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一次月考知识点梳理(实验题)

初三化学第一次月考知识点梳理(实验题)
初三化学第一次月考知识点梳理(实验题)

1、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能否将试管口对着人,为什么?

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沸腾的液体易喷出伤人,所以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

2、如果试管壁有水的话,能否不擦干直接加热?为什么?

不能。试管是玻璃仪器,加热时若外壁有水没有擦干,加热时水顺着外壁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会引起试管炸裂。

3、将装有液体的试管加热至沸腾时,能够否立即用冷水冲洗试管?为什么?

若热的试管直接用冷水冲洗,试管在骤冷的情况下容易炸裂,所以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热试管,应在冷却后再冲洗。

4、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

防止药液污染,腐蚀桌面和避免试剂受到污染。

5、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快速还是缓慢地倒?防止药液流出试管,应缓慢地倒。

6、拿细口瓶倒液时,为什么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处?

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7、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试剂瓶放回原处?

防止药液挥发和避免药剂受到污染。

8、试管里的液体为什么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

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

1、加热试管中的固体药品时,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防止加热时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2、试管口用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后,试管内的导管为什么不宜过

长?

如果试管内的导管过长,药品堵塞导管,影响气体逸出,甚至会引起试管炸裂。

3、为什么要将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

为了增加反应物的受热面积(受热均匀),使生成的气体易从固体中逸出。

4、加热时,为什么要用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

使试管受热均匀,防止其炸裂。

5、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为什么导管口要伸到接近集气瓶的底部?

目的是将空气迅速地排出,且收集到的氧气的纯度相对较高。

6、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么试管口要放一团松软的棉花?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7、为什么不能过早地收集导管中逸出的气体?

因为开始逸出的气体主要是空气。

8、用向上排空气法制取氧气,怎样检验集气瓶里是否收集满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已集满。

9、停止制取氧气时,为什么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

灯?

如果先熄灭酒精灯,水槽中的水可能会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

10.研究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

加热铁丝达到铁丝燃烧所需的温度。

11、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事,怎样说明该瓶内氧气已满?

当气泡由瓶口向外冒出,说明该瓶内氧气已满。

初中化学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全)

初中化学重难点 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 酸 碱 盐

有机物 其他:氨气NH3常见物质的俗名

碳酸钠苏打、纯碱Na2CO3氧化钙生石灰CaO 碳酸钠晶体天然碱、石碱、口碱Na2CO3·10H2O固体二氧化碳干冰CO2 碳酸氢钠小苏打NaHCO一氧化碳和氢气水煤气CO和H2 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硫酸铜晶体胆矾、蓝矾CuSO4·5H2O 氢氧化钙熟石灰Ca(OH)2甲烷沼气CH4 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化合反应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4P+5O22P2O5 白磷自燃:4P+5O2=2P2O5 木炭充分燃烧:C+O2CO2 木炭不充分燃烧:2C+O22CO 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S+O2SO2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 铝在氧气中燃烧:4Al+3O22Al2O3 铝不易生锈的原因:4Al+3O2=2Al2O3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 铜在空气中加热:2Cu+O22CuO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O22H2O 将CO2变成CO:C+CO22CO 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CO2+H2O=H2CO3 用生石灰制取熟石灰:CaO+H2O=Ca(OH)2 一氧化碳燃烧:2CO+O22CO2 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变浑浊的石灰水又变澄清:CaCO3+CO2+H2O=Ca(HCO3)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Cl22HCl 钠在氯气中燃烧:2Na+Cl22NaCl 镁在氮气中燃烧:3Mg+N2Mg3N2(注意氮元素的化合价) 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CO2→点燃2MgO+C 上面三个化学方程式给我们的启示是: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与。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并不同意这一种说法,第一,按照当时项羽和刘邦两军兵力对比.项羽在解赵国之围后,收编了其他诸侯国的军队,兵力达到40万,而刘邦虽然占据了咸阳城,但是兵力只有10万,而且由刘邦军队把守着的函谷关已经被项羽攻破,可以讲,项羽消灭刘邦是指日可待.所以,鸿门宴,并不是唯一一次消灭刘邦的机会.第二,鸿门宴的出现的原因.由于当时项羽来到鸿门后,听到刘邦一个下属讲刘邦准备据关中为王,一怒之下便决定对刘邦发动一场军事行动,其实就是打击报复刘邦.但是由于项羽集团里面,一个人的出现,项伯.他和张良是老朋友.所以当他得知项羽要攻打刘邦时,连夜偷偷地跑到张良那里(当时张良跟随在刘邦的身边),叫张良快跑.而张良,则和刘邦在项伯面前演了一出戏,让刘邦在项伯面前诉冤,并告诉项伯,刘邦很希望化解这段误会,自己亲自到鸿门向项羽赔罪.而项伯这个糊涂虫,回去后把刘邦的”冤“告诉了项羽,项羽一听心软了,居然取消了第二天对刘邦的军事行动,从而催生了鸿门宴.第三,鸿门宴上的刺杀行动.此次刺杀行动的主谋,便是项羽手下谋士范增,此事还得到项羽的默许.当刘邦一见到项羽时,便对项羽大拍马屁,让项羽的虚荣心和骄傲得到最大的满足,此时的项羽居然还对刘邦有一点点悔意,压根就没有想过要刺杀刘邦.在宴席上,范增频频发出暗号示意项羽杀死刘邦,但是项羽却“不忍心”杀掉刘邦,而在项伯和樊哙的掩护下,项羽对刘邦的“悔意”越加严重.最后刘邦丢下张良和二百多随从,只带着四员大将,在陈平的协助下偷偷地逃出项羽的军营,回到自己的驻地灞上,从而结束了鸿门宴.所以,鸿门宴对于刘邦集团而言,是化解项羽对他的一场迫在眉睫的军事行动,而采取的一种妥协的行为,在项伯,张良和樊哙的精彩演出下,这场戏演的非常成功.而对项羽

初三化学复习重点知识点归纳

物质俗名及其对应的化学式和化学名 1. 常见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及主要物理性质 2. 几种常见药品的存放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Al)。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O2)。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N2)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C)。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K)。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H2O)。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 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 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不溶于稀HNO3) 等 ②碱: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白色↓:Mg(OH)2。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解题技巧和说明 推断题解题技巧 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 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亚铁) 蓝色:CuSO4?5H2O、Cu(OH)2.CuCO3.含Cu2+ 溶液、液态固态O2(淡蓝色) 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 黄色:硫磺(单质S)、含Fe3+ 的溶液(棕黄色) 绿色:FeSO4?7H2O、含Fe2+ 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 有臭鸡蛋气味:H2S (二) 解实验题 看清题目要求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 ①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 ②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溶液、KOH溶

九年级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九年级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时间:60分钟总分:60分) 考号:__________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2 O-1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诗词、名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或名著事件的描述中既隐含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 ) A.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C. 白玉为床,金作马 D. 伐薪烧炭南山中 2.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 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 C. 水降温会结冰,是因为结冰时水分子静止不动 D. 将石块研磨成粉状,说明分子变小了 3.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A.镁 B.水 C.空气 D.二氧化锰 4.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B.倾倒液体C.检查气密性D.加热液体 5. 下列各组微粒结构示意图中,与表示意义一致的是( ) A. 都属于阳离子: B. 都属于阴离子: C. 属于同一种元素: D. 属于同一种原子: 6.下列示意图分别是实验室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向上排空气法 C.氧气验满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7.氮元素有多种氧化物,其中有一种为红棕色气体叫二氧化氮(NO2),此氧化物中氮的化合价是()A. +1 B. +2 C. +3 D. +4 8.下列化学用语与对应表述不相符的是() A. O——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B. ——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2H—— 2个氢原子 D. NA——钠元素 9.在细菌作用下,可以用氨气处理含有甲醇(CH3OH)的工业废水,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CH3OH + 12O2 + 6NH3 = 3N2 + 5X + 19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NO B、CO2 C、H2 D、CO 二、填空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空1分,共17分.) 10.(3分)请用化学符号表示: (1)2个碳酸根离子, (2)2个氧分子, (3)1个铁原子_________ 。 11.(5分)请从下列五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注:填序号) a.活性炭 b.肥皂水 c.铝 d.干冰 e.水 (1)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_______ ; (2)区别硬水和软水的物质是; (3)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4)能吸附色素和异味的是;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 。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填空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4、蜡烛燃烧实验() (1)火焰:、(最明亮)、(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结论: (3)检验产物 H2O: CO2: (4)熄灭后:有白烟(为),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烧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垫—受热均匀) 不可加热的仪器——、、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瓶中,液体药品放在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液体以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或直接用(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或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 取下瓶盖,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初三化学知识点整理

初三化学知识点整理

初三化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一、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知道概念 2.本质区别:在变化前后,是否产生新的物 质。 物理变化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中产生了新的物质。 (从分子的角度分析:物理变化中,构成 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分子间的 间隔发生了变化;而化学变化中,构成物 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新的分子。)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在化学反应前后, 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 子。即: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 目都没有改变。) 3.会正确判断常见的典型的变化(举例如 下) (1)化学变化:铁制品生锈、物质燃烧、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火药爆炸、食品 腐败、石灰水变质、水电解…… (2)物理变化: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物质(汽油、酒精、浓盐酸)挥发、物 质三态之间转化、物质形态(状)的改 变、矿石粉碎、活性炭吸附、用自来水 制蒸馏水、轮胎和高压锅爆炸……4.反应类型 (1)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几种反应物→一种生成物 (多变一) ②分解反应:一种生成物→几种反应物 (一变多) ③置换反应: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 物’ (2)氧化反应:物质跟氧的反应。 从得氧失氧角度分 得氧的物质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常见还原剂:一氧化碳、单质碳、氢气、金属单质】 失氧的物质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5.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6.会用符号表达式表达各类反应。掌握根据 描述的情景书写符号表达式的方法。 二、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概念 2.性质的判断 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还原性、氧化 性、酸性、碱性、稳定性、腐蚀性……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硬度、密度、导电导热性、吸水性、吸附性、延展性、传热性、着火 点…… 3.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变化是描述正在 进行或已经进行的过程。 性质决定变化和用途,化学性质要在化学变 化中才能体现出来。 [物质的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它决定 了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发生否种变化;而 物质的变化,是物质的运动形式,是物质的 性质的具体表现。] 三、化学用语

九年级化学第第二次月考试卷(人教版)(优选.)

九年级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Zn-65 一. 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题共18小题,每题2分,共36) 1. 果汁的成分有蔗糖、柠檬酸、苯甲酸钠、橙汁等物质,则果汁属于() A. 化合物 B. 单质 C. 混合物 D. 纯净物 2. 氧元素与硫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A.电子数不同 B.质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3. 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 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 B. 剩饭变馊、铁锅生锈 C. 汽油挥发、动物的呼吸作用 D. 玻璃破碎、西瓜榨成汁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B.活性炭可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铜丝可用作导线D.氮气可用作保护气 5.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B.倾倒液体C.检查气密性D.加热液体 6.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7. 当你走进鲜花盛开的花园时,常能闻到怡人的花香,这一现象说明了() A. 分子很大 B. 分子分裂成原子 C.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 分子之间有间隔 8.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9.氢气是新型清洁能源,但难储运。研究发现,镧(音:lán)和镍(音:niè)的一种合金可用作储氢材料。镧(La)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为57,下列有关镧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57 B.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7 C.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7 D.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7 10. 化学方程式不能提供的信息是() A. 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B. 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C. 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D. 化学反应的快慢 11. 苯甲酸(化学式为C6H5COOH)可用作食品防腐剂,能抑制食物中细菌的生长,延长食品的保存期。下列有关苯甲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苯甲酸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B.苯甲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苯甲酸分子中C、H、O的原子个数之比为7:6:2 D.苯甲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 12.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 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 ) A.单质B.原子C.离子D.元素 13.化学变化前后肯定不变的是 ①元素的种类②原子的种类③分子的个数④原子的质量 A.①②④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4. 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C.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5. “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表明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已经进入世界领先水平。在飞船的火箭推进器中常装有液态肼(用X表示)和过氧化氢(H2O2),它们混合时的反应方程式为:2H2O2+X=N2↑+4H2O,则肼(X)的化学式为() A. N2H6 B. N2H4 C. NH2 D. N2H4O2 16. 美国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5月13日宣布,首次从辐照后低浓铀溶液中生产出钼-99.其中Na2MoO4是Mo元素的重要化合物,那Mo元素的化合价是() A.+4价B.+6价C.+5价D.+7价 17、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4 6 111 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15 0 84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

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质软),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 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润滑剂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 2 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 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 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金属。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 2: C+O 2 点燃CO 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 2 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 高温 2Cu+CO 2 ↑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应用:冶金工业 2Fe 2O 3 +3C 高温 4Fe+3CO 2 ↑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A) (B) (C) (D)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A)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B)(C)(D)装置。(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A) (B) (C) 排水法:气体难溶于水(A) 向上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B) 向下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C) CO只能用排水法(有毒,密度与空气相近,不能用排空气法) CO 2 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要溶于水、跟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 3+2HCl==CaCl 2 +H 2 O+CO 2 ↑ 2) 发生装置:左图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初三化学第二次月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0-16 一、单选题(前4题每题1分,后6题每题2分,共16分) 1、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铁生锈 B 干冰升华 C.活性炭吸附色素 D 水结冰 2、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是( ) A.铜 B 氧气 C.氯化钠 D.二氧化碳 3、 下列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把糖和水混合后形成糖水 B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C.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冰 D 3体积水和7体积酒精混合成70%的消毒酒精 4、 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 ) A. 2H —两个氢元素 B.Ca 2+—钙元素在化合物中显+2价 C.2CO 2—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D.FeCI 2 —氯化铁 5、 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无论是固体碘还是碘蒸气,均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这 一现象说明( ) A. 同种分子质量相等 B.同种分子体积相 等 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D.同种分子运动速度相同 6、 下图表示宇宙飞船发动机内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 A .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 成的 B. 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 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 .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D .氢原子和氧原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7、根据如图所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所获取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初三化学第二次月考试题 (60分钟 50分) 10.19

B. ②③的化学性质相同 D.①表示的是原子,而④表示的是阴离子A.它们表示三种元素 C.②表示的元素是金属元素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对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知识点内容,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的讲解。 书写化学方程式 ①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各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 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化学式写正确,方程式要配平,条箭头要标明。③遵守二原则:一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随便臆造化学反应和化学式; 二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的各种原子数目必须相等通过上面对书写化学方程式知识点的总结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知识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学习的很好的。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CO只能用排水法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 (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三大化石燃料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初三化学上第二次月考.doc

2013年秋安溪龙门中学第二次月考初三年化学试卷 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 12 ,0 16, H 1, Si 28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对有关实凝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碳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白烟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D.干冰在空气中升华周围出现白雾 2下列因素与可然物燃烧的剧烈程度无关的是() A. 可燃物本身的性质 B.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C.周围氧气的浓度 D.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3、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 。2 B. H 20 C. KCIO B D. KMnOi 4. 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A. 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 B. “桂花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lOniL 酒精和lOniL 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niL,说明分了间有空隙 D. 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 5. 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A H2O = H2+02 B. Ca (OH ) 2 +CO2 = CaC0;i + H 20 C 、02 + 2C0 = 2CO2 D. CH., + 2 O2 =C02 + 2H 20 6.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大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为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 含量,最理想的燃料是() A 石汕 B 煤 C 天然气 D 氢气

7、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轼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 A.木炭 B.硫磺 C.铁丝 D.红磷 8、利用化学知识,可以趋利避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B.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减少酸雨的产生 C.煤气泄露时向室内洒水能避免--氧化碳中毒 D.限制使用塑料袋有利于减轻“白色污染” 9、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 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0、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纯净的水,若要对自然界中是水进行净化处理,其中能得到纯净水的是() A.吸附 B.沉降 C.过滤 D.蒸馅 11、白来水厂常用漂白粉净水,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10)2,其中C1的化合价为() A. -1 B. +2 C. +1 D. -2 12、乙烯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卿料、医药、染料、农药、化工新材料和日用化工产品的基本原料。乙烯(用R表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R+302====2C02+2H20O则乙烯(R)的化学式为() A. CHi B. C2H6 C. C2H4 D. GH1。 13、爆炸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下面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不会放生爆炸的是() A.甲烷 B. 一氧化碳 C.氢气D二氧化碳. ,磷元素 14、磷元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在元素周期表中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复习(非常详细)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 知识点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变化实质:(1)有新物质生成(2)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考点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知识点2 走进化学实验室 考点一、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反应容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常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 用加热仪器:酒精灯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固体质量)、量筒(量液体体积) 仪分离仪器:漏斗 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 器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皿、广口瓶、细口瓶等 1、试管 (1)、用途: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b、溶解少量固体。 c、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 d、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 (2)、注意事项: 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或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 纳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郾城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郾城中学【最新】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 月考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蒸馏 B.升华 C.爆炸 D.燃烧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球上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缺乏 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C.生活中通过煮沸可将降低水的硬度 D.自然界中的水都是混合物 3.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B.称固体质量 C.读液体体积D.过滤 4.下列物质按照混合物、氧化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A.空气、二氧化锰、氧气 B.海水、氯酸钾、氢气 C.氧化铁、锰酸钾、水 D.硫酸铜、高锰酸钾、二氧化碳 5.下列有关电解水实验(如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试管甲中的气体可以燃烧 B .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 .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比是1:8 D .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是1:2 6.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 A .2SO 3:2个三氧化硫分子 B .2 Mg :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C .Ca 2+: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 .2N :一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组成 7.下列关于维生素C (化学式为C 6H 8O 6)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维生素C 中C 、H 、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12 B .维生素 C 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C .维生素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 D .维生素C 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5% 8.某物质经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下列该物质的说法一定不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可能是单质 B .该物质可能是是化合物 C .该物质可能是纯净物 D .该物质可能是是混合物 9.下列各组中“ ”元素的化合价相同的是( ) A .KMnO 4 K 2MnO 4 B .FeCl 2 Fe (OH )3 C .NH 3 NH 4NO 3 D .KClO 3 KCl 10.“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不发生改变 ②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③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④ 2Fe 3+ 和3N 中的“3”都表示微粒的个数 ⑤碳-14 (14C)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

初三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金属和合金 1、金属的物理性质:常温下都是固体(汞除外),大多数为银白色,有金属光泽、优良的导电导热性、有延展性,密度、硬度较大,熔点较高。 2、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要考虑价格、资源、美观、便利、回收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3、合金 (1)合金是金属和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物质。(合金属于混合物。) (2)合金的性能与纯金属不同,硬度和强度一般比纯金属更高,抗腐性也更强。(3)生铁和钢是两种常见的铁合金。 它们的根本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很多金属在常温或高温下能和氧气反应,但剧烈和难易程度不同) ① 2Mg + O2 == 2 MgO ②4Al + 3O2 ==2 Al2O3 (氧化铝是致密的保护膜,能阻止铝被进一步氧化,所以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③2Cu + O2 == 2CuO 2、活泼金属与稀酸反应(指稀盐酸和稀硫酸),能转换出酸中的氢。 ①Fe +2 HCl == FeCl2 + H2 ↑ ② Mg +2HCl ==MgCl2 + H2 ↑ ③ 2Al +3H2SO4==Al2(SO4)3 +3H2↑ 3、金属和盐(可溶性盐)的反应

①Fe +CuCl2 == FeCl2 + Cu ② Mg +ZnCl 2==MgCl2 + Zn ↑ ③ 2Al +3CuSO4==Al2(SO4)3 + 3Cu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与置换反应 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注意点: ①金属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反之越弱。 ②位于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氢后的则不能。 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置换反应: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A + BC == B + AC) 单元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金属矿物: 1、金属在自然界的存在方式:以单质(Ag和Au)和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常见的金属矿物:磁铁矿(Fe3O4)、赤铁矿(Fe2O3) 二、金属的冶炼:(以CO还原Fe2O3为例) 1、实验原理: Fe2O3 + 3CO==2Fe + 3CO2 2、实验现象:红色粉末变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尖嘴玻璃管有淡蓝色火焰。 3、含杂计算:将混合物质量转换成纯净物再计算。(纯净物质量=混合物质量×质量分数) 三、金属资源的保护 1、铁生锈条件:铁制品与空气、水(或水蒸气)同时接触。 2、防止铁生锈的措施:在铁制品表面涂油、刷漆、镀耐磨耐腐蚀的铬或制造耐腐蚀的合金等。 3、保护措施:①防止金属腐蚀;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③合理有效地开采矿物;④寻找金属代用品;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考点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2Mg+O22MgO2Mg+O22MgO注:MgO:白色固体 4Al+3O22Al2O34Al+3O22Al2O3注:Al2O3:白色固体 3Fe+2O2Fe3O42Cu+O22CuO注:CuO:黑色固体 注意:①、虽然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但是在铝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了反应的进行,所以铝在常温下不会锈蚀。 ②、“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金的化学性质极不活泼。 2、金属+酸→盐+H2↑置换反应(条件:活动性:金属>H) H2SO4+MgMgSO4+H2↑2HCl+MgMgCl2+H2↑ 现象: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 3H2SO4+2AlAl2(SO4)3+3H2↑6HCl+2Al2AlCl3+3H2↑ 现象: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 H2SO4+ZnZnSO4+H2↑2HCl+ZnZnCl2+H2↑ 现象:反应比较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 H2SO4+FeFeSO4+H2↑2HCl+FeFeCl2+H2↑ 现象:反应比较缓慢,有气泡产生,液体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当一定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稀盐酸(或硫酸)反应时,产生的氢气质量与金属质量的关系: ×M(金属) 生成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 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价金属相对原子质量法: M(H2)= 3、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置换反应(条件:参加反应的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元素) Fe+CuSO4==Cu+FeSO4(“湿法冶金”原理) 现象: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液体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2Al+3CuSO4Al2(SO4)3+3Cu 现象: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液体由蓝色变为无色 Cu+2AgNO3Cu(NO3)2+2Ag 现象: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出现,液体由无色变为蓝色。 注意:①CuSO4溶液:蓝色FeSO4、FeCl2溶液:浅绿色 ②Fe在参加置换反应时,生成+2价的亚铁盐。 考点二、置换反应 1、概念: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2、特点:反应物、生成物都两种;物质种类是单质与化合物 考点三、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式)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 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6、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 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 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