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 题型分析 细胞膜、细胞器

高考生物 题型分析 细胞膜、细胞器
高考生物 题型分析 细胞膜、细胞器

高中生物题型分析---- 细胞膜、细胞器

题型一、制备细胞膜

一、考查形式

选择题或填空题

二、典型例题

1.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 ℃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 )

A.红细胞膜具有水溶性

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

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

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

答案 C

解析红细胞膜属于生物膜,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故红细胞膜不具有水溶性,A项错误;与成熟的植物细胞不同,红细胞没有液泡,B项错误;由于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质的浓度,红细胞在4 ℃蒸馏水中将因吸水过多而涨破,C项正确;低温时红细胞膜的流动性减小,D项错误。

三、答题技巧

1.实验的原理、步骤及现象

2.细胞膜制备有关的4个注意点

(1)人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可作为提取细胞膜的材料。

(2)取得红细胞后应先用适量的生理盐水稀释,目的是:①使红细胞分散开,不易凝集成块;②使红细胞暂时维持原有的形态。

(3)操作时载物台应保持水平,否则易使蒸馏水流走。

(4)滴蒸馏水时应缓慢,边滴加边用吸水纸吸引,注意不要把细胞吸走,同时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变化。

3.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为制备细胞膜的材料,原因有二:

(1)动物细胞外面没有细胞壁,制备细胞膜相对比较容易

①避免了分离细胞壁与细胞膜的麻烦。

②没有细胞壁的保护、支持,动物细胞易吸水涨破,待细胞内容物流出,即可得到细胞膜。

4.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具有以下优点

①细胞内无细胞核和各种具有膜的细胞器,避免了细胞膜与细胞器膜的分离所带来的麻烦,经过离心就可得到较纯净的细胞膜。

②红细胞的数量多,材料易得。

四、变式训练

1.请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在发育成熟过程中,核逐渐退化,为携带氧的血红蛋白腾出空间。成熟的红细胞一般不含细胞器且取材方便,是研究细胞膜的好材料。

(1)将红细胞放入______中,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此过程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

(2)红细胞破裂后,流出细胞外的物质主要是______,用________试剂可鉴定该物质。

(3)欲制备较为纯净的细胞膜,再用__________法分离提纯细胞膜。

(4)用口腔上皮细胞能否制备得到较纯净的细胞膜?请分析原因。

答案 (1)清水渗透作用(2)血红蛋白双缩脲(3)差速离心(4)不能。口腔上皮细胞中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制备的生物膜除细胞膜外还有细胞器膜和核膜等。

解析(1)根据渗透作用原理,将红细胞放在低渗溶液(如清水)中,细胞会吸水涨破,可获得细胞膜。(2)红细胞内的主要物质是血红蛋白,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3)欲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可通过差速离心法提纯。(4)口腔上皮细胞有细胞核和细胞器,用其制备得到的生物膜除细胞膜外,还有细胞器膜和核膜等。

题型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一、考查形式

选择题

二、典型例题

1.科学家将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放进蒸馏水中,造成红细胞破裂出现溶血现象,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在生物学上称为“血影”。其主要成分是( ) A.无机盐、蛋白质 B.蛋白质、糖类

C.脂肪、蛋白质 D.磷脂、蛋白质

答案 D

解析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无核,无各种细胞器。吸水涨破后,去除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剩下的结构为细胞膜。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磷脂。

三、答题技巧

1.细胞膜的成分

(1)细胞膜主要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糖类。

(2)细胞膜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脂质,该成分含量最丰富的是磷脂。

(3)与细胞膜功能复杂程度有关的是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2.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植物细胞壁的成分和作用

(1)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

(2)作用:支持和保护作用。

4.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①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如图

②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如图

③通过细胞通道传递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如图

5. “细胞识别”是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发生选择性的相互作用,从而引起细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的变化,最终使细胞表现出相应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1)细胞识别是细胞通讯的一个重要环节。细胞膜表面的受体主要是“糖蛋白”。

(2)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并不一定都用到受体,如高等植物细胞间可通过胞间连丝直接完成信息传递。

四、变式训练

1.下列有关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B.受精作用、输血时严格配血型都与细胞识别有关

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只起物质通道的作用

D.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间功能协调的实现完全依赖于信息交流

答案 B

解析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即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精子和卵细胞之间具有识别作用;不同个体的红细胞膜上存在的抗原不同;胞间连丝既起物质通道的作用,又具有识别作用;信息交流有助于细胞间功能协调性的实现。

题型三、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一、考查形式

选择题

二、典型例题

1.关于细胞中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肠杆菌无线粒体,有核糖体

B.水稻叶肉细胞有叶绿体,也有液泡

C.酵母菌有线粒体,也有叶绿体

D.小鼠肝细胞有线粒体,也有内质网

答案 C

解析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只有核糖体,而无线粒体等较复杂的细胞器。水稻叶肉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有液泡和叶绿体,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酵母菌是真菌,有线粒体,无叶绿体。小鼠肝细胞是高等动物细胞,细胞中有线粒体,也有内质网。

三、答题技巧

1.细胞显微结构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能够观察到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2.细胞亚显微结构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能够观察到细胞膜结构、细胞器的结构、核膜、核仁、染色质等结构。

3.光镜下能够观察到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液泡,能够看到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细胞的细胞膜(正常状态下细胞膜是和细胞壁紧贴在一起的,在光镜下观察不到)。

4.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有两类:固着核糖体主要合成分泌蛋白(如抗体等),游离核糖体主要合成细胞自身所需要的蛋白质。另外线粒体、叶绿体中也有一些核糖体,与其自主遗传有关。

5.内质网有两类:粗面型内质网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有关,滑面型内质网与糖类、脂质(如某些激素)的合成有关。

6.高尔基体与分泌物形成有关的功能在动、植物细胞中均有,但只是在植物细胞中才参与细胞分裂中细胞壁的形成。

7.原核生物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低等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器的种类最多。

8.细胞器的种类决定了细胞功能的复杂程度。

9.常见细胞结构图像的辨别方法

②在真核细胞中,无叶绿体和大液泡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细胞。

③有叶绿体和细胞壁的细胞一定是植物细胞。

四、变式训练

1.在蝌蚪发育成蛙的过程中,蝌蚪的尾逐渐消失,与这一“自溶”现象有关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B.中心体 C.溶酶体D.细胞核

答案 C

解析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多种物质,细胞中的溶酶体破裂后释放水解酶,从而导致细胞出现“自溶”现象。

题型四、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一、考查形式

选择题

二、典型例题

1.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显示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的实验是( )

A.苏丹Ⅲ染色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中的脂肪

B.龙胆紫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C.健那绿(詹纳斯绿B)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

D.甲基绿、吡罗红(派洛宁)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DNA和RNA

答案 C

解析苏丹Ⅲ、龙胆紫、甲基绿和吡罗红都是大分子染色剂,不是活细胞所选择吸收的物质,用它们给细胞中的物质染色时,要用盐酸等杀死细胞以破坏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从而让染色剂顺利进入细胞而实现染色,所以,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而健那绿是一种活性染色剂,能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情况下给线粒体染色,C项正确。

三、答题技巧

1.实验原理

(1)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不需染色,制片后直接观察。

(2)线粒体呈无色,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用健那绿染成蓝绿色后制片观察。

2.实验步骤

(1)观察叶绿体

(2)观察线粒体

3.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实验的6个注意点

(1)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对线粒体染色的活体染料,可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2)实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

(3)要漱净口腔,防止杂质对观察物像的干扰。

(4)用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下表皮的原因:靠近下表皮的叶为栅栏组织,叶绿体大而排列疏松,便于观察;带叶肉是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5)叶绿体在弱光下以椭球形的正面朝向光源,便于接受较多的光照;在强光下则以侧面朝向光源,以避免被灼伤。

(6)盖盖玻片时,一定要缓慢且与载玻片成45°夹角,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液滴,防止装片下产生气泡。

四、变式训练

将有关生物材料直接制成临时装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

A.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具有多个叶绿体

B.花生子叶细胞中存在多个橘黄色脂肪颗粒

C.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数目较多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细胞核清晰可见

答案 A

解析菠菜叶片的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含有多个绿色扁平的叶绿体,不需染色就可直接制成临时装片观察,A项正确;花生子叶细胞需经苏丹Ⅲ染液染色后制成临时装片,才能观察到多个橘黄色的脂肪颗粒,B项错误;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是无色的,需用活细胞染色剂健那绿染液染色后才能观察到被染成蓝绿色的线粒体,C项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清晰可见的是紫色的大液泡,观察不到细胞核,D项错误。

题型五、生物膜系统

一、考查形式

选择题或非选择题

二、典型例题

1.为了研究酵母菌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研究人员在其培养基中添加3H标记的亮氨酸后,测得与合成和分泌乳蛋白相关的一些细胞器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有关的生物膜面积变化如图乙,其相关结构关系如图丙,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图丙中首先可观察到3H标记的细胞器是③

B.能在图丙中④上观察到3H标记表明可能有分泌蛋白合成

C.图甲中c曲线所指的细胞结构是高尔基体

D.图乙中d曲线表示的细胞结构是内质网

答案 A

解析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膜外。图甲中a、b、c依次为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在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的膜面积减少,细胞膜的膜面积增多,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前后基本不变(先增加后减少)。

三、答题技巧

1.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概念图

2.完善生物膜在结构上的联系

3.完善功能上的联系(如蛋白质的合成、分泌)

4.生物膜的功能

5.与生物膜有关的7个注意点

(1)研究方法:同位素标记法,但获取某细胞结构时采用差速离心法。

(2)与分泌蛋白合成运输有关的细胞结构: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而与分泌蛋白合成运输有关的细胞器不包括细胞膜。

(3)运输的方向: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4)分泌蛋白经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为胞吐,需消耗能量,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5)多肽是在核糖体上形成的,空间结构是在内质网上形成的,成熟蛋白质是在高尔

基体中形成的。

(6)真核细胞有内膜系统,原核细胞没有,具膜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属于生物膜系统,原核生物的生物膜只有细胞膜。

(7)内质网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体现了内质网是细胞内分布最广的细胞器,也体现了内质网的运输作用;内质网是细胞内生物膜系统的中心。

6. 蛋白质分泌相关图示的解读

图甲表示放射性元素标记某种氨基酸,追踪不同时间放射性元素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图甲不仅表示了放射性元素出现的先后顺序,而且还表示了某种结构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变化,理解分泌小泡的形成及放射性元素含量变化是个难点,高尔基体中放射性元素含量下降与分泌小泡形成的对应关系,表示分泌小泡来自高尔基体。

图乙和图丙都表示膜面积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只是图乙表示的是前后两个时间点,而图丙表示的是一定时间段内的变化。在上述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均实现了更新。

四、变式训练

1. 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不发达

C.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

D.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囊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答案 B

解析内质网参与了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合成,固醇类激素属于脂质,合成该类物质的分泌细胞内质网发达,故选项B错误;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中合成后,先进入内质网中进行初加工(如折叠、组装、糖基化等),再进入高尔基体中进行再加工(如浓缩、运输等),成熟后的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内质网与高尔基体之间、高尔基体与细胞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囊泡的转移来实现膜成分的更新,故选项A、C、D 正确。

2.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紧密的联系。结合下面关于溶酶体(一类含多种水解酶、具有单层膜的囊状细胞器)发生过程和“消化”功能的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b是刚形成的溶酶体,它起源于细胞器a;e是由膜包裹着衰老细胞器d的小泡,而e 的膜来源于细胞器c。由图示可判断:a是________,c是________,d是________。

(2)f表示b与e正在融合,这种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________特点。

(3)细胞器a、b、c、d膜结构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等。

(4)细胞器膜、________和________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可以模拟生物膜的________功能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

答案(1)高尔基体内质网线粒体(2)流动性(3)蛋白质和磷脂(4)细胞膜核膜选择透过

解析(1)根据各种细胞的形态结构特征可以看出,a为高尔基体、c为内质网、d为线粒体。(2)两种膜的相互融合说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3)所有生物膜都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其上镶嵌和贯穿着蛋白质,故主要成分为磷脂和蛋白质。(4)各种细胞器膜、细胞膜、核膜等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的选择透过功能在生产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2017年生物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新课标

2018年高考理综生物卷答案及解读<新课程word版)1.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 )98字 A.tRNA种类不同 B.mRNA碱基序列不同 C.核糖体成分不同 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 【解读】本题以细胞的成分为切入点,综合考查蛋白质的组成、结构、转录、翻译等过程,但比较基础,考生容易得分。在两种蛋白质合成过程中,tRNA种类、核糖体成分、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均相同。hQvEoS10kB 2.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86字A.癌细胞在条件适宜时可以无限增殖 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结构有明显差别 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 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解读】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癌变的知识。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而抑癌基因才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hQvEoS10kB 3.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74字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解读】本题主要考查水盐平衡的有关知识。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抗利尿激素增加,进而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hQvEoS10kB 4.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96字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 【解读】本题主要考查反射、条件反射及兴奋产生、传导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这是条件反射,反射路径是酸梅的形态、颜色等条件刺激物→眼睛上的感光细胞→传入神经→脑干→传出神经→唾液腺。这一过程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肯定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由于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经学习才

高考生物-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专题练习(一)有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练习(一)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典型例题】 【典例1】细胞的膜蛋白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识别等重要生理功能。下列图中,可正确示意不同细胞的膜蛋白及其相应功能的是() 【典例2】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图1~3表示3种生物膜结构及其所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存在3种信号分子,但只有1种信号分子能与其受体蛋白结合,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若与受体蛋白结合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那么靶器官是_________________。 (3)图3中A TP参与的主要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 (4)叶肉细胞与人体肝脏细胞都具有图_________________(填图序号)中的膜结构。 (5)图1~3中生物膜的功能不同,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6)图1~3说明生物膜具有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3项)。 (4)叶肉细胞与人体肝脏细胞都有线粒体内膜和细胞膜,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是叶肉细胞特有的结构。(5)生物膜的功能主要取决于其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6)图1说明生物膜具有跨膜运输、能量转换的功能,图2说明生物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图3说明生物膜具有能量转换的功能。 【典例3】科学家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这两种标记细胞进行融合。细胞刚发生融合时,两种荧光染料在融合细胞表面对等分布(即各占半边),最后在融合细胞表面均匀分布。这一实验现象支持的结论是()

解题技巧04:高考生物试题题型分析及解题方法

高考生物试题题型分析及解题方法 一.高考生物学科试题特点: 1.重视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实验操作技巧。 2.命题情景贴近生活,贴近最新科学成就,展示社会热点,不再是单纯地考查学生死记硬背的能力,而是重视考查学生的获取知识能力和分析能力; 3.更加重视对学生生物学科素质和能力的考查,科学态度、意志品质、合作精神、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方法; 4.实验考查的地位显著提高,以实验分析和实验设计等研究性学习形式命题的比重加大,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 5.生物图、表等资料信息题的考查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二.解答生物试题的三个过程: 1.审题:认真读题审题,找出关键字词;(题眼——审题的最关键之处) 2.破题:仔细分析题意,弄清命题意图;(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3.答题:全面组织知识,完整规范作答。(清楚、准确、完整、规范。) 三.生物试题的类型、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选择题 1.选择题的解题方法:①直选法、②排除法(淘汰法)、③推理法(正推法、倒推法、假设反证法)、④比较和对比法(分组对比法)、⑤图表法(对语言叙述繁琐的题干,将语言转换成为简洁的图表)、⑥计算法、⑧综合解题法(将上述方法综合应用) 2.选择题的类型、解题方法 (1)直接提问类: 例1.鉴别一个真核细胞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应检查它:[] A.有无叶绿体;B.有无液泡;C.有无中心体;D.有无细胞壁。 【解题方法】:分析、比较和对比法、正确答案D 例2.葡萄糖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将一只实验小鼠放入含有放射性18O2气体的容器内,18O2进入细胞后,最先出现的放射性化合物是:[] A.丙酮酸;B.乳酸;C.二氧化碳;D.水 【解题方法】:分析、对比法、正确答案D (2)不完全陈述类:

【高考速递】2019届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小题小练:(4)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4)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一、选择题 1.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作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 ) A.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容易得到 B.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在水中容易涨破 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核膜、复杂细胞器膜等膜结构 D.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 答案:C 2.科学家在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时,一般不选用植物细胞,其原因是( ) ①植物细胞细胞液中的有机酸会溶解膜结构 ②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看不到细胞膜 ③植物细胞的细胞膜较薄 ④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提取细胞膜的过程比较繁琐 ⑤植物细胞内会有其他膜结构干扰 A.①④ B.②③ C.④⑤ D.②⑤ 答案:C 解析:植物细胞细胞液中的有机酸不会溶解膜结构,因为细胞液在液泡中,并没有溶解液泡膜,①错误;植物细胞的细胞膜与细胞壁紧贴在一起,所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植物细胞膜,但这不是不选用植物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原因,②错误;不选用植物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原因不是植物细胞的细胞膜较薄,③错误;制备细胞膜,选材至关重要,选材时,首先要考虑制备的简便与否,植物细胞因为细胞膜外还有细胞壁,所以制备比较烦琐,④正确;还要考虑细胞中是否含有其他细胞器膜,植物细胞中含有多种具膜结构,不宜作为制备细胞膜的材料,⑤正确,故选C。 3.制备细胞膜时,稀释红细胞的液体和使细胞涨破的方法分别是( ) A.清水,将其放入生理盐水中 B.9%的NaCl溶液,将其放入清水中

C.生理盐水,将其放入清水中 D.清水,将其放入9%的NaCl溶液中 答案:C 解析:制备细胞膜时,稀释红细胞的液体是生理盐水,使细胞涨破的方法是将其放入清水中 4、在制备哺乳动物红细胞膜的实验中,把红细胞放入蒸馏水中的目的是( ) A.溶解细胞膜 B.清洗细胞膜 C.使红细胞吸水涨破 D.溶解细胞质 答案:C 5.下列有关制备细胞膜的操作步骤的叙述,错误的有( ) ①利用任意一种动物血和生理盐水制得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 ②用滴管吸取少量红细胞稀释液,滴一小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③将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用高倍镜观察,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淸晰 ④将临时装片从载物台上取下,在盖玻片一侧滴加蒸馏水,同时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⑤在高倍显微镜下持续观察细胞的变化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B 6.下列关于制备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鸟类的红细胞不是制备纯净细胞膜的理想材料 B.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不是制备纯净细胞膜的理想材料 C.选取的材料最好是没有细胞器膜和核膜的细胞 D.制备出的细胞膜中,其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答案:B 解析:鸟类的红细胞有核膜和各种细胞器膜,不是制备纯净细胞膜的理想材料,A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是制备纯净细胞膜的理想材料,B错误;要想获得纯净的细胞膜,所选择的材料最好除了细胞膜外,没有其他的膜结构,C正确;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D正确。

名校必备高考生物试题题型分析及解题方法

天兵下北荒, 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 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 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 然后方高枕 高考生物试题题型分析及解题方法 一.高考生物学科试题特点: 1.重视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实验操作技巧。 2.命题情景贴近生活,贴近最新科学成就,展示社会热点,不再是单纯地考查学生死记硬背的能力,而是重视考查学生的获取知识能力和分析能力; 3.更加重视对学生生物学科素质和能力的考查,科学态度、意志品质、合作精神、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方法; 4.实验考查的地位显著提高,以实验分析和实验设计等研究性学习形式命题的比重加大,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 5.生物图、表等资料信息题的考查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二.解答生物试题的三个过程: 1.审题:认真读题审题,找出关键字词;(题眼——审题的最关键之处) 2.破题:仔细分析题意,弄清命题意图;(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3.答题:全面组织知识,完整规范作答。(清楚、准确、完整、规范。) 三.生物试题的类型、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选择题 1.选择题的解题方法:①直选法、②排除法(淘汰法)、③推理法(正推法、倒推法、假设反证法)、④比较和对比法(分组对比法)、⑤图表法(对语言叙述繁琐的题干,将语言转换成为简洁的图表)、⑥计算法、⑧综合解题法(将上述方法综合应用) 2.选择题的类型、解题方法 (1)直接提问类: 例1.鉴别一个真核细胞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应检查它:[] A.有无叶绿体;B.有无液泡; C.有无中心体; D.有无细胞壁。

统编版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知识点同步练习卷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新人教版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一、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下面是细胞膜功能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功能①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B.功能③表示运输方式有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和胞吞、胞吐 C.激素调控生命活动与图中功能④有关 D.植物细胞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相邻的细胞间通讯 【答案】B 2.下图表示动物细胞间相互识别、相互反应和相互作用的机制,则与该机制相符的是() A.信号细胞与靶细胞膜上一定都有受体 B.①一定通过胞吐进入组织液 C.若靶细胞为神经细胞,②一定为通道蛋白 D.若信号细胞为胰岛B细胞,则靶细胞一定为肝细胞 【答案】A 3.下列与细胞膜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的树突和轴突能显著增大细胞膜的面积

B.构成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脂肪,其中含量最丰富的是磷脂 C.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和甲胎蛋白含量减少 D.同一个体不同细胞的细胞膜上受体的种类相同 【答案】A 4.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一种血液传染病,疟原虫寄生在人的红细胞中。为了确诊是否是由疟原虫引起的疟疾病,就要让红细胞破裂。下列方法最适于让红细胞破裂的是()A.用超声波冲击红细胞 B.将红细胞置于蒸馏水中 C.将红细胞置于1%的NaCl溶液中 D.用激光照射红细胞 【答案】B 5.荧光漂白恢复技术在细胞生物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包括三个步骤:绿色荧光染料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细胞膜上呈现一定强度的绿色;激光照射猝灭(漂白)膜上部分绿色荧光;检测猝灭部位荧光再现速率。实验过程如下图甲,结果如图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技术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应用该技术可以测定膜上单个蛋白质的流动速率 C.降低实验温度,漂白区域荧光强度恢复到F2的时间将延长 D.理论分析,漂白区域恢复足够长的时间荧光强度F2仍小于F1 【答案】B 6.下图是生物膜的结构模型,关于生物膜的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细胞膜和细胞核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细胞膜和细胞核 1.[2019·全国卷III] 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 答案B 解析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A正确;遗传信息的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B错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其通过DNA复制合成子代DNA的过程需要ATP提供能量,C、D正确。 2.[2018·全国卷Ⅲ]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B.细胞的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中都含有磷元素 C.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D.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可逆 答案A 解析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中,间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需要消耗能量,分裂期纺锤丝牵引染色体运动等过程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细胞的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都属于生物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都含有磷元素,B正确;两个相邻细胞可以通过细胞膜的直接接触,实现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C正确;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属于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一般不可逆,D正确。 3.[2017·全国卷Ⅰ]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A.血液运输,突触传递 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 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 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 答案D

近三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和备考策略分析

近三年使用的新课标全国Ⅱ卷生物试题考点 1. 近三年考题总体分析 表1. 2015-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生物试题考查内容分析 表2. 2015—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生物考点分布及分值分析 表3. 2015—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生物必修、选修模块知识点考查频率分析

我们分析比较以上表格发现,近三年必考内容中,试题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是:必修一的细胞结构、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细胞代谢;必修二的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必修三的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激素调节、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及其保护;选修一的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选修三的基因工程。这些考查内容不但出现的频率高,而且分值比例大,并且这些内容也是每本教材中的核心内容,这体现了高考重点考查主干知识的特点,在复习中学生能把这些高频考点强化透彻掌握,也有助获得比较满意的成绩。如在必考题的75分中,必修1:2017年占23.3%、2015年占18.7%、2016年占21.3%;必修2:2017年占33.3%、2015年占33.3%、2016年占32%;必修3:2017年占26.7%、2015年占48%、2016年占46.7%;从分析中可以看出2017年必修2、3考查力度偏大;2015和2016年也是必修2、3考查力度偏大;在近三年的考查中必须1考查力度有所下降,必须2考查力度提升,必须3考查力度比较稳定。这就提醒我们老师在复习中,过去复习重点抓必修1、3,必修2不够重视,这种复习战略思想不能再延用;在备战2018年高考的复习中,要重视必修2遗传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知识与生活联系的应用考查,同时基因的本质和基因表达基础知识要强化掌握。必修3重视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试卷从选择题命题情况看,细胞结构和功能、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基因的本质和表达、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等考查较多,在非选择题中,细胞代谢结合实验、动植物调节、生态系统、遗传规律及结合实验、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等方面的考查基本稳定。近三年很少考或基本没考过的知识点:细胞的分子组成、生物进化、。其中生物的变异、植物组织培养基本没考,但是要引起高度重视,例如从未考查过人类遗传病,而2015年出现了一个选择题,这

人教版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复习生物膜

高考生物热点考点专题复习生物膜 1.“六例”感悟生物膜组成、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填空) (1) (2) (3) (4)核膜上的核孔数目多→RNA、蛋白质等物质运输快→蛋白质合成旺盛→细胞代谢快。 (5)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下降,易于扩散和转移。 (6)衰老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2.理清生物膜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3.“三看法”解读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 【典例3】(2016·新课标全国卷Ⅲ)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 B.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相同 C.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 D.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胆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 [解题技法](关键词突破法) 1.点睛:厘清细胞膜结构与蛋白质的关系、自由扩散与浓度差的关系。 2.答题分析:找准关键词,锁定选项。 A项:离子一般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 B项:不同生物膜中蛋白质功能不完全(填“完全”或“不完全”)相同。 C项:分泌蛋白的分泌方式是胞吐,体现膜的流动性,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 D项:胆固醇属于固醇类,不参与磷脂分子的构成。 题组冲关调研练有所得,得有高度 1.知识性失误(判断正误) (1)膜蛋白的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 √) (2)在造血干细胞中,合成的细胞膜蛋白的运输途径为高尔基体→核糖体→细胞膜( ×) 提示:合成的细胞膜蛋白的运输途径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3)真核细胞具有一些能显著增大膜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以提高代谢效率的结构,如神经细胞的树突( ×) 提示:神经细胞的树突增大了细胞的膜面积,但并没有酶的附着。 (4)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 √) (5)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系统(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 √) (6)细胞核是mRNA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 (7)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 ×) 2.细胞膜是细胞的重要结构。关于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B.乙醇通过细胞膜需要消耗ATP C.氨基酸借助膜蛋白可通过细胞膜 D.蛋白质分子可以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活细胞的细胞膜对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A项正确;乙醇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消耗ATP,B项错误;氨基酸通过细胞膜需要载体蛋白协助,C项正确;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蛋白质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D项正确。 3.细胞的膜蛋白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识别等重要生理功能。下列图中,可正确示意不同细胞的膜蛋白及其相应功能的是( D )

2019年高考生物试题评析

2019年高考生物试题围绕“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 生物学科育人功能,创新试题呈现方式,体现劳动精神。试题凸显生物学科鲜明特色,聚焦 科学探究,注重考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引导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保持一贯的 风格特征,稳中有进;突出应用性和创新性,倡导学以致用、开拓创新,助力推进素质教育。 1、联系农业生产实际,引导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生物学科发展与劳动实践密切相关、相互促进,劳动实践推动生物科学的发展,生物科 学的发展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019年高考生物试题精选生物学科在劳动生产实践中的 应用实例,着意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强化科学劳动的意识、树立创造性劳动的观念、弘扬劳 动精神,反映出生物学科在劳动教育中独特的育人价值。理科综合全国III卷第29题以探究 农作物吸收氮元素的主要形式为素材进行设计,传达劳动实践需要科学指导的理念,有助于 增强学生劳动生产的科学意识,促使学生将科学劳动的观念内化于心。 2、着力关键能力考查,注重实验探究 生物试题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是体现科学思维的重要落脚点,是高考生物的显著特征。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主要涉及实验思路、预期结果、结论得出等维度,此类试题能 够反映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所达到的水平。2019年高考生物全国卷有多道试题要 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综合考查考生对生物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对 中学实验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对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一定要求,引导 学生注重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如:理科综合全国I卷第29题要求考生验证植物在干旱逆境 条件下气孔关闭适应性表现的直接诱发因素,考生需要根据给定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全国 III卷第29题要求考生对农作物吸收氮元素形式的偏好性进行确定。依托实验方案设计考查 实验探究能力要求,有助于中学教学注重实验探究中科学思维的训练和科学方法的掌握。 3、关注生态文明,倡导环境保护理念 高考生物试题坚持学科素养导向,着意传递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建设生态文明的 使命担当。如:理科综合全国II卷第37题针对土壤污染问题,创设筛选能降解土壤污染物 细菌的情境,考查学生对微生物分离、培养、筛选等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全国I卷第37题要 求考生对高效降解环境污染有机物细菌的分离过程进行深入思考,深度考查对微生物分离、 纯化等内容,积极倡导环境保护理念。 4、凸显生物学科特色,保持稳中有变

高考生物复习细胞膜专项练习试题(含答案)

高考生物复习细胞膜专项练习试题(含答案)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基本相同,主要由脂类、蛋白质和糖类组成。以下是细胞膜专项练习试题,希望考生可以查缺补漏。 1.科学家在用电子显微镜清晰地观察到细胞膜之前,已经能够确定细胞膜的存在了。你认为当时确定细胞膜存在的依据最可能是()A.动物细胞有明确的边界 B.植物细胞有明显的固定形态 C.细胞能够分裂 D.物质进出细胞受到控制 解析从题目的四个选项分析可知,D项能够体现出细胞膜的特性;植物细胞具有明显的固定形态是因为具有细胞壁;动、植物细胞都有明确的边界;细胞能够分裂不能体现细胞膜的存在。 答案 D 2.研究发现,脂溶性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的溶剂溶解。它证明了() A.构成细胞膜的物质是脂质和蛋白质 B.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D.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脂质 解析易错选C项,尽管C项叙述本身正确,但由题目信息

只能确定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脂质。答案 3.单纯的磷脂分子在水中可以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如图),它载入药物后可以将药物送入靶细胞内部,下列关于脂质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a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利用它的流动性将药物送入细胞 B.在b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利用它的流动性将药物送入细胞 C.在a处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它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 D.在b处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它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 解析球形脂质体的双层脂分子的亲水端朝外,疏水端朝内,所以图中a处可嵌入水溶性物质,b处可嵌入脂溶性物质,利用脂质体可以和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靶细胞内部。 答案 C 4.图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B.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 C.图中a表示信号分子(如激素) D.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的载体 解析题图为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间接传递方式。甲细胞

2020年高考全国卷三生物试题分析解析解读

2020年全国Ⅲ卷生物试题难度中等,一贯延续了高考生物重视课本、重视与生活相紧密联系的特点,今年特别加强了与病毒、中心法则相关板块的考察。题目命制注重基础,试题所涉及的主要是遗传信息的传递(第1题)、实验(第2题)、基因的表达(第3题)、免疫调节(第4题)、新冠病毒(第5题)、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第6题)、细胞代谢(第29题)、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第30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31题)、育种(第32题)、生物技术实践(第37题)、现代生物科技技术(第38题)。 一、融入新冠疫情以及杂交育种,体现社会责任 生物选择题第5题考查了新冠病毒的相关知识,从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免疫应答、疫情防控措施中的生物学原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核酸检测的原理以及疫情所致的生活方式改变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考查,体现时代主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意识。第32题结合杂交育种原理和过程,让同学们分析并设计实验,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让大家重温袁隆平先生的杂交育种之奥妙,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考查核心概念的识记、理解和应用 生物学科知识点较多,但是考查内容仍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植物生理方面,依然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综合知识,同时涉及植物激素调节等内容;动物生理方面,依

然侧重神经和体液调节以及免疫调节内容;生态学方面,考查群落的演替等微观生态学内容,而宏观生态学方面的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内容着重考查;遗传学方面,侧重基因表达等内容,及杂交育种等遗传学内容。 三、考查科学探究与理性思维 试卷中第2、32题都涉及了实验或探究内容,分别考查了学生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方法的应用和实验方案的设计等基础知识;尤其是2题,侧重考查了探究题目的提出与实验现象的对应关系,并且考察了学生对于对照实验的理解。第32题考查了学生答出出现生物学现象的原因,对学生的理性思维与科学探究能力要求较高,体现了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命题意图,同时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思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了考查。 四、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试题涉及到三幅图像和一个表格,充分地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侧重在实验、遗传信息的传递以及细胞代谢等内容。推动绿色生活与发展,关注生态文明与生物安全等方面也有所涉及。细胞结构,生命活动调节,生态等考点都是经典题型的延续,主干知识占很大比重,有助于稳定考生的心态,同时培养运用生物学知识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 `

2018年高考生物专题复习卷: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复习卷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复习卷 1.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流动性的基础是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是流动的 B.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磷脂分子具有特异性 C.细胞的胞吞和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钾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B 2.春天,很多植物同时开花,花粉在空气中传播后,也很容易黏附到其他植物的柱头上。但这些花粉不能萌发,而同种植物的花粉可以萌发,这依赖于花粉和柱头细胞的细胞膜之间信号分子与受体的识别,下面选项中与此实例表现的细胞膜功能不同的是() A.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识别,以降血糖 B.精子和卵细胞融合需要先经过细胞膜之间的信息交流 C.细胞膜间搭建的胞间连丝能够传递信息 D.细胞能识别的物质能进入细胞,不识别的物质无法进入细胞 【答案】D 3.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载体蛋白是镶嵌在细胞膜外表面的蛋白质 B.细胞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 C.磷脂双分子层不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 【答案】B 4.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B.兴奋时,Na+进入神经细胞不消耗A TP C.溶酶体清除进入细胞的病原体的过程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D.细菌再次刺激引发记忆细胞增殖分化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答案】C 5.下列与细胞膜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的树突和轴突能显著增大细胞膜的面积 B.构成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脂肪,其中含量最丰富的是磷脂 C.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和甲胎蛋白含量减少

高考生物-题型分析-免疫调节

高中生物题型分析----免疫调节 题型一、免疫系统组成与非特异性免疫 一、考查形式 选择题 二、典型例题 1. 吞噬细胞不参与下列哪一过程?( ) A.第二道防线,吞噬、消灭侵入机体的抗原 B.第三道防线,对病原体的摄取、处理和呈递 C.第三道防线,吞噬、消化抗体和抗原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 D.第三道防线,攻击靶细胞使其裂解死亡 答案 D 解析吞噬细胞作用吞噬、消灭侵入机体的抗原或对病原体的摄取、处理和呈递。 三、答题技巧 1.?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2.?免疫细胞错误! 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4.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5.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若在唾液中杀菌则为第一道防线,若在血浆中杀菌则为第二道防线。 6.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中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等。 四、变式训练

1.?人体感染白喉杆菌后,将启动系列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 B.吞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 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 D.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 答案 D 解析人体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及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都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也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题型二、特异性免疫 一、考查形式 选择题或填空题 二、典型例题 1.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a、b、d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 C.①和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DNA不同 答案 C 解析 a表示T细胞,b表示B细胞,d表示浆细胞,c表示效应T细胞。能识别抗原的有B 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有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①和②过程。c、d所含的DNA 相同,其功能各不相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生物电现象的发现及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生物电现象的发现及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关于生物电现象的研究 人类发现生物电现象,可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有关地中海电鳐等具有强烈震击。直到十八世纪三十年代,才真正开始对生物电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 1731年,英国人Gray.S.首先提出人体是可以带电的。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无法用实验来证明。十八世纪末,意大利的医生和生理学家Galvani.A.在实验中发现,用金属导体连接蛙腿的神经和肌肉,肌肉就会收缩。科学家们开始研究探讨,然而直接证明生物组织本身是否带电,是在使用了电流计之后才有可能。电流计的发明使用,加速了生物电研究的进程,很快在肌肉、神经、甚至感官上都已证明确有生物电存在,并且在兴奋时这种电位会有波动。 对生物电现象的研究,是在研究生命的基本特征——兴奋性的过程中逐步展开的。早在十九世纪中后期生理学家应用离体青蛙或蟾蜍的神经肌肉标本进行实验时,施加机械性或适当的电刺激后,肌肉则随之表现机械收缩。人们就将这种能的记载力称为兴奋性。实际上,几乎所有生物的活组织或细胞都具有某种程度的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并将其广泛称为应激性。兴奋性与应激性相比,使用范围就比较狭窄了,一般仅用于生理学中。 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大量的实验表明:细胞处于兴奋状态时,尽管有不同的外部表现,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最先出现的反应,即受到刺激的细胞膜部分,膜两侧出现了一个特殊形式的电变化——动作电位,肌肉收缩、分泌活动等外部反应实为细胞膜动作电位进一步触发后产生,并且产生于受刺激部位的动作电位可沿着整个细胞膜扩散。故而兴奋性重新被认为是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动作电位就是生物电的表现形式之一,另外还有静息电位、局部电位等。经前人研究总结,所谓静息电位就是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未受刺激时)膜内外的电位差。 表现为膜外相对为正而膜内相对为负;所谓动作电位就是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

完整版生物必修1细胞膜 系统的边界练习题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填空题 1.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边界就是。 2.细胞膜主要由和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其中脂质约占细胞膜总量的50%,蛋白质约占40%,糖类占2%~10%。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最丰富。蛋白质在细胞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 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3.哺乳动物在发育成熟过程中,红细胞的逐渐退化,并从细胞中排出,为能携带氧的腾出空间。 4.膜的出现是生命起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它将生命物质与分隔开,产生了原始的细胞,并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细胞膜保障了细胞的相对稳定。 5.细胞膜能控制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交流,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细胞分泌的(如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 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 6.植物细胞在细胞膜的外面还有层,其化学物质主要是 和,对植物细胞有和作用。 7.制备细胞膜最好采用哺乳动物作实验材料。该实验除教材介绍的方法外,实验也可在中进行,待细胞破裂后,可以采用的方法将细胞膜与其他物质分开,得到较纯的细胞膜。 二、选择题 1.制备细胞膜时除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外,以下材料哪种也可代替() A.洋葱表皮细胞B.口腔上皮细胞 C.大肠杆菌D.香菇细胞 2.在下列几组化学元素中,构成细胞膜所必需的基本元素是() A.C、H、O B.C、H、O、P C.C、H、O、N D.C、H、O、N、P 3.细胞膜经脂质溶剂和蛋白酶处理后会溶解,由此可以推断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A.磷脂和蛋白质B.蛋白质C.多糖D.核酸 4.细胞膜由脂质、蛋白质、糖类组成,下列关于其成分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脂质丰富的细胞膜功能复杂 B.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多的细胞膜功能复杂 C.糖类的多少决定着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 D.脂质含量达50%,对细胞膜的功能起决定性作用 5.白细胞和肌肉细胞在细胞膜上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A.磷脂的含量及种类不同B.蛋白质的含量及种类不同

高考生物 题型分析 细胞膜、细胞器(1)

高中生物题型分析---- 细胞膜、细胞器 题型一、制备细胞膜 一、考查形式 选择题或填空题 二、典型例题 1.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 ℃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 ) A.红细胞膜具有水溶性 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 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 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 答案 C 解析红细胞膜属于生物膜,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故红细胞膜不具有水溶性,A项错误;与成熟的植物细胞不同,红细胞没有液泡,B项错误;由于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质的浓度,红细胞在4 ℃蒸馏水中将因吸水过多而涨破,C项正确;低温时红细胞膜的流动性减小,D项错误。 三、答题技巧 1.实验的原理、步骤及现象 2.细胞膜制备有关的4个注意点 (1)人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可作为提取细胞膜的材料。 (2)取得红细胞后应先用适量的生理盐水稀释,目的是:①使红细胞分散开,不易凝集成块;②使红细胞暂时维持原有的形态。

(3)操作时载物台应保持水平,否则易使蒸馏水流走。 (4)滴蒸馏水时应缓慢,边滴加边用吸水纸吸引,注意不要把细胞吸走,同时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变化。 3.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为制备细胞膜的材料,原因有二: (1)动物细胞外面没有细胞壁,制备细胞膜相对比较容易 ①避免了分离细胞壁与细胞膜的麻烦。 ②没有细胞壁的保护、支持,动物细胞易吸水涨破,待细胞内容物流出,即可得到细胞膜。 4.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具有以下优点 ①细胞内无细胞核和各种具有膜的细胞器,避免了细胞膜与细胞器膜的分离所带来的麻烦,经过离心就可得到较纯净的细胞膜。 ②红细胞的数量多,材料易得。 四、变式训练 1.请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在发育成熟过程中,核逐渐退化,为携带氧的血红蛋白腾出空间。成熟的红细胞一般不含细胞器且取材方便,是研究细胞膜的好材料。 (1)将红细胞放入______中,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此过程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 (2)红细胞破裂后,流出细胞外的物质主要是______,用________试剂可鉴定该物质。 (3)欲制备较为纯净的细胞膜,再用__________法分离提纯细胞膜。 (4)用口腔上皮细胞能否制备得到较纯净的细胞膜?请分析原因。 答案 (1)清水渗透作用(2)血红蛋白双缩脲(3)差速离心(4)不能。口腔上皮细胞中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制备的生物膜除细胞膜外还有细胞器膜和核膜等。 解析(1)根据渗透作用原理,将红细胞放在低渗溶液(如清水)中,细胞会吸水涨破,可获得细胞膜。(2)红细胞内的主要物质是血红蛋白,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3)欲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可通过差速离心法提纯。(4)口腔上皮细胞有细胞核和细胞器,用其制备得到的生物膜除细胞膜外,还有细胞器膜和核膜等。 题型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一、考查形式 选择题 二、典型例题 1.科学家将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放进蒸馏水中,造成红细胞破裂出现溶血现象,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在生物学上称为“血影”。其主要成分是( ) A.无机盐、蛋白质 B.蛋白质、糖类

高考生物题型分析免疫调节

高中生物题型分析----免疫调节 题型一、免疫系统组成与非特异性免疫 一、考查形式 选择题 二、典型例题 1.吞噬细胞不参与下列哪一过程( ) A.第二道防线,吞噬、消灭侵入机体的抗原 B.第三道防线,对病原体的摄取、处理和呈递 C.第三道防线,吞噬、消化抗体和抗原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 D.第三道防线,攻击靶细胞使其裂解死亡 答案 D 解析吞噬细胞作用吞噬、消灭侵入机体的抗原或对病原体的摄取、处理和呈递。 三、答题技巧 1.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2.免疫细胞吞噬细胞等 淋巴细胞 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4.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形成生来就有 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 获得 特点无特异性有特异性 组成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5.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若在唾液中杀菌则为第一道防线,若在血浆中杀菌则为第二道防线。 6.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中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等。

四、变式训练 1.人体感染白喉杆菌后,将启动系列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 B.吞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 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 D.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 答案 D 解析人体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及口腔中的链 球菌产生过氧化氢都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 的白喉杆菌消化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也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题型二、特异性免疫 一、考查形式 选择题或填空题 二、典型例题 1.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 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a、b、d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 C.①和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DNA不同 答案 C 解析a表示T细胞,b表示B细胞,d表示浆细胞,c表示效应T细胞。能识别抗原的有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有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①和②过程。c、d所含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细胞代谢(带详细解析)

2010年高考生物试题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细胞膜) (10全国1)1. 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 A.植物体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 B.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 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D.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属于外排作用,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属于内吞作用,内吞和外排作用均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直接的关系;而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 【答案】B (10浙江卷)29Ⅱ.为研究兔红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形态变化,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写出实验思路,设计记录实验结果及原因分析的表格,并填入相应内容。 材料与用具:兔红细胞稀释液、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蒸馏水、试管、显微镜等。 (要求:答题时对NaCl溶液的具体配制、待观察装片的具体制作不作要求) 实验思路: (1) ① (2)设计一张表格,并将预期实验结果及原因分析填入该表中。 解析:实验目的为研究兔红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形态变化,所以需要设置不同梯度浓度的NaCl溶液,实验原理是动物细胞的细胞溶液浓度为0.9%,在浓度低于0.9%的NaCl溶液中动物细胞会吸水膨胀,在浓度高于0.9%的NaCl溶液中动物细胞会失水皱缩,且浓度差越大,现象,越明显,在清水中,动物细胞会吸水过多而破裂,但是一段时间后,形态又会恢复到原来形态,因为离子可以透过细胞膜。 答案:(1)实验思路:①用1.5%的NaCl溶液和蒸馏水,培植出NaCl质量分数0.3%、

高中生物题型分析----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高考]

高中生物题型分析----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题型一、细胞中的元素 一、考查形式 选择题 二、典型例题 1.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大体相同 B.在同一种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相同 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类 D.在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 答案:B 解析: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的种类是大体相同的,只是组成它们的各种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是不相同的,并且根据其含量的不同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在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占细胞干重的48.4%)。 2.下列有关微量元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微量元素是生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而含量很少 B.微量元素是维持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 C.原生质中所有微量元素的总和少于3% D.所有的占生物体总重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都是微量元素 答案:D 解析:微量元素是生物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但其含量很少。在原生质中,微量元素的总和少于3%。虽然大量元素的定义是含量占生物体总质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但这并不意味着微量元素就是占生物体总质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因此答案为D。 3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是因为 A .构成细胞的化合物在非生物界都存在 B .构成细胞的无机物在非生物界都存在 C .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存在 D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都具有新陈代谢的功能 答案:C 解析: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所以具有统一性,是由于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中没有特殊的“生命元素”,它们都可以在非生物界找到。 三、答题技巧 1、组成细胞的元素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