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教案第1、2学时

儿科护理学教案第1、2学时
儿科护理学教案第1、2学时

儿科护理学教案第1、2 学时

第1 、2 课时

章节题目绪论、生长发育1 课型理论教学要求及教学内容提纲

教学要求:1. 了解儿科护理学的范围。2. 熟悉儿科护理学的特点及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3. 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各期特点和保健原则。4. 掌握生长发育的概念、规律。

教学内容:1. 儿科护理学的范围,儿科护理学的特点。2.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

5( 生长发育

特点。3. 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4. 儿科护士的角色和素质要求。

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小儿年龄分期、各期特点和保健原则。

生长发育的概念、规律。

难点:无

教学实施手段及教具运用:

讲授、提问、讨论

推荐参考书及预复习任务:

复习绪论,预习第二章生长发育,包括体格发育的各项评价指标。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以整体护理概念为基础,研究从胎儿至青春期小儿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疾病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一门专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的服务对象是不断成长中的小儿。小儿时期是人生的基础阶段,在

生理、病理、免疫、疾病表现及预防等方面都与成人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儿科护理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特征及特殊需要。

一切涉及小儿时期健康和卫生保健的内容都属于儿科护理学的范围,包括正常小儿身心成长方面的保健、小儿疾病的临床护理与预防、护理科学研究等。从年龄范围来说,应从受精卵至青少年时期。根据我国卫生部的规定,临床多以初生至

14 周岁作为儿科的就诊年龄范围。

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 社会模式的转变,儿科护理学不仅涉及医学科学,而且涉及到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儿科护理已由单纯的照顾患儿生活和疾病护理,发展为全面照顾患儿的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需要由单纯的患儿护理扩展为包括所有儿童的生长发育、营养与喂养、儿童保健、疾病防治与护理,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研究; 由单纯的医疗保健机构承担其任务逐渐发展为全社会都来承担儿童的预防、保健和护理工作。其对象不仅是医院就诊的小儿,而且还包括家庭、社区的小儿。因此,儿科护理学要达到保障和促进儿童健康的目的,必须将科学育儿知识普及到每个家庭及社区,并取得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同学们通过学习获得对健康小儿和患病小儿进行整体护理的认识,以帮助个体、家庭和社区的儿童得到最大限度的身心健康,降低小儿发病率和死亡率,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护理人员要不断学习医学新知识、新技术,在护理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节儿科护理学的特点

、儿童生理功能特点

(一)解剖方面

小儿体格不同于成人。小儿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体重、身长、头围、胸围、骨骼、牙齿的发育和脏器的位置均有其年龄特点,不同系统和器官生长发育

的速度不同。只有掌握小儿正常的发育规律,才能判断小儿的发育是否正常,及时发现偏差,寻找原因,做好保健工作。

(二)生理方面

小儿年龄越小,生长越快,所需营养物质和水分相对比成人多,婴幼儿消化系统功能尚未成熟,故易发生腹泻、呕吐、营养缺乏等健康问题; 婴儿代谢旺盛,水分占机体的比例相对较大,而肾脏功能尚未成熟,故比成人容易发生水和电解质紊乱。小儿脉搏、呼吸次数也比成人快,其血压、周围血象、液体成分等,均与成人有区别。儿科护理人员需掌握这些特点,才能对收集的护理资料进行正确的护理评估。

(三)免疫方面

小儿皮肤、粘膜薄嫩易破损,淋巴系统发育未成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未健全,防御能力差。新生儿因母血中IgM 分子量较大不能通过胎盘,故新生儿IgM

水平低下,易发生大肠杆菌败血症。但有些传染病如麻疹、腺病毒感染等在最初数月却很少见,因为母体的IgG 抗体可以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暂时形成被动免疫,在生后3,5个月逐渐消失,而主动免疫IgG要到6,7岁才能达到成人水平。婴幼儿期分泌型IgA(SIgA)也缺乏,易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其他体液因子如补体、趋化因子、调理素等的活性和白细胞吞噬能力都较低,在护理中应特别注意消毒隔离。

、儿童心理社会特点

在心理方面,小儿与成人有很大的差别,小儿大脑结构和功能均不成熟,其思维与成人差别大,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也是受教育的最佳时期。小儿的心理发育过程受家庭、环境和教育的深刻影响,但小儿往往缺乏适应及满足需要的能力,应对挫折的能力差,多不能合作,依赖性强,尤其在患病时更需要大人特别的保护和照顾。在护理中应以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与小儿的父母、幼教工作者、学校教师

等共同配合,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心理发育特征和心理需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三、儿科临床特点

(一)病理方面

由于小儿生理功能不够成熟,相同的病因在不同年龄可引起机体不同的病理改变。如肺炎链球菌所致的肺部感染在婴幼儿多是支气管肺炎的病理改变,而在年长儿和成人则是大叶性肺炎的病理

改变;维生素D缺乏时婴幼儿患佝偻病,而成人则表现为软骨病。

(二)疾病方面

小儿的疾病种类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婴幼儿患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较成人多。且患急性感染性疾病时往往起病急、来势凶猛,局限能力差,易并发败血症,并常伴有呼吸、循环衰竭,中毒性脑病和水电解质紊乱。新生儿及体弱儿严重感染时,往往表现为各种反应低下,如体温不升、拒食、表情呆滞、外周血白细胞降低或不增等,并常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此外,小儿

病情发展快,易反复波动,变化多端,应密切观察及时处理。

(三)诊治方面

不同年龄阶段小儿患病种类、身体表现状况均有不同特点,因此,在诊断时应重视年龄特点。例如惊厥,在新生儿时应多考虑与产伤、窒息、颅内出血或先天异常有关;6 个月以内婴儿应考虑有无婴儿手足搐搦症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6 个月,3 岁小儿则以高热惊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可能性大;3 岁以上年长儿的无热惊厥则以癫痫为多。此外,年幼儿因不能主动反映或准确诉说病情,在诊治过程中,应详细向家长询问病史,严密观察病情,早期发现问题,以便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因此,细致的护理、敏锐的观察非常重要。

(四)预后方面

小儿患病后若得到正确的诊断有效的治疗和恰当的护理,好转恢复也快。由于小儿各器官组织修复和再生能力强,疾病恢复较快,后遗症也较成人少见。反之,在新生儿、体弱危重患儿,病情变化也迅速,若救治不及时易造成突然死亡。应加强监护,分秒必争地进行抢救,以挽救患儿的生命。

(五)预防方面

很多小儿疾病是可以预防的。由于开展计划免疫和加强传染病管理,已使麻疹、脊髓灰质炎、白喉、破伤风、伤寒等许多小儿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大幅下降; 由于重视儿童保健工作,宣传和普及科学育儿方法,增强小儿体质,使营养不良、肺炎、腹泻等多发病、常见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降低; 对新生儿及早筛查某些先天性、遗传性疾病; 及早发现视觉、听觉障碍和智力异常,并加以干预和矫治,以防止发展为严重残疾或伤残。因此,预防工作是儿科护理工作的重点,计划免疫是儿科预防工作的重点。

(六)小儿护理方面

健康小儿和患病小儿护理的内容和时间都比成人多,且年龄越小,越需精心护理。在护理工作中必须针对小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小儿多动、好奇、模仿性强,但缺乏经验,安全问题需特别注意; 住院后因自由活动受到限制,再加上陌生的环境及各种检查、治疗带来的痛苦和不良刺激,均会使患儿产生紧张、不安和恐惧。儿科医护人员不仅要使病房环境舒适,更要主动关怀、多接触患儿并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使患儿感到与在家一样受到重视和爱护。相互接触与抚摸是婴幼儿的一种特殊的先天需要,不能以食物来替代,只要病情允许,护士应定期、多次地搂抱和抚摸患儿,以解除其“皮肤饥饿”。护士在进行各种处置之前,应在患儿能理解的基础上,耐心地讲清目的、方法以取得其合作,切勿采取强制、恐吓、说谎等不恰当的方法。

在护理工作中除基础护理外,应以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重视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特点,关注小儿家庭成员的心理感受和服务需求,为小儿及其家庭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指导、疾病护理和家庭支持等服务。在护理工作中实施身心整体护理,不

仅要满足小儿的生理需要,还应维护和促进小儿心理行为的发展及心理的健康; 除关心小儿机体各系统和器官功能的协调平衡外,还应使小儿的生理、心理活动

状态与社会环境相适应,并应重视环境带给小儿及家庭的影响。儿科工作者应自觉遵守法律和伦理道德规范,尊重小儿的人格,保障小儿的权利,促进小儿生理、心理、道德精神和社会等方面的健康成长。

第三节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

祖国医学在小儿疾病的防治与护理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在中医学发展史和医学典籍中关于小儿保健与疾病预防等方面的记载较多,如我国早期的医学经典著作

黄帝内经》中对儿科病症已有记录; 唐代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都比较系统地阐释了小儿的发育过程,提出了小儿喂养和清洁等方面的护理原则; 宋代医家陈文中在《小儿病源方论》中提出“养子十法,如小儿背部、腹部、足部要暖。头部、胸部要凉”。《活幼新书》说“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指出了过饱、过暖的不合适。这些都是古人育婴的经验,在护理工作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9 世纪下半叶,随着西方医学传入我国并逐渐发展,各国传教士在我国开办了教会医院并附设了护士学校,医院中设立了产科、儿科病房及门诊,护理工作重点放在对住院患儿的照顾和护理上,逐渐形成了我国的护理事业和儿科护理学。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对儿童健康十分重视,从推广新法接生、实行计划免疫、建立各级儿童医疗保健机构、提倡科学育儿,直至形成和发展了儿科监护中心等专科护理,儿科护理范围、护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扩展和提高。小儿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病死率亦迅速降低,小儿体质普遍

增强。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恢复了中断30余年的高等护理教育,90 年代始又开展了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了一大批高级儿科护理人才,使儿科护理队伍和护理水平向高层次、高素质方向不断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儿科护理学已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独特功能的专门学科。其研究内容、范围、任务涉及影响儿童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各个方面,儿科护士已成为儿童保健的主要力量。为此,儿科护理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最新的护理手段,发扬求实创新、拼搏奉献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为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和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节儿科护士的角色和素质要求

、儿科护士的角色

随着儿科护理工作领域从医院向家庭、社区及学校的扩展,儿科护士作为一名有专门知识的独立实践者,被赋予多元化角色。

(一)护理活动的执行者

由于小儿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发育尚未完善,生活尚不能自理。儿科护士最重要的角色是帮助小儿在保持或恢复健康的过程中,提供各种护理照顾。如在营养的摄取、药物的给予、心理的支持、感染的预防等方面给予帮助,满足小儿身心需要。

(二)护理计划者

为了促进小儿身心健康发育,护士必须运用护理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收集小儿的生理、心理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状况等各方面的资料,全面评估小儿的健康状况,找出其健康问题,并制定系统的、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轻小儿的痛苦。

(三)健康教育者

在护理小儿的过程中,护士应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智力发展水平,向他们有效地解释疾病治疗和护理过程,帮助他们建立自我保健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尽可能地纠正其不良行为,寓教育于护理之中。同时护士还应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使他们能够采取健康的态度和健康的行为,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四)健康协调者

护士需联系并协调与有关人员及机构的相互关系,维持一个有效的沟通网,以使诊断、治疗、求助和儿童保健工作得以互相协调、配合,以保证小儿获得最适宜的整体性医护照顾。如护士需与医生联络,讨论有关治疗和护理方案; 护士还需与营养师联系,讨论有关膳食的安排等。

(五)健康咨询者

护士通过倾听患儿及其家长的内心感受、触摸和陪伴儿童,解答他们的问题、提供有关治疗的信息、给予健康指导等。澄清儿童及家长对疾病和与健康有关问题的疑惑,使他们能够采用积极有效的方法去应付压力,找到满足生理、心理、社会需要的最佳习惯和最适宜的方法。

(六)患者代言人

护士是儿童权益的维护者,在小儿不会表达或表达不清自己的要求和意愿时,护士有责任解释并维护小儿的权益不受侵犯或损害。护士还需评估有碍儿童健康的问题和事件,提供给医院行政部门改进,或提供给卫生行政单位作为拟定卫生政策和计划的参考。

(七)护理研究者

护士应积极进行护理研究工作,通过研究来验证、扩展护理理论和知识,发展护理新技术,指导、改进护理工作,提高儿科护理质量,促进专业发展。同时护士

还需探讨隐藏在小儿症状及表面行为下的真正问题,以便能更实际、更深入、更有效地帮助他们。

、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

儿科护士不仅要掌握小儿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还应遵循现代生物-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对小儿进行整体护理,使小儿身心保持最佳状态。因此儿科护士必须具备以下素质:(一)强烈的责任感

儿科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为小儿机体各系统、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生活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又处于无知或知识贫乏阶段。这就要求儿科护士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对工作认真负责、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同情、敏锐、冷静、严肃、开朗、无私、勤快、求实的职业素质投身于工作之中。不但要照顾好他们的生活,还要启发他们的思维,与他们有效地沟通,以取得他们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是儿童学习的对象之一,因此必须以身作则,严于律已,加强自身的修养。以良好的心态、整洁的仪表与规范的行为,教育和影响小儿,使小儿受到良好形象的熏陶。

(二)爱护并尊重儿童

小儿的健康成长,不但需要物质营养,也需要精神哺育,其中“爱”是重要的营养要素之一。护理人员只有发自内心地爱护小儿,并一视同仁地尊重他们,做到言而有信,与他们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使他们产生安全感、满足感,以便更好地护理小儿。

(三)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及熟练的操作技巧

儿科护士对工作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不但要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护理学科的理论和技能,营养学、预防保健等知识,而且要掌握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以及一些基本的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绘画、音乐)等方面的知识。根据儿童生长

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及生理、心理和社会的需要而给予全面的护理。掌握儿科常用药物的剂量、作用及用法,保证用药的安全。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儿科护理技术也不断更新和发展,在护理工作中除应耐心细致、一丝不苟,动作轻柔、操作准确,技术精湛、观察仔细,反应敏捷、考虑周全,态度和蔼、温柔可亲以外,儿科护士必须熟练掌握这些复杂的临床护理技术、抢救技术及先进的检查技术,才能以最大程度地减轻患儿的痛苦,取得最佳护理效果。也需要勇于创新进取,开展护理科研工作,适应新世纪儿科护理的需求。

(四)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和健康的心理

婴儿及较小的幼儿常用身体语言、动作语言和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往往可能表达不清。儿科护士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并能及时与小儿家长沟通,及时获取新信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减轻他们的痛苦。现代儿科护理,不仅要挽救患儿的生命,同时还必须考虑到治病过程对儿童生理、心理及社会等方面的影响。这就要求儿科护士必须掌握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以健康、乐观、开朗、稳定的情绪,宽容豁达的胸怀,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言行举止感染小儿,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

第五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儿科护理学完整版 一、填空题 1. 儿童生长发育的顺序: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2. 营养不良患儿饮食调整的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饮食,直至恢复正常。 3. 营养性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分期: 初期(早期)、活动期(激期)、恢复期、后遗症期。 4. 儿童总的能量消耗包括 基础代谢率、食物的热力作用、生长发育(小儿特有)、活动、排泄及摄食消 耗 6 个方面。 5. 法洛四联征: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 6. 生理性黄疸:足月儿和早产儿于生后 2—3 天内出现黄疸, 4—5 天达高峰,足月儿一般在10—14 天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至3—4 周。 7. 临床上常见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类型: 消瘦型营养不良(能量缺乏)、水肿型营养不良(蛋白质缺乏)、消瘦—水肿型营养不良。 8. 化脓性脑膜炎生命体征的变化:体温升高、血压升高、脉搏变慢、呼吸深慢且不规则。 9. 颅内压增高的典型临床表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10. 脑膜刺激征:颈强直、Kernig 征、Brudzinski 征阳性。 二、选择题 1. 胎儿期保健以孕母保健为重点,新生儿保健重点放在生后第 1 周。 2. 新生儿或婴儿母乳喂养后取右侧卧位,头位略高,以利于胃排空,避免因溢乳而引起窒息。 3. 儿童年龄分期、各期特点及保健 (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止为胎儿期; (2)新生儿期: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 天称新生儿期; 22—胎龄满28 周至出生后7 足天,称围生期。新生儿期的保健措施主要为合理喂养与保暖(温度保持在 24℃,湿度55%); (3)婴儿期:出生后到 1 周岁为婴儿期;生长发育最为迅速,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消化和吸收能力未 完善,易腹泻和营养不良, 故应合理喂养;从胎盘获得的免疫球蛋白逐渐消失,后天免疫力尚未产生,易 患感染性疾病, 故应按时免疫接种; (4)幼儿期:自满 1 周岁到 3 周岁为幼儿期;神经系统发育迅速,能独立行走,但对危险的识别能力和 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容易发生意外; 5 岁以下儿童主要死亡原因是意外窒息(初生1—3 个月内婴儿易发生窒息, 1—5 岁婴幼儿易发生异物进入机体,呼吸道异物多见于学龄期儿童); 18 个月左右可能出现生理性厌食,应鼓励其自己进食,不要惩罚幼儿。 (5)学龄前期:自满 3 周岁到6—7 岁为学龄前期; 7)青春期:以性发育为标志进入青春期;此期儿童体格生长再次加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同时生 6)学龄期:自6—7 岁到进入青春期前为学龄期,此期易出现上学的不适应性; 殖系统发育加速并趋于成熟。

《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内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是研究患内科疾病的病人生物、心理和社会关系方面健康问题的发生、发展规律,并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诊断和处理病人的健康问题,以达到促进和保持病人健康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内科护理学》是护理学本科必修的核心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及造血系统、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结缔组织和风湿性疾病、传染病、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它阐述的内科疾病诊治要点、基本诊疗技术操作、内科疾病护理理论等内容在临床护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它既是临床各科护理学的基础,又与它们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课程以胜任临床护理岗位需求为目标,以护士注册考试大纲为参考,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线,重在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学好内科护理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疾病、配合用药及临床综合能力,也为从事其他专科护理工作奠定了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概念及常用诊疗技术配合和操作,理解临床表现、治疗及诊断要点,了解病因与发病机制,能够对内科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并对内科急症协助医师进行抢救和处理。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 内科护理学的教学环节包括系统学习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及考试等。系统学习包括课堂讲授常见病、多发病和配合课堂教学进行的临床见习。其中课堂讲授是教师通过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挂图和多媒体课件,启用了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等方法。临床见习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挂图、模型、具体病人等,结合电化教学手段,强化学生对各种疾病的感性认识,并通过教师的指导和总结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毕业实习阶段要求学生在临床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内科病人的整体护理,把学得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之中,逐步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分阶段性考试、理论考试和实习考核三种,阶段性考试是指敏位教师在授课结束时进行的理论测试,是对学生重点内容掌握的初步了解;理论考试是指学期末本学科的结业考试,是对学生学完内科护理学的总体测试;实习考核是检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具体疾病的掌握情况。在毕业时,学生应较为全面和系统地获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其防治和护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对内科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以及对内科常见急症的配合抢救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自学内科护理学的内容和学习方法及内科护理学对社会的要求。 第二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概述 自学消化系统病人的护理评估,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病种,消化系统疾病的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思考题 1、肝脏的功能。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 1、知会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 2、掌握儿科护理特点、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的概念和特点。 3、熟悉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儿科护士的角色和素质要求。 【教学内容】 1、儿科护理学的概念、任务和范围。 2、小儿护理的特征。 3、小儿年龄的分期。 4、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趋势。 5、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1、儿科护理特点 2、小儿年龄分期、各年龄期特点及各期护理重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讨论、提问、多媒体互动式型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问题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儿科护理学呢?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儿童保健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和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五官端正、身材匀称,特别是在实行计划生育、只生一个孩子的今天,更盼望有一个

健康的儿童。如果一个家庭生了一个畸形儿,家里人背包袱,也影响我们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作为医务人员,我们的责任就是生一个,活一个,活一个,壮一个,这样才能使千百万儿童健康成长.这就要求我们学习好儿科护理学。另一方面,儿科护理学是临床专业课,是护理专业的学生必修课程之一,与内科、外科、妇产科护理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也是护士执业考试的必考科目。从小的方面来说,学好儿科护理学对你们自身也是非常有好处的,你们也会为人父母,那么当你们有了自己的孩子,你们就知道怎样科学抚育孩子,孩子出现了情况,怎样处理。 什么是儿科护理学呢?从这门课程我们可以学到哪些知识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在本次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什么是儿科护理学,其任务范畴,儿科护理特点、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的概念和特点。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儿科护士的角色和素质要求。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 展示目的要求 1、了解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 2、掌握儿科护理特点、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的概念和特点。 3、熟悉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儿科护士的角色和素质要求。 学习新课(提问:在你们的印象中儿科护理是不是就是护理生病的孩子) 一:定义: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保健、疾病防治及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学科。(解释生长发育(体重、身高)、保健(合理喂养、卫生习惯、加强安全、运动、爱护眼睛等)、疾病防治(预发感冒、传染病等)及护理),服务对象是从胎儿时期直至青春期。 二:儿科护理学的任务

教案 授课对象护理学专业(本科) 教材名称儿科护理主编崔焱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版次: 第四版讲授章节第一章绪论 使用教材和参考资料 《儿科护理学》第三版崔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儿科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实用儿科学》褚福棠主编 教学目的 1.了解儿科学护理学的工作范围及任务 2.熟悉儿科的特点,了解儿童心理社会特点及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3.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 4.了解儿科护理学的发展和展望 5.了解儿科护士的角色和素质要求 教学重点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教学难点 小儿各年龄期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式+启发式

教学内容总学时1学时

第一节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3分第二节小儿年龄分期15分根据小儿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特点,将小儿年龄划分为7个时期: 一、胎儿期(fetal period):二、新生儿期(neonatal period): 三、婴儿期(infancy period):四、幼儿期(toddler's age): 五、学龄前期(preschool age):六、学龄期(school age): 七、青春期: 第三节儿科特点及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18分一、儿科特点 (一)儿童生理机能特点: 1、解剖 2、生理 3.免疫 (二)儿童心理社会特点 (三)儿科临床特点 1.病理特点2.疾病特点 3.诊治特点 4.预后特点 5.预防特点 二、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1.以儿童及其家庭为中心2.实施身心整体护理 3.减少创伤和疼痛4.遵守法律和伦理道德规范 第四节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自学) 一、儿科护士的角色: 1、护理活动执行者(care-giver): 2、护理计划者(planner): 3、健康教育者(educator): 4、健康协调者(coordinator): 5、健康咨询者(consultant) 6、患儿的代言人(advocate): 7、护理研究者(researcher): 二、素质要求 (一)思想道德素质(二)科学文化素质 (三)专业素质(四)身体心理素质 第五节我国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3分 小结2分 学生作业和课外预习内容 1、5天、5个月、5岁、15岁各属何年龄期?有何特点?保健应注意什么? 2、儿科护理学的概念,任务及所涉及的范围 3、名词:胎儿期、围生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 学龄期、青春期 授课对象护理学专业(本科) 教材名称儿科护理主编崔焱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版次: 第四版讲授章节第二章生长发育 使用教材和参考资料

简答题:(黑色的是从试题里和PPT里抄过来的) 第二章 1.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⑴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出生后头三个月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至青春期又出现第二个高峰; ⑵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神经系统发育的较早,生殖系统最晚,淋巴系统则先快后回缩; ⑶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高级到低级,由简单到复杂; ⑷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第三章: 1、简述青春期少年保健的主要内容:(试题里有,但书上没画重点) 1)营养保健:青春期生长发育较快。需要增加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2)良好的个人卫生,充足的睡眠,以及体格锻炼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3)继续防止急性传染病以及沙眼、龋齿、近视眼、寄生虫和脊柱弯曲等疾患 4)预防运动创伤、车祸、溺水,以及打架斗殴造成的意外伤害。家长。学校和保健人员都有责任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 第四章 1、简述母乳喂养的优点 书上版本:1)母乳含有适合婴儿消化且比例适宜的营养素,还具有多种免疫物质,可增强婴儿的抗病能力 2)母乳喂养经济、方便、温度及泌乳速度适宜 3)母乳新鲜无污染 4)母乳喂养可密切母子感情,有利于婴儿身心健康 5)可加快乳母产后子宫复原,减少再受孕的机会 6)连续哺乳6个月以上还可以使乳母孕期储备的脂肪消耗,促使乳母体型恢复至孕前状态 试题答案版本:(1)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2)增加婴儿的免疫力(3)简便、卫生、经济:母乳温度适宜,不易污染,经济方便,随要随哺(4)增进母婴情感交流:婴儿安全感、信任;心理与社会适应性的发展;建立亲密的母子关系(5)哺乳对母亲有利:产生催乳素、抑制排卵。 2、母乳喂养的禁忌症

教学内容 一、概述 WHO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健康的定义反映了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疾病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发展和转变。 二、内科护理的内容及结构 内科护理建立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之上,是临床护理中的综合学科,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 本教材共十章:绪论、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内分泌代谢疾病病人的护理、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传染病病人的护理及书末的实践指导。 三、内科护理的学习目的与方法 (一)护理专业的起始教育主要是通科护理教育。 (二)中专学生毕业时应具备通科临床护理的基本能力,通过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获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经注册,成为合格的注册护士,才能从事护理专

业工作。 (三)内科护理是临床专业课中的基础和关键课程。 四、内科护士的角色 1、病人的直接护理者 2、协作者 3、教育者 4、代言者 5、管理者 护理专业的学生将来要很好地完成上述角色任务,就必须努力学习内科护理,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掌握内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学习、工作态度,能运用护理程序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病人进行整体护理,为服务对象提供减轻痛苦、促进康复、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服务。 五、内科护理的学习方法 多观察、勤思考、多请教、重理解、积极讨论、做好笔记 (一)、以整体护理观指导学习 整体护理观是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适应社会需求和医学的发展变化而建立的全新的护理理念和科学的临床思维和工作方法。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熟练应用护理程序,贯穿整体护理理念,使这种理念和概念框架内化为自身的学习和思维习惯,将来再外化为工作方法。 在学习中自觉地用整体观思考问题,在工作中自觉地关注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对健康问题的反应和对护理的需求,用整体观观察和护理病人。(二)以马斯洛的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指导学习这一理论,不仅可以指导和帮助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正确理解未满足的需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帮助同学们提高将来的工作质量。 (三)重视对实践技能的学习掌握 1、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以基本满足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 2、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3、护理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护理和抢救的效果 4、本教材在内容的选择、编写的体例和对实践指导的处理上,都体现了实用性和实践性 六、内科护理的发展趋势 (一)社会需求变化和医学发展对内科护理的影响 疾病谱的变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医学的快速发展(二)内科护理的发展趋势 1、社会发展变化所导致的对卫生保健需求的变化和医学的发展对内科护理影 响深远,也决定了内科护理的未来发展趋势护理工作的场所从医院扩展到社区和家庭成为必然。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建立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使医疗、护理从医院走向家庭和社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环节 2、心理护理成为内科护理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科疾病大多病程长,易反复或恶化,治疗效果不显著。慢性病多,老年病人多,疑难杂症多,病人易产生急躁、焦虑、悲观、恐惧、抑郁、孤独等各种消极心理反应。内科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反应,做好心理疏导和精神调适 3、护理科研和循证护理将受到重视

第二章生长发育与健康评估 从胎儿期到青春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最重要的阶段。生长发育是小儿不同于成人重要的特点。 “生长”(growth)指小儿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可测出其量的变化。“发育”(development)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完善和功能的演进,为质的改变。生长和发育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 一、生长发育规律 (一)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1、从胎儿期至青春期,小儿生长发育是不断进行的。 2、各年龄阶段生长的速度不同。如体重和身高:1岁内增长最快,为第一个生长发育高峰(出生时约3kg,1岁时是出生的3倍,之后减慢);之后增长速度逐渐减慢,到青春期后又迅速加快增长,为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 (二)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 各系统发育速度并不相同。 1.神经系统(脑、硬脑膜、脊髓等)发育较早: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是在出生后第一年。 2.有些先快后慢,如淋巴系统(胸腺、淋巴结等):咽部淋巴组织及扁桃体也是在幼儿期增长比较明显,到了10岁以后逐渐减小,发病也减少;故小儿切除肥大的扁桃体手术在10岁以后可酌情决定。 3.生殖(睾丸、卵巢、输卵管、前列腺等)系统发育较晚,于青春期开始发育。 4.其它系统的发育先慢后快,如心肝肾肌肉等,与体格生长平行。 (三)生长发育的顺序性 1.由上到下:运动发育的规律是――先抬头、后抬胸、再会坐立行。 2.由近到远:先抬肩、伸臂,再双手握物;先会控制腿,再控制脚的活动。 3.由粗到细:先会用全手掌握持物品,再发展到能以手指捏取。 4.由简单到复杂:先会画直线,进而能画图、画人。 5.由低级到高级:先会看、听感觉事物,再发展到记忆、思维、分析、判断事物。 (四)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虽然有一定的规律,但是仍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受内因(遗传因素),外因(环境因素)两个最基本的因素的影响。 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遗传特性和环境影响是确定小儿生长发育进程的两个最基本因素。遗传决定机体发育的可能范围,环境则决定发育的速度及最终达到的程度。内在遗传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决定了每个儿童如何生长发育。 (一)遗传因素 1、照镜子发现:皮肤、身材、面部特征等与父母相似。 2、性别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青春初期,女孩体格生长剧增,体重、身高可能超过男孩,但是青春期末,其平均体重、身高低于同龄男孩,因为男孩青春期开始较晚,但延续时间长。 女孩的骨化中心出现较早,骨骼较轻,骨盆较宽,肩距较窄,皮下脂肪丰满,而肌肉却不如男孩发达。 (二)环境因素 1.营养:合理的营养是小儿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年龄越小受营养的影响因素越大。 (1)当各种营养素供给比例恰当,生活环境适宜,小儿生长潜力得到最好的发挥。 (2)宫内营养不良的胎儿,体格生长落后,脑的发育迟缓,生后营养不良首先导致体重

儿科。 第一章:儿童成长分期:(英) ●Fetal period:完全依靠母体 ●Neonatal period:最大危险 ●Infant period:生长高峰,抗体消失 ●Toddler age:自我保护不足 ●Preschool age:培养品质 ●School age:成人水平 ●Adolescence:生长第二高峰 在6~7岁时自行合成IgG;患病快、恢复也快; 第二章:儿童生长发育(英) 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3kg(2x+8),1y为出生时3倍;2y为4倍。 身高:出生50cm;1y=75cm;(7x+75); 头围:(眉弓上缘到枕骨结节)34——46——48;一岁时头围=胸围 颅骨:前囟(1.5~2cm;2y时闭合);后囟(6m闭合) 脊柱:抬头颈曲(3~4m);4m翻身;坐胸曲(6~7m);8~9m爬;走腰曲(1y)长骨:(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为其岁数+1) 牙齿:8m开始萌出;13m仍未萌出为延迟 感知觉:6m辨父母声音、认父母; 第三章:儿童保健:Array●胎儿:前3m易畸形 ●新生儿:家庭访视(3~4次) ●婴儿期:合理喂养(6m引入其他食物) ●幼儿期:防疾病事故 ●学龄前:自理能力 ●学龄:良好习惯及姿势 出生乙肝卡介苗、二月脊灰炎正好、三四五月百白破、八月麻疹岁乙脑。 卡介苗(皮内、三角肌中部)乙肝、百白破(肌内、三角肌) 乙脑、麻疹(皮下、三角肌下缘)

第五章:儿童营养(英) 1能量与营养素 总能耗: ●基础代谢率:50~60% ●食物热力作用:7%~8% ●生长:25%~30% ●活动、排泄:10% 故1y以内婴儿平均每日所需总能量约100kcal/kg;蛋白质(1.5~3g/kg/d);钙(2g/d) 2儿童喂养: ●母乳成分 ●母乳喂养优点 ●哺乳技巧 ●人工喂养注意事项 ●食物转换原则 第九章:营养障碍疾病 1:PEM(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多见于3y以下 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水肿)为营养不良的最早表现○1喂养不当的皮下脂肪最先消耗—躯干— 臀部—四肢—面颊 能量供应不足为主(消瘦) ○2营养不良分度: ○3并发:自发性低血糖:发生于夜间或清晨,突然面色苍白、神志不清、呼吸暂停、脉搏细速,为主要死因。(静推25%—50%的葡萄糖)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儿科护理学(一) 试卷 (课程代码03003)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不属于青春期特点的是 A第二性征出现,生殖器官发育成熟 B.认知、心理社会和行为发展 C.内分泌不稳定,面对更多社会压力 D.体格生长缓慢进行 2.某小儿l周岁,生长发育正常,其身长约为 A.70cm B.75cm C.80cm D.85cm 3.某小儿,女,l2个月,其乳牙数目约是 A.2~4个 B.4—6个 C.6~8个 D.8—10个 4.小儿前囟凹陷见于 A.脱水 B.脑肿瘤 C.脑积水 D.脑膜炎 5.初乳中含有较多的 A.铁元素 B.矿物质 C.饱和脂肪酸 D.免疫因子 6.关于预防接种注意事项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严格消毒制度,预防感染 B.严格掌握禁忌症 C.出现局部或全身反应,不必处理 D.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 7.光照疗法时,最有效的蓝色荧光灯的波长为 A.320~370nm B.370~420nm C.420~470nm D.470~520nm 8.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90个百分位以上的新生儿,称为 A.小于胎龄儿 B.大于胎龄儿 C.巨大儿 D.适于胎龄儿 9.新生儿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的免疫物质是 A.IgG B.IgM C.SIgA D.IgE 10.关于早产儿消化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吸吮能力差 B.吞咽反射弱 C.贲门括约肌松弛 D.胃酸及消化酶多

垫江县卫生学校教案首页 教学内容 一、概述 WHO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健康的定义反映了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疾病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发展和转变。 二、内科护理的内容及结构 内科护理建立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之上,是临床护理中的综合学科,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 本教材共十章:绪论、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内分泌代谢疾病病人的护理、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传染病病人的护理及书末的实践指导。 三、内科护理的学习目的与方法 (一)护理专业的起始教育主要是通科护理教育。

(二)中专学生毕业时应具备通科临床护理的基本能力,通过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获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经注册,成为合格的注册护士,才能从事护理专业工作。 (三)内科护理是临床专业课中的基础和关键课程。 四、内科护士的角色 1、病人的直接护理者 2、协作者 3、教育者 4、代言者 5、管理者 护理专业的学生将来要很好地完成上述角色任务,就必须努力学习内科护理,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掌握内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学习、工作态度,能运用护理程序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病人进行整体护理,为服务对象提供减轻痛苦、促进康复、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服务。 五、内科护理的学习方法 多观察、勤思考、多请教、重理解、积极讨论、做好笔记 (一)、以整体护理观指导学习 整体护理观是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适应社会需求和医学的发展变化而建立的全新的护理理念和科学的临床思维和工作方法。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熟练应用护理程序,贯穿整体护理理念,使这种理念和概念框架内化为自身的学习和思维习惯,将来再外化为工作方法。 在学习中自觉地用整体观思考问题,在工作中自觉地关注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对健康问题的反应和对护理的需求,用整体观观察和护理病人。(二)以马斯洛的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指导学习这一理论,不仅可以指导和帮助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正确理解未满足的需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帮助同学们提高将来的工作质量。 (三)重视对实践技能的学习掌握 1、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以基本满足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 2、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3、护理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护理和抢救的效果 4、本教材在内容的选择、编写的体例和对实践指导的处理上,都体现了实用性和实践性 六、内科护理的发展趋势 (一)社会需求变化和医学发展对内科护理的影响 疾病谱的变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医学的快速发展(二)内科护理的发展趋势 1、社会发展变化所导致的对卫生保健需求的变化和医学的发展对内科护理影 响深远,也决定了内科护理的未来发展趋势护理工作的场所从医院扩展到社区和家庭成为必然。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建立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使医疗、护理从医院走向家庭和社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环节 2、心理护理成为内科护理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科疾病大多病程长,易反复或恶化,治疗效果不显著。慢性病多,老年病人多,疑难杂症多,病人易产生急躁、焦虑、悲观、恐惧、抑郁、孤独等各种消极心理反应。内科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反应,做好心理疏导和精神调适 3、护理科研和循证护理将受到重视

《儿科护理学》自学指导书 一、课程名称:儿科护理学 二、自学学时:54课时 三、课件学时:54课时 四、教材名称:《儿科护理学》第三版,崔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五、参考资料:1.《儿科学》第六版,杨锡强,易著文主编,人民 卫生出版社 2.《实用儿科学》第六版,吴瑞萍,胡亚美,江载 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六、考核方式: 章节同步练习(10%)+笔试(90%) 七、课程简介: 本指导书是根据卫生部规划教材《儿科护理学》编写而成,作为整体护理的培训教材。 儿科护理学是综合性临床医学科学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小儿时期生长发育、营养卫生、保健等基础医学和疾病防治护理的临床医学。 小儿是一个在解剖、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尚未成熟且不断生长发育的机体,无论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防治护理等方面,在各个不同年龄阶段都有其特点。儿科护理学自始至终贯穿这个特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使之正确诊断、预防、治疗和护理,以保证小儿健康的成长。 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和造就一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医学科学人才的要求,通过儿科护理教学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儿科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为护理和科研打下基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儿科护理学》全书共分为十四章。第一至四章主要为儿童保健、儿科基础护理;第六至十四章为患病儿童的护理。 八、自学内容指导

第一章绪论 一、本章内容概述: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护理科学。儿科护理学的服务对象为身心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小儿,他们具有不同于承认的特征及特殊需要。本章介绍了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儿科特点、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其特点、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 二、自学课时安排:1学时 三、知识点: 1.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 2.儿科特点:儿童生理功能特点(解剖、生理、免疫)、心理社会特点、儿科临床特点。3.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以儿童及其家庭为中心、实施身心整体护理、遵守法律和伦理道德规范。 4.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其特点: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的划分和各期特点。 5.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儿科护士被赋予多元化角色,为护理活动的执行者、护理计划者、健康教育者、健康协调者、健康咨询者、患者代言人及护理研究者。儿科护士应具备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及身体心理素质。 四、难点:小儿年龄分期、小儿年龄各期特点、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 五、章节同步练习题: 1.何谓儿科护理学? 2.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3.小儿年龄分级期?各期有何特点? 4.作为儿科护士应具备哪些素质?生长发育 一、本章内容概述: 生长发育是小儿不同于成人的重要特点。生长一般是指小儿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可测出其量的改变;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完善和功能上的成熟,为质的改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类型: (公共课限选课) 总学时:80 理论学时: 58 实践学时: 22 学分数:5 适用专业: 护理、护理(助产)、护理(英语)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一门专科护理学。服务对象为身心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小儿。 其任务是使学生对《儿科护理学》有完整的认识,并掌握必要的技能。不仅对小儿疾病进行护理,还包括开展优生优育、提高儿童保健和疾病的防治质量,为减少发病率、降低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构建《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发展平台。按照“拓展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应用”的原则,为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打好坚实的基础。注重知识的新颖性及前卫意识,为学生提供发展平台。 2.设置《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合理内容。教学内容分为基础部分和拓展部分。确定以坚持“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拓展“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应性”为原则。《儿科护理学》课程要重新科学地审视儿科护理“三基”的内涵,基础部分在理论与方法上都应是最基本的,在医院和社区临床护理的应用中都应是最广泛的。要确保学生学习必需的知识,提高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由此来打造既能体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儿科护理学》课程具有的基本特点,又能适合时代进步所要求学生必备的儿科护理基本知识。成为学生获得学习专业护理课程、专业护理技能和职业就业能力的工具。拓展部分为适应学生进一步升华提供必要的准备,使学生了解《儿科护理学》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体会《儿科护理学》的文化价值,构建可供不同学生得到个性发展的有效平台。 3.关注《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学习进程,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理论联系实际和启发性教学原则,促进师生互动。以模块教学取代传统教学,通过理论讲授、课堂练习、案例讨论、实验实践、临床见习与实习等手段完成教学目标。 4.体现《儿科护理学》课程现代文化氛围,要反映当代《儿科护理学》方面的新进展、新知识、新理念。 5.注重《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进程中新科学、新技术的使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多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内科护理学 课程代码:Byh15- Byh16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分数:10 学时数:160学时 适用专业:护理学类专业 先行课:公共基础必修课、医学基础必修课、护理学专业必修课、护理学人文社会科学必修课 后续课:外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教育学、专业选修课 二、课程地位和任务 内科护理学是一门奠基性的临床护理专业课,是建立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上,是关于认识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护理病人、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科学。通过学习内科护理学的理论知识和专科护理技能,发挥内科护理特有的职能,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协助康复和减轻痛苦的目的,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领域。其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护理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是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随着护理实践的范畴从病人向所有人,从个体向群体,从医院向社区扩展,内科护理学就与各门临床课程,如社区护理学、老年护理学均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课程基本要求

内科护理学是一门临床护理专业课,既要以普通的医学原理作为内科护理学的理论基础,又要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以及不同护理对象的特殊情况,采取恰当的评估手段和护理措施。因此,学习内科护理学的基本要求如下: 1. 知识要求:学生应重点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主要病因、临床特点及其治疗要点;理解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机制,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过程;了解内科护理中各系统的专科操作及其护理。 2. 能力要求:具有评判性思维能力;能对护理对象进行护理评估并分析,提出主要护理诊断和护理目标;同时,根据护理对象的主要护理诊断能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能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能判断病情变化,分析主要辅助检查结果。 3. 素质要求: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与同情心,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勇于探索、不懈努力的精神。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1.护理程序内容及作用,护理诊断的概念及组成。 2.健康的有关概念。 【熟悉】 1.内科护理中护士的角色作用。 2.成人的主要健康问题。 【了解】 1.内科护理学的范围、结构和内容。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专业课限选课): 课程类型(公共课 总学时:80 理论学时: 58 实践学时: 22 学分数:5 适用专业: 护理、护理(助产)、护理(英语)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一门专科护理学。服务对象为身心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小儿。 其任务是使学生对《儿科护理学》有完整的认识,并掌握必要的技能。不仅对小儿疾病进行护理,还包括开展优生优育、提高儿童保健和疾病的防治质量,为减少发病率、降低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构建《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发展平台。按照“拓展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应用”的原则,为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打好坚实的基础。注重知识的新颖性及前卫意识,为学生提供发展平台。 2.设置《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合理内容。教学内容分为基础部分和拓展部分。确定以坚持“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拓展“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应性”为原则。《儿科护理学》课程要重新科学地审视儿科护理“三基”的内涵,基础部分在理论与方法上都应是最基本的,在医院和社区临床护理的应用中都应是最广泛的。要确保学生学习必需的知识,提高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由此来打造既能体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儿科护理学》课程具有的基本特点,又能适合时代进步所要求学生必备的儿科护理基本知识。成为学生获得学习专业护理课程、专业护理技能和职业就业能力的工具。拓展部分为适应学生进一步升华提供必要的准备,使学生了解《儿科护理学》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体会《儿科护理学》的文化价值,构建可供不同学生得到个性发展的有效平台。 3.关注《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学习进程,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理论联系实际和启发性教学原则,促进师生互动。以模块教学取代传统教学,通过理论讲授、课堂练习、案例讨论、实验实践、临床见习与实习等手段完成教学目标。 4.体现《儿科护理学》课程现代文化氛围,要反映当代《儿科护理学》方面的新进展、新知识、新理念。 5.注重《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进程中新科学、新技术的使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多 1 媒体整合、网络、课件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6.实施《儿科护理学》课程有效的学习评价方法。通过提问、作业、实验报告、案例讨论、理论考试、技能考核等进行综合评价。 (三)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儿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规律及儿童护理临床实践的特点,将《儿科护理学》分解成7 个侧重点不同的模块,各模块既保持相对独立性,又保持连续性,按教学规律循序渐进,使《儿科护理学》教学具有阶段性的重点,保证《儿科护理学》课程之内涵覆盖全过程,贯穿教学始终。

高职高专《内科护理学》教案 一、总述 (一)教学目的: l、熟悉内科学发展及对护理学的要求及有关护理模式在内科护 理学中的应用。 2、掌握各系统常见病及多发病病人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护理 诊断。 3、会制定相应的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并且能应用已学的有关 护理知识对病人进行相应的护理,并做出评价。 4、了解本学科中相关诊疗方法及护理。 (二)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2 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20 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22 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18 第五章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12 第六章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10 第七章内分泌代谢疾病病人的护理 8 第八章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18 第九章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20 (三)总学时:理论讲授,130小时 (四)教学方式:讲授、小组讨论、见习及学生自习、CAI课件等

(五)教学效果评价: l、理论考试。 2、学生反馈及学生作业评判、同行评判。 3、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有关考核,对病人护理效果评价。 二、各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 1、熟悉内科护理学特点及对护理要求。 2、掌握有关护理模式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介绍内科护理学的特点及发展,详细阐述内科病人对护理的要求,以及有关护理模式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式:讲授并结合学生讨论 四、教学时数:2学时 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

2、熟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评估内容。 3、掌握本系统常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护理计划及评价。 二、教学内容 1、呼吸系统结构、功能。 2、详细讲授本系统疾病病人护理评估内容。 3、以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本系统病人常见的护理诊断。 4、讲授并示范有关护理措施:胸部物理治疗法及体位引流的步骤。 三、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四、教学时数:3学时 第三节慢性支气管炎 第四节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概念。 2、了解慢支及阻塞性肺气肿的病因、发病机制。 3、掌握对病人进行评估,并能分析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制定出护理目标及相关护理措施。 4、能正确地演示有关护理操作:如肺功能的训练。 5、能与病人进行正确交流,收集到病人的相关资料。 二、教学内容 1、简述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病机制,详述其临床表

---------------------------------------------------------------最新资料推荐------------------------------------------------------ 内科护理学教案首页 内科护理学教案首页授课章节冠心病(二) 授课对象护理学 031111-2 授课时数 2 学时授课次序 15 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心肌梗塞的发病原因 2.掌握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 3.了解其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和诊断要点 4.掌握治疗要点和护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冠心病的分型,心绞痛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心肌梗塞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 难点: 心电图特点、心绞痛临床类型。 心肌梗塞心电图特点、抢救措施。 主要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演示讲授内容,列举病例帮助形象理解;利用图片显示心梗部位、特点、心电图。 布置作业: 课后撰写论文教具多媒体课堂设计授课提要发病原因临床表现与并发症辅助检查治疗护理保健指导小结时间分布教学方法 5 分钟 30 分钟 15 分钟 15 分钟 15 分钟 5 分钟 5 分钟讲授提问总结教学后记课后作业目的 1.学会查阅资料 2.学会论文撰写格式规范 3.给学生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学会自主研究性学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急性心肌梗 1 / 10

塞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引起局部心肌的缺血性坏死。 图片: 心梗临床表现: 持久胸骨后疼痛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血清心肌酶增高心电图的改变。 一、原因: 加重缺血致心肌梗塞。 (一)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粥样斑块内或内膜下出血,管腔内血栓形成或动脉持久性痉挛,使管腔发生完全的闭塞。 (二)心排血量骤降休克、脱水、出血、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外科手术等引起心排出量骤降,冠状动脉灌流量严重不足。 (三)心肌需氧需血量猛增重度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或血压剧升时。 心肌梗塞往往发生于饱餐(尤其是进食大量脂肪)后,安静睡眠时,或用力大便后。 二、临床表现(一)梗塞先兆前驱症状: 多数病人于发病前数日可有,如原有心绞痛近日发作频繁,程度加重,持续时间较久,休息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甚至在休息中或睡眠中发作。 有或无心绞痛史而突发上腹部剧痛、恶心、呕吐、急性心力衰竭,或严重律失常者,应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儿科护理学 一、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括号内。 1、小儿身长增长较快,1岁时约为(75; )cm,2岁时约为( 85 )cm,2岁后平均每年增长为(5~7.5 )cm。 2 3 4 5 6 7 8、手足搐搦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最常见的是()、()、()8、答案惊厥;喉痉挛;手足搐搦;惊厥 9、小儿乳牙于生后()开始萌出,于()时出齐,共有()个9、答案6个月左右;2~2.5岁;20

10、重度脱水伴周围循环衰蝎时应迅速滴注或推注(),低渗性脱水,输液速度应(),高渗性脱水宜慢些,否则易发生()。10、等张含钠液;快;慢;惊厥 11、婴儿生后1周内可有暂时性体重下降,约减少原来体重的(),常于生后()日恢复到出生体重。11、答案:3%~9% 7~10 12 14 15 16、 1 2 3、急性肾炎患儿家中带来的食物经医务人员允许方可食用。() 4、女婴在生后3~5天可见阴道少量流血,连续5~7天消失,如出血时间延长或血量增多则应考虑新生儿出血症。() 5、每次哺乳时应尽量让婴儿吸空一侧乳房,以保证吃够足量的营养素。() 6、婴幼儿呼吸时多呈腹式呼吸,7岁后多数为胸腹式呼吸。() 2

7、新生儿吞入羊水引起呕吐者可用4%苏打水洗胃。() 8、新生儿的肾脏对酸、碱调节能力差,故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9、肾病综合征的预期目标之一是2一3周内水肿渐减轻、消退,体液分布正常。() 10、小儿液体分布与成人相比,不同之处主要是间质液较多。() 11 12 13 于 14 15 16 18 19、体重是衡量小儿生长发育、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 20、败血症患儿体温波动较大,为了正确了解病情,应每2~4h测温1次,体温较高者易多喂水,并给予乙醇擦浴以降温。() 三、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