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基站勘察及制图工作指南

移动通信基站勘察及制图工作指南
移动通信基站勘察及制图工作指南

移动通信基站勘察及制图 工作指南

移动通信基站勘察及制图工作指南
目录
目录 .......................................................................................................................................... i 1 使用说明 ............................................................................................................................. 1 2 勘察前准备.......................................................................................................................... 1
2.1 资料收集与消化 .......................................................................................................... 1 2.2 勘察前与客户沟通 ...................................................................................................... 1 2.3 准备勘察工具 .............................................................................................................. 2
2.3.1 勘察用工具........................................................................................................ 2 2.3.2 勘察记录表........................................................................................................ 2 2.3.3 软件工具............................................................................................................ 2 2.3.4 交通工具............................................................................................................ 3 2.4 借款.............................................................................................................................. 3 3 现场勘察 ............................................................................................................................. 3 3.1 现场勘察三种情况 ...................................................................................................... 3 3.1.1 新建机房............................................................................................................ 3 3.1.2 利旧(共享)机房 ............................................................................................ 4 3.1.3 租用机房............................................................................................................ 5 3.1.4 天线布置通用准则 ............................................................................................ 6 3.2 完成草图...................................................................................................................... 8 3.2.1 图纸目录............................................................................................................ 8 3.2.2 图纸示例............................................................................................................ 8 3.3 拍照.............................................................................................................................13 3.4 完成勘察记录表 .........................................................................................................13 4 资料整理 ............................................................................................................................14 4.1 原始纸质资料整理 .....................................................................................................14 4.2 照片整理.....................................................................................................................14 4.3 勘察表整理.................................................................................................................14 5 问题沟通与处理.................................................................................................................14 6 CAD 制图 ............................................................................................................................15 6.1 图纸绘制.....................................................................................................................15 6.1.1 绘图原则...........................................................................................................15 6.1.2 其它要求...........................................................................................................15 6.2 图纸详细说明 .............................................................................................................16 6.2.1 基站传输组织图(可选)................................................................................16
i

移动通信基站勘察及制图工作指南
6.2.2 基站机房设备平面布置图(必选).................................................................17 6.2.3 基站机房走线架布置图(必选) ....................................................................19 6.2.4 基站机房设备走线路由示意图(必选).........................................................20 6.2.5 基站机房电缆布放计划表(必选).................................................................21 6.2.6 基站总体平面布置图(必选) ........................................................................22 6.2.7 基站天馈系统平面布置图(必选).................................................................23 6.2.8 基站天馈系统安装侧视图(必选).................................................................24 6.2.9 基站机房装修示意图(可选) ........................................................................25 6.3 参考资料.....................................................................................................................26 7 参考资料汇总.....................................................................................................................26 7.1 工程信息类.................................................................................................................26 7.2 软件工具类.................................................................................................................26
ii

移动通信基站勘察及制图工作指南
1 使用说明
本指南主要描述移动通信基站勘察及制图工作的一般要点和注意事项,即共性问题, 不涉及具体工程的个性化内容。具体工程的要求,参见项目负责人提供的工程资料包。
2 勘察前准备
2.1 资料收集与消化
1. 向本地网负责人询问本工程建设的主要侧重点,即选点依据。保证与本地网进行有效 沟通,并在站点变更时选取与本工程侧重点相符的基站站址;
2. 勘察前收集工程规模(站点数量、新建/扩容信息)、设备类型、站型配置、规划站点 的经纬度等信息;
3. 收集本地网在本期工程前的站点资料,以便在勘察设计过程中核实站间距; 4. 收集本地网在本期工程前导频仿真以及增加预选点后的导频仿真; 5. 收集与本期工程相关的设备资料,熟悉设备的物理尺寸、安装方式、功耗、供电方式、
传输方式及传输需求; 6. 认真学习工程指导性文件,尤其是对站址选择的要求,保证勘察时能灵活应用; 7. 了解工程进度计划,合理安排勘察进度。
2.2 勘察前与客户沟通
1. 向客户说明本期工程规模、勘察设计预计完成时间; 2. 依据本期工程前导频仿真以及增加预选点后的导频仿真结果向客户说明本次工程后
可达到的覆盖效果,所有新增站点应得到客户认可; 3. 与客户落实勘察配合人员、勘察开始时间及勘察路线; 4. 制定自己的工作进度计划并与客户沟通、统一意见; 5. 记录沟通结果,存档以备查询。
1

2.3 准备勘察工具
移动通信基站勘察及制图工作指南
2.3.1 勘察用工具
1. 数码相机 1) 读卡器或数据线 2) 存储卡(注意容量是否足够) 3) 《数码相机使用指南》
2. GPS 1) 出发前完成 GPS 校准工作 2) 《GPS 使用指南》
3. 指南针 1) 出发前必需完成校准工作 2) 《指南针使用指南》
4. 卷尺 5. 电池(相机或 GPS 用) 6. 纸质城区地图、地区地图各一份 7. 红、蓝、黑三色笔
2.3.2 勘察记录表
1. 纸质空白《基站勘察记录表》(数量应适当多于需勘察基站的数量) 2. EXCEL 的《勘察记录汇总表》(每天勘察结束后,整理当天站点资料)
2.3.3 软件工具
1. Mapinfo 1) Mapinfo 的安装 2) 《Mapinfo 使用指南》
2. EXCEL 1) EXCEL 的安装 2) 《EXCEL 常用功能使用指南》
3. Aircom 1) Aircom 的安装
2

2) 《Aircom 使用指南》
移动通信基站勘察及制图工作指南
2.3.4 交通工具
1. 确定使用何种交通工具。公司办公网“行政管理制度”栏目可查阅公司员工用车及订 购机票流程图,了解公司机票订购、派车、租车流程;
2. 了解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注意事项 3. 提前咨询各地住宿及餐饮推荐方案
2.4 借款
1. 预计勘察过程所需资金量,走流程借款。 2. 公司办公网“财务管理制度”栏目可查阅公司有关差旅管理规定、借款流程、发票要
求、报账注意事项等相关文档。
3 现场勘察
3.1 现场勘察三种情况
基站现场勘察基本分为新建机房、利旧(共享)机房、租用机房三种情况,下面分别 予以说明。
3.1.1 新建机房
该类型一般是在野外农村区域新建机房及塔桅,是基站勘察中最简单的类型。 1. 核实站址
1) 明确覆盖目标,避免和规划目的不符 2) 目测拟建站位置四周有无遮挡 3) 结合预仿真和现场情况确定天线挂高、方位角 4) 初步确定塔桅类型 5) 测算土地面积是否满足建站要求 6) 确定机房塔桅总体布局 7) 了解交流电引入情况 8) 了解传输引入情况(光缆引入距离不宜超过 5 公里) 2. 用 GPS 测量并记录经纬度、海拔、方位
3

1) 注意确定参照物 2) 确定正北方位
移动通信基站勘察及制图工作指南
3.1.2 利旧(共享)机房
该类型机房利用电信现有机房或共享其他营运商现有机房,包括在机房内新增基站主 设备及相关配套设备,并利用机房现有的交流引入、电源、传输、接地等资源。弄清并如 实记录机房内现有情况非常重要。
天馈部分又可分为利旧已有塔桅和新增塔桅两种情况。 利旧(共享)机房现场勘察要点如下: 1. 明确覆盖目标,避免和规划目的不符 2. 核实机房情况 1) 机房面积、尺寸、位置 2) 交流引入情况
a) 交流引入相线及负荷 b) 是否需要新增交流防雷器等 3) 现有电源系统情况 a) 开关电源(容量、模块型号、数量) b) UPS c) 蓄电池 4) 现有传输系统情况 a) 2M 中继 b) 光纤资源 5) 设备安装位置 6) 馈线窗 7) 走线架 8) 新增电缆走线路由及长度 9) 接地 a) 室外接地排 b) 室内接地排 3. 核实天面情况 1) 有无遮挡
4

移动通信基站勘察及制图工作指南
2) 测量记录经纬度、海拔、方位、参照物 3) 结合预仿真和现场情况确定天线挂高、方位角 4) 确定天线支撑类型
a) 新建塔桅 i. 塔桅高度 ii. 塔桅类型
iii. 考察天面是否满足所选择的支撑类型 iv. 精确定位塔桅位置,为塔桅厂家勘察提供资料 b) 利旧塔桅
i. 现有塔桅高度及平台占用情况 ii. 新增天线挂高、占用平台位置及方位角 5) 确定新增馈线走线路由及长度 6) 馈线接地方法
3.1.3 租用机房
该类型一般在在城区、郊区或乡镇等地租用商用房或厂房,经改造后作为无线基站机 房,其特点如下:
1) 房屋形状不标准 2) 承重问题突出 3) 接地引入困难 4) 室外馈线路由复杂
租用机房现场勘察要点如下: 1. 明确覆盖目标,避免和规划目的不符 2. 机房勘察
1) 机房面积、尺寸、位置 2) 落实交流引入情况
a) 引入位置 b) 引入距离 c) 引入相线及负荷 d) 新增交流配电箱位置 3) 新建传输的方式(如为光缆,引入长度不宜超过 2 公里)
5

移动通信基站勘察及制图工作指南
4) 机房布局(设备安装位置、走线架) 5) 机房承重及负荷分担 6) 馈线窗 7) 确定新增电缆走线路由及长度 8) 接地
a) 室外接地排 b) 室内联合接地排 c) 交流防雷器接地 3. 核实天面情况 1) 有无遮挡 2) 测量记录经纬度、海拔、方位、参照物 3) 结合预仿真和现场情况确定天线挂高、方位角 4) 确定天线支撑类型 a) 新建塔桅
i. 塔桅高度 ii. 塔桅类型 iii. 考察天面是否满足所选择的支撑类型 iv. 精确定位塔桅位置,为塔桅厂家勘察提供资料 b) 利旧塔桅 i. 现有塔桅高度及平台占用情况 ii. 新增天线挂高、占用平台位置及方位角 5) 确定新增馈线走线路由及长度 6) 观察楼顶是否有建筑防雷带、确定馈线接地方法
3.1.4 天线布置通用准则
天线的布置除了要考虑覆盖效果,还要满足隔离度要求,分为垂直隔离度和水平隔离 度,其定义如下:
6

移动通信基站勘察及制图工作指南
以目前最常见的 C 网和 G 网共址为例,天线布置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其中:垂直隔离度 0.6 米和水平隔离度 1.8 米为 C 网和 G 网天线隔离最低要求,如遇 其它系统间干扰问题,以具体工程要求为准。
7

3.2 完成草图
3.2.1 图纸目录
1. 总体平面图 2. 机房平面图 3. 天面俯视图 4. 天面侧视图
3.2.2 图纸示例
移动通信基站勘察及制图工作指南
8

1. 农村新建机房草图示例(全套一张)
移动通信基站勘察及制图工作指南
9

2. 城区租用机房草图示例(全套三张)
移动通信基站勘察及制图工作指南
10

移动通信基站勘察及制图工作指南 11

移动通信基站勘察及制图工作指南 12

3.3 拍照
移动通信基站勘察及制图工作指南
1. 机房内 1) 机房内设备布置 2) 相关设备端子使用情况 3) 联合接地排
2. 机房外 1) 接地引入位置及路由 2) 馈线走线路由
3. 天面 1) 天面方位图 8 张(以正北为基准,顺时针每 45 度一张) 2) 天线主瓣方向各一张(如 S111 拍三张) 3) 有标志意义的均需拍照 4) 馈线走线路由
3.4 完成勘察记录表
除以上情况需仔细记录外,还应特别注意: 1. 市区站
1) 标注楼顶是否有建筑防雷带 2) 天线抱杆位置应能保证天线主瓣方向尽量面对覆盖目标,不能在这头打那头,也
不能太靠里,导致信号被楼板遮挡。 2. 农村站
1) 覆盖目标、站址与主要覆盖区域的相对高度 2) 记录二次搬运距离(从汽车不能达到处至站点位置的距离) 3) 勘察时发现站点位置有以下特殊情况,应在勘察原始资料(包括纸质的勘察记录
表和勘察统计电子表格)上注明,以备方案调整或者后期站型调整时参考。 a) 山顶平地面积较小 b) 山顶平面落差较大 c) 山顶土质不宜建塔机房或塔桅 d) 高压线路从站点旁穿过 e) 堡坎高度超过 1.5 米
13

f) 二次搬运距离过长 g) 交流引入和光缆引入距离过长
移动通信基站勘察及制图工作指南
4 资料整理
4.1 原始纸质资料整理
勘察的原始纸质资料(基站勘察记录表和天面草图等)需按基站所在的区县或基站编 号装订好,以备随时翻阅。
4.2 照片整理
照片编号原则为: 1) 8 个方向的照片分别命名为基站名称加上“0 度”、“45 度”、……、“315 度”等; 2) 天面照片命名为:基站名称加上“天面 01”、“天面 02”等。
4.3 勘察表整理
已勘察的基站,需及时填写“勘察记录汇总表”。保证信息详实,以备后期统计之用。 对于利用其他营运商基站机房的,需作好记录和统计。 每个基站需单独建一个文件夹,名称为该基站名称。文件夹内放该站照片及勘察记录 表的电子档。
5 问题沟通与处理
1. 勘察完成后整理资料,在离开前向客户主管人员汇报勘察情况并取得认可。 2. 如遇技术问题,可进一步与项目负责人联系,寻求帮助。 3. 与其他方面沟通。 4. 记录沟通结果,存档以备查询。
14

6 CAD 制图
移动通信基站勘察及制图工作指南
6.1 图纸绘制
6.1.1 绘图原则
机房布置应按优先等级递减顺序,遵循以下原则: 1. 安全第一原则
1) 租用机房 a) 观察该楼房是否稳固结实、有无明显裂纹。 b) 城区基站机房内设备的安装必须考虑承重问题。设备列安装走向必须与预制 板走向相垂直,以保证设备重量分摊在多块预制板上。机房在一楼可不考虑 承重问题。机房在 2 楼及以上,蓄电池安装必须考虑槽钢加固。
2) 屋顶新建活动机房 观察活动机房安装位置附近楼房屋面的梁、柱体、墙体、墙体交叉等情况,
详细准确地记录机房安装点的位置及尺寸; 2. 严格遵循电力电缆与信号电缆走线不交叉的原则
弄清并仔细绘制所有设备线缆的起止点、走线路由,严格做到线缆不交叉,保证 给监理、施工方提供明确的信息。 3. 考虑工程施工方便性
根据门和馈线窗位置、房间长宽分布、预制板走向等因素合理安排设备在机房 内的布置。如进门处须留出能方便搬运2000*600*600机架的较宽敞空间,交流配电 箱前无设备阻挡、下缘距地1500mm安装、设备机架前后至少需留有600mm的空间以方 便施工操作等。
6.1.2 其它要求
1. 所有字体统一为“宋体”,具体字号详见 6.2 图纸详细说明。 2. 每个站点的图纸存为一个文件,并转存为CAD2000版本发给项目组指定的
负责人检查。
15

6.2 图纸详细说明
移动通信基站勘察及制图工作指南
6.2.1 基站传输组织图(可选)
1. 基站传输组织图为可选图纸,以客户具体要求为准(如四川电信要求提供该图纸)。 2. 样图详细列举了所有需改动文字的字体大小要求。 3. 所有图纸图签部分的字体大小均和样图一致,并位于字体所在框的中间位置。 4. 样图中传输结构部分的内容将由项目组统一制定,以上为示例。
16

图号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中若干重要问题解读 ——姜大源研究员的讲座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第一章工作过程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 校企合作如果说是办学的模式,工学结合如果是人才培养模式,那么工作过程系统化很可能是在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情况下一个具体的课程模式。我经常说,可以没有专业,但绝对不能没有课程;可以没有教材,但绝对不可能没有课程;课程的组合就是专业,教材是没有的,拿教材教书的老师肯定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用课程教书的老师才是最有水平的老师。所以,课程始终是教育的核心,教师要围绕着课程,而硬件建设也要围绕着课程,所以我们始终把课程看成是教育,包括这一次第一批准备验收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课程在起作用,我们说传统的学科体系,我们现在觉得不对,不是说学科体系不好,而是说它不适合职业教育。 第一节概念解读 什么是工作过程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什么我们高职认可它了,为什么我们以前做的案例课程、模块课程、项目课程、CBE能力本位,为什么都没有最终成为我们写进国家精品课程评审的标准?为什么大家都认可这个东西?这肯定有它的道理。 一、课程开发将解决的两个问题 (一)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 1、职业课程的选择标准是什么?职业课程的标准叫做理论知识够用为度,适度够用就是我们的标准。但这仅仅是每个人心中的标准,这是一个口语的表达,这不是一个科学化的表达。理论知识够用为度,适度够用不是一个标准。双证融通——是我们所说的标准,我们讲零距离对于我们劳动部制定的职业资格标准和专业部委制定的职业资格标准中作为我们课程开发的一个支撑平台,这是对的。但是如果以职业资格作为标准的话,那就意味着职业教育课程将永远滞后于职业的发展,因为先有职业才有资格,资格总是滞后于职业的发展。那么我们现在退一万步,我们起码还有职业资格作为我们课程

机械制图基本知识 一.零件图的作用与内容 1.零件图的作用 任何机械都是由许多零件组成的,制造机器就必须先制造零件。零件图就是制造和检验零件的依据,它依据零件在机器中的位置和作用,对零件在外形、结构、尺寸、材料和技术要去等方面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2.零件图的内容 一张完整的零件图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如图1所示 图1 INT7 2”的零件图 (1)标题栏 位于图中的右下角,标题栏一般填写零件名称、 标题栏 技术要求

材料、数量、图样的比例,代号和图样的责任人签名和单位名称等。标题栏的方向与看图的方向应一致。 (2)一组图形用以表达零件的结构形状,可以采用视图、剖视、剖面、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等表达方法表达。 (3)必要的尺寸反映零件各部分结构的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满足零件制造和检验的要求。 (4)技术要求给出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以及材料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等要求。 二、视图 基本视图:物体向6个基本投影面(物体在立方体的中心,投影到前后左右上下6个方向)投影所得的视图,他们是他们是:

前视图(主视图)、左视图、右视图、顶视图、底视图及后视 图。 三、全剖半剖 为了辅助了解物体内部结构及相关参数,有时候需要对物体进行剖切所得的视图分为全剖视图和半剖视图。 全剖视图:用剖切面完全的剖开物体所得到的剖视图称为全剖试图

半剖视图:当物体具有对称平面时,向垂直于对称平面的投影面上投影所得的图形,可以对中心线为界,一半画成剖视图,另一半画成视图,称为半剖视图。 四、尺寸及其标注

1、尺寸的定义:以特定单位表示线性尺寸值的数值 2、尺寸的分类: 1)基本尺寸通过它应用上、下偏差可计算出极限尺寸的尺寸。 2)实际尺寸通过测量获得的尺寸。 3)极限尺寸一个尺寸允许的两个极端,其中最大的一个称为最大极限尺寸;较小的一个称为最小极限尺寸。 4)尺寸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的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上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代数差称为下偏差。上下偏差统称为极限偏差,偏差可正可负。 5)尺寸公差简称公差最大极限尺寸减去最小极限尺寸之差,它是允许尺寸的变动量。尺寸公差永为正值 ;其中Φ20为基本尺寸,0.81为公差。0.5为上偏差,-0.31例如:Φ200.5 -0.31 为下偏差。20.5和19.69分别为最大最小极限尺寸。 6)零线 在极限与配合图中,表示基本尺寸的一条直线,以其为基准确定偏差和公差。 7)标准公差 极限与配合制中,所规定的任一公差。国家标准中规定,对于一定的基本尺寸,其标准公差共有20个公差等级。 公差分为CT 、IT、JT 3个系列标准。CT系列为铸造公差标准,IT是ISO 国际尺寸公差,JT为中国机械部尺寸公差

机械制图与识图基础 一个模具是由若干个零部件组装而成,设计者根据冲压产品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模具。设计者是以图样来表达其设计思想的,模具结构中每一个零部件,设计者都将会以图样的形式(标准件常用编码表示)表达出来,即“以图示物”。作为模具修理工、改制工,在进行模具修理、变更和零部件及治具加工等工作时,图纸是作业的必要依据。因此,我们必须学会看懂各种常用的机械图样,正确理解设计要求,才能按照图纸加工出合格的模具零部件,确保修模质量,提高修模效率。 一、投影与视图 工程上常用的机械图样,都是以视图来表达机械零件和部件的结构形状。要看懂图样首先要知道图样上的视图是根据什么原理和方法画出来的。掌握这些原理,了解视图的形成及画法是看懂机械图的基础。 1、投影的概念 投影概念是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太阳或灯光照射物体所得到的影子都可以看作是物体在平面上的投影。这些投影现象经科学总结,形成了用来绘制工程图样的投影方法。工程上常用的投影方法有两种: 中心投影法:特点是所有的投影线均交于一点。 平行投影法:特点是所有的投影线均互相平行。 在平行投影法中,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的投影称为正投影。由于它能正确表达物体的真实形状和大小,作图方便,故机械图样都是采用正投影法绘制的。 2、正投影的投影特性 物体的形状各有不同,但其表面都是以直线和平面围成。物体的投影就是这些线、面投影的组合。所以研究物体的正投影特性,只要研究直线和平面的投影特性即可。根据直线和平面相对于投影面的位置不同(平行、垂直、倾斜),其投影特性各有不同。 ⑴直线的投影特性: 直线平行于投影面,投影等于实际长度; 直线垂直于投影面,投影积聚于一点; 直线倾斜于投影面,投影小于实际长度; ⑵平面的投影特性: 平面平行于投影面,投影成实际形状; 平面垂直于投影面,投影积聚于一线; 平面倾斜于投影面,投影为小于实际形状的类似形; 3、三视图的形成 在机械制图中,物体的正投影称为视图。由于物体在一个投影面上只能得到一个方向的视图,而一个视图不能唯一确定物体的空间形状,所以必须增加投影面,从物体的几个方向进行投影。一般较简单的物体,用三视图来表达物体的形状。三视图的形成过程是: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癫痫大发作的临床护生带教 发表时间:2012-07-23T11:31:49.0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2期供稿作者:王丽 [导读] 护生实习带教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一部分。 王丽(淄博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山东淄博 255200) 护生实习带教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一部分。传统的带教模式主要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且这些知识缺乏完整性,内容空泛,无法在需要时或在新的情境中迁移应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目前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是将课程进行全面整合,完全依照临床工作中的流程进行教学设计[1]。这种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实现教学目标的好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笔者在充分考虑以上因素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现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方法运用于“癫痫大发作抢救流程”的带教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用在我科室2011年6月份至12月份实习护士60名,均为山东万杰医学院2008年入学的本科班护士,统一参加国家高考,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人。两组实习护士入学时成绩、已修课程的成绩、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方法 1.2.1 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中心,按照教学课程设置和目标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抢救技能。实验组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带教模式,现以癫痫大发作的抢救流程为例介绍如下:(1)癫痫大发作抢救流程是体位处置→吸氧→呼吸道处理→静脉通路建立用药和肌肉用药→安全护理→环境护理→记录。将教材知识依据工作过程进行合理整合,将相关知识和能力进行融会贯通,设计出教学思路及时间安排。在学习“癫痫”之前,学生在刚进入临床病房实习之前,已经进行了一个月的护理基本操作培训,具备了一定的基础。(2)模拟一例癫痫大发作病例,带教老师给出护理实践指南①评估和观察要点②操作要点③家属指导要点其余要求同学自己学习书本,观看多媒体,查看文献资料后自己总汇。整理出详细的操作步骤,然后演示操作。没5人一组,一人演示病人,两人演示抢救护士,2人演示换着家属。5人角色轮流转换。每抢救完一次,抢救护士都要汇报病例,做总结,记录。回答家属的问题,并对家属和患者做健康指导。带教老师现场不做评价,只做监督和操作知识点的考核。老师最后做点评和总结。 1.2.2 评价方法成绩由操作考核和理论知识考核两部分。实际操作考核分为5个必须完成的要点:①卧位的正确处理;②吸氧的正确处理;③气道开放的正确处理;④负压吸引器的准备和口鼻分泌物的正确处理;⑤静脉通路的开放,每个要点10分,共50分。另外操作具有整体节奏感和现场急救感,操作的熟练程度给予加分制度,满分为10分。操作中增加患者尿失禁,作为附加题。满分10分。实践操作总共70分;理论考核满分50分。由老师出卷,涉及疾病的病因,用药,健康教育,以及注意事项。 2.结果 两组成绩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 提高学生的能力试验组的理论成绩明显的高于对照班(P<0.01),实践考核也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 0.01)。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给学生进行完整流程的示教,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工作过程,并尝试解决问题。充分利用了护理技能实训中心的资源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2,3]。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加强,团队合作更加有效,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4] 。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困难,不再依赖教师,而是习惯性地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查找资料,这样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花费的时间会稍多一些,整个流程掌握慢一些,但是一旦掌握之后,不容易忘记,并且应变能力增强[5]。让学生在让学生在模拟工作情境中边护理患者、边学习知识,增加了动手动脑的机会,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和学生的职业能力。 3.2 教师方面发挥“以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教学资源,包括临床护理案例、教学项目与项目任务,引导学生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学习,鼓励学生完成相应的项目任务,突出了以岗位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参考文献 [1] 刘丽华.互动式教学法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09,31(3):345—346. [2] 郎玉玲,安秋月,梁宇,等.《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6):101—102. [3] 任海静,李丽英.《基础护理学》态度目标教学模式的探索[J].护理实与研究,2010,7(4):90—92. [4] 陈晓燕,顾仿亚,项春燕,等.临床护理教育实施护理程序的培养及思考[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102— 103. [5] 郭春红,曹枫林.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在静脉输液法教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5): 112-114.

中职机电专业技能高考《机械制图》题库 1. 投影基础 1.1.1.1投影面垂线中,正垂线在V面上的投影积聚为一点。( )(容易) 1.1.1.2空间两直线平行,各投影面上的投影都相互平行。( ) (容易) 1.1.1.3空间两直线垂直,各投影面上的投影都相互垂直。( ) (中等难度) 1.1.1.4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平行、相交、垂直三种。( )(中等难度) 1.1.1.5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形体组成的物体称为组合体。( )(容易) 1.1.1.6组合体的组合形式,一般分为叠加、相切、相贯和切割等。( )(中等难度) 1.1.3.1选择正确的左视图。正确答案是( )。(中等难度) A. a B. b C. c D. d 1.1.3.2在下列四种说法中,选择一种正确的答案。正确答案是( )。(中等难度) A. A上B下,C右D 左 B. A左B右,C上 D 下 C. A前B后,C左D右 D. A左B右,C后D前 1.1.3.3选择正确的俯视图。正确答案是()。(中等难度)

A. a B. b C. c D. d 1.1.3.4选择正确的左视图。正确答案是()。(中等难度) A. a B. b C. c D. d 1.1.3.5在下列四种说法中,选择一种正确的答案。正确答案是()。(较难) A. A上B下,C前D后 B. A前B后,C上D下 C. A后B前,C下D上 D. A左B右,C上D下 1.1.3.6选择正确的左视图。() (中等难度)

A. a B. b C. c D. d 1.1.3.7选择正确的左视图。()(中等难度) A. a B. b C. c D. d 1.1.3.8在下列四种说法中,选择一种正确的答案。()(较难) A. A上B下,C前D后 B. A下B上,C左 D右 C. A前C后,B上D下 D. A前B下,C右D左 1.1.3.9绘制正等轴测图,三个轴测轴的夹角为()。(容易) A. 90° B. 120° C. 135° D. 60° 1.1.3.10已知带有圆孔的球体的四组投影,正确的一组是()。(中等难度)

“工作过程导向”的内涵分析 摘要: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职业教育改革的思想和内容最终都是通过课程体现出来,因此,文章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发展轨迹入手,分析了当前高职校课程开发中普遍使用的四种模式的特点,并针对“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模式,着重论述了它区别于其他模式的独特内涵和工作流程,以及目前在推广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学习性工作任务;职业岗位分析;学习情境 所谓“工作过程导向”,是指从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任务出发,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为学习内容,以培养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实践过程的学习为主要过程的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这种模式整合了理论与实践,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发展轨迹 纵观国内外,到目前为止,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大致包括了“学科系统化”、“学习理论导向”、“职业分析导向”和“工作过程导向”等模式。 1.学科系统化的课程开发。这是我国传统的至今仍普遍使用的课程开发方法。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本科为模式建立发展起来的,许多课程开发事实上都是从高校相关课程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并按照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简化,编成压缩教材。这种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学科理论基础,但其学习内容与职业实践的关系是间接的,有时甚至是脱节的,难以满足学生就业的需求。 2.学习理论导向的课程开发。即针对现有职业,按照学习理论和人的发展规律确定课程结构和内容。这是一种典型的从普通教育移植过来的素质教育课程开发模式,其学习内容与职业活动联系不够紧密,可以说这种课程开发模式提供的只是一种职业预备教育。如近年来流行的“宽基础活模块”和“多元整合”就属于这种课程开发模式。 3.职业分析导向的课程开发。它是建立在职业分析和工作分析基础之上的课程开发模式。美国和澳大利亚实行的DACUM法,最为典型。此法在我国被称为CBE课程模式。CBE课程开发是以职业分析为起点,但由于没有理清能力组合与工作过程间的关系,在工作分析后的“教学分析”过程中,往往又回到学科系统化的老路上。

《建筑制图基础》机考网考题库及答案 试卷总分:100 答题时间:60分钟 客观题 基础知识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 1. 投影法中规定空间点选用字母时应() A 大写字母 B 小写字母 C 右上角加一撇的小写字母 D 右上角加两撇的小写字母 2. 如果直线经过平面上的两个点,则直线与平面的关系是() A 直线必定在平面外 B 直线必定在平面内 C 直线垂直于平面 D 直线与平面成斜交 3. 点在某一投影面上的投影是() A 点 B 平面 C 曲线 D 直线 4. 一般制图的最后一个步骤是() A 绘制图样底稿 B 检查图样、修正错误 C 底稿加深 D 图纸整理 5. W面是指() A 水平投影面 B 侧立投影面 C 正立投影面 D 剖切投影面 6. 在投影中心与投影面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形体距投影中心愈远,则影子( ) A 愈大 B 愈小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7. 在制图中,把光线称为() A 投影中心 B 投影线 C 投影面 D 投影法 8. 多面正投影图是() A 用平行投影的正投影法绘制的多面投影图 B 用平行投影的正投影法绘制的单面投影图 C 用中心投影法绘制的单面投影图 D 是在物体的水平投影上加注某些特征面、线以及控制点的高度数值的单面正投影 9. 点在直线上,点的正投影一定在该直线的正投影上,点、直线在平面上,点和直线的正投影一定在该平面的正投影上,这种性质称为正投影的( ) A 同素性 B 从属性 C 定比性 D 平行性 10. 图纸上限定绘图区域的线框是指() A 图幅 B 图框 C 标题栏 D 会签栏 读图选择题(共20题,共80分) 11

2015版机械制图基本知识 一.零件图的作用及内容 1.零件图的作用 任何机械都是由许多零件组成的,制造机器就必须先制造零件。零件图就是制造和检验零件的依据,它依据零件在机器中的位置和作用,对零件在外形、结构、尺寸、材料和技术要去等方面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2.零件图的内容 一张完整的零件图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如图1所示 图1 INT7 2”的零件图 (1)标题栏 位于图中的右下角,标题栏一般填写零件名称、材料、数量、图样的比例,代号和图样的责任人签名和单位名称等。标题栏的方向及看图的方向应 标题栏 技术要求

一致。 (2)一组图形用以表达零件的结构形状,可以采用视图、剖视、剖面、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等表达方法表达。 (3)必要的尺寸反映零件各部分结构的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满足零件制造和检验的要求。 (4)技术要求给出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以及材料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等要求。 二、视图 基本视图:物体向6个基本投影面(物体在立方体的中心,投影到前后左右上下6个方向)投影所得的视图,他们是他们是: 前视图(主视图)、左视图、右视图、顶视图、底视图及后视图。

三、全剖半剖 为了辅助了解物体内部结构及相关参数,有时候需要对物体进行剖切所得的视图分为全剖视图和半剖视图。 全剖视图:用剖切面完全的剖开物体所得到的剖视图称为全剖试图 半剖视图:当物体具有对称平面时,向垂直于对称平面的投影面上投影所得的图形,可以对中心线为界,一半画成剖视图,另一半画成视图,称为半剖视图。

四、尺寸及其标注 1、尺寸的定义:以特定单位表示线性尺寸值的数值 2、尺寸的分类: 1)基本尺寸通过它应用上、下偏差可计算出极限尺寸的尺寸。 2)实际尺寸通过测量获得的尺寸。 3)极限尺寸一个尺寸允许的两个极端,其中最大的一个称为最大极限尺寸;较小的一个称为最小极限尺寸。 4)尺寸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的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上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代数差称为下偏差。上下偏差统称为极限偏差,偏差可正可负。 5)尺寸公差简称公差最大极限尺寸减去最小极限尺寸之差,它是允许尺寸的变动量。尺寸公差永为正值 ;其中Φ20为基本尺寸,0.81为公差。0.5为上偏差,-0.31例如:Φ200.5 -0.31 为下偏差。20.5和19.69分别为最大最小极限尺寸。 6)零线 在极限及配合图中,表示基本尺寸的一条直线,以其为基准确定偏差和公差。 7)标准公差 极限及配合制中,所规定的任一公差。国家标准中规定,对于一定的基本尺寸,其标准公差共有20个公差等级。

浅析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摘要:如何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实践能力,是技工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减速器拆装为例,探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置“全真+仿真”的工作环境,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训练学生的机械思维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减速器拆装评价激励 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机械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同时也提高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有了较大区别,因此学校及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笔者在多年的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机械思维和动手能力有重要 意义。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界定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机融合,使学生在教学(模拟)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获得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职业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工作任务,亦区别于常规的趣味性任务,是把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组织,形成具有职业性的工作任务。因此,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

务驱动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明线、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为暗线。下面以装拆zdy型减速器为例,浅谈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课例剖析 1.项目名称 拆装zdy型减速器 2.项目背景分析 减速器拆装在传统教学中略有涉及,通常先由老师讲解拆装要点,接着示范操作,学生很难真正参与其中。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学习减速器拆装对机械基础的学习有很大助益。 减速器拆装是继学习轴及轴系零件、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之后的综合应用。它既是前面所学内容的运用和实际演练,又为深入学习机械基础提供了理论基础。教师通过研究学习,不但要解决理论问题,还必须解决实际操作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分析和探究能力。 3.教学资源准备 教学设备:减速器拆装多媒体软件、任务书(实训报告)与引导文、机械设计手册每小组一本、单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每小组一台拆卸及测量工具:活动扳手,螺丝起、木锤、游标卡尺、钢尺、内外卡钳等工具。

建筑制图基础知识 三、图样画法 在建筑物土0.000标高的平面图上应绘制指北针,并放在明显位置,所指的方向应与总图一致。 (二)立面图

立面图应包括投影方向可见的建筑外轮廓线和墙面线脚、构配件、墙面做法及必要的尺寸和标周等。 在立面图上,相同的门窗、阳台、外檐装修、构造做法等可在局部重点表示,绘出其完整图形,其余部分只画轮廓线。外墙表面分格线应表示清楚。应用文字说明各部位所用面材及色彩。 有定位轴线的建筑物,宜根据两端定位轴线号编注立面图名称(如:①?⑩立面图、(A)?(F)立面图)。无定位轴线的建筑物可按平面图各面的朝向确定名称。 (三)剖面图 剖面图的剖切部位,应根据图纸的用途或设计深度,在平面图上选择能反映全貌、构造特征以及有代表性的部位剖切。剖切符号可用阿拉伯数字、罗马数字或拉丁字母编号。 剖面图内应包括剖切面和投影方1何可见的建筑构造、构配件以及必要的尺寸、标高等。 建筑平面、立面、剖面图中的尺寸分为总尺寸、定位尺寸、细部尺寸三种。绘图时,应根据设计深度和图纸用途确定所需注写的尺寸。标注平面图各部位的定位尺寸时,注写与其最邻近的轴线间的尺寸;标注剖面图各部位的定位尺寸时,注写其所在层次内的尺寸。 在建筑平面、立面、剖面图上,宜标注室内外地坪、楼地面、地下层地面、阳台、平台、檐口、屋脊、女儿墙、雨棚、门、窗、台阶等处的标高。平屋面等不易标明建筑标高的部位可标注结构标高,并予以说明。结构找坡的平屋面,屋面标高可标注在结构板面最低点,并注明找坡坡度。 不同比例的平面图、剖面图,其抹灰层、楼地面、材料图例的省略画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比例大于1:50时,应画出抹灰层与楼地面、屋面的面层线,并宜画出材料图例;(2)比例等于1:50时,宜tai出楼地面、屋面的面层线,抹灰层的面层线应根据需要而定; (3)比例小于1:50时,可不画出抹灰层,但宜画出楼地面、屋面的面层线; (4)比例为1:100?1:200时,可画简化的材料图例(如砌体墙涂红、钢筋混凝土涂黑等),但宜画出楼地面、屋面的面层线; (5)比例小于1:200时?,可不画材料图例,剖面图的楼地面、屋面的面层线可不画出。 四、字体 图样及说明中的汉字,宜采用长仿宋体,宽度与高度的关系应符合表4-3的规定。 表长仿宋体字高宽关系(皿) 五、比例 图样的比例,应为图形与实物相对应的线性尺寸之比。比例宜注写在图名的右侧,字的基准线应取平;比例的字高宜比图名的字高小一号或二号(图4-3)o 平面图1: 100 ⑥1: 20 图4-3比例的注写

机械制图识图基本知识 一.零件图的作用与内容 1.零件图的作用 任何机械都是由许多零件组成的, 制造机器就必须先制造零件 零件图就是制造和检验零件的依据,它依据零件在机器中的位置和作用,对零件在 外形、结构、尺寸、材料和技术要去等方面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2.零件图的内容 一张完整的零件图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如图 1 所示 图 1 箱盖的零件图 ( 1)标题栏 位于图中的右下角,标题栏一般填写零件名称、材料、数量、图 样的比例,代号和图样的责任人签名和单位名称等。标题栏的方向与看图的方向应 一致。 2)一组图形 用以表达零件的结构形状,可以采用视图、剖视、剖面、规定 画法和简化画法等表达方法表达。 标题栏 技术要求

(3)必要的尺寸反映零件各部分结构的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满足零件制 造和检验的要求。 (4)技术要求给出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以及材料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等要求。 二.零件图中的技术要求 1.公差与配合公差反映的是零件的精度要求,配合反映的是零件之间相互结合的松紧关 系。 (1)尺寸公差 2)基本尺寸通过它应用上、下偏差可计算出极限尺寸的尺寸。 3)实际尺寸通过测量获得的尺寸。 4)极限尺寸一个尺寸允许的两个极端,其中最大的一个称为最大极限尺寸;较小的一个称为最小极限尺寸。 5)尺寸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的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上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代数差称为下偏差。上下偏差统称为极限偏差,偏差可正可负。 6)尺寸公差简称公差最大极限尺寸减去最小极限尺寸之差,它是允许尺寸的变动

量。尺寸公差永为正值 例如:Φ20 -00.5.3 1;其中Φ20 为基本尺寸,0.81 为公差。0.5 为上偏差,-0.31 为下偏差。20.5 和19.69 分别为最大最小极限尺寸。 7)零线在极限与配合图中,表示基本尺寸的一条直线,以其为基准确定偏差和公差。 8)标准公差极限与配合制中,所规定的任一公差。国家标准中规定,对于一定的基本尺寸,其标准公差共有20 个公差等级。 公差分为CT 、IT、JT 3 个系列标准。CT 系列为铸造公差标准,IT 是ISO 国际尺寸公差,JT 为中国机械部尺寸公差 不同产品不同的公差等级。等级越高,生产技术要求越高,成本越高。例如砂型铸造公差等级一般在CT8-CT10 ,我们公司为精密铸造件,一般用国际标准CT6-CT9 。 9)基本偏差在极限与配合制中,确定公差带相对零线位置的那个极限偏差,一般为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如图3 所示。国家标准中规定基本偏差代号用拉丁字母表示,大写字母表示孔,小写字母表示轴,对孔和轴的每一个基本尺寸段规定了28 个基本偏差。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设计 “实用中成药”课程是五年制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了中成药的应用情况,如药物组成、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是今后从事药品经营必备的专业知识。目前,该课程在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知识涉及面广,内容抽象难懂,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中医思辨能力才能较好地学习;学时少,内容多,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知识内容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被动听讲、做笔记,不能有效发挥学习主动性,课后知识内化缺乏监督、检测和评价。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经过研究、试验,总结出一个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设计。 工作过程导向源自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它建立在对工作岗位调研的基础上,以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内容引导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该模式充分体现了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的统一以及“教、学、做”一体化的职业教育特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本文笔者就以“实用中成药”课程为例,简要介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设计,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第一,分析工作过程,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该专业的学生今后的就业单位主要有药品批发企业、药品连锁经营企业、社会药店等,其工作过程是药品的营销,转化成“实用中成药”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是中成药的销售。 第二,创设工作情境。在对典型工作任务做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模拟社会药店这一工作情境进行中成药销售训练。例如,我校校内实训

基地“海王星辰”健康药房为仿真药房,其质量管理、布局、结构、操作规程均与社会药店一致,完全能够提供最真实的工作场景。教学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体验客户、营业员、收银员、店长、经理、执业药师等各个角色,融入工作情境中,零距离接触工作岗位。 第三,分析教学内容,整合知识、能力和素质。中成药销售工作需要工作人员掌握中医辨证、中成药的功效与应用、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项等知识,同时需要具备巧妙运用营销技巧的能力,学会中医正确辨证的能力以及正确指导患者用药的能力。要具有一定的营销素质、职业道德素养、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合作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将上述知识、技能和素养整合成基本素质、基础技能和专业技能三大模块。 第四,确定教学设计,仿真工作过程。教学情境为仿真社会药店、模拟中成药销售过程,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营业前,学生按角色扮演客户、营业员、店长、经理、收银员、执业药师等角色,主要角色为营业员。营业员整理药品货架,分类摆放中成药,检查药品外包装,做好记录,并打扫卫生。这个阶段需要营业员正确掌握中成药的分类。营业中,学生需要完成四个工作任务:问、辨、荐、药(具体情况见表1)。营业后,学生要继续完成整理中成药、清点账目、总结销售情况等任务。整个过程务必做到真实、高效,让学生真正体会中成药销售的全过程。 任务一:问。这个任务的内容主要是营业员接待客户,询问病情或购药需求。这个任务的核心是询问病情,得到购药者的病情资料,如购药者是什么病症、有什么表现、持续时间、发病病因等,有效的询问是下一任务能否沿着正确方向进行的依据。期间,营业员需具有一定的营销素质,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 一、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 教育部[2006]16号文中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 “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是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高职课程设计应考虑的问题是:“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怎么教?什么时间教?在哪里教?”这里蕴藏着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模式、课程开发方式和课程内容的重大改革。 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培养学生三个层次的能力,即专业基本技能、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 1、专业基本技能 专业基本技能是高职学生在人才市场上获取工作岗位的基本生存能力。这一能力强调专业的应用性和针对性,属于第一层次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够真正地在企业“留得下”。 2、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高职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交流、劳动组织能力、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等。强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社会的适应性和行为的规范性。它应包括积极的工作态度、思想道德水平、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心理素质等。社会适应能力是企业考察高职毕业生是否“用得上”的重要指标。 3、专业发展能力 专业发展能力是指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包括工作中的人际交流(伙伴式的交流方式、利益冲突的处理等)、公共关系(与同龄人相处的能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的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劳动组织能力(企业机构组织和生产作业组织,劳动安全等)、群众意识和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内科学教学 方法设计与实践】 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而获得一项工作成 果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改革是以具体的工作过程对专业的教学进行整体改革。内科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过程是按照教材的顺序阐述每个病的概述、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其整体性强,涉及面广,内容繁多,同―个系统的疾病表现又大同小异,容易混淆。学生学习起来费时费力,收效甚微。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临床见习机会少,给内科学教学带来困难,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较为突出。为解决内科学教学中存在的矛盾和困难,近两年我们在内科学教学中实施以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能充分 体现课程教学的实用性,根据卫生工作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基层医疗岗位需求出发,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作为组织教学的出发点、教学过程的主线和质量考核的主要标准,在内科学教学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学生临床职业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

05级3+2临床专业大专阶段学生,实验组:05级1、2班,共120人。对照组:05级3、4班共118人。这些学生经过系统的中专阶段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习,对临床工作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更便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的实施。 2.方法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论教学设计,着重培养学生临床工作过程的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临床工作过程的思维能力,我们进行了理论课课程改革。例如,设定临床胸痛患者就诊工作情景:①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可以引起胸痛的疾病有哪些,总结出引起胸痛的疾病有以下几个方面:胸壁病变、肺及胸膜病变、纵膈及食管病变、心血管病变、横膈病变、精神因素及其他。②展示该病例的主诉。组织学生围绕着主诉及可以引起胸痛的疾病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医生对病人进行问诊。并提醒学生注意问诊过程中的注意事项。③展示该病例的现病史。引导学生思考该病人应重点做哪些体格检查,然后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做体格检查的操作,由教师规范手法。④展示体检后的病例,进一步启发学生.讨论该病例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⑤展示辅助检查后的病例.分析其临床意义。引导学生分析、鉴别、判断,得出临床诊断。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 重要概念释义 职业成长阶段 ?职业成长阶段是指实践专家在其职业发展历程中从事过并对其个人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工作岗位、生产车间(部门)和其它具体的企业工作经历。 ?这些工作岗位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各阶段工作(或经营)过程的特点; ?职业成长阶段与技术职务有一定关系,但不一定一一对应; ?阶段之间不一定有清晰的界限; ?职业成长阶段越高,获得的经验越多。 代表性的工作任务 ?是实践专家经历的、有案例性的具体任务; ?这些任务有一定的挑战性,完成它能够(或许要)提高工作能力; ?代表性工作任务的三个特点:存在的普遍性、个人职业发展经历中的重要性、工作任务的完整性和具体性; ?包括只有个别实践专家从事过,但是对本职业有普遍意义的工作任务; ?可添加所有实践专家都未从事过,但有代表性或不久以后肯定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 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描述一项完整的工作行动,包括计划、实施和评估整个行动过程,它反映了职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以及该任务在整个职业中的意义和、功能。 典型工作任务具有以下特征: ?具有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计划、实施以及工作成果的检查评价); ?能呈现出该职业的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形式; ?在整个企业的生产(或经营)大环境里具有重要的功能和意义; ?完成任务的方式和结果有较大的开放性。

学习难度等级与学习任务的特征 难度等级一学习任务的特征 ?任务处于一个学生能够简单概括和理解的整体化工作关系中。 ?学生可以看到任务的外延。 ?完成任务在一个特定的系统内进行,有必须遵循的特定的规则和标准。 ?学生能由此了解标准化工具和本职业的典型工作方法和过程。 ?学生能由此掌握典型的专业概念。 ?没有完成任务的时间压力或压力很小。 难度等级二学习任务的特征 ?让学生了解工作合同的基本要求,理解工作、系统和效果之间的关系。 ?可利用规律系统化地完成任务。 ?学生能针对部分任务和工作环节独立制定工作计划。 ?任务中包括一些小的专业难题,可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法和必要的(部分)答案。 ?学生按照教师给定的或者自己制定的标准选择不同的方法。 ?学生完成任务时需要自己选择工具、方法和工艺,必要时还要使用专门的工具。 ?任务应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但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由度。 难度等级三学习任务的特征 ?学生必须获取超出一般教学资料范围以外的信息; ?仅按给定原则行事不行,还需要一定的理论和经验; ?学生自己确定标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做出决策并最终解决问题; ?学生确定必要的工作材料,协调其采购和调配 ?按照小组确定工作时间和工作分工独立完成任务,并关注产品成本; ?任务反映真实工作情境的要求,对时间要求严格。 难度等级四学习任务的特征 ?任务表述在一般技术文献(如生产商提供的产品资料)中不会记录的问题 ?有关任务信息是不全面的 ?学生需要自己明确并完成具体的任务。 ?任务没有标准解决方案,需要学生具备相当的解决新问题的经验; ?学生必须设计自己的工作方式,必要时自己制作工具和工作辅助用品,如软件等; ?学生对任务负责,协调实施、时间安排和费用等方面的事务 ?他们独立设计小组内部的合作以及与外部的协调; ?为完成任务,学生必须发展和优化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开发 本文针对职业教育的“就业教育”特点,结合计算机软件专业培养目标的实际,以网站建设与维护岗位为背景,介绍了“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开发”的过程,提出了适用于网站建设与管理的课程开发方案。 关键词:典型工作任务;导向;课程开发 1引言 根据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精神,结合首钢工学院计算机系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实际,围绕课程建设与改革这一中心,在计算机系开展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开发实践,目的是通过全新的课程体系架构,从根本上解决高等职业教育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的陈旧教学观,主动适应市场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的未来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探索一条新路。 世界上公认的工业和制造业大国德国和日本,无不具有发达的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坚强的后盾,其中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体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培养方式,是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开发,目标是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中职业行动的整体性,即在计算机系软件专业中进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开发”的教研立项和教学研究,经过一年的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果。 2课程开发的准备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通过学习、调研、听专家讲座以及参加培训的方式对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及课程体系开发进行改革思路的观念更新;同时组织教师参加以技能为基础的相关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技术能力。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结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网站建设和管理,走访了大量计算机网站建设与网络管理行业、企业,与具有丰富经验的实践专家,进行了大量毕业生就业知识、技能需求的市场调研,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明确了计算机网站建设与管理岗位的应知应会,为后续的“计算机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践专家访谈会”的举行奠定了基础。

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秘书实务》课程改革与实践 《秘书实务》课程是当前中职文秘专业中普遍开设的一门骨干课程,笔者探索了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秘书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打造成为一门精品课程。本文将对其予以介绍,希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标签:秘书实务课程建设能力培养 一、《秘书实务》课程概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步伐的加快,企事业单位对办公室文秘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珠三角洲的中小型民营企业较多,他们需要具备较齐备综合能力、能兼顾接待、会务、日常行政事务处理于一身的事务型秘书人才,为此,旨在培养学生办公室文秘工作综合能力的《秘书实务》课程在各中职学校文秘专业中逐渐成为一门骨干课程,并受到了广大学生的青睐。 但同时,《秘书实务》课程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普遍问题。特别是课程设计较为单一以及课程内容更偏向理论、侧重文书类行政机关文秘人员的能力要求,脱离实际等问题,不但无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难以跟上社会发展的需求,导致教学成果并不尽如人意。 笔者任职的学校于2003年在文秘专业中开设了《秘书实务》课程,并在多年的探索发展中,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课程结构体系。2013年以来,学校更是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力度,结合文秘工作实务,采取了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为《秘书实务》课程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解决方法和路径。 二、《秘书实务》课程职业工作过程导向的改革与实践 (一)构建科学的模块管理 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模块,即职业认知模块、秘书办事模块、秘书办会模块和秘书办文模块,形成了“一个概述+三项秘书实务”的教学体系。这一模块的划分,既符合了秘书日常工作中办事、办会和办文三项具体事务之间的差异性,同时又涵盖了秘书工作的各个方面。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以服务于现实岗位工作为准则,设置了相应的知识点。 以图1的秘书办会模块为例,教学内容根据现实中秘书在会务中的职责和角色以及具体的职业工作过程,设置了会前筹备工作、会中服务工作、会议善后工作三个二级项目,并在每个二级项目下安排了若干个三级任务,使学生从会议筹备方案的设计开始,通过经费预算、会场布置、值班安排、资料管理等重要环节,一直到会后总结,形成了教学内容上的全闭环管理。这种科学的模块管理,确保

凉州区职业中专学前教育专业“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建构方案 2012年11月

凉州区职业中专学前教育专业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建构方案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中职教育正处于摸索和改革的重要阶段,如何使课程建设与职业需要有效的接轨是我国中职教育改革的重点。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的精神,凉州区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成立了课程体系改革领导小组,经过与行业专家论证,共同制定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构方案。 学前教育专业是我校重点专业之一,从人才需求调研来看,本专业人才需求利好因素不断增大,整体需求量大且保持非常旺盛的态势,因此,当务之急需要我们打破常规思维模式,重新确定专业培养目标,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一、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 学前教育培养学生三个层次的能力,即专业基本技能、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 (一)专业基本技能 专业基本技能是学生在人才市场上获取工作岗位的基本生存能力。这一能力强调专业的应用性和针对性,属于第一层次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够真正地在企业“留得下”。 (二)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中职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交流、劳动组织能力、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等。强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社会的适应性和行为的规范性。它应包括积极的工作态度、思想道德水平、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心理素质等。社会适应能力是企业考察中职毕业生是否“用得上”的重要指标。

(三)专业发展能力 专业发展能力是指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包括工作中的人际交流(伙伴式的交流方式、利益冲突的处理等)、公共关系(与同龄人相处的能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的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劳动组织能力(企业机构组织和生产作业组织,劳动安全等)、群众意识和社会责任心。具备专业发展能力的毕业生进入用人单位后将逐渐表现出优越性,形成中职毕业生进入职业生涯后的可持续发展因素,是决定毕业生是否“能发展”的主要指标。 二、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与方向 (一)重构课程体系 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针对实际工作体系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并按实际工作结构重新设计课程结构。 (二)重组教学内容 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针对实际工作任务需要,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 (三)转变教学方式 打破学科型课程教学以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实践与理论脱节的实施方式。形成主要进行任务实施、学生主动构建,融教、学、做一体的实施方式。 (四)改造教学情境 打破单一的学习模式、课堂化教学环境,创设尽可能与工作实境接近的教学环境,实现学校环境与工作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 三、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开体系发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