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教学常规五环节要求

完整教学常规五环节要求
完整教学常规五环节要求

教学常规五环节管理制度

合肥市颐和佳苑小学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学中必须遵循规律,改进方法,严格按照教学常规和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开展工作。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有效进行,特制订教学管理制度,全体教师必须严格执行。

备课

1、开学前,熟悉全册教材,做好集体备课,含:全册计划、教学进度、各单

元教学计划等。

2、开学前,必须超前备好一到二周课时。

3、各学科50周岁以下老师均须备详案,兼任多学科也要写好兼任学科教案。(实行电子备课制度以后另行要求)

4、除备好新授课外,还应备好其他类型的课,如练习课、复习课、单元课、

基训课、作文(含说话、写话)训练课等。

5、认真实行教学反思,写好“课后随笔”。

6、学校加强教研组集体备课和教师个体教案使用的查阅。查阅教师个体教案

使用主要以书面查阅为主,要求做到: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过程设计详细、清晰和合理。课后写好教后反思,“反思”可灵活书写,即可未尾小结式反思,也可教学过程批注式反思。

上课

1、上课前,做好软硬件上的充分准备。软件上,做到要熟悉课时教案,教学

过程印入脑海。硬件上,做到充分利用教学用具,如课件、录音机、多媒体设备、直观教学和学具等等。

2、上课必须用普通话,语言生动,符合儿童特点。

3、课堂内不准坐着讲课(身体原因除外),板书工整。

4、上课老师及时到堂。上课期间不准接、打手机。不准拖堂。

5、凡轮到课间操、眼保健操的老师,应及时到位并在课堂内督促学生认真做

好“两操”。

作业与辅导

1、作业布置要明确,做到内容精选,设计精心,分量适当,难易适度。作业

的形式要多样,可分口头、书面、思考、实验、操作、制作、测量、观察、调查等。一、二年级不留课外书面作业。

2、严格要求学生,书写工整,规范使用练习本。

3、认真批改,教师要规范使用作业批改符号。

4、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及时订正。

5、每学期,作文(写说话)篇数规定:低年级说、写话各8篇;中年级大作

文6篇;小作文4篇;高年级大作文8篇,小作文6篇。

6、重视作业批改后的情况记载(正确率、带普遍知识错误、好差典型等)、

及时分析原因讲评、查缺补漏。

7、课外学习辅导要采取个别、小组等多种方式进行辅导。

8、加强家校沟通,通过各种形式,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反思教学行为,改进

教育教学方法,形成家校共同辅导孩子进步的合力。

9、积极辅导学生参加与本学科相关的活动和比赛。

测试

1、全期只进行一次期末考试,时间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一、二年级只进

行期末考查。

2、教师自行进行单元检测,及时分析质量,及时弥补缺陷。

3、根据课程目标进行全面评价。教师要结合教材确定的“三维目标”,进行

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评价学生的成长发展情况。注重学科学习的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学科学习的全过程,通过课堂评估、作业评阅、阶段监测、活动表现等内容进行系统评价。

4、不得公开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得排名。

全体教师要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切实做好“减负”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岗位业务能力,加强基本功训练,积极研究教育教学,积累经验。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抓好课堂主阵地。以下是对各个学科的具体要求:

合肥市颐和佳苑小学

语文学科教学常规要求

——备课常规——

一、制订计划

1.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学期初,要认真学习课标、通读全册教材和配套的教师用书(含光盘),参加区或者学校组织的集体备课,把握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结合学校和学

生实际,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内容包括:①班级情况分析,包括学生组成情况,语文学习兴趣、习惯、水平等;②本册教材内容体系及教学目标;③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提高本班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措施;④安排教学进度,写出单元和课题的课时数,包括复习、检测、语文活动等时间安排,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学期教学计划要求在每学期开学后一周内上交。

2、制定单元教学计划

树立单元教学的思想,先通读单元全部内容,了解单元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把单元教学目标具体落实到每篇课文的教学之中,充分发挥单元内每篇课文、练习、习作等的整合作用。

单元教学计划写在单元备课前,内容有:①单元名称;②单元教学目标;

③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④教学准备。

3.制定习作教学计划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习作水平制定学期习作教学计划,内容有:①本学期习作教学的总体要求和习作重点;②课内外习作训练的内容和时间安排,以表格形式呈现;③至少有一种习作教学的辅助活动,例如日记、周记,手抄报、墙报,举办作文展览等。

习作教学计划附在学期教学计划后。

4、制定语文活动计划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实际制定学期语文活动计划,内容有:①本学期课外阅读的推荐书目和要求;②本学期开展的语文活动,中低年级如:看图编故事、词语接龙、一字开花、表演猜词、故事会、童话接力赛、经典诵读会、手抄报展示等;高年级如:成语接龙、朗诵会、即兴演讲、诗词诵读、对对

子、相约歇后语、课本剧表演、习作专辑展览等,以表格形式呈现。

语文活动计划附在学期教学计划后。

二、设计课时教学方案

设计课时教学方案不只是撰写教案的活动。在具体课文的备课时,要先做以下工作:一备朗读,多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二备教材,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品读语言,理清思路;三备练习,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和课堂作业的要求,先做一做;四备教法,包括备学生、备学法,课时的处理,主问题的设计,学习难点的突破等;五查阅资料,关于课文的有关参考资料,如作者、写作背景、拓展材料等。在此基础上,开始编写教案。

1、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学生实际,确定课时教学目标。具体要求:

①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恰当,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本课教学要求,体现三维目标,落实写字、朗读、积累、背诵等要求。

②重点突出,难点抓准。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

2、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与课时内容,设计适当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具体要求:

①教学板块清晰,让学生有较充裕的读书时间、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第一学段要保证每节课的写字时间,要有对写字指导环节的备课。加强学法指导,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②寻找、预测学生关于课文的的兴趣点或触发点,选准教学的切入点,注重大问题设计与活动设计,突出重点,有对难点突破的设计,预备学生的

反应。

③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同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重视读写结合,突出语文实践活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合理安排课内外作业。

④根据学校现有条件选择教学媒体,充分运用“省长工程”教学光盘资源备课。

3、教学反思

教师要及时总结教学的成败优劣和提出改进措施,如反思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切合实际,反思教学方法是否达到最优化,记录学生课堂中即时生成的问题、精彩的表现,反思自己课堂组织的策略,反思自己课堂中对教材的处理,反思课堂上对学生的即时反应等。反思字数不限。一学期上交一个详尽的教学反思。

三、其他

1、提前一周备课,认真写好教案,教龄三年内教师必须写详案。电子教案按学校要求备课。教学方案不论详简,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课题;

②教学目标;③教学重、难点;④课时;⑤教学过程;⑥作业或活动设计;

⑦板书设计;⑧课后反思。最佳教案还要包括教材分析、设计理念和重要环节的设计意图。

2、健全集体备课制度,每学期至少集体备课两次。集体备课采取个人备课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但应以个人思考为基础,不可照搬照抄他人教案,不能以课件代替教案。方式有:集体研讨——分工备课——集体完善——形成个案——交流反思;个人选备——组内交流——改进预案——资源共享;个人初备——集体研讨——形成预案——课后反思——交流修改——形

成个案。

——上课常规——

一、上课常规

上课是教学实施的关键环节,教师必须充分做好上课准备,熟悉教案,理清教学思路,准备好相关教具等。上课铃响后,准时到达课堂,指导检查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按时上下课。在上课过程中,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做到以下要求:

(一)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明确、合理。年段学习目标突出,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并在教学环节中得到有效落实。

(二)教学内容

2.根据语文教育特点和学生实际,合理处理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合理选择和调整教学内容,积极开发和整合语文课程资源。

(三)教学过程

3.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调控有序,反馈评价语言多样、有效,富有启发性、激励性。

4.教学思路清晰。不同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预设问题。环节简化,板块清晰。不出现知识性错误。

5.突出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每位学生读书时间总量不少于10分钟,读书方式多样。综合运用阅读、理解、感悟、质疑、运用等策略。根据学情合理安排学生自主研读探究或合作交流。

6.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学习方法的习得。重视写字教学和课堂练笔,加强写字姿势的指导。能根据年段特点合理安排课堂练习时间。

7.关注全员参与。重视对学习信心不足或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指导,调动学生全面、全程、全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8.注重教学生成。充分发挥师生双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节奏和教学设计。

(四)教学技能

9.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清晰、准确,速度恰当。教态自然,有亲和力。板书合理,书写规范。能根据教学实际正确熟练地使用直观教具和现代信息技术媒体。

(五)教学效果

10.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学生参与面广,学习积极主动,在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一定的能力、方法与语言积累,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相应发展。

二、具体课型要求

(一)拼音教学

1.注意幼小衔接,注重活动性和趣味性。

2.充分用好课文情景图和语境歌,在拼读和读准上下功夫。采取多种方法化解拼音教学的难点,激发孩子学习拼音的主动性和自豪感。

3.把学习拼音和读儿歌、读韵文、说话结合起来,巩固形式要多样。 4.对汉语拼音字母和音节写法的掌握应循序渐进。开始只要求认读,能写的可以鼓励。不要花大量的时间用来抄写。

5.拼音部分出现的汉字只要求认识,能认读,了解词的大概意思即可。

通过多种形式,多次出现,让学生整体认记,不分析字形结构,不要求抄写或默写。

(二)识字教学

1.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多采用形象直观的手段,培养学生对识字的兴趣。

2.注重让学生在游戏、表演、比赛等活动中,在语境和情境中识字。把握“识写分流”的学习要求。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感受汉字之美,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热爱。

3.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并把识字和学习词语、理解课文结合起来。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提高主动识字的愿望。 4.注重写字指导,要写的字应注意音、形、义的联系,引导学生读田字格中的字,加强对汉字的审美指导。保证写字时间,对难写的字要做针对性的范写指导,有展示和讲评的环节。

5.写字作业布置要体现少而精,避免重复单调的机械抄写作业。培养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注重面批指导,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和成功感。

(三)阅读教学

1.教学目标明确、恰当、简洁,注重学生的原有水平和教材特点。

2.教材处理能根据语文教育特点和学生实际,关注文本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方法,合理选择和调整教学内容,并积极开发和整合语文课程资源。

3.教学过程要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重视朗读背诵等基本训练,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简化。精心设计“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有层次地引导学生逐步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尊重个性化阅读。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和时间阅读文本和思

考问题。结合学段特点进行学法等常规指导,突出习惯养成。第一学段保证朗读和写字的指导,第二学段注意默读静思和发表见解的引导,第三学段保证学生阅读批注和课堂练笔的时间。

4.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凸现语文本体。注重朗读、积累、感悟、熏陶,动情诵读、静心默读,圈点批注、摘抄书作,品词品句、咬文嚼字。要通过熟读、背诵、复述、运用等方式,引导学生积累和内化语言材料。

5.关注学情,注重课堂有效生成。激励全体学生积极思维,踊跃发言,全面、全程参与听说读写等各项语文实践活动。努力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积累语言,获得一定的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相应发展。

(四)习作(写话)教学

1. 习作目标明确,符合学生实际。

2.习作内容要帮助学生打开习作思路,减少学生习作束缚。加强随文练笔、丰富习作形式。

3.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唤醒生活体验,激发学生乐于动笔,易于动笔,有充裕的习作时间。

4.丰富习作讲评形式,注重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交流和评价,在讲评中突出对习作的具体指导。

5.用宽容和欣赏的心态评价学生习作,多鼓励,增强学生习作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会欣赏、敢于交流、自行修改的习作习惯和能力。注重语言的正确、规范和表达上的新意,做到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整洁。

(五)口语交际教学

1.教学目标的确定应符合学生实际,明确、合理、可操作性强。

2.口语交际内容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具有可交流性,使学生有话说。 3.创设交际情境,使学生想说、敢说,培养学生的交际礼仪和习惯。

4.教师具有较高的语言敏感性,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

5.形成多角度的交流互动,通过插话、提问、评议等方式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关注全体学生的参与。

(六)语文综合性学习

1.体现活动性。通过活动整合听说读写等多种能力,让学生亲历过程,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

2.体现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3.体现开放性。开放学习的时间、空间、内容、形式、评价等,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和社会资源,充实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

——“作业布置与批改”常规——

一、作业布置

1.作业的意义

作业是教学的延伸环节,是巩固知识、培育能力、发展个性、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平台,是反馈有效教学和实施因材施教的重要参照,是引导学生学习进步的阶梯,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载体。

2.作业的内容

内容紧扣“四个方面“。语文作业要体现语文本体,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根据听说读写练习的不同特点和难易程度作出科学安排。要体现语文

知识的综合运用,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要考虑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相结合,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书面作业力求少而精,内容新颖,题型灵活,难度有针对性,能力有系统性。要配合教学经常开展有益的语文活动,如参观、访问、调查、手抄报、演课本剧等。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融合,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设计体现“六性”。教师是作业设计的主体,课后练习大部分内容应在教师指导下在课内完成,课外练习可以由教师精选或师生共同选择合适的内容。作业要紧扣学段要求和教材内容做精心设计,具有典型性、实践性、情趣性、开放性、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有基本型作业、拓展型作业、创造型作业、准备型作业等不同类型。不布置机械抄写、枯燥乏味和题海苦练的作业。

重点突出“三个学段”。要让课外阅读成为语文最重要的作业。第一学段以读书写字为主,课外原则上不布置书面作业,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可以适当增加阅读感悟类作业,提高阅读能力,积累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阅读量不少于20万字;第三学段可在阅读的基础上强化习作、语文活动等综合性作业,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阅读量不少于50万字。

3.作业的形式

作业形式要多样,从作业的时间角度考虑,可以安排即时作业和长时性专题作业相结合;从作业承担者角度考虑,可以安排个人作业、小组合作作业和全班作业等不同的作业;从作业兴趣角度分析,可以考虑把传统的单一

性作业方式和趣味性、多样化作业结合等。

4.作业的时间

教师应对学生语文作业的有效性作必要的监控,对于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可以布置难度不同的分层和弹性作业。课内作业力争在课堂完成。课外作业要严格控制时间: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四年级不超过30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一小时。

二、作业批改

1.作业书写:指导学生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学生书写整洁、独立思考、及时检查、订正错误的习惯。对学生作业的书写应有明确要求,字体端正,字迹清楚,书写格式符合规范要求。对不认真完成作业或作业有困难的学生应及时了解情况,分别给以教育帮助和指导。教育学生爱惜作业本。

2.作业收发:作业本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批改要认真、及时,根据学生情况适当有针对性地给予评价,收集整理学生作业中的优秀个案,并给予展示和分析。

3.作业批改:批改方式可以采取多种方式,重点作业精批细改,部分作业允许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批自改、互批互改。根据实际情况对个别学生的作业情况做到面批和针对性的辅导。所有作业均需进行书写与作业质量的等级评价。

4.作业讲评:认真做好作业讲评,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对学生作业中有创见的解答或典型错误,要做好摘录,作为教学资源备用。

习作

1.数量规定:一、二年级写话训练根据教学需要安排,三至六年级除完成单元习作外,从教学实际出发,可多进行片段练笔。

2.作文誊写要求:最好将作文本的第一页作为目录,记录每一次的作文题目及所得的成绩。三年级学生可以用铅笔,四至六年级学生一律用蓝黑墨水的钢笔或水笔。

3.批阅要求:凡大作文,教师必须认真批阅,每篇做到有总批,四分之一的文章有眉批,修改符号要规范。作文批改要发现学生的优点,以鼓励为主,阅后要给予书写情况和质量等第的评价,做好作文讲评。

——“质量测评”常规——

质量测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实施,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师生的发展。

1.质量测评的内容。

质量测评要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基本依据,结合教学实际,考核学科主干知识,也考查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学生的思维、知识迁移能力和学生整体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和综合运用能力。内容包括识字写字、朗读背诵、阅读运用、口语交际、习作表达、语文活动、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课堂表现、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与习惯等项目。

2.质量测评的形式。

质量测评要切实加强针对性,注意形式多样性。可以采取口试与笔试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结合、生评与师评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结合。重视学生平时学习表现的考查,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师生对话等方式,关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纳入学期总评。

3.试卷与分析的要求。

质量测评要严格控制笔试次数。注意试卷试题的科学性,试题内容及难度要符合课标、教材的要求。对学生的测评情况要及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寻求对策,改进教学。要突出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和总结规律,不能用对答案的方法代替讲评。每学期写出一份学生学习质量分析报告,对教与学作出恰当评价,并提出切实改进的意见。

——其他常规要求——

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相关语文教学的表演、作文竞赛等活动并予以必要的指导。积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和习作,向报刊杂志投稿。

积极承担各级各类课堂教学展示、评比、竞赛等活动任务。

合肥市颐和佳苑小学

数学学科教学常规要求

——备课常规——

备课是一切教学常规活动的起始阶段,更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有效方式。它主要包括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设计教学方案两项内容。为了进一步规范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做到备课为教学服务,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服务,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服务,促使学校从“粗放型”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基于以上思考,特制定本细则。

一、学期教学计划

学期初,要认真领会《数学课程标准》理念,通览全册教材,并依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教学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1、学生情况分析。主要分析本班各层次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能力、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2、教材内容分析。把握本册教材与前、后教材的联系,理清本册知识脉络;在明确各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

3、教学具体措施。教师要依据学科教学、学生的学习现状、存在的实际问题,写清具体、明确、易行的措施,体现一定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4、教学进度表。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教师要写出单元和课时的教学时数及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和时间安排。

二、设计教案

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和学法。根据新课程理念,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关于教材处理

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但教师有权驾驭教材,备课时可以灵活地处理教材——可以对教材进行取舍、调整顺序或重组;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适当选择学习材料。

2、关于教学目标设置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参考教参,自己设置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并将教学目标定位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这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备课时就要考虑三维目标的整合,实践时方能做到三位一体。

3、关于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选择

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灵活、合理选择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要特别注重如何学习,以学定教,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把自己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脱出来,定位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4、关于教学过程的设计

课堂中,必须让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实践、合作探究,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彻底改变传统僵化的单一的结构形式。好的教学过程设计应是一种框架,一种指向,一种强烈的优化意识,应该是大气、开放、机动、可变的,以便尽情地张扬教学个性,并为表现教学机智留足空间,能够有效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①导入环节。导入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巧妙的“导”,让学生全身心的“入”,要通过适当内容或简短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②问题设计。问题的设计要具体、明确、适宜,要有启发性、层次性、条理性和探究性,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思维广度(即发散性、开放性)。

③获取过程。教学设计要把落脚点放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上,应着重突出师生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空间的安排以及对重难点的处理,要重点体现教法和学法。

④练习设计。围绕教学的关键点精心设计,要有趣味性、针对性、层次性、开放性和应用性,做到有利于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

⑤布置作业。精选习题,难度适当,份量适中,关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

负担。

5、关于在课中的改造与创新

教学过程总是对备课的守成与创新的过程。备课留有余地,课堂一旦开放,学生真正活跃,由此产生的许多可变的因素必定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地调整教学,在课堂中对原设计进行改造和创新。

6、关于教后反思的撰写

用新课程理念、新教学方式来备课、教学,教学思想、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全面的更新,必定会让我们产生许多困惑、迷惘与问题,可能有成功的体验,也许会有更多的失败的教训,应该及时将这些体会与认识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记录下来,形成教后反思,这是最有价值的第一手教学研究资料。

——上课常规——

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场所,教师必须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准时进入课堂,不空堂、不拖堂。在上课过程中,就努力做到以下要求:

(一)教学目标

1、关注“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扎实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关注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

2.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整体把握教材,合理选择和调整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活动。

(三)教学过程

3、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清晰、生动、准确。板书工整、布局合理、重点突出。

4、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和时间。面向全体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关注学生间的互帮互学,建立良好的学习共同体。

5、有效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动手实践、小组讨论等环节的安排要有明确的数学教学目的,注重实效。提问要简洁明了,有思考价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自己的见解。

6、注重学生数学习惯的培养。从“听、说、想、练”等方面入手,培养学会倾听,会用数学语言完整表达数学思维,善于从多角度独立思考,规范书写等良好习惯。

7、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合理,结构科学。要留有学生独立思考和基本练习的时间。认真组织好课堂的练习与反馈,及时调节,练习要有梯度、层次,适应绝大部分学生,对学困生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

8.处理好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充分发挥师生双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节奏和教学设计。提倡教后反思,及时总结提高。

——作业布置和批改常规——

作业与批改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反馈教与学的效果、改进教与学的重要手段,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平台。为促进教师加强对作业布置、批改、辅导的研究,特制定本常规。

一、作业布置

1、作业布置要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量与质相结合,注意多样性和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倡导分层布置作业。从作业本、课本练习精选或自行设计作业习题,要体现“适量,灵活,针对性强”的原则,除书面作业外,还可以设计一些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实践性作业。

2、注重减负增效,严格控制作业时间。1-2年级数学作业一般要求课内完成,3-4年级课外作业时间以30分钟内为宜,5-6年级课外作业以40分钟内为宜,午间不布置书面作业。

3、作业要统一格式,统一用笔,字迹工整,行款整齐,无乱涂乱画,教育学生爱护作业本,基本无卷角。一、二年级统一用铅笔,三至六年级统一用钢笔或水笔。

二、作业批改

1、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准确、细致,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

2、作业质量宜采用等级评价,激励为主,根据学生情况适当有针对性地写上激励性评语。

3、提倡教师收集整理学生作业中的错题,建立学生错题册,学生作业中典型性、普遍性问题要注意分析,做好记录,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与提高。

三、作业辅导与讲评

1、辅导要耐心,讲评要及时。针对学生水平,因材施教,辅导、讲评形式多样,尤其注重对后20%学生的个别辅导。

2、辅导要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课前、课中、课后。指导学生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质量测评”常规——

质量测评是教学评价的手段之一,新课标理念之下,数学质量检测评价的本质要义就是要促进学生持续、全面、和谐的发展。通过测评,能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因此,要十分重视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评价的深入研究。

1、质量测评的试题编制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对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基本生活经验的考查。关注对学生学习六大核心问题的考查,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命题要科学,难易适度,题量适当,注重层次性、开放性。要紧扣具体、可测的教学目标进行命题,防止随意性。

2、数学测评的内容应全面。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实际出发,注意难度适中、内容科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3、测评形式应灵活多样。根据不同需要,灵活采用闭卷或开卷、统一或分层、规定或自选、口试或笔试等测评方式。创新方式,重视对学生口算、估算、动手操作、实践应用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综合考查。

4、认真细致做好命题、监考、阅卷等工作。及时对检测的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反思与反馈。使学生了解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使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不允许根据测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

——其他——

辅导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相关数学学习的比赛。积极承担各级各类课堂教学展示、评比、竞赛等活动任务。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各中小学: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区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班会议精神,扎实推进《提高教学质量行动计划》,教研室牵头组织对2009年制定的《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试行)》进行了修改,同时也制订了《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评价表》,现发给你们,请各校认真组织教师讨论,10月20日前,把意见或建议反馈到教研室教管组倪东方老师处。谢谢! 附件一: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2010年修改讨论稿)。 附件二: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评价表

附件一: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修改讨论稿) 一、课程管理 第一条:课程 全面实施国家课程计划。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全部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得随意调整课程难度和教学进度。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第二条:资源利用和校本课程开发 各校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校本特色资源、学科优势资源、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资源,开发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并认真组织实施,做到有实施方案、有学期计划、有课表、有备课、有考核。 二、备课管理 第三条:备课 教师备课要重点研究教材、教法、学情、学法和考试要求等内容。要全面掌握、正确理解本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基础出发,坚持课堂“三个必须”的要求,科学制定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认真编写教案,注重撰写教学反思。要让教师参与到有效备课研究的行列,从“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和学法、备作业和考试”等各个环节,制定出细化的要求和措施,增强备课的可操作性。要做到一课时一案,有一定的提前量。十年以内的教师必须手写备课,集体备课形成的电子教案,必须要体现二次备课的内容;杜绝直接从网上下载教案以应付检查的现象,不得用教学案或讲学稿代替备课。 三、课堂管理 第四条:上课 上课是教学常规工作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要有准确的教学目标和明确的达成意识,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培养学科思维能力,结合学科特点有机地渗透德育。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征求意见稿) 中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各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为促使教学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保证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设置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促进我市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现根据我市实际,对中小学的教学常规管理提出如下基本要求。 一、计划 1.严格按课程方案开齐各类课程,上足课时,制定符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要求的课程实施计划,特别要按规定开设科学、艺术和实践活动课程,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推进初中综合课程和高中选修课程建设,并保证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自主选择空间。在学校和班级的醒目位置公示学校和班级课表。学校和学科教师均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 2.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由分管教学副校长组织领导教导(务)处、教科室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订。计划必须对全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提出明确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必须在开学前五天印发给学校各部门、教研组、备课组和学科教师,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导(务)处、教科室组织实施。 3.学科教研工作计划,由教研组长在教导(务)处、教科室指导下,根据学科教学研究要求及本校实际制订,其内容包括:(1)上学期教研工作情况分析;(2)本学期教研工作的目标、任务与要求;(3)教研活动的安排(含教科研课题研究安排)。建有备课组的学校要将备课组活动计划纳入学校教研工作计划之内。教研工作计划必须在开学前三天订好送教导(务)处、教科室审定,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实施。 4.学科教学进度计划,由备课组或任课教师根据本学科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制订。制订学科教学进度计划前,学校应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研究教材。计划要明确一学期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其内容包括:(1)学生情况简析;(2)本学期教学总目标与要求;(3)完成计划的具体措施;

2016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完整) 公文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完整)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常规工作则是教学工作的核心所在。为规范教学管理工作,特拟定本细则。 一、计划的制定 学期初,教师要及时制定规范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计划制订要作到:据标准(新课程标准)、依教材、切实际(符合时间排合理)求实效。 1、教学工作计划的基本内容:①学生基本情况分析②、教材分析③、本学期的目标、任务及工作重点 ④教学进度计划安排。 2、计划在本学期开学第一周内完成并上交教务处审阅通过,符合要求准予实施,不符合要求者,重新制定。 二、备课 1、全体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坚决杜绝不备课就上堂讲课,新聘、调入教师必须按教材体系备好详案:要有较详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有一定教学经验和教学任务重的老师可以备略案。 2、备课内容必须与上课内容符合(以学生班务日志记录为准),否则视为无效。 3.电子备课,每节备课应有:要有较详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 三、上课 页脚内容1

1、教师在上课铃前1分钟应到达教室门口,巡视学生上课准备情况;上课铃响,进入教室,师生问好后开始上课。 2、上课要有计划,要实践教案。教学过程要运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 3、上机、实验实作课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4、体育课、音乐课应有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每堂教学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严禁整堂课学生自由活动安排。 5、自习课教师可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不得离开教室,不得在走廊外聊天等。 6、教师要服装整洁,仪态端庄,精神饱满,不带个人情绪,上课禁止打接电话和抽烟等。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布置应目的明确,紧扣教学目标,难易适度。作业批改中杜绝大“√”大“×”现象,作业本上应可批注。 (一)初中 1、语、数、外、理、化书面作业检查要求: ⑴作业全批全改,每期批阅次数语、数、外不少于60次;物理、化学不少于50次;政治、历史不少于40次;地理、生物、音乐、美术按实际课时记数。 ⑵期末复习阶段的作业可以试卷讲评为主,试卷讲评不做为作业处理,但如已批改可做为三次作业处理。 2、认真批改作业,每次作业应详批详改,无学生批改现象,无划大勾现象,严禁弄虚作假,一次批改多个日期 页脚内容2

打造高效课堂,做好教学常规“五环节”,努力提 升教学质量” 常丰小学桑宁 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我们现在提倡的“高效课堂”研讨,其目的就是做到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即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最终到达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目的。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打造出高效课堂呢? (一)、教师方面: 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要创造高效课堂,充分利用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我们就要做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高效课堂”一是课堂气氛要融洽。二是课堂节奏要明快。三是要注重课堂效益。 (二)、学生方面 1.指导他们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2.课堂学习习惯:课堂上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用十六字方针去要求自己。即: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 3.课后巩固习惯不可少:复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记忆性的复习;二是应用性的复习。 (三)、师生配合,共同打造“高效课堂” 1、我们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2、建立互相尊敬,互相理解。 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中心工作,在打造高效课堂的同时,我们也要做好教学常规“五环节”(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考试评价)。教学常规五环节的有效构建,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做好教学常规“五环节”呢? 一、备课 准备好上课的每一份教案,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性工作,我们一定要扎实地予以落实。开学初,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备课应包括以下内容: 1、要备教学设计。要求教师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全面把握教学目标。 二、上课 课堂是有效教学的主战场。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才能真正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对教师上课提出了以下要求:(1)课堂教学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2)应有明确具体的目的要求,要努力完成大纲和教材规定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教学任务。 (3)教学内容要科学严谨,不错不漏,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难点。 (4)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一、教学常规的基本要求: 1、每位教师在学期初要对照课程标准通读全册教材,了解全册教材内容和各章节在全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 2、上课前要备好课,做到备教材、备考纲、备学生,提前一周写好教案; 3、每节课都要在预备铃响到教室门口侯课,上课要准时,不拖堂、不提前下课;有迟到的学生要问清原因,不允许学生随意离开课堂;眼保健操时间应组织学生做好,禁止个别学生外出; 4、每节课后作业要精选,作业量要适当,批改要及时认真,所订的学科练习册要至少批改60%以上,每月要至少有一次测验; 5、要坚持听课,主要听本学科及相关学科,每周至少一节,教研组长、学科骨干要至少两节,并做好听课记录与评价; 6、积极参加教研组会议及活动,主动承担教研任务,外出参加教研活动,回来要向学部领导、所在教研组传达汇报。 7、提倡教师个别辅导,但严禁占用自习课或课余时间集体补课; 8、上课时要衣着整洁大方,举止端庄,语言规范,讲普通话,没有特殊情况不能坐着讲课,严禁接打手机或查看手机信息,不得随意离开课堂包括早、晚自习课; 9、严格按课表上课,没有学部批准不得私自调课串课,包括早晚自习,随意调课且不在教务处备案,视为教学违纪; 10、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在课堂上训斥学生,更不能随便责令学生离开课堂。 11、每位教师都要按照学部安排,承担监考任务,监考要认真负责,不做与监考无关的事情,收发试卷要规范及时; 12、未经学部审批,任何教师不得向学生推销、订购复习资料、课外读物和模拟试卷、练习册等; 13、语文、英语早读,要做好计划和安排,要有目标、有任务、有检测、有考核、有实效; 14、每位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教育理论与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及教学质量; 15、教师要不断成长进步,具备一定科研能力,每学期撰写出至少一篇教学案例、经验总结或论文; 16、学部教学检查每学期至少进行三次,每次都评出等第,并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重要数据指标。 二、各学科作业量最低标准要求: 语文:作业每周2次,作文每三周一次,加适当的单元测验、练习批改。 数学:每周三次,加适当的单元测验、练习批改 英语:作业每周2次,作文或日记每三周一次,加适当的单元测验、听写、练习。 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高考学科每周2次,非高考学科每周一次,加适当的单元测验、练习。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为了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学科教学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茶园中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本细则分常规检查、课堂教学、教研教改和会务制度四个部分。 一、常规检查 (一)、教学计划 1、教师每学期应书写教学计划。计划一般应具备:基本情况分析、具体要求、教材分析、具体措施、进度(活动)安排等. 2、临近复习时各科要制定复习计划。 (二)、备课 1、凡是已开设的科目,每节课均须有教案。(包括作文指导与讲评,每次大作文应按单元要求进行,文题最好全年级统一)。 2、以大纲和教材为依据,认真钻研教材,参照教学参考资料分析,把握教材编排意图,目的要求,知识深度,训练重点,并注重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集思广益,认真备好每节课。 3、教案的设计应该力求体现自己的教学方法,反对机械地抄袭教案,电子备课要求有批注和教学反思。 4、备课前要有本期任教科目的教学计划,备课进度应比授课进度超前1-5课时。 5、教案应有教学课题,内容,目的要求,重点或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六项基本内容。(复习课可以写复习重点,概念,练习题)。教学过程是教案的主要部分,要使人看了能了解你的教学思路及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

6、教案涉及知识要正确,杜绝知识性错误,不写错别字,书写 要工整,字迹要清楚,格式要规范。 (三)、作业 A、作业布置 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要有助于学 生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并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 2、作业的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 3、作业要向学生突出明确要求,并规定完成时间,有时要向学 生提示作业方法。 4、作业要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在考虑一般学生的同时,还要让 尖子生吃得饱,让潜能生跟得上。 B、作业批阅 1、教学计划开设的课程都要有作业。 2、作业要求全批全改,批阅认真及时,评定公正指出优缺点,激励上进,鞭策后进。 3、作业要有记载,阅后进行辅导,定期评讲作业。 4、作业批改次数:语文每课1次,作文每期7篇,数学每周5 次;英语每周5次;化学、物理每周3次;历史、地理、政治、生物每周1次。 (四)、辅导 1、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既要有课内辅导,又要有课外辅导, 既有集体辅导,又有个别辅导。 2、制定好辅导计划(培优辅潜计划)。任课老师首先要对所教 班级学生摸底,确定优生和潜能生名单。然后对潜能生逐人分析,掌握学生的知识缺漏情况及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再造好潜能生花名册,制定计划,提出辅导措施。 3、要做到热心,耐心,有信心,要避免疲劳战。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学常规就是教学规律得体现,就是对教学过程得最基本要求。本制度所指得教学常规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作业得布置与批改、辅导、课外活动、学业考核与评价、教研活动。教学工作就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教学得艺术性与创造性应体现在上述各个环节之中。 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新得教育教学形势与需要,特制定如下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一、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主要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个人教学计划等。 1、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要依据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统筹协调,对各年级、各科教学提出明确得要求与相应得检查措施,对各项教学工作做出具体安排。该计划必须有具体得管理目标与切实可行得质量监控措施,在广泛征求意见得基础上,经学校行政会审定后,于开学前印发至各教研组。 2、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应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教研组学科特点,对本学期各项教研工作做出具体安排与要求。计划由教研组制订,经全组教师讨论认可后,于开学后一周内交教导处审定存档。教研组长为计划制订与执行得具体负责人。 3、个人教学计划由各任课教师制订,开学后一周内完成。各任课教师在制订计划时要充分理解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得总体精神,结合新课程标准,制定本学期所任学科得教学任务,并根据学生学情拟定教学进度及教学中应注意与改进得措施。具体包括:教材分析、目标要求、教学进

度、课时安排、教学措施等。 4、各类计划制订后,交学校教导处存档,学校要对计划实施情况采取切实有效得措施,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学期结束时各教研组与学科教师要对照计划,结合教学实际,认真反思,写出书面总结。 二、备课 备课就是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得前提与基础。备课方式坚持“两个结合”,即: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书面备课、电子备课(参考一些网络资料)、与教材、教师用书批注相结合。并至少坚持做到提前一天备课。 1、个人备课。认真钻研教材,详细查阅有关教学参考书与资料;根据学生得认知水平与心理状态,确保每节课得教学有目标,有内容,重难点突出;确定每节课得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国情教育、环境教育等;确定相应得教学方法,选取适当得教学媒体;编写教案。 2、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就是校本教研得重要形式,其目得就是发挥教师群体优势与骨干教师得作用,交流教学经验,统一认识,解决教学中得重要问题,平衡教师得教学进度,研究与改进教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集体备课内容与要求如下:统一教学进度与教学基本要求;探讨学生可能出现得问题及解决问题得办法;探讨培养学生思维得方法;交流演示实验得关键操作,做好学生分组实验前得准备;结合听课活动,进行评课;在规定得时间、地点进行,安排好中心发言人,做好记录。

在常规教学中落实教学常规 目前,说到教育方面的话题,适时的应该是素质教育、均衡教育、课程改革、课题研究之类,说教学常规方面的东西,似乎有点老套,有点土气。但是,回过来想想,我们大家能做的并且能做好的事情之一就有教学常规管理。我们的部分中小学能够取得不错的教学质量,其他许多方面恐怕都不足为据。办学条件,差强人意;师资队伍,参差不齐;生源质量,普普通通;管理水平,平平常常。……我们想其中最主要的因素,还是较好地落实了教学常规。 教学常规与教学质量是高度相关的。在北京教育学院管理系主任卢无锴所著的《校长学》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统计数据又证明了一个教学管理中的规律性结论,一个学校是否有正常的、稳定的教学秩序;教师是否有备课、上课、考试、教研、科研一整套严格的制度;学生是否有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考试、课外活动等严格制度和训练,是直接影响和制约教学质量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狠抓教学常规管理。 一、什么是常规教学和教学常规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常规管理是教学管理的核心。 教学常规是学校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的规范要求,是教学基本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它关系到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规定和制约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工程,新课程背景下学校要实现科学有效的常规管理,进一步促使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师的教学素质、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保证教学常规活动的生命活力,从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所谓常规教学,就是指日常教学,它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常态; 所谓教学常规,就是指关于教学的日常规定,它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常态准则和常态要求。 常规教学,也可以称为常态下的教学,它不是公开课、精品课等非常态教学,从层次上讲,它还没有那么高; 教学常规,也可以称为管理者对教学在常态下的规定,它不是对教师教学的高标准、拔高性规定。 教学常规主要有“教”的常规,“学”的常规和“管”的常规三大部分组成。 二、常规教学很重要

教学常规五项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教学常规五项基本要求 一、计划与总结“三突出”: 开学有计划,期末有总结,体现教学工作的善始善终。 计划突出目标、进度、措施 总结突出重点、亮点、反思 完成突出及时、规范、完整 1.各教研组工作计划应根据上级的教学计划或有关教学工作的知识及新课标、教材,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可行的学期工作计划。教学计划在开学后一周内完成。教研组工作计划应具备:(1)本学期教学、教研教改、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的工作目标及措施;(2)教研教改和实施计划;(3)各年级活动科技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落实措施。(4)本学期各年级教学进度表和教学科研安排。2、学科教学计划以备课组为单位制定,应具备:(1)教材分析;(2)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以及教材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的分析和要求;(3)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4)以单元或章节拟定的教学进度表;(5)教研教改课题及教研活动日程安排。3、教师、备课组教学总结应在期末放假前及时交教务处备案。 二、备课与上课“三不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与基础,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备课与上课要力求做到: 抓住基础知识不放,

抓住学生主体不放, 抓住启发互动不放。 (一)、备课 1、实行集体备课制。二人以上的备课组实行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五统一”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统一即:统一教学指导思想、统一重点难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研究教法和学法、统一练习与测试。所有教师须按时认真参加集体备课,备课组长做好集体备课记录并纳入学期考核。 2、教师上课必须有教案。教案要求:(1)教案内容要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具、教学过程、课堂练习设计、作业布置等,主体部分是教学过程,体现学生活动、教学环节的合理安排和教学手段的使用;(2)超前一周备课,提前一天写好教案,上课前应再加以修改、充实、完整。要根据课堂教学实践的得失,写好教学反思;(3)初级教师写详案,中级教师可写详案或较详案,高级教师可写较详案或略案 (二)、上课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基本技能的主要渠道;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主要场所,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的授课质量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教师必须以极其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课堂教学。

初中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特制订本实施细则。 一、教学计划 1、开学前,学校班子成员共同商议制定学校计划。各教研组、教师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及所任学科的特征,制定相应的教研组工作计划和个人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应在深入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教材的结构体系、内容和编写意图、基本要求和质量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和教材重、难点的基础上,结合所教班级的学生实际制定。教研组和教师的教学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交学校检查备案。 2、教学计划应具有如下四项基本内容:①学情分析;②教材分析;③教学目标;④教学措施等。教案中要有教学进度安排,教学进度安排应包括教学内容、课时计划及授课时间。 二、课前备课 1、教师上课前必须按课时计划认真备课。备课内容包括分析学情,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定教学策略,做好教学资源收集与选择、教具学具准备、知识的温习等相关准备。实验学科的演示实验,备课时必须预先做一次。备课应着重体现对学生学习活动过程、方法的预设,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创造性。 2、备课应形成教案。完整的教案应有课题、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资源的选用、教具学具的应用、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过程安排、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及课堂小结等。一个课题需要两个课时及以上完成的,教学过程必须分课时设计。选用网上下载或教学参考资料中的教案,必须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整合修订,不得直接抄袭照搬。 3、教案撰写的详略可根据学校、教师、学科等实际情况,有所区别,分层要求。基础层的教师要做到备课规范化,教案详细,达到备课、教案编写的基本要求。成熟层的教师可以在规范化上放宽要求,在教案编写时可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某些重点环节,精备每个序列或单元中具有典型性的内容,形成并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教学常规是教学规律的体现,是对教学过程的最基本要求。本制度所指的教学常规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辅导、课外活动、学业考核与评价、教研活动。教学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教学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应体现在上述各个环节之中。 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新的教育教学形势和需要,特制定如下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一、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主要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个人教学计划等。 1、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要依据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统筹协调,对各年级、各科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相应的检查措施,对各项教学工作做出具体安排。该计划必须有具体的管理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质量监控措施,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学校行政会审定后,于开学前印发至各教研组。 2、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应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教研组学科特点,对本学期各项教研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和要求。计划由教研组制订,经全组教师讨论认可后,于开学后一周内交教导处审定存档。教研组长为计划制订与执行的具体负责人。 3、个人教学计划由各任课教师制订,开学后一周内完成。各任课教师在制订计划时要充分理解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总体精神,结合新课程

标准,制定本学期所任学科的教学任务,并根据学生学情拟定教学进度及教学中应注意和改进的措施。具体包括:教材分析、目标要求、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教学措施等。 4、各类计划制订后,交学校教导处存档,学校要对计划实施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学期结束时各教研组和学科教师要对照计划,结合教学实际,认真反思,写出书面总结。 二、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备课方式坚持“两个结合”,即: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书面备课、电子备课(参考一些网络资料)、和教材、教师用书批注相结合。并至少坚持做到提前一天备课。 1、个人备课。认真钻研教材,详细查阅有关教学参考书和资料;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确保每节课的教学有目标,有内容,重难点突出;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国情教育、环境教育等;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选取适当的教学媒体;编写教案。 2、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其目的是发挥教师群体优势和骨干教师的作用,交流教学经验,统一认识,解决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平衡教师的教学进度,研究和改进教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集体备课内容和要求如下:统一教学进度和教学基本要求;探讨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探讨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

在教学中如何落实教学常规 目前,说到青年教师成长方面的话题,更多的是优质课、教研活动、课程改革、课题研究之类,说教学常规方面的东西,大部分人认为似乎有点老套,有点土气,不以为然。但是,我们想想,我们大家是不是每一个人对教学常规都了解,并能做按要求做好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到而且都要做到的教学常规呢? 教学常规与教学质量是高度相关的,特别是年轻老师,落实好教育常规,从头做起、做好这关系到我们的今后,关系到我们的一生,也关系到我们教育的未来。在北京教育学院管理系主任卢无锴所著的《校长学》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统计数据又证明了一个教学管理中的规律性结论,一个学校是否有正常的、稳定的教学秩序;教师是否有备课、上课、考试、教研、科研一整套严格的制度;学生是否有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考试、课外活动等严格制度和训练,是直接影响和制约教学质量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狠抓教师教学常规的培训,而我们每一位年轻老师必须认真按要求落实好教学常规。 一、常规教学中的教学常规 教学常规是学校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的规范要求,是教学基本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它关系到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规定和制约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教学常规管理是

学校管理的基础工程,新课程背景下学校要实现科学有效的常规管理,进一步促使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师的教学素质、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保证教学常规活动的生命活力,从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所谓常规教学,就是指日常教学,它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常态; 所谓教学常规,就是指关于教学的日常规定,它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常态准则和常态要求。 常规教学,也可以称为常态下的教学,它不是公开课、精品课等非常态教学,从层次上讲,它还没有那么高; 教学常规,也可以称为管理者对教学在常态下的规定,它不是对教师教学的高标准、拔高性规定。 教学常规主要有“教”的常规,“学”的常规和“管”的常规三大部分组成。 二、常规教学的重要性 从理论上讲,我们知道,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必须靠课堂教学来实现,必须靠日常的、一节一节的课堂教学来实现;而一个学校、一个教师的日常教学是有层次的,日常教学的层次越高,也就是常规教学的层次越高,那么,相应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就越高。一句话,常规教学的层次,决定着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一个教师的教学质量水平。 从现实看,我们的课堂教学,从层次上讲,大约有四种状态: 最高层次是精品状态的高效课堂; 次之层次是优秀状态的中效课堂;

教师教学常规工作包括哪些元素? 教学常规包括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考试与评价、课后反思等基本内容。 各元素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一、备课 备课基本要求如下: 1、教师要认真学习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领会课标精神,明确总体目标和各学段目标。 2、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并熟悉教材的整体编排体系,掌握相关年级的教材,理解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理清全册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侧重点,确定本学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3、全面了解学生。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及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方法和习惯。 4、编制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一般应包括:标题、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教材简析、学习目标、教学措施、新课进度安排、学期复习计划、署名及日期。 6、精心编制教案。备课教案应超前3~5课时,每课时教案一般应具备以下十个环节: (1)通排课时编号:从01开始,一课时一编号,通排课时,一学期教案课时总数原则上应与课程开设的课时数相符合。 (2)授课时间:在授课后注明授课日期,某年某月某日星期几第几节课; (3)课题名称; (4)教学目标:是指新课程改革三维目标,包含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5)教学重点、难点; (6)教法、教具; (7)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成的师生互动过程,视新课、练习课、复习课、测验课等不同课的类型有所差异。新课的教师教学过程一般包括: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设计、探究新知、巩固运用、教学小结、布置作业等环节。 (8)作业布置:一般分为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深入贯彻《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V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重庆市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管理的意见》《重庆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管理规程(试行)》,进一步规范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推动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教育部、市教委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办、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 第二章专业与课程设置 第三条设置专业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性工作。中等职业学校要按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和发展规划科学合理设置专业。 第四条中等职业学校设置专业,应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为促进专业发展,学校应制定专业发展的三年或五年规划。包括指导思想,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目标、建设思路、工作目标、改革及工作重点、专业设置条件和保障机制等。

第五条中等职业学校设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冃录》范围内专业,应使用目录规定的专业名称;设置《目录》以外专业,可选定相近专业名称或自定名称,专业名称应充分体现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 第六条中等职业学校设置专业,须向区教委申报,区教委初审同意后,向市教委申报,经市教委评估审批后,方可进行招生。 第七条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应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注重学生基本道德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加强与社会生活和工作岗位的联系,培养具有德技双馨、身心双健的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学校应按照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明确各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要求培养目标定位准确、特色鲜明、措施具体、适应市场。 笫八条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课、计算机、艺术课及其他选修公共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应当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采用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课程结构。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学校要将实习实训纳入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统筹安排。课程设置合理,符合国家、市区规定要求,符合市场、岗位和技术发展需要。 第三章教学计划 第九条教学计划是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教学工作指导性文件,是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标的总纲领。教学计划分为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学科教学计划(学期、学年任课教师制定)。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是由中等职业学校根据国家级市专业指导性教学计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学常规是教学规律的体现,是对教学过程的最基本要求。本制度所指的教学常规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辅导、课外活动、学业考核与评价、教研活动。教学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教学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应体现在上述各个环节之中。 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新的教育教学形势和需要,特制定如下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一、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主要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个人教学计划等。 1、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要依据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统筹协调,对各年级、各科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相应的检查措施,对各项教学工作做出具体安排。该计划必须有具体的管理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质量监控措施,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学校行政会审定后,于开学前印发至各教研组。 2、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应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教研组学科特点,对本学期各项教研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和要求。计划由教研组制订,经全组教师讨论认可后,于开学后一周交教导处审定存档。教研组长为计划制订与执行的具体负责人。 3、个人教学计划由各任课教师制订,开学后一周完成。各任课教师在制订计划时要充分理解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总体精神,结合新课程标准,制定本学期所任学科的教学任务,并根据学生学情拟定教学进度及

教学中应注意和改进的措施。具体包括:教材分析、目标要求、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教学措施等。 4、各类计划制订后,交学校教导处存档,学校要对计划实施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学期结束时各教研组和学科教师要对照计划,结合教学实际,认真反思,写出书面总结。 二、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备课方式坚持“两个结合”,即: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书面备课、电子备课(参考一些网络资料)、和教材、教师用书批注相结合。并至少坚持做到提前一天备课。 1、个人备课。认真钻研教材,详细查阅有关教学参考书和资料;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确保每节课的教学有目标,有容,重难点突出;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容,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国情教育、环境教育等;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选取适当的教学媒体;编写教案。 2、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其目的是发挥教师群体优势和骨干教师的作用,交流教学经验,统一认识,解决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平衡教师的教学进度,研究和改进教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集体备课容和要求如下:统一教学进度和教学基本要求;探讨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探讨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交流演示实验的关键操作,做好学生分组实验前的准备;结合听课活动,

第一部分教学常规五项基本要求 一、计划与总结“三突出”: 开学有计划,期末有总结,体现教学工作的善始善终。 计划突出目标、进度、措施 总结突出重点、亮点、反思 完成突出及时、规范、完整 1.各教研组工作计划应根据上级的教学计划或有关教学工作的知识及新课标、教材,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可行的学期工作计划。教学计划在开学后一周内完成。教研组工作计划应具备:(1)本学期教学工作目标及措施;(2)教学计划;(3)本学期各年级教学进度表。 2.应具备:(1)教材分析;(2)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以及教材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的分析和要求;(3)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4)以单元或章节拟定的教学进度表; 3、教师、备课组教学总结应在期末放假前及时交教务处备案。 二、备课与上课“三不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与基础,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备课与上课要力求做到: 抓住基础知识不放, 抓住学生主体不放, 抓住启发互动不放。 (一)、备课 1、实行集体备课制。二人以上的备课组实行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五统一”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统一即:统一教学指导思想、统一重点难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研究教法和学法、统一练习与测试。所有教师须按时认真参加集体备课,备课组长做好集体备课记录并纳入学期考核。 2、教师上课必须有教案。教案要求:(1)教案内容要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具、教学过程、课堂练习设计、作业布置等,主体部分是教学过程,体现学生活动、教学环节的合理安排和教学手段的使用;(2)超前

一周备课,提前一天写好教案,上课前应再加以修改、充实、完整。要根据课堂教学实践的得失,写好教学反思;(3)初级教师写详案,中级教师可写详案或较详案,高级教师可写较详案或略案

教育教学制度 A、备课制度 1、提前一周备好要上的课。备课时熟悉大纲,通读教材,对照大纲,了解全册教材内容和各章节的地位,明确教材编排意图,把握总的目的要求和全书的重难点。 2、备课量要足,既要从整体入手,对教材进行全册和逐单元的宏观处理,又要按课型逐课时地编写好教案。 3、认真编写课时计划,内容包括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点、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训练,板书设计等。教学目的要求要具体明确,重点难点要认真研究处理,做到分散难点,减少坡度。对重、难点及最基础的内容,要舍得花工夫去钻研,夯实学生基础。 4、全面了解学生知识、技能、智力状况,根据学科、教材内容特点,优选教学方法,正确运用教学原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5、备课做到“四有”:即脑中有大纲,胸中有教材,心中有教法,目中有学生;“四备”:即备导言,备学生,备板书,备练习。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充分准备教具,写好教后总结(或反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教案质量要好,既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又要发挥教师的教学特长和经验,不允许机械照搬教学参考资料,更不允许照抄他人教案敷衍了事。 B、上课制度 1、不上无准备之课,随时接受教委的随堂课检查。认真做好组织教学工作,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要正面教育,耐心教育;严禁粗暴教育、棍棒教育,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课堂上要多鼓励,少批评。 2、教态自然、亲切,做到仪表端庄,举止大方。不浓妆艳抹,不穿奇装异服,不染指染发(不包括黑色),不穿背心、短裤、超短裙、拖鞋进教室;注意使用文明礼貌语言,不对学生摆架子。 3、用普通话教学。教学用语要简练、准确、生动易懂,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克服随意性,音量要适中。 4、重视直观教学,积极而恰当地运用教具和现代化教学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提倡候课,准时上课,按时下课。上课前关好手机、呼机;上课时不得离开教室,不得会客。严禁坐在椅子上讲课,不拖课,不做影响下节课的事(为保证教师按时下课,上、下午第一节一下课即播放眼保健操曲,让课任老师指导学生做眼操,眼保健操后即播放歌曲,活跃学习气氛,消除学生疲劳)。

中心小学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为进一步推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进程,实现学校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切实提高学校管理效益;为规范干部教师的教学行为,确保教学中心地位的落实;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创造优良的外部制约机制和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特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进行修订。 一、修订依据 依据《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九年制义务教育法》、《小学管理规程》等有关规定。 二、修订原则 1、合法性:不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相抵触,尤其对“惩罚”、“严禁”等内容要求要审慎。 2、导向性:有利于引领干部教师由“他律”到“自律”,逐渐成为自觉行为。 3、严密性:措辞要严谨、严密,经得起推敲。 4、科学性:符合学校管理规律、原则,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5、灵活性:内容规定要有一定的张力、弹性,不能过于僵死。 6、全面性:制度内容要考虑到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不留空白。 三、贯彻要求 制度是一种刚性约束力,必须成为人人遵守的学校的“铁律”,必须予以全面的贯彻落实。要不抓则以,一抓到底,否则,再好的制

度也是一纸空文,必将失去其应有的效力。 在贯彻制度过程中,努力做到“五个结合”: 1、贯彻制度与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结合起来,调动干部教师的内心情感,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 2、贯彻制度与落实岗位责任制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干部教师的责任意识。 3、贯彻制度与检查评价结合起来,及时把握真实情况,发现问题,予以加强和改进。 4、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既要坚持原则,照章办事,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搞一刀切。 5、全面落实与重点贯彻相结合,以“全面”促整体优化,以“重点”加强薄弱环节、突出重点工作。 自新修订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发布之日起,原有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即刻停止使用;各校据此修订本校的各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四、具体内容 (一)干部听课制度 1、一级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7节,二级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5节。 2、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层次教师的课要全面听,力求每学年对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都有所掌握,尤其要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偏弱教师进行重点听课、跟踪听课,体现一定的计划性、针对性。

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备课,作为教师上课前的一项准备工作,是教学研究过程精心预设,包含着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水平,也包含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同时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 备课的基本内容与要求有以下: 第一备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本和教学参考资料。教师要研究课程计划,把握本学科的教育目标,明确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的主次;要研究课本掌握课本的基本原理与知识体系,突出各章重点、难点,抓住关键;还要广泛阅读教学参考资料,选取合适材料以充实教学内容。 第二备学生。学生认知的准备状态是教学的起点,为使教学充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活动应切合学生的实际。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学习态度、思想特点和个性特征等方面的了解,做到最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做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第三备教学设计。根据学科特点、教学目标、任务要求及学生的情况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和问题,并设计相应的对策。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师生成为学习的共同体。 第四备练习跟作业。课堂练习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围绕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有针对性的练习才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另外,课外作业能使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所以,教师应该精心挑选作业(难度适宜),要遵循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做到知识与技能训练结合,合理的

布置作业。 第五拟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包括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教师要根据课程实施情况,拟定好这三种教学计划,以便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拟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由备课组统一制定,一般在开学一周内完成。其次单元教学计划,要确定每个课题的教学目标,划分课时和课型,考虑教法、学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教学策略等。最后课时教学计划,也即是对每一堂课具体深入的教学准备,要求有:1课题;2教学目标和任务;3教学重难点;4教学过程设计;5设计板书和作业;6写好教后信息反馈 教师上课基本要求 课堂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科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平台。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条严格按课程表上课。教师不得擅自停课、私自调课、代课。 第二条上课前应做好教学准备工作,保证40分钟上课时间,上课不能迟到;上课铃响教师已经进入教室,不得中途离开教室,不得提前下课;不许课中令学生出教室为教师拿教学用品或其它物品,不许做与本堂教学无关的事;到时下课不拖堂。 第三条认真组织教学,严格课堂纪律。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品德、环保、国防、安全、法制、信息)等教育,努力探索并创建高效课堂模式。 第四条上课时间不能接待家长及其他客人。无课时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