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协议控制是一种倒退

否定协议控制是一种倒退

来源:IT时代周刊关键字:否定,协议,控制,倒退

有人埋怨马云,是他捅破了协议控制的天,他在私自”转让支付宝的控制权时,暴露了中国互联网产业是协议控制重灾区”的实情,进而引发协议控制的合法性危机”。

有人责怪方兴东,是多事的他激化了矛盾,若非他在微博中说腾讯财付通因为协议控制”被央行收回第三方支付牌照,外界对马云的争论仍集中在契约精神和企业利益哪个更重要的基点上。

当然,更有人大骂央行的一些人无知”在不懂中国互联网网情的情况下,制订了一个让各方(包括央行自身)都骑虎难下的第三方支付牌照政策一一依据央行的意思,申请牌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至少在现阶段应该是纯得不能再纯的内资企业,血统和基因上不能沾惹半点洋人的东西,这样才能保证中国的金融安全。

对于这一目的,已经有专业人士批评央行神经过敏”因为第三方支付企业根本就与中国的货币安全、股市安全、汇市安全、债市安全不搭边,再夸张过度的联想,都无法将它与中国的金融安全关联起来。

但因为这一似是而非的原因,以及央行对中国互联网网情的无知,它们当前对协议控制倾向于否定的态度,却在业内形成了一个僵局:如果全盘否定,不仅央行要在自己摆出的大乌龙”中回收之前发出的27张支付牌照,中国绝大部分的第三方支付企业也将集体面临改组;如果不否定,马云通过私下运作”树立起

来的“ 100%合法”榜样,就是在将央行的军,就是国际资本市场的一大笑话。

现在,第三方支付企业都在观望央行对协议控制的下一步行动,而央行又因能力不够,把皮球踢给了国务院。就这样,协议控制,一个本不成为问题的问题,一下子被放大成行业性的头等难题。

所谓协议控制(VIE )模式,可简单理解为:外资A 公司在中国的限制类或禁入类行业有其投资的B 公司,为了规避中国的投资和监管政策(主要为《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

录》),B 公司必须转为内资企业,于是,A 公司在中国境内新设完全控股的C 公司,再用协议的方式让B 公司业务的实际受益人和产权控制人完全向C 公司负责,A 公司就达到了通过协议的方式控制B 公司的目的,但A 公司和B 公司之间没有任何股权关系。

通过这种操作路径不难看出,协议控制模式完全是为规避中国的相关法规而刻意产生,它肯定不合法,但也未必就“违法”。正是在这种各方都语焉不详的灰色地带中,从新浪的律师和投资人在2000 年首创该模式始至今,它在中国存活了整整10 年。而依据京东商城CEO 刘强东的观点——国内所有拿到融资的互联网企业,不管是上市的还是未上市的,不管是新浪、搜狐、腾讯,还是阿里巴巴、京东商城和奇虎360 等,企业内部全有协议控制模式。于是乎,有人戏言,协议控制对中国互联网公司而言,就像你我手里的手机一样,是标配。

标配既然存在,就证明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中国是行业监管极度严格的国家,与电信、军工、影视、制药、零售、视频、ICP 等行业的准入制度相伴相生的牌照问题,至今仍让国内外的从业者挠破头皮。而中国对资本市场的开放,又是从境外资本开始,国内的A 股市场和人民币基金不被鼓励用于互联网的“烧钱”项目。于是,中国市场独有的协议控制模式应运而生。

对此,易凯资本CEO 王冉形象地形容其为“中国企业从自身及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在保证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对政府部门在市场准入、外汇管理、IPO 审批等领域的过度监管的一种市场化修正”。而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两位IT 人士,均对协议控制模式举双手赞成,李开复表示“绝对要支持”,李亚勤称其为“中国互联网产业一大创举”。显然,这样的评论和态度并不为过。摆在眼前的事实已证明,10 年来,因为这些互联网公司的合力,中国互联网产业取得的发展和成就全球有目共睹,而“标配”所带来的数千亿美元境外资本,分明就是滋养中国互联网产业的营养和血液。

因此,我们已经有几点可以肯定:一,我们不可能全然推翻协议控制模式;二,不可能因称其“不合法”而收回第三方支付牌照;三,更不可能让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推倒重建。否则,这将开中国经济开放的历史倒车,让中国市场的诚信空前蒙尘。

现在,僵局已经形成,但我们相信,化解问题的幕后奔走肯定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我们也相信管理方最终能理解包括第三方支付公司在内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为何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境外投资人,分清楚财务投资人和战略投资人的区别,运用高超智慧,拿出一个可安人心的妙计。

最后,我们应该感谢马云、方兴东和那些“无知”的央行人士,感谢他们在第三方支付牌照——这个无碍互联网产业大局的行业政策中,让协议控制的问题浮出水面,感谢他们提出了“让趋于模糊和封闭的准入制度变得更加透明和开放,让牌照至上的审批经济逐步走向适度监管的市场经济”的课题。

文/张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