴。招牌菜有冬阴功(酸辣海鲜汤)、椰汁嫩鸡汤、咖喱鱼饼、绿咖喱鸡肉、芒果香饭等。鱼、虾、蟹都是各餐馆的杀手锏,什么炭烧蟹、炭烧虾、猪颈肉、咖喱蟹等等。泰国菜的口味特点是:爱辛辣,喜欢宰菜肴里放鱼露和味精,但不喜欢酱油,不爱吃红烧食物,也不喜欢在食物里放糖。

(五)泰国菜系之分。

泰国菜有四大菜系,分别为泰北菜、泰东北菜、泰中菜、与泰南菜,反映泰国四方不同的地理和文化,而各地使用的食材往往跟邻近国家的一样。

(六)包含中国元素。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伴随着朝贡与民间贸易、东南亚地区的人口迁移及文化交流,中国的食品和饮食文化对东南亚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泰国食品与饮食中的“中国元素”,说明中泰两国在饮食上的相似性及饮食文化的适应性。泰国菜肴中很多烹饪原料的运用是接近的;同时在烹饪的技巧方面,炒是中国传统烹调方法,烹制食物时,热锅内放少量的油,在旺火上快速烹制,搅拌、翻锅。炒的过程中,食物总处于运动状态。将食物扒散在锅边.再收到锅中,再扒散,不断重复操作。这种烹调技法可使肉汁多、味美,使蔬菜嫩而脆。炒的烹饪方法在中国分为生炒、熟炒、软炒等。泰国在烹制米粉和蔬菜时就采用了中国式的旺火快炒的烹饪方法。饮食的文明不仅仅体现在食品种类、制作原料和方法等方面,还体现在饮食方式上。自古“美食配美器”,饮食是离不开盛器的。从进食的方式和炊具餐具的角度来看,泰国的饮食文化也同样受到了中国“饮食元素”的冲击。

在中国的陶瓷传人泰国之前.当地人多以植物叶子作为餐具。宋代《诸番志》中曾记载过泰人传统的饮食方式:“饮食以葵叶为碗,不施匕筋,掬而食之”。说明泰人传统的饮食方式不用碗筷。当中国的竹筷、陶瓷餐具碗碟等进入泰国后。影响了泰国人传统的饮食方式,在进餐时也采用中国式的餐饮器具.例如现今泰国所喜食的面条就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泰国面条分为干面和湿面两种,在食用时,面中放入一些蔬菜和肉类,用瓷碗和竹筷作为餐具,这和中国的食用方法一致。食方式的改进使当地居民的饮食要求和饮食品位大大提高,生活习俗大为改观.同时也促使泰国人对陶器、瓷器需求的增大,推动中泰两国陶瓷贸易的发展。泰国食品及饮食文化会积聚如此众多的“中国元素”,除了显而易见的地缘因素,最主要的还是中泰两国的历史渊源,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中泰两国频繁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以及人口的迁移都促使泰国食品与饮食文化在保留自身习俗的前提下。不断吸收与接纳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强势、先进和有利的方面。正是基于这些原因以及文化的适应性,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轨迹中,泰国的食品和饮食文化才逐渐烙上了“中国痕迹”。

(七)深受佛教影响。

泰国人是不吃完整的鱼绒者鸡的, 而先将它们切碎后再进行烹调。泰国人在烹调荤料时, 将菜肴制作成模模糊糊的样子, 究其原因, 一般认为, 目的就是为求心安。

二、泰国的餐桌礼仪

(一)进餐方式。

传统泰国人的进餐方式, 以芭蕉叶盛饭, 以手代筷而食。现在泰国人的饮食方式, 就座先舀适量的白饭在盘中,再以汤匙将菜肴与饭拌匀,用汤匙以西餐喝汤的方式,由靠身体的内侧向前方舀起,吃完再盛饭。由于菜肴种类多,所以不要一次盛。太多的饭,以免各种菜肴混在一堆,吃起来五味杂陈,味道凌乱,也不方便。另外,吃饭时不要为了图方便而将盘子端起来往嘴里送,这样既不雅观,也很失礼仪。

(二)就坐方式。

通常是席地而坐,人们环坐在垫子上,男子盘腿而坐,女子则跪坐。不过现在的泰国餐厅都是桌椅的座位形式。因此,在用餐方式上与一般的中餐并无差别。

如果一同用餐者有长幼或是辈分之分,则由靠近墙壁或是离门最远的上手座位起依次落座。

(三)就餐习惯。

上菜没有特定的顺序,常常是所有的菜一起上。米饭、鱼、肉、蔬菜和汤在就餐过程中可以随意先后食用。很少有公共的大勺,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汤匙舀菜,每一匙菜都在共用的调料碗中蘸一下。泰国人有一个就餐习惯,就是吃饭时每一小口都是一匙,而每一匙都正好半匙米饭半匙肉或鱼,这就要求食物切得非常碎。值得一提的是,在泰如果可能,每个人事先都要沐浴。但是衣着可以随意。

(四)独具特色的“康笃”晚餐。

泰国北部的清迈有令人难忘的“康笃”晚餐。晚会上的主人和客人都必须穿靛青色的无领上衣, 男的腰间还要系一条布料围巾。进入餐厅时, 每人还必须脱去鞋子。餐厅里没有凳子,一张小圆桌, 称之为“康笃”。主人进入餐厅后, 每五六人围成一圈, 席地盘膝而坐, 餐具摆在地面上。宴会开始时先喝清凉饮料, 而后上饭菜, 菜肴都属名菜, 饭是糯米饭, 放在竹篓中,用手抓捏成团吃。康笃”晚餐的最大特色在于有民间音乐舞蹈助兴。客人们一面品尝佳肴, 一面欣赏具有浓郁特色的民间音乐、舞蹈。常见的舞蹈有“指甲舞和“蜡烛舞”。“指甲舞” ,是泰国北部特有的古典民间舞蹈。女演员头戴尖顶金冠, 手戴纤细柔长的假指甲, 身穿镶满金银等饰物的古代服装, 在优雅的民乐中, 轻移莲步、体态婆要,令人神驰蜡烛舞” , 顾名思义, 是以手持蜡烛翩翩起舞, 跳舞时, 室内所有灯光瞬间熄灭, 只有舞者手中的蜡烛闪耀着烛光, 令人有如置身在繁星闪耀的

夜空之下, 心旷神怡、拍手叫好。

三、泰国餐饮业的发展及对中国餐饮业的启示

到泰国旅游的朋友都能感受到周到的综合服务,吃、住、行、贸、玩都得到全面的安排。旅游从业人员有较强的敬业、勤业精神责任心较强服务周到态度良好。工作人员、服务人员、空中小姐、导游人员均笑颜常开使泰国荣获“微笑之国”的美称。餐饮业是旅游业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去泰国游玩的人每天的支出中饮食占18%以上。在泰国旅游业发展的同时,泰国的餐饮业也得到了健康快速的发展,泰国菜走向了世界。

泰国的饮食业十分发达,茶楼饭馆在大街小巷比比皆是,游客进餐十分方便。

各种档次的餐馆都为旅客准备了品种繁多的菜肴,有中餐、西餐、印尼餐、越南餐、马来餐、日本餐等等,而且饮食卫生很好,让旅客们吃得饱、吃得好、吃得放心。

泰国注重旅游促销,泰国广泛设置旅游驻外办事机构。适时组织具有本国特色的时装表演队、古典舞蹈队、传统烹调队出国表演开展旅游宣传。目前泰国已在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法国、荷兰、东盟各国、新西兰、加拿大及东欧、南欧、拉丁美洲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旅游办事机构。传统烹调队出国表演无疑让世界更加了解泰国的饮食文化,推动了泰国菜的对外发展。

与此同时,泰国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强素质高,能为游客提供一流的服务。这是泰国旅游业迅猛发展、出奇制胜的重要原因。具有一百余年历史、连续十余年荣鹰“世界十佳饭店”称号的曼谷东方饭店就是以优质服务著称的典型;游客人住,宾至如归饭店一流的服务员为你提供的是一种超级的享受,同时曼谷东方饭店还注重不断地加强员工的培训和业务进修,加上科学的管理使东方饭店声名远播住客不断。类似的饭店在泰国有数十家。它们各有特色,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以“酸辣结合,辣中有味,辣香并重,甜味辅佐”为特色的泰国菜近年在欧洲兴起,而中餐却出现了危机。泰国菜对中国的启示主要体现在:

1.健康理念要深入人心。

中国菜味精多、油腻,一盘干烧龙虾伊面,一道乳猪拼盘,单端上桌面,顾客凝视五分钟,恐怕眼球的水晶体就薄薄地泛起一层油光,老是令人想到血管堵塞、糖尿、中风;不知不觉间,中国菜在海外没有留意欧美中产阶级和年轻人健康价值观的一场革命。如此下去,不但边缘化,而且死路一条。在伦敦一家越南菜馆,头盘是一大碗越南沙律,蔬菜、绿叶、青葱,像一丛森林一样端上桌面,那一团丰富多姿的绿色已经令人心花怒放。香港的越南菜,从来没有这样开头,但越南菜在外国瞄准了西方小资产阶级的口味,先上来一枚绿色炸弹,抓住市场心理学的主流。因为欧美人士的头号最爱,始终是地中海的健康风情。希腊和意大利菜,头盘沙律多用青菜、西红柿、芝士、风干火腿,佐以一两枝黑橄榄,这种配搭,就像看《北非谍影》一样,唤起的激情,是永恒的欧美人士早已跑离了农村饥馑的历史诅咒,他们追求美食,不在于一个“饱”字,也不仅限于味道好,而是健康和气氛。

2.要与国际接轨

餐馆中国餐馆的经营手法太保守了,麦当劳是即食的垃圾食品,今日成为跨国食品工业的一哥;中国是美食之邦,今日却没有一家跨国的中华美食集团,可以跟必胜客一争短长,我认为这是中国餐饮业应该注意到一个问题。因为海外的中国餐馆,开来开去,始终是自我中心,开来给自己品尝,拒绝与国际接轨。而泰国的饮食是融合了各族群的特色,而衍生一种全新的料理风格的。因此,就泰国菜的调味方式而言,无疑是脱胎自南洋菜系,但也有部分的料理手法是十分中国式的,而由於几千年来与印度、中东、以至西班牙及西欧等国家通商,使泰国接受外界文化的包容力极强,并随即反应出在饮食上。就算同样是移民文化的饮食,但由于长时间的潜移默化,泰国菜将这些外来的饮食概念融合在一起,并且变成一种纯粹的当地美食,因此泰国菜之所以能从一种地方料理,转变成一个国际所能接受的菜系,其主要原因在于它的包容和转化能力,让菜肴能够既富有特色又能获得不同口味的人种认同。

3.环境方面亟需改善

粤式饮茶,在欧美仅限于唐人街,外国的情侣很少光顾,除了高热量的点心,气氛喧哗,也是令人却步的逆流。加上西方传媒指出中国人捕食鲨鱼翅,指中国菜多油烟,可以致癌,中国菜变成了有害食品。越南菜、泰国菜、日本菜近年在欧洲的兴起,正是针对中菜馆的种种弱点,像不讲卫生,厨房不敢开放,不加强烹饪的透明度。在欧美的许多泰菜馆,花了许多本钱在装修上,餐厅刻意经营印度支那的风情,洁净的白桌布,淡黄色的藤椅,在桌上放一盆清水,泛着一瓣清荷。奉献了一股特别的风情,令情侣和夫妇坐下来,觉得这样的一夜过得很性感。就是这个字眼。中国菜一直与性感两字无缘,除了口腹之欲,无法刺激顾客在饮食之外的延伸的情欲。一顿浪漫的晚餐,通常是一夜激情的前奏,一枝红烛,一盘海鲜,一道半熟带血的牛排,都可以是“情欲的对象”(Objects of Desire);越南春卷放在一张绿叶上,搁在一只精致的碟子,佐以一片柠檬,色香味都直击一对男女顾客的情欲密码,这样的排场和包装怎能不受欢迎。而在欧美的中国菜馆,几十年来欠缺的就是这些。荷李活的文艺爱情喜剧,男女主角邂逅,情挑黄昏后,有几多场戏是在中国餐馆里发生的呢?绝少。法国餐厅和意大利餐厅是最热门的选择,因为中国餐馆虽然色彩丰盛,却不浪漫,只适宜一对中产父母带着子女庆祝学年的结束,不是谈情说爱的理想场所。

4.要扬长避短,注重创新,采取外向型措施。

粤菜的蒸鱼,整条连骨带鳞上桌,日本的鱼生却精致地都切好。粤菜的白切鸡,吃完时鸡骨啃吐一桌子,卖相狼藉,更属其它烹饪所收敛之尤。一碟乳猪,端出来时全场关灯,剩下眼眶里一闪一闪的两只电灯泡,场面诡异,对于三五岁的小鬼仔鬼妹,心目中留下恐怖印象,更是不在话下。因此我们政府要高度重视在资金、人才培养、基础设施、服务、宣传等方面都给予积极的扶助。中国菜是外国朋友了解认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以及的一个世界窗口,在国内和国外政府必须重视中国菜方面的推广和创新走高及品牌之路。

参考文献:

[1]陈伟明,陈丽.泰国潮人的乡土文化情结[J].东南亚纵横,2004,(12).

[2]高海薇.泰国烹饪与特色菜[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

[3]彭景.泰国饮食散记[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1997,(2).

[4]吴圣杨.饭稻羹鱼与棵条肴糅——泰人接触羹食文化的历史分析[J].东南亚研究,2006,(3).

[5]王春华.泰国的饮食习俗[J].东方食疗与保健,2006,

[6]任向.文浅谈饮食文化[J].山西食品工业.

[7]李瑞霞.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J].泰国旅游业发展经验及其借鉴.学术要论消费导刊.

[8]高文荣.泰国旅游业的发展与启示.[J].

[9]鞠姗.泰国2004年的旅游业发展.[J].

[10]陈恩.泰国的旅游业发展策略.[J].东南亚旅游.

[11]周末.酸酸辣辣泰国菜.[J].

[12]2008泰国美食节在三亚亚龙湾红树林度假酒店举行

https://www.360docs.net/doc/e616311096.html,/cgi-bin/information/view.asp?new_id=N00002697&N o_str=C0101

[13]走进泰国的饮食特点及风俗.https://www.360docs.net/doc/e616311096.html,/news/113320.xhtml

英国饮食文化

Let’s start with breakfast, the most important meal of the day. Traditional full English breakfast consist of, baked beans, bacon, sausages, eggs (fried or scrambled), toast, tomato and mushrooms. Breakfast is traditionally served with English tea, however coffee is becoming popular as well. As most of the foods are fried, the full English breakfast is not typically very healthy. A healthier alternative is to eat cereal, cornflakes or a sandwich. Many people will often eat a sandwich for breakfast as they can eat it on the go while they are travelling to work. What happens when you wake up late and don’t have time eat breakfast or you don’t feel hungry in the morning and you eat something between breakfast and lunch time. Breakfast + lunch = brunch. Brunch can be combination of breakfast and lunch food and any meal eaten in the late morning is considered as brunch. Lunch really depends on what type of a person you are. There are some people who will eat fast food, junk food everyday such as burgers and pizzas. However some people will eat sandwich or a salad. Children who bring packed lunches to school will definitely eat sandwiches for lunch. Some school do provide school lunches and because of the overweight problem occurring in the UK, school lunches are becoming healthier and healthier each year. Afternoon tea starts about 3 o’clock in the afternoon. Normally people eat some snacks such as, biscuits, cakes and crisps, and a cup of tea. Dinner starts about 6-7 o’clock so only a light snack will do at this time Dinner is the main meal of dayand a typical British meal for dinner is meat and "two veg" (vegetables). We put hot brown gravy, traditionally made from the juices of the roast meat (but more often today from a packet!) on the meat and usually the vegetables. One of the vegetables is almost always potatoes. This traditional meal is rarely eaten nowadays, and often just eaten on Sundays, Sunday Roast. Nowadays British people eatsomething meat based with either rice or pasta and a sauce to go with it, such as Shepherd’s Pie, Bangers (Sausage) and Mash, Steak and curry. Takeaways for dinner are also very popular, Chinese and Indian food are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takeaway food. Mainly eaten on Fridays and Saturdays. Dessert is also very important, ice cream, cheesecake, apple pie or apple crumble with custard. A famous British dish, which people know about is Fish and chips. Thick cut fries and battered cod or haddock. This is traditionally eaten on the seaside, however even a tiny village in the countryside will definitely have a fish and chip shop.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发展现状及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与阿拉伯国 家贸易发展现状及挑战 “1带1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发展现状及挑战作者:房丽军来源:《对外经贸实务》2016年第10期摘要:中阿贸易比重安稳上升且上升速度较快,双方贸易来往日益频繁,贸易来往增长速度已超过我国对外进出口总增速,但中阿双向直接投资横向存量却始终在低位徘徊,双边商贸过度集中于原油而货物出口乏力,贸易结构的失衡更是严重制约了非产油国出口贸易范围,且中阿双方贸易互补关系较强但贸易依赖程度却较低。未来应借助“1带1路”战略的实行,优化行业结构和投资结构强化贸易关系,积极扩大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范围。 关键词:“1带1路”战略;阿拉伯国家;挑战;创新路径中国“1带1路”战略的提出,完全放宽了对加入贸易火伴国的门坎设定,更不触及任何政治要求,为全球贸易发展提供了1种新的路径选择。作为该战略重要参与方的阿拉伯国家,自古就是丝绸之路关键,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势必实现中国与中东地区间的紧密的贸易联系。在“1带1路”战略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间全面推动的能源、电力等产能合作与建设,将更加推动该区域间经济贸易的共同发展与合作。 1、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现状分析(1)中阿贸易范围延续上升,贸易来往增长速度超过我国对外进出口总增速作为我国第7大贸易火伴的阿拉伯国家,1直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合作火伴,也是目前我国重要的工程承包市场和海外投资市场。具海关总署相干数据资料统计显示,中阿双方间贸易进出口总额在2000年时仅为152.06 亿美元,而待至 2014 年则已上升至 2481.88亿美元,短短

不足20年的时间内进出口总额增幅已高达 2860%,年均增速几近为200%。其中,出口额在2000⑵014年间实现了从63.78 亿美元到1138.51亿美元的增长,增幅1935%,年均增速 129%;进口额则从88.29 亿美元增长至 1343.37 亿美元,增幅 4421%,年均增速近乎300%。截止2015年,中阿双方贸易额更是高达2512亿美元,在中国整体进出口贸易额降落的背景下,中阿贸易额仍较上年同比增长 5.2%。其中,出口额达1139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2.3%。2015中阿展览会期间双方更是在智能科技、新能源、设备制造、环境保护、食品卫生等众多领域签约163个项目,投资金额1712亿元,提出和构建的“1+2+3”合作格局更是拓展了中阿双方在金融、航天、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合作范围。例如,在2015年9月召开的《2015中国-阿拉伯国家展览会》上中阿技术转移中心宣布成立,约旦、阿曼、阿联酋、沙特等国的科技机构和阿盟下属的高校与中阿科技转移中心达成了协议,成立5个分中心;同时,中国(境)外项目86个,投资金额超千亿元,国内合作项目77个,投资金额近700亿元。 (2)中阿贸易比重安稳上升且上升速度较快,双方贸易来往日益频繁综合对照中国与各国的贸易总额可以发现,目前位居前3的仍然是欧盟、美国、东盟,阿拉伯同盟还没有进入前5名,但结合中阿双方贸易发展历程可以发现,2000年中阿贸易总额在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仅为 2.2%左右,而2014年该比重则上升至5.8%,“1带1路”战略提出后中阿双方间贸易合作进1步扩大。其中,出口方面,2015年中国对阿拉伯国家出口额已到达 1138.51 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出口总额的4.89%,较2000年增长了 2.34 个百分点,阿拉伯国家已成为我国的第6大出口地区;在进口方面,2015年我国自阿拉伯国家进口总额为 1343.37 亿美元,占当年我国进口

阿联酋投资与经贸风险分析报告

International Financing July 2012 国际融资● 来自中国信保《国家风险分析报告》 Investment and trade risk analysis about United Arab Emirates 阿联酋投资与经贸风险分析报告 投资状况 外国直接投资状况 随着阿联酋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以及2001年“9·11”事件发生以后一些阿拉伯国家将投资重点从欧美国家转向邻国,阿联酋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额近年增加迅速。2008年,阿联酋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达137亿美元。在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一路走高的情况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卡塔尔等国成为阿联酋的主要外资来源国。其他主要投资来源国还包括美国、欧盟和日本,外国资本的主要投向是能源行业、房地产业和贸易行业。阿布扎比的能源行业汇集了西方国家的众多知名企业,迪拜则是辐射整个中东地区的商品销售中心和商品集散地。近年来,在阿联酋的外国直接投资出现了从石油、化工和天然气行业向金融、工程承包和交通通讯业转移的趋势。并购是外国在阿联酋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之一,2008年前三季度阿联酋并购和收购交易额69亿美元,占海湾国家总额的75%。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阿联酋的外国直接投资急剧减少。外国直接投资额从2008年的137亿美元下降到2009年的40亿美元。2010年,外国直接投资额与2009年持平。外国直接投资在G D P中占比不大,2008年为5.4%,2009年降至1.6%,2010年只占1.3%。2010年底以来,北非国家和巴林等发生局势动乱以后,出现了资金向局势比较稳定的阿联酋等国转移的趋势,加上阿联酋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回升因素,预计2011年外国直接投资额会出现较大的回升。 投资环境 投资政策 阿联酋联邦政府负责制定国家总体经济政策,各酋长国经济运行则基本独立。各酋长国政府负责制定和实施各自的经济发展战略、政策、法规,并承担具体经济管理工作,拥有独立的海关系统、商工会和民航管理系统等。各酋长国商工会负责贯彻执行本酋长国工商业政策,管理本酋长国私人公司和企业,负责公司和企业登记注册,发放营业执照等事宜。各酋长国商工会联合组成阿联酋联邦商工会。各酋长国根据自身情况,对于外国投资的鼓励方向略有不同,例如阿布扎比更加鼓励基础设施方面的外国投资,迪拜则更加鼓励在自由贸易区和不动产开发方面的外国投资。在阿联酋的其他地方,阿联酋的公民和在阿联酋注册的公司必须持有多数股,同时D I F C已经和45个国家都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等。 为吸引外资,推动经济多样化发展,1985年,迪拜酋长国率先建立自由贸易区。2004年,联邦通过法律,允许建立金融自由区。除阿布扎比酋长国外,其余六个酋长国都设有各自的自由区。阿布扎比酋长国只设有工业区,没有设自由区。目前各酋长国已建成16个比较活跃的自由贸易区,主要包括迪拜的阿里山自由区、迪拜国际金融中心、迪拜金属和货物中心、穆罕默德·本·拉希德技术园区。此外,在迪拜国际机场、沙迦、 阿治曼、乌姆盖万和富查伊拉也设有

德国的饮食文化

德国的饮食文化 德国饮食文化是指德国国内和日耳曼族的饮食习惯。德国由于身处欧洲大陆之中心,饮食文化与内陆地区之物产分布息息相关。整体上德国较为爱好肉类。其中德国人尤其爱吃猪肉,大部分有名的德国菜都是猪肉制品,例如香肠。相较于欧洲中南部精致饮食,德国的传统饮食普遍较粗犷,但仍具特色;传统菜肴如烤猪肘、烤猪膝[1],常佐以马铃薯泥、酸甜甘蓝食用。另外德国也是世界啤酒生产大国之一。德国人均啤酒消费费量居世界首位。其中尤以慕尼黑的啤酒节最为知名。 提起德国,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啤酒。的确,德国的啤酒如同汽车、电器、足球一样,举世闻名,是当今世界上著名的啤酒王国。德国人均啤酒消费量居世界首位,是世界“第一啤酒肚”。德国的饮食文化有其独特之处,他们在“吃”和“请客”方面有很多做法值得我们深思。 德国的早餐比起午餐和晚餐是最丰盛的。在旅馆或政府机关的餐厅,早餐大多是自助形式。有主食面包、肉类、蔬菜、饮料、水果等,品种非常丰富,且色泽鲜亮悦目。面包有精粉的、黑麦的、燕麦的、白面和杂粮掺和的等等。蜂蜜、果酱、奶油、奶酪、牛油等,都装在比火柴盒略小的精美小盒内,撕去表面软纸,即可食用,既方便又不浪费。办公室内大多都设有专门煮咖啡和茶的房间,职工在上午10

点和下午4点各有20分钟的喝咖啡或茶的时间,他们同时还要吃一些糕点。这种点缀,可以防止中午和晚上因饥饿而过量饮食,是一种科学的“饮食习惯”。 德国的午餐和晚餐一般是猪排、牛排、烤肉、香肠、生鱼、土豆和汤类等。在德国喝啤酒,酒量不大者不必担忧,因为酒宴上,德国人互不劝酒也不逼酒,喝者各自量力而为。即使喝啤酒,他们也是先问你是否要,若不要绝不会给你送来。用餐是一人一份,食者大多会用面包将盘内的肉末或汤汁蘸着吃尽,绝不浪费。德国的饮食特点是营养丰富,方便省时,文明科学,吃饱吃好。 与"民以食为天"烹饪技术举世闻名的中国相比,德国的饮食不免人觉单调乏味。有人说德国的饭菜无非清煮、白炖加烤制,这同德国人呆板、拘泥的性格一样不讨人喜欢。不过现在如果你去德国,则大可不必为此苦恼了。由于世界各国的美食家云集德国,你在此可品尝到世界各国的美味佳肴,不论是法式、俄式、意大利式,还是日式及中餐等等都能见到。今日德国的餐饮业可说是国际风味大荟萃,而德国菜也已不再如传统的做法,仅仅是白炖猪蹄加酸菜了。现在的德国厨师善于吸收其他外来饮食特色,在博采亚、欧、美众家烹调特色的基础上,也可做也美味可口的佳肴。德国的餐饮业在近几十年中达到很高的水平,从五花八门的冷热饮小吃店、小餐馆、小酒馆到豪华的星级宾馆饭店遍布全国各地,各种风味一应俱全。那诱人的色泽、扑鼻的香味吸引人们一次次掏出钱包,以饱口福。

Esskultur in Deutschland德国的饮食文化

Esskultur in Deutschland 德国的饮食文化 In Deutschland isst man dreimal am Tag. 在德国,人们一天吃三顿饭。 Zum Frühstück gibt es normalerweise Br?tchen oder Brot mit Marmelade oder K?se und eine Tasse Kaffee. 通常早餐有普通的小面包或有果酱和奶酪面包还有一杯咖啡。 Die Hauptmahlzeit ist das Mittagessen zwischen 12. 00 Uhr und 14. 00 Uhr. 主餐是午餐从12.00从14.00点。 Es besteht aus Fleisch, Gemüse und Kartoffeln. 午餐有肉,蔬菜,土豆。 Viele Betriebe haben eine Kantine.许多公司有食堂。 Dort essen die Mitarbeiter mittags warm.在那,员工中午可以吃到热菜。 In vielen Kantinen kann man auch vegetarische Gerichte bekommen. 很多食堂也供应素食菜肴。 Zum Abendbrot isst man in Deutschland traditionell nur eine Scheibe Brot mit K?se oder Wurst. 晚餐,德国传统上只有一片面包和奶酪或香肠。 Doch viele junge Menschen bevorzugen auch abends Fisch, Fleisch, Spaghetti, Pizza oder einen Hamburger. 然而,许多年轻人喜欢晚上吃鱼、肉、意面、比萨饼或汉堡包。 Als Getr?nk ist Kaffee sehr beliebt.作为饮品咖啡是非常受欢迎的。 Au?erdem m?gen die Deutschen Bier und Wein. 此外,德国人也喝啤酒和酒。 Man kann Wein auch mit Wasser mischen und als , , Weinschorle'' trinken. 们也可以将酒与水混合作为"汽酒"饮用。 Ein besonderes Getr?nk in den Bundesl?ndern Hessen, Rheinland-Pfalz und Saarland ist der Apfelwein. 在黑森州,莱茵兰- 普法尔茨州和萨尔州,苹果酒是一种特殊的饮品。 Bei den Erfrischungsgetr?nken liegt das Mineralwasser an der Spitze. 在软饮料中矿泉水牌在第一位。

中国人在迪拜

我在迪拜只是一个在MALL里面上班的salesman,一直以来三点一线,生活很规律,但是我身边朋友和资料能证明所以华人在迪拜生活的状况,也许不全面,但我还是要说说。 昨天,是张作费的机票;明天,是尚未兑现的期票;只有今天,才是现金,才有流通的价值。我希望在迪拜奋斗着的华人都生活美好幸福。 在这个地球上,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能看到中国人的身影,这样说或许有点夸张,但确实是个不争的事实。同样在迪拜,这样一个中东的商业明珠上,也驻扎着很多中国人,居官方统计在迪拜的中国人已经达到了近10万,而在大约7年前才几千人,在未来五年内,预计中国人在这快土地上的人会达到20万,而这些数字只是官方的统计,实际的人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在迪拜的中国人比较复杂,从事的工作也很广,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迪拜作为中东的商业中心和重要港口,最早到这里来的大部分是从事商业,也就是做批发生意,在龙城,穆须巴扎,纳沙广场有店面的那种,主要的商品也就是鞋子,服装,面料等附加值低的一些产品,商人主要来自江浙,广东福建一带。经过几年的积累,有了固定的客户,生意也很稳定,也经历了高额利润的阶段,但是随着后来居上的中国商人的越来越多,最大的竞争不是来自当地的印巴人,而是来自中国人,中国人做生意最直接的竞争方法就是价格竞争,不断以自杀式的降低价格和本国商人进行竞争是在不断上演的商业杀戮。近几年,由于迪拜当地店面,住房,仓库等价格以每年15%的速度上升,加上近年来人民币的大幅度升值,使很多店面的利润也越来越低。有些已经有了固定客户的商人,由于费用的不断上升而退出了市场,转而变成OFFICE的模式继续存在,而有些就直接关闭生意回国。因为迪拜是个现货交易的市场,必须要有很大数量的现货,万一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不出去,就成了积压货物,到时候处理起来也很难,特别是象鞋子和衣服之类的商品,由于很多是属于廉价产品,而又有款式的更新,所以一旦卖不出去,就会成了积压货物的危险,所以很多时候他们的利润就转变成了仓库里的积压货物。 很多有头脑的商人,在前几年迪拜房地产市场还刚刚起步的时候就进行投资房产,一套别墅的价格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已经番了一倍,这以温州人进行投资的最多了。在市场的中国生意人喜欢居住在市场里面,这样工作和生活比较方便,平时只要走路就可以,因为早上9点到下午1点半,下午4点半到晚上9点半有时候更迟的工作时间,使他们不愿意把时间花在路上。由于几年来中国人越来越多,而市场里面的住房没有怎么增加,所以现在要在市场里面找个住房非常困难,几乎是不可能。有些一室一厅的旧房子价格在7.5万DHS,相当于人民币13万,而更多时候还需要几万DHS的转让费。最近我一个朋友找好了店面,想在市场找个房子,先找了一个很破旧的2室的房子,租金过几个月要涨到8.8万DHS,而转让费是4万DHS,当时他们就犹豫了;那朋友又给他们找了一个20平方的单间,价格是6.5万DHS/年,这样一想还是原来那个房子划算,再打电话去,早就转让出去了,而时间上只是考虑了1个星期,可见住房的紧俏了。 这些做生意的人,平时就休息一天,有些星期天的晚上就要开门做生意了。他们很多人不会想去什么娱乐,很多时候就喜欢和老乡以及朋友在休息天打打牌和麻将,而且赌博的输赢很大,不是一般上班族所能承受的。节假日什么的,就到中餐馆去吃吃饭,不能喝酒,就自己带去。然后在无所谓音质和音响效果的包厢里醉熏熏的卡拉OK一下。 第二种:国内各种大公司的办事处以及政府部门的配套部门和一些开OFFI CE的公司。这些人应该说是很舒服的,很多大公司在迪拜都有办事处,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象中石油,出国人员服务公司,中海运等公司,吃喝都是花国家的,品性和在国内的那些企业老总差不多,喜欢到处吃喝和泡妞,在这里找了一个小情人的养起来的比比皆是,当然找的也主要是那些中国人,可能是在这个地方太寂寞了吧。当然象华为,中兴这样的大公司主要是以业务为依托的,所以销售人员虽然也比较潇洒,但有业务的压力。说到那些政府配套部门的工作人员,是最令人讨厌的,不管在那里,他们总爱在自己的同胞面前摆谱,好象什么了不起一样。特别是到大使馆去办事情,那个态度之恶劣是不用说了,好象上辈子欠了他们一样。那个大使馆的电话永远是打不进去的,还说有什么领事保护,如果要等他们接电话去保护,估计命也差不多了。而且在这里也和国内一样,那些国内的企业总是要和他们搞好关系的,所以吃吃喝喝的正常的事情。反正中国的政府工作人员到哪里去也改不了那种陋习。当然他们是工作没有责任和压力,吃喝是经常便饭,这里的休息天他们休息,国内的放假他们也不拉下,除了工资用他们的话说低一点,我想其他实在是没有什么好有怨言了。如果按照现在国内公务员的考核制度,估计这些鸟人全部可以回家抱孩子去了。 第三种人:上班族。这些主要是在中国人的店面上班,工作以看店面做SALE和翻译为主,因为开店面的很多人是自己不懂任何英语的,所以要找个翻译,为了沟通方便,他们还是很乐意找中国人做翻译,虽然老外的英语水平更好,但是这样店主和伙计之间的交流又会存在问题了。还有一些就是在老外公司上班的,这类人很少,可能是由于中国人的语言实在不怎么好,所以老外公司更愿意接受印巴,甚至是来自菲律宾和印尼等国家的。中国人在老外公司上班很大一部分就是在商场里面做SALE,因为中国人到这里来购物的很多,所以需要中国的SALE来沟通,特别是卖化装品的,每个商场的化装品柜台总能见到中国人的影子。还有一些就是在中国人的公司上班,这些人主要是吃住全部由公司安排。至于薪水,在中国人公司上班相对较低,在老外公司上班的福利和待遇以及薪水也较高,至于那些做SALE的,他们的薪水一般和他们做出来的业务挂钩,拿提成的比较多。 第四种人:是做一些小生意的以及从事服务行业。做小生意的有些人是专门跑展会的。也就是那里有零售的展销会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很多人是在迪拜当地的中国人这里批发产品,然后跑到周遍国家去参加展销会。前几年,零售展销会的产品利润很高,但是随着阿拉伯人变得精明,中国产品随处可见,他们学会了讨价还价,而且价格也很低,有些小商品到了1DHS/件的地步。还有一部分人是没有长签也没有什么店面,看到中国人缺什么,他们就做什么。在国内吃早饭的地方随处可见,但是在这里就没有固定的早餐地方。这样就有一些人推着一个小车,早上大市场去卖早餐。由于这些是流动的人,没有执照,也没有长签,做这些小生意是属于违法的,所以有时候当地的警察也要抓人的,所以风声仅的时候,这些靠做早餐生意的人就只能呆在家里不出门了。还有做快餐的,一般是中午用来送餐的,送到时常里面中午不回家做饭的人。还有一些是在当地找快地种菜,然后到市场去卖的。开小餐馆的,开网吧,反正一般的配套都有,而且中国人有个习惯,喜欢到中国人开的地方去。在迪拜几乎吃得喝的,汇钱,一般日常生活的需求,中国人都有经营。药店,中国诊所,大大小小中餐馆有个十几家,超市,旅游公司,有很多选择。所以他们都说和周

餐厅英语类 英国饮食文化之早餐篇

美联英语提供:英国饮食文化之早餐篇 分享一个免费试听课,名额有限,碰碰运气吧 https://www.360docs.net/doc/e616311096.html,/test/xingzuo.html?tid=16-73675-0 Today people in the UK eat a more varied diet than ever before. As well as the regional diets of England, Scotland, Wales, and Northern Ireland the many immigrant communities have introduced their cuisines to the previously unadventurous Britons: Chinese, Greek, Indian, Italian, Thai, American fast foods such as pizza, hamburgers and fried chicken have to some extent displaced the traditional fast food of fish and chips. 今天,人们在英国吃了更多样化的饮食比以往任何时候。以及区域饮食的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许多移民社区介绍了他们的菜以前unadventurous英国人:中国,希腊,印度,意大利,泰国,美国快餐食品,如比萨饼,汉堡包和炸鸡已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传统的快餐店的炸鱼和薯条。 Because of the climate and the Germanic origins of many of its early people, the UK has been a traditionally beer drinking rather than a wine drinking country. Nevertheless, in recent years, vineyards in the south of England have proved successful. In the west of England the traditional drink is cider, rather than beer. Over Britain as a whole, however, the traditional drink is tea. 由于气候和日耳曼起源及其早期的许多人,英国一直是传统上喝啤酒,而不是葡萄酒

现代中国与阿拉伯的文化交流(1)

现代中国与阿拉伯的文化交流 [内容摘要]“十一五”以来,随着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政治、经贸关系的不断加深,双方的文化关系也得到进一步加强。从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成立,到今年北京第二届阿拉伯艺术节成功举办,双方文化交流领域不断拓宽,渠道不断增多,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 [关键词]中国;阿拉伯;文化;文化交流 [ABSTRACT] "Eleventh Five-Year ", along with the politics between China and Arab countries, the deepening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cultur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sides have also been further strengthened. Since 2004 the establishment of Sino-Arab Cooperation Forum, to Beijing this year, the second Arab arts festival success, the two sides continue to broaden the field of cultural exchanges, increasing channels, content and more colorful. 【KEYWORD】China; Arab; Culture; Cultural exchange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作为21世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因此两地的交往也深深影响了日后的世界政局、文化发展、历史变革等。纵观历史,一般人常常会注意到个体之间的交战带给两个的影响,殊不知实际上在文化方面的交流往往才是比战争影响更为深远的部分。而透过不同民族和国家在文化上的交流也正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之一。 阿拉伯国家地处欧、亚、非交界,总面积1400万平方公里。作为人类文明的摇篮、世界三大宗教的诞生地,这里现有22个阿拉伯国家共3.1亿人口,他们有共同的民族属性和语言。7世纪伊斯兰教诞生,给阿拉伯民族注入强大活力,庞大的阿拉伯帝国,兼收并蓄,丝绸、香料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伟大使者,辉煌的阿拉伯——伊

德国饮食文化介绍

德式西餐 德国以其拥有世界上种类最繁多的香肠而闻名,每餐必有啤酒或白葡萄酒。德国菜的特点是甜食、酸食和奶制品较多,生菜品种多样,酸椰菜烩猪肘、黑啤烩牛肉就是德式的代表菜肴。德国人对饮食并不讲究,喜吃水果、奶酪、香肠、酸椰菜、土豆沙拉等,不求浮华,只求实惠营养,首先发明自助快餐。德国人喜喝啤酒,每年的慕尼黑啤酒节大约要消耗掉100万公升啤酒。 因为要吃得温文而雅,又要讲究情调气氛,所以西餐最适宜小资的情侣们来用餐。一些深圳经营西餐的老板本身就很小资,他们的西餐厅也尽显小资本色。在这样的小资西餐厅里用餐,你可以预先设计———上什么菜、放什么背景音乐、摆什么台布、插什么花束、大屏幕投影仪放一段什么片子;你可以提要求———点上温馨的烛火、留下纪念的照片、让侍者适时为她(他)送上你预先准备好的惊喜礼物……无论是节日还是平常的傍晚,西餐厅里总有你演绎不尽的花样年华。 德国美食 【美食篇】啤酒的国度 坐在具有传统特色的古堡式餐馆中,要上一份杜松子酱汁,外加填梨子、油炸马铃薯子,再配上菊苣核桃仁色拉,一杯葡萄…… 有人说天堂里最好的厨师是法国人,地狱里最好的厨师是德国人。此话虽过于夸张,但多少能反映出德国人不会吃的事实。德国人讲求营养,而不是烹调艺术,所以有人说德国的饭菜无非清煮、白炖加烤制。不过今日德国的餐饮业可以说是同际风味大荟萃,在此可品尝到世界各国的美味佳肴,德国菜也己不仅仅是白炖猪肘子加酸菜了。现在的德国厨师善于吸收其他外来饮食特色,在博采亚、欧、美众家烹调特色的基础上,也可做出美味可口佳肴。但是说到能标志德国,就不能不提香肠和啤酒等这类德国饮食了。 香肠 德国人是名副其实的“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民族--吃猪肉喝啤酒。德国人每人每年的猪肉消耗量为65公斤,居世界首位。由于偏好猪肉,大部分有名的德国菜都是猪肉制品。德国的食品最有名的是红肠、香肠及火腿,种类起码有1500种以上,并且都是猪肉制品。最有名的“黑森林火腿”销往世界各地,可以切得跟纸一样薄,味道奇香无比。德国的国菜就是在酸卷心菜上铺满各式香肠及火腿;有时用一整只猪后腿代替香肠和火腿。那烧得熟烂的一整只猪腿,德国人可以面不改色地一人干掉它。 德国香肠的种类多样举世皆知,主要的原料从猪肉、牛肉到蔬菜或动物内脏都有,也经常搭配各类香料而制作成风味独特的地方口味,所以,大家会发现多数的香肠会以地区来命名,例如:法兰克福香肠(Frankfurter)、维也纳香肠(Wiener)、纽伦香肠堡(Nürnberger)等......在吃法上,德国香肠也呈现出多样化,不仅可以水煮、油煎或烧烤,同时也可以做成沙拉、煮汤、或直接生吃。

阿联酋全面概况1

【国名】阿拉伯联合酋长国(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 2∶1。由红、绿、白、黑四色组成,这四色 是泛阿拉伯颜色,代表穆罕默德后代的几个王朝。旗面靠旗杆一侧为红色竖长方形,右侧是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自上而下分别为绿、白、黑三色。红色象征祖国,绿色象征牧场,白色象征祖国的成就,黑色象征战斗。 【国徽】主体是一只黄色隼,翼羽黄白相间,尾羽为白色。 隼胸前的圆形图案中,有一艘行进的帆船,象征国家的航海史。隼 爪下的红色底座上用阿拉伯文写着“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独立日】12月2日(1971年) 【国庆日】12月2日(1971年) 【国家政要】总统哈利法·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2004年11月当选。副总统兼总理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2006年1月当选。迪拜王储哈曼丹 【自然地理】面积8.36万 平方公里(包括沿海岛屿)。位于阿拉 伯半岛东部,北濒临波斯湾。西北与卡 塔尔为邻、西和南与沙特阿拉伯交界、 东和东北与阿曼毗连。境内除东北部有 少量山地外,绝大部分是海拔200米

以下的洼地和沙漠。属热带沙漠气侯,炎热干燥。 【人口】410万(2005年)。阿拉伯人仅占1/3,其他为外籍人。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多数属逊尼派,在迪拜,什叶派占多数。 【首都】阿布扎比(Abu Dhabi),人口66万(2005年12月外交部网站)。 【简史】阿联酋于公元七世纪隶属阿拉伯帝国。自16世纪开始,葡萄牙、荷兰、法国等殖民主义者相继侵入。1820年,英国入侵波斯湾地区,强迫海湾7个阿拉伯酋长国缔结“永久休战条约”,称为“特鲁西尔阿曼”(意为“休战的阿曼”)。此后该地区逐步沦为英国的“保护国”。二次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1971年3月1日,英国宣布同海湾诸酋长国之间签订的所有的条约于同年年底终止。同年12月2日,阿布扎比、迪拜、沙迦、乌姆盖万、阿治曼、富查伊拉6个酋长国组成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972年2月11日,哈伊马角酋长国加入阿联酋。 联邦最高委员会为阿联酋的最高权力机构,由7个酋长国的酋长组成。国内外重大政策问题均由该委员会讨论决定。总统和副总统从最高委员会成员中选举产生,任期五年。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联邦建立后,各酋长国还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在政治、经济、司法、行政和对外交往等方面有一定自主权。联邦经费主要由阿布扎比和迪拜两个酋长国承担。 军事:1976年5月10日,联邦最高委员会决定统一各酋长国的军队,设立武装部队总司令部,联邦总统任武装部队总司令。实行志愿兵役制。 总兵力5.65万。其中,陆军约4.5万,编制为一个王室警卫旅、一个装甲旅、两个机械化步兵旅、四个步兵旅和一个炮兵旅。海军2500人,各类作战舰只21艘,主要基地阿布扎比。空军4000人(含警察部队的航空联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发展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录 一、我国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发展现状 (1) (一).我国从阿拉伯国家进口结构单一,主要集中在石油及其相关产品上 (1) (二)中国向阿拉伯国家出口的产品为主,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 二、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快速发展及原因 (2) (一)中阿良好的政治关系推动双边贸易不断扩大 (2) (二)承包工程项目带动出口 (2) (三)中阿经济互补性强 (3) 三、中阿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一)我国与阿拉伯国家的整体贸易规模比较低 (3) (二)我国与阿拉伯国家的整体贸易结构不合理 (3) (三)近年来中东国家常年冲突不断,影响着两国关系的顺利开展 (3) (四)阿拉伯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阻碍了两国贸易的深入开展 (4) 四、中阿贸易如何保持继续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 (4) (一)加强我同阿拉伯国家国家间的政府交往,发展双边的合作关系 (4) (二)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科技含量 (4) (三)发展多种贸易结构 (4) (四)尊重阿拉伯国家的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 (5) 参考文献 (6)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发展及存在的问 题研究 肖艳涛 (北方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水平的加剧,我国与阿拉伯国家开展贸易往来,已经有一定的历史与规模。从两国家长期贸易交往的过程中来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发展有一定规律可寻,同时,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与矛盾。针对上述情况的存在,本文分析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贸易发展现状及贸易发展迅速的原因,针对两国家贸易往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有助于推动两国贸易和谐、健康地开展。 [关键词] 阿拉伯国家;贸易发展;问题研究 一、我国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发展现状 (一).我国从阿拉伯国家进口结构单一,主要集中在石油及其相关产品上 我国与阿拉伯国家石油贸易在逐年扩大, 而且成为我国进口石油的主要供应国家,但是我国对阿拉伯国家石油的依赖度在逐步下降。从1998年到2004 年, 我国与阿拉伯国家石油贸易由1665. 85万吨增长到5100.16万吨, 7年间增长了4 倍多。2005年, 中国从阿拉伯国家进口原油5052万吨, 占原油总进口量的44%; 进口原油金额189.7亿美元,占原油总进口额的44%。阿拉伯国家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地。 (二)中国向阿拉伯国家出口的产品为主,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阿拉伯国家单一的经济结构及自身特点使其在世界经济中成为一个很大的综合市场, 即消费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和资金市场。大部分阿拉伯国家都是粮食进口国, 除了石油和石化工业外, 其他轻重工业均不发达。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工业设备、农用机械、建筑材料等全部需要进口, 服务市场需求也很旺盛。中、阿经济互补性很强, 我国的产品, 无论是传统的纺织服装、生活消费品, 还是技术含量较高的机械设备、通讯产品、家电等, 均深受阿拉伯消费者的欢迎。[1]

英国的饮食文化与习惯

The history of Britain has played a large part in it's traditions, it's culture - and it's food. The Romans for instance brought us cherries, stinging nettles ( to be used as a salad vegetable), cabbages and peas, as well as improving the cultivation of crops such as corn. And they brought us wine! The Romans were prolific road builders, these roads allowing for the first time the easy transportation of produce throughout the country. The Saxons were excellent farmers and cultivated a wide variety of herbs. These were not used just for flavour as they are today but were used as bulk to pad out stews. The Vikings and Danes brought us the techniques for smoking and drying fish - even today the North East coasts of England and Scotland are the places to find the best kippers - Arbroath Smokies, for example. "Collops" is an old Scandinavian word for pieces or slices of meat, and a dish of Collops is traditionally served on Burns Night (25th January) in Scotland. York Ham is a great favourite with the British housewife. The first York Ham is said to have been smoked with the sawdust of oak trees used in the building of York Minster. The Normans invaded not only our country but also our eating habits! They encouraged the drinking of wine and even gave us words for common foods - mutton (mouton) and beef (boeuf) for example. In the 12th century the Crusaders were the first Britons to taste oranges and lemons whilst in Jaffa in 1191-2. Britain has always been a great trading nation. Saffron was first introduced into Cornwall by the Phoenicians at a very early date when they first came to Britain to trade for tin. Derived from the dried and powdered stigmas of the saffron crocus, saffron is still used today in British cooking. The importation of foods and spices from abroad has greatly influenced the British diet. In the Middle Ages, wealthy people were able to cook with spices and dried fruits from as far away as Asia. It has been said however that the poor people were lucky to eat at all! In Tudor times, new kinds of food started to arrive due to the increase in trade and the discovery of new lands. Spices from the Far East, sugar from the Caribbean, coffee and cocoa from South America and tea from India. Potatoes from America began to be widely grown. Eccles Cakes evolved from Puritan days when rich cakes and biscuits were bann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