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及溶解度知识点总结

溶液及溶解度知识点总结
溶液及溶解度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考点1】溶液得概念与基本特征

一、溶液得概念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得、稳定得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得组成:溶液就是混合物,由溶质与溶剂组成。溶液得质量=溶质得质量+溶剂得质量;溶液得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溶质:被溶解得物质。可以就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一种溶液中得溶质可以就是一种或多种物质。溶剂:能溶解其她物质得物质。水就是最常见得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

二、溶液得基本特征

①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得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如溶液中部分得浓度、密度与颜色完全一样。

②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就是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③就是混合物。

【规律】溶液得判别

(1)澄清透明不代表就是无色得。

(2)均一稳定得液体不一定就是溶液,如水。

【举例】硬水、空气、纯净水属于溶液;泥水,油水,蒸馏水不就是溶液。

【技巧】溶质、溶剂得判定

①通常不指明溶剂得溶液,一般就是水溶液。

②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

③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得叫做溶剂,量少得叫做溶质。

④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正确判断溶质。

⑤溶质与溶剂就是溶液所特有得概念,悬浊液与乳浊液不存在溶质与溶剂。

⑥溶质质量就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得质量。

【拓展】

影响物质溶解能力得因素:

1、相似相容,溶质与溶剂得性质相似,溶解能力越强。如:氯化钠易溶于水,难溶于油,碘易溶于汽油,那溶于水。

1、大部分物质稳定越高,溶解能力越强。

对于气体,压强越大溶解能力越强。

【考点2】溶液与浊液

1、浊液:包括乳浊液与悬浊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得、不稳定得混合物叫乳浊液。

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得、不稳定得混合物叫悬浊液。

3、溶液与浊液得区别

【考点3】乳化现象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得、不稳定得混合物叫乳浊液。

2.乳化现象: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得液滴,而不聚集成大得油珠,这些细小得液滴能随着水流走,这个现象叫乳化现象。

3.乳化作用在生活中得应用

①洗涤:用乳化剂(洗涤剂)可以将衣服、餐具上得油污洗掉。

②生活中常用得乳化剂:肥皂、洗洁精

【技巧】乳化作用如何判别?

乳化作用就是将大颗粒得物质变为小颗粒得物质,与溶解有本质得区别、

【考点4】溶解过程得热现象

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

1.溶质得分子向水中扩散:放热。

2.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离子):吸热。

【规律】吸收得热量小于放出得热量时就表现为温度降低;放出得热量大于吸收得热量时就表现为温度升高。

【举例】常见得吸放热溶液:

1、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不变

2、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

3、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解时放出热量

【考点5】饱与溶液与不饱与溶液

1.概念

(1)饱与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得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得溶液

(2)不饱与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得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得溶液。

【拓展】

①必须指明“一定温度与”与“一定量得溶剂”

②明确“某一物质”得饱与溶液或者不饱与溶液。

③饱与溶液就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物质得饱与溶液,但对于其她物质就不一定就是饱与溶液

2.相互转化

【规律】

①此条件适用于大多数固体

②熟石灰在一定量水中得溶解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3、溶液就是否饱与得判定

判断一种溶液就是否饱与得依据就是瞧在一定温度下加入某物就是否能溶解。

4.饱与溶液、不饱与溶液与溶液得“浓”“稀”之间得关系

【解答】溶液就是否饱与与溶液得“浓”“稀”之间没有必然得联系,不能根据溶液得“浓”“稀”来判断溶液就是否饱与。只有当溶质、溶剂、温度相同时,饱与溶液才一定比不饱与溶液浓。【考点6】溶液得溶解度

(一)固体物质得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与状态时所溶解得质量。【理解要点】

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不指明温度,溶解度没有意义。

②标准:在100g溶剂。比较物质溶解度得大小,必须要等量溶剂。

③状态:达到饱与时。

④单位:以克为单位。

【例题】对照溶解度概念分析“36 g食盐溶解在100 g水中,所以食盐得溶解度为36g”这句话应怎样改正。

1.影响因素:影响溶解性大小得内因主要就是溶质、溶剂得本性,外因就是温度(固体溶质)或温度与压强(气体溶质)等。固体物质得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得升高而增大,其中变化较大得如硝酸钾、变化不大得如氯化钠,但氢氧化钙等少数物质比较特殊,溶解度随温度得升高反而减小。

【拓展】溶解度不同于溶解性

1、溶解性只就是一般地说明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能力得大小,就是物质得一种物理性质。

2、溶解度就是衡量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性大小得尺度,就是溶解性得定量表示方法,在一定温度,压强下,在一定量得溶剂里制成饱与溶液时时所溶解得溶质得质量。

【考点7】溶解度曲线:

(1)表示:物质得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得曲线。

(2)意义:

①表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得溶解度;

②可以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得溶解度得大小;

③表示物质得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得大小等。

④在溶解度曲线下方得点,表示溶液时不饱与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靠近曲线得点表示过饱与溶液。

(3)溶解度曲线变化规律

①大多数固体物质得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

②少数固体物质得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平,如氯化钠

③极少物质得溶解度随温度得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坡度下降,如氢氧化钙

(二)气体得溶解度

(1)定义:在压强为101 kPa与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与状态时得气体体积。(2)五要素:101 kPa、一定温度、1体积水、饱与状态、气体体积。

(3)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升高温度,气体溶解度减小;降低温度,气体溶解度增大。

增大压强,气体溶解度增大;减小压强,气体溶解度减小。

.

4、3

【考点8】结晶

1、概念:热得溶液冷却后,已溶解在溶液中得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得形式析出,这个过程叫结晶

2、方法:

①蒸发溶剂结晶,适用于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得物质,如海水中提取食盐

②冷却热饱与溶液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得固体物质,如硝酸钾饱与溶液中得到硝酸钾晶体

【考点9】溶质得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得质量与溶液得质量之比。

2.定义式:溶质得质量分数=×100%

【规律】

(1)溶质得质量分数与温度无关。

(2)溶质质量分数单位为1。

(3)溶质质量分数为10%得含义就是指每100份质量得溶液中含溶质质量为10份。

(4)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其溶质就是不含结晶水得化合物。

(5)发生反应时溶质为新生成得物质。

(6)只有溶解得部分才就是溶质。

3、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得计算

(1)已知溶质与溶剂得质量,求溶质得质量分数。

(2)已知溶液质量与溶质得质量分数,求溶质与溶剂得质量。

【公式】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2.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3、溶质得质量分数=×100%

(3)溶液中溶质得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

【规律】在温度不变得条件下

1.增加溶质得质量,可使溶质得质量分数增大。

2.增加溶剂质量,可使溶质得质量分数减小。

【拓展】质量分数变化规律

(1)在原溶液中,如增加溶质质量则溶质与溶液得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得质量分数升高; (2)如增加溶剂质量,则溶剂与溶液得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得质量分数降低

(3)溶液稀释与曾浓问题得计算

关键:稀释前溶质得质量=稀释后溶质得质量

(4) 溶质得质量分数应用于化学方程式得计算

【考点10】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得溶液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玻璃棒。

步骤:1.计算,2.称量、量取,3.溶解。4、装瓶保存

【说明】

1.天平使用时注意用称量纸、左物右码得原则。

2.量筒量取液体时注意观察得方法,不可俯视或仰视。

3.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能加快溶解,但搅拌时不可将溶液溅出。

4、玻璃棒得作用:搅拌,加速溶解;转移固体

注:配制溶液时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得原因:

1)称量固体时物码位置颠倒

2)指针偏左时就开始称量

3)往烧杯里倾倒固体时不慎洒出一些

4)固体不纯

5)量水时仰视读数

6)称量时左盘放纸片,右盘未放

7)烧杯壁上有水

8)细口瓶壁有水

配制溶液时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得原因:

1)指针偏右时开始称量

2)往烧杯里倾倒水时不慎洒出一些

3)量水时俯视凹液面得最低处读数

4)游码未在0刻度处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

一、溶液得形成

1、溶液

(1)溶液得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得均一得、稳定得混合物, 叫做溶液(2)溶液得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得混合物

注意:a、溶液一定透明,但不一定无色, 如CuSO

4为蓝色FeSO

4

为浅绿色 Fe

2

(SO

4

)

3

为黄色

b、溶质可以就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就是最常用得溶剂

c、溶液得质量 = 溶质得质量+溶剂得质量

溶液得体积≠ 溶质得体积+溶剂得体积

d、溶液得名称:溶质得溶剂溶液(如:碘酒——碘得酒精溶液)

e、在同一种溶液里,溶质可以就是多种

2、溶质与溶剂得判断有水,水为溶剂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液体溶于液体,无水,量多得做溶剂;量少得做溶质。

3、饱与溶液、不饱与溶液

(1)概念:在一定得温度下,在一定量得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得溶液,就就是该溶质得饱与溶液。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得溶液,就就是该溶质得不饱与溶液。

(2)判断方法:瞧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瞧能否溶解

(3)饱与溶液与不饱与溶液之间得转化

注:①Ca(OH)

与气体等除外,它得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得方法就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③在某溶质得饱与溶液里,只就是针对该溶质来说已饱与,加入其她得溶质能够继续溶解。

④在CuSO4饱与溶液里如果加入CuSO4粉末,会有晶体析出,并且溶液得质量减少。在CuSO4饱与溶液里如果加入CuSO4晶体,晶体得形状可能发生改变,但质量不变,溶液得质量也不变。(3)浓、稀溶液与饱与不饱与溶液之间得关系

①饱与溶液不一定就是浓溶液

②不饱与溶液不一定就是稀溶液,如饱与得石灰水溶液就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得饱与溶液一定要比它得不饱与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NH

4NO

溶解

溶解放热:如NaOH固体、浓H

2SO

4

溶解、CaO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KNO3

二、溶解度

1、固体得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与状态时所溶解得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与④质量:单位:克

(2)溶解度得含义:

20℃时NaCl得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与状态时所溶解得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得因素:①溶质、溶剂得性质(种类) 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得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

3

少数固体物质得溶解度受温度得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

2

(4)溶解度曲线

例: (1)t

℃时A得溶解度为 80g

(2)P点得含义在该温度时,A与C得溶解度相同

(3)N点为t

℃时A得不饱与溶液 ,可通过加入A物质,降温, 蒸发溶剂得方法使它变为饱与

(4)t

1

℃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得顺序C>B>A

(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得方法获取晶体。

(6)从B得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蒸发结晶得方法获取晶体。

(7)t

2℃ 时A、B、C得饱与溶液各W克,降温到t

1

℃会析出晶体得有A与B 无晶体析出得有 C ,

所得溶液中溶质得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C<B

(8)除去A中得泥沙用过滤法;分离A与B(含量少)得混合物,用结晶法

2、气体得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得定义:在压强为101kPa与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与状态时得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 ①气体得性质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3、混合物得分离

(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难溶物

(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结晶得两种方法

蒸发溶剂,如NaCl(海水晒盐)

降低温度(冷却热得饱与溶液,如KNO

)

三、溶质质量分数

(1)、溶质得质量分数

溶液中溶质得质量分数就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溶液中溶质得质量分数可以用下式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100%

应该注意:

①溶质得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得溶液质量与溶质质量。

②溶质得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③溶质得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得单位必须统一。

④计算式中溶质质量就是指被溶解得那部分溶质得质量,没有被溶解得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2)、饱与溶液、不饱与溶液与溶质得质量分数得关系

①浓溶液中溶质得质量分数大,但不一定就是饱与溶液,稀溶液中溶质得质量分数小,但不一定就是不饱与溶液。

②对溶质与溶剂均相同得溶液来说,在相同状况(同温、同压)下,饱与溶液总比不饱与溶液要浓,即溶质得质量分数要大

(3)、溶质得质量分数与溶解度得区别与联系

溶解度就是用来表示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某溶剂中溶解性得大小。溶质得质量分数用来表示溶液组成。

(4)、配制一定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得溶液

实验目得:

①练习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得蔗糖溶液。

②加深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得理解。

实验用品:

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10mL、100mL)、蔗糖。

实验步骤:

①计算

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得公式,计算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得蔗糖溶液所需要得:Ⅰ蔗糖质量:50g×5%=2.5g,Ⅱ水得质量:50g-2.5g=47.5g

②称量(量取)

用托盘天平称量2.5g蔗糖倒入烧杯中,把水得密度近似地瞧作1g/cm3,用量筒量取47、5mL 水。(思考:为什么不选用10mL得量筒呢?如果选用10mL得量筒,需要量取5次才能量取到所需得水,这样将会导致误差偏大。)

③溶解

把量好得水倒入盛有蔗糖得烧杯中,用玻琉棒搅拌,加速蔗糖得溶解。

④贮存

把配好得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放到试剂柜中。

(5)、关于溶液稀释或增浓得计算

①关于溶液稀释得计算

因为溶液稀释前后,溶质得质量不变,所以若设浓溶液质量为A g,溶质得质量分数为a%,加水稀

)

释成溶质得质量分数为b%得稀溶液B g,则Ag×a%=Bg×b%(其中B=A+m

②关于溶液增浓(无溶质析出)得计算

溶液增浓通常有几种情况:

a、向原溶液中添加溶质:

因为溶液增加溶质前后,溶剂得质量不变。增加溶质后,溶液中溶质得质量=原溶液中溶质得质量+增加得溶质得质量,而溶液得质量=原溶液得质量+增加得溶质得质量。所以,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 g,溶质得质量分数为a%,加溶质Bg后变成溶质得质量分数为b%得溶液,则Ag×a%+Bg=(Ag+Bg)×b%。

b、将原溶液蒸发去部分溶剂

因为溶液蒸发溶剂前后,溶质得质量不变。所以,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 g,溶质得质量分数为a%,蒸发Bg水后变成溶质得质量分数为b%得溶液,则:Ag×a%=(Ag-Bg)×b%。

c、与浓溶液混合

因为混合后得溶液得总质量等于两混合组分溶液得质量之与,混合后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等于两混合组分得溶质质量之与。所以,设原溶液质量为A g,溶质得质量分数为a%,浓溶液质量为B g,溶质得质量分数为b%,两溶液混合后得到溶质得质量分数为c%得溶液,则:Ag×a%+B g×

b%=(Ag+Bg)×c%。

(6)、关于溶质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得计算

解这类问题时要注意:

①化学方程式下相对应得物质质量不能直接写溶液质量,而要写参加化学反应得溶质实际质量。

②若已知溶液得体积或求溶液得体积,要用m=ρV这个公式进行换算。

③单位要统一。

(7)、关于溶液中溶质得质量分数计算得具体情况

①若溶质全部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直接利用上述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②若溶质虽不与水反应,但没有全部溶解,则溶质质量只计算溶解部分,未溶解部分不能参与计算。

③若溶质溶于水时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则溶液中得溶质就为反应后得生成物了。

④若溶质为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后,其溶质得质量就不包括结晶水得质量。因为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结晶水就转化为溶液中得溶剂了。

⑤关于酸、碱、盐溶液间发生1~2个化学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问题得计算。首先要明确生成得溶液中溶质就是什么,其次再通过化学反应计算溶质质量就是多少,(往往溶质质

量由几个部分组成)最后分析各量间关系求出溶液总质量,再运用公式计算出反应后溶液中溶质得质量分数。

⑥给定溶液中某种元素得质量分数或溶液中某种离子与水分子得个数比等形式,计算溶质得质量分数。如某NaCl溶液中,Na+︰H

O(数目)=1︰100,计算NaCl得质量分数。

2

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 一、杠杆: (一)、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二)、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 1 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 2 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1 表示。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 离。用字母L 2 表示。 (三)、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找支点O;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标力臂(四)、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 (2)、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 1L 1 =F 2 L 2 也可写成:F 1 /F 2 =L 2 /L 1 。 注意: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 五、应用: 名称结构特征特点应用举例 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省力、费距离 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 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 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费力、省距离 缝纫机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 钓鱼杆 等臂 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不省力不费力天平,定滑轮 说明: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省力杠杆,当为了使

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费力杠杆。 六、滑轮:1.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速度v F )=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速度v G ) 2.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21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2 1 (G 物 +G 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v F )=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 3.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 n 1 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n 1 (G 物+G 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v F )=n 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 物+G 动)/F 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 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七、机械效率: 1、有用功: (1)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 有用=Gh (提升重物)=W 总-W 额=ηW 总 斜面:W 有用= Gh 2、额外功: (1)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溶液、溶解度知识点

初三化学:溶液、溶解度知识点梳理 要点梳理: 一、溶液 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 (1)均一性:是制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2)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气体。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概念: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某种绒织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意义在于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且可以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以及溶解度曲线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解里的溶解度。 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1)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 (2)温度

3.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溶液必定是饱和溶液。 ③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在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④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 (2)溶解度曲线变化的规律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比较“平缓”,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下降,如熟石灰。 四、结晶的方法: (1)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将固体溶质的溶液加热(或日晒,或在风力的作用下)使溶剂蒸发,使溶液又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再继续蒸发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2)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如氯酸钾。

初中化学溶解度教案

溶解度重要知识点

溶解度曲线相关练习 1.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t 1℃升温到t 2℃,仍是饱和溶液 B .t 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C .t 1℃时,甲和乙各30g 分别加入80g 水中,均能恰好完全溶解 D .t 2℃时,在100g 水中放入60g 甲,形成不饱和溶液 2. 右图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 ) A.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t ℃,相同质量的a 、b 溶解时放出热量相同 C .升高温度,可使a 或b 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 .将相同质量的a 、b 分别加入100g 水中,所得溶液质量分数相同 3.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乙的不饱和溶液降温可变成饱和溶液 C .20o C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 .50o C 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4. 右图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 的溶解度大于a 的溶解度 B .t 1℃时,将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 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 C.将t 2℃时的b 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t 1℃,一定能得到b 的饱 和溶 液 D.t 2℃时,a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b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右图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的溶解度大于b 的溶解度 B .在20℃时,a 、b 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 .a 、b 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 .a 、b 都属于易溶物质 6.t 2℃时往盛有100g 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a g M 和a g N (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且溶质仍是M 、N ),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 2℃时,得到M 的饱和溶液 B.t 2℃时,得到N 的不饱和溶液 C .温度降低到t 1℃时,M 、N 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到M 、N 的不饱和溶液 D.温度降低到t 1℃时,M 、N 的溶解度相等,得到M 、N 的饱和溶液 50- 40- 30- 20- 10- 甲 乙 温度/ t 1 t 2 溶 解度/g

(word完整版)初中化学中溶解度的计算

初中化学中溶解度的计算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所溶解物质的质量是一定的,反之,任意量的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或溶质质量与溶液的质量比是一定的,如果把一定温度下溶剂的量规定为100g,此时所溶解溶质形成饱和溶液时的质量称为溶解度。由此可得以下关系: 溶解度————100g溶剂————100+溶解度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饱和溶液质量) 可得出以下正比例关系: 式中W溶质、W溶剂、W饱和溶液分别表示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S表示某温度时该溶质的溶解度。 在以上的比例式中,100是常量,其它3个量中只要知道其中2个量就可求出另外一个量。由此,不仅明确了溶解度的解题的基本思路就是比例关系,从而避免质量混淆的现象,而且也使学生明确溶解度计算的一题多种解法,并从中找出最佳解法。 一、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饱和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解度 例1 在一定温度下,ng某物质恰好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形成mg饱和溶液,求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解;由题意可知,W溶液=W溶质+W溶剂,因此mg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水的质量为:(m-n)g,此题可代入分式(1): 设某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为Sg 也可代入分式(2) 二、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求此温度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例2 已知在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现要在20℃时配制20gKNO3饱和溶液,需KNO3和H2O各几克? 解:设配制20℃20g硝酸钾饱和溶液需硝酸钾的质量为xg。 此题若代入公式(1),列式为: 若代入公式(2),列式为:

需水的质量为20-4.8=15.2g 答:配制20℃时20gKNO3的饱和溶液需KNO34.8g和水15.2g。 三、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求一定量溶质配制成饱和溶液时,所需溶剂的质量 例3 已知氯化钠在20℃的溶解度是36g,在20℃时要把40g氯化钠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多少克?解:从题意可知,在20℃时36g氯化钠溶于l00g水中恰好配制成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设20℃时40g氯化钠配制成氯化钠饱和溶液需要水为xg 答:在20℃时,40g氯化钠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111g。 四、计算不饱和溶液恒温变成饱和溶溶需要蒸发溶剂或加入溶质的质量 例4 已知硝酸钾在20℃的溶解度为31.6g,现有150g20%的硝酸钾溶液,欲想使其恰好饱和,应加入几克硝酸钾或蒸发几克水? 解:先计算150g20%的KNO3溶液里含KNO3的量为150×20%=30g,含水为150-30=120g,则欲使之饱和,所要加进溶质或蒸发溶剂后的量之比与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之比相等进行列式。 设要使20℃150克20%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需加入x克KNO3或蒸发yg水,依题意列式: 答:要使20℃150g20%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需加入KNO37.92g,或蒸发25.1g水。 五、计算温度升高时变成饱和溶液需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的质量 例5 将20℃时263.2g硝酸钾饱和溶液温度升至60℃需加入几克硝酸钾或蒸发几克水才能变为饱和溶液?(20℃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60℃为110g) 设将20℃时263.2gKNO3饱和溶液升至60℃时需加入xgKNO3或蒸发yg水后才能变成饱和溶液。 先计算20℃此饱和溶液中含溶质和溶剂的量,设含溶质为ag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完整)知识讲解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完整)

溶解度t/℃ 21m m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 一、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含义 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下面,我们从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入手,对溶解度作进一步的理解。 (一)点 1.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中a 表示A 物质在t 1℃时溶解度为m 1g 。 2.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m 2-m 1)g 未溶解的溶质。

3.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图中C 表示在t 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 1-m 3)g A 物质才达到饱和。 4.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 4g 。 (二)线 如图中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 曲线为“陡升型”。如KNO 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图中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 曲线为“缓升型”,如NaCl 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 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溶解度

1.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此情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例如: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陡”,表明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降温结晶法。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平缓”,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蒸发溶剂法。 4.从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可以判断哪些物质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5.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2章知识点全面总结

12简单机械 杠杆 知识点一、杠杆 1、什么是杠杆?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说明:①“硬棒”不一定是直棒,只要在外力作用下不变形的物体都可以看成杠杆,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任意形状的。 ①一根硬棒能成为杠杆,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力的作用;二是能绕固定点转动。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例如:撬棒在没有使用时就不能成为杠杆。杠杆的形状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但必须是硬的,固定点可以在杠杆的一端,也可以在杠杆的其他位置。 2、杠杆的五要素: 五要素物理含义 支点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用“O”表示 动力是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动力臂从支点O到动力F1作用线的距离,用“l1”表示 阻力臂从支点O到阻力F2作用线的距离,用“l2”表示 ①杠杆的支点一定在杠杆上,可以在杠杆的一端,也可以在杠杆的其它位置。同一杠杆,使用方法不同,支点的位置也不可能不同。在杠杆转动时,支点是相对固定的。 ①动力和阻力是相对而言的,不论是动力还是阻力,杠杆都是受力物体,跟杠杆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都是施力物体。动力和阻力的作用效果正好相反。 ①动力作用点:动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①阻力作用点:阻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①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不是支点到力 的作用点的距离。某个力作用在杠杆上,若作用点不变,

l l l 力的方向改变,力臂一般要改变。 ①力臂有时在杠杆上,有时不在杠杆上,如果力的作用线恰好通过支点,则力臂为零。 ①力臂的表示与画法: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 ①力臂的三种表 示方式:选择哪种 方式,根 据个人习惯而定。 4、力臂的画法: 第一步:先确定支点,即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字母“O”表示。 第二步:确定动力和阻力。人的目的是将石头撬起,则人应向下用力,此力即为动力,用“F 1” 表示。这个力F 1的作用效果是使杠杆逆时针转动,阻力的作用效果恰好与动力的作用效果相反,在阻力的作用下杠杆应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则阻力的作用效果杠杆应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则阻力是石头施加给杠杆的方向向下的压力,用“F 2”表示。 第三步: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将力的作用线正向或反向延长,由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从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并标明动力臂与阻力臂的符号“l 1”“l 2”。 知识点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在力的作用下,如果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绕支点匀速转动时,我们就可以认为杠杆是平衡了。 2、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器材:杠杆和支架、钩码、刻度尺、线。 实验步骤:①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在调节时,如果杠杆的左边下沉,则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如果杠杆的右边下沉,则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简称“左沉右调,右沉左调”。 ②如图所示,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杠杆两边收到钩码的作用力的大小都等于钩码重力的大小。

溶液及溶解度学习知识点情况总结

中考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考点1】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溶液的概念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 二、溶液的基本特征 ①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如溶液中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②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是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③是混合物。 【规律】溶液的判别 (1)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举例】硬水、空气、纯净水属于溶液;泥水,油水,蒸馏水不是溶液。 【技巧】溶质、溶剂的判定 ①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②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 ③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 ④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正确判断溶质。 ⑤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特有的概念,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 ⑥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质量。

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 1、相似相容,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相似,溶解能力越强。如:氯化钠易溶于水,难溶于油,碘易溶于汽油,那溶于水。 1、大部分物质稳定越高,溶解能力越强。 对于气体,压强越大溶解能力越强。 【考点2】溶液和浊液 1、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3、溶液和浊液的区别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归纳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定义: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 的性质有关.根据物质在20℃时溶解度的大小不同,把物质的溶解性通常用易溶、可溶、 微溶、难溶等概念粗略地来描述. (2)固体的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 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在理解固体的溶解度概念时,要抓住五个要点: ①“在一定温度下”:因为每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有一个对应的定值,但这定值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所以给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必须指出在什么温度下的溶解度才有意义. ②“在100g溶剂里”:溶剂质量有规定的值,统一为100g,但并不是100g溶液,在 未指明溶剂时,一般是指水. ③“饱和状态”:所谓饱和状态,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质的溶解达到了最大值. ④“所溶解的质量”:表明溶解度是有单位的,这个单位既不是度数(°),也不是质量分数(%),而是质量单位“g”. ⑤“在这种溶剂里”:就是说必须指明在哪种溶剂里,不能泛泛地谈溶剂.因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的溶解度是不相同的. (3)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

②温度的高低也是影响溶解度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4)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计算 a根据:温度一定时,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与饱和溶液质量成正比.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整理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20篇。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政治上主张“仁政”,“以德服人”,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被联合国称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二、生字注音 论(lún)语不亦说(yuè)乎愠(yùn)三省(xǐng)传(chuán)不习乎 逾(yú)矩(jǔ)罔(w?ng )殆(dài)哉(zāi)箪(dān)陋巷(xiàng) 堪(kān)肱(gōng)笃(dǔ)志 三、重点字词解释及翻译 第一章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字词解释:时:按时说:通“悦”,愉快朋:志同道合的人 愠:生气,发怒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2.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3. 课文探究: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 第二章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字词解释: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省;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忠:尽心竭力 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2.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 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课文探究: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 第三章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字词解释:有:通:“又”,用于零数和整数之间立:独立做事情惑:迷惑、疑惑 逾:越过、超过矩:规范、规范 2.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3.课文探究: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第四章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字词解释:故:旧的知识知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可以凭借。以:凭借为:做,成为 2.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3.课文探究:本章谈学习方法。(强调“温故”,还要能“知新”,新旧知识相融合) 第五章

初三化学溶液溶解度知识点梳理

一、溶液 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 (1)均一性:是制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2)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气体。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概念: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某种绒织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意义在于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且可以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不 饱和溶液 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以及溶解度曲线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解里的溶解度。 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1)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 (2)温度 3.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溶液必定是饱和溶液。 ③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在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④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 (2)溶解度曲线变化的规律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比较“平缓”,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下降,如熟石灰。 四、结晶的方法: (1)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将固体溶质的溶液加热(或日晒,或在风力的作用下)使溶剂蒸发,使溶液又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再继续蒸发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2)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如氯酸钾。 溶解度知识点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O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一、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 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 2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2表示。 (3)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找支点O ;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 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⑷标力臂(大括号)。 (4)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 1L 1=F 2L 2也可写成:F 1/F 2=L 2/L 1。 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 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习题】1.下列测量工具没有利用杠杆原理的是( ) A.弹簧测力计 B.杆秤 C. 台秤 D. 托盘天平 2.如图是小龙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用弹簧测力计在C 处竖直向上拉,杠杆保持平衡。若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仍然使杠杆保持平衡,拉力F 的变化情况是( ) A . 变小 B . 变大 C. 不变 D.无法确定 3.(1)人要顺时针翻转木箱,请画出用力最小时力臂的大小。 (2)如图人曲臂将重物端起, 前臂可以看作一个杠杆。在示意图上画出F 1和F 2的力臂。 4. 如图所示,要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在A 点分别作用的四个力中,最小的是( ) A .F 1 B .F 2 C .F 3 D .F 4 5.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做俯卧撑时的示意图,他的质量为56kg 。身 体可视为杠杆,O 点为支点.A 点为重心。每次俯卧撑他肩膀向上撑起40cm .( g 10N/ kg ) (1) 该同学所受重力是多少 (2) 在图中画出该同学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并画出重力的力臂L 1 (3)若0B=,BC=,求地面对双手支持力的大小. (4)若他一分钟可完成30个俯卧撑,其功率多大

溶液 溶解度知识点总结

溶液溶解度知识点总结 一、溶液选择题 1.下表是Na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102030405060 NaCl35.836.036.336.637.037.3 溶解度/g KNO320.931.645.863.985.5110 据此数据,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在20℃—30℃温度范围内会相交 B.在60℃时,KNO3的饱和溶液105g加入95g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7.5%C.在20℃时,NaCl和KNO3固体各35g分别加入两只各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均不能形成饱和溶液 D.从含有少量NaCl的KNO3饱和溶液中得到较多的KNO3晶体,通常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答案】C 【解析】 A、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发现,在20℃~30℃温度范围内硝酸钾和氯化钠存在溶解度相同的数值,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在20℃~30℃温度范围内会相交,错误; B、在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则105g的KNO3饱和溶液,含有硝酸钾55g,加入95g 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27.5%,错误;C、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NaCl 和KNO3固体各35g分别加入两只各盛有100g 水的烧杯中,氯化钠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硝酸钾形成饱和溶液,正确;D、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很大,含有少量NaCl的KNO3饱和溶液中得到较多的KNO3晶体,通常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错误。故选C。 点睛:掌握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特点以及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晶体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实验室用KClO3制氧气并回收MnO2和KCl,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 A.用装置甲收集氧气 B.用装置乙溶解完全反应后的固体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

《溶液》知识点 一、溶液的形成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 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 2 (4)溶解度曲线 ℃时A的溶解度为 80g 例:(1)t 3 (2)P点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 相同 (3)N点为 t ℃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 3 入A物质,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4)t ℃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1

(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6)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7)t 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 1 ℃ 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 无晶体析出 的有 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

高中化学 溶解度知识点总结

\ 1 / 第2讲溶解度应用及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的溶解度 1、 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符号 为S ,单位为g )。 溶解度含义:“20℃时NaCl 的溶解度为36g”的含义:在20℃时,NaCl 在100g 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g 。 2、四要素: ?温度——必须指明具体的温度,溶解度才有意义。?溶剂的质量是100g 。 ?固体溶解在溶剂中,必须达到饱和状态。? 溶解度的单位通常是g 。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溶质性质、溶剂性质;(外因)温度。 4、溶解度与溶解性 在20℃下,溶解度小于0.01g ,被称为难溶(或不溶);溶解度介于0.01~1g 之间,被称为微溶;溶解度介于1~10g 之间,被称为可溶;溶解度大于10g ,被称为易溶。 5、溶解度曲线的常见试题(右图) ?t 3℃时A 的溶解度为 80g 。 ?P 点的的含义是: 在t 2℃时,A 和C 的溶解度相同 。? N 点为 t 3℃时A 的不饱和溶液 ,可通过加入A 物质,降温或者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曲线上的点代表对应温度的饱和溶液,曲线以下的点代表该物质对应温度的不饱和溶液。 加溶质相当于把点向正上方移动(但是点不能被移动到图线上方),加溶剂相当于向下竖直移动,降温相当于向左水平移动,升温相当于向右水平移动。 ?t 1℃时A 、B 、C 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B >C > A 。?从A 溶液中获取A 晶体可用 降温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从B 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 蒸发结晶 (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获取晶体。? t 2℃ 时A 、B 、C 的饱和溶液各W 克,降温到t 1℃会析出晶体的有 A 和B ,无晶体析出的有 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 <C <B 。? 除去A 中的泥沙用 过滤 法;A 中混有少量的B ,提纯A 用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B 中混有少量的A ,提纯B 用蒸发结晶。 80 · · t 2 3N t /℃ S/g P A B C 难溶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教学提纲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 识点总结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O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一、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 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 2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2表示。 (3)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找支点O ;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 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⑷标力臂(大括号)。 (4)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 1L 1=F 2L 2也可写成:F 1/F 2=L 2/L 1。 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 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习题】1.下列测量工具没有利用杠杆原理的是( ) A.弹簧测力计 B.杆秤 C. 台秤 D. 托盘天平 2.如图是小龙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用弹簧测力计在C 处竖直向上拉,杠杆保持平衡。若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仍然使杠杆保持平衡,拉力F 的变化情况是( ) A . 变小 B . 变大 C. 不变 D.无法确定 3.(1)人要顺时针翻转木箱,请画出用力最小时力臂的大小。 (2)如图人曲臂将重物端起, 前臂可以看作一个杠杆。在示意图上画出F 1和F 2的力臂。 4. 如图所示,要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在A 点分别作用的四个力中,最小的是( ) A .F 1 B .F 2 C .F 3 D .F 4 5.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做俯卧撑时的示意图,他的质量为56kg 。身体可视为杠杆,O 点为支点.A 点为重心。每次俯卧撑他肩膀向上撑起40cm .( g 10N/ kg ) (1) 该同学所受重力是多少? (2) 在图中画出该同学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并画出重力的力臂L 1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及习题

溶解度/g t/℃ 21m m m m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 一、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 点 ① 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中a 表示 A 物质在t 1℃时溶解度为m 1g 。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 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 (m 2-m 1)g 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 图中C 表示在t 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 1-m 3)gA 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 4g 。 2、线 如图中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 曲线为“陡升型”。 如KNO 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图中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 曲线为“缓升型”, 如NaCl 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 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 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此情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例如: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陡”,表明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降温结晶法。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平缓”,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蒸发溶剂法。 4. 从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可以判断哪些物质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5. 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溶解度曲线专题练习 1.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溶解度/g 度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基础)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 重难点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基础) 【学习目标】 1.掌握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等概念及相互关系;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2.认识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要点梳理】 要点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一)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大多数情况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存在以下转化关系(溶质为固体): 4.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一般说来,可以向原溶液中再加入少量原溶质,如果溶解的量不再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溶解的量还能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要点诠释】 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概念的理解 (1)首先要明确“一定条件”、“一定量的溶剂”。在某一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里,对某种固态溶质来说饱和了,但若改变温度或改变溶剂的量,就可能使溶液不饱和了。如室温下,100 g水中溶解31.6 g KNO3达到饱和,若升高温度或增大溶剂(水)量,原来饱和溶液就变为不饱和溶液。所以溶液饱和与否,首先必须明确“一定条件”和“一定量的溶剂”。 (2)必须明确是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如: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可能还能继续溶解蔗糖,此时的溶液对于食盐来说是饱和溶液,但是对于蔗搪来说就是不饱和溶液。 2.由于Ca(OH)2的溶解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将Ca(OH)2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升高温度;将熟石灰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降低温度。 要点二、溶解度、溶解度曲线 1.固体的溶解度:(《溶解度》二)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说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2.正确理解固体的溶解度概念需要抓住四个因素: (1)一定温度。同一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对应的溶解度是不同的,因此必须指明温度。

(完整)初中化学溶解度知识点,推荐文档

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例: (4)溶解度曲线 (1)t3℃时A的溶解度为80g (2)P点的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3)N点为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A 物质,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4)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 晶体。 (6)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7)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 无晶体析出的有 C (8)除去A中的泥沙用过滤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结晶法 2、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 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①气体的性质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3、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难溶物 (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如NaCl(海水晒盐) 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3) 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将固体溶质的溶液加热(或日晒,或在风力的作用下)使溶剂蒸发,使溶液由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再继续蒸发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如氯酸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