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刚度和柔度(自己翻译的)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刚度和柔度(自己翻译的)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刚度和柔度(自己翻译的)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刚度和柔度

摘要:主要分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刚度和柔度。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延性;刚度;柔度;地震力

一个完美的建筑结构体系应该是刚柔的和谐统一。

混凝土结构太刚则变形能力差,强大的地震力瞬间袭来时,没有足够的延性来缓冲,依靠结构的刚度来硬碰硬,容易造成局部受损进而导致整体破坏;结构太柔的体系当强大的地震力瞬间袭来时,没有足够的刚度抗衡,只有依靠延性变形来消减外力。但是钢筋混凝土位移过大,和扭转失稳,对建筑物的影响是致命的。

结构的刚度是指结构体系抵抗由外载引起变形的能力,由刚度系数及由它们组成的刚度矩阵定量。结构刚度通常指静刚度,与结构的材料、几何形状以及边界条件相关;在大变形几何非线性情况下与应力大小、方向及分布以及位移量值与分布相关。结构刚度与柔度是相对的概念,它们互逆。结构设计必须有一定刚度要求才能使结构在正常工作载荷下保持必要的外形,在抵抗受压与剪力时不致于屈曲。

20世纪70年代后期,新西兰的T.Paulay和R.Park提出了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足够弹塑性变形能力的设计方法。该方法是基于对非弹性性能对结构抗震能力贡献的理解和超静定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实现具

有延性破坏机制的控制思想提出的,可有效保证和达到结构抗震抵抗强大破坏力,又使结构设计做到刚柔并济,经济合理。

第一原则:柱刚梁柔:框架结构或框架—剪力墙(核心筒)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形成梁铰机构,即控制塑性变形能力大的梁端先于柱出现塑

性铰,即所谓“强柱弱梁”;通俗的理解就是柱刚梁柔。

验研究表明,梁先屈服,可使整个框架有较大的内力重分布和能量消耗能力,极限层间位移增大,抗震性能较好。在建筑结构中,框架柱破坏,梁会跟着变形破坏;而梁破坏了,柱还可以不破坏,甚至在梁破坏倒塌的间隙中还有可能存在缝隙,从而形成安全通道。因此可见柱承担的功能责任比梁大,柱不能先破坏。为了保证柱是在最后失效,我们要有意识把梁设计成相对薄弱的环节,使其破坏在先,以最大限度减少可能出现的损失。如果梁柱等同看待,企图让他们都“坚不可摧”,则可能会造成同时破坏,后果会更糟糕,损失会更大。实现强柱弱梁的优点有三个方面:

(1)梁的破坏一般只影响本层与相邻上层,梁属于局部性构件;而柱子的破坏要影响其上各层,相对来说柱是全局构件。(2)梁的塑性铰出现在两端,一般可以最多出现三个,才能达到最终结构破坏,吸收耗散外部作用的能量多;而柱一般只是一个,吸收耗能量相对很少。(3)作为构件,柱的截面应力分布较为均匀,截面材料利用充分,塑性变形余度小;梁以受弯为主,在跨度方向,弯距分布不均匀,在同一截面也不均匀,截面材料利用效率较低,因此在设计时,梁的截面尺寸也比较大,所以在塑性变形,应力重新分布时,调节余度和潜力相对也较大让我们看看在结构体系中到底有哪些具体的指标在控制着梁和柱

的刚度和柔度。《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的6.2.2和6.2.3中说明要人为的增大柱端弯距设计值。即是体现了强柱的原则。《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规定5.2.3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考虑框架

梁端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对梁端负弯矩乘以调幅系数进行调幅,并应符合下列规定:装配整体式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为0.7~0.8;现浇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为0.8~0.9;这个规定就是体现了弱梁的原则。

第二原则:抗剪力刚,抗弯曲柔。避免构件(梁、柱、墙)剪力较大的部位在梁端达到塑性变形能力极限之前发生非延性破坏,即控制脆性破坏形式的发生,即所谓“强剪弱弯”;就是抗剪力刚,抗弯曲柔。

弯曲破坏和剪切破坏是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在地震作用下常见的破

坏形式。其中弯曲破坏属于延性破坏形式,柱发生弯曲破坏可以拥有较大的非线形变形而强度和刚度降低较少;而剪切破坏属于脆性破坏形式,柱发生剪切破坏常常伴随着刚度和强度的较大的退化,破坏突然,对结构整体安全性影响也较大。

抗剪力刚,抗弯曲柔结构设计目的就是尽量使结构在遭受强烈地震作用时出现延性破坏形式,使结构拥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针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柱,为了实现“强剪弱弯”的设计目的,在确定柱的剪力设计值时,根据柱端弯矩得出剪力的基础上,对剪力设计值进行了调整,即:

V=ηVc(Muc+Mlc)/Hn

一级:ηVc1.4;

二级:ηVc1.2;(1)

三级:ηVc1.1。

式中:ηVC剪切增强系数;Hn是柱的净高;Muc、Mlc分别为柱的上、下端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按照上面的设计方

法,当柱端弯矩效应等于柱端弯矩抗力时,柱端抗弯达到极限状态。但此时,从式(1)可以看出,由于剪切增强系数ηVc存在,此时柱端承受的剪力效应要小于剪切设计抗力,如果不考虑材料强度、几何尺寸等随机因素的影响,那么柱端弯曲破坏一定会先于剪切破坏发生,这样就很好地完成“强剪弱弯”的设计目的。

第三原则:节点刚,构件柔;在框架节点的抗震设计中应满足:节点的承载力不应低于其连接构件(梁、柱)的承载力,梁柱纵筋在节点区应有可靠的锚固。通过各类构造措施保证将出现较大塑性变形的部位确实具有所需要的非弹性变形能力。

在竖向荷载和地震作用下,框架节点主要承受柱传来的轴向力、弯矩、剪力和梁传来的弯矩、剪力。框架节点是框架梁柱构件的公共部分,节点的失效意味着与之相连的梁与柱同时失效。另一方面,混凝土构件中钢筋屈服的前提是钢筋必须有可靠的锚固,相应地塑性铰形成的基本前提也是保证梁柱纵筋在节点区有可靠的锚固。

国内外大地震的震害表明,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在地震中多有不同程度的破坏,破坏的主要形式是节点核芯区剪切破坏和钢筋锚固破坏,节点区的破坏形式为由主拉应力引起的剪切破坏。如果节点未设箍筋不足,则由于抗剪能力不足,节点区出现多条交叉斜裂缝,斜裂缝间混凝土被压碎,柱内纵向钢筋压屈。节点破坏严重的会引起整个框架倒塌。节点破坏后的修复也比较困难。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的6.2.15中说明,框架的节点核芯区域应符合下列要求。

6.2.15框架节点核芯区的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要求:(1)一、二级框架的节点核芯区,应进行抗震验算;三、四级框架节点核芯区,可不进行抗震验算,但应符合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

(2)核芯区截面抗震验算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的规定。

在结构构造措施上就是具体这些。

6.3.14框架节点核芯区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宜按本章6.3.8条采用,一、二、三级框架节点核芯区配箍特征值分别不宜小于0.12、0.10和0.08且体积配箍率分别不宜小于0.6%、0.5%和0.4%。柱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节点核芯区配箍特征值不宜小于核芯区上、下柱端的较大配箍特征值。

结束语:混凝土结构的刚度和柔度知识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不是绝对的概念。到底是刚多一些好呢,还是柔多一些好呢,这正是结构设计师在工程中应当把握的灵活的一个度。柔增一分则太刚,刚减一分则太柔,或许才是我们应该达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2]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3]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钢筋混凝土[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崔振亚.建筑结构设计讲座[Z].

结构力学思考题答案

1、结构的动力特性一般指什么? 答:结构的动力特性是指:频率(周期)、振型和阻尼。动力特性是结构固有的,这是因为它们是由体系的基本参数(质量、刚度)所确定的、表征结构动力响应特性的量。动力特性不同,在振动中的响应特点亦不同。 2、什么是阻尼、阻尼力,产生阻尼的原因一般有哪些?什么是等效粘滞阻尼? 答:振动过程的能量耗散称为阻尼。 产生阻尼的原因主要有:材料的内摩擦、构件间接触面的摩擦、介质的阻力等等。当然,也包括结构中安装的各种阻尼器、耗能器。 阻尼力是根据所假设的阻尼理论作用于质量上用于代替能量耗散的一种假想力。粘滞阻尼理论假定阻尼力与质量的速度成比例。 粘滞阻尼理论的优点是便于求解,但其缺点是与往往实际不符,为扬长避短,按能量等效原则将实际的阻尼耗能换算成粘滞阻尼理论的相关参数,这种阻尼假设称为等效粘滞阻尼。 3、采用集中质量法、广义位移法(坐标法)和有限元法都可使无限自由度体系简化为有限自由度体系,它们采用的手法有何不同? 答:集中质量法:将结构的分布质量按一定规则集中到结构的某个或某些位置上,认为其他地方没有质量。质量集中后,结构杆件仍具有可变形性质,称为“无重杆”。 广义坐标法:在数学中常采用级数展开法求解微分方程,在结构动力分析中,也可采用相同的方法求解,这就是广义坐标法的理论依据。所假设的形状曲线数目代表在这个理想化形式中所考虑的自由度个数。考虑了质点间均匀分布质量的影响(形状函数),一般来说,对于一个给定自由度数目的动力分析,用理想化的形状函数法比用集中质量法更为精确。 有限元法:有限元法可以看成是广义坐标法的一种特殊的应用。一般的广义坐标中,广义坐标是形函数的幅值,有时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并且在广义坐标中,形状函数是针对整个结构定义的。而有限元法则采用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参数作为广义坐标,且形函数是定义在分片区域的。在有限元分析中,形函数被称为插值函数。 综上所述,有限元法综合了集中质量法和广义坐标法的特点: (l) 与广义坐标法相似,有限元法采用了形函数的概念。但不同于广义坐标法在整体结构上插值(即定义形函数),而是采用了分片的插值,因此形函数的表达式(形状)可以相对简单。 (2) 与集中质量法相比,有限元法中的广义坐标也采用了真实的物理量,具有直接、直观的优点,这与集中质量法相同。 4、直接动力平衡法中常用的有哪些具体方法?它们所建立的方程各代表什么条件? 答:常用方法有两种:刚度法和柔度法。刚度法方程代表的是体系在满足变形协调条件下所应满足的动平衡条件;而柔度法方程则代表体系在满足动平衡条件下所应满足的变形协调条件。 5、刚度法与柔度法所建立的体系运动方程间有何联系?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方便? 答:刚度法与柔度法建立的运动方程在所反映的各量值之间的关系上是完全一致的。由于刚度矩阵与柔度矩阵互逆,刚度法建立的运动方程可转化为柔度法建立的方程。一般来,对于单自由度体系,求[δ]和求[k]的难易程度是相同的,因为它们互为倒数,都可以用同一方法求得,不同的是一个已知力求位移,一个已知位移求力。对于多自由度体系,若是静定结构,一般情况下求柔度系数容易些,但对于超静定结构就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若仅从建立运动方程来看,当刚度系数容易求时用刚度法,柔度系数容易求时用柔度法。 6、计重力与不计重力所得到的运动方程是一样的吗? 答:如果计与不计重力时都相对于无位移的位置来建立运动方程,则两者是不一样的。但如果计重力时相对静力平衡位置来建立运动方程,不计重力仍相对于无位移位置来建立,

结构力学概念题

概念题 1.1 结构动力计算与静力计算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主要区别表现在: (1)在动力分析中要计入惯性力,静力分析中无惯性力; (2)在动力分析中,结构的内力、位移等是时间的函数,静力分析中则是不随时间变化的量; (3)动力分析方法常与荷载类型有关,而静力分析方法一般与荷载类型无关。 1.2 什么是动力自由度,确定体系动力自由度的目的是什么? 答:确定体系在振动过程中任一时刻体系全部质量位置或变形形态所需要的独立参数的个数,称为体系的动力自由度(质点处的基本位移未知量)。 确定动力自由度的目的是:(1) 根据自由度的数目确定所需建立的方程个数(运动方程数=自由度数),自由度不同所用的分析方法也不同;(2) 因为结构的动力响应(动力内力和动位移)与结构的动力特性有密切关系,而动力特性又与质量的可能位置有关。 1.3 结构动力自由度与体系几何分析中的自由度有何区别? 答:二者的区别是:几何组成分析中的自由度是确定刚体系位置所需独立参数的数目,分析的目的是要确定体系能否发生刚体运动。结构动力分析自由度是确定结构上各质量位置所需的独立参数数目,分析的目的是要确定结构振动形状。 1.4 结构的动力特性一般指什么? 答:结构的动力特性是指:频率(周期)、振型和阻尼。动力特性是结构固有的,这是因为它们是由体系的基本参数(质量、刚度)所确定的、表征结构动力响应特性的量。动力特性不同,在振动中的响应特点亦不同。 1.5 什么是阻尼、阻尼力,产生阻尼的原因一般有哪些?什么是等效粘滞阻尼?答:振动过程的能量耗散称为阻尼。 产生阻尼的原因主要有:材料的内摩擦、构件间接触面的摩擦、介质的阻力等等。当然,也包括结构中安装的各种阻尼器、耗能器。阻尼力是根据所假设的阻尼理论作用于质量上用于代替能量耗散的一种假想力。粘滞阻尼理论假定阻尼力与质量的速度成比例。粘滞阻尼理论的优点是便于求解,但其缺点是与往往实际不符,为扬长避短,按能量等效原则将实际的阻尼耗能换算成粘滞阻尼理论的相关参数,这种阻尼假设称为等效粘滞阻尼。 1.6 采用集中质量法、广义位移法(坐标法)和有限元法都可使无限自由度体系简化为有限自由度体系,它们采用的手法有何不同? 答:集中质量法:将结构的分布质量按一定规则集中到结构的某个或某些位置上,认为其他地方没有质量。质量集中后,结构杆件仍具有可变形性质,称为“无重杆”。 广义坐标法:在数学中常采用级数展开法求解微分方程,在结构动力分析中,也可采用相同的方法求解,这就是广义坐标法的理论依据。所假设的形状曲线数目代表在这个理想化形式中所考虑的自由度个数。考虑了质点间均匀分布质量的影

第4章 多自由度系统的振动题解

62 习 题 4-1 在题3-10中,设m 1=m 2=m ,l 1=l 2=l ,k 1=k 2=0,求系统的固有频率和主振型。 解:由题3-10的结果 2 2121111)(l g m l g m m k k + ++ =,2 221l g m k - =, 2 212l g m k - =,2 2222l g m k k + = 代入m m m ==21,021==k k ,l l l ==21 可求出刚度矩阵K 和质量矩阵M ?? ? ? ??=m m M 0 0;?? ?? ? ???? ?- - =l mg l mg l mg l mg K 3 由频 02 =-M p K ,得 032 2 =????? ?? ?? ?-- --=mp l mg l mg l mg mp l mg B 0242 2 22 2 4 2=+ - ∴l g m p l g m p m l g p ) 22(1-= ∴ ,l g p ) 22(2+= 为求系统主振型,先求出adjB 的第一列 ???? ? ? ? ?? ?-=l mg mp l mg adjB 2 分别将频率值21p p 和代入,得系统的主振型矩阵为 ? ? ????-=112) 1(A ??????+=112) 2(A 题4-1图

63 4-2 题4-2图所示的均匀刚性杆质量为m 1,求系统的频率方程。 解:设杆的转角θ和物块位移x 为广义坐标。利用刚度影响系数法求刚度矩阵k 。 设0,1==x θ,画出受力图,并施加物体力偶与力 2111,k k ,由平衡条件得到, 2 22 111a k b k k +=, a k k 221-= 设1,0==x θ,画出受力图,并施加物体力偶与力2212,k k ,由平衡条件得到, 12k a k 2-=, a k k 222= 得作用力方程为 ?? ? ???=???????????? --++????????????? ?000031222222122 1x a k a k a k a k b k x m a m θθ 由频率方程02=-M K p ,得 031 2 22222 212 22 1=---- +p m a k a k a k p a m a k b k 4-3 题4-3图所示的系统中,两根长度为l 的均匀刚性杆的质量为m 1及m 2,求系统的刚度矩阵和柔度矩阵,并求出当m 1=m 2=m 和k 1=k 2=k 时系统的固有频率。 解:如图取21,θθ为广义坐标,分别画受力图。由动量矩定理得到, l l k l l k I 434343432 1 1 1 11θθθ+-= 2 2434343432 2 2 1 1 1 22l l k l l k l l k I θθθθ--= 整理得到, 016 916 922 1 12 1 11=-+θθθl k l k I 题4-3图 题4-2图

结构动力学复习 新

结构动力学与稳定复习 1.1 结构动力计算与静力计算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主要区别表现在:(1) 在动力分析中要计入惯性力,静力分析中无惯性力; (2) 在动力分析中,结构的内力、位移等是时间的函数,静力分析中则是不随时间变化的量;(3) 动力分析方法常与荷载类型有关,而静力分析方法一般与荷载类型无关。 1.2 什么是动力自由度,确定体系动力自由度的目的是什么? 答:确定体系在振动过程中任一时刻体系全部质量位置或变形形态所需要的独立参数的个数,称为体系的动力自由度(质点处的基本位移未知量)。 确定动力自由度的目的是:(1) 根据自由度的数目确定所需建立的方程个数(运动方程数=自由度数),自由度不同所用的分析方法也不同;(2) 因为结构的动力响应(动力内力和动位移)与结构的动力特性有密切关系,而动力特性又与质量的可能位置有关。 1.3 结构动力自由度与体系几何分析中的自由度有何区别? 答:二者的区别是:几何组成分析中的自由度是确定刚体系位置所需独立参数的数目,分析的目的是要确定体系能否发生刚体运动。结构动力分析自由度是确定结构上各质量位置所需的独立参数数目,分析的目的是要确定结构振动形状。1.4 结构的动力特性一般指什么? 答:结构的动力特性是指:频率(周期)、振型和阻尼。动力特性是结构固有的,这是因为它们是由体系的基本参数(质量、刚度)所确定的、表征结构动力响应特性的量。动力特性不同,在振动中的响应特点亦不同。 1.5 什么是阻尼、阻尼力,产生阻尼的原因一般有哪些?什么是等效粘滞阻尼? 答:振动过程的能量耗散称为阻尼。 产生阻尼的原因主要有:材料的内摩擦、构件间接触面的摩擦、介质的阻力等等。当然,也包括结构中安装的各种阻尼器、耗能器。 阻尼力是根据所假设的阻尼理论作用于质量上用于代替能量耗散的一种假

工程力学 第17章 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 习题及解析

工程力学(静力学与材料力学)习题解答 第17章 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 17-1 图示结构中,两种材料的弹性模量分别为E a 和E b ,且已知E a >E b ,二杆的横截面面积均为bh ,长度为l ,两轮之间的间距为a ,试求: 1.二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2.杆的总伸长量及复合弹性模量; 3.各轮所受的力。 知识点:静不定问题,复合弹性模量 难度:很难 解答: 解:1.P Nb Na F F F =+ (1) b a l l ?=? (2) bh E l F l a Na a =? (3) bh E l F l b b Nb = ? (4) 将(3)、(4)代入(2),得b Nb a Na E F E F = (5) (1)、(5)联立解得 P b a a Na F E E E F +=,P b a b Nb F E E E F += bh F E E E bh F P b a a Na a +==σ,bh F E E E bh F P b a b Nb b +==σ 2.由(3)式 bh E E l F bh E l F l )(b a P a Na a +== ? 设复合弹性模量E c ) 2(c P bh E l F l =?,由于a l l ?=?,比较两式得 2 b a c E E E += 3.由于F Na >F Nb ,所以,轮C 、轮G 脱离接触面,所以受力为零。 0)(=∑F k M ,02 2R Nb Na =--a F h F h F H ∴ b a b a P R 2E E E E a h F F H +-=,b a b a P R R 2E E E E a h F F F H D +-== 17-2 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单层复合材料由2.5kg 纤维与5kg 树脂组成。已知玻璃纤维的弹性模量E f = 85GPa ,密度f ρ= 2500kg/m 3 ,环氧树脂的弹性模量E m = 5GPa ,密度m ρ= 1200kg/m 3。试求垂直于纤维方向和平行于纤维方向的弹性模量E y 和E x 。 知识点:单向铺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复合弹性模量 难度:一般 解答: 解:纤维和基体的总体积:00517.01200 5 25005.2=+= V m 3 纤维体积与复合材料总体积之比:1934.000517 .025005 .2f ==V 11.685 )1934.01(51934.085 5)1(f f m f f m =?-+??=-+= E V E V E E E y GPa G D R F D Na F Nb F C H R F H P F a K (a) 习题17-1图

几个基本常数弹性模量-泊松比-应力应变曲线

全应力-应变曲线 测量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一般可以有两中试验机:一种是,柔性试验机,使用这种试验机测量时,容易发发生“岩爆”现象,导致试验中不能得到峰值以后的应力应变信息。另种是,刚性试验机,这种试验机刚度比较高,有“让压”的特点,就不会有“岩爆”现象发生,可以得到全应力-应变曲线用以研究岩石破裂的性质。 刚度矩阵的物理意义: 单元刚度矩阵的物理意义,一句话概括说来就是各个节点在广义力的作用下节点的位移变化量。 强度是零件的抗应力程度,反映的是什么时候断裂,破损等 刚度反映的是变形大小,就是零件受力后的变形。 刚度矩阵和柔度矩阵的物理意义: 一般将刚度矩阵记为[D],柔度矩阵为[C],二者互为逆矩阵。 [C]矩阵中任一元素Cij的物理意义为:当微小单元体上仅作用有j方向的单位应力增加,而其他方向无应力增量时,i方向的应变增量分量就等于Cij。 [D]矩阵中任一元素Dij的物理意义为:要使微小单元体只在j方向发生单位应变,而其他方向不允许发生应变,则必须造成某种应力组合,在这种应力组合中,i方向应力分量为Dij。 对于各向异性材料,[D]和[C]都是非对称矩阵,从机理上来说是合理的,然而它给数学模型带来复杂性,也增加了有限元计算的困难。从工程实用的角度来考虑,往往忽略这种非对称性,而处理为对称矩阵。 物理概念:杨氏模量和泊松比 在弹性范围内大多数材料服从虎克定律,即变形与受力成正比。纵向应力与纵向应变的比例常数就是材料的弹性模量E,也叫杨氏模量。而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之比值称为泊松比μ,也叫横向变性系数,它是反映材料横向变形的弹性常数。 杨氏模量(Young's modulus)是表征在弹性限度内物质材料抗拉或抗压的物理量,它是沿纵向的弹性模量。1807年因英国医生兼物理学家托马斯·杨(Thomas

复合材料力学讲义

复合材料力学讲义 第一部分简单层板宏观力学性能 1.1各向异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应力—应变的广义虎克定律可以用简写符号写成为: (1—1) 其中σ i 为应力分量,C ij 为刚度矩阵ε j 为应变分量.对于应力和应变张量对称 的情形(即不存在体积力的情况),上述简写符号和常用的三维应力—应变张量符号的对照列于表1—1。 按表1—l,用简写符号表示的应变定义为: 表1—1 应力——应变的张量符号与简写符号的对照 注:γ ij (i≠j)代表工程剪应变,而ε ij (i≠j)代表张量剪应变 (1—2) 其中u,v,w是在x,y,z方向的位移。 在方程(1—2)中,刚度矩阵C ij 有30个常数.但是当考虑应变能时可以证明弹性材料的实际独立常数是少于36个的.存在有弹性位能或应变能密度函数的 弹性材料当应力σ i 作用于应变dε j 时,单位体积的功的增量为: (1—3) 由应力—应变关系式(1—1),功的增量为: (1—4)

沿整个应变积分,单位体积的功为: (1—5) 虎克定律关系式(1—1)可由方程(1—5)导出: (1—6) 于是 (1—7) 同样 (1—8) 因W的微分与次序无,所以: (1—9) 这样刚度矩阵是对称的且只有21个常数是独立的。 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证明: (1—10) 其中S 是柔度矩阵,可由反演应力—变关系式来确定应变应力关系式为ij (1—11) 同理 (1—12)即柔度矩阵是对称的,也只有21个独立常数.刚度和柔度分量可认为是弹性常数。 在线性弹性范围内,应力—应变关系的一般表达式为: (1—13)实际上,关系式(1—13)是表征各向异性材料的,因为材料性能没有对称平面.这

弹性力学 本构方程 刚度矩阵 柔度矩阵

弹性力学本构方程刚度矩阵柔度矩阵弹性力学本构方程刚度矩阵柔度矩 阵 中文名称: 弹性力学 英文名称: theory of elasticity 其他名称: 弹性理论 定义: 研究弹性体在荷载等外来因素作用下所产生的应力、应变、位移和稳定性的学科。 所属学科: 水利科技(一级学科) ;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建筑材料(二级学科) ;工程力学(水利)(三级学科) 弹性力学也称弹性理论,主要研究弹性体在外力作用或温度变化等外界因素下所产生的应力、应变和位移,从而解决结构或机械设计中所提出的强度和刚度问题。在研究对象上,弹性力学同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之间有一定的分工。材料力学基本上只研究杆状构件;结构力学主要是在材料力学的基础上研究杆状构件所组成的结构,即所谓杆件系统;而弹性力学研究包括杆状构件 在内的各种形状的弹性体。

弹性力学是固体力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弹性物体在外力和其它外界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和内力,也称为弹性理论。它是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塑性力学和某些交叉学科的基础,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化工、航天等工程领域。 弹性体是变形体的一种,它的特征为:在外力作用下物体变形,当外力不超过某一限度时,除去外力后物体即恢复原状。绝对弹性体是不存在的。物体在外力除去后的残余变形很小时,一般就把它当作弹性体处理。 弹性力学的发展大体分为四个时期。 人类从很早时就已经知道利用物体的弹性性质了,比如古代弓箭就是利用物体弹性的例子。当时人们还是不自觉的运用弹性原理,而人们有系统、定量地研究弹性力学,是从17世纪开始的。 发展初期的工作是通过实践,探索弹性力学的基本规律。这个时期的主要成就是R.胡克于1678年发表的弹性体的变形与外力成正比的定律,后来被称为胡克定律。第二个时期是理论基础的建立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成就是,从1822,1828年间,在A.-L?柯西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中明确地提出了应变、应变分量、应力和应力分量概念,建立了弹性力学的几何方程、平衡(运动)微分方程,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材料的广义胡克定律,从而为弹性力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弹性力学的发展初期主要是通过实践,尤其是通过实验来探索弹性力学的基本规律。英国的胡克和法国的马略特于1680年分别独立地提出了弹性体的变形和所受外力成正比的定律,后被 称为胡克定律。牛顿于1687年确立了力学三定律。 同时,数学的发展,使得建立弹性力学数学理论的条件已大体具备,从而推动弹性力学进入第二个时期。在这个阶段除实验外,人们还用最粗糙的、不完备的理论来处理一些简单构件的力学问题。这些理论在后来都被指出有或多或少的缺点,有些甚至是完全错误的。

结构动力学例题复习题

第十六章结构动力学 【例16-1】不计杆件分布质量和轴向变形,确定图16-6 所示刚架的动力自由度。 图16-6 【解】各刚架的自由度确定如图中所示。这里要注意以下两点: 1.在确定刚架的自由度时,引用受弯直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的假定。根据这个假定并加入最少数量的链杆以限制刚架上所有质量的位置,则刚架的自由度数目即等于所加链杆数目。 2.集中质量的质点数并不一定等于体系的自由度数,而根据自由度的定义及问题的具体情形确定。

【例16-2】 试用柔度法建立图16-7a 所示单自由度体系,受均布动荷载)t (q 作用的运动方程。 【解】本题特点是,动荷载不是作用在质量上的集中荷载。对于非质量处的集中动荷载的情况,在建立运动方程时,一般采用柔度法较为方便。 设图a 质量任一时刻沿自由度方向的位移为y (向下为正)。把惯性力I 、阻尼力R 及动荷载)(t P ,均看作是一个静荷载,则在其作用下体系在质量处的位移y ,由叠加原理(见图b 、c 、d 及e ),则 )(R I y P D I P +δ+?=?+?+?= 式中,)t (q EI 38454P =?,EI 483 =δ。将它们代入上式,并注意到y m I -=,y c R -=,得 )(48)(38453 4y c y m EI t q EI y --+= 图16-7 经整理后可得 )(t P ky y c y m E =++ 式中,3 EI 481k =δ= ,)(85)(t q k t P P E =?= )(t P E 称为等效动荷载或等效干扰力。其含义为:)(t P E 直接作用于质量上所产生的位移和 实际动荷载引起的位移相等。图a 的相当体系如图f 所示。 【例16-3】 图16-8a 为刚性外伸梁,C 处为弹性支座,其刚度系数为k ,梁端点A 、D 处分别有m 和 3 m 质量,端点D 处装有阻尼器c ,同时梁BD 段受有均布动荷载)t (q 作用,试建立刚性梁的运动方程。 【解】 因为梁是刚性的,这个体系仅有一个自由度,故它的动力响应可由一个运动方程来表达,方程可以用直接平衡法来建立。 这个单自由度体系可能产生的位移形式如图b 所示,可以用铰B 的运动)t (α作为基本

结构力学问答题总结

概念?题 1.1?结构动力计算与静力计算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主要区别表现在:(1)?在动力分析中要计入惯性力,静力分析中无惯性力;(2)?在动力分析中,结构的内力、位移等是时间的函数,静力分析中则是不随时间变化的量;(3)?动力分析方法常与荷载类型有关,而静力分析方法一般与荷载类型无关。 1.2?什么是动力自由度,确定体系动力自由度的目的是什么? 答:确定体系在振动过程中任一时刻体系全部质量位置或变形形态所需要的独立参数的个数,称为体系的动力自由度(质点处的基本位移未知量)。确定动力自由度的目的是:(1)?根据自由度的数目确定所需建立的方程个数(运动方程数=自由度数),自由度不同所用的分析方法也不同;(2)?因为结构的动力响应(动力内力和动位移)与结构的动力特性有密切关系,而动力特性又与质量的可能位置有关。 1.3?结构动力自由度与体系几何分析中的自由度有何区别? 答:二者的区别是:几何组成分析中的自由度是确定刚体系位置所需独立参数的数目,分析的目的是要确定体系能否发生刚体运动。结构动力分析自由度是确定结构上各质量位置所需的独立参数数目,分析的目的是要确定结构振动形状。 1.4?结构的动力特性一般指什么? 答:结构的动力特性是指:频率(周期)、振型和阻尼。动力特性是结构固有的,这是因为它们是由体系的基本参数(质量、刚度)

所确定的、表征结构动力响应特性的量。动力特性不同,在振动中的响应特点亦不同。 1.5?什么是阻尼、阻尼力,产生阻尼的原因一般有哪些?什么是等效粘滞阻尼? 答:振动过程的能量耗散称为阻尼。 产生阻尼的原因主要有:材料的内摩擦、构件间接触面的摩擦、介质的阻力等等。当然,也包括结构中安装的各种阻尼器、耗能器。阻尼力是根据所假设的阻尼理论作用于质量上用于代替能量耗散的一种假想力。粘滞阻尼理论假定阻尼力与质量的速度成比例。粘滞阻尼理论的优点是便于求解,但其缺点是与往往实际不符,为扬长避短,按能量等效原则将实际的阻尼耗能换算成粘滞阻尼理论的相关参数,这种阻尼假设称为等效粘滞阻尼。 1.6?采用集中质量法、广义位移法(坐标法)和有限元法都可使无限自由度体系简化为有限自由度体系,它们采用的手法有何不同? 答:集中质量法:将结构的分布质量按一定规则集中到结构的某个或某些位置上,认为其他地方没有质量。质量集中后,结构杆件仍具有可变形性质,称为“无重杆”。 广义坐标法:在数学中常采用级数展开法求解微分方程,在结构动力分析中,也可采用相同的方法求解,这就是广义坐标法的理论依据。所假设的形状曲线数目代表在这个理想化形式中所考虑的自由度个数。考虑了质点间均匀分布质量的影响(形状函数),一般来说,

动态设计简答

1.)什么叫做惯性耦合,弹性耦合? 答:惯性耦合:质量矩阵中出现的耦合项称为惯性耦合,弹性耦合:刚度矩阵或柔度矩阵中出现的耦合项称为弹性耦合。 2.多自由度系统运动方程出现惯性及弹性耦合项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消除这些耦合项?答: 3.)惯性影响系数,阻尼影响系数,刚度影响系数和柔度影响系数的定义是什么?柔度影响系数与刚度影响系数的关系是什么?对于同一系统,若选用相同的广义坐标,则系统的柔度矩阵和刚度矩阵有什么关系? 答:惯性影响系数,阻尼影响系数,刚度影响系数和柔度影响系数的定义是: ----使系统的第j坐标产生单位加速度。而其他坐标的加速度为零时,在第i坐标上所需m ij 加的作用力大小。 ------使系统的第j坐标产生单位速度。而其他坐标的速度为零时,在第i坐标上所需加的c ij 作用力大小。 k ------使系统的第j坐标产生单位位移。而其他坐标的位移为零时,在第i坐标上所需加的ij 作用力大小。 δ ------在系统的第j坐标上作用一单位力时,在第i坐标上所产生的位移大小 ij 柔度矩阵是刚度矩阵的逆矩阵 对于同一个系统,若选取相同的广义坐标,则系统的刚度矩阵和柔度矩阵互为逆矩阵。这是很重要的性质,对于那些直接确定刚度矩阵比确定柔度矩阵困难得多的系统,可以借助求柔度矩阵之逆矩阵的办法来得到系统的刚度矩阵。 4.)对于什么系统的运动方程,其刚度矩阵和柔度矩阵都是对称阵? 5.)多自由度系统主振型的正交关系只有在质量矩阵和刚度矩阵是什么矩阵才有效? 6.)在什么坐标下系统的质量矩阵和刚度矩阵是对角阵?该坐标成为什么坐标? 7.)在广义坐标,莫泰坐标以及正则坐标下系统的振动特性会发生改变吗? 8.)用模态分析方法求解系统动力影响的步骤有哪些? 9.)多自由度系统中模态刚度,模态质量和固有频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种关系和系统的自由度数的多少有关吗? 10.)采用传动矩阵法求解系统的振动特性对哪类结构的关系比较有效?采用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11.)点传递矩阵表明了系统中什么元件左边的状态到右边的状态的传递关系?场传递矩阵表明了系统中什么元件左边的状态到右边的状态的传递关系?左,右两边的状态包含那些状态?如何表示? 12.)传动矩阵法求解系统的振动特性时,边界条件有何意义?

刚性杆

刚性杆 由此可知.柔度矩阵吞和刚度矩阵‘互为逆矩阵,作用力方程和位称方程叮以互相 转换。因此.对于那些宜接确定刚度矩阵比确定柔度矩阵困难得多的系统。当必须求出刚 度矩阵时.可以借助求柔度矩阵的逆阵来得到。 在图3 -4所示系统的作用力方程式巾.式(a)中的K,2.2和式(b》中的K=,:,使得两 方程成为联立方程,因此.这两项称为祸联项。又因为是通过弹性项栩联的.所以称方程 组为弹性拱联或静力藕联。同理.通过惯性项藕联的.称为惯性桐联或动力执联.藕联使 方程组求解复杂化。下面举例讨论藕联的性质。 如图3一,(.)所示的系统,质益为。的刚性杆,山刚度为‘.和ka的弹赞分别支于A 点和D点.A点支座的约束只允许刚性杆在二一了平面内运动,而限制沿二轴方向的平动。C点为刚性杆的质心.Jc表示绕通过C点二轴(垂宜于纸面.未示出)的转动惯盆。图中B 点是满足4,‘二气1,的特殊点.如果在8点作用有沿Y轴方向的力,系统产生平动而无转动。如果在B点作用有力矩,系统只产生转动而无平动。 为了说明藕联的性质.以下选择三种不间的位移坐标进行讨论。 以A点的平动r.和阴体烧A点的转动BA为系统的位移坐标。图3一,(b)中给出在刚杆A点处作用的力凡与力矩气.以及A点和D点的弹性力与C处的惯性力。如果将惯 性力加在附性杆自由体上,可以认为该自由体处于动平衡状态。于是.应用达伦培尔原 理.得出两个平衡方程并加以掀理.到得在方程式(3-21)中.质里矩阵和刚度矩阵的非对角元家都不为零.既出现该性精联 又出现弹性藕联,前者表明两个加速度被此并非独立,就是说系统在动力上或质益上是栩联的。后者明说明一个位移不仅引起对应于自身的反力.fil且引起对应其他位移的力.系 统在静力上或刚度上是辆联的。 以B点的平动7I和刚性杆绕B点的转动0,为系统的位移坐标,只引起对应于自身 的力.而不引起对应于其他位移的力。根据图3-S(c)可类似地写出平衡方程.同时把关 ; -ft (3-23》巾.K为对角阵.而M为对称阵。可见,式中只有们itwalffi无弹性藕联。 以附性杆质心C点的平动YC和刚性杆烧C点的转动BC为系统的位移坐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